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24 15:09:17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例1

中图分类号:TB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316-02

0 引言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在现今人性化设计的时代,各种产品,除了在硬件质量上力求做到更新更高之外,在很多细微的设计考量上,也投入越来越多的心思,能否让使用者更舒适、更方便,成为一个产品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随着人体工程学的日渐成熟化,设计师门纷纷开始进入对人体工程学在数码相机中应用的研究,并应用于设计上,使如今的数码相机给人们带来更加舒适和实用的便利。

1 人体工程学在数码相机的整体外观尺寸上设计的应用

纵观目前我们所接触过的相机,其外形都大致符合一种规格,没有太大的形状及尺寸出入。(如图1)

之所以其形式最后普及为现今的模式,是融入了人体工程学对人体尺寸的研究在其中,观察市面上的数码相机,其高度都在一定范围限制内,再结合人们平时手持相机照相的手部姿势,不难发现这个高度要结合手部拇指和食指张开宽度尺寸和拇指与其余手指的弯曲度来进行合适的拟定,如果数码相机的高度和厚度设定的太大,则手指则需要要施力增大两者之前宽度以持稳相机,因此人在长时间照相的同时手部肌肉是一直处在拉伸紧张的状态,则极易产生疲劳和引发手部疾患;但若相机高度和厚度尺寸设计过小,则手持相机人不能处于自然且舒适的状态,同样易产生疲劳,人对手部的控制也就不能稳定。人体工程学在相机的宽度的设计上同样有一定的应用,数码相机的宽度决定了人们在照相时两臂的状态,过宽或者过短都会使两臂的距离不当从而肌肉负荷更大,降低舒适性,且若相机宽度的不恰当同样会影响到相机上按钮的位置排布。例如三星SMX-C20与SMX-C24延续了屡获殊荣的25度仰角镜头,即镜头与机身呈25度角。这种设计基于人体工程学设计,使你在持机时,手腕与手掌不需特别用力,自然摆放就可让镜头保持水平。从而减少了用户的腕部及肘部的受力,极大缓解了摄影爱好者长时间拍摄后手腕部分的不适情况,同时也可防止LCD屏幕遮挡视线,使用户全身心将注意力投入到拍摄对象中。

可以看出,人体工程学中对人体尺寸、人手部解剖学的研究在数码相机整体尺寸规格上的应用对人-机系统的优化有很大的作用。

2 人体工程学在数码相机材质选择上的应用

目前市场上的数码相机的机身材质可大致分为工程塑料、金属(包括铝镁合金、镁合金、金属/陶瓷混合材料等)两大类。从人体工程学角度来分析,相比方箱式和机械式的老式相机的材料而言,旧式的选材给使用者带来一种沉重感,而目前的新型材质多为ABS工程塑料或者时尚一些的铝镁合金两种,在质感和强度方面有很大加强但是最大的人机功效是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数码相机的重量,这就是近年来许多品牌不断研发新型材料的动力,显而易见人们对与产品使用的舒适度和方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人体工程学在对人机系统的研究时提出了这些要求,因此设计产品时若不应用人体工程学的知识将会设计出逆市场与社会发展要求的失败之作。比如最近新出的三星SMX-C20与SMX-C24在机身设计方面都使用了ToC双色注塑技术,这一工艺通过向有机玻璃材料注入色彩分子的手段,配合黑色后板过渡,制作出具有内蕴流动般色彩的琉晶边框,既时尚大方,又不显得过于艳丽媚俗,可谓尊贵典雅,恰到好处。更为实用的是,此设计不仅能有效的防止表面被刮花和磨损,还可长期保持色泽的鲜明度。(图2)

3 人体工程学在数码相机结构安排上的应用

数码相机的构成分镜头和机身两大部分。镜头在相机上的位置安排相对其他设备装置而言比较固定,讨论价值不大。我们就机身的结构进行人体工程学角度的研究。机身的一般构成有:快门,模式拨盘,闪光灯热穴,取景窗,取景器,LCD液晶屏幕和一些菜单或控制按钮。

先讨论相机上方的装置位置安排中应用到的人体工程学问题:快门,一般是相机的右上方最边缘的一个按钮,这样的位置安排包含了很大的人体工程学应用在其中。人体工程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动作经济原则再结合运动准确原则、盲点定位运动研究,快门按钮因为使用频率很大,所以只有安排在这个位置时右手食指才能最快捷和准确的进行动作操作,而且很好的实现了动作经济原则,即使在黑夜或者光线昏暗的环境下也能更准确的执行正确动作。模式拨盘,因为可供选择的模式有多种,且为常用装置,就人体工程学研究而言,设计为拨盘的形式能更方便的转换模式,又因为是多个同类型的功能,如果过改成按钮或者LCD界面调节形式将会大大复杂使用者的操作过程,且拨盘安在相机最上方,盘上能标记相应模式的标图,使拍照者按照图标快速拨到要改变的模式,在拍照的过程中也易于对比不同的模式的拍照效果,这样设计使手的运动能达到最灵活、准确的效果。

再来看相机背面的装置位置安排,调查众多品牌的结构安排按钮和LCD液晶屏幕的位置关系都大同小异,普遍是控制、菜单和开关按钮位于右边位置,LCD液晶显示屏处于左边位置。这应用了人机工程学中动作习惯性和准确性,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统计中,在同一姿势时重复某动作,大多数人的右手比左手要灵活和准确。因此,在人们手持相机调节设置或者观察相片时,把按键设置在右方比左方更合理,拇指操作时精确有效。

4 人体工程学在数码相机新技术中的应用

拍摄照片时使用者通常是手持相机,这样难免会造成手臂的颤抖以致影响拍照效果,特别是数码相机对震动是很敏感的,在使用长焦距时这种情况更明显。因此设计师们不断研发改进相机快门速度的技术,以致大幅度提高相机的快门速度。但是相机快门的优劣不仅要看“快”还要看“慢”,就是快门的延迟,如有的数码相机最长具有16秒的快门,用来拍夜景足够了,然而快门太长也会增加数码照片的“噪点“,就是照片中会出现杂条纹。

由于数码相机的的普及性,这样就同样会接触到人体工程学中研究的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就研究可知道,根据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度,可把人的作业环境分为四个区域:①最舒适区;②舒适区;③不舒适区;④不能忍受区。最佳方案是创造一种人体舒适而又有利于工作的环境条件。就数码相机而言,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需要有解决相应环境给照相带来的缺陷的设置,来创造有利于照相的环境条件,就这一问题,如今的数码相机都给予了令人满意的完善,例如:在强光的环境时,可以调节模式拨盘装换成强光模式;在昏暗的环境时,同样可以调节模式拨盘,或者打开闪光灯,又或者使用白平衡控制来调节画质。举例中可发现人体工程学在对人-机-环境的研究对数码相机的功能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在理论上讨论了人体工程学在数码相机中这么多的应用之后,让我们举一个实例,来更清晰的从感官上体会人机工程学在数码相机设计中应用达到的效果。

佳能EOS 50E(如图3):纵观佳能与康尼20年的竞争历史,知道佳能EOS 50E的推出,才使佳能看到了梦寐以求的“超越“时刻,这是应为这款相机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合理的操作和功能布局,该款相机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当食指在快门上时,拇指能随心所欲地放在对焦和快门控制盘、机背控制盘、局部曝光计及手动对焦选择钮上。它的重量也非常称手,不含镜头的重量尚不足600克,左手除了可以拖着镜头外,也可以放在左侧的主控制模式拨盘上。相比同期上市的一些产品它更舒适。且该机的取景器明亮,易于观察。底部的资料窗内容全面,几乎显示了所有在机顶LCD面板上提供的信息。而且它的最高快门速度为非常可观的1/4000秒,另外测光系统简单实用,这是人体工程学在数码相机设计应用中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

人机工程学在设计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数码相机的设计历史上,它同样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随着现代设计师在设计数码相机的同时加入了人体工程学的应用,将数码相机推向了一个新的时代,使数码相机的设计更人性化、科学化和实用化。

参考文献:

[1]玉兰主编.人机工程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例2

1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人们不断寻求完善室内设计的理论依据,使室内设计更符合当代人的需求,人体工程学作为一门具有完善室内设计功能的综合性学科应运而生。人体工程学应用于室内设计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室内光设计、声环境设计、光环境设计以及家具尺寸、摆设设计等内容。

2 室内设计及人体工程学相关理论

2.1 室内设计的含义

现代的室内设计内容已远远超出室内装修的范畴,具体是指运用经济手段及物质技术方法,以建筑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情况为基础,对建筑物的内部空间重新组织及创造,创设舒适、安全、优美以及卫生的生活、工作环境,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以及物质功能需求。

2.2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又称为人类工程学或工效。人体工程学的理论起源于欧美国家,其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由来已久。先后应用于工业社会领域和战争技术、工业生产、空间技术、建筑施工以及室内设计中。无论人体工程学应用于哪个领域,所追求的都是人、物及环境的协调统一,以人为本。

人体工程学应用到室内设计,其具体是指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心理以及生理计测的方法以及手段,对室内环境与人体的心理、结构功能以及人体力学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使室内环境能更好地适应人体身心健康的要求,达到理想的使用效能。室内设计的目标是为人们生活、工作提供舒适、安全、健康的室内环境,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工作效率。

3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能为人在室内空间的活动范围设计提供可靠的标准,确定室内的家具形状、尺寸选择以及确定摆放位置,为室内设计提供与人体相适应的气候、温度、光照以及声音环境参数。

3.1 人体工程学确定室内设计中人在室内的具体活动范围

人体工程学应用于室内设计,可以根据人的体型以及人的交际表现确定相应的室内活动范围。建筑物室内空间的确定需要以人体的相关数据为依据,比如要从人的高度、体型、心理空间、动作范围来对室内空间进行设计。室内设计中融入人体工程学,要求所确定的空间范围必须满足人体以及日常交往的要求,生活起居力求舒适。形状不同的空间对人的心理影响是不一样的,方形、圆形等规则严谨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平稳、严肃、凝重以及端正的感觉,而多边形、八角形等不规则的空间,会使人产生自然、无拘无束以及随意的感觉。小空间能使人产生亲切、温馨、亲切以及人情味较浓的感觉,而高且广的空间则使人产生开阔、高远、宏伟甚至是神秘的感觉。

以起居室的设计为例,从现代建筑物来看,起居室是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设计起居室的空间范围时必须综合考虑其功能性,可以供人们进餐、玩耍、睡眠、休息,又可以供人们学习、会客、娱乐。基于此,在起居室空间确定时,尽量保证其范围够大够宽,且为了人们生活起居的灵活、方便,起居室的形状设计不宜过长。相对而言,厨房的空间范围确定却有不同的标准,厨房的功能主要是进行日常食物的烹饪,功能相对较为单一,一般情况下空间形状设计以狭长、方形为宜,将洗涤、储藏、配料以及烹调设施的安放位置安排在同一面墙的平台上。这样以人体的活动以及交际为前提,确定不同空间的功能,并针对空间功能设计该功能区的形状以及确定其面积大小,这样就能将无形的、静态的空间与人的心理、生理感受联接起来,将其综合考虑,寻求最适宜的空间形式。

3.2 人体工程学确定室内设计中家具的摆设位置以及形状

科学合理的室内设计,不仅可以使建筑物的空间范围符合人们生活的需求,还可以使人们对室内环境产生舒适、美好的感觉。家具是建筑物室内的主要功能设备及主体,因而家具的形状选择以及摆设位置应与人体工程学的原理相一致。家具的设置是为了满足人对其功能的需求,在为人们提供服务时,必须适当、舒适,使人们产生愉悦、美好的心理感受。基于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考虑到家具的形状、尺寸、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使家具的设置符合人体的高度、体型以及活动、交际规律,以实现室内设计舒适、安全、方便的目的。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以人体的站立、坐下以及躺下的尺度为基准来确定人与家具以及家具与家具之间的关系,并以此确定家具的形状及尺寸,这样才能确保家具设置符合人的基本要求。如在设置不配有凳子的工作台或者是衣柜等立式家具时,可以家具的立位高度及宽度进行定位,不需要考虑人体的尺寸,只需考虑人体活动的范围。如电视柜的高度为65厘米左右,宽度为45-60厘米之间;橱柜高度为2米左右,宽度为50厘米左右。而设置桌椅等坐位的家具时,不仅要考虑家具的坐位基准点,还需要考虑人体的构造,如要以人体的坐骨结节点位基准进行定位,沙发或者凳子以37厘米左右为宜,靠背角度则以105°为宜;床或者是躺椅的高度以20厘米为宜,靠背角度以115°为宜,这样的家具设置才能符合人体的结构要求,提供舒适、健康的服务。[5]

此外,人体工程学要求,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人在使用家具以及相应的设备时,在家具及设备周围保留人体活动所需要的空间,不能随意的堆放,不仅缺乏美感,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3.3 人体工程学为室内设计提供符合人体要求的温度、光照以及声音环境参数

室内的温度过低容易引起人体颤抖、麻木、疼痛等。与之相反,室内温度过高会造成人体能量的过度消耗,使人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降低动作的正确率,减弱人的协调能力。由此可见,室内温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有鉴于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温度因素,使室内保持舒适的温度。舒适温度的确定主要有两种测量方法,一种是以人体现阶段的感受为基础来确定舒适温度,另一种则是以人体的生理温度为基础确定舒适温度,如人体温度为35℃左右。两种测量方法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都是以人的感受为基准的,人体工程学从人的生理、心理感受出发,为室内设计提供温度参数。

人体对于光照有不同的要求,包括自然光的要求以及人造光的要求。因而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光照因素。人体工程学从人的需求出发,能为室内设计提供照明参数,如舒适的照度范围、相邻空间的适宜照度以及不同工作面的临界照度等。

众所周知,噪音会损伤人的听力、造成人体心血管系统的紊乱,使人产生烦躁心理。目前解决噪音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选用具有隔音或吸音功能的建筑材料;二是,通过室内设计防止噪音。室内设计可以通过对室内房间的布局来实现噪音的隔离,如休息房间及需要进行脑力劳动的房间应远离交通要道,用其他房间(如厨房、厕所)等将噪音隔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们对环境质量以及身心健康的关注促进了人体工程学的发展,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室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对室内设计发挥着有效的指导作用。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以人体工程学中的人体测量数据为依据,确定适宜的室内空间范围,确定家具尺寸以及摆放位置的选择,并提供室内气候、温度、光照以及声音环境参数,这样的室内设计才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实现室内设计使人们生活、工作更加舒适、安全、方便、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斌.浅谈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2]朱学颖.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人体工程学与环境心理学[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 (04).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例3

近年来,我国服装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就是有些服装无人问津,大量积压,尽管大幅度消价,还是销不出去;而有些服装供不应求,排队争购,即使价格提升,还是照样畅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造型、款式、面料、色彩、制作、质量、价格、时令等种种原因,但其中最关键的是造型、款式方面的原因。这里就人体工程学的适宜性,机能性与服装造型的关系阐述如下:

一、生活中的服装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

人体工程学应用于服装造型即通过对人体结构和各种状态的研究,以实现人和服装之间的最佳匹配。与其它立体空间艺术不尽相同,服装只有穿到人的身上,并置身于活动中,才能将其特色充分展现出来。在人类生活中,各种姿势多种多样,总的来说,静的姿势是有限的,而动的姿势处处可见,若想人体工程学里的适宜性能时时符合人体,就要连续观察人的姿势。下面是人的一天生活缩影。

穿好外出服装,第一个动势就是穿鞋;然后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上班或上学,有时坐着,有时站着,这是第二个动势。上下楼梯;到工厂干活或洽谈业务;到学校听课或运动都有一定的动势;下班或放学后,还要脱掉衣物,这就是一天生活的主要动势。

人体工程学强调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考虑其它因素,在服装造型中应用也日臻成熟,特别强调内部结构以及穿着过程中对人体的适应性,来达到研究指导服装结构设计的目的,形成系统的服装造型理论及其实际应用体系。

二、服装造型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

服装造型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不断积累各种特征而构成的,属于时空造型体系,它的变化不仅指人体在空间的活动,而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应力的大小,运动内部的协调等。服装造型即要符合服装新潮流和时代总趋向;又要美化人的形体,表现人的性格、气质、风度,并适应一定的生活方式。

服装造型一是运用面料造型,服装面料是依附人体的,因此由平面转化为立体,具有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特点;二是以人的体形为基础,它是服装造型与人的体型的结合体;三是随人体各种活动而不断变换姿态的立体造型。

服装造型的变化,是根据人体的总体和各部位基本形进行增减组合,构成基本形的组合,以达到美化人体的目的。因此在服装造型设计时要特别强调人体工程学的功能性设计,以人体的外观形态及动态变化规律为依据相互渗透。

三、人体工程学的适宜性与机能性

所谓的适宜性,是指服装与人体、尺寸、美感等适合的程度;

机能性是指活动起来是否方便,穿脱是否容易,尤其在时装表演时,表现服装的附加值较高。

至今为止,在服装造型设计中,只考虑到服装的静止状态,而动势很少考虑,而静止状态的出现,只有在镜子前的一瞬间,而大多是以动的姿势存在。所以本文就将着衣动作时的7种常见姿势的适宜性、机能性来分析论证。

姿势1、两手自然下垂,静止的状态。

姿势2、坐在椅子上,两手放在桌子上,身体向前倾倒姿势。

身体向前倾15?时,胳膊向前25?探出,整体观察,背侧向

转贴于

上移动,胸侧向下移动,侧缝线变化较大,肩斜抬高。

姿势3、上车扶把手的姿势

很明显的看出,腋下部、肩部、袖根周围发生变化。

姿势4、两手向前平抬

腋下部、袖根部、肩部,尤其胸部以上有显著的变化出现。

姿势5、两手两侧平抬

当两侧平抬时,虽有异常变化,但西服穿用时的动作不很重要。

姿势6、系鞋带

这种动势对服装来讲,有点超出上衣构造的界限;但在生活中,穿衣系鞋带是多见的。

姿势7、两手过头举起

这种动势对服装造型来讲,已经超出上衣构造的界限;生活中也很少见。

四、以人体工程学为指导来研究服装造型

为了研制出在造型上适应人体工程学的适宜性、机能性的样板,就拿西服为例,来研究人体运动时所引起的人体结构的变化。按正常分配比例,规格为175/92a,标准服装的松度为14cm,小2cm松度为12 cm,大2 cm的松度为16 cm,大4 cm的松度为18 cm的西服分别做成,经人体着用,按上述7种动作,观察结果表明,姿势7和姿势5的两种动势,因已超出西服上衣的构造界限,暂不考虑。只讨论1—4和6的姿势。

观察做成的西服,在做各种姿势时,由于背宽不够大,引起了折皱现象的出现;袖窿下部位置向前移动,造成袖根底部形成折皱。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人体工程学中的适宜性、机能性有直接的关系。人体上部结构胳膊根部,肩部最大的动势对西服上衣结构安全一致是不可能的,适当的补充西服结构,改善西服结构是必要的,但离不开西服结构的范围。这个问题仍是今后人类工程学追求的动的机能性用于各种衣服上。这一直是服装业研究的重大课题。

总之,从多次试验制作的服装,得到的结果来看,第一次制作的服装和经过几次试验后制作的服装构造不一样;按改好后的样板制成的西服,穿着后,活动自如,不变形。通过比较,总结各部位的尺寸对比如下图:

五、利用人体工程学来设计高档西服

人体工程学中的适宜性、机能性是设计高档西服不可缺少的,样板构造最重要、最关键的是人体运动的结构与服装结构的接近,人体从静止开始到运动均含变化状态,通过各种参数比较,具有适宜性、机能性的服装,撕开的现象几乎没有,人体着衣时运动的差异有显著的四个特点。

第一、最明显着衣时,感到背宽下部、腋下袖胯下部有

挤压现象。主要原因身体下部构造的变化如何与西服上衣相适应。

第二、在袖口部位适当增加一定的量,

第三、抬高袖窿深的量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例4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 现代室内设计 环境

Key words: Ergonomic modern interior design environmental

作者简介:肖晨凯 男1979年7月 赣南医学院后勤服务集团 助理工程师;朱晓娟 女 1977年4月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艺术分院 讲师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过去人们研究探讨问题,经常会把人和物、人和环境分割开来,孤立地对待,认为人就是人,物就是物,环境也就是环境,或者是单纯地以人去适应物和环境对人们提出的要求。而现在室内环境设计日益重视人与物和环境间,具有科学依据的协调,诚然,我们在探讨人体工程学的时候,是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因此,室内环境设计除了依然十分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外,对物理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等的研究和设计也已予以高度重视。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也就是说,人体工程学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具有两大功能,即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实用功能是指室内设计要具有实用性,力求最大可能满足人们多重的生活需要;精神功能是指室内环境对人们心理活动的影响。人具有思维和精神活动的能力,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供人们居住的室内空间对人的精神感受上所产生的特殊作用。

一、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的空间的主要依据

室内空间大小及形状的设计要根据人体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角度来确定空间范围。设计时要满足生活起居要求,并力求达到理想的舒适程度。一般说来,不同形状的空间,使人产生不同的生理感受,方、圆、八角等严谨规则几何形式空间,给人端正、平稳、肃穆、凝重的气氛、不规则的空间形式给人随意、自然、流畅、无拘无束的气氛。大空间使人感到宏伟、开阔;高耸的空间则使人感到崇高、肃穆、以至神秘;低矮水平的空间则使人感到温暖、亲切、富于人情味。我国古代对建筑室内的结构已有论述,如《天隐子》说:“阴阳适中,明暗相半。屋无高,高则阳盛而明多;屋无卑,卑则阴盛而暗多。”说明室内空间要高矮适中,面积大小适中,以利于人的活动和身体健康。即室内空间以“宽敞适中”为度。如起居室是人们的主要活动空间,应考虑到多重功能需要,既要供人们休息、睡眠、又要供学习、会客、进餐等。所以它应是最大的起居空间,同时为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空间形状不宜过于狭长。相比之下,厨房功能则比较单一,一般是以一字型配置居多(根据我国大多数居住情况而言),往往将储藏、洗涤、烹调设施等工作区都安排在一面墙上,所以空间狭长一些也无妨。这样在室内空间组织和分隔时,把动态的、“无形”的,甚至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空间形体对人们心理感受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室内活动的所需空间。

二、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

室内设计合理,符合空间的用途和性质也能产生环境美感。作为室内的主体物――家具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它是为人所使用,服务于人的,使用起来非常得体、适当,可以起到愉悦人的精神的作用。因此,家具设计包括它的尺度、形式及其布置方式,必须符合人体尺度及人体各部分的活动规律,以便达到安全、舒适、方便的目的。

人和家具、家具和家具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并应以人的基本尺度(站、坐、卧不同状况)为准则来衡量这种关系,确定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决定相关的家具尺寸。一般来说对于立位使用的家具(如柜)以及不设坐椅的工作台等,应以立位基准点的位置计算。如高橱柜的高度一般在1.8~2.2m左右,宽度一般在40~60cm左右、电视柜的深度在45~60cm左右,高度一般在60~70cm左右。而对坐位使用的家具(如桌椅等),实际上应根据人在坐位时,从坐骨结节点为准计算。一般沙发高度以350mm为宜,其相应的靠背角度为100°、躺椅的椅面高度实际为200mm,其相应的靠背角度为110°。同时,人体工程学还应考虑人们在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时,其周围必须要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

三、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如人在睡眠时所需热量为273kJ/h、站着休息时所需热量为420kJ/h、重体力劳动时所需热量为1932kJ/h。会议时一般谈话的正常语音距离为3m,强度为45dB、生活交谈时正常语音距离为0.9m,强度为55 dB等。另外,室内环境,如朝向、采光等也很重要。从现代医学卫生角度考虑,良好的住宅微小气候能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利于体力恢复,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一般来说,起居室应具有良好的朝向,冬暖夏凉;卧室要争取有必要的阳光照射而又避免烈日暴晒;至于其他房间,由于人在其中活动时间有限,朝向可不予过份要求。起居室的开窗面积应当大一些,以利于获得充足的采光、通风条件,使室内环境处于良好状态。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至关重要,经实验证明,居室内的适宜温度是16~24℃,相对湿度是40~60%,冬季最好不要低于35%,夏季最好不大于70%。人体工程学提供了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在设计时就有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四、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的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室内的色彩与光线可以塑造出不同的环境气氛。要创造一个安宁、舒适的环境离不开颜色的点缀。马克思说过:“色彩的感觉是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能直接影响人的精神和情绪,不同的颜色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例如黄色,原来带有神秘高贵的意味,宗教色彩较浓郁。中国自古以来黄色为正色,多用于皇宫中,黄色明亮,柔和,显得活跃,素雅,使人兴高采烈,充满喜悦,今天我国室内装饰以黄色为基调的居室特别受到年青人的青睐;绿色,使人想到青山绿水,也是人们喜爱的颜色,它象征着春天、生命和青春。实验证明,绿色能降低人的眼压,缩小视网膜上的盲点,促进正常的血液循环,很快消除眼疲劳。所以从事高温作用和用眼多的工作者的居室以绿色或蓝色为主调较适宜。

光线同样通过视觉给人不同的精神感受。在缺少阳光照射或其他比较阴暗的房间采用暖色,可以添加亲切温暖的感觉;在阳台充足和炎热地区,往往多采用冷色,以降低室温感。我国古代对居室光线要求十分重视,古人主张居室采光要明暗适中,随时调节。它与现代室内设计的观点是相一致的。过去民间流传的一句话:“有钱不买东西房”。意在座北朝南的房是人们理想的朝向。室内一般通过窗户引进天然光线,人们通过窗户可以看到天光云影,打破人置于六面封闭空间中的窒息感觉。现代室内设计通过多种手法使室内光线变化,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各种漏窗、花格窗,由于光影交织,似透非透,虚实对比,投射到地面上,形成变化多端,生动活泼的意境。人工照明更是随需而取,可以造就室内各种气氛,成为气氛变幻的魔术师。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理念。人――机――环境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它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

参考文献:

[1] 《辞海》第703页,人类工程学条目的释义.

[2] 高军,俞寿宾.西方现代家具与室内设计.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例5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087-02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人造物、环境三者关系的科学,在展示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是设计者确定各项设计形式,制定各种标准的依据。优秀的展示设计,不仅有赖于艺术的构想,同时也依赖于正确地处理好人一展品一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人体在展示环境中的行为状态和适应程度是确定各种数值的基础。在展示中,人的基本行为是行走和观看,因此,我们研究展示中的人体工程学也都围绕这二者展开。

一、展示中的尺度问题

从展示活动的特点分析,与尺度有关的行为主要是行走与观看。尺度问题是人体工程学中的最基本内容,也是最早开始研究的领域。人们最初是从经验出发来确定产品等人造物的尺度,这种方式沿用了几千年。工业时代的来临造成了产品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千差万别的人类尺度。为了解决这三个矛盾,人们开始了对尺度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发展成了人体测量学。

人和人的尺度各不相同,但以一个群体来考察,可以发现人类的尺度是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的,考察的群体愈大,这个规律就愈明显。人体测量就是通过对大量人的测量后,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处理,总结出这一分布规律。这些通过测量和数量统计得出的数值是我们确定展示有关尺度的依据。在展示中,与尺度关系最密切的是“可容空间”的设计问题。展示中的可容空间指的是展示的场地、通道和其他活动场地,此时应取教高的百分位,即选取大个子作为依据,一般来讲,适应域越宽的设计,其技术成本方面的要求也越高。设计师应在平衡各方面的因素之后,尽可能地保证较多的人的使用需要。

一般展示空间的通道宽度,是按人流股数计算的(每股人流以60cm计),最窄处应能通过3~4股人流,最宽处可通行8~10股人流。需要环视的展品,周围至少应有2m左右宽的通道,低于这些标准,可能会造成人流堵塞,或损坏展品。

展示中与人体尺度有关的还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陈列密度

陈列密度是指展示对象所占展示空间的百分比。设计得当的密度,不仅可提高展示的效率,也能使观众在轻松的气氛中观赏展示对象。而过大或过小的密度,都会影响展示的整体效果。过大的密度,容易造成参观人流堵塞,也会使观众感觉疲劳,降低展示的效果;陈列密度过低,则会使展示空间显得空旷、贫乏。

陈列密度的大小还与展厅的空间跨度、净高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受展示物的视距、展品的陈列高度、展品的大小、展示形式以及不同观众类型等因素影响。展示空间较宽敞时,可使陈列密度稍大,也不显得拥挤;如果展示空间低矮,同样的陈列密度也会显得拥挤。展示对象的尺寸较大,展示视距又近,也会使人觉得空间拥挤。・

(二)陈列高度

陈列高度是指展品或版面与参观者视线的相对位置。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观众对陈列高度的适应受人体有效视角的限制,一般陈列高度不宜超过350厘米;经常运用的展示高度是80、250厘米之间的区域;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表明:人体的最佳视觉区域是在水平视线高度以上20厘米,以下40厘米之间这个60厘米宽的水平区域。如果以亚洲人一般标准高度165厘米计,最佳的陈列高度应在125―185厘米之间,重点展示的对象陈列在此区域内,较易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展示中的视觉问题

展示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而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能力,通过视觉可以感知外部世界的形状、大小、色彩、明暗、肌理、运动等多方面的信息。由视觉传达的信息比其它所有感官所传递的信息的总和还要高出好几个数量级。因此,视觉是人类了解世界最主要的工具。从对视觉的科学分析中,我们得出如下几种视觉的运动规律:视线水平移动比垂直移动快;水平方向尺寸的判断比垂直方向准确;视线移动方向习惯上是从左至右,至上而下。

三、视觉传达效率的提高

视觉传达系统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更有效地传递视觉信息或者说,让使用者能看见我们想传达的东西。根据这一目标,首先应以整体的角度对信息行组织,分清主次,恰如其分地调动视觉的传递手段。对于某些信息的表达,有的要加强;而对某些信息则要减弱。就视觉生理的角度提高视觉传递效率的途径:

(一)增加信息的绝对强度

这是一种使用最广泛的手段,如将展示中的字体或标志做得。更大、更醒目;色彩的饱和度更高等均属此种。这种方法主要是使被传递的信息在强度上高于其它信息,以便排挤掉其它信息。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信息强度的提高不是无限的,过度视觉信息会提高接受者的生理“阈值”,使之“视而不见”,不利于观众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二)增加信息的相对强度

以弱化环境以及其它次要的视觉信息的方式来突出主要信息,以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这种方法对现代信息传达设计来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

(三)充分利用人的视觉习惯

一个多维量的视觉形象要占用多维的信息通道,这是不言而喻的。人在视觉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随着传递次数的增加,可以自动地省略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而把多维量的信息抽象成一个简单的符号来传递和贮存。根据这个事实,将视觉信息与人们熟悉的某种形象或符号建立某种联系,如用形象符号代替特定的文字,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四)选择最有效的信息表达方式

人在不同信息通道的信息传递率是不同的。实验表明,人眼对一条直线在方向上的变化比其长短上的变化要敏感一些,对三角形比圆更敏感。这些例子表明,不同的信息表达方式对人视觉的冲击力是有差别的。展示设计的传达体系,要根据需要选择最有效的表达方式。

上述各点仅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一些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的思路,在实际的设计之中,应灵活应用这些理论。

参考文献: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例6

1.观赏点与景物的距离:园林中,观赏点与景物之间的距离,根据不同的园林类型,不同规模,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一般来说,在大型的自然山水园林中,视距在200m以内,人眼可以看清主景中单体的建筑物;200~600m之间,能看清单体建筑物的轮廓;600~1200m之间,能看清建筑物群;视距大于1200m,则只能约略识别建筑群的外形。在宅园的环境中,以苏州宅园为例,厅堂和假山之间的视距多在30~35m;厅前空间较小,一般在15m左右。据统计,大型景物,合适视距为景物高度的3.5倍;小型景物的合适视距约为景物的3倍。一般情况,广场的尺度为园林建筑或园林雕塑作品的2~3倍,以满足园林建筑、园林雕像的艺术形象连同周围景物能完整地被游人观赏。

2.视高与景物的设置:(1)栏杆:在园林建筑小品中,栏杆能丰富园林景致,起到分隔园林空间、组织疏导人流及划分活动范围的作用。一般来说,高栏杆在1.5m以上,中栏杆0.8~1.2m,低栏杆(示意性护栏)高0.4以下。(2)绿篱:在园林绿地中,常以绿篱作为防范的边界,不让人们任意通行;或用其组织游人的游览路线,起导游作用。有时还用来做花坛、花境、草坪的镶边。绿墙:一般在视高(1.6m)以上,阻挡人们视线不能透过,株距为1~1.5m,行距为1.5~2m;高绿篱:高度在1.2~1.6m,人们的视线可以通过,但其高度,一般人不能跳跃而过;绿篱:高度在0.5~1.2m,人们要比较费力才能跨跃而过。株距一般为0.3~0.5m,行距为0.4~0.6m。矮绿篱:高度在0.5m以下,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跨过。

二、人的行为习性与景观设计的尺度

1.出入口:出入口是游人进入园林绿地的必经之处。出入口广场一般宽在12~50m之间,深在6~30m之间,单个出入口最小宽度为1.5m。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入口应设在居民的主要来源,数量2~4个,与周围道路、建筑结合起来考虑具体的位置。

2.园路:园林规划设计中主干道一般宽8~10m,可通行较大型车辆;次级路(各游览区内的道路),宽度多在4~6m;小路为游览区各游乐点、景点之间的联系路,宽度在1.5~3m左右,形式自由,铺装多样,是空间界面的活跃因素。车辆通行范围内不得有低于4.0m高度的枝条。路面范围内,乔灌木枝下净空不低于2.2m,乔木种植点距路线应大于0.5m。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中的园路能联系各景点,也是居民散步游憩的地方。园路的宽度与绿地的规模和所处的地位、功能有关,绿地面积在50000m2以下者,主路2~3m宽;可兼作成人活动场所的次路2m左右宽;绿地面积5000m2以下者,主路2~3m宽,次路1.2m左右,小径最小宽度为0.9m。

3.园椅、园凳:园椅及圆桌凳的高度宜在0.3m左右,不宜太高,否则无安全感。数量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园椅双人长1.3~1.5m,四人长2.0~2.5m,宽度均为0.6~0.8m。园凳双人长1.3~1.5m,四人长2.0~2.5m,宽度均为0.3~0.6m。圆桌凳直径一般为0.4m和0.7m左右。

4.园灯:园灯的设置应与环境相协调,考虑灯柱的高度,园灯的照度等因素。在公园入口、开阔的广场,应选择发光效果高的直射光源。灯杆的高度,应根据广场的大小而定。一般为5~10m,灯的间距为35~40m。在园路两旁的灯光,要求照度均匀。灯不宜悬挂过高,一般为4~6m。灯杆间距为30~60m。在道路交叉口或空间的转折出,应设指示园灯。在某些环境如踏步、草坪、小溪边可设置地灯。

5.台阶:台阶是为解决园林地形高差而设置的,它除了具有使用功能外,由于其富有节奏的外形轮廓,具有一定的美化装饰作用。设计时应结合具体的地形地貌,尺度要适宜。一般台阶的踏面宽30~38cm,高度为10~17cm,踏步数不少于两级,侧方高差大于1.0m的台阶应设防护设施。平台的宽度一般为158cm。

6.汀步:汀步的基础要坚实、平稳,面石要坚硬,耐磨。汀步的间距应考虑游人的安全,石墩间距不宜太远,石块不宜过小。一般石块间距可为8~15cm,石块大小应在40cm×40cm以上。汀步石面应高出水面约6~10cm为佳

三、园林绿化设计

1.分车带:车行道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用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行。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小于0.75m。中间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2.人行道绿化带: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人行道绿地如果宽2.5m以上可种植一行乔木,宽度大于6m是可种植两行乔木,宽度在10m以上可采用多种方式种植。常用宽度为1.5~4.5m,长度为40~100m。

3.防护绿化带:将人行道与建筑分隔开的绿带,应有5m以上的宽度,可种植乔木、灌木、绿篱等,主要为了减少噪音、烟尘、日晒,以及减少有害气体对环境的危害。路幅宽度较小的道路不设防护绿带。

4.基础绿化带:是紧靠建筑的一条较窄的绿带。它的宽度为2~5m,可栽植绿篱、花灌木,分隔行人与建筑,减少外界对建筑内部的干扰,美化建筑环境。当基础绿地的宽度不到4m时,在绿地内不要种植高大乔木,否则会影响建筑物内部的通风和采光,并且影响视线。

5.交通岛绿地:为了便于管理交通而设于路面上的一种岛状设施,一般用混凝土或砖石砌成,高处路面10cm以上。交通岛可分:中心岛(转盘),设置在交叉路口中心引导行车;方向岛,路口上分隔进出行车方向;安全岛,设在宽阔街道中供行人避车处。

6.花园林荫道设计:必须设置游步路,在林荫道宽8m时有一条,在8m以上时,应设置两条为宜。林荫道可在长75~100m处分段设立出入口,各段布置应各有特色。林荫道宽8m以上时,可考虑采取自然式布置;8m以下时,多按规则式布置。

四、道路交通设施设计

1.停车场设计

机动车每个停车位的存车量以一天周转3-7次计算;自行车每个停车位的的存车量以一天周转5-8次计算。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宜按适当量小汽车停车位数计算。地面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25-30m2;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的建筑面积,每个停车位宜30-35m2。

2.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出入口的设置:出入口符合行车视距的要求,并应右转出入车道;出入口应距离交叉口、桥隧坡道起止线50m以外;少于5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可设一个入口,其宽度宜采用双车道;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两个出入口;大于300的出入口应分开设置,之间距离应大于20m。

3.摩托车停车位宜2.5~2.7m2。自行车停车位为1.5~1.8m2。

4.自行车停车场有以下规定:长条形停车场宜分成15~20m长的段,每段应设一个出入口,其宽度不得小于3m;500个车位以上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少于两个;1500个车位以上的停车场,应分组设置,每组500个停车位,并各设一对出入口。

参考文献:

[1]董琼.人体工程学的发展概况.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例7

第一节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和计测手段

一、人体基础数据

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

1、人体构造

与人体工程学关系最紧密的是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使人体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运动。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组成,脊柱可完成多种运动,是人体的支柱,关节起骨间连接且能活动的作用,肌肉中的骨骼肌受神经系统指挥收缩或舒张,使人体各部分协调动作。

2、人体尺度

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

3、人体动作域

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动作域,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以各种计测方法测定的人体动作域,也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如果说人体尺度是静态的、相对固定的数据,人体动作域的尺度则为动态的,其动态尺度与活动情景状态有关。

室内设计时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

例如:对门洞高度、楼梯通行净高、栏杆扶手高度等,应取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并适当加以人体动态时的余量进行设计;对踏步高度、上搁板或挂钩高度等,应按女性人体的平均高度进行设计。

二、人体生理计测

根据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有关生理状态变化的情况,通过计测手段,予以客观的、科学的测定,以分析人在活动时的能量和负荷大小。

人体生理计测方法主要有:

1、肌电图方法

把人体活动时肌肉张缩的状态以电流图记录,从而可以定量地确定人体该项活动强度和负荷。

2、能量代谢率方法

由于人体活动消耗能量而相应引起的耗氧量值,与其平时耗氧量相比,以此测定活动状态的强度,能量代谢率的计算式,以及不同活动的能量代谢率(rmr)。其计算式如下:

运动时氧耗量-安静时氧耗量

能量代谢率(rmr)

基础代谢率耗量

3、精神反射电流方法

对人体因活动而排出的汗液量作电流测定,从而定量地了解外界精神因素的强度,据此确定人体活动时的负荷大小。

三、人体心理计测

心理计测采用的有精神物理学测量法及尺度法等。

1、精神物理学测量法

用物理学的方法,测定人体神经的最小刺激量,以及感觉刺激量的最小差异。

2、尺度法

以顺序在心理学中划分量度,例如在一直线上划分线段,依顺序标定评语

可由专家或一般人,相应地对美丑、新旧、优劣进行评测。

第三节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

一、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

二、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

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

三、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室内设计时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在设计时就有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四、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第四节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

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

关于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含义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环境心理学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

1、环境和行为的关系;

2、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

3、环境和空间的利用;

4、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

5、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

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二、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

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人与动物毕竟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意志决策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

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统盘考虑。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差异。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每类距离中,根据不同的行为性质再分为接近相与远方相。例如在密切距离中,亲密、对对方有可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可与对方接触握手为远方相。当然对于不同民族、、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际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

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3、依托的安全感

生活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来说,并不是越开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有所“依托”物体。

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并不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车的地方,而是愿意待在柱子边,人群相对散落地汇集在厅内、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在柱边人们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

4、从众与趋光心理

从一些公共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观察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当火警或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视标志及文字的内容,甚至对此缺乏信赖,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以致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上述情况即属从众心理。同时,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往较明亮处流动的趋向,紧急情况时语言诉引导会优于文字的引导。

上述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应注意空间与照明等的导向,标志与文字的引导固然也很重要,但从紧急情况时的心理与行为来看,对空间、照明、音响等需予以高度重视。

5、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

三、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面极广,暂且列举下述几点:

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例如现代大型商场的室内设计,顾客的购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展为购物——游览——休闲——信息——服务等行为。购物要求尽可能接近商品,亲手挑选比较,由此自选及开架布局的商场结合茶座、游乐、托儿等应运而生。

2、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例8

一、人体工程学的概念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关于技术和人的协调关系的科学,也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它首先是一种理念,把使用产品的人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要求产品的外形、色彩、性能等,都要围绕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然后是整理形成的设计技术,包括设计准则、标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这些设计技术再和特定领域的其他设计技术及制造技术相结合,就形成符合人体工学的产品,这些产品让使用者更健康、高效、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

二、人体工程学的起源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并伴随着人类技术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完善。

三、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内容

早期的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人和工程机械的关系,即人机关系。其内容有人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操作装置,控制盘的视觉显示,这就涉及到了心理学,人体解剖学和人体测量学等,继而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人-环境关系,这有涉及到了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

四、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1)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2)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3)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4)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五、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2)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从环境中接受初始的刺激的是感觉器官,评价环境或作出相应行为反应的判断是大脑,因此,“可以说对环境的认知是由感觉器官和大脑一起进行工作的”。认知环境结合上述心理行为模式的种种表现,设计者能够比通常单纯从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等起始的设计依据,有了组织空间、确定其尺度范围和形状、选择其光照和色调等更为深刻的提示。(3)室内环境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个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心理学从总体上既肯定人们对外界环境的认知有相同或类似的反应,同时也十分重视作为使用者的人的个性对环境设计提出的要求,充分理解使用者的行为、个性,在塑造环境时予以充分尊重,但也可以适当地动用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对个性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意义上的“制约”,在设计中辩证地掌握合理的分寸。

六、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及作用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例9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为人机工程学、人因工学、工效学,它是20世纪初在欧、美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人体工程学是利用人体科学的理论、方法与生产技术相结合,并将其成果直接服务于生产或生活实际的一门应用科学,是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科学。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体工程学在各学科、各领域中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用也更加广泛。特别是在一些展示空间中的应用对于设计造物活动的完善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展示空间及其相关概念

空间一词,前人对它的定义颇多,而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建筑中的实体部分而言的,即“空的部分”。空间及其围护物之间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也就是所谓的虚实关系。由此可以得知,空间的效用与建筑实体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想充分实现空间的效用就必须同时考虑建筑空间的容积和建筑空间的形态。

展示空间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展示空间形态的生成与主题创意的表达也是通过空间的基本形态来反映的。展示空间不仅是个叙事的空间,还是一个人物互动和情感交流的空间。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都是通过展示形态的属性和特有的功能来实现的。一个好的展示空间可以通过空间造型形式、形状、光影、色彩等创造出不同的主题概念。

二、人体工程学在展示空间中的应用

在生活与工作环境的艺术设计及展示艺术设计领域,都会提到人体工程学问题。设计师必须妥善地解决和处理人体工程学问题,才能处理好人与展示空间及展品的和谐关系,使信息得到很好的沟通,人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和心理的满足。

1.展示空间中人的观展行为习性

环境的刺激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效应,而这种人体效应会以外在行为表现出来,我们称这种行为表现为环境行为。人类的环境行为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刺激作用,或是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所产生的。人类具有许多适应环境的本能行为,它们是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由于环境与人类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这种本能称为人的行为习性。而在展示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行为习性。

(1)求知性

求知性是观众的主要行为动机之一。展品的选择和介绍上要能给予观众知识,因此所展物品必须是观众所不熟悉的。

(2)猎奇性

猎奇性是人的行为本性,因此在该展示空间中要求展品新奇、有特色,给观众新奇感,能吸引住观众。

(3)渐进性

人对知识的追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要求展品选择有一个完善的内容,并按一定的秩序分区展示。

(4)抄近路

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地,人们总是趋向于选择最短路径,这是因为人类具有抄近路的行为习性。因此在展示空间的规划与布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参展观众的这一习性。

(5)向左拐和向右看

多数观众进入展厅以后,习惯向左拐,特别是人多拥挤时更加表现出这一特性。此外,人习惯从左向右,从上至下观看(文字等)。因此展览路线要从左开始,序言最好设在入口左侧,展览从左至右布置。

(6)向光性

人的向光性要求在展厅设计的时候为了避免眩光问题的出现,要提高展品的亮度,一般情况下陈列背景不能太亮。因此展厅最好采用高侧光或顶光,照度不够时可加局部照明,一定要避免展厅环境照度过高而影响展示效果,并且绝度不能在观展视野中出现炫目现象。

2.人体工程学在展示设计中的设计原则

首先,内部的展示空间必须以人的动态、静态尺寸和比例为依据,同时采用动态的、有序列的、有节奏的空间展示形式。使人在流动性很强的展示空间中参观或购物时感到舒适和安全,也使观众介入展示活动时,既满足功能的需求,又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在空间处理上做到有节奏感和流畅性,感受到空间的连续性和变化的魅力,以及设计的无限趣味。

其次,在展示设计中使空间更好地服务于人,特别是一些无障碍设计,既要考虑到健全人群的需求,更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这种参展需求,也是人性化因素的体现。声色俱全的展示效果,信息丰富的展示内容,安全便捷的空间规划,考虑周到的服务设施,等等。例如对于室外各功能空间,应设置导航牌和一些易懂的标志性的设施。从情感上讲,内部空间环境设计应更注重细节,需要创造一个给人心理上亲近温暖感觉的空间,注重对人的精神层面的关怀和尊重,包括人的情感、隐私、归属感、渴望被承认等。

最后,必须将展示空间与展示的内容结合起来考虑,不同的展示内容有与之相对应的展示形式和空间划分。同时要根据展品的不同加以装饰,在展架和展柜的搭配上也给予相应系列化的设计,突出展示空间的和谐与系列化,以增强对人的视觉冲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展示空间中的展示流线与向导

(1)展示流线

展示流线包括展厅的功能流线和观众及工作人员的活动流线。展示空间按的组合根据展示的性质、内容、规模和方式的不同也有所差异,一般都包含展览区、观众服务区、库房区、办公后勤区。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例10

目前,这种现代电脑办公作业系统的迅速普及,已经悄无声息的严重威胁到办公人员的健康,就是因为人体工程学在电脑办公空间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与重视。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电脑办公系统、办公人员在使用现代电脑办公作业时,充分考虑到以下问题:(1)保持正确的姿势。电脑办公系统中主要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等,一般操作的视距范围在380mm~760mm之间,在

560mm处最为适宜,小于380mm时会引起目眩,超过760mm时细节看不清。观察时头部转动角度,左右均不宜超过45°,上下均不宜超过30°,根据这些人体工程学数据,电脑屏幕应该放在距离560mm处最佳,位置略低于眼水平线10mm~

20mm,显示器的亮度也不要太亮,以免光线刺激眼睛,导致视力下降。显示屏、键盘和鼠标的位置也应该放置合理。首先,键盘放置的高度以手臂自然下垂时,肘关节的高度为宜,操作时使键盘稍微向工作人员的方向倾斜,这样的放置有利于减少肩周、手腕部位的损伤。再者,使用鼠标时,在手腕处放置一个增高的柔软垫,使得手臂不处于悬空状态。移动鼠标时尽量靠臂力,不要用腕力,减轻对手肌腱鞘的损害。(2)若有条件,应该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键盘和鼠标。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采用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的键盘和鼠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喜好选择适合自己手型、臂长的键盘鼠标。使手腕、手指、臂部操作时不仅提高使用舒适度,而且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避免患上“鼠标手”、“肩周炎”等疾病。

二、现代办公座椅的人体疲劳因素研究

依据美国的人体工程学研究协会指出,单靠采用优良的座椅就能使工作人员每天增加相当于40分钟的工作时间,笔者认为,好的办公用椅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保持脊椎自然s曲线的靠背,可以防止不自然的躯体姿势。为了能够在坐着工作的时候,人体的腰椎曲线保持自然的s形状,座椅的靠背必须符合人体工学的腰椎设计,当坐下来工作时,能很贴切地保持腰椎的自然曲线,使椎间板承受压力平均,以获得更舒适与健康的姿势,来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脊椎健康。(2)符合人体臀部曲线的坐垫,减轻肌肉负担。在座椅上放置符合人体臀部曲线的坐垫,可以增加大腿底面及臀部与椅座的接触面积,降低并分散这些部位的压力。如果坐垫向座面里面的方向后倾3~5度,可以避免臀部向前滑动,增加盆骨的稳定性。(3)座椅材质的构成。一个品质好的座椅,不仅要注重正确的靠背、坐垫等,最重要的是它的舒适度,舒适度的高低与办公座椅材质的好坏密不可分。办公家具中,选择坐垫与靠背都是pu发泡的是最适合的,因为pu发泡具有弹性好、不变形、不老化和无毒等特征。如果坐垫材质过硬,无法均衡的支撑身体;若坐垫材质过于柔软,会使坐姿变化,导致肌肉疲劳。因此,办公用椅的坐垫需采用弹性优异、密度均一的材质。

三、办公室内空间设计对人体疲劳因素研究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例11

一、展示空间及其相关概念

空间一词,前人对它的定义颇多,而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建筑中的实体部分而言的,即“空的部分”。空间及其围护物之间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也就是所谓的虚实关系。由此可以得知,空间的效用与建筑实体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想充分实现空间的效用就必须同时考虑建筑空间的容积和建筑空间的形态。

展示空间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展示空间形态的生成与主题创意的表达也是通过空间的基本形态来反映的。展示空间不仅是个叙事的空间,还是一个人物互动和情感交流的空间。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都是通过展示形态的属性和特有的功能来实现的。一个好的展示空间可以通过空间造型形式、形状、光影、色彩等创造出不同的主题概念。

二、人体工程学在展示空间中的应用

在生活与工作环境的艺术设计及展示艺术设计领域,都会提到人体工程学问题。设计师必须妥善地解决和处理人体工程学问题,才能处理好人与展示空间及展品的和谐关系,使信息得到很好的沟通,人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和心理的满足。

1.展示空间中人的观展行为习性

环境的刺激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效应,而这种人体效应会以外在行为表现出来,我们称这种行为表现为环境行为。人类的环境行为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刺激作用,或是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所产生的。人类具有许多适应环境的本能行为,它们是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由于环境与人类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这种本能称为人的行为习性。而在展示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行为习性。

(1)求知性

求知性是观众的主要行为动机之一。展品的选择和介绍上要能给予观众知识,因此所展物品必须是观众所不熟悉的。

(2)猎奇性

猎奇性是人的行为本性,因此在该展示空间中要求展品新奇、有特色,给观众新奇感,能吸引住观众。

(3)渐进性

人对知识的追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要求展品选择有一个完善的内容,并按一定的秩序分区展示。

(4)抄近路

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地,人们总是趋向于选择最短路径,这是因为人类具有抄近路的行为习性。因此在展示空间的规划与布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参展观众的这一习性。

(5)向左拐和向右看

多数观众进入展厅以后,习惯向左拐,特别是人多拥挤时更加表现出这一特性。此外,人习惯从左向右,从上至下观看(文字等)。因此展览路线要从左开始,序言最好设在入口左侧,展览从左至右布置。

(6)向光性

人的向光性要求在展厅设计的时候为了避免眩光问题的出现,要提高展品的亮度,一般情况下陈列背景不能太亮。因此展厅最好采用高侧光或顶光,照度不够时可加局部照明,一定要避免展厅环境照度过高而影响展示效果,并且绝度不能在观展视野中出现炫目现象。

2.人体工程学在展示设计中的设计原则

首先,内部的展示空间必须以人的动态、静态尺寸和比例为依据,同时采用动态的、有序列的、有节奏的空间展示形式。使人在流动性很强的展示空间中参观或购物时感到舒适和安全,也使观众介入展示活动时,既满足功能的需求,又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在空间处理上做到有节奏感和流畅性,感受到空间的连续性和变化的魅力,以及设计的无限趣味。

其次,在展示设计中使空间更好地服务于人,特别是一些无障碍设计,既要考虑到健全人群的需求,更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这种参展需求,也是人性化因素的体现。声色俱全的展示效果,信息丰富的展示内容,安全便捷的空间规划,考虑周到的服务设施,等等。例如对于室外各功能空间,应设置导航牌和一些易懂的标志性的设施。从情感上讲,内部空间环境设计应更注重细节,需要创造一个给人心理上亲近温暖感觉的空间,注重对人的精神层面的关怀和尊重,包括人的情感、隐私、归属感、渴望被承认等。

最后,必须将展示空间与展示的内容结合起来考虑,不同的展示内容有与之相对应的展示形式和空间划分。同时要根据展品的不同加以装饰,在展架和展柜的搭配上也给予相应系列化的设计,突出展示空间的和谐与系列化,以增强对人的视觉冲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展示空间中的展示流线与向导

(1)展示流线

展示流线包括展厅的功能流线和观众及工作人员的活动流线。展示空间按的组合根据展示的性质、内容、规模和方式的不同也有所差异,一般都包含展览区、观众服务区、库房区、办公后勤区。

展厅设计成功的关键在于对观众流向、流量、流速和行走方式的控制。

(2)展示布局

根据展厅的不同展示内容,满足不同观展路线的要求,同时保证灵活性。常见的布局方式有以下几种,各种空间因为布局形式的不同而导致其又有各自的特点。

转贴于

①串联式

特点是各陈列室相互串联,观众参观路线连贯,方向单一,但灵活性差,易堵塞。适用于中型或小型管的连续性强的展出。

②放射式

特点是各陈列是环绕放射枢纽(前厅、门厅)来布置,观众参观一个或一组陈列室后,经由放射枢纽到其他部分参观,路线灵活,适用于大、中型馆展出。

③放射串联式

特点是陈列室与交通枢纽直接相连,而各室间彼此串联。适用于中、小型馆的连续或分段式展出。

④走道式

特点是各陈列室之间用走道串联或并联,参观路线明确而灵活,但交通面积多,适宜连续或分段连续式展出。

⑤大厅式

特点是利用大厅综合展出或灵活分隔为小空间,布局紧凑、灵活,可根据要求、连续或不连续展出。

展区面积与通道面积之比根据展示内容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约为1:3。

(3)展示导向

对于一个大型的展览来说,为了让观众有一个明确的观展路线,正确把握自己所处的位置从而实现正确的观展行为,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导向系统。

①按空间向导分类

水平向导系统包括出入口引导、楼层面介绍、服务设施、休息区、电话亭等。垂直向导系统:包括电梯、扶梯、楼层显示等。

②按人的感觉系统分类

视觉导向包括文字、光色、图形、影视等;听觉导向是利用声音或声音与视觉结合;特殊导向是指盲人通道、机器人导向等。

三、展厅设计

1.展厅的平面布局

展厅平面布局的类型主要有袋式陈列、通过式陈列(双线与三线)、单线连接式陈列和灵活布置的陈列等。当展览内容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时,展厅平面布局要考虑空间的相互衔接和展览秩序,一般采用单线布置方式。当展览内容不要求先后顺序时,可采用平行布置的方式或者多线展示的布置方式。

2.展厅的空间尺度

根据展示活动的特点分析,与尺度有关的行为主要是行走与观看。因此,展示环境空间和机具尺度的确定,都是以人体总高度和肢体某些局部的尺度作为依据和标准的。通道需要按可容空间来设定,一般来说通道宽度以每股60厘米计算,最窄处应能通过3~5股人流,最宽处可通行8~10股人流。环视展品的周围至少应有2米左右宽的通道,如果低于这些标准,可能会造成人流堵塞或展品损坏。

3.展品的陈列及展示环境要素的关系

展品陈列是展厅设计的核心内容。展品的陈列除了考虑到展览流线设计原则外,还要考虑人体尺度设计合理的展柜、展板、观展距离等。

展厅设计除了包括空间尺度、空间形态和陈列尺度等因素以外还包括灯光、色彩及温湿度环境和休息空间的因素也同等重要,这些因素对展览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1)展示空间中的色环境

第一,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色彩是光的反射,有光才能看到色,有色才能看到形,有形才能感觉到空间的美妙。色彩不仅能表达感情,还能影响人的情绪,依靠不同色彩产生的不同心理感受。只有充分掌握各种色彩的不同属性才能更好地将其应用到展示空间中去,才能够营造更好的展示氛围。

第二,展示空间设计对采光的要求。展示空间环境对采光有一定的要求:满足照明需要,根据展示内容和展品;情况需要,区别对待不同空间和展品;引导方向位置,在大型展示场馆里,展位复杂,可以采用大量的标志物、指示灯,明示于参观者;突出展品,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因此展品陈列区的亮度要高于通道区;保护参观者的视力,在整个展厅中,参观者的视野里不允许产生眩光,便于参观和保护参观者的视力;不可滥用彩色光,要慎重和恰当地使用确保用电安全,要有安全防火通道。

(2)展示空间中的光环境

光环境展厅的光源多为人工光源,原因就在于与自然光相比更易于控制。但是要注意的就是眩光的问题,为了避免该情况的出现,在布置灯光的时候尽量用高侧光或顶光。

还应当考虑设计有足够的导轨灯。例如垂直面的照明和为防止展品正面反射的照明处理等。

(3)展示空间中的温湿环境

展示空间环境对于温度、湿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博物馆、画廊等场所。如果不合要求的话,一来会损伤展品,二来会使观众无法参观,甚至危害健康。因此,必须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展厅的温度标准,在国际上对博物馆和画廊的室温要求恒定在18-22度,昼夜温差不超过1度。一般展厅室温要求在16~18度之间。室内太冷,会降低参观者的兴趣:太热给人烦躁的情绪,还会使参观者的血流加快、心跳和出汗,甚至中断参观,影响展效。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空调或风机来调节控制室温。

展厅的湿度标准,博物馆和画廊的室内相对湿度一般在40%,不应超过60%。湿度小带来的干燥会引起展品崩裂、油画油彩碎脱,还会使参观者口干舌燥,妨碍参观。湿度过大,会使馆内的纸、本、和竹质展品腐烂、发霉,还会使参观者感到闷热、出汗、心烦意乱,失去参观的兴趣。经验告诉我们,湿度控制在44%左右,对参观者来说最为适用。

(4)展示空间中的安全防护与休闲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