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园林经济论文

园林经济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02 19:36:21

园林经济论文

园林经济论文例1

2园林绿化中低碳经济的产生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引起了能源的不断消耗和资源的过度浪费,导致环境的持续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日益增加,从而引发了因温室效应而引起的全球变暖的生态危机。温室效应直接造成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并且会逐步恶化。为了积极解决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所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3低碳园林设计的原则

3.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减少人工费用在当前低碳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园林设计应该在遵循生态平衡原则的基础上,在保证园林建筑稳固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园林工程的施工工期,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在园林设计中应该巧妙的利用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尽量减少后期人工的维护。

3.2设计具有独特性园林设计的重要性质之一就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独特性。园林景观设计的独特性主要是指园林景观的设计应该在时空的分布、景观类型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在低碳经济不断深化进行的当今时代,园林设计应该根据园林所起到的功能,具有的风格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即使是由同一个景观所构成的因素,也要根据园林类型、功能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的设计。这中独特性的设计既能促进园林设计的创新,同时还能降低园林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3.3合理搭配种植物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在尊重自然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措施对景观进行规划,并且科学合理的处理建筑、人和绿化植被之间的关系。设计施工时要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设计绿化苗木。绿化苗木的选择要四季有花,四季长青,乔、灌、花草复式栽植,设计时尽量采用自然生态模式进行布置,并合理布置乔、灌、草的搭配,促使整个绿化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4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低碳园林建设中具有特色建设的基础,因地制宜是在综合考虑园林建设区域特征的同时,结合当地的经济、历史文化等地域特点,创设出既符合地域风情又使当地居民具有强烈认同和归属感的园林建筑。为了满足因地制宜这一要求,在建设园林时就可以保留当地的一些原始的建筑物和花木,尽可能的应用当地的植物,突显整个园林的地域特征。

4低碳经济下园林绿化设计的主要措施

4.1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近年来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大面积的观赏性园林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奢望。但是又因为绿色植物不管是对于人类健康还是环境的优化都有重要的作用,园林建筑依然是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所以,我们就要在既节约土地资源又美化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垂直绿化、立体绿化或者墙面绿化等诸多节约土地面积的园林绿化形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吊桥体式、屋顶式、房墙式等每一寸土地来满足人们对于绿色的需求,种植的植物要符合占地面积小,且具有攀爬能力的植物,以藤蔓类植物最为合适。这样,通过三维绿化形式,在满足人们对绿色植物追求的基础上,还能起到降温、除尘、减少噪音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4.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世界人口的增加,地下水的不断减少,使得水资源越来越短缺,这就使得节约水资源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的园林节水一般是采用集水技术或铺装地面透气透水性装置。但是除了使用节水装置之外,还要注意对水资源的合理回收和利用。其中,回收雨水和利用中水,将其利用再生水灌溉或者微喷装置进行二次喷洒,成为了当前节水的主要措施。其次,还要注意降低水资源的消耗,比如对植物结构进行调整,加大表层土壤的渗透率,也是进行水资源节约的措施之一。

4.3选用低碳园林材料依据低碳园林的定义,园林的建筑材料就应该选用既低碳又环保的材料。这包括园林中道路的铺设,景观造型布置使用的材料,都应该选用节能环保的、低碳的材料。其中,低碳材料的含义是在确保材料使用效能的前提下,使用可再生的,环保的,自然的原材料,这些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释放较低的能耗,较低的污染,且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并且这种材料还应该具有可回收的可能。园林景观设计使用的材料应该是能反复使用的且是新型的环保材料。

4.4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从节能方面讲园林绿化,主要是指充分利用当地的太阳能、风能及水能等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利用这些环保节能的资源,对园林的绿化建设做贡献。建设节能环保型的园林主要是在对园林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对当地的水资源和电力资源进行节约利用,最大效率的使用这些资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最低的能耗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

4.5对园林设计进行低碳施工和管养建造一个低碳园林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要付出行动,将园林建设成型,创造一个低碳园林实体。既然是环保节能的园林建设,那就是在园林施工过程中依然要采取节能环保的措施。具体的措施是减少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的使用率。除了采取节能的施工过程外还要注意对园林的养护工作。在园林养护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污染的方法之一就是用生态的方法和手段来处理生态系统的变化,例如在园林中多种植一些乔木,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等。

园林经济论文例2

(二)师生比例不合理,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少根据对黑龙江省5所园林类高职高专院校的调查,师生比普遍达到1∶20。近年来,学校已采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和教师的情况有所改善,但还有一些仍很不平衡,师生比例最高的学校达到1∶31,师生比例最低的学校的也是1∶15。从高职教师承担的任务来看,不仅有传统的理论教学任务,还承担着指导任务。并且因为生师之间的比例偏高,导致高职高专教师应付日常教学工作已倍感疲惫、精力不足,难以满足各方面的要求,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很多教师本身就缺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能得到更好的补充和提升,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相对也就比较偏少。

(三)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的专业教师很少目前的高校教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与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尤其是“双师型”的教师团队没有比较健全的制度机制来制约,有些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只是流于形式,没有深入的实践学习;学校与园林企业合作只是表面形式,校企合作的共同锻炼、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扩招,专任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企业一线参加社会实践,每天都是满负荷的教学任务。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大约是50%。

二、以校企联盟理事会为契机,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措施

高职教育要根据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特色,来建设独具特色的生态类高职院校,为当地的一些园林企业单位输送较为优秀的技术型知识分子。这就要求打造一支不仅专业知识扎实、技艺优良,而且要具备熟练的专业实践技巧的“双师型”师资队伍[3]。

(一)完善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再教育培训制度自主培训、校本培训和校外企业培训可以作为专业教师再教育培训的三种培训方式。加大经费的投入,每学期制定合理的专业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与方案;按照计划分期分批地将专业教师分配到园林企业、苗圃、施工现场参加短期的技术技能培训、学历进修、岗位实践培训等。也可以通过校内聘请专家、国内参加学习班、国外出境学习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鼓励专业骨干教师申请第二职称,主动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

(二)建立健全专业教师挂职企业锻炼奖惩机制完善《专业教师下企实践锻炼管理暂行规定》《校企合作师资建设方案》等相关制度,统筹要求专业教师每学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实践不少于1个月;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为教师提供流动培养机制,将企业请到校园,让教师参与企业的运营,协助企业完成科学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任务。对于专业教师走入企业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表现不好的给以相应的惩罚。(三)加大校外兼职教师聘请力度,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以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着眼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技能熟练的人员组成兼职教师的资源库[4]。由行业、企业专家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开展专题讲座及其相关的研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兼职教师也可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以及教材的编制、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与教学实践。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一)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相互融通,促进教师团队发展。培养专任教师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兼职教师即高级工程师为校外专业带头人。通过校外专业带头人提高高职院校校内专业带头人的实践技能。大力提升校内专业带头人的行业、社会影响力,使其尽快成长为具有高知名度的教学、生产、科研领军人物;利用校外专业带头人丰富的实践经验,参与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同时提升校外专业带头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积极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培训。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水平。

(二)应用型教学队伍建设成效学校要求以任务作为驱动,动员教师走进园林企业锻炼、实践、服务。如黑龙江生态工程学院生态工程系园林类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32人。通过考取职业证书,目前已有国家林业局考评员11人,2人获得造价员证,5人获得景观设计师证,1人获得国家二级建造师证,14人获得花卉工考评员证书。“双师型”教师由原来的20人增加到32人,形成了一支“名师+骨干教师”兼备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拥有如此的专业教学队伍,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因为教师获得了行业中相应的资格证书,证明该教学团队对园林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具有为企业行业服务的资格和能力。

园林经济论文例3

(一)节能降耗

首先,由于节约型园林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地采用有效手段来降低对各种资源的消耗与浪费,并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作为核心追求,因而,建设节约型园林能够巧妙实现生态环境优化与经济良性发展的双赢。

(二)遵循自然发展规律

其次,建设节约型园林可以降低现代化城市飞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诸如碳氧失衡、大气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等次生危害,还人类一个健康生存空间的同时,也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另外,由于节约型园林始终倡导经济、高效与合理的建筑理念,所以其规划设计与施工养护等过程又总是在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努力做到对自然生态的顺应。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不仅可以促进人对自然的深入了解,还能够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由于城市园林建设具有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理应结合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要求,并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充分分配和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有效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但是,由于当前人们在观念和理解上存在着偏差,出现了节约型园林建设与低碳经济理念不够一致的现象,因而,为了更好地让低碳理念落实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三)要保持园林绿地系统与城市规划的一致性

园林建设本身就属于城市建设规划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它的设计施工都必须建立在整个城市系统的基础上。但是从目前国内园林发展现状来看,不少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对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认识不够或片面地强调外部观感而忽略了对资源节约等原因,导致了园林规划设计不能立足于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甚至被人为地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整体中割裂开来,表现出了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同时,更是耗费了大量的建设资源。因此,在进行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时候,首先应该结合既定的城市系统规划方案,既需要充分考虑到相应的人口密度,又需要准确把握好城市结构和分区布局等大量客观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统筹安排,做到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切勿为了一时之需而盲目地在城市规划尚未定案或审批之前便草草地进行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否则将会严重背离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初衷,更给后续的城市园林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园林建设遵从因地制宜

进行节约型园林建设还必须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应该遵从因地制宜的原则,努力利用好现有的自然资源的价值。首先,应从有利于绿色物种生长的角度入手,尽量利用好现有宝贵土壤资源的价值,最大限度地保证原有地形地貌特征,尽可能地做到因山随势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这样,既避免了因大规模的地形改造而造成的资源高额投入,又能够进一步缓解园林绿化与农林业生产之间的直接矛盾。其次,还应该全面考虑现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是因为,对于节约型城市园林设计而言,水资源的利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应广泛提倡使用科学先进的集水技术,积极推广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的运用,同时,还要注重对自然雨水回收以及再生水的有效利用率,采用增加可利用水源总量的方式真正做到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除了利用地膜覆盖、土工布覆盖等形式以降低水分蒸发和渗透外,还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耐旱的植物种类,并同时采用在树木根部盘绕穿孔输水软管的措施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这样,既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又可以为植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经济论坛境。

二、如何做好低碳经济背景下节约型园林的建设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化工程,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必须要体现生态化的建设理念,所以,在进行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时候,我们必须克服过去因为片面追求园林观感效果而忽略了对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弊病,真正以低碳理念引领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最大限度地做好对各种资源的节约利用,切实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力争以少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综合效益,真正让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同步行进。

(一)切实做好资源的节约利用

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必然地会大量牵涉到各种资源,因而,若想实现节约型的园林建设目标,首先就必须做好对各种资源的节约利用,努力实现以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无限的生态价值。一方面,要本着节约用土的原则,在不影响城市绿化用地的同时尽可能地将土地资源的效益提升到最大化。与此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土地资源的价值,还可以巧妙设计出三维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以及屋顶绿化)形式,将绿化领域推向更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做好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或者采用微喷和滴灌等设施进行节水,或者利用回收、处理等技术进行雨水的回收和中水的利用,还可以利用透水砖、地膜覆盖等方式降低水的消耗与蒸发。另外,在园林设计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园林规模和设施布置上尽量做到精细化、人性化和生态化,这样,就能够做到对材料资源的节约利用。

(二)低碳理念贯穿园林建设始终

真正的节约型园林建设,自始至终都会明显表现出低碳环保的特征。为了让园林建设更好地体现出节约型的低碳理念,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务必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也就是说整个规划设计一定要从既定的城市总体用地布局和结构特色入手,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特点和资源优势,设计出具有最佳的园林绿地系统方案。其次,在进行园林建设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园林绿地的固碳释氧效应,在追求设计观感上的景观化和艺术化的同时,更需要努力发挥绿色物种固碳、抗污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使园林系统建设达到既能改善城市景观面貌,又能增加固碳释氧、净化生态环境的建设目标。另外,还要在准确领悟城市生态绿线管理制度相关精神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园林绿化方案的审批工作,同时建立透明化的绿化监管制度,以进一步规范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与验收等系列工作。

(三)提高低碳产品在园林建设中的利用率

为了凸显园林建设的节约化特点,在进行清洁能源的选择时,均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尽可能地利用那些源源不断的自然能源(太阳能、风能以及水力能源等),这样,既可以有效节约园林清洁和后期的日常管理所需要的能源,更可以降低园林建设所需要的管网建设性投资费用,真可谓一举两得。同时,在进行园林系统的树种选择时,也需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慎重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其耐旱性,更要考虑到它们固碳释氧能力的强弱。这是因为,选择那些耐旱且固碳释氧能力强的树种既能够降低后期养护造成的大量的能源消耗,还能够利用其自身超强的固碳释氧能力有效吸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净化空气的同时,也更好地美化了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了最佳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低碳新型材料开始大量地被引入到园林建设中,此举不仅可以匠心独运地营造出富于情趣的园林景观效果,还可以更好地推进园林绿化朝着节能型、环保型方向发展。

园林经济论文例4

一、引言

城市森林公园,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阵地,其提供的生态服务的稳定性不仅直接影响到公园本身的游憩价值及未来发展,更维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然而目前城市森林公园在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生态环境也因大量的旅游冲击出现退化(黄程,2010)。

城市森林公园由于其公共物品的属性及外部性,其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并没有通过市场价值体现出来。随着人们对森林公园旅游需求的不断扩张,确保城市森林公园提供高质量的生态服务的同时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需要制度的约束。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经济增产过程中,政府采用正确的管理模式,即生态补偿制度,希望达到生态阈值之前找到一条通过库兹涅茨曲线峰值的通道,实现经济、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姜宏福、温亚利,2010)。对城市森林公园提供的生态服务、环境服务建立补偿制度,这也是经济发展对生态服务的反哺,最终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关于城市森林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森林公园的概念、管理、发展不足及应对措施上。城市森林公园是位于城市市区或市郊的、能满足市民日常游憩需求且具有大面积优美森林景观的公园(黄程,2010),而目前由于旅游规划定位有偏失(杨财根,2010),应该加强森林景观培育、合理开发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对策(孙志立,2005)。

国内针对公共物品的生态补偿制度设计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公益林(田淑英,2009;王蓉,2010)、流域(游彬,2008)、湿地(姜宏福,温亚利,2010;谢屹)及自然保护区(王昌海,温亚利,2010)的生态补偿上。而关于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补偿制度设计的研究很少,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生态资本性理论等理论依据(田淑英,2009)和新森林法,从森林环境功能受益的公共和私人主体必须为此支付费用,开展生态旅游,征收生态补偿税费、成立森林环境补偿基金(刘粲,2003),通过价格、支付、激励机制等创建完善的森林生态服务市场机制(戴栓友,2003;游彬,2008),同时明晰产权(王昌海等,2010),加大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王蓉,2010),吸引社会筹资(姜宏福,温亚利,2010)等。综上所述,目前关于专门研究城市森林公园制度设计的文献较少。笔者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生态服务补偿制度这一角度入手,试图构建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补偿制度。

三、理论分析

根据制度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城市森林公园的特殊性质,利用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补偿原则论,试从政府及市场的角度论述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补偿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支持。

1、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根据生态补偿理论,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社会经济系统生产和消费的产品价值,来自劳动生产和自然环境,因此自然环境是有价值的。要使社会经济系统能够持续发展,必须使自然环境系统也能够持续发展,这就要求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环境作出生态补偿(高岚等,2007)。

城市森林公园的环境总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其中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娱乐、健康价值)、间接使用价值(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包括存在价值和遗赠价值。

城市森林公园目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直接价值上,即游客支付的门票费用、餐饮费用、娱乐费用等其他相关费用。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经过合理科学的计算后,通过市场交换体现。所以,对维护生态功能的主体所做的贡献给予足量的经济补偿,通过制度创新激励人们从事生态保护投资并使其生态资本增值,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外部性理论

城市森林公园一般具有强大的正外部性,其经营者无法要求哪一个部门去支付森林生态效益使用费,致使经营成本得不到补偿;另外市场价格也不能准确反映其全部的生态价值,导致森林经营者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的背离。因此,必须采用庇古手段实现生态补偿,即政府必须通过政策手段实现森林公园生态服务外部效益的内部化,让生态服务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以维持城市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

3、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泛指无排他性或无竞争性的产品。环境质量或服务这类物品大致上都可划入准公共物品。当今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也与环境资源本身的特殊属性有关,即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公共财产资源与环境质量恶化污染的根源在于环境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规定得不完全。“搭便车”和“公有地的悲剧”是典型的市场失灵表现。政府对准公共物品的补偿主要体现在通过价格机制、税费补贴的形式直接提供,或者委托给私人部门。

由于城市森林公园的公共物品属性,当旅游活动不可避免地对城市森林公园的环境产生破坏性的污染时,需要完善的制度约束在价格、补贴机制上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或者通过企业、非政府组织维护城市森林公园的环境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得以持续提供。笔者于2011年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做的相关调查表明,67%的游客认为应该为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游憩、挖野菜等行为支付相关费用。

4、补偿原则理论

根据福利经济学,卡多尔和希克斯认为,按照帕累托标准,政府实行任何经济政策都会引起市场价格体系的变化,使一方有利,另一方受损,如果做出某种改变,使受益者在补偿了受损者的损失后仍旧比以前好,那么就出现社会福利改进。补偿原则为国家实行经济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例如,我们国家实行的退耕还林工程的财政补贴激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城市森林公园提供的生态服务补偿,可以认为是消费者对森林公园的有意或无意的污染而承担的补偿,通过这部分补偿用于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建设和维护,促进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

四、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补偿制度设计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等理论分析,对我国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补偿制度设计进行如下研究,将从补偿价格的范围确定、补偿的市场形式,政府的激励机制和私人部门参与,公众参与的角度进行探讨。

1、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补偿市场机制

(1)生态服务补偿价格机制。通过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等客观方法或支付意愿调查法等主观方法确定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价格,衡量城市森林公园的价值。根据市场规律,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通过价格的调整,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不断调整,最终达到均衡,实现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消费者支付意愿的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作为城市森林公园提供的生态服务补偿,把增加的收入用于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的建设和维护。

(2)生态服务补偿支付机制。公共物品的市场支付形式主要有三种:生态服务开发贸易系统、生态服务自愿私有交易、生态标记(游彬,2008)。城市森林公园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可以通过不同的市场形式进行交换,确保生态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例如,通过生态标记,对城市森林公园进行相关认证,贴上生态标志,像“低碳城市森林公园”,这样会增加城市森林公园的价值,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消费这种生态服务。当然生态标记的前提是要做好科学、合理、严格的认证,促进城市森林公园的可持续经营。

2、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补偿政府约束

(1)建立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补偿基金制度。根据《森林法》规定,任何从森林环境功能受益的公共和私人主体必须为此支付费用,所征收的费用以森林环境补偿基金的形式解决。城市森林公园提供生态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强制性手段,即建立生态服务补偿基金制度。国家对城市森林公园的财政补贴、生态建设支出、社会筹资都可以纳入到补偿基金里面,专款专用,形成强制性约束力,确保城市森林公园生态建设的有效施行。虽然目前我国公益林的生态服务补偿标准由每1/15hm2每年5元提高到10元,对于生态服务的要求来说,这远远不够。所以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补偿要经过合理测算后,补偿标准或基金投放标准要在满足经营成本的基础上,保障额外的生态建设支出,比如改造林相、植树造林等等。

(2)界定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产权。根据科斯第二定理:如果交易成本为正且较小时,可以通过合理分配初始产权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无需抛弃市场机制。城市森林公园的产权不清晰,所有权与经营权、使用权没有明确规定,城市森林公园就会出现开发不当,旅游者就会不遵守规则污染城市森林公园环境。如果明晰产权,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所有权依然是国家所有,如果下发经营权给私人企业,此时政府通过减免税费、加大补贴、技术培训或支持等激励机制吸引私人部门参与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产品的提供和维护。再比如,如果产权清晰,确定城市森林公园的碳排放权,可以通过碳排放交易市场进行交易,不但可以增加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补偿资本,而且有助于实现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

3、公众参与激励机制

通过公众、非政府组织采取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比如志愿宣传低碳旅游,义务植树等,对城市森林公园的环境保护起到监督作用。政府应该制定针对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激励机制,例如对参与的公众给予名誉上或物质上的补偿,以此激励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上来,自觉维护城市森林公园提供的生态服务。

五、结论

基于外部性、公共物品等理论依据,通过对我国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补偿制度研究与探讨,建立的具体制度如下:一是通过价格机制和支付机制建立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补偿市场机制,利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二是通过政府建立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补偿基金制度和界定清晰的产权,鼓励私人部门参与,弥补市场失灵;三是制定激励机制,促进公众参与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通过构建以市场、政府为主体的制度,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将会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杨敏、杨延风、张谦、宋保平:森林公园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探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6(2).

[2] 王亚明、李青、王赛:罗马尼亚林业发展对我国林业建设的启示[J].林业经济,2010(4).

园林经济论文例5

【关键词】滇派园林;云南经济;国际化;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

当前,国家一方面已经逐渐不再成为圈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栅栏,另外一方面,国家同样也不再是独占地区的、民族的长期依存发展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围墙。这从当今国际局部地区的不断冲突中可以看出来。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化,必然导致国家、地区、区域资源在社会发展的开发、保护、利用过程中,也呈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这也不难从当今国际纷争、政治纷争、经济纷争中看出来。资源合理有效可持续的保护、利用、开发在国家、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当前乃至下个世纪,寻求区域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建立客观、合理、有效的发展产业模式,谋求经济的共同发展、资源的有效利用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滇派园林的现状

滇派园林是云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一环,既体现云南的资源特色,也体现云南的社会生产力量。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高原低纬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兼具的边陲重地,在发展中国经济的过程中,兼顾云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从中国近、现代史中不难看出。发展滇派园林也就是居于云南特殊的地域资源提出的,它既是专业理念,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理念。滇派园林是应用云南资源分布的立体性特点,利用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山水映象和生态元素,参与人类环境修复,满足人类持续发展的园林、园艺活动,或劳动结果的展现——园林、园艺。园林活动成果,是满足人类发展的环境需求,而园艺劳动的结果,是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园林、园艺活动均是以满足人类自身要求,同时,又兼具发挥环境功能,如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除讲究各类生物对象的生存需要外,还提出了生物和谐共荣、多样性、持续性的发展理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源适度开发利用和提高持续、科学、发展意识的理念。滇派园林概念的提出,具有全球性、广泛性、群众性等特点,以及打破国家、地区范围,种族、政治、阶级划分的特点。

由于云南特殊的地域环境,云南在从事各类经济活动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经济社会的发展须立足于长效的资源开发,滇派园林理应成为当今云南发展的一面旗帜。

2发展滇派园林的对策及措施

2.1克服急燥冒进,将滇派园林经济纳入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实施。

滇派园林是利用云南的地域资源或造园技术实施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类云南园林园艺派别。前些时,云南曾经以发展绿色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十八种生物资源”开发曾经创造过辉煌,至今也发生着重要作用,如此种种,可以看作是滇派园林的原产地经济(微观经济),但是,利用资源结合技术开发异地经济(宏观经济或地域经济)作为滇派园林外延式经济发展亟待开发。

2.2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大力培植滇派园林产业。

政府要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滇派园林发展关心、支持,加强地方立法,建立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和激励机制,地区资源保护、利用补偿机制,引导和培植滇派园林产业。

2.3政府下大决心,斥资引凤,强化产业基础理论研究。

一方面,政府注重产业开发的同时,一方面要注重产业文化、理论体系的研究,引进和培养一批滇派园林的产、学、研队伍及学科带头人。

2.4应用推广先进的技术及产品,提高滇派园林对云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发展滇派园林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的有效结合、区域的和谐发展、产品的创新,形成云南经济发展的旗舰,拓展省内外、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园林经济论文例6

【abstract】also becom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tha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 with economy, society’s uninterrupted growth, a country, development of area, area. the effect developing and having makes use of the resource reasonableness, face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direction development also becomes an inevitable trend. seek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tate pattern, the resource common develops and may continue making use of practical or immediate significance, having to political matter such as area dispute, an international dispute, national contradiction demanding prompt solution.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set off from the yunnan reality, analyse new estate of building-up developing a pattern, increase pole structur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yunnan suggesting that sends gardens to develop idea, to look forward to boosting yunnan developing, at the same time, getting to setting an example and using an effect for reference to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yunnan send gardens; yunnan economy; internationalization; globa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gional economies

当前,国家一方面已经逐渐不再成为圈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栅栏,另外一方面,国家同样也不再是独占地区的、民族的长期依存发展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围墙。这从当今国际局部地区的不断冲突中可以看出来。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化,必然导致国家、地区、区域资源在社会发展的开发、保护、利用过程中,也呈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这也不难从当今国际纷争、政治纷争、经济纷争中看出来。资源合理有效可持续的保护、利用、开发在国家、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当前乃至下个世纪,寻求区域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建立客观、合理、有效的发展产业模式,谋求经济的共同发展、资源的有效利用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 滇派园林的现状

滇派园林是云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一环,既体现云南的资源特色,也体现云南的社会生产力量。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高原低纬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兼具的边陲重地,在发展中国经济的过程中,兼顾云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从中国近、现代史中不难看出。发展滇派园林也就是居于云南特殊的地域资源提出的,它既是专业理念,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理念。滇派园林是应用云南资源分布的立体性特点,利用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山水映象和生态元素,参与人类环境修复,满足人类持续发展的园林、园艺活动,或劳动结果的展现——园林、园艺。园林活动成果,是满足人类发展的环境需求,而园艺劳动的结果,是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园林、园艺活动均是以满足人类自身要求,同时,又兼具发挥环境功能,如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除讲究各类生物对象的生存需要外,还提出了生物和谐共荣、多样性、持续性的发展理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源适度开发利用和提高持续、科学、发展意识的理念。滇派园林概念的提出,具有全球性、广泛性、群众性等特点,以及打破国家、地区范围,种族、政治、阶级划分的特点。

由于云南特殊的地域环境,云南在从事各类经济活动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经济社会的发展须立足于长效的资源开发,滇派园林理应成为当今云南发展的一面旗帜。

2 发展滇派园林的对策及措施

2.1 克服急燥冒进,将滇派园林经济纳入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实施。

滇派园林是利用云南的地域资源或造园技术实施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类云南园林园艺派别。前些时,云南曾经以发展绿色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十八种生物资源”开发曾经创造过辉煌,至今也发生着重要作用,如此种种,可以看作是滇派园林的原产地经济(微观经济),但是,利用资源结合技术开发异地经济(宏观经济或地域经济)作为滇派园林外延式经济发展亟待开发。

2.2 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大力培植滇派园林产业。

政府要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滇派园林发展关心、支持,加强地方立法,建立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和激励机制,地区资源保护、利用补偿机制,引导和培植滇派园林产业。

2.3 政府下大决心,斥资引凤,强化产业基础理论研究。

一方面,政府注重产业开发的同时,一方面要注重产业文化、理论体系的研究,引进和培养一批滇派园林的产、学、研队伍及学科带头人。

2.4 应用推广先进的技术及产品,提高滇派园林对云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发展滇派园林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的有效结合、区域的和谐发展、产品的创新,形成云南经济发展的旗舰,拓展省内外、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园林经济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低碳经济是采取超低能耗,很低的污染量,很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标来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绿色发展理念。是人类自从工业发展繁荣以来,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和高负荷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下一次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转变,是思想领域的一次变革。

低碳经济下园林的设计的核心是采用先进的能源技术和技能减排技术,从对城市园林的设计,材质,结构等方面实现重要转变,通过对园林设计材料,园林施工工艺,设备的选择,减少使用甚至是不使用石化能源,材料的消耗,从根本上降低能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对于传统的园林设计,在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将会从园林整体的规划,园林施工材料,材质的的选择等一系列程序上,围绕以最少能耗,最低二氧化碳的低碳核心,最大程度的实现园林设计的生态环保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

二.低碳园林设计的原则

1.尊重场地

尊重场地是园林设计中更好演绎区域特色的基础,要在综合考虑到整个园林区域场地的特征,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地域因素,从而在设计时候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地域特色,创造出强烈的地区认同和归属园林文化,如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进行园林设计时候,可以让原有的一些建筑物和花木得以保存,加强对一些乡土植被的采用,使得整个园林设计彰显出地域特色。

2.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自然做功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在遵守大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使得整个园林工程工期缩短,建筑物更加稳固,长久。实施符合自然规律的巧妙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比如,在进行园林设计过程中,在建造园林水闸时,可以利用水流的方向和冲击力,将闸孔正对水流,如此,既可以保证水流能够正常从闸口流出,又可以大大减少水流对水闸地基的冲击力,有助于减少园林安全隐患,同时,有助于水闸质量的稳定,减少维修的费用。比如,可以利用水流的自然流动,通过一些细微的改动,让水流自然形成一定的瀑布,流泉等。

3.景观异质和因地制宜

景观的异质性是整个园林工程设计的重要性质,主要是强调园林设计过程中,园林景观在时空分布,变异程度,景观类型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要据园林的不同功能,不同的风格特色而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即使是同一种景观构成因素,也可以因为园林类型的不同,功能的不同而采取差异化设计,如此可以让园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符合景观飞异质性,如此既可以满足居民求新求异的观赏心理,又可以促进整个园林设计的创新。

4.彰显自然,生态和谐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最重要目的之一便是要促进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在尊重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各种景观进行规划,科学处理建筑,人,绿化植被之间的关系,设计施工不得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绿化苗木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乔、灌、花草复式栽植,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究乔、灌、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景观效果。保持整个绿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维护区域生态的平衡。

三.低碳园林设计的方法

1.雨水储蓄利用

保持和修复自然界的水循环将成为低碳园林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一方面,大量的雨水随着市政管网白白流失;另一方面,大量的景观用水来自于洁净的自来水。建立区域性的雨水利用设施,实现“就地滞洪蓄水”是解决城市雨水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解决了园林景观与植物灌溉用水问题。园林构筑物可以通过形式的巧妙构思达到增汇的目的。园林建筑采用半地下、地下或底层架空的设计,以及墙面、屋顶立体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或绿地面积,同时提供多种建筑设计风格,为人们提供不同的观景视角,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地下与半地下园林建筑也使建筑在冬夏季的能源消耗减少,达到减排效果。

2. 污水净化循环

城市污水净化循环问题亦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设计,借助自然的力量予以解决。具有净化功能的人工湿地系统可以设计成污水处理地。将城市污水排人湿地系统,配合植物根系以减缓水流速度,利用多层异质土壤对悬浮物进行拦截沉降,促使杂质的沉淀和排除,并在湿地中种植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如芦苇、千屈菜、小香蒲、花叶芦竹等,以有效地吸收过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3. 选择建造材料

降低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过选择碳成本低、耐久度高、后期维护少以及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的材料进行园林建设。选择本地或就近材料,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来减少碳排放。尽量采用木材、竹藤等“低碳”材料,少用钢材、玻璃、水泥等“高碳”材料,减少园林建设中的碳成本。

4. 植物增汇措施

增加碳汇措施包括2个方面:①增加绿地容积率(绿量/单位面积)。绿量是指所有生长植物中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是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的总量。具体措施是提高绿地面积、建设屋顶花园、发展立体绿化,如种植绿墙、藤架种植、悬挂种植等。②注重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通过合理配植提高绿地容量,创造多样性的景观,提高植物群落的整体固碳能力,营建低碳园林。据试验,不同类型单位土地面积上固碳释氧能力表现为: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落叶灌木;速生树种高于慢生树种;低龄树高于老龄树。

四.结束语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对城市园林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是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朝着规划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提高居住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品位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加强对园林景观的科学规划设计,从整体出发,重视细节,因地制宜,本着生态和谐,自然归真的原则,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平面到立体等多视角设计,实现既追求设计规划的新颖独特,又具有地方特色,既满足人们需求,同时也符合低碳经济趋势,促进生态的和谐。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骆国文 浅谈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期刊论文] 《现代园艺》 -2012年6期

[2]郭文河 论小区园林设计对人居低碳生活的重要作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5期

[3]杨柳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石景艺术的现代意义 [学位论文]2006 -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

[4]张丽梅 基于文化特色的公园绿地夜景照明研究 [学位论文]2010 - 山东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园林经济论文例8

 

[前言]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将悠久的区域园林传统和现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炼提高的作品。景观的发展是在伴随着对过去的继承与否定中进行的,一种新的景观形式的产生,总是与其历史上的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重视传统价值的同时,还要正视当前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不要盲目的地模仿过去。设计园林景观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系统的工程,在目前的经济条件,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既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又要遵循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点,园林景观设计就难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一、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依据设计园林景观;可持续性这一概念是生态持续性,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至今二十多年来,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上升,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尤其是环境问题。有些地方或企业为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发展的理念,只顾满足当前的利益,而大量的消耗资源,严重的污染生态环境最终形成高投入,低产出,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恶性循环。昔日晴空万里,碧蓝的天空,雪白的棉花状的云朵在空中缓缓地移动着,现在已被厚厚二氧化碳气体、沙尘所掩盖。人们置身在晴空万里,碧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下这种景观已经是过去。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必须的,土地也是有限的,但是,应该认识到,大自然是有系统物质结构构成的。论文参考。协调城市与大自然的关系决不是一班问题要通过科学、谨慎的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生命系统的干扰是可以大大减少的,许多破坏是可避免的。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把发展可持续的科技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

二、园林景观设计所面临的挑战

着眼于景观规划设计作品中民族文化个性的培育,并把其注入我们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中的共有性与差异性,整合两者在景观规划设计创作中的理念。

第二,景观规划设计过程要倡导多元化。具有民族文化风格,保持中西文化的差异,发展国际间的合作,倡导个性化设计。弘扬中国特色,弘扬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要弘扬出自我特色。这样就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当中积极研究历史、民族、乡土、个性等问题。

第三,积极发掘园林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论文参考。从文化个性培育的视角要求,就是如何将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在当代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进而对世界文化做出独特的贡献。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种文化只有与时代相适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既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又不失去自身传统的特色,这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一种根深叶茂的文化。

信息化的今天,文化共享已是必然。反映到景观规划设计中就是我们要能体现出自己文化的底蕴。同时,要吸收西方的异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融合常会产生强大的新的生命力。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主体文化意识,只有在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异域文化中的精髓,景观规划设计创新才能真正实现。

1、园林景观设计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今天的园林景观设计师更多的是在治疗城市伤疤,用景观的方式来修复城市的肌肤,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提供一个安全、洁净、舒适、美丽的生活空间。同样,园林景观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也许已经超过了历史的任何时期,所有人都在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

2、园林景观设计的社会性、艺术性与生态性的关系

国家“十五”计划中提出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明确指出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坚持在经济发展中进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快速发展。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因素,它们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园林景观设计师追求的是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园林景观。

3、园林景观设计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园林专业人员必须在更大的领域内承担起改变生态系统的重任。

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包括从总体布局、道路组织到园林绿地系统的布局和设计。风景园林师必须设计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规划设计:要解决中国的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园林专业应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中坚力量。自然与文化保护地规划设计:只有园林专业才最有能力实现保护地的宗旨,体现自然与文化精神。旅游地规划:园林设计专业是必不可少的。

高速公路、铁路系统,新开发区的规划等,都有园林专业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3. 结论;园林专业设计人员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中发挥其他专业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中国的园林专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园林专业设计应从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求为出发点,把握专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确立园林专业的主攻方向,放弃小农式园林设计,承担起人类生态系统设计的重任。论文参考。目前和今后人们生存方式的变革导致了新环境的需求,它应该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良好结合。生存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引起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革命。

参考文献

[[1]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2]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园林经济论文例9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06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009- 03

1 园林经济的重要性和发展因素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的园林绿化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必要内容。发展城市的园林建设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建设的专家学者的共识。因此,园林经济也应运而生。本文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园林经济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园林经济迅猛发展的因素。

1.1 我国园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从广义范围上理解的园林,即发展整个城市以至整个国家的园林绿化,实现园林的绿地向整个城市的大园林范围转化,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统一。广义上的园林经济包括了园林景观和风景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园林建设工程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建设国家的城市园林、城市园林景观和城市的人居环境。园林经济包含于广义园林的建设中,支撑着我国广义园林的建设和发展。建设广义园林的核心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自然与城市的协调统一和发展。而园林经济则是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园林经济,即在建设广义园林的活动中,在建设城市园林的基础上,在景观资源和风景区的保护中,以城市园林为载体,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园林经济,是广义园林概念的发展结果,广义上园林的建设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园林经济的经济效益,并推动了与园林建设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保证了我国园林建设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稳定的增长。园林经济对我国的园林建设发展起到了制约的作用,同时,园林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园林建设的发展进程。

1.2 我国园林经济的发展因素

园林经济在今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分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2.1 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

城市的政府部门为建设城市的绿化形象,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城市的人文品位,在政策和资金上都为园林绿化的建设投入较大。园林经济是城市增长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方法,也可以作为旅游业来发展城市的第三产业经济。

1.2.2 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很多城市抓住结构调整的机会,制定了自然与经济、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的战略,调整农民收入来源的结构。

1.2.3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GDP的提高,使城市居民渴求更好的居住环境,促进了我国城市园林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推动了园林经济的发展。

2 园林建设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上文分析,园林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园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园林会计,从事园林财务管理工作而言,通过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来降低和控制园林的施工项目成本,已经成为我国园林会计核算管理的主要问题。对园林单位的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降低和控制园林建设施工中的项目成本,对我国园林工作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园林管理会计核算的对象不完善

从园林管理会计核算的成本部分的角度上分析,会计核算的核算对象只是包含了园林施工建设中的园林经济成本,而没有对园林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建设对环境资源的消耗量进行经济核算。从园林施工建设为社会带来的效益的角度上分析,会计核算的对象只是用于交换的资金收益,而没有对园林施工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客观有效的考虑和反应。因此,园林会计核算中核算对象的不完整,使园林建设的单位之间的个别收益、个别成本和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之间不相一致,造成了园林建设单位由于资源差异导致的分配不公现象。

2.2 没有充分体现资本的保全原则

园林经济管理进行生产与经营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企业的资本保全,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很多的园林管理的会计核算体系中,没有充分地体现资本保全的原则。首先,在园林绿化的育林基金中的提取使用循环中,没有体现管理的资本保全原则。其次,在园林资产的计价时没有考虑园林建设的时间因素,而只是考虑了园林建设的历史成本对于管理资本的影响作用,所以,园林建设的资产成本只是被划分为了园林管理费和园林造抚成本。因此,园林的管理方式只计算了园林建设的初始成本投入,而忽略了因时间因素导致的长时间内货币价值变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变化,使园林经济管理没有充分体现园林管理的资本保全原则。

3 建立完整的园林会计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根据上文的分析,建立健全我国的园林会计核算体系在园林的有效管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园林会计核算的起步较晚,所以建立完善的园林会计核算体系需要较多的时间。自新会计制度和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相关人员结合我国园林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特点,为了加强园林建设管理中会计体系和规范的园林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规定。在完善园林会计核算的方法方面,促进我国园林会计核算体系而言,首先,园林建设和管理应依据我国园林经济的发展特点,在遵守执行我国的国家企业会计制度基础上,建立园林经济发展的园林会计核算体系。其次,应积极地反映园林的会计核算的特点,在核算管理的基础上,用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形式对园林经营和生产的各种经济指标和经济业务会计核算进行严格的规定。

4 园林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设

园林单位的绿化工程,是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来降低和控制园林的施工项目成本,已经成为我国园林会计核算管理的主要问题,本文讨论了园林绿化项目施工中成本控制的管理,从而对园林管理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强化园林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设措施。

4.1 树立成本意识

施工建设的项目成本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利用成本管理的方式,不断地促进控制和降低建设施工的项目成本,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所以,做好园林管理的项目成本管理,要注意加强对园林管理部门的项目经理进行成本管理的教育,同时采取相关的措施。只有在园林的施工建设的项目中培养员工的成本意识,使施工建设的管理和实施的员工都意识到有效的项目成本管理对于园林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才能使项目的成本管理在园林施工建设的项目管理中得以贯彻实施。

4.2 加强成本的控制管理

园林建设施工的成本管理,是园林绿化建设企业的项目管理中的子系统,成本管理子系统的具体内容有,园林建设的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成本的会计核算和成本的分析,以及成本的考核等。园林的建设施工企业经理部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成本的信息,通过系统地计划和预测,以及控制、会计核算和有效分析等工作,使项目的实际成本可以被控制在财务预定的资金计划的成本范围内。项目的成本管理中很多管理环节都是有联系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成本决策是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依据成本决策来具体制订成本计划。通过实施成本的控制来实现对成本计划的监督,从而实现成本决策中的目标。通过成本的会计核算对成本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验。因此,成本的考核过程是实现园林建设管理中成本责任制的保证,也是实现园林建设工程目标的主要手段。

强化园林建设施工前的成本管理,同时促进园林管理中会计核算的实施,对于园林的建设施工单位来说,应根据相关的文件和园林工程的基本概况进行合理的成本预测。对于施工建设中的准备阶段,对建设造价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应用会计管理和园林建设的原理,来制订合理的、经济的施工方案。

园林经济论文例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园林经济是覆盖全社会的产业,为其他产业和人民生活服务,渗透到各行各业;同时又具有复杂的综合的行业内部结构,特殊的服务功能,并产生特殊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虽然在理论界尚未对园林经济作最后的界定,但从理论和实践中我们已清楚地看到,园林经济无疑是市场经济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产业;同时,园林经济又必须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三个效益同时并举,它才能生存和发展。

一、园林绿化经济的性质特征

园林经济是结构和功能都十分复杂的复合体,不仅包括复杂的经济内容,也包括复杂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内容。园林经济从投入到产出,供人消费,涉及动物、植物、气象、水土、环保、货币、市场、审美等多种要素,这就要求把所有园林经济的活动当作一个复合体,优化配置各种要素,采取一系列复合的对策和措施,在谋取经济效益时,要特别强调三个效益的结合,达到合理高效。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园林经济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是“人――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和效应,园林经济的主体是园林绿化事业,这一事业的建设内容是一种艺术创造,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又具有不同历史阶段的文艺内涵,一旦脱离了园林文化,园林经济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园林经济系统不能完全听任市场的自发支配,必须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要有一定的计划性,或者说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才能使园林经济更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园林绿化经济的发展形势

城镇绿化形成的经济热潮渗透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城镇建设工程进行绿化建设,以及在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地区进行拆迁建设绿地,对国家和建设单位来说,资金投入较大。但是绿化建设所形成的经济动力,涉及许多经济领域。首先是提高了环境质量,提升了地区的物业价值,改善了居住条件,造福人民;同时,拉动了房地产、金融、装潢、建材、劳动力与搬运市场等。除了投资者直接受益以外,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大的,只要进行综合核算,其经济效益将大大超过投资额。从而推动了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城镇园林绿化实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依法建立园林经济体系

由于园林经济的三重性,要保证其健康发展必须依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园林经济体系。如文物法、规划法、绿化条例、风景管理条例、第三产业政策等,以及地方园林保护条例、绿化条例、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等,以确保园林绿化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二)园林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城镇园林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旅游资源,对社会资本充满了吸引力。在城镇园林工程建设上政府可建立园林建设保证金制度,进一步开放银行信贷政策,提供更加优惠的金融措施,加速城镇园林景区的开发建设。政府财政可与银行联手建立城镇园林建设的绿色通道和园林建设单位的信用档案,加强对园林专项资金投放使用的监管和宏观调控。政府的财政性投入可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而游乐项目及部分景区建设可引入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或利用外资进行投资建设。如呼和浩特武川县的哈达门森林公园,则是采用政府投资兴建和个人投资经营相结合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已在全国一些城镇得到运用。引进外资同时引进先进的园林管理经验与管理手段。大量多元资本的注入,可化解政府投资园林景区的资金压力,为城镇园林的规模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三)园林建设的特色化

城镇园林建设要走特色化道路,有特色才会有生命力;有特色,才能确保城镇园林的长效发展。我国有很多地方历来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在公园景区、绿地建设方面,广泛地吸取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做到中西文化融合,形式多样化,有灵魂有特色,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创新。因此,每个城镇要结合自身的城镇实际和园林定位,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设计与建设理念,创造城镇园林的新特色、新意境,彰显城镇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创出富含个性的城镇园林的“品牌效应”、“精品效益”。政府部门可依据对园林精品产出率的考评来指导和规范城镇园林的发展。

园林经济论文例11

    2.生态园林的建设发展

    2.1必须有足够的生态学理论作为生态园林建设支持

    理论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工作才能够更为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从根本上使工作的效率达到最大化。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是一项大型的建设项目,其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各个环节的工作也都是起到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点,如何做好各方面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则是直接影响着整个建设项目的质量能否满足社会要求的重要因素,这些方面与环节一旦出现了疏漏,就会极大程度地降低整个建设项目的效率,甚至使整个建设项目流于形式,无法保证质量。只有做好了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好各个环节衔接的无误。而这一衔接工作是极具系统性的,要想做好这一衔接工作,就必须从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主体,让整个衔接工作循序渐进,使整个建设项目更为平稳、高效地进行。

    2.2让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应尽量自然化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最终目的,便是让园林建设与自然相融合,让城市生态的园林建设更为贴近自然的生态系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其生态的自然化入手。在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过程中,应尽量满足设计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给园林的生态系统提供一个繁衍的空间。生态的多样性是园林建设自然化的一个关键点,只有保证了生态的多样性,才能够使整个园林建设更为切合园林自然化的需求,才能让整个生态园林建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限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园林建设的质量。而要保证生态园林建设的多样性,就必须从根本上保证生物的繁衍过程的顺畅,而要保证生物繁衍过程的顺畅,就必须对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了解,让整个生态园林建设更为符合生物的繁衍要求,开拓生物的生存环境,让生物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繁衍。

    2.3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同其他的园林建设。生态园林有其独特的一面,生物的繁衍要求以及成长要求等等都奠定了生态园林的独特性。如何让生物更好的繁衍以及成长是园林建设的一大问题,只有在解决了这一问题的前提下,整个生态园林建设才能够真正做到贴近自然。在进行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选取生物的养殖,根据地质条件、温度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合理地筛选出一部分生物投入建设,只有在生物能够适应园林建设环境的前提下,整个园林建设才能更趋平稳和高效。

    2.4构建“天人合一”的绿色和谐环境

    城市生态园林以人类的福利为根本.追求人、园林植物及其景观、城市环境三者间的和谐共存,使城市居民、人工设施、历史民俗文化风情  与绿色环境等各个方面达到最理想的配置。 2.4.1人与绿色环境的和谐人是城市环境中的主体及核心 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景观能够满足城市居民一些生理上或心理上的需求,如通过在园林绿地空间中的观赏、游玩、健身等活动获得的放松和调整等,同时人的活动对园林绿地空间的维护和发展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城市生

    态园林建设中,既要满足各种人类活动对园林空间的可及性。又要考虑绿色环境的自我维护能力.使人们既愿意进入园林绿地空间开展各类有益的活动,又能与绿色环境和谐共处。

    2.4.2人工建筑与绿色环境的和谐建筑及其设施是城市景观的特点

    雕塑、园林小品等人工设施也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园林绿化技术要求这些人工设施和园林绿地融为一体。一方面要保持绿色环境的自然特点.满足人们对自然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应考虑借助人工设施的建设,完善园林空间的功能,让城市的绿色环境具有现代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在生态城市中,增加一些碑文、石刻、小型古建筑、微缩人文景观,则更能体现“天人合一”的美,从而充分发挥生态园林的综合生态功能旧。

    2.4.3历史民俗文化风情与现代城市绿色环境的和谐城市绿地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场所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在传统文化和传统园林艺术中,园林植物往往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通过合理种植设计。可在局部地造意境,烘托环境氛围,增加绿地品位和情调,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

    3.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城市生态园林的内涵和基本的特征,提出一些发展生态园林建设的原则,认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应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实现城市社会文化、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