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8 10:02:55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例1

1 研究目的

体育科技期刊是体育科技情报的重要来源,也是传播体育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在体育科技信息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面对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体育科技期刊如何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和对体育科技信息化的需求,将体育科技信息及时,高效、准确传播给读者。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加快体育科技期刊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

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网络调查法,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

3.1 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的涵义

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过程。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有刹愫义:一层是用信息技术作为服务的工具;另一层含义是使用信息技术改造体育科技期刊。两层含义是递进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题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延伸。两者分别是体育科技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因此,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是不断发展的,有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3.2 加快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意义

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对我国体育科技期刊有着重要意义。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传播媒介,并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时效性好,可与读者直接互动交流特点,弥补了传统纸质期刊的不足,因而我国传统纸科技期刊进行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十分重要,尤其是在现有条件下,信息化对促进科技期刊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产生重要影响。

3.3 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体育科技期刊的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正处在传统的体育科技期刊向现代的体育科技期刊转变期,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程度不高。中国体育科技期刊建设起步较晚。体育科技体育期刊基础较弱,发展滞后。最根本的是要促进体育科技期刊技术的集成化、现代化、信息化。这才有利于传统体育科技期刊向现代化体育科技期刊迈进。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基础设施和管理有待完善。信息化技术关键应用不普及。目前已建成的网路质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网站缺乏高质量的数字化体育信息资源,所建的数据库不能共享。立足于我国体育在文化技术等方面比较落后的客观情况,建立传统媒体与现代信息网络优势互补的信息服务网络,鼓励、组织建立行业的或综合性的体育信息网站,开发和整合国内外信息资源。

4 加强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4.1 加快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是信息化是体育科技期刊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必须顺应这种趋势,加快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进程,然而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不仅仅是简单地应用信息技术,其最终目标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体育科技期刊。我们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着眼于期刊改革。二是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的目的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其最终的目的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体育科技期刊,实现期刊改革、创新。三是聘请专业的计算机人才,把相关专业、水平相当的体育科技期刊进行合作,如合作开发软件,互通数据库。体育科技期刊也可以和各大网站合作。

4.2 加强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实现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是科技时代体育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体育科技期刊只有实现信息化管理,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各部门都要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实现高效、持续的发展,体育科技期刊也是如此。要做好体育科技期刊工作,必须建立起信息化的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它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更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体育科技期刊的管理要实现信息化,不仅需要有信息化管理的思维模式,更需要有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只有将信息化管理手段融入到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去,才能更好地做好体育科技期刊工作。

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法规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服务管理等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平台。运用网络技术,通过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对体育科技期刊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建立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网页。

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建成后,就可以向数据库输入期刊自创办以来的相关信息,使体育科技期刊工作者和读者通过点击期刊数据库网页的页面,就可轻松获取所需信息。

4.2.1法规管理 法规管理主要是指国家政策法规、行业法规与内部管理规定。使体育科技期刊工作者可随时学习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读者,

4.2.2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主要是指人才档案与人才分工,是体育科技期刊工作者的真实记录,人才档案是期刊工作的历史性记录,由期刊工作者提供相关信息,如个人简历、、学术论著、学术观点、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工作量统计等。建立人才档案后,期刊领导便可根据每位工作人员的特点,分派工作,充分发挥员工的优势,提高期刊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4.2.3信息管理 加强体育科技期刊的信息管理,对体育科技期刊信息进行高质量的搜集、加工和整理,从而使杂乱无序的信息成为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信息情报,这就要求期刊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知识结构。既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相当程度的信息化管理能力。能够面对浩如烟海的期刊、稍纵即逝的信息,进行迅速采集和正确分析、筛选、利用,不致使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信息,由于工作人员的能力所限而被白白地浪费掉。同时体育科技期刊工作人员还要精通一两门外语,掌握信息化管理手段,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使 期刊信息化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4.2.4质量管理 近年来,随着体技术和光盘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以其信息储量大,存储内容生动、易上网等优点,成为国际出版界的热点、 目前,我国电子出版处于起阶段,与先进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期刊出版社必须采取措施,争取早日多出版电子期刊。期刊工作者还必须创造条件,建设科技期刊的联机系统,开展网络服务,使体育科技期刊进入Internet。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步伐,为能进一步繁荣为我国体育科技期刊多作贡献。

4.2.5 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主要是指宣传服务管理与跟踪服务管理。宣传服务管理包括开展科技期刊的导读服务,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主动吸引读者产生阅读行为,并积极地影响其阅读行为,以提高读者的阅读意识、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益。并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定期举办文摘、导读简介、宣传索引、新刊推荐等宣传报道,并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和体育科技期刊宣传活动,如举办学术活动、开展期刊评论、设立咨询导读机构等,让读者获取最新的学科动态和体育科技信息,同时将服务活动录入数据库中,以便读者了解。

跟踪服务管理包括跟踪服务对象,深入了解课题,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期刊信息,然后对所搜集的庞杂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提炼出高质量的体育科技期刊信息,保证读者听需信息的全面性、针对性、及时性和连续性。同时,还要把读者请进来,倾听他们对所提供信息的意见反馈,提高期刊信息的准确性。这样期刊信息化管理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结论

进入信息时代,伴随局域网、广域网的相连,部分图书馆已实现了体育科技期刊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范围发生了前所末的的变化,体育科技期刊工作者给读者传递信息和反馈信息的途径也有了巨大的改变,原有的期刊信息服务方式已发展为电子信息化服务方式。特别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体育科技期刊也迎来了崭新的局面,谁的信息多、质量高,提供的服务好,谁就会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作为现代的体育科技期刊工作者,更应该随时了际科技信息,充分认识在纸工作向在机(网络技术)工作转变的发展趋势,面对纷繁多变的信息时代,努力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加强信息加工,学会信息化管理,力争更好快地获取信息和管理信息,并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例2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0-176-02

1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社会正逐步向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转变。科技档案在企业或公司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经济技术的推动下,工作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逐渐突出,尤其是科技档案管理。由于管理工作复杂,工作量多,加大了管理难度,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必须引进信息化管理,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从而为公司企业管理提供依据。

2 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管理

2.1 科技档案

所谓科技档案,即是指与生产技术等相关的各种形式的资料,一般分有基建档案、农工生产技术档案、设备档案及科研医疗档案等。科技档案有其特殊性,可表现为以下几点:(1)和普通档案相比,科技档案专业性较强,主要体现在内容性质和形成领域等;(2)科技档案种类繁杂,特点显著,其多元性主要是因为生产活动的专业性造成的;(3)科技档案还具备成套性和实用性。在企业中,作为一种知识储备,科技档案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关资料和情报,提升企业的生产力,进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2.2 科技档案管理

科技档案管理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模式对科技档案进行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性。科技档案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几点:(1)收集。对科技生产中形成的资料进行采集,将其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以便最终实现科学管理;(2)整理。对采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处理,按内容或形式特点将其分类,以便查阅;(3)鉴定。档案资料多种多样,层次有高有低,用途也不尽相同,应对其进行仔细鉴别,按照档案质量和保存价值划分保管等级,没有实际用处的,应处以销毁;(4)保管。主要是指借助一定的技术,运用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保护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5)统计。通过一系列相关参数对科技档案的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对其总的状况能够实时了解,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准确的数字依据;(6)提供利用。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些科学合理的新方法,对科技档案信息进行深一步开发,以满足工作需求。

在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兴起,并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科技档案管理中,也开始引进信息技术,依靠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组成一个新的平台,为科技生产活动提供相应的技术条件,为组织管理工作提供信息依据,促进企业的综合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 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繁重,且需细心,受诸多因素影响,管理中常会出现各种问题。

3.1 管理模式落后

档案管理有多种方法模式,虽然同是收集整理保管工作,但模式不同,取得的效果也各有所异。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许多企业还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新技术有所忽视,虽然也能进行管理,但效率不高,浪费时间,还容易出现失误。若采取信息化管理,能够加快查阅速度,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3.2 服务手段滞后

计算机技术已遍布社会各个角落,还在继续发展,功能也越来越齐全,有些档案管理部门疏于更新,使用的计算机较老,只能做一些基础的简单处理,对于最新的计算机以及相关设备(如扫描仪等)则缺乏购置,不能及时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分享,不利于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3.3 服务方式较为被动

档案管理部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服务的,但方式过于被动,和外界交流不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以及方式范围等都比较狭隘。

3.4 信息开发力度不够

过于依赖档案的统计数据,而忽略了其实际作用,在查阅档案时,往往只是记录使用的目的,没有更深的解析,以致于良好的信息反馈机会错失。在引进实例时,没有将其进行汇编并重返社会,以致于边研工作跟不上,而信息是不断变化的,边研工作无法满足要求,在信息资源开发这方面,尚有欠缺。在新的形势下,档案管理部门要想提升管理效率,必须综合考虑,从思想、组织、管理、服务等多方面进行管理。

3.5 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在部分档案管理部门,有些管理员是兼职,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虽然很少犯大错误,但对一些细节往往处理得不够好。如图书馆档案管理室,多是由学生兼职,在管理中,由于长期借阅,或受档案室内环境影响,档案易出现损坏等现象,学生很少会因此而重视。另外,档案管理人员对实际的生产情况并不了解,再加上态度不认真,在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可能会漏掉,以致于资料残缺不全。

4 针对科技档案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4.1 转变观念

首先应对科技档案管理加以重视,尤其是领导阶层,务必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将其纳入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范围内,实行岗位负责制,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档案管理部门应转变思想,保证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以免出现混乱。相关建设经费应算入年度财务预算,并考虑增加档案的保管数量,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大成本投入,购置高性能的计算机,其他设备如扫描仪、服务器等设备也应配置齐全。

4.2 创新组织机构

档案管理需有专门的档案室和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考核,还应培养其综合能力,通过培训,保证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够对计算机有个深刻了解,并熟悉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并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实现手工型向技术型的转变,并进一步发展。

4.3 改变管理模式

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便捷性,应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在本单位中,尽量实行宏观领导,对所属单位,主要起监督、检查作用,并予以一定的指导,防止出现档案散化管理的情况。在管理机制方面,总经理负责整个管理,总工程师分管,技术和档案部门齐抓共管,实行责任承担制,将责任真正落实。管理方式尤为重要,为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效用,应实行科学化、标准化管理,积极引进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从实体保管模式向数字化保管模式逐渐转变,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4.4 改变管理方法

合理的方法在档案管理中起着异常关键的作用,在信息化科技档案管理中,首先应选择适宜的档案管理软件,不管是系统、数据库、管理模块,还是与办公自动化系数数据接口,都要达到规定标准。注意数据信息在数据库中的录入,做好目录检索,方便以后的查询维护工作,通过查找目录及扫描等方式,实现科技档案案卷、文件目录检索和全文查询,逐步完成信息化建设。

4.5 改变服务方式

手工式的管理方式显得比较被动,为实现主动服务,需对服务方式进行创新。互联网技术可以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同时开通在线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工作效率提升,使科技档案的保密性得到良好的保障,并可以随时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主动服务。

4.6 做好档案保护工作

虽然信息化档案管理能够实现档案数字化,在线查阅,但有些档案以纸张或其他实体形式保管为佳。而纸张一旦受潮或其他原因影响,再加上频繁的借阅,容易出现破损,借阅者需小心谨慎,禁止乱涂乱画。如有破损,管理人员应尽量修复,并随时保证档案室的环境适合档案资料的保管。

5 结束语

科技档案对企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管理,可以进一步挖掘档案的价值,掌握其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方式也应改进,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应引进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及互联网技术,逐渐实现信息化的科技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 闫宝霞.浅谈信息时代科技档案管理工作[J].黑河学刊,2013,28(2):182-184.

[2] 王丽娟.浅谈企业科技档案管理[J].民营科技,2012,30(12):231-234.

[3] 徐越.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2,26(10):170-172.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例3

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而言,不再只停留在保存原有资料的功能上,更重要的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资源,利用信息化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崭新平台,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运作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

一、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就跟经济价值。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很多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很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很多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很多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很多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很多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5.科技统计系统。

统计是科技档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基本任务是对档案工作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监督,以计量化的管理,科技统计系统的所有报表均采取网上电子报表形式。对各类统计信息实现计算机管理,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使统计工作标准化、实用化。基层单位可以录入、查询、统计、修改、打印。

在科技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同时涌现出大量的新技术、新成果服务于企业建设。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核心,它可以带动其他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也一定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例4

关键词:

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科技信息资源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科学管理、充分共享科技信息资源是高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已经由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形式逐渐向跨平台的信息资源管理形式演变,出现了新型的信息管理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这种演变和发展为信息资源的利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信息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扩散与融合,要求高校网络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对于科技信息资源的管理都必须具有更高的水平。同时,要求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的相关主体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须随时跟进网络技术,对多方面学科有一定的了解。由于目前高校科技信息资源条块分割,各部门沟通不及时,缺乏共享机制,产生信息孤岛,影响了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因此,本文根据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探究高校在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构建管理机制,对于提升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高校科技信息资源是对高校科学技术活动的记载与科技知识信息的存储。它汇集了前人的科研成果,以供后人继承或是在此基础上改进发展,它是是记录与传播科技信息的主要手段,对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1.1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

从宏观上讲,高校科技信息资源是指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与社会活动相关的各种科技、贸易、生产方面的资料、信息等,是反映科技政策、动态和成果等的重要信息资源[1]。从微观上讲,高校科技信息资源是指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各种载体形式的科技成果文献、专利文献、科技报告、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图书、科技期刊和其他为科学研究提供服务的科学数据信息库[2]。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增强高校处理动态和静态条件下内外科技信息需求的能力来提高管理的效益,以期达到“高效、实效和经济”的最佳效果。

1.2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过程

目前相关学者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到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之中,使人们对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过程有更清晰地理解和认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主要分为获取、存储、维护、共享4个阶段,并针对各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及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的生命周期。

1.3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

1)系统性。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包括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管理手段与措施的应用,以及最为重要的信息技术的获取。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与流通相结合的产物,是为满足教师对于信息的需求而形成的系统(即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它由科技信息资源、相关管理人员、管理信息和信息受众等要素组成,是高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行依赖于与科技信息资源相关的管理职能的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是进行科技信息资源交流与管理的基础条件,高校应该加强对其的建设,应用网络技术构建科技信息资源交流平台,设计便于资源共享的界面。

2)科学性。对限定的经费合理利用,使教师对与科技信息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作用,提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信息技术与工作要求的动态匹配;促进和维持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有序运行和良性循环等。这些都属于管理科学的范畴。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构建了信息管理系统对科技信息进行管理,该项工作主要由科研处的工作人员监督、实施与控制。因此教师的信息需求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主要受到科研处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影响。合格的高校科技信息管理人员应该了解科技信息的本质并熟悉其产生过程,再掌握教师对与科技信息的需求后,能够发掘与之相适用的各种信息技术[3]。

3)技术性。现代社会中,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研究成果转化、信息技术、自动化系统4个过程。形成的自动化系统可以代替人类实现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存储、检索、开发与传播工作。在科技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数据库技术拥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它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节省预算、为系统反应科技信息资源提供保障。虽然在我国绝大部分的高校都建立了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但是应用数据库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其实现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4)综合性。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对科技信息资源的综合管理。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的范围是高校整体,强调科技信息类型与范围的整体性,需要与高校组织结构相匹配的科技信息资源组织管理体系,以服务于高校组织整体为目标。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不仅是科技信息资源管理部门领导及其员工的职责,而是整个学校的重要任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强调的是科技信息资源的整体性、集成性,统一配置与系统管理,以追求整体的资源配置最优为追求目标。

5)服务性。高校进行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更好的服务于教师,以更高的效率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信息。通过构建合理的管理体系,对科技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方便教师对科技信息的搜索与利用,最大限度的发挥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的服务特征。6)保密性。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的保密性包含对科技人员及其申请专利的保密。教师情况属于个人隐私,而专利权的私有性作为对专利权人合法利益的保护,在专利未被公开之前,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因此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特别处理。

1.4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的具体要求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类信息资源交叉、互联。而高校的信息资源在广泛的获取渠道条件下,收入大量信息呈复杂化和多样化,因此高校更加迫切的需要对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1)信息形式的动态化、多模化的需求。由于信息的种类繁多,数据构成的成分复杂,再加上各种文献、论文的全文存储的比重也在日益的增加,面对这些海量的存储需求,过去单纯使用手工保存的纸质内容来存储信息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对于这种非结构化的数字信息,怎么描述其内容的特征以及如何利用信息实现快速的检索,已经对原有的保存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2)对信息资源编组的需求。传统的信息资源编组方式大部分是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分类,按照组和卷进行分类保管。而现在面对海量的全文本期刊、论文和多媒体音、视频信息,再以人工的方式进行分类已经不再可能,所以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全自动化编组,也需要信息资源管理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3)信息查询透明化,便利化的需求。用户的构成在互联网环境中,逐渐呈现出多样化、低龄化。要满足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层次的人都能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查找和利用,所以要求信息的查询以及浏览方式更加的简单可行,能满足多层次的用户需要。

4)信息准确性的需求。网络上的信息由于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和架构,再加上信息的更新周期不同,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也得不到相应的保障,真假信息真伪并存,所以更加迫切的需要对信息的准确性提出相应的监管,提高信息查询准确率和完整率。

5)信息处理的标准性、兼容性的需求。互联网是1个多维度,无序分散型的互联结构,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常常处于混杂,凌乱的分布。信息资源系统利用信息处理的标准化和兼容化要求对能够利用的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传输,实现了统一的数据格式[4]。

2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信息资源管理包括数据资源管理和信息处理管理2方面。其中数据资源管理指的是对数据的控制,信息处理管理则是管理人员在一定条件下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且强调企业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而高校由于技术不够完善、部门沟通不够及时等原因导致在科技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的问题有:

1)信息资源搜索质量有待提高。高校图书馆大多使用商用网络资源目录和搜索引擎组织信息,科技信息资源分类组织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引方式,使得用户在利用这些工具获取的信息缺乏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杂乱无章。互联网给予了社会公众自由发表言论和信息的权利,由于网络中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导致即便采用相同的组织方式对科技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与管理,其信息描述也会存在具有差异性的表达方式,这为科技信息资源的管理设置了障碍。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通过搜索引擎得到的信息质量有待提高。利用引擎进行搜索时,出现的重复内容、虚假信息,主要是由于信息标引过程缺乏人为的引导与规范造成的[5]。同时许多搜索引擎覆盖信息资源范围有限,导致用户得到的信息也不够全面。

2)信息资源更新速度不及时。由于部分高校对科技信息资源管理问题的忽视,致使缺乏对专业网站管理人员的引进,因此不能及时有效的对校内各院系教师、学生信息的动态分析与调整,信息滞后,难以满足师生的需求。高校组织结构复杂,涉及部门繁多,各部门之间缺少互动交流,以及缺乏全面、系统、长期的网络资源建设规划是导致我国高校科技信息资源严重滞后的原因。

3)信息资源管理效率低。高校内部各职能部分及学院之间缺乏沟通和信息交流,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导致出现部分信息的重复统计等不必要的麻烦,增添多余的劳动量,效率低下且容易产生纰漏。而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低下会直接影响学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不利于高校师生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优化。

4)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有效的组织与开发是实现高效的科技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由于高校内部各部门及学院缺乏彼此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校内自动化办公系统一定程度上未被深入、全面、有效的开发,致使大量科技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的综合和优化,信息资源闲置浪费,信息共享互通程度低,共享效果不佳。

5)信息资源管理缺乏高级专门管理人才。实现信息资源有效的挖掘、识别、更新、保护对高校管理人员相关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网络环境下,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先进技术,对已有的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开发,以更全面、深层次的信息资源博得用户的满意。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着,单方面技术运用能力较高,但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导致我国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技术水平不发达。

6)信息资源管理的安全问题。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科技信息资源在网络上实施共享[6]。目前网络上不断发生的信息泄露现象,使得部分人将网络归为不可行的交流方式。在信息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来因素的攻击,使得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的安全也受到了威胁。高校的信息资源管理是通过内部管理人员对资源的控制实现的,当这些资源受到外来攻击时,可能会产生信息丢失、篡改等问题,给学校管理方面增添了一定的困难。

3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的构建

机制是指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运动原理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管理过程各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获取、存储、维护、共享各种科技信息资源,实质上是对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传递服务,吸收利用的过程。在本文中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是指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内的各个部门、机构进行协调和组织,使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实现对科技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对之进行有效管理,为师生及高校外部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尽量充分的满足信息需求,使高校科技信息资源发挥它该有的效用。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管理环节,而信息的集成不仅是形式上的信息汇总,更多的要体现聚合协同原理。因此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是由具有关联的各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自己的输入输出内容,有一定的控制机制与反馈机制以及内部相互作用、相互融通的管理机制。本文从信息的资源建设、内部培训、主体协调和外部对接角度构建了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1)信息资源建设。做好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优化组合。在现代信息环境中,信息技术已逐步占据制高点,信息资源管理人员也逐步加深了相关内容的研究,致力于研究成果向信息技术的转化,通过转化来的信息技术解决具体的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检索等工作。科技信息组织模式都存在相应的优势与劣势,如数据库组织方式是指以合理的方式将具有联系的数据组合存放于计算机存储设备上,通过关键词及其组合查询就可以找到所需信息线索,并链接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它可以高速处理大量结构化数据,对查询结果集的规模作出相应调整,从而减轻网络数据传输的负载。但因为缺乏数据之间的知识关联能力,在处理非结构信息时,难度较大。又如超媒体组织方式,通过超文本与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并加以利用。它以超文本的方式将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以与人们跳跃性思维习惯相吻合的非线性方式组织起来,人们避免了使用复杂的检索语言而是通过浏览的方式搜索所需信息,不再受信息组织与媒体类型的限制,以链接浏览的方式进行搜索。但会出现因超媒体网络过于庞大而导致的历史浏览记录难以保存和准确定位耗时较长的问题[7]。显而易见,网络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需要多种信息组织模式共同运用。而数字图书馆模式通过网络共享实施,融合了各种信息组织方式,提供跨库、高效的信息服务。在高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数字图书馆技术应作广泛应用,它是实现资源技术共享,节约成本,加快系统反应速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证。

2)主体协调。协调各部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提高效率。归纳高校各部门中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外部特征,调动领导组织协调能力,深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有效改善、调整存在于各部门中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无序状态,使其恢复正常。高校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机构,来规划和协调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工作[8],加强与规范高校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3)外部对接。高校内外部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高校信息资源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在校内各部门之间建立沟通渠道,及时共享信息与资源,协调发展,有效地利用资源避免不必要的开销。高校引进数字资源是1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其费用成本较高,运作复杂且涉及管理、应用、维护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引进数字资源之前需要做好规划,这样才能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有效的调整的发展政策与工作重组,使之与环境动态匹配,更好的实现数字资源的管理。高校之间也可以加以合作,通过信誉、预期目标等方向甄别选择,实行联合利用资源,实现多家高校信息资源共同建设,完善资源共享机制。4)内部人员培训。高校内部科技人员的培训包括技术培训、应用培训以及安全管理培训3项。信息资源管理人员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选取、整理、控制来实现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对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与满足形式起到关键作用[9]。对于信息资源本质的了解程度、信息资源交流过程的熟悉度、各种使用的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是衡量1个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素质高低的标准。作为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信息资源管理主体只有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管理理论、消费者心理学、社会学理论等相关理论与知识,才能更好的提供服务,满足用户的需要。管理人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类梳理,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资源,并对整个流程进行监督、控制与维护。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专业化水平决定了高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效率的高低。因此,建设网络信息资源重点要从管理人员素质抓起。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与培训,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与指导,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此外,还可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管理者,充分发挥其领导协调能力。高校科技信息资源通常都建立1个统一的门户网站,从1个入口可以获得所有相关信息,确保网络信息资源更新速度。为确保教师与学生能够获得有效、准确的信息资源,就要求网络信息资源做到实时的更新。所以高校需要以全面有效地方式,对网络的信息资源进行梳理整合,拓宽信息资源的广度,挖掘资源内容的深度,通过实时的动态匹配,使得信息资源能够完整可靠的呈现给教师和学生,能够更时效、便捷地帮助与服务师生,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进行高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时,应对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重视起来。在网络错综复杂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也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攻击,这些都会威胁到高校自身的信息资源安全。因此,考虑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不被攻击,是网络资源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加强对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培养管理人才,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其次,应培养全校师生的信息安全意识,避免或者减少外来攻击的侵害;最后,对于管理软件的使用要选择较为稳定、先进的软件设备,定期对网络安全进行检测,实行实时监控,对信息资源以及网络设备进行控制和保护,以此确保网络信息资源使用的安全性[10]。

作者:李庆华 韩滨蔚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国强,刘晓峰.科技信息资源整合的模式和应对机制探讨[J].科技传播,2010(Z1):1-3.

[2]王婉.基于知识供应链理论的科技信息资源整合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15-17.

[3]热克比•依米提.信息资源管理与企业信息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57-58.

[4]吴宇.科研教育领域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8-13.

[5]丁群,蔡松江,陈燕翔,等.现代动态网站开发与技术浅析[J].价值工程,2014(32):249-250.

[6]庞恩旭.复合图书馆文献采访与信息资源建设及其整合的研究[J].现代情报,2005(4):100-104.

[7]杨琼.网络信息资源管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4):602-605.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例5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而言,不再只停留在保存原有资料的功能上,更重要的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资源,利用信息化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崭新平台,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运作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作为企业的档案管理者,务必要树立起强烈的职业创新意识,以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把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实现馆藏科技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当成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事业单位中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科技档案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许多新的研发成果不可能从零开始,更多的是要借鉴、吸收大量的前人成功经验,吸取大量的前人失败教训。科技档案利用价值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其变利用价值为使用价值,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产生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之中,势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同样也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电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以辽宁省电力公司erp项目为例,2008年9月26日全面启动,2009年6月25日成功上线,11家市级供电公司按照试点设计流程无差异推广,当年11月25日,erp项目在14家市级供电公司全面推广。继后,2010年erp在农电系统的71个县区上线。这说明了以erp为核心的各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为主线,为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尽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同样,在供电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供电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一般设置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电网技术进步与信息化;运用科技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和技术监督等手段,提高本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供电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网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功能上覆盖运作层、运作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通过集约化的共享数据库和发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沟通各层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全网科技管理工作(当然包括科技档案管理)的统一管理。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以辽宁省电力公司为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供电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例6

一、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事业单位中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科技档案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许多新的研发成果不可能从零开始,更多的是要借鉴、吸收大量的前人成功经验,吸取大量的前人失败教训。科技档案利用价值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其变利用价值为使用价值,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产生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之中,势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同样也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电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以辽宁省电力公司ERP项目为例,2008年9月26日全面启动,2009年6月25日成功上线,11家市级供电公司按照试点设计流程无差异推广,当年11月25日,ERP项目在14家市级供电公司全面推广。继后,2010年ERP在农电系统的71个县区上线。这说明了以ERP为核心的各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为主线,为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尽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同样,在供电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供电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一般设置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电网技术进步与信息化;运用科技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和技术监督等手段,提高本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供电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网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功能上覆盖运作层、运作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通过集约化的共享数据库和发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沟通各层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全网科技管理工作(当然包括科技档案管理)的统一管理。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以辽宁省电力公司为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供电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例7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而言,不再只停留在保存原有资料的功能上,更重要的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资源,利用信息化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崭新平台,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运作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作为企业的档案管理者,务必要树立起强烈的职业创新意识,以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把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实现馆藏科技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当成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事业单位中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科技档案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许多新的研发成果不可能从零开始,更多的是要借鉴、吸收大量的前人成功经验,吸取大量的前人失败教训。科技档案利用价值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其变利用价值为使用价值,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产生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之中,势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同样也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电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以辽宁省电力公司ERP项目为例,2008年9月26日全面启动,2009年6月25日成功上线,11家市级供电公司按照试点设计流程无差异推广,当年11月25日,ERP项目在14家市级供电公司全面推广。继后,2010年ERP在农电系统的71个县区上线。这说明了以ERP为核心的各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为主线,为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尽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同样,在供电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供电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一般设置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电网技术进步与信息化;运用科技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和技术监督等手段,提高本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供电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网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功能上覆盖运作层、运作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通过集约化的共享数据库和发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沟通各层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全网科技管理工作(当然包括科技档案管理)的统一管理。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以辽宁省电力公司为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供电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例8

科技信息管理基础的管理信息叫做科技管理信息。重新整理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了科技管理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等处理,让科技管理自动化,给科技管理创造了信息管理技术模式。在实施过程当中,科技人员进行网络会,将科技政策并及时的更新,社会各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管理模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科技管理信息化是把科技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在一起,在各个环节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建立并优化管理系统,并且要不断地提高高科技的管理效率。

2科技管理息化的作用

它的作用是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有助于实现管理规范和科学化,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还能节约成本。为追求科技的进步,各单位都要重视,怎样管理好这些项目是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科技管理信息化成为了必然的信息要求,为其提供了新模式和新手段,这种改变模式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效果,更有利于提高行政能力。信息技术作为灵魂和手段,有规范工作的作用,大大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资源可以共享,间接地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科技管理信息化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各个部门都可以应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管理和流程的组合,从而提高了管理以及服务水平,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还能节约成本。

3科技管理建设存在问题

3.1对管理认识不足

有意识才会有行动,很多科技管理部门没有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所在,管理意识欠缺,管理部门对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全面,重视程度较轻,更加缺乏科学的规划,直接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2缺乏管理人才

科技管理信息化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才能使管理信息化更快的发展,但是现在管理部门远远缺少管理人才,虽然有对计算机精通的人,还不足以达到科技管理信息化水平,科技关系信息化无法正常进行就是缺少了这种人才。

3.3设施不齐全、软件开发力不够

科技管理信息化要有先进的配置和硬件设施,要提高软件的开发能力,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信息化人员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最终使设施不健全,不能开发出所需要的软件,使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顺利的进行。

4转变管理意识

管理的意识可以推进科技化管理信息的发展。领导作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意识直接影响到了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由于信息化建设投入大,使领导对建设的热情度不高,重视度不够大,所以改变领导的管理意识,能提高对建设的重要程度,是顺利发展的前提。还要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这需要管理人员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精通和掌握,要具备较强的写作水平,还会通过网上处理系统处理相关事物。还要积极地开展培训,让他们能更快的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增强网上的处理能力,从而来提高综合素质。建设安全管理体系也是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当前已经解决了网络安全的问题,但是内部隐患还存在,这也影响了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系统,给科技管理信息化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避免了系统资源风险带来的一系列危害。

5结语

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信息技术所提出的重要要求。要不断地加强互动型合作,更快的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来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总之,树立现代化的办公理念可以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在管理时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深深体现管理的意识,才能更快的实现科技管理信息化。当今时代的产物是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这也是不可终结的潮流,需要科技人员在实践中研究进步,信息化建设是松散的,没有固定模式,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统,来提升管理水平为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作者:冯笑 单位: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黄敏.浅谈科研机构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12).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例9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251-02

在“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信息化建设已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科技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潮流、适应时展的重要选择。科技档案信息化对于充分开发利用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迅速、准确地为使用者提供所需的科技档案信息,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与传播的最大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内涵探究

科技档案信息化是指综合运用档案管理学和信息科学的相关原理,以计算机数字化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对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管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档案信息数字化;二是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三是档案信息网络化。科技档案信息化的作用在于:

1、提升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利用率。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连续的社会活动,科学研究离不开参考借鉴已有的科研成果。建立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将科技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使之得到有效利用,既体现了档案“管理在于利用”的目的。同时也避免了科研的低水平重复,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产生了更广泛的社会效果。

2、提高了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人工档案信息加工的模式。即从文伟资料形成到开发“二次文献信息”时间长。造成信息失去时效性,严重影响了科技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科技档案信息数字化,可直接将各类电子档案信息采集、输入系统,对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扫描、整合、缩微和数字化,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形成二次文献。

3、增加了档案信息的存储量,实现了资源共享。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缩微技术、扫描技术、光盘技术的广泛利用,存储密度比纸质档案高出许多倍,大大增加了科技档案信息的存储量:另一方面,档案信息数字化可对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进行重组、整理和组织,将原始科技档案转化成数字化信息,满足授权范围内的档案利用者在调阅时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二、现状审视

科技档案信息化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将会遇到“数字信息存储与利用,多媒体,网络,用户平台,技术标准等技术问题”。而现实中施工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存在很多问题,无法适应21世纪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的要求。

1、标准规范滞后。目前,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大都处在试验和探索阶段,但由于标准化推行不力,缺乏统一明确的业务性和技术性标准,再加上计算机软件开发缺乏整体规划性。在通用性、实用性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缺乏系统管理和网络技术的支撑,造成规划要求不明确,软件各异,兼容性差。数据库的设计、修改不规范,数据标准难以共享,建成科技档案信息系统无法转化为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催化剂。

2、安全存在威胁。如何在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安全保密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是对科技档案信息化工作提出的一大问题。科技档案的保密性在信息化过程中受到信息网络使用的挑战,科技档案信息系统也存在着安全问题,网络上非法入侵的病毒和窃取、修改甚至伪造机密档案数据等不安全因素,也使得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受到严重威胁。“安全保障技术更新迟缓,主要表现在: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技术得不到较好的普及应用或者即使得到了应用也得不到度时更新。”

3、人才队伍紧缺。科技档案队伍建设由于受到原有基础、总体环境和工作条件等限制,信息化人才紧缺:一是档案队伍信息化素质远不能适应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尽管目前档案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已大大加强。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在技术基础和操作技能方面十分欠缺;二是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系统开发、程序维护、咨询服务和信息导航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影响到信息化整体效果。

4、管理程度不高。当今现代化设备不断推陈出新,计算机管理逐渐进入档案室。计算机主要是用于检索,提高利用率,而许多单位尚未充分利用计算机机进行储存。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没有能跟上现代化的发展。档案人员不懂得计算机操作,无法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优势,影响工作效率。

5、利用档案落后。企业科技档案工作仍处在一般性的管理状态,由于科技档案受长期档案工作保守性的影响,仍处在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在如何正确处理开放与保密关系的这一问题上争执太多,给科技档案的利用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提高科技档案利用工作一直说法多,行动少。处于等待状态。

三、建设路径

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加强项目档案工作。所有建筑项目都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栏案。从项目筹划到工程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件资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收集、整理、归档。项目档案管理单位和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对失职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肃处理”。建设项目施工档案是项目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施工档案形成和管理部门的建筑施工企业也应当大力加强项目施工档案工作。

1、标准体系化。标准规范是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和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科技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三大类:即对电子文件档案信息进行管理的管理标准规范、时档案文件信息化处理的业务性标准规范和对电子文档数据存储、交换、加密系统软硬件设施的技术性标准规范等。只有在建立上述有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才能使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制定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力度,尽快出台相关的规范制度和标准。对已经出台的信息管理共用标准、纸质文件档案管理标准和电子文件管理专用标准及规范加以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使科技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送和程序真正做到有规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实现企业档案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标准是规范行为的准则,实行标准化是档案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认真执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交换标准,

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实现企业信息的高度集成与高效、安全传递,充分发挥企业档案信息化的作用。

2、管理信息化。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的核心,也是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在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是要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宏观规划与协调。注重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根据科技档案事业发展趋向及科研需求,加快建设一个完善的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网络系统:二是要快速、有效、有序、合法地开展馆藏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工作,大幅度提高档案数据库的信息量,实现公用信息平台及开放目录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开放科技档案目录网上查询,提供部分科技档案全文浏览服务:三是要加强科技档案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确立馆藏科技档案资源体系的建构原则与模式,努力向社会提供深层次的分析研究性的信息,提高科技档案信息服务水平。

3、保障安全化。信息化之后科技档隶主要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在,构筑科技档案信息安全保密体系就是保护电子档案信息资源,防止未经授权或者偶然因素对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破坏、更改及非法利用,以实现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安全性、保密性和完整性。保证科技档案信息的安全,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增强保密意识,认真地对档案信息做出鉴定,确定档案的密级程度和开放范围。严格审查,严格管理:其次,通过制定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从系统建设、信息上网审批、密码管理、载体的保管、网络的维护、检查监督、奖励惩罚等多个方面进行网络管理和运转秩序的规范;第三,通过采用多种网络安全技术手段确保科技档案信息安全可靠:对于敏感信息、秘密信息和重要数据,必须与互联网等公共信息实行物理隔离;利用访问权限控制技术保证包括电子文件信息在内的网络资源不被非法访问和非法利用;通过防火墙、进行安全扫描入侵检测等。总之,“采用最新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并对这些措施及时更新以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4、队伍人才化。科技档案是一门专业性强、技术性广、内容丰富的一项专门事业,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搞不好的。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培养有现代化管理头脑的科技档案工作人员,要求管理人员不仅应当有档案学的知识。而且还要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专业知识;既有预测市场的信息头脑,又有参与企业决策的能力。企业领导应当创造条件努力培养能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进入档案事业的第一线。

5、资源开发化。做好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档案的利用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发挥科技档案为企业的经营决策、生产运转、设备维护、基建技改项目的设计。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试制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有一句话:“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信息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的,而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则是基于对基础数据的科学管理,可见基础数据的科学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企业档案部门集中、系统地保存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基础数据的汇集地和成品库,因此企业档案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部分。企业档案部门要抓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机遇,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其中,使档案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同步发展。一方面,档案部门要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对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提出档案管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开展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以及档案管理和利用。

一套完整的科技档案是一项科研活动从立项到研究到取得成果的全过程的详细记录。其中包含了课题立项的科技背景。科研人员的研究(设计)思路。关键技术,出现问题解决的方法,重要参数,操作工序和重要结论等。

档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孤本性的历史记录,但经过信息化的档案资源是可重复、多平台利用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使档案资源能够更方便、更快捷地为大众、为市场所开发所利用,创造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之真正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

参考文献:

1.傅荣校.档案管理现代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例10

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信息资源、能源和材料的地位不断提高,并被称之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开发并利用信息资源,实现共建共享目标,能够进一步增强生产能力,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其中,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活动当中占据关键性地位,而主要的目的就是合理安排科研活动计划并开展监督调控以及协调服务等多项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科技信息收集、整理与利用应始终贯穿在科研管理整个过程中。为此,深入研究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科技信息概述

为正确地认知现代科技信息,最关键的就是要构建静态和动态两种维度的视角。其中,静态现代科技信息主要是站在信息静态角度对现代科技信息和特征予以认识,而动态现代科技信息则是站在动态化角度对现代科技信息结构以及技术展开认识[1]。信息主要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过程,甚至是与状态和过程相关的知识,通常情况下,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将观察者对于认知的不确定性消除。由此可见,现代科技信息主要反映了现代科技变化以及特征,也是客观事物间作用与联系的表面特征,也是感知与认知以后的再现,为此被当作科研中的重要资源。现代科技信息被当作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资源,其具备可以独特的特征,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广泛性。现代科技信息应涉及诸多学科资料,同时可以追溯到历史的渊源,同样也应当涵盖了国内与国外的最新动态信息[2]。第二,时效性。现代科技信息的内容一定要及时呈现出来且呈现的形式较为简洁。第三,针对性。在收集信息方面应当具有针对性,并且根据各种专业的科研活动进行分类收集并整合。第四,先进性。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动向,使得信息服务更具前瞻性以及能动性的特征。信息化本身的内涵就相对丰富与复杂,属于动态化的概念,具体指的就是对电子计算机以及现代化通讯手段进行利用,进而对信息进行获取与传递,同时完成存储与处理等环节的工作。而信息化也包含了计算机、微电子以及通信和光电子等多样化的技术。在科研管理领域中的现代科技信息,更多的是指对信息科技量度、转换、处理以及压缩等的动态化过程[3]。

二、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很容易遇到科研选题盲目与重复的问题,一旦选题盲目则会直接影响科研活动水平,同时还会导致科研成果层次偏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都被大量浪费。对原因进行分析,则主要是忽视了科研信息的重要性且掌握不多,研究力度不到位。对于科研管理工作而言,现代科研信息能够为其提供决策与参考,在科技信息的作用下,确保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而开展现代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将科学技术各方面的信息当作重要的参考依据,并且针对相关信息予以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进而对国内外的科技信息进行及时地掌握。如果科技信息资料不完整不准确,则难以对国内外科技发展动向以及状态予以实时了解,甚至无法对新成果与新情况进行掌握[4]。这样一来,就无法保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吻合,同样也难以确保科学研究发展预测与决策的有效性。由此可见,现代科技信息对科研管理的影响程度极大。

(二)调控作用明显

开展科研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在短时间内形成新的成果且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一定要将科技信息作为重要依据,进而对科研活动进行合理地调节与控制。详细来讲,科研管理主要是对情报信息进行收集,并且对比科研课题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而综合考虑具体状况,对课题研究的方向进行及时地调整,合理调配人力物力与设备等,保证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发现,对现代科技信息的应用,能够合理地调节并控制科研管理工作,将科研的周期缩短,尽可能规避人力与物力的浪费问题发生。

(三)积极促进成果的转化

通常来讲,科研工作人员自身的生产实践经验往往不丰富,所以在衔接科研成果和生产实际方面的效果始终差强人意,大部分科技成果只能够被当作实验室小成果,在转化成生产力方面阻碍较大[5]。要想有效地转化成科技成果并且形成规模产业,仍需要经过中试环节。但是,科研单位中试硬件设施并不完善,同时资金、场地以及供水供电设施也同样无法满足标准要求。如果是企业具备了试验技术,同时还有产品性能配套设置,则能够达到中试要求。所以在中试的过程中,应当保证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全面合作。在此基础上,企业对于科技成果的认知不同于研究人员,更关注产品市场以及经济效益,研究人员则对学术水平高低较为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对技术信息与市场信息进行熟练地掌握,和企业加强联系,对企业实际需求予以深入地了解,通过横向合作研究来推动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

三、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所谓的科研管理,具体指的就是管理知识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社会活动,已经成为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其中涉及到了科学活动计划、组织、监督与协调等等,主要的目的就是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始终贯穿收集、整理和加工利用现代科技信息的环节[6]。与其他区域管理不同的是,科研管理具有不确定性与灵活性,属于一种脑力劳动。对于科研管理系统来说,其发展主要包含了两项运动,其一,物质流,主要内容就是人力、物理与财力流动以及分配;其二,信息流,将信息的质与量充分反映出来,具体指的就是科技报告、技术档案以及会议文献等科技信息获取、传递以及加工和处理。这两项运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且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信息流对于物质流状态的反映,信息流在科技信息系统作用下向科研管理系统反馈物质流状态。其中,科研管理系统负责对控制流进行组织、调节和控制等,以保证其流动和分配更加有效与合理。除此之外,物质流流动和分配结果同样可以实现现代科技信息系统的完善,为科研管理系统正常运转提供有力保障,使得科研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的状态[7]。而静态和动态双维度视角在科研系统稳定平衡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静态现代科技信息

管理具体指的就是决策、计划、组织以及协调控制,随后再次决策、计划、组织以及协调控制,始终呈现出螺旋型上升的循环过程。要想实现系统管理的有效性,最重要的就是要获得充足信息内容,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进而形成并反馈充足信息,最终将管理功能发挥出来。而静态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资源,具体指的就是科研管理工作必要的加工素材,也是该项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另外,表现在经济财富方面,现代科技信息也同样是新一级研究和成果的必要成本,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支柱性的作用[8]。在此基础上,还表现在时机方面,现代科技信息已经逐渐成为战略性武器,只有熟练掌握,才能够把握制胜点,进一步推动科研管理工作实现知识创新。

(二)动态现代科技信息

动态现代科技信息应用的主要目标就是对电子计算机与现代化通讯手段予以合理利用,以实现信息获取、存储和处理分配等动态性过程。而其具体的表现可以包含以下几点:第一,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通过对动态现代科技信息的运用,有效地突破了传统以人力为中心的统计、查找和摘录流程,对信息化技术予以合理地运用,以保证把横向和纵向的信息有效地整合至计算机的服务系统当中,进而通过网络检索来获得所需要的资料,进一步增强了信息的质量,同样也提升了信息的享受。第二,科研管理流程的信息化。科研管理工作流程信息化具体表现在申报、受理到评审、评估以及审定等流程,同时还有合同与资金的管理、验收管理等相关环节都呈现出信息化服务的特征[9]。其中,网络信息评审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推动科技立项本身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进一步增强了科研管理工作实际的效率,以保证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科技项目进行申报。第三,科研专家管理的信息化。在科研活动中,专家占据主体性地位,承担科研项目与成果执行的责任,同样在科研立项与科技成果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逐渐成为科研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对专家系统的合理运用,能够在更广的范围之内选择专业人士开展网上评审工作,并详细地记录专家自身的学术水平以及工作态度等,进而对专家科研活动的内容以及项目实际进展状况更加了解,确保科研专家工作评定的公平公正性。基于科技信息化深入发展,对于科研专家管理来说同样需要增加专家信息管理、专家选取以及专家信用和资质管理等多项全新功能。第四,科研成果评价的信息化。在评价科研成果方面,同样也是评价科研工作人员科研活动成果的具体表现。现阶段,国内科研评价体系具体指的就是政府亦或是政府委托行为,因专家的人情关系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到位,导致评价工作人员在对参评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掺杂了诸多主观性的因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对信息化技术予以合理地运用,进而构建智能化与流动性的专家库,而科研管理部门同样需要充分考虑专家库当中的专家信息,随机地选择并开展“盲审”,确保评估工作更加客观[10]。而评审的标准同样可以对信息化技术进行运用达到量化,最终形成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审核指标,并构建健全且便捷的科研成果评价系统,进一步增强科研成果评价的效果。第五,科研成果管理的信息化。对于科研成果管理的信息化而言,其中涉及到收集、加工并整理成果,实现对其深入研究与利用,在产业化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科研成果管理的信息化具体表现在两部分,其一,科研成果信息资源建设;其二,全面建设技术和成果的推广服务平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科技信息的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而将现代科技信息应用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对科研管理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应给予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孙赟星.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7):263-263.

[2]颜廷兰.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89-90.

[3]潘澍之.试论高职院校新型科研管理模式的构建[J].管理学家,2013(5):568-569.

[4]曾建勋,曹继东,苏静等.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及其对科技情报工作的影响[J].情报学报,2016,35(9):899-910.

[5]彭文莉,吴庆斌,王美琴等.“互联网+”背景下的医院科研管理——基于某高校附属医院的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1):203-206.

[6]闫奎铭,孙雍君.大数据时代的认知转向及其对科研管理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0):101-106.

[7]谭维国,朱乐明.加强科技单位科研管理的途径探讨[J].东南国防医药,2011,13(2):183-184.

[8]迟迅,郭骏骐.探索质量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展望,2016,26(3):174.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例11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210-02

随着民办学校的不断发展,其科学研究工作在数量和水平上都得到不断提高,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的工作量与责任日趋加重。科研项目、经费和成果的管理及大量科研信息的搜集、储存与筛选及判断等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传统的依赖手工或者借助Excel等办公软件所进行的科研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科研迅速发展的要求。如何高效有序地处理头绪繁杂的H常事务。如何方便科研人员快捷地获取、共享科研信息,一直是科研机构科技管理人员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当今信息和知识的时代。我们只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管理模式和手段,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才能高效地服务于日益发展的科学研究工作。因此,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人才为依托,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建立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平台,促进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势在必行。

一、影响科研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问题

基于多方面的原因,一直而来,民办院校的教师科研意识相对较弱,学术交流少,成果层次普遍较低,学校的科研氛围不浓,教师还没有意识到教学科研工作对自身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个别教师存在功利思想,为职称晋升或成果奖励而写几篇论文,追求短期效应,缺乏持久性;还有部分教师对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心怀懈怠,一定程度上存在抵制情绪。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健康运行,需要众多配套制度的支持从一定程度上讲,没有严谨的规章制度约束系统的使用和运行,系统不仅起不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反而可能会使工作效率降低,数据更乱,从而导致领导质疑系统、职工不用系统的局面。加之学校各职能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不一致,使用的管理软件版本普遍不统一,这就导致了缺乏通用的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性标准,信息交互的实现还需要依靠人力,数据应用无法集成,既制约了信息化效用的发挥,也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信息处理。此问题突出体现在科研与人事、教务和财务的信息的难以共享。

(三)资金不足

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可能需要增加大量的软硬件,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科研管理信息化工作将会进展缓慢,甚至停止。因此,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而民办院校目前处于大发展的时期,各学校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上,相对而言,对于科研管理方面的投资不多。而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科研信息资料建设和科研信息化建设都是基本的前提条件。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数字资源已经成为主流资源。,在先进的信息服务理念支撑下的丰富、完善、有机整合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是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无论是信息服务的理念,还是信息资源的建设,民办院校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

(四)管理队伍问题

一是民办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大多机构小,人员少,经费紧张,难得有机会走出去与其他院校进行交流和研讨,眼界不够开阔,看不到当前科研发展的前沿动态,难以指导其他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二是目前大多民办学校没有实行真正意义的二级管理,在二级院系中没有设有专门的科研秘书,往往是由行政或者教学秘书兼任,而能兼有信息技术和科研管理经验的人员更加缺乏,对比近年民办院校的科研和科技服务发展普遍迅速的现状,面对较大工作量较大,较多基础数据以及实时控制等现实需要,人员技术配备显得捉襟见肘。三是部分科研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缺乏管理信息化的系统知识。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比较吃力。管理项目不规范,成效不显著。

(五)缺乏技术支持

科研管理信息化工作建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加强相关技术队伍的建设非常必要要保障系统不出现“时常出错、恢复时间长”的现象,否则可能会大大降低员工使用系统工作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系统的信赖度。

二、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议与思路

(一)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网络化

首先,学校和部门主管领导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以及建设经费上给予相应支持。具体地设立专门机构或指派专人负责信息工作;采取科技课题立项等形式对信息建设予以经费支持等措施。这是信息化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其次,要加强学习,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信息化水平。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努力。一要加强宣传,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树立榜样,使其认识到教育科学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的重要意义;二要健全教师科研考评制度,针对不同人群合理设定目标,在教师考核与职称评定等方面适当倾斜、强化激励,引导并培养教师的研究兴趣和研究习惯;三要组织开展培训、讲座和辅导等多种形式,快速提高教师的科研信息化水平,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统一规划,注重联系,分步实施,资源共享,合理投入

实施信息化是实现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创新的桉心支撑技术和手段,但如果脱离了学校的组织、过程、资源和人员的大环境,未与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信息化建设就可能走弯路,作为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其设计和实施就会缺乏前提和依据,就有可能成为“信息孤岛”。因此,必须克服“重实施、轻规划,重技术、轻管理”的错误认识,组织有关信息技术、科研管理等人员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正确理解真实的管理需求,全面考虑3―5年后的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整体规划,在规划形成的框架指导下,采用有效的实施途径进行分步实施,从而保证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统一的信息标准和规范,能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各系统保持信息畅通、有效共享。

(三)建立适应信息化的高校科研管理模式

科研管理信息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融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落后的管理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势必对现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等产生强烈的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在管理模式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对科研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改进原有管理系统中冗余的、不合理的工作流程,建立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相适应的组织模式与工作流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因此,只有充分重视和做好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匹配适应工作,以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加速科研管理模式的转型,带动科研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促进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将科研管理部门从“收发室”工作中解放出来,把工作重心放在宏观管理上,创造更高的管理效率。同时,管理信息化为科研管理人员的学习和提高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更大的空间和时间自由度、更灵活的方式,管理人员将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者转变为学习型管理者,有助于改革组织本身,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建立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四)加强组织和领导,完善管理制度

由于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量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领导的决策非常关键,有领导重视才能调动、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做好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激励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以推进信息化工作的进程。同时,实现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必须依靠严密、健全、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以有效规范管理业务流程,保障管理系统运行,这也是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步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首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整体工作,涉及的部门比较多,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不是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这就需要各部门加强合作,增进沟通,相互协作。其次,由于网络系统具有开放性,人多手杂,造成数据质量的复杂性,如果不加强管理容易造成信息混乱,导致网络管理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应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合作的管理制度,逐级把关、责任到人,每一道程序都有人签字负责,以防管理中的相互推诿。

(五)加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

推进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员是根本,在一定程度上,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及应用能力的高低是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能否落实的关键。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依赖于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管理队伍,只有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才能为科研管理信息化提供长期支持,使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走向良性循环。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应加强现代信息管理理论的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特性和管理信息化的新要求与新模式,认真研究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科研工作的新特点、新方法,转变思想观念,增强现代管理意识,提高管理理论素养,使自己从经验式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并不断更新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搞好信息管理,形成新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现代化意识和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应积极参加各种信息技术培训和训练等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尽快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提高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提升信息素养,强化信息意识,增强信息敏锐性,从而成为具有良好信息意识、较高信息道德。

总结: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与普通高校一样,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总结和提高的过程,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不断提高信息化意识的基础上,根据科研工作的规律和本校实际,统一规划,协同工作,分步实施。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为学校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龙涛,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科研处,软件工程硕士,实验师。

参考文献:

[1]汪辉.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2):31―32.

[2]陶辉.高校科研管理网络化初探[J].武汉科研学院学报,2005(1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