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13 09:12:45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例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宣教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入开展基层应急管理宣教工作,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有关应急知识,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主要内容

(一)以《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为核心,提高应急管理依法行政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的重大意义、立法背景、主要内容和贯彻实施要求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同时,对《延庆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有关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进行解读。进一步明确单位职责,全面增强基层干部的应急管理责任意识,提高其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及统筹常态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以“两个环节八件事”为重点,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强调并固化基层应急管理抓好“两个环节八件事”(常态管理做好体制建设、机制建设、预案编制和宣教演练“四件事”,非常态管理做好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协助处置和善后处置“四件事”)的成功经验,大力提高基层组织的应急主体责任意识和应对能力,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基础。

(三)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群众防灾减灾能力。根据季节、气象、地理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环境形势等具体情况,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有针对性的加强防震、防汛、消防、森林防火、交通安全、安全生产、公共卫生、防煤气中毒等各种应急知识宣教活动。要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灾后教育以恢复重建为重点,抚平群众心理创伤,恢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四)以典型案例分析为重点,提高基层应急实战能力。通过剖析国内外及本县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有关案例,告知群众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积极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正确做法,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介绍突发事件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的典型案例,大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抓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三、组织实施

(一)各专项指挥部办公室要充分结合“全国科普活动周”、“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国际民防日”、“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世界红十字日”、“4•22世界地球日”等各类宣传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应急知识主题宣传活动,使基层群众了解、掌握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增强公共安全意识。原则上各专项指挥部办公室每年开展的专题宣传活动应不少于3次。

(二)各乡镇要充分发挥农村宣传委员、“大学生村官”和其他基层志愿者队伍作用,明确赋予其公共安全知识宣传员职责,依托广播系统、宣传栏、文艺演出等农村宣教平台深入开展公共安全宣教工作。要充分发挥乡镇应急办和民防兼职干部的统筹协调作用,切实履行好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职能。宣教工作要以农余时间为主,并与时令和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原则上各村每月宣教时间应不少于4小时。

(三)县城镇办要积极组织居委会干部、社区楼门长和社区志愿者等力量,赋予其公共安全知识宣传员职责,充分利用民防应急指挥宣教中心、社区活动室、社区宣传栏等平台积极开展公共安全宣教工作。通过张贴文字材料、开展社区活动、入户宣传等各种方式,确保将宣教工作覆盖到社区的每个家庭。原则上各社区每年开展的集中宣传活动应不少于6次。

(四)县教委要按照《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将公共安全知识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宣教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做到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五)县广电中心要充分发挥其贴近群众、覆盖面广的优势,在电视节目上开辟应急知识宣教专栏,会同公安、交通、消防、卫生、安监、工商、水务、林业、动监、环保等有关部门,拍摄公共安全公益广告和相关应急知识短片并适时播出。原则上每星期至少播出1次。

(六)县信息中心负责在延庆县政府网站上开辟应急管理宣教专栏,刊载应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可以公开的应急预案和其他经县应急办审核通过的防灾减灾相关知识。

(七)其他各相关单位要结合本单位职能和基层实际,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特点,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开展本行业、本领域、本单位的应急管理宣教、教育和培训工作,原则上各单位每年开展的专题宣传活动应不少于4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应急管理宣教工作是培养应急管理人才、提高应急处置社会动员能力的有效手段。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由主管领导牵头负责,落实人员,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宣教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力量,明确责任,细化工作,确保工作推进力度。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例2

《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依靠群众,立足基层,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居安思危,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工作

学习应急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应急知识进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应急知识进社区,建设平安和谐社区

应急知识进学校,建设平安校园

应急知识进学校,进书本、进课堂

应急知识进企业,实现安全和谐发展

加强应急管理,建设和谐社会

加强应急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以人为本,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拨打110,减少伤害保安宁

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减少突发事件损失

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打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加强应急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应急管理进社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应急管理,预防各类重大安全事故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例3

二、修订完善专项应急预案,切实增强预案指导功能

坚持“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操作性强”原则,加强专项应急预案修编工作,重点解决预案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预案修订牵头单位要按照《市应急预案修编框架指南》和预案修编程序进行编制、评审、报批、备案,切实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使预案真正起到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指导作用。

三、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实现应急管理高效有序

区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制度,认真做好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加强信息报送。

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本部门、本单位《应急职守制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处置规范》等一系列应急管理工作制度,规范应急处置工作流程,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切实做到处置手段科学化、有效化、程序化。

四、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科学统计,推进应急体系数据库建设

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梳理本部门、本单位应急体系建设情况,全面科学统计应急体系建设相关数据资料,重点统计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应急演练、应急宣传与培训等方面数据,确保统计数据科学、翔实、准确,并于每年12月15日前,将本年度应急体系各项数据及时汇总上报区应急管理办公室。

五、强化应急管理培训,提高防范应对能力

积极探索应急管理培训新方法、新措施,加大对应急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城中村、社区应急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努力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培训活动,培养一批有知识、懂管理、会操作的基层应急管理人员,切实提高对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能力。

六、加大应急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应急能力

充分利用科技之春、综治宣传月、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等活动,广泛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自救与互救知识宣传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发放《市民应急知识》读本,深入开展应急知识“四进五有”活动,扩大受教育面,增强宣传效果,不断增强公众危机防范意识,提高公众应急能力。

七、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确保应急工作力量到位

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明确应急队伍建设种类和数量,建立完善应急队伍管理制度,加强应急队伍教育培训,切实建立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基层应急队伍;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应急信息网络,建立精干高效、协同有力、反应迅速的应对突发事件信息队伍,保证应急信息网络畅通有效。

八、继续做好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工作,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例4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得到加强

(一)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从讲政治、讲大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将其列为一项专门议题,对全市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重新调整了由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副市长及军分区主要领导任副主任,县(市)、市直4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大了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力度。成立了市防汛抗旱、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卫生、森林防火、食品安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专项应急救援指挥部,为全面推进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各县也相应建立组织机构,完善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应对有力,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工作局面。市政府定期研究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做到了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有效掌握了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动权。同时,严格实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初步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住的应急管理体制。

(二)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本着“未雨绸缪、平战结合”的原则,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和“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一岗多职”的要求,以公安、部队、武警等骨干队伍为主体,以基层民兵、企业、社区综合应急队伍为基础,整合现有专业救援力量,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强化

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形成了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地区实际的应急救援队伍格局。20__年,各县分别成立了民兵应急营,所有的乡镇基本都成立了民兵应急分队,采用集中时间,统一管理,封闭训练的方式,开展各类应急处突训练和演练。同时,注重专群结合,建立起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畜牧疫情、公共卫生、消防灭火、煤矿、电力、通信等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二、预防为主,多方协作,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建立健全防范机制,提高防范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根据《++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预防措施、运行机制、处置程序和善后处置,规范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流程,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衔接、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各级各类预案基本覆盖了全市常见的突发公共事件。整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基本实现了统分结合,自成体系,为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增强全社会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做到了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基础工作与实战演练相结合,变过去的事后、抢救性的被动应对为事前、预防性的主动控制,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20__年我市共专项应急预案18个,部门预案25个,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39个,预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二)建立健全协同配合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坚持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本着“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 建立健全了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明确了各方职责,确保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高效运转、快速反应,各司其职、分工配合,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为不断完善联动机制,提高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真正达到了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的目的,20__年我市开展了地震、治安防暴、消防、旅游、公共卫生、煤矿、非煤矿山等共250余次应急演练,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公共保障机制,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坚持认真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事前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了日常管理之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应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全年共培训应急管理工作人员17人,公务员应急管理知识培训5000余人。进一步规范应急值班和信息处理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规范信息报告和处理程序。同时,加强预测预警系统建设,逐步建立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严格落实应急信息报告特别是重大紧急信息必报制度。积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认真总结分析本区域、本行业发生过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从中查找易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危险源,建立危险源数据库,逐步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拟订调用方案。做到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力争把灾害与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把各种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危机应对和防范工作当中。

(四)加强基层,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应急工作薄弱环节。

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基层应急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 20__年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本着加强基层、夯实基础的原则,结合我市开展的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居住分散,防灾意识差,自救、互救能力弱等特点,周密组织,积极落实,紧紧把握“抓源头、抓苗头、抓早抓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一根本,着力抓好基层应急组织体系、预案体系和基层应急队伍等方面工作,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应急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提高了基层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解决在基层”。其它各各行业、领域也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强化应急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扩大应急救援体系的覆盖面。同时,加强重要部位、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各类高危企业按照“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处置有机制、善后有措施”的要求,强化了应急协调、联动救援工作。

(五)广泛宣传,深入教育,形成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确保万无一失”的要求,发扬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的优良传统,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加大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向各族群众广泛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我市多年来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卓有成效的工作,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高了群众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自救能力。全年免费向群众发放防灾救灾手册和宣传单10余万份,并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真正把应急自救的实用技能交给群众,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整体素质。在大部分中小学校开设了公共安全课程,有针对性地宣传应急救援的必备知识,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强化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遇险自救能力。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例5

一、切实转变“重临场应对、轻事前防备”观念。市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比较单薄,客观原因是市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应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主观原因则是多数同志包括局部领导干部受突发事件激进处置思维的影响,普遍存在重处置、轻预防,重临场应对、轻事前防备”思想观念,对加强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不重视,没有摆在重要的位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加强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首先要转变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备在先”现代应急管理思想。各级各部门要采取举办应急管理培训班、把应急管理业务培训纳入公务员培训教学、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纳入“普法”教育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干部应急管理业务培训,使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切实增强现代应急管理意识,熟悉掌握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基本业务知识,自觉加强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提高科学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例6

全镇应急知识“五进”活动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本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把“五进”活动作为应急管理工作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预防事故灾难,提高人民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作为应急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建立健全我镇应急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夯实应急管理工作的群众基础,为我镇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

(一)组织领导

为把应急知识“五进”活动抓实抓牢、突出实效,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各科室、村(居)委会和镇辖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知识“五进”活动小组,各成员单位明确专人负责、真抓实干、有效推进。小组下设“五进”活动办公室在党政办,由党政办主任兼任“五进”活动办公室主任。

(二)责任分工

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和“干部驻村、专人负责”的调部,成立工作小组齐头并进,切实、有效推进应急知识“五进”活动。

三、活动时间与主题

(一)活动时间:2014年6月——2014年12月

(二)活动主题: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四、活动内容及形式

(一)活动内容

1、加大活动宣传。宣传介绍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普及预防减灾的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2、开展活动讲座。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等应急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意识。

3、强化活动演练。掌握应急预案的重要内容,提高应急处置应变能力。

4、做好经验总结。各分组加强沟通交流,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定时开展回顾总结、积累经验。

(二)活动形式

1、集中学习。由各分组召集辖区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应急知识“五进”活动学习会,分组长作活动讲话,专题宣传应急知识。

2、标语宣传。在镇辖区醒目位置悬挂横幅标语,各分组在村(居)委会醒目位置办展板、墙报。

3、印发资料。由应急知识“五进”活动小组牵头,印发一批应急知识学习资料,引导人民群众强化自学意识。

4、运用媒体。根据各村(居)委会、镇辖各单位实际,可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部署阶段(2014年6月)

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结合我镇实际,研究制定《镇消防宣传“五进”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应急知识“五进”活动小组,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7月—12月)

1、明确目标。根据应急管理“五进”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安委“五进”活动相关要求,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制定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家庭五个方面的应急知识宣传板报和相关宣传资料。

2、狠抓落实。按照应急知识“五进”活动小组的工作部署,各分组要加强领导、有效推进,深入到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家庭中去,加强人民群众联系、倾听人民群众心声。

3、丰富形式。运用媒体媒介,大力开展应急知识“五进”活动宣传。在各村(居)委会、镇辖各单位的墙报上、展板上书写一些应急知识;筹措宣传经费,印发一批宣传读物;整合宣传力量,做好一批信息稿件投放。

4、突出亮点。各分组结合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打造应急知识宣传亮点,抓住应急技能学习典型,并加以推广学习。

5、扩大效应。各分组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吸纳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应急知识“五进”活动,学知识、练技能、强本领,打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6、提升水平。由镇派出所、司法所、安办牵头,组织各村(居)委会、镇辖各单位,以及群众代表参加应急仿真演练,掌握应急自救、互救基本技能。

(三)回顾总结阶段(2014年12月底)

由应急知识“五进”活动小组组织召开应急知识“五进”活动总结会,回顾开展活动以来的忧患得失,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总结提升,为今后的应急管理工作铺平道路。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联合教育、司法、派出所、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团体,组建应急知识“五进”活动领导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应急知识宣传“五进”工作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指导检查和考核工作。定期召开活动会议,研究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按照既定部署,各小组的组长分管本地区、本单位的应急知识“五进”活动,明确职责和任务,定期“入基层、到院户”,开展面对面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指导各社区、村社、企业、学校、家庭邻里建立内部应急知识宣传组织,创造条件争取建立应急自愿者队伍,自发开展应急知识“五进”活动。

2、落实经费,夯实基础。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和落实活动经费,解决应急知识“五进”活动的宣传、交通、材料和设施设备等经费,吸纳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统一部署应急知识“五进”活动所需宣传图版、音像资料、仿真演示等相关设施设备,配备日常办公用品所需照相机、打印机、摄像机、录音笔、扫描仪等,有效夯实活动硬件基础。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例7

一、加强领导认真部署

10月27日早7:30,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校长亲自作了学校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的动员,对整个宣传活动作了详细的布置,明确了人员的职责,会后下发了《沈阳市第三十五中学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周活动方案》。要求各位教师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活动、课堂等有效形式,在全校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知识,强化全校师生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师生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全校应急管理宣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自教育局下发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通知以来,学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讨论全校的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为确保宣传周活动不走过场,达到预期效果,全校各部门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活动取得实效。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孙路为组长的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宣传活动的方案拟定、工作部署、组织协调等工作。其他部门各负其责,全力配合学校做好本次宣传教育周的活动。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中层领导德育干事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及所有巡视管理教师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全校开展应急管理现场宣传活动各年级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在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中开展了丰富多彩、效果显著的宣传活动。

1.针对活动意义和活动目的,确定宣传标语为:“应急意识在心中,幸福平安在校园”。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电视、广播、显示屏、横幅、标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2.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知识,针对学校特点和学生特点,各班择时组织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同时,结合应急宣传周活动主题和学校安全工作实际情况,以近期各地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为案例,对学校管理人员、应急保障队伍、安全员、班级安全委员,分层次组织一次岗位安全教育培训。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安全防范能力。

3.做好全员应急疏散预案,进行突发事故应急疏散演练。10月31日上午召开紧急疏散演练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安排紧急疏散的有关事宜,2016年10月31日下午15:00在全校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大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整个撤离过程井然有序,没有意外事故发生。听到警报后,所有班级教室学生都能按顺序由教室到达操场,撤离时组织有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没有推搡、拥挤现象发生。到达操场后,班主任清点人数,年级组长汇总年级人数向总指挥报告。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例8

(一)以总体预案为核心,做好预案宣传和解读工作。深入分析我区公共安全形势,宣传做好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党各级政府关于加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精神;宣传政府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宣传县及我区各类预案和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的重要内容和处置规程,提高全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二)以人防民防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防护手段和防护措施,告知公众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如何迅速做出反应,如何开展自救、互救;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为重点,扶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三)以典型案例为样本,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通过介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案例,剖析公众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的正确做法,总结分析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增强公众“思危有备,有备无患”的忧患意识,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结合普法、依法行政等宣传活动,宣传普及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公众的法制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二、宣教计划组织实施

(一)开展专题宣传活动。一是围绕全国防灾减灾日(每年五月12日)主题,结合我区实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人防民防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活动。二是把公共安全知识深入到机关,推进到企业、社区、学校、家庭。三是在社区、高危企业、学校以及建设工地等公共场所设置应急标识。四是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摆放展板,悬挂标语,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提纲。五是通过举办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和专题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从不同层面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研讨、交流和宣传力度。六是结合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

(二)进行人防民防应急典型案例宣传。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报道。

(三)加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对各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使其增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意识,提高统筹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指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对各社区、各部门的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干部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和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对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使其增强公共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排查安全隐患和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安全管理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对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对应急救援队伍、青年志愿者等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

(四)开展公共安全教育。要针对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教育,使公共安全教育内容进入学生课堂。同时,利用多种平台,对基层单位开展普及教育。

三、培训计划组织实施

(一)主要任务。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加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应急工作方案,学习掌握人防民防应急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思想认识和防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我区应急管理工作现状、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程序、应急管理工作相关制度、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和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基本知识等。

(二)培训对象。根据我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工作实际,管理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各党政班子成员、人防民防应急管理机构干部和工作人员、基层干部、相关企事业办负责人及应急处置救援队伍。

党政班子成员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统筹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指挥处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

各级人防民防应急管理机构干部和工作人员培训的重点是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程序、要求等,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和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

基层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隐患排查监管和第一时间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企事业办单位负责人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和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例9

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作用,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提高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素质,提高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有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以市总体应急预案为核心,做好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

市、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深入分析公共安全形势,宣传政府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宣传预案的主要内容和处置规程,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预案演练,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具体有:

1.围绕市总体应急预案进行深入报道。市总体应急预案简本公布后,由**日报全文刊登,同时配发短篇评论文章。广电总台在**新闻等节目中摘要播出。“一报两台”、**在线、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刊登或播出介绍制定市总体应急预案的背景、目的、意义、原则和主要内容的通稿。各级主要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各级政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市总体应急预案的做法,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情况(由市应急办会同市委宣传部负责落实,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共同配合)。

2.开展专项预案和应急保障行动方案的解读宣传。市专项预案和应急保障行动方案简本公布后,由**日报、**广电总台和**在线等新闻媒体陆续刊登可对外公开的市专项应急预案37个、应急保障行动方案7个简本及其解读文章、背景材料,稿件由专项预案牵头起草部门负责提供,经市应急办统稿后供媒体选用(由市应急办、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和专项预案牵头起草部门共同负责,在总体预案简本公布后1个月内陆续刊登)。

3.进行典型案例的宣传。一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县区、各部门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在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原则上,对外公开的市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各选一个典型案例。此外,由市级主要新闻媒体采访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基层干部和专家,以及曾受到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影响的普通群众,请他们根据自身体会谈对贯彻落实应急预案的感想和看法。二是介绍市内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案例,剖析公众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的正确做法,增强公众“思危有备,有备无患”的忧患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同时,总结分析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由市应急办协调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规划建设局、市卫生局、市安监局、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市科技局等部门提供有关材料,请市委宣传部负责安排新闻媒体采访)。

(二)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增强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

以出版和发送《公众防灾应急手册》为契机,进一步宣传普及公共安全知识、灾害知识和公众自救互救知识。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中、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事发前,能使公众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事发中,能使公众掌握自救、互救知识,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在事发的第一时间作出迅速反应,如何自救、互救;事发后,能够抚平公众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等,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具体有:

1.开辟公共安全和应急知识专栏和系列访谈。在市内有关新闻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开辟形式多样的专栏、专版、专题、专刊和系列谈等,介绍普及公共安全知识、灾害知识和公众自救互救知识(由市应急办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负责组织,有关新闻媒体具体落实)。

2.编辑和发放科普读物。充分整合我市科普宣传、音像制作方面的优势,广泛收集有关灾害和应急处置方面的资料,分类别整理有关应急知识,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制作和播出有关电视、广播等作品(由市科技局、市科协、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文广新局、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气象局、市安监局等部门和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3.举办报告会、论坛、讲座等活动。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就当前公共安全形势、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等问题,举办形势报告会;依托电视台、广播电台、图书馆、科技馆等载体和场所,举办多种形式的论坛、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从不同层面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研讨、交流和宣传的力度(由市应急办、市委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4.开展应急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的“四进”活动。根据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提出的“把乡村、厂矿、街道、学校的处置公共危机工作做细做实”,“防灾救灾到户到人、应急救援到点到位”的要求,开展应急管理特别是公共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的活动。结合区域特点和应急工作实际,山区农村以防御自然灾害为重点,企业以安全生产为重点,社区、学校以平安建设为重点,采取典型示范、案例引导、培训演练、宣传教育等方法,加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县区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与经贸委(经发局)、建设、民政、农业、教育、安监等部门以及基层组织共同负责组织实施)。

5.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对外来民工、暂住流动人口和外籍在湖人员,采取集中宣讲《公众防灾应急手册》、出墙报、放幻灯片、放映时插播应急救护知识内容的短片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在聋哑学校、福利院、敬老院等特殊人群和场合,对不具备阅读能力的人进行讲解和帮助阅读,进行专题讲解或演示,制作宣传橱窗,进行持久而深入的宣传(由县区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和宣传部门会同公安、民政、建设、农业、安监等部门以及基层组织负责实施)。

6.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的宣传。通过科学的心理辅导和正确的舆论引导,及时帮助社会公众梳理各种复杂信息,预防和克服危机中的恐慌心理(由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会同市级各主要新闻单位组织实施)。

(三)以专题宣传活动为载体,增强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1.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公共安全宣传周和每年“国际减灾日”、“世界气象日”、“全国消防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安全生产月”、“法制宣传日”、“110宣传日”、“人防宣传月”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使社区、乡村基层群众了解公共安全知识,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掌握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由市应急办会同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市安监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和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气象局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结合普法、依法行政等宣传活动,联系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宣传普及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由市应急办会同市司法局、法制办等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3.结合政府应急能力建设进行宣传。宣传政府加强应急体系和平台建设、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由市应急办和市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负责安排)。

(四)以不同特定岗位为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训

1.学校教育。积极参与编写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公共安全课程教材,使应急防护知识尽快进入课堂(由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

2.公务员培训。制订培训计划,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培训,不定期举行短训班或专题研讨班;对各部门的应急管理机构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援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教育;对公务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案例教育。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托和利用现有条件,整合各方面资源,建设应急管理培训和教育平台,加快人才培养步伐(由市应急办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市行政学院和市政府新闻办负责组织,分步实施)。

3.职业培训。对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在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中增加相关内容(由市劳动保障局和市安监局等部门负责组织,分步实施)。

4.志愿者培训。加强应急技能的培训(由市应急办会同团市委、市民政局等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五)以公共场所为阵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制作宣传海报,在社区、农村、企业、学校以及工地、车站、市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广泛张贴;二是拍摄公益广告和应急知识短片,在市、县区电视台播出,在公共汽车等运输工具上广泛宣传;三是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摆放展板,悬挂标语,发放宣传提纲,逐步在公众中推广应急识别系统;四是不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和技术展览等活动;五是利用电子信息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形式扩大防灾信息及应急科普知识宣传;六是创造条件建设公共安全教育基地(由市、县区政府应急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二、工作要求

(一)积极配合新闻媒体,主动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

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统一安排,成立由本部门负责人牵头的工作小组,细化方案,分步实施;同时要落实责任,及时提供素材,主动接受采访,积极做好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县区政府负责组织本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制订宣传教育工作计划。从今年开始,利用4年的时间,在全社会树立起比较牢固的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普及基本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宣传“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人人关心公共安全、家家知晓应急防护知识的氛围,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2.多形式宣传教育。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发挥网络资源在知识普及、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同时将科技馆等列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细分受教育者的层次,尽可能使用通俗语言,简明扼要,多题材、多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将宣传教育工作的触角延伸进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和家庭,并努力取得实效。

3.健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日常宣传与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宣传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和健全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特别要利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有利时机,结合救援和调查等工作的开展,及时、动态地进行宣传教育,扩大宣传效果。

4.开展应急咨询服务。随着应急观念的深入人心和各种应急工作的不断开展,社会公众将从被动接受宣传向主动了解、学习相关应急知识转变,应急管理也要从宣传教育向应急咨询转变,要充分利用网络等条件,建立完善全面的应急知识咨询库,在政府门户网站的醒目位置进行宣传,及时更新网页,建立互动机制,并将各种短期与长期宣传方式结合起来,设立和公布相关咨询机构、网站、论坛的地址、联系方式,畅通群众了解、学习应急知识的渠道。

5.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要动员社会团体、新闻、文化、教育等事业单位、企业以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其在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

(二)加强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宣传教育效果

市应急办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共同负责宣传教育实施方案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对县区、市级有关部门宣传教育工作进行督查,确保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每年进行一次回顾和检查,对宣传教育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情况作出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三)提供专项经费保障,确保宣传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例10

1档案馆应急管理研究基点

1.1档案馆应急管理对象的科学界定探讨档案馆的应急管理的前提是对档案馆应急管理的对象———突发事件加以科学界定。本文将突发事件界定为一切能威胁或破坏档案安全、档案馆工作人员安全和干扰档案馆工作秩序,具有突发性、紧迫性、危害性的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不同,档案馆突发事件可以分为人为因素造成的档案馆突发事件与自然灾害因素造成的档案馆突发事件。根据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大小,可以把档案工作中各种事件分成两类,一类是常规事件,另一类则为突发事件。而在档案馆突发事件中,又根据不确定性的大小依次分为档案馆危机性突发事件(档案馆非常规突发事件)与档案馆常规性突发事件。

1.2档案馆应急管理创新理念档案馆的应急管理应该秉承全程应急管理、协同应急管理与智慧应急管理的创新理念。全程应急管理理念,是档案馆应急管理业务过程所秉承的理念,从纵向拉伸了档案馆应急管理业务流程的“链条”,将档案馆对突发事件的风险管理环节纳入应急管理业务流程中,真正实现“前端控制”。协同应急管理理念从横向扩充了档案馆应急管理涉及的范围,使档案馆系统内外的应急管理相关的人、财、物、信息等实现最优配置,从而使应急管理效果倍增。档案馆智慧应急管理,是全程应急管理和协同应急管理实现的手段和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全程管理、协同管理过程中对于资源获取、管理和协调方面的瓶颈问题。三种理念从三个不同维度优化了档案馆传统应急管理观念,三力合一,共同推进档案馆应急管理工作向前迈进。

2档案馆应急管理现状与困境分析

当前,我国档案馆应急管理环境面临“内忧外患”。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灾害频发多发的自然环境以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与媒体环境等“外患”给档案安全保护带来诸多风险。与此同时,档案馆应急管理环境也存在诸多“内忧”。客体事件频发,严重威胁档案安全;档案馆应急管理主体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对各种可能破坏档案载体的有害气体不知晓、缺乏突发事件来临时的应急抢救技术、对已经初露端倪的危险源不能感知等等。根据对我国档案馆应急管理实践的调查与访谈,探究其内在原因发现,理论层面,档案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支撑力度不够;制度层面———必要的顶层设计缺失;实践层面,档案部门应急管理工作受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3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框架构建

3.1框架构建的理论依据档案馆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应急管理周期的变化规律是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基于熵理论,档案馆作为开放系统,始终存在着自身熵增加与负熵的引入这样的相互矛盾运动,在不利环境影响下,系统熵值增大到系统无法承受,系统就进入混乱无序状态,从而突发事件全面爆发。档案馆采取应急管理措施,逐渐减少系统的熵值,档案馆系统从混乱无序再次变为井然有序状态,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档案馆的突发事件从发生完全结束可以被看做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其中每个阶段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危害各不相同,笔者将其生命周期划分为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和消退期,而对应于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应急管理周期也对应于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恢复四个周期,可以明确各阶段的应急任务,为在档案馆应急管理实践工作中开展全程的减灾、备灾提供理论依据。

3.2框架内容应急管理体系是由管理维、技术维、资源保障维组成的三维模型。第一,管理维:“一案三制”的再度认识。刚性的档案馆应急管理体制、灵活的档案馆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的档案馆应急管理法制和完备的档案馆应急预案体系共同决定了管理维。第二,技术维: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档案馆作为保存社会原始记录的“重地”,更需要结合传统的档案安全保护技术与现代的高精尖的信息技术来保证档案馆从突发事件的预防,到突发事件来临时的应急抢救,再到修复还原等全程应急管理的实现。高新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必然会给档案馆带来应急管理创新理念。因此,档案馆应急管理不仅需要“战略”提高,更需要“战术”支持,必须重视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三,资源保障维:应急管理能力提高的强大支撑。档案馆的应急资源即人力资源、财政资源、物资资源以及信息资源,是提高档案馆应急管理能力的基本保障和强大支撑。档案馆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最根本的是应急管理体制的深层次改变。首先,完善档案馆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分”有度、“实”“虚”结合的专业独立的档案馆应急管理机构;利用法规制度,明确界定档案馆应急管理机构职能与权力,从制度上保障实践中应急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软件”,通过规范、翔实的工作流程与规范,体现应急管理相关法律制度与应急预案的思想,使档案馆应急管理职能与任务得以实现,使应急管理法制与体制“具体化、动态化与规范化”。预测预警机制、应急决策与抢救机制、信息传播机制、恢复重建机制与激励机制是影响我国档案馆应急管理运行的主要机制。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是各种强制性的规范、程序,以及各项规定和指南,是应急管理机制和体制实现的保障,保障应急管理机制的有效、有序、有力运行。应急预案是档案馆应急管理纲领性文件,是档案馆应急管理工作的“龙头与抓手”,体现档案馆应急管理秉承原则和理念,档案馆多层次、全方位应急预案体系,为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基于“五力模型”的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实现策略

从风险管理、知识管理、技术管理、文化管理、差异化管理等五个不同维度提升档案馆应急管理的五种能力———防范力、智慧力、硬实力、软实力与抗逆力,实现档案馆应急管理水平的阶跃式发展,从而达到保护我国珍贵档案资源安全的目标。基于“全程应急管理”理念,需要加强档案馆风险管理,从业务流程角度完善档案馆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力”;基于“协同应急管理”理念,档案馆应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共享与应用,从资源管理角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智慧力”;而实现“智慧应急管理”理念,则必须从实现方式与手段角度探讨加强信息技术在档案馆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提高“硬实力”;鉴于作为组织的档案馆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从组织文化角度,探讨提高应急管理“软实力”———文化力的途径;基于档案馆应急管理绩效的需求,必须考虑档案馆的应急管理差异化,从而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提高档案馆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抗逆力”。五个途径共同推动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的实现,即“五力模型”。

4.1重视应急风险管理———提升档案馆应急管理“防范力”首先,构建基于脆弱性评价的档案馆风险评估。档案馆的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真正实现“源头治理”,加强档案馆常态安全工作的“风险管理”,设置档案馆突发事件发生的“安全栅”,阻止危险源向突发事件的转化。通过对档案馆的自然环境危险源、档案馆内生风险源、外生非自然风险源等风险源和“硬件”设备的物理脆弱性、管理脆弱性以及技术脆弱性等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档案馆每种风险源的风险值,根据数值顺序确定档案馆自身的各种风险等级顺序,从而利于档案馆对症下药,在有限的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经费条件下,合理制定预防规划和策略,优先控制与应对风险等级高的危险源,经济有效的防范档案馆突发事件的发生。

4.2开展应急知识管理———提升档案馆应急管理“智慧力”将知识管理应用到档案馆的应急管理工作中,是提高档案馆应急管理“智慧力”的重要手段。根据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将档案馆应急管理知识分为常态显性应急知识、常态隐性知识与长非常态显性知识与非常态隐性知识。档案馆的应急知识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根据“K9知识链”体系,结合档案馆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流程,档案馆的应急知识管理也可以划分为9个环节。对档案馆的应急知识的管理是既与档案馆业务流程相融合,又非与业务流程环环对应,是既伴随档案馆的应急管理实践,而又凌驾于实践之上的管理过程,经过“PSCA闭环”,实现了应急知识的增值。档案馆基于知识管理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有利于我国档案馆共享应急知识管理成果,协同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4.3加强应急技术管理———提升档案馆应急管理“硬实力”首先,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端口前移”,必须加强档案馆突发事件防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尽早发现各种安全隐患,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一方面,完善档案馆环境安全监控技术;一方面,加强档案馆数字信息容灾技术在档案馆的应用。其次,加强档案馆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包括模拟介质档案灾后应急抢救技术与数字档案及网络的应急恢复技术。最后,完善档案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支撑技术也是新的技术环境下档案馆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应用物联网技术助推档案馆应急管理智能化,同时云计算协助档案馆实现应急管理资源共享。

4.4做好应急文化管理———提升档案馆应急管理“软实力”在档案馆应急管理工作中,仅依赖完备的应急法律、制度,完备的应急预案与严格的应急管理程序,会使整个应急管理体系欠缺了弹性,利用文化的力量———“文化力”可作为应急管理制度与技术的重要补充。档案馆应急管理文化是档案馆防灾避险的安全文化的一个分支。档案馆应急文化培育是应急核心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在档案馆工作人员中渗透,逐渐被接受以形成自觉文化的过程,需要自下而上的培育与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相结合,并真正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

4.5强化应急差异化管理———提升档案馆应急管理“抗逆力”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区域差异化显著,不同地区面临的自然、社会灾害不同,各个地区的档案馆应该根据各自所在区域的地理、气候特点,分级、分区域有重点的进行灾害的防御,“同中求异”,施行差异化管理是提高档案馆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思路,应真正实现应急管理研究差异化、应急管理资源准备差异化、档案馆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差异化。差异化管理本质上是精致管理,不仅容易调动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可以大幅缩减工作成本,提高管理效益,成就各个档案馆的共同价值。

应急管理基本知识例11

一、充分认识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平安的大事,加强应急管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平安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总书记、总理、华建敏国务院委员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应急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石宗源书记、林树森省长也分别主持省委常委会议和省长办公会议,专门研究应急管理工作有关问题。市委、市政府今年召开的第1次市长办公会议就是研究应急管理工作事宜,3月26日至27日在遵义召开了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市政府与各县、区(市)签定了责任状,常务副市长王晓光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与会人员还参加了业务培训。县委、县政府确定召开这样一个高规格的会议,其目的就是要求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从长治久安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布置和要求上来,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突出重点

要按照省、市应急管理工作有关会议提出的深入抓基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扎实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全面开创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工作思路,围绕“集中领导、机构健全、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工作目标,扎实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加强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建设。健全预案体系。做到各类预案紧密衔接、环环相扣,使总体预案、部门预案、乡镇预案、重点企事业预案以及重大活动单项预案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确保联动有力、协调一致;防止制订预案变成走形式、走过场,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制订的应急预案能够用得上,能够在应对处置中发挥有效作用。今年要开展预案演练,由县应急办牵头组织开展实战性强、具有针对性的专项演练和综合演练2-3次,所涉及到单位要全力配合,共同协调,及时应对,以此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实战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能有效发挥作用。要强化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善后评估、恢复重建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严格依法办事,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化、法制化。

(二)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隐患排查和应急资源普查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方针。全面掌握本辖区、本行业内各类风险隐患情况,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坚持预防与应急,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最大水平地减少事故发生。要从我县发生过的突发公共事件中,总结查找危险源并实行分类管理,加强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形成比较完备的数据库,建立健全监测、预测、预防、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力争把突发公共事件的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社区、乡村、学校和位于城镇人口密集的高危企业等基层单位要经常开展风险隐患的排查,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对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隐患,要组织力量限期治理。同时,要切实加强平安监管,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的监管监察,加强对公共平安形势的分析判断,进一步明确事故多发行业和领域的平安监管职责,加强联合执法整治,切实把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各乡镇和各部门要对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情况进行普查,摸清家底,建立应急物资贮藏数据库、人才库,确保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特别要专门对我县各类应急技术人员或专家进行调查摸底,组建我县突发公共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色和技术优势,科学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三)加强应急保证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应急资源管理。依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要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紧急避难场所,加强地方物资贮藏库建设,不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保证水平,为妥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可靠的物资、技术、信息、通信、运输和恢复重建保证。二是开展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围绕预案的有关知识进行培训和围绕预案的相关内容组织演练,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重点是提高认识,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应急指挥水平;对从事应急管理的专业干部的培训,重点是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制定操作规程和岗位规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根据应急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整合现有应急队伍资源,形成以公安、武警、消防、民兵为骨干的突击力量,要成立以抗洪抢险、抗灾救灾、森林消防、医疗救护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兼职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全面提高应急队伍的救援能力。

(四)加强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各乡镇、各部门要把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列为社会事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统筹规划,以利于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县应急办要认真调查研究、组织论证,提出科学合理的应急信息平台和指挥系统建设方案。要研究整合“110119120等紧急信息接报平台,实现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要依托全县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尽快完成全县值班信息系统和有关部门建立的应急信息系统的整合,构建我县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和指挥平台。

(五)加强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处置工作直接关系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效果。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依照应急处置顺序。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要及时掌握、准确判断事件发生态势,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组织力量开展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并依照分级规范在规定时限内向县政府演讲。二是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规范和实际情况,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有序开展抢险救助、医疗救护、交通管制、现场监控、人员疏散、平安防护等工作,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还要根据事态发展,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有针对性地做好应对工作。同时,要加强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防止因信息不及时、舆论引导不得力导致处置工作的主动。三是全力抓好恢复重建工作。应急处置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要把群众利益作为头等大事来考虑。要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因灾造成生命财富损失的家庭给予必要的救助,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饮水、有病得到及时救治。要及时组织受灾地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灾后恢复重建还要与防灾减灾相结合、与改善群众生活相统一,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置、精心组织。四是加强评估统计。要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评估制度,对防范处置工作进行重点评估,对年度应急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估。要进一步加强统计分析工作,完善分组分类规范,全面准确地统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相关数据,并纳入经济和社会统计指标体系。通过对评估统计结果的分析研究,掌握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规律,积累应急处置经验,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六)加强基层应急工作建设。抓好基层工作。提高基层预防、监测以及第一时间现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处置有措施。社区、乡村、学校等基层单位要经常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努力做到家喻户晓,增强群众公共平安意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必需坚持立足基层,依靠群众,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效运作的格局。

(七)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教育。要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使应急管理知识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广泛普及。要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盖面,通过科普读本、影像资料、知识讲座、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宣传教育。要通过新闻媒体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县应急办还要组织有关部门编写应急知识宣传手册,向社会免费发放。努力形成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

三、明确责任,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