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31 16:34:38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例1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教授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努力。所谓的自主阅读,就是在有效的学习动力的指导之下,学生采用自主的学习方法开展阅读活动,在阅读中获得有效的知识。加强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是当代小学语文学科发展的必然。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主阅读能力对于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选择小学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利用问卷,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

要对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教师了解小学生自主阅读现状,掌握学生的阅读基本情况,设计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来了解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看法,了解学生现在的阅读情况。通过相关的调查与了解,笔者了解到大多数学生习惯到传统的被动阅读,没有基本的自主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阅读行为的调控,加强对学生的尊重,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自主阅读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对文章进行阅读,使学生体会到自主阅读的乐趣。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提高,加强学生阅读面的扩展,使学生的阅读量得到提高。在阅读中,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的阅读质量,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欣赏,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基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需要为学生安排有效的自主阅读计划,让学生在计划的规范下投入到自主阅读活动中。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会意识到自主阅读学习对于自身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全的自主阅读观。

二、加强课内外自主阅读模式的结合

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内阅读教学模式的结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活动的开展要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相适应,使自主阅读活动可以符合学生的语言认知规律与学习规律。在提出自主阅读教学要求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角度对文章进行阅读。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将每一个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范本进行精讲。

比如在讲解三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组时,教师可以选择《让我们荡起双浆》作为范本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来丰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找到自主阅读的方向与动力。

除此之外,在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发现课堂之外阅读资源的重大力量。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比如《意林》、《青年文章》以及《故事会》等等。将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内外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使小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提高自主阅读的兴趣。

三、教授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教授,方法的引导对于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对于一般的文章,教师可以放低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进行略读。而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文章,教师则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读与精读,深刻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传达出的思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进行因势利导,将有效的阅读方法以及阅读的技巧教会给学生,引导学生科学选择阅读资料,使学生成为阅读有心人。

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阅读习惯。比如说批注式阅读,这样的阅读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细致地阅读文章,更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原有的知识进行结合,共同投入到文本互动之中。比如在讲解《母亲的恩情》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与句子进行勾注。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可以与文本进行全方位的对话,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理解与感情,更能针对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批注式阅读中,学生的思维会在勾注中表现出发,自己的发展过程也得得到体现。

四、加强自主阅读活动的趣味性

自主阅读的实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律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小学生的好动性较强,没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极为枯燥的。因此,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自主阅读的快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游戏与教学活动进行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一本著作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将更多的精力融入到阅读行为中。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西游记》这个著作的自主阅读任务,告知小学生在三个星期之后开展一场角色扮演小比赛。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对自己喜爱的片段投入更多的关注,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与特色。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小学自主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希望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加强培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例2

学生要提高阅读能力,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很重要。当年,同志在阅读的时候曾做了数不清的批注,写满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是非常好的阅读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相应的圈点批注的习惯。这样,学生在阅读,也在思考,阅读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并且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教师、学生、课本之间的交流。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主能力,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首先,教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空间;其次,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分析学生的知识以及能力、学习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的需求;再次,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学生要配合教师;第四,还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爱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发展自己;最后,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逐渐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二、加强阅读训练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就要强化阅读训练。阅读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有意识地将相应的阅读方法渗透到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进行诸多的阅读实践,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审美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以及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探究性阅读

教师应该展开各种阅读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探究式阅读。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信息平台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技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强化课外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优秀的古诗文大约50篇。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强化课外阅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不过也需要教师的指导、督促。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阅读训练,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推荐优秀的适当的课外读物给学生,做好书刊导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读书、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虽说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教师还要多指导学生,使他们掌握更多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资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其实就是学生与教师、课本的对话,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组织下,通过阅读实践来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例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贯彻这一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下,通过阅读实践,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引导,离不开学生的阅读,也离不开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学生、文本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技能。从本质上讲,教只有通过学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强调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人。高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力,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

要把学生真正置于阅读教学主人的位置上,教师首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阅读的空间;其次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能强迫学生适应教师,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学习心理,使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再次是建立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教师指导学生学、学生帮助教师教;再者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去积极发展自己;最后,教师应当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自主读书,自主学习,逐步增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

2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关键在“独立”,但“独立”不是指望学生无师自通,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办法也行不通,只有靠加强训练。在训练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得以体现;在训练中,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其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训练是改进阅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其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形成阅读能力。

3 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中的阅读能力要求是多维的,它最终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3.1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进行探究性阅读

阅读活动不要只局限于课堂上、书本里,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日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因此,学生阅读的范围也扩大了。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平台进行探究性阅读,使学生在探究性阅读中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3.2 引导和加强学生理解课文

理解课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提高了阅读能力,并随着理解课文次数的增多而提高。

3.3 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吕淑湘先生曾说过,他的成功,得益于课内知识的占30%,得益于课外阅读的占70%。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特殊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必须依赖于每位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这个课外阅读量。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制力,但完成课外阅读还需教师引导、督促。首先要在课堂内严格训练,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其次是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给学生,做好书刊导读;最后是开展实践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3.4 优化阅读教学结构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例4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重点环节。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最近几年的考试题中,也出现了相当比重的阅读理解题目,就这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通过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下文就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一些见解,旨在为众多初中英语教师的教育提供一些经验,更好地完成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白,初中生还处在一个容易被自身兴趣所引导的年龄阶段。因此,培养学生对初中英语教学内容的阅读能力需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只有让学生对初中英语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留心和筛选比较有趣的英语材料内容,并且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素质来选择适当的教材让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在某些班级中,学生对于英语歌曲的兴趣较为浓厚,就选择适当的歌曲歌词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在另一些班级中,学生可能更喜欢一些幽默小故事,教师就需要筛选一些具有寓意的幽默小短文让学生阅读。借此机会培养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类初中英语阅读活动当中,准备好相关资料,使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提升,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当中也要注意让学生领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前期英语阅读材料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学生如果能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就能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更加深刻地阅读相关的初中英语材料,提高阅读效率,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效果,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注意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在阅读实践中有层次、有目的地完成材料阅读,领会其中的意思。

初中英语的阅读方法中,主要包括粗略阅读、仔细阅读和限时阅读等。在不同的时段和教学当中需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例如在初中英语课文的学习前段,一般采用粗略阅读的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大概含义,对于其中的生词先行记录再进行学习和分析。该种方法适用于材料的初次阅读,对于处理分割材料有较好的效果。仔细阅读就是带着疑问进行阅读,在材料中寻找答案和线索,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一般来说,这种阅读方法较为常用,能够有效地分析初中英语材料中每个段落的含义。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适用于材料的深度阅读。限时阅读主要运用在考试和平时的阅读练习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干内容对问题进行解答,需要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较为透彻。多种阅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初中英语学习阶段,对于学生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这些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选用不同方法来完成阅读任务,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强化阅读效果

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仅仅依靠学生单纯的阅读理解,教师在其中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多方面完成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初中英语教师在让学生参与到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时,要注意不让学生只是单纯地“读”,而是要在其中加入“说”“写”“听”“看”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其他感官能力,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综合素质,教师在其中也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教学活动中。使阅读能力的提高不再是单方面的提高,而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离不开初中英语教师的引导。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素质来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选取其中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是在教学中充分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用科学有效的阅读手段来完成学习中的阅读任务。最后教师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带领下更好地完成对阅读能力的训练。教师在其中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力求在未来的初中英语教学当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例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别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以及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1]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却暴露出诸多问题:课堂上教师满堂灌输阅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巧,课下通过大量练习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或在课堂上通过听音乐、看视频的简单方式吸引学生兴趣,而并没有抓住阅读教学的主线;有的教师紧跟教改的步伐,积极践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从形式上大做文章。这些表面上看似课堂气氛浓厚,但事实上这样的课堂既缺乏教师的引导启发,又让学生失掉了与文本对话、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无法从文本中汲取营养获得感悟。

近年来,许多专家在《课标》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将目光投向自主阅读教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越来越关注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对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增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希望在借鉴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对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望能够对优化阅读教学效果做出贡献。

一、自主阅读教学及其理论基础

(一)自主阅读教学的涵义

自主阅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态度、习惯和能力的阅读教学。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获得自主阅读的态度、习惯和能力。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个性并以言语形式作为辅助教学内容的工具教学生掌握阅读本领。在阅读教学中要强调一种人文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自我感悟。

(二)自主阅读教学的特征

第一,主体性。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自主阅读是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并结合自己的阅读能力而指定的目标,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阅读计划的过程。第二,建构性。建构性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生成过程,是个体自主参与、决策,依据个体的知识背景,赋予个人意义的一种探究过程。第三,过程性。自主阅读教学追求的是学习主体对阅读过程的主动参与。第四,开放性。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根据时展的需要合理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下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学评价上,不再局限于标准答案,评价方式多元化。第五,互动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与教学媒体的互动,在多层互动中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引起学生的思考活动。

(三)自主阅读教学的意义

自主阅读是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探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往往把阅读时间用于玩电脑或看电视,而对阅读兴致缺失,无法从阅读中享受乐趣。自主阅读教学有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加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总而言之,自主阅读绝不仅是一种阅读表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渗透于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这样的阅读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四)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学习者本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关注和尊重每位学生独特的个性和需要。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通过自主阅读,获得愉悦体验。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提倡生成性和创造性的知识。有效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生成新的知识或经验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自主阅读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通过教师指导、合作、研究、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方面和解决的多种途径,从而对文本产生新的理解。

3.认知心理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投入,认真探究,主动地学习。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与作者进行思想的碰撞,促使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占据大量课时,耗费教师和学生的大量精力,可是教学效果却不乐观。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目标的指引,学习无目的、无动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计不合理,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教师的评价方式较单一、模糊,对学生的激励性不高。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失去信心,认为阅读很难,无法攻克。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指导和支配着整个教学过程。针对阅读教学现状而言,很少有教师在课堂上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随意,没有明确的教学方向,仅仅是为了攻克某道阅读题目。

2.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是个人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能够进行思考,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看法,重在读、思、议,这样的阅读才能提升阅读能力。但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更多是以机械式的讲解和分析为主导,教师的声音淹没了学生的声音,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教师地讲解,失去了思考的空间,这种模式使得学生忘记了思考,忽略了思考,甚至不会思考。

3.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

《课标》规定小学阶段要努力扩大阅读面,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2]但反观现实,学生更愿意接触直接、强烈的视觉刺激的媒体,比如:电视、电脑,而不是选择阅读书籍。即使有些学生能够阅读书籍也往往需要家长的监督或强制,真正自觉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少之又少。可见,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还有待提高。

4.教师对学生缺乏及时指导

许多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缺乏应有的教学指导,使得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较差。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习惯于将考试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而阅读并非单独考试科目,因此常常不做重点讲解。加之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时间才能看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不愿也没有精力耗费于此。由于教师和家长的不重视,许多学生的阅读都是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进而造成自主阅读就更难以开展。在语文课堂或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时表现不好,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词汇量匮乏。长期下去,对于自身的各方面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5.对教材内容挖掘不够

在阅读教学中,很对教师只重对教材的自我理解忽视教材本身所传递的内容。阅读教学只是为了解决某道问题或个别句子、个别词汇进行讲解,而不是为了欣赏文本去阅读,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连贯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6.评价无针对性,评价方法单一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的评价语言简单、模糊,缺乏激励性和针对性,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方法过于单一,几乎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缺少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因此,在评价学生时应考虑到学生自身因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评价的针对性。

三、小学语文自主阅读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应明确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学生的活动不应该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其次,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要强并且可以预测结果。对于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上,最好少用“感受、体会”等词汇,因为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清楚要如何达到目标。最后,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二)学生自己制定合理的阅读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教师给与学生恰当的学习任务,即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其次,大胆放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定阅读目标、自定阅读步调,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后,注意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重视朗读训练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朗读是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践:第一,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在新授课时,一定先解决生字问题,扫清阅读障碍。这样学生才能轻松地阅读。第二,能够正确流利地大声朗读。学生能够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前提下,将课文读准确,不多字少字,不读错字,并且能够流畅地进行阅读,语速合适,读长句时能够做到不顿读。第三,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第四,教师要加强范读指导作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朗读更多的是对教师朗读的模仿。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示范朗读,边读边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五,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及时评价。在学生朗读完成后,要及时评价,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充分肯定的前提下抓住学生的不足,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评价切忌模糊,要做到具体、有针对性。[3]

(四)确定自主阅读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对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优质的教学内容能为成功开展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生活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精选出能吸引学生兴趣又能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阅读材料。首先,将课本中有价值的内容筛选出来,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然后围绕这个核心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开拓学生视野;最后,对内容进行整合,成为阅读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达到自主阅读目的。

(五)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自主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相应教学。首先,教学方法趣味化。可以通过学生喜爱的方式比如:故事法,有些阅读材料可以尽情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编织成故事,为大家讲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画画法:有些阅读材料文字优美,令人充满想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用画笔来描绘。其次,内容不必完全理解,重在让学生快乐阅读。读一本书好似与作者进行对话,要细读细品,真正投入其中,逐渐就会茅塞顿开。因此,阅读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文本。但并不是让学生每一个字都会解释,每一句话都能理解透彻,只要学生能够对文本很感兴趣,快乐阅读足矣!

(六)开放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会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理解。这是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学识不同造成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开放教学过程,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品中与文本一起成长,体会阅读乐趣。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他们的视角,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解读文本。

(七)完善评价机制

首先,强调评价的反馈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目标给与学生及时、具体的评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及时改正。其次,重视个体性评价。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评价中也应以评价对象自身为参考,与自己做对比,而不是盲目寻找其他的参照标准。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最后,运用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对于学生来说起着强化监督作用。恰当的评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任务上。教师对学生肯定的评价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阅读的兴趣。即使评价不高,但由于参照物是自己的过去,都会有进步,所以学生的不愉快心理不会很强烈,相反会更加积极地去改正自己不足之处,使自己更加优秀。

结语

对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研究是一个探讨不完的话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也带来许多挑战。但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明确最终的方向是构建出开放自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自主阅读,促进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这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2][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史春华.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5]钱梦龙.我和语文导读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郭颖.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天律师范大学,2006.

[7]熊德勇.语文自主阅读研究――以钱梦龙语文导读法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8.

[8]杨红艳.培养小学高段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9]张丰玲.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3(193期08月刊).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例6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作者(文本)三维互动的过程。在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阅读,还是阅读文本的缺失三方面都存在着困境

困境一:教师阅读教学思想、观念滞后,学生主体意识严重失落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通常采取的教学方式就是:从文章结构人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人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这种用“生理解剖学”的方法和以获得“生理解剖”结果为认知目的的教学,从根本上背离了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

以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就不仅不能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而且还导致了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的伤害。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初中学生中“有人督促才去阅读”的学生占50%,“偶尔翻一翻课外书”的学生占50%,而“经常主动阅读”,“有计划阅读”的学生只占20%、10%而已;阅读时“浮光掠影”,“硬着头皮阅读”的学生高达48%,50%。可以说,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缺失与教师阅读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落后不无关系。

困境二:学生阅读实践量严重不足、阅读面狭窄、阅读方法单调

阅读实践量严重不足是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初一的学生至少要有150万字的阅读总量才能达标。而从实际的统计来看:课外阅读量在10万字以上的仅有8%。Ⅲ这从客观上来讲,固然有农村中学大多没有建立图书馆,或者即使建立了也藏书很少有关;但同时也跟学生、家长甚至包括教师的主观偏见有关。他们中有些人认为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学生在课堂上要以课本知识为主,课后应认真完成各科作业。故有些学生虽然非常喜欢看有价值的课外书,但权衡利弊,还是忍痛割爱。坚决不看。

阅读实践量严重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阅读面狭窄、阅读方法单调。农村初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无视课外阅读的存在,每天早自读只搂着课本翻来覆去地读。很难想象,仅凭几册《语文》教材,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有多强,有多好。有些学生则特别钟情于武侠言情刺激性极强的“地摊书籍”。大多数同学看书无计划、无目的、无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看书时浮光掠影,囫囵吞枣,意在追寻故事情节,对书中的一些好词好句不作摘记,对其精华不咀嚼,阅读方法单调,效果低下。

困境三:阅读文本缺失。阅读环境令人堪忧

首先是无书可读。很多农村初中学校图书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图书陈旧。有的学校图书馆根本就不向学生开放。农村家庭的藏书也非常有限,一些学生仅有字典而已。拥有四大名著的是少之又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图书,纵然学生有阅读的愿望,却无阅读的对象。

其次是无好书可读。一方面,由于市场功利观念的冲击,一些作者和书商粗制滥造,致使书的质量低劣,充满暴力、格斗、凶杀、恋情的书比比皆是。另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各种训练题集锦充斥书市:《中考必读》、《中考捷径》、《中考冲刺》等随处可见。加之初中学生的辨别能力较弱,缺乏选择良莠的眼光,往往找不到适合阅读的书籍。

二、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出困境的对策

对策一:确立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要实现阅读教学理念由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转变。马克思主义认为:“学习是主体参与性的活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主体参与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本质上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一个过程。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老师仍过份强调教师的讲授,习惯于津津乐道每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或按“考点”对学生进行各种阅读模拟训练。

其次,要实现阅读教学过程由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情感体验的转变。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观。培养学生皂好的整体把握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是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选择贴近学生实际且让学生感兴趣的文本。通过“诵读”、“情境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促使学生体验文本中丰富的人文性和浓厚的感彩。

再次,要实现阅读课程评价由标准化向个性化的转变。阅读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去掌握标准答案,而恰恰是为了培养学生探求正确结论、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阅读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在阅读教学巾要特别注重几点:第一,让学生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教师不应以标准化解读规范学生的理解,反对重讲轻读,重视自读自悟。第二,将思维活动贯穿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读书贵思。阅读有着复杂的心智背景,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碰上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灵活处理,或大家共同探讨,合作解决;或帮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

对策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和兴趣的保证,也是使学生能真正成为阅读主体的基本条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地给学生予以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第一步,介绍阅读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有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速读等方式,应据材料的不同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选择运用。

第二步,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专长、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读物,确定阅读目标,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例7

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都重视学生语文学科的阅读,不重视数学学科的阅读,甚至根本不要求学生阅读数学。目前小学生使用的教材,是许多专家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精心编写的,既考虑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又考虑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在教材编排上,增添了大量的图片、图文、图表、旁注、及思考的方法等,增设了“你知道吗”等阅读内容,旨在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像语文阅读那样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的习惯,激发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我明确目标,交流探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1、 让学生通过预习,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达到的预期效果。它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对学生的行为起导向、调节、标准等功能。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遵循教材编排特点,让学生通过预习明确本课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定向。

2、 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深化阅读

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的自主学习的行为,它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展的应该尽量多些。”采用讨论的方法,为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供了机会,给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讨论中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3、 让学生通过质疑问难,自我获取新知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的动力,也就是说,质疑解难中蕴含着知识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通过质疑问难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边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边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质疑问难。学生提出的问题深浅不一,这时教师要综合,调控学生提出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解决问题时要分步进行,先易后难,切实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自己获取知识的机会。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数学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培养,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1、 阅读兴趣的激发与调控。

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里特点,运用多钟新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如情景创设、开展竞赛、巧设问题、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调控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本内容理解的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 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教师加强方法指导,优化数学阅读策略。小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到了中、高年级,一般还能自发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阅读材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时的、科学的方法指导,如提纲挈领法、咬文嚼字法、质疑思辨法、融会贯通法等。

同时,在数学阅读教学中,要因人而异,不要一刀切,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类指导,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灵活性。使学生在阅读中巩固,深化学法、在基础训练的阅读中去尝试,实践学法。这样,既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法指导过程,又形成了一系列的学法学习过程。

3、 阅读习惯的培养与养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它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培养学生阅读时要动手,对重点的内容和词句圈、点、勾、画。

(2)培养学生阅读时要眼、耳、口、心多种感官并用,眼看、口读、耳听、心想,集中精力。

(3)培养学生自我提问,学生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就能有效的促使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数学阅读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学习。

4、加强文本对话,养成数学阅读习惯。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无疑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无穷的数学美。此外,作为课外数学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数学学习指导物及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期刊等,对于开阔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阅读材料。

5、加强反思交流,提高数学阅读品质。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纲或阅读思考题,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边交流,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让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中,提升数学阅读的深刻性、逻辑性和灵活性。

6、加强读练结合,增强数学阅读体验。读写结合、手脑并用能促使思维展开,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书写能加快加强记忆,通过纸笔演算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例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重视阅读,喜欢阅读,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一、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与特点进行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活动中,需要仔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摸清学生的学习规律,并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规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的效率。在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历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转换,教师在了解学生大体处于感性认知的阶段后,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感染力强的文章,或者抒情散文一类的文章给学生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依靠强制性的方法让学生阅读,而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规律,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持续的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阅读教学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笔者在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先摸清班上学生倾向于感性阅读还是理性阅读,然后,依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在得知学生偏感性阅读的情况下,笔者选择了余秋雨的《都江堰》、《风雨天一阁》、《白发苏州》等文章让学生阅读。在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的量之后,笔者再根据学生的阅读偏向,选择不同的文章让学生阅读。通过这一教学策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二、坚持以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内容、文章的主旨学会文章的表达技巧之外,还需要让学生熟悉阅读的技巧,获得阅读的能力。小学生需要用到的阅读方法主要有四种,下面对这四种阅读方法进行分析。(1)快速阅读法。笔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使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非常低效,还影响了学生整句、整段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2)目标阅读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似乎只是在认字,而不是在阅读,当学生阅读完时,完全不知道文章在讲什么。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前,需要设定一个目标。比如,在学生阅读《都江堰》一文时,要求学生找出都江堰的建造者是谁,弄清建造都江堰的作用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学生使用目标阅读法阅读文章时,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把握。(3)精细阅读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按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学生多读几遍就自然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文章不理解时,让学生使用精细阅读法,多读几遍文章,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4)以意逆志阅读法。在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出现从片面理解整体的情况,学生常常从诗句的单个词语、文章的单个段落来概括全文的立意,学生的这种阅读行为阻碍了学生对诗文真实内涵的理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以意逆志阅读法,让学生从诗文的整体来理解诗文的真实内涵。例如,笔者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普遍较慢,在对文章的理解时,总是以一句话或一段落来概括文章的主旨。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使用快速阅读法叫学生怎样快速的阅读,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之后,使用以意逆志阅读法,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来对文章主旨进行把握。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学生各方面的阅读能力都逐渐增长。

三、巧妙的调整阅读步骤

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笔者主张“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的前提是对“序”的灵活调整。阅读的主要步骤为:初读(速读)、精度、悟读、熟读。在学生阅读文章时,首先需要初读,在初读的过程中,笔者主要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生字生词进行标注与熟悉,大概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学生在大略的浏览了一遍文章之后,需要对文章进行精读,精读指的是,学生弄懂生字生词的意思,对文章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向教师求教,并且了解文章的结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熟悉文章的中心思想,欣赏文中的一些美词佳句,对文章中表达的东西产生一些疑问。在精读阶段完成之后,学生可以进入更高一层次的阅读:悟读。悟读即是领略学生的一些思想情感,明白文章背后表达的含义。在悟读之后,学生需要对文章进行熟读,通过不断的朗诵,了解文章整体的脉络,结构,思想感情,以及熟悉文章的表达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笔者在阅读教学课堂中,给学生布置完阅读任务后,会灵活调整学生阅读的顺序,或者直接省略、合并阅读的步骤,在《桂林山水》一课的阅读教学中,笔者直接省略了初读阶段,先在黑板上将学生没学过的生词写出来,并让学生熟悉,然后,让学生进入精读阶段,在这一阶段的阅读完成之后,笔者让学生进行段落的划分,并归纳出文章的主旨,让学生进入悟读与熟读阶段。由于笔者在阅读前解决了生字生词,学生的阅读速度有了相应的提高,对文章的理解也更深入,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使用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能力。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尽量摸清学生的阅读偏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方法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避免一味的采取灌输式教学,尽可能的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学生阅读步骤方面,不应只死板的要求学生按照一种步骤进行阅读,可以根据文章的类型与内容的不同,采取灵活的阅读步骤。

参考文献:

[1]孙秀丽;;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03期。

[2]沈小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例9

(一)主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概述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形式,即综合考虑所学单元组课文的特点,确立一个主题思想,将教材中的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主题思想进行阅读。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内阅读能紧扣主题,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的内涵及表达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将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从中收获到相应知识及益处,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相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二)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势

首先,设计新型的课堂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前,都会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预习或阅读,再拟订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答案并解Q问题。而这样的形式容易对学生的思维形成控制,难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甚至还会对学生自主阅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有效地利用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将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其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应该运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并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教师应该根据课本上的阅读内容,结合相关主题,再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向学生提供相应的课外阅读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促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活动,如,竞赛式阅读教学、辩论式阅读教学、游戏式阅读教学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整体素养的良好发展。

最后,主题阅读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现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完一整本书,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文化素养。但是有些小学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只要将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感悟、对文章表达的主题思想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学生就能够掌握文章内容以及知识点。这样的做法易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只是依赖教师的帮助,欠缺主动的思考能力,难以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甚至还会给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有效运用主题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感受相同主题的文章,让学生真正做到多读书、读好书、读完整本书,在阅读中读出精彩、读出收获,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阅读主题,扩大阅读视野,促进理解与感悟

在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中,主题是很突出的要素。所谓的主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可以涵盖语文教材中某一单元的阅读内容,也可以包括文章当中的价值观、具体特点以及表达的风格等。主题拟订之后,在课文的教学中,围绕主题展开教学,然后根据主题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也能激发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例如,《我长大了一岁》这篇文章是关于“成长”的文章,学生通过阅读本篇文章只能学习到某一个方面的知识,无法有效促进整体能力的提升。而采用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就要根据“成长”这一主题为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文章,如《孟母三迁》《傅雷家书》等,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有关“成长”的故事,进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长大了一岁”的主题。另外,通过让学生阅读这些故事,学生自然能运用在《我长大了一岁》课堂教学中所接触或掌握的阅读方法,这样就会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学生也增加了阅读量,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扩大了阅读视野,陶冶了情操。

(二)利用阅读主题,增加阅读实践,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例10

初中语文“目标导向―整体建构”阅读教学研究,是基于“目标导向―整体建构”教学理念开展的,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品质和效率的一项实践研究。该研究以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以构建“目标导向―整体建构”阅读课堂教学基本范式为实施路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思想和学习习惯为基本特征。

一、“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

1.目标导向

以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先导,引领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开展,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引领、导向、评价功能。

2.整体建构

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出发,以阅读教学目标为结构原点,整合教材资源,唤醒学生主体,回归语文素养,构建合理流程,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3.目标导向―整体建构

以目标导向为核心,整体设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期、单元、课时教学目标,整体设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环节,整体设计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整体拓展阅读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二、“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1.以“结构”为载体,关注语文学科本质知识

“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是以学科素养及其特定的结构形式为教学目标,整体安排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有效建构语文认知结构的教学,其核心的实施策略是“整体建构”。“整体建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整体,还包括具体的阅读策略,以及对阅读教学目标的整合,也就是阅读目标的确定、阅读材料的呈现、阅读方法的选择、阅读效果的反馈等,这几个要素之间也要构成一个“结构”,以语文阅读认知结构为主线,帮助学生掌握主动解决阅读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程序,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以“建构”为主线,转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

“建构”是指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主体,通过对文本内容和表达特色的深刻感悟和理解,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建立知识的意义,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里的建构,还包括课型的设计、教学行为的选择,这样建构才是真实有效的。

3.以“教学设计”原理为依据,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品位

“目标导向―整体建构”教学思想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符合“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构建了适合学生主动体验阅读过程的教学过程,侧重于阅读方式的转变。体现阅读教学系统性、结构性、序列性特点,兼具开放性、自主性、灵活性特点,这是“目标导向―整体建构”阅读教学的动力机制,提升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学科特质和教学品位。

三、“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1.整体设计阅读教学目标

“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前提,是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构建立足于“学生、文本、知识、生活”四个方面有机整合的阅读教学课时目标,以语文知识为显性标准,以学生的认知实际、身心特点、文本表达为起点,合理定位、准确陈述、动态观照阅读教学目标。围绕“阅读素养”这一核心,从三个方面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一要具体陈述从文本阅读中获得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二要全面设计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关注阅读心理品质的养成,三要陈述运用的方法策略。“语文学科工具性的本质即言语能力性,其核心是思维能力;人文性的实质即人文精神,其核心是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想;语文科应以工具性为基础,以人文性为价值取向;没有纯粹的言语能力,也没有纯粹的人文教化”。

2.整体设计阅读教学内容

从本质上说,阅读教材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构成学生知识体系的事实、概念、法则、原理,二是同知识紧密相关,有助于各种能力与熟练技巧的系统掌握的操作步骤,三是促进世界观形成的认识、观念及规范。在实施“目标导向―整体建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关注“阅读”内容的整体结构性,其外在线索是“主题”为主线的单元教材,以及“阅读”的基本知识内容结构,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建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3.整体建构阅读教学过程

在实施“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力图站在语文学科思维方法、语文专题学习思维方法的高度,来审视具体的语文问题所需要遵循的语文思维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语文学科思维方式的核心是“语言实践性”,即将语言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是最根本的语文思维方式,应该贯彻在任何情境的语文学习中,包括阅读教学,形成“整体感知、把握主旨―回溯文本、探究特色―建构结构、概括方法―拓展延伸、深化感悟”的四步阅读法,这样的程序性知识就是我们为解决“阅读”专题问题而构建的认知结构,这就是解决语文专题学习任务而提供

支撑的核心思维方式。

4.整体设计阅读教学方法

基于“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思想,我们提出的基本课堂教学程序是:

在这样一个阅读教学程序中,我们运用知识分类原理,确定阅读教学的具体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行为,以“语文知识结构和阅读技能结构”为核心,以“主题、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为基本要素,帮助学生掌握呈结构化、概括化的知识和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文体导读法”等方法策略,结合基本的教学流程环节,深化学生的语文认知。“以文体分类进行读文教学,突出了易于识别和把握的文章共性和特色。实践证明,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必弃之如敝屣”。在实施“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中,借助“文体导读”等方法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5.整体实施阅读教学评价

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阅读素养的角度,综合评价和衡量“阅读”教学的效果。一是将阅读理解能力和基础知识积累相结合,将基础知识的学习(如词语解释与造句、书写、词汇、语法、修辞相关知识等)融入阅读教学中,避免只见阅读理解不见基础渗透,避免孤立地教基础知识。没有基础知识,阅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语文就会根基不牢。二是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相结合,在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张扬个性阅读、多元解读的过程中,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作用,尊重文本的整体统一性,避免解读的随意性。三是知识内容和方法程序的统一性,阅读的具体对象不同,我们要努力寻求最为恰当的阅读策略。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例11

【中国分类法】G623.23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学校和教师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探索研究,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课程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广大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当前,开放性阅读教学受到了教师的普遍重视,并且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分析

1、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概念

开放性阅读教学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将生活与阅读学习联系到一起,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教师的阅读素材内容,形成直观感受。对于孩子的思考、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1]

2、开放性阅读教学的特征

(1)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在开放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角色,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首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阅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阅读内容的理解。其次在学生基本掌握阅读内容的主要脉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最后开放性阅读教学对于阅读答案没有明确的固定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2)开放性阅读要求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多样性

阅读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是开放性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摆脱传统教学方式限制,要打破课堂和校园的限制,使学生感受社会,感受自然,将阅读内容与社会观察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其次要形成开放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和教师间进行良好沟通,能够在轻松、民主的环境下进行问题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发言热情,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3、开放性阅读教学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校较多的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和生活,将阅读内容知识更好地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将生活中的情感更好地融入到阅读理解中,使阅读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开放性阅读教学能够很好的进行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促进学校的发展

开放性阅读教学已经成为部分学校主要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成为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将开放性阅读教学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促进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良好的师生学习、探讨氛围,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并且开放性阅读的成功运用能够活跃学校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充满活力,适应当前新课标的要求。[2]

二、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发展措施

1、开放阅读资源

开放性阅读教学中开放阅读资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开放教材资源,开放时空资源和开放媒体资源。开放时空资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在图书馆或者是网上对阅读内容的背景等进行查询,拉近学生与阅读内容的距离。开放媒体资源即通过多媒体进行阅读内容图片、声音等的设定,使学生产生直观感受。开放教材资源则是被广泛运用的一种开放性阅读教学手段,它主要是以教材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担任引导者的身份,对于教材的阅读内容对学生进行引领,精心设计阅读内容教学形式,使教材讲解具有创新性。开放教材资源需要引领学生明确阅读内容重点,并对于难点进行突破。例如在《迷人的张家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独自对课本内容进行理解,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文章内容的重点。最后对于文章中的重点要与学生进行互动解决。学生很难理解张家界的山峰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文章描述进行绘画,然后在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张家界山峰的样子,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并方便理解作者的描述意图。[3]

2、开放阅读形式

开放阅读形式需要教师对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学生阅读形式进行全面创新,实现学生开放阅读的目标化、灵活化、实践性以及自主选择性。在进行课内阅读讲解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情境再现法、演示法、参观法等,根据具体的文章进行具体的选择,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阅读内容的人物性格、中心思想等。例如在学完《鲁滨孙漂流记》这篇文章后,学生对于文章鲁滨孙的性格和经历一定有很多自己的观点看法,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的类似文章进行阅读,并进行对比,开展学生间的探讨交流。

3、开放阅读评价

开放阅读评价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转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思维,进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首先对于阅读问题的答案教师不能够进行模式限定,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进行解答,教师予以正确方向的引导。其次要善于运用评价的模糊化,即教师要明确学生答案是否合乎常识,对于不符合解题内容的答案要进行及时纠正,防止偏离解题中心。对于个性化又符和要求的答案要予以鼓励和支持。

三、结束语

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在当前的小学阅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特征和重要性决定了其长久发展的必然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开放性阅读模式的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凤今.阅读教学中的开放性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3(0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