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考化学小知识

高考化学小知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22 15:21:16

高考化学小知识

篇1

化学学科是文科班学生的会考科目之一,也是一门令他们比较头疼的学科。一方面,化学知识点琐碎、知识繁杂,文科班学生分科后,化学课堂学习时间减少,对这些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另一方面,化学科目每个章节的知识和关系多而复杂,文科学生难以找到化学知识的内在关系,对化学知识缺乏系统的掌握。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高中化学教学经验,并查阅先关文献资料,对高二文科班化学“小高考”的复习指导方法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以期帮助文科班学生快速掌握高中化学会考知识,提高文科班学生的化学复习效率。

一、明确会考要求,研究命题范围和历年会考题目

会考之前教育部门会组织专家、教授和中学高级教师编写高中各科会考大纲,称作《会考说明》。《会考说明》对考试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试卷结构及考试形式、题型示例和样题做了明确的规定,以使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备考时有所遵循。同时,也作为统一命制会考试题的依据。

高中化学教师要认真研读《会考说明》,明确高中化学的会考要求和命题范围,了解化学会考的知识层次要求和对各个知识点的难度系数要求,以便在指导文科班学生复习时,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复习掌握。高中化学教师还需要分析近几年化学会考试题,研究化学会考试题的试卷结构、题型比例、试卷难度比例、内容比例等,让学生对化学会考试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提供类似会考结构的化学题目训练,让学生通过做题巩固化学知识,熟悉化学答题方法,总结化学会考思路。

二、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课程中讲授的知识多而碎,并且知识点复杂,很多文科班学生提起化学很头大,不知道该如何梳理汇总。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缺乏系统的把握,没有找到化学知识的内在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通过直观形象的树桩结构来呈现思维过程,帮助文科班学生构建高中化学知识网络。

例如,以《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笔纸,引导学生思考: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先分为哪几类?学生通过查看课本和思考,便能在纸上写出来:纯净物、混合物。然后教师再引导:纯净物又分为哪些大类呢?学生会在纯净物的结构下写上:单质、化合物。教师继续让学生思考:在化合物中,又分为哪些呢?学生会在化合物的后面列举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按照这种树桩结构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先绘制出大的结构,然后再在每个结构下面细分思考,绘制出详细的知识结构导图。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同时,边想边画,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区分和关联,在脑海中形成体系化、系统化的化学知识体系。

三、巧用记忆技巧,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要点

高中化学课程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不容易理解,或者混淆概念。这时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忆,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教师需要借助记忆技巧,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要点。

例如,在复习CO2与SO2的异同点时,教师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用图表列出它们的特点。比如先比较它们物理性质的异同点,CO2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无毒性,但是过量则产生温室效应,而SO2也是无色气体、密度也比空气大、比CO2易溶于水、有毒,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然后再列出它们化学性质的异同点,这里不再赘述。学生采用图表对比的方法,可以详细地列举出CO2与SO2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加深对两个的区分和记忆。

另外,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谐音或者顺口溜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记忆。谐音记忆法是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比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顺口溜记忆法是将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编成押韵句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比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可编如下歌诀:“加热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热;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要制硝酸就出来”。这些有趣的记忆技巧,不仅提高了学生复习化学的乐趣,而且也让学生在乐趣中记住化学知识。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师要结合文科班学生的实际,明确会考要求,研究命题范围和历年会考要求,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巧用记忆技巧,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要点。通过多种举措,帮助文科班学生快速掌握高中化学会考知识,提高文科班学生的化学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化学学科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重视实验操作的实践,知识点多,给学生的记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在传统的化学总复习中,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第一轮进行章节复习,就是过教材;第二轮进行基础复习,复习基本概念、基本实验、基本原理等;第三轮是综合应用复习。这种复习方法有一定的优点,但也有明显的缺点,如复习节奏慢、一些知识多次重复复习,不利于突破化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小专题复习法在初中化学复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复习法大大弥补了传统复习法的不足,提高了初中化学复习效率和效果。

一、精选专题要吃透内容

在初三化学总复习中采用小专题教学,第一步是精选专题内容。在选择和确定专题内容时,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立足于基础知识,从中考考点出发,紧紧围绕初中化学复目标来展开复习。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专题内容,才能保证专题复习过程扎实稳步推进。由于化学知识点多且琐碎,教师在确定小专题教学内容时要精选知识点,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度加工,提高这些知识点对复习课应产生的功效。例如,中考时有很多关于水知识的考点,针对这些考点要求,笔者设计了水的小专题复习。水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水的成分、保护水资源、硬水的软化、水的化学式以及水的净化。在设计复习预案时,笔者设计了一道融合所有水的知识点的题目,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一个经典例题,课上要求学生5分内完成。学生在做题时笔者巡堂指导,观察学生做题的情况,记录下学生做错率高的题目。在讲评时,笔者重点讲解学生出错率比较高的题目,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向学生提问水的知识点,通过例题拓展出更多的知识点。

二、专题开设要稳中有升

在小专题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小专题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水平的层面上,应该有一定的难度。小专题在实现对全部知识点进行复习的基础上,要注重提高学生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达到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所以,专题开设要稳中有升。但在提高知识难度时,也不能一味地拔高,必须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既要高于平均水平,又要在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小专题复习的效果。仔细分析这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笔者发现探究类题是一个重要的考题类型,这类考题不仅形式灵活,而且考查的知识点也非常丰富。鉴于此,笔者针对这部分知识在专题复习中适当提高了难度。比如,在复习“氢氧化钠”的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探究专题。第一步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准备好一瓶敞口的氢氧化钠溶液,让学生通过各种试剂进行检测,包括稀盐酸、氯化钙溶液等试剂,要求学生说出检测出现的现象和产生的化学式。第二步探究如何除去氢氧化钠溶液的杂质,同样让学生选择试剂进行去除。第三步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程度,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归纳碱的化学性质。通过设计这样的小专题让学生探究,学生清楚地理解了氢氧化钠溶液的性质,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专题开设要灵活多样

篇3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构成整个化学知识的主体,是化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对重要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才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高中元素化合物包括九大元素:钠、镁、铝、铁、铜、氯、硅、硫、氮,内容面广量大,零碎而又分散,需要记的知识点特别多。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反映了一个问题: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点不难,但是学了就忘,再学再忘,无法有效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所有知识点。在高考命题中,几乎每道题都涉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如果没有学好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则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如何学好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迫在眉睫。下面我谈谈高三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复习策略。

1.系统地复习元素化合物,构建知识网络

在第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时候要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思想,想要有效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必须构建好知识网络,才能更好掌握这些知识点。特别是在学习第一种元素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这样学生在学习后面的元素时就会按照这个思路来复习。怎样构建知识网络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呢?

只要学生能按照“单质氧化物氢化物酸或碱盐”的模式复习元素化合物,学生心中就能清楚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元素化合物,这些元素化合物各有多少知识点。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遗漏知识点的情况。复习时,把这两个知识框架图拿出来,按照每种物质逐一回顾,使知识具有系统性,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1.1构建金属元素的知识网络

1.2构建非金属元素的知识网络

2.有计划地针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反复练习

第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时候,每种元素我都设计了知识框架图给学生,在课堂上采取了边复习边小测的方法。每节课的前十分钟我都对学生进行方程式小测,一般情况下是测十个方程式,每次小测都要认真批改,让学生把写错的方程式多抄几遍,加深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记忆。

第一轮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完后,我把每一种元素常见、常考的方程式设计成方程式小测试卷,共九份。然后一次性发给学生,让学生在一周时间内自己找时间进行小测,自己进行批改,写错的方程式用红笔进行改正,让学生清楚自己还有哪些方程式不会书写,对于这些不会写的方程式学生可以自己进行强化。我把这九份方程式小测试卷再拿出来小测,利用晚自修每周测两次,每次测试大约十分钟左右,然后让学生对比之前测过的卷子,看是否有所进步。当然,写错的方程式仍要罚抄十遍,对方程式进一步加强。

在第二轮复习时,我们还可以把这些小测试卷再拿出来测一遍,反复练习,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通过三轮方程式小测的反复练习,学生的掌握情况比较好。

这九种元素所要求的方程式总共加起来也有一百多个,学生在记忆的时候会比较辛苦。所以,在讲述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时,尽可能抓住其性质规律,从通性、氧化性(还原性)、特性三个角度介绍元素化合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比如:金属单质的通性、非金属单质的通性、酸碱氧化物的通性、酸碱中和反应的通性、复分解反应的通性等,让学生在记忆时可以省下许多时间。

3.精心挑选试题,精练求巩固

在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同时,教师要精心挑选试题,让学生通过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1利用好课本习题

不管是考试大纲还是考试说明都一致提出了高三复习时要回归教材。怎样才算是回归教材呢?很多老师只是口头说说,其实大部分复习仍然是按照辅导教料进行复习。我认为回归课本有两点:除了要认真研究教材以外,还可以利用好课本习题。课本的习题是编者通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而制定的,具有针对性、基础性,与教材相辅而成,学生通过完成课本习题扎实基础,达到夯实双基础的目的。虽然在高一上必修一时学生已经做过这些习题,但是过了两年后学生也基本忘记了。高三复习时利用好课本习题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3.2利用好高考试题

篇4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对知识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其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生为本”。高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所研究的是不依赖于人类主观认识而存在的自然界规律与现象,在学习过程中更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客观规律和现象,建构自身的化学知识网络。

一、激发学习欲望,在“学”中建构知识

“以生为本”的课堂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学生化学知识的自主建构提供良好条件。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好奇心旺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高中化学中有很多趣味性的小实验,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些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可设计“火山喷发”的小实验,在瓷盆中用细沙堆出一座小山,在山顶留出一个坩埚大小的圆坑,将5g高锰酸钾粉末放在坑中并压出一个小槽,在周围堆放研细的重铬酸铵粉末10g,再使用长滴管在高锰酸钾的小槽里滴1~2滴甘油。高锰酸钾与甘油发生剧烈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使重铬酸铵快速分解并产生氮气,使三氧化二铬粉末向上飞迸发出火星,形成紫红火焰和绿色的“火山灰”,产生“火山喷发”的效果。通过这一神奇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

二、留出思考空间,在“思”中建构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习的是前人的直接经验,且这些经验对于学生来说是未知的,若不加思考地生记硬背,则很容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容器”。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多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对于学生通过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代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对已有的概念、定律等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网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高中生知识水平有限,因此,为实现有效思考,教师还应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在学习“乙烯的加成反应”时,可提出问题:“乙烯加成反应中键的断裂和形成情况如何?有机物饱和程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加成反应有什么特征?其本质是什么?如何判断?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有什么现象?”等,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乙烯加成反应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更为灵活地运用知识,进而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知识。

教学中还可将知识点融入解题过程中,通过变化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思考、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方法和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

有CH3COOH、HCl、H2SO4三种溶液,当它们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怎样?当它们的物质的量的浓度相同时,其pH的关系又如何?

在学生解出答案后,对题目进行变式,如:“当三种溶液pH相同、体积相同时,分别加入足量的锌,求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体积的关系?”考察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pH和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区别,通过相同条件,判断多少,凸显学生化学平衡的概念认识,还可进一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烧碱溶液,需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体积关系大小?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以上三种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的烧碱溶液反应,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求所需烧碱容积的体积关系?”通过相反条件、已知条件的训练,引发认知冲突,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化学平衡、酸碱中和原理的内涵。

三、开展探究活动,在“做”中建构知识

科学探究活动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不仅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将知识连接起来,建构知识网络,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树立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并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展探究性活动时,应注意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提出质疑,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如在学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时,教学中可设计“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科学探究,在学习本节课前,可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到实验室完成实验后,记录好实验成果,在课堂上交流本组的实验方案、现象,对金属腐蚀的条件进行分析,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如铁钉只有与水、氧气或强酸接触时,才会发生锈蚀,在与氯化钠溶液等电解质溶液接触时铁钉的锈蚀速率更快,通过了解金属腐蚀的条件,进一步了解金属腐蚀的原理和本质。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建构知识,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工合作等实践能力。

四、运用分组助教,在“教”中建构知识

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听讲”的学习方式,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而“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是多种学习方式中,效果最佳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运用让学生当“老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并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教学实践中,运用助教方式,除传统的让学生轮流当教师的助手、帮助教师主持某一节课或课堂中的某一环节的方式外,还可运用分组助教的方式,将班级的整体学生分为多个助教小组,每个小组中分别设助教、辅助教等,为保证助教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注意对助教、辅助教的培训,帮助其理清本节课中的重难点,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让助教征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建议,融合作学习于分组助教模式中,以发挥非助教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引领全体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目标。

总之,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构建自身的知识网络。在新课标准指导下,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为学生留出思考空间,开展探究活动,等等,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构建自身的知识网络。

篇5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是广大教师的理念。“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和谐教学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系统论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师生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新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乡镇中学的化学教师,为了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高三的化学复习课中把“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成效。下面本人结合自己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相应的实践与反思。

一、精编复习课“学案导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高三化学一轮的复习重视梳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复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应该配合考纲要求,细化成学生要求掌握的重点,提升学生解题技能。我校高三学生普遍存在课内外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差,上课不能较长时间集中精力听讲。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回顾前两年学习的知识点,复习课的导学案我一般设计成这几块:(1)高考考纲要求;(2)基础知识回顾和知识要点;(3)经典示范例题;(4)课堂知识能力训练;(5)课后跟踪训练;(6)本节错题反思和感悟。学案中六个环节有机结合,具体如下:

1.高考考纲要求

旨在让学生明白本节复习的方向和要求。例如,在《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复习课学案中列出考纲要求:(1)了解硫单质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硫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3)了解硫酸的制法以及硫的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预计今后的命题热点仍以SO2和H2SO4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为主干,以化工生产为背景,综合考查物质的性质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实验、计算,或结合生产、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实例,编制新情景题目,考查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2.基础知识回顾和知识要点

把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题、问题或者表格,学生通过课前填写预习理清知识脉络,在脑海里形成知识框架图。例如,在《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复习课学案中,通过把硫、二氧化硫的性质、硫酸的性质和制法设计成填空题和表格的形式,学生通过书写知识要点和化学方程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硫以及含硫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回顾和串联,把知识要点设计成问题组。例如,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把SO2和Cl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和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相同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解答学生明白了它们漂白的原理区别。这样就通过学案让学生激发思维、解疑,帮助学生夯实双基,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3.经典示范例题

一般以近几年的省市质检题,各地高考题作为参考,再从本节知识点可能涉及的高考考点甄选例题,利用学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思考。例如,在《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复习课中,就从下面几个考点:(1)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性质的比较;(2)硫酸的性质和制法;(3)硫及其含硫物质的转化分别精选了对应的选择题;(4)工业流程题和实验题作为范例。学生在课堂上小组内进行讨论解疑,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审题指导,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技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指导学生的解题方法。

4.课堂知识能力训练

根据我校学生的基础,编制一定数量的课堂练习,题目从易到难,同时题目的选择既要重视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又要注意解题方法的能力训练。

5.课后跟踪训练

选题时要注意避免重复相同知识点,习题要有“阶梯性”,可以是课堂练习变式训练,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点,最后是创新提升的题目,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整体能力。

6.本节错题反思和感悟

通过分析错题原因,加深对薄弱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记录本节复习的心得感悟,不断提升学生总结规律能力,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思维。

同时为了保证导学案运用的效果,我还要对学生的每节课的导学案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个别存在的问题个体辅导,共性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体讲解,保证导学案的教学落到实处。

二、组建学案导学学习合作小组,构筑有效合作小组学习模式

1.组建学案导学合作小组

我校是一般乡镇中学,学生学习水平落差大,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候,我先挑出8个班上化学成绩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其他学生到组长那里自由报名,组成6人左右一个小组,同时要求组建后的小组成员“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保证各小组的平衡性。

2.实施多维的小组评价制度

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后,对小组设立多维评价制,从组长的组织能力、学案完成情况、课堂纪律、小组帮扶情况、课堂参与程度多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中来,激发学习热情。为了便于了解课余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情况,我还叫小组长做好合作学习记录。

3.小组有效合作,实现“1+5>6”

在6个学生组成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在个体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大家集思广益,组员存在的学习困惑在组内成员互助下解决,在讨论中,同学之间能够相互呈现观点,思路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甄别。这种模式比传统的教师进行统一讲解更有针对性,学生的自主性也大大增强了,从而实现小组互助学习“1+5>6”。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发表各自的见解、自己找寻的规律,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也就能收获属于小组和自己成功双向满足感,而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调控,对不完善的观点进行补充完善,对于产生分歧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这样就构筑了学生自主、师生协作的和谐高效课堂教学。

三、“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有效结合实践后的反思

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切合本校学生的学情,注重学生的学习基础,控制难易的度,否则过于强调学生能力,构建过难知识点的导学案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抑制了学生思维。

导学案的编写还要注意分好主次和重难点,不要过于强调知识的面面俱到。

有时候小组合作在课堂上学习呈现出只是表面的“热闹”的讨论,整堂课只是某些学生的频繁发言,实际效果比较牵强,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不断改进课堂发言形式,选择不同的形式的组合: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小组成员接力循环发言;自由发言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既挖掘了优等生的潜力,又帮助了学困生补缺。

回顾一年的高三化学复习,“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有效结合研究实践提高了化学复习课堂的学习效果,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6

2004年秋,广东省开始实施了高中新课程实验,我也开始了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探索,对新高考模式的思考与实践。下面我谈谈化学学科备考的几点体会。

一、研究新考纲,把握命题趋势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备考的依据。新课改后,新高考将努力践行新课程的理念,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因此,广东高考命题趋势是:稳中有变,变中出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来自教学大纲,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从知识型考查逐渐转向能力型考查,特别是近两年考题以知识为载体,以理解、推理、实验、独立获取知识等能力为考核目标。

二、钻研教材,夯实基础

1.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教师在备考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研读教材、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要注重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揭示,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2.夯实基础。我认为完成这个首要任务,要注意:①忌“炒剩饭”。把旧知识简单重复,温故有余,知新不足。②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复习时对《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考点都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复习,是夯实基础的必然要求,但这不等于对所有知识点平均用力。重点、热点需针对性强化训练。③忌“纸上谈兵”。在复习基本概念和理论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应用和练习中加深对理论的认知。

三、勤练多思,培养能力

近年来,广东高考逐步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力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考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切忌大包大揽,一讲到底。②创新能力。这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在高考试卷中肯定会有所体现。因此,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发现新问题,探究新知识,善于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某个问题及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查、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③控制能力。在“理科综合”测试中,两个半小时要解答三科共300分的题目,合理分配各科答卷时间,控制全局和情绪波动是成功的关键。

四、研究真题,熟悉题型

真题是高考题型的真实展示,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和指导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题型的设置,把握复习的方向和内容、重点和难点、广度和深度。例如,2010年广东新高考理综化学试卷中,题型的设置和分值是:单项选择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双项选择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非选择题4道大题(一道化工流程图题,一道化学实验题,一道有机题,一道元素化合物知识题),共64分。高三教师要认真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获取相关信息,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做到有的放矢。

五、研究考点,关注热点

考点是命题的导向,热点是命题的焦点。高三教师要认真研读、分析当年《考试大纲(新课程标准实验版)》和《考试说明》,明确新增考点、关注近期热点,这对高考备考很有好处。例如,近三年广东化学学科部分考点如下: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烃的衍生物、化学实验等。热点如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等。这些都是广东高考常考的内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篇7

    (一)近三年试卷中知识与能力测试的分值究竟是多少?我们把主观题和客观题都估算在内可得到下 表:

    表一、近三年知识与能力分值比较表 时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项目 分值 记忆 思维 记忆 思维 记忆 思维 中国史 57.5 39.5 47.5 49.5 53 45 世界史 16 37 17.5 35.5 16 36 合计 73.5 76.5 65 85 69 81

    上表说明近三年历史高考试卷中知识点的分值:中国古代史稳定在50分左右,世界史稳定在16分上下,中 外史合计稳定在70分左右;中外史合计测试能力的分值稳定在80分左右,略高于知识点的分值。这说明了对知 识点的掌握仍是很重要的。

    (二)近三年高考试卷中测试了哪些知识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研究这些知识点在近三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关系,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当年试题中有上年考过的部分知识 点。这些重复部分的知识点往往以三种形式出现:①知识点所在区域(章、节、目)的重复;②题眼切入点( 与此相关相邻近的内容)的重复;③知识点原样重复(但设问、角度、层次不同)。请看表二:

    表二、一九九八年对一九九七年高考知识点的重复 时间 区域 切入点 1998 原始社会、西汉、唐、元、 半坡氏族、思想启蒙、北宋商

    北宋、太平天国、中日战争 业繁荣、鸦片战争、中国近代

    、北洋军阀、国共十年对峙、 社会主要矛盾、武昌起义、新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 民主主义革命、邓小平、俾斯 1997 主义在曲折中前进、法国大革命、 麦、北美独立战争、 德国

    、 俄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新中 法西斯 1996 国建立初期、美国霸权政策、二 (年) 次世界大战、德国 知识点数 19 11 时间 知识点 合计 重复率 1998 机房、戊戌变法、《资

    政新篇》、同盟会、晋

    绥、晋冀豫、官僚资本 1997 、国民政府财产、英议

    、 会限制王权、马奇诺防线、 1996 人民公社 (年) 知识点数 11 41 约23%

    据统计,1997年试题对1996年试题知识点的重复率为16.6%;1998年试题对1997年试题知识点的重复率为 17.6%; 表二是1998 年试题对1997、1996两年试题中知识点的重复(基数按两年知识点总数的平均数计算) ,重复率约为23%。

    在知识点的重复中,包含有大题变小题,小题变大题的情况。大题变小题,即上年考过的大题所涉及到的 知识点往往在下年试卷中的小题目内出现。如1996年第44题涉及到《资政新篇》,1997年第5 小题(单选)就 有《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主张的比较题。小题变大题如1997年的16题的答案(C)项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与1998年的第46题(人民公社化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1 998年的第49题,也是由1997年的第20题拓宽加深而研制成的。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小题变大题,大题变小题的情 况,不一定每题都是命题者有意而为的,但在客观上却形成了这样的事实;而其中所反映的考过大题的地方还 可能出小题,出过小题的地方也不一定就不考的导向却是实在的。

    通过近三年已考过的知识点,我们还可以发现连续三年都定在高考范围之内而却没有考到的区域和知识点 ,这些区域和知识点是:①我国的人类②商文化及其世界地位③商鞅变法④东汉⑤三国两晋⑥三国两晋南北朝 文化⑦隋大运河⑧唐对外关系⑨唐朝衰落⑩辽夏金元(11)金与南宋的对峙(12)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中国(1 3)元朝的统治和民族融合(14)明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15) 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16)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和中共的诞生(17)国民运动的兴起(18)红军长征(19)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20)第二条战线的形成(2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和三大改革的完成(22)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23)“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林彪 集团的覆灭(24)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25)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外交战线的成就(26)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 (27)英国工业革命(28)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9)日本明治维新(30)《四月提纲》(31)苏维埃人民反对外来干涉 (32)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5)大萧条(36)3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和反法西斯斗争(37)慕尼黑阴谋等等。

    (三)近三年所测试的知识点中有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所占比例的情况请看下表:

    表三、近三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知识点比分表 时间(年) 政治(分) 经济(分) 思想科技文化(分) 合计(分) 1996年 84 34.5 22.5 150 1997年 91 51.5 7.5 150 1998年 100 26.5 23.5 150

    这个表反映了近三年来测试政治史的知识点(含能力分)分值逞上升趋势,经济史逞下降趋势,文化史的 分值稳定在22分左右。1997年的文化分过低,仅占全卷总分的5%,1998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使文化史比分 趋向合理;但1998年的经济史与1997年相差25个百分点,经济史的分数过低,政治史分数又偏高,其整体结构 的分值比是不尽合理的。

    (四)近三年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考知识点(含能力分)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表四、近三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考点分数表 国别 英 美 法 德 俄 日 意 国际 分值(分) 关系 时间 1996年 1.5 3 17.5 4.5 4.5 1.5 0 18 1997年 3 13.5 1.5 1.5 2 1.5 0 22 1998年 1.5 10.5 3 3.75 3 12 0.75 7

    此表表明:1.分值重头在美、法、日、国际关系;2.意大利分值过低,三年中两年空白,仅有一年占0.75 分;3.英国本是分值重头国家,但近三年没出重头题,故分值在3分以内徘徊。

    (五)近三年来在资本主义、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三个面上测试的比分情况看下 表:

    表五:近三年三条线索知识点(含能力分)考点分值表 项目 资本主义 工运、社运 民解 分值(分) 时间(年) 1996年 41 7.5 4.5 1997年 50 1.5 3.5 1998年 28.5 1.5 22

    此表反映了测试资本主义的分值在降低,工运、社运的分值也在降低,而民解运动史的分值却上升到高峰 。根据对以前高考史的回顾,社运、工运、民解史一般5~7年才出一次重头题,1998年的第49题可以认为是又 在民族解放运动史这条线上出了大题。

    二、对一九九九年历史高考知识点的估计

    (一)突出重点知识点和常考知识点的学习。近三年来的历史高考试题表明:80%的试题内容都是考查的 重要知识点、常考知识点,且重复率在16—23%之间,因此,一方面我们要认真掌握近三年来已考过的但还在 1999年高考说明内的重要知识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常考知识点的学习,如,中国古代史上的半坡氏族、山 顶洞人、分封制、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土地政策。世界 史上的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和国际关系史方面的史实等。

    (二)重视近三年来未考的重要的知识点的学习。有些重要的知识点,近三年来未考,应当高度重视对这 些知识点的学习,如中国史上的井田制、开元盛世、以少胜多的战役、大运河、唐的对外关系、唐的衰落、中 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条约、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反帝爱国反动、红军长征、重庆谈判;世界史上的拿破仑、《人 权宣言》、《权利法案》工业革命、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亚洲觉醒、《四月提纲》非暴 力不合作运动、共产国际、共产国际七大、经济危机、苏联建设成就和模式、慕尼黑阴谋、两次大战、30年代 民族解放运动、第三世界兴起等等。

    (三)重视16开本比32开本中新增加的知识点: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 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尼德兰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英国发布航海条例、欧洲启蒙运动、法国的初步 改造、16—18世纪的亚洲、维也纳体系、资本主义列强对于全球的扩张和争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 殖民体系的形成、《朴茨茅斯和约》、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19世纪晚期的欧美工人运动、一战前帝国主 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和直接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评价、亚非民族解 放运动的新特点、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含义、新经济政策、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的形成、田中内阁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雅尔塔体系、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 立和巩固、亚非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的形成、二战后亚洲的民族 独立运动、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苏联的改革和受挫、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经济发展、印度经济 的发展、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影响、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世界 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8

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并不等同于新的语法知识传授的课堂。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高考前的语法复习时,多采取分专题讲授的方法,教师采取对语法复习内容分部分、分阶段复习的方式,选取一本统一的教材辅导用书,按照书本的章节逐步推进。在对每一专题进行复习时,教师采取的复习策略多为:领着学生们按照教辅书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勾画,对重点知识点再进行一下简单强调,然后进入下一专题,或者将学生推入题海之中。这种传统的复习模式的弊端是课堂复习效率不高,教师在课堂上对语法知识的简单复习对学生起不到查漏补缺的作用,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学生更是毫无收获,所谓的题海战术,也是让学生在题目的练习中,自己摸索总结做题经验,教师在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中起不到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2. 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的整体优化的意义

高考英语语法的复习课堂,是对过去学习的语法知识的温故知新,不再需要教师对语法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复习课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对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回忆,再次梳理。英语语法的复习也要讲究策略。当前传统的高考英语语法复习教学模式,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不显著,课堂单调、死板、生硬,枯燥的付息方式完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对于高考生而言,高考前的最后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每位学生都在与时间赛跑,优化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运用好复习策略,可以有效节约备考时间,提高复习效率,短期时间投入追求最大化的回报。优化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势在必行。

3. 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的整体优化的策略

3.1优化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注意归纳总结

归纳是对知识点的共通之处、相同之点进行总结整理,优化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有利于提高英语语法复习效率。高考英语语法的复习课堂,是对学过的英语语法知识进行重温,并不是讲授新的语法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对英语语法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可以对学生采取小组学习模式,教师在课前布置好下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由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并由各组派出代表发言,总结小组意见,最后由教师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小组学习模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分享,既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通过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加以补充,更能加深学生对英语语法复习的理解与记忆。

3.2优化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注意专项训练

优化高考英语语法的复习,不仅仅需要专题知识的讲解与复习,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专项训练并不等同于题海战术。所谓题海战术,是对题目不加区分,一味追求所做的题目的数量,通过题目数量来判断复习进度,这是不科学的。专项训练,是指有针对性的、与专题复习进度相配合的语法题目的训练,追求的是题目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要求所选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针对性,学生通过专项训练,对知识点进行熟练掌握,通过做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掌握对相同类型的题目的作答技巧。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对语法掌握薄弱的地方,自行设计简单题目,巩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3.3优化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注意渗透复习

优化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要注意把握英语语法的科学复习方法,在对题目进行讲解时渗透着语法的复习。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若想克服遗忘,就需要不断反复,加强记忆。我们对英语语法的学习并不只是单纯学习语法,学习英语语法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与运用英语,高考英语的各个题型中无不渗透着英语语法知识,学习好英语语法知识是做好各种题型的基础。教师对选择题、阅读题的讲解不应是单单对这一道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的讲解,还应对其蕴含的语法知识加以提炼,在不停地反复讲解中提升学生对语法的注意意识,加深学生的记忆。英语是一门应用的语言,教师应对复习语法讲究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融会贯通,深刻理解,在面对各题型时灵活加以运用。

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的整体优化,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优化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突破传统复习方式,优化复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复习效率,为学生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好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篇9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众多的知识点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将教学的?热萁?行有效的整合,将相关的内容将融合到一起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内涵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的学习,综合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

例如,我在教学时就将“时、分、秒”与“年、月、日”这两节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让学生全面地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在教学年、月、日之间的等量关系时,我便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日与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将大的时间单位进行细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也让学生对时间有整体宏观的感知。如1年=12个月=365天=8760小时=525600分=31536000秒。当然,这些复杂的乘法计算是通过计算器得出的,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其中简单的等量关系。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却使得小学生都十分积极地参与课堂,从而使得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二、给予时间与空间,善于思考

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索的一个个有探索价值的问题,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经过自己的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课堂交流与讨论才能深入,才能有心灵的交融和思维的碰撞。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节的内容时,在教学了角的基本概念与测量方法后,我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组内的成员要互相出题,在画图与测量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创造力,有些学生为了增加测量的难度,故意画了一个与水平面不是平行的射线,并在此引出了相应的一条射线,这样的实践过程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思考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三、指导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方法的获得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一是教师的具体指导;二是靠自身经验的总结、积累,这两者都十分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可供学生独立思考的教材很多,具体的思考指导也很多,但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分析,这些指导都是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学生的认知方式为依托进行的。“同化”和“顺应”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认知方式。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他们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时,如何独立地进行“同化”和“顺应”。因此,指导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并逐步加大学生在其认知过程中的独立性。

篇10

班班通作为新型教学基础设施,是每一个学校都在努力建设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技巧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加之小学数学教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可以简单地解决生活问题,因此从生活化的角度进行数学教学,将是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解决数学问题,掌握数学思维的好方法,将是促进小学教学更加高效发展的关键。

一、掌握数学知识脉络,将知识点拆分,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

老师应该全面掌握整个小学数学的知识脉络,将其中的难点以及重点划分出来,同时挑选出与生活相结合的知识点,在这些知识点的讲述过程中,积极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仅需要将知识点有机地融入生活中,同时还要将这些生活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解答出来。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要点,对于具体知识点的使用情况也就更加准确细致了。同时老师在生活化的表达过程中,应该随时注意与知识点的联系,不能因为生活化而放弃对相关知识要点的强调。

二、使用多媒体资源,扩展知识脉络的呈现形式

老师在课件的准备过程中应该积极使用电子版本的备课系统,将投影仪、电子黑板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充分利用起来,需要进行网站学习,学习新的课堂语言的表达技巧,提高老师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控能力。同时在课堂呈现时,不仅可以利用传统的PPT形式,同时还要引入微课等新的教学形式,对于生活化教学同样可以引入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接触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时,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还有就是老师需要通过多媒体将数学的知识脉络进行梳理,让学生对于整个知识脉络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际中,将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围绕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架构而开展的,因此老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老师需要让学生对知识脉络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在教学学生不难理解且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通过对生活的理解与总结,将知识点融入生活化的表达中,通过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认知,从而实现对于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实际中,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记住知识、掌握知识。

四、积极收集生活信息,扩展相关资源,保证生活化教学的正常进行

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生活化的语言以及场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在进行教学前,对于生活中的细节问题老师也要加以考虑,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促进生活化课堂教学。同时老师也要拓展生活化教学的广度,应该适当地将相应的部分知识点理论化,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还有就是要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加以解决,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数学就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尤其是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老师应充分结合生活实际,积极开展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将数学知识生活化,通过对于相关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知水平以及掌握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根本性强化。

参考文献:

[1]黄冬坤.班班通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

[2]卢静.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5.

[3]易友贵.“班班通”让我的数学课堂更有效[J].考试周刊, 2015.

篇11

新课程实施以后,政治教学及高考范围有所拓展,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国家和国际组织五本书。考点众多、内容繁杂、记忆困难。所以教师帮助学生疏理、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提纲挈领至关重要。

经济生活方面可按照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来整合知识,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政治生活方面可按照不同的主体来整理,即公民、政府、党、国际社会。文化生活方面可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思路来整理,即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化与生活的关系、文化自身的发展到讲我国的情况,传统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和文化建设。生活与哲学方面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成两大体系四大块内容,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大块。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教学及以后复习可以按两大主体,即国家、国际组织,从一般理论到具体实践。比如先讲国家理论,再讲一些国家的具体实践。讲国际组织也是先讲一般理论:国际组织的产生、分类、机构、作用等,再介绍一些具体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

无论是新教材教学还是日后复习,教师都要让学生学会有序整合已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以便全面系统而又有所重点地把握知识。不仅能从宏观上把握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的主干知识,还能对每个知识点在哪一课哪一框都要了如指掌。这样考试时遇到考查内容,学生才能迅速锁定知识点。可见,要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首先扎实知识基础。

二、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着力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对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和重难点知识必须能够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采用“以谬误混正确”的方法,可以有效达成这一目标。也就是说,命制一些类似的题目,用来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例如,辨别正误:只要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另外,教师可以精选一些典型的主观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例如,某农村为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小康村”的号召。在水通、电通、路通的前提下,还必须家家户户的住房要求是统一的砖木结构,统一粉刷一新。结果该村面貌倒是焕然一新,但大部分村民却负债累累。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材料加以分析。这一材料很典型地考查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再比如:我市(普洱市)每年举行“茶叶节”。市民积极参与,丰富了生活,提高了自身素质,同时提升了普洱市的地位,带动了经济发展。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谈谈学生参加有益的文化活动对其成长的影响。通过这样一题的解答,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主干知识。答案: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有益的文化活动既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还能提高精神境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塑造着人生,优秀文化的熏陶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三、实战演练,精选历年高考真题进行解题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题涉及的知识跨度大,审题难度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不仅回答的观点得正确、运用的知识要恰当,而且表述要清晰准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指导学生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题的技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以往的高考题对学生进行解题指导。

例如,2009年我省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公开招考“大学生当村官”的举措深得民心。同样2009年浙江高考题中就有这么一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