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

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01 15:01:43

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

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例1

区块链概念最早于2008年提出,它是在已有技术上进行的独创性的组合创新,其核心技术包括P2P网络技术、非对称加密、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区块链技术特别适用于具备多方协作、节点共信、信用透明等特征的场景,天然具有降低信任成本、实现数据主权、提升运行效率等优势。产业界和学术界都不断对区块链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但当前区块链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主要集中在技术、场景以及顶层设计方面。

2、国内外区块链发展现状

1)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区块链的发展,先后出台系列政策

从2016年开始各国政府已经关注到区块链的价值,2017年亚洲各国加快布局,2018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国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涌现。美国、英国和中国在应用方面布局较早,并在金融、供应链等行业领域形成丰富的应用案例。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区块链应用方向上较为聚焦,政策上较为开放。在经费支持方面,美国政府直接给予研究人员和区块链公司科研经费,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主要以投资区块链项目为主。

2)国内外巨头纷纷布局区块链产业,推动技术与应用发展

国内外巨头企业于2015年便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更多关注于技术研究与概念验证,部分企业于2106年开始进军区块链行业,2017年国内外各巨头企业动作更加频繁,纷纷开始落地应用探索,2018年则涌现出了一大批区块链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国内外互联网企业非常关注区块链底层平台研发,推出区块链即服务(BaaS)平台,并在供应链金融、溯源、数字版权、物流追踪等方向积极探索应用。百度基于区块链开展百度百科数据上链、图腾存证,腾讯开展供应链金融应用及BaaS服务,阿里推出食品溯源、跨境结算等应用。

3)开源是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式,国外社区活跃

开源是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式,涌现了以太坊、超级账本、DFINITY、BCOS、安链云、DNA等一系列开源平台,开源社区、企业界、高校经过积极探索在智能合约、分片存储、网络优化、跨链交互等方向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但以太坊等平台也经历了多次拥堵事件、安全事件,所以性能、容量、安全的优化提升是各个平台的关注点。另外,通过分析国内外区块链开源平台的关注度和活跃度,明显看出国内区块链开源平台的活跃度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大力度推进国内区块链开源平台的研发投入。

4)人才培养是区块链创新的关键,国内外高校积极布局

当前全球范围内共计29所高校已开设区块链相关课程和培训,大力培养区块链专业人才。我国总计10家高校开设了人才培养课程,位于全球之首,这表明中国在人才培养意识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其中上海地区已有4家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占中国高校总数的近一半,这四家高校中有三家位于杨浦区。

3、上海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发展概况

1)上海已形成完备的区块链产业生态,底层平台全国领先

上海目前已经形成了从理论技术研究到底层平台研发再到行业应用创新的完整生态体系,复旦、交大、同济、财大等高校都在开展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上海拥有工信部认定的微众银行、万向区块链、矩阵元联合打造的BCOS,众安研发的安链(AnnChain)等区块链开源平台,分布科技的DNA也通过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的《区块链参考架构》符合性测试。在金融、供应链、航运物流等领域有一大批企业在开展应用研发,也成立了一些行业联盟、研究机构,在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2)上海出台了系列政策,高校、联盟协同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上海从2016年开始推动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下图为上海市区块链相关政策出台时间,截止目前上海各政府部门已出台近10项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上海自2016年4月开始,各企业机构纷纷成立了一系列联盟机构推动区块链技术的联合研发与应用,下图为相关联盟成立的时间,截止目前至少已有7家企业、机构和高校成立的联盟机构开展区块链的研究。

从2016年2月开始,上海高校已经开始推进区块链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先后成立了研究机构、联合实验室等。

3)上海培育了一批技术创新企业,在技术方面有一定优势

根据工信部信息中心的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3月底,全国有区块链企业456家,目前上海有区块链企业95家位列全国第二;从国内区块链融资事件地域分布来看,上海有73轮次,排名全国第二,上海区块链发展有一定基础优势。从上海区块链企业注册地域来看,浦东新区数量最多,为27家,杨浦、松江、奉贤、宝山、虹口、黄埔等地区也是块链企业注册较多的区域。上海的万向区块链、分布科技、金丘科技等技术公司位于虹口、杨浦等地;同时,杨浦、浦东等区都有着高科技园区和高校分布,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都位于杨浦五角场。通过杨浦区的配套政策,相信杨浦将成为后续推进区块链发展的重要创新区域和基地之一。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我国已公开的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达到了2077件。上海申请数量为170项,与北京、广东、浙江有一定差距。目前,区块链的技术专利主要集中在数据技术、加密技术、共识技术、智能合约、区块链应用等方面,区块链应用的专利最多有700多项。上海区块链专利申请主要以企业为主,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区块链专利合计15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区块链的研发集中在企业,高校在中间的作用发挥还不明显,有必要鼓励高校在区块链理论技术方面做重点突破。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上海已经在供应链金融、保险、电子存证等行业领域有了试点应用,并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为区块链的应用落地和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通过对上海近百家区块链企业调研和深入分析,编写组收集掌握了一手素材和典型案例,其中有特色的案例包括:万向区块链打造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基于汽车产业核心企业数据,为中小企业供应商提供信用背书,开发供应链中的“长尾客户”,缓解多级供应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众安保险采用区块链存储处理健康险电子保单21.27万份,涉及保费收入3736.36万元;连陌科技利用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打造的全球首个区块链科技养殖项目“步步鸡”,获得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组织的第二届中国区块链开发大赛特等奖;电子数据存证产品-法链已为法大大等合作伙伴的150万/日电子合同提供存证后端。

4)上海区块链技术具有一定优势,但后续发展还存在不足

上海在区块链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拥有万向区块链、众安、分布科技、金丘科技等一批区块链技术研发企业,底层平台技术国内领先;区块链天然适用于多方协作、多信任主体间建立信任机制,上海拥有金融、航运、供应链等众多潜在应用场景;上海各大高校纷纷成立区块链研究机构,开展区块链教育与培训,具有一定人才储备。

但是上海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足,从前面分析可知,区块链技术起源于国外,国内在核心技术方面还不完善,许多底层平台依赖于国外开源项目;在产业应用方面,联盟组织发挥的作用还有待于挖掘和进一步加强,需要协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推动应用落地;上海区块链企业还是较为分散,产业各方很难形成合力,需要打造专门的集聚区,在顶层规划方便也需要进一步强化。

4、上海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发展建议

上海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发展将紧密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总体战略,抓住“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发展升级的契机,培育具备全球规模和影响力的平台经济、全球规模和竞争力的行业巨头,不断创新应用新模式、探索产业新业态,服务上海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建设。

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例2

(一)区块链技术是什么

通俗地说,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公开的分布式账簿系统。它是一种类似链条状的虚拟系统,每一节链条之间都存在一个节点,上面是每一个参与交易者的信息,完整地储存着每一份公共账簿备份。不断增加的交易使得信息不断累积,新的信息数据将附加到已经存在的链条上,这样的一节一节的链条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区块链。也就是说,整个区块链上面记录着所有的交易信息。

(二)区块链技术的特点

一是去中心化。正如区块链的外貌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它是由一个一个区块链接组成的,各个链接是平等的,没有中心环节。因此,不存在中心化的管理缓解,每一区块、每一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它们共同维护着系统的良好运行。

二是开放性。区块链整个系统是对外开放的,在区块链中,除交易用户的私人信息可以被加密以外,所有的数据,都是公开的,我们可以在这里查找任何公开的信息。

三是自治性。区块链各个链条和节点都有协商一致的管理规范,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都能够在不需要任何人为干预下安全地交换数据。

四是信息不可篡改。信息一经添加至区块链中就会被永久的保存起来。任何人都无权修改,安全性能很高。

五是匿名性。由于区块链的各节点之间交换信息不需要相互信任,所以交易双方不需要公开其身份,具有较强的匿名性。

(三)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据调查,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大多数是传统的电子化,交易双方还必须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具体来说,特别是在我国这种信任本位的传统国家,商业模式还基于社会组织架构,双方产生交易的前提是要有一个信任制度体系,这种信任制度体系可以由政府监管部门,银行信用体系等机构来完成。如果没有这种信任制度,陌生的双方就无法进行交易。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完全改变这种传统模式,正是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自治性等特点,它可以通过建立一套基于信任的电子算法,在各个区块链中建立“信任”制度,这样一来,交易双方无需信任制度就可以开展经济活动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实现最低价的价值转移,获取高额利润。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是人类社会信用史上的一次创造性革命,它极有可能重构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说,我行应紧跟时展潮流,在银行内部应用区块链技术,以促进我行的稳步发展,并形成充足的技术储备,使我行在未来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占据主动地位,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从而能在未来的国际国内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标准制定中充分发挥我行的优势,促进我行的创新发展。

二、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紧跟发展趋势,把握国际动向

出于对数字货币潜在风险的担忧,我国的商业银行都很少采用区块链技术,很少有进行数字货币交易的银行,对数字货币背后的创新技术的研究也比较滞后,如今,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介化的新兴模式在中国迅速兴起,我行也应高度关注国际同行在该技术上的最新创新动向,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尽早加入研究、开发区块链产品的行列,形成符合我行特色的新“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

(二)组成研发实验室,加快研究速度

我行可以网罗国内外优秀人才,成立研发实验室,或积极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从我国国情出发,创新区块链技术应用空间,开发普惠平衡的金融产品。

(三)坚持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积极参加国家交流会议

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例3

一、“区块链”的产生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表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阐述了基于P2P 网络技术、加密技术、时间戳技术、区块链等技术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构架理念,这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此后的2009年1月3日,第一个序号为0的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2009年1月9日出现序号1的区块,并与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相连接形成了链,标志着区块链的诞生。

从本质上看,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不依赖第三方、通过自身分布式节点进行网络数据的存储、验证、传递和交流的一种技术方案。因此,基于金融会计的角度,区块链技术可定义为一种分布式开放性去中心化的大型网络记账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技术标准加入自己的信息,实现持续满足各种数据录入需要的目的。

近年来,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之一的区块链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在比特币形成过程中,区块(block)是一个个的存储单元,记录了一定时间内各个区块节点全部的交流信息。各个区块之间通过随机散列实现链接(chain),后一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随着信息交流的扩大,区块相继接续,形成的结果就叫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是具有普适性的底层技术框架,可以为金融、经济、科技甚至政治等各领域带来深刻变革。目前,一般认为区块链技术正处于2.0 模式的初期,股权众筹和P2P 借贷等各类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金融应用相继涌现,发展前景广阔。

二、区块链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一)区块链技术原理

区块链技术是基于密码学中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实现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技术,将区块以链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数据结构,以参与者共识为基础存储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

(二)区块链技术特点

1、数据信息完整透明,可完全验证。区块链技术中,记录数据的区块按时间顺序生成,相邻区块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相互引用生成;同时区块组合成链,实现系统内所有节点共享的交易数据库。区块链技术形成存储的数据具有不可篡改和无法伪造的时间戳,任何交易都有完整的证据链和可信任的追溯环节。

2、开源、去中心的分布式结构。区块链系统是开源、去中心化的,建立的数据库是全球范围内的超级数据库,业务模式具有极高的包容性;数据信息的各个环节都采取分布式分配给系统各个节点,保证系统内置业务的连续性自运转。

3、高安全性的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解决共识机制,不拥有私钥而破解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安全性非常高,同时运用可编程原理内嵌脚本概念,形成智能合约。

4、高效率,低成本。区块链技术信任机制建立在非对称密码学基础上,系统使用者不需要了解对方基本信息即可进行可信任的价值交换,即在没有中心机构的情况下达成共识,价值交换的摩擦成本几乎为零。

5、透明数据背后的匿名性。区块链上的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但数据并不绑定到个人,任何交易的信任基础都是通过纯数学背书而非交易对象的身份背书,从而实现了数据透明的同时保护参与者个人隐私的匿名特点。

三、“区块链”应用前景展望

“区块链数据”带有时间戳,由共识节点共同验证和记录,因此不可篡改和伪造,这使得区块链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数据公证和审计场景:区块链可以永久地安全存储由政府机构核发的各类许可证、登记表、执照、证明、认证和记录等,并可在任意时间点方便地证明某项数据的存在性和一定程度上的真实性。

同时,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市场应用有很高的契合度,R3CEV、纳斯达克等各大银行、券商及金融机构相继投入到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中。区块链可以在去中心化系统中自发地产生信用,从而建立无中心机构信用背书的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金融脱媒”,这对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等存在中介机构的商业模式来说是颠覆性的变革;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区块链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股权众筹、P2P 网络借贷和互联网保险等商业模式;证券和银行业务也是区块链的重要应用领域,传统证券交易需要经过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等中心机构的多重协调,而利用区块链自动化智能合约和可编程的特点,能够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交易效率,避免繁琐的中心化清算交割过程,实现方便快捷的金融产品交易;同时,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即时到帐特点使银行实现比SWIFT 代码体系更为快捷、经济和安全的跨境转账。

“区块链”在资产管理领域能够实现有形和无形资产的确权、授权和实时监控。对于无形资产来说,基于时间戳技术和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域名管理、积分管理等领域;而对有形资产来说,通过结合物联网技术为资产设计唯一标识并部署到区块链上,能够形成 “数字智能资产”,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资产授权和控制。

因此,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区块链技术已经演化出三种应用模式,即公共链(Public block-chain)、联盟链(Consortium block-chain)和私有链(Private block-chain)。公共链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比特币是公共链的典型代表。联盟链则是部分去中心化的区块链,适用于多个实体构成的组织或联盟,其共识过程受到预定义的一组节点控制;私有链则是完全中心化的区块链,适用于特定机构的内部数据管理与审计等,其写入权限由中心机构控制,而读取权限可视需求有选择性地对外开放。

尽管现阶段区块链技术仍面临着安全问题、效率问题和资源问题等负面情形的困扰,但是我们仍旧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区块链技术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便捷生活的通用技术。

参考文献:

[1] Swan M.Block chain:Blueprint for a New Economy.USA:O Reilly Media Inc.,2015;

[2] Technical report by the UK government chief scientific adviser[Online],available:https://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 data/file/492972/gs-16-1-distributed-ledger-technology.pdf,February 21,2016;

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例4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仍然存在人力成本高、数据真实性难保证、覆盖面不全等不足之处。而近年来逐渐盛行的联网审计对这些不足进行了改进, 但又出现了数据安全性不强、系统维护成本高等新的问题。2008年, 经过比特币之父中本聪对多种计算机技术的巧妙揉合, 区块链技术诞生了。2015年,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名为《The trust machine》的封面文章, 把区块链技术称为信任的机器。自此, 区块链技术进入了备受关注的黄金时代。该技术具有去中介化、可追溯、分布式等特点, 最初应用目的为了验证交易真伪, 这就相当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中的鉴证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区块链技术对进一步改进现行审计具有重要意义。黄冠华 (2016) 认为区块链能从数据记录与数据存储两方面改进联网审计、陈旭, 翼程浩 (2017) 设想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实时审计框架, 并认为区块链技术在改进审计实施流程方面具有优越性。在此背景下, 更深一步探究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中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影响是有必要的。

一、区块链的含义与特征

区块链的英文是blockchain, 即block (区块) 与chain (链接) 的结合体, 简而言之, 区块链就是有多个区块相互连接形成的一条长链。这条链存在于虚拟信息世界, 每个区块就是一个数据块, 里面记录了一组采用哈希算法组成的树状交易状态信息, 这样可以保证区块和区块中的信息不能被篡改。区块链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 它是包括点对点传输、密码学算法、智能合约、分布式数据存储在内的多种计算机技术的交叉整合。虽然学术界、金融界对区块链技术的定义多种多样, 但普遍认为区块链就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由全网节点共同维护, 共同记录, 除非控制整个系统中51%以上的节点, 否则将无法对数据进行修改。

(一) 分布式。

区块链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对等网络 (p2p) 的分布式存储方式。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数据不再集中保存在中心服务器上而是分布式的保存在全网的各个节点, 任何一个节点受损都不会影响其他节点已经储存的数据。一旦数据有更新, 全网所有的节点能够快速同步新录入的信息。如果某节点上的用户故意或者不小心改动了该节点上的某一记录或某一账本, 系统在后续的运营中又会自动的给这个节点同步正确的账本。

(二) 去中介化。

很多资料在谈及区块链的特征时都提出了去中心化这一概念, 但实际上这是难以实现的, The DAO事件的发生说明没有绝对中心存在可能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困扰。因此, 使用去中介化这一概念比较恰当。去中介化就是节点与节点之间不再需要经过中介商就可以实现对接。这可以改变现行互联网的数据传输模式:区块链系统内的信息交流可以点对点进行而不再需要通过网络供应商, 因此数据的安全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三) 按合约执行。

区块链系统中任何交易都按照已经确定的规则和约定进行。这种规则和合约被称之为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本质上是一种协议, 这种协议存在于物与物之间。它采用了编程语言, 通过程序语言强制执行。当合约被约定后, 需要进行操作的时候, 系统会自动完成, 即使是系统运营方也无法随意对其进行改动。

(四) 可追溯性。

在区块链中, 每个区块都存在指向前一个区块的、以密码签名的方式形成的链接。通过这样的链接, 区块连成一条链, 从最新的区块可以一直往前追溯至最初创建的初始区块。而每一笔发生在区块链中的交易都会被记录在系统的区块中并被盖上时间戳。因此, 所有交易记录都可向前追查。无论该笔交易距今有多长时间, 只要区块链存在, 都可以在系统中查询到。可追溯的特点使得每一个数据的来源都有溯源记录, 数据的真实性从源头便可获得辨别。

二、区块链技术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影响

(一) 保障数据安全, 增强数据可靠性。

传统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方法以事后查账为主, 是对过去一段时间里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监查。由于审计工作并不是随时随地进行的, 因此, 在经济业务发生后, 企业有对业务会计信息进行修饰甚至是篡改的可能。联网环境下, 虽然保证了实时审计, 但是, 电子凭证依然有被篡改的风险, 且被篡改后没有痕迹, 很难被发觉。同时, 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数据信息的往来都由网络服务供应商进行管理。一旦网络服务供应商的服务器遭到黑客攻击, 存储在其中的数据不仅有被泄漏的风险, 更可能被直接摧毁。而区块链系统是去中介化的, 每一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地位, 都储存有完整的数据且数据是实时更新的, 任何节点受损都不会影响其他节点已经储存的数据。其次, 区块链系统可以根据各个节点账本的重合度识别真帐和假账, 与大部分节点的账簿记录不相符的节点将被自动划为假账。最后, 想要控制整个系统就必须要控制系统中51%以上的节点, 而这样做的难度大, 代价高, 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因此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数据的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二) 简化审计工作, 提高审计效率。

传统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主要通过成立专项的审计小组进驻被审计单位对其进行审计检查。由于这些检查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通力合作, 如果审计员之间或审计员与企业员工之间出现沟通问题, 便会降低审计效率。此外, 一旦在审计过程出现审计资源配置不足或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也会对审计效率产生不良影响。现行的联网审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非现场审计, 但仍需要审计人员自行将联网获得的原始审计数据转化为有效的审计信息, 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各类需要审计的数据都呈指数式增长, 这样的数据处理工作会耗费大量人力, 且效率不一定高。使用区块链技术后, 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不需要通过进驻被审计单位也能自如的对该单位的经营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且不担心假账的存在。区块链特有的时间戳和不可篡改使得事务所不需要向银行或其他单位发送函证也能保证审计信息的可靠性。还可以结合大数据技术, 对获得的审计信息进行自动处理。因此, 只要保证某些必须由人工录入的原始数据是真实、准确的, 集中人力对源头信息进行审计即可。这样一来, 人工审计工作量大幅减少, 审计效率将显著提高。

(三) 促进全面审计, 规避审计风险。

为了能更好的提高事务所审计工作效率, 有效降低审计成本, 抽样调查方法在传统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中被普遍应用。虽然抽样调查方法有统计学理论的支持, 但是, 它无法对每一项经济活动的有关数据进行监察, 只能通过数理统计的理论进行评估, 因此, 难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审计风险也相应增加了。现行的联网审计虽然在全面审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是受到现有技术水平的限制, 这种审计模式只能获得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信息, 在该单位与关联方的联系方面, 仍然难以获得来自关联方的第一手资料, 并没有真正实现全面审计。而运用区块链技术后, 区块链作为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一旦信息记录, 全网各个节点自动实时更新, 无需再向其他单位进行函证, 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审计。同时, 区块链可追溯的特性可以帮助会计师事务所轻松获得审计数据的来龙去脉, 假账无处遁形, 有效的规避了审计风险。

三、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对策

(一) 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力度。

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算力问题。区块链技术目前拥有的算力还没有达到大规模使用的水平, 其整体的运算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 区块链技术的安全系数也有待增强。虽然区块链最引人瞩目的地方之一就在于它的安全性, 但2016年发生的最大众筹项目The DAO被攻击事件, 使区块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对于审计行业来说, 安全问题是尤其重要的。会计师事务所想要在审计中使用区块链技术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让数据获得更多安全性。因此安全问题的解决对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中推进区块链技术而言是非常关键的。总之, 无论是政府还是会计师事务所都需要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力度, 进一步完善区块链技术。

(二) 加快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

区块链技术作为近年来兴起的金融科技, 获得了学术界相当多的关注。但就国内而言, 虽然近两年有关区块链的书籍出版量较大, 但是总量上面来讲还是不多。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各界学者, 尤其是金融科技领域的学者加快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 以出版更多高质量的区块链相关书籍。其次, 时至今日, 高校区块链人才培养方案尚处于探讨阶段, 各高校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程度依旧不高。区块链技术现在尚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 需要相关人才对它进行研究改进, 方能使它更好的为包括审计行业在内的各个行业服务。因此, 各高校应该肩负起人才培养的责任, 对区块链提起足够重视, 早日制定出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包括审计行业的各个行业输送更多区块链技术人才。

(三) 构建完善的区块链运行监管机制。

虽然国家鼓励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并于2016年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但尚未有针对区块链技术相关法律规章。而一项技术的法律属性如果不明朗, 会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 以至难以得到社会上的广泛认可。因此, 政府针对区块链技术的立法监管工作应该跟上该技术的发展速度。此外, 虽然审计行业的先驱们已经意识到区块链技术会对审计行业带来的重大影响并开始积极对此展开研究。但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 对区块链的认识和重视仍然远远不够, 针对区块链应用的行业监管制度还没有出台。因此, 审计行业应该积极行动, 尽早出台相关的监管制度, 让会计师事务所更加规范合理的使用区块链技术, 更加放心的享受区块链技术能带给它们的便利。

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例5

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依旧存在比较突出的隐患,食品安全风险的识别与防控具有复杂性、差异性等特点,食品安全治理仍存在比较大的难度。作为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食品安全审计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但在信息化技术水平、流程体系以及数据完备性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在数据获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独立性、安全性与匿名性等特点,利用其智能合约、共识机制、非对称加密、分布式账本等技术,可有效保障审计数据的质量与可追溯[1],同时还有助于风险的及时捕捉、人力资源的节省以及审计效果的提升等。因此,分析探讨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食品工业来说,审计与食品质量标准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中起到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例如:评估管理系统,获得某些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的认证,评估场所和产品的条件,确认法律合规性等等[2]。审计应用于食品安全治理,最早是在西方国家产生的,由此也逐渐衍生出一项新领域的审计———食品安全审计。国内学者将食品安全审计界定为:“一套集成本审核分析、质量管理机制考察和企业产品质量状况核算评价为一体的科学方法”[3]。该领域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大致开始于在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并且集中在乳品行业,食品安全审计的具体实施也基本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主持进行,且审计对象主要聚焦在大型企业[4]。目前,就我国已有的食品安全审计案例来看,还存在中小型企业审计不够到位、审计依据标准不够明确、审计数据不够安全可靠以及在专业审计人才与方法上存在欠缺等问题。因此,亟需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和应用。近几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开展了其在许多领域和场景应用的研究。区块链在审计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关的研究如: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实施审计框架[5-6]、区块链技术在企业联网审计中的应用[7-8]、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审计中的应用[9-11]以及区块链审计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等等[12-13]。在具体的审计模式探索中,毕秀玲等[14]提出要大力推进“审计智能+”的建设,在5G、区块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提高审计信息化的水平。传统审计过程中所面临成本、效率、质量、安全性等问题恰恰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有效解决[15]。房巧玲等[16]便提出了基于双链架构的混合审计模式,即智能审计程序与人工审计程序相结合的模式。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还尚未见有关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中应用的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根据区块链技术的工作原理与优势点,分三个层次构建起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中应用的逻辑框架。其次结合传统审计工作,通过技术代入,进一步阐述区块链技术下的食品安全审计工作的大致流程。最后,充分考虑当前区块链技术在运用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1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中的应用逻辑

1.1区块链的工作原理

区块链是在一种基于分布式系统思想形成的网状结构,在这个网状结构中,信息存储上链主要有以下流程:当某个节点有新的数据信息录入,该节点将会把信息网络中的其他节点进行广播,其他节点在接收信息以后会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可靠性进行检验,检验无误后该信息将被储存在一个区块中,经过随机Hash算法得出Hash值,该过程可以视为一种单向的加密手段,不仅可以将复杂无章的数据信息转换为固定长度的字符代码,而且其破解的困难程度也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性。此时,全网将基于共识机制对该区块内数据进行审查,审查通过以后该区块将被正式存入区块链的主链中,相应的数据也将被打上时间戳标记,更新复制保存到每个节点里[17],如图1所示。

1.2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中应用的逻辑

区块链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在各个领域加速应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审计领域,这种模式被称为区块链审计。而在区块链审计的定义上,徐超等[18]提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在审计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而狭义上则包含了区块链审计和审计区块链这两种方式,二者的审计对象不同,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在区块链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基于信息系统对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进行测试,通过借助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性,对各类业务执行自动化审计和持续审计等行为[19],具体包括:对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以及可靠性进行审计;对系统设置、共识机制以及智能合约等进行审计;对区块链技术所涉及的系统节点等安全性进行审计[20]。事实上,区块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协议层、应用层和访问层,它们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构成了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领域的运用逻辑,如图2所示。协议层(又称基础层)是基于共识机制展开运行的,通过共识机制来保障每个节点的数据是真实一致可靠的。在利用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算法、网络编程以及时间戳等技术的基础上,对食品供应链上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各个企业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与记录,如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配比情况、添加剂的使用量情况,食品物流环节的负责方信息、车次时间以及冷链条件情况,食品交易过程中经销商情况以及流入消费者的时间地点等信息[21]。企业彼此间的信息验证以及共识算法记账使得审计需要的众多数据信息能够公开透明、不易篡改,也有助于扩大审计工作的覆盖面。对于应用层而言,智能合约的存在使得区块链在没有人工控制以及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能够按照网络编程出的代码进行自主运行,有助于明确执行标准,大大提高了审计的效率以及数据的收集分类等重复性工作,在预先设置的程序代码中,一旦触发相应的条件和标准,将会作出各类分析行为,这样一来,审计人员通过区块链技术就可以对食品质量安全实现实时监控、及时预测和灵活预警[22]。就访问层来看,无论是通过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端还是移动终端,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可编程性采用公钥与私钥授权的机制,能够实现数据的安全独立便捷获取。同时,时间戳技术有助于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使审计工作的的可靠性和便利性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

1.3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中应用的优势

对于食品行业来说,信任机制的构建对于品牌形象的树立是十分关键的,而品牌形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甚至是行业的兴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审计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可追溯将有助于信任的构建。而区块链技术在审计中运用的优势,将有效推动信任机制的形成。首先,去中心化的优势使得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上所有企业都可以分别作为一个节点,分布式数据储存技术的应用,使得众多企业在信息的记录和储存上互相监督、互相利用,具有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透明的优点。同时,每个审计项目由指定的审计组执行审计,每个审计组也相当于区块链的一个节点,若干个审计组节点组成分布式节点组织结构,相当于一个分布式账本。于是审计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所涉及的审计对象也更加的全面而具体,不需要非得围绕核心企业实施审计,解决了审计范围的局限性问题,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审计结果的质量。其次,交易可追溯性、数据透明性的优势使得信息在供应链上变得更加可靠、真实。在供应商的选择、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等等方面具有督促作用。例如,就已有的食品安全审计案例呈现的结果来看,存在如下问题:企业不能持续保持生产条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落实不到位、企业自身的检验能力不足、生产信息记录的不完整甚至伪造记录以及不合格品和变质食品的及时处置问题等。在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下追溯系统将会不断完善[23],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也会更加具有约束和威慑作用。在现实中,已有具体的应用案例,如2017年7月沃尔玛、京东、国际商业机器(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IBM)公司和清华大学共同组成了区块链联盟,在产品的地产、批号、生产厂家、到期日期以及运输细节等各种详细信息的获取上,可以实现从天数到秒数的速度提升,这将极大地提升审计实施的效率。最后,可编程性则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相比于传统审计中的人工操作,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使得审计的流程更加严谨、更加快捷。食品安全审计过程中,涉及到的质量标准、规范等十分复杂,对于不同品类食品的特殊性质、不同添加剂的使用规定等所涉及的知识更加多样和复杂[24],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则可通过代码的编写,将有关审计标准、审计法规等进行定义,在区块链中实现数据信息的智能运行。在既定的规则和协议下,区块链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传递与存储,高安全性、高透明性使得审计效率大大提升。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Rubix平台就是通过将自动化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又能达到降低成本等作用[25]。同样,沃尔玛也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供应链管理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理想成效[26]。

2区块链技术下食品安全审计的流程

区块链技术下的食品安全审计流程是在传统审计流程的基础上,通过融入区块链技术,对审计流程进行重塑,保证审计大环节不变,即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以及审计报告阶段,但细节更加优化、效率更高,如图3所示。

2.1审计准备

在审计准备阶段需要先对审计信息和数据等进行预处理,通过数据的采集、传输与存储,利用区块链中各个节点所达成的共识机制,实现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与一致性。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被审计食品行业的相关标准、企业会计准则的选取情况、企业的性质以及监管环境等的了解,对相关获取信息进行更新记录,并利用时间戳技术,相当于会计记账中的连续编号机制,对新产生的区块做上时间标记,充分保证了数据在一定时间内是可追溯的、可验证的以及完整的。

2.2审计实施

在审计实施阶段,面对食品供应链本身的环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区块链应用平台会及时向各个节点的企业、账项往来银行以及其他关联方进行信息的检查与考证,并将结果进行实时反馈。在对某一生产、加工业务或者交易进行审查以后,将问题点进行汇总与分析。在审计过程中,同时需要伴随着数据清洗、数据挖掘、可视化操作、实时处理、风险识别与评估以及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等技术支撑,也需要借助传感器、物联网、射频识别以及CPS/GPS等审计工具[21],因此,这将对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

2.3审计报告

在传统审计流程的收尾阶段,需要对整个审计流程所记录的工作底稿以及证据信息进行整理与汇总,并出具最终的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而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下,审计人员通过对数据信息的系统建模进行智能化自主分析,并且能够做到对审计结果的实时记录、对被审计企业进行随时随地的监控,还可以根据审计主体的不同以及审计要求的变化,随时出具定制化的审计报告,大大提高了审计结果的质量以及需求度的满足程度。

3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3.1技术问题

现阶段,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具体的个人,对于审计的水平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监督再到上市公司的财报结果公开,处处离不开审计的参与,审计也逐渐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作用,例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信息科技审计以及本文所探讨的食品安全审计等领域。在食品安全上,任何小的风险都不容忽视,这对于审计的执行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尽管区块链技术在效率和质量等方面对食品安全审计有着很大的帮助,但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区块链的复杂度也急速增加,无论是从硬件上还是软件上,对计算机的算法处理能力、存储能力以及硬件配置有着越来越严苛的要求。因此,进一步提高硬件的可靠性以及软件的适配性是技术层面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3.2安全问题

区块链技术尽管有着Hash值非对称加密算法、时间戳等技术的支持,但安全性问题依旧是区块链技术在发展中不容小视的关键问题。随着黑客技术的不断进化,以往的51%攻击成本已经不再具有很强的约束性,这对于审计工作是一项不小的潜在威胁。在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基础上,很多企业将自己的关键性信息乃至核心机密都进行了上链操作,而黑客的行为将会对企业们造成重大损失甚至致命冲击。这就说明不存在一劳永逸的保障,各项技术需要在不断的挑战和威胁中,始终保持高度的预警态势,在面对不法分子的各种花样攻击时,能够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这就需要相关信息技术人员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素质。

3.3监管问题

事实上,尽管区块链技术中的分布式数据储存技术使得数据的记录、存储与读取更加便捷、安全,但其却弱化了国家对于交易情况的监督,对于现有的监管体系具有一定的冲击。区块链技术还在逐渐发展走向成熟,在食品安全审计领域的应用也将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有关监管的法律法规仍需进一步的完善与明确,如果真的出现监管漏洞,那必然影响该技术的健康、稳定与向好发展。因此,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国家相关部门的法律与监管体系也要完善跟进,二者相辅相成,为技术作用的充分发挥保驾护航。

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例6

姬菲菲从企业运营角度出发,总结有以下几点。第一,海量交易的承载和可扩展性。区块链在中国落地环节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海量交易的承载和可扩展性问题,区块链是否能和市场的海量交易需求结合是个关键。第二,区块链相关的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区块链应用落地面临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对于区块链相关的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太一云科技是完全依靠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科技企业,迄今为止已经申请了近七十余项区块链相关专利技术。第三,区块链的资产数字化中,真实资产和虚拟资产在法律层面的有效映射问题。第四,国内区块链行业人才的培养。区块链的火热,使许多非专业人才进入,扰乱行业发展。太一云科技与IBM中国实验室、侠客岛联合办公室等机构联合发起的亚洲区块链孵化器,促进区块链用深化发展。

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例7

 

区块链将使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节点,也将促进现有金融体系与金融规则的改良,构建共享共赢式的金融发展生态体系。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是人类信用创造的一次革命,它能让交易双方在无需第三方信用中介的情况下开展经济活动,从而实现低成本的价值转移。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时代效率更高的价值交换技术,互联网由此从传递信息的信息互联网向转移价值的价值互联网进化,这有利于传统金融机构借势转型,将内生的业务流程和应用场景互联网化。

 

一、区块链的特征与不足

 

(一)区块链的主要特征

 

(1)去中心。在区块链中,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分布式的结构体系和开源协议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参与数据的记录和验证,再通过分布式传播发送给各个节点,每个参与的节点都是“自中心”,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区块链又不是简单的去中心,而是多中心或弱中心。当物联网使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中心节点时,传统金融中介的中心地位发生改变,从垄断型、资源优势型的中心和强中介转化为开放式平台,成为服务导向式的多中心当中的差异化中心。

 

(2)去信任。从信任的角度来看,区块链采用一套公开透明的数学算法,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使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下自动安全地交换数据。区块链实质上是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所有的规则都以算法程序的形式表达,参与方不需要知道交易对手的信用水平,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的交易背书或者担保验证,只需要信任共同的算法,通过算法为参与者创造信用、产生信任、达成共识。

 

(3)时间戳。区块是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和代码打包而生成的,下一区块的页首包含上一区块的索引信息,首尾相连便形成了链。记录完整历史的区块与可进行完整验证的链,形成了可追朔完整历史的时间戳,可为每一笔数据提供检索和查找功能,并可借助区块链结构追本溯源,逐笔验证。所以,区块链生成时都加盖了时间戳,形成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数据库。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除非能够同时控制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因此区块链的数据可靠性很高。

 

(4)非对称加密。区块链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即在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一个“密钥对”,“密钥对”中的两个密钥具有非对称特点。在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中,一方面,密钥是所有参与者可见的公钥,参与者都可用公钥来加密一段真实性信息,只有信息拥有者能用私钥来解密。另一方面,使用私钥对信息签名,通过对应的公钥来验证签名,确保信息为真正的持有人发出。非对称加密将价值交换中的摩擦边界降到最低,能够实现透明数据的匿名性,保护个人隐私。

 

(5)智能合约:由于区块链可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传递,传递时可以嵌入相应的编程脚本,通过这种智能合约的方式去处理一些无法预见的交易模式,保证区块链能够持续生效。这种可编程脚本本质上是众多指令汇总的列表,实现价值交换时的针对性和条件性,实现价值的特定用途。所以,基于区块链的任何价值交换活动都可通过智能编程的方式对其用途、方向和各种限制条件等做到硬控制,省去了以法律或者合同软约束的成本。

 

(二)区块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能耗问题。传统货币银行学体系中存在不可能三角,即不可能同时达到去中心化、低能耗和高度安全,在区块链构建中也同样存在不可能三角。比如,在比特币的实际应用中,其发展带来了计算机硬件的快速膨胀,在“挖矿”过程中的主要成本转移到硬件成本和电力成本等。所以,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权益成本收益后,让其技术功效发挥至最大化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存储空间问题。由于区块链记录系统中自初始信息的每一笔交易信息,并且每个节点都要下载存储并实时更新数据区块,所以,每个节点的数据都完全同步的话,网络压力较大,每个节点的存储空间容量要求可能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3)抗压能力问题。基于区块链构建的系统遵循木桶理论,要兼顾所有网络节点中处理速度和网络环境最差的,所以,如果将区块链技术推广至大规模交易环境下,其整体的抗压能力还有待验证。如果每秒产生的交易量超过系统(最弱节点)的设计容纳能力,交易就自动进入到队列进行排队,带来不良用户体验。

 

二、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一)金融基础设施

 

区块链可能作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在很多领域都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金融行业中,区块链技术将首先影响支付系统、证券结算系统、交易数据库等金融基础设施,随后该技术也会扩及一般性金融业务,比如信用体系、“反洗钱”等。这是因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其将首先切入信任要求高且传统信任机制成本高的基础设施领域,过去,基础设施都是公共产品,而区块链新技术和新制度使更多人有可能参与公共产品供给。未来的互联网金融是要利用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金融机构的核心生产系统,把金融企业架构在互联网上。

 

当前的信息互联网可统称为TCP/IP模型,HTTP是应用层中最重要的应用协议。在价值互联网中,区块链是在应用层里的一个点对点传输的协议。它的价值与信息互联网中HTTP协议的价值是一样的。区块链的巨大潜力和前景就是可以重构传统金融业的基础设施与核心生产系统,而不仅仅停留在APP等应用层面。这是因为,在网络层次,区块链是建立在IP通信协议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分布式网络基础上的;在数据层面,区块链这一数据库系统是崭新的,明显优于现有金融体系的数据库;在应用层面,基于区块链的登记结算、清算系统以及智能合约、物联网能大幅提升效率,区块链上的金融活动是可编程的金融。.

 

(二)数字货币

 

从安全、成本等角度看,纸币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建立,对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一体化的思路,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应由央行主导,体现便利性和安全性,做到保护隐私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平衡,要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要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数字货币是自由可兑换的,同时也是可控的可兑换。

 

(下转第27页)

 

(上接第25页)

 

区块链技术在比特币上的成功证明了可编程数字货币的可行性。英国央行的研究表明,中央银行可以考虑发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这可增加金融稳定性。数字货币的技术路线可分为基于账户和不基于账户两种,也可分层并用而设法共存。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是分布式簿记,不基于账户,而且无法篡改,如果数字货币重点强调保护个人隐私,可选用这一技术。不过,目前区块链占用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太多,应对不了现在的交易规模,需要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得到推广应用。

 

(三)自金融

 

如果从服务的角度、从非货币创造角度来看,现代金融都是通过中介机构实现的。互联网时代,有可能实现去中介化的真正意义上的直接金融。不过,这种可能性还不完全,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互联网金融是在原有金融基础之上的,无法跳出来,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区块链可分为公有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公有区块链就是像比特币这样的,认可了协议,就成为区块链的组成部分。私有区块链仍然是要获得许可的,银行系统的区块链技术,需要对每一个参与者进行审核。私有区块链非常近似于一种自金融的形态,公有区块链更类似于对私有区块链底层的支持和保障。当区块链技术普遍应用,金融管理技术的第三方化普通呈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自金融就完全成为可能。

 

三、区块链应用与金融监管

 

区块链技术是目前唯一无需第三方就可用于记录和证明交易一致性和公司财务准确性的工具。因此,它可以满足潜在监管者和公众对于审计有效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的要求,在金融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发展仍受到现行制度的制约。一方面,区块链对现行体制带来了冲击,因为其去中心、自治的特性淡化了国家、监管等概念。比如,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挑战了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调控权,导致货币当局对数字货币的发展持保守态度。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这项新技术也缺乏充分的认识和预期,法律和制度建立将会严重滞后,导致区块链运用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护,增大了市场主体的风险。

 

区块链金融技术一旦在金融业普遍展开以后,监管的去金融属性化就产生了,监管职能、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将会被重新界定。比如,证券借贷、回购和融资融券如能通过区块链交易,监管部门就可考虑利用这个公共账本的信息对市场中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监控,不仅高效而且可靠。从宏观金融视角看,当自金融时代产生以后,货币创造和传导机制以及信用创造格局将会变化。从微观金融视角看,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与商业已经难以区分,将超越分业和混业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需要从这个视角来探讨。

 

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例8

中图分类号: F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2-167-2

1 区块链的产生及其运行机制

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比特币由此诞生。2009年1月3日第一个序号为0的比特币区块诞生,6天之后序号为1的区块也随之出现,与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相连接形成了链式结构,区块链正式诞生。

从本质上看,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不依赖第三方、通过自身分布式节点进行网络数据的存储、验证、传递和交流的一种技术方案。简单来说,区块链等同于一个大型数据库,将其视为一本账本,在一段时间内找到记账最好最快的人,由其进行记账,之后将账本信息发给系统内所有人,所有人维护同一个账本,也就是一种典型的分布式共享的记账方法。

2 金融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2.1 去中心化

在传统交易中,我们往往通过第三方中介作为信任中心实现交易,比如消费者和商家的交易依赖于银行支付。区块链技术认为第三方信任中心的存在不仅使得交易双方缺乏信任,泄露交易双方信息,而且增加了交易费用,因而采用了点对点的直接交易方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共识和互相信任会在交易双方进行数据交换时自动达成,不仅可以确保信息安全,与此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效率并且降低交易成本。

2.2 匿名化

由于采用计算机算法实现了去信任的点对点直接交易模式,各个节点之间没有必要公开自己的身份,交易双方传递信息都是通过公共地址来实现,尽管区块链上的全部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由所有人共享,但数据并没有具体绑定到每个个体,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匿名性,极大的保护了个人的隐私。

2.3 信息安全性

区块链技术下系统内部全部交易记录都自动储存在相应的数据区块当中,配合时间戳的技术,即每个区块上的记录都有发生时间和顺序,可以对每笔交易记录进行追踪查询,如果个人想要篡改,必须取得51%及以上的人认可才行,这在数据和用户量极大的现实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可以有效解决交易后的纷争等问题。

2.4 开放性

区块链的数据系统对所有人是开放的,除了每个交易方的私有信息是被加密处理之外,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公共的接口查询寻找区块链数据,所以整个系统信息透明度极高,交易方获取信息更加便捷。

3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主要应用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全世界范围内传统金融的业务模式发生了改变,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金融体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其当前直销银行、互联网券商等的发展重点在于经营模式的改变,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则会使得金融业更接近其本质――信用。

3.1 数字货币

目前,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是区块链技术最为广泛,也是最为成功的应用。在比特币的基础上,衍生了莱特币、狗狗币、瑞波币等一系列竞争币。世界上曾经先后出现数千种的数字货币,目前还存在的大概有七百多种。

数字化的货币凭借去中心化和交易相对频繁的特点,具有相对较高的交易流通价值并且能够维持相对稳定,全球区块链信用体系今后一旦形成,数字货币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国际货币支付结算系统中,美元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人民币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和美元直接进行竞争,但之后人民币也许可以借助数字货币的发展实现国际化。在之前召开的中央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上,央行也明确了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研究其多场景应用。

3.2 支付、转账与清算

当前发展条件下,商业贸易的支付与清算全都依赖于传统的银行体系,这种方式进行的转账清算要经过开户行、对手行、清算组织、境外银行等多个组织参与以及十分繁冗复杂的流程,花费时间长而且使用成本高。相比之下,区块链技术在交易双方之间创造直接的付款流程从而避开繁杂的流程,能够为用户提供跨境支付以及任意币种的实时支付结算,低价而且迅速,无需任何手续费。

在跨境支付领域,Ripple支付体系已经开始实验性应用,作为世界上第一家国际网络支付公司,其利用通用的全球基础架构连接孤立的网络,为不同的成员银行提供软件接入Ripple网络,以分布式账本的方式做到实时结算,同时,银行的交易支付信息通过加密算法进行隐藏,只有银行自身的系统可以进行追踪查询,确保了交易的安全性和私密性,提高了金融的结算效率。

3.3 金融基础设施

区块链技术独特的去中心化的方式能够使得传统的中心化为特征的金融基础设施产生较大的改变。首先,股票、债券、衍生品等资产传统方式下需要在相应的信任机构进行登记、保管,区块链技术可以以全新的分布式账户对数据进行记录、保存、管理,使其无法篡改并增强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其次,智能合约功能的发展使得货币可编程化,支付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执行。比如,央行发行一种特定的数字货币,制定某种政策,只有达到条件才可以以该种数字货币支付。

3.4 银行征信管理

目前,商业银行对所有信用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进行信贷业务的开展时,最基础的考量都是借款主体本身的金融信用。商业银行会把每个主体的信用信息全部上传到中央银行的征信系统,在需要的时候,先取得客户的授权然后再从征信中心下载参考。在这种情况下无法避免的出现信息不完整、使用成本高以及数据不准确的问题。然而在区块链技术下,可以依靠相关算法自动进行信用信息的记录,然后存储在区块链系统的所有计算机上,进而客户在申请贷款时,商业银行可以在获得客户准许的情况下直接调取相应区块链上的信息完成征信工作。

4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主要困难

从目前实践的进展来看,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大多处于测试与构想阶段,距离在社会的广泛应用还面临着很多挑战。

4.1 技术问题

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其广泛应用仍然面临许多技术问题:

①没有成熟可用的直观产品。区块链应用尚处于开发状态,相比之下,互联网有浏览器和各种客户端实现信息的浏览、传递、应用。

②灵活性较差。区块链的信息在写入之后将无法更改,会使得交易不可以回退。

③区块链的容量问题。区块链的信息是一个不断积累增加的过程,下一个区块信息会大于前一个区块,长此以往,伴随着区块的信息量不断增大,对存储空间的占用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带来的信息验证、存储、容量问题有待解决。

④安全问题突出,难以保证其安全性。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是建立在有大量的可信的节点之上,确保可信节点不被攻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挑战,与此同时也要确保用户的私钥的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窃取信息。此外,还有交易时间延迟过长、确认流程等诸多问题。

4.2 监管问题

金融领域对监管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由其对于金融科技的前沿技术。区块链技术特有的去中心化以及自我管理和集体维护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对政府部门的管理起到一定的冲击,也影响到法律制度的安排。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尚且处于初步阶段,缺少完善的体系,即使对于十分成熟的比特币,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态度,大多数国家仍然保持谨慎观望的态度。以上问题使得在区块链发展的各项经济活动过程中可能缺乏相应的必要的规范和制约,增大市场主体所面临的风险。

4.3 竞争压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虽然目前区块链技术受到青睐,但如果出现更加高效合理的技术,人们会立刻选择另外的技术。比如,区块链技术在信息传递上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只有个人才能通过私钥打开信息,而量子通信技术通过量子纠缠效应同样可以达到安全保障,并且量子技术也有了长久的发展。所以说,区块链技术也面临着来自竞争性技术的压力。

5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措施

5.1 关注技术发展动向,加强对技术的研究

区块链技术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未来技术的发展如何需要不断研究探索。

为此,首先,国外技术的发展更快,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国外银行和机构对于区块链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在区块链所面临的瓶颈上的突破,不断进行应用评估,加强对外合作和交流,同时,积极参与区块链发展的国际标准和国际规则的制定,共同研究制定行业标准,取得主动权和话语权;

其次,充分利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政策支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以专业的研究团队确立研究方向,通过对不同应用场景的不断测试分析,模拟建立若干区块链,探索全新技术标准;

再次,加大对民间区块链研究的政策支持,鼓励参与,建立区块链项目投资基金。

5.2 完善对技术的监管体系

国家监管机构对于区块链发展的态度以及规范力度对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区块链的发展要求与我国传统的金融监管思路有一定的矛盾,务必要加强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符合监管部门需要的同时努力获得认可与支持,同时,也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思路对监管手段和方式进行补充发展;

其次,成立专项研究小组,加强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立法研究,加强对新技术法律法规的国际交流,出台行业规范和标准,从而限制市场上的投资活动,保障参与主体的利益,降低金融创新的风险;

再次,明确新的监管体制的改革方向,可以适当借鉴混业监管模式,从区块链技术行业做起,由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逐步过渡。

6 结语

周小川行长在2016年2月提出“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可选择的技术,人民银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区块链应用技术。”虽然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世界各国对区块链的接受程度也有待观察,区块链的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但区块链的优势已经凸显,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业发展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相信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创新会对未来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积极研究区块链技术,同时也要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参 考 文 献

[1] 程华,杨云志.区块链发展趋势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6(6):73-91.

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例9

区块链科技金融领域重要的底层基础设施之一,拥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可追溯等特征,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国仕资本研究协会特邀研究员李高阳对《经济》记者表示,在艺术、司法、传媒、零售、医疗等领域均有探索和应用上的突破,除了数字货币,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极为广泛,跨境支付结算、借贷、证券交易等。当然,还有供应链金融。

在美国,常见以联盟的形式做区块链,比如金融方面有R3联盟,技术方面有IBM Hyperledger技术联盟。而中国除了金融领域,也不断在尝试区块链与供应链领域的结合。比如为了推广区块链技术,2017首届科技金融国际峰会的“区块链的金融应用”专题论坛上,成立了国内首家供应链区块链联盟,这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供应链行业的区块链联盟。

3月7日,互联网金融公司点融网和富士康旗下金融平台富金通共同推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创造出来的数据库――“Chained Finance”区块链金融平台。这一步步的尝试无疑是人们在期待区块链技术可以给供应链产业带来改善。那么,区块链+供应链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上海文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杨宏涛认为,区块链主要解决供应链金融中的两个痛点,一是数据安全和隐私的问题,二是数据获取成本问题。

供应链金融主要是由供应链业务数据驱动进行风险评估,目前各个金融机构主要做法有两种,一是核心企业承担责任,二是对获取供应链金融的全量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对第一种方式核心,企业往往不愿意承担全部的风险责任,第二种方式,金融机构承担风险,就必须掌握供应链业务过程的全量数据,进行风险分析。但核心企业往往担心数据的隐形性和商业机密,不愿意提供对应的全量数据。而区块链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多方确认来完成业务真实性的问题。

杨宏涛还告诉《经济》记者,区块链技术有望构建行业的数据业务真实性验证的统一方法,同时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业务协作上也能广泛地应用,让各个金融机构不需要仅仅是为了供应链金融去一一对接核心企业,而是可以通过行业的区块链网络进行业务真实性的确认,降低金融机构的成本。

不仅如此,李高阳也告诉《经济》记者,区块链与供应链的“碰撞”,将产生“降本、提质、增效”的“火花”,深度融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一步解决链条中“信息孤岛”问题。

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始终存在对核心企业的依赖,这是中心化的模式。而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显著特征,能够解决链条中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完整和通畅,提升各个主体整体的信用资质,建立分布式的信用体系。区块链技术还有公开透明可追溯的特征,能够实现链条各个环节的共享信息透明,重塑信用体系,降低信用风险。

易观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宁对《经济》记者表示,区块链还是一种记账技术,不能被人为篡改。易观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李子川也表示,区块链去中心、不可逆的特征保障了交易的透明性与安全性,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中,能起到提升交易效率以及降低对账、清结算等成本的作用。

比如说在银行有存款,这笔钱可能会因为银行内部的机制不完善或缺乏监督而被卷走,但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证明这笔钱的所有权是你的,不能被逆转,别人想改也改不了。

数据是融资关键 技术安全待提高

在理论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供应链金融将极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和痛点,但目前国内的区块链技术仍需要实践检验,效果也有待观察。而从供应链金融的市场情况来看,目前国内的区块链技术真的能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吗?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在于两方面,一是融资难,二是融资贵。在张宁看来,融资难是因为商业银行不愿意将款项贷给中小企业,因为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有很多大型的企业或者国有企业的安全性非常高,资金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所以中小企业不太容易拿到钱;融资贵的问题是传统企业拿不到钱就会通过其他途径拿到钱,而民间借贷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区块链技术未来肯定是可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乐商云集CEO张宇焱对《经济》记者称,企业融资的关键是有]有数据,“不是说银行不想给企业贷款,而是因为没有数据,金融机构的风控模型很难建立,所以就导致坏账比较多,没办法给金融产品定价。区块链解决了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真实性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它的金融服务也就顺理成章了。”

另外,通过区块链技术,则有希望将传统的1+N 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扩展到M+N 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杨宏涛表示,让核心企业不需要专门为供应链金融而做供应链金融,而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业务中,自然获得供应链金融服务,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运用不会一帆风顺,面临的困难也有很多,如何发挥好区块链+供应链的作用也是业内共同探讨的话题。

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例10

近年来,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领导者。绿色金融作为广义金融家族的一员,区块链技术对其发展必然能够提供创新变革的动力。同时,绿色金融发展进程中又面临着很多独特的难题,比如信息不对称、覆盖规模要求高、评价更困难、监管挑战性更大等,在应对和解决这些难题方面区块链技术同样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系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瞻方面,尤其是在传统金融、数字货币等领域。而针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前景,国内外尚没有相关研究。本文将以区块链技术优势和应用现状为基础,探究如何更好实现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根本目标为核心,创造性地分析区块链技术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前景。本文一方面能够为日后研究区块链技术如何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对我国推动区块链技术进入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绿色金融健康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绿色金融的基本内涵及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目标

(一)绿色金融的基本内涵

Salazar(1998)认为,绿色金融是指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金融创新。Gowan(1999)认为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和金融学的交叉学科,主要探讨绿色经济的资金融通。《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认为绿色金融是研究如何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生态环境及保护生态多样性,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俞岚(2015)认为绿色金融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提升绿色增长和绿色治理水平,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应用为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投入的金融活动的总称。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绿色金融是在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参与下的,以保护环境、促进绿色发展为核心,围绕相关“绿色”项目开展的金融活动以及创造的金融形态的总称。

绿色金融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信贷是指将信贷准入门槛和执行标准建立在国家产业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基础之上,充分结合企业的环保实践决定贷款发放。绿色信贷特点在于将商业银行贷款政策与社会责任紧密融合,构建惩罚-激励机制。绿色保险是为分散企业投资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风险而设立的保险类型,因此也称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企业造成的污染事故对第三者的损害应承担的赔偿和治理责任为标的的保险。绿色证券是指核查上市公司环保政策并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并据此在上市公司在进行债券、股票融资时设立环保门槛,促进上市公司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此外,绿色金融还存在绿色风险投资,绿色基金等金融形态。

(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目标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进程却比较迅速。近年来,中国绿色信贷飞跃发展,目前有接近十万亿元被列为绿色贷款,已成为全球绿色金融领域中仅有的三个建立了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经济体之一。在绿色债券方面,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占全球同期发行绿色债券的45%。2016年9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新征程。“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金融融资的规模预计将达到8.5-9.0万亿元。但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又存在诸多瓶颈,比如信贷体制机制不健全、标准不完善,监管商业银行及企业绿色项目难度大,环保项目投资额高、利润率低,缺乏绿色金融发展指导目录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等。

若要实现绿色金融发展根本目标,持续推进绿色金融领域变革创新势在必行,而区块链技术将极有可能成为推动这种变革创新的核心力量。因此了解区块链技术的基本优势以及应用现状能够为深入分析区块链技术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影响奠定良好基础。

二、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及应用现状

(一)区块链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优势

2000年起,互联网上构筑了庞大的应用系统,但是这些应用均基于庞大的单一中心结构,从而导致了信任缺乏以及中心维护成本高、抗毁性差等问题。而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区块链技术依靠密码学和巧妙的分布式算法,用数学的方法,而不是依靠第三方中心的协调,使参与者达成共识,保证交易记录的存在性、合约的有效性以及身份的不可抵赖性。这也就意味着区块链技术能够实?F应用层面的多中心化、去中介化,其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系统结构能够保证近乎零成本,而“互联网+区块链”则可以将传统互联网改造成为价值互联网、可信互联网。具体来说,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征为:记录安全(可追踪历史,防止篡改,不可撤销);多方共识(共识算法建立信任,不依赖人和机构信用,多中心民主机制);算法开放(开源算法,可扩展)。

区块链被认为是互联网以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因为它可以解决任何两个人之间信任与价值的低成本可靠传递问题。从社会政治经济层面看,区块链的意义在于大大增加了物理及虚拟世界的流动性,其去中介化的本质导致了交易和运营成本的大大降低。从政府监管角度看,区块链底层技术带来的智能化可信任流程能够防止各种记录、交易处理、清算结算环节的欺诈与人为操控,区块链本身的时间有序可追溯性可帮助监管层鉴别发现违规操作。目前为止,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实现信任和与价值低成本传递的最好方案,是计算模式的颠覆式创新,是互联网的必然演进,并且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引起一?鲂碌募际醺镄潞筒?业变革。

(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现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引起了政府、社会以及企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可选的技术,中国人民银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讨区块链应用技术。蚂蚁金服在以公益为代表的普惠金融场景中利用区块链解决信任缺失的问题,中信银行组织举办区块链与金融创新研讨会推动区块链与金融融合创新。

目前区块链技术业已全面进入以智能合约、虚拟机、去中心化应用为主要特征的2.0时代。区块链起初进入公众视野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随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从单一的数字货币应用延伸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除了金融服务领域,区块链正在被应用于物联网、政府公开信息、电子证据、数据安全、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社会公益等领域。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深入,以智能合约、DAPP为代表的区块链2.0,将不再仅仅只是支撑各种典型行业应用的架构体系,而是在组织、公司、社会等各种形态的运转背后,可能都能看到区块链的这种分布式协作模式的影子。区块链技术可能应用于人类活动的规模协调,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有人大胆预测人类社会可能进入区块链时代,即区块链3.0。

区块链技术所具备的特征和优势,为分析其为绿色金融带来变革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区块链技术在部分领域的现有探索,则为探究区块链技术如何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根本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实践基础。

三、区块链技术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优势

金融领域是区块链技术开始应用并真正发挥作用的第一个领域。由于其所具有的高可靠性、简化流程、交易可追踪、节约成本、记录安全、多方共识等特点,区块链具备重构金融领域基础框架的潜力。而对于绿色金融来讲,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像对传统金融那样重构其基础框架,而且区块链技术所具备的很多天然优势恰恰能够解决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化问题和独有的行业痛点。从长远来看,将区块链技术引进绿色金融领域具有光明前景,将有可能真正给绿色金融发展带来创新性变革,从而助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根本目标的实现。

(一)降低信用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积极性

绿色金融领域相比传统金融而言,项目投资额度更大,投资回收期更长,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新兴绿色产业不确定性更大。这些造成绿色金融领域信用风险更大,比如商业银行发放绿色信贷的风险要远高于普通信贷项目,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则可以将企业环境违法违规信息等企业环境信息,以及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评级过程中获取的企业绿色信用记录、募投项目绿色程度、环境成本以及债项信用等级等存放于区块链上,建立基于区块链的企业环境信息和信用评级信息共享机制,为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降低风险的目的。

同时,供应链金融普遍被认为是弱化绿色金融风险的可行选择。而对供应链的监管,区块链技术具有天然优势和极好效果。任何企业包括绿色企业都处在一个供应链体系中,因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从关注某个绿色企业的信用情况转向关注整条供应链所包含的企业的整体信用上来,从而决定是否对相关绿色企业提供绿色贷款等金融服务。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在整个供应链条上形成完整且畅通的信息流,确保交易能够在各方之间公开透明,并保证每次交易数据实现可追溯。同时,区块链能够将分散独立的各自单中心,提升为多方参与的统一多中心,提高信任传递效率,促进绿色供应链金融的良性生态建设,为通过供应链金融来降低绿色金融风险创造更大可能。

(二)提高效率,降低交易及经营成本

首先绿色金融领域相关业务开展审批等流程仍比较繁琐,中间环节比较多,导致融资及交易成本仍比较高,同时效率低下。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授信审批流程的优化,提高绿色资金流通效率,杜绝中间环节不合理收费,从而降低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活动的成本。其次,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实现同一企业在不同金融机构申请绿色贷款,或者在不同证券平台发行绿色证券时,不需要进行重复评估和认证,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显著提高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效率。再次,绿色项目相比传统项目覆盖规模要求更高,而通过区块链技术则可以用极低的边际成本覆盖更多的点、面。

(三)提高监督、监管水平和效果

绿色金融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形态,是国家绿色发展的核心内涵之一,除了具备传统金融的特点之外,还兼有公益性、政策性以服务性。因此必须防止“伪绿”等现象出现,确保筹集到的绿色资金能够用于绿色项目,实现“阳光下的绿色”,而这则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监管。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特性,可以用来构筑监管部门所需要的、包含众多手段的监管工具箱,以利于实施精准、及时和更多维度的监管,可以及时准确鉴别绿色企业的违规操作。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多方共识的特点,可以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平台,绿色项目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流向、绿色项目利益相关者反馈均可存放于区块链上进行公开公示。政府部门、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机构、第三方环境认证机构都可以加入进来作为区块链系统的节点,以联盟的形式运转,方便公众和社会监督,助力绿色金融的快速健康发展。比如,作为绿色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债券与传统债券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发行前的认证和发行后的跟踪评估、监督,确保绿色债券筹集的资金专门用于绿色项目。而这都要靠第三方机构实现,但跟踪监督过程成本非常高,上述信息共享、公开平台以及时间可追溯性可以比较完美的解决这一问题。再比如,对于地处偏远的绿色项目,通过区块链技术加移动终端就可以实现妥善监管。

(四)促进绿色企业公平享受绿色金融便利

绿色企业信用体系不完整、未建立历史数据信息链,使得政府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获得完整有效信息,导致一些企业无法享受绿色金融服务便利。借助区块链技术能够简化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利用分布式账本,记录跨地域、跨领域的绿色企业及绿色项目信息,方便及时追踪绿色企业在从事绿色经营过程中正面及负面记录,建立绿色企业的公开信用体系,构建良性的、多方参与的绿色金融信用生态。在此基础上对有良好绿色经营记录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激励措施和奖励政策,从而保证绿色企业能够公平享受绿色金融带来的便利,进而鼓励这些企业往“深绿”方向发展,实现绿色金融发展价值最大化。

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例11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网络影视的技术特征和知识产权保护与传统数字作品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追溯网络影视侵权行为的难度要比传统数字作品的更大。如今,网络影视著作权的保护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通过改革和新技术来打破这种困境。2018年,区块链技术被正式引入到著作权保护运用中的司法领域,为网络影视著作权的保护提供了更多的问题解决思路。但是作为技术手段,区块链技术还需要政策和制度的辅助,以及更完善的法律规制,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一、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作用

在理论层面上,区块链技术能够在网络影视著作权保护中发挥巨大的优势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登记确认著作权。网络影视作品产生之后,便拥有了著作权,但是传统的著作权主体确认流程比较繁琐,时间周期较长,效率低下,而且由于作品的数量以及质量,并不是所有的影视作品都能够进行注册。区块链技术通过智能合约进行哈希运算,得出带有影视制作者信息、作品内容以及时间戳的哈希值,为网络影视制作人提供了保障。提高数字资产存储的安全性。传统数字资产存储在数据库中,虽然具有检索使用的优势,但是安全性不足。区块链技术采用P2P数据存储模式,采用不同节点存储的方法,即便其中一个节点被黑客攻击,也不会改变存储内容的真实性,提高了数字资产存储的安全性。有利于网络影视作品著作权的交易行为。首先,区块链技术允许作品交易只需要加密数字,减少了数据信息的大量传输和存储,节约了交易的时间成本;其次,网络影视作品被上传到互联网之后,只要作品带有哈希值并参与了交易,影视制作者都能够获得收益和反馈,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更加准确地判断出作品的实际价值,包括短时效益、长期回报、IP价值等等,避免作品价格虚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出现,为购买者和制作人提供保障。区块链技术能够为每一个网络影视作品的著作权加上身份信息以及对应的时间戳,分布式的存储也有利于对侵权人的身份追踪,有利于著作权的维护。但是目前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影视作品著作权维权领域中,还缺少大量的实践和相关的法律规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区块链在网络影视著作权保护运用中的问题

(一)区块链的规范标准不足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影视著作权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著作权保护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证明。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技术手段,本身就拥有一定的知识产权问题,比如美国的高盛投资银行、花旗银行等都申请了区块链技术的专利,各个银行机构纷纷效仿银行巨头的做法,抢注专业注册,实际上这种行为并不利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1]。在我国,区块链技术主要应用于网络影视的出版,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区块链技术并不成熟,技术专利方面远远不如其他发达国家。由于巨大的差距,我国在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我国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处于初级实验的阶段,技术的运用过程实际上都是自我设计,本身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区块链技术的标准规范成了重要的问题。

(二)区块链无法完全遏制网络影视的侵权行为

由于当前我国的区块链技术运用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和初级实验阶段,因此其智能合约、数字资产存储以及资产的证明都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完善。首先,区块链技术目前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问题,作品稍加修改之后可能就不会被系统认可,节点化的记录方式很容易导致著作权的限定过于严格,限制自我发挥。其次,区块链技术可以追溯侵权行为,但是却无法确定侵权人的真实身份。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属于技术弊端,为那些熟悉区块链技术的盗版者提供了技术漏洞,使盗版者能够对别人的网络影视作品稍微修改之后进行上传,获取不当利益。比如盗版者可以在某段视频平台上下载视频,然后通过简单的剪辑和配音,重新加密之后匿名上传,由于视频内容是重新编辑过的加密内容,而盗版者又采取了匿名方式,导致侵权行为并不会被轻易发现。

(三)限制自由表达

技术本身就具有僵硬化、程式化的特点,在技术层面上可以实现对网络影视著作权的保护,但也会限制作者的思想表达。区块链技术通过重点时间戳以及数据节点实现网络影视作品的即时保护,但也会造成作品的思想在构思阶段就因为技术的限制而发生固化,网络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还没有完全表达出来就被重点时间戳确定了著作权。这就会导致其他公众无法表达类似的题材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影视作品的自由创作。当采用这种节点性的著作权保护时,如果无法科学合理地控制节点范围,就会扼杀一部分人的灵感,限制思想的传播。而且不合理的节点限制还会使人们无法正常接触公共领域的网络影视作品,造成技术垄断或者思想僵化的问题,阻碍著作权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网络影视作品著作权保护中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法律规制建议

区块链技术下的著作权保护有两个作用,一是确保网络影视的制作者享有对应的著作权;二是计算机程序的编写以及运算的参与者能够在没有国家职权部门的帮助下自主制定规则。但是,区块链技术不能脱离公共政策和法律规制的规定,否则不法分子就可以利用程序和技术的漏洞来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2]。针对目前规范标准无法有效遏制侵权行为以及自由表达的问题,除了继续研究区块链技术之外,还需要从法律政策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完善。

(一)国家政府部门制定规范标准

政府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部门在建设区块链技术规范标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家政府部门的首要任务是推动标准的制定,并加强应用推广,完善政策环境并构建区块链技术标准体系。通过国家政策的驱动,实现区块链技术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并完善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例如河南省政府就和百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研发出更多有价值和规模的区块链应用。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和大型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区块链技术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二)合理运用区块链技术履行智能合约

作为技术手段,只有合理运用区块链技术,才能切实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网络影视盗版行为泛滥主要是因为数字作品的易复制性和易传播性,技术手段可以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也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漏洞完成盗版。因此,将区块链技术中的智能合约纳入法律政策规定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想要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自己的网络影视作品,仍需要在健全的法律规定和政府职能的帮助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区块链技术的自由化设计虽然给予了更多发展空间,但是漏洞过于明显,因此需要国家政府部门的干预,进行确定和实施。政府部门和法院应该具备超越技术的权力,在特殊情况下允许人为更改区块链技术的内部程序,避免技术绑架社会正义的情况出现。

(三)完善区块链技术的监管模式

在网络影视著作权市场中采用区块链技术,需要应用智能监管模式,技术的限制使区块链技术无法治理化,只能在其中加入更有效的监管逻辑,加强监管力度。为了解决匿名盗版现象,网络监管部门可以要求网络服务的提供者进行实名认证,比如网络影视的制作者、小说家等等,匿名的参与者也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网络监管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建立网络影视作品的交易数据库,有效减少那些匿名侵权的行为发生[3]。除此之外,其他行政监管部门以及著作权保护管理组织等也需要加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完善中,若有人举报或者是发现了侵权作品,及时采取行动,形成合力监管模式。综上所述,任何新技术的使用都会同时存在着利与弊,区块链技术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技术,还有许多有待研究和完善的地方。在理论层面上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保护网络影视的著作权,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国家政府部门、知名企业和开发人员积极实践,进一步完善区块链技术的法律规制。

参考文献

[1]陈郭祯.试论区块链在影视版权保护中的应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1):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