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技下乡活动总结

科技下乡活动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14 16:19:38

科技下乡活动总结

科技下乡活动总结例1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会议精神,从去年冬天到今春开展的“科普之冬(春)”科技下乡活动已告一阶段,现将活动开展情况作以下总结汇报。

一、活动开展情况

我县“科普之冬(春)”科技下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的通知》精神,以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科技素质、实现“三增一稳”为目标,以科普宣传、科普培训、科普示范、科技服务为手段,集中活动与分散型“科技下乡”活动相结合,高层次专业技术知识理论培训与农村实用技术操作培训结合,实用技术推广与试验示范项目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工作。由科协牵头,集中开展“三下乡”大型活动1次,出动宣传车辆3辆(次),宣传推广农业新技术3项,印发各种农业技术资料1.5万多份,科普挂图、庄浪县科技成果展牌展览6幅,分散活动10次,分六个活动小组,分别组成农牧、林业、水利、水保、农机、科协6个科技下乡服务小分队,宣传农业技术6项,发放技术资料1.2万份,下乡乡镇18个,入乡宣传面达100%,下乡科技人员达106人次。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人数820名,在县广播电视台《科技园地》栏目,播发科技稿件达5份,播放科技录像带3部。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任务,周密安排。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是一项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集中向全民普及科技知识的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为了切实搞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任务,周密安排。县委、县政府对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科技下乡”活动的具体内容,我们按照安排,抽组由分管领导、科技骨干组成的精干队伍开展科技下乡工作。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上,把科学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2、充分利用基层科普网络组织,开展科技宣传和科技服务。农科站、林业站、畜牧站、水管所、农机站、乡镇科协、协会等基层单位,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民增收问题,举办良种培育、蔬菜种植、科学施肥、果树、经济林栽培、修剪、畜禽养殖、药材种植、农业机械操作、维修、保养技术等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宣传、讲座,专门为群众提供科技致富信息,开展科技服务。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宣传活动,密切了党和群众关系,充实了群众文化生活,使群众真正得到了好处。

3、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科技下乡活动总结例2

实践目的: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三下乡”工作的号召,送农业科技知识“下乡”,服务农村,深入了解农村现状“三农”问题,做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

指导老师:荣秀兰老师、于久霞老师、张拥军老师、 盛锋老师

服务代表队队员:彭秋良、张应、张登科、郭逸蓉、崔大伟、吕超、徐理、杨杉、刘辉、张洪波

服务内容:1.当地基本情况调查。

2.对农业病虫害知识及防治方法的宣传。

3.茯苓栽培技术的宣传。

4.农药安全使用的宣传。

5.农药运用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

服务形式:1.通过各级政府及当地农民了解当地情况,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以宣传单宣传农业科技知识。

3.深入田间地头及农户家中助农。

活动相关报告:《植物科技学院“三下乡”服务代表队实践报告》、实地照片、回收的调查问卷以及相关文字资料。

二、活动总概

本次“三下乡”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前期的准备工作、服务实践工作、后期总结工作。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下乡实践活动主题、形式的确定、组队,对组员进行思想动员,作初步计划以及《关于农药运用相关问题调查问卷》和各宣传单的制作。服务实践工作主要包括通过各级政府,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宜的服务方案,开展农业害虫知识及防治方法的宣传,茯苓栽培技术的宣传,农药安全使用的宣传,农药运用相关问题问卷。后期总结工作包括对服务实践活动中资料的整理与总结、以交流组员在三下乡活动中心得的座谈会。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通过服务代表队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服务代表队共分发宣传单3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7份,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在计划之下进行的,且大部分的计划都有较强的实效性,但是也由于对当地情况了解有限,以至在计划中一些项目很难实施的情况。我们开展的几项活动所起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大部分都得到了农民的认可,真正达到科技下乡的目的。经过了十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本小组成员收获不小,使大家所学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而且还教会了我们任何知识只有用于实践才有价值。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植物科技学院“三下乡”服务代表队实践报告》。

三、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工作

1.组队

基于”三下乡”活动服务农村的宗旨,在活动筹备之初,我们在人员的确定的问题上,对三下乡服务代表队组员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其具体如下:

(1).态度端正,有上进心,从思想上加入我们的队伍,有服务农村的热情.

(2).作风朴实,能吃苦耐劳

(3).专业知识掌握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有团队精神与团体意识,服从组织的安排,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通过严密把关,结合各指导老师的意见,我们选出了一批优秀的队员,形成了本次”三下乡”服务代表队这个充满了凝聚力的团体.这为我们这次活动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2.思想动员 并作初步计划

“三下乡”是党中央提出的一条解决农村缺乏知识,缺乏人才的方案。它的实施不仅反映在具体的行动上,也集中体现在思想上,而且后者为前者之源。只有在思想高度认识了“三下乡”,了解了它的意义,才能做到真正的“三下乡”。针对这一点,我们对全体组员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和思想动员。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次“三下乡”思想的学习班,并邀请政治辅导员授课,使大家全面认识了解相关知识。课后,我们又进行一次座谈,在座谈会议中,大家畅谈自己对“三下乡”的认识,并表明了自己将怎样以实际行动去完成这项坚定的任务。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大家的思想有了明显提高。

由于事先对当地具体情况了解有限,为了使活动顺利的开展,不至于以后陷入被动的局面,队员经过思想学习之后就进入了活动的准备阶段,通过各方渠道了解当地情况,制定了一个初步的计划。计划主要包括农村基本情况调查,农村税费改革调查,相关调查问卷的完成,农业害虫知识宣传,茯苓栽培技术的宣传等.

3.调查问卷及宣传单的制作

(1)、首先听取了许多来自农村学生的建议,并翻阅了有关资料(主要是农药方面的书籍)后,按照相关主题初步拟定了一份关于农药使用方面的调查问卷,共15道选择题,4道问答题。

(2)、制作关于茯苓栽培技术的宣传单 ,1份1张共100份 (4)、制作关于农业病虫害的宣传单,1份1张共100份

(二)、实践服务内容

1.通过各级政府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并制定相宜的服务方案

(1)农民生活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本次三下乡活动主要服务对象是湖北罗田县天堂寨林场地区的吊桥河村和圣仁堂村. 两村分别处于罗田县天堂寨风景区的东北两侧.其中位于东侧的吊桥河村全村共有人口450人,109户家庭,属于未开发地区,贫困人口比例达70%以上,年人均收入仅为500元.北侧的圣仁堂村全村600人,共160户,因地处风景区公路沿线,属于旅游区开发范围之内,虽然农民仍以务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旅游业的收入和早期的帮扶措施以及近年发展迅猛的养殖业,已基本使其达到温饱水平并逐步向小康迈进,农业生产的人均年收入为600元。在农业种植方面全村基本以水稻、小麦为主,由于地处山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基本不适于种植罗田地区最普遍的经济作物——板栗。在经济作物的开发上,两村另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是每年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采伐林木140—150平方,在了解两村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分别从三个主要方面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

①农民生活问题、

两村的农业生产基本上靠天吃饭,农业生产的人均所得较低,吊桥河村在家庭经济这一方面几乎是空白的,少数村民利用农闲时间采集山中天然药材,贫困的达70余户,相对富裕的几户人家也是跑运输或者在外打工的,主要收入为农业生产,圣仁堂村的家庭经济方面养殖业较为突出,主要以养殖牛为主,部分农户还养蚕,家庭的食用菌栽培主要以茯苓为主,但技术方面较为传统和原始,另有旅游业的零星收入,总体而言农民收入比较低。

②教育方面

在教育方面两村均未设村级小学,为开发天堂寨旅游住宿区,天堂寨于今年拆除。学生读书在20 里以外的白庙河和九资河,全村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由于今年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学费有所下调,以中学为例,以前是300元/人*学期,而现在下调到160元/人*学期,但吊桥河村至今未出过一名大学生,圣仁堂村大学生也不过10人,教育不发达仍是两村所面临的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

③农村医疗方面

近年来,由于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以及全民卫生意识的提高,现在两村均建立了自己的村级医务室,并有一至两名医务人员,基本可以解决村民的一些常见的疾病,但总的来说,医疗设施简陋,医务人员水平有限,出现较为严重的病症时就必须到大约30 里以外的镇级医院就医。

(2)农村税费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农村又一次大的变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做出的重大决策。稅费改革不仅有利于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村生产力且有利于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我们也对农村税费改革做了一个初步调查。在全国农村推行税费改革之际,罗田县政府也在此项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以吊桥河村和圣仁堂村为例,两村村委都在体制上解决财政供养人员的问题,吊桥河村村委共四人,分别为一村长,一支书,二会计,一间办公室,圣仁堂村村委共7人除村长支书和三名会计以外另有治保主任及妇女主任,也仅有一间办公室。

现行税费制度计税土地面积为农民纳税的重要依据,通过走访农民群众得知,农民在村委的宣传下,已确实感受到税费改革给农民带来的益处,如今土地税收已由原来的70元/亩下调至58元/亩,农业附加等多项针对农民的税费均被取消。兴办水利、修建道路、植树造林、集体生产等公益性事业也均采取了“一事一议”的方法,教育的学费也明显下调,农民的负担明显减少,干群关系也明显的改善。

(3)、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三下乡”活动期间,我们服务团队通过对各级政府以及当地农民的了解,分析了该地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将其归纳和整理: 科技信息及人才的限制 吊桥河村和圣仁堂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导致信息相对闭塞。现在两村均已普及了电视,运用接受器可收到八个卫星电视台。由于旅游业的开发,两村均已安装了程控电话,其中吊桥河村有电话五部,圣仁堂村有电话十部,但与外界的信息不灵,直接导致农户家庭经济的盲目开发,严重影响了农户的生产热情,种植信息主要通过食用菌栽培技术人员和植保技术人员得来。圣仁堂村家庭食用菌栽培基本可以说成“爷爷会种,孙子就会种;爷爷种什么样,孙子就种什么样”,技术问题成为该致富方法无法推广的主要原因。由于两村均划归天堂寨林场,所以村内均不设植保站,也无植保人才。农民要是问农作物病虫害农药方面的问题,均要到九资河农技站。

国家帮扶政策取消 罗田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原属部级贫困县,国家有帮扶政策,但九六年之后,国家就不再设扶贫财政周转金。

(4)、相应服务方案的制定

根据以上调查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服务团队制定了相应的服务方案,将本次服务分为三个部分:

①以水稻为主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

②农药的基本知识和农药的安全使用的宣传活动;

③食用菌茯苓的栽培技术宣传活动;

2、送科技“下乡”相关农业知识的宣传活动

常见的害虫及其防治措施

关于农作物病虫害知识及其防治方法的宣传主要针对水稻和小麦两种该地区最为主要的农业经济作物及常见的病虫害。我们以发放宣传单和直接下田帮助农民的形式进行, 本“三下乡”代表队全体成员向吊桥河村和圣仁堂村发放宣传单共100份,所宣传的病虫害主要包括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灰飞虱、小麦霜霉病、白粉病、锈病,在进行宣传单宣传的同时,代表队成员还深入到田间,在助农的过程中,根据所学的知识,与农民探讨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的方法,在整个活动中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好评,农民纷纷表示,此类植物保护知识是农民所需要的,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好处。

茯苓栽培技术的宣传

茯苓栽培技术的宣传主要在圣仁堂村中开展,我们“三下乡”服务代表队走访了圣仁堂村二十七户栽培茯苓的农户,并向他们发放了茯苓栽培技术的宣传单,收集了农民在茯苓的栽培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还向苓农赠送了一些简单的菌种栽培工具如:试管、PH试纸等。在吊桥河村的宣传活动以技术宣传为主,鼓励农民发展家庭经济,栽种茯苓等食用菌。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共分发宣传单一百份,其中圣仁堂村三十五份,吊桥河村六十五份,由于该地区苓农的种植方式较为原始,存在很多不科学性,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食用菌科技下乡受到了当地茯苓农的高度评价。

对农药的安全使用

对农药基础知识及安全使用的宣传,结合关于农药知识的问卷调查而进行,农民普遍反映农药质量越来越差,用药效果不好等问题,我们对生物农药、复合农药以及现在的农药低毒问题,作了一定的宣传,解答了农民关于农药质量问题的疑虑,针对农民对农药使用的安全意识不高的情况,我们又对农药的安全使用如稀释法、打药人员的安全等问题作了一定的宣传工作,也在农民中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此次宣传共发一百份传单,吊桥河村和圣仁堂村各五十份。

3.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及其分析

问卷分析:

主题1:反映农民对农药知识的了解问题:

(1).了解途径:第1题,其中选“农技站”的占46.6%,占了多数,选“电视或广播”占18%,只是少数。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民对农药知识了解非常有限(因为农技站并非提供农药知识的正式场所,而只是一个营业性机构)。问答第1题(对病虫害知识及对应如何使用农药知识的了解),此题多数人还是对病虫害有一定认识的,一般认为病害主要是叶子发黄,枯死,或腐烂,而虫害主要是叶上有孔或有虫吃过的齿痕。但一般不知道如何对症下药,因为他们不认识到底是什么病,什么虫害。从这里可以看出农村急需这方面的知识,农民需要科技下乡,帮助他们防治病虫害。

主题2:反映农民对农药作用及防治效果的认识问题

对农药作用的认识:第2题:此题几乎100% 的人认为农药对庄稼的丰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主题3:反映农民对农药种类的了解问题

对农药种类的认识:第8题,此题为多选,多数人现在想用高毒农药但却难以买到,用的多为“乐果、农达、甲艾宁、杀虫双”等之类的农药,当然也还有用高度农药的;第12题主要涉及农民对天敌昆虫的看法,多数人认为还是农药好,但同时也对此表示了一定的兴趣;第13题涉及转基因抗病作物,约有79%的人想引用一些试一试,这反映了农民还是非常欢迎新科技的,但同时也有些盲目,没有考虑其风险性。

主题4:反映农民对农药副作用的认识问题

主题5:反映农民具体如何使用农药的问题

第4题,问答第2题,从这两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多数农户使用农药时是不科学的,取得的效果也不是最好的。

综合上述,当地山民对农药知识了解不多,对病虫害多数不认识,对农药种类知之甚少,对农药的防治作用及防治效果不是很清楚,对农药的副作用缺乏认识。这说明山区农民急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扶持,这些也是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

(三)、后期工作

返校后,代表队队员开始了对活动期间各类资料的总结和整理工作,在8月11日-8月16日近一周的时间里代表队队员张登科同学在整理了《关于农药运用问题的问卷调查》后,对相关数据进行了一定的统计,并通过五个专题将该调查问卷反应出的问题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关于农药在农村应用的暑期调查报告》论文。崔大伟同学根据在当地了解到的实际情况,通过网上资料、图书馆的相关书籍,在相关老师 的指导下完成了《对大别山区税费改革施行情况调查》论文。其余队员也在总结“三下乡”期间的所感所捂的同时,着手《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并整理了其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8月14日晚9:00“三下乡”代表队全体成员齐聚18栋活动室,召开关于“三下乡”心得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各队员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在“三下乡”过程中的感想和收获。通过这次座谈会,队员纷纷表示加深了对“三下乡”的活动认识。

四、成效分析

为了更好的分析此次三下乡的效果,我们设立了以下几个考核标准:

1.整个活动的计划性

在进行此项活动之前,我们对其进行了颇为完整的计划,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说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在计划之下进行的,而且大部分的计划都有较强的实效性,但是也有由于对自身的条件估计不够准确,以至于在计划中出现了一些项目很难实施的情况,如农业昆虫知识展。

2.所进行活动的实际效果

从我们所进行的几项活动来看,它们所起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大部分都得到了农民的认可,特别是对农药使用方法的宣传以及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宣传,倍受农民欢迎,也起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其他几项的效果也还不错。

3.农民对此次活动的接受

为了让农民充分接受我们所带来的知识和技术,我们采取了动口动手动脑三位一体的方式,使农民不但认识到要这样做,而且使他们意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做,真正达到科技下乡的目的,而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我们还是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4.小组成员的收获情况

经过了十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虽然山区条件艰苦,可是队员都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积极面对和克服各种问题,在座谈会上队员纷纷表示收获不小,在制作宣传单的过程中队员大面积的查找各类资料,收集大量信息,咨询了专业老师,首先在专业知识上武装了自己。平时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从没有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这次实践活动使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而且还教会了我们任何知识只有用于实践才有价值。在服务农村的过程中,我们又一次地加深了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带着一腔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热情,了解到农村出现的实际问题,加强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5.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分调查报告,我们特意从这支实践队伍中挑出了几名文笔较好且善于总结的成员,他们统计了我们所得的第一手资料,查阅了不少书籍,请教了许多老师,经过近一周废寝忘食的奋斗,终于完成了这篇论文。

总结:

经过了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服务活动,回想我们所经历过的实践活动,觉得这次三下乡总的说来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也有不少教训,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们所选的服务点是比较典型的。首先,它位于大别山上的一个贫困地区,也是一个非常缺乏知识而有急需知识的地区, 也就是说这里需要三下乡;其次,这里是旅游开发区,它们正面临着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我们三下乡的价值;最后,在这里,有的地方已经开发了一段时间,而有的地方却没有开发,这两种地方有着绝然不同的两种状况,这就为我们以后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 我们所进行的几项活动都是与农村紧密结合的,比较符合农民的口味,因此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比较容易被农民所接受,这是我们服务活动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条件。

科技下乡活动总结例3

实践地点:湖北省罗田县天堂寨吊桥河村,圣仁堂村

实践目的: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三下乡”工作的号召,送农业科技知识“下乡”,服务农村,深入了解农村现状“三农”问题,做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

指导老师:荣秀兰老师、于久霞老师、张拥军老师、 盛锋老师

服务代表队队员:彭秋良、张应、张登科、郭逸蓉、崔大伟、吕超、徐理、杨杉、刘辉、张洪波

服务内容:1.当地基本情况调查。

2.对农业病虫害知识及防治方法的宣传。

3.茯苓栽培技术的宣传。

4.农药安全使用的宣传。

5.农药运用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

服务形式:1.通过各级政府及当地农民了解当地情况,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以宣传单宣传农业科技知识。

3.深入田间地头及农户家中助农。

活动相关报告:《植物科技学院“三下乡”服务代表队实践报告》、实地照片、回收的调查问卷以及相关文字资料。

二、活动总概

本次“三下乡”活动是在党中央关于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工作的号召下,由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分团委牵头,在相关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由植物科技学院十名同学组成“三下乡”服务团队,于2003年8月10日至2003年8月20日前往罗田县天堂寨林场地区开展以科技“下乡”为主的“三下乡”服务活动。

本次“三下乡”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前期的准备工作、服务实践工作、后期总结工作。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下乡实践活动主题、形式的确定、组队,对组员进行思想动员,作初步计划以及《关于农药运用相关问题调查问卷》和各宣传单的制作。服务实践工作主要包括通过各级政府,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宜的服务方案,开展农业害虫知识及防治方法的宣传,茯苓栽培技术的宣传,农药安全使用的宣传,农药运用相关问题问卷。后期总结工作包括对服务实践活动中资料的整理与总结、以交流组员在三下乡活动中心得的座谈会。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通过服务代表队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服务代表队共分发宣传单3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7份,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在计划之下进行的,且大部分的计划都有较强的实效性,但是也由于对当地情况了解有限,以至在计划中一些项目很难实施的情况。我们开展的几项活动所起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大部分都得到了农民的认可,真正达到科技下乡的目的。经过了十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本小组成员收获不小,使大家所学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而且还教会了我们任何知识只有用于实践才有价值。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植物科技学院“三下乡”服务代表队实践报告》。

三、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工作

1.组队

基于”三下乡”活动服务农村的宗旨,在活动筹备之初,我们在人员的确定的问题上,对三下乡服务代表队组员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其具体如下:

(1).态度端正,有上进心,从思想上加入我们的队伍,有服务农村的热情.

(2).作风朴实,能吃苦耐劳

(3).专业知识掌握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有团队精神与团体意识,服从组织的安排,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通过严密把关,结合各指导老师的意见,我们选出了一批优秀的队员,形成了本次”三下乡”服务代表队这个充满了凝聚力的团体.这为我们这次活动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2.思想动员 并作初步计划

“三下乡”是党中央提出的一条解决农村缺乏知识,缺乏人才的方案。它的实施不仅反映在具体的行动上,也集中体现在思想上,而且后者为前者之源。只有在思想高度认识了“三下乡”,了解了它的意义,才能做到真正的“三下乡”。针对这一点,我们对全体组员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和思想动员。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次“三下乡”思想的学习班,并邀请政治辅导员授课,使大家全面认识了解相关知识。课后,我们又进行一次座谈,在座谈会议中,大家畅谈自己对“三下乡”的认识,并表明了自己将怎样以实际行动去完成这项坚定的任务。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大家的思想有了明显提高。

由于事先对当地具体情况了解有限,为了使活动顺利的开展,不至于以后陷入被动的局面,队员经过思想学习之后就进入了活动的准备阶段,通过各方渠道了解当地情况,制定了一个初步的计划。计划主要包括农村基本情况调查,农村税费改革调查,相关调查问卷的完成,农业害虫知识宣传,茯苓栽培技术的宣传等.

3.调查问卷及宣传单的制作

(1)、首先听取了许多来自农村学生的建议,并翻阅了有关资料(主要是农药方面的书籍)后,按照相关主题初步拟定了一份关于农药使用方面的调查问卷,共15道选择题,4道问答题。

(2)、制作关于茯苓栽培技术的宣传单 ,1份1张共100份

(3)、制作关于农药安全使用的宣传单 ,1份2张共100份

(4)、制作关于农业病虫害的宣传单,1份1张共100份

(二)、实践服务内容

1.通过各级政府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并制定相宜的服务方案

(1)农民生活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本次三下乡活动主要服务对象是湖北罗田县天堂寨林场地区的吊桥河村和圣仁堂村. 两村分别处于罗田县天堂寨风景区的东北两侧.其中位于东侧的吊桥河村全村共有人口450人,109户家庭,属于未开发地区,贫困人口比例达70%以上,年人均收入仅为500元.北侧的圣仁堂村全村600人,共160户,因地处风景区公路沿线,属于旅游区开发范围之内,虽然农民仍以务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旅游业的收入和早期的帮扶措施以及近年发展迅猛的养殖业,已基本使其达到温饱水平并逐步向小康迈进,农业生产的人均年收入为600元。在农业种植方面全村基本以水稻、小麦为主,由于地处山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基本不适于种植罗田地区最普遍的经济作物——板栗。在经济作物的开发上,两村另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是每年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采伐林木140—150平方,在了解两村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分别从三个主要方面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

①农民生活问题、

两村的农业生产基本上靠天吃饭,农业生产的人均所得较低,吊桥河村在家庭经济这一方面几乎是空白的,少数村民利用农闲时间采集山中天然药材,贫困的达70余户,相对富裕的几户人家也是跑运输或者在外打工的,主要收入为农业生产,圣仁堂村的家庭经济方面养殖业较为突出,主要以养殖牛为主,部分农户还养蚕,家庭的食用菌栽培主要以茯苓为主,但技术方面较为传统和原始,另有旅游业的零星收入,总体而言农民收入比较低。

②教育方面

在教育方面两村均未设村级小学,为开发天堂寨旅游住宿区,天堂寨于今年拆除。学生读书在20 里以外的白庙河和九资河,全村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由于今年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学费有所下调,以中学为例,以前是300元/人*学期,而现在下调到160元/人*学期,但吊桥河村至今未出过一名大学生,圣仁堂村大学生也不过10人,教育不发达仍是两村所面临的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

③农村医疗方面

近年来,由于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以及全民卫生意识的提高,现在两村均建立了自己的村级医务室,并有一至两名医务人员,基本可以解决村民的一些常见的疾病,但总的来说,医疗设施简陋,医务人员水平有限,出现较为严重的病症时就必须到大约30 里以外的镇级医院就医。

(2)农村税费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农村又一次大的变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做出的重大决策。稅费改革不仅有利于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村生产力且有利于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我们也对农村税费改革做了一个初步调查。在全国农村推行税费改革之际,罗田县政府也在此项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以吊桥河村和圣仁堂村为例,两村村委都在体制上解决财政供养人员的问题,吊桥河村村委共四人,分别为一村长,一支书,二会计,一间办公室,圣仁堂村村委共7人除村长支书和三名会计以外另有治保主任及妇女主任,也仅有一间办公室。

现行税费制度计税土地面积为农民纳税的重要依据,通过走访农民群众得知,农民在村委的宣传下,已确实感受到税费改革给农民带来的益处,如今土地税收已由原来的70元/亩下调至58元/亩,农业附加等多项针对农民的税费均被取消。兴办水利、修建道路、植树造林、集体生产等公益性事业也均采取了“一事一议”的方法,教育的学费也明显下调,农民的负担明显减少,干群关系也明显的改善。

(3)、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三下乡”活动期间,我们服务团队通过对各级政府以及当地农民的了解,分析了该地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将其归纳和整理:

地理及气候条件的限制 吊桥河村和圣仁堂村均处于罗田线北部高山区,多山地,海拔高,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虽然光照充足为全盛的一级光能区,但光能利用率低,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6℃,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28.4℃。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干旱和低温,由于气候原因,基本不适合板栗的大规模种植,可开发的经济作物数量有限。农产品产量也不太高,加上交通不便,更为农产品的输出以及农民的出行带来不便。

科技信息及人才的限制 吊桥河村和圣仁堂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导致信息相对闭塞。现在两村均已普及了电视,运用接受器可收到八个卫星电视台。由于旅游业的开发,两村均已安装了程控电话,其中吊桥河村有电话五部,圣仁堂村有电话十部,但与外界的信息不灵,直接导致农户家庭经济的盲目开发,严重影响了农户的生产热情,种植信息主要通过食用菌栽培技术人员和植保技术人员得来。圣仁堂村家庭食用菌栽培基本可以说成“爷爷会种,孙子就会种;爷爷种什么样,孙子就种什么样”,技术问题成为该致富方法无法推广的主要原因。由于两村均划归天堂寨林场,所以村内均不设植保站,也无植保人才。农民要是问农作物病虫害农药方面的问题,均要到九资河农技站。

国家帮扶政策取消 罗田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原属部级贫困县,国家有帮扶政策,但九六年之后,国家就不再设扶贫财政周转金。

(4)、相应服务方案的制定

根据以上调查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服务团队制定了相应的服务方案,将本次服务分为三个部分:

①以水稻为主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

②农药的基本知识和农药的安全使用的宣传活动;

③食用菌茯苓的栽培技术宣传活动;

2、送科技“下乡”相关农业知识的宣传活动

常见的害虫及其防治措施

关于农作物病虫害知识及其防治方法的宣传主要针对水稻和小麦两种该地区最为主要的农业经济作物及常见的病虫害。我们以发放宣传单和直接下田帮助农民的形式进行, 本“三下乡”代表队全体成员向吊桥河村和圣仁堂村发放宣传单共100份,所宣传的病虫害主要包括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灰飞虱、小麦霜霉病、白粉病、锈病,在进行宣传单宣传的同时,代表队成员还深入到田间,在助农的过程中,根据所学的知识,与农民探讨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的方法,在整个活动中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好评,农民纷纷表示,此类植物保护知识是农民所需要的,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好处。

茯苓栽培技术的宣传

茯苓栽培技术的宣传主要在圣仁堂村中开展,我们“三下乡”服务代表队走访了圣仁堂村二十七户栽培茯苓的农户,并向他们发放了茯苓栽培技术的宣传单,收集了农民在茯苓的栽培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还向苓农赠送了一些简单的菌种栽培工具如:试管、PH试纸等。在吊桥河村的宣传活动以技术宣传为主,鼓励农民发展家庭经济,栽种茯苓等食用菌。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共分发宣传单一百份,其中圣仁堂村三十五份,吊桥河村六十五份,由于该地区苓农的种植方式较为原始,存在很多不科学性,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食用菌科技下乡受到了当地茯苓农的高度评价。

对农药的安全使用

对农药基础知识及安全使用的宣传,结合关于农药知识的问卷调查而进行,农民普遍反映农药质量越来越差,用药效果不好等问题,我们对生物农药、复合农药以及现在的农药低毒问题,作了一定的宣传,解答了农民关于农药质量问题的疑虑,针对农民对农药使用的安全意识不高的情况,我们又对农药的安全使用如稀释法、打药人员的安全等问题作了一定的宣传工作,也在农民中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此次宣传共发一百份传单,吊桥河村和圣仁堂村各五十份。

3.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及其分析

问卷分析:

主题1:反映农民对农药知识的了解问题:

(1).了解途径:第1题,其中选“农技站”的占46.6%,占了多数,选“电视或广播”占18%,只是少数。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民对农药知识了解非常有限(因为农技站并非提供农药知识的正式场所,而只是一个营业性机构)。问答第1题(对病虫害知识及对应如何使用农药知识的了解),此题多数人还是对病虫害有一定认识的,一般认为病害主要是叶子发黄,枯死,或腐烂,而虫害主要是叶上有孔或有虫吃过的齿痕。但一般不知道如何对症下药,因为他们不认识到底是什么病,什么虫害。从这里可以看出农村急需这方面的知识,农民需要科技下乡,帮助他们防治病虫害。

主题2:反映农民对农药作用及防治效果的认识问题

对农药作用的认识:第2题:此题几乎100% 的人认为农药对庄稼的丰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对防治效果的认识:第3题,此题约73.4%的人认为农药的效果并不长久,时间用长了并不是很有效。这说明农民已经从潜意识上认识到了害虫的抗药性;第7题,此题约42%的人在所用农药无效时换药,约32%的人则会加大药量,这反映了一部分农民对如何防治病虫害还是凭主观意识而不是以科学根据为依据;第10题,此题约有51.6%的人每年每亩地花在农药上的钱为30元以下,约29.7%的人则花了30-50元,花50元以上的人则很少,约18.8%,这反映只有约两成的人对农药的作用是高度重视的,其他人当然也可能重视但限于经济条件而只好如此,从回答来看多数人认为花在农药上的投入还是基本合算的。

主题3:反映农民对农药种类的了解问题

对农药种类的认识:第8题,此题为多选,多数人现在想用高毒农药但却难以买到,用的多为“乐果、农达、甲艾宁、杀虫双”等之类的农药,当然也还有用高度农药的;第12题主要涉及农民对天敌昆虫的看法,多数人认为还是农药好,但同时也对此表示了一定的兴趣;第13题涉及转基因抗病作物,约有79%的人想引用一些试一试,这反映了农民还是非常欢迎新科技的,但同时也有些盲目,没有考虑其风险性。

主题4:反映农民对农药副作用的认识问题

第5题,约有88.8%的人认为农药并不是用的越多越好,这反映了农民对农药的副作用还是认识到了的;第11题,有69.8%的人认为农药对周围的人畜是有影响的,有22.2%的人认为其影响是非常大的,看来农民在日常的农药使用中已经受到过农药的副作用带来的影响了。

主题5:反映农民具体如何使用农药的问题

第4题,问答第2题,从这两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多数农户使用农药时是不科学的,取得的效果也不是最好的。

综合上述,当地山民对农药知识了解不多,对病虫害多数不认识,对农药种类知之甚少,对农药的防治作用及防治效果不是很清楚,对农药的副作用缺乏认识。这说明山区农民急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扶持,这些也是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

(三)、后期工作

返校后,代表队队员开始了对活动期间各类资料的总结和整理工作,在8月11日-8月16日近一周的时间里代表队队员张登科同学在整理了《关于农药运用问题的问卷调查》后,对相关数据进行了一定的统计,并通过五个专题将该调查问卷反应出的问题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关于农药在农村应用的暑期调查报告》论文。崔大伟同学根据在当地了解到的实际情况,通过网上资料、图书馆的相关书籍,在相关老师 的指导下完成了《对大别山区税费改革施行情况调查》论文。其余队员也在总结“三下乡”期间的所感所捂的同时,着手《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并整理了其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8月14日晚9:00“三下乡”代表队全体成员齐聚18栋活动室,召开关于“三下乡”心得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各队员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在“三下乡”过程中的感想和收获。通过这次座谈会,队员纷纷表示加深了对“三下乡”的活动认识。

四、成效分析

为了更好的分析此次三下乡的效果,我们设立了以下几个考核标准:

1.整个活动的计划性

在进行此项活动之前,我们对其进行了颇为完整的计划,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说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在计划之下进行的,而且大部分的计划都有较强的实效性,但是也有由于对自身的条件估计不够准确,以至于在计划中出现了一些项目很难实施的情况,如农业昆虫知识展。

2.所进行活动的实际效果

从我们所进行的几项活动来看,它们所起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大部分都得到了农民的认可,特别是对农药使用方法的宣传以及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宣传,倍受农民欢迎,也起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其他几项的效果也还不错。

3.农民对此次活动的接受

为了让农民充分接受我们所带来的知识和技术,我们采取了动口动手动脑三位一体的方式,使农民不但认识到要这样做,而且使他们意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做,真正达到科技下乡的目的,而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我们还是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4.小组成员的收获情况

经过了十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虽然山区条件艰苦,可是队员都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积极面对和克服各种问题,在座谈会上队员纷纷表示收获不小,在制作宣传单的过程中队员大面积的查找各类资料,收集大量信息,咨询了专业老师,首先在专业知识上武装了自己。平时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从没有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这次实践活动使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而且还教会了我们任何知识只有用于实践才有价值。在服务农村的过程中,我们又一次地加深了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带着一腔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热情,了解到农村出现的实际问题,加强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5.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分调查报告,我们特意从这支实践队伍中挑出了几名文笔较好且善于总结的成员,他们统计了我们所得的第一手资料,查阅了不少书籍,请教了许多老师,经过近一周废寝忘食的奋斗,终于完成了这篇论文。

总结:

经过了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服务活动,回想我们所经历过的实践活动,觉得这次三下乡总的说来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也有不少教训,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们所选的服务点是比较典型的。首先,它位于大别山上的一个贫困地区,也是一个非常缺乏知识而有急需知识的地区, 也就是说这里需要三下乡;其次,这里是旅游开发区,它们正面临着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我们三下乡的价值;最后,在这里,有的地方已经开发了一段时间,而有的地方却没有开发,这两种地方有着绝然不同的两种状况,这就为我们以后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 我们所进行的几项活动都是与农村紧密结合的,比较符合农民的口味,因此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比较容易被农民所接受,这是我们服务活动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条件。

科技下乡活动总结例4

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以加速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和科技含量,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为目标,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大力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和我县农业面临的新形势,实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送科技下乡活动要遵循求真务实的原则,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与林区农民增产增收相结合,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分级组织实施。

二、总体任务

组织科技骨干100人次以上送技术下乡,培训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林农1000人次以上;以林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依托,开展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重点推广3项重大林业技术,使5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受益。

做到送出一批技术,培养一批技术能人,带动一批科技示范户,使科技下乡活动收到实效。

三、实施内容

(一)编制技术培训资料。由县技术推广站、林政股、政策法规室共同负责编写印制《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政策问答》资料2万多份,用于林农培训。

(二)开展技术培训。按照分期培训的原则,有计划、多层次地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分两大类:一类是组织县各乡(镇)营林技术员培训;另一类是组织县林业专户培训,后再由乡(镇)林业技术员到各村、组开展培训,进行技术推广,培训内容力求丰富多样、符合实际、通俗易懂。培训形式采取办培训班和开现场会两种。计划培训林农1000人次。

(三)开展科技帮扶结对子活动。由技术推广站组织林业科技人员与县林业专业户进行“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活动,县技术人员落实到林业大户挂点帮扶,重点帮扶一些积极性高、规模较大的林业专业户。并要求每位技术人员认真填写“江西省林业科技帮扶工程结对子联系卡”。

(四)重点推广一些先进实用技术。如:主要造林树种良种壮苗培育技术;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桉树)丰产培育技术;abt生根粉应用技术等。

(五)建设科技示范园区。根据我县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实际情况,新建一批桉树科技示范基地,并且在原已建成的桉树示范基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成高标准的示范基地,使基地真正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科技示范点的建设应与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相结合,并由县技术人员直接挂点帮扶。

(六)开展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县技术推广站将电话对全县退耕户和林业专户开通科技咨询服务,同时,对乡(镇)已培训的技术人员实行上门服务,使基层农户的需求与技术人员的服务有机统一。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作为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为基层和林农办实事的重要行动,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要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一些影响大、效果好的标志性活动。县林业局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技术推广站、退耕办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并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村,落实具体技术人员。

(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新闻媒体及召开现场会的时机,加大对送科技下乡活动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吸引各类林业专业户参与工程建设,在全行业营造学科技、用科技、重视科技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实效。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要落实活动的责任人、落实技术人员、落实活动项目,扎扎实实地开展好送科技下乡活动。

(四)落实保障措施。县林业局将拿出专项工作经费用于鼓励科技人员下基层服务,以确保该项活动的顺利实施。

科技下乡活动总结例5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和我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我乡实际,组织和发动科技人员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群众、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通过在全乡开展“科普宣传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乡人民的科学素质,更好地为建设生态型工贸强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开展“科普宣传年”活动的组织领导,保证活动的深入开展,组织有序,成立“科普宣传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各村主任

下设办公室,组成“科普宣传年”活动宣讲队,办公地点乡党政办,办公室主任,副主任。

“科普宣传年”活动宣讲队:

目标任务

1、4月份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活动方案。

2、宣传造势,在5月中下旬组织宣传人员200人以上举行一次踩街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宣传车等方式,加大“科普宣传年”活动宣传力度,在全乡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

3、各村各单位组织好一期宣传栏,内容要丰富,要张贴标语,进一步宣传开展“科普宣传年”活动的重大意义。

4、结合“全县科普日”、“科技宣传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在全乡开展科普讲座,举办科技培训5场以上,组织500至800人接受科普教育。

活动内容

科普对象的重点是学生、各村群众。科普形式主要采取报告会、讲座、培训班、咨询服务、展览、建立科技示范联系点和科普教育联系点等普形式。“科普宣传年”活动要与全乡其他各部门间在此期间的相关活动相结合,优势互补,丰富内容、注重实效。科普主要内容:(1)农业新技术知识如优质稻、烤烟、水果、毛竹、生猪养殖、网箱养鱼等等。(2)青少年及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3)老年及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宣传教育,倡导尊老、爱老、敬老等文明新风。(4)精神文明建设、平安上杭、平安下都建设。(5)中老年健康知识讲座、计生与优生优育、妇幼保健。(6)围绕各村各单位实际,开展科普宣传及科技帮扶活动。

工作要求

1、举办讲座和培训做到认真组织,指定专人负责授课,并认真编写教材,每场听众要达到80至100人以上,讲座和培训班场所要悬挂与具体内容相吻合的会标,有条件的可以请专人拍照、录象。

2、宣传栏可与村务公开栏相结合,内容以农村实用科技知识为主,结合群众生产生活中实用技术需求。

科技下乡活动总结例6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跟着结构调整走,围着农民需求做"为原则,以积极培育新农人、推广新技术、提升农业农村新动能为主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冬春科技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农业系统的干部、农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服务能力和农民科技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二、活动时间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20-2021年度市冬春农业科技培训活动的通知,由于当前防控形势严峻,按照市疫情防控小组相关要求,结合我乡实际,适时安排50人以上培训班3次,各村培训15次以上,微信、网络、APP平台等形式进行不定期培训,本次培训活动时间设定在2021年1月15日至2021年4月20日。

(一)准备阶段

2021年1月15日前,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培训教师,组织讲师团、聘请专家、准备培训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印培训技术资料;具体培训时间计划表附后。

(二)实施阶段

2021年1月16日至2021年4月20日,全面组织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培训活动。

(三)总结阶段

2021年420日-2021年4月30日,对冬春农业科技服务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材料,上报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

三、实施方法

按照"一级抓一级"的原则,层层落实,乡政府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站所负责人具体抓,分产业培训的方式进行。乡综合服务中心负责方案的制定,科技培训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动工作及农民的组织、场地的安排等相关协调组织工作。根据农业干部、农技人员、农民等实际需求,重点做好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农民尤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科技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计划全乡农民培训18场次,人数不少于700人。

四、培训对象及内容

围绕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农民培训尤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重点,以提升能力和科学素质为目的,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全乡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

加强农民尤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确保我乡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发展有人才支撑。我乡重点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

培训活动由乡综合服务中心具体实施,培训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至少50人、新型职业农民至少30人、一般农民620人、培训人数达到700人。在课程安排上,要根据不同产业类型和种植结构调整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技术培训的同时,安排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品牌创建、农村电子商务、农业信贷、土地确权等知识培训。印制并下发农业技术明白纸4000份。

内容主要包括: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内容、农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耕地轮作技术、绿色植保技术、高效植保器械精准施药技术、种植业调整信息、畜牧养殖及防疫、农机技术及安全监理、特产业发展及各种新惠农扶持政策等。预计在2021年4月20日完成。要通过培训增强农民绿色生产、节能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五、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高度重视冬春科技培训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各类培训及服务指导工作落到实处。此次冬春科技培训工作乡长为组长,主管农业副乡长、宣传委员为副组长,相关涉农站所长为成员,通过上下共同努力,确保圆满完成培训任务。

(二)精心组织,注重实效

按照市政府的相关方案要求,采取灵活多样、农民易于接受的培训指导方式,注重实际效果制定本单位的培训方案,落实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组织单位和责任人等。统筹各类培训资源,组织优秀师资,利用各种培训手段,采取参与式、互动式、菜单式等培训方式和送教下乡、送技术上门、办小班、讲精品等培训形式,组织实施好各类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省里开发的"吉农科教云平台",各村微信群,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群,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技人员开展互联网手机培训学习,确保使用率分别达到劳动力的50%以上。

(三)创新手段,提高效果

充分利用省里开发的"吉农科教云平台"(设新型职业农民手机APP应用端和农技人员手机APP服务端),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技人员学习和应用,确保使用率分别达到50%以上。组织好2021年现代青年农场主网上学习和知识更新培训工作。

(四)及时调度,按时上报

做好培训情况的定期报送工作。培训信息实行月报制度,每月20日前将培训进度表报到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于2021年4月30日前将工作总结报送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

(五)做好培训材料归档工作

注重总结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注重培育、发现、树立和打造受训对象典型,尤其要发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训材料包括培训计划表、培训进度表、培训签到簿、培训照片。

六、培育典型、加大宣传

注重总结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注重培育,发现和树立打造培训典型,挖掘高素质农民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同时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引导和激发广大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技下乡活动总结例7

1.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

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对整个活动的事宜作了全面具体的安排部署,并向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

2.成立科普活动月协调小组

按照县上的统一安排,科技局、宣传部、科协作为这次活动月的牵头单位,主要参与单位有:文明办、法制办、防邪办、农业局、水务局、畜牧局、林业局、计生局、卫生局、司法局、教育局、广电局、总工会、团县委、妇联、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单位。

3.精心组织实施

由科技局、宣传部、科协联合下发通知,对活动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并对有关部门,乡镇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科普活动的意义、科普活动的重点、措施和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做到了人力、物力、时间、经费、资料“五落实”。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多办实事

1.开展科技赶场,送科技下乡活动

3月14日、15日,分别在怡乐镇供销社门口、镇中心路农贸市场门口开展了由二十多个单位参加的集中科普宣传、咨询、义诊等服务活动,通过发放科技资料,开展技术咨询、展示展板、照片挂图的宣传,并免费为群众就诊,还结合当地春耕生产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认真为农业和农村及农民解答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问题,积极帮助群众增收想法子、出点子、引路子。此次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各种科技知识宣传资料、书籍4万余份(册),群众直接参与农村科技、卫生、计生、防邪、法律等咨询人数14000余人次,现场解难释疑1500余人次,赠送计生药具、农药、种子价值10000余元,举办科技科普专栏、墙报40余期,有线电视台、《新》等媒体也积极采访报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群众受教育面达90%以上。同时,还派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为群众讲解生产技术问题。茶叶基地科技特派员应邀到镇同义村对茶农开展种茶技术培训,獭兔基地科技特派员到大井镇小井村开展獭兔养殖技术培训。很受到群众欢迎。县农业局到各乡镇开展科技抗大旱,成效显著。总之,今年的“科技之春”活动突出了科普活动月“科技服务农村发展”这一主题。

2.开展科普进社区服务活动

三月份,我县还组织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将科技知识、科技资料送到有关社区,向社区居民解难释疑,宣传有关科技知识,特别是宣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精神文明建设、防邪知识、城乡环境整治、劳动用工、法律援助、侵权责任等相关知识,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忱欢迎。

3.认真抓好上半年科普工作

为突出以农村科普为重点,针对农村青少年的需求,组织编发了防灾避险、公共安全、疾病防治等通俗易懂、内容丰富的科普读物送进农村中小学。为认真做好青少年科普工作,县科技局与团县委、少工委联合发文,发起在全县开展“科技小制作”竞赛活动。同时,依托我县南城小学、镇中学两个科普教育基地,还在全县青少年中大力开展了科技制作、竞赛、科技论文竞赛,组织1000余名中小学生参观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基地等活动,激发青少年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4.开展科技抗大旱工作

县上主要领导亲自抓抗旱工作,成立了科技抗旱工作组。工作组先后来到北乡片区四面山、铁清、迎安等干旱严重乡镇,走到村、社、田间地头,查旱情,了解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情况。在听取乡镇抗旱保水备春耕等情况汇报后指出,要进一步树立抗旱保民生意识,积极应对旱情,超前谋划,科学部署,科学抗旱;要积极采取措施,合理调配水源,保障人畜饮水;要加快农业生产、生活、水利、道路等建设,增强综合生产能力;要指导村民科学抗旱,落实春耕生产抗旱措施,及时检查维修提灌设备设施,增加灌溉面积,全力以赴抗旱保春耕。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科学调度水源;科学抗旱,大力推广旱育秧技术,调、改结合,水路不通走旱路,因地制宜,组织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并抓好现有囤水田、山坪塘、水库、河堰等蓄水保水工作,保人畜饮水、保春耕生产用水、保生产生活用水。

面对严峻的旱情形势,各乡镇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水库放灌区及时清理渠道,合理调配水源科学进行抗旱,发动群众充分发挥机电井的作用进行提水抗旱。加强提灌设施建设管理,维护提灌设施,扩大灌面;将水务部门支持的柴油机合理地分发到旱情严重的村,并做好提水、蓄水、管水等工作,多措并举抗旱备耕。

三、科普活动月的体会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这次活动成功的根本保证

县上对这次活动高度重视,成立了协调小组,分管领导具体抓,制定了活动月的方案,并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保证了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在乡镇的集中科普活动中,当地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到现场进行指导,并组织乡镇的技术人员同台唱戏,积极参与科普宣传月活动为科普宣传大造声势,扩大了科普宣传的社会影响。

2.科技局、宣传部、科协切实履行牵头职责,促进活动深入开展。

牵头单位把这次活动作为今年的一件大事来抓,充分发挥了牵头作用,认真协调机关部门和单位,制定计划和方案,组织集中下乡科普宣传活动,深入第一线,开展科普赶场、送文化、科技、卫生下乡等活动,认真细致组织协调人员、在车辆、资料、经费、活动安排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认真的总结,切实发挥了牵头作用。

科技下乡活动总结例8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组织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中央《决定》传达到千家万户,让农民了解《决定》的精神实质,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到落实《决定》的各项措施中来。

(二)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好农业科技服务项目,选择好科技示范户,积极组织农业专家科技致富带头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送科技下乡,真正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在实际活动中做到农业专家、科技资料、农资新产品、科技指导“四个到户”,提高农民种田的科技水平。全县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4000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万个。

(三)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结合全县冬春农业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教育和推广人员,重点围绕我县推广的各项农业适用新技术,大力开展科技培训。举办各类农业技术讲座不少于20场次,发放技术资料不少于6万份,要使50%以上农民要接受培训,80%以上农户受益。

(四)引导农民发展科技致富项目。引导培训农民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和设施,发展特色养殖业、保护地反季节蔬菜生产、特色小作坊加工、冬季运输等,变冬闲为冬忙,帮助农民增强致富本领和增加收入。特别是在我县试验成功的科技致富项目,要认真调研和总结,积极引导发展。

(五)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按照农业内部转移、非农领域转移和外埠转移的思路,通过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增强转移就业能力和致富本领。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促进全县劳务经济持续发展。

三、主要措施

(一)组织宣讲团宣传政策。各相关部门要组织宣讲团深入村屯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中央《决定》和党的惠民政策,使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组织农业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业务和特点,发挥优势,利用冬春时机,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开展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重点组织“科技大集”、“专家小分队”和“科技巡回报告团”,深入乡镇、村屯和科技示范户举办农业技术专题讲座、现场技术咨询。向农民赠送农业科技光盘、科普图书资料和农业技术宣传单,向农民推介农业科技新成果、新品种、农资新产品,引导帮助农民了解市场信息、选择致富项目、安排好农业生产计划。

(三)组织致富能手现身说法。各乡镇要把“种粮能手”、“蔬菜大王”、“养殖大王”和“转移就业能手”等组织起来,在本地做巡回报告和开展致富论坛,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宣传致富典型,激发农民早富、快富的积极性。同时帮助积极性高的农民,解决资金和物资等方面的困难。

(四)利用现代传媒传播农业科技。充分利用县电视台和报纸开辟专栏,宣传农业科技知识。播发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和农业科技新成果等科技致富信息。同时注意总结和宣传典型,用典型引路的办法,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与普及。

四、几点要求

(一)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任务和责任。把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作为冬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纳入日程,精心谋划,切实将冬春农业科技下乡活动落到实处。

科技下乡活动总结例9

为切实贯彻“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抓好科学技术普及和示范,促进城乡文明发展,为社会事业,科技做贡献。我乡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组织宣传、党政办负责人、团委及妇联为成员的领导小组。15个村调整了科普小组名单,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乡领导小组把推动纲要实施工作纳入了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二、以建立特色科普示范基地为载体,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今年我乡结合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我乡以协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组织带动全乡农业产业化发展。依托专业协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降低了群众生产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三、以“讲科学生活,建文明乡村”活动为重点,全面提升群众科学素质

今年以来,全乡利用各种会议、科普画廊、悬挂标语、下发宣传资料等形式,以“讲科学生活,建文明乡村”为主题由各村居民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进社区宣传,进行广泛宣传。广泛组织村民开展了读书、学习活动,提高了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文明,促进了文明新村建设。

科技下乡活动总结例10

一、总体要求

利用4月至11月共8个月时间,全区农业系统技术干部积极投入到全市农业系统“百、千、万”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中去,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突出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局班子成员带领5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技术干部分包*镇、*乡、*乡、*乡、*乡、*办,并组织*名技术干部深入各乡镇分包所有村,力求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受益。

二、任务目标

每位局班子成员都要建立一个基层联系点。每名技术骨干每人至少抓一个示范点,建立一个联系村,讲五堂技术课,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保证生产关键季节在生产现场或技术指导畅通,全年累计下乡时间不少于50天。包村技术人员,每人要确定2-3个重点村,确保村村有联系技术指导人员和干部,对接受指导的农户做到“三个一”服务,即每户一人接受培训,每户发放一份技术资料,每户接受一次技术咨询,全年累计下乡时间不少于100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要做到每村一期培训班,每户一张技术明白纸,每村培养1个示范户,每村有1块示范田。全区共举办300期培训班,培养600个示范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要在6月底前完成,7月份市局将组织验收。通过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使每个重点作物或产品都有相应的技术服务方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每名下乡干部和科技人员要至少解决一项生产技术难题或培养一个典型样板,力争使全区基层农技人员普训一遍,培训农民5万人次以上,1/3以上的农户得到技术指导。

三、责任分工

全区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实行行政逐级负责制和技术首席专家负责制,采取“分级负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一包到底”的办法。局科教科具体负责行动的部署、组织实施、检查督导、总结宣传等工作,因地制宜制定行动方案,明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注意加强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局土肥站具体负责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检查督导和总结宣传,对工作进展情况、经验、问题每星期收一次汇报,每周五通报。

局技术骨干负责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培训区、乡两级技术人员,为区、乡两级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重点做好示范点建设,分类技术指导,编写通俗易懂的技术资料,开展对乡镇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户的培训与指导,并配合省厅百名专家、市农业局技术专家开展工作。包村农业干部重点围绕建设示范样点、政策宣讲、科技培训、信息服务等,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四、行动内容及方式

局属有关单位要结合各自业务工作特点,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培训重点,因地制宜确定服务内容。重点搞好以下服务:

(一)提出技术方案。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制订出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管理技术方案或解决对策。

(二)实施现场指导。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园区等生产现场,进行实地技术会商、超前技术指导,因时、因地、因户指导农民、种植大户具体落实技术措施。通过发放科技明白纸、口传面授、专家咨询、实物展示、图片资料和影像播放等形式,进村入户传授技术,宣传政策,提高专业技能。

(三)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重大病虫草害等灾害,提早制订防灾应急预案,指导农民落实有关防灾减灾措施。

(四)开展技术培训。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新型农民培训、高产创建、植物病虫害防控等项目,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开展普及性培训。在关键农时季节,在集中产区,举办各种专题技术讲座,在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棚室现场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农民的管理技能和种植水平。

(五)宣讲惠农政策,确保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属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作为“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锻炼队伍、转变作风的一项有效途径。为搞好这次行动,局里成立了由局长英彦青任组长、党组书记刘广武、副局长杜风亭任副组长的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领导小组,成员有局科教科、办公室、综合科、农广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技术推广站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科教科。

(二)创新工作机制。这次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受众面大,持续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基层群众期盼程度高,局属有关单位要切实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创新行动机制,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努力建立科技下乡服务的长效机制。为使行动扎实有效,区农牧局成立了由市局专家和6名技术骨干组成的解疑小组,会商答疑农业技术难题,制定解决方案。

科技下乡活动总结例11

怎样将科技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一直以来是个大难题。关于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怎么搞,自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改革以来,各个部门都在千方百计的想招,科技入户、科技协调员、科技特派员、科技下乡……“这些都很好,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林农的技术需求问题。”施海回忆说:“2006年,北京市林业工作总站举办了‘科技直通车开进新农村’科技下乡活动。该活动辐射了8个区县,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这项工作受到了三大因素的困扰:一是时间短。果树的生长周期和农事活动是贯穿全年的,但这种科技下乡方式时间太短,不能解决果树栽培管理各环节的全部问题;二是区域小。举办活动的地点一般固定在县城,一些路途遥远的村民就无法参加科普活动,受地域的限制涉及面较小,也不能完全解决当地所有果农的实际问题,三是结合差。乡镇林业站没有全程参与到活动中去,林业站干部的能力也没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那么,如何发挥乡镇林业站的作用,解决农村的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瓶颈”问题?经过认真总结思考,北京市林业工作总站于2007年初提出了“北京市林果乡土专家行动计划”,使得“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等相关问题迎刃而解。乡土专家,即通过乡镇林业站的筛选、推荐,采用师徒“传帮带”这种最原始、农民兄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把农民培养成当地不走的“土专家”,再由林业站牵头把若干“土专家”集结成农民专业技术服务队,对辖区农户实行全天候、全覆盖的技术服务,最终实现共同致富。

施海介绍道,北京市乡土专家的选择标准一是主要栽植苹果、梨、桃、柿子、李子、樱桃、葡萄、板栗、核桃、枣这十个品种中的种植大户,要有独立经营的果园,面积不少于5亩;二是农民合作组织的带头人,群众基础好;三是掌握一定的果树理论知识;四是支持乡镇林业站的工作,有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的愿望,能够起辐射带动作用。这些林果乡土专家培养扶持对象确定后,北京市林业工作总站积极联系市农科院、市林果所的有关专家,通过采取农民进城“拜师”求艺,聘请专家下乡指导,示范果园辐射带动,热线电话咨询和网站答疑解惑,观摩交流指导等一系列举措,把一批批农民培养成了本乡本土实用型人才。

截止2012年上半年,北京市林果乡土专家队伍从2007年之初的200名,已经壮大到目前的627名,专业领域也从林果扩展到蚕蜂、花卉等领域。经过培训考核,已有200名乡土专家获得了中级技工证书,80名乡土专家获得了国家林业局和北京市劳动社会保障局颁发的果树高级技工证书。目前,“林果乡土专家行动计划”已真正成为惠民工程和人心工程,并已经在全国推广开来。

蓬松的土地,敞开坦荡的胸怀,期盼着犁铧的耕耘。勤劳的人们,也已备好了种子,即将播种幸福和希望。广大果农、花农、蜂农将通过“林果乡土专家”这个窗口学习到了经验、技术、发明、创新。经过了知识的洗礼,技术的积累,乡土专家们各个蓄势待发。

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的崔玉山就是一名情系蜂业、老有所为的林果乡土专家。为了养好蜂,老崔吃尽了苦头,他翻山越岭,饱经风霜,风餐露宿;无数次地转战各地,察地貌、探蜜源、访蜂友、拜名师、询行情、售产品;博览各类养蜂的书籍报刊,钻研养蜂良方。通过不断的钻研、学习、实践和精心培育,2012年,他已经拥有84窝蜂,产蜜15000斤,每窝产蜜170多斤,净收入达6万多元。老崔成名致富不忘本,通过“林果乡土专家行动计划”的平台,崔玉山继而学习了植物学、昆虫学、气象学、土壤学,了解掌握了各地风土人情,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养蜂业中,为管理蜂蜜饲养打下坚实基础。在他不断宣传、带动下,同乡三十多人跟他学起了养蜂,加入了养蜂行业。他还多次向有关领导反映情况,请政府重视养蜂业,增加农民收入。在他的努力下,2012年3月房山区园林绿化局牵头成立了房山区蜂协会,为保证蜂产品质量,维护蜂农的合法权益提供了组织保障。

施海说,像崔玉山这样的乡土专家还有许多,像种桃专家田顺宝,西洋梨专家赵成春,苹果专家陈立福、花卉专家何丽君……他们正用知识和精神培育着下一代乡土专家。平谷的桃,大兴的梨,昌平的苹果,房山的磨盘柿,通州的葡萄,怀柔的板栗,门头沟的核桃……京城之中各种名优特色的水果云集。农民坚持着,用一份辛勤的汗水换取一份珍贵且喜悦的收获;我们坚持着,为乡土专家继续搭建知识与智慧的华彩阁楼。

金剪子,

剪出一条新农村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