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银行从业人员发展前景

银行从业人员发展前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20 15:49:46

银行从业人员发展前景

银行从业人员发展前景例1

一、建设银行战略愿景的内涵

建设银行提出的战略愿景,实际上是基于对市场环境分析、客户分析、同业分析和企业内部分析所提出的组织愿景。

“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就是倡导和实践“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倾听客户心声,注重客户体验,准确把握引导客户需求,通过服务、产品、流程、机制、体制的改进与创新,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这是任何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都要履行的基本责任和义务。作为首家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从上市之日起,就要求牢固树立股东意识、市值意识和回报意识,不断提高价值创造能力,给广大投资者树立信心,为股东带来丰盈的回报。

“为员工提供最大的发展机会”。它与“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互为表里。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一种人性化的企业制度,完善科学有效的薪酬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以员工的发展和成长为基础,真正尊重、关心、培育和激励员工,为员工实现职业理想和自身价值搭建平台,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分享企业获得的成长与进步。这是建行作为现代企业人文精神的内在体现。

成为国际一流商业银行。“一流商业银行”是一个动态概念,它不指向具体的竞争对手,而是面向整个开放的同业群体,表述了引导员工保持持久的危机感和进取意识,专注内在的自我超越,不断唤起新的创造力和奉献热情,不断赶超并保持优秀的竞争目标。

二、建设银行战略愿景所蕴涵的重要意义

(一)揭示了建设银行的战略使命

建设银行战略愿景体现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建设银行努力使自身达到国际一流经营管理水准、跻身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信心和决心,也体现了建设银行作为金融改革实践者所肩负的振兴民族金融业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应当看到,建行的战略愿景是一个整体性的企业愿景,是各方利益的结合体,客户、股东、员工这样的表述顺序,是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的,它从满足客户、投资者、员工这三个基本利益相关群体的角度进行描述,不仅为最终实现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宏大目标提供了途径,同时也将国家、社会、股东、客户、员工等相关者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表明建行在向着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目标前进的过程中,追求多方利益关系的平衡。它对内表达了建设银行员工的理想和宏愿,统一了员工的思想,是建行人的共同使命和共同追求。对外揭示出建行作为一个先进的、充满社会责任感的金融服务企业,视服务为天职,永远以更先进、更可靠的服务,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服务于企业的热切诉求,包含着矢志要建成世界一流的企业,致力于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二)描绘了建设银行作为企业的动力和价值系统

企业的动力和价值体系,是企业一切行动、目标的最高依据和准则,是前进的引航导向系统。没有自己的动力和价值体系的企业,就如同人没有了灵魂,这样的企业充其量是个挣钱的机器,无法培养员工的忠诚,也无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因此建行战略愿景设计的出发点,就是通过战略愿景的引领,使得个人愿景和组织愿景有机结合,成为指导全行各项具体经营目标和经营活动的有力武器,使员工能以开放的态度接受组织提出的愿景,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进来,从而能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三)构成了建设银行先进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

愿景是战略与文化的交集,它既是战略的指引,又是文化的导航,它给了战略与文化一个明确的方向,这种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对于企业的成长、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建行而言,在于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为员工提供最好发展机会。这一战略愿景的提出,使建行具有了可以在员工中广为传递,能够清晰表述建行作为一家企业存在的理由、战略使命、价值观等文化内涵的东西,反映出建行的“核心价值”,它界定了建行作为一个企业组织最持久、最显著的文化要素――这种特征将成为组织的稳定标志,超越产品或市场的生命周期、技术突破或管理方式的变化等等,成为指引和激励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建设银行践行战略愿景应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如何使建设银行战略愿景真正成为员工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念,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一长期的历史过程,为使这一个历史过程成为能动、有序、高效的战略实现,应重点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现实问题:

(一)重视对战略愿景的传播和引领,提高对战略愿景的认知认同

战略愿景的意义在于为企业指明了长远期追求目标,并从纲领上诠释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要坚持的价值观念和基本行为准则。战略愿景要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实践去实现,因此,对于战略愿景的高度认同是第一位的问题,只有战略愿景在企业内部达到认识上的高度一致,愿景才能真正激发员工无限潜能从而实现其目标价值。所以,必须重视建行战略愿景的传播和引领,提高员工对战略愿景的认知认同。

1 加强战略愿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进一步明确战略愿景深层次含义,促进员工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对战略愿景的认知认同过程,其实就是彻底改变传统理念的过程。所以,加大对员工战略愿景的宣传、培训、教育推广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传播和引导,通过告知、推销、测试、咨询和共同创造等过程和阶段实现高层与基层的良性沟通和互动,帮助广大员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全面了解战略愿景提出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愿景所包含内容,力求使战略愿景所包含的目标、价值观念逐渐成为员工自觉的目标和行为准则。使每个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都能深深感知战略愿景对业务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促进全行员工行为方式的转变。

2 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积极营造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往往要靠文化力量的支撑,学习是人和企业保持持久动力和清醒头脑的源泉,是丰富和培植内部文化的重要方式。建设银行要实现成为一流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目标,必须要长期保持先进的经营理念、自发的调节机制和持久旺盛的竞争能力,而所有这些只有构建

学习型组织才能实现。创建学习型组织,一要切忌形式主义,追求自动自发的有效果的持久学习氛围和机制。二要确立学习型组织的目标管理体系和学习保障体系,并协调和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使学习成为工作的真正动力。三要使学习型组织及其机制和氛围成为吸引人留住人的重要因素,为企业吸引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四要借鉴和学习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尤其是外资商业银行在管理、服务、风险控制和业务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使之能够为建行战略愿景服务,在学习中实现基业常青。

(二)建立和完善战略愿景的实现体制和机制

建行战略愿景所体现的理念实质上是建行价值观在建行和员工经营行为上的具体反映,也是员工开展业务工作的基本行为准则和规范。所以,在制定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中都应充分考虑与战略愿景的兼容性,通过制度和业务操作将战略愿景具体化,并对原有制度和架构进行清理和审视,对不适应部分进行改革和调整,实现战略愿景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经营行为的一致。一要注意正确处理好战略愿景和战略目标的关系,发展战略必须紧紧围绕战略愿景制定和实施,使战略目标成为实现企业战略愿景的阶段性指标或任务。二要注意处理好文化和业务的关系。愿景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会给人一种务虚的错觉。其实,愿景是非常实在和直接的,它通过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悄然体现愿景所追求的价值理念和偏好,从而实现文化与业务的协调统一。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制定和调整机制,还是落实机制,都应从战略愿景高度出发,辨证地处理好文化与业务的关系,作到以文化带业务,文化与业务结合。

(三)鼓励员工树立并发展个人愿景

个人愿景发自个人内心,它具有自然的强大力量。企业战略愿景的实现,要依赖于全行员工的共同努力,所以应鼓励员工树立并发展个人愿景,协调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关系,调动广大员工“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并为战略愿景的实现奠定基础。

1 鼓励员工树立并发展个人愿景。随着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行间的人力资源流动愈加频繁,所以,鼓励员工树立并发展个人愿景,鼓励员工追求个人愿景有利于促进员工的成长以及增加他们在企业的成就感,通过这种促进激发广大员工创造力和工作热情,进而为实现企业愿景奠定基础,这既是实现企业战略愿景的需要,也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需要。

2 建立企业内部人本关怀机制。渴望平等和被尊重是人类共同的心理愿望,也成为一个和谐企业必不可少的情商因素。应该说建设银行在关注员工需求、注重员工价值、关心员工成长上做了大量工作。如:邀请一线普通员工参加在香港庆祝上市酒会、进一步推进内部民主进程、连续两年的职工代表大会处理和落实大量来自基层的提案、加强培训工作等等都体现了决策层对员工成长的关心。如果建立企业内部人本关怀机制,将这种为员工提供最佳发展空间理念的落实和实践制度化,将会最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积极践行企业战略愿景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实现员工个人愿景与企业愿景的高度统一。

3 建立与战略愿景相吻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奖罚分明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是战略愿景在内部考核体制上的反映和要求,在制定员工激励约束机制上,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关心员工成长和个人潜能的实现,鼓励员工在本职工作中努力提升自我素质,在企业业务发展中实现个人愿景和企业战略愿景的融合。

银行从业人员发展前景例2

关键词:商业银行;员工满意;影响因素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金融系统的全面开放,外资和民间资本可以自由流入银行业,商业银行事成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利润增长点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效果甚微,因此,商业银行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提升服务价值实现利润的可持续增长。服务价值提升的一个显著表征就是使顾客满意。而顾客满意度来源于对员工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价,员工的满意度又决定了对顾客的服务质量。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提高顾客满意度,首先要从内部员工入手,以内部员工的利益为核心,努力提高员工满意度。本文以天津武清村镇银行为例,对其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013年4月天津武清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工商局注册挂牌成立,由于员工的社会需求、成就需求以及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得到满足,造成了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员工工作效率明显偏低、满意度低。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通过对天津武清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调研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2.研究假设

员工满意度指员工对工作、氛围的整体感知,它直接反映了员工自身的各种需求被满足的程度。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薪酬与福利、工作环境、个人发展、晋升机会等方面。可以发现目前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集中在本企业内部,缺少横向比较,也就是没有在行业内形成标准的体系。其次没有利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对某一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所以,综合学者对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假设:

2.1工作环境,反映与员工工作相关的各种客观条件。

2.2个人成长,反映个人培训、成长的可能性和晋升通道。

2.3薪酬与福利,反映薪酬的数量、福利是否完善、领导对员工的关心等。

2.4发展前景,反映员工自身的发展前景和职业生涯规划。

3.研究方法

在天津武清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SPSS16.0软件对所收集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研究银行员工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3.1样本分析

3.1.1性别因素

目前在天津武清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员工的基本情况是女性员工的数量占有优势。通过在银行内部随机发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的比例为48%,女性为52%。该银行的男女比例基本符合行业要求。

3.1.2年龄状况

对员工年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5岁以下的员工占34%,26到30岁的员工占30%。31到40岁的员工占34%,总体上各个年龄阶段的员工分布相对比较均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普通员工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该行员工的年龄状况基本上符合行业要求。

3.1.3学历因素

对该行员工的教育背景进行调查,从结果可以发现,具备大专以下学历的员工比例为9%,大专学历的员工比例为18%,本科学历的员工比例为70%,研究生以上的员工比例为3%。可以看出该行员工的学历主要为本科学历,在员工中70%的比重,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目前天津武清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学历水平符合业内要求,大部分员工具备较高的学历水平,其中满意度呈现较强的多元化趋势。

3.1.4工作年限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该行员工的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比例为40%,5到10年的员工比例为34%,10年以上的员工比例为26%。

3.1.5岗位因素

调查对象中柜员员工所占比例为60%,客户经理所占比例为20%,从事技术开发的员工所占比例为6%,中层管理者得比例为14%。可以发现其中从事技术类得员工所占的比重偏低。

3.2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Cronbach Alpha系数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CronbachAlpha系数愈高即问卷的信度愈高。对本问卷的数据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3,员工满意度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91,所以本问卷具有比较高的可信度。

3.3效度检验

对问卷效度的检验一般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8,员工满意度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1,系数均在都在0.6以上,数据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3.4因子分析

对调查问卷做描述统计分析。问卷总共设计30道问题,对30个变量做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30个变量提取4个公共因子,分别命名为工作本身、个人成长、薪酬福利、发展前景。反映样本总体对每个变量的解释情况,4个公共因子的解释贡献率达到78%,认为4个公共因子可以很好地反映原始变量的信息。

3.5回归分析

以4个公共因子为自变量,以员工满意度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工作本身、个人成长、薪酬福利、发展前景分别对员工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4.结论

通过对银行员工的内部访谈及内部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工作环境、个人成长、薪酬与福利、发展前景等方面。从样本基本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对员工满意度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和男性员工相比女性员工工作满意度低,和年长的员工相比新进员工工作满意度低,和本科学历的员工相比高学历员工工作满意度低,和老员工相比刚入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低。

通过因子分析,将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提取为四个公共因子,解释了原有变量78%的信息。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员工在工作环境、个人成长、薪酬与福利、发展前景各个因素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由此可以看出不仅工作条件、环境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还和内部员工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在对员工管理工作中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关注内部员工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其次要进一步关注内部员工的生活学习环境与条件。总之,多种因素可能对员工工作满意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商业银行在对员工的内部管理中应该同时关注员工满意度的多种影响因素,满足员工不同层次水平的需求。(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银行从业人员发展前景例3

1990年,波音公司研究员Tomc audell和他的同事在设计一个辅助飞机布线系统时提出了“Augm ented R cad-ity”(简称AR)概念,是将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计算机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因此,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并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画面或空间。

AR技术,不仅展现了真实世界的信息,而且将虚拟的信息同时显示出来,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它包含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视频显示及控制、多传感器融合、实时跟踪及注册、场景融合等新技术与新手段。增强现实提供了在一般情况下,不同于人类可以感知的信息。

一、AR技术主要特征及应用领域

(一)AR技术主要特征

首先,融合虚拟和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和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的场景中来,以实现对现实场景更直观深入的了解和解读,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场景中实现与现实相关知识领域的理解。增强的信息可以是与真实物体相关的非几何信息,如视频、文字,也可以是几何信息,如虚拟的三维物体和场景。其次,实时交互。通过增强现实系统中的交互接口设备,人们以自然方式与增强现实环境进行交互操作,这种交互要满足实时性。第三,三维注册。“注册”(此处可以解释为跟踪和定位)指将计算机产生的虚拟物体与真实环境进行一一对应,且用户在真实环境中运动时,也将继续维持正确的对准关系。

(二)AR技术主要应用领域

AR技术可广泛应用到军事、医疗、建筑、教育、工程、影视、娱乐、家居、工业、旅游、电商等领域。例如,瑞典著名的家具品牌宜家在2005年推出一款“IK EA N ow”应用程序,消费者通过用手机摄像头扫描房间,放置软件中的家具,达到体验不同家具放置的效果,并且打出不用担心买到错误家具的广告语,解决了消费者的不安心理,这款AR广告程序满足了消费者在线购买产品的欲望。同时,AR技术可在医学领域发挥独特作用,可以帮助医学学习者建立对人体系统的立体动态概念,观察内部活动、模拟手术实践等。微软在AR眼镜的会上就展示了其在医学教育领域的潜力:只需随手一拨,就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人体结构,还可以单独观察某一器官的运动。它可作为一种可视化手术辅助工具,用图像来指导外科手术的完成,协助医生在可视化环境下精确完成手术,赋予医生“透视功能”,使医生更加具体的了解病人体内的情况从而确定手术的精确位置。

二、AR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现状

目前AR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部分商业银行在客户服务和产品营销方面尝试使用AR技术。如马来西亚银行为追求世界最新科技潮流,同时为给顾客带来更便捷、更高效率的服务和即时满足感,了首个增强现实移动银行应用,可支持手机扫描条码。这款应用可以允许顾客查询自己的账户余额、信用卡消费记录、随时随地进行转账。这款应用可以有效减少顾客对实体银行或者ATM机的需求”。南京银行“你好银行”用A R技术推出的“发现你好”功能,正是紧随AR技术发展趋势,开创性的将AR技术与你好银行营销推广相结合,为“你好银行”客户提供耳目一新的互动体验。客户只需打开南京银行你好银行APP,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任一南京银行或你好银行Logo即可随机获得一个以AR效果呈现的奖品。这是南京银行“你好银行”近期特别策划的客户互动体验场景。

此外,平安银行北京分行打造的“北京分行AR”APP是北京分行为高端借记卡用户打造的“增强现实”媒介平台。它能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信息集成,实现实时交互。这种全新的多媒体交互形式能运用文字、图片、信息图、平面动画、3D动画、语音、实拍视频等手段,生动地向持卡人及时讲解平安借记卡的使用场景、最新营销活动、增值服务权益等有用信息,以方便持卡人更好地使用该系列信用卡。初次上线使用,北京分行将扫描点设在白金及以上借记卡左上角的“平安银行”Logo之上,内容为展示高端客户的权益,通过理财经理、大堂经理的展示达到营销信息推送目的。

三、AR技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应用前景

(一)网点建设规划、布局优化和功能改造

AR技术在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建设规划及网点布局优化和功能改造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采用AR技术将规划效果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以直接获得规划的效果供评估决策,能使决策更加科学。营业网点建设规划及网点布局优化和功能改造包括营I网点的地理位置的选择、内部装修、设施的布局等内容。商业银行在营业网点建设规划及网点布局优化和功能改造方面的现行做法主要是由基层支行通过对拟建或拟优化和功能改造的营业网点所在地现场考察,综合考察周围的经济金融环境、交通环境,如所在地的物流、各类市场、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企业、居民小区、已有其他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交通环境等情况及网点建设或改造成本,做出需求报告及图纸,报上级行审查审批。上级行审查审批人员主要是根据基层支行的需求报告做出决策批复,基层支行根据批复选择开发商对营业网点进行施工建设,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没有客户、网点员工的参与,营业网点施工建成前也无法将建成后的网点场景效果呈现给上级行审查审批人员、客户、网点员工评价。如果基层银行利用AR技术做成网点建设规划或网点布局优化和功能改造需求报告及电子资料,上级行的规划建设审查审批人员可以看到拟建或功能改造的营业网点的地理位置的实景情况和周围环境,以及网点建成后的场景效果。在正式实施前可以请网点员工及周围不同类型的客户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避免由于营业网点规划建设的盲目性带来的风险。

(二)员工管理与培训

AR技术在内部员工和资产管理方面,如员工考勤、固定资产管理、信贷资产管理等方面前景开阔。现行员工考勤方式主要是刷卡方式,实际操作中存在员工请人代刷卡导致考勤不准确情况。如果利用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AR技术,商业银行可通过识别员工的脸部特征来确定员工的身份进行精准考勤。商业银行也可以利用AR技术制作AR固定资产管理卡片、贷款管理卡片来加强管理和提高管理水平。管理人员通过扫描AR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可以了解该固定资产的购买日期、价格、厂商、管理单位等信息:通过扫描AR贷款管理卡片了解到该笔贷款的发放对象、发放日期、贷款金额、贷款期限和利率等要素,同时能够查询贷款调查人员、审查审批人员、管理单位、客户还款情况等信息,了解贷款的抵押物权证及相关合同的保管情况。

AR技术在员工培训方面有应用潜力。在员工培训中,运用AR技术有望成为最有效的培训方式。AR技术可以增强培训体验,更加贴近真实,能够为员工提供一个知识丰富的学习环境、一个没有银行资金损失和信誉损失风险的操作环境。在营业网点柜台业务培训时,新员工可以利用AR技术为电脑生成的虚拟客户办理业务,同时一切都在真实训练环境中进行。虚拟客户能对新员工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进行实时反馈,而新员工可以记录和重放训练过程。例如,银行对员工进行信贷业务培训时,运用AR技术,计算机能够根据培训目的,生成虚拟相应企业。这样员工可以运用现实中的信贷政策和工具对虚拟企业进行信贷操作训练。同时,对员工进行银行财务会计业务培训时,银行可利用AR技术使电脑能够根据培训目的,生成虚拟的银行分支机构,这样员工可以运用会计知识及政策在虚拟银行上进行财务会计业务训练,并且在财务会计训练过程中实时跟踪各个环节和流程。

四、AR技术在商业银行对外营销和服务应用前景

(一)产品营销

AR技术在产品营销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商业银行现行产品营销的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依靠营业网点摆放宣传折页、展架来宣传产品,或者通过网点客户经理或大堂经理和柜员向客户推介相关产品。营业网点用摆放的宣传折页、展架来宣传产品,由于主要依靠文字和图片来宣传介绍产品,内容枯燥效果欠佳,同时银行员工在向客户推介相关产品时,由于员工语言表达能力及对产品熟悉程度的差异,营销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基于商业银行的产品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AR技术能将银行抽象金融产品可视化、形象化,从而增强客户对银行产品的认知程度和申办意愿。AR卡册、传单、卡片等宣传资料的应用将带给商业银行营销宣传方面创意空间,升级传统物品资料宣传方式,解决传统物品宣传资料无法把产品以更深入的互动方式介绍给客户的问题,带给客户视觉和影像的全新体验,为商业银行突显品牌效应。商业银行也可通过AR技术开发商开发出产品和业务宣传资料,能声形并茂、清晰准确地宣传产品,并能让客户模拟使用产品达到体验效果,增强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比如,商业银行可以利用AR技术,让客户通过手机扫描环球旅游信用卡的AR宣传资料,就能模拟在国外旅行时购物、住酒店、就餐的用卡情景体验,达到增强客户的办卡意愿的目的。

(二)建立金融超市

商业银行通过建立AR金融超市,将其设置于营业网点客户大厅或ATM机具场所进行营销。AR金融超市只需几平方米的空间,客户通过裸眼只能看见AR金融超市招牌及业务指南,而通过AR设备则可看到一个完整金融超市,超市产品展柜上放置了数字形式的金融产品。用糁恍柰ü手机等移动设备扫描产品,就可以了解产品的功能、特点、申办条件及使用方法。同时AR金融超市可利用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AR技术确定客户的身份,获取客户在银行的信息资料后向客户自动推荐合适产品。客户通过筛选,可对符合申办条件的产品添加至网络购物车,完成购买或申办。AR申办产品完成后,客户可选择在营业网点领取申办的产品,也可选择在客户单位或家中收到银行寄送的产品。

(三)客户服务

银行从业人员发展前景例4

1.市场推广和开拓不力。由于我国个人理财市场起步较晚,广大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缺乏了解。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进行有效的市场宣传,向目标客户推广和解释清楚各种理财产品,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理财方案。国内银行在市场推广方面,缺乏宣传,即使存在宣传,其推广方法也很单一,而且推广对象不明确。

2.结构性理财产品自主开发能力不足。目前国内银行发售的结构性产品大多属于“引进型”产品,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与国际大银行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

3.专业理财人才欠缺。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性业务,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不少理财人士对宏观经济政策掌握少,对微观经济分析能力不强,市场营销意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例如有些银行个人理财经理在传统业务中面对客户的需求游刃有余,但对新兴业务则显得力不从心,综合业务技能的欠缺成为个人理财经理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理财服务的制约。

4.银行控制风险能力差。理财业务涉及产品和交易的多个层面,隐藏着多种形式的潜在风险,如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道德风险等。快速增长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我国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人认为个人理财业务是无风险的业务,因而缺乏一些应有的风险防范观念和措施。

二、新形势下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策略建议

1.对个人资产进行定量分析,充分认识个人理财业务风险。

个人理财师通过专业的工具帮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自己,主要是做好资产分析和理财属性分析。个人资产分析就是弄清楚自己(个人或家庭)的资产状况,摸清楚自己有多少家产(即个人净资产值是多少)。金融危机背景下,个人理财业务存在诸多风险,如何防范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加快业务发展,是今后顺利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关键。在我国,充分认识和化解个人理财风险,对于确保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理财业务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切实按照银监会强调的风险揭示、客户评估及信息披露等要求,对不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做出明确的划分和标识,进而在销售过程中配备专业人员对客户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损失承受能力以及投资预期等进行审慎的识别与评估,从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开办个人理财产品的情况看,理财产品销售后,从未向客户披露理财资金的管理及运用情况、投资组合及风险收益变化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在产品研发的同时建立风险内控制度,研究新产品潜在的风险和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实施跟踪和定期评估的制度。对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建议各家商业银行全面推广理财产品客户风险评估机制,帮助客户选择适合理财产品,防范投资风险,提高满意度。

2.黄金将是理想的保值产品。

从黄金市场看,由于国际金价用美元计价,黄金价格与美元走势的互动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情况下呈现美元涨、黄金跌和美元跌、黄金涨的逆向互动关系。在基本面、资金面和供求关系等因素均正常的情况下,黄金与美元的逆向互动关系仍是投资者判断金价走势的重要依据。当今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大投资银行在遭受史无前例的损失,受次级债影响,美元未来看跌。个人(家庭)可以购买黄金或者黄金饰品作为保值的一大投资产品。

3.培养理财人员素质。

理财人员的业务素质将直接影响银行理财市场的拓展,高素质的理财人员必须在具备自身良好素质的基础上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当前国内银行的个人客户经理一般来自两类人员:一是由业务尖子选拔上来的业务熟练人员;二是定向选择的金融理论基本功较好的年轻员工。

4.加快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要实现个人理财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是取得竞争优势、赢得目标客户的关键。因此,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首要任务是敏锐把握机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成功推出新产品。譬如:针对目前学生高校成本较高的事实,为其所在家庭教育资金准备设计一套投资组合,介绍合适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或外汇理财产品,建立期限结构合理的、适合家庭教育支出周期的专项理财计划。类似这种理财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完善对于个人理财业务可以说是没有止境的追求,因为客户的理财需求是多样化的,同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是不断变化的。商业银行必须认真研究经济形势变化,深入探求金融政策取向,全面瞄准银行同业动态,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系统优势和全行集成数据中心,推动产品和功能的创新,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加强对个人理财等金融创新业务的引导,鼓励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披露充分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业务。但是,金融危机背景下个人理财产品创新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首先,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创新要尽量突破管制。其次,产品创新要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遵循产品模版化、简明化的原则。再次,个人理财产品创新要遵循降低成本的原则。另外,任何一个产品创新都必须通过严密而科学的精算论证。

银行从业人员发展前景例5

二、调查情况说明

目前,网络招聘已经成为众多企业招聘人才的首选,具有成本低廉、受众面广和传播快速等特点。因此,从银行人才社会需求调查的可行性、时效性、数据的可信度以及网络招聘的规范性等方面考虑,笔者选定了知名招聘网站前程无忧网的涉外银行和外贸银行人才招聘信息,并加以归类分析。样本涉及行业范围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笔者于2013年收集前程无忧网站不同时间段的涉外银行人才的招聘广告,选取整理出417家企业(其中外贸银行招聘信息301条;涉外银行招聘信息116条)的人才招聘信息加以分析。调查项目主要围绕用人单位对涉外银行人才提供的岗位、提出的任职条件、人才素质和技能需求等项目展开。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用人企业规模及涉外银行岗位分布情况

按招聘企业的规模分类:在417家招聘涉外银行或者外贸银行的企业中,大型企业只占总数的19%;中小微企业为81%。

按企业提供的从业岗位分类:1.银行管理岗位(包括主管银行、银行总监、银行主管、成本主管、融资主管和税务主管等)为28.5%,2. 基本核算银行岗位(包括银行、出纳、银行助理等)占70.3%,3. 其他占1.2%。

本次调查主要选择全国各类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因此调查结果涉及的涉外银行人才社会需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透过这些鲜活而生动的招聘信息,大致可以总结出国内企业对涉外银行人才需求及使用的基本特征。

(二)、涉外银行人才任职基本要求

1、学历要求

招聘单位对涉外银行人员的学历要求如下:

涉外银行:本科34.3%,专科57.1%,高中及中专学历4.8%,其他3.8%。

由此看出,用人单位对涉外银行人员学历要求并不高。强调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单位主要集中在大中型行业企业。涉外银行岗位是一项更加重视实践经验的工作。在很多用人企业看来“简单的企业银行工作不需要研究生学历,甚至专科生就能胜任”。因此,专科以上学历足以满足相关岗位的任职条件,这将成为高职院校银行专业人才培养的选项之一。

2、专业背景

(1)、银行、财管专业知识是任职要件

结果显示,有265家招聘企业明确规定求职者需有银行、银行等专业背景。其中,包括73家企业也接受非银行类专业背景(如商务英语、审计、税务、经济、金融和国贸等);还有152家企业没有提出银行相关专业背景的要求。

(2)、涉外银行专业缺乏认可

数据表明,417家招聘单位中,只有37家企业要求应聘人员具有涉外银行、外贸银行或者国际银行专业背景,其中仅有1家企业明确提到涉外银行证书。

与高达64%的银行专业知识的任职条件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结果是当前我国各类企业对于涉外银行岗位认识和聘用的真实反映:一是涉外银行是建立在银行银行基础之上,结合国际贸易并突出涉外银行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专业知识岗位;二是担任涉外银行人才培养任务的高等院校银行专业的缺位,导致相应岗位人才培养的空档,这应当引起高校或者主管部门的反思。

3、职称、证书

招聘单位对涉外银行应聘者的职称、资格证书的要求情况为:152家提出要有银行证,26家要求持有初级银行证书,要求是中级银行的为41家,而强调是注册银行师的仅有13家,其对应的岗位多为银行主管等。就目前情况来说,涉外银行人员基本上供不应求,所以从业门槛不是特别高,持有从业资格证书是最基本的条件。

4、工作经验

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企业需要求职者有银行银行岗位经验,一般要求拥有3年左右相关从业经验,最长则为10年左右。

有人说,银行是越老越吃香的行业。企业十分重视银行求职者已有的相同行业岗位工作年限,因为它代表了银行人才的经验、能力,更加值得信赖。而企业需求的“老”,并不是指年龄结构,而是指企业积累和专业层面。

与此同时,有近87.5%的企业看中求职者的外贸银行工作经验(包括外贸银行岗位、进出口公司、外资企业等工作经历)。

其中,针对外贸银行或者涉外银行的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有163家需要求职者熟悉进、出口税务环节,尤其是熟悉出口退税的流程;在外汇业务方面:有125家企业要求求职者具备相应外汇业务能力;67家需要其系统掌握进出口贸易的知识、流程等;用人单位提出其他方面的业务能力:包括信用证业务21家,报关20家,国际结算55家,进出口核算21家,还有16家企业提出求职者电子口岸业务处理能力。

涉外银行人才社会需求的特点从侧面说明:由于高校没能及时培养出此类人才,所以企业的招聘只能从具备银行专业背景和具有涉外银行经验的银行人员中甄选。涉外银行工作经验成为此类人才求职的关键;同时,中小微企业银行一岗多能、身兼数职的趋势十分明显,这为高校建立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参考。

(三)、涉外银行人才素质、职业技能需求分析

1、职业素质

数据表明,65%企业对未来的涉外银行人员提出具体的职业素质要求。涉外银行人员的职业素质归根到底属于职业道德层面。银行工作既要参与组织单位的运作管理,还要做到与其它部门或个人配合、交流和协作。因此,加强涉外银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各项涉外银行职业活动引导其不断加强道德的自我修养,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和职业道德品质,可以促进涉外银行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

2、职业技能

招聘企业对涉外银行人员的职业能力方面需求统计

职业能力 企业个数 比例

英语运用能力 227 54.5%

计算机和银行软件应用技能: 180 43.1%

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158 37.8%

独立执行力(办事干练) 69 16.5%

学习、接受能力 41 9.8%

逻辑思维能力 21 5%

创新能力 3 0.7%

与一般工作岗位的银行从业者相比,涉外银行人员的英语应用能力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职业能力之一,所以多数企业提出英语的要求。其中,有68家单位明确提出求职者需通过CET-4/6;28家企业突出银行专业英语背景或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英文银行报表、英文银行软件、外贸英语等)的能力。

另外,136家招聘企业针对涉外银行或外贸银行岗位提出熟练操作计算机、熟悉常用办公软件(Excel, word文字处理等)的求职要求,同时有120家要求掌握至少一种以上银行软件技能(包括金蝶k3、用友ERP系统、SAP系统以及易助ERP系统等)。

这表明随着银行电算化的推行,计算机已广泛运用在银行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办公软件是银行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银行软件则是银行人员重要的工作工具。

总之,涉外银行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是银行专业建设者应担负的责任。

四、银行人才需求与培养的启示

(一)、细分人才需求市场,培养“适销对路”的银行人才

各地高校应根据经济区域的特点以及自身的银行教育资源优势与特色,在银行人才培养市场上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协作,满足全社会对不同类型、不同能力、不同层次银行人才的需求。各类高校需以时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多样化的银行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银行人才。

(二)、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复合型涉外银行人才

现阶段,在低层次银行人员出现就业难的情况下,各类涉外银行人才却呈现需求上升的趋势。而涉外银行岗位的综合性与复合性要求银行人员除了能够对涉外业务进行正确的银行处理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能够阅读与填制涉外业务所需的重要文件。高职院校银行专业应该根据涉外银行人才的需求现状和趋势,抓住机遇,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调整。以便尽快培养出熟悉国内、国际银行准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才。

(三)、加强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快,社会对涉外银行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应转变教育理念,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型银行人才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独立执行能力、银行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提升需求的良好的银行职业素质。

(四)、依据人才需求,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银行从业人员发展前景例6

引言

随着手机、电话等电子设备的普遍应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以及人们对金融服务更加便捷的需求,电子银行逐渐兴起并普及。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自助服务方式改变了传统的银行运行模式,在现代化城镇中受到顾客的欢迎并已经在金融业务中占据了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对一些网络普及不普遍,人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农村金融机构却造成了一些冲击。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中心,在电子银行日益普遍的今天仍然面临许多“瓶颈”,本文旨在分析农村电子银行发展的“瓶颈”,并根据其发展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对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一、电子银行发展概述

电子银行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迅速,电子银行的发展是银行金融业务改革的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银行发展的前景。20世纪70年代末在北欧国家首先出现了电话银行,到80年代中后期电话银行在西方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各金融机构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也就演变成了后来的网上银行。我国银行业电子化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发展。中国银行在1996年首先开创国内网上银行的先河,标志着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开始。而后随着网路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各大银行纷纷效仿中国银行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上银行,而后形成了如今的以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络银行以及自助银行客户端或终端等为主的较为全面的电子银行业务体系。[1]

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起步较晚,且客户以企业为主,电子银行的利用率较低,加之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及对电子银行安全性的考虑,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总体较为缓慢。

二、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大国有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客户群已基本稳定,但是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由于客户群体特殊性、电子银行安全隐患、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员的业务水平等原因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缓慢。

首先,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社是以服务“三农”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其客户群体主要为对先进信息技术、电子设备、客户终端等不熟悉的农村人口,农村人口因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等对于这些先进信息技术、电子设备、客户终端等接受能力有限,导致了大部分客户在电子银行系统较为健全的情况下仍然只能选择传统的金融服务柜台办理业务,在一方面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

其次,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仍然存在安全隐患,许多客户对便捷的电子银行“望而却步”。众所周知,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的电子银行服务由于系统故障、黑客攻击、电子病毒、数字证书等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电子银行系统安全存在一些隐患,保守的客户仍然会放弃使用电子银行而倾向于传统的银行柜台服务。再者,客户的从众心理也对电子银行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再次,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员的业务水平有限,在操作时可能造成业务损失及安全隐患。农村信用社的职员由于部分人员技术业务水平较低或不熟练,很可能在电子银行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业务错误,可能会造成一些泄露客户资料及密码等事件,给一些不法分子盗取客户资料同乐便利,也对电子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作用。

最后,电子银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善。电子银行是新兴事物,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完善,导致了在出现有关电子银行案件的时候,客户及银行间的权责不清晰,客户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2]

三、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策略分析

为了促进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针对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

首先,针对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和区域特殊性,农村信用社可在各个区域集中客户群体普及和演示如何使用电子银行及电子银行的优势及注意事项,使农民客户在家或附近就可以实现银行的金融自助服务,在方便客户的同时也减少了银行柜台的业务工作量。

其次,关于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存在的隐患问题,需要农村信用社通过各种渠道如宣讲、大海报宣传、对客户进行引导和教育,加强客户的防范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的安全意识,必要的时候可以指导客户如何下载和安装银行电子银行配备的证书、防钓鱼软件及杀毒软件等,同时定期维护电子银行安全系统,把各种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让客户拥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使用环境。[3]

再次,定期加强对农村信用社职员的技能和业务培训,培养电子银行专业人才,提高农村信用社整体的业务水平、综合信誉度,让更多的客户选择和使用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此外可以通过权责明确,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督促农村信用社职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避免因自身的业务失误而给农村信用社及客户造成极大的损失。

最后,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完善电子银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权责,加大对电子银行犯罪的法律制裁和惩罚程度,在保障客户及农村信用社的权利的同时,杜绝电子银行犯罪。

四、农村信用社发展前景分析

在各大银行不断创新和改革电子银行的当代,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迫在眉睫。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在发展过程可定会遇到很多阻碍因素,但是随着智能手机、互联网,银行自助终端在农村的日益普及以及农村客户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日益提高,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农村信用社在针对客户群体创新电子银行发展的同时,也应加强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专业发展团队的培养,使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在业务种类,服务种类方面根据服务客户的特殊性进行规划、设计、宣传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创造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银行从业人员发展前景例7

全球旅游发展的历史表明,城市旅游业是各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已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旅游业综合性强、成长性强、带动面宽、市场空间广阔,是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旅游业也是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引擎。如何把旅游业做成银川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2011年4月以来,笔者参加市政协专题调研组,以“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为切入点,对我市旅游产业情况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调研。在掌握大量信息资料的前提下,根据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客观分析了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就我市旅游业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措施提出了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供市委政府决策参考。

一、银川旅游业最近几年的主要成绩(一)银川旅游业发展不断有新思路银川市旅游业的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路走来的。“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的城市建设新定位,明确了以“西北风情”和“运动休闲城市”建设作为重点的战略新目标,从而使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断引向深入。

(二)银川旅游的业绩有新增长

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95.87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6.48亿元,同比增长28.5%;接待入境游客1.5万人次,同比增长37.2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06.83万美元,同比增长48.72%。

今年1-5月,以门票为例,不但保持了平均百分之二十的增长速度,西部影城和黄沙古渡更有同比超过30%、40%的上佳表现。

(三)银川旅游产品呈现新业态

在镇北堡影城、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中华回乡风情园、水洞沟、黄沙古渡等,成为我市面向国际、国内中远程市场的主干景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的同时,在产品结构上,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度假休闲型产品成为我市旅游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颐和生态园沙漠高尔夫、西夏城自驾车营地等中高端旅游产品为代表,标志着我市\"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建设迈开步伐。会展旅游、沙地湿地生态旅游和休闲运动蓬勃发展,标志着我市旅游业正在逐步由单一产业型业态向复合型、效益型产业业态转变。

(四)银川旅游景区打造获新成果2010年,以出卖“荒凉”闻名天下的镇北堡西部影城,继续领跑全国旅游民营企业和区市旅游业。在他们改建了售票大厅,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开展多项民俗表演,提升服务档次等不懈努力之后,荣膺5A级景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殊荣。打破了过去银川没有一家5A级景区的尴尬局面,激励了银川旅游业界的创新精神,提升了银川旅游业的水平和地位。另外,银川市还荣获“2010第二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奖,进入了“2010中国城市榜全国网民推荐的中国旅游城市”前20名。

(五)多元化投资为银川旅游添新活力“十一五”期间,以西部影城为代表的民营景区,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同期国有景区。目前,伴随着黄河金岸的建成通车,华夏河图、长河湾国际生态旅游度假中心等一批投资规模大、起点高的生态旅游项目相继落户我市,为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后劲。

(六)银川旅游营销有新拓展

在旅游营销方面,始终坚持“内引、外联、远扩”的战略和“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联合宁夏旅游在重要客源市场新闻媒体制作广告,共同邀请媒体记者来银采风、踏线,改变传统促销方式,牢牢锁定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地区等重点市场,加大了在西安、太原、兰州等周边省区市场的促销,加入了中国西部帝王陵区域旅游合作联盟等。今年为共同打造西北风情旅游目的地城市,联络协调了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大景区,于3月4日成立了银川市旅游促进委员会,从体制机制上为强化银川旅游营销工作搭建了平台,提供了保障。

二、银川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银川旅游业总量还不够大、发展还不够快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银川市国内游客接待平均增长量19.55%,都没有突破20%的份额。

银川旅游2006-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银川旅游总收入占GDP的4.8%,远远低于西安的12.5%,桂林的15.18%,昆明的13.4%和扬州的13.7%,甚至也低于西部邻近的延安的8.64%和西宁的7.41%。这说明银川旅游总量不大,尚处于行业发展的自然增长阶段。分析其原因,凭实力银川可能与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的西安、桂林等城市没法比,但应该不比西宁、延安和榆林差。目前的差距之大,与我市旅游发展缓慢,重视程度不够,主观能动作用发挥不好不无关系。

(二)银川旅游要素和旅游市场发育不全首先是“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健全。在“吃”上,缺乏在国际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景区及其周边的餐饮规模普遍较小,档次低、卫生状况差、特色不明显,农家乐仅“乐”了一张嘴;具有回族特点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专营市场尚未形成,难以吸引更多旅客,特别是穆斯林前来观光旅游。

在“住”上,行业缺乏统筹规划,高中低档次业态比例不合理。去年在银川的一些国际、国内大型会议和旅游高峰期,出现“一房难求”现象。旅游饭店业普遍存在“半年闲”的窘境,淡旺季问题突出。

在“行”上,银川东线已有3个4A级和1个3A级景区,却不通公交。银川贺兰山东麓开通或加密的旅游交通线路车辆遭到民营中巴车的围堵。旅游汽车公司无场站,旅游专线全部亏损经营。

在“游”上,“有说头、少看头、没玩头”是目前银川大多数景点的通病。旅游景点作为一种产品不能吸引人、留住人,吸引不了回头客,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景区还仅仅停留在观光层面。景区文化创新能力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与游客的互动参与性、娱乐性结合创意少,缺乏核心竞争力“四度”:产品差异度、品牌知名度、顾客忠诚度、市场美誉度。

在“购”上,虽然银川自古就是“塞上江南”,特产丰富,作为“购”的原材料如“五宝”或叫“新五宝”等的基础条件很好,但在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一直以来缺少产业规划、产业园区和具体政策,基本处在自由发展、无序竞争、自生自灭的原始发展状态。在“娱”上,银川唯有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能让游客留下“真好玩”的赞语,其他景区文化创意缺乏,与游客互动参与性、娱乐性结合差。城市旅游产品内容单一,夜间文化生活单调,缺少娱乐性和有震撼力的演艺表演,缺乏旅游文化浓郁氛围。

其次是旅游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旅游企业没有一家产值过亿元的,旅行社尚无国内百强上榜企业,银川旅游企业整体呈现弱小散的状况;旅游市场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等未能建立,与旅游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等产业要素市场未能有效培育,旅行社、酒店、景区等企业融资困难,创意人才匮乏,管理人才奇缺,“用工荒”现象突出。

(三)国有景区遭遇体制机制瓶颈国有景区(点)旅游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与民营景区相比始终处于下风。过去为鼓励创业,稳定人心,把西夏王陵景区和贺兰口岩画景区特设两个正处级事业机构,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今天看来,体制已不适应两大景区的发展需要。旅游新产品大多是创意产品,需要“短平快”,如果为搞一项创意项目,申请手续走机关程序,就难免赶不上趟,成明日黄花。现有的用人机制缺乏吸引力和灵活性,僵化的用工制度留不住人才,企业难有创新活力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调研中,国有景区齐声喊“不要钱,要政策”。看来我们的政策稀缺,体制不灵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

(四)银川大多数景区旅游资源环境堪忧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植被和景观因自治区林业厅下属单位违规建设墓地受到破坏;镇北堡影城的景观天际线受到损害;水洞沟明长城上空的高压线、周边制砖厂严重破坏原生态人类遗址景观,红山湖水资源因宁东宝丰集团发生污水泄漏事故造成严重污染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拜寺口景区农户、平吉堡农场职工迁出景区范围问题没有解决等等。

(五)银川旅游缺少总体规划和具体政策支持银川至今没有出台宏观指导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西安市2005年一次性投入200多万元编制旅游总规,并连续完成了六个配套规划,形成了一个由宏观中观到微观,由市级到区县到景点的各级规划体系。科学发展需要规划先行,否则就像西夏王陵博物馆一样,若干年后又要推倒重来。待批的银川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送审稿),尽管旅游部门作出很大努力,内容很充实,但因缺少总规参照,往往在关键处缺乏高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发[2009]41号文件下发已一年半时间,银川却没有结合实际的具体落实文件。

银党发[2004]33号文件《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内容很好,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落实得不理想,以致“力争到201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700万人次”的总目标落空。所以,旅游业发展政府主导不到位是不争的事实。

转贴于

三、大力发展银川旅游业的几点建议(一)进一步增强发展银川旅游业的紧迫感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可持续发展产业,也是关联度大、牵引性强的产业。发达国家如日本,2003年就确立“观光立国”战略,美国奥巴马总统2010年3月签署《2009年旅游促进法》,他们都从国家发展战略强调发展旅游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带动的产业有100多个。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1个旅游从业人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间接就业5.7人。随着我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长到4000美元,大众旅游已悄然降临我们的生活。王歧山副总理今年4月讲,“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将达每年两次旅游。中国旅游业巨大的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巨大的潜力正在逐步放大。以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出台和今年5.19中国旅游日的确立为标志,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银川发展旅游,既有国家对产业性质的明确定位,又有2010年5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发[2009]41号等文件政策支持,又有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地位和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特有旅游资源禀赋的优越条件。我们发展旅游不愁市场,又有资源,何不放手一搏?旅游产业是个无止境的产业,当下的我国旅游发展已进入深化阶段,其显著标志就是:旅游客源从自然性增长到竞争性增长,旅游市场从等客上门到开拓客源,现在已明显地走上了竞争客源这样一个阶段。所以要认清银川旅游所处的境遇和地位,抛弃漫不经心,增强竞争意识和发展旅游的紧迫感。

(二)把银川确立为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目前,我们为银川这座城市确立的旅游发展目标较多,比如“西北风情旅游目的地”、“运动休闲城市”、还有“塞上湖城、休闲之都”等等。目标多、口号多说明银川资源丰富,可塑性强,但还是太零散,缺乏高度浓缩和提炼。我们应该站在国际国内的高度,在旅游坐标中寻找银川的地位。既要有战略的眼光,又要有历史的眼光,还要有技术的眼光。我们认为把银川打造成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是合适的。目标高悬才能激励斗志,才能心无旁鹜地去追求梦想成真,才能以更高的起点、更高的规格、更严的要求来规划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事实上,银川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位、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和塞上江南的美名,其资源禀赋足可以与之相匹配。第一,灵武恐龙化石、水洞沟古人类遗址、贺兰山岩画都是华夏文明的见证。这些资源不仅吸引国内游客,也同样吸引国外游客,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第二,银川旧称“宁夏城”,是“塞上江南”最精华的地段,这座移民城市厚重的文化积淀有待世人开掘。大庆可以为“铁人”王进喜建一座纪念碑式的陈列馆,银川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移民文化也是可以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第三,西夏古都也是银川独有的资源。如果我们以一种创新思路和包容精神去囊括国内外所有的西夏文化遗存,一定可以使“西夏古都”的内涵丰富起来,其震撼力远不止是观赏王陵的沧桑荒凉。第四,回族风情虽说不是唯一,但首府地位使我们尽享优越。我们可以凭借这种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中心地位,把主体民族的文化展示到极致。“回族风情”这张牌不但国内客源市场大,世界穆斯林都是潜在的客源(当然,银川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远不止这些)。第五,从西部影城等品牌景区(点)的实绩看,银川不乏有识之士和旅游实战专家,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再加如能向外广揽人才,银川旅游产品与资源优势得到深度结合,从而实现脱胎换骨的品位提升,成功实现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是可以期待的。届时,银川旅游做到“国内响当当,国外有影响”并非空想。

(三)政府主导旅游产业发展责无旁贷政府主导,不仅是国家政策规定,也是国内旅游发展最成功的经验之一。近年来,由资源枯竭型城市而成功转型为旅游城市的河南焦作市、山东枣庄市,以及旅游发展取得世人瞩目成就的四川省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不遗余力地坚持政府主导战略。我市近年来旅游业虽然成果明显,但是仍属于旅游欠发达城市,这就更需要坚持政府主导战略。为此我们建议:一是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银川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以宣传、旅游、发改、财政、规划、国土、文化、交通、体育、卫生、安监等部门为成员,主要负责本市旅游发展战略与改革措施制定与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事宜。二是尽快高起点编制银川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以及重点区域重点景区的规划,构建完善旅游规划体系。三是尽快出台针对性强、简练实用的支持银川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以信息化建设推动银川旅游转型升级。建设集旅游信息咨询、旅游引导、旅游投诉与管理、旅游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公共信息平台。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以及商业购物网点、重点景区、酒店宾馆等公共场所合理布局信息发布终端,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功能。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五是健全旅游监管体系。以发展旅游的眼光,充实旅游监管部门人员编制,成立旅游执法监察大队,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加大对旅游景区资源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对文物景区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的监管。对旅游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制定应急预案,对队伍机制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保障,以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四)下大力完善银川旅游产业要素建设在“吃”上,做大做强清真餐饮品牌,以回族科学卫生健康的饮食文化营造银川吃的地方特色。其次要加强和规范旅游餐饮市场管理,建设地方特色餐饮一条街。

在“住”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我市目前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旅游饭店业发展现状,加强发展规划,优化结构,引导不同星级饭店均衡发展,为旅游饭店项目规划、立项、论证、审核、设计等做好服务工作。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

在“行”上,要在出台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同时,做好城市旅游的专项规划。开通银川东线、宁东旅游区和永宁中华回乡文化园的公共交通。协调自治区交通厅,早日解决西线高家闸和东大门过河收费站“卡脖”现象。解决旅游汽车无场站问题,对亏损的景区旅游公交专线应该给予财政补贴。

在“游”上,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也是旅游景点的灵魂。纵观银川现存的各种自然历史人文景区,其最高层面的文化分类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应该是:华夏文明、西夏遗存和回族风情。在三大文化特色的景区中,最具潜力的应该是贺兰山岩画。太阳神岩画可以作为银川旅游的标志,银川可以“岩画之都”向世人展示。只有确立了主打产品,银川旅游才有方向。深入挖掘在银川大地上的华夏文明、西夏遗存和回族风情的文化内涵,把一批地方特色的景区打造成一流的旅游产品,旅游的吸引力才会真正增强。

在“购”上,银川是“塞上江南”,物产丰富,特色资源享誉海内外。银川地方不大,但游客很少空手而回。

从吃穿用到文化艺术用品、纪念品都别具特色。建议制定出台旅游商品发展中长远规划及扶持发展政策。

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尽快建设银川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和旅游商品购物一条街。

在“娱”上,要象西部影城那样不断以新创意增强景点与游客的参与性和娱乐性。要不断推进与文化部门、高等院校和艺术团体的合作,紧密联系旅游景区,研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活跃旅游文化氛围。规划建设银川夜间文化娱乐街区,推出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丰富银川旅游夜间消费生活。

针对银川旅游文化短腿,应该整合各方力量,尤其是文化艺术界要为银川旅游宣传开展创作征集一首歌、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乃至散文诗歌大型征文活动,继续鼓励类似《西夏乐舞》、《月上贺兰》文艺形式的创作展示;扶持诸如西夏陶艺大师李五奎等的旅游产品创作生产销售;支持西部影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方民俗文化的转型发展。特别要珍惜银川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名片,进一步挖掘“塞上江南、西夏古都、回族风情”三大特色文化内涵,争取把贺兰口岩画、西夏王陵和中华回乡文化园景区(点)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旅游产品,整体提升银川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五)破除银川旅游发展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建立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律的行政管理体制。借鉴中卫经验,整合旅游资源,组建银川市旅游集团公司,加强统一管理。以贺兰山东麓国有景点为试点,在有效保护文物和生态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分离管理权和经营权。探索旅游景区一体化管理的路子。重点解决西夏王陵、贺兰口岩画和滚钟口景区由事业改企业,以激发活力,增强景区自我发展能力。

银行从业人员发展前景例8

全球旅游发展的历史表明,城市旅游业是各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已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旅游业综合性强、成长性强、带动面宽、市场空间广阔,是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旅游业也是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引擎。如何把旅游业做成银川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2011年4月以来,笔者参加市政协专题调研组,以“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为切入点,对我市旅游产业情况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调研。在掌握大量信息资料的前提下,根据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客观分析了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就我市旅游业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措施提出了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供市委政府决策参考。

一、银川旅游业最近几年的主要成绩(一)银川旅游业发展不断有新思路银川市旅游业的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路走来的。“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的城市建设新定位,明确了以“西北风情”和“运动休闲城市”建设作为重点的战略新目标,从而使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断引向深入。WwW.lw881.com

(二)银川旅游的业绩有新增长

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95.87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6.48亿元,同比增长28.5%;接待入境游客1.5万人次,同比增长37.2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06.83万美元,同比增长48.72%。

今年1-5月,以门票为例,不但保持了平均百分之二十的增长速度,西部影城和黄沙古渡更有同比超过30%、40%的上佳表现。

(三)银川旅游产品呈现新业态

在镇北堡影城、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中华回乡风情园、水洞沟、黄沙古渡等,成为我市面向国际、国内中远程市场的主干景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的同时,在产品结构上,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度假休闲型产品成为我市旅游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颐和生态园沙漠高尔夫、西夏城自驾车营地等中高端旅游产品为代表,标志着我市\"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建设迈开步伐。会展旅游、沙地湿地生态旅游和休闲运动蓬勃发展,标志着我市旅游业正在逐步由单一产业型业态向复合型、效益型产业业态转变。

(四)银川旅游景区打造获新成果2010年,以出卖“荒凉”闻名天下的镇北堡西部影城,继续领跑全国旅游民营企业和区市旅游业。在他们改建了售票大厅,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开展多项民俗表演,提升服务档次等不懈努力之后,荣膺5a级景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殊荣。打破了过去银川没有一家5a级景区的尴尬局面,激励了银川旅游业界的创新精神,提升了银川旅游业的水平和地位。另外,银川市还荣获“2010第二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奖,进入了“2010中国城市榜全国网民推荐的中国旅游城市”前20名。

(五)多元化投资为银川旅游添新活力“十一五”期间,以西部影城为代表的民营景区,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同期国有景区。目前,伴随着黄河金岸的建成通车,华夏河图、长河湾国际生态旅游度假中心等一批投资规模大、起点高的生态旅游项目相继落户我市,为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后劲。

(六)银川旅游营销有新拓展

在旅游营销方面,始终坚持“内引、外联、远扩”的战略和“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联合宁夏旅游在重要客源市场新闻媒体制作广告,共同邀请媒体记者来银采风、踏线,改变传统促销方式,牢牢锁定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地区等重点市场,加大了在西安、太原、兰州等周边省区市场的促销,加入了中国西部帝王陵区域旅游合作联盟等。今年为共同打造西北风情旅游目的地城市,联络协调了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大景区,于3月4日成立了银川市旅游促进委员会,从体制机制上为强化银川旅游营销工作搭建了平台,提供了保障。

二、银川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银川旅游业总量还不够大、发展还不够快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银川市国内游客接待平均增长量19.55%,都没有突破20%的份额。

银川旅游2006-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银川旅游总收入占gdp的4.8%,远远低于西安的12.5%,桂林的15.18%,昆明的13.4%和扬州的13.7%,甚至也低于西部邻近的延安的8.64%和西宁的7.41%。这说明银川旅游总量不大,尚处于行业发展的自然增长阶段。分析其原因,凭实力银川可能与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的西安、桂林等城市没法比,但应该不比西宁、延安和榆林差。目前的差距之大,与我市旅游发展缓慢,重视程度不够,主观能动作用发挥不好不无关系。

(二)银川旅游要素和旅游市场发育不全首先是“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健全。在“吃”上,缺乏在国际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景区及其周边的餐饮规模普遍较小,档次低、卫生状况差、特色不明显,农家乐仅“乐”了一张嘴;具有回族特点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专营市场尚未形成,难以吸引更多旅客,特别是穆斯林前来观光旅游。

在“住”上,行业缺乏统筹规划,高中低档次业态比例不合理。去年在银川的一些国际、国内大型会议和旅游高峰期,出现“一房难求”现象。旅游饭店业普遍存在“半年闲”的窘境,淡旺季问题突出。

在“行”上,银川东线已有3个4a级和1个3a级景区,却不通公交。银川贺兰山东麓开通或加密的旅游交通线路车辆遭到民营中巴车的围堵。旅游汽车公司无场站,旅游专线全部亏损经营。

在“游”上,“有说头、少看头、没玩头”是目前银川大多数景点的通病。旅游景点作为一种产品不能吸引人、留住人,吸引不了回头客,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景区还仅仅停留在观光层面。景区文化创新能力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与游客的互动参与性、娱乐性结合创意少,缺乏核心竞争力“四度”:产品差异度、品牌知名度、顾客忠诚度、市场美誉度。

在“购”上,虽然银川自古就是“塞上江南”,特产丰富,作为“购”的原材料如“五宝”或叫“新五宝”等的基础条件很好,但在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一直以来缺少产业规划、产业园区和具体政策,基本处在自由发展、无序竞争、自生自灭的原始发展状态。在“娱”上,银川唯有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能让游客留下“真好玩”的赞语,其他景区文化创意缺乏,与游客互动参与性、娱乐性结合差。城市旅游产品内容单一,夜间文化生活单调,缺少娱乐性和有震撼力的演艺表演,缺乏旅游文化浓郁氛围。

其次是旅游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旅游企业没有一家产值过亿元的,旅行社尚无国内百强上榜企业,银川旅游企业整体呈现弱小散的状况;旅游市场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等未能建立,与旅游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等产业要素市场未能有效培育,旅行社、酒店、景区等企业融资困难,创意人才匮乏,管理人才奇缺,“用工荒”现象突出。

(三)国有景区遭遇体制机制瓶颈国有景区(点)旅游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与民营景区相比始终处于下风。过去为鼓励创业,稳定人心,把西夏王陵景区和贺兰口岩画景区特设两个正处级事业机构,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今天看来,体制已不适应两大景区的发展需要。旅游新产品大多是创意产品,需要“短平快”,如果为搞一项创意项目,申请手续走机关程序,就难免赶不上趟,成明日黄花。现有的用人机制缺乏吸引力和灵活性,僵化的用工制度留不住人才,企业难有创新活力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调研中,国有景区齐声喊“不要钱,要政策”。看来我们的政策稀缺,体制不灵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

(四)银川大多数景区旅游资源环境堪忧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植被和景观因自治区林业厅下属单位违规建设墓地受到破坏;镇北堡影城的景观天际线受到损害;水洞沟明长城上空的高压线、周边制砖厂严重破坏原生态人类遗址景观,红山湖水资源因宁东宝丰集团发生污水泄漏事故造成严重污染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拜寺口景区农户、平吉堡农场职工迁出景区范围问题没有解决等等。

(五)银川旅游缺少总体规划和具体政策支持银川至今没有出台宏观指导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西安市2005年一次性投入200多万元编制旅游总规,并连续完成了六个配套规划,形成了一个由宏观中观到微观,由市级到区县到景点的各级规划体系。科学发展需要规划先行,否则就像西夏王陵博物馆一样,若干年后又要推倒重来。待批的银川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送审稿),尽管旅游部门作出很大努力,内容很充实,但因缺少总规参照,往往在关键处缺乏高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发[2009]41号文件下发已一年半时间,银川却没有结合实际的具体落实文件。

银党发[2004]33号文件《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内容很好,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落实得不理想,以致“力争到201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700万人次”的总目标落空。所以,旅游业发展政府主导不到位是不争的事实。

三、大力发展银川旅游业的几点建议(一)进一步增强发展银川旅游业的紧迫感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可持续发展产业,也是关联度大、牵引性强的产业。发达国家如日本,2003年就确立“观光立国”战略,美国奥巴马总统2010年3月签署《2009年旅游促进法》,他们都从国家发展战略强调发展旅游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带动的产业有100多个。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1个旅游从业人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间接就业5.7人。随着我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长到4000美元,大众旅游已悄然降临我们的生活。王歧山副总理今年4月讲,“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将达每年两次旅游。中国旅游业巨大的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巨大的潜力正在逐步放大。以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出台和今年5.19中国旅游日的确立为标志,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银川发展旅游,既有国家对产业性质的明确定位,又有2010年5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发[2009]41号等文件政策支持,又有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地位和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特有旅游资源禀赋的优越条件。我们发展旅游不愁市场,又有资源,何不放手一搏?旅游产业是个无止境的产业,当下的我国旅游发展已进入深化阶段,其显著标志就是:旅游客源从自然性增长到竞争性增长,旅游市场从等客上门到开拓客源,现在已明显地走上了竞争客源这样一个阶段。所以要认清银川旅游所处的境遇和地位,抛弃漫不经心,增强竞争意识和发展旅游的紧迫感。

(二)把银川确立为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目前,我们为银川这座城市确立的旅游发展目标较多,比如“西北风情旅游目的地”、“运动休闲城市”、还有“塞上湖城、休闲之都”等等。目标多、口号多说明银川资源丰富,可塑性强,但还是太零散,缺乏高度浓缩和提炼。我们应该站在国际国内的高度,在旅游坐标中寻找银川的地位。既要有战略的眼光,又要有历史的眼光,还要有技术的眼光。我们认为把银川打造成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是合适的。目标高悬才能激励斗志,才能心无旁鹜地去追求梦想成真,才能以更高的起点、更高的规格、更严的要求来规划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事实上,银川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位、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和塞上江南的美名,其资源禀赋足可以与之相匹配。第一,灵武恐龙化石、水洞沟古人类遗址、贺兰山岩画都是华夏文明的见证。这些资源不仅吸引国内游客,也同样吸引国外游客,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第二,银川旧称“宁夏城”,是“塞上江南”最精华的地段,这座移民城市厚重的文化积淀有待世人开掘。大庆可以为“铁人”王进喜建一座纪念碑式的陈列馆,银川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移民文化也是可以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第三,西夏古都也是银川独有的资源。如果我们以一种创新思路和包容精神去囊括国内外所有的西夏文化遗存,一定可以使“西夏古都”的内涵丰富起来,其震撼力远不止是观赏王陵的沧桑荒凉。第四,回族风情虽说不是唯一,但首府地位使我们尽享优越。我们可以凭借这种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中心地位,把主体民族的文化展示到极致。“回族风情”这张牌不但国内客源市场大,世界穆斯林都是潜在的客源(当然,银川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远不止这些)。第五,从西部影城等品牌景区(点)的实绩看,银川不乏有识之士和旅游实战专家,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再加如能向外广揽人才,银川旅游产品与资源优势得到深度结合,从而实现脱胎换骨的品位提升,成功实现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是可以期待的。届时,银川旅游做到“国内响当当,国外有影响”并非空想。

(三)政府主导旅游产业发展责无旁贷政府主导,不仅是国家政策规定,也是国内旅游发展最成功的经验之一。近年来,由资源枯竭型城市而成功转型为旅游城市的河南焦作市、山东枣庄市,以及旅游发展取得世人瞩目成就的四川省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不遗余力地坚持政府主导战略。我市近年来旅游业虽然成果明显,但是仍属于旅游欠发达城市,这就更需要坚持政府主导战略。为此我们建议:一是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银川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以宣传、旅游、发改、财政、规划、国土、文化、交通、体育、卫生、安监等部门为成员,主要负责本市旅游发展战略与改革措施制定与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事宜。二是尽快高起点编制银川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以及重点区域重点景区的规划,构建完善旅游规划体系。三是尽快出台针对性强、简练实用的支持银川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以信息化建设推动银川旅游转型升级。建设集旅游信息咨询、旅游引导、旅游投诉与管理、旅游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公共信息平台。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以及商业购物网点、重点景区、酒店宾馆等公共场所合理布局信息发布终端,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功能。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五是健全旅游监管体系。以发展旅游的眼光,充实旅游监管部门人员编制,成立旅游执法监察大队,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加大对旅游景区资源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对文物景区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的监管。对旅游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制定应急预案,对队伍机制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保障,以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四)下大力完善银川旅游产业要素建设在“吃”上,做大做强清真餐饮品牌,以回族科学卫生健康的饮食文化营造银川吃的地方特色。其次要加强和规范旅游餐饮市场管理,建设地方特色餐饮一条街。

在“住”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我市目前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旅游饭店业发展现状,加强发展规划,优化结构,引导不同星级饭店均衡发展,为旅游饭店项目规划、立项、论证、审核、设计等做好服务工作。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

在“行”上,要在出台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同时,做好城市旅游的专项规划。开通银川东线、宁东旅游区和永宁中华回乡文化园的公共交通。协调自治区交通厅,早日解决西线高家闸和东大门过河收费站“卡脖”现象。解决旅游汽车无场站问题,对亏损的景区旅游公交专线应该给予财政补贴。

在“游”上,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也是旅游景点的灵魂。纵观银川现存的各种自然历史人文景区,其最高层面的文化分类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应该是:华夏文明、西夏遗存和回族风情。在三大文化特色的景区中,最具潜力的应该是贺兰山岩画。太阳神岩画可以作为银川旅游的标志,银川可以“岩画之都”向世人展示。只有确立了主打产品,银川旅游才有方向。深入挖掘在银川大地上的华夏文明、西夏遗存和回族风情的文化内涵,把一批地方特色的景区打造成一流的旅游产品,旅游的吸引力才会真正增强。

在“购”上,银川是“塞上江南”,物产丰富,特色资源享誉海内外。银川地方不大,但游客很少空手而回。

从吃穿用到文化艺术用品、纪念品都别具特色。建议制定出台旅游商品发展中长远规划及扶持发展政策。

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尽快建设银川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和旅游商品购物一条街。

在“娱”上,要象西部影城那样不断以新创意增强景点与游客的参与性和娱乐性。要不断推进与文化部门、高等院校和艺术团体的合作,紧密联系旅游景区,研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活跃旅游文化氛围。规划建设银川夜间文化娱乐街区,推出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丰富银川旅游夜间消费生活。

针对银川旅游文化短腿,应该整合各方力量,尤其是文化艺术界要为银川旅游宣传开展创作征集一首歌、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乃至散文诗歌大型征文活动,继续鼓励类似《西夏乐舞》、《月上贺兰》文艺形式的创作展示;扶持诸如西夏陶艺大师李五奎等的旅游产品创作生产销售;支持西部影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方民俗文化的转型发展。特别要珍惜银川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名片,进一步挖掘“塞上江南、西夏古都、回族风情”三大特色文化内涵,争取把贺兰口岩画、西夏王陵和中华回乡文化园景区(点)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旅游产品,整体提升银川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五)破除银川旅游发展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建立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律的行政管理体制。借鉴中卫经验,整合旅游资源,组建银川市旅游集团公司,加强统一管理。以贺兰山东麓国有景点为试点,在有效保护文物和生态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分离管理权和经营权。探索旅游景区一体化管理的路子。重点解决西夏王陵、贺兰口岩画和滚钟口景区由事业改企业,以激发活力,增强景区自我发展能力。

银行从业人员发展前景例9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risk control of credit business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s the important requirement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and is the key measure to keep the competitivene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crisis. Our commercial banks now have low understanding degree of financial crisis influence, blind credit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imperfect risk early warning and response mechanism, and necessary input to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financial crisis, strictly supervise credit business development,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risk early warning and response mechanism, and moderately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ris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bility.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business, risk control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6)12-0127-03

一、引言

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而随着金融危机对各行业发展的影响作用不断加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方面的压力,因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其发展的必要措施。但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认识程度较低、授信业务的发展存在盲目性、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缺乏对授信风险管理的必要投入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能力。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一)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取得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活跃,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因此各商业银行都不断加强授信业务的发展,以此取得更为高效的发展。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其对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影响不断深入化,因此加大对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对商业银行而言是其取得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授信业务直接牵扯到商业银行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其发展的根基业务,而强化相应的风险控制更是成为商业银行其他类型风险控制的重要基础。所以,加强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其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之一。

(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要求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其风险控制情况将直接影响着我国金融市场能否实现健康稳健运行。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难度不断提升,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带来了较大的难题。因此,加强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众所周知,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主体,其风险控制情况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强化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也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要求。

(三)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保持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步入正轨,商业银行的竞争不断加剧,而风险控制成为影响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为了实现自身的高速发展,各商业银行都在授信业务方面加大了发展的力度,使其自身获得较大的经济利润,但是真正决定其竞争力的最终还要取决于风险控制。如果商业银行在后金融危机影响下难以做好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工作,则会导致其资本的流失,其整体的发展将受到较大的限制,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发展乏力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成为商业银行增强自身竞争力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金融危机影响的认识度较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尤其是金融市场化的发展,金融危机的影响将会更加深远。而当前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对金融危机及其影响的认识度较低。一方面,很多银行管理人员由于业务方面的要求,而忽视了对金融危机的防范工作,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在授信业务上只是根据相关的流程办事,没有进行慎重的考虑。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银行受到政策的影响较大,其在实施授信业务的过程中还没有综合考虑到金融市场变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而这些风险因素一旦达到某一标准之后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机,对整个商业银行乃至金融市场都会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二)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发展存在盲目性

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能够为其带来丰厚的利息收入,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因此,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对授信业务的发展工作,而忽视了对授信业务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一方面,授信业务管理人员本身的风险意识较为淡薄,其对企业所提出的各项申请只是进行表面上的检查,而没有综合当前行业、市场等情况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预估,因此使得授信业务埋下了风险隐患。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恶性竞争现象,在利润的驱动下,商业银行很难通盘考虑全球金融市场变动可能带来的金融危机,盲目性的发展会降低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三)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

近些年来,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不断完善,但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动越来越难以估计,其风险隐患和影响越来越大,使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显得措手不及。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办理授信业务的过程中,不断面临新的审批问题,而现有的政策还没有得到更新,只能借助于已有的机制对其进行审批,这就难以对授信业务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另一方面,在发现风险因素之后,现有的应对机制显得捉襟见肘,而机制的制定和实施存在时间差,在高速发展的金融风险下,其控制力显得十分有限。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能力。

(四)缺乏对授信风险管理的必要投入

授信业务风险控制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当前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投入相对不足。一方面,在机构设置上,大部分银行的授信机构基本成熟,但是其职能的发挥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的审批环节依旧较多,而其时滞性阻碍了授信业务的发展,同时对相关人员的职能的发挥监督不足,使其存在舞弊现象,也增加了授信业务的风险因素。另一方面,在资金和人员方面的投入有所欠缺,授信业务相对繁琐,而目前存在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其对各项业务的办理存在表面性,难以对其实现全过程的风险控制。资源投入不足也是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不力的重要原因。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商业银行对金融危机的认识

金融危机背景下要想强化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必须要首先提升对金融危机及其影响的认识程度。一方面,要对银行各部门的管理者定期进行金融市场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传播和影响,预先做好应对金融危机的思想准备,以此指导其授信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外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经验,根据我国金融市场及银行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利用,指导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更为有效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

(二)严格监管授信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不断拓展授信业务,而这种盲目性也加大了风险因素,因此金融危机背景下必须要全面严格监管银行授信业务的发展。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各项审批环节,根据对借款企业及个人资料的审核,根据行业和市场的发展情况,对其实施授信业务,在授信额度方面进行控制,将风险隐患降低到最小化。另一方面,要充分结合近些年来金融危机的产生和传播情况,对其影响力进行研究,在经济周期内适度发展授信业务,将其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过快发展带来风险隐患,在各项业务的发展上实现渐进性和高控制性。

(三)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

一方面,要根据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动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现有的授信业务等预警机制进行更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制定出更为实用和有效的风险控制预警机制,为商业银行实施的授信业务做好制度层面的保障,以此强化其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各项授信审批制度的实施情况,通过严格的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将各项风险因素进行严格的排查,避免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带来风险隐患和影响,实现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健康发展。

(四)适度加大对授信风险管理的投入

加大相关的投入是商业银行增强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关键。一方面,要完善部门的设置,并加大对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投入,采用先进的风险预警系统对授信业务进行实时的监督,避免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其授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其在实施授信的过程中能够提升专业技能,加强对风险的预警能力,提升授信人员风险分析和控制的能力,实现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风险的严格控制。

五、总结

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授信业务基础之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难度不断加大。从研究来看,商业银行应该从强化对金融危机的认识、严格监管授信业务的发展、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适度加大对授信风险管理的投入等方面来强化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能力,以此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实现自身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锡良.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

银行从业人员发展前景例10

基于“互联网”战略思想引导的背景下,社会以及人民的生活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电子银行,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将银行的各项服务展示给客户。通过各项服务的不断完善,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并且增强与客户之间的粘性。当前,电子银行从现有的交易渠道开始分析,并且逐渐成为银行的运营平台。不管是开展内部协同管理,还是外部的服务工作,都更加依托于电子银行。由此可知,电子银行会逐渐成为银行发展的主流业务,并促进互联网技术与银行的融合发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电子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不断深化与发展,银行业也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进一步优化现代的金融服务方式。在此过程中,除了引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之外,还需要创新信息化科技系统,逐步增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以便于能够通过电子银行,随时的开展信贷、转账以及查询等方面的服务。通过搭建健全的网络化平台,建设虚拟银行,使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银行提供的服务,电子银行应运而生。在建立健全的服务管理体系基础上,银行逐渐将大部分产品转入到电子银行渠道当中。下面以工商银行为例,该银行的电子银行产品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千个,在整个电子银行系统中,占据的比例会超出40%。现阶段,根据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的相关数据显示,电子银行中的个人用户比例不断提升,并在短短的时间内快速受到了广大客户群体的青睐,电子银行逐渐成为生活、生产活动中重要的服务渠道。在产品功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更加凸显出安全性与便捷性的特点,使银行的客户量也随之不断增加,提高服务质量,推进银行发展。

二、当前电子银行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对客户体验性的关注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很多银行都纷纷开展了电子银行服务。面对海量的信息数据,银行将主要人力投入到信息维护与管理、电子银行的功能等方面,往往忽略了客户的体验感受。还有一些老年人群,对电子银行的操作不够了解,这都需要进行进一步改进。

(二)业务审批制度有待改进在电子银行系统中,客户的各项操作都需要经过核对与审批。如果操作流程较长,响应速度较慢,就会影响审批速率,降低体验感。如果缩减审批流程,又会影响安全性,因此在审批速率和安全性方面,应当进行进一步平衡,使业务操作更加安全、快捷。

(三)信息安全风险问题电子银行会使客户的银行信息暴露在网络空间中,这就会使客户质疑安全性。因此,信息安全性问题始终是电子银行业务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需要加强重视。

三、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电子银行发展对策

(一)更加注重用户体验,逐步完善服务质量在传统银行的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转变相关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但就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普遍存在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内部的管理机制也没有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电子银行来说,只有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才能够提升客户的体验满意度。在电子银行成立之后,就能够直接的为客户服务。电子银行与传统银行存在一定差异,传统银行就是为人们提供柜台服务,而电子银行的后台程序一旦出现风险问题,相关的服务人员就需要将自身的工作职能发挥出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然而,随着手机银行与网上银行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也显现出了一定的缺陷,例如缺乏银行人员协助,也对客户的需求不够了解,其中含括功能喜好、使用时间等。电子银行的后台数据端能够存储许多用户的一手资料,还能开展数据分析的工作,并且适当的进行优化与调整,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因此,在更加注重客户体验的基础上,将数据作为重要的支撑,才能为金融互联网的发展与进步奠定稳固基础。在深化海量数据分析与存储的基础上,对电子银行的基础设施进行整合管控,以此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使数据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只有采用线上与线下渠道的互相融合,进一步完成数据的采集工作,才能推进金融服务的精准服务。

(二)以分布式系统架构为主体,完善业务审核制度电子银行以分布式系统架构为主体,能够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行能力,并将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作为基础的保障,实现电子银行的动态化发展目标。电子银行通过不断强化容量管理力度的方式,在资源整合之前就做好科学化的规划工作,对于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提前做好应急方案,以此保证电子银行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强化对注册客户身份、注册资料的确认与审核工作,并且严防假冒的问题发生。通过强化付款凭证的审核,确定付款指令与使用数量的一致性,避免出现漏打、重打的问题,就可以在设计电子银行系统交易日的基础上,完善业务审核日志,并且安排工作人员负责分析与审核工作。如果发现可疑的交易,就能够及时的利用相应的控制措施。要想避免电子银行不受到地域的限制,并设置客户的交易量,根据实际的需求,限制客户的现金流、账户等。

银行从业人员发展前景例11

一、引言

在金融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商业银行要想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量,就必须要适时地做出改革,提高相关金融业务的创新,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同时还要进行商业银行的管理审计工作的改革,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但是在商业银行进行管理审计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管理审计人才的问题、管理审计风险防范的问题以及管理审计创新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严重制约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因此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要改善目前的基本管理审计的发展现状,然后进一步推进业务转型发展。因此,本文将主要从进行商业银行管理审计分析的重要性、商业银行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策略等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促进商业银行的管理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进行商业银行管理审计分析的重要性

进行商业银行管理审计分析,不仅仅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整个金融业的发展而言,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开展相关的银行财务审计工作,可以调高银行审计工作的基本效率,推动商业银行发展;除此之外,进行商业银行管理审计分析的研究,可以针对目前银行审计工作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策略,推进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

三、商业银行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合理配置

对于部分商业银行而言,尤其是位于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商业银行来说,他们在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审计的时候,并没有十分专业的审计人员。而这些审计人员的不专业,往往会对银行的审计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对银行的财务管理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面对部分商业银行在审计人员的安排和配置方面的不合理的问题,必须要进行合理地解决。

(二)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

在进行银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如果没有遵循一定的风险防范机制,那么同样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很多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意识,这就使得很多风险管理部门在风险管理机制上存在较大的问题,进一步弱化了商业银行资金审计管理。所以,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的现状,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和处理。

(三)商业银行管理审计工作缺乏创新性

商业银行审计工作,还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一定的改革与创新。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银行的审计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但是对于目前的银行审计管理工作而言,由于对互联系统的设置以及管理不到位,所以导致了银行审计管理工作的缺乏创新性的问题,并且这不利于银行的审计工作与社会发展接轨。因此,面对商业银行管理审计工作缺乏创新性的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进行处理。

(四)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系统不完善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审计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同样对银行的审计管理工作有着至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银行审计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就非常有可能造成银行工作的失误,或者是一些审计的纰漏,这些对于银行审计管理工作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并且还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管理审计问题。因此,面对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系统不完善的现状,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

四、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策略

(一)优化商业银行管理审计人员的专业配置

为了推进商业银行的管理审计工作的发展,就必须要优化商业银行管理审计人员的专业配置。首先,对于银行审计管理人员来说,必须要进行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银行业务管理培训,提高这些银行审计人员的基本工作素质;之后,银行就要对这些人员进行一个合理的审计工作安排,保证商业银行管理审计人员的优化配置,提高银行审计管理工作的发展效率。通过银行审计人员基本工作素质的提升以及合理的岗位安排,就可以推进银行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管理审计风险防范机制

商业银行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审计风险防范制度。首先,要建立相关的工作监督约束机制,通过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来约束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审计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对各种金融风险进行一定的规范和处理,来提高银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减少审计问题的出现。

(三)促进商业银行管理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

审计工作不仅仅需要银行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还需要通过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来推动审计的改革。尤其是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银行的审计工作也需要随之做出改变,提高互联网背景下的银行审计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所以,为了实现银行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就必须要促进商业银行管理审计该工作的创新发展。

(四)完善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系统

在电子科技的发展背景下,银行的审计管理系统需要进行定时的更新处理,通过不断更新审计工作的相关设备,来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从而更好地提高银行审计工作的基本效率,推进审计系统的升级与创新,促进银行审计工作的科学进行。

五、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的发展中,部分商业银行并没有对自己的管理审计过程,进行一个明确的规划和安排,导致商业银行的管理审计很难有十分明确地效果。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科学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以更好地促进现代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的发展与改革,促进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改变不合理的经营现状。

参考文献

[1]范贝蕾.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管理审计现状及创新展望[J].商业经济,2014,(01):34-4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