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通信网络概述

通信网络概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30 17:39:07

通信网络概述

通信网络概述例1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电力通信网络的现状及问题

就现今而言 ,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进步 ,大量电力系统业务需要通过电力通信网络进行传输 ,电力系统对电力通信网络的依赖性做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增强 ,所以电力通信网络的故障问题对电力系统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因此 ,电力系统业务部门对电力通信网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但要求电力通信网络能够提供足够的通信能力 ,还要求电力通信网络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到目前情况下 ,各个地区的电力通信业务部门已经通过对网络进行升级、扩展 ,很好地解决了电力通信网络系统对于通信能力的需求。但是通信网络的设计水平较低 ,设计深度、强度还不够 ,在如何提高通信网络的质量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 ;没有建立起较为健全的可靠性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体系 ;缺乏系统的通信网络质量的检测手段及方法 ;较少提出对通信网运行安全、高效的评估检测及改进创新的有效方法。

2 电力网络通信的故障问题分析

2.1 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差

现代的电力通信网络虽然发展速度较快 ,但是现有的电力通信网络结构的可靠性较低、资源共享能力较差。若是电力网络通信中心系统及其站点出现故障问题 ,整个电力通信系统都有可能会趋于瘫痪。许多通信设备经过长期的运行 ,会进入设备的护理期、维修期 ,甚至是老化期 ,如此需要护理、维修甚至是更换的不良情况将直接阻碍着电力通信网络的整体稳定发展。

2.2 电力通信网络的传输质量差

一般的电力通信网线没有很好的屏蔽层 ,无法防止共模的干扰 ;电力通信网络的网线为单股铜线 ,相对而言容易断裂 ;网线的线径太细 ,降低网络传输距离及减少可挂接的设备 ;由于各个地区的电力需求量不同 ,SDH 节点也就多而且复杂 ,原有 SDH 环网上节点数量过多 ,降低了抵抗多种失效事件的能力 ,从而影响电力通信的网络传输质量。

2.3 电力通信网络的结构管理复杂

电力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一般情况下分为一级通信网络、二级通信网络及三级通信网络,电力线路的结构及规划较为复杂。随着各个地区的变电站不断增加 ,各变电站内新增的 SDH 设备节点也不断串入原有的 SDH 环网中 ,SDH 网络拓扑结构缺乏优化 ,越来越复杂。不少电力通信业务需要跨环甚至是跨多环进行传输 ,导致无法满足传输时的要求。

3 电力通信网络故障的对策

3.1 建立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体系

按照不同区域或地区的具体通信网规划与要求 ,提出是何当地发展建设及运用的通信网络设计可靠性标准、规范 ,确保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措施实施 ,并组织、监督、评估通信网建设的可靠性实施效果 ;制定规范、严格的电力通信网络维护管理体制和规程 ;制定恰当的电力通信网络维护、管理的任务、要求和措施 ;提出通信网络系统及具体通信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水平与技术指标要求 ;在通信网可靠性指标下进行通信网规划设计 ,在有限的系统建设投入的前提下 ,对建设的通信网进行试验和鉴定。分析、评价网络运行的可靠性水平 ,对各种电力通信网络的故障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相应的可靠性实施措施 ;制定对重大异常故障的应急通信制度和措施 ,并监督各种制度和措施的严格执行。

3.2 电力通信网络故障导航系统

提供全面的技术导航、技术咨询、操作流程、故障分析及处理建议等技术服务,建立完善的电力通信网络故障导航系统。研发电力通信网络导航系统 ,存储大量通信设备以及网络电路技术性能、技术参数等技术数据 ,为电力系统高端通信设备提供智能化的技术服务装置 ;引导通信工作人员能快速、准确的找到工作点或故障电路点 ,并为工作程序、操作步骤等工作进行技术导航服务 ;指导、协助工作人员加快抢修速度、提高抢修质量 ,减轻技术人员的脑力劳动和工作压力 ;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语音咨讯、技术导航服务 ,以帮助通信人员及时解决设备维护中的多种不同技术问题 ,提供设备实时运行情况。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加快电力系统的工作进程,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3.3 优化电力通信网络设计

通信网络概述例2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3-0029-04

中图分类号:G642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要求掌握TCP/IP协议族中的IP、TCP和相关协议。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网络课程比较难学,甚至有学生不知道计算机网络到底学什么?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学生对课程学习目标不明确,剔除教师的因素,主要是由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造成的。笔者讨论了如何将结构主义教学思想引入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之中,从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效果。

1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逻辑主线及特点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网络是由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组成的能够进行通信的系统。而计算机网络就是处理有关计算机通信的问题。

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讨论的就是计算机之间如何通信的问题。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由以下设备组成:计算机、通信线路、通信设备,以及网络协议。其中,通信线路多样化,有双绞线、光纤、电缆,甚至还有电话线;通信设备生产厂商也有很多,所用内部技术也不尽相同。甚至连计算机也是多平台、多体系结构。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相互通信,需要有一套“规定的动作”,即一套协议。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遇到的问题是:通信线路、通信设备、通信技术均各不相同。为此,计算机网络采用分层思想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借助通信技术,解决通过通信线路的通信问题;然后,通过IP协议解决网络之间互联的问题;最后,通过在IP层之上的传输层协议,解决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问题。

解决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问题之后,接着研究几种重要而经典的应用,它们是域名系统、万维网和电子邮件,以及网络管理。其目的是方便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为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共享资源提供直接可用的工具。而前面讨论的传输层、网络层是为这种资源共享和通信提供一个基础。这就是应用层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与计算机在不同环境下进行通信所要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大致可分为在局域网、因特网和无线环境下的计算机的通信问题。其核心内容是局域网技术和TCP/IP协议栈,即因特网技术。其内容包括通信基础、应用层、传输介质特性和网络安全技术。整个课程内容包括通信学科方面和计算机方面的内容,更多的是讨论各种协议的原理,这是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涉及学科多,且所讨论内容与典型的计算机学科课程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有很大区别。其典型特点就是内容看似分散、无中心,涉及面广,但有一条逻辑主线可以遵循:即围绕计算机通信的不同环境来讨论相关技术问题,特别是重点讨论TCP/IP协议族。

总之,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以上述所讨论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所遇到的技术方面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内容。

2 结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

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他要求‘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他所谓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而所谓‘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

为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基本结构,典型做法是以ISO的OSI七层模型来分层讨论计算机网络。这给初学者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型,有助于掌握知识重点。

在新课程引入这种基于分析的方法时,如果不考虑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特点,不加以其他辅助措施,可能会造成学生初学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对课程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给后续学习带来困难。

传统的课程介绍方法是大概介绍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可是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印象还只停留于上网、游戏的阶段时,该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所学内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为此,我们紧紧抓住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数据流或信号流,并以其为线索,粗线条地将上述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逻辑主线介绍给学生,以便有利于学生初步构建起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的主干结构。同时,我们还以园区网拓朴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建设的网络及其中用到的设备和作用,将课程主干内容串起来。这种方法较传统的课程内容介绍方法,具有如下优点:①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会超出其已有经验,因而引起对新内容的好奇和兴趣;②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目标有所了解;③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可以借助这种系统性的方法,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具体知识的整体性理解。

这就是在课程整体内容上的结构主义教学观:先引入性地将整个课程内容作简要介绍。

在具体章节教学上,按结构主义教学观,首先介绍所学内容基本结构,然后是该知识模块在整体中的位置及作用。如在组织“PPP协议”的教学时,首先,必须理清这个协议所用的网络拓朴结构:计算机通过点对点信道接入网络;其次,了解这段信道通信存在什么问题。重要的是,在组织教学时把PPP协议相关知识组织到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知识中,而不是孤立地介绍“PPP协议”的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在引入了课程知识逻辑主干之后,课程后续内容的学习就比较好组织了,而且也符合结构主义教学观点。关键是使学生了解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3 教材对教学内容引入的做法

文献2在第1章“概述”中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因特网概述、因特网组成、计算机网络的类别、计算机网络的性能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同时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在概述中说明。“概述”中并没有对计算机网络的逻辑主线加以说明。因此,对于初学者,这样的介绍使其学习难度增加。

文献3在前言部分简要叙述了各章标题,在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中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网络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朴构型、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典型的计算机网络、网络计算研究与应用的发展,从历史和系统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但对于初学者,要他们一开始就学习分组交换技术,特别是对于毫无通信背景知识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

文献4在前言部分介绍了各章主要内容,以此作为指路牌,将全书编写方法作了介绍,这有助于读者了解全书大概内容,帮助读者确定学习目标。并且在第1章讨论了现实构建网络的要求、方法,以及计算机通信的特殊问题: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概述着重从原理上来说明网络技术。对于初学者而言,缺少比较直观的、能使之建立起有关计算机网络的“认识结构”的内容。因此,会给初学者留下许多的“为什么”,不利于建立起整体性的初步的认识。

文献7在前言中也对各章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在第1章的介绍中,概述了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络硬件、网络软件、参考模型、网络实例、数据通信服务实例、网络标准化等,最后一节概述了全书轮廓。作者在第1章花了大量篇幅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历史和应用。文献7没有明确给出计算机网络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而且有些内容的介绍比较突兀,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感到比较难懂。

从上述国内外影响比较大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对学习内容的介绍与引入的情况来看,各有特点。有些教材先为初学者作一些概述性的介绍,有些教材从内容的广度和实用性进行了说明。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点来看,那些对计算机网络整体性、框架性的介绍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计算机网络学科知识的初步的、整体性的图像,更能让学生明白要学习的内容,减轻了初学者的学习难度。根据结构主义心理学说,这有助于学生主观上形成一种新的对计算机网络的“认知结构”。

4 课程内容引入的合理性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问题有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属于界定明晰的问题,学生学习这样的课程很清晰其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像计算机网络这样的课程,其内容就比较含糊,学生对于这样的课程,学习目标不是一目了然。因而,课程之初的引导与概要性的简介尤为重要。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不是什么“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主观上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并以图式、同化、调节和平衡等形式表现出来。

对于刚开始学计算机网络的学生而言,对网络的感性经验很少,并没有很多机会看过网络中心,接触过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他们接触的网络可能主要是家里通过ADSL上网或网吧上网,对网络的“认知结构”非常局限。因此,老师需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概念教给他们。

在课程学习之初就将课程主要内容介绍给初学者,不但可引导他们建立起初步的对计算机网络不同于其感性经验的“认知结构”,而且,还能引起初学者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介绍给初学者提供了将课程内容串起来的逻辑主线。

“儿童的智力发展表现在内部认识结构的改组与扩展,它不是简单的由刺激到反应的连接,而是在头脑中不断形成、变更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的改变最终需要由学生主观努力才能完成,但这种富有启发性的介绍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他们从原来的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的迁移。

因此,用上述计算机网络的逻辑主线来引入课程主要内容,不但没有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反而为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建立起初步的框架;而且也符合结构主义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学习过程。这样一种在课程学习之初即引入课程主要内容的做法,还可以用于其他界定明晰的学科的学习中。

5 结语

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之初便引导学生明确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逻辑主线,教学效果较好,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学习也有了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程后续学习中采用结构主义教学观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基温,基于知识和能力建构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23(12):54-55。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36。

[3](美)拉里L·皮特逊,布鲁斯S·戴维,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M],叶新铭,贾波,等译,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54。

[4]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35。

[5]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7。

[6]管萱,结构教学观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1(17):22-24。

通信网络概述例3

关键词:本体;计算机网络;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信息类专业一个重要的知识模块,本科教学计划中包含“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编程”等课程。近年来,网络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下一代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迫切需要更新教学内容,组织构建新的教学体系[1],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群增加了无线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如图1所示。为了更科学地统筹安排其教学内容,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新教学体系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本体机制提供了丰富原语描述领域的概念模型,能够对领域知识进行推理和验证。[2]本文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及教学科研的需求,整合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核心知识本体,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群数字资源的搜集、整序、分解、重组,按知识体系的关联性和整体性组成相互联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知识资源系统。

2问题分析

(1) 同课异构问题。选择的教材不同,不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甚至相同教师在不同学期上同一门课程都会出现同课异构现象。如图2所示,对同一门课程的教材选择不同,导致课程异构。“计算机网络1”由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组成,它们是按照地域不同而划分,知识点也按照这个思路组织;“计算机网络2”的知识点是按照软硬件及体系结构划分。大多数教材是按照这两种思路之一去组织章节学习的。可以说,课程异构问题是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能大大提高备课效率。

(2) 课程资源共享问题。课程群的知识点包括讲解、课件演示、例题、实验、习题练习、试题库等为群内课程所共享。例如对知识点“传输层”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动加入“运输层”的资源,因为它们本身是相同知识点,只不过在异构系统里而且有不同的表述。

3设计思路

(1) 通过采用基于语义相关的相似度算法来估算概念之间的相似度,产生映射对,实施本体映射,以实现知识的共享。

(2) 课程管理引入知识本体概念。知识本体是教学展示的基本粒子,如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参考模型等都是网络课程群中的知识点。若干知识本体按照教学要求组合为教学策略,实现既定的教学计划。通过构筑基于本体的教学资源库,提供可重用的教学资源库设计及开发部件,通过对教学资源库结构、概念、关系的分析和描述,使得对教学资源库的框架描述上升到知识级,有利于对教学资源库的语义查询、使用及与教学策略的结合应用。教学策略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学时―教学大纲―课件。知识点下的知识按其内容来分,分为介绍讲解、课件演示、实验、习题练习、试题库等。

(3) 教学资源隶属于知识本体而不属于课程,知识本体可以按照教学策略组合成为课程。知识本体、教学策略、关系及规则之间在管理层面是平级的,其中关系及规则包含了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及科目内知识本体之间的关系。

4系统实现(计算机网络)

使用RDF/RDFS本体描述语言建立计算机网络学科的本体,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语义搜索。目标用户有两类:一类是学习者;一类是管理者。例如表1所示的FTP的概念。

(1) 根据课程内容,把本课程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本体,然后对每个知识本体概念用7元属性来描述。教学领域中的所有概念的Part-of关系形成了一个树状结构。而相关概念关系、相似词汇关系、广义概念关系则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网状结构与树状结构相结合使的整个教学领域知识库本体成为一个语义复杂、完整但又清晰的、便于学生理解的语义网结构模型。

(2) 采用XML语言来实现本体描述,实现网络教育信息文件格式数据结构的标准化。XML是一种数据描述语言,可以描述数据成分记录包括复杂的数据结构。使用XML可以方便地创建出共享的自定义数据结构,生成网络课程群的结构化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换。下面的代码片断是用XML语言描述的一个信息片断,通过网络或者应用程序实现数据共享。

传输层

计算机进行数据通信时,负责总体的数据传输和数据控制的一层,是OSI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层。属于重点掌握知识。

网络协议

OSI

传输层协议

传输层服务

运输层

(3) 计算机网络学科重点概念和关系的确定。参考《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中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结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编码》构建计算机网络课程本体。[3]

群内课程知识点之间会出现重复关系、顺序关系、可选关系等。为了清楚地表明重复元素之间的关系,如无序关系、顺序关系、可选关系,引入RDF的3种结构来描述这些关系[4]。rdf:Bag表示无序列表,rdf:Seq表示有序列表,rdf:Alt表示可选择列表。因为大纲计划提前确定,必修课程核心知识点之间,大多选择顺序关系;而虽然纳入教学计划但开课时间会有所调整的选修课核心知识点之间,选择无序。基于本体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知识共享系统如图3所示。

5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群领域本体的构建。通过建立可重用的学习对象完成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构建,为更为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打下了基础,学生在对某个知识点学习时也能够思路清晰,综合比较,加深印象,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陆为群. 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原则和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通信网络概述例4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4-0000-00

1 计算机网络安全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目前,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中的基础性研究课题则是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其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主要是策略的描述方法、策略的分层方法、策略的求精方法及其策略的语义一致性四个方面。而现有的基于策略的网络安全管理中的策略求精并没有站在计算机网络防御的角度,联合各种防御技术手段,构造面向保护、检测、响应、恢复的防御策略求精方法,而是只支持访问控制策略,VPN策略,从而造成了防御技术层面的单一,使其不能联合各种防御技术手段来抵御复杂、协同的网络攻击,不能从全局角度实现网络防御的问题。

2 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

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主要有网络病毒、恶意攻击。管理因素三个方面。病毒通过伪装进入的程序或文件进入电脑,并以该电脑为主体,经过用户的邮箱和IP地址进行扩散,范围广、隐蔽性强、不易查杀,轻则使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进行,重则能使网络完全瘫痪,给用户带来极大的危害;恶意攻击是由人为引起的,它的危害远没有网络病毒广泛,但却更具有针对性,有的攻击目的在于盗取重要信息,破坏计算机系统,这种性质和结果已经构成了犯罪,是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在管理方面,我们或多或少也有疏漏,计算机不同于普通物品,即使废弃掉的设备,也存有大量的信息,要避免这些信息流入不法分子手中。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病毒和系统漏洞上的防御,首先是强化防火墙等安全服务器的设置,禁止不明站点的访问;其次,要不断完善反病毒技术,设置访问权限,避免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过程中使用盗版软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入侵事件的发生;第三,要部署好漏洞检测和补丁安装策略,及时修补系统漏洞,避免为网络攻击留下“入口”。

3 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方法

3.1 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模型

策略求精的形式化模型即为支持保护(访问控制、保密通信、用户身份验证、备份)、检测(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响应(重启、关机)和恢复(修建、打补丁)策略的求精,现有的策略求精方法大多集中在访问控制策略、网络管理策略方面,而CNDPR(Computer Network Defense Policy Refinement,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的求精则是结合网络拓扑信息与求精规则,实现高层防御策略到操作层防御策略的转换过程,它将高层的抽象概念映射到低层的具体概念,是一个语义变换过程。经过这一转换过程后,将以具体的防御设备和节点信息将操作层防御策略参数化为设备上可执行的策略规则,以节点上的服务资源获取节点端口细化为进程,以具体的防御设备的类型参数化防御设备的配置参数,来得到配置层的主机、IP、数据包、接口、进程、端口等信息。

3.2 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算法

CNDRP包含高层策略解析和操作层策略生成两个模块,高层策略解析模块执行词法语法分析和高层策略语义识别,过程采用lex/yacc实现;操作层策略生成模块是基于CNDRP信息库中的网络拓扑信息和求精规则,将高层策略中的概念映射为操作层概念,组合这些概念输出操作层策略。CDNRP信息库主要包含两部分,分别是网络拓扑信息和策略求精规则。网络拓扑信息由域信息、节点信息、节点链接信息、角色信息、目标信息、防御实体信息、手段信息构成,是当前网络环境中所以实体的运行特征和运行状况;求精规则则是高层策略中的元素到操作层策略的映射。

CNDRP算法分别是策略求精的转换算法和防御实体实例选择算法。策略求精转换算法先扫描高层CND策略描述文本,匹配好之后,存入相应的内存数据结构中;再看高层策略中的每一个概念,如果是手段概念,则以手段、防御动作及防御实体求精规则,获得防御动作和防御实体,如果是源域或目标域概念,则根据域、节点求精规则得到源域或目标域中的节点集,如果为角色概念,则根据角色、用户求精规则得到角色的用户,同样地,目标概念、活动概念、事件类型、漏洞类型也可调用相应的策略求精规则;若求精得到的用户概念集不为空,则查找节点信息,得到NSD,通过运算得到源节点SNode;若求精得到的资源概念集或漏洞概念集不为空,则获取漏洞所在的节点集NodeT,运算得到目标节点TNode。

4 计算机网络建模策略的语义建模方法

基于策略求精中高低层策略之间的转换过程所可能遇到的语义不一致性问题,有学者提出了一种CNDRP的语义建模方法,它包含了模型的建立和策略的语义分析,语义分析提取句中所有修饰词和和核心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将给定的某种语言转换为能够反映其含义的形式化表示方法,因此语义依存分析技术来常被用了分析防御策略的语义。同时,由于其描述逻辑及推理机制功能机制强大以及其在访问控制模型的语义建模和防火墙的访问控制策略规则的语义建模中的大量应用,我们在建立基于描述逻辑的CNDRP语义模型的过程中,也结合语义依存分析得到的语义结构,给出SWRL推理规则,实现隐含语义关系的自动推理,最终通过描述逻辑的推理机验证CNDRP语义模型的有效性。

5 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在各方面的应用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强化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关键技术,构建完善的计算机防御策略模型,从根本上消除潜在的威胁,更好地保护网络和用户信息的安全,刻不容缓,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盛军.对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模型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4).

通信网络概述例5

一、信息经济的内涵

“信息经济”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和波拉特对于知识生产的有关研究。马克卢普1962年在《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中建立了一套关于信息产业的核算体系,奠定了研究“信息经济”概念的基础。1977年,波拉特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分类的四次产业划分方法,获得广泛认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保尔・霍肯在《未来的经济》中明确提出信息经济概念,并描述信息经济是一种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技能贯穿于整个社会活动的新型经济形式,其根本特征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信息成分大于物质成分占主导地位,以及信息要素对经济的贡献。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拉开了讨论“信息经济”概念及理论体系的序幕。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观点认为信息经济可以从微观和宏观角度理解。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主要研究信息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系统中的运作规律。这种观点同知识经济相通,属于同一个范畴;而从微观经济角度看,信息经济所涉及到的重点研究内容是分析信息产业和信息产品的特征、以及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度。这种观点强调信息经济是信息产业部门经济。由于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微观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因而相当多的专家学者更倾向认为信息经济一定程度上主要是指信息产业经济。

二、网络经济的内涵

“网络经济”概念的提出同上个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因特网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网络经济又被称为因特网经济,是指基于因特网进行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为主的新形式的经济活动。在网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伴随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大量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资源配置得以进一步优化,构成网络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带来虚拟网络交易模式,传统交易活动演变成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交易活动,构成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数字经济相比,网络经济这一术语的区别在于它突出了因特网,并将基于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电子商务看视作网络经济的核心内容。

三、知识经济的内涵

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全球知识生产、流通速度不断提高,分配范围不断扩大,社会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在此背景之下,相当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知识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联系,知识经济的概念逐渐形成。例如,美国丹尼尔・贝尔和日本屋太一等学者分别从“后工业社会”、“知识价值社会”的角度论述了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这些论述虽然还没有提出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但却已经涉及到了知识经济的基本内容。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知识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因而“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为基础要素和增长驱动器的经济模式。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应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知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明显,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引擎。正如美国学者美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所言:信息科技强化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换言之,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知识的创造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重大幅度地增加了。

四、比较及总结

通过上述各概念分析,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之间的确存在差异。知识经济强调知识作为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经济强调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网络经济强调因特网进行资源分配、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则突出表现在整个经济领域的数字化。但正是存在差异,才产生必然联系性。虽然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早已提出,但是“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并受到重视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知识经济的产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并最终孕育了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诞生。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更加促进人类知识的积累,并加速人类向数字时代的过渡。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这些概念在同一个时代提出并不是相互矛盾或重复,而是从不同方面描述当前正处于变化中的世界。“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基础内容――催化中介――结果形式”。知识的不断积累是当今世界变化的基础;信息产业、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当代社会发生根本变化的催化剂;数字经济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形式。因而这几个概念相辅相成,一脉相传。

图1 数字经济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文献

[1]乌家培,肖静华.信息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吴季松.知识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乌家培.信息社会与网络经济[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

[4]纪玉山.网络经济学引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通信网络概述例6

1概念控制及其实现基础

1.1概念控制的目的

概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概念总是与其他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上下位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等。关键词也会出现一词多义、一义多词以及同一事物多种表述的情形。根据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词的概念含义层次上建立联系,为检索用户提供相关的结果分析是概念控制的一个应用前景。例如,“体育”这一概念根据上下立类的关系可以细分为足球、排球、奥运会、亚运会等,单纯的字面匹配会漏检甚至误检很多与之相关的信息。通过概念控制就可以将一个上位类的概念扩展为多个子概念。体育新闻的检索就可以扩展为:体育新闻、球类(足球、篮球、排球)、田径运动、体育赛事(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等概念,同时对那些具有下位概念的词汇可以再次扩展,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检索效果。“计算机”和“电脑”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机械匹配的话就只能检索到有关“计算机”或“电脑”的信息,采用概念控制的相关方法可以将这些相同概念的词汇统一到检索匹配中,这样就扩大了检索面,提高了检全率。在自然语言检索系统中进行慨念控制,就是把信息检索从目前的基于关键词层面提高到基于知识(概念)层面,能够从概念意义层次上来认识和处理检索用户的请求,从而提高检全率和检准率。

1.2概念控制的主要方法

目前虽然没有一个检索系统可以完全实现理想状态下的高层次的语义检索,但有些自然语言检索系统已经采用概念控制查询。主要的方法是利用知识体系建立概念间的关系进行查询扩展,深度匹配,优化检索效果。

概念控制的内容包括:提问句概念语义块的抽取,从提问句中切分出概念词或词组等语义单位;基于知识体系对抽取出的语义单元进行概念扩展;概念的组配,将选择出的各检索单位基于知识体系的组织信息转换成体现概念关系的逻辑表达式。

概念抽取不等同于分词处理,其中包括普通概念的识别和人名、地名、事件名等专有名词的识别,并进行概念提取。对于普通的概念字串采用逆向最长匹配算法(或正向最长匹配算法),并综合切割标记等分词手段切分就可以进行概念抽取。对于词典中未收录的概念词,可以采取基于句模、句子结构分析、词和词组构成规则、句内结构性标志字、标点符号等来进行切分。除切割标志外,已知的词也可作切割标记使用。

自然语言检索系统的本质是查询满足特定主题概念的文本,因此被检索的内容不是和提问句的字面匹配。对提问进行分析后抽取出的主要是概念或概念的组合,需要进行概念匹配,这就需要对检索句中的词进行概念扩展,即考虑提问句中词的同近义词、上下位词和关联词。可以通过知识体系保存同近义关系、上下位关系和其他关联关系,当处理用户检索需求时,通过查询知识体系可对提问句中的词按概念进行扩展。如“我国今天的体育新闻”,可以通过知识体系对“体育”进行扩展,查询包括“篮球”、“赛车”、“奥运会”、“世界杯”等方面的内容,“今天”一词指检索者进行检索时的日期,因此需通过规则将“今天”映射为检索时的时间,将“我国”扩展为“我国”V“中国”V“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体系中可能只存在“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同义关系,没有“我国”这一词条)。

概念组配,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可分为限定组配和相交组配。限定组配将一个概念的内涵增加到另一个概念的内涵中,从而加深概念的内涵,缩小或限定了概念的外延。相交组配将具有共同的属概念、概念之间具有相交关系、外延部分重合的概念组合成一个新概念。在构成查询表达式时,基于知识体系的扩展词和原词间为“逻辑加”的关系。如“美丽”扩展为“美丽”V“漂亮”V……V“标志”。提问句中语义块间的关系通常为逻辑乘的关系。语义块间的概念组配通常存在如下逻辑关系:(1)主谓结构,描述的是一种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2)偏正结构,描述的是一种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3)动宾结构,描述的是一种作用和被作用的关系。(4)并列结构,描述的是一种成分间的并列关系[1]。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和动宾结构间为“逻辑乘”关系,并列结构为“逻辑加”关系。但通过对检索提问句进行分析后发现,部分并列结构在用户的检索概念中为“逻辑乘”关系,于是采用通过句模分析和指示标志来确定语义块间的“逻辑乘”或“逻辑加”关系。提问句语义块之间的“逻辑加”关系通常存在显式指示标志,如“或”等。分析传统的主、谓、宾、定、状、补六大成分与句型的关系,可以辅助获取语义块的逻辑关系。检索提问句的语义概念和提问句的结构紧密相关。需要分析谓语的性质、句子的结构,如“把”字、“被”字句等。

概念控制的3项关键技术中,概念扩展和概念组配都离不开知识体系的支持,知识体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索效果的优劣。

1.3概念控制系统

国内外已有一些检索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概念控制,代表系统有首信搜索引擎、孙悟空、UMLS等。下面以UMLS为例进行介绍。

UMLS(UnifiedMedicalLanguageSystem,美国统一医学语言系统),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于1986年开始研制的一项长期开发研究计划,旨在克服计算机生物医学信息检索中的两个显著障碍(相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用的信息分散在不同的数据库系统中),使用户很容易地跨越了在病案系统、文献摘要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专家系统之间的屏障。UMILS包括4个部分:专家词典、超级叙词表、语义网络、情报源图谱。专家词典是一个包含众多生物医学词汇的英语词典,可以确定英语词汇的范围以及识别生物医学术语和文本词的词形变异,也为超级叙词表提供了确定范围的医学术语和词汇。超级叙词表是生物医学概念、术语、词汇及其涵义等级范畴的广泛集成。语义网络是为建立概念、术语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没计的,它为超级叙词表中所有慨念提供了语义类型、语义关系和语义结构。情报源图谱是一个关于生物医学机读情报资源的数据库,其目的是利用超级叙词表和语义网络实现以下功能:确定情报源与特定提问的相关性,以便选取最合适的情报源;为用户提供特定情报源的范围、功能和检索条件等人工可读的信息;自动链接相关情报源;在一个或多个情报源中自动检索并自动组织检索的结果。2支持概念控制的知识体系

实现概念控制离不开知识系统的支持,没有合理的知识系统,就无法实现概念扩展和概念组配,也就无法达到概念控制的目的。进行概念控制的核心是构建合适的知识体系。

2.1知识体系及其形式

目前,有关知识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Ontology的探讨中。国内关于Ontology的中文译法也不统一,有“知识体系”、“本体”、“概念集”、“概念体系”、“本体论”等多种提法。Ontology是一个源于哲学的概念[2],原意指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后来被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引入,特指对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说明。Ontology能够将词汇有关概念关系显式地表示出来,从而将术语的语义和概念关系显式化表示出来,因而在语义查询、概念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Ontology中的概念表示一般采用框架结构,使用槽来表示概念的属性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3]。借助概念之间的关系,Ontology在整体上形成了一个语义网。概念之间有4种基本关系:part-of表达概念部分与整体的关系;kind-of表达概念间的继承关系,类似面向对象中的父类和子类之间的关系;instance-of表达概念间实例和概念之间的关系,类似面向对象中的对象和类之间的关系;attribute-of表达某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属性,例如概念“价格”可以作为概念“桌子”的一个属性。在实际应用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将不会局限于上述4种关系,可以根据特定领域的具体情况定义相应的关系。

2.2语义网络

概念与概念之间有着横向或纵向的联系,形成了语义网。语义网络(SemanticNetwork)是美国语言学家奎廉(R.Quilian)于1968年提出的。1972年美国人工智能专家西蒙斯(R.F.Simmons)和斯乐康(J.Slocum)将语义网络用于自然语言理解系统中。语义网络是当今网络的扩展,这可扩展的网络给出了信息明确的定义,同时优化了人与汁算机的合作[4]。

如何构建语义网络更好地将信息定义明确化目前仍没有统一的准则,这涉及到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但是构建语义网络的统一原则都是将概念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显式化,组织成一个有机的结构形式。

Wordnet是由普林斯顿大学认知科学实验室开发的在线词汇参照系统。它将所有英语词汇分成5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功能词。名词按照3种关系被加以组织:部分关系、上下位关系以及物质与材料。同时有反义的名词被标注了反义关系,这样形成了一个互相高度连通的名词网络。动词的多义性比名词更高,在Wordnet中动词被组织成各种推演(蕴涵)关系,而组织动词的不同关系可以被总结成一个覆盖它们的基础词汇的推演,包括四种[5]。

2.3概念词表

知识体系中除了概念间相互关系形成语义网络,对于每个单独的概念还必须有概念词表。没有概念词表的语义网络只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关系网而不是与词汇相结合的知识体系。Hownet中的词表就是一个概念词表。Hownet是一个以汉语和英语的词语所代表的概念为描述对象,知网是一个利用一种知识词典描述语言来描述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概念的属性与属性之间的关系的知识系统[6]。Hownet包括词表和义原体系表。词表中记录了每一个词语的概念及其描述,每一个概念用一个记录来表示,如下所示:

其中NO.为概念编号,W_C,G_C,E_C分别是汉语的词语、词性和例子,W_E,G_E,E_E分别是英语的词语、词性和例子,DEF是知网对于该概念的定义,是知网的核心。每个DEF被称为一个语义表达式,采用知识描述语言,将与词汇有关概念关系采用显示的表示出来。如从概念编号为017144的DEF可知“打”的概念之一是“锻炼”,属于体育范畴。

2.4构建知识体系的问题

构建一个适用合理的知识体系对于改善检索效果至关重要。但目前已成形的知识体系都存在一些不足。

构建一个知识体系最重要的是词的构造性信息,不完善的知识体系中被遗漏的信息大部分是关于词的构造性信息而非事实性信息。传统词典的定义尽力涵盖了有关每个词义的所有事实性信

息,但却忽略了词汇概念之间内在的各种关系[7]。

如何选择知识体系的用词目前都在探讨和实验中,世界知识体系(Ontology)给出了一些选词的规定[8]:语义网络的非叶子节点不可以是多个类的词,如“蔬菜和水果”;也不可以是没有下位类的选词,如“职业者”。要避免使用混合类的词,不要将叙述属性和抽象概念的词进行搭配作为语义网络的非叶子节点,如“空杯子”、“破车”,要避免选词时加入个人的判断因素,将一些主观的属性值与类名组合成非叶子节点,如“热咖啡”、“明亮的车”。但是要使知识体系能理想地添加新的类、新的属性和关系,仅有这些规定是远远不够的。

是将概念领域化还是通用化各有优劣,目前都没有定论。通用的知识体系有Wordnet、Hownet等,专门领域的知识体系有UMLS和首信等。

构建语义网络结构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用有限的结点和弧不可能代表万事万物及其相互之间的所有联系,语义网络对知识的表达有一定的局限性。单纯增加概念和联系会大大增加网络的复杂度。语义网络结构本身没有语义上的约定,不具备逻辑系统那样的有效性。单层的语义网络结构容易产生语义解释循环或语义悖论。

国外语义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完全通用。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具有语义先决性、句法强制性和语用选定性等特点。汉语语义结构上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以及词与词之间无自然界限、无词尾形式标志、无形态变化的“三无”现象的存在,给语义分析带来了困难。

知识的获取与表示,其中较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复杂多样的专业知识系统化。如果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一个多学科综合的检索系统中,如何辨别某个多义词当前的具体含义,如何辨析用户特定的需求,这些都有待于继续研究。

通信网络概述例7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2008)09-031-04オ

Arbitration Probability-based Access Selection Algorithm

CHEN Jie,YU Kai,ZHANG Ping

(Wireless Technology Institute,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100876,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direct subscribers to select the most suitable radio access network in B3G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a network sel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arbitration probability is proposed.Arbitration probability takes network provided Quality of Service(QoS) satisfaction level,monetary cost,and relative link quality into account.The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 consisting of UMTS and 802.11e is established under NS2 platform.Simulation results exhibit the behavior of users′ network selection.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erminals access the most satisfactory network based on the proposed access selection algorithm.

Keywords:access selection;arbitration probability;heterogeneous wireless data network;NS2 simulation

在异构的无线网络系统中,使用多模或变模终端的用户更倾向于选择最合适的接入技术来承载业务。但如何在众多无线接入技术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接入技术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现有文献提出的相关解决方法,如随机选择算法、高带宽优先选择算法、基于模糊逻辑的算法[1]以及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度关联法[2]等,都忽略了用户对网络所提供业务质量的满意度。此外,实际中的用户将考虑服务质量和价格双方面因素。基于上述原因,在综合考虑用户对服务质量满意度、价格、相对链路质量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决策概率的概念。决策概率从数学上描述了用户愿意选择某网络的程度。

1 决策概率

为了能用数学方法描述用户对无线网络提供的QoS的满意程度,首先引入满意度函数概念。用函数S(b)表示用户的满意度,他实际上是将服务质量相关的参数映射到实数域。在一个由M个异构无线网络组成的系统中,用向量[WTHX]b[WTBX]=(b1,…,bM)表示这M个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的QoS参数。б虼耍若用户使用不同网络的服务,将会有不同的QoS体验,而这种不同的QoS体验则会对应不同QoS满意度。不失一般性地,以网络j为例,用户对该网络提供的服务的满意度应满足下列条件:

И

sj(b)bj≥0, sj(b)bi≤0 (i≠j),

┆limbj∞sj(b)=l

(1)

И

其中l是正的常数。上式中的最后一个条件反映了QoS参数超出一定范围后,用户对QoS参数的提升将不再敏感,进而用户不会再因为网络服务质量的提升而增加其满意度。

在本文中,服务质量以网络接入带宽为例,但所提出的满意度概念可广泛应用于网络所提供的其他QoS参数,而不仅限于接入带宽。

事实上,用户的满意度行为与用户所使用的业务类型有关。对最简单的业务,如话音业务,一般认为用户满意度只有两个值,分别是完全满意和完全不满意。而对于下一代基于分组的多媒体业务而言,这种仅考虑两个离散值的满意度将不再适用。出于对这类业务的考虑,采用连续函数对用户满意度进行建模。

其次,如果价格变化,用户对业务的感知情况不可能不发生变化。

前文中,用户满意度是QoS的函数。这里,价格同样表示为QoS的函数。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这里所说的QoS参数是网络提供的接入带宽。一般而言,网络j提供的服务的价格pj(bj),只与网络j分配给用户的接入带宽有关。与满意度函数类似,价格函数应满足下面这个条件:

И

dpj(bj)dbj≥0

(2)

И

此外,除了满意度和价格,用户在选择网络时还应考虑与网络间相对通信链路质量。в忙j表示终端与网络j的接入点间的相对通信链路质量值。该参数值由用户与网络j间通信链路质量和用户与其他网络间通信链路质量共同决定。δjвβ足下列条件:

И

郸jqj>0, 郸jqi

(3)

И

其中,qi表示用户与网络i间的通信链路质量。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用户将检测到不同的相对链路质量(δj)值。从δj的定义可知,该值越大,则用户与网络j间的相对通信链路质量越好。И

实际上,只有当服务质量和价格都是在可接受的情况下,用户才可能对网络所提供的业务表示满意。只有当终端与网络接入点间的相对通信链路质量较好时,用户才可能与网络建立连接。综合考虑这三个因素,提出决策概率的概念。用决策概率表示用户接受网络服务的或然率。д攵酝络j,定义决策概率为:Aj(sj,pj,δj),该值反映用户决策使用网络j的服务的概率值。事实上,该值随QoS满意度和相对链路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价格的增加而减小,即Aj(sj,pj,δj)满足:

(8)И

其中,C,μ,ε,是正值常数,而p┆max是价格的最大值。实际上,由于系统容量等的限制,网络为用户提供的接入带宽不是无限大,因此,网络的收费也不会是无限大。所以存在价格的最大值,且满足p┆max

2 网络选择算法

如前文所述,下一代网络系统中,多个异构网络覆盖同一地区将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不同的网络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接入带宽以满足用户各种需求。而对于那些位于多网络重叠覆盖区域的用户,有理由相信他们能够且需要在这众多网络中选择最适宜的网络进行接入。多模、变模技术使移动终端有能力进行异构网络的接入选择,而提出的接入网络选择算法则用于移动终端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无线接入网络。多个异构网络通过广播消息,向用户广播其接入带宽。移动终端在收到该广播消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所提出的决策概率的值,从而决定哪个网络最适宜接入。

进一步,在描述用户对QoS的感知时一般比较通用的函数形式是S形曲线函数[4]。因此,本文提出的满意度函数也同样采用S形曲线。在综合考虑所有网络提供的QoS参数后,用户对网络j提供服务的满意度可表示为如下形式:

И

sj(b)=bj1M-1•∑i≠jbi+Kυ

1+bj1M-1•∑i≠jbi+Kυ

(9)

И

其中,Е ≥ 2;K是可调整的参数,通过他区分不同用户的满意度;M表示用户可收集到M个网络的信息。这里假设用户的满意度对其上限做了归一化处理,即随着bj的增大,满意度渐进于1。И

对于价格的考虑,有很多文献提出了不同的定价方案[5,6],但到目前为止,这些定价策略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为了使本文中所提出的接入网络选择算法在实现时更易操作,本文采用价格与接入带宽呈线性关系的定价策略,依据此策略网络j的定价为:

И

pj(bj)k•bj

(10)

И

其中k是一正值常数,bj为网络j为用户提供的接入带宽。

对于相对链路质量,反映的是用户与各网络间通信条件的好坏情况。这里的通信条件应该是各异构网络间可相互比较的参数。在异构网络系统中,由于使用的物理层的技术各不相同,因此在同构网络中经常使用的信号强度不再适用于做通信条件的衡量标准。为此,采用相对公平的误码率(BER)或误帧率(FER)做相对链路质量的衡量参数。定义用户与网络j间相对链路质量为:

И

δj1-BERj∑Mi=1(1-BERi)

(11)

И

其中M表示终端可采集到M个网络的误码率(误帧率)信息,而BERj表示终端检测到的来自于网络j的数据的误码率(误帧率)。由式(11)可知相对链路质量δj的取值范围为[0,1]。

值得注意的是,式(9)和式(10)所定义的满意度和价格可在终端接收到网络广播的接入带宽信息后计算而得,而公式定义的第三个参数相对链路质量δj,则可由终端对收到的广播信息进行测量而得。由此,根据式(8)的定义,终端可以计算出是否接受网络j提供服务的决策概率Aj(sj,pj,δj)。综上所述,提出终端进行网络选择的算法:当终端在选择要使用哪个无线网络的资源时,首先计算接受各无线网络服务的决策概率,之后选择具有最大决策概率值的网络接入。具体而言,终端的网络选择算法可用下列伪码描述:

(1) Set the initial candidate network list listcandidate = null,and initial arbitration probability Aaccept = 0.Let M be the maximum number of networks whose information are collected by the user.Also let k=1.

(2) For all k such that k≤NИ

(a) Given bk and measured relative link quality of network k,compute the arbitration probability for network k Ak = Ak(sk,pk,δk)

(b) IF (Aaccept

(i) Set Aaccept =Ak,

(ii) Set listcandidate=k

ELSE IF (Aaccept==Ak) THEN

(i) Append candidate list (i.e.listcandidate) with k

(3) At this time,the index of network should be selected randomly in the list listcandidate.

3 系统实现与仿真结果

本节给出基于决策概率的网络选择算法实现方案框图和基于此方案在NS2[7]环境下完成的仿真结果。

图1是针对多模终端所设计的可以完成基于决策概率的网络选择算法的体系结构。

图1 基于决策概率的网络接入选择系统体系结构

在该体系结构中,网络选择模块负责通过网络驱动接口规范(NIDS)设备接口采集网络信息并进行存储。NIDS设备用于操作所有网络驱动。当需要建立业务时,网络选择模块根据存储的各网络信息按本文提出的算法选择最合适的网络进行接入,同时设置位于NIDS中的用户数据网络接口转发模块,使用户业务数据从选定的网络接口中发送。

为验证所提出的网络选择算法,基于图1的系统体系结构在NS2平台下搭建了异构仿真环境。仿真环境如┩2所示,包括一个UMTS网络和一个802.11e的WLAN网络。用户位于UMTS网络与WLAN网络的重叠覆盖区域。

图2 仿真场景

这里所采用的WLAN技术是提供QoS保证并可以进行速率控制。同时,UMTS网络和WLAN网络都有足够容量为有限的用户提供数据服务,且这两个网络为用户提供的数据服务的接入带宽分别为2个单位和6个单位。在该仿真场景中UMTS的Node B和WLAN的AP负责周期广播其接入带宽,而用户随机的发起数据业务并在两个网络中选择最优的一个网络建立业务连接。具体仿真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网络选择算法仿真参数列表

在图2的仿真场景中,安排用户在10 s开始从远离WLAN的AP位置缓慢向WLAN的AP移动;在100 s附近开始从接近WLAN AP的位置开始以相同速度远离该AP。图3是根据以上设置完成的仿真结果。该图反映用户在接入网络时决策概率值的变化情况。最初,由于移动台距离WLAN的AP较远导致信号比较弱,相对链路质量差,因而选择UMTS的决策概率较大。随着移动台的移动,WLAN的信号逐渐增强使得UMTS网络的相对链路质量变差。在综合考虑WLAN提供的接入带宽、价格、相对链路质量后,用户选择WLAN的决策概率大于选择UMTS的决策概率,因此WLAN覆盖的绝大多数地区,移动终端总会选择WLAN做接入。当移动台离WLAN的AP较远时,选择UMTS的决策概率才会逐渐回升。

图3 移动终端选择网络时决策概率仿真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仿真中仅涉及到两个异构网络,但所提出的接入网选择算法并不限于两个网络。

4 结 语

下一代无线系统的特点是各种异构的无线接入网络相互合作、补充,共同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首先将是多模终端的出现,使终端摆脱了只能与一个接入网络建立连接的束缚。继而SDR技术、端到端重配置技术使移动终端终将发展为可变模的智能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终端有能力而且有必要从众多的服务网络中挑选最合适的一个网络与之建立数据连接。本文正是基于此,提出决策概率的概念,使用户能挑选出最合适的接入网络。决策概率同时考虑了用户对网络提供的QoS的满意程度、价格因素和用户与网络间相对链路质量三个方

面因素。基于此决策概率,提出了移动终端侧的异构网络选择的算法。通过在NS2平台上建立仿真场景并执行一系列的试验,验证了提出的用户接入网络选择算法。同时,文中也给出了移动终端在面对UMTS和WLAN两个网络时的决策概率变化情况。

目前,我们也正在对基于决策概率的用户网络选择算法进行扩展,增加网络调控部分,使网络动态调整其QoS参数,通过影响用户网络选择行为而同时达到网络收益最大和负载均衡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Tripathi N D,Reed J H,Vanlandinghum H F.Adaptive Handoff Algorithm for Cellular Overlay Systems Using Fuzzy Logic[A].IEEE 49th VTC,1999.

[2]Song Qingyang,Jamalipour work Selection in an Integrated Wireless LAN and UMTS Environment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Computing Techniques[J].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05,12(3):42-48.

[3]Varian H R.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A Modern Approach[M].Morton,New York,1999.

[4]Siris V.Resource Control for Elastic Traffic in CDMA Networks[A].Proceedings of ACM MobiCom[C].2002:193-204.

[5]Shenker S,Clark D D,Estrin D S Herzog.Pricing in Computer Networks:Reshaping the Research Agenda[A].AC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1996,26:19-43.

[6]Courcoubetis C,Kelly F P,Siris V A,et al.A Study of Simple Usage-based Charging Schemes for Broadband Networks[A].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2000,15:323-343.

通信网络概述例8

1 网络的基本概念

1.

1网络概述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是以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为目的而连接起来的,在协议控制下,由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若干台终端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以及便于终端和计算机之间或者若干台计算机之间数据流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等组成的系统的集合,这些计算机系统应当具有独立自治的能力。

摘要:简单阐述了计算机网络从诞生至今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以及列举了现今比较流行的应用和需求作为例子。

1 网络的基本概念

1.

1网络概述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是以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为目的而连接起来的,在协议控制下,由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若干台终端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以及便于终端和计算机之间或者若干台计算机之间数据流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等组成的系统的集合,这些计算机系统应当具有独立自治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功能是向用户提供资源的共享,而用户本身无需考虑自己以及所用资源在网络中的位置。资源是指在有限时间内科委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软硬件设施,资源共享包括硬件共享、软件共享和数据共享。

按网络的跨度分,可以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可以分为星型网、总线型网、环型网和网状网络;按管理性质分,可以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按交换分,可以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按功能分,可以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通信网络概述例9

(2)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2)设计或论文应该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3)书面材料:框架及字数应符合规定

3.成绩评定

(1)一般采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计分的方法.

(2)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成绩给予评定.

4.评分标准

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 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较高技术含量.

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严谨,结论合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科学作风严谨;毕业设计(论文)有一些独到之处,水平较高.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充分,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问题回答正确,深入.

(2)良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 有一定的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结论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为,科学作风好;设计〈论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书写工整.设计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能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3)及格:在指导教师的具体帮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遗漏;能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但技术含量不高.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论点,论据基本成立,计算,分析,实验基本正确.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顺,但叙述不够恰当和清晰;词句,符号方面的问题较少i图纸质量不高,工作不够认真,个别错误明显.

答辩时,主要问题能答出,或经启发后能答出,回答问题较肤浅.

(5)不及格:任务书规定的项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没有本人结合实际的具体设计内容或独立见解的论证,只是一些文件,资料内容的摘抄.毕业设计(论文)未达到最低要求.

文字材料不通顺,书写潦草,质量很差.图纸不全,或有原则性错误.

答辩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对主要问题回答有错误,或回答不出.

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

----论文内容符合任务书要求

1.对管理类论文要求:

·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本人独立论证的内容.

·要求论点明确,立论正确,论证准确,结论确切

·论证内容要求有调查研究,有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要有分析,归纳,总结,

·根据总结得出结论.

·最后有例证说明

管理类论文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要领

增强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力量,达到概念明确,论证充分,条理分明,思路畅通,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提高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性,需把握以下几点:

(1)要思路畅通

写毕业论文时,思维必须具有清晰性,连贯性,周密性,条理性和规律性,才能构建起严谨,和谐的逻辑结构.

(2)要层次清晰,有条有理写毕业论文,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一层一层如何衔接,这一点和论文行文的逻辑性很有关系.

(3)要论证充分,以理服人,写毕业论文,最常用的方法是归纳论证,即用对事实的科学分析和叙述来证明观点,或用基本的史实,科学的调查,精确的数字来证明观点.

(4)毕业论文行文要注意思维和论述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5)文字书写规范,语言准确,简洁.

2.对工程设计性论文要求:

·有设计地域的自然状况说明和介绍

·有原有通信网概况介绍及运行参数的说明

·有设计需求,业务预测

·有具体的设计方案

·有相应性能及参数设计和计算

·有完整的设计图纸

例如: 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 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 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 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 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 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 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 SDH网络保护方式

1, 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 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 SDH网同步

1, 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 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 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 方案论证,评估

3.计算机类型题目论文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

·需求分析(含设计目标)

·总体方案设计(总体功能框图,软件平台的选择,运行模式等)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库设计,逻辑库设计,物理库设计,E-R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表结构及关系),

·模块软件设计(各模块的设计流程),

·系统运行与调试.

·附主要程序清单(与学生设计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检测是否是学生自己作的).

校园网,企业网等局域网设计

·功能需求

·对通信量的分析

·网络系统拓扑设计

·设备选型,配置

·软件配置

·子网及VLAN的划分

·IP地址规划

·接入Internet

·网络安全

例如:××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1,开发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

(1)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3,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实现

(1)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2)应用程序对象的创建

(3)应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单结构

(5)数据窗口对象的创建

(6)登录程序设计

(7)输入程序设计

(8)查询程序设计

(9)报表程序设计

4,总结

设计报告格式与书写要求

·设计报告应按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其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内容摘要(200~400字),目录,报告正文,图纸,测试数据及计算机程序清单.

·报告构思,书写要求是: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简练,文字打印清楚;插图清晰准确;文字字数要求1万字以上例如:(1) 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 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 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 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 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 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 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 SDH网络保护方式

1, 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 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 SDH网同步

1, 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 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 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 方案论证,评估

(2 ) A 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一,A 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现状

1,A地区概况;人口,地形,发展情况

2,系统现状;现有基站,话务状况

3,现行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①接通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②掉话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③拥塞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4,话务预测分析计算

二,A 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1,优化网络拓扑图设计

2,硬件配置及参数的优化

3,基站勘测设计及安装

4,交换局容量及基站数量

5,传输线路的设计

三,网络性能及分析对比

1,优化前网络运行情况

2,数据采集与分析

3,拨打测试

四,网络优化方案评价

(3 ) A 市无线市话系统无线侧网络规划设计

一,无线市话网络概述

1,A 市通信网络发展情况

2,IPAS网络特点

二,A 市本地电活网络现状

1,现有传输网络结构

2,传统无线网络规划

三,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1,A 市自然概况介绍

2,总体话务预测计算

3,IPAS网络结构设计及说明

4,覆盖区域划分,基站数量预测计算

(l〉每个覆盖区话务预测计算

(2)基站容量频道设计

5,基站选址,计算覆盖区域内信号覆盖情况

6,寻呼区的划分

(1〉各个网关寻呼区的划分

(2〉各个基站控制器寻呼区的划分

7,网关及CSC的规划

(1)网关到CSC侧 2M 链路设计

(2)CSC到CS线路设计

四,基站同步规划

(4 )A 市 GSM无线网络优化

一,GSM网络概述

二,A市GSM网络情况介绍

2.1 网络结构

2.2 网元配置

2.3 现网突出问题表现

三,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及流程

3. 1 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

3.2 交换网络优化流程

3.3 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1 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2 无线网络优化流程的实际应用

四,网络优化的相关技术指标

4.1接通率

4.2掉话率

4.3话务量

4.4长途来话接通率

4.5拥塞率

4.6 其它

五,无线网络优化设计及调整

5.1 网络运行质量数据收集

通信网络概述例10

1)信息搜寻路径的过程依据前个通信节点留下的信息素浓度决定,并依据比率决定路径;

2)在一次循环中所有路径只经过一次,用数据列表控制;

3)完成单次循环后,依据路径长度释放不同浓度的信息素,并对走过的路径信息素加以更新。假定在搜寻路径的初始阶段,所有路径上具有数量相等的信息量,即:τij(0)=C(C为常数)。数据k(k=1,2,3,…,m)在搜寻路径的过程中,信息转移的方向依据路径信息量决定。信息在t时刻一次只能选择一个城市作为搜索终点,搜索n次后返回原点,即为一次循环。由上可知,在某时刻t城市i中的信息搜寻城市j为终点的概率可以用下述公式描述式中,pkij(t)用来描述在时刻t信息位置转移的概率,τij(t)用来描述时刻t信息在路径ij所留信息量,ηij用来描述城市i转移至j的启发信息,allowedk={1,2,…,}n-tabuk用来描述信息k可以选择的待选路径,集合tabuk用来记录信息k已走过的路径,并随着搜寻进程而变动。搜寻路径上的信息量经过一段时间后会消失,n个时刻完成一个循环,网络通信信息量则依据以下规则做出相应变动τij(t+n)=ρ×τij(t)+Δτij,ρ∈(0,1)(3)Δτij=∑mk-1Δτkij(4)其中,Δτkij用来描述网络节点路径ij的信息量,Δτij表示路径信息量增量,ρ(ρ≤0<1)表示信息停留的持久度。由上可知,如果信息k在本次循环中经过路径ij,则Δτkij=QLk,否则,Δτkij=0,其中,Q用来描述信息k进行一次循环所释放的信息总量,Lk用来描述信息k当前所经过路径长度。当前的优化模型设计没有考虑飞机高空快速、跨区域移动的特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区域节点选择通信的现象,造成传统的跨区域机载移动网络传输模型在频繁的跨区域节点选择中不稳定。

2基于自适应蚁群算法的跨区域机载移动网络优化模型

利用传统算法进行跨区域机载移动网络优化模型设计,无法避免由于高空干扰过大造成数据传输的速度过低且传输不稳定的缺陷,为此,提出基于自适应蚁群算法的跨区域机载移动网络优化方法。

2.1移动网络优化模型的构建

假定跨区域机载移动网络用G=(V,E)表示,V是节点集合,其中的任意一个节点v代表一个通信器,E是边的集合,其中的任意一条边e代表一条通信链路,且任意边有多种QoS(QualityofService)度量参数值,其权值用w(e)=w1(e),w2(e),…wk(e)描述,若用wl(e)(1≤l≤k)描述第l种的QoS参数,且已知路径pj=(v0j,v1j,…,vLj),若度量参数wl(e)表现加性,则wl(pj)=∑'i=1wl(eij)(5)若wl(e)表现乘性,则wl(pj)=Π'i=1wl(eij)(6)若wl(e)表现凹性,则w1(pj)=min'i=1wl(eij)(7)对pj进行运算获取该路径权值w(pj)=(w1(pj),w2(pj),…,wk(pj))(8)在链路状态信息不确定的条件下,跨区域机载移动网络优化问题可以看作在以下描述的条件下搜索G中路径ps的过程:PRO(wh(ps)≤c0h(s,t))≥PROhPRO(wl(ps)≥c0l(s,t))≥PRO{t(9)式中,0≤h,l≤k,PRO(A)描述事件A发生的概率,proh,l(0≤h,l≤k)一般取值为0,表示最小取值。由上可知,优化计算的成功率可以用下式计算获取:通过上面阐述的方法,可以构建跨区域机载移动网络优化的数学模型。

2.2跨区域机载移动网络优化过程

跨区域机载移动网络优化过程中采用自适应蚁群算法的原理,自适应蚁群算法在实现过程中,按照一定规则划分求解区域为若干小区域,然后对小区域进行分别求解获取最优值,并形成初步的较优解集合,并以此为依据对初始信息素进行分配,依据相关原理决定新区域选择的概率。依据信息素分布进行调整,结合自适应调整相关系数、信息素数量等,实现全局最优解的获取,具体实现步骤描述如下:Step1:初始化,初始化设置如下:Set,t=0,NC=0,给定任意边上的τij(0)=C,Δτij=0,假设区域数量为n个,随机给定的蚂蚁数量为m个,依据相关原理对Q,ρ值进行设置;Step2:依据相关规则对待搜索区域进行划分,分别对划分后的小区域进行搜索,对于搜索到的各个小区域的最优值进行组合,收集初始信息素分布状况,划分区域示

3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验证改进算法的优越性,需要进行一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根据Waxman理论,随机生成与实际跨区域机载移动网络特性较为相似的图,依据一定的网络节点数,随机分配节点间的距离,则给定节点vi与vj的边生成的概率由下述公式决定P(vi,vj)=βexp-Dist(vi,vj)αL(13)其中,L表示随机两个节点间的距离最大值,参数α与β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当β的取值增大,则移动网络弧的密度随之增大,相反,移动网络弧密度随之减小。在实验过程中,分别给定参数值为α=0.5,β=0.8,节点vi与vj之间的距离取区间(0,500)的随机整数值,给定移动网络规模在20~80之间。分别采用传统算法和改进算法进行实验,对算法的CPU耗时、平均路径长度、平均通信跳数及平均通信等级四个性能进行评析。机载移动网络优化设计,其网络CPU耗时与平均路径长度均低于传统算法,其通信跳数大致相当,而利用改进算法的链路状态等级远远高于传统算法,因此,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通信网络概述例11

(2)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2)设计或论文应该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3)书面材料:框架及字数应符合规定

3.成绩评定

(1)一般采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计分的方法.

(2)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成绩给予评定.

4.评分标准

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 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较高技术含量.

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严谨,结论合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科学作风严谨;毕业设计(论文)有一些独到之处,水平较高.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充分,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问题回答正确,深入.

(2)良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 有一定的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结论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为,科学作风好;设计〈论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书写工整.设计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能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3)及格:在指导教师的具体帮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遗漏;能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但技术含量不高.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论点,论据基本成立,计算,分析,实验基本正确.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顺,但叙述不够恰当和清晰;词句,符号方面的问题较少i图纸质量不高,工作不够认真,个别错误明显.

答辩时,主要问题能答出,或经启发后能答出,回答问题较肤浅.

(5)不及格:任务书规定的项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没有本人结合实际的具体设计内容或独立见解的论证,只是一些文件,资料内容的摘抄.毕业设计(论文)未达到最低要求.

文字材料不通顺,书写潦草,质量很差.图纸不全,或有原则性错误.

答辩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对主要问题回答有错误,或回答不出.

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

----论文内容符合任务书要求

1.对管理类论文要求:

·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本人独立论证的内容.

·要求论点明确,立论正确,论证准确,结论确切

·论证内容要求有调查研究,有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要有分析,归纳,总结,

·根据总结得出结论.

·最后有例证说明

管理类论文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要领

增强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力量,达到概念明确,论证充分,条理分明,思路畅通,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提高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性,需把握以下几点:

(1)要思路畅通

写毕业论文时,思维必须具有清晰性,连贯性,周密性,条理性和规律性,才能构建起严谨,和谐的逻辑结构.

(2)要层次清晰,有条有理写毕业论文,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一层一层如何衔接,这一点和论文行文的逻辑性很有关系.

(3)要论证充分,以理服人,写毕业论文,最常用的方法是归纳论证,即用对事实的科学分析和叙述来证明观点,或用基本的史实,科学的调查,精确的数字来证明观点.

(4)毕业论文行文要注意思维和论述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5)文字书写规范,语言准确,简洁.

2.对工程设计性论文要求:

·有设计地域的自然状况说明和介绍

·有原有通信网概况介绍及运行参数的说明

·有设计需求,业务预测

·有具体的设计方案

·有相应性能及参数设计和计算

·有完整的设计图纸

例如: 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 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 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 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 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 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 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 SDH网络保护方式

1, 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 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 SDH网同步

1, 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 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 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 方案论证,评估

3.计算机类型题目论文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

·需求分析(含设计目标)

·总体方案设计(总体功能框图,软件平台的选择,运行模式等)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库设计,逻辑库设计,物理库设计,E-R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表结构及关系),

·模块软件设计(各模块的设计流程),

·系统运行与调试.

·附主要程序清单(与学生设计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检测是否是学生自己作的).

校园网,企业网等局域网设计

·功能需求

·对通信量的分析

·网络系统拓扑设计

·设备选型,配置

·软件配置

·子网及VLAN的划分

·IP地址规划

·接入Internet

·网络安全

例如:××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1,开发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

(1)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3,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实现

(1)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2)应用程序对象的创建

(3)应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单结构

(5)数据窗口对象的创建

(6)登录程序设计

(7)输入程序设计

(8)查询程序设计

(9)报表程序设计

4,总结

设计报告格式与书写要求

·设计报告应按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其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内容摘要(200~400字),目录,报告正文,图纸,测试数据及计算机程序清单.

·报告构思,书写要求是: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简练,文字打印清楚;插图清晰准确;文字字数要求1万字以上例如:(1) 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 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 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 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 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 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 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 SDH网络保护方式

1, 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 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 SDH网同步

1, 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 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 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 方案论证,评估

(2 ) A 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一,A 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现状

1,A地区概况;人口,地形,发展情况

2,系统现状;现有基站,话务状况

3,现行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①接通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②掉话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③拥塞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4,话务预测分析计算

二,A 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1,优化网络拓扑图设计

2,硬件配置及参数的优化

3,基站勘测设计及安装

4,交换局容量及基站数量

5,传输线路的设计

三,网络性能及分析对比

1,优化前网络运行情况

2,数据采集与分析

3,拨打测试

四,网络优化方案评价

(3 ) A 市无线市话系统无线侧网络规划设计

一,无线市话网络概述

1,A 市通信网络发展情况

2,IPAS网络特点

二,A 市本地电活网络现状

1,现有传输网络结构

2,传统无线网络规划

三,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1,A 市自然概况介绍

2,总体话务预测计算

3,IPAS网络结构设计及说明

4,覆盖区域划分,基站数量预测计算

(l〉每个覆盖区话务预测计算

(2)基站容量频道设计

5,基站选址,计算覆盖区域内信号覆盖情况

6,寻呼区的划分

(1〉各个网关寻呼区的划分

(2〉各个基站控制器寻呼区的划分

7,网关及CSC的规划

(1)网关到CSC侧 2M 链路设计

(2)CSC到CS线路设计

四,基站同步规划

(4 )A 市 GSM无线网络优化

一,GSM网络概述

二,A市GSM网络情况介绍

2.1 网络结构

2.2 网元配置

2.3 现网突出问题表现

三,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及流程

3. 1 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

3.2 交换网络优化流程

3.3 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1 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2 无线网络优化流程的实际应用

四,网络优化的相关技术指标

4.1接通率

4.2掉话率

4.3话务量

4.4长途来话接通率

4.5拥塞率

4.6 其它

五,无线网络优化设计及调整

5.1 网络运行质量数据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