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服务行业年中总结

服务行业年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25 04:38:30

服务行业年中总结

服务行业年中总结例1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依法行政工作的认识

对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利用每周二机关全体人员学习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对《中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务员法》等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认真学习焦裕禄、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全局工作人员一致认为: 依法行政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途径。同时,依法行政也是推进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使党务、政务、财务工作纳入制度化管理之中,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有效防止了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发生,有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局知法懂法守法依法行政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几年来,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同时,也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加强领导,强化监督,确保依法行政落到实处

为切实将依法行政落到实处,我局结合实际,实行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保证依法行政落到实处。同时将依法行政纳入单位内部目标考核管理,建立了考评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大了监督力度。从而保证依法行政工作在该局扎扎实实开展。

(三)狠抓政务公开,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健康开展

一是公开单位职能和工作动态。利用中国中小企业**网,把单位职能和工作动态及时向社会,接受大众监督。网站目前开设16个栏目,内容涉及政策法规、服务体系、产品供需、企业信息、项目招商、融资担保、办事指南等与我局职责和中小企业需要相关的各个方面。二是公开工作人员。将单位领导和一般工作人员的照片、简历和联系方式等公布在中国中小企业网上,方便企业的联系,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公开政务信息。政务信息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依法受保护的个人隐私外,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我局的内部刊物《中小企业》等媒体和通过政府公报、政务公开栏、公开办事指南等形式将相关的政务信息及时向社会进行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四)创新保障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建立依法行政工作长效机制。

该局成立之初就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针对以前机关个别同志工作散、乱、差的实际,我们积极倡导“人才为本、高效为魂、勤廉为要、业绩为上”的局风,形成“制度管人”的理念。上半年,我局利用周二学习时间多次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和“三个代表”精神,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尤其严格执行市纪委“六不准”精神,机关精神文明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县级领导干部和科级干部分别向党组织做出廉政自律承诺,并签订廉政自律承诺书,自觉接受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平时的工作中,要求每位党员干部恪尽职守,廉洁从政,努力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从而有力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半年来,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无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五)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强化备案查审监督职能

一是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呈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我局对规范性文件的起草、送审、审查、、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监督都作了明确规定,要求所有规范性文件出台前必须经审核把关,确保了所有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合法规范。截至目前为止,本年度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查把关规范性文件1件,经审核合格1件,合法率达到100%。二是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有序开展,确定机要室为相应的工作机构,使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与备案工作的任务相适应,做到了机构确定、人员确定、职责确定,从组织上保障备案工作的落实。法制机构工作人员加强法律业务和经济、科技、社会等各方面专业知识学习,特别加强了依法行政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适应了备案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

二、企业服务年开展工作

针对全市中小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这一现实,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实施了“六项工程 ”,促进全市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担保体系建设工程。实行政策优惠,鼓励开设民营担保公司,引导其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规范有效的担保服务。目前,覆盖全市的市、县两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种形式的担保机 (二)是资金扶持工程。按照“突出重点、解决急需、力求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重点扶持有市场、有潜力、科技含量高、带动辐射能力强的企业做大做强,并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今年,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三)是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工程。开辟中小企业新的融资渠道,鼓励、支持各县(市、区)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备,力争上半年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试点2家,形成1亿元以上贷款能力;年底前达到10家以上,形成5亿元以上贷款能力,从而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

(四)是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工程。对上市后备企业负责人、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及时掌握资本市场新

服务行业年中总结例2

二是针对特殊原因无法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办理的事项,企业与窗口工作人员双方事先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外为服务对象提供预约服务,构建全天候服务体系。

三是针对重点骨干企业、优势中小企业、相关手续办理较为集中的工业园区企业。因实际困难不能前往“中心”办理事项的企业开展上门服务。

服务行业年中总结例3

一、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性失衡的表现

(一)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严重失衡

按照国际收支服务分类(E-BOPS),可将服务贸易行业分为12大类(具体见表1)。目前从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统计的数据来看,服务贸易出口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格局,在2007-2014年平均增长率为10%。其中,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达到了2222.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6%。从服务贸易的分类行业来看,旅游、运输、咨询服务出口比例排在前三位,2014年分别达到了23. 67%、21. 06%、19. 31%,合计达到64%以上,而其余九个行业出口比重合计不足四成。进一步按照服务贸易行业的特点、要素密集度,可分为三大类,即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由表2可以看到,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产业中,资本密集型仅有运输服务产业,出口占比23. 67%;劳动密集型包括旅游、建筑服务产业,出口占比30. 78%;知识、技术密集型包括金融、保险、专利、通信等在内的九项服务产业,出口占比45. 55%。可见,资本、劳动密集型出口占据了主导力量,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存在着技术含量、附加值偏低的问题,行业结构发展严重失衡。

(二)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由顺差转为逆差

目前从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统计的数据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逆差(即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从2007年的78亿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1600亿美元,八年间出口逆差增长了20.5倍 (见表2)。2011-2014年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上升速度迅猛,分别达到了148.4%、63. 4%、32.1%和35%。进一步分析,主要缘于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近几年由顺差转为逆差,且来势猛烈。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包括旅游、建筑服务,其中建筑服务一直保持顺差(即进口贸易总值小于出口贸易总值),而具有中国传统优势的旅游服务则由顺差转为逆差。2009年是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分水岭,首次出现了40亿美元的逆差,此后连续六年均未扭转这一格局,且呈现出逆差持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在2011-2014年间,逆差趋势更是愈演愈烈,2014年已达到了1079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逆差的51. 73%。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的热度更是空前高涨。可以说,自2011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逆差格局不断扩大,旅游服务所造成的逆差在其中成为“罪魁祸首”。

(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长年处于逆差

事实上,一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差额情况,能够直观地反映其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实力。由此,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服务贸易时,都致力丁.保持顺差,以提升综合国力。而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领域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长年也处于逆差:2007-2014年间,属于资本密集型的运输服务,其贸易出口表现持续逆筹,且呈现出不断扩人的趋势,由2007年的120亿美元的逆差上升至2014年的579亿美元逆差,八年问增长了4.8倍,2014年占到逆差总额的27. 76%;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中,保险、专利、电影服务行业长年保持逆差,2014年占到逆差总额的20. 51%,其他服务行业出口占据比重相对较低。可见,尽管中国是服务贸易出口大国,出口额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然而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均为逆差一且这一格局直至2014年也未有好转。综合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按要素密集度所划分的类型,均呈现出逆差,说明中国服务贸易处于“大而不强”的格局,且出口结构不均衡的特征明显。

二、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程度较低

长期以来,中国都将服务行业看作是制造行业的附属品,不重视其向生产性方向发展,表现在引进跨国公司时,更倾向于制造业,忽略了服务行业,因此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程度较低。此外,中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长期在6%-7%徘徊,2014年达到了8.1%。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超过10%的服务贸易开放度,还显得较低。2014年,英国、意大利、法国的开放程度分别为13%、12.3%和11.6%,即使是处于亚洲的韩国也达到了12.9%。正是由于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程度低,导致服务质量差,阻碍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甚至造成结构性失衡。

(二)国际服务贸易壁垒隐蔽而盛行

尽管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看,贸易白由化与经济全球化是总体趋势,然而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也变得更为隐蔽与盛行。中国目前在服务贸易方面的相对优势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以中、低技术劳动力作为中间投入,往往需要大量人员的流动,如旅游、建筑、运输等服务领域。但目前发达国家仅对少数高级管理、技术人员的流动作出承诺,而其他人员提供的服务仅是“商业存在”的补充。如美国迫于就业压力与社会矛盾,自2014年起对自然人流动方面管理更为严苛,种种繁琐的出入境手续等,造成长时间的等待,构成了人员流动壁垒。又如在保险服务业上,美国各州立法不统一,构成了严重的开业权壁垒。事实上,美国在保险业务上存在非国民待遇,如注册资金税收等。可见,由于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呈现出隐蔽而盛行的趋势,造成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受到阻碍,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结构性失衡。

(三)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偏低

为衡量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选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简称RCA),即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比率,通常RCA <0.8时,竞争力较弱;0. 8<RCA<1. 25时,中度竞争力;1. 25 <RCA <2.5,竞争力较强;RCA>2.5,竞争力极强。表2的数据显示,中国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始终在0.5上下徘徊,竞争力比较弱。在2005年,RCA指数达到了0.62,是近十年来的峰值,随后持续下降。2010年以前,RCA指数还维持在0.5以上,而自2010年之后,RCA指数降至0.5以下。总体而言,中国服务贸易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国际竞争力不足。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对服务行业的不重视,进而造成出口结构性失衡。

(四)垄断势力的存在加剧了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不平衡

目前中国有部分服务贸易还处于垄断地位,如电信、邮政、民航、铁路等行业。而长期垄断地位,造成企业竞争意识不强,服务水平较低,在国际上整体竞争实力不足,由此,也加剧了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不平衡。如电信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目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即移动市场中国移动一家独大,固定电话、宽带市场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双寡头”垄断。但这一格局的成因并非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是政府干预的结果。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电信企业的利润超过20%,而美国还不到1%,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0%。而反观在利润率超过美国20倍的背景下,中国电信企业无论是管理水平、经营水平,还是服务质量都远比不上美国。事实上,由于中国部分服务贸易处于垄断地位,造成竞争力不足,难以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

三、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性失衡的应对策略

(一)优化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推进服务贸易出口的均衡发展

曰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着产业亟待优化,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的尴尬局面。要从根本上解决服务贸易出口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必须从优化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入手:第一,保持旅游、建筑服务的相对优势。中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加之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为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奠定了基础。通过扩大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加强旅游营销,设计与打造自然景观时融入现代元素等,从而保持并提升旅游的相对优势。第二,促进保险、金融、专利等服务贸易的全面发展。中国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主要缘于创新人才不足。由此,必须设计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而为促进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及均衡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二)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环境,提升整体竞争力

要改变现有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性失衡的格局,必须要转变思维模式,着力于提升外贸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且均衡发展。当前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服务贸易水平差距较大,由此,必须大力引进外资,吸收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营造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环境。新形势下必须将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提高到经济现代化的高度,促进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合作、分工,提升整体竞争实力。同时,应建立与完善产业政策,如政府增加对服务业的投入,打破垄断与地区封锁,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在发展服务业的进程中,应将三个领域作为当前重点:第一,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如商业、金融、文化等。投资少、收效快;增加就业容量;又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前行。第二,与知识、技术密切相关的产业,如信息业、咨询业等。第三,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如科学文化、教育等。在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环境时,还要出台税收、贷款等优惠扶持措施,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三)构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服务行业年中总结例4

一、山西省服务业发展现状

1.山西省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

服务业的发展是当前产业结构升级,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重点。2013年,山西省服务业增加值为5035.75亿元,实现增加额352.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增速比GDP高2.2个百分点。2005-2013年平均增长速度15%,增速比GDP高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比上年提高2%。

2.山西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一般认为,服务经济为主是指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60%以上。

2013年,山西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才40%。与发达地区相比比重偏低,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山西省第三产业的人数近几年基本保持平稳,但总体比重52%左右。但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是总人数中最多的。

第三产业贡献率与就业人员比例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图1 山西省第三产业的贡献率

二、山西省服务业产业结构分析

1.偏离份额分析法应用说明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份额分量N、结构分量P和竞争力分量D三部分。偏离―份额分析的模型可表示为:

本文以全国为参照地区来研究山西省服务业发展情况,具体指标解释如下:

份额分量是指在2009年到2013年5年期间,山西省以全国服务业的总体的增长速率为参考标准,增长到2013年期末应增加的量。

结构分量是指在2009年到2013年期间,山西省各服务产业按全国相应产业的增长速率所能达到的增长额与按全国服务业的总体增长速率所能达到的增长额的差值。竞争力分量是指在2009年到2013年期间,山西省各产业按各行业实际增长速率所能达到的增长额与按全国相应产业的增长速率所能达到的增长额的差值。

2.数据分析

本文选取2009年-2013年山西省与全国服务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某些行业从全国范围来看所占比重比较小,将这些行业一并归为其他第三产业。偏离份额分析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3.山西省服务业分析

(1)山西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从整体上来看,山西省服务业的总变化量比份额分量低29.07,这主要是因为结构分量和结构分量所形成的反向总偏离效应,反映了山西省服务业的增长水平低于按全国服务业总体增长率为标准计算而得的预期增长水平,说明山西省在2009年到2013年期间总体并没有取得较为理想的增长幅度。

在山西省各子行业中,金融业与房地产业这三个行业的总变化量明显高于份额分量,这与我国经济总体运行趋势一致。而除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这三个行业总变化量与份额分量基本持平为,其他第三产业的总变化量都低于份额分量,说明其他第三行业的发展速度低于全国服务业总体发展速度。如表2所示:

表2 山西省服务业总变化量与份额分量对比情况分析

(2)山西省服务业具体行业分析

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总偏离量、结构分量、竞争力分量、总变化量均为正值,是山西省服务业中各项指标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行业。说明在山西省的这两个产业的竞争力强,具有较好的发展优势。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发展速度略低与全国水平,从指标上来看,主要是结构分量偏小。从山西省的角度来看,山西省地势复杂,交通不便,不存在优势的地理区位,制约了山西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发展。

其他第三产业的份额分量高达875.14,说明这些产业在山西省的比重很大,但其结构分量与竞争性分量全为负值,从表1也能看出,正是由于这些产业增长速度缓慢而影响了山西省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三、结论

本文以山西省服务业为研究对象,以全国为参照区域,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山西省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以及竞争力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山西省服务业的增长水平低于按全国服务业总体增长率为标准计算而得的预期增长水平,说明山西省在2009年到2013年期间总体并没有取得较为理想的增长幅度。第二,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这三个行业的总变化量明显高于份额分量,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发展速度较快,促进了山西省的经济增长。第三,由于地理因素制约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发展。第四,其他第三产业总变化量小于份额分量,并且正式由于这些行业发展不足,才制约了山西省服务业的整体发展,说明这些行业还是有待提高的。

参考文献:

服务行业年中总结例5

1982年,政府开始恢复对外贸易后我国的服务贸易也开始步入正轨,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延续增长态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47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

1.服务进出口总额保持较快增长,世界排名提升

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不含政府服务,下同)达470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3%;超过世界服务进出口平均增幅10.3个百分点,占世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5.6%;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0.8%,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位,位于美国和德国之后,出口居世界第五位(前四位依次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进口居世界第三位(前两位为美国和德国)。

2.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增势迅猛

高附加值服务中的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快速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17.8%、18.6%、18.2%、122.5%、40.1%。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服务、通信服务进口增势显著,增幅分别为20.7%、158.4%、38.6%。

传统服务进出口占比提高。传统服务运输和旅游在服务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达58.8%,比上年增加2.2个百分点。旅游进出口总额首破1500亿美元,居各类服务之首,同比增长25.6%。运输服务进出口总额达1247.7亿美元,位居第二,同比增长7.5%。

3.对主要贸易伙伴服务进出口呈现平稳增势

2012年,中国香港、欧盟(27国)、美国、东盟和日本为我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我国与上述国家(地区)实现的服务进出口额超过3100亿美元,占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的近三分之二。香港继续为我最大服务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地和顺差来源地。中美双边服务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我对美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中美服务贸易逆差规模继续扩大,由上年的153.7亿美元增至16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3%。

我国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态势和特点,并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竞争优势进行分析,本文就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强化人才兴业战略

第三产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产业,中国的服务业水平不仅落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如果想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分一杯羹,就必须提高本国的第三产业水平。第一,加大基础投入。加大对服务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使服务产业真正作为一个主体产业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存并与之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国内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二,注重服务业人才引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随着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必然造成对人才的大量需求,而人才是真正能够让产业充满动力的因素。因此,通过多渠道引进人才,通过各高校设立专业和培训机构培养人才,通过多层次培训人才来解决服务贸易人才的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

2.结合竞争优势合理调整结构

首先,运输行业是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中占据份额比较大的项目(平均比重为25.9%),也是我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但是运输又是竞争劣势比较大的的一个行业。因此,对运输行业要进行内部结构的有机调整,对运输行业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实行硬性管理,有助于提高运输行业的信用。

其次,保险服务和专利权费是我国贸易劣势最大的两个行业,但占服务贸易份额比重小。保险服务要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竞争机制,加速保险行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而专利权费需要加强国内的自主创新水平,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研发投入。

最后,建筑服务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之一,计算机、通讯服务和咨询是近十年我国发展较快和竞争优势较大的行业,对这四个行业应该加大投入,扩大贸易规模,进而缩小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规模。

3.提高服务贸易开放度

提高服务贸易开放度的目的在于引进竞争机制,真正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都自卫。为了吸取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加强管理,我国应该与各国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拓展贸易自由范围。

服务行业年中总结例6

论文摘要: 本文从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一、国际服务贸易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 依照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国际服务贸易包括四个方面:(1)过境交付:从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的境内提供服务;(2)境外消费:从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3)商业性存在:通过一成员的法人在另一成员境内的商业性存在提供服务;(4)自然人流动:由一成员国的自然人在另一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服务贸易涉及范围很广,根据IMF编制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服务贸易主要包括以下11个部分:(1)运输:(2)旅行;(3)通讯服务;(4)建筑服务;(5)保险服务;(6)金融服务;(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8)特许权的使用和许可费用;(9)其他商业服务;(10)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11)别处未包括的政府服务。 2.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一直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199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02.05亿美元,1995年上升到443.52亿美元。2003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为1020.40亿美元。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345.67亿美元。200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进一步增长,达到 730.14 亿美元。从1990年到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1.8%,其间增长了13.12倍。1990年~2011年世界服务贸易平均每年增长8.71%,我国的增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就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而言,2011年出口仅占全球出口总额的2.8%,进口仅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3.3%。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依然无足轻重。 二、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贸易逆差持续增加,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较弱 自1995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出现逆差。1995年为-60.92亿美元。2000年至2005年上半年,依次分别为 -56.00亿美元、-59.31亿美元、-67.83亿美元、-85.72亿美元、-96.99亿美元和-39.32亿美元。在服务贸易总额增加的情况下,贸易逆差的增加总的比较稳定,但并没有改变不利的局面(2005年上半年逆差缩小,但由于时间较短,难以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状况得以改善)。 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通常使用两种指数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比较优势指数(NER)。前者指某国产业或产品的进出口差额与总额之比。TC的绝对值小于1,当其值为正说明贸易竞争力较强,当其值为负说明贸易竞争力较弱。后者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工具,其计算公式为:NXij=(Xij-Mij)/(Xij+Mij),其中,NXij为比较优势指数,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M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进口。比较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 王国安等(2005)计算了1998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的TC指数,各年TC指数依次为:-0.05、-0.09、-0.08、-0.08、-0.08、-0.07。康承东(2001)根据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公式计算了我国1997年和1998年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指数。1997年和1998年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0.1043和-0.0 928。无论是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结果还是从比较优势指数的结果看,我国服务贸易在整体上都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2.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不仅发展相对滞后,而且结构也欠合理。 在我国服务贸易总进出口结构中,所占份额最大的前三位是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2001年~2011年旅游和运输的进出口(除2003年的出口)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均超过60%。扣除其他商业服务,其他服务贸易如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服务等出口所占的比重却比较低。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项目,而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产业,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 各服务贸易进口或者出口的结构反映了服务贸易顺差和逆差的来源,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产业结构。2001年~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服务贸易的顺差主要来源于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而服务贸易的逆差则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专利权和特许权服务及咨询服务等领域。近年来保险、专利权和特许权服务及咨询服务进口增长比较明显,比重逐年增加,成为贸易逆差主要的新增来源。而其他服务行业的进出口变化不大。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或资源密集型服务,进口主要集中在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尽管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出口也有所增加)。 我国服务贸易无论是从总进出口结构看还是从各服务贸易进口或者出口的结构看,我国在国际竞争中都处于比较劣势。我国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长期的结构调整。 3.服务业整体开放程度较低 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许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试点的。银行、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至今仍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其他一些行业对外资也没有完全开放。1998-2000年服务业各行业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比重的3年平均值,超过10%的只有房地产业,为13.2%;超过5%的只有社会服务业,为6.1%;其他行业都很低,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为3.3%、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为2.4%、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为0.2%、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为0.2%。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服务业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方面开放程度较高,然而于商业性存在方面在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限制。尽管运输业中的海运运输和速递业务、会计服务业和分销业中的零售业已有很高的开放程度,但大部分重要的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4.是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和《律师法》等法规,但与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现有立法未成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1.立足比较优势,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在国际产业体系中的定位理应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专门生产并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和服务。我国服务贸易在旅游、运输、国外工程承包及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行业存在着比较优势。发展我国服务贸易,首先应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国内政策可以适当向旅游、运输等优势行业倾斜,使之产生 规模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也可以通过改善旅游环境,提高劳务输出素质,使我们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一国要确定自身的对外贸易优势,仅仅靠比较优势是远远不够的,起决定作用的是其竞争优势。为此,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必须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运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重点发展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权和特许权服务及咨询服务等具有高附加值服务。与此同时,应大力实施服务品牌战略,提升各种服务的内在价值。 2.合理利用WTO规则,积极稳妥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实现服务贸易整体增长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逐步开放零售服务业、物流运输、电信、银行业、保险业、教育、医疗等方面服务。中国应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稳妥地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服务贸易总协定》允许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开放问题上,采取有计划、逐步开放的灵活政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利用WTO规则和条款,实行渐进的开放政策。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TS),发展中国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国的幼稚产业进行保护。在GTS原则下,我国应对我国国内需求较大的处于劣势的服务行业,根据李斯特的幼稚产业理论,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加以保护,进而实现我国服务贸易的均衡发展。同时,按照入世承诺和各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优先开放一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行业。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通过与国外同业的充分竞争,发展和壮大这些行业。利用率先开放的服务行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和示范效应,带动滞后开放的服务行业发展,从而实现服务贸易整体增长。 3.打破服务行业的垄断,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我国电信、金融、保险、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广播电视等大部分服务行业由政府垄断经营,市场准入限制十分严格,国有企业占绝对主体地位。市场在服务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大多数服务产品的价格还是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场机制在服务领域尚未完全形成。 国有资本垄断大部分服务行业,由于缺乏竞争,其结果服务成本居高不下,服务价格高,创新不足,服务效率低下、透明度低。近年来对垄断性服务行业的改革仅限于在原有国有企业“分拆”之后的企业之间开展竞争。但效率提高并不十分明显。垄断性服务行业的改革必须以打破垄断为突破口,以促进竞争为手段,不断增强服务业活力。 4.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为了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促进我国服务贸易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立法经验,参照GTS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服务贸易领域内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状况,在理顺现有各种法律法规与服务行业内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服务贸易法》,形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疏而不漏的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这样,在我国服务贸易遭到重大损害或有损害威胁时,就能按照《服务贸易法》的相关规定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服务进口保障、国际收支平衡的例外等。另外,对那些已经承诺逐步开放但尚未完全开放的服务领域,随着开放的程度加深、开放的时间进程临近,及时制定和完善《服务贸易法》,也可以避免出现立法上的无序现象。

服务行业年中总结例7

一、国际服务贸易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

依照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国际服务贸易包括四个方面:(1)过境交付:从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的境内提供服务;(2)境外消费:从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3)商业性存在:通过一成员的法人在另一成员境内的商业性存在提供服务;(4)自然人流动:由一成员国的自然人在另一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服务贸易涉及范围很广,根据IMF编制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服务贸易主要包括以下11个部分:(1)运输:(2)旅行;(3)通讯服务;(4)建筑服务;(5)保险服务;(6)金融服务;(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8)特许权的使用和许可费用;(9)其他商业服务;(10)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11)别处未包括的政府服务。

2.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一直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199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02.05亿美元,1995年上升到443.52亿美元。2003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为1020.40亿美元。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345.67亿美元。200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进一步增长,达到 730.14 亿美元。从1990年到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1.8%,其间增长了13.12倍。1990年~2004年世界服务贸易平均每年增长8.71%,我国的增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就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而言,2004年出口仅占全球出口总额的2.8%,进口仅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3.3%。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依然无足轻重。

二、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贸易逆差持续增加,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较弱

自1995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出现逆差。1995年为-60.92亿美元。2000年至2005年上半年,依次分别为 -56.00亿美元、-59.31亿美元、-67.83亿美元、-85.72亿美元、-96.99亿美元和-39.32亿美元。在服务贸易总额增加的情况下,贸易逆差的增加总的比较稳定,但并没有改变不利的局面(2005年上半年逆差缩小,但由于时间较短,难以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状况得以改善)。

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通常使用两种指数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比较优势指数(NER)。前者指某国产业或产品的进出口差额与总额之比。TC的绝对值小于1,当其值为正说明贸易竞争力较强,当其值为负说明贸易竞争力较弱。后者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工具,其计算公式为:NXij=(Xij-Mij)/(Xij+Mij),其中,NXij为比较优势指数,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M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进口。比较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

王国安等(2005)计算了1998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的TC指数,各年TC指数依次为:-0.05、-0.09、-0.08、-0.08、-0.08、-0.07。康承东(2001)根据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公式计算了我国1997年和1998年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指数。1997年和1998年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0.1043和-0.0928。无论是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结果还是从比较优势指数的结果看,我国服务贸易在整体上都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2.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不仅发展相对滞后,而且结构也欠合理。

在我国服务贸易总进出口结构中,所占份额最大的前三位是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2001年~2004年旅游和运输的进出口(除2003年的出口)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均超过60%。扣除其他商业服务,其他服务贸易如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服务等出口所占的比重却比较低。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项目,而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产业,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

各服务贸易进口或者出口的结构反映了服务贸易顺差和逆差的来源,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产业结构。2001年~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服务贸易的顺差主要来源于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而服务贸易的逆差则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专利权和特许权服务及咨询服务等领域。近年来保险、专利权和特许权服务及咨询服务进口增长比较明显,比重逐年增加,成为贸易逆差主要的新增来源。而其他服务行业的进出口变化不大。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或资源密集型服务,进口主要集中在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尽管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出口也有所增加)。

我国服务贸易无论是从总进出口结构看还是从各服务贸易进口或者出口的结构看,我国在国际竞争中都处于比较劣势。我国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长期的结构调整。

3.服务业整体开放程度较低

服务行业年中总结例8

一、引言

生产是指那些被其他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作为中间投入的服务,而提供这些作为中间投入的服务的部门和行业称为生产业。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我国1997年至2006统计年鉴中的投入产出表,并对比了美英的数据,对我国的生产业的需求状况、供给结构、产业关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二、我国生产业的现状

1.发展规模

我国生产业1992年产出为95453951万元,到2002年产出增长到460841882万元,十年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7.1%。从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来看,1992年为13.9%,2002年为14.7%,增长缓慢。从占服务业比重来看,1992年为56.3%,到2002年减为48.9%,下降趋势明显。美英的服务业占国民总产出比重分别为66.7%和64.3%,生产业占国民总产出比重分别为26.3%和29.2%。中国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生产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2.供求结构

生产业作为中间投入,其最大的需求来自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部门的需求占到总量的70%以上。其中1992年制造业对生产的需求量占总量的51.8%,2002年减到36.4%;而服务业对生产的需求比重却从1992年的35.4%上升到2002年的41.5%。对比2000年度各国的数据来看,美英的制造业对生产的需求分别为生产需求总量的20.6%和17.3%,而服务业对生产的需求分别高达71.6%和76.1%。

中国的生产业对制造业的依赖度很大,而发达国家则主要依靠服务业的贡献,对制造业的依赖不大;我国的制造业对生产的中间需求呈下降趋势,并在一段时间内趋于稳定;服务业对生产的需求不断增加。

从国内供给情况看,运输邮电业的供给比例从1992年的20.8%一直上升到2000年的27.3%,2002年有所下降,减至23.7%;商业饮食业的供给比例从1992年的43.7%持续降低到2000年的35%;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的供给比例从95年的11.2%升至2000年的19.3%;金融保险业、其他服务业的供给比例分别从1995年的11.4%和5.8%提高到2002年的13.7%和9.8%。美英的商业服务业供给比例最高,分别为32.9%和32.2%。

中国总体的生产的采购率2002年最高,为14.7%,1997年最低为11.1%。其中制造业的生产的采购率1992年最高为13.3%,1997年最低为9%;服务业的生产的采购率2000年最高为20.4%,1995年最低为17.4%。

中国生产业的供给结构和美英相比有较大差异,劳动密集型的贸易、酒店和餐饮业占有很大的供给比例,而作为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则供给不足;中国生产业的供给结构正在不断改善,劳动密集型的商业饮食业的供给比例持续下降,同时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金融保险业的比例则在不断上升;中国对生产的采购率与美英相比差距较大,长期呈缓慢上升趋势。

3.服务部门各行业的生产资料特性

从国内服务部门资本品比率的长期变化趋势来看,运输邮电业和金融保险业最高,一直保持在80%上下,说明两个部门的生产资料特性十分明显。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商业服务业的资本品比率最高,而贸易、酒店和餐饮业的比率英美在32%左右,个人服务业的比率在各国都是最低的。可以看出,中国的金融保险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饮食业具有较强的生产资料特性,而美英的商业服务业的生产资料特性最强。

4.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系数

产业关联系数包括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经过计算,国内各服务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在各年份均小于1。国内各服务行业的感应力系数差异较大,除运输邮电业和商业饮食业外均小于1。从其长期变化趋势来看,除商业饮食业呈下降趋势外,其余各服务行业的感应力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美英服务行业的影响力系数也均小于1,感应力系数除个人服务业其余均大于1,其中商业服务业更是分别高达1.4和1.5。

服务业与各后续生产部门的关联程度较低,说明服务业对各部门产出的拉动作用不大;美英服务业的后向关联系数普遍较高,说明他们服务业对其他行业的依赖度比中国高;中国服务业的前后向关联系数都不高,说明中国服务业目前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过从长期趋势来看,前后向系数均有所提高,说明中国服务业与其他部门的互动正在逐步得到加强。

三、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对于中国生产业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生产业占国民总产出比重普遍偏低,各行业尤其是制造业对生产的采购率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说明我国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不高。

2.我国生产的供给结构不合理,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占有很大的比例,而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生产供给不足。

3.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其他行业的关联互动不足。

参考文献:

服务行业年中总结例9

(一)传统的运输邮电、商贸流通业开始逐渐向现代物流(流通)业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进一步专业化、细化,我省的一些传统服务性行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运输、仓储、邮政企业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由单纯的运输、仓储向货运、商业配送、社会化储运等现代物流方向转变。商业、供销、物资、粮油、餐饮等行业开始向连锁商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特别是连锁经营快速发展,显示出其“大进大出"、周转快、成本低的竞争优势,已有相当一批连锁店在*站稳脚跟。到20*年底,全省已拥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法人企业达4249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出现了一批新兴的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中心)建设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批国际物流中心正在规划建设。

(二)新兴行业迅速崛起,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力量。

——信息服务业高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移动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20*-20*年,我省电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1.2%,超过同期服务业年均增速7.2个百分点。到20*年末,我省移动电话用户达3*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60.5%,比20*年提高36.4个百分点;互联网用户(含宽带用户)为574万户。同时,广告、公证、律师事务所、会计、审计、统计等咨询服务业和软件开发、数据处理、数据库服务等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发展也十分迅速。据统计,20*年全省从事信息传输和软件业人员数为25.4万人,是20*年的2.5倍。

——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商品房个人消费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到20*年末,我省从事房地产开发从业人员有15.86万人。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74.28亿元,比*年增长4.3倍,年均增长27.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年的16.0%增加到20.7%,房地产业已成为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带动效益日益增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省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已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开发了一大批新的景点、景区和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20*年,我省入境旅游者接待人次从49.6万增加到281.4万,年均增长12.5%;旅游创汇收入从0.5亿美元增加到21.3亿美元,年均增长27.6%。20*年国内旅游人数为16149万人次,比1995年增加124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519.6亿元,比1995年增加1298.9亿元,旅游总收入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从6.3%上升到10.7%。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省旅游产业每增加1万元的产出,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全社会总产出3.*万元,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社区服务业方兴未艾。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快捷、求便,同时为了扩大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投资少、见效快的社区服务业成为我省目前新兴服务业的一大亮点。社区服务的内容从单一分散发展到包括托老、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对象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多层次、多方位的系列化服务。

(三)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一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市场化、民营化程度得到很大提高。二是金融保险业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集中、垄断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四大国有银行完成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一批股份制的新兴商业银行诞生,证券市场和证券经营机构规模不断扩大,保险市场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呈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三是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开始逐渐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承担起行业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能,并开始从官办、半官办的状态转向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运作。

(四)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格局,非公有经济发展迅速。*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服务业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国有经济纷纷进入,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格局。从服务业增加值的所有制结构看,公有经济虽占主导地位,但比重呈下降趋势,非公有经济发展迅速。20*年服务业增加值中非公有经济已占53.9%,比*年提高了24.1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非公有经济的比重达90.7%。分行业看,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较高,分别达90.9%、89.3%、86.6%和84.3%。

(五)服务业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大。以20*、20*年为例,服务业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1.7%和51.6%,分别高于第二产业10.4和10.0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大大超过了第二产业。

20*-20*年服务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二、*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对世界近百个国家发展经验进行的系统研究结果及有关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成长可以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美元以下,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1000美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第四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以上,服务业比重达50%以上。20*年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然已达3975余美元,但服务业占的比重远远低于50%。因此从总体上判断,我省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产业结构成长的第三阶段。

(一)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国内一些先进省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国际通用的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2%,虽然略高于全国39.5%的平均水平,但低于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41.3%的平均水平,更低于世界22个高收入国家65%的平均水平。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二)从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来看,劳动力就业结构尚处于向服务业转移的阶段。根据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发展规律,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时,劳动力就向服务业转移。虽然我省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的比重提高比较快,并超过第一产业的比重,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先进省份。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比重(%)

(三)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服务业的贡献率仍然偏低。根据产业结构变动规律,在产业结构处于初级阶段,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在产业结构处于中级阶段,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在产业结构进入高级阶段,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第一、第二产业。虽然我省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但仍明显低于第二产业,与发达国家及先进省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三次产业贡献率%

(注: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

(四)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传统行业仍占主导地位。一般认为,批发零售贸易、旅馆和饭店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是传统行业,金融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是新兴行业。近年来,虽然我省服务业尽管内部结构在不断优化,金融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传统行业的比重仍然较高。

*省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内部结构%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当前,土地的制约进一步加大,若继续粗放型发展,无法长期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次,能耗居高不下。20*年我省万元GDP的能耗为0.87吨标准煤,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4,但与发达国家0.14~0.38吨标准煤的指标相比差距很大。20*年全省二产占GDP的比重为53.3%,耗能占全部用能的75.9%,而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仅为二产的1/5。第三,环境污染严重。高能耗带来了高排放和高污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这不仅危及经济平稳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破坏了生存条件。如果到2*0年*GDP在2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即使万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20%,全省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将是20*年的1.6倍,将远远超过我省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第四,外资进入带来的压力。我国加入WTO后,已成为国际服务贸易转移的重要承接地,随着各项承诺的兑现,内资企业将陆续面对外资和跨国服务业巨头的进入。因此,加快发展服务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省第三产业发展纲要》提出力争到2*0年全省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到2*0年达到60%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从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和国内外服务业发展趋势看,财税部门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财税扶持政策,构建统一的制度体系。财税部门要整合和梳理现有扶持政策,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便于企业操作落实,并不断完善政策设计和优化制度安排,研究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同时在梳理制定服务业扶持政策时应考虑以项目政策为主,产业政策为辅,特定政策为补充,相互配套而不重复。(1)项目政策。包括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与软件等领域的重点项目的补助、奖励,各项目资金归口管理部门,根据服务业中不同行业、业务和产品属性差异,实行分类管理和差别化的扶持政策,以项目来确定资助,避免出现政策的交叉重叠。(2)产业政策。重点帮助企业解决公共发展环境、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现代服务业各行业的整体形象宣传、专业人才培训、专业的会展宣传等,原则上不设立对企业的直接资助。(3)特定政策。可以考虑用于与项目、产业政策不重复的示范项目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如服务业企业突出贡献奖励、金融企业对地方贡献奖励等。

(二)细化项目预算,创造效益最大化。根据政府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要求,加强行业分析,以抓重点工程项目、抓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企业和品牌项目及新兴行业服务行业为抓手,整合资源,促进各类服务业的有序、协调发展。按照预算管理和预算编制要求,服务业各专项项目资助,每年初排出具体项目计划,一般项目实行按完工后申报资助;重点支持引导性项目,需经专家论证,实行提前申报审核项目,按完工进度安排或隔年下达补助,保证资助项目的准确性和效益性。同时建立、完善财政资助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分析政策落实中的不足,保证财政资金的效益最大化。

(三)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财政部门在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础上,稳定服务业发展资金规模,并视财力可能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同时又不能拘泥于就服务业论服务业,而要调动其他专项资金合力扶持服务业发展,在全省建立支持发展服务业资金联动机制。其中,省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影响力大、带动力强,具有示范辐射效应的服务业平台建设和重点发展项目,为服务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提高服务业发展要素资源利用率。同时,根据现行财政体制,规范扶持资金配套,鼓励各县(市)支持当地重点服务业发展项目,省、市财政可适当考虑配套县(市)级的重点发展项目,对企业的补助奖励主要应由同级财政承担,调动各级政府积极性。再有就是要吸引社会资本对重点服务行业投资,努力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服务业发展投入机制。

服务行业年中总结例10

服务输出主要是指一地区的企业或个人向该地区以外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服务输出包括境内服务输出和境外服务输出两部分。其中,境外服务输出主要包括服务出口和离岸外包;而境内服务输出则以服务类企业承揽外地业务或外地消费者跨地消费(如旅游等)为主要形式。目前,广州已步入“服务经济”阶段,积极加快服务输出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强化中心城市地位,将广州建设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大都市。

广州服务输出的现状

目前,广州已进入“服务经济”阶段,服务业发展实现了“3个超60%”: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达64.3%;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服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输出已成为广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其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服务输出规模呈加速发展态势

金融危机后广州的服务输出经济仍然保持逆势增长势头,从2008年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03亿美元到2012年的390亿美元,将近翻了两番,年均增长39.49%。2012年服务外包合同额达4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2%;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增长52.1%,达29.9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41.1%,达20.5亿美元。2010年广州成功举办亚运会后,大大提升了城市吸引力,2012年接待过夜旅游人数4809.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其中,入境旅游792.2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911.09亿元,其中外汇收入51.45亿美元。旅游业带动商业快速发展,商品销售总额达3.1万亿元,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977.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和14%。2012年,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4831.36万人次,居全国第2位,并晋升全球机场客运量排名前二十强;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5125.16万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474.36万国际标准箱,均居世界港口前10名。

(二)服务业结构得到一定优化

近年来,广州正经历着从劳动密集型服务输出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输出转变的关键时期。以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软件服务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以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为代表的新型服务业也呈现加速发展趋势,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2006年的35.14%上升至2011年的41.48%,2012年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2%。金发科技、海格通信、广电运通、冠昊生物、网易等发展成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一批移动互联网企业快速成长。

(三)集聚程度显著提高

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基地、网游动漫产业基地、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广州市已有21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列入广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十大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累计完成投资近300亿元,其中营业收入“千亿级”和“百亿级”服务业集聚区各1家,入驻率80%以上的服务业集聚区6家。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形成强大吸引力,依托信息、软件、生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等部级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我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四)对外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广州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其服务输出的对外辐射带动力也不断增强。特别随着“退二进三”战略和总部经济战略的推进,商贸业、物流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逐步加快,金融业、软件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珠江新城CBD、琶洲国际会展总部区、环市东智力总部区总部集聚程度进一步加强。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服务中心和发展龙头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在全国特别是华南地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

广州及国内主要城市服务输出能力的评估

(一)指标选取

本文主要从服务输出的规模、结构、效率和辐射力四个维度构建服务输出能力的评估框架。各维度的指标选取如表1所示。

其中,X10服务资本产出率是城市服务业增加值与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X11服务业单位面积产出率是城市服务业增加值与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值;X12外地游客消费占城市总消费比重是城市旅游总收入与城市服务消费总支出(城市人均服务消费支出与市区总人口的积再加上城市旅游总收入)的比值。X13批发零售比是商品批发额与零售额的比值,一般认为大于4时辐射力较强。X16贷款余额/GDP一般认为比值要达2以上(黄奇帆,2010),才能说明其在资金业务上具有较强的对外服务能力。

(二)方法选择

为综合反映各城市服务输出能力特征,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其核心思想是将复杂的评价对象分解为若干层次加以量化处理,能将决策中的定性和定量因素进行统一考虑。

服务输出能力评价体系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每一个方面又包含若干指标,需要对各层次指标进行赋权,即给予必要的权重。考虑到结构的复杂性和指标的多样性,本报告拟对一级指标采取DELPHI专家评价法来确定权重,而对数量众多的二级指标,则采取在每一维度内对每个指标平均赋权的办法。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实证分析选取国内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天津、杭州、重庆等作为参照系,与广州进行横向比较。其中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指数来源于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的“2012年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来源于中国服务外包网;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来源于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公布的2012年“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其他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城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政府网站等。

在数据分析之前,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解决数据的可比性问题。本文将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设maxA为属性A的最大值,将maxA定义为1,将A的其他原始值x通过比例标准化映射成在区间[0,1]中的值x`。

(四)广州与国内主要城市服务输出能力评估结果

首先,采用DELPHI专家评价法确定第一层次四个维度的权重,结果如表2所示。然后将第一层次各维度的权重分别平均赋予其下属第二层次的各个指标,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

其次,将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数据分别乘以相对应的权重,得出各城市服务输出能力四个维度及综合得分情况,相关结果见表3。

结论及分析

从以上实证分析结果得出,比较城市的服务输出能力排名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天津、重庆。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与北京、上海共誉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城市。根据服务输出能力综合得分结果,广州的服务输出能力位居京沪之后排名第三。除了服务业规模不及京沪外,广州服务贸易及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也和京沪存在较大的差距;北京因其独特的首都优势聚集了绝大部分的国有企业总部和国内金融机构总部,上海则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城市魅力,成为大型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机构入驻中国的总部集聚基地,聚集了大部分高端的服务业发展资源,广州在这两方面的总部资源上完全没有优势,而本土大型企业总部又偏少,导致其服务输出的产业结构、竞争力和影响力均与京沪存在较大差距。

广州的综合得分位于深圳之前,但比分相当接近,随时有被超越的可能。广州的优势主要在服务输出的规模,目前而言,广州的境内和境外服务输出规模均优于深圳,但深入分析发现,广州的优势主要在传统服务输出方面,如物流、商贸和餐饮服务,而金融、软件等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输出则相对落后。深圳拥有全国两大证券市场之一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已初步形成具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并培养出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A股上市服务企业67家,是广州(21家)的三倍多,金融辐射力明显强于广州;软件服务业方面,广州和深圳同为“中国软件名城”,深圳拥有华为、中兴等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型龙头企业,而广州的软件服务规模虽然也在国内城市中位列较前,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整体竞争力不及深圳。此外,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在吸引跨国公司方面具有优势,在2012年总部经济发展超越广州位居国内第三位,高端资源的聚集,进一步增强了深圳的服务输出能力。广州要想保住服务输出的竞争力,必须进一步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加速高端服务资源的集聚。

相对于杭州、天津和重庆,广州服务输出能力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杭州和天津的服务输出辐射力均优于广州。杭州服务业已占GDP的一半规模,离岸服务外包较为发达,规模仅次于京沪;拥有28家服务业上市企业,比广州多7家;拥有2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金融资本对外服务能力比广州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到杭州消费。天津是我国北方第二大城市,经济总量直追广州。目前,天津的境外服务输出发展仍较为缓慢,国内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作为北方的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天津拥有我国第三大港口天津港,2011年货物周转量超过1万亿吨公里,是广州的3.5倍。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虽和天津差距不大,但受香港、深圳的制约多为短途中转,而天津港货物运输服务覆盖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方,因此,广州年货物周转量与天津相去甚远。

参考文献

1.陈剑,张强.进一步扩大广州的服务输出[J].宏观经济管理,2010(8)

2.郭艳华.扩大服务输出:广州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2)

3.李冠霖.服务输出:广东经济的新增长点[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0(12)

4.李江帆,陈泽鹏.服务产品流与服务输出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服务行业年中总结例11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061-02

1 引言

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可以看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工业的比重超过农业的比重达到高峰后,会开始慢慢的下降。与此同时,服务业的比重将开始上升,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了“经济服务化”的时代,全球的产业结构在总体上已经呈现出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总趋势。如何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以使服务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更快的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关于云南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重点还主要集中于从现状上来分析云南省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从理论上来提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将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来探讨促进云南省服务业发展的问题。

2 云南省服务业的发展概况

进入21世纪以来,云南省服务业发展迅速,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在改善经济结构水平和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1 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

2010年,云南省服务业实现GDP2892.31亿元,比2000年的746.14亿元增加2146.17亿元,增长约3.9倍,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2010年的15.3∶44.6∶40.1。期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6.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及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

同时,服务业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服务业的规模日益扩大。2000年以来,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以22%的增长速度在扩张,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更大。2010年,云南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528.71亿元。其中,服务业完成3529.64亿元,比2009年增长25.8%,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64%。

2.2 服务业增长速度加快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有利背景下,云南省三次产业均获得较快的发展。第一产业11年间平均增速为4.8%,第二产业年平均增速为11.2%,服务业年平均增速达10.8%。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失去的份额由第二产业和服务业以更快的发展速度所取代。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服务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速度,均速达13.9%。较快的增长速度保证了云南省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云南省经济总量从2000年的2011.1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224.18亿元,增长约3.6倍,年均增长32.7%。

2.3 服务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

在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云南省服务业内部结构也日渐优化。从云南省服务业增加值的内部构成看,2010年和2000年相比,交通运输邮电等传统服务业比重明显下降。如交通运输邮电业在服务业总产值中的份额由2000年的17.7%下降到2010年的6.7%,下降11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很大;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业则有了较大提高,由2000年的10.2%提高到2010年的13.0%,提高2.8个百分点。这些变化表明,云南省服务业正逐渐改变以传统服务业占绝对优势的单一结构,逐步形成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多类型服务业共同发展,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的结构日趋合理的综合产业体系。

2.4 服务业对地区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

云南省服务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份额(指各产业增加值与GDP之比)有逐年提高趋势,由2000年的37.1%上升至2010年的40.1%,提高3个百分点,年均贡献在39.3%。2010年,云南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224.18亿元,其中服务业的贡献是2892.31亿元。同时,云南省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也逐年增强。2010年,云南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演变为60.4∶12.6∶27.0,其中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下降1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3.5个百分点,服务业上升10个百分点,由第一产业下降的份额主要由服务业完成,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3 云南省服务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