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技发明论文

科技发明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20 06:00:29

科技发明论文

科技发明论文例1

以学科专业名称=“科学技术哲学”或“科学与技术哲学”或“科技哲学”或“科学哲学与认知哲学”为检索条件,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国家图书馆,CALIS学位论文中心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48篇,文献在各数据库中的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对检索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去重后得到有效学位论文634篇,文献分布时间为1987年到2011年(检索时间2012年3月)。其中,1987年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吉林大学张之沧的《科学观新论》,由舒炜光教授指导。张之沧成为我国第一位科学技术哲学博士。1989-1995年期间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产出较少,平均每年不足3篇。自2002年开始,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论文产出呈现明显递增趋势,具体文献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在检索的文献中,按学位授予单位进行统计,排名前十五位的学位授权单位如图3所示。其中,吉林大学以152篇位居首位,东北大学以129篇居于第二位,中国人民大学以58篇居于第三位,北京大学56篇居于第四位,山西大学与复旦大学以39篇居于第五位,文献产出量居于前五位的上述高校占了全部文献的74.6%。从文献分布与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点分布状况可以看出,我国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研究生机构仍然以北方为主,且博士培养单位较为集中。

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分析

科技发明论文例2

1 上海自然科学领域科技发展的学科结构与绩效评价 1)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占据上海自然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主导地位。 上海自然科学领域中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分别名列前三位,占据上海自然科学领域学科发展的主导地位。排在后面的依次为信息与系统科学、地学、数学、天文学和力学。除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三个学科科技发展的主成分得分为正外,其他五个学科科技发展的主成分得分均小于零,表明上海自然科学领域的多数学科的科技发展低于整体水平(见表1)。 表1 上海自然科学领域学科发展的综合评价 投入 产出 综合 排序生物学 1.7461 0.98206 1.79619 1化学 0.87113 1.18576 0.83031 2物理学 0.81642 1.32005 0.76775 3信息与系统科学 -0.41952 -0.77932 -0.37558 4地学 -0.54201 -0.6447 -0.52783 5数学 -0.71232 -0.20092 -0.7645 6天文学 -0.88765 -1.14172 -0.84543 7力学 -0.87214 -0.7212 -0.8809 8 2)上海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但与北京差距明显。 在自然科学八大学科中,上海除地学外,其他学科国际科技论文数均进入前三名,其中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六个学科在大陆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信息与系统科学国际科技论文数排在北京、湖南之后,名列第三(见表2)。虽然上海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国际科技论文数均位居前列,但与北京相比,差距明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天文学外,上海其他学科国际科技论文数均不足北京的1/2。在国内科技论文方面,上海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力学、物理学、化学、信息与系统科学、天文学和生物学有明显优势,数学与地学国内科技论文未能进入前三名(见表2)。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数学外,上海其他学科国内科技论文均不足北京的1/2。 表2 2001年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国际国内前三名地区 国际论文 国内论文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数学 北京 上海 江苏 北京 & nbsp; 江苏 湖北力学 北京 上海 陕西 北京 上海 陕西信息与系统科学 北京 湖南 上海 北京 湖北 上海物理学 北京 上海 江苏 北京 上海 安徽化学 北京 上海 江苏 北京 上海 江苏天文学 北京 上海 江苏 北京 江苏 上海地学 北京 湖北 江苏 北京 江苏 湖北生物学 北京 上海 湖北 北京 广东 上海 资料来源:200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2,23-24。 3)知识流动不足、系统失灵是制约上海自然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瓶颈。 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效率,就其实质而言,是新的知识在一个系统中创造、流动和利用的效率。它取决于诸创新要素的创新动力、能力和互相之间相互作用的效率。而决定创新要素的创新动力、能力和互相作用则取决于经济科技制度的安排,政策体系的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和创新文化的氛围。建设知识创新体系,提升学科建设与科技发展能力的关键是通过制度、政策和环境的作用,提高创新各要素的创新动力、能力和达到创新目标的要素间的互动。从本质上看,创新体系是由存在于企业、政府和学术界的关于科技发展方面的相互关系与交流所构成的。在这个系统中,相互之间的互动作用直接影响着创新的成效和整个经济体系。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知识的循环流转。表3所示上海自然科学领域R&D项目按项目合作单位分组情况,2/3左右的项目为独立完成,表明知识流动不足、系统失灵成为制约上海自然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速知识流转、战胜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中的系统失灵是上海自然科学领域知识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长期任务。 表3 上海自然科学领域R&D项目按项目合作单位分组情况 项目数 项目参加人员全时当量 科学家和工程师 项目经费支出与境外机构合作 114 343 275 5122与国内高校合作 127 305 221 7258与国内独立研究院所合作 107 243 17 7 2526与境内注册外商独资企业合作 38 127 118 2360与境内注册其他企业合作 915 2103 1895 25427独立完成 2545 4408 2707 32311其他 26 124 102 1384 资料来源:上海市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小组。上海市R&D清查数据汇编,2001,72。 2 上海工程与技术领域科技发展的学科结构与绩效评价 1)学科在国内的比较优势。 在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20个学科的国际科技论文排名中,北京包揽了20个学科的第一名,上海只有材料科学、冶金与金属学、机械与仪表、动力与电气、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化工、土木建筑、交通运输9个学科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上海能源科学技术和环境工程两个学科国际论文排名第三(见表4)。 表4 2001年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各学科国际国内前三名地区 国际论文 国内论文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工程与技术基础学科 北京 河北 山西 北京 陕西 江苏测绘科学技术 北京 四川 陕西 北京 湖北 江苏材料科学 北京 上海 辽宁 北京 上海 陕西矿山工程技术 北京 江苏 湖南 北京 湖南 江苏冶金、金属学 北京 上海 辽宁 北京 辽宁 上海机械、仪表 北京 上海 陕西 北京 江苏 陕西动力与电气 北京 上海 江苏 北京 湖北 陕西能源科学技术 北京 湖北 上海 北京 山东 黑龙江核科学技术 北京 安徽 &nb sp; 四川 北京 四川 甘肃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 北京 上海 陕西 北京 陕西 上海计算技术 北京 上海 江苏 北京 江苏 上海化工 北京 上海 湖北 北京 江苏 上海轻工、纺织 上海 北京 四川 北京 广东 上海食品 北京 江苏 广东 广东 浙江 江苏土木建筑 北京 上海 江苏 北京 上海 江苏水利 北京 湖北 江苏 湖北 北京 江苏交通运输 北京 上海 江苏 北京 上海 湖南航空航天 北京 陕西 黑龙江 北京 陕西 江苏环境 北京 江苏 上海 北京 江苏 上海安全科学技术 北京 湖南 安徽 北京 湖南 江苏 资料来源:200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2,23-24。 在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20个学科国内科技论文排名中,北京有18个学科排名第一,只有食品和水利分别由广东和湖北名列第一,而上海只有9个学科进入前3名,其中材料科学、土木建筑、交通运输3个学科名列第二,冶金与金属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化工、轻工与纺织、环境工程名列第三(见表3)。 2)上海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占主导地位的学科。 上海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中占据科技发展主导地位的8个学科依次是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机械与仪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化工、计算技术、动力与电气、交通运输。上海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科技发展最为薄弱的5个学科是测绘科学与技术、水利、矿山工程技术、安全科学技术和食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3的学科科技发展的主 成分得分小于零,表明上海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60%的学科科技发展低于平均水平(见表5)。 表5 上海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学科发展的综合评价 投入 产出 综合 排序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 2.93105 2.48946 2.96681 1机械、仪表 1.38674 0.06872 1.29458 2航空航天 1.16586 -0.81414 0.98384 3材料科学 0.57576 1.29195 0.67626 4化工 0.61197 0.94682 0.66216 5计算技术 0.35117 1.86971 0.51358 6动力与电气 0.49477 0.42028 0.50252 7交通运输 0.45473 -0.19787 0.40005 8土木建筑 -0.32659 0.6906 -0.23377 9工程与技术基础学科 -0.26822 -0.66067 -0.31811 10冶金、金属学 -0.46472 0.25968 -0.40773 11轻工、纺织 -0.46716 -0.475 -0.47954 12环境 -0.69617 -0.31043 -0.67619 13核科学技术 -0.72349 -0.79265 -0.75082 14能源科学技术 -0.79072 -0.50098 -0.78198 15食品 -0.76882 -0.90066 -0.80184 16安全科学技术 -0.81005 -0.84276 -0.8 3462 17矿山工程技术 -0.8642 -0.85314 -0.88633 18水利 -0.89218 -0.8347 -0.91028 19测绘科学技术 -0.89975 -0.85423 -0.91858 20 3)上海工程技术领域科技论文产出与北京差距悬殊。 在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国际科技论文方面,上海排在前3名的11个学科中,除材料科学与土木建筑两个学科外,冶金与金属学、机械与仪表、动力与电气、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化工、交通运输、能源科学技术和环境工程9个学科的国际科技论文数均不足北京的1/2。 在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国内科技论文方面,上海进入前3名的9个学科,除材料科学、轻工与纺织两个学科外,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冶金与金属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化工、环境工程等7个学科国内科技论文均不足北京的1/2。 4)加强产学研合作、战胜系统失灵是上海工程技术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面临的基本任务。 表6所示上海工程技术领域R&D项目按项目合作单位分组情况,70%左右的项目为独立完成,表明知识流动不足、系统失灵成为制约上海工程技术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产学研合作、战胜系统失灵是上海工程技术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面临的基本任务。 表6 上海市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R&D项目按项目合作单位分组情况 项目参加人 项目数 员全时当量 科学家和工程师 项目经费支出与境外机构合作 201 3341 2169 74523与国内高校合作 437 1762 1415 21865与国内独立研究院所合作 644 3021 1745 24587与境内注册外商独资企业合作 94 854 608 19073与境内注册其他企业合作 1431 4551 3454 52744独立完成 6934 22836 15879 219665其他 293 1592 1198 10703 资料来源:上海市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小组。上海市R&D清查数据汇编,2001,75。 3 上海农业科学领域科技发展的学科结构与绩效评价 1)农学和水产学占据上海农业科学领域中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主导地位。 上海农业科学领域中占据科技发展主导地位的学科是农学和水产学,林学、畜牧与兽医科学相对薄弱(见表7)。 &nbs p; 表7 上海农业科学领域学科发展的综合评价 投入 产出 综合 排名农学 1.21943 1.45978 1.26327 1水产学 0.28854 -0.26992 0.2164 2畜牧、兽医科学 -0.3714 -0.38479 -0.37749 3林学 -1.13657 -0.80507 -1.10218 4 2)上海农业科学领域各学科与国内先进地区有相当差距。 在农业科学领域4个学科国际科技论文排名中,北京的农学和林学、甘肃的畜牧兽医、湖北的水产学国际科技论文排名第一,上海在农业科学领域各学科国际科技论文无一进入前3名(见表8)。在农业科学领域4个学科国内科技论文排名中,北京的农学、浙江的林学,江苏的畜牧兽医、山东的水产学国内科技论文排名第一,上海在农业科学领域各学科国内科技论文无一进入前3名(见表8)。无论是国际科技论文、还是国内科技论文,上海农业科学领域各学科与国内先进地区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表8 2001年农业科学领域各学科国际国内科技前三名地区 国际论文 国内论文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农学 北京 浙江 江苏 北京 江苏 浙江林学 北京 黑龙江 安徽、福建、 浙江 北京 福建 广东、陕西畜牧、兽医科学 甘肃 云南 北京 江苏 北京 甘肃水产学 湖北 山东 广东 山东 广东 福建 资料来源:200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2,23-24。 4)知识流动不足是上海农业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相对薄弱的重要原因。 表9所示上海农业科学领域R&D项目按项目合作单位分组情况,64%的项目为独立完成,表明知识流动不足是上海农业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相对薄弱的重要原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产学研合作、战胜系统失灵是加强上海农业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表9 上海农业科学领域R&D项目按项目合作单位分组情况 项目数 项目参加人员全时当量 科学家和工程师 项目经费支出与境外机构合作 24 46 &nbs p; 38 229与国内高校合作 25 72 45 613与国内独立研究院所合作 48 86 68 442与境内注册外商独资企业合作 2 5 4 18与境内注册其他企业合作 69 124 99 506独立完成 312 420 269 3716其他 9 8 3 25 资料来源:上海市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小组。上海市R&D清查数据汇编,2001,73。 4 上海医药科学领域科技发展的学科结构与绩效评价 1)上海医药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但与北京仍有相当差距。 在医药科学领域6个学科国际科技论文排名中,北京的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四个学科排名第一,上海的药物学和特种医学两个学科排名第一。此外,上海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排名第二,中医学排名第三(见表10)。在医药科学领域国际科技论文方面,上海除药物学和特种医学外其他4个学科与北京均有一定的差距。 表10 2001年医药科学领域各学科国际国内前三名地区 国际论文 国内论文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预防医学 北京 浙江、广东 北京 广东 上海基础医学 北京 上海 广东 北京 广东 上海药物学 上海 北京 江苏 北京 广东 上海临床医学 北京 上海 广东 北京 广东 上海中医学 北京 云南 上海、江苏 北京 广东 江苏特种医学 上海 北京 广东 北京 陕西 上海 资料来源:200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2,23-24。 国内科技论文排名中,北京包揽了6个学科国内科技论文的第一,上海除中医学国内科技论文未进入前三名外,预防医学、基础医学、药物学、临床医学和特种医学国内科技论文均排名全国第三(见表11)。在医药科学领域国内科技论文方面,上海6个 学科与北京均有一定的差距,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学和特种医学国内科技论文不足北京的1/2。 表11 上海医药科学领域学科发展的综合评价 投入 产出 综合 排名临床医学 1.495 1.583 1.56579 1药学 0.89727 -0.15227 0.79183 2基础医学 -0.33507 0.84777 -0.246 3中医学与中药学 -0.21555 -0.8431 -0.27284 4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0.69136 -0.64275 -0.70052 5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1.1503 -0.79264 -1.13826 6 2)上海医药科学领域中占据科技发展主导地位的学科是临床医学和药学。 上海医药科学领域中占据科技发展主导地位的学科是临床医学和药学,中医学与中药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科技发展相对薄弱。 3)知识流动不足是影响上海医药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制约因素。 表12所示上海医药科学领域R&D项目按项目合作单位分组情况,85%的项目为独立完成,表明知识流动不足是上海医药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相对薄弱的重要原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产学研合作、战胜系统失灵是加强上海医药科学领域科技发展与学科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表12 上海医药科学领域R&D项目按项目合作单位分组情况 项目参加人 项目数 员全时当量 科学家和工程师 项目经费支出与境外机构合作 37 124 114 7510与国内高校合作 142 258 170 1607与国内独立研究院所合作 113 234 171 1921与境内注册外商独资企业合作 6 10 7 119与境内注册其他企业合作 97 195 166 2343独立完成 3074 4857 3192 20038其他 139 125 100 724

科技发明论文例3

[关键词] 医学论文 目的

健康网讯: 医学论文的撰写 医学科学工作者,无论人事医疗、科研、预防或教学工作,都需要不断地进取 ,不断地获取 知识与信息,也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最重要的形 式是科技论文。医学科学 论文的质量,既反映了医疗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医学发 展动态,同时也是后人发现和发明的 基础。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报告或工 作总结,而是将科研与实践工作中所得到的资料 进行科学的归纳、分析、推理, 并形成能够反映客观规律的论点,这样的书面记录才是学术 论文。 学术论文写作的目的 1贮存科研信息 在科学研究完成之后,需对其研究结果立即加以总结,并 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阐明其发现及 发明。否则,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明与 发现逐渐消失,致使后人可能再次重复前人所 做的工作,发生不必要的人力与物 力的浪费。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就是贮存这些科研信息 ,使它成为以后新的发 明、发现的基础(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延续 和发展,不 断的丰富人类科技宝库。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正是凭借着这种连续性不断地 积累、创造、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学术论文是贮存科研信息的重 要载体, 而写作论文则是总结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 2传播科研结果 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就曾指出,对于科研 工作,必须"开始它,完成它,发 表它"(to begin,to end,to publish)。因为, 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明,都是社会 成员的个体劳动或局部承担的科研活 动的结晶。对于全人类来说,很有必要将少数人的成果 变成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这就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利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科学技术没有国 界),才能使科 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而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科技论文付诸实施 的。 这种传播方式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也可以传播到后代。如1997年2月27日 出版 的英国《自然》杂志,首次报道了利用克隆技术(无性繁殖)培育出的一只绵 羊,它无疑是基 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因此学 术论文也是传播科研信息的 重要载体。而且按照公认惯例,科学成果的首创权, 必须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刊登在学术期刊 上,方能得到承认,而新闻媒体传播,是 得不到正式承认的。  3交流实践经验 从事临床及医疗工作一线的其他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 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 教训。而这些经验与教训是十分宝贵的。将它 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 交流,就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 作用,造福于人民。  4启迪学术思想 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各种 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通过论文 的形式不断地探索与交流,并相互启迪,形成 新的学术思想,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 5提高研究水平 科技论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凝聚着巨大的 艰辛。在写作的过程中,随着思维 的深化,可提高科技工作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 题的能力,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6考核业务水平 发表科技论文的多少(数 )与它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贡献大小(质),是评价科研工作者业 务、科技成果 的重要标准(必需是实事求是,科学的反映科研结果,决不允许造假)。当然也 是 进行业务考核与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尤其重要)。也是发现人才的渠道之 一。

科技发明论文例4

    一、 学术论文的分类

    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的论文。这种论文 是考核申请者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及博士论文等三种, 其水平由浅而深。学士要求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 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则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 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由字数来看,学士论文约一万字, 硕士论文约五万字,博士论文则在五万字以上,有时多达十至廿万字。兹分述如下: (一)学士论文大学本科毕业生运用在校期间学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解决某一不太 复杂的科研课题所写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签辨者,均可授予学士学位。其条件如下:

    1.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硕士论文

    硕士所提之硕士论文应为指导教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者,其论文须有自 己的新见解,并在过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一年左右。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三)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对本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本学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其基 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四)一般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是某些实验性、或理论性、或观测性的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学术论文的内容应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而不是简单重复、 纯属模仿或全盘抄袭前人的成果。学术论文应具有新的信息。

    学术论文通常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学术报刊上发表等。它反映学科最新的 前瞻科学技术水准及其发展动向,体现了科技工作者拥有的成果。

    为进一步探讨学术论文写作特点和规律,应从内容性质和结构形式的差别方面将学术 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和设计型等四大类。 理论型论文的重点在于理论证明和分析。依研究对象可分两种:一种以抽象的理论问 题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重于理论推导和运算;另一种则以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测数据 以及有关的文献数据为对象,其研究方法是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及抽象化, 并通过归纳、演绎、模拟等过程,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见解。一般说来,理论型论文正文 结构型式灵活,没有固定格式,可将研究的对象或结果划分为若干有联系的层面,按一定 逻辑逐层进行论述。

科技发明论文例5

一、 学术论文的分类

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的论文。这种论文 是考核申请者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及博士论文等三种, 其水平由浅而深。学士要求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 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则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 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由字数来看,学士论文约一万字, 硕士论文约五万字,博士论文则在五万字以上,有时多达十至廿万字。兹分述如下: (一)学士论文大学本科毕业生运用在校期间学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解决某一不太 复杂的科研课题所写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签辨者,均可授予学士学位。其条件如下:

1.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硕士论文

硕士所提之硕士论文应为指导教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者,其论文须有自 己的新见解,并在过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一年左右。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三)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对本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本学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其基 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四)一般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是某些实验性、或理论性、或观测性的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学术论文的内容应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而不是简单重复、 纯属模仿或全盘抄袭前人的成果。学术论文应具有新的信息。

学术论文通常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学术报刊上发表等。它反映学科最新的 前瞻科学技术水准及其发展动向,体现了科技工作者拥有的成果。

为进一步探讨学术论文写作特点和规律,应从内容性质和结构形式的差别方面将学术 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和设计型等四大类。 理论型论文的重点在于理论证明和分析。依研究对象可分两种:一种以抽象的理论问 题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重于理论推导和运算;另一种则以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测数据 以及有关的文献数据为对象,其研究方法是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及抽象化, 并通过归纳、演绎、模拟等过程,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见解。一般说来,理论型论文正文 结构型式灵活,没有固定格式,可将研究的对象或结果划分为若干有联系的层面,按一定 逻辑逐层进行论述。

科技发明论文例6

【第一章】新经济环境下科技型企业成长研究导论

【第二章】企业发展模式理论综述

【第三章】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概况

【4.1  4.2】山寨的说明及华强北手机产业发展概况

【4.3】手机厂商的典型案例分析

【4.4 - 4.6】华强北手机产业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华强北模式的理论说明

【结论/参考文献】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方式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摘 要

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通过实施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实现了美国历史上和平时期最长的一次经济高速增长,其具体表现是经济的快速增长、通胀水平的偏低、社会就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财政的改善,《2001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将这种发展奇迹总结为新经济。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新经济是基于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新经济以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为标志,基本特征是高技术化和全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问题。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为各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然而发展模式是与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紧密相连的,我国的中小科技企业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发展模式,而不能照搬其他。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给出了本文对于企业发展模式的认识,接着对文章写作所运用到的各种理论进行梳理,并将虚拟企业理论和破坏性创新理论作为核心理论加以详细论述,然后以文献综述的方式选取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企业发展模式进行对比,说明企业发展模式主要受政府、教育、资本和文化四种因素的制约。

第二部分,作者在全面阐述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以深圳华强北手机产业以及三家典型手机厂商为案例,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对比,说明在新经济条件下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对于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第三部分,本文通过对华强北手机产业及典型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从组织模式、营销模式、创新模式和融资模式四方面进行分析,创新性的总结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模式--华强北模式,并通过与其他现有典型模式的对比,说明此模式的优点与适用范围。最后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在新经济背景下基于华强北模式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新经济 中小科技企业 华强北模式

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框架与内容

(一)研究基本框架

(二)研究主要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综述

一、核心理论综述

(一)虚拟企业理论

(二)坏性创新理论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模式研究

(二)国内相关模式研究

(三)国内外相关模式研究总结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概况

一、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的定义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

(二)科技企业的定义

(三)本文对中小科技企业的定义

二、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概况

(二)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特点

三、我国中小科技企业面临的困境

(一)外部困境

(二)内部困境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华强北手机厂商的案例分析

一、关于山寨的说明

(一)"山寨"的定义

(二)"山寨手机"的说明

二、华强北手机产业发展概况

(一)华强北手机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二)华强北手机产业运行流程

三、手机厂商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案例研究对象选取依据

(二)研究指标的选取

(三)三家企业的比较研究

四、华强北手机产业的特点

(一)产业分工明确

(二)产业集聚明显

(三)市场定位明确

(四)产品优势独特

五、华强北手机产业面临的问题

(一)政策法律的风险大

(二)持续创新能力弱小

(三)产品服务质量堪忧

(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华强北模式的理论说明

一、华强北手机产业特点的理论分析

(一)组织模式分析

(二)营销模式分析

(三)创新模式分析

(四)融资模式分析

二、华强北模式的提炼与相关比较

(一)华强北模式的提炼

(二)与国内外相关模式的比较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注重产业分工,培养核心能力

(二)注重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

(三)注重产品质量,大力发展品牌

科技发明论文例7

学术论文写作的目的:1:贮存科研信息 在科学研究完成之后,需对其研究结果立即加以总结,并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阐明其发现及发明。否则,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明与发现逐渐消失,致使后人可能再次重复前人所做的工作,发生不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就是贮存这些科研信息 ,使它成为以后新的发明、发现的基础,以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延续和发展,不断的丰富人类科技宝库。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正是凭借着这种连续性不断地积累、创造、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学术论文是贮存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 而写作论文则是总结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2:传播科研结果 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就曾指出,对于科研工作,必须“开始它,完成它,发表它”(to begin,to end,to publish)。因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明,都是社会成员的个体劳动或局部承担的科研活动的结晶。对于全人类来说,很有必要将少数人的成果变成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这就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利用,才能使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而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科技论文付诸实施的。这种传播方式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也可以传播到后代。如1997年2月2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首次报道了利用克隆技术(无性繁殖)培育出的一只绵羊,它无疑是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因此学术论文也是传播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且按照公认惯例,科学成果的首创权,必须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刊登在学术期刊上,方能得到承认,而新闻媒体传播,是得不到正式承认的。

3:交流实践经验 从事临床及医学科研工作一线的其他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而这些经验与教训是十分宝贵的。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交流,就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造福于人。

4:启迪学术思想 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各种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通过论文的形式不断地探索与交流,并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科技发明论文例8

的关键词:科技文化。生态文明。美丽的新中国。

的科技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超越科学技术本身,与人类社会、道德、文化、政治、经济紧密结合。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理论工具,是科学技术理论和经验的系统总结。它本身属于知识的范畴。因此,它必须具有认识论的功能。同时,科技文化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也是人们对自然的一种行为方式和手段。因此,它还具有方法论功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方法论指导,文化本身也是一种生产力。科技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具有生产力的功能。它的生产力功能一方面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也是人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精神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和激发科技文化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生产功能,使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最大效用的作用。

。充分发挥科技文化的认知功能,就是依托科技文化不断拓宽和深化对“最后一餐”制度的认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指人类能否持续健康地生存和发展。从本质上讲,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人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自然的运行机制也非常复杂,科技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复杂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科技文化的中介,人们很难弄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对自然做多少。我们还应该看到,在21世纪的人类社会,随着科学技术文化水平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已经超过了过去我们必须为巨大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付出巨大代价的局面。人类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发展观念,与时俱进,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这是因为人类在进行发展实践活动时肆意破坏自然生态,受到了大自然的反击,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然对人类的回击使人类意识到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树立尊重和保护自然的态度,遵守自然发展规律,定期开展实践活动,也就是说,自然发展规律和人类实践活动规律是不能改变和违背的。此时,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科技文化的认识论功能。要依靠科技文化来认识和掌握规律尊重和应用自然规律,解决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维护生态健康,造福子孙后代和全人类。另一方面,

认为,我们社会面临的严重的新矛盾是,现阶段的自然资源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许多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劣局面。但严格来说,现阶段的生态危机实际上是人们环保意识的危机,是人们对自然环境认识不足、忧患意识淡薄的危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摒弃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不再把人类视为至高无上,摒弃利益最大化和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彻底告别传统的“反自然”发展模式,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实现经济社会与绿色文明社会的双向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科技文化的"认识论"功能,使科技文化能够激发人们提高生态意识,扩大对生态的理解,传播生态知识和自觉的生态行为,,将新的发展理念融入人们心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推动人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运用生态价值观,最终实现共同的、更大的生态效益。将生态科技文化理念融入群众喜爱的日常文化文艺实践,更新群众环保活动内容。比如社区环保艺术节、乡村生态科技文化节等文化项目实现了科学文化知识和生态环保知识的渗透,让人们亲自参与实践,深度陶冶,最终实现科技文化素质和生态环境保护素质的提高。并派出有关科技文化生态工作者到社区进行宣传和技术指导,传播科技文化知识和生态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保护能力。

。它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功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方法论指导。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利用科技文化的“方法论”功能,实现科技生态化,从而更好地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在科技史上,早期传统的科技运作模式是“原料—产品—废料”。这种操作模式生产工艺单一,生产产品单一,浪费量大。这是一种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最后一顿饭”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不仅严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后果、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和发展。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功能改变这种落后的科技运作模式,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建立"原料-产品-剩余物—产品"的新运作模式。我们要以强者的决心和勇气,扭断手腕,毫不动摇地放弃落后的生产方式,积极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扭转供求结构不匹配的被动局面。以科技文化创新为根本动力,开放发展,推动国内企业结构调整,协调各项功能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努力构建经济增长方式的升级换代,,在这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面对新环境面临的问题,它有了新的发展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依靠科技文化来发挥方法论的作用,而科技文化方法论的作用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引人注目。我们要依靠科技文化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方法,依靠科技文化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路子,不断实现我国社会生态建设的良好发展。同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实际上是一个传统文化与科技文化相融合的过程。科技文化在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科技文化的发展,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内核进行发掘、整合和转化。如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义、礼、智、信、和等思想融入科技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形成新的生态伦理思想。换言之,科技文化赋予人性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人类不仅要追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还要认识到自然生物生命来之不易,值得尊重。也就是说,科技文化不仅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弘扬社会伦理和生态伦理、提高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水平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们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注重技术伦理,发展绿色科技,更好地开发利用一些无污染、高利用率的新能源、新材料。同时,实现资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生态平衡。这表明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从征服自然到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即人类对于自然也强调生态伦理,尊重其他生命。例如,高科技工程、基因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的应用突破了自然生命和人类发展的新模式。它是科学、技术和文化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中的重要体现,总的来说,自然和人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我们尊重他人生活,协调自然与人的关系,充分发挥科技文化的方法论功能,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发展。

曾指出,“资本是建立在现有生产力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的,科学也包括在这些生产力中。”]“一种不需要资本的生产力,是科学的力量”1[p168]。“在固定资本中,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固有属性,它”不仅包括科学的力量,还包括生产过程中社会力量的组合,最后是从直接劳动向机器生产力转移的技能。上述论述是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然而,马克思也表明,科学技术在某种意义上仍然是一种直接生产力,它决定了社会生产的水平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在多大程度上已成为一种直接生产力,因此,社会生活过程本身的条件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和转化。它表明了社会生产力在多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不仅以知识的形式,而且以知识的形式作为社会实践的直接器官,它作为实际生活过程的直接器官而产生,对邓小平、胡锦涛等几代领导人的观点有着深刻的理解,江泽民和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生产力功能,并根据当时的国情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

认为,文化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化,也是一种文化它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作为一种精神的东西,它也具有生产力的功能。换句话说,文化和科学技术一样,是生产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科技文化作为一种在科技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特殊文化,自然成为文化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成为文化生产力的加速器和教育家。科技文化生产力体现在科技文化软实力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促进经济效益的科技文化生产力,二是作为《智力支持的科技文化软实力》,三是作为“精神动力的科技文化软实力”. 作为促进经济效益的科技文化生产力,意味着科技文化也是生产力,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经济保障,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在尊重和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满足人类生产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同时,在获得有形物质和经济利益的同时,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和生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中国。这就需要积极调整过去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产业结构,建立新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科技文化的生产力功能来提升经济效益,开发和发展绿色技术、清清洁洁技技术,严格控制技术的使用过程,在保护自然生态之前实现绿色生产,在清理洁生生产的同时,还要保证经济发展和发展的质与量,为明建的生态文化文明建设提供厚重的物质保障。。作为一种软实力功能科学、技术和文化以智力为支撑,

是生态文明的建设之地。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强大的经济支持外,还需要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高素质的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生态技术的应用支持,科技文化就是不断培养和提供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人才,提供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高科技。发挥科技文化的智力支持软实力功能,不断传播和弘扬生态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各项技能,建立适应生态建设需要的大规模高素质人才队伍。

科技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一方面,科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扩大,为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进步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科技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精神动力和精神动力,使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增强了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提高国民素质,建设美丽的新中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精神力量。因此,我们应大力发挥弘扬科技文化精神力量软实力功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实现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良性发展。总体而言,

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生活,甚至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全人类的发展。因此,只有大力建设科技文化,广泛弘扬科技文化,充分发挥科技文化的认识功能,方法功能和生产力功能,,加强基础,夯实基础,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共处、和谐共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建设美丽的新中国。

参考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地区(第46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2]孙波。科技文化: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支撑[J]。国家软科学,2009,(10)。

。尽管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一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但将《环境保护法》的内容作为环境保护的基本目的进行规范化管理仍然是不全面的。本文将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最后一顿饭的内容,分析将生态文明纳入法律的必要性和意义,从而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最后一顿饭的基本内容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法。完美的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以来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自生态文明出现以来,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与生态文明相比,

在工业文明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主要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经济和时代的追求中,政府为了尽可能获得最大的利益,牺牲了环境和环境带来的利益,进行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环境甚至生态的行为。随着人们对利益追求的日益强烈,人们对环境的破坏也逐渐加大。它在对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破坏后,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和污染,甚至导致自然灾害、气候变异等灾害频发,威胁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正常活动。面对一系列威胁,社会必须逐步正视和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

的生态文明结合了物质和精神的目标和发展状态。生态文明是在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一理念彻底改变了工业文明时代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短期利益的发展理念。同时,在生态文明发展的转折阶段,《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不仅保证了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也体现了我国在环境法制建设过程中追求价值的指导思想和决心。其中,“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公害污染等”是最直接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目的。“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是其间接目的,也是其价值目的和间接目的的重要依据。在中国,生态文明的建立为《环境保护法》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基础。其背景主要包括背景和支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两个圈子提出了这一建议,并在最近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是我国的主要建设目标。在法律层面,《环境保护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通常被确定为各种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在完善《环境保护法》的过程和阶段,生态文明建设被视为立法的目的和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然。建设和实施生态文明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这是基于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客观需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是现阶段保护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在法治社会中,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立法,完善《环境保护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根本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为《环境保护法》的根本决策和重要依据。在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注重生态维护,完善相关法律。从而实现《环境保护法》立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根本目的和意义。

。要建立一个能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体系,我们需要结合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把生态不恶化和民主原则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首要任务,生态文明是我们社会所有人的责任。因此,《环境保护法》应贯彻执行责任制原则。破坏环境的集体或个人需要承担全部责任。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应与相关配套制度相结合,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和实施效果。法律的完善不仅是法律条文的完善,也是法制建设的基本依据。建立防止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制度,确保生态不受破坏。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生态破坏和污染程度、生态破坏和污染后生态环境恢复制度,制定一系列生态保护制度,确保《环境保护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完善和高效利用。

。完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制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良性发展,维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我国的生态资源。

引用了

[1]邓楠。在挑战中抓住可持续发展的机遇[J]。《追求真理》,2010(03)。

科技发明论文例9

2.科技文献:是以文字为主要表达手段的科技信息物质的载体。

3.科技写作的特点: 1)科学性和先进性。2)写作目的,是总结科学研究成果,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因此具有功利性和及时性:科技写作必须及时、准确,方能收到应有效果。3)它的写作对象,是专业科技工作者,因此表现出对象的专门性和狭隘性。4)写作手段和工具,主要是自然语言的书面符号——文字外,还广泛采用图相、照片、表格、公式以及其他各种书面符号或手段。以期有效地展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5)由于科技写作是用文字等书面符号来记载科技信息和客观规律,故必需符合其逻辑性和语言的基本要求,条分缕析、文通字顺,使本专业的科技工作者感到平易可读。6)具有自身许多特殊性。

4.当今的科技写作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类型繁杂:科技写作除了传统的专著、论文、报告的写作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情报文献、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政府出版物、技术标准、产品样本、学位论文、科技档案、科技应用文等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写作。2)作者众多3)数量庞大4)更新加快

5)应用缩短6)体裁成熟。

5.科技写作主体的素质:素质,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是指先天的解剖生理方面的特点,表现在内外感官,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方面,也称为生理素质。广义的素质是指个人天赋禀性经过后天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心理品质和在各项精神和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人们通常说的素质,一般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等。

6.写作素质通常是指作者在收集素材、运思谋篇和书面表达等写作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对于科技写作主体来说, 要提高自身素质, 重要的是在心理素质、政治品格、学识修养、审美理想四个方面下功夫。

7.心理素质:人的心理素质,内容很丰富,本身就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对科技写作活动有影响的主要是写作主体的气质、性格、兴趣和情绪

8.气质:是人类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上的动力特征,包括心理过程的快慢、强弱、显隐、灵敏迟钝等。心理学界将人的气质分成四类: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9.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独特的、带有本质属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它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四个方面的特征构成:I. 态度特征。II. 意志特征。III. 情绪特征。IV. 理智特征。性格即是上述各种特征的综合体。性格是气质的外在表现,并且有发展或遏制某些气质特征的作用。

10.兴趣: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并非与生俱来,它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通常具有四种品质:I. 兴趣的倾向性。II.兴趣的广度。III. 兴趣的稳定性。IV.兴趣的有效性。

11.情绪:字面含义是指一种被激起的心理状态,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心理学家认为,任何情绪都含有三个成分:主观体验、生理唤起、表情行为。关于情绪分类、情绪理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在发展之中。但是,情绪对人类所有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却是被反复证实了的。

12.思维与科技写作的关系:1)思维活动贯穿始终2)思维活动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来说,科研工作是一种认识活动,是探索未知的客观世界的工作。一方面,它必须遵重客观事实,对研究客体取承认的态度;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活动,它又总是和研究者持的认识论分不开的。在科学发展中, 由于科学家在认识上的差异,而造成对同一客体的研得出相反结论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3)写作是思维的手段、是思维的描述工具: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又始终与人脑的活动联系在一起。思维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一种认识活动。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维是认识活动中的核心成分。

13.科技写作中的思维过程:1)选题——创造性思维的运用。2)收集与利用资料—或然判断到必然判断的过程。3)从提纲到执笔——严密的逻辑推理:从拟定提纲到执笔成文,这是写作的主体工作。4)修改与最后定稿——反馈的运用:科技写作是复杂而艰辛的工作,从初稿的完成到最后的定稿,必须经过反复多次的修,要对全文的观点,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各方面进行调查、补充、完善,不恰当的要删除,修正。我们把这一过程叫“反馈”。

14.在科技写作中的思维特点主要体现两个方面,即思维活动的复杂性和逻辑思维是最基本的思维。1)科技写作中思维活动的复杂性:人的思维活动一般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抽象思维,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抽象思维又被当作逻辑思维的同义语。形象思维则以直觉、形象、想象作为自己认识世界的基础。逻辑思维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科技写作是以揭示、证明事物的某一规律为目的,

这就决定了达到这一目的的思维活动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

15.逻辑思维的主要方法:1)归纳与演绎: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它是从个别事实去异求同得出一般的结论。演绎,则是从一般到特殊,从概念、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是对立统一的。归纳是演绎的基础,它通过对个别事物的研究概括出一般原理,它的终点也就是演绎的起点。演绎则是归纳的前导,帮助解决归纳的目的与方向,为归纳提供理论依据,其两者是互为补充、相辅为用的。2)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思维中将认识对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或属性,并个别加以考察的一种研究方法。综合,则是在思维中将认识对象的各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或属性联合起来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考察的一种研究方法。3)抽象与具体:抽象,指思维中对客观事物某方面的属性的认识。具体,则是事物矛盾内部各方面的对立统一在思维中的再现。

16.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1)学点形式逻辑:学习和掌握形式逻辑的原则和方法,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经。2)学点辩证逻辑:辩证逻辑是研究辩证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逻辑科学。3)学点数理逻辑:数理逻辑又称符号逻辑、理论逻辑、数学逻辑。

17.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培养吸收和储存信息的能力。2)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3)培养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责任感、顽强的毅力、学习新的科学方法。

18.科技论文按其发挥的作用来看可分为两类:1)纯学术性论文:是指科技工作者向科技部门送交的或供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纯学术性论文反映了各学科领域内最新的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水平,反映了本学科发展的动向,它对科技事业的发展和交流起着积极的作用。2)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交的论文。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学位论文是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但是这类论文更突出的作用还是为授予学位提供依据。

19.学位论文又依学位的高低分为三种: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

20.学士学位论文:是大学毕业生取得学士称号的一项重要考核。篇幅一般应为1万字左右。

21.硕士论文:是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其学术水平要高于学士论文,篇幅一般应为2~5万字左右。

22.博士学位论文:博士论文是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篇幅一般应为5万字以上。论文应反映出该科技领域最前沿的独创性成果。因此博士论文被视为重要的科技文献。由于学位论文都要经过考核或答辩。因此无论是论述还是介绍实验方法、实验装置都要十分详尽。

23.科技写作的意义与作用:1)科技工作的组成部分2)科技研究的手段3)科技成果的标志:所谓发表,就是把科技成果公之于世。4)科技交流的工具5)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

24.科技写作的学习方法与途径:1)应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所谓写作基本功,是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乃至行款格式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字,词、句、篇的训练,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通过写日记、板报稿、广播稿、读书笔记、书信等方法逐步提高基础写作的能力。2)勤学苦练,多读、多写,多改。科技写作的实践包括读、写、改三个方面。

25.科研课题:是指科研所围绕进行并企图得到解答的某一具体问题。

26.论文题目:通常是科研课题完成之后,在课题基础上,以整个科研成果或其中的某一部分做为论文题目。

27.主题:既不等于科研课题,也不完全等同于论文题目。在课题研究中,主题是指课题研究的结论部分。在论文中,主题是指该论文所提出的论点。所以,主题又称为基本结论或中心论点。

28.选题的基本原则:1)要有科学性。2)要有应用性:所谓应用性,即所选的课题应能回答和解决现实生活或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能应用于生产实践。3)要有可行性。

29.选题的具体途径:1)站在前人的肩上,选取“前沿性”的课题。2)人类对自然及自身的认识并不是一次可以完结的,永远处在一个过程之中,它需要不断地深入与发展。在人们忽略的地方深入探索。3)前人对自然的认识有其不足之处,就是同代人也会由于站立的角度及其它因素不同而出现一些偏差与空白。选题时不要轻易放过别人忽略的地方,要能在这些地方寻到矛盾,发现问题,深入进去。被人们忽略的地方是大量存在的。4)从事科研时不应人为地设置不可逾越的禁区,在选题时要敢于从自己熟知的学科跨入到生疏的学科,敢于修订自己原来的计划。5)勇于开拓新领域,善于独辟蹊径6)不要拒绝意外的获取。

30.论文主题的确定:1)论文主题必须明确集中2)要能迅速成文。

31.科技资料的积累:科学研究和科技写作所需要的积累,包括思想认识、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资料素材等等方面的积累。

32.积累资料的重要意义:1)掌握了资料,学术上才有发言权:掌握资料,一要多、二要精。“多”,就是所掌握的资料要达到足够的数量。“精”,就是根据选题的需要选择精当的资料。2)资料是形成论点的基础。3)资料是撰写论文的血肉。

33.收集资料的方法:1)直接信息的收集方法:a.在实验中获取直接信息实验。b.调查或考察。C.测量:对实验现象进行定量测量。D.观察。2)选取信息要做到针对性强即针对科研题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

3)所取得的信息一定是事实:因为直接信息储存于事实中,调查报告必须尊重客观实际的,它得到的结论以调查事实为基础,考察或调查报告是以充分确凿的事实为依据。用事实去阐明道理、说明问题。4)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

34.收集整理资料需注意的问题:1)择其思想精华,增补自己的感受2)择其争议之处,说明自己理由3)收集资料,要广而深4)阅读资料,要详而略5)记录精全:即精当、准确地记录那些令人神思游移的精言妙语,同时尽可能把课题研究所需要的作全面记录,不得疏忽遗漏。6)整理资料,要思而辨。

35.文章的结构也叫文章的布局:科技文章的结构就是对以科学技术为内容的文章的组织与构造,也即对要写材料的安排科技写作的结构特点。

36.科技论文写作的特点:1)科技文献相对固定的程式;2)体现内在逻辑:科技文献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这种内在逻辑,是靠文献的结构来体现的。在执笔写作开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结构如何安排。结构是文章逻辑的展现。一方面,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它又因每个写作者思维方法的不同而互有差异。3)运用标题和序号:科技写作的结构特点由于电脑排版技术发展的需要,在上述程式基础上,现在的科技文献多采用如下程式:1?????(标题)1.1?????(一级小标题)1.1.1?????(二级小标题)1.1.1?????(三级小标题)等等。具体编排形式可灵活掌握和运用。

37.科技论文的结构程式:

A. 标 题:标题是文章的总题目,它仿佛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人们可以看到全文的精髓。它可以在文章写作之前拟出,也可以在文章写成之后确定,往往是后者居多。文章的标题,必须简明、确切、具体、传神:a.简明是指用字要少,但这少并不等于简而陋。它必须确切反映论文的内容;少而明确才称的上简明。如果用字少而意义含混,那就宁可多用几个字,以便题目的意义明确。b.确切是指题目的用字一定要准,不能有歧义;若题目有歧义,则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这是拟题的大忌。c.具体即确定题目的弊病之一是失之抽象,贪大求全。d.传神是指拟题的技巧。同一内容的文章,可以拟出若干个题目,其中必有一个是能传达文章精神的。它能概括文章的课题,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从而使论文发挥更大的作用。

B.作者与单位:为论文署名,并标明作者所在单位,是论文的第二大结构程式。它表示作者对论文负责,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自己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代价(成果)的珍爱,同时,当公开发表时也便于科学同行或读者与作者联系,也要负学术责任。署名要放在标题之下,独占一行正中的位置上,不应放在文后,也不应用化名和笔名, 这样做往往会给导师或读者带来许多不便。应按其作用和工作量的大小安排名字的次序,工作量相等者则按姓氏笔划的多少排序。

C. 摘要(关键词或主题词):较长的论文一般附有摘要。刊登在正文之前的亦可称为“提要”,正文之后也可叫做“摘录”。摘要不是正文的解释,而是正文的高度概括或浓缩.它是传达全文的主要信息,使读者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所有摘要中,一般不列图表、不引例证、不与其它研究工作对比。摘要字数以300~500字为宜,不可过长。在摘要的下方应列出与标题和内容相关的3-5个主题词或关键词。为了加强交流,论文往往附有英文摘要和主题词或关键词。

D. 引 言:引言又称前言或绪论、导语等,是论文的序论部分。其写法如同所有文章的开头一样,要简捷、明快、概括。即要以简练的语言,交代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概括地介绍或提示研究的基本内容、结果。 E. 本 文:本文又称本论或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题部分。论文的重要内容全在这里。由于科技写作的题材极其广泛,不同学科、不同方法的研究都使得论文的写作有所不同。因此,要规定一种万能的本文结构程式是困难的。但本文的写作也并非毫无规律可循。归纳起来,可分为理论性的阐述和实践性的阐述两方面。a.理论性的阐述:提出假说的事实的或理论的前提条件 假说的要点,适应范围,论证所据的资料,具体阐述与计算,运用的方法(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类比、比较等)。结果 理论的内容、规律等。讨论 应用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存在的问题,对不同的见解的评价等。b.实践性的阐述包括调查或考察的阐述;实验观察的阐述。 F. 结 论:结论是全文的概括、总结、强调和提高。结论并不是重述本文中的研究结果,而是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科学的结论,也就是使研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要以本文的论述为基础,但较本文的表述更精炼、更集中、更典型、更有价值。结论的写法样式,要根据作者的写作习惯、风格,文章内容的规定性等不同而异。但是其写作的要求有如下几点:a.要有明显的辩论性b.要有高度的理论性c.要有内在的联系d.要有相对的独立性.

G. 谢 词:谢词的文字要简短,致谢的言辞应该恳切和实事求是,而不应该失之浮夸或单纯的客套。至于“拉

大旗当虎皮”的做法,当然是不足取的。

H. 参考文献:在科技论文的正文之后要列出本论文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所参考或引证的主要的文献资料。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a.表明论文作者言之有据 便于研究相同或相似课题的同行从文献目录中得到启示和进一步探讨。b.表现论文作者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c.供指导教师或审稿专家了解论文作者对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努力的程度。d.为进行论文答辩向指导教师提供信息,便于指导教师进行审阅和评定成绩。

I. 目次(目录):长篇论文在标题之后多有目次,并标有页码。

J. 附 录:在论文中不便收录的研究资料、数据图表、修订或再版说明,以及译名对照表等,均可作为附录列文末,以供读者参阅。

38.列出参考文献的要求:1)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出,不以文献的重要程度或名家非名家的顺序排列。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应该是正式出版或公开发行的,尚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别人不便考证,最好不要列出。包括书籍、杂志、报刊等。3)列举参考文献时,要标明序号、作者姓名、著作或文章名称、页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版次等。

39.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1)客观性2)规范性3)科学性。

40.考察(调查)报告的写作:1)前言:基本同实验性论文;2)主体部分需要详细叙述如下问题:对哪些部门或哪些方面进行考察;对被考察的现象和事实作详细说明,指出它们的意义;对上述现象和事实进行分析。3)结论:结论部分是报告的结尾,应列出考察所得的全部结论,并对结论的意义作评价。

41.综述是总结某一科技领域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做出综合性描述的科技情报文献。

42.综述的特点:综述的第一个特点是“综”,就是说它综合了某一个问题在某一段历史时期内的发展概况,它既有纵的描写,又有横的对比。综述的第二个特点是“述”。所谓述,不仅是指对某一段时期内文献资料的综合描述,而且还是指综述的工作者在研究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后,对以前的工作适当的评论,预测今后的发展方向。

43.综述的写作要求:破题:综述的开端就要接触到所要讲的问题,绝不能绕圈子。综述的题目是经过仔细选择后确定的,它应当符合科技发展方向,符合当前生产与科学研究需要,也应能反映全世界的最新科技成就。

科技发明论文例10

出版:中国城市出版社

定价:26.80元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不断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适时地进行头脑思维训练,就能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本书完整收录了600个充满智慧和趣味的思维游戏,用游戏的方式全方位地开发左脑和右脑,最大限度地激发大脑中的创造力、观察力、数字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让你在游戏中获得智慧,在思维中收获快乐,让你想不聪明都不行!

具身认知论-现象学在认知科学研究范式转型中的作用

作者:徐献军著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定价:28.00元

本书的选题是跨学科性的,即将现象学与认知科学、哲学的理论与科学技术的应用联系起来。坦白地讲,书的结论即是书的起点。在浙江大学的十年当中,身为一个文科生,不时会有理工科的同学们问:哲学有什么用啊?现象学有什么用啊?有人认为,哲学是无用的,但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还有人说,哲学就是没有用,怎么样?我还就是要研究这没有用的东西。

知识的不确定性

作者:[美]沃勒斯坦

出版:山东大学出版社

定价:25.00元

今天,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存在着知识结构的危机。各种学科都被一种信念笼罩着:仿佛知识是确定的。但是近三十年的时间表明,知识真正是,并永远是不确定的。本书考察了不确定的知识(尤其是历史的社会科学知识)的存在方式,并提出了如何与这种不确定性相协调的建议。

哇……发明家诞生了:TRIZ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作者:[苏]阿奇舒勒

出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定价:19.80元

这是一本令人惊奇的书。它不仅提出并解释了很多有关发明的有效的思考策略,还介绍了很多基于物理、化学、几何知识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发明问题,并对尚未意识到的问题预期解决方法。另外,该书组织成一种完整的理论形式,并提出一个思想家可以发展的很多种思考方法来发明对“没有答案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锦上添花的是所有这些理论和方法都是以一种可以动手来学的方式面对读者,作者提出了各式各样奇妙的需要发明创造的实际问题,让读者运用在TRIZ理论中所学的技巧来解决问题。

本书通过27个实用创新法、78个发明难题和解答,教会你解决原以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该书体系完备,系统合理;分析翔实,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是掌握创新理论和方法的必备读物。

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

作者:[澳]布里奇斯托克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25.00元

本书从人文、社会和经济等角度对科学技术进行了多方位考察。本书讨论的主题包括:科学共同体、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研伦理、科技争论、产业革命、科技经济学、科技政策学、科学技术与欠发达国家、科学技术与人类未来。本书各章均提供有丰富的文献和阅读指南。本书视域广阔、论题广泛、案例丰富、联系实际、语言深入浅出。

本书适合于广大的青年学生、教师、科技工作者以及一般公众阅读。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

作者:杨文祥

出版:科学出版社

定价:79.00元

本书的信息资源价值论研究是在图书馆学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专业基础上,在当代人类社会由工业一半工业文明向信息一知识文明转型和人类的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历史进程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形成和展开的一项学术研究。

本书通过对信息资源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及价值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人类的信息资源价值实践与信息文明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深入探讨,系统阐述了信息资源与人、人类社会、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之间的价值关系,由此构建了一个具有鲜明理论特色的信息资源价值论理沦体系。

现代交通新科技

作者:李作敏

出版:人民交通出版社

定价:28.00元

本书是《全国地方交通行政干部培训教材》丛书之一。全书共十章,第一章介绍了交通科技概况,第二至四章介绍了公路规划勘测设计,桥梁与隧道建设、公路客货运输技术,第五至第七章介绍了港口建设、航道整治、船舶运输技术,第八至十章介绍了环境保护与交通安全、交通信息、物流技术。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

作者:刘华杰

科技发明论文例11

引言的目的是给出作者进行本项工作的原因,企图达到的目的。因此应给出必要的背景材料,让对这一领域并不特别熟悉的读者能够了解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意义,前人已达到的水平,已解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应用一两句话说明本文的目的和主要创新之处。引言最基本一点是介绍主要研究成果。

正文。

正文部分是科技论文的核心,是体现研究工作成果和学术水平的主要部分。国家标准GB7713-87对科技论文正文部分的编写格式没有明确要求和规定。科技论文的结构形式取决于科研成果的内容。不同的科研成果,需要用不同结构形式的科技论文来反映。因为不同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在研究方法、实验观察过程、逻辑推理、结果表现形式等方面不同。

一般来说,科技论文的内容包括:引言、原理、实验和观察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调研对象、实验和观察的数据资料结果、观点和结论等。其观点和结论是将获得的数据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技术处理,绘图列表等表达实验结果,再经过判断、归纳、推理和抽象等导出的最新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最新科技论文写作规范。

正文结构与分段。

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编辑界对正文的分段,有一种“IMRAD”说法。“IMRAD”是Introduction,MaterialandMethod,Results,andDiscussion(conclusion)的首字母缩写。美国学者A.D罗伯特认为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的科技论文分段形式,依次回答了科技论文应回答的四个主要问题(以下黑体括号中的问题),适合多种专业论文的撰写,是科技论文最好的结构。

材料包括:材料来源、性质、数量、选取和处理事项等。

方法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测试方法等。讨论部分也称结论或建议,其目的是综合说明全文结果的科学

结果(你发现了些什么)

以图或表等手段整理实验结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结果的讨论,包括: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范围等;进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包括不正常现象和数据的分析);结果部分的讨论(结果直接相关部分,如讨论内容涉及全篇,应留在讨论部分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在正文中说明图表的结果及其直接意义;复杂图表应指出作者强调或希望读者注意的问题最新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文章最新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出自http://gkstk.com/article/wk-78500000774747.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讨论(这些发现有什么科学意义)

讨论部分也称结论或建议,其目的是综合说明全文结果的科学意义。结论应写得象法律条文,即只有一种解释,不能模棱两可,不用“大概、也许、可能”等词。结论应简练,不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可得如下结论”等废话。结论要注意分寸,不要夸大其词,牵强附会;不要自我评价,如“本研究结果属国内首创”等。结果和讨论可合在一起写,“没有讨论和建议”时不要勉强拼凑。讨论的内容包括:本文的创新处(得出了什么规律性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与有关文献比较(有何不同结果、解释、补充、修正、发展或否定);如实指出实验例外结果,无法解释的异常情况等;一些可能的发展和应用。

致谢致谢位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编写致谢时不要直书其名,应加上“某教授”“某博士”等敬称。如:“本研究得到“XXX教授,XXX博士”的帮助,谨致谢意”。“试验工作是XXX单位完成的,XXX工程师,XXX师傅承担了大量试验,对他们谨致谢意”。

科技论文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初写科技论文的人来说,论文题目不宜太大,篇幅不宜太长,涉及问题的面不宜过宽,论述的问题也不求过深。应尽可能在前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新的看法最新科技论文写作规范论文。

在第二步时,论文的题目可大一点、深一点论文题目可以是着重谈某一点,如某个重要问题的某一个重要侧面或某一当前疑难的焦点,解决了这一点,有推动全局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