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师评价方法

教师评价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20 10:16:37

教师评价方法

教师评价方法例1

教学工作的特殊性使衡量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是一个棘手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当教师的授课极具魅力,能够吸引学生听课,能够将复杂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内容,其讲解能够与学生达成某种一致的时候,学生乐于听讲,这是否就可以说该教师的教学水平高呢。事实上,现实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教师的科研水平非常高,讲授的课程也非常受欢迎。这是任何人都会表示支持的情况。在大学里,能够将科研与教学都做得很完美的教师,可以说是非常少见的。

二是教师的科研水平非常高,但其讲授的课程并不受学生欢迎。我们知道,一个教师的科研水平高,是以一定的时间投人为代价的。这样一来,该教师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去钻研教学。有时候,科研内容与教学内容是不一致的,教师科研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那么教师的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即便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其科研对象是完全统一的,仍然无法将两者统一起来。因为科研惯常使用的是逻辑思维,运用的工具是抽象术语,采用的是书面化语言和叙述方式。而教学活动使用的是口头语言,且不能出现大量生僻的概念术语。逻辑思维虽然是必要的,但不一定占主导地位,于是便会出现教学语言与科研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可见,科研与教学有时候是有冲突的。

教学上,教师应该是居于客体的地位,而非主体的地位,因为教学是双边活动,而不是教师单边的活动,教师必须根据情境条件进行教学设计。而在科研中,教师的思维可以是非逻辑的、跳跃式的,这种方式不能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三是教师的科研水平不高,但是讲课善于煽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往往认为这些课程是最好的。必须承认,这部分教师善于形象思维、善于语言表达,这是他们的优势;但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言,他们还达不到要求,也很难搞出科研成果。但是这部分老师却非常善于知识传播,他们能以学生理解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

那么,受学生欢迎是否是评价教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呢?要探讨这个问题,必须涉及另一个更为根本问题,即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知识传授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这两者并不完全统一。知识传授是指最新知识的传授,而不是固定知识的传授,这是大学教学和中小学教学的根本差异所在。可以说,对教学水平进行高低评价是很难的,我们不能运用一些简单化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必须考虑影响教学效果的多重因素。

二、现有教学水平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从现有的高校教学水平评价方法看,其局限性是相当明显的,其准确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起作用较为有限。高校一般采用教师授课、学生打分为主。学校制定评价标准,确定分值,学生根据评估标准进行打分,最后累加总分加以平均。这种评估形式最大的弊病就是随意性较大,对教师和学生双方缺乏必要的约束,有时会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对立。

从学生方面说,对自己较为喜欢的教师,打分一般较高,而不甚喜欢的教师打分相对较低。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教师只要平时注意和学生接近即可达到目的。据笔者近几年来对福建师范大学的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学水平评价的重视程度呈逐年递减的态势。一年级的学生最为认真,82%的学生都能根据评估表格标准认真打分,评价结果基本真实可靠;二年级学生态度次之,仍有61%的学生认真打分;三年级学生中,认真打分的学生只占30%,有30%的学生是胡乱打分,40%学生持无所谓态度;四年级学生打分最不认真,认真给教师打分的同学不到20%,50%的学生是胡乱打分,余下的同学则干脆弃权。学校对不认真打分的学生是没有办法加以约束的。

教师评价方法例2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采用“学生评教”的方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美国的大学非常重视教学水平评价,重视学生评教。国内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在北京师范大学对教师教学进行简单的质量评价后,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参考依据。一些学者也认为,以学生评教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正是体现对这种教学水平进行检查、评定的需要。

一、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困惑

    教学工作的特殊性使衡量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是一个棘手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当教师的授课极具魅力,能够吸引学生听课,能够将复杂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内容,其讲解能够与学生达成某种一致的时候,学生乐于听讲,这是否就可以说该教师的教学水平高呢。事实上,现实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教师的科研水平非常高,讲授的课程也非常受欢迎。这是任何人都会表示支持的情况。在大学里,能够将科研与教学都做得很完美的教师,可以说是非常少见的。

    二是教师的科研水平非常高,但其讲授的课程并不受学生欢迎。我们知道,一个教师的科研水平高,是以一定的时间投人为代价的。这样一来,该教师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去钻研教学。有时候,科研内容与教学内容是不一致的,教师科研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那么教师的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即便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其科研对象是完全统一的,仍然无法将两者统一起来。因为科研惯常使用的是逻辑思维,运用的工具是抽象术语,采用的是书面化语言和叙述方式。而教学活动使用的是口头语言,且不能出现大量生僻的概念术语。逻辑思维虽然是必要的,但不一定占主导地位,于是便会出现教学语言与科研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可见,科研与教学有时候是有冲突的。

    教学上,教师应该是居于客体的地位,而非主体的地位,因为教学是双边活动,而不是教师单边的活动,教师必须根据情境条件进行教学设计。而在科研中,教师的思维可以是非逻辑的、跳跃式的,这种方式不能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三是教师的科研水平不高,但是讲课善于煽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往往认为这些课程是最好的。必须承认,这部分教师善于形象思维、善于语言表达,这是他们的优势;但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言,他们还达不到要求,也很难搞出科研成果。但是这部分老师却非常善于知识传播,他们能以学生理解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

    那么,受学生欢迎是否是评价教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呢?要探讨这个问题,必须涉及另一个更为根本问题,即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知识传授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这两者并不完全统一。知识传授是指最新知识的传授,而不是固定知识的传授,这是大学教学和中小学教学的根本差异所在。可以说,对教学水平进行高低评价是很难的,我们不能运用一些简单化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必须考虑影响教学效果的多重因素。

二、现有教学水平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从现有的高校教学水平评价方法看,其局限性是相当明显的,其准确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起作用较为有限。高校一般采用教师授课、学生打分为主。学校制定评价标准,确定分值,学生根据评估标准进行打分,最后累加总分加以平均。这种评估形式最大的弊病就是随意性较大,对教师和学生双方缺乏必要的约束,有时会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对立。

    从学生方面说,对自己较为喜欢的教师,打分一般较高,而不甚喜欢的教师打分相对较低。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教师只要平时注意和学生接近即可达到目的。据笔者近几年来对福建师范大学的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学水平评价的重视程度呈逐年递减的态势。一年级的学生最为认真,82%的学生都能根据评估表格标准认真打分,评价结果基本真实可靠;二年级学生态度次之,仍有61%的学生认真打分;三年级学生中,认真打分的学生只占30%,有30%的学生是胡乱打分,40%学生持无所谓态度;四年级学生打分最不认真,认真给教师打分的同学不到20% , 50%的学生是胡乱打分,余下的同学则干脆弃权。学校对不认真打分的学生是没有办法加以约束的。

    从教师方面说,假如某教师因学生评估得分较低而受到某种程度的惩处,该教师就可能在期末考试时加大试题难度作为回应。这也是学校没有办法加以约束的。这种情况虽是少数,但其负面影响却很大。由于评分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评估的分数本身难以反映教师教学的真实水平,有时候,得分高的教师不一定比得分低的教师强。

三、改革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设想

    在绩效评价方法体系中,有一种方法叫行为评价法。该评价法是假定相应的行为理论研究带来相应的绩效,通过对被评价者表现出来的行为来进行绩效评价。行为评价法引申到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中,就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来进行教学水平评价。

教师评价方法例3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281-02

一、对教师教育结果评价的传统标准

考试制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早在商周时期,科举取士制度就开始萌芽,直至隋唐时期发展成熟[1]。虽然这一制度随着清王朝的终结而被废止,然而它对全世界的影响直至今天也是根深蒂固的。现代考试制度仍然把普通全日制学校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结果作为评价教师教育结果的唯一评价标准。并把教育测验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唯一客观方式。传统的教育测验相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基本状况有着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长足进步。

1.目前教育评价方式的理论假设。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前,国家的用人制度大多采用举荐、推选和世袭等方式。这些方式在最初人类社会生活组织形式较为简单的氏族社会和贵族社会,是能够适应管理社会生活的要求的。然而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密,人类社会生活的复杂化,这些简单的人才选拔方式由于其主观性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会有什么事能比选择一位王后的长子来治理国家更加没有道理呢?我们是不会选择一个出身于最高门第的旅客来管理一艘船的。” [2]同样,人们有时出于私利,并非总能够选出或者推举最合适的人选来管理大家的日常事务。出于这样的原因,人们采用了测验这样的方式,尽可能的保证选拔人才的客观性。这相当于制定了一个对于所有人来说机会均等的选拔制度。毕竟,其一,这种方式理论上使所有具有潜力的人都有参与的可能性,其二,可以对参与者的学识根据其作品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而非进对其表面言谈举止做出片面的判断。其三,这种选拔方式有利于教育朝向有目的、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使社会培养人才的方式和效率得到改良。

2.教育测验,可具体操作的人才选拔方式。相对于推选、举荐和世袭的用人制度,教育测验在实践操作中也具有规则执行和过程监控方面较为简便的优势。世袭的方式暂且不论,推选和举荐在具体操作时比较费时费力,其结果也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庄子说: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乎己也[3]。这个说法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一般经验。从这个一般经验出发推论,让公众推选出大多数人都认可的优秀的人才一般只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因为公众的客观性从一般意义上说从某种程度上总大于个体的客观性,这个一般经验同样适用于举荐的情形。从这个一般经验还可以进一步推断,每一个体主观性的相加将有可能大于任意个体的主观性,而所有个体的客观性之和也并不会大于任意个体的客观性。因为客观性并不会产生于从个体私利出发的不同意见的争论,而更有可能产生于少数个体的智慧。然而,人们却可以商定它们所处社会优秀人才所具有的品质,并把此作为选拔人才的一般标准。然后,人们可以从这些一般标准出发,据此制定教育测验所应包含的基本结构。

二、传统教育测验评价标准的局限性

1.测验结果的偶然性。传统的教育测验往往把一次考试的分数作为教师某一阶段教学结果的评价标准。虽然这种方式比教育管理部门的主管随意判断具有客观性,但这种客观性所具有的公平与公正是具有偶然性的。首先,一次考试的结果的准确性总是会遭到种种质疑,除非这次考试试题的设计具有理论上的完美;接受考试的学生处于相同的外部环境;并且都充分的展现出了真实的学习水平;对考试结果进行评判的教师也具有理论上的严谨;如此等等。其次,在同一受教育阶段,例如小学阶段,每次测验的内容以及难易程度只具有理论上的一致性。尽管教学大纲规定了每一学习阶段应掌握的内容,并描述了对这些内容应考察的难易程度,如果试题的设计者没有对每一次考试做出整体规划的意识,就不能保证多次考试结果的一致性。

2.对测验结果解释的随意性。当前,各种教育测验的结果仍然是原始分数。如上所述,每一次考试的原始分数具有偶然性,不仅如此,人们在解释这一测验结果时,往往把量的差异当做是质的差异,并以此作为奖惩的依据。微小的量的差异是具有偶然性的。这种偶然性的差异并不具有实质性意义。传统的排列顺序的比较方法无法把量的差异与质的差异区分开来。相对而言,应用统计学为分辨这种差异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但目前尚未见到使用统计工具对考试分数做系统地分析。而用排列顺序的简单方法,把微小的分数差异作为评价教师某一阶段教学结果评价的标准,这一做法貌似公平,实则由于评判标准的粗燥却是不甚合理的。然而更重要的是,相对于社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而言,测验的结果在理论上被夸大了。目前,随着课程改革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不断深入,测验的内容和形式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但由于绝大多数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对课程改革目标理解的程度不够深刻,在设计测验时不能把新的课程目标体现具体的考核内容之中,测验结果也因此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复述和基本运用。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获得与发展的评价并没有体现在测验内容和形式之中。课程改革目标体现了教育政策制定者针对具体的社会发展对教育实践的基本要求。如果当前的教育测验不能与这个课程目标有效结合,那对测验的结果的解释就会被夸大。

3.测验内容取样的代表性。因此,在设计测验内容与形式时,就必须从新的课程教育目标出发,有针对性的提高试题取样的代表性。首先,应在设计测验结构时事先划分好考核代表三个范畴的课程目标的试题的比例。应具有把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考核内容的意识,然后再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制定测验的基本框架。其次,结合社会对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要求,编制试题的具体内容。譬如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重在培养符号转换与运算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条理性、热爱理性的情感以及对客观事物严谨的、审慎的态度。那么,在设计测验时,就可以体现在试题的具体内容之中。最后,试题的形式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灵活、多样。任何知识与基本理论都来自于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它也可以被还原为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而只有还原为生活经验的知识与理论,才能被学生有效内化为能力、态度与价值观。

三、建立结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评价系统的理论必要性和实际可能性

1.教育大纲体现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现状,国家调整了教育工作的目标,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教育领域的理论工作者们根据国家教育改革的政策性文件所规定的目标编制了各教育阶段的新的教学大纲。这一教学大纲实质上是系统性的每一阶段、每一学科课程的较为细致的教学目标。它体现的是国家为使每一个未来的公民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在特定的成长阶段应该达到的理想目标。因此,教育质量提高与否,应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达到这些目标的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然而,对这个评价标准的不同理解,决定了对教师教育结果评价的不同形式和内容。要客观的理解这个目标,如果不从社会发展的宏观历史层面和当前社会生活具体层面出发,这个理解便是晦暗不明的,如果不把这二者结合起来,这个理解便是片面的、武断的。缺乏对这二者联系起来的系统考量,就不能把这个目标体系落实到具体的评价措施中去。首先,相对改革初期而言,在社会变革的新时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的阶层的暂时分化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首要因素。与此同时,随着对外开放而涌入的新的价值观念与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与融合正在进行之中。因此,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就成了现在和未来一段时期教育工作最紧迫的任务。其次,中国正处于社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关键时期,科学技术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因此除对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要求而外,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当前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现在所需要的,是建立一个结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评价系统。

2.教育评价与教育大纲结合的有效性。理论上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不意味着现实的可能性。在现实与预期目标之间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预期目标越是远大,需要付出的劳动越是艰辛,也越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由于中国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原因,各种教育改革活动总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因此,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管理部门观念的更新是转变传统教育评价方式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这一转变需要更长的时间。引起行为改变的原因一者在于外界环境偶然因素的刺激,一者在于一以贯之的教育与宣传。如果偶然因素所产生的刺激不足以引起质的变化,其所诱发的行为改变也会是暂时的,表面的。而持续的目的明确的教育与宣传,却能使量的变化逐渐累积为止的变化。后者的作用显然要强于前者,不过后者所要付出的劳动时间和程度也会多于前者。其二,教师教育与新课程目标的紧密结合是实现新评价方式的基础。评价方式的改变只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外部因素,它能够起到引导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教学目的与方法的改变。不过教师劳动的结果如何,最终取决于其自身的专业素养。譬如如何领会各种国家教育政策、教育方针所指向的社会现实需求;如何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与理论,把握学生在认知、情绪、自我意识、态度与价值观各领域发展的实际水平,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规律,有效促进学生的实质性发展;如何与同行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开展合作性研究,解决在教学实践工作中碰到的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最后,应明确教育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诊断学生 在某一学习阶段各方面实际发展的具体情形,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长善救失,对教师劳动结果的衡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奖励与惩罚到是一个次要目的了。

参考文献:

教师评价方法例4

近年,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很多高校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并且将教师教学效果与职称评聘、年终考核直接挂钩。不少高校为了使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建立和实施了以量化指标为基础的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一、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量化考核的情况

当前,高校普遍建立了以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直接领导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中心为主体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全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

多数高校已形成以学生评价为核心、专家评教和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评教主要是授课班学生网上评教,学生评教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各院系协助实施,每学期期末所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参加网上评教。教师网上评教成绩主要是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打分并做权重处理后得出。专家评教指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和学校教学工作检查组专家(一般是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经验丰富教师)根据每学期的听课和教学工作检查情况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同行评教主要由各教学单位(院系)具体组织实施,每学期组织相近专业的教师采用听课、观摩的方式进行评教或互评,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专家和同行分别从教师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授课教师进行评分经权重处理后得到专家评教和同行评教成绩。

期末或年末根据三项分值经过加权计算每位教师教学质量综合成绩,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确定相应等级。

y=αx1+βx2+γx3

其中,y是教学质量综合评分,x1是学生评分,x2是专家评分,x3是同行评分。α、β、γ分别是本学年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同行评教三部分成绩各占总成绩的比重,α、β、γ是学校根据三部分的重要性和客观性的判断来统一决定的,α+β+γ=1。

如果本学年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同行评教三部分成绩缺一项,则另两项权重相应调整。如本学年某位授课教师没有专家评教成绩,但有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成绩,则两者所占总成绩的比重分别是α、γ,α+γ=1。某位教师的综合教学评价成绩:y=αx1+γx3。

教学质量评价中心每学年根据教学质量综合评分的高低以院系为单位对教师进行排名,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确定每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级,评价结果以学校文件的形式予以公布。

学校统一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档案,把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考核、教学评奖和职称晋级的重要依据。对教学质量评价不合格的教师,由院(系、部、中心)负责协助教师本人制定改进措施并督促执行,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质量评价中心和教务处负责跟踪检查该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情况。

二、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评价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采用量化的办法,从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和同行评教三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进行评价,使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完善了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高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责任意识,引导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也为教师职称评定提供教学效果评价依据,为评选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提供参考。

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要客观、准确、公平地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绝非易事。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一些客观因素影响着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1.学生参与评教的人数影响评教结果的公正性。同一位教师的同一节课,听课学生会有不同的评价,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评价。一般来说,学生参与评教的人数越多,综合评价越客观、公正。

2.课程本

身的有趣程度影响学生评价结果。一些课程本身比较有趣或者学生普遍感兴趣,教师所讲内容更容易引起关注,对教师的评价也会高一些。

3.开设新课的教师与一直上同一门课的教师教学效果存在差距。毕竟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上新旧课的熟悉程度不同,教学效果也存在差异。

4.一些教师一学期开设几门课,教学任务量很大。不是每门课都能讲得好,因为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研究方向。另外,上课太多、太杂导致每门课的准备都不充分,势必影响到综合评价结果。

5.高年级学生可能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些。根据调查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最高,二年级学生其次,三、四年级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逐渐下降。其中的原因是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增长,后期课程的新鲜度下降。

6.能说会道或人际关系好的教师可能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评分,严格要求学生可能影响部分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分值。

为了弥补学生评教的不足,一些高校增加了专家评教和同行评教。这两种评教方法有相似之处,都是教师对教师的评价。

但这种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督导组成员有限,每学期(学年)对全校教师全覆盖听课,工作量过大,组织困难。二是督导组专家的评价打分尺度存在差异影响到授课教师之间教学质量的客观比较。因此,听同一教师课的专家过少,会影响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成绩公正性;听一节课的专家越多,平均分值的客观性越强。

同行评教设计的初衷是同行听课更有利于从专业角度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但由于同行往往是同一院系的相同专业教师,彼此熟悉,存在利害关系,或碍于情面,会普遍打高分,失去客观公正性,甚至导致同行评教流于形式。另外,同行评教也存在着同行教师参与同行评教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的问题。

三、教学质量过程控制比结果控制更重要

高校的首要职能是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无论对学校和教师个人都是头等大事。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确保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对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效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整体上在逐渐提高,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方面,还是在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学生日益增长的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何根据学生时代特点、培养目标差异、学生志趣、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不同等具体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师持续面临的挑战。

教师评价方法例5

近年,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很多高校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并且将教师教学效果与职称评聘、年终考核直接挂钩。不少高校为了使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建立和实施了以量化指标为基础的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一、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量化考核的情况

当前,高校普遍建立了以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直接领导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中心为主体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全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

多数高校已形成以学生评价为核心、专家评教和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评教主要是授课班学生网上评教,学生评教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各院系协助实施,每学期期末所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参加网上评教。教师网上评教成绩主要是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打分并做权重处理后得出。专家评教指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和学校教学工作检查组专家(一般是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经验丰富教师)根据每学期的听课和教学工作检查情况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同行评教主要由各教学单位(院系)具体组织实施,每学期组织相近专业的教师采用听课、观摩的方式进行评教或互评,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专家和同行分别从教师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授课教师进行评分经权重处理后得到专家评教和同行评教成绩。

期末或年末根据三项分值经过加权计算每位教师教学质量综合成绩,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确定相应等级。

Y=αX1+βX2+γX3

其中,Y是教学质量综合评分,X1是学生评分,X2是专家评分,X3是同行评分。α、β、γ分别是本学年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同行评教三部分成绩各占总成绩的比重,α、β、γ是学校根据三部分的重要性和客观性的判断来统一决定的,α+β+γ=1。

如果本学年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同行评教三部分成绩缺一项,则另两项权重相应调整。如本学年某位授课教师没有专家评教成绩,但有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成绩,则两者所占总成绩的比重分别是α、γ,α+γ=1。某位教师的综合教学评价成绩:Y=αX1+γX3。

教学质量评价中心每学年根据教学质量综合评分的高低以院系为单位对教师进行排名,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确定每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级,评价结果以学校文件的形式予以公布。

学校统一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档案,把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考核、教学评奖和职称晋级的重要依据。对教学质量评价不合格的教师,由院(系、部、中心)负责协助教师本人制定改进措施并督促执行,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质量评价中心和教务处负责跟踪检查该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情况。

二、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评价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采用量化的办法,从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和同行评教三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进行评价,使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完善了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高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责任意识,引导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也为教师职称评定提供教学效果评价依据,为评选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提供参考。

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要客观、准确、公平地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绝非易事。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一些客观因素影响着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1.学生参与评教的人数影响评教结果的公正性。同一位教师的同一节课,听课学生会有不同的评价,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评价。一般来说,学生参与评教的人数越多,综合评价越客观、公正。

2.课程本身的有趣程度影响学生评价结果。一些课程本身比较有趣或者学生普遍感兴趣,教师所讲内容更容易引起关注,对教师的评价也会高一些。

3.开设新课的教师与一直上同一门课的教师教学效果存在差距。毕竟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上新旧课的熟悉程度不同,教学效果也存在差异。

4.一些教师一学期开设几门课,教学任务量很大。不是每门课都能讲得好,因为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研究方向。另外,上课太多、太杂导致每门课的准备都不充分,势必影响到综合评价结果。

5.高年级学生可能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些。根据调查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最高,二年级学生其次,三、四年级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逐渐下降。其中的原因是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增长,后期课程的新鲜度下降。

6.能说会道或人际关系好的教师可能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评分,严格要求学生可能影响部分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分值。

为了弥补学生评教的不足,一些高校增加了专家评教和同行评教。这两种评教方法有相似之处,都是教师对教师的评价。

但这种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督导组成员有限,每学期(学年)对全校教师全覆盖听课,工作量过大,组织困难。二是督导组专家的评价打分尺度存在差异影响到授课教师之间教学质量的客观比较。因此,听同一教师课的专家过少,会影响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成绩公正性;听一节课的专家越多,平均分值的客观性越强。

同行评教设计的初衷是同行听课更有利于从专业角度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但由于同行往往是同一院系的相同专业教师,彼此熟悉,存在利害关系,或碍于情面,会普遍打高分,失去客观公正性,甚至导致同行评教流于形式。另外,同行评教也存在着同行教师参与同行评教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的问题。

三、教学质量过程控制比结果控制更重要

高校的首要职能是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无论对学校和教师个人都是头等大事。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确保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对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效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整体上在逐渐提高,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方面,还是在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学生日益增长的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何根据学生时代特点、培养目标差异、学生志趣、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不同等具体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师持续面临的挑战。

1.强化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管理控制包括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两个方面,人们更多地关注结果。其实,对教学质量管理来说,过程控制比结果控制更重要。要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加强教学工作基本状态的实时监控,建立全员、全过程的教学质量控制系统,强化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教师评价方法例6

我们将“A:优秀教师的素质调查统计结果”与美国学生眼中的优秀教师的素质[2]和苏联学生眼中的优秀教师素质[3]作比较,发现只要统计的样本足够大(上万的学生),学生所喜爱的优秀教师的素质,中国与美国、苏联是相似的。

中国学生认为优秀教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有责任感;重视品德教育;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一视同仁;有幽默感;知识面广;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误;理解当代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教学生动有趣,容易领悟。

美国学生认为优秀教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有耐心;良好的品德;友善的态度;公正,对个人关注;有幽默感;兴趣广泛;有伸缩性;宽容;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颇有方法。

苏联学生认为优秀教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工作很积极;严格,但有分寸;爱护儿童,关心儿童;分数评得公平;快乐,能讲笑话;多方面发展;诚实;善于接近学生;像老同学一样对待学生;能以自己的教学引起学生兴趣。

由此可见,无论是哪国的教师,只要你基本做到任意一国中的10条,学生都会认为你是一位受欢迎的优秀教师。

根据上述的调查统计、比较和分析,笔者给出教师素质评价的一份可以通用的评价表。素质评价的项目有10条,可由学生评价,也可由教师自评,采用“优、良、中、差”四级评分。对于素质评价而言,“优、良、中”都可以接受,“差”给教师指明了亟待改进的地方。每一位教师都有长处,也有短处,只有知道学生的看法,只有知道努力的方向,才可能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素质评价表A(见表1)可以普遍适用,不同的学校,也可以适当调整其中的个别项目。

对于学科教师教学方面的评价,根据笔者的调查统计,则可以用教师素质评价B(见表2)。

不同的学校,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科教师教学方面素质评价的项目加以调整,以有利于提升教师素质评价的实际效果。

二、教师素质的班级调查评价

笔者提供两个教师素质的调查问卷:问卷A 优秀教师素质的调查问卷,针对所有教师,有较普遍的应用价值;问卷B 优秀学科教师的素质调查问卷,针对学科教师,主要是有关教师课堂教学方面的素质调查。(问卷附后)

这两个教师素质的调查问卷,一般应在学期中间,在全校内分班级、由学生干部组织进行调查统计。统计的方法可由学生尝试,学生干部将调查统计的结果交给校长办公室或教导主任。学校领导根据学生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分班选出问卷A、问卷B中学生认为优秀教师的最重要素质。学生在填写调查问卷时,一般都是根据老师的表现和自己的期望来作选择的,因而有直接针对性。

然后学校应当按班印出“教师素质评价表A”、“教师素质评价表B”,如表格2和表格3,只不过每张表里的“教师素质评价的项目”由每班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确定。

“科学发展观”是教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教师素质评价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素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的全面发展。问卷设计的每一项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为了有利于教师发现长处,克服短处。这种素质评价不繁琐,教师与学生的负担都不重,比之于要教师填写太多的报表、撰写太多的总结、检查手写的教案等方法,素质评价有明显的优点。

对于青年教师,较好较快地提高他们教学的水平非常重要,所以,笔者专门设计了“优秀学科教师的素质调查”,期望通过“问卷―反思”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表中所列的40项,教师不可能每一项都达到完美的程度。教学艺术、教学技术,是无止境的,只要在不同的阶段,教师了解自己的素质在哪一方面有待提高,并努力地改进,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就是大有裨益的。

笔者在《新教学模式之建构》(2003)一书中曾提出和介绍了基于“调查―反思”的评价方法。当时笔者建议采用百分制,但经过尝试,笔者认为采用“优、良、中、差”四级评价更好把握,同时,也不容易伤害教师。因为对于素质评价“优、良、中”大都可以认同,即使对于某一特定素质评为“差”,也能正确对待。这种教师素质评价的新方法,将“学生评价”与“教师自评”结合起来,将“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结合起来,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找到自己的素质中最强的一项和最弱的一项,进而集中精力改进“最弱”的那一项,努力发扬“最强”的那一项,这是有效提高教师素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

三、教师素质的全校调查评价

对教师素质的整体评价一般可以采取教师素质的统一评价(直接利用本文提供的评价表)和班级调查评价两种方法。前者的优点是较为简明,缺点是没有针对具体学校的具体问题;后者的优点是针对性强,但每班评价的内容不一样,比较繁琐。

对于具体的一个学校,笔者建议学校参照本文的常规调查问卷,自行设计本校的“某某学校教师素质的调查问卷”,然后将调查统计的结果制成“某某学校教师素质评价表A”、“某某学校教师素质评价表B”。对于有关“教师素质”的项目,还应当更广泛地征求家长、学生,以及其他社会人士的意见。总之,要具体、明白,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

注释:

[1]详见查有梁.给教师的20把钥匙[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教师评价方法例7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05-0075-03

收稿日期:2013-01-11

作者简介:李娟(1987- ),女,湖北仙桃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教师;肖志雄(1974- ),男,湖北天门人,武汉长江工商学

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编号:2010b305),主持人:肖志雄;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湖北省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编号:2010B277),主持人:肖志

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知识型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研究》(编号:12CTQ033),主持人:肖志雄。

一、“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概述

我国“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中,较有影响力的可概括为三类:第一类是行政标准。“双师型”教师行政资格认证标准以教育部高教司对高等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为代表。“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1]。第二类是校本标准。在教育部标准的基础上,部分院校也制定了符合自身院校特点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第三类是学者标准。每个学者立论角度不同,对“双师型”内涵的阐述也不一致。在众多的学者标准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卢双盈的“综合素能观”标准[2]和刘勇的“等级设定”标准[3]。

从以上国内“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可以看出,现代社会需要的“双师型”教师,一要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二要拥有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教学理论及实践能力,通晓教学方法论。

二、“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前期课题组对湖北省10所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为基础。向湖北省10所高校发放2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21份。问卷调查对象以中青年教职人员为主,包括高校教师和行政人员。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围绕教师学历、职称、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学科理论水平、学科实践水平、教育理论水平、教育实践水平等问题。课题组还根据访谈结果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不规范,认证体系不明确;“双师型”教师结构比较单一,具有相应实践经验的教师少,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比较差;在学校制度上没有突出“双师型”教师的优势,也没有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以及认证后的保障体系。

尽管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认识还不统一,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双师型”教师既要有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又要具备工程师或技师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基于以上观点,本文从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来确定一级评价指标,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其他学者对“双师型”教师判断标准的研究,确定二级评价指标,如图1所示。

综上可知,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要遵循全面性、可行性、独立性以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此外,评价指标的设置应从实际出发,具有可比性、可操作性。

三、“双师型”教师评价方法

对“双师型”教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的决策方法。它是指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4]。本研究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5]。下面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构建“双师型”教师评价模型。

(一)建立评价因素集

评价因素集建立的基础是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因素集为:U1=[学历,教师资格证,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专业水平]

U2=[技能等级证书,技术职称,企业工作经验,社会服务能力]

(二)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如图1,建立层次结构以后,将隶属于同一指标的各个指标进行两两相互比较,确定各个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形成判断矩阵;并对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以及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得到评价目标U的指标权重为:w=(0.518,0.482)

理论水平评价指标权重为:w1=(0.162,0.159,0.118,0.346,0.215)

实践能力评价指标权重为: w2=(0.095,0.278,0.467,0.16)

(三)建立评语集

将“双师型”教师的评语集确定为:

V=[V1,V2,V3,V4,V5]=[完全不符合,稍微符合,基本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四)确定单因素评价矩阵

通过问卷调查,邀请教师和学生评判小组共10人来确定某教师各单因素指标的隶属度并建立评价矩阵。

(五)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由理论水平指标权重w1和评价矩阵R1,可得

由实践能力指标权重w2和评价矩阵R2,可得

(六)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把第二层的评价结果作为第一层指标的评价矩阵,故有:

根据U指标权重为:w=(0.518,0.482),最终评价结果为:

B=wR=(0.518,0.482)

=(0.364 0.129 0.129 0.159 0.219)

对“双师型”教师最终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结论:通过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模型,得出的最终评价结果表明,有36.4%的概率说明该教师完全不符合“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有12.9%的概率说明该教师稍微符合“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有12.9%的概率说明该教师基本符合“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有15.9%的概率说明该教师比较符合“双师型”教师的要求;21.9%的概率说明该教师完全符合“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得出结论:该教师完全不符合“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此评价结果与该教师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Z].高教司函[2003]16号,2003-02-12.

[2]卢双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解析及其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40-43.

教师评价方法例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06-01

将双师型教师引入护理教学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双师型人才融入到教学中,为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了一次护理教学工作的重要探索。

一、关于双师型教师的介绍

双师型教师是取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具有教书育人,又具有进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素质,要求具备广泛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1、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方法

将双师型人才引入护理教学中,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性,而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一名现任的双师型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将我所熟知和运用的教学方法归纳如下:

(1)角色扮演、模拟场景法

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更多的学习的是纯理论,采用模拟场景、模拟患者,让学生在模拟患者身上反复练习,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将学与用相结合。

(2)案例教学

在护理教学中有些病例是不能模拟的。可以以真实的病例为主线设计教案,确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把自己置于临床实践的特定环境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并且可以将自身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传授给学生,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3)反馈讨论训练

要求每个小组的每个学生按操作程序完整的完成一套操作,在所有人操作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都需观察他人的动作获得信息,然后反馈讨论别人的操作手法、操作的规范性、操作的 效果及省时省力原则,最后由老师总结讨论结果,依据最佳程序反复组织训练,不断地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二、关于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

本次问卷调查表共118份,收回111份。93.7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护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78.7%的学生认为反馈讨论训练方法不仅锻炼了个人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更好的理解和熟悉各项护理工作的操作步骤;95.7%的学生认为角色扮演、模拟场景法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为未来在工作岗位的临床操作增强了自信心。

2、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

带教老师认为双师型教师的理论知识要比医院的护理人员扎实,与病患有更好的沟通能力,通过在医院的实习能将更先进和更实际的操作技能与方法受教于学生,是优于传统的护理教学工作者的。

“双师型”教师是护理教育工作发展的创新,一名优秀的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广泛、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双师型“教师更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现任的“双师型”教师,如何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我国护理教学工作的进步,是每一个护理教师未来的研究方向与任务。

教师评价方法例9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为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我一直把贴近学生,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摆在首位。语文教学中,坚持“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教育理念,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让优秀生走向渊博,让大多数学生坚定好学的信心。同时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尽可能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努力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和学习方向。这一年,我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在学校教研组活动中,我尽心尽力参与老师们的备课、磨课、评课,力求与同事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年,我一直有计划进行班级管理,不断创新班主任工作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日常liuxue86教学管理中严格按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要求学生。积极开展好文体活动,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三年级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班主任,仅仅拥有对学生的爱心是不够的,还应该具备班级管理的智慧:把班级还给学生!

总之,身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工作很琐碎,很辛苦。在这一个学期里,我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班级工作较以前有了较大起色,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在新的一学期里,我将不断地探索进步!

小学语文教师自我评价范文二:转眼间,从20XX年8月份参加工作至今已近一年,.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我获益良多。在这里我对这一年来的收获和感悟进行总结。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服从组织的安排,这一年来我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形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党员心得交流活动,这使我的思想素质更加成熟。

这一年来,我很注意自身的师德,努力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我知道教师的言传身授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我时时提醒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中学生面前总是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管在课堂里还是在课外我都努力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课堂上我阳光地面对学生,用积极进取的精神带动学生,在课外我努力与学生做朋友,用心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爱。我做的一切就是希望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而作为一名新老师,在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很快的年代,自身的学识相当重要,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一截,自工作以来,我仍然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继续学习成为我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不仅积极参见学校校本培训,还参加新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研讨会。尽管刚刚走上岗位,查字典工作中的活动与任务让我颇感压力,但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便挤时间出来学习和语文教学相关的方法以及班主任工作方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这一年里,我努力扩展自身的知识面,阅读了很多教育名家的书籍,并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和《班主任之友》杂志,经过仔细研读,自感收获很多。当然,这一些是远远不够的,学海无涯,在下一年里,还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是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进行积累和总结。

当教师快一年了,虽然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在教学中学到了很多。在这一年里,我担任高一年级(8班和11班)语文教学工作,同时担任高一年级11班的班主任,工作充实而不乏挑战。尽管教学和管理任务非常沉重,但两者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锻炼。不经过实践,怎能学到真实的本领,这一年里,我认真地向老教师们学习,经常去听课,学习他们的教学长处以弥补自身不足,我经常思考语文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让每一堂课里充满着活力,由于我讲课生动形象,在20XX—20XX年上学期里,我很荣幸地参加了阳春市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并夺得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我的课也得到了领导以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我也在不断开拓创新,我也明白自身的学识不代表教学的好坏,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注重技巧的工作,于是我常常想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我积极参与每次的教研活动,吸取前辈的教训和专家的指导,总结出自己的想法。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让每个学生得到关爱。我们班纪律和精神面貌都位居年级前列,一年来,高一11班成为高一年级里获得流动红旗最多的班级。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学生家长以及同事都对我的班级管理工作给予了好评。

经过一年的工作与学习,我自感收获颇丰但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我去提高。比如,我的教学设计能力还有待提高,管理方面,有些事情时还过于急躁,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经过磨练和学习,我会改善自己的不足,越做越好。

小学语文教师自我评价范文三:不知不觉一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我在院领导、部门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在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上。本人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在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上。我不怕麻烦,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熟悉了学院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为了学院工作的顺利进行及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我还积极配合其他同事做好工作。

教师评价方法例10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Key word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AHP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作者简介:于慧玲(1969-),女,黑龙江黑河人,黑河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统计学;成榕(1981-),女,黑龙江黑河人,黑河学院经济管理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讲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主要研究方向:理论及应用经济学。

一、引言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量化方法一般是发放调查表,让评价者按各项指标进行打分,然后等权重的加权求和得出总分,以分值的高低来衡量被测评教师的教学质量的优劣。这种作法有时有失公允。如果两个被测教师分值相差不多,但也往往认为分数高者质量好,这样有可能人为夸大被测教师的差异,影响评价精度。

本文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权重,考虑到课堂教学质量指标没有明确的外延边界,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故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建立评价模型。

二、评价指标体系

选取黑河学院各类教学中带有普通性的评价指标,共有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为了以下述说方便,我们称一级指标为评价因素,二级指标为评价因子,各项指标及其代号如表1。

三、评价指标的数值确定

若人为的主观给出各项指标的数值,会影响数值的科学性,为了弱化主观因素的影响,我们采用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L.Saaty在70年代初提出的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层指标的权重,该方法是以一个递进层次结构模型求得每一个具体目标的权重,进而解决为目标决策的非数学模型优化方法,它几乎不用高深的数学工具和复杂运算,相对其它主观附值法既科学又简便。

本研究引入1―7比率标度法表示任意两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社会调查表明在一般情况下,至多需要7个标度点来区分事物之间质的差别或重要程度的不同。Saaty(1980)所进行的各种标度方法的合理性实验表明1―7标度方法比较合理。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标度及含义如表2所示,采用和积法近似求出各指标的数值,并做一致性检验,所求数值若不符合一致性要求就要适当调整矩阵,直到满足一致性要求为止。得出的一级指标权值见表3,二级指标权值见表4。

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在确定评价因素、因子的评价等级数值和数值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合变换原理,以隶属度描述各因素及因子的模糊界限,构造模糊评判矩阵,通过多层的复合运算,最终确定评价对象所属等级。

设有n个评价等级,m个一级评价指标(因素),每一个一级指标又包含了多个二级指标(因子),并用等符号来表示,即

记一级评价因素的权重为 A=(A1,A2,……Am),则综合评价结果为:

B=AR=(b1,b2,……bn),若bk=max (b1,b2,……bn),则评价对象属于k类。

实践评价中,评价者往往由多类人员组成(如专家、领导、同行、学生)各类人员的评价结果的重要性不同,此时可以按上述方法求出各类评价人员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后做加权平均得出总评价结论。

设有k类评价人员,他们的综合评价结果分别为B1、B2、……,Bk,权值分别为T1、T2、……Tk,则总评价结论为 B=(T1、T2、……Tk)(B1、B2、……,Bk)T

五、实证分析

设20个学生对黑河学院某教师进行评价,将评价等级分为四等,分别对应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评价情况见表5,表5中的数字代表人数,如就以认真备授课,组织好教学各环节这一因子而言,认为一等的6人,二等的9人,三等的5人,四等的0人,于是认为该因子分别属于这四个等级的;隶属度为6/20,9/20,5/20,0/20。这样,根据表5就可以得出各因子关于诸等级的隶属度,进而算出模糊关系矩阵,最终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下面给出本例的具体运算步骤。

(1) 计算各因子的隶属度,算法如上所述。

(2) 由(1)式求模糊关系矩阵,如

类似的可求出模糊关系矩阵R的其它分类,从而求得R

(3) 由(2)式求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4) 判断评价等级

评价结果中,第二个指标值最大,故该教师的教学质量属第二类,即良好。

若评价者还有专家,领导,同行,可以重复上述运算,附予主观权重再进行综合评价,在此不再赘述。(见表5)

六、结论

本文引入了层次分析法讨论课堂教学质量指标的数值,并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给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这些方法具有可靠的理论基础,因而用本文的方法得出的实证分析结果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杜栋.一种多目标评价的新模型方法 [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2.

[2]王莲芬.层次分析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教师评价方法例11

1 评价原理评价方法

宽度理论的教学评价是基于评价对象具有集合特点及评价结果寻求存在突出问题与成功教学经验的特点提出的,它是根据宽度理论的给定集合与集合空间的某种距离――宽度来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首先,选定教学质量所涉及的评价数据,并对各个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和分层,建立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评价集合与集合空间,定义集合中元素与元素距离的运算法则;其次,从评价集合空间中抽取出最优集合,利用宽度理论找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最优集合中抽取出最差集合,利用宽度理论找到所有评价对象的成功教学经验。

2 宽度理论应用与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2.1评价对象

某年级期末考试四个班的语文成绩统计:

2.2由评价对象建立相对应的评价集

由一班的教学成绩建立评价集合X,把一班学生成绩从低到高排列并与大约均分为两部分,分别为x1=(48,61,69,70,73,

建立集合空间ω,记x1与y1的距离

2.3由评价集合族抽取出最优集合,利用宽度理论运算分析,找出各个班级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程度

求得宽度为12.0。最佳逼近元是四班的代表集合Q中的q2。说明四班语文教师面对优秀生的教学有些差距。从ω中排除Q,再次应用宽度公式运算,求得宽度等于24.0,出最佳逼近元是y2,二班语文教师面对优秀生的教学是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从ω中排除Y,依次重复运算,最后算出问题最严重的班级是一班,宽度是34.9,最佳逼近元是x2,发现了由平均分与方差都难于发现的问题:一班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相对最差,问题的焦点是教学中对后进生的教学重视不够或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

2.4由评价集合族抽取出最差集合,最后找到所有评价对象的成功教学经验

由v11=min(x11,y11,…)计算出v11=48,依次计算v11,v12,v13…,则

计算出宽度。类似与2.2中的方法进行排除,运算,排除,最后求得宽度为36.2,找出最佳逼近元q1。说明四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成果相对突出,对后进生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有着值得推广的教学经验与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

3 评价方法的优点

3.1全面性

评价模式是建立在全体对象的基础上,如上例中的U,V集合是依据所有评价对象产生的集合,评价过程中让每个评价元与它们作比较,使评价模式具有全面性特点。把班级成绩按高低顺序分为两个部分,这样使评价结果更能兼顾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做到全面考虑。

3.2先进性

教学评价的生命在于诊断教学中的问题,发现教学中的闪光点。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在全面科学的同时,不能准确地诊断教学中的问题 ,难于清晰地找出教学中的闪光点。 评价模式步骤二与三分别准确指出了教师教学中的根本问题与教师教学中值得推广的教学经验,较其他教学评价更先进。

3.3公平性

解决教育的公平性一直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构建和谐教育教学模式要求每个受教育者得到公平的教育。这种公平性能否得到满足应在教学评价中体现出来。早期的评价模式忽略了这一点, 教学评价模式中对学生中的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运用宽度理论综合比较,利用教学评价导向作用促进教学向公平性发展。

3.4可行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