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技展望论文

科技展望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20 04:09:02

科技展望论文

科技展望论文例1

二、对技术所蕴含科学原理的理论解释

众所周知,任何技术总是蕴含一定的科学原理或科学知识的,这是技术“有用”的基础。如果对技术中的科学原理追求一种本质上的理论解释,就可能逐渐形成科学理论。西方文明正是循着对生活世界中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追求形而上本质解释的主线前进的,进而萌芽、发展与形成了现代科学。由此可见,执着追问技术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对于产生现代科学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研究伊德科学现象学中技术先于科学的存在论关系的重要源动力。对于技术蕴含科学,伊德阐述了两层意思:一是,任何技术都蕴含着科学原理,这是技术能够被实施的根本性前提条件。只不过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其蕴含的科学原理是事先就已明确的,而前科学的技术蕴含的科学原理是不明确的。当然,即使是现代技术,技术的使用者对于技术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往往也是不明确的(如医生对于医疗仪器的科学原理往往就缺乏了解)。伊德说,技术在存在论上具有优先性,科学原理在人们技术性“操劳”的时候实际上在为技术服务。这也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技术在存在论上先于科学,实际上科学是技术的‘工具’或‘用具’的意思。二是,简单的技术蕴含着的科学原理较为简单,越复杂的技术越是包含庞大的科学知识体系。伊德选取了三代典型的技术来予以分析。首先来看弓箭技术的例子。不管是长弓、弩弓、骑射弓、“火箭”或“闭合箭”,这些弓箭技术虽然几乎是在完全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单独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抽象的意义上,所有的弓箭都是‘相同的’技术,在这种技术中,投掷物(箭)是由弓和弓弦的张力来推进的。”从力学原理来讲,不管哪种弓箭技术,都是弓和弦在弹性形变的基础上产生的弹力作用在箭上,从而推动箭射出的。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1/2kx2=1/2mv2或冲量定律Ft=mv,就可以计算出弓箭的威力与箭的射程等。其中:k表示所用弓与弓弦的平均弹性系数;x表示弓弦离开零外力时位置的距离;F表示弓和弓弦共同产生的弹力作用在箭上平均大小;t表示从张满弓松开手到箭离开弓弦的作用时间;m表示箭的质量大小;v表示箭离开弓弦时的初速度。这样来看时这些技术并没有本质差别,换句话说就是:它们都能用相同的科学原理或科学知识来解释。尽管古人不知道这些科学原理,但并不影响他们制造和使用这些简单的弓箭技术。其次来看伽利略的望远镜的例子。伊德认为,望远镜技术是从古代最简单、最原始的技术到现代最复杂、最先进技术的转折点上的典型技术。伊德说,“在我所命名的技术-科学中所发生的第二步,是在成像技术中产生了第一次科学革命,这是随着光学透镜技术的发明和使用而发生的。”伽利略使用望远镜的确发现了很多新的现象,显然他并不是先知道望远镜技术的原理才去观察的,但是他在发现了望远镜的“好处”之后开始了思考光学原理而尝试改进该技术。尽管科学史家沃尔夫说伽利略在光学研究方面并无成果,但是对于光学原理的思考确实是后来光学技术进步的前提。科学史的事实证明,主动对技术之中的科学原理寻求理论解释,是现代科学诞生以及技术持续进步的必要条件。最后来看新天文学之类的后现代技术的例子。伊德引用了《新天文学》的话说,“新天文学之所以能迅速发展,部分原因是在20世纪30年代偶然发现的来自地球之外的无线电波。”显然,这是一个截然不同于以往天文学发展的全新例子。因为无线电波不同于可见光,无法通过“自然”技术“看到”,而是需要既有的“人工”①技术来诠释和体现出来。能够发现地外无线电波本来就是无线电技术在实践中“先在地”存在的结果。而对蕴含于感知无线电技术中的无线电波可翻译为声音或影像的原理进行本质上的理论解释却是后来射电天文学迅猛发展的理论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在具备了承载新天文学的技术平台之后,再追求对“技术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作出理论解释,这时候人们才可能在这个方向上开辟出“射电天文学”这门新科学来。由此看来,科学就是在对为技术服务的原理进行系统化的理论解释之后形成的,越是复杂的技术越是蕴含庞大的、多学科的知识,越需要理性的参与和前期积累,也越难自发形成。因此,现代科学只在具有发达古希腊科学文化背景下的欧洲诞生。而望远镜技术由于蕴含较少的光学、物理学知识,在实践中“拼拼凑凑”还有成功的偶然性,所以望远镜可以见诸于多个文明当中。至于简单的弓箭技术只蕴含了一些基本的力学原理,因而不论文明程度如何,都能自发产生,所以才会如伊德说的那样:所有的古代文化都有弓箭技术。

三、科学与技术的“接力”关系

从以上“技术蕴含科学原理”的论述中,我们应该可以觉察到:古代技术和“第一次科学革命”的现代技术由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或科学知识较为简单,较多地表现出了自发的特性,所以在没有严格概念体系和逻辑推演的社会中也能够产生和存在;“第二次科学革命”的后现代技术由于所蕴含的庞大科学理论体系需要“第一次科学革命”理论产物的“人工”技术平台,而此较为复杂的“人工”技术平台又必定是在原有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制造出来的,这完全只有在对概念化的科学体系达到自觉水平的情况下才可能产生,所以,“第二次科学革命”的技术无法在科学处于“经验层次”水平的社会中产生。也就是说,具有“第二次科学革命”特征的“后现代”技术与科学的关系,表现出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交互关系,这类技术完全不可能在科学没有上升到理论层次水平的社会中产生。正因如此,伊德把当代科学称为技术-科学,他认为当代的技术与科学是纠缠在一起的一个整体。他说,“技术-科学的秘密,以及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后现代的关系,都没有被发现。一种文字游戏闪现在我的脑海中:当代科学完全是技术化的科学(technoscience);而大部分当代技术也都是技术化的科学……技术-科学是科学和技术杂交后的产物,在同一个杂交体中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

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类似体育比赛中的“接力”关系。根据科学史可知,若能将简单技术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与知识进行“提纯”,从而促进系统的科学理论产生的话,那么系统的科学理论又可以推动人们设计制造出较为复杂的技术性仪器设备,从而进一步又对复杂技术负载的、体现的、诠释的新的科学理论进行“提纯”,如此不断螺旋递进,表现出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接力”关系。但需注意,这里有一个“瓶颈”,那就是从自发的技术“跃迁”到自觉和自为的技术阶段时,有一个对自发技术中所蕴含科学原理的“提纯”工作要做。当人们对自发技术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提纯”不出来时,就只能停留在“经验层次”的科学阶段了,这时候也就无法产生现代的技术。而现代技术不能在实践中使用的话,所蕴含于其中的科学原理就“无从服务”、“无所依附”,进一步的科学“提纯”工作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也即科学就没有了发展的逻辑前提。打个化学上的比方,当人们纯粹只是根据经验从颜色、状态等层次来把握物质变化时,很难驾驭化学反应制造出想要的物质,也不可能产生现代化学,如古代炼丹术。而只有追问理论本质,逐步地将各反应现象背后的规律、原理弄清楚之后,才有可能产生现代化学,从而驾驭化学反应,制造各种想要的化学物质来。这里经验层次的技术指的是自发的古代技术,而理论层次的技术则是自觉、自为的现代技术。是否能够从经验中进行理论的“提纯”决定了是否能够超越古代技术层次进入现代技术层次,这就是前面所说的“瓶颈”。这个“瓶颈”其实就是古代技术与现代技术(含后现代技术)的分界线,在前已提及的“第一次科学革命”的技术与“第二次科学革命”的技术之间就是非常明显的。显然,这个“瓶颈”也就是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那道跨不过去的“坎”。从技术中“提纯”出科学理论的能力就是突破“瓶颈”的能力,在越过了这个“瓶颈”之后的社会中,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就会表现出强强组合的“接力”关系,也就是“强者愈强”。这是欧美现代科学-技术之所以持续进步的根本原因。

科技展望论文例2

自与起镇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以来,科协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扎实工作。几年来,镇科协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为与起镇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健全科普网络,加强科普宣传,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高举科学旗帜,弘扬科学精神,在反对“”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关心和支持科技人员工作,增进交流,加强服务,为我镇科技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过去的=年,对与起镇科协来说,既是逐步发展、不断壮大的=年,也是团结协作、奋发进取的=年,更是发挥作用、作出贡献的=年。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今年初召开的人代会上,镇党委、政府提出加快现代化工业强镇、江南水乡型人居名镇和文化休闲镇的建设步伐,努力在“五个一流”建设上实现新跨越,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现代化、城镇建设现代化、社会事业现代化、人民生活和人的素质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是我镇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举措,需要全镇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不懈追求。广大科技工作者也要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对大家提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你们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邓小平同志早在多年前就建设性的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科技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是第一生产力的决定因素。要跟上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新发展,适应我镇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打牢理论基础和科学根基,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学习和掌握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更新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领域,切实提高科技素质,从而成为德才兼备的科技工作者。

二是希望你们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力推动我镇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增强促进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我镇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是希望你们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面向人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大力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在我镇蔚然成风。

科技展望论文例3

商界传媒总裁兼总编辑周忠华在致辞中感谢抚顺市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以及对本次论坛的支持。他表示,商界传媒将用22年打造的服务平台,从资讯、资源与资本三个维度服务于抚顺本地企业,助力抚顺经济创新发展。

科技展望论文例4

6月12日下午,第三届海峡论坛海峡妇女论坛在厦门开幕。全国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陈秀榕,国台办主任助理李亚飞,台湾中华妇女会总会理事长李仁人等出席。

作为海峡论坛民间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海峡妇女论坛以“两岸姐妹携手,共促和谐发展”为主题,坚持突出深耕基层、经济合作等新元素,深入探讨了闽台文化、家庭亲情、经济合作、数字通信等两岸妇女共同关心的经济科技发展和民生议题,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本次论坛的特点和亮点体现在三个“新”:

增添新元素

与以往几届海峡妇女论坛相比,本届论坛门类多,层次高,突出深耕基层、闽台文化、家庭亲情、经济合作、数字通信等新元素,邀请参与的台湾宾朋多为基层民众,以闽台传统歌曲为媒开展丰富的两岸妇女民众综艺联欢,首次组织闽台两岸的家庭结对,首次邀请两岸IT女性精英对话两岸未来。

拓展新领域

本届论坛举办的两岸女企业家发展分论坛、两岸妇女与信息技术分论坛、两岸百对家庭联谊活动为历届海峡妇女论坛之“新”,标志着两岸妇女民间交流已向专业技术领域和家庭领域拓展。

融合新力量

本届论坛共邀请福建省和各设区市台湾嘉宾近350人,其中新面孔占91.1%,不断丰富壮大妇女民间交流的新力量。

2011海峡职工论坛:聚焦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12日下午,作为海峡论坛子论坛之一的“2011海峡职工论坛”在厦门开幕。来自两岸工会和劳动界200多名职工代表将围绕“提升职工技能,造福两岸职工”的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两岸职工是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职工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王瑞生在论坛上致辞说,“两岸职工在技术技能、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有充分互补条件和巨大合作空间,两岸工会组织可运用各自优势,组织职工间技术交流和技能培训,努力培养知识型工人和创新型人才”。

当前,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两岸职工对于两岸交流往来的愿望也更为强烈。福建省总工会主席郑道溪提出,“我们可深入研究两岸劳工界和工会合作的机制化和制度化,拓展交流渠道。并坚持以职工为本,不断增进两岸职工的民生福祉。”

来自台湾的海峡两岸劳工发展交流协会理事长侯彩凤也表示,ECFA签订之后,两岸产业分工和商业服务的开发等多方面发生转变,对两岸职工技能技术和经验要求也相应改变,希望两岸职工在多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台湾餐饮业工会联合会理事长唐启东希望能借这次论坛和两岸厨艺交流的力量,推动提升两岸餐饮界职工技能、保障两岸职工权益。他同时希望在两岸餐饮卫生操作的提升和餐饮教育的推广方面作深入交流。

本次论坛是两岸举办的第二届海峡职工论坛,共有102名台湾嘉宾参加论坛,其中92%来自基层。该届论坛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福建省总工会承办,主题为“提升职工技能,造福两岸职工”,论坛大会期间还进行了两岸厨艺交流活动,设蔬果雕刻、拉面和调酒三个交流项目,两岸职工同场竞技切磋。

海峡科技专家论坛:两岸携手科普惠民

12日下午,第三届海峡论坛主要活动之一,由中国科协搭建的两岸科技界专业交流平台——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在厦门海峡会展中心开幕,两岸科技界近400位专家学者、企业精英和社团领袖齐聚一堂,探寻合作共赢契机。

近年来,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交流形式多样,合作渠道不断拓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以“两岸携手,科普惠民”为主题的海峡科技专家论坛,突显了海峡论坛的界别交流,各类主题活动呈现“省部合作”、“多方协作”、“高端多元”等特色,帮助两岸科技界抓住大好机遇,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转贴于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以来,两岸发展呈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态势”,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勤表示,期待两岸科技界、产业界抓住“潮平风正”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和平发展大局,积极开拓两岸科技合作交流的美好愿景。

两岸科技发展各有所长,大陆拥有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攻坚能力强等优势;台湾则在自主创新、吸收外来技术、市场化等方面略胜一筹。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创办人李钟桂女士希望两岸科技界互通有无、截长补短,在互动中互助,拓展更深层次的交流。

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加强合作 增进两岸人民福祉海峡两岸首次红十字博爱论坛12日下午在厦门开幕,加强两岸红十字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人民福祉,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两岸红十字组织是两岸民间交往的重要平台。1990年,两岸红十字组织在金门共同签署了《金门协议》,开启两岸交流合作的先河。之后两岸红十字组织携手合作,守望互助,主动开展两岸灾害救援互助,为谋求两岸同胞福祉、推进两岸友好交流做出了不懈努力。

科技展望论文例5

一.科学的产生

科学的历程是文明史的历程,我们现在的高度发达文明建立在发达的科学技术之上。从思维方式上看,科技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延续和延伸。古希腊科学包含在哲学之中,哲学是形而上学,是对世界本源的探求和看法、观点;我们现代的自然科学也恰恰是探究外部自然的学问;因此,在遥远的古希腊科学即是哲学。《科学的历程》作者吴国盛先生对于科学的产生与亚里士多德持相同的看法:“哲学和科学的诞生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惊异;第二个是闲暇;第三个是自由。”[1]惊异是指人们对于自然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闲暇是指人们需要有足够的实间用来探索和思考,自由是指人必须要有自由思考的能力,思维不能僵化,才能在探索中得到正确的知识。

二.科学的发展

正像马克思所说,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的盘旋的上升过程。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如此:古希腊创造了空前灿烂辉煌的文明经历古罗马帝国之后,就像它的开始一样,北方蛮族入侵,经济大倒退,文化跌入低谷,甚至连文字都消失,更不必说科技发展。欧洲进入了一千年的中世纪黑暗时期。

当西方文明处在泥沼中挣扎之时,东方文明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因古代中国人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南亚大陆,自己独立发展的科学技术,形成了独特的重视实用的科技体系。在宋代古代中国科学技术达到高峰。中国科技的发展为世界的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马克思认为,火药炸毁骑士阶级,指南针为资本主义开辟了新的殖民地,建立世界范围的资本市场,印刷术极大的促进了知识的传播。

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古代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为古希腊学术的复兴准备了条件,更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欧洲逐渐走出中世纪的阴霾,科学蓬勃发展。动物和植物的细胞结构发现,能量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观的普及,使科学摆脱了近代形而上学的束缚,形成在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可靠的自然科学体系。完善的科学技术体系,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促使科学技术在20世纪的爆发式发展,但这也不断的带来人的生存危机问题。科学技术来源于对未知的渴望,从理性出发,冲破重重思想的枷锁,演变为单纯的对自然干预能力的追求——征服自然成为发展的主题,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环境污染,物种灭绝,臭氧空洞,全球变暖,太空垃圾,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结构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变化。在不断用科学发展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促使我们反思,难道理性的结果就是一切重归于混沌吗?答案显然不是这样,问题还要回归理性本身来思考解决。

三.《科学的历程》是哲学

1.科学的意义

自然科学是从哲学分化出来,专门研究世界本质的。他的方法不是形而上学的单纯玄想,而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对经验的事物进行总结、概括、抽象,就像马克思所说的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在用抽象出的普遍性或者一般性的结论来重现自然现象。自然现象的重现给实证科学带来了空前的可靠性,但是也应该看到并非所有的科学原理都是可以重现的,例如:牛顿第二定律认为,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无法重现的定律,但它在大量的科学经验中普遍适用,间接的证明了它的正确定和可靠性。也并非所有的科学定律都是由经验材料抽象而来,就比如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就是先经过思辨的形而上学推出空间中时间的相对性,后来被大量的科学家天文观测和精确计算证实。由此可见,科学的主体是实证性的,经过大量的经验材料证明,但在突破旧的科学观念,建立新的观念时,需要用形而上学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推理,来完成质的飞跃,之后再经过实验检验,达到科学的可靠性。

在康德看来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认识论的研究,《纯粹理性批判》贯穿始终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他能认识什么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做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2]

吴国盛先生认为很多学者认为古希腊的哲学或科学是有缺陷的观点不正确。很多学者认为古希腊哲学或者希腊科学是对自然的了解和解释以及对自然知识的渴望,虽然在理性和思维方式上,现代科学和古希腊哲学或科学是一脉相承,但现代科学侧重对自然影响力的巨大发展,也就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但现代的科技发展直接导致了现代人类的生存危机,诸如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等等。这是因为纯粹的理性摆脱了实践理性的超前发展导致的。应该让纯粹理性再次回归古希腊的健全理性之中,使其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也正像尼采所提出的“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2.《科学的历程》的意义

《科学的历程》从宇宙形成到人类出现,从人类的蒙昧发展到高度的科技文明。详细讲述了我们现有科学对自然世界的演变的认识,以及人类产生之后能动的对自然进行探索,了解,总结的过程,是人类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是人类与自然物质交换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身活动发展的过程。各种变化的过程体现着人类科技发展带来的人类某些方面的变化,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发展。《科学的历程》描述了人类的发展,是人类对自身发展的回顾,是对人类科技文明的反思,是对人类发展过程中各种具体知识的纯粹与升华。通过每一个发展时期,人类对自然知识的掌握状况,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状态,系统的深入的抽象出各个时代中人类存在的整体情况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对各种具体的知识,发展的知识,变化的知识等等进行纯粹、升华。《科学的历程》就是科技的哲学,贯穿全书的是科技来源于哲学,哲学来源于对知识的渴望,科学同样是人类对知识热爱的体现,这是科学精神的核心的纯粹。这也恰恰契合了古代希腊“哲学”一词的原意——爱智慧。

科技展望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138-03

一、引言

科技写作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无论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还是在未来的就业与继续深造过程中,都无法避免地多次接触各种类型的科技写作。例如,目前在国内高校广为开展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URT)就要求本科生独立撰写项目申报书及后续的开题、中期和结题报告,又如本科毕业设计从开题报告到最后的毕业论文都无法脱离科技写作基本技能。而学生就业以后即便没有从事科研工作,也无法避免地会与科技写作打交道,比如起草技术合同、撰写专利等。

对于首都北京而言,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一定要牢牢把握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神圣使命,努力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发挥支撑作用。首都高校本科生有大部分未来都会投身于首都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科技写作技能显然已经成为首都高校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1]

在欧美的大学理工科系中,在专门的课程之外,关于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的写作,一般要讲20-30学时,有的大学还设置了攻读科技写作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在社会上还出现了以科技写作为职业的科技作家和科技记者。在我国,近几年来,有的大学将它列为选修课,有的大学开设了讲座,一些工厂、研究单位、学会、协会相继举办了各种类型的讲习班、报告会,这些都受到了广大学生、科技工作者的热烈欢迎。科技写作课程在首都多所高校都有开设,很多高校还专门开设了专题讲座。但一些高校将其侧重于研究生教学,本科阶段没有给予足够重视。[2]绝大多数本科生在大学的前7个学期都几乎没有自主地完成过科技写作,有些学生甚至不会查阅最基本的中文文献,直至最后的毕业设计环节才真正接触科技写作,但为时已晚,只能草草了事。此外,某些学校开设了主要针对科技论文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没有涉及其他众多类型的科技写作,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将“科技写作”设置为本科阶段通识教育的公共选修课来实施。笔者所在学校将也是如此,并已开设了近10年时间,目前为24学时 / 2学分,每学期开设一次。每年大约100人左右选课。为了全面了解选课学生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期望,笔者从选课主观目的和具体教学内容期望两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对2013年春季选修该课程的110名同学在课前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发问卷110份,收回105份,有效份数101份,调查结果及具体分析如下。

二、选课主观目的分析

对学生选修“科技写作”课程的主观目的进行了两方面的调查:一是选课学生主观上对学习该课程有意义程度的调查,二是学生选修该课程的最主要原因。调查结果分别如图1、图2。

由图1可见,21%的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非常有(意义)”,63%的学生认为“有意义”,而选择“无所谓”、“没有(意义)”和“非常没有(意义)”的人数仍然占16%。

根据图2,选课最主要原因中的两个积极选项“个人兴趣”和“学习知识”共占59%,两个消极选项“凑学分”和“跟风”则为41%,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必须注意到的是,五个单选项中,“凑学分”的比例最大,仅一项就超过了总人数的1 / 3。

结合图1、图2可见,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科技写作”课程掌握有用的知识或技能来充实自己,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课为了凑学分或跟风而选,所以在图1中“非常有(意义)”的选择人数不高,“无所谓”选项的比例也不低,说明很多学生虽然主观上认为选修该课程有意义,但对课课程的认识程度及选课意愿不够强烈。

三、具体教学内容期望分析

科技写作类型多样,为了明确选课学生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期望,结合本科教育阶段可能或必然遇到的科技写作类型进行了调查,包括专利申请材料撰写、科技论文撰写、URT申请材料撰写、毕业设计撰写。四种教学内容的必要性调查结果分别如图3、4、5、6所示。

总体上看,四个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均很好,选择“有(必要)”的比例均为各自最高。

图3、图4、图5中选择“有(必要)”的人数超过50%。图6认为“毕业设计撰写”、“有(必要)”学习的人数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较低,约为46%,但选择“非常有(必要)”的则明显高于其他教学内容,高达37%。综合“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两项之和来看,选择比例最高的为“毕业设计撰写”,这说明学生普遍认可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学习毕业设计撰写方法的必要性。

为了对比各项教学内容的学习必要性,选取“科技论文写作”、“科技论文投稿与发表”、“文献检索方法”、“专利撰写与申请”、“毕业设计写作”等五种教学内容进行必要性排序调查,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图中各项数据为具体人数。从“排名第一”比较发现,将“科技论文写作”和“科技论文投稿与发表”选为第一的人数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然后依次是“文献检索”、“专利撰写与申请”、“毕业设计写作”。

为了定量考查各项教学内容的学习必要性,给每个选项赋予权重。为简便运算,假设各选项的权重为等差数列,“非常有(必要)”、“有(必要)”、“无所谓”、“没有(必要)”、“非常没有(必要)”依次对应“5”、“4”、”3”、“2”、“1”,将各项教学内容的五种必要性权重求和,得到总的必要性。为统计方便,将计算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的必要性如图8所示。根据图8,“科技论文投稿与发表”的学习必要性最高,说明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更加注重学习带来的实际结果或成果,然后依次为“科技论文写作”、“文献检索”、“专利撰写与申请”、“毕业设计写作”。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对未来就业、继续深造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内容更有学习的必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重视教学内容对未来的实际和实用价值,更注重结果。显然,大部分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涉及专利写作,因此“专利撰写与申请”的学习必要性偏低;而“毕业设计写作”虽然在短期内关乎学生的毕业,但其撰写方法与技巧对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实际意义不大,导致其学习必要性最低。

四、教学内容改进建议

1.结合学生选课的主观目的来看,今后应增强学生对科技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定期开设专题讲座等各种宣传教育的同时,一些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甚至可以将其设置为通识教育的必选课,进一步强调科技写作的重要性。此外,可以尝试将“科技写作”课程作为申报URT等大学生科技创新类项目的前提条件之一,督促学生重视科技写作,并能够明确科技写作教学内容的实际意义,促进教学内容与实际训练相结合。

2.本学生在校期间涉及独立完成创新性科技工作和取得新成果的机会不多,但却多次涉及文献调研型课程大作业以及毕业设计中的文献综述等环节。因此,建议针对“科技论文撰写”教学内容的讲授应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侧重讲解综述型和实验型论文,为其他课程的大作业及本科毕业设计、URT项目申请做好铺垫。

3.应适当增加与学生实际学习及未来工作有直接关联的教学内容。例如,适当增加URT申请材料撰写内容的讲解,从本科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项目申报和科技材料撰写能力。例如,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科技论文规范与发表流程”的学习期望最高,这很可能是因为该内容与学生未来工作和继续深造有直接利益的原因,然而该内容在绝大多数学校的“科技写作”课程中均为提及或仅轻描淡写,因此应给予足够重视。而“专利撰写与申请”由于本科生在校及未来工作期间涉及的机会相对较少,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期望不高,建议在授课时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即可。

4.应将“科技写作”课程与“文献检索”课程有机整合。[3]很多学校专门开设了“文献检索”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然而绝大多数学生选修以后仍然没有掌握查阅科技文献的基本技能。由于科技文献检索是科技写作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因此建议在“科技写作”课程中专门设置一定的学时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强化,讲解核心的、关键的检索技巧。此外,还应讲授一些科技文献检索的辅助功能,例如如何借助CNKI查询某学科的学术趋势、学术热点,如何借助CNKI翻译助手完成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的撰写,这些内容都是科技写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5.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撰写也比较关注,但由于“科技写作”课程的选课主体为低年级学生,因此建议教学中适当增加该部分内容,但不必详细详解,仅需介绍文献综述、专业英语翻译、开题报告及毕业设计撰写格式等关键环节的基本写作方法与常用技巧即可。在毕业设计开展前期,即第七学期末,建议学校应专门针对毕业设计进行专题讲座,进一步详细讲解毕业设计的撰写方法与技巧,这也是目前很多学校缺乏的环节。

6.应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的自身优势,如借助学校学报编辑部的师资力量[4],在“科技写作”课程中用2到4学时专门讲授“规范投稿与发表流程”,借助图书馆的师资力量,讲解CNKI使用技巧,从而打造出更加实用和具有针对性的“科技写作”精品课程。

[ 注 释 ]

[1] 许杰,杨基和.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之实践导向模式的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2):93-95.

科技展望论文例7

关键词:绿色证书培训;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44-1

1 绿色证书培训的新思路

坝心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作,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有力地调动了农民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了问题,经过反复的多点试验研究分析,我们提出了绿色证书培训的新思路,最终被实践证明全方位的绿色证书培训是坝心镇开展培训的有效途径。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当前四个需要都基本满足时,人更期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指通过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结合这个理论,我们分析了大多数农民的需要,提出了农民科技培训的途径――以文化活动吸引农民、以知识讲座提升农民、以科技培训武装农民、以学历教育塑造农民。

2 农村绿色证书培训的途径

2.1 以文化活动吸引农民,增强农科部门的凝聚力

石屏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演出到异龙、坝心、宝秀、龙朋等地,精彩的文艺节目吸引了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以当地产调结构后的特色产业、村民身边的人和事为题材的海菜腔、小品、烟盒舞受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无论是春寒料峭,还是酷暑烈日,每场演出台下都是人山人海,不少观众步行几十里赶来看演出,有的来不及做饭,先饿着肚子看几个小时的戏再说。演出当中还不断穿插赠送“科技书刊、资料”等。有戏看,有书看,什么麻将、赌牌都没有人去搞了。石屏县的文艺科技宣传活动,以浩大的声势,强大的吸引力,确立了农业科技部门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农民喜欢科技,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交上了朋友。广大的农民群众对农科部门建立了感情,就会跟着农科部门走,绿色证书培训工作才能收到实效,才会蓬勃发展。

2.2 以知识讲座提升农民,增强农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的边远山区,就存在着陈旧的、低层次的,与贫困经济相生相伴的落后生活观念,消极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构成了制约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因此,我们在思考和探索绿色证书培训的突破口时,考虑的是引发和满足农民的低层次需要,对农村落后生活观念的深层变革。

(1)通过开展题为“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等生动讲座,向农民阐明教子育儿的简单道理。人的本能中都存在养儿防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原始需求,刺激人的这种原始本能,引发农民为儿为女自觉主动学习的愿望,帮助其满足安全需要。

(2)通过开展题为“如何为人处事”、“村民道德规范”、“农村法律法规”等知识讲座,让农民知道如何与邻居相处、如何与人沟通、人的权利和义务等等,使农民感觉自身知识的不足,产生需要学习愿望,帮助其找到群体归属感。

(3)通过开展现代农民生活追求专题讲座,介绍小山村以外的人和事,介绍农民致富的典型事例,使农民认识、了解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自己只要通过学习和劳动一样可以生活得更好,一样可以为子女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帮助其实现自我尊重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

2.3 以科技培训武装农民,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农技推广

坝心镇农业科技部门应因势利导,推进绿色证书培训工作,结合党员素质教育工程、农村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用技术培训以及百村千户万元增收行动等非学历教育加大培训力度;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为目标,开展各种培训。

通过科普示范村的建设,培养了蔬菜、果树、烟草、花卉、畜牧饲养、市场营销等各类初级人才,加速了名、特、优新品种的更新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的采用率、覆盖率,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用科技知识武装了农民,还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了区域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2.4 以科技培训塑造农民,为农民架起实现理想的桥梁

通过开展多种科技培训武装农民,许多农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变,有一部分农民不满足于物质富裕的现状,想进一步发挥个人潜力,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需要。针对农村工作季节性较强的特点,我们采取平时自学为主、农闲时节集中辅导的教学方式,同时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教学中侧重实际技能的培养,全力打造专业型、实用型人才,使他们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3 结论与分析

实践证明,绿色证书培训的有效途径实际上就是首先引发、满足农民前四个需要的同时使农民产生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使农民不断打破对现实的满足感,产生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农民培训不能停留在科技培训这一单一的层面上,而是要开展全方位的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 邸鸿勋等.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刘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论要.华夏出版社,1993.

科技展望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H083;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3)05-0010-05

Register Use of Terminology from Functional and Cognitive Perspectives

—Case Study of “Expectation Value”

YU Wei

Abstract:Terminology can reflect the development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The register use of terminology has its own scientific, social, functional and cognitive reasons As a term of probability theory and statistics, “Expectation Value” is mapped into other fields by the way of analogy and extending, or some other methods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he use frequency, the expansion of the semantics and the growth of the functions make “Expectation Value” develop and change from the specialized terminological fields into popular vocabulary, and become one of modern Chinese common words

Keywords:terminology, register usage, functional perspective, cognitive perspective

一 理论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篇章语言学、科技信息理论和文本综合分析处理等学科的发展,术语学逐渐开始研究术语的使用问题,特别是职业言语(首先是篇章)、专业人员培训和计算机系统中术语的使用[1]。篇章理论也是功能术语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主要分析篇章中术语使用的理论,可以对篇章进行术语分析,研究含有术语的篇章类型,也可以对术语进行篇章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既可以自术语到篇章,也可以自篇章到术语。从术语学角度出发看术语与篇章的关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篇章的术语结构;篇章中的术语饱和度,即术语与篇章中所有实词的比例;篇章中术语出现的频率,即专业词汇和所有词汇的比例;以及篇章的术语形式,即通常通过术语集所表现出来的篇章内容形式。在这几个方面中,篇章的术语饱和度和出现频率通常以百分率的形式体现。对术语进行篇章分析时,经常会采用统计法,科学直观地指出使用特征[2]。一般而言,术语更多在非文艺性篇章中出现,如科学、政论、技术、公务等,这是因为术语本身具备大量的信息内涵,是相应的概念定义或扩展描写的凝缩,能够用精准简洁的语言表述丰富的内容。不过,术语也经常被用于文艺性篇章,通常是出于修辞需要,为了取得特殊的修辞效果,又或是使术语非术语化,即不用术语最为核心的意义,而是通过专业意义简单化、专业意义隐喻化等方式,让术语丧失其术语意义,获得泛化意义从而成为一般词汇。

在对术语的功能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术语的认知功能使得术语成为可以确定、存储、交流知识的手段和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因此认知术语学逐渐成为了术语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认知术语学采用认知方法分析术语,主要研究术语在科学认知和思维过程中具有何等作用[3]。作为词汇单位的术语,一方面具有通用词汇固有的功能,如称名功能、语义或符号功能、交际功能、语用功能等,另一方面作为专业词汇,术语又有自身特有的一些功能,如认知功能、工具功能、启智功能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认知功能。术语在认识和思维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对客观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的本质以及人的内心世界长期认识的结果,这些都是由术语的认知功能决定的,认知功能是术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术语属于科学的元语言,而术语是形成相关科学概念系统所必需的辅助手段[4]。术语与认知科学,尤其是信息理论和认知心理学有天然的密切联系。术语不仅能反映认知领域现阶段的发展阶段和程度,概括、增加和传递科学知识,而且具有将信息固定下来,成为认知工具的能力。本文以“期望值”一词为例,分析造成术语跨语域使用的功能和认知机制。

二 “期望值”的跨语域使用 1不同语域中的“期望值”

“期望值”作为术语在不同语域中都可以使用,但是根据使用领域的不同,“期望值”的语义内涵也有所区别。在概率论和统计学领域里,一个离散性随机变量的期望值(expectation value),又被叫作数学期望,或均值,亦简称期望,物理学中称为期待值,是试验中每次可能结果的概率乘以其结果的总和。换句话说,期望值是随机试验在同样的机会下重复多次的结果计算出的等同“期望”的平均值。需要注意的是,期望值并不一定等同于常识中的“期望”——“期望值”也许与每一个结果都不相等。换句话说,期望值是该变量输出值的平均数。期望值并不一定包含在变量的输出值集合里[5]。

除了概率论和统计学语域之外,“期望值”也常在经济、商业语域使用,不过其语义内涵和外延都与上述不同。这些语域中的“期望值”常与“客户”“管理”等词搭配使用,用来指称某人(通常为服务对象)对于他人提供的管理、服务等业务所能达到的状态和水平,主要包括期望的内容、标准、规则(包括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等。

在《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中,“期望值”被释义为“对人或事物所抱希望的程度”,这个语义通常在新闻、文艺等语域中使用。具体说来,期望值可以指人们对所实现的目标主观上的一种估计,也可以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和努力是否导致所企求之结果的主观估计,其依据标准是个体的以往经验。此外,期望值还可以指社会大众对处在某一社会地位、角色的个人或阶层应当具有的道德水准和人生观、价值观等全部内涵的一种主观愿望。

在心理学语域,1964年北美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在《工作与激励》(Work and Motivation)一书中提出了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即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弗鲁姆将这一理论用公式表示为M=V×E,其中E就用来表示期望值,即个人根据以往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对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的估计。如果一个人对目标估计为可以实现, 则此时概率为最大(E=1);反之,如果估计完全不可能实现,这时概率为最小(E=0)。因此期望(值)也可以叫作期望概率[6]。

最后,在语言学语域中,期望值作为一个计算语言学的专门术语,又可以称为均值,指的是随机变量按其取值概率的加权平均,主要用于表征其概率分布的中心位置。

由此可见,“期望值”是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专门术语,其语义内涵和外延随着使用语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不可否认的是,各语域中的“期望值”的核心语义有共通的成分,这就为该词的跨语域使用打下了语义基础,并在语法和语用层面通过不同形式体现出来。

2 三个平面上的“期望值”

在北大CCL语料库搜索“期望值”,共有244条,其中有10条重复或无用语料,实际有效语料为234条,期望值在234条语料中分别充当了句子的主语、定语、宾语、状语,以及动宾短语中的宾语(小宾语)和主谓短语中的主语(小主语),具体分布如图1。

图1 “期望值”可充当的句子成分

期望值能充当的各种句子成分在全部语料中所占的比例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成分在总语料中所占比例

从图2中可见,期望值在充当各种句子成分时,最主要的是充当句子的主语,其次是句子的宾语和主谓短语中的主语,充当其他成分的比例相对而言则要低很多,这与该词在句法、语义和语用层面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有密切的关系。作为名词,期望值不能受数量短语和副词修饰,通常在句子中充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有时也用来充当句子的定语,修饰后面的名词或短语,还可与介词“把”“对”“与”等组成介词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除了直接充当句子成分之外,期望值还可以作为主谓短语中的主语,与动词组合后充当句子的主语、定语或宾语,以及作为动宾短语中的宾语,和其他动词组成动词短语作谓语。

期望值在句中作为主语时,一般与动词“下降”“提高”“降低”连用,也可以跟在“的”字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后,还可以跟在介词“对”+名词组成的短语后,作为宾语时则多与动词“达到”“寄予”等连用。当期望值与介词“把”“对”“与”等连用时则通常作为句子状语,与形容词短语“过高”“非常大”等连用时,多为主谓短语中的主语,组成短语后可充当句子主语或宾语。期望值作为主语或宾语时,通常只与句子的逻辑主语和谓语有语义关系,多为句子中的动词指向对象,属于受事元。期望值作定语时,与它后面的名词性成分之间是限定性关系,也可以说是领属性关系,如“期望值范围”“期望值的问题”等。

期望值通常用于陈述句,表叙述、说明、解释,一般不用于祈使句、感叹句和疑问句,但在具体的语境中可以表达感叹或疑问语气。期望值本身很少作为句子主体和叙述焦点出现,多与其他成分一起解释说明主题所要表述的内容、目的或范围,属于断定式的行事行为。

三 功能视域下的“期望值” 在语料库和各大主要搜索引擎及网站中,以“期望值”为搜索对象,得到结果如图3、4、5所示。

图3 “期望值”在各语料库中的搜索结果

图4 “期望值”在各搜索引擎中的搜索结果

图5 “期望值”在各网站中的搜索结果

如上各图所示,期望值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大,使用频率较高,这说明该词适用语域较多,新闻、科技、文艺、军事、体育等领域均可使用。这与期望值本身就是多个专业领域的术语有关,同时,由于该词涉及范围很广,因此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也很多。在中国期刊网和硕博论文库里搜索,其总篇数和涉及学科如表1所示。

表1 “期望值”论文篇数及涉及学科

在这众多学科中,研究成果最多是管理、计算机、教育学、经济学、新闻学等几大学科。笔者从这些学科论文中随机挑选出了一些文章,对于术语“期望值”在文章中的出现频率和饱和度做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期望值”的术语饱和度和出现频率

当然,由于搜集整理的数据范围比较狭窄,统计的文章篇数和字数也极其有限,表2的结果仅仅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没有普遍的参照性,但多少也能从该表格中看出“期望值”作为各学科专门术语的使用特点。在专业性和学术性较高的科研论文中,属于理科、工科的学科,如计算机、数学、经济学等显然更为严密抽象,对于术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着严格的规定,一旦确定了“期望值”的所指范围,接下来便不再重复阐释,因此术语出现的频率和饱和度都比文科论文更低一些。而类似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论文则更讲求对术语的实际应用和说明,并常常会有案例分析出现,因此相对的术语出现频率和饱和度有所提高。

但是,从新闻类和文学类文章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些领域的“期望值”,无论是术语在整篇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和所有实词相较而得出的术语饱和度,都比较低,这是因为“期望值”作为各学科专门术语,其外延和内涵是受一定限制的,专业性较强,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概率比较低,往往是在涉及特定领域的话题时才会出现,因此数值较低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 认知视域下的“期望值”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语言深深扎根于认知结构之中,语义并不是基于客观的真值条件,而是对应于认知结构的[7]。因此,从认知角度看“期望值”一词由政治术语逐渐扩大语义所指范围,是源于人们对“期望值”的语义认识不断深入和丰富。人的概念范畴和认知范畴会不断产生新的内容,对于词语原有语义的理解也会愈加精确,“期望值”原有的概率论和统计学范畴语义不能继续满足表达需要,必须通过联想将之映射到其他语域以满足表达需要。由于概率论和统计学领域与其他领域之间的相似性,使得“期望值”能够通过隐喻、类比、引申等方式进入各个领域以适应实际需求。如概率论和统计学领域与数学、经济、计算机等领域都具有系统化的理论模式、逻辑严密、应用广泛等共同特征,很容易构建出相互之间的类比关系。再比如,心理学、教育学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彼此的研究对象、主题很多地方都是一致的,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往往会被教育学采用,因此在两个语域之间也往往会建立起类比关系。而文学和新闻学则由于其学科特点,要反映和报道社会各个领域的人物、事件,对于各学科术语的接受性很高,所以“期望值”通过语义引申进入这些语域也是很自然的。

此外,“期望值”这个原本属于概率论和统计学领域的术语,可以通过类比、引申等方式映射到数学、经济、计算机、心理学、教育学、文学、新闻学等其他目标域,笔者认为这种映射的形成基于认知的图式理论[8]。我们知道,随着心理图式的增加,人们在面对未知事物时偏向于将之与自身已经储存的心理图式做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会有对该未知事物可能状况的猜想,这种猜想便形成了人们的预估基础,也就是“期望值”。只有在这种共同的心理预期作用下,人们才能通过想象、联想、类比等手段的运用,为“期望值”语义的引申、转移、泛化等提供必要的保证,使得“期望值”的核心语义弱化,在使用中逐步向相关语域拓展。在跨语域的使用过程中,“期望值”的内涵和外延都渐渐发生了变化,最终进入现代汉语一般词汇。

五 总 结 人们对于术语的认识总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活的发展而逐步加深的。“期望值”一词最初虽然是专业性极强的专门术语,但由于人类认知的特点和学科之间的联系,语义范围逐渐扩展,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地发生变化,渐渐不再局限于概率论和统计学范畴,而是通过类比、引申等方式投射到其他领域,从单学科术语向跨多语域使用的多学科通用术语演变。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期望值”的语义、语法和语用特征都产生了一定变化,术语的核心语义减弱,其适用语域增多,最终构成一个全新的跨语域术语,以适应不同语境和表达的需求。通过“期望值”的演变,可以看出单学科术语的跨语域多学科术语化是功能和认知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 考 文 献

[1]格里尼奥夫术语学[M]郑述谱,吴丽坤,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孙寰术语在篇章中的使用[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7(04):9-11

[3]梁爱林 论认知术语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9(01):4-10

[4]吴哲 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的术语研究[J]中国科技术语,2008(04):5-8

[5]维基百科 [EB/OL](2013-06-10)[2013-04-15]http://zhwikipediaorg/wiki/

[6]MBA智库[EB/OL][2013-04-15] http://wikimbalibcom/wiki/%E6%9C%9F%E6%9C%9B%E5%80%BC

[7]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8]刘宇红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9]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3版Beij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Express,2008

科技展望论文例9

邓小平教育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宝库的重要内容,它深刻地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了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教师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精辟地论述了教育的性质、方向、培养目标、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实践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一、邓小平教育价值论

教育价值观作为人们对教育实践和教育价值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所确定的行为取向标准,是指导、支配和评价教育行为和功效的核心观念,对于整个教育活动起着深刻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影响着教育的规划、结构、布局和体制。教育价值是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哲学观为基础,主要包括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两个方面。邓小平同志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教育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作了全面的论述,提出了自己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观。

1.就教育的经济价值而言,教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基本前提,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同志认为,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和教育。要实现经济发展战略“三步走”的目标,首先应从科技和教育着手。他曾说:“我国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上的。”他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教育搞上去了,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了,就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他重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认为:“人才的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他经常提醒全党和全国人民:“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他把我国经济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发展科教上,他深信:“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在邓小平看来,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的人才资源优势,关系到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邓小平同志充分认识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我们是在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教育不够发达、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今日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和人才越来越成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的决定性因素和重要资源。国际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

2.就教育的精神价值来说,教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主要内容

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主要内容有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的建设都离不开知识和人才。知识的传播、人才的培养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邓小平同志认为,培养“四有”新人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他站在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根本上还是要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和完备法制。他教育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要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既是对社会的统一要求,又是对学校培养目标的明确规定。邓小平同志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指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内风气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他重申:“抓党风、抓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也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他认为改善党风和社会风气必须从教育入手。他科学地把进行法制教育、加强法制观念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指出:“我们的重点是端正党风,但从全局来说是加强法制。”“法制观念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关……所以,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思想道德建设归根到底是培养和形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也就是树立高尚的思想和信念,这必须以提高文化水平为基本条件。由于学校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人的活动,它在人的思想品德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邓小平同志要求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他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共同理想以及民族的凝聚力,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新世纪发展伟大目标的最宝贵的精神力量和社会资源,而教育对于形成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我们的爱国主义传统、民族团结的传统、历史文化传统、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要靠教育来传播、弘扬、光大。教育在提高新一代和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方面负有重要的使命。在培养全社会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尤其是在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重视并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只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质量的提高,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各种合格人才,才能加强和壮大建设者队伍,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1985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号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教育工作认真地抓起来。“中央提出要以极大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眼光,把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二、邓小平教育实现论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就必须从多方面加以落实。邓小平同志就教育问题提出了多种实现途径。

1.要求全社会都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并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很难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现实与需求的矛盾,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人民教育人民办。在这方面邓小平同志身体力行,曾自告奋勇管科教,要当科教的“后勤部长”,他指出:“抓教育事业,决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来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这里他特别强调各级领导要把教育作为大事来抓,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他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在邓小平同志的要求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适时提出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新体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按照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实行多种形式办学,使教育真正成为全社会的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全社会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就一定会促进教育事业的篷勃发展。

2.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谈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能上得去?”他主张:“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同时还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轻视知识分子、轻视脑力劳动的现象指出:“不论是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1977年8月,在科技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邓小平同志又说:“要特别注意调动教学工作者的积极性,要强调尊重教师。我国科学的希望,在于它的队伍的来源,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我们要把从事教育工作的与从事科研工作的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他们受到同样的尊重,同样的重视。”他反复重申:“无论从事科研工作的,还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都是劳动者……科研工作、教育工作都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也劳动。”他动情地说:“要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他深知,人力资源是关系国家、民族兴衰成败的第一战略资源,他坚信:“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在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是现代化进程中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力量。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所以“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他要求:“对于在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应该给以表扬和奖励。”在政治方面,要求“在优秀教师中发展党员”;在业务上,“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训师资”。对于“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定为特级教师。”在经济上,“要研究教师首先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制度”,“我们无论怎么困难,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这个问题无论如何要解决。”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以敏锐的目光认识到教师是振兴教育的希望。要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偏低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否则,不但影响教育改革和发展,还会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大局。正是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生活条件才得到了改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也才蔚然成风。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每一项成绩,无不包含着邓小平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无不浸透着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知识、人才、教育寄予的无限希望和心血。

3.增加教育投资,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长期困扰和严重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鉴于此,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投资也要改进,这也是改革的重内容。”邓小平同志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考虑教育问题。“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年,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4.提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科技展望论文例10

摘要: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影响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天津市通用技术教师进行现状调研,分析了提升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性,提出了将教研、科研、培训整合为一体的“三维联动”教师培养模式,并以天津市河西区为例,具体阐述了“以教研为核心,以科研为引领,以培训为基础”的一体化教师培养形式,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师德和专业理念等多层面全方位提升通用技术教师的素养,从而促进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键字:三维联动 专业发展 教研 科研 培训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一方面有赖于教师个体的长期努力,另一方面依赖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通用技术是一门新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影响着课程的实施和发展。教研、科研、培训整合为一体的“三维联动”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对于推动通用技术课程实验,促进通用技术课程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一、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

(一)通用技术教师现状调查及分析

教师队伍建设是通用技术课程得以实施与发展的基础保证。为了解天津市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和教学工作情况,天津市教研室分别在2009年2月和2013年3月对通用技术教师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下面就两次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1.教师队伍的人员构成情况。

2009年2月,天津市教研室对天津市17个区县228名通用技术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从通用技术教师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背景来看,79.8%的教师是师范学校毕业,所学专业涉及物理、计算机、化学、语文、数学、美术、地理、生物、英语、政治、体育等多个学科,其中物理和计算机学科最多;16.2%的教师是工科院校毕业。

2013年3月,天津市教研室对天津市14个区县109名通用技术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用技术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98.2%,其中9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所学专业为物理、信息技术、化学、工科的占71.6%。

从2013年与2009年的两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师资队伍的人员构成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师资队伍以高中理科教师为主体组建而成,绝大部分教师为本科学历,但是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背景比较复杂;二是师资队伍呈现年轻化,多数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下,初、中级教师所占比例很大;三是有相当数量的通用技术教师兼任其他学科的教学,或兼任德育、教务、实验员、电教、网络管理等工作;四是担任通用技术教学三年以上的教师占78.9%,教师队伍存在不稳定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正规的高等师范院校没有通用技术专业,大部分现岗教师都是从其他学科转岗来的,所以教师具有多种不同的学科背景。虽然通用技术课程是以较为基础的、宽泛的内容为载体,与许多学科相关,但课程的基础是技术,教师普遍缺乏技术素养,亟待提升。

2.教师队伍的培训情况。

开设新课程之初,国家提出“先培训,后上岗”的要求。这些从其他学科岗位转来的教师大部分都通过短期培训之后担任通用技术的教学工作,但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还有19%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在2013年的调查中,74.31%的教师认为自己最缺乏技术设计实践知识,61.47%的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学科专业知识,58.72%的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学科的前沿知识。

3.教师对教研、科研活动的态度。

在2013年的调查中,95.41%的教师期望通过教研活动、课题研究获得学科知识并提升学科素养;65.1%的教师认为以公开课的方式进行教研活动的效果比较好;67.89%的教师认为听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聆听专家点评收获最大。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想参加教育科研活动。

4.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

在2013年的调查中,教师认为影响其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有:教师自身的努力、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学科研究氛围、专家或优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相应的学科培训措施等。在认为自己需要提高的教学能力的调查中(多选),64.22%的教师希望提高课堂教学设计创新求变能力,41.28%的教师希望提高对学生评价、反馈能力,59.63%的教师希望提高案例的分析能力,72.48%的教师希望提高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42.2%的教师希望提高反思与学习的能力。

(二)通用技术教师现状调查的启示

1.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愿望。

通过调查反映出通用技术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大局意识,他们在转岗接受新的学科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能够迎难而上,有自我发展的强烈愿望。绝大多数教师对通过学科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和专业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寄予了高度的期望,希望通过这些平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升个人的技术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2.提升教师技术素养是关键。

天津市在通用技术师资队伍建设中取得了许多成绩,但目前仅是基本解决了师资队伍的组建问题,我们必须承认这支年轻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的课程实施能力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有待提升。一方面通用技术教师自身学科背景是“短板”,有些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不熟悉,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有些学校对通用技术学科重视力度不够,随意更换教师,教师流动性较大,致使一些教师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就上岗。通用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不称职的教师将会影响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和发展。因此,提升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素质,建设一支专业化发展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三维联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一)“三维联动”的研究基础

“三维联动”的教师培养模式是以伯林纳的教师教学专业发展五阶段理论为研究基础。伯林纳认为,教师教学专业发展可以分为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如图1)。所有教师都是从新手阶段起步的。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大约经过2~3年新手教师逐渐发展成为熟练新手教师,其中大部分熟练新手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和职业培训,经过3~4年成为胜任型教师,这是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此后,大约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积累知识和经验,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成为业务精干型教师,其中部分业务精干型教师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成为专家型教师。

教师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伯林纳从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角度刻画了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发展过程,并对教师职业专长发展的五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内涵是多层面的,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发展。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要经历这个过程,即要积累较为丰富的技术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要形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献身技术教育工作的师德和专业理想。

教研、科研、培训为一体的“三维联动”的模式就是依据伯林纳教师专业成长一般过程制订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方案,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师德和专业理念等多层面对通用技术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培养胜任型、业务精干型教师,打造专家型通用技术教师。

(二)“三维联动”的培养模式

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在教学实践中日益成熟,而教研、科研、培训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所谓“三维联动”培养模式是指把教研、科研、培训工作整合起来,形成一体,三方力量形成合力,提升整体效益。这种模式解决了教研、培训、科研工作中各部门各行其事,相互脱离的问题,避免了工作重复,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且针对教师培养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开展工作,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培训是基础。

通用技术教师从转型到适应,再到胜任通用技术教学,直至成为业务精干、专家型教师,都离不开培训,这里分为三种形式。

学中训——发挥培训部门主体作用,明确通用技术教师的需求,以专家讲座、项目培训、导师指导等形式,以训促学。

做中训——培训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如微格教学分析、教学案例研讨等形式培训教师的业务能力,以训促做。

研中训——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将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探索结合起来,以训促研。

2.教研为核。

“三维联动”是以教研活动为核心,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研究、引领和服务功能,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抓常规教学,落实课程目标;组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为教师教学服务;组织教师做公开课、听课互评,强化训练教学技能;组织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引领教师反思课堂教学,形成个人教学特色;组织教师基于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行动研究;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培养教师逐步成为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最终走向专家型教师。

3.科研为引。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反过来说,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实践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重视理论学习,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将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直至形成教学理论体系。这是教师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三、“三维联动”模式在天津市河西区的实验

(一)天津市河西区通用技术教师的基本情况

区内10所高中学校有23名专兼职通用技术教师,其中专职教师占61%;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具有工科背景;师资队伍较年轻,35岁以下的15人,初、中级职称教师17人,所占比例很大;性别比例合理;大部分教师已经完成过两轮以上通用技术必修模块的教学;教师具有自身发展的愿望,积极参加培训和教科研活动,还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参加过部级、市级培训,所有教师都参加过区级以上的学科培训和课题研究。

(二)“三维联动”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河西区教研室采用教研、科研、培训一体的“三维联动”形式培养教师,使通用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在培训中获得了提高,在教学研究中成长了起来。

第一,分层开展学科培训,夯实基础。在教研活动中开展课程讲座,解读课程理念,树立专业理想;组织专业知识培训,聘请中职技校的教师进行车工、钳工等专项技能培训;请区内有专业特长的教师进行机械制图、设计软件、模型制作等的培训。区教研部门要求每位通用技术教师在学期初制订个人研修计划,学期末要进行总结,实现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

第二,加强教学研究。每周四为固定的区教研时间,开展区域、学片、学校三级教研,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研讨教学设计、听课互评、课例分析等活动,教师在研究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组织“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策略”、“技术案例的选择和应用”等主题研究,深化课程实施;组织优秀论文评选、教师作品与自制教具评比、学生设计作品展示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第三,以课题引路,在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树立问题意识,以教学中的问题为中心,组织通用技术教师进行“一题、一课、一文”的小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增强河西区通用技术学科科研氛围,形成本区通用技术学科发展特色。

(三)“三维联动”模式在河西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河西区通用技术教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2007年至2013年,河西区共有3位教师先后参加天津市双优课比赛,均获一等奖;参加全国优质课评选获一等奖9节,二等奖1节;多名教师做市级公开课;6名教师受聘为天津市“265工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1位教师被评为天津市特级教师;教师撰写的论文获部级一、二等奖8篇,天津市级奖项25篇;在《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等杂志上23篇。教师完成1项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初高中技术课程衔接的实践与研究》和天津市规划办“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历史、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等2项市级课题的研究。目前河西区通用技术教师有中国教育学会、天津教育学会等4项“十二五”课题正在研究中。

参考文献:

科技展望论文例11

20xx年度,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县科技工作人员积极作为,奋力争先,我县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第二次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并被评为先进县;通过了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认定;全县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涌现出一批先进企业和科技成果,新认定了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技术创新工程扎实推进,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优秀专利联络员队伍,得到较好的培育和发展。

现根据金寨县人民政府金政【20xx】35号文件精神,兑现20xx年度科学技术奖励。

特此请示。

兑现奖金的请示二县文明办:

20xx年温宿县财政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文明办的具体指导下,以科学发展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x大精神,狠抓“三个文明”建设,20xx年顺利通过自治区

级文明单位的复查复验,今年以来,加强对精神文明工作的领导,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全体人员人人动手参与创建活动,不断巩固文明单位创建成果。为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现特此报告,申请发放文明单位奖励。

妥否,请批示。

温宿县财政局

兑现奖金的请示三局领导:

根据望财字[1999]66文件的有关规定,凡是在县、市和省及部级的报纸与刊物等公众传媒上发表经济管理等论文的人员,县局将拿钱从物质上予以奖励,以示重视知识分子,以表厚爱杰出人才,以彰领导垂顾与关怀贤能,以凸唯才是举与推崇异才,以引他人亦纷纷效仿之,以调动有一技之长之人的积极性,以资鼓励,以利再战!

今,我侥幸贸然投稿小试,居然在由省财政厅独家主办发行全国的省级财经财政战线上著名权威刊物《安徽财会》(20xx年第12期,自19页至23页共8868个字)上,发表题为《构建新型国资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的设想与建议》的专题学术研究经济管理论文,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强烈的积极的反响与共鸣,引起财政厅、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务院政策研究办公厅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等有关方面专家教授和政府高官的高度重视与密切关注!这对于我从文来说,既是一个习作的绝对肯定与莫大鼓励,又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与良好开端!三生有幸,荣幸之至,与有荣焉!这与我局党政负责人高屋建瓴、统揽全局、领导有方、管理得力是分不开的!完全得益于局领导的关爱有加、大力支持、热心鼓励、谆谆教诲的结果!我将以此为入道契机与崛起跳板,结合我们望江的实际情况与现实特点,竭力讴歌雷池大地上改革开放突飞猛进的新人新事,全力反映望江60万人民奋发向上可歌可泣的社情民风,热情赞扬这片热土地上领导有方极力能干的新世纪领跑者,倾心谱写出映衬“古雷池”蓬勃发展与时俱进的新风尚新篇章,努力发表充分展现我堂堂望江财政大局之引领新时代开拓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热点文章!以颂扬我们望江县财政局在全省乃至全国财政财会战线上奋力拼博勇于探索一往无前之名气与威望!名扬四海,声名远播,闻名遐迩,震惊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