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07 21:34:01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例1

(一)商业银行经营的专业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我国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对于银行的政策约束越来越少,不断将选择经营模式的权利归还给银行。在各个产业商业化浪潮的推动下,银行不断推出全新的服务模式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各个商业银行不断重视自身的核心能力,将专长发挥到极致,提供某一方面最专业的服务,相对于多元化经营,这种专业化经营的模式更有利于集中资源、节省运转费用、把握最新时机以及人才的专业化培养。社会上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大量需求更是促使商业银行开始进行战略转型,进入专业化经营的模式[1]。

(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市场的潜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促使我国金融不断趋于自由化,但是这种自由化仍旧或多或少会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大多数仍旧局限于大型企业或者国有企业,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却少之又少。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小微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80%左右的城乡就业都是由小微企业解决的。也就是说,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对提高人民就业率、缩小贫富差距、推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而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也就是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市场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二、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缺乏开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市场的动力

计划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曾一度占据主体地位,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商业银行来言,他们更愿意将金融服务提供给国有企业以及资产相对稳定的大型企业,以此寻求自身发展的稳定性。由于商业银行对自身的资产进行配置时,要考虑各项监管指标,例如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等。尤其是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市场仍旧具有非常大的开发潜力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往往权衡利弊以后,放弃风险较高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市场,仍旧以对大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为主。总的来说,商业银行自身缺乏开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市场的动力[2]。

(二)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其无法享受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自身在发展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小微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与各个企业之间最常用的合作模式就是信用合同、授权等这些信用方式。在这些信用交易中,存在着大量违约行为。这些违约行为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又不得不客观的说,商业银行将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作为自身的金融服务对象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违约情况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因素:小微企业自身周转资金的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差、经营过程中透明度较低、自身的信誉存在一定问题等。这些都导致小微企业在寻求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出现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信誉度等不符合基本要求的情况,商业银行在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讲求的就是低风险、低收益,因此门槛较高,不同于普通的民间借贷。

(三)金融风险的控制模式不成熟

小微企业所寻求的金融服务大多数都是小额信贷。降低小额信贷风险的模式有以下两种。一种是采取联保的模式,在实行信贷的过程中,将社会背景、财力状况大体一致的几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并对小组内部进行评估,贷款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进行相互监督,防范道德风险。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用度不够或者担保不足的问题,但是假如小组成员当中的一个人发生了违约行为,就会造成整个小组成员的集体违约,因此不能化解这个行业的整体风险,对没有实际违约的小组成员的信誉度也造成了影响。第二种方式是采取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模式。银行与担保公司、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合作开展金融服务。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但是需要重新权衡各个参与主体之前的利益诉求,这无疑会增加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2]。

三、如何提升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质量

(一)控制小微企业的违约风险

降低小微企业的违约风险,能够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誉度,从而提升商业银行开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市场的动力。

1.确定合理贷款额以及还款方式

要想降低小微企业的违约风险,首先就要对贷款额进行合理确定,也就是说,要真实掌握贷款人的还款能力,确保其没有过度负债。小微企业在违约时往往都是因为违约所带来的收益较大,因此银行在提供贷款服务时,必须有效控制贷款人的违约收益,一方面要降低贷款额,另一方面就是要提升违约成本。如果没有足够的违约利益,就大大提升了小微企业的还款意愿,降低了银行风险。其次,还要确定合理的还款方式。对大多数商业银行的还款模式进行分析以后,我们不难看出分期还款已经逐渐成为还贷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的践行有利于银行对信贷员以及贷款小微企业的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有效降低贷款不良率[4]。

2.创新贷款风险控制模式

控制小微企业违约风险的另一个途径就是银行自身对贷款风险控制模式进行创新。在对贷款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银行自身、需要贷款的小微企业以及其他参与者的共同利益,银行可以将需要贷款的小微企业放在其所在的产业链进行评估,通过该产业的发展趋势、整体环境以及竞争形势等进行综合分析,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服务方案,在满足小微企业需求的同时,满足自身以及其他参与者的利益诉求,并将违约风险控制在最低。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例2

关键词: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对策分析

前言

随着小微企业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微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我国在法律和政策的层面上,肯定了小微企业所占据的特殊地位,给其一定的资金支持。虽然国家从法律层面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是我国小微企业的问题由来已久,在发展过程总的问题也是难以解决,尤其是我国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还有着较大的弊端。

一、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定价能力差。由于我国的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各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这就导致商业银行难以把我众多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难以对其资金申请进行定价,也就没有了统一的标准。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只是根据基准利率进行计算,上浮一定的利率系数,因为商业银行内部缺乏专门研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部门,不能够对众多的小微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导致金融服务当中的利率定位不合理,金融业务无法顺利进行。

(二)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不力。我国商业银行数量众多,在满足银行盈利要求的基础上,商业银行通过响应国家政策开展全方面多层次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通过这些来给小微企业带来有利于发展的实际上的帮助,为其资金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但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方面还有很大欠缺,一方面是由于开展小微服务的时间较短,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不能形成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缺乏相应的监督部门,难以对众多的小微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使得小微企业的资金申请不能通过审核。

(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同质化。随着我国政府对小微企业的大力支持,商业银行由于利益的考虑纷纷加入到支持小微企业的行列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各个银行纷纷针对小微企业推出了相应的资金政策,但各大银行的政策大体相同,没有形成独居特色的资金模式,使得小微企业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帮助。

二、完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对策分析

(一)规范信用风险评级,精确定价。商业银行出于盈利目的的考虑,在处理企业贷款申请的问题时,主要审核企业的还款能力和收益水平等,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信用等级是银行的主要评估因素。小微企业由于其生产规模的局限性,不能够与其他大中型企业一并而论,在对其贷款定价时,需要制定不同的标准。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成立相应的风险评估部门,专门处理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制定明确的定价标准,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制。

(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商业银行还应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对小微企业的资金申请进行评估时,要优先服务我国众多的供销型企业和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同时建立完善的评估系统,为小微企业的申请提供一定的规范和借鉴。对于银行的工作人员要进行适当的培训,尤其是负责小微企业的员工,在员工上岗之前,进行一定周期的岗前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在一定的周期结束后,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活动,根据其业绩进行资金的分配等,尽量降低在工作中失误的可能性,这样既能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以更好的服务于小微企业助。

(三)针对小微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为了向小微企业提供特色化的服务,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活动,能够充分把我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在的发展情况,根据其资金需求情况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类型的服务供其选择,并为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除此之外,对于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回收时间过长的供销型企业,商业银行应当适当延长企业的还款时间,给企业充足的时间回收成本,同时适当降低资金的利率,保证小微企业的正常运转。对于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特点所具有的抵押不足和银行信用等级低等的特点,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推出多种相关产品与服务。

三、结束语

为了解决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诸如商业银行存款资金来源渠道较少、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定价能力差、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过程中,由于相同行业的不正当竞争导致的服务同质化等问题,在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针对于目前这些方面进行改进,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同时政府也应高在过程之中起到引导作用,颁布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对于部分不合理条款进行约束,为我国的小微企业来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例3

当前,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合理利用银行优势,发挥银行在金融调节中的作用,以此来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行调节。基于此,本文在全面地分析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基本现状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找出小微企业在金融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现状

1.限制条件较多,服务类型较少。对于一家品牌生产化企业而言,在公司发展的初期,需要到工商、环境保护、税务、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前期办理手续的过程较为复杂,步骤较多。有时,到一家部门办理业务,需要去两次或三次。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办理相关手续的复杂性。特别是对于一些食品企业,每年办理相关许可证就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对于行政部门而言,行政部门在办理业务时,办事效率较低,甚至会出现一些乱收费现象。

2.服务意识需要增强,服务范围需要拓展。对于金融行业而言,要在原有业务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以此获取更多企业支持。可以拓展的业务类型主要包括:企业的融资,企业资金的运作,企业金融产品的理财等多个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的业务。特别是对小微企业而言,要与小微企业相互进行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部分贷款,也可以办理一些表外业务等。在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银行要注重对小微现金业务的管理。银行可以协助小微企业完成员工工资的,提供金融担保,理财咨询等业务。

3.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大、 融资成本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金融机构逐步增多,这给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货币等相关稳定政策受到严重影响,势必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减慢,金融总体发展趋势也会受到较大的限制,针对小微企业,银行的借贷条件变得更为严格,这样就迫使大多数企业转向民间融资,而民间融资的基本利率相对较高。直接使一些企业难以负担这种高额的融资成本。

4.金融部门的针对性经营机制不健全。第一,当前,大多数银行不重视小微企业的融资。在银行内部尚未建立起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资产管理部门,以吸引更多的小微企业进行民间借贷。其次,在办理业务时,银行仍然采用传统的业务办理流程,在融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创新性。第二,大多数专门的小微金融服务机构规模较小,缺乏对一体化的管理,机构内部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员。第三,在进行专业化小微金融服务过程中,银行对其重视程度较低,在管理等方面出现了较多的漏洞,与正规的融资机构相比,小微企业融资机构管理不规范,内在风险大等问题较为突出。

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探讨

1.加大对金融服务知识的宣传。在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联系较少,缺乏一定的沟通。小微企业在金融方面遇到困难时,银行不愿意为其寻找解决方案。银行在新业务推广的过程中,新型金融的宣传难以突出行业特点,金融产品宣传不及时等问题较为突出。银行应将自身作为金融服务的主体,突出金融服务的内在优势,建立起一种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银行与企业间应当进一步加大沟通力度,定期开展金融产品互动与交流,实现金融产品与相关组织项目对接。建立完善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银行应当成立专门信贷产品宣传部门,推广信贷产品,宣传信贷政策等,进一步提升银行的知名度。

2.根据小微企业特点,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当针对不同小微企业的特点,提供不同的服务类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生产经营模式及相关类型是不同的。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产品时,应当充分的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并将上述影响因素作为提供流动贷款资金的重要依据。根据小微企业发展的需要,确定实际金融产品的类型以及还款期限及类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多种层次化服务。

3.逐步深化金融服务内涵。银行应当重视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通过地方相关管理部门的密切联系与合作来促进与小微企业间的联系。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可以将小微企业客户市场逐步进行划分,以企业融资化环境作为基础,提供多元化的金融经营服务环境。分别以企业生产经营与企业融资,企业资金交易,财务管理等作为基础,发展多种金融业务,深化金融业务的内涵。在短时间内及时有效地提供金融资金金融化服务,重视金融服务的质量,提升会计核算的成本,建立资金化的金融服务保障体制,并积极拓展改革的思路。将小微企业融资改革作为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建立新型化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4.实现小微业务专营化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也能在短时间内,加大小微业务的专业化管理。依据金融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合理配置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相关资源,并对其及时地进行核算,进一步突出专业化优势。明确小微企业的贷款分类。在最短时间内,降低金融贷款的损失,明确工作职责,积极鼓励信贷人员到小微企业中拓展业务,进一步调动银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将企业中的人才奖励机制融入到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明确银行相关人员的基本职责,并将信贷人员的业务量,信贷质量,服务情况等作为对业务人员进行考察综合指标,提高业务人员发展小微企业业务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例4

1.限制条件较多,服务类型较少。对于一家品牌生产化企业而言,在公司发展的初期,需要到工商、环境保护、税务、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前期办理手续的过程较为复杂,步骤较多。有时,到一家部门办理业务,需要去两次或三次。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办理相关手续的复杂性。特别是对于一些食品企业,每年办理相关许可证就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对于行政部门而言,行政部门在办理业务时,办事效率较低,甚至会出现一些乱收费现象。

2.服务意识需要增强,服务范围需要拓展。对于金融行业而言,要在原有业务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以此获取更多企业支持。可以拓展的业务类型主要包括:企业的融资,企业资金的运作,企业金融产品的理财等多个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的业务。特别是对小微企业而言,要与小微企业相互进行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部分贷款,也可以办理一些表外业务等。在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银行要注重对小微现金业务的管理。银行可以协助小微企业完成员工工资的,提供金融担保,理财咨询等业务。

3.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大、 融资成本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金融机构逐步增多,这给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货币等相关稳定政策受到严重影响,势必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减慢,金融总体发展趋势也会受到较大的限制,针对小微企业,银行的借贷条件变得更为严格,这样就迫使大多数企业转向民间融资,而民间融资的基本利率相对较高。直接使一些企业难以负担这种高额的融资成本。

4.金融部门的针对性经营机制不健全。第一,当前,大多数银行不重视小微企业的融资。在银行内部尚未建立起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资产管理部门,以吸引更多的小微企业进行民间借贷。其次,在办理业务时,银行仍然采用传统的业务办理流程,在融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创新性。第二,大多数专门的小微金融服务机构规模较小,缺乏对一体化的管理,机构内部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员。第三,在进行专业化小微金融服务过程中,银行对其重视程度较低,在管理等方面出现了较多的漏洞,与正规的融资机构相比,小微企业融资机构管理不规范,内在风险大等问题较为突出。

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探讨

1.加大对金融服务知识的宣传。在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联系较少,缺乏一定的沟通。小微企业在金融方面遇到困难时,银行不愿意为其寻找解决方案。银行在新业务推广的过程中,新型金融的宣传难以突出行业特点,金融产品宣传不及时等问题较为突出。银行应将自身作为金融服务的主体,突出金融服务的内在优势,建立起一种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银行与企业间应当进一步加大沟通力度,定期开展金融产品互动与交流,实现金融产品与相关组织项目对接。建立完善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银行应当成立专门信贷产品宣传部门,推广信贷产品,宣传信贷政策等,进一步提升银行的知名度。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例5

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货币信贷总量,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按照中央的要求,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统筹兼顾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的关系,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引导作用,对中小金融机构继续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增加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来源。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

三、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引导金融机构按照“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要求,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扩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积极鼓励金融创新,推动商业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等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券,努力实现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目标。

四、积极发展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相适应的小型金融机构。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小型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具有信息、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关于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的决策部署,放宽对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准入。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为小型金融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例6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5-0024-05

发展小微企业,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等中央领导多次就此问题做出重要指示。2009以来,国务院连续了关于支持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为廓清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状况与问题,便于有的放矢, 更好地发挥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对河北省银行业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重点围绕当前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现状、制约小微经济发展因素等方面,把脉小微金融业务与服务中的问题,研究探索促进和加快小微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以期引起更多人士对小微企业生存、发展问题的关注,为创造良好的小微经济发展环境而努力。

一、 河北省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与服务状况

(一)支持力度加大,信贷投放稳步增加

近年来,河北省银行业机构把支持小微企业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业务流程,改善融资与服务模式,连续三年实现了“两个不低于”目标。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在全国排名由2009年的第20位提升至2011年的第11位,其中2011年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增长了866.05亿元,增速为33.68%,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长速度19.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及小微企业客户数量同样具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二)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范围不断拓展

从银行对小微企业客户的服务方式看,银行正在由“等客上门、你问我答、你需我办”的被动应付型服务向更加主动、更加专业、更加系统的服务方式转变,上门服务、预约服务、一对一服务、专门化服务、系统等逐步成为当前银行服务的主流方式,为小微企业实施专项政策、专门经营、专业管理、专家团队,提供“一对一”的专属服务。

在金融服务内容和范围上,各银行基本完成了由一般的现金、信贷、结算服务到包括企业投融资、资金运营、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理财管理等综合化金融服务的转变,除了现金收付、结算、票据等基本业务服务外,还为小微企业提供委托贷款、承兑汇票、保函等表外业务服务。根据小微企业需求,提供资金归集、账户管理、监督支付、收付款、银行卡、工资、代缴费、商务POS、网上银行等现金管理服务;组织小微企业发行集合票据,多渠道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融资、担保、保险、理财、财务管理等咨询服务;提供商户结算、法人授信、票据融资、电子银行、商户卡、伙伴账户、乐收银等丰富的产品和服务等。

在银行服务收费方面,免除了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几十项涉及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收费项目;考虑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尽力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让利于小微企业客户。

(三)建立专门机构,推行专业经营机制

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分别设立了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职能部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配备了专职客户经理,推行专业化的调查、审查、审批机制,实行评级、授信、用信一次审批,缩短了决策链条,提高了业务效率。部分银行还推行了小微企业服务中心事业部管理体制,加大了对中心人员、费用、信贷授权等方面的管理及业务权限,使小微企业中心的自主经营性更强,办事效率更高。

(四)拓展融资渠道,创新专属信贷产品

针对小微企业需求,银行开发了供应链融资、保理融资、订单融资、动产质押、联保融资、组合融资、第三方增信、第三方保证、抵质押融资、担保融资、小微企业集合票据等20余种融资方式,相应增加了仓单质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林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联贷联保贷款、组合贷款、最高额可循环贷款、中介担保贷款、保险保证贷款、企业法人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保证、股东和经营者自有房地产抵押、小企业法人账户透支、分期还款、银行承兑汇票等几十款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如针对小企业财务报表不完整、经营信息不连续、评级失真的特点,通过引入担保机构担保,许多银行推出了商贷通、速贷通、网贷通等产品,不仅避开了信用评级环节、简化了操作程序,而且产品具有授信、结算、存取款、理财等业务功能,在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使小微企业享受到银行的现代化金融服务。

二、制约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的问题

(一)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难言乐观

1. 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刚性支出大幅增加。(1)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居高不下。近几年多数生产资料价格的年均增长达10%以上,其中今年以来工业生产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分别上涨8%和5%,价差达3个百分点,无形中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2)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近几年各地连续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中2011年上调幅度为23.7%,2012年上半年全国又有18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 平均增长幅度为19.7%。 目前普通工人的月工资水平已经由几年前的千把元增加到两三千元,甚至更高。(3)房屋土地租金提高。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改造进程加快,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土地、房屋、铺面价格及租金快速上涨。石家庄某服装市场一个10~15平方米、3~4名员工的经营摊位,年基本费用为:摊位租金8~12万元,税收2万元,市场物业及管理费1万元,人员工资12万元,几项合计一年的刚性支出达25万元。小老板们形象地说:“每天一睁眼就欠人家六七百元, 必须得拼命挣”。(4)汇率变动影响。人民币升值会给外贸型小企业带来不确定性损失和经营难度。

2. 税费负担依然较重。 虽然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些减税、免费的扶持政策,但真正落实到单个企业的效果并不明显,许多方面的负担依然难见实质性减轻。据全国工商联统计,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性收费的部门有18个,收费项目多达69个大类。 需要企业承担的税费除基本的营业税和增值税之外,还有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印花税、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以及各种地方性行政收费项目。报载某一年盈利120万元的服装企业,需缴纳17%的增值税20万元,25%的企业所得税12.5万元,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车船税5~8万元,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30万元,合计每年要交70万元税费,落到企业的净利润只有50万元。高额的税费成本、复杂的征收程序,令企业无所适从。

3. 婆婆多、门槛多,服务少。目前注册一家生产性企业公司,根据所属行业的不同略有差异,但一般需要通过土地、环保、质检、消防、工商、税务、卫生防疫、安全监督等环节,尤其是设立企业需要的前置审批,环节复杂,难度增大。如果按一个部门平均要跑两到三趟(次),一圈下来就要十几甚至几十趟(次)。据调查,某品牌食品生产企业,欲从外地搬迁到本省,历经了多半年的时间,总计花费了5万余元,手续才基本完成。虽说这是个案,却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前某些部门在服务意识、办事效率、收费标准等方面与企业的理想要求尚有较大的距离。

4. 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高。近年来,虽然金融机构加大了贷款的倾斜力度,但仍难以惠及数以千百万计的小型微型企业。特别在稳健货币政策条件下,市场流动性趋紧,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加之小微企业自身规模、实力、资产的局限性,使其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无奈只有转向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的利率明显高于银行,致使企业承担的融资成本大幅提高,甚至不堪重负。

(二)小微企业自身存在制约发展的问题

1. 管理观念、管理方法滞后。目前我国小微企业一般处于家庭式管理的起步阶段,以家族型管理模式为多,缺乏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产权概念模糊。所谓的股东基本限于家庭成员或亲戚、朋友,股东的责任、义务不清,所有权与经营权“混搭”,财务管理不规范,权利集中,企业经营受管理者个人好恶影响大,增加了不确定性。一旦出现家庭变故或成员间产生矛盾、分歧,很容易牵连到企业,甚至因此“卷帘朝散”。

2. 企业素质、经营能力不强。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小企业还处于家庭经营阶段,经营粗放、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品牌产品少、附加值低。资料显示,我国小型工业企业的产品增值率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市场开拓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弱,对于经济周期、行业动荡、市场变化、行情起落的影响更加敏感、更加脆弱。小微企业总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高,一旦遭遇环境变化或风吹草动,影响最大的就是小微企业。

3. 发展潜力不足。 小微企业经营者中存在着小富即安、小成则满的思想,发展动力不足,缺乏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眼前利益高于一切,为了蝇头小利不惜打法律球,或者钻政策空子。个别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置国家政策于不顾,甚至靠破坏环境起家,如屡禁不止的小制革、小造纸、小水泥、小电镀、小塑料以及废旧物品加工翻新、淘汰电子产品拆装等,都存在着巨大的环境风险。

4. 组织结构变化快,制度不规范。组织结构变化快,制度不规范,缺乏持续稳定性,是小微企业的共性问题。一些小微企业没有正式的财务报表,或有几套财务报表,报给主管部门一套,税务部门一套,给银行的是又一套。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多,买卖交易习惯使用现金结算,无法掌握现金流。同时,经营品种较为单一,企业经营随外部条件变化波动严重。

(三)银行小微金融业务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业务发展不平衡。各银行之间小微金融业务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 2011年末河北省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占比为20.78%,其中政策性银行46.31%,五大国有银行6.27%,其他股份制银行18.08%,城商行36.58%,农村信用社51.24%。 占比最高的3家分别为70.16%、68.49%和60.32%,占比最低的3家银行只有0.7%、3.1%和3.5%。有的银行数千亿的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不足百亿,显然轻慢了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

2. 网点布局不普遍。伴随经济金融改革,银行机构向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愈加明显,县域以下银行网点不断减少,恰好与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分布情况星罗棋布,且大多集中在县域以下的状况相背离,况且即使在小微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市周边或产业集群带,目前银行机构设置也尚未达到普及的程度。银行营业机构设置的局限性,不仅增加了客户办理金融业务的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银行小微金融服务的深度、广度和质量。

3. 贷款规模紧张。在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趋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外部监管强化,准备金率屡屡提高等多种因素作用下,银行可用资金减少,贷款规模紧张,致使许多经营正常、本应该得到支持的小微企业也无法从银行得到贷款,制约了银行促进小微企业和小微经济快速发展的正能量发挥。

4. 经营机制不够健全。一是银行内部小微金融服务机构设置不普遍。一些银行至今没有设立专门的小微金融业务机构,或者只在很少的分支机构内设置,而且办理业务沿用一般的工作流程管理, 缺乏对小微金融业务的梳理、改革、创新。二是一些小微金融服务机构有名无实,专业人员少,业务素质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有的市分行小微金融服务中心只有一两名工作人员,有的小微金融中心人员专业能力差,引导业务开展不得力。三是有些行对于加强小微金融服务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不到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的情况依然存在,或者受习惯思维左右,总认为小微企业风险大、管理难、不规范,不敢放开手脚发展。

5. 贷款方式缺乏创新,墨守成规,不越雷池半步。一些经过实践检验已经成熟的业务,如已经被其他地区、其他银行推行多时的业务产品和贷款方式,也不敢积极推广。“怕字当头,稳字为上”,这种情况表面看似避免了风险,但却失去了银行与小微企业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良好机遇。

三、各方协同 共同营造小微经济的发展环境

1.转变作风,强化服务职能。各级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全局出发,变单纯的行政管理为政策引导、信息分析、组织协调、服务扶持和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出主意、想办法,排忧解难,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全面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完善网上审批业务系统,规范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及时把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信息、行业信息、技术信息传递到小微企业,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认真清理和废止阻碍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规定和文件,用好、用活、用足国务院确定的各项金融、财税政策措施。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强对企业的宏观管理,杜绝直接干预、干涉,进一步改革、简化各类行政审批程序,可批可不批的一律取消审批,确需审批的,要纳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审批效率。

2. 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继续对小微企业实行结构性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处于创业孵化期内的小微型企业,依据国家税法规定能减的减、能免的免,地方政府在可能权限内对小微型企业免收各种管理费用。二是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对涉及小微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确保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三是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的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各地应尽快落实建立担保基金,重点加强对市、区县两级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的财政资金支持,并逐步扩大担保资金规模。四是积极鼓励发展各种担保机构。允许那些有实力的国有或私营企业成立担保公司,发展担保业务,并综合运用资本金注入、税收减免、风险补偿和补贴奖励等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担保的积极性。五是继续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在企业建设用地、项目资金投入、能源、原材料等要素资源配置方面对小微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和倾斜;在小微企业贷款抵押物登记、他项权证转移等办理环节给企业和银行以最大的便利和收费优惠,增强服务职能,体现服务意识。

3.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些针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关键是如何让这些政策落实下去,打造更好的企业发展软环境。建议对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梳理,对于没有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的,要查找出症结,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对于凡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凡不在国家和省规定的收费目录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停止收费。 全面推行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不得强迫订购书刊、乱拉赞助,取消一切摊派,规范涉企收费行为,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考核,严肃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现象,从源头上减轻企业负担。

4. 强化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小微型企业的服务体系建设,如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信息咨询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和互助组织,搭建运作规范、经营良好、公信度高、支撑力强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满足各类小微企业的不同服务需求。积极推进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时刊登国家和省、市以及兄弟省市发展小企业、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工作动态、产业导向、市场需求和人才招聘等信息资讯,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真实可靠的信息服务,解决小微企业对信息强烈的共性需求,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5. 切实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健全企业准入制度,破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障碍,鼓励创办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国防科技工业等建设领域拓展企业发展空间,鼓励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企业发展,坚决防止和杜绝高污染、高能耗企业。

6. 提高贷款核销金额。 目前财政部规定的核销政策为5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呆账,可由贷款银行在税后自主核销。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银行对一个企业贷款总额不足1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000万元),适用零售贷款的处理方式,在资本计算、风险管理等方面采用单独的标准。为此,建议进一步放宽小微企业贷款核销政策,将单笔呆账核销金额由500万元调整到1000万元。同时建议由税后核销改为税前核销,减轻银行发展小微贷款业务的负担和后顾之忧。

7. 落实监管优惠政策。 认真落实相关监管优惠政策,积极推进机构准入、存贷比考核、资本计量以及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面的监管政策“落地”。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优先办理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市场准入事项,优先支持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良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增设分支机构、发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对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指标实行差异化考核,适当放宽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执行差异化考核标准。引导银行机构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长效机制,改进小微企业贷款工作流程,实现小微型企业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

8. 加强信用体系和企业信息监测分析。在人民银行或银行监管部门建立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快网络互联互通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加强对小微企业相关情况的监测分析,并将其纳入央行宏观经济金融监测分析体系。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商业银行做出必要的信息和风险提示, 引导商业银行在不断完善自身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适时校正对小微客户信贷业务发展的决策行为,增强商业银行开办小微信贷业务的信心。

四、银行倾情,力促小微经济健康发展

1. 客观认识小微企业风险与收益。有人认为只有大企业稳健,风险都出在小企业身上,致使某些银行业务逐渐脱离广大小微企业。事实上,贷款集中度过高、“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要远大于分散贷款的风险。再从资金使用效率角度看,一般银行都会根据小企业的风险程度对其贷款利率实行一定水平的上浮,经过风险与成本调整后的贷款效益要明显好于其他类贷款, 与争抢大客户下浮10%的利率相比,小微企业贷款的利润空间显然更大,资金回报率更高。而从客户角度看,随着小微企业资金饥渴加剧,加之资金缺口小、周转快,故而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有能力承受较高的融资成本。据调查,约有80%以上的小微企业可以接受法定基准贷款利率上浮,其中有60%的企业主认为即使银行上浮以后的贷款利率仍然属于合理水平。可见,在银行资本压力和信贷额度控制下, 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加利差,提高效益。要改变“傍大款、垒大户”的习惯经营方式,积极调整信贷结构,认真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如此,小微金融业务必然会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2. 大力加强金融服务宣传普及。按照国家重新修订的小型微型企业标准,目前我国小微型企业达到4000万家,占到全部企业总数的90%以上, 其中河北省有将近210万家,但目前经常与银行发生业务联系的不足30万家,其中与银行有信贷关系的为9.66万家,仅占全部小微企业的4.6%。小微企业与银行联系缺乏的原因,一方面是小企业主金融意识不强,对银行缺乏了解,不敢、不愿或者不知道银行还能够为企业排忧解难。 另一方面是由于银行服务宣传推广不到位,尤其在新产品、新业务推出时,缺乏宣传跟进,“躲在深闺人未知”。 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主体,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建立银企对话,召开联席会议,组织项目对接等活动,广泛宣传银行信贷政策、产品、条件、流程,同时还要加强广告投入,运用传统媒介及网络等新型传媒, 广泛宣传普及金融知识,让更多的人认识银行、了解银行、使用银行,促进客户与银行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3. 增加产品供应,扩大抵押担保范围。(1)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创新信用方式,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成熟的小额贷款技术,扩大贷款覆盖面。对于已经推出的供应链、保理、订单、小微企业集合票据等并深受小企业欢迎的融资方式,要坚定不移继续大力推广,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对于各银行努力创新推广的账易贷、商圈贷、组合贷、专利贷、商标贷、信用贷、房易贷、国内保理、票易票,以及三方保兑仓业务、非融资类保函业务和助保通、合同通、租贷通、货物通、展业通、小企业法人透支卡、小企业e贷卡等多款具有小企业融资特色、便利快捷的服务方式和业务品种,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大力推广,构建起信用贷款、质押、抵押、担保、第三方增信、第三方保证等贷款产品体系和贸易融资、贴现、保理、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授信融资业务体系,满足小微型企业的不同发展需求。(2)增加在客户准入、贷款期限、抵押物要求、贷款手续等方面的灵活性,根据小微型企业信用状况和资产状况,灵活采用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或组合担保方式。(3)降低抵押物要求门槛,扩大贷款担保物范围。除传统的房屋、土地、有价证券外,应逐步放开对于机器设备、知识产权、商标权、承包权、租赁权等抵质押的限制,积极推行动产抵押、股权质押、专利权质押、林权抵押、税款返还担保、保单质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机构担保以及企业法定代表人保证、实际控制人保证、大股东保证等多种融资担保方式。(4)根据小微客户的行业特征、成长阶段、经营模式、资金周转特点等进行细分,为其量身定制业务产品和服务方案,以批量开发控制成本,以个性化服务和产品组合提高客户需求满足度。(5)银行机构之间,在支持促进小微企业发展问题上,要加强联系沟通,相互交流,形成合力,避免相互封闭、行业堡垒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4. 放宽审批权限,保证贷款规模。(1)改变现行管理和授信体制,优化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针对目前大多数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无法向银行提供规范的书面财务信息的实际情况,改变以财务报表为核心决定贷款与否的授信模式,重点放在对投资人和经营者的道德品行、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上。(2)从实际出发,建立有别于大中型客户的信用评级体系,促使客户评级、授信和贷款使用三位一体,提高效率, 将担保方式扩大到现有信贷政策所允许的全部范围,适应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3)改进、创新小企业贷款运作模式,设计符合小企业需要的业务流程,简化环节,提高速度,保证质量。(4)扩大基层的贷款审批权限。除额度较大或特殊情形外,小微企业贷款原则上实行主办行制度,即由受理支行或小企业中心实行受理、调查、审查、审批、发放、贷后等全过程管理,这样有利于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企业需要。(5)放开小企业贷款规模。本着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压缩其他贷款,腾出规模,保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能够获得贷款支持。

5. 继续加强小微业务专营管理。明确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加快推进业务转型。按照四单原则——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和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评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继续加大专营机构管理和资源配置,发挥专业化经营优势。加快建立单独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风险分类、损失拨备和快速核销制度, 认真落实小型微型信贷工作尽责制、不良贷款问责制和免责制, 突出对信贷业务人员的正向激励,调动其开展小微金融服务工作的积极性。构建小微业务激励机制,将银行人员的收入与业务量、贷款质量、服务情况、取得效益等指标挂钩,进一步调动银行小微金融机构人员积极性,促进业务发展。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例7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088-02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电子支付工具的广泛使用,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2015年,我国仅网贷平台的成交量就达到了9 800多亿元,同比增长289%左右,其中新上线的网贷平台就超过了1 500家,同比增长了近65%。与此同时,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占据了我国企业总数的99%,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当前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方面,大多数小微企业自身实力较弱,而传统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等出于自身盈利及安全性的考虑,不愿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另一方面,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由于门槛高、条件严格使得众多小微企业无法涉足。而互联网金融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满足了小微企业“贷款急、额度少、频率高”的融资特点,迎合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成为当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条新路径。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不论是从网上银行、互联网理财来讲,他们都为顾客提供了多样化的理财工具与服务。

此外,互联网金融从业主体类型增多,主要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形成了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互联网金融体系。而平台化、移动化、自金融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一,平台化就是指那些专门为顾客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平台。他们一般都是大型金融机构,当然也可以是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在线交易平台。就目前来讲,电子商务是发展前景最好的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如阿里巴巴、天猫、淘宝等。借助电子商务平台,集聚了企业、资金、信息和信用,电子商务平台以网上结算为重心,不论是企业还是顾客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进行金融交易,并且平台可以利用先进的算法,比如控制交易者的流量等来对债务人与债权人进行有效的控制措施,保证风险最小化。

第二,移动化是指应用软件的搭载平台从台式电脑,转移至智能手机、PAD等智能终端。金融产品服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各种交易,主要针对的是金额比较小的产品以及服务。

第三,自金融是指那些专门从事互联网金融的机构不仅聚集了大量的资金,而且还利用这些闲置资金获得大量收益。他们还是金融中介机构,给债务人和债权人提供一个投资融资的平台,从而能够实现双方之间的投融资交易,金融机构则从中获得服务费。

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供需困境

小微企业数量多,分布广,为社会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小微企业因融资出现困难,无法继续经营发展下去。据统计,我国许多小微企业都是依靠自筹资金维持运营,超过80%的小微企业都没有任何银行信贷记录,小微企业的融资缺口已高达千亿元,融资困难使得众多小微企业无法维持运营。

(一)融资渠道狭窄,信贷配给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采取的信贷制度一般都是配额制,其中全部配额数量只占贷款总数量的25%左右,其他资金都被分配给那些大型企业。所以,小微企业和大型企业在银行的信贷配给上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区别。

我国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缺口非常大,根据世界银行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按照每户10万元贷款需求计算,目前我国的小微企业贷款总数已经超过2 000多亿元,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利用赊账和民间借款方式获得资金,这一比例已经占到小微企业融资途径的50%以上,而当前大多数小微企业只能依靠这种方式才能解决公司在前进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资金问题。众所周知,那些能够从银行获得所需资金的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大,经营范围比较广,而且贷款总金额也较高。银行信贷作为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盈利是其主要目标,所以他们往往忽视这些小额贷款。这样一来,小微企业就难以从银行获得所需资金,为了筹集所需资金,他们被迫选择借高利贷来维持企业发展,这就给小微企业的发展埋下了非常大的隐患。

(二)融资成本高,手续烦琐

当前,我国的小微企业主要面临信贷供给规模比较低,信用等级无法满足银行贷款标准的问题,这些都会增加小微企业的成本费用。据统计资料显示,与2014年相比,2015年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大概上升了3%左右,同时,企业的1/3的收益都被用于支付各种财务费用,一旦企业的盈利出现波动,会对小微企业的发展产生很大冲击。此外,非银行融资机构普遍缺乏对风险的分散机制,他们在给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能提供的融资规模普遍较小,且利率较高。而向银行进行融资时,融资服务费高且手续繁多。小微企业除了要支付利息以外,还要支付评估费、担保费、登记费、公证费、审计费等多项费用,这些费用的支出让本就如履薄冰的小微企业负担进一步加重。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将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当前社会,各个行业都会与互联网产生或多或少的联系,互联网金融为企业融资提供了高效、公平、公正的平台,对小微企业融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小微企业得以真正收益。

(一)实现低成本服务覆盖

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优势,将金融领域的涉及范围大大扩展,帮助更多小微企业进入金融市场。由于互联网金融没有地域时间上的限制,不要实体店面,并且能够实现7×24小时不间断运转,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因为在同样的时间和程序内,小微企业的贷款数额比较少,贷款间隔时间也很短,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存在很多不足,这也是银行不愿拓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范围的原因之一,加之小微企业的信用管理比较困难,所以一般银行不愿意借贷过多资金。

(二)服务订单化,小额信贷规模化

第一,利用网络,小微企业可以依据规范化订单,实现大量金融工具的采购管理,也可以按照相关的操作流程,缴纳所需资料和证明文件。以网络平台为基础,任何互联网金融企业都能够参与到小微企业融资信贷中来,及时处理众多订单信息,实现小微企业融资的快捷高效。而企业信用的审核工作则由本地化的信用担保等金融机构进行实地调查,保证对各种风险的有效控制。

第二,债务人、债权人、信用管理者等参与者虽然身处不同区域,却能利用这一平台进行相关交易。资金需求者与供给者共同在无形的市场中进行资金的融通配置,使得成交机率大大增加。所以,这种现代金融服务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小微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使得交易额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实现小额投资融资服务规模化。当前,网络市场上较典型的借贷形式是以一种类似于证券交易的形式来完成资金需求者与供给者的配对,债务人和债权人在互联网上提出需求申请,平台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公布相关信息,双方能够利用网络来实现匹配,进而完成签订合同、收发款项等操作。

(三)风险控制方法不断创新

互联网金融能否持续发展下去,主要是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能力。目前,大型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正在逐步加大对风险的控制力度,其中最直接的手段就是从国外直接引进先进技术。例如德国IPC技术,这一技术起初由国内商业银行引入,如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也开始利用这项技术,这一技术的关键优势在于重视现金流以及信用方面的管理。而小微企业的基本特点就是抵押资金较少,但是资金的周转速度却很快,所以,我们只要能够保证其现金流能正常运转即可。再者,现在很多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已经在规划、建立严格的风险体系,对债务人的资金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如增加第三方担保机构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在对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影响重大,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无论是互联网金融主体还是小微企业都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抓住契机,既要促进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稳步发展,又要为小微企业提供更高效的融资服务,使小微企业真正受用于互联网金融带来的融资便利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有树.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破解探究――基于互联网金融[J].工程经济,2015,(7).

[2] 卢馨,汪柳希,杨宜.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34).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例8

1 京津冀产业关联及保定产业结构升级

京津冀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国家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在内11个地级市80多个县市经济带,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9000万人。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天津是北方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河北是农业、工业大省,重要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京津的“腹地”、资源供给者和产业转移承载者,与京津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领域密不可分。

河北省保定市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并互成掎角之势。保定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战略署地,要适应这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则需要保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2年保定的三大产业结构为13.9:54.98:31.12,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一直保持第一产业比重稳定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的态势。这一产业结构特征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即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是相符合的。

我们再来看看京津保三地产业结构差异。从产业增加值看,2013年北京的三大产业结构为0.8:22.3:76.9,天津的三大产业结构为1.3:50.6:48.1,保定的产业结构为13.1:55.8:31.1。北京基本上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保定则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自1992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后,直至现如今,保定的产业结构一直呈现“231”状态,如何甩掉这种工业化中期的帽子,加速推进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朝“321”目标迈进是保定未来战略制定的方向。这需要保定在稳定发展第一产业基础上,加速发展第二、三产业。在近十五年规划中保定应倾向第二产业投资力度、同时努力提升第三产业地位;后十五年规划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稳定第二产业已有规模。因此,至少未来30年中,第二、三产业必定成为保定经济链中最重要的两环。但第二产业中规模以下企业以及第三产业90%以上由中小微企业组成,其年GDP贡献达市总产值的60%左右,中小微企业势必成为保定市未来经济发展强大的种子力量。

2 保定市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和特点

本论文对保定市50家中小微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排除了数据严重缺失的18家,最终保留了32家样本企业。这些企业涉及有纺织服装业、旅游、零售、药材、房地产、加工行业、餐饮住宿业、交通、化工制药业、食品加工和其他当地企业,它们的平均成立时间为4.86年。调查内容包括主营业务、股权、年销售额、资金主要来源、筹资情况及其他。具体情况如表2、表3。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总资产规模低于1000万以下的通常存在融资限制,大约50%资产在5000~10000万的企业存在资金短缺。而占约12.5%的企业总资产超过5000万,其资金基本持平,不存在资金不足的现象。再从销售收入来看,年销售额低于100万的企业通常资金紧张;100万~500万之间的,有超过60%的企业会被认为存在资金短缺或资金压力。500万~3000万的企业占12.5%,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几乎无资金困境;年收入在3000万以上的3.125%左右企业则可认为不存在资金拮据问题。

注:由于企业有多种融资选择,所以以上比例总和大于1。

从表3可以看出,保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经营积累、有限的自有资金投入,银行贷款的外部融资比例不是很大。相对于当前保定中小企业信贷缺口,银行业的贷款规模严重不足。企业的资产级别、项目未来前景的不稳定、金融环境低开放度、当地金融管制等都限制了信贷市场的活跃程度。其次,自有资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投入不足,除原创始股东以外,风投资金、机构基金吸收不足。最后,内源融资积累欠佳,中小微企业若靠这部分资金完成后续发展显然十分乏力。

3 保定银行业信贷情况摸底

据保定银监分局公布,截止2011年末,全市银行金融机构各项存款3205.19亿元,各项贷款1352.33亿元,贷存比为42.19%。全市涉农贷款约628.4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6.47%,高于贷款平均增幅9.86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约294.7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1.8%,高于贷款平均增幅16.73%。

2011年保定全市各家银行的存贷款分布情况。其中存贷款余额最多的是河北银行保定分行。河北银行是本省成立最早的城市商业银行,保定分行成立不足4年,但是各项业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为保定中小企业提供了主要的金融支持。国有4大银行在保定各地区县分布是最广的,但贷款力度却不大,总额仅约700亿,相较河北银行一家的456亿,实在不是一份理想的水平。农业发展银行是专项资金,不是一般企业均符合申贷条件,因此贷款比例也小;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保定设点很少,仅华夏、中信两家,邮政储蓄虽然老字派,但储蓄能力实在太低;村镇银行起步慢、资本市场认可度几近无。总之,保定整体银行业欠发达,积蓄力量太薄弱从而影响放贷规模。虽然,保定市一直在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辖区金融服务水平,但金融开放程度依然很低。若不加强实施“引银入保“的发展战略,吸引更多股份制商业银行进驻保定形成多元格局、百花齐放、公平竞争的银行业体系,恐怕很难改善当地的金融生态环境。

4 搭建保定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议

4.1 打造京津冀三地联合融资平台

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不是一句空话,应用实际行动统筹区域利益、加强三方紧密合作。京津冀三地联合贷款就是基于三地利益一致的合作项目提供贷款支持。金融产品的设计要符合任何规模企业,特别针对中小微企要应扩大短期金融产品范围。

4.2 构建政策资金资助平台――“区域农业金融资金池”

北京和天津拥有三千多万常住人口及大规模外来人口,他们对粮食、蔬菜瓜果、蛋禽、牛奶等农林牧渔需求为京津周边农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保定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从事农产品养植、生产和加工,但高级食品加工实力不足。为促进农业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壮大农业中小微企业实力,需要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可建立“区域性农业金融资金池”,将当地财政收入划拨一部分来充实资金池。其次,保定的农业经济对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起到后勤保障作用,因此也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专项资金来充实资金池。最后,鼓励民间个人或企业向该平台注资,由于这类注资要求返利,因此注意资金拨款流向最好是选择高端食品加工企业。

4.3 创新城市商业银行平台

鼓励保定银行、保定商业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将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业务做精做细做强。鼓励民营企业控股公司在城市中建立。建立许多金融服务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在行动上,建立覆盖市内外的服务网点。打造本市中小微金融服务的标杆银行。发挥民间资本组建民营银行,一个新型民营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保定分行成立不足4年,但是各项业务发展迅速、营业网点深入乡镇村、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是保定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主要力量,2011年贷款达456亿,而全市4家国有商业银行对地方的贷款总额不过700亿。

4.4 建立“物流银行”业务平台

虽然,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评级普遍较低,货款拖欠现象突出、可抵押的固定资产也少,而中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只占企业资产很小比例,可每个企业手上都会有流动资金、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库存动产资源等,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琐碎资产”便是利用“物流银行”融资的质押基础。“物流银行”的具体思路是:首先,建立、收集保定市中小微企业的相关信息流和物流;其次,银行根据稳定、可监管的应收、应付账款、现金流信息,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进行信息整合、配型;最后,由银行向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业务服务。这就是物流质押银行贷款业务,即企业以市场畅销、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抵押作为银行授信条件;银行根据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向物流企业提供贷款。

4.5 建立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平台

为了方便中小微企业运用融资渠道,可搭建一个直接融资平台,该平台是企业与金主直接沟通交流,加快了资金的流动速度。直接融资项目多种多样,有债券属性的,也有股权属性的,企业可灵活选择某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直接融资。(表4)

4.6创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组织平台

在本市国有股份商业银行中建立专门的机构来掌管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根据产业集群建立专门的中小微企业银行,开展专门的中小微企业业务,专门为中小微企业服务。建立金融机构法人系统,将商业银行的网络金融服务中心向乡镇延伸,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为农村商业银行,鼓励在重点乡镇、产业集群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优质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定向资产委托业务、发展定向债的质量。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渠道,将达到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为村镇银行。为拓展中小微企业的深度和广度,由金融租赁公司、担保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中小微企业特色保险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特色金融服务。

4.7构建信用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

保定尚未建立正规的融资信息查询平台,实现该平台的构建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的关键一环。当地的融资信息收集应由政府牵头,并至少包含四大服务功能区:一是传统的融资区,主要提供传统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二是现代融资区,主要依托网贷公司,提供线上融资服务;三是新兴机构融资区,主要通过引入本市一些新型融资手段,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和贷款过桥等及时援助;四是配套的服务区,主要提供资产评估、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信用评级、资金管理、法律咨询等服务。

图1 保定融资信用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郑立君,苏志鑫.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运营的现状、问题、建议[J].海南金融,2009(11).

[2]吴伟.保定在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定位研究[D].河北大学,2009.

[3]任爱华.促进保定市就业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0年27期.

[4]张娟,胡书全.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保定市产业结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例9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不论是从网上银行、互联网理财来讲,他们都为顾客提供了多样化的理财工具与服务。

此外,互联网金融从业主体类型增多,主要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形成了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互联网金融体系。而平台化、移动化、自金融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一,平台化就是指那些专门为顾客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平台。他们一般都是大型金融机构,当然也可以是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在线交易平台。就目前来讲,电子商务是发展前景最好的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如阿里巴巴、天猫、淘宝等。借助电子商务平台,集聚了企业、资金、信息和信用,电子商务平台以网上结算为重心,不论是企业还是顾客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进行金融交易,并且平台可以利用先进的算法,比如控制交易者的流量等来对债务人与债权人进行有效的控制措施,保证风险最小化。

第二,移动化是指应用软件的搭载平台从台式电脑,转移至智能手机、PAD等智能终端。金融产品服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各种交易,主要针对的是金额比较小的产品以及服务。

第三,自金融是指那些专门从事互联网金融的机构不仅聚集了大量的资金,而且还利用这些闲置资金获得大量收益。他们还是金融中介机构,给债务人和债权人提供一个投资融资的平台,从而能够实现双方之间的投融资交易,金融机构则从中获得服务费。

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供需困境

小微企业数量多,分布广,为社会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小微企业因融资出现困难,无法继续经营发展下去。据统计,我国许多小微企业都是依靠自筹资金维持运营,超过80%的小微企业都没有任何银行信贷记录,小微企业的融资缺口已高达千亿元,融资困难使得众多小微企业无法维持运营。

(一)融资渠道狭窄,信贷配给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采取的信贷制度一般都是配额制,其中全部配额数量只占贷款总数量的25%左右,其他资金都被分配给那些大型企业。所以,小微企业和大型企业在银行的信贷配给上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区别。

我国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缺口非常大,根据世界银行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按照每户10万元贷款需求计算,目前我国的小微企业贷款总数已经超过2 000多亿元,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利用赊账和民间借款方式获得资金,这一比例已经占到小微企业融资途径的50%以上,而当前大多数小微企业只能依靠这种方式才能解决公司在前进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资金问题。众所周知,那些能够从银行获得所需资金的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大,经营范围比较广,而且贷款总金额也较高。银行信贷作为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盈利是其主要目标,所以他们往往忽视这些小额贷款。这样一来,小微企业就难以从银行获得所需资金,为了筹集所需资金,他们被迫选择借高利贷来维持企业发展,这就给小微企业的发展埋下了非常大的隐患。

(二)融资成本高,手续烦琐

当前,我国的小微企业主要面临信贷供给规模比较低,信用等级无法满足银行贷款标准的问题,这些都会增加小微企业的成本费用。据统计资料显示,与2014年相比,2015年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大概上升了3%左右,同时,企业的1/3的收益都被用于支付各种财务费用,一旦企业的盈利出现波动,会对小微企业的发展产生很大冲击。此外,非银行融资机构普遍缺乏对风险的分散机制,他们在给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能提供的融资规模普遍较小,且利率较高。而向银行进行融资时,融资服务费高且手续繁多。小微企业除了要支付利息以外,还要支付评估费、担保费、登记费、公证费、审计费等多项费用,这些费用的支出让本就如履薄冰的小微企业负担进一步加重。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将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当前社会,各个行业都会与互联网产生或多或少的联系,互联网金融为企业融资提供了高效、公平、公正的平台,对小微企业融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小微企业得以真正收益。

(一)实现低成本服务覆盖

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优势,将金融领域的涉及范围大大扩展,帮助更多小微企业进入金融市场。由于互联网金融没有地域时间上的限制,不要实体店面,并且能够实现7×24小时不间断运转,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因为在同样的时间和程序内,小微企业的贷款数额比较少,贷款间隔时间也很短,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存在很多不足,这也是银行不愿拓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范围的原因之一,加之小微企业的信用管理比较困难,所以一般银行不愿意借贷过多资金。

(二)服务订单化,小额信贷规模化

第一,利用网络,小微企业可以依据规范化订单,实现大量金融工具的采购管理,也可以按照相关的操作流程,缴纳所需资料和证明文件。以网络平台为基础,任何互联网金融企业都能够参与到小微企业融资信贷中来,及时处理众多订单信息,实现小微企业融资的快捷高效。而企业信用的审核工作则由本地化的信用担保等金融机构进行实地调查,保证对各种风险的有效控制。

第二,债务人、债权人、信用管理者等参与者虽然身处不同区域,却能利用这一平台进行相关交易。资金需求者与供给者共同在无形的市场中进行资金的融通配置,使得成交机率大大增加。所以,这种现代金融服务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小微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使得交易额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实现小额投资融资服务规模化。当前,网络市场上较典型的借贷形式是以一种类似于证券交易的形式来完成资金需求者与供给者的配对,债务人和债权人在互联网上提出需求申请,平台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公布相关信息,双方能够利用网络来实现匹配,进而完成签订合同、收发款项等操作。

(三)风险控制方法不断创新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例10

2011年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一个大考之年,随着2010年宏观调控,银行收缩银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日渐突出。据2011年来自年浙江政协的一份报告显示:浙江超过80%的中小微企业基本上拿不到银行的贷款。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下,中小微企业不得不求助于民间借贷,结果民间借贷利率逐年翻番,到2011年上半年,浙江民间借贷月息已经超过10%。高利贷积聚起来的风险,终于在2011年的夏天得到了集中释放。一夜之间,浙江温州、台州、宁波等地大批小微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停工、倒闭,一时间浙江小微企业人人自危。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银行纷纷紧急动员出台政策、措施,希望能够缓解这场由民间借贷引发的实业危机。

从2011年10月至今年2月的短短5个月时间里,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了3次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出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的政策“大礼包”,从国务院的“国九条”,到银监会的“银十条”,再到两会的各项提案与总理的政治报告,关于扶持中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陆续推出,这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和金融政策连续组合出台表明,政府不仅要为小微企业摆脱现实经营困境创造条件,而且要为小微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制度环境。足见国家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那么究竟如何破解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呢?这需要我们先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

一是融资渠道单一。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其中又可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形式: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中介的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以股票和债券形式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以及通过向租赁公司办理融资租赁的方式融通资金。但多数小微企业的筹资仍然为向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而合资、投资等其他融资方式利用率低。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的数额极小,仅占1.8%。

二是受企业管理缺陷的影响。绝大多数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水平低、经营风险大等问题,其内控机制达不到银行发放贷款所要求的标准。

(二)外部原因

一是银行风险控制的要求。出于风险防范需要,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地方性银行,对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均要求有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但多数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无法得到担保公司的担保。特别是位于乡镇的小微企业,大多使用的是以前镇办、村办企业遗留的旧厂房,土地属集体所有,机器设备老旧,抵押物价值低。对于这类小微企业,担保公司不愿意提供担保。

二是银行信贷管理的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对其县级分支机构的信贷业务普遍采取“指标控制、逐级审批”的管理模式。一方面,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许多虽然抵押物存在缺陷,但经营前景较好、现金流较大的小微企业提出的贷款申请被判“死刑”。另一方面,县级分支机构为了保证上报贷款的审批通过率,往往会优先上报抵押物充足、偿还能力强、贷款额度大的客户申请,从而在事实上造成了对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的歧视性待遇。

三是地区发展战略的冲击。地方政府为满足快速发展经济的需要,热衷于发展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以期达到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地区经济总量的目的。在这种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政府希望银行将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小微企业获取信贷资金支持的空间。

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策略

一是健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多层体系。一方面要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草根”金融机构在县域、乡镇的落户速度

二是加大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力度。笔者走访多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均表示,担保公司参与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也是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需要。但是,目前成立的信用担保

机构,大部分行政色彩浓厚,注册资本到位率低,运转很不规范,同时存在担保基金量小,协助银行选择困难等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加强担保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

三是银行努力优化贷款程序,减少放贷成本。银行要改变传统的以大企业为主的操作流程。在传统的审贷流程上,进一步缩减不必要的环节和过程,对小微企业可以采取差别化的授权机制。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小微企业快速审贷,提高效率。

四是加快发展民间借贷市场。促进民间借贷市场发展要明确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在法律层面明确正常民间借贷和非法金融活动的界限,对正常的民间借贷给予法律上的保护;要引导典当行、旧物行、中介公司等民间借贷机构向小额贷款公司和财务公司转化。通过降低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准入门槛等方式,逐步将民间借贷机构纳入准金融企业管理,从而引导更多的民间闲置资本进入规范化的融资市场,实现民间借贷行为的阳光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五是采取商业集群批量开发营销模式,这方面民生银行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民生银行首先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重点发展行业定位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区域优势明显、受经济波动和通胀影响较小、经营周期相对稳定、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日常认知度高的行业”。在此前提下,紧紧围绕“商业圈”、“产业链”及“供应链”(一圈两链)集群 进行批量的、系统性开发和授信。

六是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七是设立统一、高效的小微企业管理机构和金融机构,并加强、完善对其宏观管理。一些发达国家有完善的管理机构,为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如日本在通产省设置了中小企业厅;美国设立了永久性的联邦机构小企业管理局;英国贸易工业部设有小企业服务局。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各企业分属于各级政府及各个产业的主管部门,管理比较分散。可以把目前涉及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的有关部门进行剥离合并,组建具有综合协调能力的权威机构。

参考文献

[1]赵国忻.中小企业融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例11

2011年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一个大考之年,随着2010年宏观调控,银行收缩银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日渐突出。据2011年来自年浙江政协的一份报告显示:浙江超过80%的中小微企业基本上拿不到银行的贷款。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下,中小微企业不得不求助于民间借贷,结果民间借贷利率逐年翻番,到2011年上半年,浙江民间借贷月息已经超过10%。高利贷积聚起来的风险,终于在2011年的夏天得到了集中释放。一夜之间,浙江温州、台州、宁波等地大批小微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停工、倒闭,一时间浙江小微企业人人自危。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银行纷纷紧急动员出台政策、措施,希望能够缓解这场由民间借贷引发的实业危机。

从2011年10月至今年2月的短短5个月时间里,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了3次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出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的政策“大礼包”,从国务院的“国九条”,到银监会的“银十条”,再到两会的各项提案与温家宝总理的政治报告,关于扶持中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陆续推出,这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和金融政策连续组合出台表明,政府不仅要为小微企业摆脱现实经营困境创造条件,而且要为小微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制度环境。足见国家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那么究竟如何破解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呢?这需要我们先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

一是融资渠道单一。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其中又可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形式: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中介的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以股票和债券形式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以及通过向租赁公司办理融资租赁的方式融通资金。但多数小微企业的筹资仍然为向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而合资、投资等其他融资方式利用率低。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的数额极小,仅占1.8%。

二是受企业管理缺陷的影响。绝大多数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水平低、经营风险大等问题,其内控机制达不到银行发放贷款所要求的标准。

(二)外部原因

一是银行风险控制的要求。出于风险防范需要,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地方性银行,对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均要求有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但多数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无法得到担保公司的担保。特别是位于乡镇的小微企业,大多使用的是以前镇办、村办企业遗留的旧厂房,土地属集体所有,机器设备老旧,抵押物价值低。对于这类小微企业,担保公司不愿意提供担保。

二是银行信贷管理的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对其县级分支机构的信贷业务普遍采取“指标控制、逐级审批”的管理模式。一方面,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许多虽然抵押物存在缺陷,但经营前景较好、现金流较大的小微企业提出的贷款申请被判“死刑”。另一方面,县级分支机构为了保证上报贷款的审批通过率,往往会优先上报抵押物充足、偿还能力强、贷款额度大的客户申请,从而在事实上造成了对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的歧视性待遇。

三是地区发展战略的冲击。地方政府为满足快速发展经济的需要,热衷于发展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以期达到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地区经济总量的目的。在这种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政府希望银行将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小微企业获取信贷资金支持的空间。

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策略

一是健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多层体系。一方面要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草根”金融机构在县域、乡镇的落户速度

二是加大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力度。笔者走访多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均表示,担保公司参与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也是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需要。但是,目前成立的信用担保

机构,大部分行政色彩浓厚,注册资本到位率低,运转很不规范,同时存在担保基金量小,协助银行选择困难等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加强担保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

三是银行努力优化贷款程序,减少放贷成本。银行要改变传统的以大企业为主的操作流程。在传统的审贷流程上,进一步缩减不必要的环节和过程,对小微企业可以采取差别化的授权机制。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小微企业快速审贷,提高效率。

四是加快发展民间借贷市场。促进民间借贷市场发展要明确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在法律层面明确正常民间借贷和非法金融活动的界限,对正常的民间借贷给予法律上的保护;要引导典当行、旧物行、中介公司等民间借贷机构向小额贷款公司和财务公司转化。通过降低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准入门槛等方式,逐步将民间借贷机构纳入准金融企业管理,从而引导更多的民间闲置资本进入规范化的融资市场,实现民间借贷行为的阳光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五是采取商业集群批量开发营销模式,这方面民生银行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民生银行首先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重点发展行业定位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区域优势明显、受经济波动和通胀影响较小、经营周期相对稳定、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日常认知度高的行业”。在此前提下,紧紧围绕“商业圈”、“产业链”及“供应链”(一圈两链)集群 进行批量的、系统性开发和授信。

六是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七是设立统一、高效的小微企业管理机构和金融机构,并加强、完善对其宏观管理。一些发达国家有完善的管理机构,为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如日本在通产省设置了中小企业厅;美国设立了永久性的联邦机构小企业管理局;英国贸易工业部设有小企业服务局。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各企业分属于各级政府及各个产业的主管部门,管理比较分散。可以把目前涉及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的有关部门进行剥离合并,组建具有综合协调能力的权威机构。

参考文献

[1]赵国忻.中小企业融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