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0 22:20:10

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例1

借鉴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力争做到把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实训课项目相结合、相渗透,采取“强化基础、服务后续课程、注重应用和实践、融电路理论知识到电路实践操作技能之中”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手段、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设计落实,并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高效、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成熟的课程教学模式,于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电路》是电气类、电子类、机电类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关联的后续课程多,与实训项目、考电工证、生产实践紧密相关,涉及面广,学科作用大。主要基础课程为《应用数学》《物理》,后续课程有《电机学》《电子技术》《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电气检修实训》等。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能力,掌握电工的技术通识和通用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学习理论知识与培养实践技能并重,并养成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科学分析、安全第一等职业素养,所培养的目标人才为现场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术工人。

三、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1)具备对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包括非正弦交流电路和线性电路的过渡过程)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能力。

(2)具备将实际电路抽象为电路模型的能力,以及电气识图和仪器、设备选型能力,能根据电气图连接实际电路并实现其功能的能力。

(3)具备对电气设备和实际电路进行测试的能力,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判断、排故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具备岗位所需的基本电路知识;具备岗位所需的电气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的电工基础操作技能;具有应用电路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编写出版配套的教学改革教材

编写配套的《电路基础》教材,2010年7月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在理论上以“适度、够用”为原则,不刻意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着重概念的阐述,把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同时加大电路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力求做到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建立概念、掌握方法、联系实际。每章由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小结和习题构成;每节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自测题,让学生及时思考、巩固和考核,达到讲、练紧密结合。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该教材对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根本目标。邀请电力企业的技术专家参与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构建并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即企业的认识实习《电路基础》理论课电工工艺实训电能计量、电力拖动、电气设备控制实训“维修电工”“进网电工”考证。

利用学校的仿真设备,尤其是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安排学生到企业认识实习,教师结合设备、现场进行教学,学生在这种现场讲解、工学交替的教学中,认识到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是如何相结合的,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理解各仪器、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更加促进了学习热情。

改进、完善电工实验室,除开设验证性实验外,还增加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将“电工工艺”“电力拖动”“电气设备控制”等实训项目纳入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范畴,将“维修电工”“进网电工”鉴定项目引入实训课程体系,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考证的通过率。

六、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理念

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的理解及应用,略去过深、过严谨内容,淡化抽象的逻辑推理、数学推导和理论演绎,重点放在对结论的理解和方法的应用上。

尽量结合工程实际来讲解电路知识,如讲授功率因数概念时,介绍相应的在工程上的应用,并带学生参观无功补偿的实际装置;学习三相电路时,结合校内各教学楼、实验楼和实训中心的用电情况,介绍三相电源及负载的连接方法。

合理选择实验、实训和实习内容,既考虑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又考虑相关知识向课外延伸及拓展,开拓视野,为今后的职业岗位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

(1)理论部分。掌握电流、电压、功率的物理概念,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电磁感应原理及储能元件电感、电容的特点、电路描述,掌握三种功率的意义及计算,掌握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法及相量图,并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掌握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特征,并能分析计算简单的三相电路。

了解谐波分析法,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和电压有效值、平均值及平均功率的意义和求解。掌握简单的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了解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再针对具体专业选取后续课程所需的知识进行教学,掌握与实践、实训、考证相关的理论知识。

理实一体化教学例2

二、教学内容安排

桥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其组成构件较多,这便决定了桥梁安全评定对象较为广泛。针对不同的构件检测的指标不同,需要检测的指标种类多,这决定了采用的检测仪器类型比较多。根据桥梁检测的这两个特点,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需要有选择性的对授课内容进行安排。一般来说,桥梁的检测方法可分为外观调查、无损检测、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四大类。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检测方法和构件的划分,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对授课内容进行了安排。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建材2学时、路桥1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概述。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第二部分材料检测。①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及等级评定,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砌体材料检测技术,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钢筋检测技术、钢筋基本技术性能、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第三部分上部构造检测。①预应力构件试验检测及张拉力控制,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测、张拉设备校验、张拉台座检验,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静载锚固试验、钢筋松弛试验,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④张拉设备校验、硬度检测,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第四部分基础及下部构造检测。①泥浆性能指标检测、水泥浆的膨胀率实验,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建材实践;②地基承载力检测理论知识:1,荷载板试验;2,标准贯入试验,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地基承载力检测实践知识:1,荷载板试验;2,标准贯入试验,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④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检测、泥浆、成孔、清孔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⑤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检测理论、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桩基承载力检测技术,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⑥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检测实践操作、反射波法测桩基完整性,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⑦超声脉冲法测桩基完整性,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第五部分总体、路桥面系和附属工程检测。①桥梁支座和伸缩缝装置试验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支座检测,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第六部分成桥检测。①旧桥加固,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桥梁静载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桥梁动载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④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钻芯法检验混凝土强度理论,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⑤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实践操作,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结构实验室实践。第七部分复习及考核。4学时,形式:过程考核、实践考核及期末考试。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理实一体化”教学原则。“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在授课的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方法上本着工学结合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并结合多媒体、实验室现场教学等方法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学习、实践和指导。一是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倡导,师生互动教学作为一体化的学习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二是课堂教学充分采用多媒体手段,并且辅助大量的图片以及影像资料,向学生呈现直观和动态的教学内容。三是充分利用实验环节作为课堂授课的补充和延展,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四是学生分组实践。实验室拥有的桥梁检测仪器数量有限,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操作仪器,在实验课环节采取分组预约制。分组预约制的具体办法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所有的实验课程同时开放,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一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去预约某一个实验,预约完成后学生即可以进行相应的实验。五是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同一个知识点的授课内容各有侧重。2.教学方法。为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应当侧重启发式互动教学、案例情景分析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彻底改变过去课堂死肯书本的传统方式,部分课程直接选择在实验室上课,或全部选择在实验室上课,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大实践操作容量,提高学生掌握路桥工程安全评定与加固检测试验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例3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职业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符合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该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对学生讲授理论,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它打破了将理论和实践分离的做法,把实验实训室作为讲课主阵地,让学生边听边练,把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从过去“纸上谈兵”式教学到现在“真枪实弹”式教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并提,实践第一的理念。该教学方法和考虑到现代的就业形势,以就业为导向,使专业教学目标与现代企业用工要求相一致,使学生毕业后能找到对口的工作,实现学有所用,因此,该教育模式能够得到全面推广。

1建立并完善高质量的教学场所

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场所,这种场所既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也要满足实训实践的需要,这是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学校要投入资金,来建设或扩大教学场所,扩大配备实训场地,还要健全相应的配套设施。学校所建设的场地或引进的设备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能满足教师讲课、学生学习及学生动手操作的一线需要,真正做到与毕业后的工作岗位零距离,实现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建设教学场所或引进设备不能只追求数量,而不讲究质量,不能做空架子工程,好看而不实用,更不能建设一些落后的场所或引进一些淘汰的设备[1]。在进行该项工作前,最好要经过专家周全详尽的论证,以做好该项工作,为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2培养能承担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专业教师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还需要一批理论和技能兼备的专业教师队伍,他们能“上的课堂,下的厨房”,不仅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具有实用的实践技能,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实际的教学中能把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为此,我们可以立足本校的实际,让从事相应工作的教师大胆地投入到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中,从中锻炼成长;还可以从在职教师中选拔一些优秀专业老师,去进行定向进修或学习,来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的需要;让有实训经验的教师帮带一些新的老师,来弥补青年教师在操作技能上的不足;从医院引进或聘用一些临床一线的医护专家,来充实学校的教学队伍;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校外的一些技能大赛,来提高自身的技能。总之,要打造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来承担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

3确定理实一体化基本的教学模式

3.1校内教训结合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要向学生讲解全面的护理专业知识,在实训中,还要做到把相关的知识和关键的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升华知识,掌握技能。尤其是在讲到具体的技能操作时,要让学生清楚每个操作步骤,还要让学生明白每操作一步的道理,能善于发现或注意到具体操作中应该出现的哪些问题。当碰到困难的操作时,老师要反复地给学生演习,一直到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实例分析,或通过组织技能比赛来提高或强化学生的实际能力。争取让学生在学校就读期间就能体验到今后的职业角色,让学生真正掌握护理的专业技能,毕业后就能胜任相应的工作。

3.2校外实践学生在校期间也可以在假期或业余时间用自己的知识或技能,到社区或医院中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在校外实践的过程中,还能学习现代化医疗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自身的技能,同时,还能增长自己在管理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中也能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意志,为过度到社会角色奠定了基础。

3.3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如何,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现要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评价时更侧重过程评价。要明确评价哪些要素,还要针对各要素制定科学的可行的评价标准,指标要客观、量化,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还要使评价形成体系,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评价教学质量的作用,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4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本学期基础护理学课程可以分如下项目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灌肠术、静脉输液法、铺床法、隔离技术、无菌技术、口腔护理。将第2、5、7、8、12、14、18周设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周;以护理实训中心作为实训场地来模拟病房内的各项操作;任课教师:宫迎春、包洪静、胡秀娟。学生分组:每组5名学生,一项课题分散进行;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之间可互相讨论;时间安排:每一项目定为4个学时;教学过程:教师讲授、演练,学生分组练习、讨论,侧重于实践。下面以静脉输液为例来展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4.1评估患者要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意识状态、诊断报告及如何治疗进行全面地评估,还要考虑到患者的配合程度,来选择具体的输液方法、配制溶液及浓度。

4.2操作准备①教师穿隔离衣、戴口罩、洗手。②学生回顾静脉输液法相关的知识,如周围浅静脉的解剖位置、名称。预习静脉输液法的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问题等。③患者准备,输液操作前向患者(学生模拟)说明患者如何配合输液工作,及其注意事项。④环境准备,保持环境清洁、肃静、病室内温度、光线适中。⑤用物准备输液器、无菌敷贴、止血带、胶布、小垫枕、瓶套、按医嘱准备液体及药物。

4.3教学过程①学生分组,把班内45名学生分为9个小组,5名学生为一组,由3名教师带领学生到教训场所,学生尽快熟悉场所环境,了解输液所需的物品,掌握每件物品的使用方法。②教师讲解静脉输液法的概念、主要的输液目的。③教师演示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学生同步练习备齐用物到床边-核对解释-备胶布、排气-选静脉、扎止血带、消毒-穿刺-三松一固定-调节滴速-核对告知-整理。④应用案例分析法讲解静脉输液法的注意事项。⑤学生重复老师的操作、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巩固练习。练习完成,学生按照整个过程来进行练习,遇到难题组员间可以相互探讨,老师随时给予指导。操作前准备能让学生知道应根据医嘱准备液体及药液,同时应认真检查输液器、输液敷贴、液体及药液的质量及有效期。通过整个过程的操作练习,学生能够准确地选择静脉,熟练地掌握静脉输液法的操作程序,掌握进针角度、三松、固定的方法,如何调整输液的速度等。⑥评价静脉输液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5小结

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的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重视学生如何去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师重在教,学生是主体,教更多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创造性地去学习,因此,老师重在如何精讲理论,如何具体示范操作,要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中,并对学生的错误及时地给予纠正;而学生也要勤于思考,多动手,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3]。本研究中,笔者认为要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要有高标准的教学场所,还要有一批专业的教师队伍,再做好评估或监管工作,这样一定能把实一体化教学工作做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理实一体化教学例4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开设的制药工程、药学、药物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目前,传统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一般将理论和实验分开进行,理论课时偏多,实验操作偏少,理论和实践衔接不上,造成理论和实验脱节。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上课效率低、动手能力差,不符合时代的要求[1]。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根据制药、食品等专业无机化学课程的大纲要求以及现实问题的存在,摒弃传统的“理实分离”的教学模式,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打破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明显界限[2-3],整合无机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节奏的控制非常重要,理论与实验教学穿行,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随意性。尝试在无机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引入“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4],使每个教学步骤都能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控制中有效完成,并通过不断循环,改进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案。希望通过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无机化学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实现教学相长。

1基于“PDCA”循环”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PDCA”循环法是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博士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简称戴明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5]。“PDCA”循环是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组织管理的科学程序,包括四个阶段: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PDCA”循环法提出后,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国内外教育研究工作者将“PDCA”循环法引入高等教育中,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6]。“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理”指理论教学,“实”指实验教学。将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为目标,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学生可以在实验操作中学习理论知识,在掌握理论知识后指导实验训练,既可以降低学习理论知识的难度,又可以提高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比较适合实验型学科的教学模式。无机化学课程涉及知识体系跨度大、原理复杂、概念抽象,让很多学生对无机化学心生畏惧。在无机化学课程中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验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减少了理论课和实验课之间知识的重复。进行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教与学的自由度变大,教学过程难以有序顺利地进行,甚至可能会失去控制。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引入“PDCA”循环法全面管理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在“PDCA”循环法四个阶段的监控下完成,其目的是在以教师为主体控制下,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相关的实验操作训练,也可以有效防止教学内容随着外界的影响因素而出现偏差,在最大限度上因材施教,保证教学顺利完成。

2新型教学模式在无机化学课程中的构建

2.1教学计划阶段———课前准备

“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和实验合二为一,会加大课堂授课容量和教学难度,所以备课阶段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成功的关键条件,也是“PDCA”质量控制循环法的计划阶段。“理实一体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水平。教师在计划阶段所要做的工作是充分剖析无机化学课程特点,结合相关专业的特点和背景,整合无机化学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要准确掌握现实所有条件,参考教学大纲,阅读书籍资料,精选课堂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方案,制作电子课件,参与实验准备。计划阶段在“PDCA”循环法中处于基础地位,理想的教学计划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1.1整合理论和实验教材,制定教学计划“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所使用教材既可以用于理论教学又可以用于实验教学。根据制药、食品等专业对无机化学课程制定的教学大纲,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无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教材进行分析和整合。设计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方案,将有关理论知识融入实验,实验中探究涉及的理论知识,理论和实验交替进行,注重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的时间比例,统筹考虑和组织师生教学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学生会因实验需要而产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动力,使课堂教学从学生被动听讲变成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摒弃传统的实验报告模式,设计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新型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原理(简要概括实验涉及的理论知识),实验过程(绘制简单流程图进行表示)、实验数据处理(真实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思考题(包含理论和实验知识点)、实验收获和感想(实验成败的注意事项,实验过程的自我评价,实验改进建议等)、创新实验设计(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等部分。“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操作、相互合作、自由讨论,课堂的自由度变大。所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不断钻研教学方法,满足无机化学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训练的传承所需。2.1.2多媒体辅助,优化教学资源“理实一体化”教学应将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合二为一,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同时进行,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实验具体化,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媒体课件,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仿真模拟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信息和资料,使学生一目了然。在实验教学中,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模拟、模型展示等形式介绍实验仪器的用途、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的演示等。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重难点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要领的掌握。2.1.3参与实验准备,进行实验预试“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实验项目,是应用具体实验解决理论问题的实践训练,特点是内容繁多、任务较重。授课教师想要应用自如地掌控实验操作和理论讲授的节奏,需要协同实验室老师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试剂,预防一些常规差错,保证学生实验能顺利进行。实验准备到位后,教师要对实验进行预试,完成所有实验操作,以便了解所需实验时间以及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实验预案。

2.2教学实施阶段———课堂教学

实施阶段指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计划,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是管理把控“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把握课堂的节奏,“讲授”主要集中在知识点的引入与小结上,多种教学方式并用,如讲授启发、设疑解答、互相讨论、多媒体辅助、实验演示、学生实验、师生交流等,进行理论和实验穿插的实时教学,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原始数据。(1)实验: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表1),介绍吸量管、移液管、pH试纸的使用方法。(2)理论:根据实验结果,探究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缓冲溶液的概念,缓冲溶液的组成等理论知识。(3)实验:再次验证缓冲溶液的抗酸、抗碱、抗稀释作用(表2、表3、表4)。(4)理论:介绍计算缓冲溶液pH值计算公式-缓冲公式、校正公式。(5)实验:介绍缓冲容量的概念,进行缓冲容量的影响因素实验(表5、表6)。(6)理论:根据实验结果探究缓冲容量的影响因素。通过公式推导,介绍缓冲溶液的总浓度和缓冲比对缓冲容量的影响、缓冲范围。(7)实验:缓冲溶液的配制,介绍pH计的使用。(8)课内小结,交流讨论。

2.3教学检查阶段———评价测试

教学检查阶段指评估实施预定教学计划的效果,检查实施方案是否可以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如纸笔测试、实验操作考核、实验报告等,综合地评定学生成绩(表7)。通过评价测试的结果,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总结并评估教学计划能否达到预设的目标,是不是合适有效的方案。在课堂上,教师要边授课边观察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重复讲授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一般情况下,教学计划实施的效果会跟预设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需要找出出现偏差的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建立相应改进方案,以便在下一个“PDCA”循环的计划阶段修订和完善教学方案。

2.4教学处理阶段———总结反思

教学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教师根据授课任务和内容,及时审核检查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一方面对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作为下一轮“PDCA”循环的借鉴之用;另一方面要找出该次循环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建立改进方案,转移到下一轮循环中解决和完善。循环中的每个环节可以请同行教师进行监督,使教学质量随着“PDCA”循环逐级上升。教学工作完成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在新的一轮循环中制定新的授课方案并付诸实施。每一次授课每一个阶段都是一次小的循环,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完成一次大的循环。大环套小环,每次大的教学改进都是由许多小型的“PDCA”循环组成,使教学活动不断循环进行,教学质量不断逐级提高。

3讨论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用实验带动理论教学,用理论指导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创设的真实情景下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无机化学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授课容量增多,教学难度增加,课堂自由度增大。运用“PDCA”循环法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顺序不断循环,每次“PDCA”循环都是在上一个循环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更高一级的平台上开始新的“PDCA”循环(图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循环去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4结语

通过“PDCA”循环全面监督管理整个无机化学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可以实现教师对教学节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预防教学内容及重难点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偏离的情况发生。在“PDCA”循环管理体系的监控和管理下,构建师生双方“理实一体化”教与学的模式,不但促使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在循环中创新,在创新中循环,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逐级循环上升。将理论课程和实验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PDCA”循环管理促使理论和教学各个环节共同作用,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现代实验型学科教学体系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参考文献]

[1]林燕如.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着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江西化工,2010(2):114-116.

[2]张荣.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0):61-62.

[3]孙莹,张凌赢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药学教育,2010(1):40-42.

[4]江家发,马旭明.化学教学运用PDCA工作法的尝试[J].教学实践与探索,2007(1):1-4.

理实一体化教学例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12702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连年扩招,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连续下滑,生源已经显著下降。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发展,2014年后,由于文科考生看好理工科的就业优势,各个高职院校又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源,部分理工专业在高招录取时采用文理兼收。这些专业分班时,就会导致每个教学班里有文科和理科两类考生。

1 文理兼收后面临的问题

1.1 文科生在专业选择中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妥协性

文科选择理科专业时仓促而又无奈,有许多学生并不是热爱和喜欢这个专业的,他们往往看中的是理工科不错的就业前景,或者是被父母和家庭强迫报考的理工科专业。这样录取的文科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1.2 文科生较差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功底导致专业基础课学习困难

高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是几乎每个学科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是文科生数学基础差,高考数学分数低是不争的事实,理工科对高等数学要求又较高,很多课程都要求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例如工程力学,理论力学等课程。在后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文科考生薄弱的数学基础最终导致后续课程学习困难。文科生中甚至有一部分拒绝学习后继的课程。

高中物理和高中化学是很多专业基础课(例如,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和工程材料等)的理论基础,但是高中阶段很多文科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接受的物理化学知识少的可怜,离高校理工专业对理化基础知识的要求相差很远。文科学生薄弱的理化知识必然导致,他们在学习和高中阶段课程结合紧密的专业课程时会遇到很多阻力。

1.3 文理生思维习惯在专业学习中差距明显

对文科生来说高数是枯燥和抽象;对理科生来说英语单词是难记和乏味。部分文科学生甚至有畏难情绪,对某些理工课程拒绝进一步学习,甚至彻底放弃学习某门理工课程。文科考生喜欢记忆一些条条框框,而理科却喜欢逻辑推理,这是文科和理科学生最明显的差异之一。

1.4 文科生动手能力差

虽然高中阶段,文科学生也开设了各类实验课程,但是一方面学生自己认为文科生不需要动手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实验教师对文科学生也网开一面,最终导致文科生的高中实验课程流于形式,甚至部分学校把教学资源转让给理科学生,文科学生根本就不上实验课程。在文理兼收的班级里,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动手能力的差距就凸显出来,理科觉得的很简单的实验内容,文科生却不知道如何下手。

2 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教学过程改革

(1)针对文科生学习动机不明确的问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与实践结合的环节由于很多文科生是冲着理工科的就业好才报考的,再加上供文科生选择的专业很有限,他们往往对专业不了解甚至是迫于无奈才报考某个专业。这就导致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这个知识点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或者“上班之后,在哪里可以用到这个知识点”的讨论,这样可以激发文科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知道学习每个知识点都是有用的,从而使文科学生逐渐认可自己所学的专业。

(2)针对文科生数学和理化基础差的问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我帮你学高中知识”环节。

由于很多文科生,在高二就只学历史地理,不再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直到大学学习专业课程时用到高中的理化知识才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如果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按部就班的开展课程,势必导致文科生无法接受,甚至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内容。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开展“我帮你学高中知识”环节,让理科的学生给文科生讲解高中的基础知识,弥补文科生知识的欠缺,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友情,消除了文理科学生之间的隔阂。

(3)针对文科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高中理化实验部分。

由于文科在高中阶段理化实验做的不到位,甚至部分学校文科专业根本没有开始实验课程。文科生的这一缺陷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表现突出,在课堂出现了很多基本仪器仪表不会使用,基本的实验原则不清楚的尴尬局面。为了弥补文科生这一不足,在教学环境增设“高中实验”回顾环节,这不但弥补了文科生欠缺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理科生的认识深度,可谓一举两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很好。

2.2 教学条件改革

(1)增加高中理化的实验设备。

根据高校课程的衔接需要,配备部分高中学实验设备。例如,根据电工电子课程的需要,增加高中的电学实验设备,以供文科学生动手练习使用,可以有效弥补文科学生动手能力的不足。

(2)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增加高中必要的理化实验项目。

根据高校课程的需要,编写高中实验指导书,为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增加高中实验做准备,减少教师的资料准备时间,协助教师顺利完成实验。

2.3 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考核评价必然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理论知识的考核。

根据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基础的差异,在考核内容的多样性上下功夫,根据文科理科学生的不同分别出两套试卷,一套考基础知识的记忆,一套考理论知识的推理和判断,这样文科理科都有用武之地。这种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

二是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考核。

根据文科理科学生的特点,任课教师将文科理科学生搭配分组。文科生发挥记忆力好的优势,主要负责回答教师的提问,并完成实训报告。理科生发挥动手能力强的优势,主要负责动手完成实训环节,打分时教师要强调合作精神,按团队打分,不再为每个学生单独打分。

3 文理兼收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再思考

文理兼收是个新生事物,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其一由于文科考生的高中阶段欠账太多,在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给学生补充大量知识,这就给教师带了额外的工作量。其二由于在“理实一体化”中补充大量的高中知识,如何有针对性的补充高中知识,删减合并原有课程的知识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理实一体化教学例6

目前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大,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必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理实一体化”教室的进一步完善,我系近年来逐步将“理实一体化”运用于护理的教学中,但是关于“理实一体化”效果的探讨却无科学研究,现笔者以CPR的教学为例进行相应的研究探讨。

我系护理实训中心为2009年所建,为中央财政拨款项目,共有实训室11间,其中远程教学教室1间、“理实一体化”实训室1间,共有专职护理教师35名。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我院2012级护理专业1~6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级1~3班90人为对照组,男生6人,女生84人;年龄19岁~23岁;4~6班学生90人为观察组,其中男生4人,女生96人;年龄20岁~23岁;两组性别龄及前期学习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方法

(1)授课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及实践课程均由同一名教师讲授,实验组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全部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讲授,每次上课三个学时,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解,讲解过程中结合模拟人现场演示,讲解结束后学生分组练习实践操作,教师现场指导教学;采用情境教学,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按教学计划先上理论课,后上实验课的“理论实践分段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2)效果评价。为了评价此次培训效果,我们安排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训考核,将对照组与实验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为确保两组班级比较的客观性,我们将两组班级学生基本资料收集并录入SPSS17.0进行整理分析,得出p>0.05,学生基本资料无差异。

二、结果

培训教师授课后,期末组织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训考试,得分90~100为优,80~90为良,70~80为中,70分以下为差,将培训后授课班级成绩与培训前授课班级成绩进行比较。

试验班级与对照班级考核成绩优秀率比较

[\&理论考核\&实训考核\&\&优\&良\&中\&差\&优\&良\&中\&差\&培训前授课班级\&46(51%)\&31\&12\&1\&50(56%)\&33\&5\&2\&培训后授课班级\&83(92%)\&5\&2\&0\&84(93%)\&6\&0\&0\&]

注:两组比较理论考核x2=20.755,p

三、讨论

1.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传统的高校护理专业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重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理论教学时数偏重,理论教学内容偏多,所开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也有重复。这种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面对高校职业化改革的大趋势,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必须做出调整,以适应职业化改革的目标。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恰好克服了这方面的不足,它强调学生学习要理论联系实践,边演示边讲授,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有效地转化到了有趣的实践操作过程中,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够掌握正确的实践操作技能。通过上表我们也可以看出实验组操作考核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理实一体化教学例7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操后理论或先理论后实操,而理论中有实操,实操中有理论。它是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不觉得单调乏味,能够主动积极的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钳工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职生基本上是中高考的落榜者,他们学习成绩较差,文化基础不好,普遍怕考试‘厌学、习惯懒散、不自信,对理论学习热情不高,但大部分学生都对实训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愿意动手进行实训操作,不过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大部分学生在实训时仅限于简单操作模仿,实训效果欠佳。总的来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传统钳工教学模式中理论课与实操课严重脱节,专业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课的材料有明显的区别。

(二)教学组织形式是理论和实训分开,课程先理论(一学期)后实训,分别由专门的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教学。理论课教师缺乏操作能力与经验,实习指导教师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知识,教师的知识能力不同,讲解的角度不同,对同一问题的讲解也会出现偏差,使学生学习内容对不上号。

(三)理论课面面俱到的说教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让学生无所适从。实训课长时间的应付性操作训练也让学生感到疲倦与乏味。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划分小组: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最好由班主任划分,共分四小组,让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分到一组,相互搭配,相互学习。分组后每个小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管理小组在实习中所用的工、量、刃具以及本组学生的考勤、整队、检查任务完成的情况等等。小组最终算平均分以培养团队精神。

(二)实训工位安排及安全教育:带领学生熟悉实训场地,强调实训安全操作规程,上好第一堂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介绍钳工场地的我主要设备及相关的知识。课程结束后,让各小组按照学号,找到自己的工位,并要求组长在每位同学的工位上都贴上姓名标签,方便教师在教学中的管理。

(三)项目引领式的课堂教学:每天早晨一、二节课在教室进行理论学习,第一节课主要是总结前一天的实训情况,对实训过程中学生普遍出现的操作问题、重要的知识点和操作要领进行讲解、强调,巩固前一天的教学实训效果,并布置当天的实训任务,提出当天实训目标。第二节课上新的理论课程,主要讲解当天实训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如《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等,并对钳工技能考证中理论考试部分经常遇到的相关题目进行讲解,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实训操作中有相应的理论知识依据基础,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积极性。

三、加强管理,扎实推进“理实一体化”课改

(一)根据教学要求修编教材。将钳工基本操作部分划分为七个部分:①锉削②锯割③划线④錾削⑤钻孔、扩孔、铰孔、攻(套)螺纹⑥刮研⑦锉配。每个部分都包括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相关图纸文件和资料、技术条件要求、工量具清单等内容。将其划分为若干学习单元,再针对每一周学生单元的设计及零件加工对学生进行技能的专项训练。教学内容以课题为主线,辅助以相关理论知识,把教学过程分解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由学习单元组成的部分,进而由若干部分串联成教材。

(二)七个教学部分中,各部分内容可交叉轮换进行。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

(三)注意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达标考核,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进行考核评定,填写成绩登记表,作为阶段学习成绩计入学生期末成绩。

(四)教学中按照先学会再学好的原则。学会每个项目的基本操作,并掌握该项目的相关知识,由简单到复杂,先基础后专业,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教学方式,也能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理实一体化教学例8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双师型”教师

一、中职学校教学现状

传统的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大多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门工艺课和专门实习课分类,师资方面也以文化课教师、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分类。这几类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担任,在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彼此独立和相互脱节的问题。

特别是专门工艺课和实习课、专门工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分离,尤为严重。体现在教学上,专门工艺课教学在课堂上进行,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死记硬背;在实习车间进行专门实习课教学时,实习指导教师要把有关理论知识再重讲一遍才进行实习指导操作演示,造成课时的浪费和课程间的互动与连接不能相互呼应;体现在教师上,专门工艺课教师讲授理论课,实习指导教师讲授实习课,不能发挥“双师型”教师的特长,教师教学积极性不能得以充分调动;体现在教材上,专门工艺课与专门实习课分在两本教科书中,在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上机械地割裂开来。

这样的独立和脱节带来诸多的不利因素,已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各级职教管理机构都在大力提倡一体化教学,鼓励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快推进理论和实习教学一体化的进程。

二、中职学校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将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从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的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

它包含了理论与实习教学内容一体化和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两个方面。它不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结合,而是按照课程的规律和需要,从技能技巧的形成规律出发,以中职教育特色为中心,采用诸如《车工工艺学与技能训练》等一体化教材,把学生安排在实习车间或实习场所的一体化教学专用教室,由一名“双师型”教师担任该课程的全程教学,既讲授专门工艺理论知识,又结合专门工艺理论知识进行实习指导操作的综合演示,最后让学生既掌握专门工艺理论知识,又能进行实习训练。

这样就能避免了理论课与实习课分离造成的重复教学,相对增加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在同等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学生对理论理解更加深透,对操作就能做到精湛熟练,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实习课与理论课能更好的结合。

当今一体化教学的浪潮渐高,在这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推动下,有必要尽快推广理论与实习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中职学校如何实施一体化教学

1.修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在笔者学校推行理论和实习教学一体化的初始阶段应按照教育部或人社部制定的《××类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将专门工艺学教学计划并入实习教学计划当中。

2.注重模块教学法

在教学中,将工艺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分成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课题,每个课题都有具体的理论和技能要求。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课题的一体化教学。

3.选用一体化教学教材

一体化教学强调讲、练结合及专门工艺学与专门实习课教学的有机融合。例如,可依据人社部出版社的教材目录,选用适合学校各专业的诸如《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等一体化教材。弃用以前的如《车工工艺学》《车工生产实习》等理论与实习教学内容分割开来的旧教材。因为旧教材存在内容上重复,教学进度上不够协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缺陷。

4.选拔培养任用“双师型”教师

即使有了再完善的教学计划,再完美的教材,如果仍然采用理论教师讲理论,实习教师指导实习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就如同空谈。所以选拔任用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笔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是集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国家职业资格(技师、高级技师)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例如,对于笔者学校来说,一体化教师就应具有该专业的中学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或技工教师系列的讲师、高级讲师、一级、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同时又具有该专业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

因此,学校应下大力气进行“双师型”教师的选拔培养。在选拔培养上主要应以一线的实习指导教师为主。通过鼓励实习指导教师参加专业对口的学历教育,教学教法的短期培训以提高其理论业务水平;组织理论教师到相关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接受技能方面的继续教育;让实习指导教师传、帮、带以弥补理论教师操作技能的不足;在现有的工艺课和实习课教师中进行轮岗锻炼;在职称评定上,提倡教师申报技工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系列职称资格;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毕业生引进相关师资等形式,选拔培养引进基本胜任本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不同编制的教师加入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当中。

5.建立更多的一体化实习教学车间(教室)

实习车间是中职教育不可缺少的教学场所。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课堂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和训练的一体化场所,所以一体化教学实习车间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学校应对实训基地教学设施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及时更新老旧设备,完善实习教学等各项设施,使实习车间能兼具教室的基本功能。如有可能还应建立多个一体化教学专用教室,配备与教学计划相适应的工卡量具、教学模型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

6.建立有效的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中职学校实习教学质量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主。首先通过分析调研,结合学校实习状况,确定评价要素,在此基础上设定评价指标,指标应尽量定量化,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系统,成为体系,促进一体化教学的优化和完善。

7.由实习指导教师转化而来的三位一体教师承担一体化教学任务

要求这样的教师既会理论教学又会实习教学,而且还是一个称职的班级管理者——班主任。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和目标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1)从学生与任课教师接触的时间来看,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与之接触时间最长。实习指导教师也最有条件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特点,更易指导学生在学习方法技巧方面的改进。

(2)从学生与实习指导教师的亲和度来看,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教学中对学生手把手地传授操作技能,容易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学生了解实习指导教师,信任实习指导教师,感激实习指导教师,有利于班级管理。

(3)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来看,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教学中的言谈举止无时无刻地体现着教师的共同特点和人格魅力,容易带动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

当然,这样三位一体的教师教学能力高、工作任务重、安全责任大,学校在安排教师工作量方面应予以适当考虑。

8.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便于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在原来相对独立的教学部与实训基地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将车间、实训室等的管理划归教学部具体负责,实训基地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规划建设、设备维修更新添置、原材物料采购等职能。这样可以使教学部更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同时也在设备使用维护等方面做到有机地统一。

四、中职学校施行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效果

笔者预见,通过推广理论与实习教学一体化的方法,能够收到如下良好效果。

1.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通过一体化教学,使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学生一直保持积极的求知愿望,边学边练,效果更好。

2.使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从事一体化教学的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实习技能操作的指导者,不但理论水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而且操作技能也要过硬,三位一体的教师更会以自己的综合素质教育影响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使教学管理和设备使用维护管理更加和谐地融为一体

理清了在设备维护管理上的职责,减少了部门间沟通的中间环节,提高教学部在实习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减小了学生管理难度,使教育教学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例9

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

0引言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繁荣发展,社会对旅游管理类人才越来越强调职业能力的要求,而旅游管理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使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从业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这就需要高校旅游专业教学树立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实践型旅游人才的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致力于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亲身操作的机会,有效提高旅游专业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旅游专业实践型人才,为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1优化理论课程配置

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理论课程作为支撑,因此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时候首先就要注重优化相关的理论课程配置,这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指导。由于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即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包括导游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因此,在进行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强化对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强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困难点,并通过体验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毕业后可以很快地适应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1.2校内实训

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其中校内实训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进行校内实训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强化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业务技能。其操作模式主要是在学校的模式操作室或校内实训基地内,组织学生进行基础的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下体验旅游专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

1.3校外实践

校外实践作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高校领导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重视,通过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校外实践,能够为学生与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的对接,从而使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成长为满足社会和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的实践型人才。校外实践作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贯穿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比如在大一的时候就要组织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加深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了解和认知,大二、大三的时候组织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到企业进行教学实践;对于临毕业的学生可以到合作企业当中进行顶岗实习等,这些都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4课外实践活动

高校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能够用于实践教学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践教学。比如鼓励学生参加旅游相关的社会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体验旅游行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旅游相关的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路径

2.1科学地制定旅游管理一体化实践教学目标

要构建科学化的旅游管理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就需要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提高对这门学科的认识,重新审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认识到一体化实践教学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科学的、针对性的教学目标。首先,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从多种角度了解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和具体能力要求,并据此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并根据不同课程的要求改进教学方法。然后,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可以采取校内实训、校企合作、等方式多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锻炼自己,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需求。

2.2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想切实提高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旅游管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让学生能够在亲身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其次,丰富教学手段。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合理的选取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参与程度,从而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2.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实施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物质基础。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模拟仿真系统构建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高校进行旅游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现旅游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为高校旅游专业教学提供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学校则负责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旅游专业人才,最终实现校企双赢。

作者:李楠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理实一体化教学例10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理实一体化教学已经在全国各个职业学校全面展开。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是指由师生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围绕工作(实践)任务的完成进行边教、边学、边做,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集理论教学、实验实习实训为一体,产学结合”为指导思想,按照职业实践活动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在时间上将学习项目在不同时段内完成;在空间上将教室与实验室,实习、实训场地结合形成专业教室;在教学方式上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融为一体,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项目。怎样保证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顺利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呢?

一、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能力较低,对专业课的学习感到困难等问题,专业课程教学应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性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通过对技术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统一。

以《机电装调技术》为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法,以机电一体化设备中常见的实例为情境:如电动机控制、交通信号灯控制、机械手控制等为载体和项目。在具体项目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如果有问题,老师现场解决或在现场做理论讲解,较好地解决了“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使学生一学就能用,一学就会用。

整个教学过程在实训室进行,采用由浅入深、逐次讲解,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际训练一体化的综合训练方式,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分析学生的作业作品,我们了解到,这样安排课程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动手能力大大加强,对自己努力得来的实训结果、设计成果等有较高的成就感。

二、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全方位考核学生。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采用学生、教师、行业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使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评价与技能评价相结合,突出考试的诊断性和发展。各项目的评定成绩根据各项目任务书中的评分标准,由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测评三方面综合而成的。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可以使学生从多层次、多方面了解自己的工作效果和不足,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下一个项目的调整和设计。教师的评价,着眼于理论设计、动手操作、工作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这种考核体系进一步调动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专业团队建设,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保驾护航。

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课程教学团队的主讲教师最好要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参与校企合作和企业服务的经历,具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协作精神,另外还可以聘请企业中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专业师资队伍。在中青年教师培养中,坚持利用校企合作这一有效途径,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不断加强教师理念更新,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科研现场进行实践,参加企业新产品开发工作,专业教师通过技术服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成长,积累经验,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保驾护航。

四、创造与专业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实现零距离接轨。

职校毕业生的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和动手能力,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而这一优势的取得,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体系完备、运行良好的实训基地,依赖于学校营造的职业实践环境。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方面,强调从高端需求入手,安排新技术应用型的实训项目,实训室管理方面,严格按企业的标准进行管理,创造真实、仿真的职业环境。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全面出击、精心选择,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主动联系企业,提升专业对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升顶岗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相互协商,达成共识,增强计划灵活性以适应企业,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增加企业效益,构建“校企双赢”合作模式,实现零距离接轨。

五、建立合理的立体教材体系,保证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学校要摒弃传统的专业教学课程方案,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各个知识点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实践训练课题,让学生有计划地按照教师确定的课题和学习要求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形成一套较为齐备的课程教学内容及相关材料。这些载体主要包括校本教材、讲义、学习指南,以及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料(包括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等,这些资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具有一定的校本特色。

经过多年改革建设,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然而,教学改革是永无止境的,职业学校的老师应继续努力,转变教学理念,巩固已取得的成果,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科学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为培养适应时代、具有本专业特色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出贡献。

理实一体化教学例11

自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技术变化的速率已经远远超过了职业教育训练的发展速率,也就是职业教育训练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变化,职业学校不能及时、快速地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这种反差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等职业学校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有熟练地实际操作技能,以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

目前,中职的钳工维修专业普遍存在三个问题:⑴对一般学校而言,钳工基本功训练与理论严重脱节,学生的动手学习与动脑学习脱节,理论难与指导实际。⑵钳工基本功训练基本是按一个课题一个课题的单一进行训练,每一课题时间较长,学生感到实训枯燥无味,实习死气沉沉,学生缺乏实习兴趣,更谈不上在实训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⑶实训考核只注重检查学生的产品质量,其他不做为考核项目。这样造成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忽视自己作为一个合格工作者必备素质方面的考核,这不能不说是实训考核上的一个较大的失误。

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所以,一体化教学是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技能为基点,以实现主要能力目标为主线,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从新建构,合理整合成新的知识领域,理论与实践紧密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否胜任本工种,本岗位的工作,能否适应职业变化。因而,如何搞好钳工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中的关键。

笔者根据多年的钳工实习谈谈见解,与同行们共同榷商。

1营造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氛围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牵扯面很广,决不是几个人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一方面,教师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理念, 校教学要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就没有活力,把一体化教学提高到关系学校和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对待,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其次,在总结钳工工艺理论教学和技能实习指导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中级钳工鉴定标准,认真编写每个教学课题教学方案,并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完善。对于学生层方面,在思想上要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通过就业形式教育,企业信息反馈,历届毕业生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明白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而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2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使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先进教学理念,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2.1建立模块式教学,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所谓教学做一体化,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围绕职业技能训练要求,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二是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注重感知、操作,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2.2课题分段交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以前钳工基本训练课题周期长,一干就是一个星期,同时实习内容单一,不是四方、六方,就是合套。学生感到疲劳厌倦,实习死气沉沉,从而使实习效果不理想。为改变这一局面,有必要按教学大纲规定的实习课时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重新设计、调整。采用两三个实习课题进行交叉,使学生既有实习规律可循,又感到实习内容形式多样。如錾、锯、锉三个实习课题交叉进行,两只三天即交换实习课题。教师按照分段课题的要求指导学生,使之操作姿势和操作方法准确协调,为以后综合性练习打下基础。这样的“理实一体化”实习往往可以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2.3由单一实习改为组合件实习,使实习趋于工厂化

众所周知,兴趣是积极探究某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个性倾向,它能推动人们去追求和从事某种活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中职的学生在技能培训方面,尤其是培训之后的第二学期,参与技能训练的兴趣不浓。这不是个别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厌烦参加技能训练,更有甚者采用退学的办法来逃避训练。因此,有必要对影响学生技能训练兴趣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找到关键因素方能对症下药,找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激发、提高和维持学生的技能培训兴趣。

采用“一体化”教学之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我觉得应该由单一件的实习改为组合件的实习,统筹兼顾各种训练技能与工艺课之间的时间分配,生产实习一体化教学中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之间的时间分配,各种技能之间要合理交叉训练尤其重要。

如结合实习制作直角尺、锯弓、台虎钳等等训练中,教师在具体指导时要求每一种组合件的任意零件、任意工序必须是合格品。其好处是:

⑴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⑵使学生明确产品合格与废品界限;

⑶了解个别操作对整体操作的技术联系,为全面掌握操作技能打下基础;

⑷生产了新产品,回收实习成本,改变了纯消耗实习的被动局面,减轻了中职学校因实习耗材带来的经济上的压力。

但是,中职学校的教学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技巧。学校不但要求学生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而且也必须掌握正确的操作姿势和合理的加工工艺,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及提高产品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单一件实习改为组合件实习中引导不当,就容易造成学生实习时忽视必须掌握的正确操作知识和加工工艺。

3实施对教学质量的监控

目前的实习考核办法基本上是检测学生的实习零件。这种考核办法可以衡量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高低,对实习教学进行竞赛和通考排列学生名次无疑比较准确,但是这种考核办法与工厂实际产品检测不符,工厂工人生产的产品只有合格和废品之分。中职学校学生实习考核用的是百分制,由逐项考核计分,最后汇总成绩。这样就容易出现实习零件某一处超差,最后汇总成绩却很高,但实际零件却是废品。这种考核的结果,使学生没有明确的合格与不合格产品之间界限的标准,因而也就缺乏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学习的压力。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学生在校的实习任务主要包括以下的反面,一是养成安全操作生产的习惯,掌握操作时的正确姿势;二是掌握必要的生产加工过程,加工出符合生产需要的合格产品。鉴于上述原因,对学生实习成绩考核就包括两大项:

目测检查:通过实习教师的观察、了解,对学生安全操作法、零件加工工艺等项,分10、8、6、3、0五级打分。(具体标准可视本校情况而定)

检测检查:实习教师用工、卡、量具对学生已加工工件的工程尺寸、技术要求进行实际测量,按10(合格)、6(可修品)、0(废品)三级打分。

考虑到中职学生成绩实行百分制可把上述两次成绩相加乘以五,即为实习成绩。例:一学生实习,目测得8分,检测成绩为10分,实习成绩为

(10+8)×5=90

这种考核办法,能合理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这对从严要求学生,加快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技巧,培养合格的中级技术工人是有益的,这样做也就更利于实习教学走上课堂化和规范化钳工一体化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提高能力。这既是一个实施方案的过程也是一个验证方案的过程,是学生运用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收获、有体会、有感悟,感受知识、技能、方法的力量,体会劳动的艰辛,培养了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钳工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必须勤于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善于总结,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丰富一体化教学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提高专业技术强化技能,使之适应企业生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劳动出版社,《钳工工艺学》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