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06 16:22:18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例1

城市公园以绿地为主,并具有一定的面积,由政府出资建设,归城市绿化局管理,建成后向社会大众开放的公园,它是人们休闲、放松的自然化活动空间。而传统的公园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新的城市公园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人、物、自然环境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兼具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适合各个不同层次的使用者,其目的在于供广大市民休闲娱乐,享受都市生活的乐趣。

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充分和谐交融,因此在做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重视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强调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强调人在公园中的主体地位,而不能单纯为了满足漂亮的景观设计样式而设置若干障碍物。总之,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应该显示出对人的理解与关怀,各项设施的布局应该强调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1.2 艺术与实用性原则

最初人们对环境设施的认识仅限于纯功能性的实体构筑物,单纯地发挥了设施最基本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提升,现代城市环境设施已不再单纯地满足功能要求,而是更注重形态的艺术性及与整体环境的结合,其参与城市景观构成是户外空间环境具有公共性和交流性的元素。尽管户外空间形式的组合和创造是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的首要因素,但作为景观元素与公共艺术品的总和的环境设施,通过对其体量形式轮廓和材料的色彩质感以及内涵等,把握与其他景观构成要素一起营造了户外空间氛围,逐渐成为整体环境中的视觉中心之一,起到发挥或重塑地域风格的效应,从中传递出艺术美感,用艺术魅力来促进环境育人。

1.3 生态化原则

生态化作为城市公园其最基础的功能,也是公园建造的初衷,能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固景观设计首先就要从生态角度的出发,要符合生态化的特点,利用乔灌等植物的复合种植,保持植物的多样性,满足人们对于绿色植物的鉴赏。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对策

2.1 公园的地形

地形是公园的骨架,通过合理利用地形,可在公园中创造供人们休闲娱乐的优美环境。造园讲究因地制宜,对公园内原有的地形地貌要适当地保留,采用合适的处理手法使其发挥最大的景观效益。在处理不同地形时,可根据其特点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如,自然坡地可以成为人们休憩、静坐的好去处;梯形地可以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台阶;垂直地则可以布置舒服的座椅等等。

2.2 公园的园路

园路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园景观的营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组织园林空间和引导交通游览路线,还是人们休息散步的场所。在城市公园中,需要通过对游人特征、行为、数量等的调查与预测,全面系统地考虑游人的行为特点,进行人性化的园道设计。如人们有抄近路、走捷径的行为习惯,在布置公园游览路线时,就应该考虑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使他们能迅速便捷地到达自己想去的活动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路程,避免相互之间形成干扰。又如,当公园中道路存在高差的变化时,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台阶,用缓坡代替,这样可方便坐轮椅的使用者。

2.3 公园的植物

植物是营造公园景观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可以构成优美的环境,还有衬托主景的作用。植物景观人性化的要点,首先是合理选择植物,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可以体现当地的民风民俗,从而使公园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其次,在植物配置上,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合理搭配各种乔木、灌木、花草等,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风景优美的休憩处,并创造一个宜人的气候环境。在草坪的布置中,要注意选择耐践踏的草坪品种,为人们休息、嬉戏、聚餐提供便利。切忌布置纯观赏性的草坪,避免使草坪成为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此外,还需要考虑公园中一些特殊使用者对欣赏植物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一些残疾人、老人和儿童,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合理配置其高度,方便残疾人接近植物;对于儿童群体,应注意避免选择毒的、带刺的、花粉引起过敏的植物,保证其安全、舒适性;对于盲人的欣赏需要,注意选择一些芳香的、声响的和树干有质感的植物品种,让他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感受大自然。

2.4 公园的水景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公园里的水体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净化空气,形成气候宜人的环境。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能给人以不同的体验。作为公园中的主要活动者,人都具有亲水性,在公园中适当地设置水体,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在人性化的水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要对池岸和水体深度进行控制,处理成浅水或设置深水防护措施,保证游人的安全。同时,在因人而异,结合不同年龄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的具有亲和力的水景,如涉水池、旱喷泉、水台阶、水流雕塑等,使人能与水亲密接触,增加空间的活力。

2.5 公园的设施小品

公园设施小品应遵循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安全性和舒适性,又要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并具有亲切的尺度,能够反映生活情趣等。设施小品也是公园中和人最贴近的要素,所以必须保证设施小品的数量充足,位置布置合理,并且保证每个单体具有人性的尺度,给使用者以认同和亲切感。例如座椅布置设计必须满足人们的生理舒适性以及适度的开放与私密性。同时,人们在公园中活动,游园的安全性尤为重要。这不但依赖于必要的防护设施,还要特别注意公园的晚间照明设施。另外,必须在整个公园设置清晰、醒目、引导性强的标志牌,标明道路、设施、出入口、电话亭、厕所,并提供如何求助等标示性设施。

2.6 公园的建筑及构筑物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例2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gional perspective, the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is discussed, and expounds the city park and its regional and related concept,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regional expression, an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thought of "people-oriented theory as support,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regional expression discussed regional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Key words: the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2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底蕴,它们都是公园景观带来影响因素,同时提供给地域产生的基础。创造具有地域性的城市公园景观,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生态平衡原则

自然生态性原则主要是指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辩证关系。生态的观点要求我们观察世界,倾听它的呼声并了解它。世界是生物和人类过去到现代一直生存的地方,而且一直处在变化中,我们和他们在这个现象世界的共栖者,和这个现象世界的起源和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在对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尽量建立在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场地。尽量不要破坏原生态系统,同时要采取措施恢复己经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特别注意保护优美的自然天际线和景观节点之间的视觉廊道。要尽量顺应原来的地形,尽量采用当地的植被,不破坏地质构造

2、气候适宜原则

公园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给公园空间利用的方法和形态造成很大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地区气候、季节性变化和微气候。

城市所处经纬度、地平面海拔高度、周边地理条件都是地区气候形成的因素;季节性的状态包括如植物的落叶、水体冰冻、水位的涨落、风向和风速的改变等;微气候指由于区域城市化程度的差异和自然生态要素的影响引起的区域性气候微差。因此,相对于城市其他区域而言,公园的景观设计应更多地考虑气候因素的差别。在充分研究公园区域微气候的对城市气候调节作用之后,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从气候角度上看,大型城市公园的生态圈对周围环境有着明显影响,主要是公园水体和植被对城市地区气候和微气候的影响,包括风向和降水。同时公园周边的高层建筑对风向、风力强度、阳光充足程度的消弱也会影响到公园的生态系统。地区气候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气候调节要求,如热带要通风,寒带需保暖,公园生态利用方式也因之大相径庭。

3、尊重土地原则

将自然的地形特征充分利用,即是尊重土地。俞孔坚博士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土地是景观的主要载体,景观设计大部分都是基于土地实现的。在城市房地产业发展如火如茶的形势下,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城市公园建设用地也变得异常珍贵,因此对土地的尊重应作为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之一。

4、传承地域历史文化原则

城市公园一般是城市的旧城区,在对其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中,要十分注重分析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的场所,要考虑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与发展。这是因为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中的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符号以及生活方式等等,恰恰与隐藏在全体市民心中的,驾驭其行为并产生地域文化认同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容易引起市民的共鸣,能够唤起市民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因此,在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十分注重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城市还要向前发展,具有历史遗产的城市其发展不应是盲目的,既不应当盲目地将传统的东西照抄和翻版,又不应当盲目地追求西方的所谓现代化城市形象,而应该认真研究城市的发展史,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对城市的历史演变、文化传统、居民心理、市民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等作出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新功能、新要求,形成新的城市化和城市风貌,使城市公园景观的形成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

5、整体性原则

城市公园是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的开放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空间必须与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相协调。因此,城市公园与市区之间应该要加强联系,防止公园地区成为孤立规划的一个独立体。规划公园时刻都要与整个城市相联系,把市区的活动引向公园,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公园连接起来,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另外,公园内虽然会因为各地块的属性不同而导致使用性质的不同,但是各地块之间的风格应该统一,在整体效果上具有和谐感。

6、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满足当代的现实需要的一种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最初是针对后工业社会“只有经济增长,没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失调”而指出了一种新的发展观,其基本原则是寻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系统的平衡与协调,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也为保证城市健康持续发展指出了一条必由之路。

二、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策略

1、尊重自然和因地制宜

公园景观设计要体现地域性,首先必须从尊重地区的自然生态开始,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等。尊重土地即是尊重地形地貌,在不对土地造成恶性破坏的基础上加以利用。“因地制宜”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

2、适宜地域气候特点

气候的差异也是形成各地地域差别的重要原因,它影响到地域的水文条件、生物条件以及地形地貌,也影响地方的建筑样式及材料,形成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极大的影响到公园景观地域性的形成。而且室外环境气候不同于地形和植被,难以改造,只能适应,所以是否适应地区气候环境是衡量公园景观形式存在合理与否的第一把标尺。

如我国南方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季相变化颇有规律:春季季风由东北转偏南,由冷转暖,雨水增多;夏季有海风和雷雨的调剂,给热天带来凉意,时有台风;秋季少雨多晴;冬季有东北季风,冷而不寒。因此植物多以热带、亚热带的棕搁科植物为主。人们外出活动时间较长,所以公园成荫的乔木较多,遮阳设施也要求多一些。

3、乡土景观体现地域特色

乡土景观,也称为“方言景观”,是指本土的、地域性的景观。其内涵为自然风光、乡村田野、乡土建筑、民间村落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乡自然土材料是长期以来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生长下来,这样的材料对城市的发展有可持续性,对景观设计来说,更是又经济又能体现地方特色。在公园景观中,乡土自然材料使用较多的就是植物。因此生

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很高,与这种生态过程相适应。公园景观中的植物栽植,不仅要有绿化作用,更要具有文化内涵。所以在对公园的植物设计时要凭借对不同植物的特性、形态和色彩的把握能力而创造出别具特色的地域情景。

4、充分挖掘地域传统文化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融汇在生活中,对城市发展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今日的建设及未来的开创都蕴含着地区文化的属性,它是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总反映,这个属性的特点是传承、转换、创新。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不同,每个城市都有特殊的性格和形象,城市公园亦是如此。公园的外部环境反映了人们内心对于传统相关联的记忆,每个人对于我们生活的城市都有某种体验,这些体验在人与环境的接触中逐渐融入人们的感觉中,并成为记忆。所以,把握好城市的历史人文要素,从而更好地把握城市公园的独有的特征和文化内涵,增强城市记忆,是创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公园景观的关键。调动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去增强地方的凝聚力是古往今来、中

外通用的最节约成本的措施。

5、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

历史古迹和古建筑是地区人类走过的足印,是地区文化形象的见证。在这些公园的古建筑和古迹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和记忆,它们本身就是地域传统的一部分。

目前,对历史古迹和古建筑的再利用正日益收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在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的过程中提出有关“真实性”的问题―即地域历史文脉的继承。他们认为,如果缺少“真实性”,今天的公园开发建设就是一个空洞的浪漫主义。这种理性的认识对一些重要的特色历史地段和建筑景观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

对待传统和历史的态度不应只停留于静态的保护,更重要的是遵循地区文化的演进机制,在保护公园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形态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更新,使之适应新一代人的生活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活的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

对于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或构筑物,应采取整体原样保留的方式,完全按照建筑原有风貌和布局加以整固保留。对于具有一般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则可以在保留和恢复外立面的同时,改变内部空间结构满足现代功能需要。而对于新建建筑,则力求保持与原有公园空间的格局和尺度相一致,体现完整的空间肌理。对那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但却遭到破坏,而它们的主要形式和整体性未受损害的建构筑物进行修复以使其所处环境文脉连续,形成公园的场所精神和公园特色风貌,这样也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欣赏历史景观。修复时必须尊重历史资料和文献,所补充的缺失部分必须与整体景观相和谐一致。

同时,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重建的方法对公园中己经不存在的建构筑物进行复制,但要确保现有的历史、考古、文化和景观资料可以将其准确复制。重建景观不易太多,如类似于仿古一条街的形式是不提倡的,因为从本质上讲,历史是不可再生的,对单体建构筑物的重建还具有一定意义。如我国岳阳的岳阳楼,武汉的黄鹤楼等等。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例3

1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特点分析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公园项目的建设,城市湿地公园以其独有的特点迅速在城市公园中发展起来。城市湿地公园主要是指在对公园进行景观设计的工作过程中,通过开展全方位的规划设计使城市绿地系统能够具有湿地功能以及湿地性质。城市湿地公园不仅仅作为观赏休闲性质,还具有生态保护功能、净化空气功能、除燥保湿功能等等。湿地公园同其他类型的公园相比,除了几个共同的有点以外,还具有其他性质的公园不具备的特性。城市湿地公园中的湿地主要是利用城市中或者郊区中湿地性质发生退化的区域,通过相应的改造来恢复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通常情况下,城市湿地公园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首先,城市湿地公园与城市的距离是比较近的,公园里还存留着具有历史文化的建筑古物或者植株。其次,城市湿地公园的实际面积不会太大,公园内部生态环境存在不稳定的特性。再有,城市湿地公园还承担着城市部分的防洪排涝任务。还有,城市湿地公园是集中生态、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公共场所。最后,城市湿地公园是组成城市绿地的重要部分。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2.1综合系统性原则

在开展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过程时,最先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所要遵循的综合性系统原则。城市湿地公园包含众多的综合学科知识,需要将多方面的内容融入到湿地公园建设中去。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工作需要综合协调生态学、环境学、地理学等多方面的学科,因此要求设计人员综合多方面的内容开展设计工作,确保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2.2生态优先原则

城市建设生态湿地公园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开展生态保护,通过建立生态湿地公园促进城市环境的发展,更好地对生态系统多样性、整体性等进行保护。为此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工作时,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保证景观设计工作遵循生态保护的要求。对于生态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工作,要遵守城市湿地保护规划的具体指导下来进行,确保湿地公园景观不会对生态工作起到坏的影响。

2.3地域性原则

生态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工作应该遵循地域性原则,开展景观设计工作应该遵循公园建设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系统、历史文化等地域特点。对于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的景观设计工作,应该充分确保将地域性这一原则尽最大可能体现出来。对于景观设计遵循的地域性原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是景观设计要求能够充分体现当地地方特色和地方风格,能够将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有效的显示出来;其次就是要在设计过程中有效的融入当地的乡土植物,充分确保当地景观能够体现出来。

2.4生物多样性原则

湿地作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众多区域之一,城市湿地公园同样也属于一种特殊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湿地公园中具有十分丰富得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湿地就是在为各种湿地生物提供最大的生存以及栖息场所。在进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时要遵循生物多样性的原则,控制生境不合理的改变,丰富城市湿地生物物种,并有效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以免造成灾害。公园可采取一些措施如食物、声音等,吸引更多的鸟类等动物在湿地安家,增加乡土植物,加强湿地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全方位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3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理念

3.1注重与生态学的联系

在开展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工作过程中,应该将设计重点放在生态保护上,设计过程中注重与生态学联系在一起。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以生态学为基础,从整体来考虑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重新整合城市湿地公园的给排水系统,保证整个公园的水循环能够完整并流畅。由于城市人口较多,会对生态系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设计生态湿地公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城市的环境。还有就是在进行设计工作时,要求湿地公园的景观构成由众多的生物群落,生物群落能够与周边环境互相融合。通过生态设计,确保湿地公园中的各个自然生态系统能够呈现出自然化和多元化的风貌,确保城市湿地公园能够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

3.2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在开展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工作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重点是在生态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上,保证湿地公园的各个景观体现自然性这一特点。因此就需要做好生物多样性的发展空间营造,把生态环境的变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同时做好外来物种的防范,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

3.3注重与景观设计学的联系

在设计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工作时,为了能够实现公园的欣赏功能就需要加强同景观设计学的联系。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景观的异质性体现出来。由于湿地公园同其他的公园存在差别,因此需要重点考虑湿地公园的原始自然特性,尽可能的将城市湿地公园的原始风貌展现出来,将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人为因素尽可能的削弱。还有就是,在进行景观设计工作时,应该充分体现出湿地公园的景观美学,让城市湿地公园体现艺术特性。景观美学是保证城市湿地公园能够体现休闲、观赏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做好这一工作。

4结语

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城市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是,应该做好生态设计,充分结合城市实际来促进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确保城市居民能够拥有良好环境的生态公园。

参考文献

[1]刘洋,王树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调查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02:50-53.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例4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公园作为一个休闲活动的中心,其内部景观是按照总体规划内容,在原有土地结构和规划范围内,进行细部环境的建设和改造,借以提升公园整体吸引力,满足市民“休闲、健身、娱乐、享受”等需求。因此, 公园景观不仅是建设空间及其内容,而应是体验,即游客乐于其所、情融其中的真实感受!公园景观在强调功能分区、软硬地面处理、植物配置和环境小品设置的同时,更要注重景观的立意和主题的表达。只有注重立意才能形成主题鲜明的公园景观,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使人与景“交融”。 【1】

二、公园景观的主要内容

(一)地形景观

地形景观自然的平地、土丘、丘陵、山峦、山峰、河湖、凹地、谷地及人工创造的各种地形,能反映出不同的风景主题,都可贯穿于公园设计中,用来创造不同的空间,成为园景的表现主题。【2】、

(二)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包括具有显著观赏特点的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等,或以其种类或以其树形或以其色彩,形成品种、季相、群体、单体等风景主题。

(三)建筑景观

建筑景观即在公园中利用亭台楼阁、厅堂轩榭、花架游廊、洞门景墙等建筑的风格和位置组合关系,创造良好的观景点,形成景观或景点主题。

(四)景观小品

公园中的雕塑作品、水池喷泉、山石小品、图腾华表、花坛瓶饰、造型灯具等等,常常具有画龙点睛、出奇制胜的景观效果。【3】

(五)历史文化景观

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典故等作公园景观主题,可增加园林的文化内涵,产生深远意义,通过游园还可使游人进行凭吊、学习历史知识,达到教育、科普、爱国宣传等目的。【4】

三、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异质性原则

景观设计的异质性原则是在公园设计的过程中坚持多元化、多样性,从而使景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实现景观整体生产力的设计原则。

(二)地方性原则

1、地方性原则包含了在景观设计时应适应自然地域性的因素,即规划应顺天应时,以当地的自然生态过程为依据,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特别是注重地方性植物的运用。

2、地方性原则还包含了在景观设计时应注重地方的人文特征即须尊重地方

特有的民俗、民情并在景观设计中给予体现;景观、建筑小品和构筑物的设计考虑到地方的审美习俗与使用习惯;注重园区内古迹和纪念性景观的保护和再利用以及具有场所感的景观开发;此外,在尊重地方传统性的同时,不能忽视群众对时尚游乐方式的需求。

(三)和谐、发展的原则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公园的景观衔接问题。公园景观的衔接要讲求其自身的和谐性、人与动物及景观之间的和谐性、景观设计自身所反映的文明健康性,从而建立一个全方位衔接良好的和谐景观,进而营造出一个人与动植物和平相处、共生共荣的和谐环境。

(四)整体性原则

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应通过分析基地特点,对森林景观采取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逐级规划方法,创造整体协调、自然开敞的绿地系统。【5】

(五)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景观的主体,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主,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即把人性景观规划作为出发点。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应适应变化的需求,根据当代人类的行为心理特征,自觉地为人类的发展寻求一个美好的、适宜生存的空间。

四、广西贵港市南山公园基本情况

广西贵港市南山公园位于贵港市中心城区以南5公里,是以“石室虚旷,岩穴幽奇”而闻名的公园景区,其公园景观主要由四周山峰围合而成,园内有天然湖、人工湖,文化景观主要是园内的西江沿岸佛教圣地―南山寺。

近年来,在南山公园内对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相当严重,如破坏植被、开山采石、挖沙取土、破坏水系等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公园里的原有设施也已不能适应现代旅游的需要。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日常休闲、游览、休息、娱乐和文体活动的需要,根据公园景观的主要内容及景观设计原则,相关部门对南山公园的景观进行了详细的规划。结合其园区的规划,浅析一下类似的公园景区的景观设计的元素以及一些基本的造景方法。

五、结合南山公园浅析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一)公园景观基本要素的设计

1、地形设计

贵港南山公园在地形上,四周有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小山峰围合,如屏风山、莲花山、狮头山等,中部有天然的湖泊。总所周知,地形是造园的基础,是公园景区的骨架,包括平地、坡地、山地、水体等。它是一种对自然的模仿,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注重自然的力量、形态和特点。【6】所以南山公园在景观设计上从生态意识上利用并保护好这一山一水,并力图还原被破坏的绿化植被,创造宜人的景

观环境。目前的公园设计还应注意所谓微地形的处理。缓坡草地、草坪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起伏的微地形,不仅创造出优美、细腻的景观,同时利用地形排水,节省土地,适宜开展各项活动。【7】微地形上,南山公园在山脚下,湖泊周围大面积植草,使整个园区“绿意满园”。

2、景观衔接

一方面,景观衔接是空间的衔接,即映入眼帘的景色画面的连续性,即随着驻足点的移动变化,在视觉可见区域里的景物能够构成美丽的画面,无论在哪里驻足,画面都是连贯的、无遗漏的、都是没有缺憾的美丽景观。另一方面,景观衔接是时间上的衔接,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与景观之间相互不发生损耗,能够健康发展,活力不减;以及随着四季的变化,景观的可观性不减。此外,景观的衔接也是景观的连续性,不露瑕疵,在续、扩建时,还表现为与原有景观的协调和融合性。在景观衔接方面,南山公园在其规划面积中划分为五大园区:佛教文化园、山水休闲园、民俗风情园、主题娱乐园、植物文化园,五大园区各有侧重特色,但又相互依存,不分彼此,使游客进园后目不暇接,一步一景。主题园之间以水泥步道、按摩鹅卵石步道、草坪等互通衔接,主题内容不同,但又浑然一体。

3、景观设计

(1)硬质景观设计

硬质景观即采用硬质材料设计的景观要素,例如公园中的地面设计,公

园地面设计通过色彩、材料、质感、造型等种种因素,结合相应的场所、环境、文化等要素,与植物、山水、建筑等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设计,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环境景观感受。【8】硬质景观部分平面形式对于园林总体形态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然的,它们的存在构成了园林道路中组织空间、引导浏览、交通联系、散步休息及园林风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就是形态明确,边界清晰,易表现几何图案。且随着铺装材料的多样化,质感色彩越来越丰富,发展潜力大,养护费用低,容易形成连续的景观图案,因而对一个全面的设计师来说,硬质景观是值得着重花精力设计的园林要素。在硬质景观上,南山公园考虑了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出入口设置规划:综合考虑公园周

边关系及城市道路规划,结合现状,将公园规划四个大门―东、南、西、北四个

入口,其中南门为重点,设置集散广场以及大型生态停车场。其次,交通道路分级及材料选择:一级为公园主干道,联接主要入口并围合个功能区,二级为电瓶车道及一般性游览道路,三级路为游园小道,另外考虑到残疾人的需要,应考虑残疾人坡道及盲道。

(2)软质景观

主要指植物,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主要由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构成。木本植物有观花、观叶、观果、观枝干的各种乔木和灌木;草本植物有大量的花卉和草坪地被植物。植物是园林设计中有生命的题材,它们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呈现不同面貌,植物的四季景观,本身的形态、色彩、芳香、习性等都是园林造景的题材。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也有差别,因此容易体现公园的地方性。

(3)建筑小品

建筑小品是当代公园景观中最富活力和表现力的因素,在园林中既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在目前的公园设计中,建筑小品日趋多样,中国传统园林中有雕塑、假山、壁画、摩崖石刻等,西方传统园林中也有雕像、喷泉等,现代的西方设计师更是将当代艺术的创作灵感伸入了公园小品设计,其作品妙趣横生。非写实性、反唯美性、非叙述性等异彩纷呈的现象不仅为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设计灵感的丰富来源和审美旨趣上的某种倾向,同时也为园林设计的实践提供了大量丰富而具有启发意义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形式语言。

结合南山公园要展现的“福寿文化”,公园里设置了如:全国最大的石龟,最大的铜铸佛手,长寿桥等一系列能对公园主题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建筑小品,也建设了如水上曲桥、渔人码头、阳光沙滩等体验休闲小品,便于游人亲水、戏水。

(二)公园景观造景基本方法

1、植物造景方面

(1)在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要坚持系统性。首先,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在设计中改变以往植物景观设计中拼拼凑凑,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对植物景观采取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逐级规划方法,创造整体协调、自然开敞的植物造景。乔木、灌木、草坪组成的植物群落生态效益极其显著,因此在公园植物造景中应遵循植物多样性原则,实行乔、灌、花、地被相结合,多层次,多品种搭配。

其次,公园内的植物配置也应根据分区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植物搭配。儿童活动区的植物配置要求色彩较为绚丽,层次应适宜,不能太阴闭;老年活动区则要求配置较为茂密的植物,创造一个宁静的休闲空间;体育活动区的植物配置则应达到开朗通透的效果,满足体育运动的需要;而文化娱乐区的各种建筑物较为密集,因此应配置能美化衬托建筑、营造文化教育活动和娱乐氛围的植物。【9】贵港市南山公园除了原有的木麻黄、龙眼、荔枝、马尾松、榕树,在几座山峰的山脚种植大面积的勒杜鹃、朱槿等观花植物,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景观。

(2)在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必须符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树种选择及景观营造时要符合栽植地的文化气氛,突出当地的特色。城市公园具有艺术品的特征,植物的时代性并不是很强,所以利用植物造景是最能衔接现代与古典园林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景观,同样也包括不同文化和地域性的景观。因为南山公园内的南山寺是西江沿岸的佛教圣地,所以在园区里面增加了菩提、凤鸾等与佛教文化有关的植物,以此来渲染佛教重地庄严的气氛,让游人在其中有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3)在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还必须实现科学的植物种植,所谓科学性除了满足植物的生理生态需要、场地功能需要和视觉景观需求以外,还必须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即在现实的景观规划与植物造景中,应考虑到种植地的立地条件、小气候、干扰等对植物本身的影响,提高植物生长率,使其造景效果能很好地表现出来。【10】

2、区域空间方面

公园景观设计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可利用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或转角处设隔景小空间,经过婉转通道中逐渐放开,到达开阔空间。另外,还应大力提倡和发展水体绿化、立体绿化,增加绿量,创造公园新空间。参照区域空间方面要求,为了能给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观赏、活动的空间,达到步移景换的效果,南山将功能区的区域空间规划概括为:“重游乐,多项目,慎造池,巧理水,广造绿,精创景,尊传统,赋新意”, 【11】这几条很好的阐释了南山公园在融合园内景观要素的主旨。

3、纪念性景观方面

对于纪念性的景观,因为其具有所在地方的典型特性,所以应当将纪念性景观作为重点来设计,在考虑该景观环境的保留或者做旧处理前提下有机的结合到新增景观的设计之中。

4、公园设施方面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南山公园在主题娱乐园里,布置了各种儿童主题游乐设施、户外玩具以及流米洞故事、浮雕和表演舞台、茶楼休息亭,将其拓展为儿童游乐园、文化活动等多样性的主题娱乐园。在规划中,强调将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有机结合,设置未来的世界科技游弋馆,用科技文明将微观的世界、星际天空呈现在现实生活中,以达到启示人们,教育人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五、结语

公园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窗口,也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景观的设计,应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坚持五大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科学建设,促进公园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龙辉,陈伟新.河源市九和温泉旅游度假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J].广东园林.2005(12)

[2]刘福智.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黄东兵.园林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赵建明.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战国强,许文安,韦强.试论城郊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J].广东园林.2005(5):21-24

[7]刘纯清. 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要求全国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J].园林科技.2006(04):103

[8]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例5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1. 城市中心公园景观设计存在问题

1.1盲目追求“档次”。公园设计方面太过于追求档次,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公园设计,似乎成了“比美的竞赛”。而笔者认为对于公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但对于精品景观的创作并不一定就是要上“档次”,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认真思考和对待。

1.2对原生态的考虑不够。公园设计本来就是一种绿色环境体现的载体,其应当更多地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体现,因此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原生态设计。

1.3对人的需要和人性的关注不够。城市公园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心灵释放的地方,让工作压力的心情得到缓解,因此公园设计应当注重人的存在。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

2.景观设计应遵守的原则

2.1同步规划原则。建设单位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时,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将园林景观规划同步规划,以达到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2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宜人的绿色环境为宗旨,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和审美取向。园林绿地要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庇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2.3生态优先原则。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在设计中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2.4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湿地和自然水系,减少填挖土方,公园、绿地的改造要保存其遗韵和历史信息,保护如古树、大树等原有植被,原有建筑和布局。绿地设计要从城市的自然环境、地域特征等出发。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园林绿地设计中,突出地方园林特色。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注重开发和利用乡土树种,适当利用经引种驯化后适生的新优外来品种,丰富植物种类。

2.5植物造景原则。运用植物的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多样化等特征,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提高生态效益。

2.6整体协调原则。构景要素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宜彰。

3.加强城市中心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3.1公园区域空间设计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对于公园设计相当重要,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对于公园内的开敞空间较大处,可适当做些地形处理,控制在路面向上50cm左右,这样更能丰富景观层次。

3.2植物造景设计

植物在公园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合理有效地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显得相当重要。根据设计实践效果来看,公园绿地内部用地比例根据用地类型和用地面积确定,其绿化、建筑(构筑物)、园路及铺装场地、水体等用地比例要满足规范要求,其中绿地率控制在75%以上。游园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讲究街景艺术效果并设有一定的休息设施,绿地率应达到65%以上。休闲、景观为主的广场绿地,绿地率应达到60%以上,其它性质广场绿地应结合实际,尽可能提高绿地率。

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植物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在公园植物竖向设计上,考虑用苗木、构筑物(亭、廊、花架、景观柱等)跟平坦地势之间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组团,突出公园的景观层次。考虑到道路及绿化排水,标高设计上以自然地形稍加平整,利用场内挖填土、外购部分种植土来满足公园的土方需求。既保证了排水通畅,亦能节约财政支出。部分地势较低处为亲水休闲、活动、嬉戏区,主要有亲水平台、游船码头、沙滩休闲、滨河栈道等。

3.3公园设施设计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绿地中设置的照明设施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照明设施宜采用庭院灯、草坪灯与射灯相结合,色彩、照度应根据功能需要而定。对于绿地内条凳、座椅的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平均每一公顷陆地面积的座位数一般不少于20个,且合理分布,并根据场地条件可设置必要的健身器材。园林广场铺装尽可能使用硬质透水材料,形式及色彩搭配应具有一定的图案感,不宜采用无防滑措施的光面石材、地砖、玻璃等。公园、游园、广场出入口及园内公厕、游道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3.4人的参与性

公园的设计,强化每一块区域的特定功能,创造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运动场地,来满足市民、游客的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为此对于设计水嘻游乐的,应凸显大水面,体现水的灵动,使游人更能接近于水,突出亲水性。强化水面的视觉效果,给人视觉上带来冲击力。营造连续、动感、自然的水岸线,呈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画卷。

4.结语: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公园景观设计方面的不足,明确公园景观设计目标,提出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学、以人为本和美学原则,同时探讨公园景观设计手法,旨在能为公园景观设计提供有价值参考。

参考文献: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例6

Abstract: Country Park is the edge of the city area of the larger natural landscape area, city park is the urban residents understand the nature, feel the natural, close to the natural place. The park has its unique charm and advantage in tourism, to play advantage, you need good design. The country park started late, the lack of experience, the following around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ree element" theory discussion.

Keywords: Country Park Landscape Planning "three yuan theory"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未来发展趋势

国外的郊野公园建设较早,这种类型的公园主要就是简单地对游客进行引导,游客可有大量的自由空间去游玩,基本是按照森林公园进行修建。现在的郊野公园更加的多元化,郊野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向以下方向发展:

1.1 从观光型向参与型发展

香港的郊野公园建立得比较早,其规划受传统郊野公园的影响,大部分都以观光型为主,景观设计只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而现在的郊野公园更加看重参与性,在公园里添加了更多的新鲜元素,将风景园林由美化生活扩展到引导健康生活。

1.2 从自然景观为辅体向主体发展

在以前的设计中,都是在自然的景观当中加入人工的景观,人工景观是构成的主体,自然景观是人工景观的衬托。而现今的设计,是为了突出自然景观的浑然天成,突出大自然的伟大,让人们更好地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设计。还要注重生态建设,这就意味着要保持水的循环、尊重物种的多样性等。这就是让人工的景观作为自然景观的陪衬,更加突出自然景观。

1.3 从单一设计向综合设计发展

把人和动物综合考虑到环境中进行设计,而且还要考虑景观的美观。这样,既有了美丽的景观又对景观进行了保护,这就把园林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郊野公园就的设计就正在从单一性向综合性进行发展。

二、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郊野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有规划理念和实践两方面。规划理念占有重要的比重,规划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规划理念,其形成需要多学科共同执导,介入的学科种类较多,会出现学科理论的交叉点。如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等等。换句话说,生态概念囊括了社会、文化、经济等内容,所以要将这三个部分融入到规划设计中来,于是就有了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论”。

三、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一一一三元论

3.1郊野公园景观规划内容的三元一一一生态、景观、旅游

郊野公园是位于城市郊野的具有自然特色的景观区域,因此在建立郊野公园的时候要选择现状具有较高景观资源的场地,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将设成本,缩短公园的建设周期,在短期内达到很好的景观效果与社会效益。自然美和生态美就是规划时的一个重要内容,郊野公园设计的第一原则就是保护自然生态,这也是开办郊野公园给人们传达的信息。第二个设计原则就是在保护过后适当的建设,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开展生态旅游。所以旅游就是设计的第三个原则。在郊野公园里安排合适的旅游项目很重要。首先,有利于生态的保护、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在郊野公园内生态保护是主要的,景观和旅游是从属的,但生态、景观、 旅游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规划旅游活动时必须考虑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减少由于超量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确保景观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必须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注意确定功能分区、测定环境容量、游人量、游览方式、路线和内容。第三,规划设计时注意景感的创造,讲究动态游览的步移景异的感觉,也讲究静态观赏的构图美和文化内涵的意境美。

3.2 郊野公园景观开发强度的三元一一一保留、恢复、利用

郊野公园的主要建设目的就是保护生态,过后才是对休闲娱乐的开发。需要突出表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资源等等,尽可能减少人为的开发,还原最真实的大自然。为此,可以将郊野公园分成三个部分进行开发,分别是生态核心区、生态恢复区以及郊野游览区。

生态核心区主要生长的是地带性的植被,主要以繁殖地和原生地为主。不能在里面进行砍伐和捕猎行为。这一带是郊野公园的核心区域,将风景特色区域以及公园的景观保存起来,比如天然林带。保护就是郊野公园核心区域的原则,应尽量保持其原有的特征。

生态核心区主要生长的是地带性的植被,主要以繁殖地和原生地为主。不能再里面进行砍伐和捕猎行为。这一带是郊野公园的核心区域,都是将风景特色区域以及公园的景观保存起来。比如天然林带。它们都不应该被人为的破坏或者人为的对它们进行建设。在郊野公园的核心区域就是要更好的被保护,保持原有的特征。

郊野游览区就是供游客娱乐的区域,这个区域的生态系统的敏感度相对不是那么的高,是唯一可以进行适当合理开发的区域,但是并不是能够无限制的开发,这样同样会破坏区域的生态平衡。郊野公园是根植于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及文化资源条件下的绿色生态本地环境和生物生长生息的场所。因此,根据每个基地的不同特色,应有与之相协调的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基地现有的有利条件,通过合理设计,巧妙地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

3.3 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服务对象的三元一一自然、人与自然、人

郊野公园是重要的生态保护用地,为营造自然、野趣的环境,通常会强调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等生态的理念。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很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生态型的同时,不忘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下游人对休闲活动的需求。规划设计的时候有一个原则叫朴实原则,主要就是表现景观的外观特征。自然界的景观中多数都有这个特征。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有很大的不同,城市公园里面有很多人工建设的景观,这种景观和自然风光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郊野公园主要是要体现出自然景观的质朴之美,景观要更加的接近自然。

结语

郊野公园的建设应从郊野旅游的条件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景观。其最终目标是为了保护生态,让人们去感受自然。所以规划设计构思应以自然、朴实、野趣为原则,在公园内设置生态核心区来保留原生态,对被破坏的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开拓郊野游览区来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发挥其优势,规划特色公园。通过性质、风格和功能定位,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规划建设的时候多添加一些上面提到的“三元”,可以使郊野公园更加的出彩。

参考文献:

[1]张晓鸣:香港郊野公园的发展与管理.规划师2004(10)

[2]林楚燕:郊野公园的地域性研究[硕士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例7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recent years, people to contact space increases, the demand for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ttention and outdoor recreation communication for idle body space, community park in the modern life of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 commun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new idea, from the elements and park landscape design elements of landscape design for new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the following community parks looking for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the modern city; Commun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社区公园定义为: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就其分类而言,社区公园属于城市公园的一个分支,因此其具备城市公园的内容和性质。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面积小、服务半径小、设施简单等,导致其与一般的城市公园所呈现的功能和特色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对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的都市居民,社区公园显得尤为贴近生活,作为居住区一部分并兼具城市公园性质的社区公园在现代生活中也将承担越来越重任。

一、现代城市社区公园的健康景观设计

1.1健康景观设计的作用

(1)生理生态保健功能。《黄帝内经》中就有“芳香开窍”之说,认为此举是养身之佳法。近代的医学也证明芳香植物所挥发物质具有提神醒脑、平和心绪之功效,药用价值颇高。置身于自然清新的健康景观环境中,能使人忘却疲劳,消减压力,振作精神。植物等物体的色彩也能起到保健作用,如红色能使人精神振奋产生激动感,黄色具有明快之感,蓝色以及白色使人产生宁静安逸的感觉等。

(2)心理情绪的调节功能。心理健康是除了生理机制外健康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学家经研究调查发现,情绪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的免疫、消化等人体系统。良好的环境就是一剂调节情绪的良方,经设计师精心设计的健康景观以其自然清新的景观能排除使用者抑郁低落的的不,从紧张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在景观环境中其思想得到放松从而起到调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尤其是在健康环境的氛围中进行聊天、散步,可以使人心理上发生良性反应,逐渐使人形成良好的性格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氛围。

(3)社会功效。健康景观的社会功效主要有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增进邻里关系。在一个积极、开放的环境中参加集体性的活动,则心情会舒畅。若居民在社区公园里锻炼、休憩或游赏时产生共鸣,则能促进交流,加强与邻里关系。②增强公共道德观念。在设计中积极推动公众参与,让使用者参与景观的的维护和建设,持续设计一反馈――设计的过程,引导健康准则。积极、有效的公共参与在增强居民自信的同时还能增强公共道德观,维护大家共同的家园。

1.2社区公园的设计原则

社区公园的设计固然可采用一般园林的一些设计原则,但在健康的景观设计中更突出其健康性的特征,所以在设计上也凸显出了一些特别之处。与一般景观设计不同,健康景观设计更注重以下原则:生态可持续性原则、生理适应性原则、心理适应性原则、行为适应性原则、社会适应性原则。

(1)生态可持续原则。社区公园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地形、植物、水景、硬质铺装、建筑小品等。对于社区公园来说,景观的营造应尤为重视水体空间的营造和植物配置,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社区公园的设计中,不应因表现景观的独特性而违背社区公园的生态性,过度的开发土地,从而破坏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导致生态的不可持续性发展。

(2)生理适应性原则。健康景观的建设应尽可能的扩大人们与自然的接触,合理的利用公园原基地的地貌、植物、水体;增加使用者与大自然在生理上的接触,即为使用者提供视觉、嗅觉、触觉等知觉感官上的接触,从而有利于使用者在欣赏景色的同时释放压力。

(3)心理适应性原则。在社区公园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在社区环境设计中,应从人们的心理诉求出发,根据人们对空间环境的不同需要,满足私密性、领域感、归属感和交流等的基本要求。

(4)文化适应性原则。地域特色是指设计中认真研究挖掘地域文化,在设计中以本地文化为出发点,使得景观具有地域性。芒福德曾说过“未来城市的职责是充分发展地区的、文化的和个人的多样性与个性。”文化适应性原则要求社区公园空间的功能、地形、区位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在城市空间环境体系中的地位作全面的分析,在符合区位特点、满足功能需要、协调环境文脉、创造自然生态等方面反复推敲、不断升华,使公园景观既具地方、时代特色,又与市民生活紧密结合、有机交融。

(5)社会适应性原则。人的社会性原则是指人们在社区公园的景观环境中能充分的放松自己的压抑感和不安全感,从而有助于人们放松身心和恢复健康。在社区公园的设计中提供尽可能多的交往空间,为居民提供一个公共交往的空间,比如花架的设置和小型广场以及健身设施的设计,不仅能提供给人们一个交往的空间,同时也是居民进行社区公益活动的舞台,满足居民的社会性需求。

二、现代城市中社区公园健康景观设计方法

2.1社区公园空间设计

(1)覆盖。覆盖所形成的空间给人亲切、含蓄之感,因为它只有顶界面,人可以自由地出入其间。园林中常常采用这种空间形式,如景观建筑亭、廊等的顶面或者是浓密树冠形成的覆盖面。这种空间正符合审美的自在、随机特征,常能引发人们的想象和审美,因为从心理学上说人的行为基本上以横向为主,覆盖空间具有的水平方向的自由性满足了人们行为习惯的需要。

(2)抬升。抬升是塑造空间的常见手法之一,一般是在外部空间中改变标高,形成有落差的空间场地。而在社区公园中,抬升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能够更加方便为使用者提供服务。在社区公园的健康景观中最为常见的是花床、水池和草坪的抬升。这些设施高度要比普通的高,约45cm到90cm。对于老年人、行动不便的人来说,他们不必站立,可以在轮椅上轻松地触摸植物,接触水面,甚至不必弯腰就可以进行近距离的景观观赏。这种人性化设计手法能够使患者全身心融入自然而暂时忘却身体上的不方便。在美国芝加哥植物园中就普遍采用了抬升的触摸床、种植床、花床、水池以及草坪。

(3)围合。围合是最常见的空间限定手法,是指把一系列环境设施通过相应的关系围绕某一个相对固定的点,想成具有向心性的空间。它要求环境中有构图中心,既是几何中心又是视觉中心。景观空间常见的围合元素有构筑物、建筑物、植物等。围合空间一般具有较强的聚合感,适宜交谈,又因具有较好的安全感和私密感。

2.2 社区公园的水体设计

人们的亲水性是人的天性之一。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亲近自然山水更成了一种迫切的需求。社区公园作为居民身边的绿岛,应该满足人们的这种亲水的愿望。水景的健康眭设计应该从使用者的年龄结构、生活需求、工作习惯等方面出发,营造适应不同的人群的水景空间。

(1)适宜儿童的水体设计。设计时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设置像戏水池、游戏池等广受儿童喜欢的玩乐水景设施,以提供孩子们与水接触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直接地和水有亲密的接触,整体设计要兼顾儿童的乐趣以及安全尺度两方面。水景设施的底部特别是戏水池池底的图案其色彩应有鲜明的特色,除此之外设置与水相关的主题小品也可以达到延续水景、烘托气氛、开拓孩子想象力的目的。

(2)适宜中青年的水体设计。对于生活节奏高的中、青年来说则更希望社区公园的环境景观能够松缓他们紧张的情绪、排解工作压力,放松身心。设计更应该注重水景的多样性、亲切性。设计时需注意水与植物的搭配,强调水、植物、建筑的整体舒适性和协调性;此类水景多以自然驳岸为主,在水边可以多种植鸢尾、菖蒲等湿生植物。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亲水性,设计者可以在临水的平台及步道上设置一些供人休息、交谈的座椅,增加居民之间的交往。

(3)适宜老年人的水体设计。水体应多以线条自然流畅的小面积水池为主,池中点缀水生观赏花卉,如荷花、睡莲、香蒲等,形成水面的观赏点,池边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等遮荫蔽日;同时结合水面可适当布置榭、亭等休憩型景观建筑小品,进一步增加水体空间的景观内容和休憩功能。于此同时,水边也可相应地设计活动场地供老年人锻炼健身,设计时场地的起伏不宜过多,竖向以平缓为主。

2.3社区公园的道路设计

道路系统是公园健康景观设计的骨架,社区公园的使用者的主要活动是通过步行方式来进行的,步行环境的好坏与人们对康复花园的使用有很重要的关联。应贯彻以下原则:

(1)步行者优先原则。步行者优先的设计观来源于城市设计的观念,是指在人车共存的情祝下,对机动车进行限制,给予行人以优先权。这一思想具体在公园道路景观设计中,就是强调行人在公共环境中的优先地位,以人为本。

(2)环形游步道原则。运动能减缓压力,并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诸多益处,改善心血管循环状况,减轻成人和儿童抑郁现象。设计应从从居民的行为特点出发,设置环形游步道系统。经验表明,日常情况下,步行的距离在300~600m的范围内时应该是可以接受的。社区公园健康景观设计中交通体系应当简单避免较多的交叉路口或相似的路口转折环境,反之容易引起人的不安。而复杂的空间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很大的扰乱性。社区公园的使用者中以儿童老年人居多,所以一般步行路面要求是平缓的。同时处理地势变化的道路时,可以设置台阶和坡道。当坡度大于6%,要设一定台阶,为方便轮椅转弯,道路宽度为5英尺以上(图1、2)。

图1 社区公园中的最大道路坡度

图2社区公园的最大宽度

2.4 社区公园的植物配置

社区公园的植物景观,除了满足人们赏景、休憩的需要之外,合理运用植物的养生保健功效,能创造出安静、清新、健康的绿色空间是满足人们健康需求重要的一面。植物除了基本的生态功能之外,部分植物还具有养生保健功效。

(1)芳香保健型。主要利用植物散发出来的各种香气,如:毛刺槐――甜香;玉兰――幽香;丁香――浓香;梅花――暗香;樱花――清香。吸入后会使人心情舒畅,达到清心爽脑的效果,甚至其中某些成分对有些疾病有治疗作用。配置呼吸保健型植物群落,主要以开花乔木以及散发芳香烃的乔木为主,如桂花、丁香、樱花、香樟、玉兰、含笑等不同花期的植物为骨干树种。常见配置方式有:上层乔木:白玉兰、鹅掌楸、广玉兰、厚朴、樱花丛群种植;中层灌木:月季、棣棠、含笑、珍珠梅等为主,成丛成片植于乔木边缘;下层草本:以麦冬、沿街草、酢浆草等镶边,达到景观与保健相并重的效果。

(2)体疗保健型。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防御疾病,如果在体育锻炼时面对某些特定的植物进行呼吸,则具有更加明显的医疗保健作用。如锻炼时面对松树呼吸,会有祛风燥湿、舒筋通络等作用,对于关节痛、转筋痉挛等疾病有一定助益。因为松树能挥发胡萝卜素、松油脂、维生素C及含A茨烯的油,人们练功时三节活动、九窍具开、经脉气血循环旺盛,吸人这些物质能疏通经络、增强器官的生化功能,从而起到辅助治疗、养生保健作用。柏科及罗汉松科植物也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能,如在侧柏、花柏、圆柏、沙地柏、罗汉松、竹柏等植物周围锻练,会有安神凉血、舒筋活络、消肿、温中行气等功效。

2.5 社区公园的景观小品设计

(1)景观雕塑小品设计。由于面积有限,在社区公园中的雕塑不仅要求形式造型别致,同时要求通过视觉冲击和象征性意味的营造来对使用者的心理起到调节的作用。一般要求社区公园中的雕塑能够表现积极向上的主题,过于前卫和抽象的作品只会让患者无法接受,社区公园雕塑的感染力在于它对居民的暗示作用和与居民心理的沟通,如宁波海山社区公园一个水景小品成为全园的焦点。这个水景小品象征了“生命的轮回”,通过静水和流动的水来象征从生至死的过程。

(2)休息设施设计。空间环境中的休息设施对于社区公园的使用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社区公园中应结合绿化植被和景观节点局部拓宽设置休息空间,以满足使用者休憩和观赏景色的需要。座椅的造型设计要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人感觉舒适,并且让人有一定依靠,尤其适合体弱者及老年人舒适地休息较长时间。材质以较亲和的自然材料为主,随机抽查显示大部分患者更喜欢木质的椅子。座椅的造型以及摆放应考虑到各个使用者交流和静养等不同的需求。如伊丽莎白和诺那・埃文斯花园中,圆弧型的木质座凳便于患者之间的交流,给人以亲切和舒适感。

2.6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社区公园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除了应注意步行空间中的扶手、坡道、道路铺装以外,对于视觉有障碍的使用者,足够的引导是必须的,在环境基础设施中应考虑设置一定的盲道和盲文协助视觉残疾者行走和觉察所在方位及方向。在伊丽莎白和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中,可触摸的盲文被刻在栏杆扶手底部,提供必要的信息提示。对于肢体不方便或虚弱的使用者,环境设施应该便于其触摸和使用,抬升种植床或水池是不错的方法,而有时植物种植也会相应选择低矮类型,让使用者能够接触植物的整体,从而对植物的全貌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三、结语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例8

1.主题公园的演化期主题公园的雏形历史上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集市杂耍。采用音乐、魔术、舞蹈等方式营造热闹的氛围来娱乐观众。17世纪初,欧洲兴起以绿地、广场、花园等设施组合,并配以背景音乐和展览等游乐园,主要表现形式是刺激游客的视觉、听觉,氛围以欢快、温和、放松为目的。直到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游乐园开始引进大型、惊险的机械游具,从而抛弃了表演和游人自娱自乐的形式,转向了以大型机械游乐器械为特色,追求喧哗刺激的形式。这是创新旅游形式的突破。游乐园成了风靡一时的旅游形式,同时为主题公园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发展的条件,成为游乐园向现代的主题公园演化的必然趋势。

2.主题公园的萌芽期位于荷兰的小人国马都洛丹是主题公园的萌芽。这是荷兰马都洛夫妇为纪念他们在战争中失去的孩子,作为送给儿童们的礼物而建造的。那些本来冰冷的卡通人物、风车模型等被赋予声音,变成了向游人倾诉历史、展现对可爱的孩子追忆的情景空间。这一主题公园的诞生引起了人们对人类历史的追忆,并且能够使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完美结合起来。美国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因这一创新形式受到启示,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出色的绘画能力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其中包括了奇幻王国、未来世界等六大主题,保存了多达30公顷的沼泽生态地及“未来社区的实验原型”。这一时期的主题园以激光、电子等高科技来创造效果。从视觉、触觉、听觉更重要的是从情感上来吸引游客,使游客进入梦幻的童话世界,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

3.主题公园的发展期美国迪斯尼乐园成功打造了主题公园这一新颖的娱乐形式,使得主题公园在全世界风靡开来,1995年,美国境内拥有大型主题公园已达23座。日本的主题公园要从1965年开辟的“明治村”开始,是以展览为主的一种综合型主题公园[8]。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主题公园。因其旅游业相当发达,各类主题公园的发展也十分迅速。直到目前,各种主题公园的迅速发展,在为人类文化娱乐提供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加快了以文化为核心的各种主题公园的普及与发展。我国主题公园起步比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也得到了很大的解放,对休闲意义的现代生活充满了强烈的渴望。随着时展,各种旅游需求得到了迅速拓展。国内主题公园的设计理念是由浅至深,建造由粗糙至精致[9]。表现功能上由兴建大型游乐机械项目到采用微缩景观的方式再到注重项目的内涵发掘和设计修建[10]。文化内容上由早期将旅游与影视相结合发展到挖掘地方文化,采用高科技手段和文化包装产品,导入大型娱乐节目表演和动态参与项目。运营管理也从低层次的失败到逐步发展成为规范化、标准化的科学运营。

大连燕窝岭婚庆主题公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连燕窝岭婚庆公园是大连市第一个婚庆主题公园[11]。公园始建于2002年,占地面积30000m2,是大连市风景园林处自筹1000余万元资金建成。工程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工程,完成了楼燕观海入园广场、4500m2封闭停车场、根雕广场和卫生间等设施建设;第二期工程有秋千园、恋人广场、同心锁、连心亭等主要建设项目,展现新婚喜庆色彩并含有丰富“中国元素”的园林景观;第三期工程建设项目有送子观音、欧式木屋、现代特色花坛等。迄今为止,大连燕窝岭婚庆公园是大连市最美景观环境和最具浪漫色彩的婚庆场所。这里观海景色绝佳,大有“把酒临风,则喜洋洋也”之意,是备受许多青年人青睐的婚纱拍照场所。大连燕窝岭婚庆主题公园婚庆消费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由于受到当地风俗习惯和节假日的影响,婚庆消费带有很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主题公园淡季和旺季的业务量反差较大,一旦游客激情退去,公园内这些人造的景观就会导致“人去楼空”的情况。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大连燕窝岭婚庆主题公园存在与其他国内主题公园相类似的共性问题。

规划设计理念流俗大连燕窝岭婚庆主题公园的设计主要从婚庆主题的传统理念出发,简单地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地形条件、人文要素及中西方婚庆习俗等,没有对未来发展的主题留有空间,当婚庆主题公园类经营一段时间后,发现主题公园存在许多问题,尤其设计理念方面缺乏长远考虑,公园内的宏观规划不全面,缺乏在城市生态一体化原则下的通盘考虑,致使主题公园经济运作重于生态关注,短期收益代替长远利益,个人行为误导整体调控;实际设计规划中道路系统不合理,地面铺装形式不统一,园林和建筑小品表现过于粗俗,缺乏文化品位,摆放秩序混乱等,尤其园内的规划设计模仿痕迹过重,表现过于古板,表现手法落后于时展的步伐,或展示主题形式拘泥于传统文化,缺乏文化创新指导下的综合原创设计,导致以利为本大于以人为本。

基本设计原则模糊尽管切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时,考量角度各有不同,运用的设计原则也不尽相同,但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在主题公园设计与规划时是设计者必须遵守的,如美学原则、生态平衡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经济学原则和社会公平原则等,但大连燕窝岭婚庆主题公园根据婚庆主题所遵循的基本设计原则比较模糊,园区景观本身所反映的自然、社会与人文因素,以及不同种类的事物等多因素烘托婚庆主题设计还有待设计者去整体考虑,从而建立或遵循彰显婚庆主题的具体规划设计原则。

表现内容形式单一目前国内一些主题公园的设计粗糙,建造内容简单,表现形式单一。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充裕所致[12],大连燕窝岭婚庆主题公园大部分设计都是以婚庆内容作为主导,卡通展示、雕塑等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这些表现形式在开发建设初期,能够满足人们婚庆民俗惯例以及文化知识和生活体闲的旅游需求,但随着主题公园运营时间逐渐延长,许多游客对于婚庆主题的表现形式和婚庆内容只能接受单调的被动教育,引起游客的厌烦,缺少新鲜感,因为消费者往往最喜欢通过互动方式来达到婚庆教育的目的。随着观光者旅游消费心理的逐渐成熟,会对这种简单、更新较慢的静态景观逐渐失去了应有的兴趣,最终导致游客重游率降低,婚庆主题公园的游园人数逐年下降。

运营管理不善我国很多婚庆主题公园的投资者大部分都是公共机构,少有其他社会团体或者个人的投资者。婚庆主题公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作为政府或民政部门只是在保证婚庆安全业务正常运作,而主题公园往往缺乏充裕的运营资金,以及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公园内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主题公园运营经费不足,管理不善,最终导致主题公园不可持续发展,更无法将其打造具有高科技、综合化和现代化的大型城市游憩活动载体。而且从投资的角度看,主题公园的运营经费不足和管理不善使管理者很难获得有效的融资,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而在主题公园内投入的各种固定资产,在没有顾客光顾的时候,往往不能实现主题公园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要以人为本多元化的景观发展要求景观设计强化地方性和多样性,以充分保留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来丰富景观资源[13],丰富的景观也让人们享受更多样的视觉体验。因此,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不能像设计传统旅游景观那样刻意地追求高深的文化品位,也不能脱离大众的消费特点和欣赏特征,不能以少数专家或少数人的品位高低来判断标准实施主题公园的开发建设,从而降低燕窝岭婚庆主题公园的文化档次。在构建燕窝岭婚庆主题公园的文化内涵时应采取以下理念:在保持高品位的婚庆主题的基础上,做到以人为本,以最大的努力满足大众旅游消费能力为前提。在规划设计中,婚庆主题公园应体现文化的个性化、景观的多样化和形式的创新性等特点,努力做到大众化、特色化和高品位紧密结合,以满足各种文化阶层游客的基本需要,并以品位适度超前、文化层次适中的表现意识,逐步引导婚庆主题公园的合理消费。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例9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2-003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114

为了使社会大众的休闲娱乐需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就需要以“向山体借绿”为思路,充分利用城市周边已有山体的景观文化要素,构建一个系统的山体休闲公园。本文即针对小型山体休闲公园在设计方面的主要工作要点进行分析探讨。

1 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原则

第一,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需要遵循低成本原则:在现代园林建设向着节约型方向发展的背景之下,园林设计需要向着低成本景观设计方向转变。在这一背景之下,需要工作人员重新展开对景观行业社会经济因素的深入思考,通过低成本的设计理念,使景观设计领域能够走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正确发展道路。

第二,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需要遵循生态化原则:在对山体休闲公园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将生态化原则作为基本原则之一,根据山体所处区域的实际情况,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使其与城市发展趋势相互融合,并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风向标。

第三,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需要遵循原生性原则:在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山体原有的景观形态,充分体现山体自身独特的气魄与魅力,将自然生态的山地风貌充分展现出来,尽量避免人工雕琢对其原生态性特色造成不良影响。

2 山体休闲公园设计的特殊性

第一,山体休闲公园设计具有地形的多变性特点:山体自身所表现出的外观的轮廓线就是受到了地形高低变化的影响。这种变化除了使山体的形态更加多样化以外,还能够在山体公园设计过程当中,为主体景物的呈现提供具有艺术性的背景轮廓。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两者形成一种具有美感的图底关系,从而构成具有艺术性的景致。同时,地形高低变化下所产生的坡向、坡形以及坡度则为山体形态的多样化提供了基础。

第二,山体休闲公园设计具有空间多样性特点:山体的地形变化是导致空间属性发生变化与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从竖向角度上来说,或开阔,或宽广,或幽静,或深远。例如,从山顶经过山腰再到山麓,在不同的位置上,山体的空间性质也会有不同的改变,因而可以在游览的过程当中感受到环境的开敞到封闭再到开敞的

变化。

第三,山体休闲公园设计具有机理丰富性特点:从山体形态的角度上来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山石天然且富有艺术性的机理,这些往往是后天人为方式所无法打造与呈现出来的。充分利用这些自然且丰富的山体机理,能够使受众有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并充分体现地域特点的特殊性。

3 山体休闲公园设计实例分析

以某小型山体公园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一牛仔城附近,周边商贸发达,建筑密集,交通便利。山体保护完好,树木繁茂,是目前城区内自然绿地中最大的山体绿地。本项目规划研究设计面积约42公顷,其中山体面积26.34公顷。景观设计将公园定位为市民休闲健身公园,是一个集市民休闲健身、城区生态绿化以及反映牛仔文化的多功能综合性城市公园。通过公园建设和景观规划,改善周边环境,提升城市绿地价值,打造新型都市形象,为市民创造宜居宜业美丽的新形象。设计中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第一,生态保护,最小冲击;第二,周边共生,全局规划;第三,配套完整,市民休闲;第四,岭南文化,本土特色。在对本山体休闲公园进行设计建设的过程当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将该公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景观风貌充分展现出来,使受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其中的美景。为了提高对该山体休闲公园的设计效果,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关注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从公园园路设计的角度上来说,本公园交通组织流线结合山体登高线走向特点,园路结合周边道路及出入口情况考虑,园路宽度以尽量不破坏山体结构及减少土方工程的原则设计流线,每条园路设计遵循从出入口到山顶广场的通达性原则,且中间设计两条内环形道路串联各条登山园路,形成完整的内部园路体系。根据人登山行走舒适度的要求,每隔200m长的园路尽量设计休息平台。从生态设计原则出发,人行园路的宽度不宜太宽,尽量控制在3m以内,园路的材料也采用环保型的透水材料,尽量减少人工化的痕迹和不造成山体的水土流失等。同时园路与山体的结合要考虑安全设计,结合山势适当设计栏杆,保护游人安全行走。后期公园交通规划园区内能够形成包括消防道路、电瓶车以及步行三种方式对应的路线,实现人车分流,同时对应不同的线路主题,使整个景区中景点的连接更加紧密。

第二,从公园建筑及配套设计的角度上来说,根据公园设施设置体现精简化、必需化原则,设计公园出入口、管理用房、休息亭廊等设施。单体建筑的风格需与整个公园规划风格统一,既能融入整体环境,又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管理用房和厕所的选点需结合公园维护管理方便的设计原则,充分考虑行人游览需求,同时也需结合山体山形走势,尽量选择在山体较平缓的区域建设,减少人工痕迹。除了公园景观建筑设计要有设计风格外,配套的小型单体建筑,如泵房、后勤管理房和t望台等建筑也应该体现设计特色,风格上也应实现统一标准。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园区内对挡墙、座椅以及入口建筑等景观小品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外观形态多选择安全流线形态的设计方案,且材质多选用耐用性材料,其原因在于:开放性公园的设计除了考虑美观外,整个公园的管理维护也是后期公园的一项重要课题,设计需考虑方便公园日后的管理和减少维护成本。

第三,从公园绿化设计的角度上来说,需要充分保护利用现有植被。新植绿化采用乡土树种,乔、灌、地被植物相结合。植物的选择上应当以花、果有一定观赏性或彩色性的植物植株为首选方案。同时,针对山体公园多存在的土壤瘠薄以及干旱问题,所选择的植物需要具有一定的耐干旱以及耐瘠薄性能,以确保其生长的理想。同时,参考以往的工作经验来看,原有的山体公园植被覆盖多以常绿针叶植物为主,从景观上来说比较单一,容易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种植不同颜色的开花阔叶植物树种,增加植物多样性,形成四季有花开的山体软景观;同时,为了使植物的可观赏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使景观效果更加丰富与多元,同时达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还应当在树种的选择上以本土、区域性树种为首选方案,减少修剪和病虫害等处理成本。以本园区中的绿化为例,在绿化方案的选择上需要充分结合景点的精神内涵,合理选择植物进行搭配。周边绿化上以常绿乔木,各季开花灌木以及草花相互搭配的绿化形式,形成一种四季有景观,春季鲜花灿烂,夏季绿树成荫,秋季色彩丰富,冬季有绿的景观形象,同时结合当地岭南主题特色,增加当地水果荔枝品种等。

第四,从公园的土方处理和施工便利角度来说,因为山体公园有其特有的垂直空间设计,在山腰或山顶上建设会产生大量的垂直运输,施工对山体的破坏和土方的开挖是山体设计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难题。为减少破坏和成本节约,山体公园设计也不宜大量开挖和堆砌,景点设计和园路的尺寸需因山而行,不能盲目扩大建筑体或平台的比例尺度,要以节约和便利施工为原则。同时,施工便道和材料及土方的运输也可以结合设计道路的走向,充分利用原有山体已形成的人行或车行土路,避免大量破坏原有山体植被或造成日后水土流失等。

4 结语

在城市公园建设发展的过程当中,山体公园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在山体公园设计工作的开展中,需要以城市空间环境为依托,结合山体设计的特殊性,发掘能够与城市发展形成良好互动关系的元素,并将其运用于山体公园的设计中。文章即结合某小型山体休闲公园项目实例,从包括园路设计、配套建筑设计、绿化设计及土方和施工便利在内的四个方面,对小型山体休闲公园项目设计中的几项问题以及相关原则进行了综合分析,希望能跟同行一起交流探讨。

参考文献

[1] 魏巍,汤晓敏.娴雅与简约的交融――上海市松江休闲公园景观规划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5(3).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例10

0.引言

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白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在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的今天,景观规划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1.景观设计的原则

1.1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们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于发展需求。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得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2)尊重自然、显露自然。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等要素构成城市的宝贵景观资源。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3)保护资源、节约资源。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

1.2设计原则

(1)生态化设计原则。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要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2)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原则;(3)整体性原则。景观设计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要相地合宜,要得体,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4)多学科综合原则;(5)人性化设计原则。设计应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人性化设计应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2.城市公园选址基本原则

2.1选址基本原则

(1)必要性原则。依据城市性质、城市结构和用地布局选址;(2)可能性原则。选择具有山川河湖、名胜古迹的用地及周围地区、原有林地及大片树丛地带;(3)整体性原则。公园布局应与改善城市街景相结合;(4)改造性原则。城市废弃地的再生、大型垃圾场的改造、旧工业区改造均可作为公园选址的场所。

2.2选址要点

(1)公园的服务半径应使城市居民方便使用,并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公共交通设施有方便的联系;(2)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确定的性质和规模,尽量充分利用城市的有利地形、河湖水系,选择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地段;(3)充分发挥城市水系的作用,选择具有水面的地段建设公园,既可以保护水体,又可增加公园景色,并满足开展水上运动、公园地面排水、植物浇灌、水景等用水的需要;(4)选择现有植被丰富和有古树名木的地段。在原有林场、苗圃、花圃、丛林等基础上加以规划改造,投资小见效快;(5)选择有可以利用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园林建筑的地区规划建设公园,即可丰富公园内容,又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6)公园用地应考虑发展的可能性,留出适当面积的备用地,备用地可暂时作为苗圃、花圃,待将来发展建设时再行改建。

3.公园景观设计

3.1竖向设计

竖向控制应在公园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道路规划标高和园内主要活动内容,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组织竖向设计。地形设计应同时考虑园林景观和地板水的排放并有利于植物生长。竖向设计要点如下:(1)竖向设计必须整体连续;(2)用地边缘必须与周边标高相衔接,内部应和路面及水体密切配合,并有利于排水;(3)设计的地面标高必须保证拟栽植物能良好生长;(4)保留树木根茎处的原地面标高不得更改,并需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5)竖向设计坡度应稳定,稳定的土坡应设挡土墙等可靠设施;(6)设汁的土方填挖量宜内部平衡,尽可能利用原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

3.2植物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要点如下:(1)种植设计必须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2)公园的绿化用地应全部绿色植物覆盖;(3)种植设计应以公园总体设计对植物组群类型及分布的要求为根据;(4)植物的选择应适应栽植地段的立地条件,并符合绿地功能的要求;(5)种植设计宜形成人工植物群落,乔木与灌木、落叶树与常绿树、地被植物及草坪配置适宜,四季有不同景色,并应不地表土;(6)新设计种植的树木,不得影响原有绿化树种的生长;(7)植物配置除观赏外,还应考虑游人遮阴需要,步行道两侧的乔木枝下净空应高于2.2m,车行道的两侧应高于4.0m;(8)范围边缘种植不得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合理使用;(9)道路旁及儿童经常停留的绿地内不得种植带刺植物及有毒植物。

3.3水体设计

水体能是公园产生很多生动活泼的景观,形成开朗的空间和透景线,是造景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公园设计中,要注意水体的循环利用,雨水的收集等问题,确保节约永硕。

3.4园路设计

公园内道路是公园的骨架和脉络,是联系各景点的纽带,也是构成园林景色的重要因素,园路规划设汁要点:(1)交通性和游览。交通功能从属于游览线路,对交通要求一般不以捷径为准则;(2)主次分明。道路系统应主次分明、方向性强,便于游人识别;(3)因地制宜。如狭长基地,园内主要活动设施和景点应沿道路带状分布,道路也应呈带状;(4)疏密合理。安静休息区密度小些,文娱活动区、展区密度大些;(5)曲折迂回。一是地形要求,二是功能和景观要求,三是丰富空间层次要求;(6)交叉合理。避免交叉口过多,两条主要园路应尽可能采用正交。

3.5园林建筑设计

在公园绿地中,既有使用功能,又能与环境组成景色,供人们游览和使用的各类建筑物或构筑物,都可称为园林建筑。在公园绿地中,提倡多做生态节能建筑。

3.6园桥设计

(1)通行车辆的园桥在正常情况下,应按二级公路计算荷裁;(2)非通行车的园桥应有阻止车辆通过的设施,桥面活荷载按3.5kN/m2计算。

3.7雕塑设计

(1)公园内雕塑设置应少而精,提亮宜小不宜大,并以装饰性雕塑为主;(2)应慎重选用主题性、纪念性雕塑,名人纪念雕塑或大型主题雕塑,应通过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批;(3)视觉要求。在高度上人们所选样的舒适观赏位置多数处在观察对象高度(视平线以上)两倍以上的位置,而且在高度三倍的距离前后为多。如果要求将对象看得细,那么人们歉意的位置大致处在高度一倍的距离。

4.工程实例

南宁市邕江南岸江滨休闲公园位于广西南宁市繁华的老城中心区地段,是南宁市重要的滨水景观区,是城市形象特征的重要代表区。邕江南岸滩涂绿化规划范围:西园东界至原邕江造船厂。规划东西走向长约1.2公里,南北约150米。最宽处达220米.公园风格应定位开放式的滨水生态休闲公园。强调南国绿城,壮乡首府,滨水城市之特色,突出对地形的依托与生态人文主题的应用,充分依赖和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状况,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滨水人居生存背景,以绿化、美化为主,形成大尺度的,线条明快、自然、流畅的大地景观艺术,体现“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主题。

图2 部分景观设计实景

5.结论

景观规划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通过结合南宁市邕江南岸江滨休闲公园规划设计,提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及设计要点。提出目前公园景观设计更应当注重生态化设计以及人性化设计,通过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采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将得到相当有效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例11

二、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理念

(一)历史文化传承。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城市景观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的提升成为城市建设的关键目标,使得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特色城市的建设缺失。而城市建设特色的缺失,出现了大量的相同规划、相同景观、相同的设计,从而导致城市的面貌趋于统一,而失去了特色化,城市本身的民族特色以及历史文化特色也逐渐被磨灭[3]。在进行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时,必须要强调历史文化的体现以及城市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历史遗迹是历史留下来的不可复制的景观。因此,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保护遗址是基础,利用和建设是进一步的发展,将历史遗迹与现代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展现出特有的城市风貌,让城市在历史的熏陶下更加具有特色。(二)历史文化内涵。现如今,随着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不仅仅依靠于经济的发展,还取决于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实力。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大部分城市逐渐趋于统一化,城市间的大部分景观设计都具有一致性,导致城市发展特色文化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需要城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才能够进行多元化的发展。通过遗址公园自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气息和现代化的景观设计结合,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城市文化结合,历史精华和现代城市文化要点的结合,从而创造城市的文化内涵价值和生命力,提高城市的文化底蕴。(三)空间文化景观。在景观设计中,空间文化的布局和排列是十分重要的,空间的布局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反映出不同的景观,从而使参观者具有不同的感受。我国古典园林最基础的三个景观空间序列模式有:第一是比较单一的、闭合式环形的观赏序列模式,这种模式通常用于小型的景观园林设计中;第二是以贯穿方式的观赏形式组成;第三是放射形式的观赏路线模式[4]。在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中,不仅要注重对历史遗迹的表现,更加重要的是公园的景观空间设计。对不同的历史文化,需要进行不同的景观空间设计,从而在参观上很大程度地表现了遗址公园的历史特点和景观特点,加强了景观的灵活性和突出性。

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特殊性的实践探讨

(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第一,原真性原则。主要指的是真实、准确地反映原始性。在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中,首要的设计原则就是原真性原则,即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要考虑到遗址的保护,同时还要考虑到还原遗址中的历史文化气息,主要体现在对遗址的景观重现、建筑风格上的尽量统一以及遗址装修修复上的相似。通过对遗址的还原,使得人们能够真实地了解到唐文化的建筑风格以及历史文化,从而感受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气息[5]。第二,可持续发展原则。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景观设计的同时要注重遗址景观与城市之间的共生关系,要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严密的分析,不能因为一时的设计思路而忽略了遗址景观的长久发展。(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第一,延续城市记忆。对于每一座城市而言,都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在进行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时,应当注重延续城市的记忆,丰富城市的特色。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古都,经历了中国诸多朝代的发展,城市记忆就是这座城市历史文明的发展表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就应当延续西安的历史记忆,让人们能够在其中感受到西安历史的发展以及古城的历史文化记忆[6]。第二,引入生态美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自然资源的浪费程度越来越严重,所以造成生态环境日益严重,而适度发展原则也逐渐被提出。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引入生态美学的设计思路,将遗址中的野生植物利用起来,发挥其自身的生态美学价值,从而对遗址本身的景观有所保留。(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具体设计分析。第一,道路广场设计。首先应当保留原始的历史道路,充分发挥历史遗迹的文化气息;其次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设计,保证道路景观与历史遗迹更好地融合;最后,加强道路的功能性,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保证道路的设计能够对遗址公园的发展起到更好的作用和延续性。第二,植被种植设计。将多种植被进行合理的分布,完善植被群落景观。主要宫殿区和宫苑区种植带,种植常绿树种,作为遗址公园冬季常绿景观;主要的乔木树种保证冬季常绿树种的外观以及颜色的丰富度;宫殿区种植不同层次的观赏花,作为春季的景观,夏季的景观种植要以国槐和绿地为主,而秋季则主要以观叶乔木为主。第三,灯光设计。主要以渲染一致的轮廓和绿化边缘为主,体现历史氛围。第四,水体设计。将水体设计与水生植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水体的活力以及观赏效益。

四、结语

据上文的分析可知,遗址公园作为一国的历史文化沉淀,在景观设计上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理论以及文脉主义理论,在设计时应当秉持着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空间文化景观等设计理念,在保护原有历史遗迹的同时发展现代化城市与历史文化结合的遗址公园。而本文主要是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的特殊性为例,在设计原则、设计思路以及具体的景观设计上都进行了分析,在道路设计、植被设计以及灯光水体设计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国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国家,在历史遗址公园的开发和保护上更加需要注重历史文化的还原以及可持续发展,将我国遗址公园的设计与现代化城市建筑联系起来,从而使我国城市走上特色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妍.我国当代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

[2]陈雅静.基于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大明宫国家遗址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7,(02):50-50.

[3]陶琳,王嘉,肖尧.基于文化传承的工业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理论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7,(02):66-69.

[4]树一帜.从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设计得到城市标识性景观设计的启示[J].现代装饰:理论,2015,(11):67-6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