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23 17:42:09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例1

中图分类号:E07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art of the military logistics information resources standard system,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ndard of military logistics information resources, military logistics operations and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ed standardiz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of military logistics information resource,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military logistics information standard documents.

Key words: military logistics;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standard; standard system

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是军事物流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建立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体系,是以标准化为技术管理手段,分析现有军事物流相关的信息技术标准,形成规范统一的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确保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提高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与效果。

1 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化概述

1.1 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含义

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对军事物流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定义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军事物流信息资源管理的法规性文件或标准、明确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化方法、提供信息资源标准化工具等。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化包括:军事物流信息资源元数据、数据元、数据模型和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

元数据标准化主要是对数据外部特征进行统一规范描述,包括数据标识、内容、质量等信息,便于用户发现数据资源。数据元标准化是对数据内部基本元素的名称、定义、表示等进行规范,主要用于数据集成、共享。数据模型标准化是对数据组织方式的规范化描述,便于对数据组织有一致的、准确的理解。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是对数据进行统一的分类和编码,避免对同一信息采用多种不同的分类与编码方法,造成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困难。

1.2 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的作用

(1)统一军事物流业务信息术语和概念

在军事物流各种业务管理活动中,需要使用很多军事物流信息术语、概念,在具体业务处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对这些术语和概念的含义和用法等存在不同的理解。信息资源标准化就是要规定业务中相关信息术语、概念的含义和范围,对其内涵做出明确的界定,做到无歧义的理解和表达,对规范军事物流业务、提高军事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的准确性具有一定作用。

(2)优化和规范业务信息分类与编码

在军事物流领域中,各种管理对象都存在着分类的需求,但各具体部门、人员由于业务应用的出发点不同,对同一类信息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类和编码,已有的信息分类和编码,有些不符合信息分类和编码的标准化原则。因此,优化规范军事物流信息分类和编码,不仅能够提高业务管理水平,而且便于信息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共享。

(3)为军事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提供数据规范

在军事物流信息系统中,由于各业务对数据应用范围和要求的不同,存在着同一数据集,建立的数据模型不一致,或者对于同一数据,数据的名称、定义、长度、表示等不一致或相互矛盾,就会使信息系统之间难以协同工作。信息标准化规范了数据的组成、结构、相互关系,保证了不同系统的数据模型以及数据含义和格式的一致性,能真正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

1.3 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与业务、信息系统的关系

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是对军事物流业务信息的科学总结,是军事物流业务信息的规范;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指导军事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为军事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提供数据规范,同时通过军事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来检验信息标准。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与军事物流业务、军事物流信息系统的关系如图1所示。

2 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体系

按照军事物流信息资源的分类,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由数据元、信息分类和编码、数据模型标准等构成,标准体系框架见图2所示。

(1)数据元标准

这类标准是军事物流信息资源的基础标准,包括应用于军事物流信息资源的人员、机构、物资、设施类的基础数据元标准,以及军事物流业务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元数据标准。

人员类数据元标准。主要描述人员个体信息,包括人员个体的基本情况、政治面貌、教育及培训情况、婚姻及社会关系情况等数据元。

机构类数据元标准。主要描述单个机构信息,包括人员编制、人员现有情况、地理位置、人员变动、历史沿革等数据元。

物资类数据元标准。主要描述单件物资信息,包括物资基本数据(如名称、代码、规格等)、管理数据(如生产厂家、储备方式、包装要求、编配要求、储存要求等)、技术数据(如尺寸、材料、颜色、战术技术指标等)等数据元。

设施类数据元标准。主要描述军用设施信息,包括仓库、站台、铁路专用线、道路及建筑物等数据元。

军用物资采购类数据元标准。主要描述军用物资采购管理的信息,包括供应商管理、采购合同管理等数据元。

军交运输类数据元标准。主要描述运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物资,以及运输工具、技术装备和管理等信息,包括物资运输计划、运输工具、运输方法等数据元。

军事仓储类数据元标准。主要描述库存物资管理信息,包括物资入库、出库、盘点管理等数据元。

物资配送类数据元标准。主要描述物资配送管理信息,包括配送计划、拣选方式、配送路线等数据元。

(2)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

这类标准是军事物流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标准,包括军事物流机构和保障对象、军用物资与装备等军事物流公用基础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以及军用物资采购筹措、运输配送、物资储存等物流业务管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军事物流机构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用于描述军用物资保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单位信息分类与代码。主要包括:军队单位代码、部队类别代码、机构等级代a、供应性质代码、供应保障类别代码、机构类型代码等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

军用物资装备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用于描述军用物资和装备的通用属性和专用属性信息的代码。主要包括:军用物资与装备代码、危险性质代码、包装类型代码、包装材料代码、包装层次及规格代码、储存条件代码等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

采购筹措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用于描述军用物资在采购和筹措环节产生的信息分类与代码。主要包括:采购机构分类代码、提货方式分类代码、采购方式分类代码、采购任务来源分类代码、采购任务属性代码等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

运输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用于描述军用物资和装备在运输环节产生的信息的分类与代码。主要包括:军事运输计划性质代码、军事运输对象类别代码、军事运输等级代码、军事运输任务性质代码、军事运输方式代码等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

物资储存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用于描述军用物资和装备在仓储环节产生的信息的分类与代码。主要包括:仓库级别代码、仓库类别代码、储存性质代码、库房性质代码、库房类型代码等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

(3)数据模型标准

数据模型是整个信息资源规划的最核心的内容,数据模型标准规定数据模型的组成、命名规则,以及描述内容、方法和要求等,主要用于规范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表结构和表间关系。数据模型标准规定了军事物流业务应用数据模型的编制方法和组成关系,进行信息资源规划时,应遵循的数据模型标准。

军事物流数据模型标准是指经过军事物流信息资源规划以后,得出面向军事物流各种业务主题的,反映军事物流稳定信息资源的主题数据库和一组规范化基本表结构。

主题数据库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是军事物流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通过对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分析后所形成的实体按主题进行分组。军事物流主题数据库标准可按业务主题划分,即物资采购筹措数据库、军事仓储数据库、军交运输数据库、物流配送数据库等。

基本表结构是在主题数据库形成以后,通过对主题数据库进行概要定义形成概要数据模型,再经过不断细化、完善过程,并按规范化的理论与方法,经过一步步的分析得出的一组规范化基本表。基本表是军事物流最稳定的基础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标准具有面向业务主题、信息共享、数据满足一数一源、结构满足范式要求的特征。

3 军事物流单证标准及应用

3.1 军事物流单证标准

物流单证是物流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单据、票据、凭证的总称,是物流过程中主要数据载体,物流单证是串联物流数据、衔接物流环节、实现集中管控的关键。物流单证种类繁多,如:计划类单证、采购类单证、储存类单证、运输类单证、配送类单证等,每一类单证,由于物资种类的不同,使用单证格式也各不相同。为了实现物流环节的有效衔接,实现物流数据融会贯通,物流信息共享,就必须实现物流单证标准。

军事物流单证标准是指为规范化军事物流单证的管理,统一单证技术要求、单证的编制规范而制定的各类军事业务单证标准。军事物流单证标准打破了军事物流活动中各专业界限,能实现军事物流信息共享以及军事物流业务状态实时监控,有利于提高军事物流管理水平。

3.2 军事物流单证信息服务

军事物流单证信息服务包括物流单证信息跟踪和物流业务的状态跟踪。单证信息跟踪通过军事物流单证的信息查询,确定军事物流单证的详细状态情况,主要针对军事物流单证的日常信息查询,以及物流单证异常单证的问题分析与处理。军事物流单证的信息查询的内容包括单证准备、发送、传输、接收、回执等各个过程经由的节点和时间信息。

物流业务状态信息跟踪是以军事物流各环节产生的各种单证信息为依据,对单证的业务状态提供跟踪服务。物流单证的业务状态跟踪以单证ID来实现,单证ID贯穿于军事物流活动全过程,按照物流环节的实际发生顺序,如军用物资采购、军交运输、军事仓储、配送来跟踪各业务流程所产生的单证,按照唯一标识(ID)随机查询不同环节军事物流活动的单证信息。物流业务状态信息跟踪服务能获取包括计划单、采购单、合同、调拨单、入库单、出库单、包装清单、提货单和运输提报单等军事物流信息。

4 结 论

军事物流信息资源标准化是军事物流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基础,通过建立军事物流数据元、信息分类代码、数据模型标准构成的信息资源标准体系,为军事物流业务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术语和数据标准,能实现军事物流信息的查询和军事物流业务状态跟踪,实现军事物流业务间流程无缝衔接和军事物流的可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于代军. 军事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研究[M].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晓明. 军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论文集[M].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2.

[3] 李瑛. 美军信息资源管理研究[M].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例2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31(2012)02-0028-04

在信息论创立之初,对于是否选择“信息”一词来称谓他所发现的一个新函数,香农曾感到颇为犹豫,因为这个词令人困惑,在英语中,它已经有了太多的含义,当前学界也极易将形式、关系与意义等与信息概念混为一谈。然而,从哲学传统的角度思考,现代信息论及其哲学观念中的“信息”一词确然契合了诸多深刻的思想渊源。从词源学上说,英文“information”一词的词根“form”,首字母大写时(Form)指称柏拉图哲学的“理念”,小写时指称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形式”,都是西方哲学传统中的重要概念,而且“Information”的动态形式是“inform”,它常取“赋予某对象以形式或特征”之意。由此概念分析处人手,我们便可开启信息哲学的形上之思。一、从“形式”概念看信息哲学中的形上问题

在信息哲学中,关于形式概念的哲学思考乃是隐而不显的,因其可谓信息哲学的根基之思,其内容本身本不纳入信息哲学的理论框架之中,却又时时处处贯穿于信息哲学的诸论之内。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将形式之思的理路阐述清晰化、在场化,或许既是一种哲学形而上学沉思中的必然,又是一种信息元哲学探究中的可能。

在柏拉图哲学中,理念(Form)是一种绝对的、永恒的和超验的实存之物,世间万物因分有或者模仿理念而成其为自身,获得其本质,成为理念的一个摹本。分有物或者模仿物显然只能部分地具有理念的“完美性”,而永远不能成为它。因此,现实世界是虚假的,是杂多,而唯有理念世界是真实的,是完美的“一”。形象地说,柏拉图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由上而下的形式分有的运动图像,即形式作为内容由理念散发而流动到世间万物之处,进而塑造出万物之显像,而这也正是“inform”一词的本义。或许我们可以说信息(information)作为“inform”的名词化,正是表达这一形式分有之流动过程的描述性概念,正是由它描述了柏拉图哲学中世间万物形成的动力源泉、内在机理和时空构式。由此,我们便可看出信息在哲学中的存在论意蕴,即信息虽不能直接被看作万物形成的实体性本原,但它作为形式分有、流动的显像仍然是万物“形――成”的过程性本原,由此,我们便也重新理解了赫拉克利特的流变之说。

亚里士多德关于形式(form)的思想是对柏拉图理念论的继承和转换。在柏拉图那里,理念高于世间万物,而亚里士多德则说形式蕴含于万物之中,它与万物须臾不可分离,甚至形式就是第一实体。在四因说中,亚里士多德指出,形式因乃是第一因,动力因和目的因都可以归于形式因,即使是质料也离不开形式,因为我们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发现“原初质料”这样的东西,即没有无形式的质料,形式就是一切事物的“是其所是”,质料只是潜在性,而形式则是现实性,甚至自然的过程就是质料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的连续转换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形式概念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核心地位,而如果将此思想延展开来,我们便会发现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信息哲学中的信息之间有着一条可以明确沟通的纽带。

在柏拉图哲学中,形式乃是被给予物质的,而亚里士多德将其转换为形式内在于物质的问题,这便形成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歧。17和18世纪的欧洲经验论哲学认为知识所赖以构成的形式寓于知觉之中,而休谟则怀疑离开了客观的形式,经验只能是散乱无序的,后来,知觉被笛卡儿的主观理性所代替。走出独断论迷梦的康德又将质料(matter)和形式(form)纳入到先验范畴之中,指出心灵本就是形式之家,知觉的形式乃是由先验心灵所赋予的,由此我们才能认识世间万物。然而20世纪的哲学则更倾向于形式与质料内在不可分离的观点。向来少谈客观实在问题的现象学家海德格尔也说:“我们对这个物的概念,即把物当作具有形式的质料的概念,也是有怀疑的。……质料与形式的区分,而且以各种不同的变式,绝对是所有艺术理论和美学的概念图式。不过,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却并不能证明形式与质料的区分是有充足的根据的”。

如果我们返回到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之思中去,便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扩展,即世间万物的运动,体现为由潜在性向现实性的转换,实质上亦是形式显示的过程,是事物之本质生成的过程。如果相对于柏拉图的形式分有思想,我们将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称之为形式显示,那么信息(information)便可具有如下含义,即事物生成和存在的过程性显示。这一思想在当代信息哲学中得到了鲜明地回应。关于信息本质的研究指出:“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直接存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由此不仅承接了古代哲学的哲思,而且扩展了其思想内涵。这主要体现在信息哲学作为20世纪的哲学思潮,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坚持摒弃二元分立,将形式与质料内在的统一起来,认为在形式显示之中,质料乃是始终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基底起作用的。“潜能当它还未曾转化为现实的时候,它是关于将要产生的现实的信息的载体;由潜能转化而来的现实则是它由以转化而来的在它之先的潜能的信息载体,同时,它又作为一种新的潜能而潜在规定着更新形式的现实的信息。”。由此,信息哲学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回答了古老形而上学的基础性发问,即“究竟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信息哲学认为信息乃是在者在之根据,曾经在、现在在和将来在之根据,而无,即无信息,因而无形式显示,无本质生成,无成其自身之过程和根据,因而不在。

二、信息哲学中形上问题的“关系”维度

在学界关于信息哲学的论辩中,形式和关系概念往往处于核心地位,也往往被赋予浅薄化、平面化和实体化的解释。如同上述关于形式概念的研究旨在深刻化、立体化和过程化信息哲学的形上之思,关系概念在其中也应体现更加丰富的意义。如果说形式是信息哲学中的奠基性概念,那么关系概念则将信息哲学的形上架构铺展开来。

在信息哲学中,人、自然与社会,以及身与心的关系得到了崭新的诠释。在信息哲学关于存在领域分割的逻辑推演中,存在领域被划分为四个面相:客观实在、客观不实在、主观实在与主观不实在。从唯物主义的实在观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客观实在=物质,客观不实在+主观不实在(精神)=信息,由此,整个世界在其基础的关系层面便获得了一

个新奇的诠释视角:人,作为身心的统一体,便包含着客观实在(物质)与主观不实在(主观信息)的双重因素;非人化的自然,便是客观实在(物质)与客观不实在(客观信息)的统一;社会,具有人化与化人的统一性,便更是客观实在(物质)、客观不实在(客观信息)与主观不实在(主观信息)的三元一体。

基于上述论断,可以认为信息作为不实在,贯穿于人、自然与社会的构成之中,实际上,它也同样处于三者间的关系之中。

一方面,在人与自然及其相互关系中,信息构成二者,并作为“显示”与“意向”的统一将二者联结起来。在坚持“世界统一于物质”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自然,尤其是非人化的自然乃是以物质为其基质的,同时又由下而上地将自身在客观信息层面上显示出来,而这种基质与显示的统一才是完整的自然本身。任何将信息排除于自然的构成之外的思想,都无一例外地沉陷于实体思维的樊笼之中了。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乃“是一个多维的存在: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肉体的、灵魂的;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人,体现着自然、社会、心灵、身体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关系,或者说,在信息哲学的视角中,人是多重信息综合建构的产物。在此意义上,人是世界上具有最为复杂维度的存在者,因此,无法对其进行简单还原性的分析。然而,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意向”却构成了其中最基本的联结模式。“意向”,在当代哲学研究中,其内涵并不局限于在胡塞尔哲学中的原初意义,具有更为丰富内涵的“下向相关”或“指向”应该成为“意向”一词的深化意义。在信息哲学中,对“意向”一词的使用,便是赋予了其如此更深刻的意义:在广义上,它表征着信息作为原发点,以一种指向的姿态,将其自身相关于物质的动态关系;在狭义上,它意指着主观信息作为原发点,通过多重中介,指向并将其自身下向相关于客观存在物的动态关系。由此而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正是通过“意向”模式,与物质的自身“显示”相“冲撞”,进而建立起其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于是,诸多相互作用产生于其中。

另一方面,在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中,信息亦构成二者,并作为“突现”与“还原”的统一将二者联结起来。“能动地把握、利用、开发、创造和实现信息是人类社会的本质。”这是信息哲学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对社会概念高度抽象的概括。建基于物质――信息世界的双重演化观念,从社会的内在生成视角出发,认为社会乃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物质层面与信息层面双重演化的动态过程。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要内容已经在前文中简单论述,这里仅指出,其中的“意向”在社会中突现为“集体意向”的复杂状态,而“显示”则更具有了间接性的、多维度的中介机制,从而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趋复杂化。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人之所以展示为人是因为人通过了以社会为中介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二维结构的建构。”并且,正是通过这二维结构的进化发展,将人与社会的关系建构成为一个“突现”和“还原”双向作用的动态过程。“一方面,人的个体集合形成的类构成了人的社会,另一方面,人的类的存在形式社会又规定和影响着人的个体的存在;一方面,社会的活动必须以人的个体的活动为基础,并且,社会的活动又只能存在于一个个的个体的活动之中;另一方面,个体的活动又必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与社会整体的活动模式相一致的方式来塑造自身,并且个体的活动又一定会被整合到社会整体的活动模式之中。”

由此可见,“显示”与“意向”“突现”与“还原”乃是信息哲学中关系问题的具体双向维度,它们两两相合,协同整体架构起信息哲学中世界如其所是的复杂性图景。

三、形式生成和关系构成:信息哲学中的意义忖度

在信息哲学诞生之前,信息概念远没有意义概念那么深厚的哲学意蕴。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便已经涉及到意义理论的诸多面相。然而,意义问题却仍然是西方哲学传统的―个盲点,因为“意义这个‘东西’太原本了,它很难被完全对象化,但是这不是说它跟对象没关系,对象恰恰因为它而可能。”在20世纪哲学中,受摒弃二元分立的思维方式影响,哲学传统中的意义层面被重新“捕捉”到了。信息哲学将意义问题纳入其研究视域中既是自身研究发展的需要,也是20世纪哲学研究日益走向深化的产物。当前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主要表现出两种路径,一是信息的形而上学路径,二是语言和逻辑分析的路径。在第一条路径中,意义问题往往被淡化,而没有形成主题研究,而在第二条路径中,由于相关术语的误用则造成一种“可悲的混乱”。实际上,在信息论创立之初,韦弗就指出:“信息一词在该理论中是在特殊意义上使用的,不应与日常用法混为一谈,尤其是不应与意义混为一谈。”许多信息语义学者持有意义实在论的立场,而将主体的因素排除在外,从而未能给信息哲学中的意义问题提供合理的解答。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以英美哲学家为主体的日常语言哲学传统和以欧洲大陆哲学家为主体的诠释学、普遍语用学及超验语用学日益走向融合,哲学研究也出现了从意义主题到信息主题的转向,其中,信息与意义的关系凸现出来,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体现在信息哲学领域中,便形成了信息哲学中的意义问题。

在分析哲学中,意义问题并不处于形而上学的,研究域中,然而信息哲学中的意义思考却与形式、关系等形而上学基本概念相关紧密,甚至可以说,“形式生成”与“关系构成”共同呈现了研究意义问题的出发点和前进方向。

一方面,从形式之思来看,作为物质(直接存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的信息,从其原初的生成来看,乃是与人无涉的、纯粹自然的物理学现象,由此而呈现的信息,即为客观信息,或称自在信息。“在这个阶段里,信息还只是以其纯自然的方式,自身造就自身、自身规定自身、自身演化自身,从而展开其自身纯自然起源、运动、发展的历程。”这里的“自身”二字表明了将某种类似于主体的自主性赋予信息,从而为客观信息中意义的生成架设了理论基础。从传统形而上学的视角来看,物理事物之间最根本的相互关系便是以形式为动力的相互流动和以形式为目的的相互转换,而在物理学中,它是以“相互作用”为量纲的。“从现代科学的理论来看,事物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物质(包括质量和能量)和信息交换来实现的,……就相互作用必然引起参与相互作用之事物的物质和信息结构的改变这一隋景来看,凡是相互作用过程都必然会伴有价值关系之发生。”在这里的价值关系便是客观信息中原初生成的意义内容。这里的意义乃是“表示在价值和地位含义上的意义(Bedeu-tung)。”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例3

一、区域物流业的特点

1、区域物流的含义

区域物流既包含地域概念,也包含经济概念。具体来说区域物流指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等货物及物品在不同区域或地区之间的流动和转移,即货物及物品供应地与需求地分别处于不同区域的物流称为区域物流。

区域物流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就在于地域空间的差异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地政府和企业都积极扶持、发展区域优势产品,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山西内蒙古的煤炭、山东淄博的陶瓷、福建晋江的服装等等。而他们的消费者几乎遍及全国。当生产者和消费着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或地区独立进行时,为了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之间的生产与消费目的,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区域物流活动。

2、区域物流的性质

区域物流产业涉及多种行业,概括来说区域物流具有三个性质,即基础性、服务性和综合性。

(1)基础性。物流业是基础性产业。由于货物的生产与消费是分离的,为了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统一,就需要物流运输,因此物流对所有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都有影响,它通过交易、仓储、配送等生产、流通条件与手段对国民经济起基础性作用。通过不断输送各种物品使生产者获得原材料、燃料、零配件,以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2)服务性。物流业本身并不提供物质产品,它只是为了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或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需求而从事的运输、配送需求。是为顾客提供专业化服务。说物流业是服务性产业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供应链与客户的关系而言,物流业强调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实现货物及物品由供应方配送到需求方的运输行为;其二:物流服务供需双方的关系而言,物流业强调增值服务,仓储、运输等基本功能之外的附加服务是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能为客户提供高效、及时、经济的运输行为,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通过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而发展的。

(3)综合性。物流业是既是一个庞大的纵向经济领域,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到消费的整个过程提供纵向各项服务;也是一个为其他所有经济领域服务的横向经济领域,无论是任何产品它的交易成功都需要通过物流业。因此物流业是一个横跨多个基础性、服务性行业,涉及并影响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二、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及核心要素

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核心因素,是所有物流信息平台的交接点。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就是要以一定的物流信息交换标准为基础,将企业信息化平台同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互联,最终目标就是建立物联网。通过物联网为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信息采集、共享和集成提供了一个高效、快捷的网络平台,大大提供物流系统的运行绩效,为物流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是区域物流信息系统的主体要素,其端口必须与公共的信息平台相一致。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划分为供应链、企业、运作职能三个层次的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模型设计规划层面的信息平台,包括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评价;企业物流的预测及计划层面,即管理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控制和调度的各项物流活动计划的生成以及与各流程控制的管理。

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物流信息平台功能,一般由物流的共用信息平台、基础信息平台、作业信息平台三部分组成。共用信息平台主要是通过为参与者提供信息沟通的技术平台,建立一套完整的共用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的系统。物流基础信息平台为物流结点内的物流企业的接入提供技术支持;向相应数据库抽取相关信息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信息共享功能。物流作业信息平台主要是向各物流企业提供支持运营作业的信息平台,满足物流企业完成运营过程的各项功能需求,其主要目的是为减少重复建设,满足未自建信息网络系统的物流企业的需求,提高各物流结点信息网络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二、物流信息系统对区域物流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一,物流信息系统是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保证。

物流业是通过他的工作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是一种无形的产品——物流服务。尽管这种产品不具备实体形态,但是它和其他产品一样讲求质量,只有服务质量好了才能吸引客户。因此,现代物流必须保证按照客户的要求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以最少的时间和最低的商品损耗将商品送达合适的地点。为了保证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必须建立一个高速畅通、动态互联的标准化信息系统。如果信息流通不畅,就不可能形成对物流服务需求全面及时的了解,更难以达到对物流过程的合理、有效的控制,就很难满足货主企业的要求。

第二,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效率的必要条件。

要想实现物流服务的高效率与及时化,现在的标准是为5“R”:即,在适当的时间(RightTime)、将适当质量(RightQuality)的货物(RightCommodity)、在适当的地点(RightPlace)、送达适当的客户(RightCustomer)。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对物流行业的信息实行系统化管理,对各种物流业务的相关数据进行电子化储存与管理,对各个物流环节产生的物流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并向货主提供各种作业明细信息及咨询信息,这对现代物流中心是相当重要的。

第三,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节约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

物流信息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信息的数字化、快速化、集约化,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对商品信息的标准化操作,建立有关ID代码、条形码或磁性标签等的参数体系,实现了对于商品配送的自动化控制,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例4

(一)个人信息

何为“个人信息”?在学术界存在“私人信息”“个人数据信息”等术语,虽然各类术语在表述上存在差别,但其含义大致是相同的。“信息”是指数据经过处理后可以提供为人所用的内容。个人信息不仅指文字形式存储的数据,而且还应该包括其他一切能够用于识别个人的一切数据信息,具体包括但不限于:身份信息、家庭与社会关系、职业经历、个人健康状况等信息。在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也明确界定了个人信息的定义,这对于界定个人信息以及个人信息保护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电子商务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之中,并且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最重要的就是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关于电子商务的含义,学术界也是各执一词。有学者认为电子商务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上的电子商务。“狭义电子商务是指通过电子行为进行的商事活动”。我国在2018年颁布了《电子商务法》,该法第二条第二款阐释了电子商务的含义,前述狭义上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法》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含义基本一致。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保护个人信息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个人信息高度数字化、网络化,这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使得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具有低成本、隐蔽性以及危害面广等特征。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在电子商务时代,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意义。

1.保护个人权利之必须。面对数量庞大的个人信息,在网络高速发展的当今,通过大数据分析,很容易勾画出一个人的全貌,乃至于掌握个人的全部行踪。在大数据发展的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走着的透明人,你的财务信息、医疗信息等重要信息被各种APP存储着,并被相关企业收集。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严格限制那些掌握着我们个人信息的主体,包括但不限于政府、企业;必须制定更加严格的个人信息采集、运用以及保护等方面的制度,来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

2.有利于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保护个人信息不仅仅为了保护个人的权利,在当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数据就是财富,个人信息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就目前来看,很多商家、企业,都采用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的方式来促销商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成交的概率。而且信息的自由流动,有利于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促进商业贸易便利化。

3.有利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在网络交易中,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往往会在知情或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商家收集,消费者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如果不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这将抑制消费者网络购物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4.是进一步深化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对外开放的需要。面对当前国际社会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2020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正在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发展新格局,世界上众多国家参与其中;前段时间刚刚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国际贸易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发展将会更加迅猛。“目前,国际上已经有50多个国家制定了《个人信息(数据)保护法》,特别是欧洲国家,对欧洲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已经延伸到过境数据流。”但是我国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水平尚未达到这个标准,这将不利于我国于欧洲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会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现状

从全球来看,过去的2019年,大规模的数据泄露事件频频发生,呈现爆发递增的趋势,当前数据面临的安全状况仍然不容乐观。据安全情报供应商RiskBasedSecurity(RBS)的2019年Q3季度的报告,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全球披露的数据泄露事件有5183起,泄露的数据量达到了79.95亿条记录。为了展示趋势,RBS列举前7年数据泄露情况。从数据泄露事件数量来看,整体呈现出递增趋势,其中2019年泄露事件(5183)比2018年(3886)上涨33.3%。圆通快递数据泄露仅仅是冰山一角。根据永安在线数据资产泄露监测平台,从2018年正式开始运营至今,已发现数据资产泄露风险事件超70000条,涉及到证券,银行,保险,电商,社交,快递,短视频,政府,教育等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在这其中,发现快递行业数据资产泄露风险事件787起,占比1.1%;涉及到包括顺丰、圆通、中通、申通、韵达、EMS、德邦等国内各大快递公司。其中涉及到圆通的风险事件72起,占比9.1%,泄露数据总量达到10亿,其中涉及到个人隐私数据包括姓名、电话、住址等信息的数据量为1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快递行业一直处于数据资产泄露的重灾区,侵害个人信息的案件时常发生,并呈现出信息量大、隐蔽性强、危害大等特征,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个人信息立法,加强监管,形成保护个人信息的巨大合力。

三、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电子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各种信息,其中包含个人信息,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这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性。但是在网络时代,高度数字化、网络化的个人信息,也给个人信息保护造成了极大困难,类似于上述案例的各种侵害个人信息的案件层出不穷。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颁布专门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有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散见于相关法律以及司法解释之中。我国《民法典》在一百一十一条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而且专章规定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不仅仅界定了个人信息的含义,还规定了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以及相关国家机关和组织的保密义务。2017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2017年两高发布了《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对于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准确适用刑法具有重大的意义。从上述不难看出我国个人信息立法层面存在:缺乏专门的立法、相关主体缺位以及补偿机制空白等缺陷,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不利于个人信息的保护。

四、电子商务背景下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举措

(一)完善个人信息立法,形成保护体系

我国相关法律关于个人信息的规定虽然有很多,并且近些年明显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但是我国截止目前仍然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个人信息,相关的保护措施散见于《宪法》《刑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之中。这不利于个人信息保护,并且关于哪些信息属于个人信息,哪些信息可以合理使用,个人信息的收集、管理、运用以及存储等方面都缺乏比较切实可行的规定。对于不正当使用个人信息应当如何追究等相关问题,都急需要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并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起到统领作用,形成对个人信息“大保护、快保护、严保护”的格局。

(二)完善网络监管我们正处于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浪潮之中,信息技术的大规模运用,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监管难度加大,同时传统物流行业的实体监管亦难以适用于网络环境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虚拟环境下保护个人信息,需要采取新的举措,投入更大的保护力度和强度。一方面,在电子商务领域,设立专门的物流监管部门;不同于传统的监管部门,专门的物流监管部门掌握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更好为网络专项物流监管部门服务,更有利于保护个人信息;另一方面,需要制定网络环境下信息泄露应急预案;制定个人信息预警安全线,定期对物流领域信息情况进行评估,当出现预警情况时,要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防止、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当已经出现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时,要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关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三)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行业外部的监管仅是一方面,强化企业内部数据管理机制,才是问题的根本。一方面,需要明确电商物流企业的主体责任;电商物流企业作为个人信息收集、管理、存储以及运用的主体,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并且将个人信息保护状况作为考核电商物流企业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还需要履行相应的提示和审查义务,提示客户注意《隐私政策》以及涉及个人信息的重要条款;另一方面,电商物流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背景调查,提高物流企业员工的准入门槛,构建良好的信用体系,从自身上避免侵犯用户个人信息的可能。

(四)运用技术化手段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例5

[分类号]G256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爆炸”、“信息革命”的时代,信息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随之而来则是对“信息”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并渐成显学,出现了诸如“信息学”、“信息管理学”、“信息传播学”、“信息法学”、“信息哲学”等一系列成熟或半成熟的学科。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目前亦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当然在这些成果中,也存在不少学术争议,如关于“信息”一词的辞源等。本文力图从文献考据学角度出发,对“信息”一词的起源、发展及内涵做一定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修正当前相关学术成果中关于“信息”一词的误读、误判。

1、“信息”的源流

在研究信息科学时,一般都会提到“信息”一词的起源。对于起源问题,目前在学术界有两种代表性观点:其一为“李中说”,即许多学者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认为“信息”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李中《碧云集・暮春怀故人》中的“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关于“李中说”也有两个版本,一为“南唐李中主”;二为“中唐诗人李中”。其二为“陈寿说”,即司有和先生在其专著《信息管理学》(以下简称“司文”)一书中提出的新观点,认为“信息”一词出自陈寿《三国志》中的“正数欲来,信息甚大”。

关于此两种观点,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的王英玮老师已经在《“信息”一词源流考》中有过论述,现将其考证结论总结如下:

“信息”一词早在唐代就已经被人们普遍利用,而李中为五代十国时的南唐诗人,因此“信息”辞源绝非可能出自李中的《碧云集・暮春怀故人》一文。(笔者注:王老师在其文“几点结论”中所写的“南唐(后唐)诗人李中”的说法有误,南唐并不等同于后唐。后唐(923-936)在南唐之前,为李存勖所建。)

司有和先生批驳“李中说”的考证基本可信,但关于南唐的立国时间记述有误,南唐的立国时间为937-975年而非902-929年。

“司文”中的“正数欲来,信息甚大”引语中的“数”为讹文,应当为“叔”,“正叔”乃北宋学者程颐之“字”。该引语中所说“信息”一词,实际上出自北宋学者朱熹的《二程外传》而非陈寿的《三国志》,所以并不早于南唐李中诗句中所提到的“信息”一词;《三国志》中也并不存在“信息”一词,“司文”中的引语实为误引。

“信息”一词的辞源,当不晚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即公元502-557年。其依据为:清代学者严可均编纂的《全梁文・卷五十二》中有“信息”一词的记录,原文为:“玲珑绮构,无风自响,不拂而净,耽耽肃肃,信息心之胜地……”。

笔者根据王英玮老师的研究思路曾仔细核对其考证结果,对于以上四点总结只同意前三点,而最后一点不敢苟同。经考证所谓“信息心之胜地”等语,其实早在唐代的《艺文类聚》第七十七卷中《内典下・寺碑》中就有记载,原文摘录如下:“梁/王僧孺/中寺/碑/曰:……威风铿锵,如鸣更戢;旁攀镂槛,斜登钿砌;煜金铺,玲珑绮樽;无风自响,不拂而净。耽耽肃肃,信息心之胜地;穆穆,固忘想之嘉所……”根据文章含义分析及骈文写作规律,可以看出文中“信息心之胜地”句读读法为“信/息心/之/胜地”而非“信息/心/之/胜地”,应该是和下旬“固/忘想/之/嘉所”相互对应的。所以此处表面上虽然出现了“信息”二字,但实际上“信息”一词的本义并没有出现。所以王英玮老师关于“信息”辞源“当不晚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朝”的观点就失去了其论据,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

“信息”一词的最早辞源根据目前研究成果及笔者收集掌握的资料,早在南唐李中之前的唐朝就有六位诗人用过信息一词,分别为崔备(生卒年不详,建中二年(781年)进士及第)、杜牧(803―853)、陆龟蒙(?一881年)、马戴(生卒年不详,会昌四年进士及第)、唐彦谦(生卒年不详,晚唐,咸通时,举进士十余年不第;光启末,贬汉中掾曹)和鱼玄机(843?―868),根据其生活年代考察可知崔备出生最早。因此可得出,目前有据可查的、最早使用“信息”一词的文献当为崔备《清溪路中寄诸公》中的“别来无信息,可谓井瓶沉”。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和第九十九回分别提到张辽和司马懿口中说出的“信息”一词,虽说《三国演义》是明朝人写的汉末三国时期的文学故事,但根据人们对《三国演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评价,我们可以揣测张辽和司马懿能说出“信息”二字也是可能的。如果以此推测,“信息”一词在汉朝时人们就开始使用了,当然这样的推测不足为史实依据。

2、“信息”的发展

2.1 “信息”一词在唐诗宋词元曲中由微渐广

“信息”一词在唐代出现之后,并没有立即得到广泛使用。据作者现有资料统计,在唐代只有六位诗人各使用过一次,五代时一位作者使用一次。但是到两宋以后,这个词语的使用就得到了迅猛发展,不但使用的人数大量增长,而且被同一作者多次运用,例如苏轼、杨万里、黄裳、史达祖、柳永等就反复使用。据粗略统计,两宋期间使用该词语的作者就有九十多人,使用次数达一百一十余次。元朝立国时间虽然短暂,但该词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继续沿用。参见史药房的《水龙吟》、尹志平的《江城子・义州作》和王实甫的《西厢记》等作品。

2.2“信息”一词在明清时期得到广泛使用

明清时期,“信息”一词不仅如唐伯虎这样的文人墨客、风流才子喜欢使用,如在其《题画三首》诗词中有“迂疏任是傍人笑,要探梅花信息难”之句。就连江湖豪杰如鲁达、武松;闺阁儿女如凤姐、黛妹;市井小民如四儿、五娘;奴才丫鬟如赖大、平儿;甚至是神仙鬼怪如孙猴、黄狮等,也都在广泛使用,习以为常到脱口而出。这一点在《水浒传》、《红楼梦》、《七侠五义》、《三国演义》、《三言二拍》、《聊斋志异》、《西游记》等小说人物对白中可得到映证。例如《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官秦卿夭逝黄泉路”中有:贾母便唤进赖大来细问端的。赖大禀道:“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从引文中可以看出,“信息”一词十分自然地出于赖大之口,说明它在当时民间口语中已经普及,而不仅仅是文人笔下“高雅”之词语了。

2.3“信息”一词至现代已拓展到社会各个领域

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问世,申农(.E.Shannon)、维纳(Norbert Wiener)等人把“信息”一词从普通用语转变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科学术语。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前后,随着贝尔、奈斯比特、托夫勒等人把“信息”融合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成熟社会”等学说更使“信息”成为描述与预测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社会众所瞩目的事物。目前,“信息”一词已不是单纯的科学术语或技术名词,而是社会共有的、普遍化的术语,它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了。

3、“信息”内涵

3.1“信息”通常泛指“消息”、“音讯”、“情况”等

例如李清照的“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此处泛指故国家乡的消息、音讯或情况。又如《水浒传》第六回“九纹龙剪迳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中――智深道:“兄弟,须要分手。洒家投东京去,你休相送。你打华州,须从这条路去。他日却得相会。若有个便人,可通个信息来往。”――这里的“信息”是泛指九纹龙别后的音讯、消息。这是“信息”内涵的泛指,也是其最普遍、最通用、最主要的含义,直到当今信息社会这层含义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3.2“信息”特指“消息”、“音讯”、“情况”等

例如《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中――(张)辽又曰:“(关羽)但知玄德信息,虽远必往。”操摇首日:“然则吾养云长何用?此事却难从。”――此处的“信息”特指有关刘备“去向”的消息,而不是指其它的消息,这是“信息”一词内涵的特指。

3.3“信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情报”的含义

例如《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司马)懿月 :“蜀兵千里而来,利在速战;今来此不战,必有谋也。陇西诸路,曾有信息否?”――这里的“信息”,就不仅仅是一般的“消息、音讯、讯息”的意义了,它已经具有了军事情报的含义,这是“信息”内涵的扩展。

3.4“信息”有时也代指“书信”

例如宋代程公许《去岁重阳日得彦威信附六月间二小倒及从弟倒》诗句:“万一邮传通,庶几信息闻”。再如宋代洪皓《次观表文韵》诗句:“江左四年无信息,欲传尺素羡双鱼”。再如宋代方千里《六丑》诗句:“远水沉双鲤无信息”。这里的“信息”均是代指“书信”或其内容,这是“信息”内涵的外延。

3.5“信息”在不同学科中的差异性

影响比较广泛的有以下几种:

申农认为:从通信角度看,信息是数据信号等构成的消息所载有的内容;从实用角度看,信息是指能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但事先又不知道的消息、情况等。

维纳认为: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信息是系统的组织性的量度。

克劳斯:信息是由物理载体与语义构成的统一体。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ISO:对人有用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数据,而在日常用语中,信息仍然是消息、情报、情况、资料、知识等的总称。

纵览各家观点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会产生信息,信息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由事物发出的,由接收者感知、分析、判断出的消息、情报、数据、指令、信号等当中所包含的内容。而我们图书情报界所研究的“信息”主要指文献信息,它是指依附于一定载体的消息、情报、数据、新闻、知识、思想等的总称。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类社会逐渐从工业社会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信息社会中的“信息”就像农业社会的土地工业社会的资金和技术一样,将会成为人们竞相争夺的对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信息就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财富,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未来。

“信息”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汇,我们经常在不同的场合中使用“信息”这一概念,那么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信息的内涵是什么呢?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例6

图形的广义的含义就是指物品、服饰、建筑等各方面在造型和颜色上的表达,狭义上讲就是对现实中形状以及文字的概括、提炼。因此,不管是广义上的还是狭义上的含义,我们都应该将图形作为一个概念性的名词来解释,在现在的设计中,图形的存在各式各样,在表达图形形式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内容的作用,图形的形式除其本身表象的表达,经过提炼与整合出现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如何赋予表象的图形更深刻的含义,将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在现在的设计中,图形的表达不仅是视觉突出,言简意赅,更应该有令人思维上的想象空间,来表达每个人对同一个图形不同的感受。视觉联想所蕴含的信息要比文字丰富得多,因为它能立刻激发直觉的互动,我们通过对先前实物的普遍理解获得感知,以视觉的、潜在的方式,激发我们头脑与潜意识的信息建立直觉联系,我们将对图形的本质的含义得以了解,才能将它赋予到现在的设计应用中。

2原始图形的含义

自然界中各种形态是图案最直接的来源,适者生存的原理使得留下来的都是经过严格考验的。而通过对自然的优胜劣汰的了解,形成了我们最优化的结构。通过对自然形态的感受形成了对图形的不同的感受,在对自然的提炼中,我们对其中最常见的图形进行了解析——曲线、螺旋,让我们对自然形态的理解在我们潜意识中与设计碰撞

2.1曲线

在自然中没有绝对的直线,而大自然是一个懂得避重就轻的创造者,曲线的形态虽略显懒散,事实上则是尽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的分配。水流的形态选择蜿蜒而不是直原因是通过初期的冲刷判断了地质的疏密度,迂回蜿蜒的选择性前进,形成了最有效的流动方式。大脑褶皱起伏的形状实际上是扩大了空间,增加了表面面积,从而加大了脑信息的储存量。蛇爬行的方式“S”形波浪式走法是最常见的一种,它们是先通过颈部的肌肉,有规律地惊醒收放全身的肌肉,让身体成为一条顺畅的流线模式,达到前进的效果,以曲线的最高点为发力点,加速游行。曲线在图案中形成的是另一种有力的方式,是力量优化的体现。在设计中就体现了这样的特点,耐克的标志(小勾子的造型)造型简洁有力的同时曲线的变化体现了速度与爆发力,这与其曲线本身的力量相符,在我们在看到力量的时候了解其内在结构力量的形成,这样能够让思维与视觉达到高度的一致。

2.2螺旋

螺旋形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形式,螺旋表现了高度的运转,是两种势力相互对立与融合的持续,是一种运动状态,是力量的聚集体现。在符号的视觉上也有强烈的冲击力感。当它作为形状或以其比例的数学特点赋形于标志时,螺旋会激发我们的美感以及我们自己随时空推移而进化和前进的先天吸引力。例如,银河系星体螺旋状的排列,形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又具有强大力量的空间。龙卷风的气流转动,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和行动力,速度惊人。人体细胞存在的DNA螺旋体结构,能够快速的分裂细胞。螺旋状在自然中是以速度和力量存在的,在视觉上也有极大的冲击力。中国的八卦,分别代表了昼夜、阴阳、男女等对立的共生,其更多地体现为融合的力量,是持续的力量的存在方式。

3经过提炼的含义

符号是对事物或者文字惊醒提炼过的产物,符号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图案,符号是在我们身边存在的各种图案之间建立联谊的基本关联因素。时钟可以报时,但不能创造时间。同样,符号以我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普遍适用的节奏。符号不是节奏,它只是表现了创造节奏的能量。符号是一种视觉隐喻,与其所表达的能量密切相关。符号O。圆圈的符号,我们也认为是零,是个无限包容与循环的符号。作为数字的零,是万物的始源,中立态度,既不极端,也不向前。数字的属性还和虚无相关,计量单位。做为圆形,自古就有天圆地方之说,圆作为包容性的轮廓将土地覆盖。圆是以一个中心向外扩散的相等的射线端点的连接形成,具有高速的旋转性和适应性,车轮的圆能够使车子平稳快速地前进,阻力降到最低。立体的圆形在自转和前进两个角度上都能得以进行,是自然中最为自由的代表。

4图形的含义在实际设计中的案例

图形的含义的实际应用中有特定的含义来体现主题,图形的含义和主题的含义的契合达到高度一致的时候,人们直观的视觉自动转为潜意识的理解,增强了图案的冲击力。可口可乐作为世界上众所周知的著名品牌,全新「可口可乐包装设计将原有的斯宾瑟字体书写的白色英文商标(以下简称为斯宾瑟商标)与最新的设计元素相结合,其中包括「可口可乐品牌专用红、弧型瓶以及波浪形飘带图案。「可口可乐红色背景中加入了暗红色弧形线,整体的红色变得更有深度和动感,并产生了多维的透视效果。消费者调查显示:波浪形飘带图案在传递「可口可乐品牌价值中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可口可乐视觉标识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波浪形飘带图案传达了无尽的可能性。飘带中体现了曲线表达的含义,与曲线的动感和力量相结合,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出自Landor之手的英国BP石油,2000年的新的全球品牌标志,一个绿、黄、白三色组成的太阳花标识代替了“盾牌”标志“,Helios太阳花”标志共有三层,每层有十八块花瓣图案组合而成,花瓣螺旋向外扩散,代表了其源源不断的能量,也象征了公司充满活力。与自然中的螺旋一样充满着强烈的力量。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例7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它承载着一定的意义和内容,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构成符号的色彩、材质、线条或声响,是符号的外在形式,是我们感知符号的前提。设计师作为产品的创造者,符号的编辑者,信息的传送者,通过对线、面、材质、色彩等可以为人所感知的形式要素的运用,使得产品成为信息的载体。

产品符号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早在1950年,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就提出了设计符号理论,1960年德国乌尔姆造型学院曾经深入探讨过符号学的应用。后来德国的朗诺何夫妇(Helga Juegen, Hans Juegen Lannoch)、美国的克里本多夫(Klaus Krippendorff)明确提出了产品符号学。

产品符号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第一使产品和机器适应人的视觉理解和操作过程;第二电子产品的出现使“形式追随功能”的传统设计理念不再适应。以符号学为基础,让人们能够通过符号的意义来理解电子产品的功能,明白它的操作过程。体验经济时代,在用户的高标准体验要求下,产品符号学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应该注意:

1. 符号的含义、符号的选择。在符号的组合上要注意符号系统的整体性,突出主体,而不是符号的简单堆叠。

2. 符号传达的双向性,产品不只是单向传达的被设计物体,还承担着向使用者进行信息反馈的任务,要通过某种特定的手段使产品的符号传播成为一个双向的交流沟通的过程。只有这样,产品的信息才能够为消费者了解,从而提高产品的体验。

3. 产品符号对人的心理及情感的影响。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产品本身,还有伴随消费而来的体验。消费的过程是消费者享受产品提供的身临其境的体验。消费者内因的情感,感性的需要,日益成为现代生活的主题。因此设计符合现代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产品已尤为重要。

4. 现代产品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全方位意义的概念,产品符号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自身,还涉及产品的包装、广告、展示等设计延伸要素,这就要求人们注意品牌产品一致性的塑造。产品设计要利用符号系统的持续性来传达、强化品牌意义,从而使得消费者不断强化关于品牌的符号属性和感觉,这对消费者迅速而正确的理解品牌产品所传达的完整信息有巨大的作用。

产品符号的特性

产品设计中的符号特性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点:认知性、普遍性、约束性和独特性。产品所要表述的信息就是产品本身。因此产品应该通过符号的表达能够起到“自我说明”的作用,甚至可以表达一定的情感。通过产品的形状颜色等一系列符号,传达它的功能,状态,操作步骤,使用户能够通过产品形态马上认出来这个产品它能做什么,怎样操作,好的产品符号设计甚至能够使用户免去学习操作的过程,自然的就掌握操作方式。

在产品进行自我表达的过程中,产品符号应该提供以下五种语意表达:

1. 产品符号表达应当符合人的感官对形状含义的认知。人们看到一个东西时,往往是先从它的形状来考虑其功能或者含义的。

2. 产品符号表达应提供方向含义,物体之间的相互位置,相互位置的布局的含义。任何产品都具有正面、反面、侧面,正面朝向用户,需要用户操作的键钮应当安排在正面。

3. 产品语义表达应当提供状态含义。电子产品具有许多状态,这些内部状态往往不能被用户发觉,设计必须提供各种反馈显示,使内部的各种状态能够被用户感知。

4. 电子产品往往具有“比较判断”功能,产品符号表达必须使用户能够理解其含义。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例8

1.要结合语境去理解词语。语境既包括对词语的含义起着限制或解释作用的句子和段落,也包括时间、场合、对象等方面。特别是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和比喻的把握都要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入手,看上下文提及的意思是什么,然后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的含义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做到“词不离句,瞻前顾后”。

例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15题: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

这些怪石头,叫我想起题名为《像耳山》的坡的一首五言绝句: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

我翻阅过《道光琼州府志》,在“谪宦”目下,知谪宦始自唐代,凡十人,宋代亦十人;又在“流寓”目下,知道隋一人,唐十二人,宋亦十二人。明朝呢,谪宦及流寓共二十二人。这些人,不都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其中有大名震宇宙的李纲、赵鼎和胡铨。这些名臣,当宋南渡之际,却无缘“补天”,而被放逐到这“地陷东南”的海岛作“道旁石”。千载以下,真叫人读了坡这首诗同声一叹!

经营海南岛,始于汉朝。大概从唐朝开始,这块地方被皇帝看中了,作为放逐罪人的地方。可是宋朝更甚于唐朝,宋太宗贬逐卢多逊至崖州的诏书,就有这样两句:“特宽尽室之诛,止用投荒之典。”原来宋朝皇帝把放逐海南岛视为仅比满门抄斩罪减一等,你看,他们把这个地方当作怎样的“险恶军州”!

只有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海南岛才别是一番新天地。兴隆农场是归国华侨经营的一个大农场。以前这里没有的若干热带作物,如今都从千万里外来这里安家立业了。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南海大岛安家立业,却不是“道旁石”,而是真正的补天手了!(《海南杂忆》,作者茅盾)

作者引用坡的诗引出“道旁石”,然后旁征博引,列举历朝历代被流放贬谪的名臣,他们都有补天之才,却无补天之缘,最终被弃之不用。到了新中国,归国华侨兴建农场,工作人员安家立业,把昔日荒蛮的海南建设成一派新天地,他们是真正的“补天手”。答案可拟为:“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在文中指被弃置不用的人才。“补天手”在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补放逐的古代名臣。

2.要弄清代词的指代意义。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归纳、分析,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时,代词的指代意义是考查的热点之一。文章中的代词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可以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指代意义主要包括近指(这、这些)和远指(那、那些)。对指代意义的确定,必须紧扣上文内容,要注意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如果指代内容没有现成的语句可供使用,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然后再得出结论来。

如《机器动物》这篇阅读材料中有这样一道题:文中加点的“这种理论”在文中具体所指的是()

《人工动物学》的作者之一欧文・霍兰解释说:“如果这种理论对一个自动装置适用,你就可以确定你理论的某些部分是正确的。但如果它不适用,那么几乎肯定是你错了。”通常,证明理论的错误更加有用,因为这会揭示理论存在的问题并缩小研究人员寻找答案的范围。如果对机器动物的实验显示理论是正确的,这种理论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生物学,为研究人员进行真动物实验提供有价值的起点。

A.机器人工程师从自然中寻找的灵感。

B.自动装置具备的日益强大的处理能力。

C.一种动物的某种行为可能由大脑的某个部分控制的理论。

D.利用同种观察、测量和重复技术考察其行为所获得的结论。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弄清“这种理论”中“这种”指代的对象。这个短语出现在第四段第一句话中,“这”为近指代词,我们应根据这类题的一般规律从上文也就是第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筛选第三段信息,可知“这种理论”指的是C项“一种动物的某种行为可能由大脑的某个部分控制的理论”。

3.要善于挖掘隐藏的信息。隐含的信息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所给文段的题目、作者、写作时间和文段后面的注释,另一个是题干文字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有很多时候,这些隐含的信息恰恰是回答问题的切入点、关键点。

如《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阅读材料中有这样一道题: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要想解答好就必须利用好隐蔽的信息。在文章的后面有这样一段注释: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如果注意到了这个注释,就会得知列夫・托尔斯泰生于1828年,而文章的副标题是“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至此就不难看出“特殊”就在于是列夫・托尔斯泰诞生100周年,此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一般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紧扣主旨,仔细斟酌。要想正确理解一个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必须要对文章的主旨有一个比较深刻、透彻和全面的理解与把握,否则就难以探寻、品味出句子的确切含意。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Ι第15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要想理解好这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应紧扣住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这个主旨。(1)句中“长不大的孩子”是指生活舒适、安逸的孩子,缺乏一种坚强,而大西北的艰苦会使他们重新认识生活、认识自我,从而长大成人。(2)句是用南方与大西北进行对比而形成强烈的反差,说明南方有的只是精致之美,缺乏大西北所独有的壮美与粗犷。参考答案可拟定为:(1)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挣,会强烈震憾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2)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

2.联系语境,瞻前顾后。就是将题干中的句子回归到原文中的位置,在此基础之上,联系上下文,既要瞻前,又要顾后,确定答题的有效区间,然后再细品题干的具体要求,精读划定的语段区间,抓住答题的要领,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将答案表述出来。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5题: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句话的中心是“农夫”,从“强悍的铜色”的外貌刻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着强健的体魄。稍一深思,我们便不难洞察作者的真正意旨:“强悍的铜色”正是“阳光”的杰作,正是农夫头顶炎炎烈日、含辛茹苦劳作烙下的印迹,它与金色的稻谷、黄色的土地浑然一体,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这幅画卷的背景是“稻埕上的稻谷”,“闪耀着金色的光泽”从表层意义来看,是因为阳光的照射;而从深层意义来看,正是农夫成年累月的辛勤劳作才使得劳动成果如此的美好。从该句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来看,“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与下文的“晒谷子”相照应,“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与下文“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相照应,上下文的前后照应,使得文章的行文内脉贯通,丝丝入扣。参考答案可拟为:①“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②“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③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3.解读修辞,把握内涵。对含有修辞格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格本身特点的角度,如比喻的相似形、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去考虑,特别是含有比喻修辞格的句子理解多次出现,更值得重视。如2006年高考四川卷第14题,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这道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瓦是童年的底片”这是一个暗喻的句子,“瓦”成了生活底片,自然记录了生活。参考答案可拟为:“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再如2005年高考天津卷第18题:请赏析“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展展的”这句话。要理解好这句话,应抓住“问候”和“抚摩”连各个词,可知是拟人的修辞,再联系上下文不难得出参考答案:把风拟人化,把情感具象化,反映出作者抛却烦恼后的平和心境。

4.分析成分,巧抓主干。就是对题干中所给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划出句子成分,将句中次要性的、修饰性的、解释性的成分剔除,而保留主要的、关键的、实质的成分。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第20题第2小题:请说明“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在文中的含义。要解答好这道题就要扣住“长江”前的三个定语(诗、地理教科书、民族文化)来理解它的象征意义,“全都在血脉中汇流”则揭示出了“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参考答案可拟为::因为传统中,长江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所以当“我”置身长江后,长江所负载的各种意义(地理的、文学的、民族文化的)都唤起了“我”的文化认同感。再如这样一道高考题:“他(指列夫・托尔斯泰)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汉一样遭遇坎坷,曾像士兵一样战斗。

B.他终于与流浪汉、士兵那样的社会底层民众融为一体了。

C.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士兵一样在世上消失。

D.他的名声像流浪汉、士兵等劳苦大众那样被社会吞噬。

对这道题的解答,错误率很高,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找到最佳的解题切入点,如果运用分析成分的方法,这道题就变得很容易了。把题干中所给的句子进行成分划分,其主干成分应是:他被人埋葬了。其中心意思就是他死了被埋葬,根据这个意思,再与备选的四项去一一对照,应该很快就会选出C项为正确答案。

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就是通过对文章进行分析,准确、快速、有效地辨别并获取试题所要求的信息,它包括对信息的感知、判断、归纳和概括等。整合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试题要求对信息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文中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文中重要概念和相关知识的解释和阐述;表达作者写作主旨的语句;体现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的语句。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审读题意,有的放矢。仔细理解题意,是正确筛选与整合的基础,有很多题目在问题中就暗示了答题的方向和思路,这些暗示性的提示,除了增强答题的针对性以外,有时还起到降低试题难度的作用。如果对题意浅“读”辄止,往往会导致答非所问、南辕北辙的情况发生。

如2007年高考辽宁卷第18题:文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三个词语予以概括。答好这道题的关键是要仔细审读题目中隐藏的答题方向。首先是“作者的感情发生变化”,那么就应该从文中去寻找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而题中又说“用三个词语予以概括”,这就暗示你作者感情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沿着这样的思路,从原文中找到对感情变化的语句,然后再作出简要概括即可。答案可拟为:感伤(感伤之情)感动(温馨之情)感奋(激昂之情)。

2.确定区域,沙里淘金。依据题干的要求,确定答题的大致范围,缩小“包围圈”,在相对较小的区域里,去筛选、判定信息与题干是否具有相关性,这样能提高答题的效率和正确率。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例9

【关键词】

信息化;计算机;影响

当今企业的生存环境与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全球化趋势,另一个是电子商务的出现。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与互联网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计算机、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将给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几乎对任何信息都能进行数字化处理,因而具有成本低、易传输、高保真、有利于再创造等优势;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形成网络化的信息高速公路,从而打破传统的时空观,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再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极大的容量,因而可以产生巨大的存储能力和极快的处理功能,当其在网络中运作时则会成为一种革命性工具;最后,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高的宽带,从而为信息洪流提供必要的快速通道。作为人类信息器官的扩展,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同步前进,并不断发生着革命性突破。

1 网络信息资源含义

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之前,我们首先应明确对信息资源(IR)概念的理解。目前关于信息资源的含义有很多中不同的解释,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侠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指文献资源或者数据资源,或者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这都是限于信息本的身。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这既包含恶劣信息本身,也包含了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

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与传统的细细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的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赋予了网络信息资源新的内涵。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网络信息资源也称虚拟信息资源,它是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存储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的。并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信息内容的集合。简言之,网络信息资源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目前网络信息资源以因特网信息资源为主,同时也包括其他没有;连入因特网的信息资源。

2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2.1 存储数字化

信息资源由纸张上的文字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者光介质上的光信息,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查询更加方便,而且所存储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使用。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地信息,既可以在计算机内高速处理,又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远距离传送 。

2.2 表现形式多样化

传统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文字活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而网络信息资源则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的,涉及领域从经济,科研,教育,艺术,到具体的行业和个体,包含的文献类型从电子报刊,电子工具书,商业信息,新闻报道,书目数据库,文献信息索引到统计数据,图表,电子地图等。

2.3 以网络为传播媒介

传统的信息存储载体为纸张,磁带,磁盘,而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存在是以网络为载体,以虚拟化的姿势状态展示的,人们得到的是网络上的信息,而不必过问信息是存储在磁盘上还是磁带上的。体系那了网络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

2.4 传播方式的动态性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快速灵敏,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等特点。信息在网络种的流动性非常迅速,电子流取代恶劣纸张和邮政的物流,加上无线电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充分运用,上传到网上的任何信息资源,都只需要短短 的数秒钟就能传递到世界各地的没一个角落。

2.5 信息源复杂

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所取和存放信息,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这些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和整理,良莠不齐,各种不良和无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给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障碍。

3 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对设计的影响

3.1 数字化的介入首先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方式

由于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和绘图专家Coreldraw以及动画经典3DMAXS等的普及应用,使得传统绘画中,用笔的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国画,用笔是非常重要的技巧,而且用笔的方法几乎是全部,这些在数字化的今天显得有些苍白。

3.2 选择性,方式的转变

由于大部分作品的创作也是为数字化服务的。因为数字化的艺术不仅局限在静态画面了,动态的和各种质感颜色的都可以表现出来。人的大脑被解放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力,传播方式当然就有了巨大的变革。

如果你的作品受到大家的欢迎,可以一夜之间让全世界数亿的网民看到欣赏方式,由原来的经典欣赏细细品位变成了快餐式的文化打开即看,看了即关,而且可选择的非常多。

3.3 对设计的影响

电脑技术给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电脑设计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全球化经济和立体化的商业竞争,用电脑技术表现同时也是方式的创新。

4 数字化艺术在设计上的优越性

4.1 随机性

艺术创作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生产。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创作,是一种以笔为主要媒介,由人独立完成的(即使有合作,也是人与人的合作),有目的的创造活动。而计算机绘图是把计算机绘图系统当做一支“笔”,利用计算机彩色图形显示系统所提供的“菜单”进行创作,并用高技术来管理,将计算机当做一个创作伙伴,这种在人机对话、密切配合、共同思维情况下产生的作品,因其随机性,结果有时是出人意料的,会具有极其独特的风格。

4.2 简洁性

简洁是重要的科学与艺术原则。自然界的状态往往是不规则的,如云雾、山脉、海岸、水流等形状,随着计算机和网络而出现的分形艺术能够帮助我们分析、理解和高度概括自然界一切难以描绘的复杂物象,将艺术简洁化,使艺术达到更高境界。

4.3 虚拟性

虚拟性是将不可见的事物视觉化,它是艺术的本性和基本功能之一。从古到今,艺术形式都以塑造完美的虚拟世界、“制造”一个不可能存在的幻想世界、感受令人向往的虚拟环境中的真实等为最高追求。而数字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虚拟化,它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具革命性的生存方式,使创作者融入艺术创作环境之中成为可能。

可见,数字化艺术为发挥人的艺术潜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艺术创造要经过相当艰苦的训练过程,在基本功的培养上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数字化对艺术的介入,以高技术代替了大量的技法,缩短了艺术创作手段的训练,使创作方法越来越简便,可在重新组合中表现出新的感觉,这就使更多的人都能独立实现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地展现自己的艺术构思,艺术创作从此走进大众生活。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例10

【关键词】交通运输物流业 物流信息化 发展 策略

随着互联网及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中的朝阳产业。有效利用交通运输业的特点所催生出的交通运输物流业也在逐渐走进社会经济的浪潮之中。在这基础上,信息化的逐渐引入,让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1 物流信息化概述

物流产业成为现代社会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引进国外物流信息化的策略后,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1]。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信息化已经从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向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共享转变,使其发展更加国际化和开放化。我国经济社会中的物流信息化正在努力进行完善和创新。

1.1 物流信息化的含义

物流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日新月异。结合现代的物流业特点,分析其含义,一是指信息成为现代物流业各项业务的载体;二是指通过信息的交换来完成物流的各项业务。在这样的过程中,能有效反映物流资源的信息。

1.2 交通运输物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目前的交通运输物流业不能适应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还远远不够,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和共享功能不够强大,需要信息化为交通运输物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首先,物流业是一个庞大的经济系统,各个企业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2]。交通运输业信息化能促进交通运输物流业与其他行业的沟通交流,促进交通运输物流业快速进步。

其次,能有效控制、管理交通运输业的物流仓库,信息化物流能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实现物流活动的快捷方便,使仓库管理更加智能化,规范化。

最后,能有效缩短物流通道,降低库存。通过信息化发展能及时掌握不同库存的信息,减少库存的设置量,能有效提高物流水平。

2 我国交通运输业物流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化、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下,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障碍逐渐被打破,我国的经济市场呈现出一个互相交融的局面,交通运输物流业已经成为交通运输业与现代物流业有机结合的创新形式[3]。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已经冲破地域和企业的限制,向更加深层的方向发展,但在其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管理系统松散,缺乏健全的信息化设施

交通运输物流业是现代交通运输业与物流业的有机结合,它的基础性质决定了其信息比较分散,货物和信息很容易混为一谈,严重制约信息化的实施。实际过程中的管理比较松散,而且物流的信息化设备不足,没有较好的设备支持其迈入一个新的上升阶段。

2.2 信息化平台的作用没能完全发挥

交通运输物流业建立信息化平台,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其

服务质量和水平。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沦为一种形式,它的实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3 不能与电子商务进行有效配合

在物流信息化的背景下,交通运输业与电子商务有效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服务社会。但是在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物流业中,并没有将电子商务与物流有效结合,信息化的发展资源没有实现电子商务的具体业务,互不配合的模式没有发挥交通运输业独有的包容性特点。

3 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物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显得越来越重要,将信息化准确引入现代交通运输业中,使其与物流业有机集合,拥有一个良好的改革空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 加大对信息化发展基础设备的投入

在交通运输业物流信息化过程中,投入较多的资金,对信息化的设备进行全面维护和更新,及时排查设备,做好统一详细的记录,把设备的投入作为加大信息化投入的重要措施,保证基础设备的充足和有效。使信息化运用一个良好的硬件系统。

只有拥有良好的信息化设备,才能保证信息化有一个不断的上升空间。在设备投入健全以后,要积极合理的运用这些信息化设备为物流信息化服务。可以说基础性设备的投入是信息化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3.2 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服务型信息化平台

交通运输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客户的态度,以客户为中心,建立一个服务性强的信息化平台。这样的服务性信息平台能与客户达成高效、畅通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汲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采取相应的对策,完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使其漏洞得到及时的修复和改正。使交通运输物流业拥有一个更大的上升空间。

另外,这样的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也能促进交通运输物流业自身的发展,对其有一个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这样的监督机制要借助外部力量才能形成,需要信息化平台的服务性为其提供一批监督队伍,这样的监督队伍是指每一位客户及与交通运输业息息相关的人。

3.3 将物流信息与仓库的设置有效对接

在交通运输业信息化中,将信息与仓库的设置有效对接,能减少交通运输过程中的成本,使仓库的管理目标更加明确,这样物信息化的整个系统会进入一个协调的发展机制。

信息与仓库的有效对接是实现物流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工作中进行落实。

4 结语

交通运输物流业的发展会随着物流信息化的到来而拥有一个崭新的空间。将信息化合理科学的运用到现代的交通运输物流业中,结合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应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改革创新,在交通运输物流业进行信息化的组织及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物信息共享平台等,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林艳.交通运输业物流信息化发展探究[J].商情,2013(39):275.

[2]高俊.我国交通运输物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3]刘红娟,雷小青.信息化促进道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J].价值工程,2012,31(31):144-145.

现代物流信息的含义例11

一、前言

广告最重要的特点是能吸引公正的目光,因此Gold将广告视为一种劝说性或支配性的交际活动。但如何构建广告劝说性的要素,不仅需要煽动性的文字表述,在现代媒体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还需要通过图像、动画、声音等辅助信息,从多模态互动角度设计富有号召力的广告。而公益广告更是如此,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全球问题的公益广告上,在语言使用上大多使用英语这一国际语言,并且在广告的设计上要更注重多模态互动意义的实现,让不同民族、语言、文化的人都能感受广告下的力量。

二、多模态互动意义概述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

广告由不同的媒体信息组成,因此多模态话语分析是指在分析某一符号编码时不再局限于文本分析,而是将图像、颜色、声音、动画等信息囊括其中。因此这些媒体信息虽然不是由文本构成的,但却能通过超文本的方式传达出文本无法传达的信息,让接收者内心受到震撼,从而受其影响。所以综上所述多媒体话语分析可以涉及多种模态,例如:视觉、听觉、嗅觉等,既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超文本的,此外也有只涉及一种模态却包含了不同符号系统的,例如:广播虽然只涉及听觉,但其中不仅包含了文字信息还包含了音乐等背景信息,让声音更富感染力。

(二)多模态下的互动意义

图片、音乐、颜色、动画等模态虽然不像文本信息似的能一针见血地道出广告下所要传达的信息,但是这些模态却能让整体的信息表达更加完整,让图片、颜色发出声音,让音乐传达给听者不同的影像信息。并在不同的模态间形成互动交流,在整体上提升信息的互动表达性,让接收者通过不同模态间的解读,理解多模态下的互动信息。

三、英语公益广告中多模态互动意义解读

(一)多模态互动意义中的情态意义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世界性的公益广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多模态下的互动意义不仅局限于以英语为母语国家下的人,还涉及不同民族、文化、语言间的人。在多模态互动意义的解读上不仅要用文字表述主要的内容,还需要广告的颜色、图像信息等与语言文字信息相吻合,表现出广告下的情态意义。例如:一则以关爱流浪动物为主题的英文广告,画面上一只狗以乞讨者的情态站在一个高出地面的木板上,并在图片的下端配上文本信Animals need money too。这则英语公益广告就通过图片上小狗的情态传达了流浪动物也需要关爱的情感,将图片、文字、情态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接收者在观看图片时心生对流浪动物的怜悯之情,达到情态下的互动意义。

(二)多模态互动意义中的视角意义

英文公益广告在结合了多种模态的情况下要如何有效地组织不同的模态,使其效果最大化,还需要抓住视角特点,表达出多模态下的整体意义。一般情况下,如果采用水平视角,能缩小广告中景物与接收者间的距离;如果采用垂直视角,则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等级关系;如果从下往上,容易使广告中的形象变得高大,但过分的高大则会有距离感,代表其隐藏的权威性;而从上往下,则容易让接收者以平等的关系来看待广告中的事物,缩小距离。因此不同的视角代表的亲疏远近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将不同的模态组合,运用恰到好处的视角表达出广告的主题是关键,让接收者能较为容易地接收广告中的信息。例如:一则号召人们保护森林的广告,图片上用较远的视角将森林组成一个类似人类心肺的图形,如果用较近的视角就不能形象地将森林比喻成地球的肺这一形象表现出来,并且观察其细节能发现其中一部分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殆尽,地球的肺部已经出现了残缺,最后结合文字Before it’s too late!,让人们从这个视角上看森林消失殆尽的情况,让人们意识到保护森林应马上行动。

四、结语

英文公益广告中多模态互动意义的解读首先应理解广告中多模态的含义,在讨论广告模态时将其拓展到图片、声音、颜色等听觉、视觉模态上。同时理解互动的意义,通过英语公益广告,让接收者能在广告的影响上理解广告中反映的问题,并在广告的号召下行动起来达到互动的效果。而如何更好地将英语公益广告中的互动意义表现出来,需要在应用上结合情态、视角,将这些模式整合,提高英语公益广告整体的表达效果,将互动意义最大化。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