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育营销战略

教育营销战略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27 15:06: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育营销战略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育营销战略

篇1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战略意义

首先,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高等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在办学观念、供给模式和运作机制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发展特点。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随着西方国家大幅度削减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高等教育已日益表现出非公共产品的一面,具有半完全或完全竞争的特性。高等教育市场已逐渐从区域性的个别市场,演变成全球市场。为了应对这一变化趋势,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许多国家都纷纷制定高等教育对外营销战略,使出不同的招数,利用各自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高等教育的对外营销活动。

其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其规则正在成为我国教育规则系统的一部分,成为约束我国教育国际交往的制度体系。中国“入世”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必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求生存、谋发展。为此,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比较优势,制定合适的高等教育对外营销战略,开拓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市场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市场环境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良好的环境。

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来看,作为教育服务承诺的国家之一,我国可以充分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对外营销争取到更多的权利,使其在与外国高等教育的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我国还可以利用透明度原则,使政府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及时了解其他成员国在高等教育市场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措施,并有针对性的向不同国外教育消费者宣传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发展制度、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以及发展状况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利用透明度原则直接参与高等教育服务国际化新规则的制定,为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争取更多权利和创造更好的条件。还有是GATS规定“一成员可承认在特定国家已获得的教育或经历、已满足的要求、或已给予的许可或证明”,并鼓励成员国之间通过谈判和其他方式互相承认学历。我国高校所颁发的文凭必将得到更多的国家或地区的承认,这将在相当程度上消除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由于不承认或无法获得学历所带来的市场障碍,为我国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和在国外设立和创办更多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主要表现在各成员国对开放教育服务市场和贸易形式方面的具体承诺上。教育服务贸易有四种方式:跨境交付,指一个成员方在其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的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如通过网络教育、函授教育等形式提供教育服务;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方境内向来自另一成员方的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如出国留学和培训;商业存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方境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如在其他成员方境内设立办学机构或合作办学;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方的境内提供服务,如外籍教师来华任教、中国教师到国外任教。从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来说,成员国对以上承诺越多对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就越有利。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的统计资料,截止2000年,对高等教育服务作出承诺的21个国家中,有6个对四种贸易方式作出了全部承诺。从不同的贸易方式承诺来看,对境外消费全部承诺的有18个,部分承诺的1个,不承诺的只有2个,这也就是说在境外消费方面,如出国留学和培训贸易方式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更为重要的是,在已作出高等教育服务作出承诺的21个国家中,发达国家占将近一半(欧盟12国为一整体计算)。这也就意味着有能力支付境外教育消费的市场相当庞大,为我国开展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提供了丰富的市场资源;在跨境交付方面,已作出高等教育服务作出承诺的21个国家中,有16个作出了全部承诺,3个作出了部分承诺,也只有2个没有作出承诺,这表明在跨境交付方面,作出承诺的国家也占了大部分,这将使我国可以在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以满足国外教育消费者对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需求。虽然目前承诺开放商业存在教育服务方式的国家不多,全部承诺的只有7个,部分承诺的有12个,没有承诺有2个,但总的看来对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对外营销是有利的。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目标市场和主打产品

如何利用以上有利宏观和微观环境,积极大力开展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的目标市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外营销的主要目标市场,从教育消费者角度来看,首先应该是海外华人、华侨,因为国外校友和华人、华侨对祖国传统文化有某种程度的认同感,希望了解祖国的语言、传统文化和现在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育市场。根据未来学家奈斯比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估计海外华人包括港澳台有5700万人;其次是外国人才市场上,那些为适应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需要而迫切要求获得中国高等教育消费者,近年来有这方面教育需求的消费者也日益增加;再次是对中国文化艺术以及语言感兴趣的外国教育消费者等等。从教育消费的地域角度来看,应该“加强周边,开拓欧美,兼顾亚非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交方针。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所面对的宏观和微观环境,考虑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外营销的主要目标市场,并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色,我们应该考虑以汉语、中医药、武术和戏曲文学等传统文化科学以及在国际上已经形成具有自身品牌自然科学优势学科教育为高等教育对外营销的主打产品。

高等教育对外市场营销主要形式

篇2

近2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学校数量、专业设置以及在校生规模均有了大幅度的扩张。总体看来,各类高职院校一般能够遵循市场经济制度自身的专业化分工演进规律,结合社会与市场的实际人才需求,塑造培养高素质、拥有专业技能的管理者与蓝领工人,推行“学历、证书、基本技能素质与企业家”等复合式的教育模式,较好地实现了与企业、市场零距离接触的教育培养目标。

毋庸讳言的是,一则,高职教育历经短期的快速规模式扩张,即高职教育经过十几年来的纵横捭阖、攻城略地的春秋战国时代之后,客观上应逐渐转向专业化的、深耕细作式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二则,未来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均将面临着愈来愈激励的招生竞争。由此,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实施教育品牌化战略,构筑学校与专业包括师资在内的特色教育服务品牌,利用品牌的识别与认知功能、安全或忠诚功能以及附加价值或者超值满意功能,正确地引导受众者的教育消费。

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教育营销与教育品牌的研究肇始于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科特勒等提出教育机构的营销战略以及品牌营销的范畴之后,高职教育纷纷引人品牌服务战略。一般情形下,高职教育的品牌化战略必须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时间性、社会性与不可替代性等显著性特征,否则,品牌化的过程将偏离高职教育内在规律性而约束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与普通高等教育品牌显著不同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严格服从市场与企业实践需要,如山东省关于职业教育的既定方针——坚持“两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两个面向”:面向社会与面向市场;重视“两个结合”:与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相结合,与企业相结合。因而,高职院校的校长应该既具备教育家的韬略,又要具有企业家的谋略。亦即,高职教育孕育与发展的生存土壤是市场及其所需要的各种教育服务,教育方针、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以及师资培养等均应服从于市场客观需要。这是高职教育品牌严格的内涵规定性。另外,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及其服务品牌的培育主要源于自身教育服务过程的质量及其市场消费者的评价与度量。

品牌的无形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品牌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培育与塑造的过程,即品牌化战略具有:(])动态属性;(2)组合属性。一方面,品牌是有生命的,它的塑造与成长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复杂的、抑或是漫长的过程。品牌的成长一般要经过孕育、形成与成熟等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品牌建设的任务和策略不同。一言以蔽之,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品牌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不懈地努力方能铸就百年教育品牌。另一方面,教育品牌通常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教育品牌专指学校名称的标志,例如,学校牌子、校徽等;而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教育品牌是指学校的名称、标志和为教育消费者提供教育服务,即培养教育消费者的各要素——学校名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教师、学生质量、专业等要素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以校名为主的标识组合,包括名校、名课程、名校长、名师等,组合学校教育性和附加价值的内涵,为社会、家长和学生提供认为值得选择的理由,即“优质教育品牌”,是在“名校”的基础上,从学校品牌特征的角度揭示其所具价值与效益的资源属性,办学目标是学校教育品质的外在品牌特征,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内在品质要素。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品牌是指经过精心培育和市场选择形成的、为教育消费者所偏好、给办学组织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引导教育消费的特色学校、特色校长和教师、特色学科、特色学校教学等的总称。

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服务品牌构建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端正教育营销理念,正确地进行高职教育服务品牌定位。即打造教育品牌要始终把培养有特色的专业化人才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教育效益放在第一位,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合格人才是教育品牌的核心和根本。据此,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与服务定位,为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公众便于识别与选择。具体说,优质教育服务品牌及其品牌化路径如下:

(1)师资品牌。如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原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主张: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名校培养名师,名师同样造就名校。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与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是构建优质高职教育服务品牌的关键。高素质的师资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帮助心理相对脆弱的高职学生完善心理及性格特征同样是评价与衡量高职教育素质的核心指标。

篇3

随着市场经济和市场营销学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正经历一次新的洗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等教育从某种程度上作为一类典型的非营利组织,其运作可以像营利组织一样运用市场营销理念。而站在市场营销战略视角的高度尤其作为一种机构运作战略,高等教育如何去“功利化”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保持特有的人类高深学府的精神殿堂,不至于丧失大学的“自我”,已成为制约当前高等教育行业整体实力提升的‘瓶颈”。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场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实施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抉择和挑战,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最优化,使高等教育贴近市场,提高办学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战略管理的内涵及在高等教育机构的运用

l.1战略管理的内涵

现代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思想是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首先提出来,他指出运用战略的思想是对企业诸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随后,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战略管理理论发展最为突出是3个基本学派。一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战略规划学派,他们主张:战略构造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过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过程,通过目标、项目和预算的分解来实施制定的战略计划。二是20世纪80年代的竞争管理学派,他们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为代表。波特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而影响竞争优势的主要来自产业的吸引力和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两大因素。三是20世纪90年代早期基于资源、能力和知识的战略管理学派。在1990年以普拉哈德和哈梅尔发表的《企业核心能力》为标志.兴起了战略理论中的“核心能力学派”。企业能力理论指出,企业战略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具有价值优越性。基于此理论脉络,笔者认为战略管理的内涵就是实施、控制及产品竞争、整合的系列运作过程,尤其战略作为一种重大的、长期的甚至是全局性的组织决策和方案,在制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借鉴不同战略管理学派的理论和方法中,我们应该善于根据管理环境自身的特点及需求,加以有效的分析及运用。

1.2市场营销战略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的运用

自现代市场营销学在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基于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反映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为此,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营销战略成为高等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必须定位精确,保证营销目标与策略的协调。对于高等教育改革而言,高等教育营销战略就是为了满足高等教育目标需求和创造需求所作的战略规戈9,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就是在分析外部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寻求市场机会,了解环境威胁.把握自身发展优势和劣势,结合高等院校的发展战略,从而提升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机构在运用市场营销战略管理时,主要基于4个因素:营销目标、营销策略、市场需求及综合环境。当这4个因素聚合在一起时,既能生成强大合力,推动整个高等院校的运作机制,又能根据每个环节分化出各矢力进行相互作用,进而更有效地推动高等教育市场需求,直

至促进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见图1)。从图1中读者不难看出,在市场营销战略管理运行机制过程中,营销目标与营销策略和市场需求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而综合环境并不游离于其“三角关系”之外,却貌似成为一个独立体,控制着这个“三角关系”的核心位置,并也直接作用于市场需求。由此可见,各个要素之间都具有独特的功用,但彼此又发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效应。

综上所述,对高等教育机构而言,高等教育营销战略就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的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营销目标及策略,并尽可能地分析自身整体运行的综合环境的前提下,重组、再造高等教育机构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高等教育机构目标的、互动的及协调的市场营销。

2中国高等教育对市场营销战略所作出的响应

2.1我国开展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逐步根据市场价值取向的指引,以战略的眼光实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并有效地利用有形和无形资源,理顺高等教育的整体结构和布局,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并进一步规范高等教育市场,加强政府、高等教育市场、高等学校之间的联系,在竞争和合作中.推动高等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与此同时,市场营销理论在营利组织中经过50年多年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理论、方法、观念、工具、程序及经验,这些系统的架构和机制同样适用于非营利组织和公共部门。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引进市场营销战略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营销理论体系是切实可行的。

此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高等院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有些高等院校及其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已经意识到市场机制的潜作用而自发地引人营销观念和营销管理手段来提高自身发展的适应性,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这为我国开展高等教育营销战略提供了实践经验。

2.2我国开展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必要性

(1)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高等教育毛人学率从1998年的9.8%跳跃到2004年的19%。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人大众化水平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型,基于此背景,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市场活动的参与者,要在市场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效输送合格的产品,必须制定积极的营销日标,运用一定的营销策略,解决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危机,例如高校的经费筹措、生源市场的抢占和毕业生就业压力等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给我国高等教育提供市场调节机制的宏观环境,高等教育只有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发挥好市场中的教育价值规律,才能为我国的繁荣富强培养人才。而当前我国教育服务买卖双方地位的变化,又在客观上促使高等院校办学理念的转变,以及高等教育内部体制的改革。为此,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成为众多高等院校寻求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开始在教育市场领域内兴起了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及互派留学生的开放格局。但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深层次、多角度的国际竞争,与国际发展水平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还很低,有必要通过开展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高等教育很有必要运用营销理论与方法,加强对宏观环境和自身现状的合理定位,制定恰当的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3实施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困境及对策

3.1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实施的困境

第一,观念上的偏见及对高等教育属性认识的误区。一方面,市场化的营销战略不可避免地助长了高等院校办学过程中的功利主义倾向,造成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学者的怀疑和排斥,他们往往认为营销只是商业的专利,高等教育开展市场营销战略只会破坏高等院校的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从而把高等教育场所涂抹成商业化色彩的推销“集中营”。另一方面,有些人始终认为高等教育属于非营利性质,因而不适用营销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高等教育旧有体制惯性作用的制约。虽然,高等教育体制在不断深化和改革,但是高等教育旧有体制依然保持强大的惯性作用,诸多弊端在高等教育领域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从而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的顺利开展。在现有体制上,依然能看到政府包办高等教育各种权利,无法落实高等教育的自主权,以及引领国际教育的“自治”理念,导致高等教育机构不能按照市场的价值规律,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第三,高等教育市场培育不健全,缺乏能动性。高等教育市场在管理和微观运行机制上一直未能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缺乏灵活应对市场的价值规律。例如如何使高等教育在需求市场中找到多样手段,有效控制教育产品的供需平衡;如何在高等教育市场机制运行中,协调好政府、市场、高校三者间的利益与冲突;以及如何克服高等教育服务和产品的高专有性和垄断性。从我国高等教育现有水平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市场培育还有待于完善,并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市场准人的弹性力度。

3.2高等教育市场营销战略实施的对策

篇4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如何巩固和占领这块阵地,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是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认真考虑的问题。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为了增强吸引力,改革创新是职业教育做大做强的有力保证。那么在人才市场中运用怎样的营销策略,才能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背景

21世纪,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所面临的任务同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一样,都将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加大教育科技投入,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社会发展正从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为导向的经济转变,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2.问题及解决策略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弱势,表现在质量、规模、结构、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不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不足,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不畅;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落差很大。在市场中的具体表现是“用工荒”和“找工作难”。主要原因是劳动者的素质没有跟上,没有适应岗位的需求。仅以我国制造业为例,据劳动部门统计,我国的高级技工仅占工人的5%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是35%~40%。一些有近20年工龄、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工人,由于没有参加升级考试,不具备高级技工职称,也不能在高级技工的岗位上工作。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能够迅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满足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的需要,解决社会需求问题。

二、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营销策略

1.新产品服务战略

(1)不断满足学生顾客需求

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新产品服务提供了有力契机。政府供给的职业院校属于社会性的准公共产品。如何进行有效地运作以赢得学校声誉、学生认同和企业接纳,满足学生顾客需求,是检验职业院校所提供的产品―职业教育服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双方可逆关系表现为职业学校为学生提供职业服务,为帮助学生取证、获得专业技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感受、实现学生的美好愿望,学生顾客则为学校提供生源、信誉、资金和支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结果是产品之间的差异化减少,如:各职业院校按照工科类和文科类所设置的专业和课程差别不大,师资配套、设备齐全,对学生顾客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做好服务是培养学生顾客忠诚度较为有力的策略之一。学生顾客依靠产品满足需求和欲望,在考虑实体产品时,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拥有―名师、名校等,更在于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这说明实体产品实际上是在传送服务工具。职业院校的新产品服务战略是一个有组织的行动计划。合理配置有限资源使其效益最大化,是职业教育创新和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职校和学生共同的价值观。学校价值与学生个人价值体现在学校能够实现学生的愿望并向企业提供最实用的人才,创造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这是职业学校的理念。符合营销观念和市场需求。营销之所以被称为“一种交换的艺术”,是因为就市场而言,买卖双方都在寻求交换,那么双方就都是营销者。职业学校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仍与企业有营销观念的共同点,既争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北大青鸟是职业教育机构培训的成功范例。北大青鸟的特色是专门培养合格的IT人才,其覆盖面广,现已形成了较好的教学口碑。如北大青鸟教师是一流的;北大青鸟的环境优美;北大青鸟管理严格有序;北大青鸟宿舍食堂便利;北大青鸟推荐就业后的待遇丰厚。北大青鸟的含金量用两个字概括:实用。这种职业教育服务的最终结果是让学生顾客不计成本,不惜重金投奔青鸟。其原因就在于北大青鸟的产品服务上乘,学生能够依托北大青鸟的帮助实现自己的幸福梦想。

2.产品保障,质量为先战略

(1)质量概述

质量是一个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和品质的总和,这些品质特色将影响产品去满足各种明显的或隐含的需要的能力。职业教育就是要解决学生顾客的一系列需要、要求和期望,当职业院校的产品和服务符合和超越学生顾客的期望时,也就是提供了质量,而被列入优质学校。不难想像为什么在生源紧俏的今天,有的学校想尽招数吸纳寥寥无几的学生,有的学校不出任何优惠条件,坐等学生纷纷踏至而来,这正是产品质量的魅力。因此,实现产品保障,质量为先战略是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核心价值体系。

(2)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

职业教育的品质特色是指满足学生顾客需要的能力。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否受社会欢迎,这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质量是方向、是基础、是保证,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职业学校能否做到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满意;让学生的进出口畅通无阻;让企业接手的学生使用得力,都离不开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职业学校应着力培养优秀的真正服务学生的师资团队,改变以往单一的教育模式,摒弃陈旧的观念和固定的思维定势;构造良好的信息反馈渠道、加强学生服务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从实践的角度为学生顾客考虑,切实、便捷地解决问题,从而赢得消费者―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3.环境与特色发展战略

职业教育应寻求发展机会和识别威胁,以规避风险的战略管理。职业学校的忧患意识在于,社会竞争的加剧会使组织今天的领先优势明天不复存在。职业学校必须首先是学习性的组织,具备随时切换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的能力,具备创造、获取和转移知识的技能,又能根据新的知识来调整行为,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职业学校可以采用SWTO分析法,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匹配。SWTO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了解组织的优势(Strength)和弱势(Weakness),规避威胁(Threats),掌握外部机会(Opportunity),从而制定出良好的策略。通过分析学校的内部实力和影响学校发展的外部因素,进而提出学校的特色发展战略。

职业教育的特色应当针对服务和就业选择发展方向,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择岗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努力争取为企业输送大批实用型人才。改革和发展的落脚点是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首先,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使学校能够为经济建设服务,使学生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够铺垫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可以参照行标;校企共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改革评价机制,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其次,课程改革。应根据企业和市场对用人需求建立新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即课程目标由“知识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化,课程形态由“大而全”的“系统课程”向“理实一体”的“项目课程”转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4.师资供应链与个性化教育服务战略

师资供应链应是老、中、青职业素质优秀的教师组合,且身兼专业技术职称,具有懂技术,会教学的技能,故为“双师型”。职业教育“具有显著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公平性,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适应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支持学习者全面发展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基于这些因素,个性化教育服务战略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师资队伍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指导等教育,以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课程设置,用以提供不同需求的学生个性化课程改革方案。职业教育发展要“以人为本”,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为今后工作中敬业乐业、社会责任感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将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职业指导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职业兴趣、个人爱好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学校应力求营造一个人文的、和谐的能够发展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的文化环境,适时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将“理实一体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考量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校内定级、颁奖、学分等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职业学校要办得更具有职业特色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职教特色在个性化教育服务上应更加突出,亦包括对学生的道德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不断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职业教育要不断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实现个体需要的可持续发展。

5.搞好市场预测、调研,创新学校品牌战略

职业学校的校名代表了其专业的定向。即工科类、文科类以及综合类的划分。如何选择市场不饱和专业和岗位缺口专业非常关键,这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的重大问题。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价格导向是由生产者、供应商供货多少和消费者需求量大小决定的。一些价格昂贵的产品往往引生产者的跟风,因而造成供大于求,价格下跌,甚至亏损。职业学校应遵循人才市场供求规律,围绕学校特色选定专业。切记热门专业不一定就是非要上的专业,“热而不特”的盲目跟风同样会使学校陷于被动局面。因此,有必要先搞好市场预测和市场调研,选定目标市场(服务市场),确定专业后再通过营销渠道的畅通,达到宣传学校品牌的意图。在创新学校品牌战略方法上,借鉴西方办学经验,如:澳大利亚的TAFE教学模式、英国的BTEC、加拿大的CBE、德国的“双元制”,进一步开创校企合作办学、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将具有优势品牌的教育机构在统一战略决策下,通过一定的纽带,把众多办学机构联结在一起,以同样的品牌、规则、规格、方式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带动职业学校的发展。

6.沟通组合与整合营销战略

职教产业链中营销沟通组合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消费者―学生顾客对职业教育特色的了解和选中某职业学校的兴趣,并决定自己进入或向新人举荐进入该校的可能性。作为目标子市场的职业学校,为了达到宣传本校的效果,实现多角度的沟通则意味着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沟通方式,而是在诸多沟通方式中,寻求最佳沟通组合,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沟通手段用以达到对品牌认知的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整合营销。

当职业学校所有的部门都能为学生顾客利益服务时,其结果是整合营销(Integrated marketing),如,对产品进行细分,形成完整的职教产业链,为学生顾客提供“一站式”输送服务,有效完成学生与职业对接。

三、结束语

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营销策略是针对职教资源而言,能够有效地解决资源优化配置,谋求社会效益最大是职教研究的根本。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以恰当选择机会成本的科学。职业学校应遵循教育资源的供求规律,科学量化其水平和比例,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求。面对机遇和挑战,职业教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实现手段,应牢牢把握住人才市场占有率,即要满足学习者、企业和国家的要求,培养个人就业和发展所必需的技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满足增强国家竞争力要求的技能,担负起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担。

参考文献

篇5

一、绿色营销的涵义

绿色营销是在近几年逐渐形成并发展的营销理念,是指企业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减少环境污染和实现消费者消费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的,运用适应公司发展的手段进行宣传、销售和管理的营销战略。

现阶段,由于我国企业管理者绿色营销观念的缺失和研发绿色产品的资金的短缺,我国企业还不能再所有产品的宣传、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实行绿色营销战略。只有部分企业在部分产品中采用了绿色营销方式。最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蒙牛对其乳制品进行的绿色营销策略。而发达国家则形成了一整套绿色营销的流程。

二、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博弈分析

(一)博弈前提的假设

对研究的模型做如下假设:假定市场参与者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假定企业对营销策略的选择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政府干预的存在;由于绿色营销在我国正处于初级阶段,绿色产品成本较高,价格也较高,消费量较少。

(二)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1.企业之间的博弈

参与博弈的企业被假定为理性人,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的。

(1)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与实施传统营销的企业之间的博弈

绿色营销在我国正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实行绿色营销战略的理念,这使得企业实施绿色营销会付出一些额外成本。例如,甲和乙两个企业,如果两个企业都没有形成绿色营销观念,营销方式不改变,则它们的效用都为15。如果甲不改变营销方式,乙采取绿色营销方式,甲的效用为15,乙的效用为5,反之亦然。如果甲和乙都采取绿色营销方式,则它们的效用都为5。如下图:

由图可以看出,无论甲采取哪种营销方式,乙都会选择非绿色营销;乙无论采取哪种营销营销方式,甲都会选择非绿色营销。

(2)真假绿色营销之间的博弈

在我国市场上,以假乱真现象严重,会存在一些企业实施假的营销策略,生产假的绿色产品,这样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如果企业生产绿色产品,成本为10万元,企业的利润率高达50%。生产假冒绿色产品的企业,成本为5万元,利润率为20%。考虑到制假所需成本,将该企业的成本增加到6万元,那么该公司付出6万元的成本得到了5万的收益,利润率为83%。

这就很符合我国当今市场现状:在我国市场上,弄虚作假现象严重,生产者往往以此充好,欺骗消费者,以此来获得更高的非法利润。

2.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1)企业和消费者生产和购买绿色产品或非绿色产品的博弈

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追求的目标都是是效用的最大化。企业生产绿色产品后有时会由于定价过高而不受消费者的青睐。如果消费者选择购买绿色产品,则双方效用达到最大化,否则,双方效用没有达到最大化。当企业和消费者共同选择生产和消费绿色产品时,双方效用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最大化。

(2)企业和消费者生产和购买真实的绿色产品或虚假的绿色产品的博弈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产品的销量会明显增加。绿色产品的高收益性会增加某些企业暗中生产销售假冒绿色产品的可能。此时,企业生产假冒绿色产品,消费者购买真实绿色产品为最优选择。如果消费者选择购买真实绿色产品,则企业选择生产真实绿色产品为最优选择。反之,企业应选择生产假冒绿色产品。

3.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1)自私的消费者和无私的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假定目光短浅的消费者为了实现短期利益而购买非绿色产品,这是他的效用会比较高,设为1。深明大义的消费者则从整体利益出发,以牺牲短期效用使将来拥有更多的效用,这样他的效用就为-1,因为企业选择绿色营销战略之后成本会相应地提高,价格也随之上涨。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自私的消费者为最优的策略选择。

自私的消费者行为 无私的消费者行为

自私的消费者行为 1,1 1,-1

无私的消费者行为 -1,1 0,0

(2)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目光短浅的消费者一般都会选择非绿色产品,只有高瞻远瞩的消费者才肯多花些钱来购买绿色产品。因此,购买绿色产品的消费者效用就会比购买非绿色产品的消费者效用低。但从支付货币成本来看,消费者的最优化选择都是购买非绿色产品。

三、对发展绿色营销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和培养绿色营销理念

一个企业的营销理念对于一个企业产品的生产、宣传和销售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绿色营销战略虽然在短期收益不高,或者会产生亏损,但只要企业能坚持过去,形成广大的消费群体,从长期来看,实行绿色营销战略的企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绿色营销战略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绿色营销策略也是目前国家极力倡导的一种市场营销模式,绿色营销在中国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将绿色营销的观念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层面。

(二)优化生产经营模式,增加企业绿色营销投入

在传统营销观念中,企业经营活动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导致环境污染现象严重。企业应改变这种传统的思维,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对社会的贡献综合考虑进去,将保护环境作为实行营销战略的前提。企业虽然在进行绿色营销的过程中付出了更多的成本,但同时增加了产品的“绿色价值”,可以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更强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注重对环保的投入,通过具有前瞻性的投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三)加大教育宣传和惩治力度,营造绿色营销的良好环境

基于我国当前消费者对绿色营销意识相对薄弱的现状,相关部门应当增加教育宣传的投入力度,增加对实行绿色营销企业的补贴力度,严惩生产假冒产品的企业和个人,使企业以长远利益出发,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前提,以此来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使我国营销环境得到改善。

(四)完善和强化绿色产品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

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导致采取绿色营销模式的企业遭到排挤和冲击,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随波逐流,从生产绿色产品转为生产非绿色产品或假冒的绿色产品。因此,要加强对绿色产品市场公平竞争的规范,加强对营销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建立行业协会,促进对行业的自律,增强行业对社会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篇6

在“十二五”教育改革和新课改理念下,什么样的小学英语教师才是与时俱进的理想教师呢?我认为,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按照的要求:“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其次,小学英语教师要适应外语教学发展的要求,除了改变观念、改革教法之外,还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学会科研、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更加务实、求真,解决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明确并研究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务之急。只有专业发展才能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加强校本教研和科研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具体体现,认识到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应该根植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探究、反思和理论提升,突破自我发展瓶颈。只有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因此,深入探讨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将会有助于促进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终身发展,将会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服务,将会提高下一代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将会带动小学英语教学工作。

小学英语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力求由“专业型”向“经验型”小学英语教师转变。做到三个“提高”:提高经验认知水平和强化教学反思能力,促使小学英语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加强教育科研能力,重构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促使教学品质专业化。

一、学习促专业发展

把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作为直接兴趣,通过多种渠道去学习英语文化的精髓。例如:广泛阅读、勤于摘抄《英美文学》、《英美文化》、《英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方法》、《测试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和案例》、《英语语法》、《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小学外语教学》、《英语画刊》、《中小学教师报》等理论文献,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了解中外文化在人际交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方面的异同,切实开阔自己的理论视野,提升自己的理论积累。在学习积累中使自己具备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能力。

把听录音磁带、英语歌曲,看英文电影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生活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听和模仿录音,教师的语音语调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善。良好的英语听的技能确实是在不断的练习当中培养出来的。练写英文斜体行书和英文日记、每周摘抄口语重点句型,因为口语是英语教师的强项。学习简笔画和英语儿歌、绕口令、PPT课件制作等,利用多种资源提高自身听、说、读、写能力。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应具备其他学科教师共性素质外,还应有更鲜明的个性特征及教学技能。所以要培养对文学、艺术、音乐和体育的兴趣,并有所了解。

积极参加国培、新课标等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素质,切实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能和教学研究水平。

二、反思促专业发展

没有反思的经验毫无价值。要反思,首要的是发现问题,从问题出发反思自己或他人的小学英语教学。

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回顾反思,可以使我们对自己教学的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的审视,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方式最为普遍,如教学随笔、课后札记、教学回顾、教学录像、课例评析、常规评课、经验总结、集体备课、等。

篇7

很多情况下,市场进入稳定的成熟期是一个难以改变的,势,这一阶段具有其一定可遵循的特征。成熟期出现的新的变化使得企业竞争更加强调成本和服务,因此企业运作效率的提高就非常重要,成熟期的新变化也使得竞争焦点由成长期的做大转向做强,以表现出产业链的整体价值。

一、成熟期的基本特征

演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许多市场在经历过成长期的高速发展后,会逐渐进入增长缓慢的成熟期,行业的增长率徘徊在5%~10%之间。

成熟期总是被描述成具有稳定的特点,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企业享受着正的现金流,然而市场什么时候进入成熟期不容易判断,由于市场的分散性和行业各品类发展的不同步,如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进入成熟期的行业在内陆可能正处于成长期,这加大了对行业生命周期判断的难度。

而且随着市场的不断推进,会出现各种新的威胁和机会,这些新的力量会扰乱市场的稳定,甚至大到足以改变趋势。有时候进入成熟期的市场迅速衰退。因此要牢记这两种可能性,但很多情况下,市场进入稳定的成熟期是一个难以改变的,势,这一阶段出现了新的变化。

1、增长变慢带来激烈竞争

一方面,行业进入成熟期一般会出现产能过剩,因此产生价格战的可能性增加,尽管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爆发。另一方面,市场的增长速度显然不能满足追求增长的企业的需要,事实上很多企业将其战略目标定义为企业销售额或利润的增长,于是竞争的注意力由获得新进入的顾客转为争夺对手的顾客。同时,成熟行业往往会出现强势的品牌和实力强大的企业,这些企业经历过战火洗礼,出招更加快速、凌厉和老练。这些带来了竞争的动态化,竞争互动的强度和速度大为增加。

2、商业规则业已确定

在导入期和成长期,由于影响行业趋势的关键因素难以识别,这就使得采取先发制人战略的企业难以构建稳定的有利格局,也就是说这种势是不稳定的,环境的变化会使得有利格局被颠覆,翻盘的可能性较大。然而高瞻远瞩的企业在成长期的成功布局,会左右着行业朝着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一种稳定的趋势,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成熟期的领导者、挑战者、追随者和利基者的相对地位比较稳定,商业规则由取得有利地位的企业制定。

3、机会稀缺与战略趋同

机会来自于未满足的需求,如国家垄断行业的放开、细分市场的不断发现、潜在需求的不断激发等,2002年之前的中国市场可谓是遍地机会,很多行业短缺经济的存在使得企业不需要战略,只需要一个敢冒险的企业家就行,这是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告别短缺经济,很多行业相继进入过剩经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进入了成熟期,这一阶段由于市场的不断细分,行业潜力充分挖掘,机会变得越来越稀缺。

机会的稀缺和激烈的竞争互动,使得企业的战略走向趋同,如美的和格兰仕在微波炉行业同时采用低成本战略,竞争的焦点在于产品的价格,从而掀起了微波炉行业一轮轮的降价风暴。

二、成熟期的战略焦点

成熟期出现的新的变化使得企业竞争更加强调成本和服务,一个产品旳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保持较低运营成本的能力,因此企业运作效率的提高就非常重要,如很多企业在该阶段会重新建立集中的管理体制以空制费用。同时,在成熟行业并非彻底成本导向的企业会不断进行流程或产品创新,以获得灵活性、快速响应需求、体现个性化、创造全新体验等优势。

成熟期的新变化也使得竞争焦点由成长期的做大转向做强,因为成熟期最主要的挑战就是对手抢占自己的市场份额,这个时候只有做强,打造宗合竞争力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一般所说的“强”是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即拥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技术创新能力、雄厚的人力资源、先进的管理和与众不同的企业理念等。而本文所界定的“强”有一定的特定含义,“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效益观念,而是指规模效应观念,要达到大规模上的强。这里的强是一种通过基于产业链的横纵向的系统整合所表现出来的产业链的整体价值,不仅仅指单一方面的强势。

在导入期,企业可以凭一个主意、单一产品抓住某个机会,快速建立并控制分销渠道或大打广告以抢占顾客心智等制高点,就能使企业获取巨大利润;在成长期,企业要进行快速的多点布局和在产业链上的横向扩张,才能获取规模优势,进而获得行业竞争的主动权;在成熟期,竞争的动态化、充分化,很多企业行之有效的必杀技就不灵了,竞争不再是一招一式的比拼,也不但表现在企业价值链单一环节效能的竞争上,还表现在双方在与供应商、营销渠道和客户等产业价值链连接的效果上,是企业背后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只有在产业链整体价值高于竞争对手时,才能在市场上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一个企业只是在产业链某一环节建立优势是经不起对手打击的。如企业在下游渠道和终端占有优势,而对上游的资源整合能力不强,就可能造成生产成本高、整体运行缓慢的困境。一旦上游资源被竞争对手控制,发生较大变化,其灵活反应的能力就比较差,因而造成主动权的丧失,形成不了有利于己的态势。

因此通过对产业链纵向环节的整合和再造,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到系统的竞争优势,以系统对抗单个环节,以系统行为对抗盲目散打,即打系统战,从而在产业链的每个节点上都做强,都能够实现以镒称铢,从而构建不战而胜的格局,通过谋子——即对环节的整合,达到谋势一一系统优势的目的。

产业链的整合与产业链多点布局不同的是,产业链多点布局是对产业链某几个环节的布局,强调对关键环节或产业链瓶颈环节的控制,消除企业做大瓶颈,其目的在于做大企业所在的环节。而产业链整合则强调对产业链整体价值的提升,即打通产业链,目的在于做强整个产业链,获得系统竞争优势。

因此在成熟期实施纵向整合,打造系统优势是势胜战略的主要应用。这一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撑,一项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研究结果表明,成熟行业中,相比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纵向并购的绩效最好。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11-01

一、拓展性学习的内涵

教师按科学发现的思维模式,把教材内容设计成问题(对学生而言,即拓展性问题)由学生独立研究,以类似拓展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在日常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培养,发展其能力和情感的教学模式,我们就称之为“拓展性学习”。

二、小学英语拓展性教学策略

(一)在新授中拓展

1.钻研教学内容

实施课堂优质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教师必须为这堂课选择好正确、合适的教学内容。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内容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新授中拓展正是为这个系统服务的。如,What time is it? 该单元的内容都是围绕时间展开话题,所用句型为What time is it? It’s…/It’s time for…该单元标题已概括了单元主题,因此,教师就可以直接根据该标题扩展相关内容。

2.了解学生学情,选择新授中的拓展策略

学生的学情指学生在学习本课教学内容前的知识结构、学习基础、学术背景、学习心理、个性特点。

在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掌握学生学情后,就要着手设计教学流程,这时要考虑教学策略的选择。新授中拓展策略的选择有两种方式:一、可直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选好新授中的拓展策略,如先行组织者策略、情境策略等;二、在已定教学大策略的基础上,选择有助于为大策略服务的小策略。如整堂课的大策略是情感陶冶策略,可在新授中拓展时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使学生了解情感背后的东西,促发学生情感的投入。

通常根据教材的需要,让学生在课内外动手制作卡片或者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些物品。如学习coffee(咖啡),juice(果汁),Coke(可乐),water(水)这些单词前,事先让学生把这些实物拿到课堂上,教到water(水)时,教师和学生一起pour(倒);教到juice(果汁)时,大家一起drink(喝);教到coffee(咖啡)时,大家一起taste(品尝),从而使他们对英语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不断地得到英语语感刺激。

(二)在练习中拓展

1.课后练习的编排突出层次性

可在课后练习设计上力求使不同学生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后练习题选择的例子基本上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事情,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巩固本节所学内容,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英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意识。如重点句型为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在教学中,让学生用不同的句型提问,如: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Can you show me the way to…?等,回答也结合实际,运用This way, please.; I’m not from Suzhou, so I don’t know the way, either.; It’s too far, you can take a taxi.等。

2.适当的跟踪练习

任何知识或者说任何的记忆都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巩固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如学完服装类单词后,可以布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服装(如:I’m wearing a blue coat and black pants.),后说说班里某同学的服装特征(如:She’s wearing a pink blouse and a pair of purple shoes.),其余学生可以根据他所描述的特征猜一猜他是谁,还可做适当补充。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不仅消化了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3.题型设计多样性

根据每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多形式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学“This is my father”的词汇时,可以准备一些实物水果,如苹果、芒果等,并把教室装饰成水果超市的样子,然后教学“What do you like? I like apples…”使学生在一个真实语境中学习,学生会较容易掌握对话内容。

三、小学英语拓展性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拓展性学习的各个环节必须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如《My favorite season》教学中,可按照对话课、阅读课不同类型的课堂设计巩固拓展环节。对话课中,教师可设计一个调查任务,小组合作,自由交流最喜爱的季节,然后汇报,其意图是培养学生自主交际的语言能力。而在阅读课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后通过画一画、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季节,使学生的语言得到进一步内化,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实施拓展性学习中,更要关注基础,英语知识和英语能力都有一个积累和提高的过程。我们要强调“双基”,只要基础真的打牢了,英语拓展能力自然就上来了。

(二)适时适度

小学英语拓展性学习要结合英语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深入浅出,适时适度地进行。教师要努力钻研教学内容,掌握知识间的衔接,使拓展性学习达到良好的预期。比如在教“up与down”这对反义词时,我展示了一片美丽的草地,太阳在慢慢升起,小男孩在放着风筝,一会儿太阳落山了,可小男孩的风筝断了线,掉了下来……学生充分想象,造出了许多句子:The sun is up. The red sun is up.又如在巩固单词bus时,我让学生说出与bus有关的词,学生们发挥想象,说出了people(人),start(启动),stop(停),ticket(票),engine(发动机)等。还有学生说出一些表面上看似没有联系的词,这时让学生解释他所认为的内在联系,无形中又激发了师生的想象力和互动。这种训练不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而且使学生辨别、记忆词汇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关注全体,区别要求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拓展性学习要解决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使处于不同水平或者类别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确定拓展内容时,要照顾到一般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又要考虑一些有“跳一跳摘果子”能力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使每一位学生有选择地、自信地参与到拓展学习活动中来,才能真正把英语拓展性学习落实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上,而不是单纯“出人才”。

四、结论

小学英语拓展性教学策略,巧妙的巩固拓展环节,能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新课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戚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小学教学设计, 2008,(24).

篇9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介传播环境的日趋复杂和教育市场的渐趋成熟,各色营销推广活动充斥人的眼球。当某一营销策略取得不错效果时,大家便会蜂拥而至,竞相加入战团。这使得营销的边际效应锐减,成本增加的同时,效果不见相应提高。如何寻找差异化突围,是身处成熟市场的企业需要持续摸索的课题,雅思博认为品牌营销已成为成长型企业发展的战略性支撑。

品牌营销源于品牌战略。建设中国个性化教育基地、形成个性化教育品牌成为雅思博教育首选的品牌战略。为此,雅思博教育与中科院联合推出心理咨询合作项目,研发出系列中小学生心理干预与救助机制,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同时,联合当前个性化教育机构就个性化行业领域的发展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研讨,以规范行业的发展,形成行业和品牌优势。

篇10

一、高等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环节

职业教育当然由职业院校来承担,这是高职界普遍存在的观点。但是接受高等教育实际上就是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训练过程,就是职业教育。“职业性”不是高职特有的属性,“高等技术性”才是其质的规定性。高职的“高等”指的是较为复杂的技术实践活动,可依据其复杂程度划分为不同层次,如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等。高职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是培养人才的类型不同,即职业类型的差异。人才类型是个人自身和社会需求综合的产物,而且是变动发展的。

高职院校只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技能教育环节,是人才类型培养的一个骚站。所以高职院校不能困守一个环节,死守高考一条招生途径。有必要依靠自己立身之本—技能教育,向上下游环节开发。

二、多渠道筹措经费,争取办学自主权

理论界一再批评教育界总是困守象牙塔,但教育发展具有过程性和延展性,有必要保持相对独立性。独立性主要指的是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和办学自主权。在目前的投资体制下,地方政府投资是高职经费主要来源。经费的高低则主要依赖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经费是能否保持独立性的关键,只有开辟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才能改变仰赖政府的现状。

根据国家规定,高职院校行政上归市政府、行业(部门)领导,业务上归省教育厅指导。但在实际运作中高职院校特别是市属院校行政归属不明确,有的市政府直接领导,有的归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领导,还有的由市政府代管,甚至少数院校上级政府已发文批准成立却仍然是学校筹建时的筹建领导小组管理等等。新建立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从理论上应该不受政府职业教育领导部门的控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但因为外部大环境的特殊性,民办职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只能接受政府的“计划领导”。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办学自主权,无法独立。

三、跟踪职业变迁、技术发展

很多高职院校在宣传上总是强调“社会上需要什么专业,我们就办什么专业”。上述提法,遭到了理论界很多人的批评。但我们考察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他们总是着眼于人生职业变迁动态规划职业教育。在最近的五年中,美国有} o00多种职业已经消失,随之而来的是s o00多种新的、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的出现。具体到职业教育过程,大部分也是在工厂完成的,其专业、课程设置结合生产实际需要,不断变化改进。国外职业教育永葆生命力的秘密是有源源不断的社会需求,无时无刻不受着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牵引。

高职院校应该跟踪先进技术能力。培养目标应是紧跟技术发展,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一线劳动者技术能力的需要,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提出的新要求,及时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可以将社会上已有的、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中高级职业或技术培训的考核内容直接纳人高职课程体系。

四、完善内部管理

教育评估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重要内容,各个院校都非常重视。但评估套用了普通高校的评估指标,对于高职而言,很多并不适合。并且最关键的技能指标没能很好地反映出来。如老师和学生的能力评估、技术应用评估、实践环节评估……而这些评估规则的制定是十分必要的,对指导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将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手册几乎是完全借鉴的普通高校,显然不适应以技能教育为特色的学生。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培养目标、就业意向不同于普通高校,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生源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自己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相对于学术取向的普通高校而言,技能取向的高职院校有必要制订更为严格的管理规范。

五、增加实践性人才培养比例

受中国传统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成本的影响,我国的高职院校更喜欢培养技术管理型人才。但当前我国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断档、奇缺,补充已成当务之急;面临国际竞争,必须培养一批智能型的技术尖子,使工业产品上质量、提升档次,增强竞争力;据《(21世纪初人才需求分析)典型调研》表明,实践中需要三种类型的人才,即理论型、应用型、实践型,调查数据分析显示2000年、2005年、2010年,此三类人才需求比例分别为:1:10 : 37 ,1 : 11 : 40 ,1 : 14 : 70。由此可见,社会经济发展更需要大量实践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更需要提高普通员工的技术水平,即培养大量的实践型人才。国外技术对生产力提高的贡献低值为44 %,高值为72%,资本贡献仅18%一42 %,但我国技术对生产力提高的贡献率不到30%,原因是整体劳动者技术水平低,形成“技术漏斗效应”,影响科学技术的整体提升。所以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应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重点,在数量上应远远超过技术管理型。 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界有一种主张,认为应该把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关闭在大门之外,他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不应该也不能够培养高级技术工人。

2006年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技术工人中,技师、高级技师仅占城镇从业人口的0.7%,初级工占60%以上。而发达国家中,初级工仅占巧%。高级技工不仅奇缺,而且年龄结构偏大。由于短缺,高级技工千金难求。我国培养高级技工的院校还很少,有必要借鉴国外的产学研结合模式,由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使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形成一定的规模。

六、办出特色,创造品牌

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技师型教师,师资队伍缺乏特色,难以吸引学生就读。

高等职业教育生源也不具有“特色”。对口招生的生源,即已接受了几年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其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相对较好,但一般基础理论知识水平较差。而从普高人学的生源质量来看,由于不是和其他普通高校同批次录取,其实际水平根本不能同普通高校的生源相比。

教学过程没有特色。高职院校的教材基本上是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的压缩,脱离了实际的工作环境,忽视了技术和能力的要求,而且多年不变。在与企业合作方面,企业只是把学生当作廉价甚至是零成本的劳动力来使用,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实际,更有针对性的学习环境,实践课程变成了打工过程。

七、规范职业岗位证书制度

企校结合,实行双证书制度,往往被认为是高职的特征。但只要是职业岗位,就可能会有职业岗位证书,职业证书制度与人才类型并没有必然联系,职业岗位证书并非高职教育特有的。

国外的职业岗位证书是建立在学习的实际工作效果评定上,不再限于书面的纸笔测验,而是一个搜集证据,并判断证据是否符合操作标准的过程。

我国资格证书的颁发仍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要形式。这种方式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并且它为学生提供了错误的行为信号,即死记硬背的知识仍是学习最重要的东西。很多职业教育院校为了自身眼前利益,在技能考核方面对自己的学生给予百般照顾,千方百计让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甚至在招生时就以许诺保证让拿到职业资格证书为诱饵来招徕学生。“赠送”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方式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67-02

教学是技术与艺术合为一体的活动,精心设计的活动赋予艺术形式的表现,能让教学活动更具有吸引力,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调动学生积极参予的热情。因为,课堂上不管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是师生与文本的互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从学生参加活动的心理表现、积极程度、活动反馈等表现来看,都在直接反映着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何进行有效对话教学,要以师生之间平等合作的关系为前提,在对话双方之间的理解、信任与爱的保障中,通过师生之间不同形式的对话,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获取和分享快乐。

一、有效热身,多元导入

热身的目的是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生性活泼、好玩、好动、好胜,思想单纯、思维敏捷,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如何指挥这群“演员”尽快进入角色,点燃他们的求知热情,教师的激情与智慧的燃烧能吹响战斗的号角。不同年级的导入有不同的形式,低年级力求形式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参与。如歌曲热身,在课前,大量的歌曲循环播放能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而选用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歌曲,能起到复习以及为学生能模仿产出做铺垫;TPR热身,Let’s do. I say you do等形式,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游戏热身,What’s missing?Simon says. Bomb game.等活动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反应能力。而中高年级在导入环节中更侧重于知识的重现与重组,复习的目的性更强,更注重检验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如Free talk,教师抛出一个关于天气的话题来,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有的学生只能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几个回合,而有的学生不仅对答如流还能超水平发挥,教师趁热打铁发问Is it warm?Can we wear T-shirt?What can we do today?Where can we go?等等,能激发师生互动的热情,引来无数掌声和羡慕的眼光;应用多媒体导入,这是集图形、声音、动作、板书于一身为特点的导入方式,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辨析、总结,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设语境,有效交际

1.实物创设情景,把实物搬进课堂,让学生围绕实物开展话题,能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已知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物起到把课堂与实际生活连接起来的桥梁作用,以食物为例,PEP教材中几乎每册都有食物的话题,把水果放在模拟的fruit shop里,低年级的学生看到苹果会直观描述:This is an apple. It’s red.中年级的学生能表达数量和提问:I have an apple.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 some apples,please.高年级的学生能说:How many apples can you see?It’s a fruit.It’s red.It’s round.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语言知识在情境中得到更好的锤炼。

2.电教媒体创设情景,多媒体的应用能将声音、图片和动画结合在一起,课堂上利用电教设备模拟交际的场景,将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多媒体的操作,更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如教学My new room一课,模拟设计流行的电视连续剧《家有儿女》中小雪、小雨、刘星的房间,让学生在他们喜欢的电视剧偶像的房间里学习本节课的词汇end table、curtains、air-conditional、 trash bin等,最后让学生亲自参与媒体制作,利用拖动设计自己喜欢的房间,同时能用句型There is a\\some...in my room.介绍自己的房间,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让教师们在课外要花很多的时间备课、制作,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热情以及产生的效率是可想而知的。

3.利用话题创设情景,话题的设置要建立在师生互相了解、平等互信的基础上,要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为基础,话题创设情景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设计的环节上一定是充分考虑话题的趣味性和生活性,以及预测学生完成活动的能力,只有充分的预设,才可能有完美的生成。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 5 Whose dog is it?中,围绕一只名字叫Fido的狗展开话题,在warm up环节中给学生的话题是Which animals do you like?Do you like dog?呈现的环节中话题是Chen Jie has a dog.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to ask her?话题呈现出来,马上激发了学生对这只狗的兴趣,从What color is it?Is he cute?到Can I play with him?Can he swim?Is he playing?学生们提问的问题离本课的教学目标越来越近,本课教学动词swim、play、sleep、climb、jump、dance的进行时态。对这六个单词分层设置话题Fido is a cute dog. 借助视频学习swim、play、sleep和Fido is a magic dog. 先让学生想象Fido到底有什么超凡的能力,再借助视频学习climb、jump、dance。最后的生成环节以话题Can you describe your pet?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宠物,学生在这种接近生活的语境中互相交流和分享,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拓展应用,发展提高

如果说创设情景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教材,那么拓展应用是为了让学生站在更高处运用教材的知识,更好地把学到的内容转化为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上通过设计任务,学生在掌握文本的基础上完成任务,是检验学生对即学知识与已获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让对话教学进一步升华的有效途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的任务,不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1.描述型任务,在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英语,英语课堂自然是学习英语的主阵地,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羞于表达的心理,鼓励大胆开口说英语,课堂上尽可能留给学生说的机会,在完成以口语表达为主的任务中,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表达上长短不一,如学生学完教室内的物体名称,能以My classroom为题介绍自己最熟悉的教室,有些学生现学现用都显得困难,而能力强的学生则能拓展到介绍自己的房间,甚至家里的摆设。

2.改编型任务,在基本掌握学习内容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可以是对教材中的关键词汇进行替换,可以是对文本中角色的调整,也可以是对故事内容进行续编,如PEP五年上册Recycle2中的一个活动,学生学完文本后,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引导他们放慢语速、采用充满神秘色彩的语调、对文本中表示方位的词进行替换和改编,在汇报的时候,故意把窗帘、灯光全关闭,制作一种in a dark,dark room的神秘氛围,同学汇报时声形并茂,引着大家一步一步进入故事中,最后故事的结尾有的蹦出老鼠,有的出现老虎,引起一声尖叫,引来笑声一片,学生们想要和大家分享创意的欲望,就这样被激发出来了。

3.调查型任务,调查型任务主要形式是设计调查表,设计的表格能在体现学生基本掌握本课的基础上,预留空白让有能力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如调查同学们喜欢的食物Do you like...?对话双方有可能会提问或回答表格内没有提到的词,预留的空间就可以给这些能力强的同学写上单词或画上图案,在汇报的时候能与大家分享,甚至有些学生将课外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课堂上,在汇报时能用第三人称的方法表达Lily likes apples and bananas.这是非常精彩的生成。

4.应用型任务,主要是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给朋友或家人制作路线、写信、回复邮件、发送邀请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很多学生会上QQ、发微博、晒微信,英语教学既要保留一些传统文化,也要能与现代接轨,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情感的渗透,完成这种应用型任务,可以让教师更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的程度,有利于因材施教和调整教学进度,如果说创设情景是点燃对话教学的“激情”,那么合理、有趣的任务能让“激情”越燃越旺。

对话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在对话教学中培养起来的,学生在创设的活动中,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减少无意的机械操练,多提供有意义、贴近生活的趣味操练;在满足基本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有利于提高能力的拓展活动,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