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17 15:34:50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例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增长主要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它以产出量的增加作为衡量尺度,而发展较之增长具有更广泛的含义,既包括产出扩大,也包括分配结构的改善、社会的变迁、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自由选择范围的扩大和公平机会的增加。经济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强调经济“质”的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世纪*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日益面临规模扩张与资源、环境、技术、人才和体制等方面的约束,面临“三农”问题和西部发展问题等难题,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增长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符合世界性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一般规律,更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方针以来,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总体上还没有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例2

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载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创新观念,奠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更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在发展思路上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1.树立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内部要减少物料的使用,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标;建立生态工业网络,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和再利用。

2.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彻底转变单纯追求GDP增长的狭隘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逐步建立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树立新的经济增长观。要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转变观念、建立完善评价机制和循环体系。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评价机制循环体系

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载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创新观念,奠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更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在发展思路上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例3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影响。国务院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描述,“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有的甚至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民工大批返乡,经济增速陡然下滑”。金融危机也是一把双韧剑,进一步暴露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总书记2010年2月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主要是指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不足,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变的外在推动力之一。

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2009年中国GDP增长速度达到8.7%,超出了8%的预期目标。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日公布2009年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资本形成对GDP的拉动为8.0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92.3%;最终消费对GDP的拉动为4.6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52.5%;净出口呈负拉动作用,对GDP的拉动为-3.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4.8%。由此看来,首当其冲是投资拉动。

有观点认为,“假如没有大规模政府投资拉动,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低点可能会降至1%左右。”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正是借助于大规模的政府投资拉动,才让2009年中国的经济有了转机。那么,拉动经济发展的那两架马车――出口与消费到底怎么了?

1、2009年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受挫――暴露了中国的出口导向政策过重,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过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呈直线上升态势,从改革开放之初的9.7% ,上升到1985年的22.7%,1995年达到45%,2008年进一步提高到60%以上。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不仅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也高于一般发展中大国的水平,如印度、巴西。

如此之高的外贸依存度,带来与国际市场“同此凉热”的高风险度。一旦危机席卷全球、外部需求急剧下滑,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就必然因为出口的滑落而失去平衡。

2、2009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不足――暴露了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有限

造成消费不振的原因,一般有两个:其一是消费意愿不足。其二是消费能力不足。2009年3月4日新华网报道,中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额高达22.5万亿元人民币。如此看来,中国居民不是不具备消费的能力,而是消费意愿不足。

原因一:大多数中国人被排除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或者社保水平很低。

原因二:昂贵的教育收费也是中国的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原因三:某著名经济学家说:“中国老百姓不敢消费是因为工资低。”

正是由于政府在公共事业上投入不足,国民就必须克制眼前的消费,而把大部分收入存进银行,以备未来生活所需。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经济学家黄卫平认为,三大产业在中国有着明确的功能划分:第一产业保稳定,第二产业保经济增速,第三产业保就业。实现转变,必须发展第一、第三产业。

如何发展第一产业――农业?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增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如何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继续发展生活业――商贸服务、社区服务、旅游文化、住宅产业等。加快发展生产业――综合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增强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更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依靠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来赚取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微薄利润。“世界工厂”的光环,掩不住90%的出口商品是贴牌产品的尴尬。在巨浪滔天的金融海啸里,这些没有自己“头脑”和“心脏”的贴牌企业更容易“沉没”。

中国2003年以前的增长方式是重物轻人的增长方式,甚至某些地方是“目中无人”的增长方式。中国安监局官员称:我们生产的煤都是带血的煤。山西,因为独特的资源优势,往往成为矿难的重灾区。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1]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重物轻人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表现有这样几种:一是消耗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资源。二是开办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造纸厂、化肥厂、水泥厂。

仔细分析,重物轻人的增长方式,结果是代价越来越大而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足见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重物转向重人,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以下弊端: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难以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统一,物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样的发展方式与国际金融危机“双碰头”,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共振效应。“虽然金融风暴没有正面冲击中国,但‘发展方式病’的存在,还是使这个庞然大物趔趄了一下”。 “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机遇”。

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社会意义,有观点这样评价,如果说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第一次“政治制度”抉择,打下了中国现代化的制度基础。3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第二次“经济体制”抉择,激活了中国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带来了改革开放30年的飞速发展;那么这次“发展方式”抉择,将确定中国现代化的正确路径,奠定未来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以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经历化蛹成蝶的阵痛之后,我们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将会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例4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but at the same time all kinds of contradiction emergent problem, how to transform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eighteenth big report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ideas, new diagnosis and new initiatives.

Key words: innovation driven; Foothold; Rely more on

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GDP总量从1952年到2011年,按不变价格:从1952年到1978年,年均增长6.15%,1978年到2011年,年均增长9.89%,从52年到2011年,年均增长8.22%,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9322亿元。

(二)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报告,在总结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用了三个“不”,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比如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劳动成本、低资源成本、低环境成本、低技术含量、低价格竞争。

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带来的系列结构性矛盾:内需与外需不均衡,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不协调,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等等。

世界经济发展轨迹表明:当一个国家进入到中等国家水平以后,如果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会导致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最终经济会出现停滞发展。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5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如果我国不能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会像拉美国家一样,陷入到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停滞发展。比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这些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进入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深深地陷进了收入陷阱里。

2012年蓬莱人均GDP初步预计达到9600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大概折合15400美元,但是蓬莱市的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仍然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

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和矛盾,总书记所作的十报告为我国经济发展以及蓬莱市的产业转型指明了方向,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二、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报告有明确的规划。党的十报告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的要求,这是对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继承和深化。

1.十明确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

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意味着在发展的同时,不再是立足于追求速度的高低,而是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2.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推动形成四个新机制

要把推动发展的工作重点,转到培育形成四个新的机制上来。第一个就是要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新活力;第二个要增强创新的驱动力,包括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来带动产品的创新、品牌的创新,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等等各方面的创新。第三个要推动我们新的产业的成长和壮大,使凝聚最新科技成果的产业,能够未来成为带动增长的重要力量。第四个要培育形成新的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3.“五个更多依靠”,是新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一是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必须尽快改变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增长格局,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需持续扩大、民生不断改善的基础之上。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二是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严重滞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这种不合理产业结构,加大了资源环境和就业压力,也制约着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

三是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我国经济发展由于过度依赖要素数量投入,各项要素的技术含量不高,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贡献有限。这种状况已难以适应国际科技竞争加剧和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化的新趋势。必须改变靠拼资源、拼环境、拼劳动力赚取微薄利润的发展方式,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核心的新的增长动力。

四是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不仅单位产出资源、能源消耗居高不下,而且各种原因造成的浪费也相当严重。部分资源已高度依赖进口,能源资源供应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强化资源节约,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力争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经济更可持续的发展。

五是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不同区域间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生活条件以及居民收入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广大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仍然滞后。要加快消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公共资源公平配置,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实现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例5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新要求。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我们要深刻理解转变发展方式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把转变发展方式的各项要求切实落到实处。

一、从转变增长方式到转变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强调要改变粗放型增长模式,走集约型发展道路。12年过去了,我们在转变增长方式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以电子机械、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四大支柱产业的崛起为标志,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由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主要靠轻纺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逐步转变到主要靠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拉动,重工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已经由12年前的50%左右上升到去年的70%。伴随着重工业的高速发展,能源、原材料消耗大幅度上升,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的拉动作用不断下降;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第三产业发展依然滞后。针对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的战略要求。从转变增长方式到转变发展方式,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改变,其含意却十分深远,两者之间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所谓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是指通过改善生产要素质量及其组合结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通常把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模式,把注重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等途径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模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则更加丰富、全面,除了涵盖前者的含意之外,还以对发展的理念、促进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出了要求。概括地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形成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一致的发展方式,要求我们在继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尽可能地扩大国内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从调整需求结构、改善供给结构和提高生产要素质量、优化生产要素结构三个方面采取综合性措施,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使广大人民能够从经济发展中更多受益。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注重扩大消费的比重,着力提高最终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使我们所生产的产品更多地进入消费领域,相应降低用于投资和出口的比重,将有利于更快地提高广大人民消费水平,缓解以至避免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减少外贸出口摩擦和由外贸顺差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外汇储备过多和银行流动性过剩,从而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

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尽快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服务业发展,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而且能有效地扩大就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曾出现过劳动力过剩的问题。由于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二产业精简下来,形成失业大军。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吸纳了剩余劳动力,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2/3以上,即使发展中国家也在50%左右。去年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只有32.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制约了就业规模的扩大和第一、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研发滞后,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金融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发挥;物流业发展滞后,使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有利于集中力量破解这个长期存在的发展难题。

第三,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节能降耗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实现,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管理水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007年,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出现了拐点,单位GDP能耗改变了前几年连续上升的趋势,在去年下降1.33%的基础上,一至三季度下降3%;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也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下降。“十一五”后三年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2008年是实现“十一五”目标的关键一年。必须按照中央的部署,坚决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切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如期实现。

二、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例6

本文作者:匡勇兵工作单位: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全国各地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都在在加速进行,郴州,湖南南部城市,物产丰富的资源优势明显,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成长阶段,在原有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上保持郴州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余地已经不大,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就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原来的第一产业基础不稳,结构升级缓慢;第二产业素质不高,行业间发展不协调,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总量不足,效益偏低。这种情况下,郴州把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心引入到吸收科技含量高的高新企业,在一、二、三个产业中都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第一产业重视农产品的深加工;第二产业注重高科技的企业的注入,注重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和深度加工,加快原有企业的科技改造,产品技术结构得到改善,;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科技进步快的金融、保险、房地产、电信、旅游业。这些举措都是注重把科技进步,把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运用到郴州的经济发展增长模式上来,由以前的劳动密集型增长模式转变到如今的知识集约性经济增长模式上来,从以前主要依靠人力和物质资本投入的传统郴州经济据转到如今主要依靠智力劳动和知识投入的新型郴州经济上来,目前郴州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均居全省前列,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郴州新型经济不再是于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而是一种全新的基于当代高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它的特征,就是要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发展经济转向把智力和高科技作为一种资本来发展经济。

在一般情况下,在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是作为一种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之中,引起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方式、劳动组织方式,经济体制,意识形态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性变革。高新技术产业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形态,主要是人的知识,人的智力,是人的智能的物化。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扩大资源的利用价值。二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三是可以改变原有的增长方式。四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原来郴州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要素投入和广义的技术进步推动的,走的也是粗放经济的路子,科学技术进步对郴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低,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使劳动和资本的效率提高,即技术进步会使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在给定投入量时,它会使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比以前增加,这样经济的增长就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变成了依靠科技进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的加快,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就会使郴州的经济增长走出高耗、浪费、粗放经营的困境,为走低耗、节约、集约经营之路铺平道路。科技进步促进了郴州生产力的进步并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分工;科技进步刺激了需求结构的变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化;科技进步诱发了郴州新兴产业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产业结构。

郴州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把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之中,使自然资源供给相对减少,物质资本质量提高和利用率增强,从而推动郴州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从资源替论来考察郴州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就会看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直接目标是驱动郴州经济的增长,是加快郴州的经济发展和增强郴州的经济实力。但它在在转变过程中所体现的是从物向人的转变,从主要凭借物资源发展经济走向主要凭借智力资源发展经济,不断推动着郴州经济发展由智能资源替代物质、自然资源为主。郴州大量引进了高技术企业落户,吸引了许多科技人才,使智力资源在发展经济中起主导作用。郴州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实现,关键在于科技进步,这就意味着郴州从主要依靠掠夺和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转向了主要依靠科学技术人才这种智力因素来发展经济。传统经济是一种高熵的经济,从而必然破坏生态经济造成环境的污染,新型经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从传统工业技术圈走向高科技圈,它是主要借助人的智能、智慧改变传统工业的高能结构,走向低熵的新型经济。郴州人民应继续着重坚持智力资源替代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路,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例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的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认识的深化,顺应了时代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实现“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解决影响又好又快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是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基础。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例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的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认识的深化,顺应了时代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实现“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解决影响又好又快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是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基础。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例9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力;变化;启示

1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变化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首先,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便是科学技术,在科学技术水平低下的情况下,生产力水平无法得到提高,现代化的产生就无法形成,也就无法生产出现代化的产品。对于那些依靠劳动力生存的企业,其发展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科学技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第一生产力这一点毋庸置疑。在科技不断发展和创新下,生产力水平才能提高。其次,生产力中众多要素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生产力是由众多的生产力要素构成的,科学技术和每个要素都互相关联,当其中一个生产要素中所包含的科技成分提高了,那么整体的生产力便也得到了增长,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每个生产力要素的科技含量来提高生产力水平。最后,资本主义增长的主要依靠力量就是科学技术。在二战之前,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资本家来压榨工人而产生的剩余价值,而二战之后科学发展便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以数字来衡量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的话,至少可以达到80%,甚至更多。

1.2社会的再生产逐渐从外延式的转变为内涵式的发展外延式的发展,即通过扩大生产要素的数量以扩大生产规模,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内涵式的发展,则是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增强管理水平以及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二战结束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产业的转型,原本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企业已经逐渐转变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后者给社会创造了极大的利润价值,促进了经济的极大发展,远比前者要更加快速和合理。

1.3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步入国际化在经济不断发展下,经济全球化已经到来。在二战之后,众多跨国企业纷纷建立,各国的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生产力能够在这个整体中随意的流动。

1.4非物质生产部门纷纷建立非物质生产部门是区别于第一、第二产业之外的以服务性为主的行业。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这类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促进其蓬勃发展起来。另外,在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下,各种新兴的行业如: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等等都逐渐发展起来,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另外,文化产业也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增长点。

2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变化的特点

2.1资本主义生产的自动化特征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力量的支撑下,也带来了生产工具的发展和变化。新的生产工具在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从而带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从21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已经逐渐迈向自动化的生产,归根结底还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

2.2脑力劳动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下,脑力劳动者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作为脑力劳动者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脑力劳动者对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依靠的还是脑力劳动者。另外,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社会在经济增长以及管理能力上,需要依赖的还是人的脑力劳动。

2.3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降低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时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很大程度上都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缺少了自然资源的支撑,人们的生存便很难维持下去。随着科学技术的越来越发达,人们逐渐掌握了自然规律,进而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一个很大的层次。

3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3.1坚持科学发展的发展主题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它是以脑力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长期以来一直是主要依靠劳动力,这对经济的发展程度造成了很大的制约。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其产业发展依靠的主要是知识和技术。其特点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利润,因而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其生产出的产品容易走上国际化的市场,生产自动化水平很高,不需要依靠大量的劳动力。然而,中国的大部分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主要依靠资源的消耗以及体力劳动,这种产业技术含量低,发展空间小,很难走出国门。

3.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了促进经济大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国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在加大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同时,用科学技术来带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产业生产效率的增长。坚持不懈地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最终实现国家共同富裕的目标。

3.3加强宏观调控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言,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根本上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将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二者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发挥政府的管理作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平稳发展。在经济学中,往往将政府的宏观调控比喻成一只“看不见得手”,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够真正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我们坚信,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终将会沿着稳定而健康的方向发展下去。

4结语

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它给予了任何一个渴望发展的国家以重大的启示: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转体力劳动为脑力劳动,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等等,最终实现我们国家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例10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全球经济剧烈动荡,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为应对挑战,党中央、国务院相继推出一系列重大经济政策措施,以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央的精神,辩证清醒地看待压力和动力、挑战和机遇关系,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把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尽管全球弥漫着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的阴影,但必须看到,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没有丧失,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和用好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贯彻落实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是当前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

我国有13亿人口,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时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居民消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巨大发展空间,扩大内需潜力巨大。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外部需求大量减少的严峻国际经济环境,客观上为我们扩大内需提供了巨大机遇,使我们能够眼睛向内,真正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点放到扩大国内需求上,利用这次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更好实现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的共同拉动,全面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和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办成一些群众期盼、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关系重大的大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更为重要的是,贯彻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部署,为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新的机遇。把保增长、扩内需和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紧密结合,必然更加有力地推动我们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胜劣汰的要求,切实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发展高新科技,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更有条件推出一些重大改革措施,启动包括燃油税在内的各项改革,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提振市场信心,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更有条件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创造力;更有条件改善民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医疗、住房,教育、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难点热点问题,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难看到,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不仅有力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也有力地推动我们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总之,面对挑战和困难,一定要有辩证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和用好发展机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要求,在纷繁复杂的环境和形势面前,坚定信念,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善于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例11

一、房地产经济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

首先,房地产经济在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经济包括各种工厂的税收、矿产开采所带来的经济、建筑行业所带来的经济以及服务行业所带来的经济等等。其中建筑行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最大,在城市中建筑行业主要指的就是房地产行业。如今,各大城市都在搞建设,新建楼盘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可见房地产行业正处在其发展的顶峰,因此,其能为城市经济带来很大的收益。房地产行业不只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还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是城市经济产业中的支柱型产业。

其次,房地产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主导产业指的是能对产业结构有影响以及能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房地产业凭借其显著的经济效益以及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而超越其它行业成为城市经济的龙头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倚靠。

二、房地产经济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推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房地产作为城市经济中的支柱型产业,其能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工业并不是十分发达,虽然很多国家都是依靠工业来带动经济发展的,但是在我国这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想要依靠工业来发展经济显然是不可能的。城市经济发展也是如此,有些城市虽然同国内其它城市相比工业相对发达,但是想单单依靠工业所带来的经济来发展城市经济依然不太可能,因此各个城市只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然而房地产又是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这就使得房地产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能促进城市经济结构合理化、经济发展快速化。其次,房地产业的发展能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屋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质量的好坏以及居住环境的优越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国家以及社会的满意程度,还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消费结构也自然而然的会发生改变,这不但有利于城市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投资,使得城市经济走上可持续的快速发展道路,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

房地产作为近些年新兴起来的产业,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城市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从而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合理发展。城市作为人们的聚集地,其人口数量可达到农村的几十倍,从而如何能更好的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也就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单纯依靠工业来解决就业显然是不可能的,同时大多数工厂又都建设在城市的郊区,不但会增加人们上班的乘车时间还会损害人员流动的合理性。房地产行业,其工作地点大多在城市内部,并且属于第三产业,所以它能很好的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使得城市经济发展从单纯的依靠第二产业转向依靠第二以及第三产业发展,使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从而即使一个产业的经济受到了影响,还能依靠另一个产业来发展城市经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安全性,能使得城市经济安全、持续的发展。

(三)维护了城市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当前,随着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多,我国出现了就业难等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影响到社会秩序的安定,从而给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我国要尽快的解决这一问题。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的基础行业,其不要求工作人员有多高的学历以及多强的专业基础知识,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低文化水平的人群的就业。往往这也文化水平较低的无业游民就是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所以他们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不容小视。

(四)房地产业能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建设的好坏是人们评价城市经济的另一指标,优美的城市环境能增加旅游城市的游客数量,从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作为城市建设的建设者,虽然不能影响城市的整体规划,但是其对城市的细部景观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环境,对于一些旅游城市来说,城市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良好的城市环境不仅能增加游客数量,还能帮助城市评优评先,增加城市在全国的影响力。影响力越大越容易发展城市经济,因此房地产业能从美化城市环境的角度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