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级审计知识点

中级审计知识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26 09:50:51

中级审计知识点

中级审计知识点例1

一、县级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现状

县级审计机关是最基层的审计组织。目前我国的县级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是行使法律规定的职能,即上级审计机关统一安排的指令性任务、本级政府安排的任务和临时安排的任务。这些任务通常要求县级审计机关人员按时保质完成。目前县级审计人员的现状是知识结构单一,没有掌握现代审计手段,审计方式严重落后,审计质量很难快速提高,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审计业务知识培训刻不容缓。具体表现为:

1.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宏观意识。现阶段,基层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大多是财会类专业出身,通晓财会知识,而对宏观经济运行管理、统筹发展等相关知识缺乏,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少训练有素、能运用绩效审计知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我县审计局现有人员14人,会计类职称7人,占50%,工程预算员1人,只占7.14%,严重缺少既懂经济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

2.审计人员没有掌握现代审计手段,审计方式落后。当前县级审计人员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知识严重缺乏,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还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现代审计手段和技术明显滞后,审计效率低下,缺少一批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审计业务的复合人才,审计信息化水平较低。计算机运用能力成了提高审计业务水平发展的“瓶颈”,制约和阻碍着审计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县级审计局疲于应付繁重的政府交办的审计任务和上级部门安排的审计项目,这就使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加之对审计基础理论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现代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审计的效力得不到提高。

3.审计人员年龄渐趋老化。多年以来,由于编制和专业的限制,原来的人渐渐老化,想进入的人调不进来,人员几乎是一潭死水,难以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以我县为例,全局现有工作人员14人,35岁以下仅2人,占14.3%,35岁至40岁4人,占28.6%,40岁至45岁5人,占35.7%,45岁以上3人,占21.4%。审计年龄大了就求安稳,接受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差,习惯按经验、按传统模式做事,一夜之间要提高业务素质,难度可想而知。

4.审计人员审计理念滞后。县级审计局人少任务重,平时忙于应付,重点不够突出。长期以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都是重在揭露问题,查处违纪违规行为。而在理论上的探索工作没有跟上。多数审计人员习惯于从财务收支报表和凭证中获取信息,发现个别的、微观的经济问题。传统的审计思维、审计模式、审计思路狭窄,现代的审计观念上跟不上也打不开,总以为审计就是“查账”,就是发现会计的财务问题,没有审计转型的现念。审计工作习惯停留在发现问题上,对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没有思考习惯,久而久之也缺乏思考能力。更谈不上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从宏观角度在完善管理机制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

二、如何提高县级审计人员的素质

如何提高县级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一个客观存在、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为了摆脱过去封闭式的审计模式,县级审计机关应该结合审计署提出的“审计转型”理念,采取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审计队伍综合素质,牢固树立“人才强审、质量第一”的科学意识,继续拓展现代审计方式,转变工作方法,提高审计质量,为此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

1.牢固树立“人才强审”意识,切实提高审计队伍综合素质。县级审计机关要加快人才培养,搞好现有在职人员培训工作,使审计人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审计工作业务知识以及其他综合知识的学习培训,加快自身人才的培养;更新知识,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合理搭配审计力量,发挥整体优势。调整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培养更多适合审计转型的复合型人才,形成技术创新团队,促进审计人员增强分析问题、创造性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实行较大的审计项目打破科室界限,打破专业分工,集中调配力量,发挥规模优势效应,积极探索利用内审、社会审计力量,逐渐形成审计资源成果共享的路子。每年安排好审计项目的计划,争取每年有一个以上的优秀审计项目得到县领导、上级审计机关及群众认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也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县级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工作,真正承担起对县级审计机关的人员培训工作,坚持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一线审计人员到上级培训基地和相关院校参加学习,积极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多个在职学历教育。同时,要积极向县里争取,有计划地招收综合素质好的各种专业人员进审计队伍,以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需要。

2.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继续拓展现代审计方式方法。信息化的发展对计算机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县级审计机关要针对审计干部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差的问题,领导要压担子、创机会、花大力气组织培训,努力提高现有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审计的能力。同时,引进既懂计算机又懂审计的专业人员,以推动计算机审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全面推行以运用计算机管理为特征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和审计管理系统,把现代化、信息化的最新成果引入审计管理,依靠信息化手段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审计人员要切实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审计创新水平,审计工作除了要在审计理念、审计手段、审计方式方法上创新外,对审计报告的形式也要进行创新。依据审计反映的问题,区分不同对象,确定不同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提供不同形式的审计结果报告,以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率。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积极探索县级部门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中采用绩效评估审计,树立“一把手”的正确政绩观。要稳步推进审计公告制,逐步提高审计透明度。审计公告既要发挥审计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合力作用,又要对审计人员具备高素质提出更新要求。要创新方式,充分发挥好审计公告这一“双刃剑”的作用。适时公告一些政府和群众关注的审计项目,提高审计公信力。

3.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摆脱封闭式的审计模式。县级审计机关除了按审计法、审计规程、准则等规定程序审计外,还要重点开好“四个会”,突破过去封闭式的审计模式,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一是要开好审前调查会。审计前要先走访有关单位,请教相关业内人士,确定审计重点,拟定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案。二是要开好审计进点会。要求分管副局长带队与审计组人员一起进点,到被审单位召开进点会。20人以下的单位要求全体人员参会,20人以上单位要求单位中层以上人员参加会议。会上讲清审计的目的、方法、步骤等,要求有关人员提供资料、线索,以便相互监督。三是要开好整理汇报会。审计项目实施工作基本结束后,审计组人员要向局领导汇报审计情况,一起整理、分析,形成审计报告框架。四是要开好沟通反馈会。审计报告初步形成之后,到被审单位征求意见,要求和进点会一样的参会范围,开好沟通反馈会,便于查漏补缺,使被审单位干部共享审计成果。在开好“四个会”,突出抓好审计质量的同时,逐步深化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趋势,是审计转型的重要标志,也是审计人员主动适应发展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服务理念的具体实践。审计人员在审计掌握第一手材料后,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将有情况分析、有对策建议的成果和信息及时提供给县领导,督促有关部门及时纠正与整改并不断规范。要把上级审计机关以及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审计项目,从审计服务的角度,尽可能使上级审计机关、县领导、被审计单位对我们的审计报告满意,逐步提高绩效审计能力。

4.牢固树立“审计转型”意识,挣脱传统的审计模式。县级审计机关要提高审计质量,做服务对象满意的审计。常言道: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中,审计转型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基层审计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加快审计转型,才能使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深刻变革,更好地为改革和发展大局服务,为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执政能力服务,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服务。因此,审计转型“倒逼”基层审计机关更加关注宏观层面的审计监督,更加关注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审计监督,更加关注提高绩效审计的水平,从而全力加快审计转型,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转型审计就“进不了门、打不开账”,不转型就要被审计队伍淘汰。全体审计干部都要思考怎么加快转型、自己在加快转型中如何开展审计工作。要引导审计干部跳出审计看审计,突破过去“封闭式”的审计模式,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要围绕加快审计转型目标,理清工作思路,确定审计重点,制定相应措施,确保审计转型工作落到实处。要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结合审计工作加快转型的要求,对以前的内部管理考核制度进行梳理,参照上级审计机关的考核办法,结合本地的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加快审计转型的综合考核办法。从认识到体制上初步“洗脑”,促使加快审计转型。

通过以上几项措施,切实增加县级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充分发挥基层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级审计知识点例2

一、县级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现状

县级审计机关是最基层的审计组织。目前我国的县级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是行使规定的职能,即上级审计机关统一安排的指令性任务、本级政府安排的任务和临时安排的任务。这些任务通常要求县级审计机关人员按时保质完成。目前县级审计人员的现状是知识结构单一,没有掌握现代审计手段,审计方式严重落后,很难快速提高,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审计业务知识培训刻不容缓。具体表现为:

1.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宏观意识。现阶段,基层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大多是财会类专业出身,通晓财会知识,而对宏观运行、统筹发展等相关知识缺乏,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少训练有素、能运用绩效审计知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我县审计局现有人员14人,类职称7人,占50%,工程预算员1人,只占7.14%,严重缺少既懂经济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

2.审计人员没有掌握现代审计手段,审计方式落后。当前县级审计人员掌握的技术知识严重缺乏,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还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现代审计手段和技术明显滞后,审计效率低下,缺少一批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审计业务的复合人才,审计信息化水平较低。计算机运用能力成了提高审计业务水平发展的“瓶颈”,制约和阻碍着审计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县级审计局疲于应付繁重的政府交办的审计任务和上级部门安排的审计项目,这就使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加之对审计基础理论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现代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审计的效力得不到提高。 4.审计人员审计理念滞后。县级审计局人少任务重,平时忙于应付,重点不够突出。长期以来,财政收支审计都是重在揭露问题,查处违纪违规行为。而在理论上的探索工作没有跟上。多数审计人员习惯于从财务收支报表和凭证中获取信息,发现个别的、微观的经济问题。传统的审计思维、审计模式、审计思路狭窄,现代的审计观念上跟不上也打不开,总以为审计就是“查账”,就是发现会计的财务问题,没有审计转型的现念。审计工作习惯停留在发现问题上,对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没有思考习惯,久而久之也缺乏思考能力。更谈不上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从宏观角度在完善管理机制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

二、如何提高县级审计人员的素质

如何提高县级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一个客观存在、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为了摆脱过去封闭式的审计模式,县级审计机关应该结合审计署提出的“审计转型”理念,采取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审计队伍综合素质,牢固树立“人才强审、质量第一”的科学意识,继续拓展现代审计方式,转变工作方法,提高审计质量,为此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

1.牢固树立“人才强审”意识,切实提高审计队伍综合素质。县级审计机关要加快人才培养,搞好现有在职人员培训工作,使审计人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审计工作业务知识以及其他综合知识的学习培训,加快自身人才的培养;更新知识,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合理搭配审计力量,发挥整体优势。调整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培养更多适合审计转型的复合型人才,形成技术创新团队,促进审计人员增强分析问题、创造性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实行较大的审计项目打破科室界限,打破专业分工,集中调配力量,发挥规模优势效应,积极探索利用内审、社会审计力量,逐渐形成审计资源成果共享的路子。每年安排好审计项目的计划,争取每年有一个以上的优秀审计项目得到县领导、上级审计机关及群众认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也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县级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工作,真正承担起对县级审计机关的人员培训工作,坚持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一线审计人员到上级培训基地和相关院校参加学习,积极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多个在职学历。同时,要积极向县里争取,有计划地招收综合素质好的各种专业人员进审计队伍,以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需要。

2.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继续拓展现代方式方法。信息化的发展对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县级审计机关要针对审计干部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差的问题,领导要压担子、创机会、花大力气组织培训,努力提高现有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审计的能力。同时,引进既懂计算机又懂审计的专业人员,以推动计算机审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全面推行以运用计算机为特征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和审计管理系统,把现代化、信息化的最新成果引入审计管理,依靠信息化手段加强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审计人员要切实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审计创新水平,审计工作除了要在审计理念、审计手段、审计方式方法上创新外,对审计报告的形式也要进行创新。依据审计反映的问题,区分不同对象,确定不同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提供不同形式的审计结果报告,以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率。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健全责任审计等制度”,积极探索县级部门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中采用绩效评估审计,树立“一把手”的正确政绩观。要稳步推进审计公告制,逐步提高审计透明度。审计公告既要发挥审计监督、监督、舆论监督和监督的合力作用,又要对审计人员具备高素质提出更新要求。要创新方式,充分发挥好审计公告这一“双刃剑”的作用。适时公告一些政府和群众关注的审计项目,提高审计公信力。

中级审计知识点例3

二、学习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为经贸科审计人员的我,主要面对的审计对象是企业,对于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有深刻的认识,现在的财政、税务、社保、电力等各部门、各行业开始广泛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日渐普及。面对被审计单位的海量数据,如果还是靠传统手工查账的方法去审计,审计人员既难以查出大问题,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和精力。而且在会计信息电子化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会计领域的计算机作假和犯罪,只具有传统查账手段的审计人员,难以揭露电算化条件下的经济犯罪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审计对象的电子化、信息化,要求审计手段也必须电子化、信息化,否则,我们审计人员面临着进不了门、打不开账的无奈局面,有失去审计资格的巨大执业风险。只有掌握了计算机审计技术,并与财务、审计知识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在不断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才能保证我们在审计工作中的审计职能不弱化,审计战斗力不退化。

中级审计知识点例4

一、引言

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办48号)中提出“强化审计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建立审计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风过硬的审计队伍。”

新形势、新任务下,政府审计工作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充,不仅仅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越来越多的是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开展工作。审计任务的日益重大与审计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因此,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

早期的一些文献将专业胜任能力写成胜任力或者胜任能力。

国外对于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较早,一些文献给出了专业胜任能力的定概念。David McClelland(1973)将胜任力表述为: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99)指出,专业胜任能力指以一种能干、高效和恰当的方式履行高质量职责的能力。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2000)认为,专业胜任能力包括技术知识、一般管理、领导能力、职业观。这三个定义都没有针对政府审计人员给出相应的定义,而是一种通用胜任能力的定义。

随着胜任能力问题研究的深入,近几年,国内的一些文献给出了针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定义,宋夏云(2006)认为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是指,在既定的标准下,国家审计人员担任某一角色,并顺利完成某项法定任务的综合能力。这个概念缺乏对既定标准的解释,过于空泛。宋夏云(2007)完善了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给出了可行的既定标准,比如责任、目标、任务、角色,并指出专业胜任能力的强弱高低关乎国家审计功能的发挥程度。宋艳(2011)认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从事政府审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等特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从事政府审计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在职责、目标、角色或者任务的专业标准下,合格胜任工作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

三、专业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

上述的几种模型不仅列示了包含的要素,也体现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比如,冰山模型是按照要素的显隐性划分的,行为表现是显性的能力,能力和职业素质就是隐形的能力;洋葱模型是按照培养的难易程度一层层划分的,处在的知识、技能最容易培养,中间层的态度、自我形象、社会角色和价值观次之,内层的个性动机是最难改变的;再比如陈佳俊的飞机模型,就指出职业道德是基础,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作为飞机两翼在职业道德的约束下发挥作用。各学者的模型虽然在构成上不尽相同,代表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但各要素大抵可以包含在知识、技能、品质这三类。随着通用专业胜任能力的深入研究,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对各领域的专业胜任能力进行探究,其中不乏学者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

宋夏云(2006)通过能力要素法构建了一个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三个一级要素的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模型。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又对每个一级要素包含的各二级要素进行罗列与分析,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各一级、二级要素的重要性,统计问卷调查的结果得出,一级要素中专业品质最重要,各二级要素中,会计与审计知识和政策与法规知识属于核心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是核心技能,独立、客观和公正属于核心品质。

上海市审计局的黄莺(2009)对审计人才评价和能力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又利用SPSS软件对各要素进行因子分析以及因子差异分析,探讨了首席主审、高级主审、主审和助审的测评指标体系并构建了评价与分级的能力模型。对不同层级审计人才需要具有的能力素质作了分析,建立了审计人才能力素质模型,自下向上分别是审计人才特质、审计基础能力、审计工作能力、审计领导能力。对于不同层级的审计人才来说,级别越高,较上层的能力相对来说就越重要。

宋艳(2011)认为政府审计人员基准胜任力是多维的,政府审计人员胜任力水平受现实个体水平差异的影响。在关键事件访谈、审计案例分析以及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验证了政府审计人员胜任力水平受现实个体水平差异的影响。同时,分别分析了职称、职级和学历的不同在个体胜任力水平上出现的明显差异。最后得出结论在遴选审计人员进入审计项目的时候,应考虑不同层级的小组成员间能力上的搭配与互补,使得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能够配合默契。

黄子明(2015)从审计的范围和对象、内容、审计的评价及责任界定、审计的手段和方法、审计实施的组织方式五个方面分析了得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挑战,从而突出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重要性。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理论上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工作经验和职业道德素养。其中,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宏观经济管理知识,经济法、商法等法律法规,环境保护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等。职业能力包括审计查账能力,对经济活动与经济决策的审计能力,良好的表达与人际沟通协调能力等。职业素养则包括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和职业谨慎等。最后结合审计人员能力现状,提出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对策和途径。

结合前人的研究不难发现,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构建不外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这三个要素,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的基础是专业知识,核心是专业技能,专业品质也必不可少,是完成审计工作的保障,这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至于详细的二级要素,各位学者的研究虽略有不同,但是由于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也是大同小异。目前的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中比较重要的要素;第二类是建立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框架,用软件分析框架中的要素指标,研究要素指标的对不同层级的人的差异性。

目前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文献比较少,建立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也多用于分析要素的重要性、差异性,缺乏系统地建立量化的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框架。

四、发展方向

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深入研究可以在五方面推进审计职业化,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保障更好的审计质量。第一,有助于审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很多审计专业的学生入职后,需要经培训才能胜任审计工作,可见审计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实践,过分偏重理论,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可以为审计教育的课程设置提供建议。第二,有助于审计人员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完善。专业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界定了审计人员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品质,为审计人员的自我完善、平衡发展指明方向,更易找到自己从业的薄弱点并加以学习完善。第三,有助于优化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可以为审计人才的教育培训指明方向,使得审计教育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也使得教育更贴近实际工作,更加关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教育,为将来的政府审计部门提供更优秀的审计人才。第四,有助于建立审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相关认证。审计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缺乏审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相关认证,或者说是准入标准,会阻碍推进审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可以为准入标准的制定、资格考试的内容提供指南,优化审计人员的选拔。第五,有助于遴选适合的审计人员。因为审计人员在知识、技能、品质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各审计项目差异也很大,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对政府审计项目的人员选择也有益处,可以帮助遴选出最适合该项目的审计人员。

所以,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非常重要,后续的研究应该联系理论与实践,拓宽关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不再仅仅致力于分析重点要素,建立一个有指标、有测度的系统化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给政府审计人员的学校教育提供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为政府审计人员的自我提高指明提升的方向、使得政府审计人员的工作培训更加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认证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以及辅助政府审计项目人员遴选。

参考文献

[1]AICPA.Core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Entry into Accounting Profession.New ,1999.

[2]黄莺.审计人才评价与分级的能力模型――一项探索性研究[J].审计研究,2009(1):27-31.

[3]黄友,周海彬.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效用均衡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5):62-68.

[4]黄子明.试论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J].商,2015(22):136、138.

[5]petence Requirements for Audit Professionals(Draft),,2005.

[6]刘成立.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法律风险与审计质量[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3(3):48-55.

[7]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8]宋夏云.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基于江西政府审计机关的调研证据[J].财会学习,2010(11):44-46.

[9]宋夏云.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64-66.

[10]宋夏云.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基于国家审计人员的调查证据[J].财会通讯,2007(11):17-20.

中级审计知识点例5

加强基层基础,进一步促进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

中级审计知识点例6

关键词 公司内部审计 存在问题 对策分析

一、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内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单位审计机构不独立,缺乏独立性

内审机构设置不够健全,审计的首要属性是独立性,离开独立性,审计工作就会受到干扰,审计的质量就无法保证。集团公司所属二级单位有40个,只有11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只占应设机构27.5%,占已设21个机构的52%。基本情况是,关中老单位机构比陕北和陕南新单位机构设置规范,规模大单位比规模小单位规范。

2、内部审计力量不足

(1)专职人员配备不足,人员少,任务重,与企业开展审计业务对人员数量的基本要求不相适应

公司目前有二级公司40个、三级公司182家,专职审计人员120余人,高级职称36人。据审计界的专家,审计人员的配备应该是企业在职人数的1-3%,至少达到1%。

(2)审计人员的素质和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人员结构不合理,难以胜任内部审计工作

公司所属各单位审计人员以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居多,经济、法律、工程、机电、预算等人员很少,有的单位审计机构几乎没有。随着集团业务的不断发展,新领域和新业务的不断涌现,审计人员培训、交流较少,对新知识的获取和更新已成为制约审计水平的重要因素,内审工作的理念、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集团快速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同时,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单一的矛盾比较突出,审计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一些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实践经验不足;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知识面单一,缺乏必需的专业知识;甚至一些内部审计人员根本就未从事过相关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进一步加剧内审工作的难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往往不能抓住工作重点、难点和焦点,从而已经从根本上影响了审计、检查、监督等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也受到了严峻挑战。

(3)基层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及时性、有效性、针对性亟待提高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内部审计部门的配备上,基本上是只保证到子公司这一级别,分公司以下的机构,即使有相应的内审人员,基本上也是专职少,兼职多,常是既从事审计工作,又担任其他岗位,更多的是以其他岗位为主,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为辅,造成基层内部审计人员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更谈不上及时性、有效性和针对性。而且,一些基层机构的领导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不愿意配备业务型人员充实内部审计力量,常使得基层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

3、对内审工作成果的利用不足,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力。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每次审计都会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以往审计中就已经存在的。虽然每次审计结束时,审计组也都下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被审计单位也都向审计组提交了整改报告,表明整改态度,但事实上却是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特别在建设项目领域,工程造价审计出现问题比较多,金额比较大。这突出表明了审计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审计的整改流于形式,制度的执行力受到了严峻挑战,审计的权威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改变审计工作现状应采取的对策

1、建立合理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1)尝试在集团系统内部实行审计人员委派制,使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归属上级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由上级机构根据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相应的考核和使用,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2)实行下审一级。如形成集团公司审计各子(分)公司机关,子(分)公司审计所属二级公司的局面。对于必须开展的同级审计,则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其转化为上级审下级。例如:开展集团公司层面的某一内容的审计,可通过下发红头文件,成立一个由企业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使被审计单位认真对待、积极配合。

2、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1)将集团公司所属各级单位负责人的绩效考评,同其所在机构的审计情况及整改情况挂钩,以引起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从而要求所在机构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并主动地借助本级机构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力量,加强检查,在降低公司各种风险隐患的同时,也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

(2)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制度。

1)对各级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对符合条件的内部审计人员予以相应的待遇,淘汰不符合条件的内部审计人员,一方面不断吸引符合条件的人才加入内部审计队伍,避免审计人员断层。另一方面也通过竞争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考试和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教育,逐步实现一专多能,从而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3)加强对基层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通过要求其定期开展审计项目,达到不断练兵的同时,内部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及时延伸。由于基层内部审计人员掌握着更多基层机构的第一手信息,因此,其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更能有效地抓住基层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滞后审计变为及时审计。

3、强化研究,创新手段,由传统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

中级审计知识点例7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099-02[ZW(N]

[作者简介]高景丽(1972―),女,四川大邑人,硕士,绵阳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教育。

审计学是会计、审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会计专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审计课程教学中很大程度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传统的审计教育在教学计划上一贯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很少安排甚至没有安排实践性教学课时。教学内容上以理论为主,少有实务技能的传授,很少甚至没有专门的实践基地。然而,审计学又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其特点是实践性、操作性强。市场要求的会计、审计人才是应用型人才,他们不仅要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操作能力。如果学生只接受单一的审计理论教育,而忽视实务技能的培训,则难以在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需要。针对审计教学改革的需要,一些专业软件公司已开发出一系列审计教学软件,促进审计教学贴近实务。高校会计专业的审计课程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引入审计教学软件,开设实验课,增强审计教学的实践性。本文以青蓝公司审计教学软件为例,探讨审计教学软件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的运用,提出思考和建议。

一、青蓝公司审计教学软件的设计思路和功能模块

为进一步促进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验”教学的发展,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与长沙青蓝软件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会计综合实验(实训)系统软件》,其中包含审计实验系统软件初、中、高级实验。初级部分的设计是按课程知识点设计题目,分练习和考试部分。系统支持可按照《审计》教材中的各个实验单元、章节任意开启练习或考试模式,教师可实时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度以及考勤状况。这部分是理论与实验的衔接,强化实验前所必备的知识。

中级实验是对审计课程知识的全面、综合、直接的实验,该部分以某一个上市公司两年的财务数据为背景,结合该企业背景资料、财务制度、人力结构、公司政策以及三年的各类账、证、表等,让学生根据这些详细资料进行“现场审计”。按照审计准备、实施实质性程序、终结审计的程序进行,最后出具审计报告。教师可实时控制实验进度、最终的审计实验结果能提供教师人工评分和系统自动评分两种模式。主要模块为:审计准备阶段、控制测试、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货币资金与特殊项目审计、审计终结工作。高级实验则是提供一套数据实现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跨课程综合实验。

二、审计课程中增加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及课堂设计

会计专业的审计课程教学内容加入围绕审计教学软件设计的实验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和专业技能。审计实验课的开设需要一定的课堂学时,需纳入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学分等总体考量。一种方式是开设单独实验课,与理论课同一学期开设。另一种方案是实验课作为理论课一个环节开设,这样审计课程的总学时适当增加,同时适当精简理论课内容。

下文以青蓝软件为例阐述审计实验课堂设计。利用该软件开设的实验课既可分小组进行,也可由每名学生独立操作。初级实验适合独立操作,中高级实验适合分组,每组学生人数5名以下为宜。例如,在审计证据这一部分讲授基础知识后,学生对形式多样的审计证据并没有形成直观认识,可以开设2学时的相应内容的初级实验课,由每名学生独立操作。教师课前登陆系统进行初始设置,导入学生学号,选定实验内容、级别、班级等,并开启实验。学生通过电脑登陆服务器,进入教师所选定实验,同时系统在教师端生成考勤数据。初级实验的内容是题库,以选择题为主,在操作界面上可点击调出相关的仿真原始凭证。学生可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调出相关各种单据,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条件下这些单据形成证明力,成为审计证据。做完十几题后,实验系统给出自动评分,作为实验成绩的参考,实验结束。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写出实验报告。这堂实验课的主要目的并非完成几道题,而是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调阅凭证单据获得对审计证据的直观认识,为实务学习打好基础。这堂课教师引导的关键在于围绕系统提供的单据,让学生认识具体的审计证据,这也是理论课不能达到的效果。

上述实验课的设计实施中,我们看到实验课能够与理论课形成互补,巩固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审计实验的教学效果反馈及初步评价

作者使用青蓝审计软件,在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审计的时候,同步开设审计学理论部分初级实验3个、审计实务中级实验2个。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比较高,通过实验能很快发现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欠缺,主动地去巩固和提高。从课后的实验报告中看到:几乎全部学生认为实验课是有用的;有的学生认为审计的应用性很强,仅从书本学习还远远不够;很多学生从查找错账的过程中认识到审计工作需要耐心细致,也需要技巧和团队合作;有的学生认为基础知识扎实是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实验课可以推动自己进行主动学习。有学生写道:“你说了,我忘记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

从实验课的教学反馈信息中,我们认为学生都能在实验课上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实现从记忆到理解应用的深化。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找到自身欠缺处,由被动式学习变主动式学习,有的学生认为找到了学习的感觉。审计课程本身难度较大、枯燥,实验课对突破课程教学难点有所助益。学生通过实验课初步体会到审计工作的开展思路,认识到基础知识包括先行课程的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会反过来促进理论知识学习,知道理论知识为什么而学,怎样才算牢固掌握。

总体而言,恰当运用审计教学软件开设审计实验课程,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学生的满意度较高。

四、对审计教学软件教学运用的思考和建议

从青蓝软件的教学运用及反馈中,可以获得对审计教学软件设计和使用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在软件设计上,侧重审计学原理和实务的结合。青蓝软件中有些倾向于理论的初级实验可以精简省略。现代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软件设计应该进一步突出风险导向思维。

在综合性实验的设计方面,引入更贴近实际案例的数据,增强实验的仿真性。综合性实验的难度较高,在进行实验时由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并引导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提高效率,体验合作对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中级审计知识点例8

1概述

随着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开展,投资持续增长,铁路建设管理更加精细,管理要求越来越高,铁路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传统审计模式为推进铁路建设规范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风险导向审计是在传统审计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审计模式[1],在注重审计效益的基础上,强调风险防范。它是根据风险量化结果分析审计项目的次序,确定审计的范围与重点项目,通过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对组织的内部控制、治理程序、风险管理等进行全面评价,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的独立、客观的确证和咨询活动[2]。如何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铁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建设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是当前铁路内部审计面临的重要课题。风险导向审计特征如下。(1)凸显组织风险。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将风险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项目实施前应根据风险的大小次序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审计实施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组织在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如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信贷风险、技术风险等,分析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提出控制风险的合理化建议[3]。(2)实现审计目标与组织目标的高度融合。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定义,内部审计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3年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指出,内部审计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可以看出,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均将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作为内部审计的目标,体现了审计目标与组织目标高度融合。(3)体现效率与价值。一方面,风险导向审计强调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确定审计重点,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分配在高风险审计领域,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另一方面,风险导向审计通过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促进组织增加价值。

2影响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开展的因素分析

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承担铁路大中型项目建设任务的建设单位应围绕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期进度、投资控制、环境保护和维护稳定等方面管理目标开展相关工作。近年来,随着铁路建设项目投资金额越来越大,技术标准更加精细,项目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政策越来越严格,特别是高速铁路项目大规模投资建设,一个建设单位往往管理几个在建项目,有的建设单位还同时管理已开通运营的项目,无论是管理难度还是管理的复杂性,都变得比以往更高,建设单位在作出管理决策时,面临着越来越难以预测的风险,这已成为影响建设项目管理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因而控制风险对实现建设管理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审计模式下对铁路建设项目的审计内容主要是针对建设资金管理与使用情况,重点关注收入、支出、成本费用及验工计价等方面,以纠错防弊为主,审计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合同招投标等资料,审计内容比较单一,对风险管理领域的内容很少涉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铁路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要求审计人员根据风险的大小次序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项目,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分配在高风险审计领域,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关注风险,并利用技术手段评估建设项目管理中关键环节、关键控制点存在的风险,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管控好风险,促进建设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相比传统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更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和自身价值,充分体现审计的增值作用。目前,影响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开展的因素如下。

2.1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及其管理者为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建设项目管理考核目标,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作出相关决策时,往往忽视了对风险的关注,对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按照上级单位或有关政策要求被动执行,而不是出于自身管理的需要主动开展风险管理活动。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模式,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目前对风险导向审计大多还停留在概念上,对风险导向审计如何实施及实施效果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此外,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风险管理知识,并掌握风险评估等专业技术。在没有强力推动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主动参与风险导向审计的积极性。

2.2审计信息和数据有限

在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大量的信息进行风险量化分析。目前,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对建设项目有关信息和数据的了解主要依赖自身以往开展建设项目审计信息资料的积累,掌握的审计信息和数据资料有限,而且大部分比较滞后,不能适时反映当前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现状。在信息获取方面,中国铁路总公司和铁路局2级审计机构之间的纵向信息沟通,以及2级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比较有限。2级审计机构之间主要是通过“下达和上传”的形式,上级审计机构下达需要提报的信息内容和要求,下级审计机构按照报告工作制度的要求向上级审计机构提报有关资料,沟通渠道单一,缺乏时效性。财务、计统、建设、工程及安全监督等业务主管部门在日常管理中与建设单位在业务方面有着更多的信息沟通。因此,各业务主管部门在对口业务方面掌握着建设项目更多的信息和数据资料,但由于审计机构与各部门信息不互通,使得信息资料比较分散,不能发挥信息整合的优势,限制了审计机构从其他部门获得更多信息。由于对建设项目风险信息掌握不够,审计机构在确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主要是按照“全覆盖,无遗漏”的要求,考虑项目是否在建设期内已审计,以及对各项目已审计的次数选择审计项目,从风险的角度考虑得较少。

2.3风险评估体系尚未形成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是对风险进行合理评价的基础,否则就难以得出有效的审计结论。受传统审计指导思想的影响,铁路内部审计目前在建设项目审计过程中对风险领域关注还比较少,内部尚未建立对风险的量化标准,没有形成适合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特点的风险评估体系。审计过程中即使涉及对有关风险的分析判断,审计人员也只能依靠有限的信息资料和个人经验作出主观判断,所得出结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都将难以保证,反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2.4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除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掌握工程、风险管理、计算机技术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利用风险技术手段,有效识别风险信息,评估和分析风险的大小及影响程度,提出控制风险的合理建议。目前,铁路内部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主要是以财会专业为主,具有铁路一线财会工作经验,熟悉铁路基层财务管理流程和生产业务,但知识结构和工作经历比较单一,知识更新较慢。审计队伍缺乏具备工程、计算机、管理及法律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历的综合人才,难以满足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需要。

3推进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

3.1加强风险导向审计意识

在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更新审计理念,主动推动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通过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课题研究、试审等形式,探索适合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体系。内部审计人员应更新观念,积极学习风险管理知识,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并在审计实践中自觉关注风险,分析风险,提出控制风险的合理化建议,为管理者实现既定目标服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铁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的推动作用。建设单位应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建立健全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培育管理人员和职工的风险意识,鼓励全员积极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活动中来。管理者应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将风险理念贯穿于建设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全力支持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开展。

3.2建立完整有效的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

充分把握当前推进铁路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风险管理信息库应结合当前铁路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和数据按照一定层级和类别进行分类[5],如纵向可以分为铁路建设行业风险并具体到单个建设项目的管理风险,横向可以根据业务分为财务、质量、安全、技术等类别。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架构如图1所示。依据建设项目审计分级负责的原则,铁路2级审计机构对风险管理信息库的建设应有明确分工:中国铁路总公司审计机构应主要负责对铁路建设行业风险信息及本级负责审计的建设项目风险信息的识别,并指导、协调铁路局审计机构对本级负责审计的建设项目风险信息的梳理;铁路局审计机构负责对本级审计的建设项目风险信息的识别,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筛选,及时录入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应积极推动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与财务、计统、建设、工程及安全监督等业务主管部门信息对接,实现审计与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有关信息资源,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根据内外部风险环境的动态变化,应及时更新和维护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对重要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预警[6]。铁路2级审计机构和人员可以随时查询相关信息,实时了解当前铁路建设项目有关风险信息,在提报年度铁路建设项目审计计划时,在遵循“全覆盖,无遗漏”的前提下,根据风险大小选择重点关注的审计项目并设定审计频次。

3.3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

结合铁路建设项目审计实际情况,应逐步建立符合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特点的风险评估体系。(1)建立风险分析技术方法体系。应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影响程度2个维度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7]。风险导向审计开展初期,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通过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课题研究,积累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上开展试审。试审阶段可以借助外部智力或引进人才进行,后续通过总结经验和不足,逐步建立适合铁路内部审计的风险分析技术方法体系,并随着风险导向审计的全面开展不断改进和完善。(2)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结合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将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质量安全风险、技术风险及政策风险5大类风险指标,每一类风险指标包含不同的具体风险指标,如财务风险应包含税务风险、抵押担保风险、流动性风险、融资风险、利率风险等,在对风险指标进行细化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具体风险指标的重要程度,将风险划分为不重要、低重要性、中等重要、重要及高度重要5个不同的等级标准。风险指标及风险等级标准的确定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并与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管理风险的能力相匹配,以便通过科学评价风险,揭示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为风险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3.4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努力打造一支全面掌握风险、战略管理、计算机及法律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审计队伍,使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运用风险理念思考问题,用风险语言描述问题。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通过举办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题的培训班,使审计人员通晓风险管理、计算机技术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并掌握风险管理的技能。加强内部交流学习,如选派审计人员到建设单位锻炼,或向相关业务部门轮岗工作、学习[8],使审计人员熟悉不同岗位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特点,以扩大审计人员的视野,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充实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以改善审计人员结构,增强审计力量。邀请外部风险管理专家参与现场审计,指导审计人员掌握对重要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审计人员运用风险管理的技能。

4结束语

风险导向审计为铁路建设项目审计提供了新的审计工作思路,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应结合铁路建设管理实际,深入研究,建立适合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特点的方法体系。审计人员在不断提高审计技术的同时,应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法律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客观、公正、有效,使风险导向审计在铁路建设领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整合框架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YANHui.ResearchontheIntegratedFrameworkofRisk-orientedInternalAudit[M].Beijing:ChinaFinancial&EconomicPublishingHouse,2004.

[2]菲尔•格里夫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PhilGriffiths.Risk-basedAuditing[M].Beijing:ChinaFinancialPublishingHouse,2014.

[3]谢忠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与运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XIEZhong-gui.TheTheoryandPracticeofRisk-orientedInternalAudit[D].Beijing: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2009.

[4]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TheInstituteofInternalAuditors.IIAInternationalProfessionalPracticeFramework[M].Beijing:ChinaFinancial&EconomicPublishingHouse,2013.

[5]黄文佳.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投资分析功能的开发与应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37(5):38-43.HUANGWen-jia.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InvestmentAnalysisFunctions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ofRailwayConstructionProjects[J].RailwayTransportandEconomy,2015,37(5):38-43.

[6]冯安平.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建设及运行企业风险库[J].中国内部审计,2015(12):73-74.

中级审计知识点例9

同级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同级审计内容不完整。审计内容包括本级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但在审计实际操作过程中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属国税部门征收,而地方审计机关不能对本级国税部门进行审计,国税征管及入库、退库等情况无法核实。即使中央审计机关对基层国税部门实施了审计,也因为审计结果不沟通,造成基层同级审计的内容不完整,影响了对整个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评价。

(二)基层同级审缺少创新意识,审计层次不高。目前,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大多数仍停留在合规性审计上,涉及效益审计的内容不多。审计报告关于预算管理体制中的深层次问题反映得不够透彻,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对加强预算管理的指导作用不大,审计的角度和层次有待提高。

(三)对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认识趋于淡化。近年来,上级审计机关对基层同级审指导较少,基层审计人员感觉到年年审,年年老一套,思想上产生了一种疲惫感。被审计单位也认为年年是老面孔,审计反映的问题纠正落实与否,对自己没有很大的影响,带来了一种麻痹情绪。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财政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同级审处理难度较大。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财政部门实施。审计发现财政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其实质是政府在财政管理方面的问题。审计机关在对问题的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只能依据现行的法规,提出纠正性建议,即便如此,财政部门也很难以对问题进行纠正落实。

对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观基层同级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既有政策、法规、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实际工作中上下级审计机关缺少协调配合的影响,更有基层审计部门自身工作能力较低、工作方法落后等因素。第一,审计工作缺乏相对“独立性” 。按照《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各级审计机关作为本级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对本级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因此对有关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和上报不得不考虑政府的意见,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取决于地方领导的开明程度。财政审计完全脱离本级政府是不现实的,审计客观反映难度较大,对查出的问题不能完全依法作出处理,致使许多问题屡查屡犯,特别是地方政府本身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整改和纠正,发挥不出应有的审计效果。久而久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只能是摸清家底,很难体现审计的监督职能。第二,上审下与同级审没有达到有机结合,财政审计缺乏上下联动机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审下与同级审两项工作的脱节。两者的审计内容实质上是相通的,而目前两项工作实际上是脱节的,同级审代替不了上审下,上审下也不能对同级审发挥指导作用,这种局面浪费了审计资源,增加了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财政部门对同级审工作的消极麻痹心理。二是上对下的业务指导不够。多年来上级审计机关安排同级审工作时,已不再制订统一的审计方案,审计内容和重点主要靠基层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把握,加之各地党委政府和人大所要求的内容不一致,预算审计内容和重点不统一,难以从宏观上对财政资金运行进行深刻的评价和分析。三是上、下同级审工作没有进行统一的协调。基层上报数据不能达到统一和规范,发现的问题得不到很好地汇总,难以对上层财政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审计成果得不到充分利用。第三,审计调查深度和广度不够。从近年基层同级审工作情况来看,基本上以预算执行为主,换言之,主要以财政和税务部门为主,受审计时间、人员等方面的限制,很少安排审计调查项目,即使进行部分审计调查,也仅限于与预算执行有关的资金使用情况的初步调查,审计深度、力度及覆盖面不够。审计汇总上报也只是调查发现的问题,而对财政政策或财政资金运作机制缺陷等深层次方面的问题缺乏调查、归纳和分析。第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和落实缺少法制的保障。很多单位对审计发现预算管理、财政支出等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整改和纠正,有些问题年年审年年有,除了少数单位的主观原因外,关键是没有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法制化,在操作上没有规定的程序,随意性较大,影响了审计效果的发挥。目前地方人大、政府越来越关注审计发现问题的跟踪整改情况,由于没有建立审计发现问题跟踪整改的法规制度,发现的问题又要由审计部门去督促整改落实,并向人大报告,使审计工作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第五,审计人员缺乏知识更新和培训。公共财政职能的转变,给基层审计机关开展同级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财政审计人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基层财政审计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学历低、专业知识贫乏、知识更新不够。比如,在业务知识方面, 2007年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由于没有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学习,只能在审计过程中进行学习和摸索。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审计面临的是各行业不同的财务和业务管理系统,急需培养能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的高级人才,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做好同级审工作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开展基层同级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予以强化。

一、上级审计机关应加强对基层财政审计工作的领导。制定统一审计方案,确立审计重点,利用计算机网络扩大审计成果。在审计形式与方法上进行不断创新,上审下与同级审相结合、财政审计与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交叉审与异地审相结合等,在审计内容上始终围绕财政改革来进行,使财政审计站在一定的高度,为宏观决策服务。

二、基层审计机关应注重改善同级审的外部环境。同级审特别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及时向政府汇报,得到政府领导进一步支持。在开展同级审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机关都必须将有关情况特别是同级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和审计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及时向地方政府汇报。应努力争取上级审计机关的支持。上级审计机关不但要在政策法规、人员培训等方面给县级审计机关提供业务指导,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加大上审下的力度,抽查和考核县级审计机关的业务质量。

三、转变传统财政审计思路,重点开展效益审计。实行部门预算后,审计监督的领域进一步拓宽,由过去预算执行、决算向预算编制、预算审核拓展,逐步实现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审计的重点应向资金使用效益评价延伸。县级审计机关每年在开展同级财政审计时,应最少选择一至二项对社会效益有影响的项目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项目进行效益审计。不仅要关心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而要更多的关心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效益怎么样,把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提高财政审计的层次和水平。

中级审计知识点例10

近年来,人民银行阳泉市中心支行内审部门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按照“风险引导审计、审计关注风险”的要求,从强化学习,营造氛围入手,积极建立内控服务平台,健全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加强审计整改落实和审计成果运用,不断强化了内部风险控制,有效提升了内审工作水平。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为内审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在履行基层央行职能过程中,人民银行阳泉市中心支行始终重视和支持内审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内审工作的认识。一是深入开展“学、找、促”活动,逐步确立内审工作的方向和思路。中心支行在上级行统一部署下,深入开展“学准则、找差距、促发展”活动,大力组织宣传教育和培训,先后组织的内审专题培训达18次,参加人员包括了中心支行行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和风险管理专责人员。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和对照检查,查找工作差距,加深对准则的认识,明确工作思路,把握审计重点,努力实现审计的理念由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审计的职能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审计的目标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审计内容由财务控制向业务和信息控制转变;审计的方式由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审计的手段由手工操作为主向信息技术为主转变。二是加强领导,营造氛围。内审工作由“一把手”主管,领导班子成员在相关会议上不断强调内审工作的重要性,每份审计报告和整改报告都要报行长审批,中心支行行长办公会议中涉及内控管理问题的议题都要求内审部门负责人列席,有效保证了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中心支行授权内部审计牵头组织中心支行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在中心支行内部营造了理解、支持和接受审计的氛围,为审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创新思路,强化内部控制主体责任,建立内控审计和评价互动机制。人民银行阳泉市中心支行以内控机制建设为突破口,一是成立了内控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全行风险管理工作,内审部门既是成员,又承担办公室职责,从而使内审工作融入全行内控管理,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了内审工作的开展。二是把开展内部控制评价作为中支内审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建立了部门自评、分管行L考评、内审加权汇总评价“三位一体”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形成了以内审项目为点,以部门自查自评为面,以点为主,以面为参考的内控审计模式和以面为主。以点为支撑的内控评价模式,两种模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形成了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控制内容覆盖了业务运行或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各部门充分发挥在预防和控制风险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将自我监督与评价寓于日常管理中,形成“收集信息一发现风险一及时防范”的良性循环机制。借此内审部门对各科室的内控状况、风险隐患程度把握得更加准确,更合理地拟定审计计划,加大对控制薄弱环节和高风险管理领域的审计力度,提高了内审工作效率。三是内审部门通过开展内部控制专项审计,客观反映被查单位的内部控制状况,结合各部门自评结果进行加权汇总,将当年的评价结果与近年开展的内部控制审计项目比对、印证,找出内控状况变化的特点与规律、存在问题的原因,按照有效性、全面性、及时性和合理性原则,识别确认剩余风险因素,评价存在的风险水平,形成辖区内控状况分析报告。每年都要对内部控制评分的指标项目进行细化,目前已经由最初的16项扩充到72项。这项工作在山西省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3.积极探索,开展风险监测,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和评估水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内审部门风险评估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阳泉支行内审部门组织中支各科室依据总行制定下发的《市级机构风险评估对象清单》内容,认真开展风险事件梳理工作。一是全行风险评估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各部门负责的原则。通过全面客观地分析、识别、评估阳泉中支各类风险事项,认真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查找风险,客观反映中支各项业务和管理的风险状况。一方面,将风险评估结果作为拟订年度审计计划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识别、评定风险等级,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方案及控制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各部门高效履行工作职责,顺利实现工作目标。二是全行风险评估工作,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内审部门风险评估工作试行办法》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各职能部门对照总行确定的风险事件识别清单,结合部门履职实际,梳理制定本部门风险事件识别清单,形成风险识别表;依据风险识别表内容,各部门按照固有风险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分别对照总行制定的风险影响程度的评级标准和风险发生可能性的评级标准,确定风险描述的损失程度和可能性,认定风险事项的固有风险级别,形成风险评估赋值表;依据总行制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内容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级标准,按照各类审计或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审计频率、问题整改和内部控制变化情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估,认定风险等级,形成内部控制有效性赋值表;各部门依据风险评估赋值表、内部控制有效性赋值表。采取风险因素加权平均法计算,将固有风险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有效性的风险级别代入总行规定的风险评估表中,将不涉及的风险因素的权重进行剔除,选择有风险级别分值的风险因素所含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得出各项业务活动的风险等级,形成《风险评估表》,完成对中支87项业务活动的风险量化评估。

4.建立内控服务平台。加强沟通协作,全面提升审计效果。一是建立内控服务平台,2016年在做好全行审计项目、内控评价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改善中支内部控制环境,促使各单位、各部门强化管理、防控风险、充分履职,内审科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依据电子手册》以及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结合阳泉中支实际工作,在中支网站下开设了内控服务平台。通过内控服务平台,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可以全面深入了解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对照此平台所列制度,对本部门各岗位、各项业务、各个环节进行自查和评价,识别和判断风险,查找缺陷和漏洞,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抓好规章制度的及时更新与健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补漏,有效规范业务操作和内控管理,使各项内部管理控制得以健全和完善。二是建立完善审计交流磋商机制。本着“查深查透、审下看上”的原则,阳泉中支内审部门积极采取审计发现问题反馈、审计风险提示、交流磋商座谈等多种方式,强化与机关各业务科室的互动交流,从管理的角度共同探讨、改善管理的具体措施,共同研究内部制度设计,不仅提高了整改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而且使内审咨询参谋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内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认可度不断上升,机关业务科室愿意主动加强与内审部门的联系,在制定制度、开发系统时,都邀请内审部门为其把脉开方,提出建设性建议。三是积极推进内控多边合作机制。阳泉中支重视监督部门间的沟通交流,推动建立了内审、人事、纪检等部门“四位一体”的内部监督体系,通过每年都定期不定期地召开由行领导主持、各监督部门人参加的监督部门联席会议,沟通监督计划,合作开展监督、共享监督信息等,科学整合了监督资源,降低了监督成本,提高了监督效能,实现了监督资源效用最大化。四是积极探索审计成果运用机制。近年来,阳泉中支一直积极探索内审成果的转化渠道,如定期对审计发现的倾向性、典型性和普遍性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分析挖掘深层次原因,形成内审监督检查情况报告,为中支党委及时全面掌握内部治理状况提供直观、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有效提高了中支党委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存在问题

1.审计方法与手段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势、人为因素、技术条件等的影响和制约,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关注重点、审计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创新与实践还不够,审计内容方面对绩效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对存在问题可能形成风险的条件认识浅、分析能力弱;审计方法仍依赖随机抽样、账项核对等传统方法,量化评估、数理统计等数字加工技术和分析应用处于初级水平。限制了对信息系统的全面深入检查;审计手段上,主要是针对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发生后的事后审计,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的综合运用还不够。

2.内审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央行业务在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在向纵深推进,内审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内审人员年龄结构偏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偏低,在接受新事物,更新新知识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而央行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靠内审人员素质的全面性来实现,内审人员要全面提升审计综合素养,才能确保内部审计担当起为央行保驾护航的职责。

3.内审业务培训机制尚未健全。目前针对内审理论与实务知识的培训仅限于上级行举办的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时间短,次数少,对现有内审人员在开展内审项目时,能实现转型要求而真正起到实践指导作用的力度有所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对内审转型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三、建议

中级审计知识点例11

2.县级公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亟待加强。县级公安内部审计人员一般来源于部队转业干部或基层派出所内勤岗位,虽然掌握部分财会知识,但普遍存在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对审计理论一知半解,对相关政策吃不准、抓不住的现象,在审计实践中碰到问题时,不是回避,就是靠现学现用,或是凭经验审计,难以发现深层次问题,导致编制的工作底稿不规范、收集的审计证据不充分、专业判断不合理、审计建议可操作性不强,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降低了内部审计质量。

3.县级公安机关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相关内审制度亟待加强。一方面,部分县级公安机关还没有专门的内审机构,把内审机构与纪检、财务等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合并综合办公,由纪检、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全,在审计实务中大量依靠财务人员或外聘人员实施,造成工作独立性不强,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开展,难以保证审计质量。另一方面,县级公安机关内审制度缺失。虽然省、市公安机关内审机构出台了一些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但县级公安机关大多沿用上级公安机关规定,没有根据各地实际,制定具体审计实务的操作标准,导致责任不清、奖罚不明,操作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

4.县级公安机关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标准与体系亟待加强。由于公安机关的特殊性,公安机关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审计有着较大的区别,不能沿用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标准与体系。县级公安机关内部审计,往往以工作量的多少、查处问题的多少来衡量内审质量的高低;加之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的考核评价指标单一,不够细化,使得县级公安机关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缺乏推动力。

县级公安机关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1.在制定审计计划方面。审计计划是进行审计宏观控制、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整合审计资源的关键。县级公安机关审计计划的制定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计划缺乏宏观性,不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益。二是计划缺乏协调性,没有和被审计对象进行充分的沟通,警种部门之间配合不紧密,审计资源不能有效地整合。三是计划缺乏科学性,在计划编制之前不进行充分的调研,往往套用上级公安机关年度审计工作要点,缺乏针对性。

2.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方面。审计工作底稿是对审计记录和审计证据经过系统整理,按照审查的每一个问题所归纳编写的专项问题说明书。县级公安机关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方面存在不足:一是重点不突出。由于县级公安机关内审人员能力的限制,导致取证工作不完备、不严格,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反映不出问题的症结和实质。二是内容不完整。由于缺乏细化的审计实务工作标准,影响了审计工作底稿记载事项的规范性、完整性。三填制不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往往只有事实没有结论或只有事实结论却没有审计人员的意见,填写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人、复核人未签名或没有填制日期。

3.在撰写审计报告方面。审计报告是为公安机关主要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发现管理漏洞,完善管理措施服务的。然而县级公安机关在审计报告方面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审计结论隐瞒和歪曲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项,重点不突出,且没有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准确定性,不能反映被审计对象的管理情况,不能科学界定被审计对象的管理责任。二是审计报告格式不规范,脉络不清晰。

4.在运用审计结果方面。县级公安机关对审计成果资源利用的广度、深度还远远不够。内审机构提交过审计报告后工作就基本结束了,跟踪审计与整改监督不到位,审计结论没有发挥出作用,限制了审计作用的发挥,对审计监督的效力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

提高县级公安机关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

1.完善机构设置。没有完善的机构,质量控制将无从谈起。因此,上级公安机关要加强指导,督促县级公安机关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完善管理体制,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配齐配强内审力量,把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岗位上。

2.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内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关键。县级公安机关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1)加大培训力度。要把审计工作与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安排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促进审计人员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掌握先进的审计方法,提高业务能力。(2)大力提倡自学。要鼓励内审人员提高自学意识,积极参加职称考试或CPA等资格考试,在学习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进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3)加强项目实施中的交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组成员要根据项目实施目标,加强对需要获取的重要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及证据的证明力、证据与认定事实的关系、审计意见及建议的交流。通过交流,增强彼此间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在实践中改进审计工作方法,获取审计知识,提高整体素质。

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用标准化的理念建立健全各项审计制度,以标准化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1)全面质量控制标准是搞好质量控制的根本。要建立职业道德标准、专业能力标准、工作流程标准、复核监控标准等,用质量控制标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全面质量控制标准与程序,确保所有审计工作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2)项目质量控制标准是搞好质量控制的关键。要在执行全面质量控制标准的同时加强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根据公安机关内部审计业务特点,制定项目流程标准与关键控制点业务操作标准;对每一个业务项目都必须从头严抓,按操作程序做好每一步,在实施过程中要监督审计全过程,及时处理出现的重要问题。要严格执行复核制度,层层把关,确保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