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学习与评价

学习与评价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14 15:45:02

学习与评价

学习与评价例1

2 自我评价 我的理念是:在年轻的季节我甘愿吃苦受累,只愿通过自己富有激情、积极主动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并在工作中做出最大的贡献:作为初学者,我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作为参与者,我具备诚实可信的品格、富有团队合作精神;作为领导者,我具备做事干练、果断的风格,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受过系统的经济相关专业知识训练,有在多家单位和公司的实习和 兼职 经历;有很强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学习与创新自我评价指导

目前,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要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教学情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

一、“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要点

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内在的潜能,也能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2.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关心,假如他没有感受到别人的关心以及一种真实基础的对学习行为的评价,他是不能很好地发展创新能力的。达·芬奇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实验是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因此,学生在物理自主学习中必须以实验探究为中心。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指导思想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自主探究最主要的特点是自己本身是学习的主体,其主要优点是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强烈,并且自己钻研出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能逐渐积累和运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能不断地形成和提高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2.以“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为中心。以“教师放手,学生动手”为主旨的“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以个性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做到思想开放、时空开放、资源开放、形式开放、内容开放、作业开放。

3.运用自我评价激励学习。自我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需要、愿望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运用自我评价能使学生心理较完善的发展,使个体的心理倾向与环境要求之间取得积极平衡,形成良好的品质,自觉调节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充满信心地去学习。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模式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因,让学生自学知识或自主进行实验探索,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初级的层次———识记,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再提出新的问题,学生运用所得知识,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解疑,或进行新的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中级层次———理解;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高一级层次———运用。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四、“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操作

1.鼓励性评价。如在自主实验中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给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新实验的想法和要求给予鼓励与支持,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鼓励性评价能增强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

2.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受教育者主动对自己提出的任务,自觉地促进思维的转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的活动,它是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内动力因素。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①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③培养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④培养学生适度的理想水平。自我评价不仅是思想和心理上的修养,还包括再实践中的积极锻炼,人只有通过“实践— 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再认识自己—再教育自己”的循环过程,才能使自身发展得更加完善。

五、“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阶段性实验结果及分析

1. 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兴趣是学习好坏的关键。教师运用“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自主探究—评价法”改革物理课堂教学,绝大部分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的气氛比较浓厚。

学习与评价例2

2 自我评价 我的理念是:在年轻的季节我甘愿吃苦受累,只愿通过自己富有激情、积极主动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并在工作中做出最大的贡献:作为初学者,我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作为参与者,我具备诚实可信的品格、富有团队合作精神;作为领导者,我具备做事干练、果断的风格,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受过系统的经济相关专业知识训练,有在多家单位和公司的实习和 兼职 经历;有很强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学习与创新自我评价指导

目前,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要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教学情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

一、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要点

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内在的潜能,也能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2.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关心,假如他没有感受到别人的关心以及一种真实基础的对学习行为的评价,他是不能很好地发展创新能力的。达芬奇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实验是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因此,学生在物理自主学习中必须以实验探究为中心。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指导思想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自主探究最主要的特点是自己本身是学习的主体,其主要优点是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强烈,并且自己钻研出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能逐渐积累和运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能不断地形成和提高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2.以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为中心。以教师放手,学生动手为主旨的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以个性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做到思想开放、时空开放、资源开放、形式开放、内容开放、作业开放。

3.运用自我评价激励学习。自我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需要、愿望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运用自我评价能使学生心理较完善的发展,使个体的心理倾向与环境要求之间取得积极平衡,形成良好的品质,自觉调节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充满信心地去学习。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模式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因,让学生自学知识或自主进行实验探索,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初级的层次识记,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再提出新的问题,学生运用所得知识,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解疑,或进行新的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中级层次理解;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高一级层次运用。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四、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操作

1.鼓励性评价。如在自主实验中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给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新实验的想法和要求给予鼓励与支持,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鼓励性评价能增强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

2.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受教育者主动对自己提出的任务,自觉地促进思维的转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的活动,它是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内动力因素。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①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③培养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④培养学生适度的理想水平。自我评价不仅是思想和心理上的修养,还包括再实践中的积极锻炼,人只有通过实践 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再认识自己再教育自己的循环过程,才能使自身发展得更加完善。

五、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阶段性实验结果及分析

学习与评价例3

在上海师范大学,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少研究生学习社会学往往不是在本科学习社会学专业。对我来言,我是学教育评价与研究的,提出来学习社会学的价值,虽是我个别的例子,但具有一定普遍性,也可以说由特殊推至一般,也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性的群体的心理现象进行一番探讨研究。是这样的,在没有学习社会学这门课之前,曾经常与三两好友一起探讨社会学,但也不是什么标准的学术交流,只是一点爱好。学习社会学,是我自己作主的一件有趣的事,缘由其实很简单——我在这个社会是什么样的角色、使命…… 为了这个的选择,自己坚持学习了社会学半年。 期间,经历过一些荣辱与苦乐,经历过不少无奈与尴尬,然而自己却对这个学科还是有许多迷惑,并且欲罢不能了,我想应该是这个学科的魅力使然吧?虽然时间不长,但还是将一己之见“公告天下”,学识浅薄,且不把它当作标准的学术交流,聊聊也无妨。 

一、              何为社会学 

在中国,社会学仍然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当然,中国社会学的起步并不算太晚,只是在文革期间被中断了,而恢复之后的中国社会学,影响力虽然在逐渐增强,但终究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于是,每当我和别人谈起社会学,十有八九那人会问我,社会学是学什么的……社会学是学什么的?真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 别看它是关于这个学科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然而它却是这个学科最难回答的问题。所谓“有多少个社会学家,就有多少个社会学定义”,此言不虚,就我看的一些书籍,可大致有如下看法: 

(一)   有侧重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有孔德、斯宾塞、涂尔干、马克思、费孝通等。社会学大家涂尔干曾经说过“人们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社会就不可能有社会学……”。还有,如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严复《群学肄言》1903);社会学是研究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郑杭生)。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我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者李大钊、瞿秋白、李达等均持此种观点。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费孝通:“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性的社会科学”。一般都可看到“秩序和进步”、“运行和发展”、“结构和过程”这样两个方面。 

(二)   有侧重以个人、小群体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有韦伯、澳德、吉丁斯、孙本文、龙冠海等。“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孙本文)“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台湾学者龙冠海)“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庞树奇)。 

(三)   还有一种类型的观点,认为社会和个人相统一。1、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学群说”,即认为社会学“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如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2、“问题说”,即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3、“剩余说”,即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4、“调查说”即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是一种方法科学。5、“未定说”,即认为社会学的对象现在还没有确定。前二种肯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独立性,后三种否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经典社会学大家涂尔干曾经说过“人们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社会就不可能有社会学……”。的确,在这点上大多数社会学家达成了共识。但是,社会又是什么呢?很难有人能够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清楚,甚至,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也许也很难将其说清。因此,复杂多变的社会使得对社会学下定义变得颇为困难起来,然而这也使得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本身充满了诱惑力。于是,在回答别人的关于社会学是什么的问题时,我也总是装出一副深沉的模样告诉人家说,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现象的啊,社会中有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而这种回答也往往会收到颇令人惊奇的效果,因为别人往往会立刻对我崇敬起来,并对这个学科产生兴趣。虽然有些投机取巧,但这总比费劲口舌给别人讲解却使别人费解的效果要好得多了。 

二、评价学习社会学的价值 

进行学习社会学的价值分析与评价,有利于提高个人参与学习积极性、充分考虑自己的真正需求,减少或避免学习上选择失误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有利于全面提高对学习社会学的价值的认识。就是这样的社会学,它赋予了我们开阔的视角、丰富的知识储备、注重实践与反思的学术气质以及宽容的胸怀和热爱生活的态度。于是现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羡慕我修学这个学社会学的人,并对这个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于任何一个关注这个学科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欣慰了。我虽然是学教育学评价与研究的,但学习社会学还是使我收获不少的知识!但还有不少人要问为何要学社会学?学习社会学的价值在哪?学习社会学的价值与作用体现在哪?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一些收获与感悟: 

(一)可以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并帮助我们作出相应符合一定社会规范的决策 

社会世界的客观知识、社会学方法和社会学的视角,也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性地探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问题,运用社会学的发现以及社会学的技术,我们更有可能做出对我们个人幸福生活有利的决策。如教授这个社会角色,我就能通过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一般讲,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该角色的过程是不断学习和努力而向上流动的过程:一个人从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从助教、讲师到教授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假设你的婴儿期和童年期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房间里度过,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人类接触。你能用一种人类语言说话吗?你会有自己的人格吗?或者,你能体验到人类的情感吗? 案例:安娜是个私生子,母亲由于害羞,生下安娜后,便把她藏在一间房子里,不与人接触。发现安娜时,她已经六岁半了,当时还不会走路、说话、自己吃饭,也不会保持自己的个人卫生。她没有任何情感表达,对人十分冷漠。安娜被发现后.首先被送到一个智残儿童之家,尔后又送到一所育婴所。她的社会技能逐渐提高,到11岁她去世的时候,她已开始学会说话。显然,脱离社会,就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没有,别说让我们作出相应符合一定社会规范的决策。 

(二)为我们今后的就业做准备以及社会工作和管理提供必要的社会学知识 

成年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不仅需学习新的社会角色,而且要放弃、遗忘或暂时忘记、修正和改变以往获得的价值与角色,有时相互冲突的观念和相互矛盾的角色同时并存,我们是在完成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化过程。为我们今后的就业做准备以及社会工作和管理提供必要的社会学知识,因为:首先,一位受过社会学训练的人,在他所获得的有用的技能中,能在任何一种工作中用得上的是他客观地观察社会情势的能力。我们在引起他社会化经验的行动中更加自觉自愿,如在决定上大学、接受专门职业训练、追求进步、转换工作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愿意或不愿意的自觉选择。与儿童相比,成人社会化的经验更容易终止或改变;其次,我们需要社会技巧,在与他人相处时需要这些技巧,并主动的与社会发生联系。成人不像儿童,儿童被当作社会化内容被动的“受纳器”,这使儿童更多形成十分依赖的角色。而社会化中的成年人有更大的余地来处理事物,更能决定该内化和不该内化的是什么,比儿童更少依赖社会化动因,更好形成社会化的经验,并不断与他人与社会合作,使自我与他人及社会和谐发展;再者,组织技巧在很多职业中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在正式组织内生存与发展需要这些技巧,社会学可以为我们提供这些技巧所赖以为基础的知识;最后,为我们进一步学习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业提供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对与学习教育学的我来说,学习一些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十分必要。其实我们是不断被社会化过程,社会化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社会的生存与有效运作也是如此。事实上,没有社会化就没有社会(埃尔金和汉德尔1978) 

(三)提高自我认识,在社会中正确定位我们自己 

c·敕特·米尔斯强调,社会学视角可以作为一种主要工具,帮助解释与理解我们的生活。他主张,只要把我们自己放进我们的社会、放进一定历史时期,我们就可以理解我们的经历,就能决定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米尔斯将这个过程视为社会学想象力的发展。社会学的想象力使我们能够抓住历史与我们的经历,以及在社会中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它的任务,是它所承诺的……。这种想象力的第一个果实——体现这种想象力的社会科学的第一课——就是这样的观点:即仅仅通过将他自己置于他所在的历史时期之中.一个人就可以理解他们自己的经历、就可以估计他自己的命运;仅仅通过了解他身边的所有的人,一个人就可以知道他自己的生活机会(1967)。在我们为寻求个人的定位和自我理解时,社会学视角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社会发展使我们已经认识到社会发展应是以人为核心、以可持续为原则的发展。而我们为寻求个人的定位和自我理解过程中,切实感受我们自己的进步、发现我们自己的不足并明确努力的方向,进而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成熟,利用社会学视角这个工具,帮助我们在社会中形成学习与发展的内驱力。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社会学帮助我们树立信心、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及进一步改进学习与调整社会角色,同时,社会学赋予了我们开阔的视角、丰富的知识储备,且教会我们注重实践与反思的学术气质,从而形成宽容的胸怀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三、反思社会学的价值与某些困惑 

经过社会学的价值分析与评价,似乎社会学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最好的证据就是越来越多的高校社会学成了考研的热门,越来越多的媒体总要在自己的文章或是节目中冠以“社会学家说”的名目、或是干脆邀请社会学家参与,越来越多的社会学专业毕业生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才……但是,我们在学习社会学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困惑:(一)目前,各种社会学说让人有些应接不暇。就现代社会学研究而言,可分"传统的"现代社会学研究与后现代社会学。 与以往"传统的"现代社会学研究相比,后现代社会学对建立在现代化研究范式基础上的"传统"现代社会学研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批判,并发展出了一系列诸如非创造(decreation)、非定义(de-definition)、非中心化(decentrement)、非连续性(discontinuity)、非总体化(detotalization)、解构(deconstruction)、置换(displacement)等概念。面对如此之多的学说、流派、思想,所以不少人有些觉得学习的茫然。(二)社会学普遍存在太轻易地忽视了社会学中科学理论化的可能性。如后现代社会学不仅反对社会理论的可能性,而且还缺乏关于"社会"的积极概念,无法为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共享或团结提供规范性说明。(三)在方法论方面,一些社会学的"怎样都行"的主张其实也是一个夸大其辞的主张。比如说,在整个后现代社会科学中,至少是由肯定论的后现代论者建构的后现代科学,并非没有方法论上的偏爱,尽管这些偏爱有时是以否定的口吻来表达的指令,它们排除了某些方法而不是积极地需要它们。而且,以后现代的解释和解构的方法取代传统的社会学方法是否意味着是对社会学的某种改进,至今还是一个相当不明了的问题。因为它并没有为社会学提供知识的基础,也没有为社会学提供在相互冲突的解释之间做出选择的合理标准。(四)有些社会学在批判与抛弃某些社会学的关键概念时(如秩序、进步、理性、真理、范式等),却又使自己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以及理论批判与实际表现之间的矛盾之中。例如,有些社会学对理性的理性批判;对总体性的总体化拒斥;用某种标准去否定判断的明确标准;信奉语言决定论而又主张语言的不确定性;在强调互为文本关系时又孤立地对待文本(如德里达)以及在废除主体性范畴时所表现出来的主体傲慢等等。尤其是其对理论和主体存在的批判、对真理及其评价标准的放弃,将最终可能导致自身缺乏知识主张,肯定多重实在和认可矛盾解释,从而使自己滑向虚无主义、极端相对主义、反理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深渊。 

综合上述,社会学也并不是一群人坐在屋子里苦思冥想得出来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社会学最大的特点与魅力之所在。就以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为例,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型学者,他的《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都是社会学调查和理论的经典之作,他是中国人类学和社会学最坚实的奠基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前,他和挚友储安平等人还是接力于胡适之等五四前贤的又一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改革开放的岁月里,他又出任了政协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是国家领导人和社会活动家。不管你是研究城市、农村的各种现象也好,研究整个社会中的亚文化群体、精英阶层、弱势群体也罢,你都要深入到“第一现场”方能得到有价值的答案,即便你是研究社会学理论的,你也不能忽视实地的调研,因为社会学理论大都是从实际社会现象或是生活之细节中抽象出来的。在这点上,很多学科都如此,但社会学尤甚。 

参考书目: 

[1]费孝通:《费孝通文集》[m]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 

[2]陆学艺主编:《社会学——中高级读本》[m],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 

[3]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4](美国)戴维·波普诺著:《社会学》(第十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5]费孝通主编:《社会学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 

[6](美国)罗伯逊著:《社会学》[m],商务印书馆,1990年。 

[7]庞树奇等主编:《普通社会学理论》(第三版)[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年。 

[8]吴增基等主编:《现代社会学》(第二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学习与评价例4

1.1 促进学生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社会素质)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高效实现目标。再次,在教学效果评价上,要以评学为重点,“以学论教”,并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课堂教学。

1.2 促进教师成长。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评价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因此,它是一种建立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基础上,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方式。

1.3 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它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因为,一切教学设计,一切标准以及教师的一切劳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只有树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从评价目的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和提高的过程。物理课程的评价应帮助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了解高中物理教学情况;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从评价内容看。

2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评价观的特点

2.1 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但一元化的评价目标势必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单纯背记物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点之上,导致“考前背记,考过即忘”的恶性循环。而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不仅要给学生以现成的“鱼”,还要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渔”。这点,新课程标准是通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来实现的。在具体操作中,注重全面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学习与评价例5

一、评价内容全面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学学习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考察。数学学习评价的内容要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要建立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评价建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多元智力理论,把六个年级按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年级段分成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每个年级段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能力方面制定四个一级评价指标,再把每个一级指标逐项细化成二级指标,最后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把二级指标逐条细化成若干条三级指标,制定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同时各年级段的评价内容指标要结合学生年龄实际,体现出各自年龄段的特点以便于操作。评价标准制定完以后,要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本学科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同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样做既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也可以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全面、合理,让学生了解评价的内容和具体标准,增强了过程评价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千人一面的公式化评价。教师是对与错的主宰者,是学生行与不行的判官。过于突出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要倡导使更多的人成为评价的主体,特别是我们的评价对象――学生,更应成为评价的主体。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引导他们学会认识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同学的学习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重视评价对象的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作用。小组长、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也将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币,老师在教学评价中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伙伴和激励者,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调控者以及学生评价的监督者。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是教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文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

1、师评

师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评什么”和“怎样评”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尤其是明显进步及时的作出评价,用以调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评根据形式分为口头评和书面评,口头评可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出评价,书面评教师要以具体的定性描述填写阶段性评价表上。

2、组评

组评是在学生掌握了评价标准和方法后,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锻炼各小组组长的有效措施。评价时间放在中午时间,由小组长主持对本组每位成员本节课的表现作出评价,并由组长执笔填写在评价表上。通过组评,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小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组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自评和互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问题的评价权还给学生,实现课堂中的自主性评价。当学生熟练掌握了评价标准及方法后,自评是学生自己每节课的表现作出评价,写出评语,及时自我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如果自评时做的不好的项目自评为优,小组讨论后可以提“黄色警告”(由小组长执笔,用黄色水彩笔标出来),本次自评作废。互评是学生间对个人表现的相互评价。互评主要指的是课堂中的随机评价,以口头语言评价为主。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数学学习评价要以真实的日常数学学习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发展状况。以下几种评价方法实施时还要将它们有机结合。

1、课堂观察

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如学生对本节课的投入程度与其他组员的合作与交流情况;是否能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并能选择适当的方法予以解决;是否能清楚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大至过程等。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能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作出积极反馈,正确给予合理的评价等级,对于表现比较突出的地方,可以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2、闪光足迹袋

“闪光足迹袋”里的内容非常丰富,反映学生发展进步的历程,帮助他们总结学习情况,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留下闪光的足迹。资料可以有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单元知识点的整理、独特的见解、超常的表现、调查报告、调查论文、自我阶段性评价或他人评价、最满意的一次作业、最理想的一次考试试卷、自己的课堂实践等等。“闪光足迹袋”真实的再现学生的不断成长和进步,材料的收集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请老师指导,小组同意后才能放进足迹袋里面。

3、实行“重试”制度

当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时,可单独提出申请再考一次。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复习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自利,只要学生在“重试”时成绩有所提高,就说明通过改正过程达到了掌握的目的。在统计成绩时,记录第二次重考的分数。这样既减轻了学生对考试的压力,让学生及时发现不足,又调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想学、爱学、乐学,进而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学习与评价例6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内容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五或水平六)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数的框架。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强调在评价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教育功能。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1.体能的评价。体能主要包括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和健康有关的体能,《课程标准》更强调对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可以从学习目标中选择几项体能进行评定。在对学生的体能成绩进行评定时,可参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结合学生的个体基础与进步幅度进行体能成绩评定。另外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考核项目。

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高中体育教学评价强调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以及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的选项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运动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的内容。

3.学习态度的评价。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树立学生有终身体育的意识,把这种学习的态度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重要内容。那么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等。可从能否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能否积极投入健康教育活动、等几方面进行学习态度的评价。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体育与健康课中,学生的情意表现主要为: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自信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能否敢于和善于克服各种主、客观困难与障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趣等。学生的合作精神则主要表现为:能否理解和尊重他人;能否遵守规则、尊重裁判;能否在学校和社会的体育与健康活动中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负责任的社会行为等。

5.健康行为的评价。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健康行为也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之一。学生的健康行为评价内容主要有: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是否学会制订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是否注意个人的卫生,是否为维护公共卫生而努力等。

(二)怎样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的评价

1.评价时运用好两个标准。

(1)由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评价标准转变。依据《课程标准》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内容,可以将学习成绩评定标准分为绝对性标准、相对性标准、个体差异标准。这三种评价标准各自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如果单一地使用任何一种评价标准,都难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效果,应将多种评价标准结合起来使用,即评价标准多元化。

(2)允许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课程标准》把制订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权利下放给体育教师,由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各评价指标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利于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2.评价时选择好几种方法。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定量的评价方法比较适合于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做出评价,但很难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锻炼习惯、意志品质、健康行为等。这样就要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一是在对某些可量化的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以后再对那些不能量化的因素进行定性评价,二是对某些因素进行量化后得到的结果进行定性分析,这样就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实践中,学习目标主要是在“过程”中完成的,其中许多目标如果不在“过程”中进行评价,放到学期末再终结性评价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必须多元化,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位于一体。这样既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又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课程标准》提出,在确定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时,除了要注意其评价内容

的全面性以外,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学生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项目参与评价,既体验成功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因有运动天赋而体育学习成绩好,在体育学习中的优点就多些,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这是个体差异的反映,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随着体育的发展,学生可通过不同渠道和不同层面获得体育的知识与体育技能。如果单单以体育教师的评价来对待学生,是很片面的,是不合理的。因此既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也要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还可让家长参与评价。

4.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习评价过程中,体育教师绝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而是要从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采取激励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其主动全面地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与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相比,更为强调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教师应突出评价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为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学习与评价例7

一、评价内容的科学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作了较为具体的阐述,重视过程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是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我们应根据课程目标,在恰当对基本技能评价的同时,加强过程性评价,重视发展性评价。

根据课改精神和学校实际,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既要反映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又能体现学生的发展性。我校实施的综合性评价可分为基本运动能力、运动技能、清意表现〈学习态度〉和自我健康能力四个方面。对其评分标准相应的分配为40分、20分、15分和25分。

(一)人体基本运动能力

人体基本运动能力就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核,即跑、跳、投三项考核,评价标准采用20分相对评分法和20分绝对评分法两种。

相对评分法是指反映学生原有身体素质和观测身体素质相比较其变化程度状况如何。以我校为例,原始身体素质应以前一学期所测成绩为主。教师可根据水平阶段的考核项目设立,使教材有一定的连贯性,便于以后比较。原始测验的考核项目为跑:速度50m;400m。跳:跳高、跳远、立定跳远。投:铅球、实心球。相对评分法可以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测验量作依据,学生现测成绩比原始成绩进步一档的及格、二档为良好、三档为优秀,没有进步或退步的为不及格,如超过本年级最高值可查上一年级,相反查下一级。这样就避免了身体条件好的学生因受本年级最高成绩值限制不用积极锻炼就可得优秀,而身体条件差的学生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达到及格,四个档次的分值分别为优秀(20—18分)良好(17—15分)及格(14—12分)不及格12以下,因此根据人体基本运动能力评分计算方法:20分(相对评分)+20分(绝对评分),就可把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较客观地反映出来。

(二)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我校开设了篮球、武术等项目。篮球以最简单的二步上篮作依据。武术以五步拳等为依据。掌握这些依据就能较客观地体现学说地柔韧性和协调性。评价可采用10分+10分的计算方法,10分是观测的水平,另外10分教师可用等第制即进步明显(10—8分)较明显(8—6分)不明显6分,退步6分以下,两者相加决定运动技能成绩。

(三)情意表现

情意表现在平常的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学习态度为主。表现为课堂常规、学习情趣、参与程度、努力程度、个性展示等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遵守课堂常规,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2、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明确的学习动机,在学练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探究欲望强。

3、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参与过程体现主体性。

4、刻苦耐劳,积极主动,互教互学。

5、教师随机抽问技术动作要领,学生展示。

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体育活动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体育活动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法必须打破将考核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垄断。

(一)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

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程度,因此可以用定量的方法,体育成绩的考核数据,得出优劣结论。而定性评价尽管在评价过程中无法保证客观公正,但更多地考虑人的需要和价值,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从更适合人性的角度进行学习评价。发展性学习评价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定性评价可采用语言描述,两者相辅相承。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语中,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公正、全面的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这样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体育与健康的信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如一学生能基本完成动作,但缺乏节奏感。可以这样进行评价:优(四颗星),如果更有节奏感,那就是五星了,多神气啊!希望你继续努力,相信五星会属于你!学生听取了这个评语后,获得的是成功的体验,学好体育与健康的自信心,以及争取更大进步的动力。

(二)终结评价与形成评价并重

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单元、期末的测评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外,更应该在课堂上、平时训练与活动中,用口头表扬、收入“成长记录袋”等有关奖励方式,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适时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改进功能。

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式评价”,例如:“你的动作很优美!”“你们的游戏很的创意!”这样能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里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任何一个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总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对本身体质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做好“期待式评价”。如:学生不能完成规定的基本动作,教师可以说:“你肯定能行,再努一点点儿力!”在教师真诚的期待中,学生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成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情感,采用“接纳式评价”,以防止学生形成自卑、自负或自欺等错误的自我观念,学生的情感表现往往不同,教师应接纳学生的个性表现,改变以往非对即错的程式化评价,体现评价的可接受性,以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教师对学生信任、亲切的情感流露,不仅能缩短师生双方在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而且会激起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

体育学习评价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质量。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找出原因,以便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反馈和激励,而不是甄别和选拔。为了孩子,教师的应该拿明天社会发展的需要来教今天的孩子。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实现“主动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每一位体育教师应深入学习和研究学生的学习评价,转变教育观念,选择正确的评价方法,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模式,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以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学习与评价例8

一、《劳动与技术》的课程特征

《劳动与技术》课程与“劳动课”不同,其本质区别是二者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不同。下面从三个方面讲述《劳动与技术》的课程特征:第一,《劳动和技术》课程不是以往的“劳动课”。现在将这门课程定位为“劳动与技术”,学生需要通过劳动来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为什么在劳动课程中增加技术、重点强调技术呢?可以从我国发展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中国的发展需要高科技的支持。近现代涌现了许多重大发明,但是与中国的关系不大。虽然我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四大发明,在天文、地理、数学和医学等领域都有很多领先于世界,但是到了近代之后,我国的科技就逐渐落后与西方国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国的整体思维比西方人好,西方人的分析思维高于我国。所以我国缺少的是分析思维,缺少技术这一关键环节,再加上我国历来不太重视科学技术,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将小学的“劳动课”发展成“劳动与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学校需要重视《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的技术含量,加强对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的重视,在《劳动与技术》课程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只是动手做做或者劳动一下而已,还需要学生勇于创新,掌握一些基本技术;第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是一个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需要加强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视,不仅要求学生的自己动手,还要求学生要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实践环节,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认为脑力劳动者是劳心者,不需要动手,劳力者才需要动手,从而导致学生的脑体分离。在传统的劳动课教学中,片面强调劳动。比如,扫地、植树、帮助老奶奶干活等,这些实践活动基本都是体力活,没有动脑的机会。其实,《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充满创新和技术的课程;第三,《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的课程。新课程明确规定,小学阶段需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劳动与技术、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以及社区服务等内容。在实施《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多学科视野和跨学科意识,并且应该具有实践意识和活动意识。而《劳动与技术》课程则涉及到了语文、美术、卫生、数学以及健康等各个学科的内容,不像烹饪课简单地将菜放在锅里炒炒而已,不是这个概念。《劳动与技术》课程强调的是综合性,所以说,《劳动与技术》课程实质上具有多学科视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点,则会将它当作单纯的劳动课了,也就无法理解《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另外,《劳动与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也是这门课程重要的课题之一。“劳动与技术”实际上是一个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劳动实践,也有社区服务,这比较容易整合。但是,怎样将其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呢?其实“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已经有一些安排,比如,怎样收集处理信息、怎样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以及怎样上网等。教师在实施课程时,需要具备强烈的跨学科意识和整合意识。

二、提高小学生《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评价质量的措施

1.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实现评价过程的动态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阶段性评价、期中评价以及期末评价等系统性评价。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心理学表示,当出现某种良好的行为之后,如果能够及时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信感,并能使同类的行为继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激励性的口头评价促使学生被肯定和鼓励的机会增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适当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课中评价是以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为标准,合理设计各种评价表,学生可以根据评价标准以及学习目标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学生要学会自我反思、总结归纳。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每天都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够及时改正学习中的坏习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而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劳动学习和技术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可以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劳动与技术评价活动中。比如,教师在讲述四年级下册《摩天大楼》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4人一组,让每组学生合作制作“摩天大楼”,制作完成之后,每组可以到讲台前进行展示,首先,是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即他评;其次,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学生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新的技术和知识,也能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错误,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学习、会学习,也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评价方法的趣味化。注重评价方法的趣味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的兴趣。传统的评价方法是教师根据自己制定的标准对学生打上等级,结果导致学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方法趣味化,是对学生进行表象评价和可视性评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参与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教师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法,学生相互竞争,积极参与。在设计成长记录袋评价记录时,学生可以自由想象,分组设计或者请家长帮忙建立“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记录袋”,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等存入袋中。

三、总结

综上所述,《劳动与技术》是一门新的课程,具有许多新的特征。教师在实施《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小学生《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评价质量,实现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趣味化。

参考文献:

学习与评价例9

一、数学学习评价的内容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重点应放在对学生学习行为及其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上。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应在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应以《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进行。

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评价应当更多地关注对概念、公式和法则等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对基本技能掌握的评价不应只是考虑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还要考查学生对技能相关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否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的思维策略与方法是否恰当、灵活等。

(二)对数学思考能力的评价。

评价学生能否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寻求问题的解答,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一定的深度;在解决问题时思维的合理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以及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抽象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与同伴交流时是否清楚、流畅、简洁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能否在教师的指导或者在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观察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同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意识。

(四)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比如: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完成作业是否积极、认真;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遇到困难是否回避;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有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等。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

二、建立评价体系

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要进行改革,应逐步建立起数学学习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目标的系列化。

制定评价的目标系列需要经过一个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双向过程。首先由教师在深入学纲,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分析知识点的分布、能力培养的载体以及思想教育的因素,初步制定出评价的目标系列;然后由教科研人员和部分骨干教师研究评价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最后确定评价的目标系列,并向师生公布。

经过初步的探索,我们认为评价的目标系列一般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知识评价系列。教材把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具体化了,因此,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找出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每一册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构建一个知识评价系列。

能力评价系列。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数学知识和必要的教学活动,数学能力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认为,建立能力评价系列既离不开“数学知识”这个载体,又要在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建立能力评价系列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鉴定性的评价,而是为了促使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中自觉的行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尝试建立各年级的能力评价系列。

非智力因素评价系列。即对学生学习数学时所表现的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定性的评价。根据大纲的要求,我们初步拟定出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评价系列。

(二)评价范围扩充化。

从时间上看,应有学习前的准备性评价、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后的总结性评价。从空间上看,在学校应该包括课堂上的评价、活动课的评价;在校外,应有家庭评价和其它活动的评价。

实现评价范围扩充化,就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行为,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要求注重平时的了解、考查,包括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时达标测试、课堂操作、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习惯等。显然,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评价的指向是唯一的,而评价者既可能是学生本人,也可能是同学、教师、家长或其他教育者。因此评价时空过程化,要求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三)评价方法多样化。

(1)个人、小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2)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

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如操作小棒演示算理,拼摆学具推导公式,测量,制作等。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加强口试与面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和临场心理素质。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的认识。

三、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促进发展的评价不仅需要终结性的结果评价,更需要形成性的过程评价,应是通过关注“过程”而促进“结果”的提高,评价的重心在“过程”。在新课程中,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

在小学阶段低中年级主要强调“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提倡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那些反映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高年级在此基础上,还强调要重视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所记录的内容能够反映学生自己探索数学的过程和取得的进步,如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收集的有关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解决问题的反思等。

四、要实现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多元化

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要多元化:

(一)评分。

有百分制和标准分数、百分等级等。教师在解释学生数学测验分数或等级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测验分数或等级描述的是):

(1)学生学会的行为或目前所具有的水平。

(2)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一种估计,而不是确切的标志。

(3)单独的一次测验分数或等级不能作为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批判的可靠依据。

(4)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行为表现,而不是解释表现的原因。

(二)评语。

评语的针对性要强,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具体,要避免一般化。要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同时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语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学习与评价例10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在全国贯彻落实,各地都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然而通过对毕业生和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不仅重视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持续发展能力,这对中职学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竞争力,鹰潭应用工程学校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评价模式、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学生学习评价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探讨中职生学习评价体系。

1 中职生学习评价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需要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具有很明确的职业性,然而,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沿袭的是传统的学习评价体系,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核,难以真实、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针对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力较弱,但动手操作能力强、奇思妙想多等特点,在学习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改革,加大了实践教学的考核,但是其评价结果往往还是不被企业所接受,造成在校学习的技能与企业实践内容脱节,学生就业质量不理想。怎样能够让学生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呢?

2 中职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一套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学习评价体系,实现校企人才的无缝对接,确保学校人才的培养效果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鹰潭应用工程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大纲,设置课程内容,确立评价体系,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包括知识技能、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三部分组成。

2.1 知识技能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培养。知识技能是学生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为后继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是进一步学习与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知识技能评价体系首先要考察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如开闭卷考试、实践测评、上机操作测试等方式,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占70%,总结性评价占30%。知识技能评价体系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出勤情况、学习表现、任务完成情况等,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总结性评价包括知识考核和综合考核等,主要体现学生单个项目掌握情况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其次要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应知部分,以笔试形式对各个项目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考核;应会部分,以项目成果形式对各个项目的核心技能进行考核;学习表现,对各个项目在完成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积极性、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进行考核;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

图1

2.2 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专业拓展课程、职业技能操作、创新能力培养。职业技能是进入企业履行岗位职责直接需要的技能,与企业合作,共同设置课程内容,按照教学计划学生分阶段进入企业实践,根据岗位性质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由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专业拓展课程主要引用职业技能鉴定中成熟工种如计算机操作员、网络工程师、网管员、计算机维修工、计算机录入员等工种的考试大纲、教材来制定教学计划并组织教学,参考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制定课程考核标准,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接轨。创新能力主要是学生参与企业实践,设计出具有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作品的能力。

2.3 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和岗位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指自觉遵守行业行为准则,遵守与工作岗位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具有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精神。岗位素质是指能够了解本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并具有较好的岗位操作能力。职业素质考核主要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社会实践情况等纳入评价范围,可以用档案袋法,在学生进入学校开始,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职业素质档案袋,将学生的日常情况包括基本信息、参与的活动、学习情况、平时的表现、诚信度及参与社会实践情况包括实习情况、适应力、遵守规章制度情况、创新能力等进行记录及评价。

3 结论

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培养了勤奋踏实的学习和工作作风,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教学效果良好,培养的人才受到企业的认同。当然该体系还需不断实践和完善,只有不断的探索才能找到适合中职生的学习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学习与评价例1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职业院校致力于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所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公共关注的话题。但是现行的教学体制和评价体系都有其局限性。但是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知识基础不够扎实,文化知识缺乏系统性,如果我们还是采取普通高校的教学评价模式,那样往往会导致他们对学习没有信心甚至是失去兴趣,可能还会产生一定的自卑感。并且职业院校培养的重点是倾向于培养技术人才,专业人才,所以作为教学手段之一的学业成绩评定只能作为评价的一小部分,不能太过注重。只有切合职业教学学习实际、拥有职业教学特色、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才不失它的教育评价功能。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下分析和论证。

1 职业院校的培养方向以及特点

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不同。因为职业院校更倾向于培养专业人才、技术人才,以就业为目的,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综合人才。所以如果单纯以理论知识和学业成绩等作为评价学习质量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学习能力、品德思想来进行系统的考核和评价。

2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学习质量评价还是主要单一对职业院校学业成绩的评价。学习质量评价不仅可以反馈教育信息,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改进学习策略,指导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及教育教学方案的功能。所以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是职业院校学习与教学评价的一项极为重要方式,现存的职业院校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1)评价内容片面,评价途径且方式较为单一。如果只依赖传统的纸笔测验模式,以分数和成绩作为评价的重点,将客观信息做为主观追求,更倾向于评价职业学院学生的知识识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或者说是死记硬背能力。忽略了学习能力、综合表现、实践能力等。这种评价机制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综合能力的缺失,这种评价的信度也相对较低,可以称之为无效评价或者是负面评价。

(2)只注重终结性评价,不注重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往往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其实这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过程往往更加能够展现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因为不好操作,往往被院校所忽视。

(3)评价的内容单一。对于学习质量的评价,应该从培养目标入手。学习水平应该与培养期望水平来做比较,而不是单纯地毫无根据地进行片面评价。培养期望水平应该是一个很全面的概念。它涵盖了专业水平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找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修正。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优点得以发扬。

3 职业院校评价体系改革方案及措施

(1)注重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职业教育是一项整体性和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方式,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培养具有职业特色并全面发展的人才。职业院校的学习内容极为丰富。包括:专业知识、基本技能、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道德修养、社交礼仪等。所以要将这些综合起来考核,制定出内容丰富又切实可行的评价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