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社交媒体文本分析

社交媒体文本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28 11:07:29

社交媒体文本分析

社交媒体文本分析例1

[DOI]10.13939/ki.zgsc.2015.01.017

1 前 言

近十年来,随着互联网Web2.0[ZW(]Web2.0指的是一个利用Web的平台,由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互联网产品模式。[ZW)]的到来,社交媒体也随之涌现,各种类型的社交媒体层出不穷。从最早的猫扑,天涯到后来的微博、微信、微视,社交媒体从电脑搬上了手机,而且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据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其中手机网民更是达到了5亿,手机超越电脑成为我国第一上网终端[1]。随着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将社交圈搬上手机,这导致了传统社交媒体的没落。然而现有的移动社交媒体,如QQ,微博,微信等,其功能大都集中于即时通信,内容分享,个人信息展示等,出现了产品雷同化的现象,导致目标人群定位不明,致使大量用户流失。对于移动社交媒体来说,最为迫切的问题是识别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以及与竞争者的区别。然而对于新兴的移动社交媒体,这些在理论上目前都还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国内外学术界对此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导致移动社交媒体的定位都是靠直觉,或者将所有能想到的功能都集于一身,使得用户不知所措。

2 文献回顾

“社交媒体”是一种以用户自行生成和共享内容为特点的新媒体,它是建立在Web2.0的基础上。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内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一个本质问题却遭到忽略,即如何在互联网技术产品不断多样化的背景下定义“社交媒体”并对其进行定位[2]。

欧洲商学院教授卡普兰给社交媒体做出了如下定义:社交媒体是一类允许用户创建和交换生成内容的应用,该应用是建立在 Web2.0 的思想和技术基础上 [3]。基于此,本文将移动社交媒体定义为:移动社交媒体是一类建立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上且允许用户创建和分享内容的应用。

有了如上定义就能对现有的移动社交媒体进行定位分类,欧洲商学院的学者们设定了 “自我表达”和“社会存在” 两个维度,通过测量不同移动社交媒体在这两个维度上的表现,对其进行定位分类。而加拿大的学者詹・基茨曼(Jan Kietzmann)则更进一步,他提出了蜂窝理论(如图1),将移动社交媒体的属性分成7个模块:揭示身份、对话、共享、揭示个体“存在”信息、建立互动关系、建立名望/可信度和建立社区[4]。本文参考上述文献,确定了移动社交媒体的几个重要属性――交友、即时通信、分享内容、建立互动关系、建立社区、个体信息展示、娱乐/游戏、新闻浏览,并根据这些属性对其进行定位。

图1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国内现有的移动社交媒体――QQ、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人人网、猫扑、豆瓣、微视、陌陌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这些移动社交媒体的用户对其在交友、即时通信、分享内容、建立互动关系、建立社区、个体信息展示、娱乐/游戏、新闻浏览,这8个属性上的评价,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分析用户心目中对这些移动社交媒体的感知偏好,探讨用户感知结构差异,为移动社交媒体的定位策略提供参考。

本研究主要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通过一组直观的空间图来表示研究对象的感知和偏好,即用多维空间中的点表示不同移动社交媒体之间的感知或心理测量关系[5]。空间图的各维度代表一个以上的属性,可以通过观察坐标轴和各个品牌的位置解读空间图,从而可以得知哪个品牌更加注重哪个属性,据此可以对其进行定位。

4 数据收集

根据《中国社交媒体-统计数据和趋势》显示,我国社交媒体的用户年龄段主要分布在21~30,占比49%,因此,主要该人群发放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就问卷中的各个品牌属性进行打分,分值越高,代表该属性越受偏好。林震岩认为,进行MDS分析,只要一份问卷就行,但为了有更高的代表性,所以搜集更多用户的意见再进行分析[6]。因此本文通过网站问卷星(http:///)共发放20份电子问卷,回收20份,其中有效问卷15分,有效回收率为75%。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用8个属性来评价移动社交媒体的表现,这8个属性分别是交友、即时通信、分享内容、建立互动关系、建立社区、个体信息展示、娱乐/游戏、新闻浏览。

9个品牌的移动社交媒体受访者的样本容量为15.其中女性占40%,男性占60%。93.99%的受访者年龄在21~25岁,6.67%的受访者年龄在26~30岁。其中微信的使用率为100%,新浪微博的使用率为53.33%,腾讯微博的使用率为13.33%,QQ的使用率为80%,人人网的使用率为33.33%,豆瓣的使用率为13.33%。受访者通过移动在线媒体进行写日志的占40%,发照片占53.33%,更新状态占66.67%,分析新鲜事占60%,留言、跟帖占73.33%,玩游戏占6.67%,与好友即时聊天占86.67%。

5 实证分析

5.1 移动社交媒体具体属性表现比较分析

表1分别列出了QQ、微信等9个移动社交媒体在交友、即时通信、分享内容、建立互动关系、建立社区、个体信息展示、娱乐/游戏、新闻浏览8个属性上的平均得分。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这9个移动社交媒体中,表现最好的是微信,在即时通信、分享内容、建立互动关系、个体信息展示、娱乐/游戏5个属性上都排名第一,在交友、建立社区、新闻浏览三个属性上排名第二。QQ表现得也比较好,在交友、建立社区、个体信息展示三个属性排名第一,在即时通信、分享内容、建立互动关系、娱乐/游戏、新闻浏览这几个属性上排名第二。新浪微博有自己的特点,虽然它的属性排名都不是很靠前,但是在新闻浏览这个属性上排名第一。其他几个移动社交媒体品牌在各个属性方面都表现一般,其中腾讯微博排名较靠前的属性是分享内容,排名第五,人人网排名较靠前的属性是交友,排名第三,猫扑排名较靠前的属性也是分享内容,但是只排第六,微视跟豆瓣都是在分享内容这个属性上比较突出,但还是没有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七跟第八名,陌陌最突出的是其交友属性,排名第四。

5.2 移动社交媒体定位感知图的构建与分析

5.2.1 移动社交媒体的定位感知图

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绘制用户对QQ、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人人网、猫扑、豆瓣、微视、陌陌这9个国内移动社交媒体的感知图。通过计算Young应力公式1的应力值(Stress)和模型决定系数(RSQ),对移动社交媒体,二维感知图的应力值为0.02565,模型决定系数为0.99698,接近1,根据Kruskal的解释,应力系数0.2以上(不好)、0.1(还好)、0.05(好)、0.025(非常好)、0.000(完美)[6]。因此本文的二维感知图拟合度非常好。

根据各个移动社交媒体品牌在感知图中所处的位置(如图2所示),它们在各个属性方面的表现以及在用户心目中的定位和竞争关系也可以通过空间感知图表现出来。以各个移动社交媒体各属性的得分为应变量,以各个移动社交媒体在各维度的坐标值为自变量(X),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在感知图上得到各个属性向量。回归结果汇总如表2所示。

各移动社交媒体在不同属性上的表现可以通过感知图中的属性向量说明,将感知图中代表各个移动社交媒体的点向属性向量上引垂线,该垂线段越短,代表该移动社交媒体在这个属性上的表现越好。

如图1所示,QQ和微信在感知图中的位置比较靠近,说明这两种移动社交媒体在消费者心目中定位比较类似,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竞争关系。腾讯微博和人人网距离原点比较近,说明这两种移动社交媒体在各个属性上表现都比较良好,其都定位在属性齐全,功能强大上。其他几种离原点都比较远而且彼此之间间隔也较远,说明这些移动社交媒体在用户心目中的定位是异质化的。

5.2.2 定位感知图中的维度

感知图中的维度是用户用来感知和评判移动社交媒体的优劣的标准。为了识别维度的含义,分别将各个移动社交媒体在两个维度上的坐标作为因变量,以各个移动社交媒体在交友、即时通信、分享内容、建立互动关系、建立社区、个体信息展示、娱乐/游戏、新闻浏览这8个属性方面的平均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回归模型中的回归系数相对较大的自变量来解释感知图的维度[7]。

对移动社交媒体感知图的第一个维度进行回归时,最后得到的回归模型中保留了交友、建立互动关系、分享内容这三项为自变量,排除了其他5个自变量,回归模型的R2为0.992,调整后R2为0.987.在对第二个维度进行回归时,最后得到的回归模型中保留了新闻浏览和交友这两个自变量,排除了其他6个自变量,回归模型的R2为0.990,调整后R2为0.987。回归方程如下:

X1=-8.329+0.7×建立互动关系+0.435×分享内容+0.203×交友

X2=-0.980+0.402×新闻浏览-0.209×交友

回归模型结果说明用户在感知和评判移动社交媒体时,采用的最重要的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建立互动关系、分析内容和交友,第二个维度是新闻浏览和交友。对于维度一来说,三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都为正,说明坐标轴的左边建立互动关系、分析内容和交友这三个属性得分低,而右边得分高。对于维度二来说,新闻浏览的回归系数为正,而交友的回顾系数为负,说明坐标轴的上方,新闻浏览属性得分高,交友属性得分低,而坐标轴的下方,新闻浏览属性得分低,交友属性得分高。

图2 国内移动社交媒体感知图

6 讨 论

就国内移动社交媒体的空间感知图来说,右下方区域代表在交友、建立互动关系、即时通信、娱乐/游戏这几个属性表现非常良好,而且距离属性向量越近,代表该属性越好。从图中可以看出,QQ和微信在交友、建立互动关系、即时通信、娱乐/游戏、个体信息展示、建立社区以及分享内容这几个属性上都表现非常好,属于全面优势定位。因此这两种移动社交媒体今后应该继续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定位。而新浪微博跟腾讯微博在新闻浏览方面表现得比其他社交媒体要好,属于特色定位,而人人网在图中的位置比较靠近原点,而且处于各个属性向量的正向位置,其定位比较中庸。陌陌虽然只有在交友属性上是正向,说明其定位在差异化上,但是其交友属性还是不及QQ和微信,因此陌陌想要保持竞争优势,则必须进一步强化其交友属性,并且还须想法进一步提高其在个体信息展示、建立互动关系、即时通信上的属性水平。猫扑、豆瓣、微视则处于弱势定位区域,比较现实的定位调整是提高在新闻浏览、交友、建立互动关系、分享内容这几个属性的水平。或者只提高其在新闻浏览、分享内容以及建立社区这几个属性水平,达到差异化的目的。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感知图的右上方区域还是比较空的,属于“蓝海”领域,还是有很大的市场机会。

7 结 论

本文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描述了用户对国内9大移动社交媒体的空间感知图,说明了消费者对这些移动社交媒体的感知,以及它们在用户心目中的定位,并根据它们在感知图中的位置做出了分析,且对各种移动社交媒体未来的定位调整方向提供了改进建议。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用户在识别国内移动社交媒体的定位时,主要考虑交友,建立互动关系,分享内容以及新闻浏览这两个维度。因此,移动社交媒体要想改进产品定位也因从这两个维度进行考虑。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4-01-16].http:///link?url=5q5BgCmpR5yAS_vpxMN-Cjk2Plye-kj6ciZ9Mvhix84DiLgn4A5uhq4qfUIKVun-hPZFE6rddIs8tRAUrrcRPG5vGF-L5PtN1mfEHcpP6m.

[2]徐天博,曹雨齐.社交媒体:不同偏好的多样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0-30(B006版).

[3]Andreas Kaplan,Users of the world,uni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J].BusinessHorizons,2010,53(1):59-68.

[4]Jan Kietzmann,Social media? Get serious!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al building blocks of social media[J].Business Horizons,2011:241-251.

社交媒体文本分析例2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5)04012408

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国际传播是关系到我国软实力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传播视野中的中国文化形象,是我国国家形象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我国着力推进的战略和政策路径。随着近年来以Twitter、YouTube等社交媒体(social media)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崛起和纵深推进,国际传播的格局和特征也发生着重大变化和转型,Web2.0式的网络社交媒体在全球传播领域具有着越来越显著的地位和作用。美欧等国所致力的“推特外交”(Twitter Diplomacy)或“YouTube外交”、西亚北非等地的“社交媒体革命”和“茉莉花革命”、国家之间的社交媒体舆论战、《江南style》和《The Fox》等全球性的文化事件及传播,诸多新的国际政治、社会、文化现象都可见到社交媒体的深刻烙印。全球社交媒体的传播给国家文化战略带来重要冲击,也给中国在全球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的对外文化传播、E外交和国家形象的建构带来新的挑战和契机。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Twitter、YouTube、Tumblr、Google+、Flickr、Reddit等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国际社交媒体作为抽样对象,以其具有高点击量或受众评论、反馈量的“热帖”为样本,研究中国文化形象国际传播效果的构成和呈现特征,并提出对策建议。选取的这些社交媒体在全球都具有居于前列的影响力,并且各自具有特点。Twitter是微博类社交媒体,YouTube是视频类,Tumblr是轻博客类,Google+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综合性社交网络,Flickr是图片性的网络社交媒体,Reddit则是新闻类的自媒体。根据GlobalWebIndex基于32个国家和地区的17万网民的全球社交网络市场调查报告,就社交平台的渗透率而言,YouTube、Google+、Twitter分别居于第2、3、4位,Tumblr位居第10位,Reddit居于第12位;WeAreSocial的《2015数字、社交和移动报告》显示,在不包括即时通讯和聊天工具的社交网络平台中,Google+排第3,Twitter排第5,Tumblr排第6。在2014年8月11日的Alexa全球网站排名数据中,YouTube位列全球第3位,Twitter居第7位,Tumblr居第39位,Reddit居第50位,Flickr居第102位;而在2015年2月21日的Alexa全球网站排名数据中,YouTube、Twitter、Reddit、Tumblr、Flickr依次分别居于第3、8、26、31、127位。总体来看,本研究所选取的媒体都是在全球有重大影响力的网站,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也具有重要性和典型性。

抽样过程是在上述每种社交媒体的首页以“china”和“culture”为复合关键词搜索帖子,并加以软件辅助的自动采集。所有抽样获得的内容,不包括其中的视频、图像、音频等多媒体内容,只限于文字文本部分。Twitter的首页搜索结果,按最相关顺序排序,得到2014年7月4日至2015年1月11日的推文共计6 699条,按照转推数+收藏数的等权处理和标准化处理,得到转推数和收藏数复合指标居于前400的帖子;YouTube在2015年1月28日被检索,得到的首页检索结果,依据视频被点击观看的次数进行排序,去除重复内容和广告内容后得到643条,根据研究需要取前400条,其中观看次数最多的达到90多万次,最少的达到1 018次;Tumblr的抽样方法是每天晚上11点在首页检索最新更新的帖子并抽取20条,自2014年8月6日至2015年2月5日,为期半年,过滤删除其中的重复帖子后得到1 560条,按照note的人数排序,选出其中最热的前400条帖子;Google+是在首页检索出按时间顺序更新的帖子,得到2011年6月30日到2015年2月5日的内容,删除重复选项后得到4 671条帖子,依据为此帖子点加的人数、评论条数、分享人次三个指标进行等权处理和标准化后,再按传播热度排序,选取居于前400的帖子;Flickr在2015年1月23日进行最热门照片内容的首页检索,得到最热门的帖子3 827条,过滤掉照片说明文字为空的帖子之后,选取观看次数为前400的帖子;Reddit是在2015年1月21日进行首页检索,由系统返回最热门的帖子852条,依据帖子本身的point指标和评论条数做等权、标准化处理,过滤出居于前400的热门帖子。

本研究的抽样所得帖子样本根据分析软件的需要,进行文本预处理,包括把英文的大写字母一律转为小写、中文的繁体字一律转化为简体字,以便于分词和词频统计、内容挖掘等。研究中采取ROST ContentMining软件进行分词处理,用ROST NewsAnalysis Tools进行中英文的词频统计和词语挖掘,用NetDraw进行语义网络分析,用SPSS进行对应分析。其中,在用ROST ContentMining和ROST NewsAnalysis Tools分析时,针对所得的样本内容,构建了中英文词库并设定了中英文过滤词。

二、热点内容的高频词分析

社交媒体传播中出现的高频词体现着传播的重点构成内容。通过对每种媒体400条帖文的抓取和整理,结合ROST NewsAnalysis Tools软件进行词频统计分析,得出6种全球性的社交媒体各自前50的高频词(见表1,其中加粗体的词是在不同的媒体中重复出现的词)。由于本研究中全部帖文抓取的关键词是china和culture,因此在词频表中,china、chinese、中国和culture、cultural、文化都具有高频词,且缺乏不同媒体之间的差异性,应在所列的词频序列中予以剔除。此外,对一些无明显意义且在不同媒体中都共同出现的高频词予以剔除,包括by,in等介词,i,you,they,we等人称代词,please,because,must,then,while等连词和虚词,以及一些无意义的字符如rt,html等,而主要留下名词、形容词、动词等。每种媒体的词频表中去掉自身的网站名称,如Twitter的词频分析中把Twitter关键词去掉,YouTube的词频统计结果中则去掉YouTube,以此类推。在YouTube的词频分析中,电视台、频道等词经查主要用于标注媒体来源,而和中国的文化内容无关,因此予以剔除。在具体分析的文本对象中,Twitter词频分析的对象是推文正文,没有标题;YouTube词频分析的对象包含标题和正文;Tumblr的词频分析中包含标题、正文和标签词;Google+分析的为帖子正文;Flickr为标题和正文;Reddit为标题和正文。通过上述处理,能够更好地考察在国际社交媒体热帖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呈现特征。

从高频词分析表1中可以看出,各种社交媒体中重复出现也即出现次数大于1次的词(表1中为加粗字体标出的部分),在300个词中占到了153词次,比例达到51%。这些共同的高频词或侧重于历史文化传承,如history,ancient;或关注艺术文化和语言文化,如art,language;或侧重地域和地理文化,例如city,shanghai;或关注社会生活文化,如festival,family,food,life;或涉及国际间的文化视野和文化关系,如world,japan,korea,western。

不同的社交媒体在对中国文化的呈现感知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Twitter中的文化内容与政治性的关联相对较大,tibet,tibetan,peaceful,propaganda,institutes等词的词频居于前列。YouTube的内容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关系较大,traditional、中国历史、诗人、music、性文化等词汇具有比较强的历史文化传承特征。Tumblr关注中国的历史文化如dynasty,history,tea和现当代文化如mao,movement等。Google+的热点内容涉及艺术、历史、工艺、语言等多方面,language,history,art,city,pearl,bonsai等都是其关心的高频词。Flickr作为一种图像社交媒体,比其他社交媒体更多地聚焦在景观、城市、风土等方面,temple,buildings,roof,hill,macau,shanghai等词显著地居于前列。Reddit的词中与其他媒体重复出现的词较多,自身也有的高频词较少,其热点内容特征主要反映在时政、国际等方面,japan,ameirica,asian,western,government,war等所占比重较大。

三、热点内容的共现词分析

单个词频如果还不足以充分反映媒体的内容特征的话,那么,二元的共现词则可以更进一步呈现出主要的关注对象和文本内容。在上述分词的基础上,剔除过滤词后,并将china,culture等搜索的主题词包含进来,则得到上述6种媒体的共现词频,按出现的频次高低依次取前50组,详见表2所示。

从表2所示的高频共现词来看,Twitter中关于tibet,freetibet等地域政治类的话题依然占据了较大比重,而peaceful,beautiful等修饰词也占有较大比例,beautiful,freetibet,peaceful甚至kill都具有较多的共线性,其政治色彩也相对浓厚。在YouTube中,历史与传统文化占到多数部分,ancinet culture,art chinese,culture traditional等众多共现词组都体现了这一点,对中国文化呈现的正面和积极色彩也较浓,比如culture grat,chinese great这样的共现词组都是高频词组。通过高频共现词的分析可以看出,Tumblr的热点内容中同样也侧重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呈现,china history,chinese dynasty,art people等诸多共现词都是这方面内容的反映;Tumblr对中国文化的关切还被置于邻国乃至亚洲范围内更大的国际文化关系背景下,因此asian china,asian culture,cultural korea,cultural exchange等具有比其他社交媒体更为显著的呈现。同时,culture red,chinese red,art red等与red相关的共现词在50组中占到了6组,这与中国现当代的红色文化以及文化有关。Google+对艺术文化涉及较多,art culture,art chinese,art use,art people等与art相关的高频共现词组在50个中出现了11次。从共现词组来看,Flickr的热点帖文其内容对象侧重于地点和地方文化空间,ama temple和妈祖文化是其中突出的重点热词,city,place这样与地点有关的词出现频次也较多。Reddit的热点帖文与纯粹的艺术、文化内容关联度较弱,而与国际关系、国家或政治行为相关的词较多,例如japan japanese,american go等。

四、热点内容的语义网分析

在前文所进行的高频词和共现词频分析的基础上,通过NetDraw软件对ROST得出的共现词VNA文件进行语义网络构建分析,进一步呈现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交媒体中的传播效果特征。

从图1的Twitter语义网可以看出,围绕china和culture的中心节点,是tibet,freetibet,peaceful,stop,kill,western等构成的子节点群落,体现了在较为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的文化传播和接受格局。

从图2 YouTube语义网络可以看到,围绕china、chinese、culture、文化、中国这几个核心词汇,是中国历史、art、ancient、history、great等次核心节点,以及music,festival等出现频次较多的词,这与高频共现词的分析结果是吻合的。

从图2 YouTube语义网络可以看到,围绕china、chinese、culture、文化、中国这几个核心词汇,是中国历史、art、ancient、history、great等次核心节点,以及music,festival等出现频次较多的词,这与高频共现词的分析结果是吻合的。

从图2 YouTube语义网络可以看到,围绕china、chinese、culture、文化、中国这几个核心词汇,是中国历史、art、ancient、history、great等次核心节点,以及music,festival等出现频次较多的词,这与高频共现词的分析结果是吻合的。

从图2 YouTube语义网络可以看到,围绕china、chinese、culture、文化、中国这几个核心词汇,是中国历史、art、ancient、history、great等次核心节点,以及music,festival等出现频次较多的词,这与高频共现词的分析结果是吻合的。

从图2 YouTube语义网络可以看到,围绕china、chinese、culture、文化、中国这几个核心词汇,是中国历史、art、ancient、history、great等次核心节点,以及music,festival等出现频次较多的词,这与高频共现词的分析结果是吻合的。

从图2 YouTube语义网络可以看到,围绕china、chinese、culture、文化、中国这几个核心词汇,是中国历史、art、ancient、history、great等次核心节点,以及music,festival等出现频次较多的词,这与高频共现词的分析结果是吻合的。

通过对应分析图7可以看到,各种社交媒体以及各种热词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Google+、Reddit、Tumblr的特征较为接近,主要关涉到american,japanese等国家以及people,history,language等诸多方面,覆盖多数热词范围。Flickr在剩下的其他三种社交媒体中,与上述Google+、Reddit、Tumblr这三种社交媒体差别最为显著,其比较特殊的传播热词包括temple,ma,hall,place,city等词,对空间、地点的文化内容的侧重得到充分凸显。Twitter也与Google+、Reddit、Tumblr有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为与china,culture的高度关联,以及与ancient,western等的关联。YouTube与Google+、Reddit、Tumblr的差别没有Flcikr和Twitter那么显著,但是YouTube对于food的传播热度是其他社交媒体难以比拟的,也较多地涉及中国、western等视野下的文化传播。

六、结 语

在全球社交媒体场域和“公共空间”中,中国文化形象的呈现和传播效果的获得,具有其特定的内容特征。总体而言,多数社交媒体中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或显著的受众反馈的热点内容,与以下因素呈现出较普遍的关联和共性特征:一是热点传播内容的传统性,也即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等元素之间具有较紧密的关系,在此比较视野下,现当代文化元素的呈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热点传播内容的日常性,这些热帖中关注的多是与百姓、人民生活相关的元素,例如饮食、地方、建筑、节庆等;三是热点传播内容的政治性,多数热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与国际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关联,例如在西方视野乃至萨义德式的“后殖民”文化霸权下对于中国文化的审视甚或“重构”,例如对于中国内部文化问题,如、的关注聚焦,例如在国际关系、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报道和呈现。在这些共同特征之外,不同的社交媒体在其热点传播内容中也呈现出各自的一些倾向与侧重:Twitter的呈现具有较强的时政和国际敏感性,与文化等关联较多,也与西方的文化审视、中外之间的文化关系具有较强关联,这是我国在国家的网络文化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需要重视的方面;YouTube的热点内容传播中,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出现较多,涉及到艺术、文学、音乐、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Tumblr的呈现与中国的现当代文化要素具有较其他几种媒体更为紧密的关联,例如mao,red culture等;Google+的热点内容中,艺术文化具有与其他媒体相比更显著的中心性,政治化、历史化内容则相对较低;Flickr的突出特征是其空间化和地理化的文化呈现,这与它的图像传播的手段是具有内在约束性和吻合性的;Reddit的热帖中纯粹的文化、艺术内容偏于弱化,而更突出文化内容的时政性和国家政治内涵。

根据国际社交媒体热点内容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呈现特征,针对我国的国际传播战略和国家对外文化战略,提出如下加强全球社交媒体中的国家文化形象传播的对策建议。一是明确重点内容,把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和艺术文化传播作为体现中国国家文化形象与特质的主要部分,尤其要注意避免从国内主观导向出发而推出一些自认为很有中国特色、但实际缺乏传播热度和认同效果的传统文化符号,在国际受众接受效果的实证基础上加强对“中国文化符号”加以去粗取精的提炼和推广,打造富于力度、适于社交媒体传播的精品内容。二是加强日常传播,注重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生活化和民众化视角,以日常文化形成对精英文化和经典文化的有力平衡,例如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生活元素、百姓的娱玩器用行的平民化审视和融入,强化中国文化内容、文化价值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受众中的接受与传播。三是对一些不利的“社交舆论”倾向及时发现、反馈,建立有效的引导和疏导机制,例如对于当前国际社交媒体中在文化、pm2.5和px项目等环保文化上的问题,加强对典型负面舆论的澄清以及正面话语的主动传播,建立良好的国际社交舆论生态。四是注重城市和地方文化的呈现和推广,city以及shanghai等与地方文化相关的词在国际社交媒体中有着较为共同的高热度传播,这一方面要求地方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活、文化魅力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得到更丰富立体的海外传播,另一方面也要求从主体机制上加强国际社交媒体的城市化和地方化推进,可以鼓励和探索上海、北京、澳门等重点城市和地区设立“文化北京”、“上海印象”等官方主导下的国际社交媒体账户,与国内文化管理部门、媒体机构、文化机构形成综合联动,加强社交媒体中的互动化传播及其与其他外宣和媒介渠道的整合营销传播。

通过对应分析图7可以看到,各种社交媒体以及各种热词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Google+、Reddit、Tumblr的特征较为接近,主要关涉到american,japanese等国家以及people,history,language等诸多方面,覆盖多数热词范围。Flickr在剩下的其他三种社交媒体中,与上述Google+、Reddit、Tumblr这三种社交媒体差别最为显著,其比较特殊的传播热词包括temple,ma,hall,place,city等词,对空间、地点的文化内容的侧重得到充分凸显。Twitter也与Google+、Reddit、Tumblr有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为与china,culture的高度关联,以及与ancient,western等的关联。YouTube与Google+、Reddit、Tumblr的差别没有Flcikr和Twitter那么显著,但是YouTube对于food的传播热度是其他社交媒体难以比拟的,也较多地涉及中国、western等视野下的文化传播。

六、结 语

在全球社交媒体场域和“公共空间”中,中国文化形象的呈现和传播效果的获得,具有其特定的内容特征。总体而言,多数社交媒体中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或显著的受众反馈的热点内容,与以下因素呈现出较普遍的关联和共性特征:一是热点传播内容的传统性,也即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等元素之间具有较紧密的关系,在此比较视野下,现当代文化元素的呈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热点传播内容的日常性,这些热帖中关注的多是与百姓、人民生活相关的元素,例如饮食、地方、建筑、节庆等;三是热点传播内容的政治性,多数热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与国际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关联,例如在西方视野乃至萨义德式的“后殖民”文化霸权下对于中国文化的审视甚或“重构”,例如对于中国内部文化问题,如、的关注聚焦,例如在国际关系、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报道和呈现。在这些共同特征之外,不同的社交媒体在其热点传播内容中也呈现出各自的一些倾向与侧重:Twitter的呈现具有较强的时政和国际敏感性,与文化等关联较多,也与西方的文化审视、中外之间的文化关系具有较强关联,这是我国在国家的网络文化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需要重视的方面;YouTube的热点内容传播中,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出现较多,涉及到艺术、文学、音乐、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Tumblr的呈现与中国的现当代文化要素具有较其他几种媒体更为紧密的关联,例如mao,red culture等;Google+的热点内容中,艺术文化具有与其他媒体相比更显著的中心性,政治化、历史化内容则相对较低;Flickr的突出特征是其空间化和地理化的文化呈现,这与它的图像传播的手段是具有内在约束性和吻合性的;Reddit的热帖中纯粹的文化、艺术内容偏于弱化,而更突出文化内容的时政性和国家政治内涵。

根据国际社交媒体热点内容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呈现特征,针对我国的国际传播战略和国家对外文化战略,提出如下加强全球社交媒体中的国家文化形象传播的对策建议。一是明确重点内容,把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和艺术文化传播作为体现中国国家文化形象与特质的主要部分,尤其要注意避免从国内主观导向出发而推出一些自认为很有中国特色、但实际缺乏传播热度和认同效果的传统文化符号,在国际受众接受效果的实证基础上加强对“中国文化符号”加以去粗取精的提炼和推广,打造富于力度、适于社交媒体传播的精品内容。二是加强日常传播,注重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生活化和民众化视角,以日常文化形成对精英文化和经典文化的有力平衡,例如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生活元素、百姓的娱玩器用行的平民化审视和融入,强化中国文化内容、文化价值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受众中的接受与传播。三是对一些不利的“社交舆论”倾向及时发现、反馈,建立有效的引导和疏导机制,例如对于当前国际社交媒体中在文化、pm2.5和px项目等环保文化上的问题,加强对典型负面舆论的澄清以及正面话语的主动传播,建立良好的国际社交舆论生态。四是注重城市和地方文化的呈现和推广,city以及shanghai等与地方文化相关的词在国际社交媒体中有着较为共同的高热度传播,这一方面要求地方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活、文化魅力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得到更丰富立体的海外传播,另一方面也要求从主体机制上加强国际社交媒体的城市化和地方化推进,可以鼓励和探索上海、北京、澳门等重点城市和地区设立“文化北京”、“上海印象”等官方主导下的国际社交媒体账户,与国内文化管理部门、媒体机构、文化机构形成综合联动,加强社交媒体中的互动化传播及其与其他外宣和媒介渠道的整合营销传播。

通过对应分析图7可以看到,各种社交媒体以及各种热词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Google+、Reddit、Tumblr的特征较为接近,主要关涉到american,japanese等国家以及people,history,language等诸多方面,覆盖多数热词范围。Flickr在剩下的其他三种社交媒体中,与上述Google+、Reddit、Tumblr这三种社交媒体差别最为显著,其比较特殊的传播热词包括temple,ma,hall,place,city等词,对空间、地点的文化内容的侧重得到充分凸显。Twitter也与Google+、Reddit、Tumblr有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为与china,culture的高度关联,以及与ancient,western等的关联。YouTube与Google+、Reddit、Tumblr的差别没有Flcikr和Twitter那么显著,但是YouTube对于food的传播热度是其他社交媒体难以比拟的,也较多地涉及中国、western等视野下的文化传播。

六、结 语

在全球社交媒体场域和“公共空间”中,中国文化形象的呈现和传播效果的获得,具有其特定的内容特征。总体而言,多数社交媒体中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或显著的受众反馈的热点内容,与以下因素呈现出较普遍的关联和共性特征:一是热点传播内容的传统性,也即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等元素之间具有较紧密的关系,在此比较视野下,现当代文化元素的呈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热点传播内容的日常性,这些热帖中关注的多是与百姓、人民生活相关的元素,例如饮食、地方、建筑、节庆等;三是热点传播内容的政治性,多数热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与国际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关联,例如在西方视野乃至萨义德式的“后殖民”文化霸权下对于中国文化的审视甚或“重构”,例如对于中国内部文化问题,如、的关注聚焦,例如在国际关系、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报道和呈现。在这些共同特征之外,不同的社交媒体在其热点传播内容中也呈现出各自的一些倾向与侧重:Twitter的呈现具有较强的时政和国际敏感性,与文化等关联较多,也与西方的文化审视、中外之间的文化关系具有较强关联,这是我国在国家的网络文化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需要重视的方面;YouTube的热点内容传播中,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出现较多,涉及到艺术、文学、音乐、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Tumblr的呈现与中国的现当代文化要素具有较其他几种媒体更为紧密的关联,例如mao,red culture等;Google+的热点内容中,艺术文化具有与其他媒体相比更显著的中心性,政治化、历史化内容则相对较低;Flickr的突出特征是其空间化和地理化的文化呈现,这与它的图像传播的手段是具有内在约束性和吻合性的;Reddit的热帖中纯粹的文化、艺术内容偏于弱化,而更突出文化内容的时政性和国家政治内涵。

根据国际社交媒体热点内容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呈现特征,针对我国的国际传播战略和国家对外文化战略,提出如下加强全球社交媒体中的国家文化形象传播的对策建议。一是明确重点内容,把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和艺术文化传播作为体现中国国家文化形象与特质的主要部分,尤其要注意避免从国内主观导向出发而推出一些自认为很有中国特色、但实际缺乏传播热度和认同效果的传统文化符号,在国际受众接受效果的实证基础上加强对“中国文化符号”加以去粗取精的提炼和推广,打造富于力度、适于社交媒体传播的精品内容。二是加强日常传播,注重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生活化和民众化视角,以日常文化形成对精英文化和经典文化的有力平衡,例如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生活元素、百姓的娱玩器用行的平民化审视和融入,强化中国文化内容、文化价值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受众中的接受与传播。三是对一些不利的“社交舆论”倾向及时发现、反馈,建立有效的引导和疏导机制,例如对于当前国际社交媒体中在文化、pm2.5和px项目等环保文化上的问题,加强对典型负面舆论的澄清以及正面话语的主动传播,建立良好的国际社交舆论生态。四是注重城市和地方文化的呈现和推广,city以及shanghai等与地方文化相关的词在国际社交媒体中有着较为共同的高热度传播,这一方面要求地方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活、文化魅力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得到更丰富立体的海外传播,另一方面也要求从主体机制上加强国际社交媒体的城市化和地方化推进,可以鼓励和探索上海、北京、澳门等重点城市和地区设立“文化北京”、“上海印象”等官方主导下的国际社交媒体账户,与国内文化管理部门、媒体机构、文化机构形成综合联动,加强社交媒体中的互动化传播及其与其他外宣和媒介渠道的整合营销传播。

通过对应分析图7可以看到,各种社交媒体以及各种热词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Google+、Reddit、Tumblr的特征较为接近,主要关涉到american,japanese等国家以及people,history,language等诸多方面,覆盖多数热词范围。Flickr在剩下的其他三种社交媒体中,与上述Google+、Reddit、Tumblr这三种社交媒体差别最为显著,其比较特殊的传播热词包括temple,ma,hall,place,city等词,对空间、地点的文化内容的侧重得到充分凸显。Twitter也与Google+、Reddit、Tumblr有较大的差别,主要体现为与china,culture的高度关联,以及与ancient,western等的关联。YouTube与Google+、Reddit、Tumblr的差别没有Flcikr和Twitter那么显著,但是YouTube对于food的传播热度是其他社交媒体难以比拟的,也较多地涉及中国、western等视野下的文化传播。

六、结 语

在全球社交媒体场域和“公共空间”中,中国文化形象的呈现和传播效果的获得,具有其特定的内容特征。总体而言,多数社交媒体中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或显著的受众反馈的热点内容,与以下因素呈现出较普遍的关联和共性特征:一是热点传播内容的传统性,也即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等元素之间具有较紧密的关系,在此比较视野下,现当代文化元素的呈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热点传播内容的日常性,这些热帖中关注的多是与百姓、人民生活相关的元素,例如饮食、地方、建筑、节庆等;三是热点传播内容的政治性,多数热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与国际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关联,例如在西方视野乃至萨义德式的“后殖民”文化霸权下对于中国文化的审视甚或“重构”,例如对于中国内部文化问题,如、的关注聚焦,例如在国际关系、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报道和呈现。在这些共同特征之外,不同的社交媒体在其热点传播内容中也呈现出各自的一些倾向与侧重:Twitter的呈现具有较强的时政和国际敏感性,与文化等关联较多,也与西方的文化审视、中外之间的文化关系具有较强关联,这是我国在国家的网络文化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需要重视的方面;YouTube的热点内容传播中,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出现较多,涉及到艺术、文学、音乐、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Tumblr的呈现与中国的现当代文化要素具有较其他几种媒体更为紧密的关联,例如mao,red culture等;Google+的热点内容中,艺术文化具有与其他媒体相比更显著的中心性,政治化、历史化内容则相对较低;Flickr的突出特征是其空间化和地理化的文化呈现,这与它的图像传播的手段是具有内在约束性和吻合性的;Reddit的热帖中纯粹的文化、艺术内容偏于弱化,而更突出文化内容的时政性和国家政治内涵。

根据国际社交媒体热点内容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呈现特征,针对我国的国际传播战略和国家对外文化战略,提出如下加强全球社交媒体中的国家文化形象传播的对策建议。一是明确重点内容,把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和艺术文化传播作为体现中国国家文化形象与特质的主要部分,尤其要注意避免从国内主观导向出发而推出一些自认为很有中国特色、但实际缺乏传播热度和认同效果的传统文化符号,在国际受众接受效果的实证基础上加强对“中国文化符号”加以去粗取精的提炼和推广,打造富于力度、适于社交媒体传播的精品内容。二是加强日常传播,注重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生活化和民众化视角,以日常文化形成对精英文化和经典文化的有力平衡,例如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生活元素、百姓的娱玩器用行的平民化审视和融入,强化中国文化内容、文化价值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受众中的接受与传播。三是对一些不利的“社交舆论”倾向及时发现、反馈,建立有效的引导和疏导机制,例如对于当前国际社交媒体中在文化、pm2.5和px项目等环保文化上的问题,加强对典型负面舆论的澄清以及正面话语的主动传播,建立良好的国际社交舆论生态。四是注重城市和地方文化的呈现和推广,city以及shanghai等与地方文化相关的词在国际社交媒体中有着较为共同的高热度传播,这一方面要求地方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活、文化魅力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得到更丰富立体的海外传播,另一方面也要求从主体机制上加强国际社交媒体的城市化和地方化推进,可以鼓励和探索上海、北京、澳门等重点城市和地区设立“文化北京”、“上海印象”等官方主导下的国际社交媒体账户,与国内文化管理部门、媒体机构、文化机构形成综合联动,加强社交媒体中的互动化传播及其与其他外宣和媒介渠道的整合营销传播。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al Image in the Content of

Global Social Media:Based on the Content Mining of Web Text

XU Xiang

社交媒体文本分析例3

摘要:从用户的角度解读社会多媒体计算框架,提出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会多媒体计算框架。在这个框架下,重新探讨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会多媒体计算3方面的任务:用户感知的多媒体内容理解、基于网络行为的用户建模、社会媒体网络用户关系分析。

关键词: 社会多媒体计算;以用户为中心;多媒体内容分析;用户建模;用户关系分析

Abstract: A user-centric social multimedia computing framework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e look at three example works in order to propose three fundamental tasks in user-centric social multimedia computing: understanding user-aware social multimedia content, modeling online activity of users, and analyzing social relationships.

Key words: social multimedia computing; user-centric analysis; multimedia content analysis; user modeling; social relationship analysis

近10年的网络发展见证了社会媒体(Social Media)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据统计,每分钟有超过100 h的视频被上传到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每个月观看的视频数量超过了60亿小时。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广义的社会媒体涵盖了时下几乎所有流行的Web2.0网站和服务,其包括社交网站、图片分享、视频分享、签到网站、微博、博客、实时通讯、社交游戏、虚拟世界、RSS订阅等。

社会媒体具有典型的多媒体特性,大多社会媒体服务都与多媒体数据进行深度交互,如图像分享(Flickr、Picasa提供)、视频共享(YouTube、Vimeo、优酷提供)、音频音乐共享(last.fm、ccMixter、FreeSound提供)。此外,一些新兴的社会媒体应用还包括虚拟世界(Second Life提供)、网络游戏(World of Warcraft、WarHammer Online提供)等新模态数据。多媒体数据已经成为社会媒体最主要的分享和交互媒介。GlobalWebIndex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最活跃的15家社会媒体网站中,有4家专注于多媒体内容分享,其他则为以多媒体内容为重要交互媒介的社交网络服务(SNS)和微博类网站。社会媒体呈现出明显的多媒体化趋势。如短文本服务Twitter增加了对图片和视频分享的支持,并在近日全力推出了短视频分享服务Vine;其在Andorid平台上线仅仅一周便排名免费应用(APP)榜第4位,上线一个月后外链分享数量就超过Instagram。而腾讯推出的语音聊天工具微信,两年内用户突破3亿,已经超越中国第一聊天工具QQ,并有取代短信的趋势。

Mor Naaman[1]第一次将社会多媒体定义为“支持个体参与、社区形成和社会交互的在线多媒体资源”。从这一定义看出,社会多媒体可简单理解为社会媒体和多媒体的综合体。社会多媒体由3个基本元素构成:多媒体内容、网络用户和社会交互。社会多媒体计算是社会学与多媒体技术深度融合后产生的跨学科研究[2],其目的是通过分析和利用社会交互,将多媒体内容与网络用户连接,以应用于信息服务、网络通信、多媒体娱乐、医疗健康、安全监控等。对应于社会多媒体的3要素,社会多媒体计算包含3个主要任务:社会多媒体内容理解、网络用户建模和社会媒体网络分析。

在社会多媒体的3要素中,网络用户尤为重要。与一般的网络多媒体不同,社会多媒体包含了重要的用户参与,更注重用户间的交互,用户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的主动贡献者。网络用户是社会媒体中基本的数据采集单元,一定程度上,是用户的积极参与和社会交互-用户贡献内容(UGC)促成了社会媒体的发展和社会多媒体内容的繁荣。将网络用户理解为数据感知器,社会多媒体实际是由用户所见、所听、所说、所想组成的。据EMC公司统计,平均每个人贡献的社会媒体数据已经接近45 GB,而这其中主要是多媒体数据。将个体贡献的社会多媒体数据进行整合,可以挖掘出极具价值的群体智能。如经典的ESP游戏将用户协作完成任务时的知识应用于图像标注和图像分割;最近被Google收购的导航应用通过收集并分析用户提交的出行时间和路线状况生成实时路况信息。UGC不仅是社会多媒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杂志类社交应用Flipboard将网络用户在各社交网站上贡献的信息根据个体喜好加以定制,并以电子杂志形式输出。其获得了2013年全球移动通信大会最佳整体移动应用程序奖。据AccuStream统计,互联网视频浏览总量中有77.9%聚焦于用户上传视频,专业视频所拥有的浏览量只占22.1%;这一比例在最大的视频分享和浏览网站YouTube上更是达到了悬殊的94%比6%。在教育领域,大规模在线开放课堂(MOOC)在2011—2013年经历了10倍的增长,作为远程教育的新形式,为大学开放教育资源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人们在信息获取时对UGC的偏好甚至还体现在医疗领域,一项来自ORCInternatinal的统计显示,有67%的受调查者曾在网上搜索UGC评论,借此了解和比较所使用的药品。

在社会多媒体背景下,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贡献者,又是信息的服务对象。社会多媒体有显著的消费化趋势。iUserTracker显示,2013年1月份中国网络用户使用量前4位的网络服务分别是搜索、视频浏览、社交网络和新闻。可以看出,信息服务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网络服务应用,内容涵盖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然而,社会媒体的发展为基于社会多媒体的信息服务带来的不仅是机遇,同时还有挑战。在信息爆炸面前,网络用户很容易迷失在丰富繁多的社会媒体内容里。传统的一对多式的信息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信息服务应用开始探索个性化的一对一式服务。例如,Google搜索利用用户在Google+中的+1行为对搜索结果进行个性化重排序,豆瓣电台分析用户的收听历史和喜好定制专属电台等。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关键是准确、及时的用户建模,即通过分析用户行为,理解用户意图和喜好,从而将最相关的内容推送给最需要的用户。

综上所述可知,在社会多媒体背景下,用户既是基本的数据采集单元,又是最终的信息服务对象。本文从用户的角度重新解读社会多媒体计算,结合我们最近的研究工作,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会多媒体计算框架。一般社会多媒体计算的3个任务,在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会多媒体计算框架下本文重新解读为:用户感知的社会多媒体内容理解、基于网络行为的用户建模、社会媒体网络用户关系分析。

1 用户感知的社会多媒体

内容理解

网络用户积极参与到社会多媒体内容的创建、共享、浏览、标注、评论等交互活动中。用户与多媒体内容的交互体现了用户对内容的理解,比如用户对图像的标注反映了图像的语义[3],用户浏览视频过程中的暂停等行为提供了视频的结构信息[4]等。分析这些用户-内容交互为解决多媒体内容理解中的语义鸿沟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下面我们以基于用户标注的图像标注增强为例介绍用户感知的社会多媒体内容理解。

多媒体搜索大致经历了基于多媒体内容、基于周围文本信息、和基于标注信息3个阶段。相比基于内容对视觉特征的依赖、基于周围文本对噪声的敏感,基于标注的多媒体搜索被认为是最接近语义搜索的。然而,大规模的原始用户标注存在着不准确、不完整和主观模糊等问题,限制了基于标注的多媒体检索的实际效果[5]。

现有的针对社会标注的分析工作大致可分为自动标注、标注增强、标注到区域等,旨在对原始标注进行处理,去除噪音、补充缺失标注、得到区域层语义等,使其更好地为多媒体内容理解和多媒体检索等任务服务。这些工作解决思路的核心都是利用和分析多媒体文档与标注之间的二元关系。实际上,多媒体分享网站中有3类基本元素:多媒体文档、标注和用户。图1以图像分享网站Flickr为例,展示了图片分享网站的典型生态结构,其中用户作为标注行为的发起者,与图像和标注产生多种交互行为,挖掘用户信息将有助于理解原始标注数据,从而提高社会标注分析的效果。

我们提出将用户信息引入社会标注分析[6],利用三阶张量对用户、图像和标注3种因子同时建模,并提出基于排序的多关联因子分析模型(RMTF)用于提取改善的因子表示。其中,为了充分利用标注数据,有效减少用户原始标注不完整和噪声的影响,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排序的张量重构优化框架,同时利用标注的上下文关系和语义关系来构造训练正样本集和负样本集。另外,为了解决原始标注张量严重稀疏的问题,用户、图片、标注之间的二元相似性被作为平滑约束项加入到优化方程中。张量重构得到图像、标注和用户3个因子矩阵,分别定义了对应实体的隐含子空间。通过对因子矩阵进行空间转换,可以分别得到改善的二元和三元关系,应用于不同的问题。实际上,所提出的RMTF模型将3种实体有机结合在一个框架下,考虑不同实体之间的异质或同质关系,可以应用到如个性化图片检索(用户-图片)、用户建模(用户-标注)、好友推荐(用户-用户)等问题中。另外,社会媒体网站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元数据,如描述、评论、评分等,沿着这一工作,另一个有意义的拓展方向是将各种元数据统一到一个新的框架中,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社会媒体不同实体的交互,更好地服务于协同搜索和推荐问题。

2 基于网络行为的用户建模

社会媒体上能直接得到的用户信息非常有限,其准确性和丰富程度不足以用来分析用户兴趣并进行信息服务。一方面,大多数用户没有耐心在注册时将个人信息主动提供给在线服务,这导致了用户注册信息的稀疏性和噪声;另一方面,目前的社会媒体对于用户隐私的保护机制不够健全,用户不愿将个人信息在网络上公开。基于Google+上最活跃的20万用户统计发现,只有22.5%的用户提供了个人婚姻状况,而提供年龄信息的用户比例则只有12.4%。然而,优质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要准确完整的用户信息。用户丰富的在线活动,如搜索记录、博客、推文、签到记录、评论等,反映了用户的基本属性信息和兴趣偏向。因而,解决用户信息稀疏和噪声问题的主要思路是基于用户的网络行为进行用户建模[7],下面我们介绍如何通过分析Google+用户的网络行为来推断用户的基本属性信息。

用户的基本属性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兴趣等,它们之间不是独立的。图2显示了基于1亿Google+用户统计的用户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从图2(1)可以看出,年龄小于24岁的用户中多数为单身,且有更大比例为学生;从图2(2)可以看出,男性用户的职业多集中在工程师以及IT行业等,而女性用户则有较大比例从事老师、护士等职业。由此可见,用户的属性之间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的关系。因而,本工作将利用用户属性之间的关联性质来进行用户属性的协同推断。

我们考虑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兴趣、情感倾向等7种基本用户属性,并根据Google+用户的实际属性分布为每种属性定义了若干类别,如性别包括男性和女性两个类别,年龄包括青年(小于30岁)和中老年(大于30岁)两个区间等。我们提出的基于关联属性推断的用户建模框架如图3所示。首先基于用户在线行为内容提取多模态的用户特征,包括3种视觉特征:用户上传图片中检测到的人脸、Profile图像、创建Post中的图像,以及3种文本特征:一元文本特征、语法文本特征、主题语义特征。模型部分包括3步: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学习为每一种特征训练独立的SVM分类器,然后通过堆SVM[8]将单个SVM分类器的输出进行融合。为了利用用户属性之间的关系,我们提出关联隐SVM模型(RLSVM)[9]进行最终的属性推断和关联属性挖掘。基本思路是:当推断一种用户属性(主属性)时,将其他用户属性(辅助属性)作为模型的隐变量,不同的势能函数反映了用户特征向量、主属性和辅助属性两两共生的概率。模型优化的目标是使各种势能函数在观测到的用户数据集上最小(即概率最大)。模型求解采用最大化间隔框架,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模型参数采用割平面方法获得,进而通过标签的信念传播得到各隐变量的数值。

我们提出的关联隐SVM模型在得到用户属性推断结果的同时,获得了用户各类属性之间的关联强度。通过结合用户属性和属性关联强度,我们设计了基于结构化属性的用户搜索应用,例如可以查找属性同时为“年龄:年轻”、“职业:IT”、“情感倾向:积极”的用户。

3 社会媒体网络用户关系

分析

社会媒体中的用户彼此连接构成社会网络,社会关系加速了多媒体信息在社会媒体网络的交换和传播。截至2012年10月,Facebook上单个用户的平均好友数已经达到190位,而根据Dunbar’ number统计,平均每个人在真实世界中的好友上限为150。这显示了用户社会关系在社会媒体网站中的重要作用,用户关系分析对于社会多媒体分析和应用至关重要。

社会网络中的用户关系包括双向的链接如LinkedIn中的“Connect”、Facebook中的“Add Friend”,以及单向的链接如Twitter中的“Follow”、Flickr中的“Contact”和Youtube中的“Subscribe”。这些社会链接影响着用户的行为和社会网络的动态发展。比如,LinkedIn上的同事会影响一个人在工作上的选择,Facebook上的好友则会影响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喜好。分析和理解这些社会链接可以促生很多重要的应用,如病毒式营销、协同信息检索和推荐[10]。下面我们将以图片分享网站Flickr中的单向社会链接,即影响力关系为例,介绍用户关系分析在社会媒体应用中的作用[11]。

社会影响力分析已经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如研究影响力是否存在、最大化影响力传播、以及影响用户演化等。基于社会影响力进行信息检索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分析对搜索者有影响的其他用户的偏好,可以预测搜索者的偏好。影响用户和搜索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有两个本质特点:

(1)影响力是连续的

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离散二值化的影响关系(即影响与否)不足以描述社会关系的强度。近年,已有工作对连续的影响关系进行建模[12]。

(2)影响关系是主题敏感的

给定一个单向的影响关系网络,真正的影响用户随任务变化而变化。我们用图4中的示例来解释这一点,Bob在Flickr上的联系人(Contact)网络包括3个影响用户:Tom、Emily和Jason。每个影响用户的右边显示了他们在Travel、Fashion和Technology 3个主题上的特长。假设Bob在为他的蜜月旅行搜索“Tahiti”的照片,很显然Tom的偏好会对他影响最大;而当Bob搜索“D&G Fashion Show”的图片时,他应该更多地借鉴Emily的意见。这说明在某些主题上,有些影响用户更为值得信任,即影响力是主题敏感的。目前很少有相关工作对主题敏感的影响力关系进行建模,尤其在社会多媒体领域。

在Flickr中,用户可以添加其他用户为联系人,即潜在的影响用户。除了用户之间显性的单向影响关系链接,还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用户上传的图片和添加的标注信息。图片分享网站上的多模态信息为主题敏感的影响用户挖掘问题同时带来了机会和挑战。我们将多模态的主题敏感影响关系挖掘问题定义如下:输入用户的联系人网络、标注集合和上传图片集合。通过本文提出的一种多模态概率生成式模型,将图片内容和标注的生成过程反推来进行推断。以用户为节点,用户-影响用户的社会链接为边,模型的输出包括主题空间、节点的主题分布、以及主题敏感的边强度。边的强度对应了主题敏感的影响力数值,而节点的主题分布表示了对应用户的特长。通过挖掘联系人网络中的主题敏感影响用户,可以将其应用到个性化检索问题中。借鉴基于风险最小化的信息检索方法,我们提出了一种个性化检索的通用框架。新提出的框架可以在建模时结合影响用户的偏好和标注的置信度信息。主题敏感的影响关系和用户特长可以直接融合进对查询词和图像文档语言模型(LM)的拓展中。

4 结束语

用户既是基本的社会媒体数据采集单元,又是社会媒体信息服务的最终对象。对应社会多媒体计算的3个基本任务,我们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会多媒体计算框架,并结合具体研究工作介绍了用户感知的社会多媒体内容理解、基于网络行为的用户建模和社会媒体网络用户关系分析3方面的任务。

未来社会多媒体计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结合网络空间信息的综合性和便捷性和物理空间的本地性设计应用。用户在这一过程中担任着连接二元空间的重要作用。如图5所示,用户相关交互构成社会网络,即社会空间;社会空间连接网络和物理空间。网络-社会-物理空间数据通过事件进行组织,用户是网络-社会-物理计算的基本研究线索,事件则是网络-社会-物理计算的主要研究对象。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社会-物理计算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以基于用户的二元空间事件跟踪为例,物理和网络空间数据通过用户连接,定义事件空间中的一个点;用户彼此交互构成社会网络,将不同时空的社会网络定义的事件团进行关联,构成在二元空间进行的事件全貌。

参考文献

[1] NAAMAN M. Social multimedia: highlighting opportunities for search and mining of multimedia data in social media applications [J].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2012,56(1): 9-34. doi: 10.1007/s11042-010-0538-7.

[2] TIAN Y H, SRIVASTAVA J, HUANG T J, et al. Contractor: Social Multimedia Computing [J]. IEEE Computer, 2010,43(8): 27-36. doi: 10.1109/MC.2010.188.

[3] ZHA Z J, YANG L J, MEI T, et al. Visual Query Suggestion [C]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2009, New York, NY, USA:ACM, 2009:25-24. doi: 10.1145/1631272.1631278.

[4] YAMAMOTO D, MASUDA T, OHIRA S, et al. Video Scene Annotation Based on Web Social Activities [J]. IEEE MultiMedia, 2008,15(3): 22-32. doi: 10.1109/MMUL.2008.67.

[5] LIU D, HUA X S, YANG L J, et al. Tag ranking [C] //Proceedings of th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2009, New York, NY, USA:ACM, 2009:351-360. doi: 10.1145/1526709.1526757.

[6] SANG J T, XU C S, LIU J. User-Aware Image Tag Refinement via Ternary Semantic Analysi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2012,14(3): 883-895. doi: 10.1109/TMM.2012.2188782.

[7] BI B, SHOKOUHI M, KOSINSKI M, et al. Inferring the demographics of search users: social data meets search queries [C] //Proceedings of 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2013, Republic and Canton of Geneva, Switzerland, 2013: 131-140.

[8] WOLPERT D H. Stacked generalization [J]. Neural Networks, 1992,5(2):241-259.

[9] WANG Y, MORI G. A discriminative latent model of object classes and attributes [C] //Proceedings of the ECCV, September 5-11, 2010, Heraklion, Crete, Greece, 2010:155-168. doi: 10.1007/978-3-642-15555-0_12.

[10] KONSTAS I, STATHOPOULOS V, JOSE J M. On social networks and collaborative recommendation [C] //Proceedings of the 32nd international ACM SIGI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2009, New York, NY, USA:ACM, 2009:195-202. doi: 10.1145/1571941.1571977.

[11] SANG J T, XU C S. Right buddy makes the difference: an early exploration of social relation analysis in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C]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2012, New York, NY, USA:ACM, 2012: 19-28. doi: 10.1145/2393347.2393358.

[12] XIANG R J, NEVILLE J, ROGATI M. Modeling relationship strength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 [C] //Proceedings of 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2010, New York, NY, USA:ACM, 2010:981-990. doi: 10.1145/1772690.1772790.

作者简介

社交媒体文本分析例4

一、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现状

根据 E-Marketer 的最新报告, 2015年中国用户每天平均总用时为 6 小时。《2015 年微信平台数据研究报告》说明:近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 30 次, 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 10 次。新浪微博的 2015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截止四季度末,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2.36 亿,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有着敏捷的接受力和较强的使用能力,大学生逐渐成为社交媒体中活跃的主角并比其他群体在网络社交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大学生们传统的学习生活模式,越来越多的连带影响也逐步地表现出来。[1] 在大学生眼里,社交媒体平台是他们张扬自我,索取最新资讯的窗口,但如果在信息传播内容和信息处理上把握不好的话,会扭曲社交媒体促进人际交往发展的最初定位,间接性也会影响正常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不合理的使用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们对网络社交媒体产生依赖,并影响其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2]

二、实证分析:临港大学城关于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和学习生活影响

2.1调查设计

本调查选择在上海市临港大学城进行,其大学城由四所高等院校组成,横向来看,四所高校其整体平均水平位于上海市高等院校中列,具有较为典型的代表意义。纵向来看,其四所学校所涵盖范围较全面。本次调查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共发放及回收1205份,各学校及其各年级人数相仿,其中大一新生共242人,大二同学312人,大学三年级同学452人,大四毕业生199人,与预期人数近似相等。

2.2调查发现

本次调查意在探索研究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对分别为日常学习方面,创新实践方面和社交能力方面三个方面的影响,在自变量上,分别设置了每日使用社交媒体的总时长,每日课上和课下使用社交媒体分别的时长和每日社交媒体用于聊天和浏览动态的分别时长。在因变量上每个方面分别针对不同个子方面和小题,并根据权重来计分。

基于被调查的1205个样本,可以清晰地得出,其每日平均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上,频率最多出现在每日使用4-5个小时组,占到了总被测人数的29.13%。从整体上来看,7组数据在宏观上呈现正态分布,使用时间为小于1和大于6的都较少,分别为1.99%和4.98%。具体项目中,课上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调查结果较为典型,使用时间为1-2的同学数量最多,占到了60.58%,是使用小于1小时和2-3小时的3倍左右。由于课堂时间较短和同学们基本上能遵守课上不频繁使用手机的规定,使用时间大于3的同学较少,共计只占总数的0.24%。

(1)社交媒体的使用对大学生学习方面的影响。每日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长短和W习板块总体得分的高低并没有显著的关联。可能原因为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推广,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长总基数较大,故单因素已不再对学习方面构成明显影响;另一个角度来看,日使用时间即对学习进行占用造成消极影响,但反方向也给新型学习的模式提供平台从而积极推动学习进程,故总体看不出明显方向。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绘制表一可得每日课上使用社交媒体对课堂及时做笔记一项呈显著负相关,即课堂消耗在社交媒体上越多,直接影响课堂无法及时做笔记;同样地,每日使用社交媒体时间与能否巩固课堂内容成反比,其显著性较明显,为0.014,存在轻微相关性;针对能否坚持完成任务,每日使用社交媒体和每日用于聊天软件都与其有着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社交媒体用于聊天的时间与其相关性最大,达到-1.14,较为接近基数1。虽然大方向上看,使用社交媒体的用时和学习板块得分表现并未显著关系,但是易得出,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时间越长的同学,在学习任务上表现较为拖沓;而又由于学科的考核方式和方面日益趋向强灵活性,所以课堂使用社交媒体和学习表现的关系在日益淡化,使用社交媒体用时较长的同学也有机会在期末的考核中拿到好成绩。

(2)社交媒体的使用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影响。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表现上来看,总体结果不如学习板块突出,其宏观层面上,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长短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依旧没有非常显著的关联性。其影响可能有两个方面制约,一个方面是使用社交媒体会锻炼刺激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感知,进一步增强了同学科技创新的热度;但另一方面,使用社交媒体会占用大量时间,极大程度减少了其他渠道的知识获取以及会降低参与的效率。从表二可得,每日使用社交媒体时间较长的同学没有做到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科技创新读物,其呈现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066;每日课下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与是否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关系较前两者更为紧密,达到了-0.33,根据志愿者活动和社团活动相比,社团活动很大程度上为线上组织,故使用社交媒体的同学信息量掌握更多,其为可能性干扰因素之一。经常使用社交媒体聊天的同学在积极参加社团与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两个方面表现越好,与其预期相反,原因可能是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活动选择在群聊中讨论,所以两者相互促进,参加各类活动的用时也要更加关注社交媒体的动态。

(3)社交媒体的使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影响。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长并不会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带来显著的影响,传统的社交媒体形式和社交媒体理念会制约青少年人际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多的线上沟通会阻碍现实生活中社交的能力培养,但随着社交媒体不断新兴,多元化多方位的社交媒体软件被开发运行,使用社交媒体的同时也不断开发着使用者的社交能力,所以正反影响并存。基于对样本的统计分析,制成表三,对所涉及到不同因素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每日使用社交媒体聊天的频率越高,实质上对其有轻微积极推动作用的,可能原因在于越多越多种形式的聊天,同时,每日使用社交媒体聊天的频率越高,日常与老师交流的次数也逐步增多,随着社交媒体实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师通过社交媒体与同学互动,擅于使用社交媒体的同学自然也有了更多的机会与老师联系;浏览动态越频繁的大学生,与年纪差异大的群体沟通越差,越关注动态的大学生朋友圈越窄,同龄的交往对象也相对密集,因此他们逐步减弱或排斥与年纪差异大的群体的沟通机会与能力。综上所述,使用社交媒体用于聊天和浏览动态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关系明显,前者促进大学生与更多的人流,后者培养大学生洞察与补获信息的能力。

四、总结与建议

4.1力于大学生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的推广

在高校层面,需掌握和了解在校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总体情况,并在鼓励上课不用或少用社交媒体的同时,也培养大学生正确使用和利用新媒体平台的能力,创办校园各个方面轻平台,通过校园社交媒体网络的建成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不是拘束于传统的管制体系与模式。 [3]

4.2引入多元化社交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

针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教学现代化程度―课堂内容紧密程度”矩形图分析,教学现代化程度的强弱和课堂内容紧密程度的强弱从理论上直接影响课堂效率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情况,在二者都相对较弱的情况下,课堂的效率较低和学生掌握情况较差,而相反,在二者都达到较高程度的时候,课堂效率高,学生掌握的能力也增强。如今的大学生更具有思想性,其对课堂的期望与需求也较以前更高,故在基本满足课堂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课本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来提升课堂效率。[4]

4.3合理调整时间分配

在调查数据的分析中易得出,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消耗的时间越长,其处理其他事情的时间就会被缩减,其证明最大的使用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是养成了拖沓的习惯。同时,大学校园生活又与高中初中有很明显的不同,更多自由时间可以支配,学校和老师对其的监管在不断减少,故培养合理时间分配的能力日益重要。

一方面,大学生可以自身强化时间利用率的概念,做到不浪费不延期,对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要实现较好的规划;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社交媒介的相应定时的软件,将要完成的事项进行安排与归纳,在制定的相应到期时间里完成并给予反馈。

由于社交媒体的丰富性与娱乐性,不建议在任务完成的间隔时间使用,即为了避免使用社交媒体的超时对下一个任务进度的影响,并且不能占据预定的休息睡眠等时间。同时,大学生可以借助社交媒体来提高效率,尽可能做到更快更好地完成相应的任务作业。

参 考 文 献

[1] 袁立庠、刘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基于安徽高校的调查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

社交媒体文本分析例5

一、海量信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全球社交媒体平台每小时的留言大约有15亿条,社交媒体用户每月分享的内容约300亿条,这些内容包括评论、观点、视频、播客和图片等,而在15年前这些完全不存在。企业能够利用这些有关他们的市场、用户和竞争对手的海量数据来获取有用信息。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把这些社交媒体留言转变成有用的情报,从中提取能够创造价值和保护价值的观点、思路和警示信息。

二、信息搜集方便。社交信息搜集只需要电脑、网络、好的信息提取和分析工具,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需要走出去的情报搜集方式,方便性显而易见。

三、信息搜集成本低。在社交网站上搜集信息,只有信息制造者,没有信息拥有者,大部分的信息都是免费的。信息获取的数量和价值只决定于搜集方法和分析能力。

社交网搜集信息方法

美国是社交媒体使用最广泛的国家,美国政府和军队的情报部门在利用社交媒体实施情报搜集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赛立信竞争情报现以美国为例,美国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情报搜集的方法可以分为关注“用户”、关注“信息”和引导用户参与三种。

一、主动关注“用户”,从中套取相关情报。

关注“用户”的主动方式主要是利用社交媒体的交互性特点,通过专业情报人员利用社交网与想要关注的团体和个人建立联系,从中套取相关情报。

美国的网络安全人员曾在2010年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开设一个社交媒体账户,假冒一名曾在海军网络战司令部工作过的女性,先后与来自海军陆战队的情报军官、参联会和国家安全局的官员,以及一些驻扎在海外战区的官兵建立了联系,并在与他们的网上交往中获取了一些敏感信息。

二、关注“信息”的被动方式则是从社交媒体上流动的海量信息中提取有用情报。针对社交媒体的海量信息,搜集提取需要的信息内容,并运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对海量信息进行处理。

美国的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就专门设计了一套利用不同算法对这些信息进行搜索的工具,以把关注信息的范围缩小到预定的主题、类别和指定的标准上,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排序,为终端的情报部门用户提供高价值的情报。

三、主动邀请和引导社交网用户参与及建议。

通用电气公司(GE)采用了这种积极主动的方法,尽量收集关于其所谓的“社交飞机”的点子,谁出的点子最棒,谁就能获得维珍航空公司提供的奖品。公司最终吸引来了9万多人的一个社区,他们关注GE在Twitter上的@ecomagination账户;GE还使用主题标签(hash tag),策划了围绕重要主题的讨论。在短短两个小时内,这个覆盖全球的网络征集到了其他地方没有讨论过或发表过的数千个点子。有的侧重于节能环保主题,比如在发动机制造工厂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在飞机上使用LED灯。参与者还建议为每趟航班提供各自的主题标题,以便交流,或者让航空公司可以在乘客排队登机时直接发信息给乘客。GE利用这些信息,更准确地洞悉航空公司乘客的预期要求,并建立新的流程,以便将有关方的意见反馈到战略规划和产品开发环节。

社交媒体如何改变传统情报搜集

一、从搜集和分析“数据”到搜集和分析“观点”

如今的竞争情报分析员需要区别对待信息来源,一方面是主要的信息来源(专家、竞争对手、员工和供应商),另一方面是次要的信息来源(比如公布的数据、文章和市场研究)。传统的情报搜集方法需要取得对手大量的数据作为分析基础。但是,赛立信竞争情报认为在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如果能找到收集并传递重要而准确信息的合适的“信息精选者”(curator)和专家,就不需要广泛深入地搜索传统数据库和公布的信息。识别出合适的人员最终有望吸引公司加入现有的网上交流,甚至引导网上交流。这种实时信息可能有助于抢在竞争对手之前行动,或者有助于适时调整战略。

二、从“收集”数据到“利用和跟踪”

分析员通常把80%的工作时间用于收集信息,然后才开始分析信息。社交情报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流程。众多工具让分析员可以制作准确显示哪里有信息和专门知识的动态信息图,并实时跟踪新数据。

三、从“报告”到“精选和嵌入”

传统的情报信息经过搜集、分析、写报告和层层递交给领导之后,会面临信息过时、贬值的尴尬,而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过时问题有很大改善。

相比之下,如今市面上新的社交软件让公司可以迅速,甚至自动精选密切相关的信息,信息来源包括新闻渠道、专家和影响力人物的网上讨论、刚的市场数据以及客户反馈。这种软件让公司得以制作“微刊”,可以立即分发到决策者处。像paper.li和Flipboard这些外部信息来源可自动创建关于某个主题的针对性简报,采用吸引眼球、界面直观的格式。因而,公司里面的几乎任何用户都能创建个性化的信息仪表板,从而实现了情报“大众化”,并把相关数据深度嵌入到企业内部。

社交媒体文本分析例6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5Q170)

一、汉派服装品牌的现状与机遇

汉派服装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名噪一时。然而进入21世纪后,汉派服装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中却逐渐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服装产业集群(刘晓慧,2012)。近年来,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规划对服装产业进行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2012年,纺织服装产业的营业收入占湖北省工业比重的7.1%。2014年3月,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武汉市振d服装产业专项规划(2014-2019)》,计划2014-2016年共投入6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在汉服装企业发展,以期在2019年实现全市纺织服装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打造“中国服装名城”。然而,在解决了政策利好和资金投入的背景下,汉派服装尽管坐拥科教和产业基础的优势,但是其缺乏品牌建设的“木桶效应”日益凸显。专家认为,汉派服装的品牌建设应从名牌、人才、创新、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罗颖,2003;陈汉东,2009)五点策略出发,重视品牌服装文化的传播功能。但这些建议并没有结合网络媒体的兴起,对重振汉派服装品牌提出具体的传播策略。某种程度上,汉派服装品牌建设的滞后,与汉派服装企业在互联网的产业融合趋势中被边缘化是分不开的。这就需要汉派服装站在互联网的战略高地上重新寻求品牌突围的机遇。

社交媒体是一组基于Web2.0的网络技术和传播理念建立起来的互联网应用,它实现了用户生产内容的传播(Kaplan & Heanlein, 2010)。新兴的社交媒体在品牌与利益相关者建立稳固关系的方面表现突出。它为品牌以“自然人”身份涉足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网络,挖掘人际关系价值提供了便捷方式,实现了针对特定利益相关者进行互动的精准品牌传播(舒咏平,2010)。其工具性价值不断被服装品牌所重视。

《2012中国企业内容传播和新媒体应用调查报告》(美通社,2013)显示,91%的零售/服装/快速消费品企业开通了社交媒体主页/官方微博。在过去12个月,72%的零售/服装/快速消费品企业表示曾因社交媒体上的粉丝的意见或反馈,调整或修改过产品、服务或市场策略。欧美服装品牌在利用社交媒体方面已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巴宝莉借助社交媒体的全球品牌传播,已经成为数十亿英镑级的英国服装巨头(Phan, Thomas & Heine, 2011)。美国的快销服装品牌GAP运用社交媒体与消费体验相结合的品牌传播策略,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深层互动凝聚了老顾客和青年一代消费群体(Mangold & Faulds, 2009)。

尽管汉派服装企业也注册了社交媒体账户与消费者直接沟通,但其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本研究试图通过发现汉派服装品牌在社交媒体传播中的问题,帮助汉派服装企业认识到问题之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这一研究结果对其他地区服装品牌,甚至其他行业的企业运用社交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遵循“现状调查――案例对比――问题分析――策略总结”的研究思路,运用内容分析以及案例分析的方法,同时对汉派服装品牌、杭派服装品牌、国外服装品牌的社交媒体传播情况展开网络调查。

(一)样本选取

本研究以社交媒体的提及率为主要指标,兼顾市场占有率,选取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成立的五个汉派服装品牌:元田树、太和、红人、佐尔美、名典屋作为研究样本。同理,选取JNBY江南布衣、LESIES蓝色倾情和衣香丽影三个品牌的社交媒体账户为杭派服装品牌的样本。ZARA、GAP和优衣库的社交媒体账号为国外服装品牌的样本。其中,杭派女装品牌因与汉派服装品牌有着相似的发展背景和模式,一直被视为汉派服装品牌的直接竞争者。以“快速反应”著称的西班牙品牌ZARA,美国老牌服装品牌GAP,世界第四大服装零售商日本品牌优衣库,则代表了国际服装品牌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品牌传播的前沿水平。

同时,考虑到社交媒体在使用意识、考虑、购买、服务和忠诚的购买周期模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本研究选取新浪微博(后称微博)、腾讯微信(后称微信)和天猫官方旗舰店(天猫)三个平台作为社交媒体应用的样本。其中,微博的社交关系公开属性对考察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有重要作用;而微信具备较强的私密性,对维护品牌形象和提高品牌忠诚度具有重要作用;天猫的消费者口碑是提升品牌认知度和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渠道。

(二)服装品牌社交媒体传播评价体系的建构

为了更好地实现品牌之间的横向比较,本研究在已有的社交媒体品牌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础上,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了品牌社交媒体传播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主要包括:(1)社交媒体的使用概况评价指标,包括媒体工具使用、发帖规律等;(2)社交媒体品牌传播内容评价指标,涵盖服装品牌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内容风格,传播理念。(3)社交媒体消费者品牌认同的评价指标,从认知、态度和行为三个层面进行构建评价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三)数据来源及其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搜集了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微博、微信、天猫三个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有关数据。针对三个社交媒体平台的数据特点,本研究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工具。其中,微博上的品牌用户数据主要由ROST CM6软件分析。该软件是武汉大学沈阳教授研发编码的国内目前唯一的以辅助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型免费社会计算平台。可以实现微博分析、聊天分析、词频统计、聚类分析等一系列文本分析。火车采集器软件(Locoy Spider)用于采集天猫的消费者评价数据,以及微博关注者的评价内容,该软件是一个供各大主流文章系统,论坛系统等使用的多线程内容采集程序,适宜于搜集品牌用户每一条微博之后的用户评价数据。而微信目前没有可靠的数据挖掘软件工具,主要以人工收集的办法获取数据。此外,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主要通过研究者的编码和解读完成。

三、汉派、杭派与国外服装品牌的社交媒体传播比较

通过与国外、杭派服装品牌的社交媒体传播情况进行横向比较,本研究发现汉派服装品牌在运营社交媒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

(一)社交媒体的整合传播意识不足,单一平台孤掌难鸣

从社交媒体的使用概况来看,杭派服装品牌和国际服装品牌都完成了微博、微信、天猫三个平台的认证。其发帖时间集中在工作时段之外的11-13点、18-20点。其中,国外服装品牌的日均发帖量最高,其官方账号有效地整合了三个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特征,粉丝和关注者最多。譬如:优衣库的微博内容以图文为主,对不同产品系列的服装进行分类推送,并及时实体门店的促销信息。而微信的内容则运用了图文、动画、用户输入等多种网络技术,还特别设置了 “优型动”栏目,通过公关活动与目标受众展开深度互动。其中“旧衣助人”公益活动将社会救助注入品牌传播,既能够调动受众与品牌互动的积极性,又帮助品牌积累了正面的品牌评价。优衣库的微博、微信账号围绕产品信息和品牌互动对用户进行心理建设,用户最终可通过网页链接,轻松地导入天猫完成商品交易。

而汉派服装品牌只有太和同时在微博和微信上完成官方账号认证,并持续更新内容。其他汉派服装品牌仅仅重视微博或微信一个社交媒体平台的品牌建设。由于微博和微信的用户群体不同,用户使用习惯也存在差异,单一平台的品牌建设难以实现用户数量积累与广泛的用户互动,所产生的品牌传播效应也有限。

(二)社交媒体的内容建构欠技巧,难以诱发互动

在内容维度上,国外服装品牌的原创率最高。杭派服装品牌和国外服装品牌的内容以消费者互动为主。三类品牌都植入了购物链接,杭派和国外服装品牌还利用二维码技术植入链接。与汉派服装品牌相比,杭派服装和国外服装品牌的内容主题较为集中,回复粉丝和关注者的频率也较高。

相较而言,汉派服装品牌的社交媒体传播内容流于杂散,如元田树在微信上推送的内容有:#YANTETREE 贴士#、#YANTETREE 养生#、#YANTETREE 护肤#、#YANTETREE 搭配#等等,乍一看似乎满足了女性受众全方位的美丽需求。但泛泛而论缺乏记忆点,难以使目标受众产生深刻的印象。

内容维度的二级指标,内容价值与互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国外服装品牌具有最高的内容原创率,回复用户的咨询和投诉的质量和数量最高,因而其赢得的评论量、点赞量、转发量显著高于汉派服装品牌和杭派服装品牌。其中优衣库的社交媒体阅读量、评论量、点赞量和转发量均位于榜首。相较而言,汉派服装品牌在内容建设上的投入明显不足,依靠有奖活动来引发用户互动的手法显得举步维艰。有的品牌账号不仅没有吸引新用户,还失去了老用户。

(三)社交媒体线上线下欠联动,销售转化难以为继

在消费者认同维度上,国外服装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被提及量是杭派服装和汉派服装的100倍以上。其中,汉派服装品牌的粉丝基数要小于其他两类品牌,拥有一定的品牌忠诚度。名典屋和红人的提及率较高,元田树的正面情w曝光率最高,名典屋的购买行为最多。江南布衣是杭派服装中购买率最高,正面评价最多的品牌。优衣库的社交媒体账号频频发起品牌活动,每一次活动都能形成线上与线下的联动效应,引发新一轮的消费风潮。优衣库的这一传播策略对消费者的情绪曝光、购买行为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是此次调查样本中在消费者认同维度表现最好的品牌。

而汉派服装品牌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品牌传播,或只注重线上宣传忽略线下参与,或只注重线下销售忽略线上互动,没有将线上与线下活动有效地联动起来。例如:太和、红人都在微信上展开了“派送红包”的促销活动,粉丝用户通过领取线上的虚拟红包,就可以在线下门店消费时充当现金使用。然而在整个促销活动中,品牌账号只是了活动通知,告知微信的粉丝用户“有红包快抢啦,时间有限,先到先得,抢到即可到线下消费”。对促销活动开展的情况,消费者的参与程度和反馈等没有进行事中的跟踪报道以及事后的总结报道,导致这一促销活动未能将更多社交媒体用户转化为线下的实际消费者。部分粉丝用户在促销活动结束后就取消对品牌账户的关注,部分用户为了多得“红包”同时注册多个账号参加促销活动。“无效粉丝”的数量越多,则越说明缺乏持续内容建设配合的促销传播对线下销售产生的利好影响只会昙花一现。

四、汉派服装品牌的社交媒体传播战略

通过前述汉派、杭派、国外服装品牌在社交媒体传播指标上的横向对比,我们表现:社交媒体的品牌传播是一个系统性战略,需要企业从社交媒体的定位、要素分解、规划、运营流程、运营组织、运营考核指标、运营系统等逐步构建和打造一个有机的运营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从而实现业务的增长和营业额的提升。针对汉派服装品牌在社交媒体传播上的不足,本研究从战略层面为其拟定了递进的三步骤对策。

第一步:树立“大传播”观念,协调使用多样化的社交媒体工具

社交媒体技术的发展将操控媒体的主动权交给了品牌主。对于品牌主来说,通过社交媒体的自建媒体渠道与消费者进行沟通,无论从成本核算还是信息控制方面考量都具有更多的便利性。然而,失去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对于传播效果庇护,品牌传播的方向也变得模糊起来,这恐怕是品牌主在自媒体时代普遍面临的窘境。

面对社交媒体环境下广告信息载具日益碎片化的趋势,如何使用好媒体组合是品牌主首要解决的传播工具选择问题。本研究中作为样本的微博、微信、天猫是常见的社交媒体组合,除此之外,品牌官方网站、品牌APP集合了品牌信息传递、产品展示和销售、消费者互动等多种功能,可以和社交媒体一道被称为品牌传播的“三驾马车”。和传统媒体最突出的信息增值功能不同的是,“三驾马车”的组合更看重服务功能和互动功能。其目的是品牌主与目标消费者进行多个回合的互动,了解其消费需求,提升其精神体验,从而形成更高的品牌忠诚度。

J.D.Power and Associates公司在最近关于社交媒体标准的研究中发现,67%的消费者已经使用公司的社交媒体主页寻求服务,33%的消费者关注社交媒体营销,糟糕的社交媒体运营会对品牌形象和企业收益产生负面影响(J.D.Power and Associates,2013)。因此,社交媒体可以看作是大数据时代品牌主为目标消费者提供物质利益之外的附加精神价值的主要手段。社交媒体既是消费关系的建构工具,也是消费关系的维系工具。汉派服装品牌需要充分重视社交媒体的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功能。

第二步,挖掘社交媒体的用户数据,实现精准品牌定位之上的生动传播

使用多样化的社交媒体组合仅仅实现了传播工具的优化选择,而要提高工具的使用效率,则要优化社交媒体的传播内容。对社交媒体的应用需要从运营、从消费者信息采集和转化入手一步步实现。将基于运营中的社会化数据进行客户细分,再进一步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从而进一步总体提升企业的效率和价值(叶开,2013)。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品牌主为了提炼广告主题,需要挖掘消费者洞察,通常的做法是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聘请市场研究人员对消费者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而在社交网络环境下,消费者会通过个人媒体账号自发地将有关信息发送在公开或半公开的媒体平台上,品牌主收集信息的成本大大下降。只需依循一定的社会心理逻辑挖掘个人数据中隐藏的消费者洞察,就能实现精准的品牌定位,进而设置品牌传播内容。

例如:杭派服装的领军品牌江南布衣从职业女性的知性特点中进一步挖掘出崇尚自我的消费者洞察, 产生“JUST NATURALLY BE YOURSELF――自然・自我”的品牌定位。其社交媒体的内容设置紧紧围绕着这一品牌定位展开:微博账号的发帖以展示服装图片为主,文本则以故事化的叙事风格阐释服装设计师,典型消费者或时尚活动的个性化理念,给关注者既充满人情味又有独到观点的信息体验。2015年8月25日的微博以生活方式(lifestyle)作为切入点,通过网页链接功能,以长文展示了一名设计师的人生故事以及时尚理念。将“自然・自我”的品牌理念落实到生动人和人生经历上,不仅诠释了江南布衣的品牌定位,也进一步使得品牌定位变得生动及具有亲和力。

比较而言,同样以业女性为目标市场,汉派服装品牌缺乏深刻的消费者洞察,其品牌定位流于泛泛。如元田树的品牌标示语是“典雅、充满激情、展现都市女性细节中的美丽与自信”,太和倡导“为时尚优雅的女人而设计”,红人提出 “让女人更优雅、让世界更美好”。品牌定位的粗放直接导致了汉派服装品牌传播内容设置的杂散和平淡。

总之,越是在众声喧哗的社交媒体环境下,越需要品牌主对消费者洞察进行深入挖掘,寻求文化取向及个性差异的品牌定位。精准传播与消费者洞察相一致的品牌定位,才可能设置生动的内容、维系互动的传播效果。这还需要品牌在找准定位之外具备选择故事、讲故事的能力。国外服装品牌zara与优衣库的内容都善于用消费者视角的个人叙事来展现目标群体的生活态度,进一步凸显出服装品牌的设计理念,使品牌定位与目标消费者在精神上产生共鸣。这种共鸣不仅可以触发互动,促进销售,还可以建立消费者对品牌更为稳定的心理依赖。

第三步,激活社交媒体的联动环节,实现品牌效果与销售效果的双赢

社交媒体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它的互动功能,因此,除了意识到精准传播的重要性,汉派服装品牌还要进一步意识到:社交媒体的品牌传播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品牌账号的线上传播需要与线下产品销售有效配合,即,品牌账号除了日常运营,还需要在开展促销活动时完成活动前大量宣传、活动中刺激销售、活动后收集反馈。否则,即使品牌账号有阅读量、点赞量,实际的销售额也可能不升反降,或提升不明显。

以优衣库的微博账号为例,2016年4月,优衣库在微博上了其与美国漫威动画公司合作推出的漫画英雄人物系列T恤上市的促销活动。依循“提出悬念(4月11日-12日)”(互动1)-“挑起#英雄内战#+电影票优惠活动(4月14日-16日)”(互动2)―“父子装组合促销(4月17日)”(互动3)-“产品正式发售(4月18日)”的脉络,连续三次挑起粉丝用户的参与热情,对天猫优衣库的实际销售产生了持续的促销效果,漫威T恤成为这段时间销量排名最高的商品之一。

总之,品牌传播的效果可以分为作用于消费者态度和心理的品牌效果和作用于现金流回收的销售效果。而社交媒体的即时分享功能可以实现两种传播效果的同步与互促。因此,社交媒体的任意一次传播活动都要品牌主设定线上线下的联动目标,设置让用户广泛参与的环节,并在用户参与前、参与中和参与后进行跟踪反馈。而对于用户的评价、私信,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品牌都要保持积极回复,慎用系统的自动回复功能。

结论

在“互联网+”思维的引导下,传统的服装行业需要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完成产业转型。本研究提出的社交媒体品牌传播三步骤适用于转型期的汉派服装品牌。而对于汉派服装品牌来说,实现较高的社交媒体传播效果,也是提升自身管理水平,适应产业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今后的社交媒体传播活动中,汉派服装品牌需要按照“数”“质”“效率”“投资回报率(ROI)”四个标准全面衡量其现有社交媒体营销活动。“数”即观测平台粉丝数、博文评价转发量、阅读量、点赞量等在公众账号数据中心上可见的数据;“质”即通过用户评价、线上线下调查问卷获取消费者对品牌态度、情感强弱、满意度等定性数据;“效率”则着重于时间,如消费者的线上、线下反馈时间周期;“ROI”侧重的是品牌营销带来实质上的结果,如收入利润、顾客终身价值(CLV)、每获得新顾客成本等。

对于汉派服装品牌来说,社交媒体的品牌传播策略或许正是其面临诸多产业调整难题中最关键的一环。正如李・奥登(2012)所说,如果企业没有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互动特长,当然也不会创造有利于树立品牌形象或激发顾客购买、忠于或宣传品牌的体验。

参考文献:

社交媒体文本分析例7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绿起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作为公共意见表达平台,发挥着重要的网络舆论风向标作用。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据2016年3月新浪微博的第四季度财报中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微博月活跃用户数达到2.36亿人,相较于2014年同期增长34%,日活跃人数达到1.06亿,较同期增长32%。与此同时,根据腾讯公司的用户数据报告,截至2015年底,微信月度活跃用户达到6.97亿,同比增长39%;公众号已超过800万个。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背后,活跃着众多意见领袖,他们对整个舆论的影响不可忽视。

总体上看,网络意见领袖群体(俗称网络大V)在微博和微信平台上主要扮演“信息扩散”和“观念传播”两种重要的社会功能。“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网络中的个体因其所处的结构和位置不同而造成社会资本的不平等,需要通过交换资源来达到向网络中心靠拢的目的,由此形成了权力关系。能够成为网络时代意见领袖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是专业性和地位的象征,意见领袖或者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的专家,或者是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对于重大事件发声并有独到的见解,或者是在网络空间比一般公众更多的接触信息源或者其他形式的媒介。布尔迪厄认为,场域中个体资源的缺乏和网络资源的有限性促使个体不断借助于社会资本争取更多的资源,在这种竞争与合作中产生了权力。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意见领袖,比普通网民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更优越的文化资本,在网络舆论场域中无疑拥有更大的权力。这种基于个人文化资本而形成的权力,在社交网络中表现为媒介权力。因而意见领袖这一群体在传播信息、制造议题、界定事实、影响舆论方向、组织动员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意见领袖一直是传播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话题之一,在网络时代,特别是社交媒体崛起后,意见领袖在无标度的网络空间所起的作用及影响的方式更为复杂,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近年来,以“社交媒体与意见领袖”为主题的国内外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延续了原有的“意见领袖”研究,着重考察了新媒体对意见领袖的影响。这些研究多从意见领袖的群体特征与变化、对原有理论的反思等角度切入。如一些研究从意见领袖的形成、议题动员、关系连结、影响力等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的特征(Chen,Shuwei;Glass,David H.;McCartney,Mark,2016;王艳,2014;尧甜,2014;周巍,201 3)。也有研究通过案例考察反思原有的“二级传播”、“意见领袖”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适用性及如何调整(Choi,Sujin,2015;邓若伊,2011)。

第二,意见领袖的作用机制研究。这些研究中有的侧重宏观的社会网络分析,提出“社交媒体影响力”(SMIs)的概念,认为存在三种典型的影响力一扩散者、参与者与领袖,有助于在线沟通的策略优化(del Fresno Garcia,Miguel;Daly,Alan J.:Segado Sanchez-Cabezudo,Sagrario,2016)。有的关注意见领袖与新闻分享,认为由意见领袖所推荐的新闻得到媒体和公众更多的信任,起到信任放大作用(Turcotte,Jason;York.Chance;Irving。Jacob,2015)或意见领袖在新闻的信息分享不太受实用性因素的影响(Bobkowski,Piotr S.2015)。有的以案例研究为主,通过个案剖析意见领袖影响力的产生、传播及作用机制。如以“南京养母虐童”为例,分析意见领袖影响力的生成路径(王国华等,2015);以健康传播话题为例,分析新浪微博上的网络关系模式(Han,Gang(Kevin);Wang,Wen,2015)

第三,意见领袖的公共参与研究。部分研究着眼于意见领袖在公共议题和重大事件中的公共参与,分析该群体如何在社交媒体上影响舆论,甚至左右事件进程。如有研究以新浪微博上的热点事件为案例,分析意见领袖不同角色类型和功能(王平,谢耘耕,2012;Nip,Joyce Y.M.,Fu,King-wa,2016)。有的着重分析公共事件中意见领袖的群体特征(芦何秋,沈阳等,2011)。

第四,以治理为视角的研究。这部分的研究通过分析微博意见领袖的类型、在舆情各阶段的作用和影响力特征,就如何识别、培养和正确引导意见领袖提出建议(刘志明,刘鲁,2011;李波,2015;张星,2015)。

本研究属于上述第三种视角,通过考察过去一年里意见领袖在微博平台上的公共参与、群落特征、演变趋势等情况,运用“媒介权力”、“社会资本”的概念来阐释意见领袖的结构互动和网络权力分化对整体网络舆论场的权力关系产生的影响。“媒介权力”这一概念,目前正在学界的探讨中不断完善。王怡红认为,现代传播媒介权力是一种对个人或社会进行影响、操纵、支配的力量;具有使事件得以发生和影响事件怎么样发生,界定问题和对问题进行解释与论述,由此形成或塑造公共意见的种种能力。而针对网络平台的媒介权力,学者赵红艳则提出,网络媒介权力是网络空间中的行动主体基于双方互动关系,对社会情境、问题进行意义阐释与赋予.由此形成或塑造公共意见,从而对个人和社会进行影响、操纵、支配的能力。尽管不同的定义各有侧重,但其共识是显而易见的,都认为媒介中某些主体(通常是拥有较高文化资本的主体)能对某一社会情境和问题重新进行阐释并赋予意义(即建构事实的能力),从而影响公众意见。这揭示了意见领袖在舆论产生和传播中的核心功能。这也是本研究的理论出发点。

二、微博意见领袖的公共参与、特征与变化趋势

下面将通过对2015年活跃于微博的意见领袖在公共话题参与中的整体表现、群落分布、演变趋势等方面的分析,来考察意见领袖对网络舆论的影响。

(一)总体特征

我们按照影响力指数(粉丝数、发帖数量、被评论和转发数量),确定了微博平台上1886名意见领袖。在对其个人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2015年较有影响力的微博意见领袖整体特征是:8成为男性,4成在北京,多为专业型意见领袖。

具体来说,在意见领袖的用户分类中,名人认证用户有86.37%,普通用户数量为9.5%,达人用户数量为4.1 3%。然而在微博注册用户中,认证用户只有大约1%,而普通用户的占比达到96%。可见,这不到1%的用户在表达意见,影响舆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博的话语权依然掌握在具有现实社会资本的名人认证用户手中,话语权分配呈现结构性不均。

在地域分布上,北上广是意见领袖的主要聚集地,总共占据了约60%的比例。其中,北京仍然以39.31%的比例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次是广东有10.13%的意见领袖,上海意见领袖份额为8.97%。

在性别分布上,男性占比79.26%,女性占比20.64%,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与此同时,根据2015微博用户发展报告中的数据,微博注册用户的男女比例约为1:1,由此可见在意见领袖中男性占比远大于女性用户。(表1)

意见领袖对自我的描述以作者、创始人、编剧、媒体人为主,其次还有学者、CEO、演员、经理等,主要集中在文化、媒体及创作领域。在个人兴趣标签中,读书、新闻、股票这几项比例最高,其次是文学、创业、财经、互联网、艺术、运动等。可见,微博上的意见领袖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活动能力。其专业背景、职业特征、微博言论表现等也显示他们具有强的文字功底和表达能力,这些都构成他们在微博平台上表现活跃、有言论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二)参与的话题和影响力特征

鉴于以往意见领袖筛选方式侧重粉丝数、互动量等指标,导致很多人气娱乐明星(如姚晨、鹿晗、TFBOYS等)占据榜单,但这种“影响力”实际上并不能说明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议题或重大事件的舆论走向。真正的“意见领袖”应该是具有相应专业资格、长期以来有信息筛选、引导职能,有一定公信力和美誉度的人物。因而我们从事件的角度来分析意见领袖的参与情况,即通过抓取2015年的热点事件,提取前150个热点事件,计算1886名意见领袖对此的评论和转发量,统计后发现,2015年意见领袖关注的前150个话题中,首要的是国家和社会重大事件(时政类事件),特别是带“灾难”标签的事件影响较大;其次是文化娱乐,第三位是社会民生。关注的话题类型及比例如下:(表2)

其中,最受关注的十件大事是天津港爆炸事故、2015年高考、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等事件。(表3)

而在政务、社会、灾难这些细分领域内,获意见领袖关注的前5名的事件:(表4)

在微博平台上影响力前150名的事件中,意见领袖的参与度很高,平均每个事件有170名意见领袖参加。其中最高的是天津爆炸事件,该事件参加的意见领袖约有1172名,最低的为12名。意见领袖参与最多的事件前十名的意见领袖参与数均在500以上,平均下来每个事件参与的人数为780人。而且少数的事件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意见领袖的参与对于事件的参与度呈现出幂律特征。(图1)

(三)微博意见领袖的社交关系

而在对意见领袖的差别度、关键人物的联结关系、相互问的关系强度等进一步分析,并对其社交网络进行聚类之后得出意见领袖社交网络关系图。(图2)(不同颜色的群体分类说明:紫色人群是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人意见领袖;蓝色人群是企业界意见领袖;绿色是财经类意见领袖;粉色人群为娱乐明星、段子手意见领袖:橙色是政治倾向明确的意见领袖。)

由意见领袖的社交关系网络,可进一步分析意见领袖群落的特征:

1.专业型人士是意见领袖的中坚和核心力量。由图2可见,具有媒体从业背景的公共知识分子(以@石述思等人为代表)是影响力最大的人群,该群体不仅人数众多,群体之间的关注强度最大、关系密切。他们之间形成了粘合度较高的“话语共同体”。以@侯宁等偏财经类的公共知识分子等为代表的绿色群体,人数相对较少,较为分散,但其中部分活跃人士与其他群体之间也建立了广泛的关注,其影响力不可小视。这两个群体代表了社交媒体上典型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声音,也是意见领袖的核心力量。这些人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修养,而且本身是(或曾经是)媒体从业者,或者是与大众媒体有着良好关系的“知名人士”,他们拥有了优越的社会资本和话语权,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和信息资源,这一优势在社交媒体上得到继承和强化。

2.商界人士、财经专家具备资本转化优势。以@李开复、@周鸿t等为代表的蓝色人群,多为企业界、商界人士,他们代表了拥有强大经济资本的群体。由于他们个人事业上的成功而获得的社会知名度,加上有的从事科技信息行业、新媒体行业,因而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也获得了较高的可信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在以重要节点为核心进行分布式连结的社交网络上能够形成特有的凝聚力,这是经济资本向文化资本转化的表现。同样,以@巴曙松等为代表的财经领域意见领袖,或者在学界颇有影响,或者在业界担任要职,甚至是“跨界”成功人士,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也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转化为“人气”资本。因而来自商界、企业界,特别是与信息科技、互联网产业、文化产业、创意经济相关领域的意见领袖,他们在以信息技术为驱动力的社交媒体上拥有天然的优势,是不可忽视的群体。

3.明星群体热度高但影响力弱,政治倾向明显的群体逐步壮大。而以明星、话题人物、段子手等组成的粉色群体(代表人物如@姚晨、@作业本等),尽管也取得了广泛的关注,有时也会因其言论成为网络热点,但在提供有价值信息、促进公众理性讨论、引导话题的性质和走向方面很难起到实质性作用。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规范训练的先天缺陷,决定了这一群体还不能成为引导公共讨论的意见领袖,只能作为活跃网络文化的调剂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诸如@学习粉丝团等政治倾向明确的橙色群体。这一人群目前规模不大,但由于其草根的立场和大众化的话语表达风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在逐渐形成影响网络言论的活跃力量。

(四)2015年社交媒体意见领袖的群体结构特征

1.重大事件关注度聚合显著,意见领袖的关注焦点趋同。从2015年热度最高的前150个事件可以看到,意见领袖的关注焦点比较一致,往往是极少数的事件上聚集了大量人的关注。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国家政策或领导人活动的、影响较大的突发性或灾难性事件更容易成为微博热点事件。特别是经过意见领袖的筛选、聚焦之后,微博上热点话题比传统媒体显得更集中、短期内舆论热度更高。这说明,意见领袖聚合话题焦点、提升舆论热度的作用在社交网络上体现得更为显著。

2.大V式微,中V崛起,多元分散。2012年的微博意见领袖网络结构图谱,意见领袖多为大v,且以明星和公知为主,公知群体表现活跃,明星群体发展成熟,形成了两个较为明显的阵营。(图3)。

但2013年8月以来,经过公安机关打击网络谣言行动(“立二拆四”、“秦火火”等网络推手落网)、拘捕薛蛮子等网络大v的一系列行动之后,2015年微博上的意见领袖群落出现了明显变化一公共知识分子凝聚群落被冲散,变成散点互动,留下了娱乐明星群体。而以段子手、网络营销号、机构认证号为主体的一些中v浮出水面,瓜分了关注度,使舆论场生态更为复杂分化,整体呈现分散多元趋势。(图4)也有研究显示,201 3年网络治理之后,尽管微博发帖量整体下降,大V声音式微,但公务员、律师、学者、作家几个群体的中V发博量却处于上升趋势。围绕关注度和影响力的微博话语权结构正在进行新的调整和重塑,未来的发展趋势更为不确定。

3.互动程度降低,个人影响力重新整合。相比2013年之前,微博上意见领袖之间的互动程度有所下降,原来紧密互动的节点显得更为松散。一般来说,关系紧密的团体互动合作更多,信息流通更容易。而意见领袖间的互动下降之后,信息流动便相应减少。同时,某些原来的大V控制他人互动的能力减弱,信息传递的桥梁作用降低,垄断信息的地位有所下降。这意味着,以某些意见领袖为核心的“意见群落”局部分化,新的群落和节点或许将在新一轮的互动博弈中重组。

三、意见领袖的结构互动与媒介权力分化

与传统的传播媒介权力不同,网络传播环境下,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形成各种强弱关系和连接节点,这也成为公共意见和网络媒介权力产生的源头。通过上述对2015年以来微博意见领袖的公共参与和舆论影响分析,本研究从网络媒介权力的概念出发,进一步分析社交媒体意见领袖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意见领袖仍将在社交媒体中发挥中心节点作用

社交媒体文本分析例8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2-0023-03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全球一体化日益加深、国家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的数字信息时代,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来说,国家形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有利于增强本国国民的凝聚力,同时有利于获得国际社会的舆论认可、增强国际影响力。同时,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其时效性强、互动性强、无空间限制、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受众对媒体建构世界的认识。新媒体在传播国家文化、引导国际舆论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近几年,社交网络的使用人数不断增加,如何利用社交网络传播中国国家形象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二、相关研究综述

前人学者对于媒体与国家形象构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宏观策略方面(侣庆谭[1],2011;董小玉[2],2011;乔木[3],2009);第二,研究国外主流媒体中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多采用媒介内容分析的方法、运用框架理论或者议程设计理论分析国外报纸的涉华报道,从而分析其所呈现的国家形象,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分析单个主流传统平面新闻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的呈现(张咏华[4],2006);分析两个或多个主流传统平面新闻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的呈现(程曼丽[5],2002;贾中山[6],2013);分析新媒体平台中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王颖[7],2014;姜玮[8],2007);第三,分析我国传统官方媒体与国家形象构建,多采用个案分析法(刘琛[9],2010;周小普[10],2013);第四,研究新媒体与国家形象传播(赵楠[11],2012)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主题和方法

本次研究的主题是People’s Daily如何利用Facebook塑造国家形象的。研究大众媒体如何构建国家形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考察传播对象来分析传播效果;另一种是对传播内容做定量定性分析。鉴于难于开展跨国界的受众访问调查,本文拟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来考察People’s Daily如何利用Facebook塑造国家形象的,采用SPSS软件对于搜集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二)样本抽取

本文选择样本为People’s Daily在Facebook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15日间的所有信息为研究对象,共364条信息。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Facebook月平均活跃用户为13.9亿人次。不仅如此,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数据显示,39%的美国人使用Facebook来获取政治新闻,远远超过使用雅虎新闻、谷歌新闻或者Twitter获取政治新闻的人数比例。

People’s Daily 在Facebook上的者为《人民日报》,它是中国第一大报,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官方媒体,其的信息是中国对外传播的代表性声音,它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媒体向世界传递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同时,People’s Daily在Facebook中,是获得关注最多、获得点赞最多的中国官方媒体,截止2015年5月25日,其点赞数为439万(CCTVNEWS的点赞数为422万,China’s Daily的点赞数为148万),可认为其影响力是最大的中国官方媒体。

(三)编码及原则

本次研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研究People’s Daily在Facebook中2015.1.1~2015.5.15的所有新闻;第二个层次,研究其中关于中国的报道。借鉴目前众多新闻报道量化分析的研究和分类方法,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将基于所有样本的内容分析设置三个一级指标,“报道范围”、“点赞数”、“转发数”。将对有关中国的新闻内容分析时,设置七个一级指标,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救灾、军事、文化,随后根据报道的具体内容和主题为依据将其进行细致的分类。笔者邀请了一位编码员同时对364篇新闻的编码进行讨论和协商,编码表的编码同意度0.94,符合信度检验标准。

四、研究内容分析

(一)关于People’s Daily 在Facebook上新闻的总体研究

1.报道数量。在所选取的364条新闻中,新闻发生地在国内的占到75.8%,新闻发生地在国外,但和中国有直接联系的占到12.1%,二者总和占到87.9%,和中国无直接联系的国际新闻只占12.1%。研究数据表明:People’s Daily作为外宣窗口,很好地履行着向世界传递中国大事要闻的职责。关于国际新闻的选择符合新闻贴近性原则,有些国际新闻似乎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比如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凉鞋厂着火、普京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但如果用普遍联系的眼光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和中国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新闻获得点赞数、转发数分析。单条新闻获得点赞数为0~10000的占79.9%,>10000的占到了20%,这说明People’s Daily 的新闻受到了一部分人的肯定,和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单条新闻获得点赞数基本相当。People’s Daliy单条新闻转发数为0~200占到80.2%,>200占到19.8%的比率。这个数据和CNN单条新闻转发数还有一定差距。

(二)关于People’s Daily 在Facebook上与中国有关新闻的研究

1.不同报道领域分布的整体情况

为了更清晰的分析320条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的报道领域分布情况,可以用较为直观的柱状图来表示,由下图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社会类的报道最多,达到了78篇,占24.4%,其次是文化类报道和政治类报道,分别为72和46篇。其中值得关注的是People’s Daily 利用Facebook平台了多条宣传中国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俗民俗的信息,这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进一步传播。关于军事和外交的报道也值得关注,展示了中国军事实力的同时,表明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许多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相比之下,关于经济的报道只占到12.5%,没有较好的展现中国的经济发展全貌。

2.政治类主题的具体分布情况及内容分析

关于国家领导人的报道最多占到73.9%,其次是关于政府行为的报道占到10.9%,排在并列第三位的是政府的信息或政策、反腐。在关于领导人的报道中,主要是主席、总理接见外宾、在会议上发表讲话,其配图也多为正式场合的官方照片。关于总理的报道中,多为经济合作、政府管理等。反腐的新闻报道值得关注,共有3条,分别为“中国已经从32个国家带回150名经济犯罪逃亡者”、“百名通缉令排名第二李华波被遣返”、“河北省秘书长景春华严重违纪违法被”。这表明了中国政府严肃反腐的态度和决心。

3.经济类主题的具体分布情况及内容分析

关于中国经济形式的报道最多占到35%,其次是关于国际经济合作的报道占到17.5%,排在第三位的是经济政策,占12.5%。在关于经济形势的报道中多采用海外专家证言和数字说明。涉及到品牌、企业的经济新闻有3条分别为“佳洁士面临虚假广告处罚”、“打车APP忧步广州办公室被查”、“阿里巴巴集团股票跌破80美元大关”,都是负面新闻的报道,缺乏正面新闻。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40条经济信息中,有6条提到了中国的高铁,比如“2014中国参与348个海外铁路建设工程”、“国务院打造核电高铁出海战略”、“拉美性聚焦两洋铁路”、“中国参建俄罗斯高铁”,从多方面的角度介绍中央高铁出海政策。

4.外交类主题的具体分布情况及内容分析

关于他国领导人在华外事活动的报道最多占到36.7%,其次是关于中俄关系的报道占到26.7%,排在第三位的是中美关系,占16.7%。其中,报道最多的为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共有8条,多以图片表现其参观秦始皇兵马俑。由于中国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所以中俄关系的报道也较多,且表明友好关系。关于中美关系的报道多集中在争议问题上,比如“美国插手南海问题是自找麻烦”、“中国军事站不住脚”。

5.社会类主题的具体分布情况及内容分析

关于奇闻异事的报道最多占到30.8%,其次是关于生活方式/水平/社会福利的报道占到25.6%,排在第三位的是社会风气,占17.9%。这是因为基于社交平台信息的新异性、趣味性,人们更愿意看娱乐化的信息,比如“金松浩挑战百分钟百桶雪”、“情人节情侣接吻大赛”、“湖南19天建成57层高楼”、“四川内江小伙自制挖掘机”、“母亲节男子体验分娩疼痛”。社会类新闻不仅包含正面新闻,其中也了一些负面新闻,比如“广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几乎一半以上的中国农村老人无人养老”、“厦门动物园象龟被迫接客,游客骑着拍照”、“延安3岁幼童当街被打”。这符合说服理论中的双面说服,不仅指出好的一面,也要将不好的一面进行交代,起到预防免疫的作用。

6.灾难类主题的具体分布情况及内容分析

关于尼泊尔地震救援情况的报道最多占到44.4%,其次是尼泊尔地震救援调度的报道占到22.2%,排在第三位的是尼泊尔地震灾情的报道,占14.8%。救灾报道中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表明中国救援队参加尼泊尔救灾,同时还表现了中国军人救助受灾群众,同时配以图片增加传播效果,5月15日“受地震影响人员已被转移至安全地区”的新闻图片中,表现为一名藏民小姑娘和中国军人顶着额头、相互微笑告别的场景。

7.军事类主题的具体分布情况及内容分析

关于军人风采的报道与他国的联合军事训练和军演的报道并列第一,占29.6%,其次是关于俄罗斯红场阅兵占18.5%,排在第三位的军事装备和技术的展示报道,占14.8%。军事方面的报道体现了中国军人正面积极的形象、同时展现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8.文化类主题的具体分布情况及内容分析

关于自然风景、奇观、旅游的报道最多占到41.7%,其次是关于民俗/风俗的展示,占15.3%,排名第三的是关于文学电影时尚,占12.5%。同时,文化类新闻报道获得了相对较多的点赞数和转发数,可以看出Facebook的用户更喜欢和朋友分享中国的饮食、风俗、风景等。

五、讨 论

总体来看,People’s Daily 在Facebook上树立了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政治方面较多的报道领导人动向、中国的政治理念以及反腐成果;经济方面较多报道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但报道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反应经济发展全貌;外交类报道着重报道中俄关系、中美关系;社会报道中不仅有正面新闻,而且有负面新闻,符合说服的两面说服的原则;救灾报道中,利用新闻图片和文字塑造了中国军人良好的形象;军事类主题的报道中,一方面展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另一方面俄罗斯红场阅兵也较好展现了国家形象。因为一直以来西方社会对于中国宗教、人权问题存在偏见,所以文化类报道中增加了关于宗教的报道,同时文化类信息获得了较多的点赞数和转发数,说明网民对此部分信息较感兴趣。

但同时,也存在较多问题。第一,People’s Daily未能很好的利用Facebook社交平台的性质,更多的是单向的信息传输,没有双向的互动和反馈,应较多的能引起点赞和转发的新闻;第二,未能做好信息的本土化,因为Facebook上的使用者为海外人士,选择的新闻要符合接近性原则;第三,国家领导人形象塑造过于单一,缺乏人性化面孔;第四,信息过于单一,较多采用文字加图片的形式,应增加视频、图解等表现形式,具体来看,可采用以下措施。

(一)应加强媒体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开设账号的认识

在海外社交网络建立账号,应将之视为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一项战略。媒体间应密切合作,减少单打独斗,形成合力,国家也应适当地予以协调,将Facebook上的点赞数和转发数作为衡量媒体全球化经营和国际生存能力的指标,不断规范国内媒体在海外社交网络账号的运作。相关部门还可设立研究海外社交网络应用的课题或项目,加强专项研究。

(二)对内容进行贴近其需求的本土化设计,符合贴近性、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

Facebook的运作原则为用户在People’s Dailly主页点赞后,才能在自己的页面上看到People’s Daily 的信息,或者是自己关注的朋友分享了People’s Daily的信息,可以看出最重要的是如何让用户点赞并关注People’s Daily。所以,可以利用信息的实用性、有趣性、贴近性来吸引用用户。无论是轻松,还是严肃的话题都可,关键是要容易引起人们讨论和扩散。

(三)讲究信息技巧,多采用多媒体手段

信息时,可多利用图片与视频等跨越语言隔阂的内容形式。图片不仅仅局限于新闻配图,也可以是图表、卡通等。比如5月26日CNN的关于美国歌手B.B.King 死亡的新闻配图,新闻人物B.B.KING占据画面左侧部分,右侧部分黑底配白字着重强调新闻核心“我相信我的父亲是被谋杀的”,这更有利于读者抓住事件核心,且传播效果比纯文字好。

(四)利用社交平台塑造良好的国家领导人形象

如果把国家形象比作品牌,国家领导人就是品牌代言人。他的公信力、影响力、说服力和号召力对于彰显国家实力、提升国家声望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People’s Daily中关于中国国家领导人的信息可以看出,大部分报道集中在领导人参加外事活动、发表讲话等,配图多是领导人与他国领导人握手、开会时的发言等,展现出官方色彩浓厚的形象、缺乏人性化面孔、网民的认可度、兴趣度不高。通过对比研究美国白宫网在Facebook上的关于奥巴马的图片可以看出其都展现了奥巴马人性化的面孔,总统不一定是照片的主角。奥巴马经常不是画面的主体,摄影师用平等的视角,甚至有意忽视的方式来处理他和照片中其他人的关系。

限于篇幅和所掌握的材料有限,本文对People’s Daily的国家形象塑造研究只能暂且至此。总之笔者认为,对外传播在坚持中国立场的同时,如能借鉴国际通行的传播理念和手法,必将更好地为我国的国家利益服务,在双向互动的基础上,树立中国国家形象,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理解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饲焯.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媒体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J].西安社会科学,2011(2).

[2] 董小玉.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从分散性传播走向整体性传播[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3] 乔木.“形象塑造”与中国国家形象展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07-02.

[4] 张咏华,殷玉倩.框架建构理论透视下的国外主流媒体涉华报道――以英国《卫报》2005年关于中国的报道为分析样本[J].新闻记者, 2006(8).

[5] 程曼丽.美俄日德主要报纸涉华报道分析[J].国际新闻,2002(4).

[6] 贾中山,朱婉君.西班牙媒体三大报纸上的中国国家形象分析――以“十”期间涉华报道为例[J].现代传播,2013(4).

[7] 王颖.美国博客新闻网站中的中国镜像――以博客新闻网站“哈芬顿邮报”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4(15).

[8] 姜玮.近期美国主流网络媒体上的中国形象及成因分析[J].东南传播,2007(8).

社交媒体文本分析例9

在世界杯开赛之前,IBM和腾讯“牵手”成为腾讯体育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合作伙伴。IBM根据网友和球迷在腾讯网络媒体平台及社交网络上的海量公开信息和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获得球迷话题、球迷类型、球迷个性分析等一系列洞察;同时还能根据这些信息得出网友心中真实的球队支持率。而腾讯则通过这些分析得出的洞察来指导内容报道,细分受众,制作球迷更加喜欢的内容。

比如,IBM基于典型球迷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所内容的综合分析,并对比心理学上的任务性格分析模型,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球迷的性格分析,勾勒出不同球星的典型球迷形象,不仅是球迷的兴趣爱好,连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都刻画的十分详细。如内马尔球迷的关键词为“阳光活泼、爱凑热闹、爱找乐子、喜欢悠闲生活”等等。

从世界杯看社交大数据分析如何为行业客户创造价值

通过大数据分析,媒体能够了解网友和球迷的喜好和关注点,就能够有针对性的制作内容并进行推荐,这大大改善了网友的体验。作为一名媒体人,笔者经常会为找到读者喜欢的话题而头痛,往往精心制作的选题却反映冷淡,其原因在于媒体认知和读者需求出现了脱节。大数据分析改变了媒体传统的单向式传播模式,让读者变成内容制作的“参与者”,从而更加贴近读者的需求。“大数据”开启了媒体报道的新模式,据悉,众多媒体集团都表现出兴趣,希望能和IBM进行类似的合作。同时,在本届世界杯上,大数据和媒体的结合,也为球迷送去了一场与众不同的“足球报道盛宴”。

行业CMO最关注大数据和社交网络对营销的影响

IBM在本届世界杯和腾讯的合作只是IBM在体育行业大数据分析的一个缩影,此前IBM大数据社交分析已经在网球四大大满贯赛事、橄榄球、高尔夫球等赛事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为球迷带来了更佳的观赛体验,为球员和教练合理制定训练和比赛计划提供着参考,同时也助力主办方创办世界顶级赛事也帮助转播机构传递精彩比赛。事实上,其它行业的企业CMO也正越来越重视大数据和社交网络在企业营销中的价值。

图注一:中国的CMO已经意识到营销管理在将来的巨大变化,并且已经开始在投资/整合技术与分析方面做出相应的准备

根据IBM年度的全球和中国CMO调查报告,在被认为对营销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的13中因素中,数据爆炸和社交媒体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两种因素。其中,85%的CMO都选择企业应对数据爆炸做出市场营销的改变;71%的CMO则选择了社交媒体。

IBM大数据社交分析已有成熟的方法论

移动技术和社交业务正在催生着很多新的IT服务来与被数字化武装的个体进行交互。对于企业而言,构建一套全方位的互动参与体系,在员工、合作伙伴和客户之间建立参与机制将尤为重要。而IBM在社交大数据分析方面不仅有SoftLayer等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支撑,还通过多年积累形成了一套为企业提供社交环境下客户全生命周期支持的完整方法论,使大数据社交分析能充分挖掘到在媒体行业、电信、金融、交通运输、零售、快速消费品等不同行业的客户价值。

社交媒体文本分析例10

Google Analytics Report

企业可以将Google Analytics安装在自己的网站上,不过,他们可以使用Visually开发的Google Analytics Report,这是一款App应用,可以创建网站活动和绩效的个性化信息图表。这款应用可以将你网站每周的活动显示的一清二楚,它会告诉你什么地方可以盈利,并为你提供一些建议,告诉你未来几周该怎么改进优化。此外,你还可以选择设置,将这些报告直接发送到你的邮箱里面。

价格:免费

TweetDeck

这是一款免费的Twitter管理工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可以在一个界面上让用户监督Twitter账户的全部指标。TweetDeck还为每个用户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度,让他们自己个性化定制显示界面,从你的主屏幕,到搜索条件,都可以进行个性操作,比如显示或隐藏各种数据列。实际上,TweetDeck是专门为Twitter量身定制的,相对于那些在同一平台上同时管理多个社交网络的工具而言,TweetDeck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它却可以让你更好地掌握自己的Twitter资料,帮你省去不少麻烦。

价格:免费

Hootsuite

Hootsuite比TweetDeck更进了一步,允许用户管理多个社交媒体,比如Twitter,Facebook,LinkedIn,Google+,Foursquare,等等。在一个社交团队上运行不同的网络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Hootsuite让这一切变成可能,让你和你的团队可以了解粉丝和关注者的反应,缓解一些不良反应带来的压力,并且可以挖掘有价值的潜在粉丝。

Hootsuite肯定是最易于使用的社交媒体管理工具之一,但是它还缺少一些基本功能,比如Twitter账户里面进行图片预览时,有时无法显示图片,还有一些链接经常出现崩溃。当然啦,瑕不掩瑜,Hootsuite仍然是该领域里强有力的竞争者。

价格:

免费——最多添加五个社交媒体网络,最多二个RSS

每月8.99美元——最多添加100个社交媒体网络,最多9个团队成员,高级消息调度,等等。

企业用户(个性化定价)——无限量

Sprout Social

和Hootsuite很相似,Sprout Social是一个社交媒体仪表盘,用户在上面可以监测和管理多个社交网络。它的界面非常清晰,而且十分用户友好,上面有六个标签:主页,消息,供稿,,探索,以及报表。这个应用可以连接用户的Facebook,Google+,LinkedIn,以及Twitter账户。Sprout Social可以建议新人在社交媒体上如何关注或取消关注,并预先提供很多更新安排。不过该应用仍然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可以添加更多社交媒体网络,而且还要努力提供更有成效的社交媒体管理。

价格:

每月每用户39美元——管理最多10个社交媒体账户,实时品牌监测,综合报表工具,等等

每月每用户59美元——管理最多20个社交媒体账户,整合了Helpdesk和Google

Analytics,高级分析报表,等等。

每月每用户99美元——管理最多50个社交媒体账户,支持ViralPost时间优化,个性化界面,等等。

Crowdbooster

如果你最喜欢上的社交媒体是Twitter和Facebook,那么这个工具会非常适合你。Crowdbooster可以帮助你组织社交媒体活动,因此你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最重要的事情上面。除了让用户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定时发帖之外,它还可以轻松地跟踪社交媒体账户的新粉丝和关注者,提醒你有没有及时回复粉丝们的小溪,并告诉你最近获取了多少有影响力的粉丝。不过,Crowdbooster在同步Facebook和Twitter应用程序接口数据的时候会有一些滞后,但是它还是一个不错的动态工具,也能够提供一些直接的增长和参与度指标服务。

价格:

每月9美元——1个Facebook页面,1个Twitter账户,1个用户,等等。

每月49美元——10个社交媒体账户,8个用户,等等

每月119美元——30个社交媒体账户,30个用户,等等

Twitter Showdown

如果你想补足自己的Twitter公司,那么可以去Visually的应用中心,然后就能找到Twitter Showdown这款应用,它可以直接比对任意两个Twitter账户。该应用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可以看出谁在推特圈里更具统治力,不过,它的确可以为你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特别是在你所处行业里那些不同的品牌账户,你可以用自己的帐号和竞争对手做对比,Twitter Showdown提供了很多指标,比如粉丝/关注比,推文参与度级别,每条推文的@,推文时间,等等。

价格:免费

Edgerank Checker

Facebook在他们的页面上推出了Insights功能,还提供了其他一些重要的指标,比如赞,到达率,话题,等等。你必须要牢记,Facebook会使用一些算法让制定的内容出现在你的主页上面。Edgerank Checker帮助管理员了解他们的粉丝相互之间发了些什么内容,然后给每个人分配一个Edgerank分数,这样就可以对未来发帖内容有所帮助啦。此外这个工具还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实时监控每个发帖。

价格

免费版——EdgeRank打分,按照时间图表分析EdgeRank分数

每月每页面15美元——实时分析,发帖评级,推荐,负面反馈分析器

Facebook Insights (App)

如果你已经使用过了一些很棒的Facebook分析工具,而且对自己的数据也有了一定理解,那么是时候更进一步了。Visually为系统管理员推出了一块很优秀的工具,可以可视化展示用户30天的Facebook Insights。Facebook Insights令人非常印象深刻,因为你的主页情况会非常具体地展现在你面前。你还可以下载打印报表,然后和自己团队进行分享。

价格:免费

Buffer

Buffer是一款简单,有效的工具,它可以分享Facebook,LinkedIn,以及Google+上的内容。对于小企业来说,这款应用非常有用,因为这些小公司没有时间和资源去定期更新自己的社交媒体渠道,但是他们仍然需要利用社交媒体。通过Buffer,你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定时发送内容,此外它还为Chrome,Firefox,以及Safari浏览器提供了扩展插件,让你可以轻松分享网页内容。不过它的缺点是,无法监测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内容。

价格:

免费服务——允许2个社交媒体账户,每个账户支持10次按时间顺序发帖

每月10美元——支持12个社交媒体账户,无限次更新

SocialBro

这是一款专为Twitter开发的应用,SocialBro可以对目标账户和用户参与度进行分析和建议,同时还可以密切注意你的主要影响者和竞争对手。如果能够搭配Buffer和Hootsuite两款工具的话,它就能发挥出最棒的作用,因为它的重点不在内容,而是为市场营销人员提供报表。当SocialBro和Buffer,Hootsuite整合之后,你可以导入最佳时间安排,然后同步内容,通过根据分析结果来调整自己的战略。

价格:

免费15天试用

每月13.95美元——最多2万个社交媒体联系人,5个Twtter账户,等等

每月39美元——最多5万个社交媒体联系人,15个Twtter账户,等等

每月149美元——最多20万个社交媒体联系人,40个Twtter账户,等等

企业客户——按需定价

Postling

Postling对于那些希望进军社交网络领域的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完美的工具。它可以追踪评论,品牌和人。这款工具可以分析你在各个社交媒体上的日常活动,包括Facebook,推特,LinkedIn,博客,Yelp,YouTube,以及Flickr。它还有一个很酷的功能,就是只要每次你的企业或是品牌在互联网上被提及,它就能跟踪相关新闻。而且只需点击一下,你就可以将推文和评论进行分享。

价格:

头30天1美元——无限量使用

30天之后每月10美元——管理最多5个社交媒体账户/每添加一个账户每月3美元

Tailwind

这款应用之前的名字叫Pinreach,Tailwind可以追踪Pinterest上面你公司、产品、以及竞争对手的活动,在我们讨论社交媒体管理时,Pinterest这个平台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但是对于你的公司来说,它可以为你驱动浏览,推广品牌,甚至可以产生收入。除了普通的业务增长和用户参与度分析报表之外,你还可以连接Google Analytics跟踪你的转换率,看看哪些活动是最盈利的。

价格:

免费——有限的账户和域名动态

每月29美元——90天历史档案分析,跟踪2个竞争对手,邀请2个合作伙伴,基本的用户IQ分析,等等

每月99美元——1年历史档案分析,跟踪5个竞争对手,邀请5个合作伙伴,高级用户IQ分析,等等

企业客户(按需定价)——无限量历史档案分析,跟踪无限量的竞争对手,等等

Social Mention

Social Mention是一款实时社交媒体搜索分析工具,他们可以为指定的公司,产品,或是检索项在互联网上生成内容。而且,所有操作都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完成,这个工具让你看到最近相关结果,特殊作者的分析指标,到达率,@频率,观点,以及关键字。这个工具应该成为每个社交媒体经理的必备工具。

价格:免费

BuzzSumo

BuzzSumo也是一款优秀的分析工具,在线互联网内容筛选收集工具是一个可以帮助用户筛选互联网中最流行的话题内容,还可以收集社会化媒体统计的内容数据,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容进行过滤,排序等,非常使用SEO优化人员分析数据。通过输入一个主题,域名,或是特殊的关键字,相关结果就会显示出来。你可以通过时间框架来过滤搜索结果,并找到最值得分享的内容,它可以帮助你分析趋势,并给你生成自己的内容带来灵感。使用这款工具,你可以查看谁分享了哪些制定内容,并按照你的兴趣创建一个影响者列表。这个工具还允许你设置警报,当社交媒体上有新内容时,可以紧密监测关键字,域名,或是作者。利用现成的数据,这款工具可以让你了解自己所在领域里最新的行情。

价格:

免费

每月99美元——对于小企业和创建内容营销活动来说非常理想

每月299美元——专为公司设计,支持多个搜索引擎优化和内容营销活动

每月499+美元——为品牌商和大型公司开发定制服务

Shoutlet

Shoutlet是一个企业级的社交媒体营销软件,可以帮助企业理解他们的市场,提升他们的社交数据库,并通过一个对指定营销活动进行分析的无缝平台驱动业务。此外,它还支持定时发送内容,其最新的社区管理平台可以便捷地创建个性化工作量,确保所有客户和粉丝的需求。在这款社交管理工具中,有很多高级功能是市场营销人员梦寐以求的。

价格:根据功能而定

Oktopost

Oktopost专注构建品牌的线上内容,它可以为指定用户交付各种品牌内容,并帮助用户建立,管理最有价值的内容,确保你的营销战略能够带来附加价值。这款工具适合B2B企业,它非常重视追踪转换率,并且识别出哪个社交媒体渠道能够驱动收入。我们知道,企业社交媒体平台Argyle Social之前一直很受欢迎,但是最近却忽然倒闭,结果他们很多B2B客户都跑到了Oktopost平台上了,他们专注于B2B用户参与度,并且整合了Marketo,Salesforce,Act-On,等等,将社交媒体行动直接关联到销售端。与上述所有工具不同的是,Oktopost可以监测LikedIn Groups和公司页面。作为一个整体服务工具包,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对你和你的公司来说Oktopost绝对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价格:

每月9美元------起步社交媒体营销

社交媒体文本分析例11

Yahoo!于2005年的12月份首次提出社交化电子商务这一术语,而学者们从2007年才开始纷纷着手研究这一新兴的商务模式。对于什么是社交化电子商务,学者们是众说纷纭。很多学者认为社交化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新形式,是电子商务在社交媒体、社交网络服务方面上的延伸。Afrasiabi Rad and Benyoucef(2011)认为社交化电子商务是基于极具个性化和互动性的社交关系的特殊形式的电子商务[1]。Kang and Park(2009)也倾向于认为社交化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新的形式,但社交化电子商务更多地强调用户进行讨论、评价商品或服务的可能性[2]。另一些学者认为社交化电子商务是利用社交媒体技术影响用户做出购买决策的过程,侧重点在于社交媒体技术给商务活动带来的影响。Marsden(2010)认为社交化电子商务利用社交媒体技术促使用户与商家间的交互,从而改善用户的购物体验[3]。Cecere(2010)也认为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交媒体技术社交化电子商务可以优化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促使用户通过社交平台购买到心仪的商品或服务[4]。宗乾进认为社交化电子商务论文就是在社交化媒体情境下,通过整合社交图谱(基于人际关系的互动)和兴趣图谱(基于信息流的互动)来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推广和销售的一种商务模式[5]。 

总而言之,社交化电子商务在社交媒体情境下借助社交网站、社交媒介、网络媒介等传播途径,利用社交媒体技术进行人际关系、商业信息流的互动,通过社交互动、用户自生内容等手段来辅助商品的购买和销售行为的新型的电子商务。如图1所示,社交化电子商务是社交化媒体与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化媒体渠道和传统电子商务渠道找到所需购买的商品的网页链接,然后进一步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1虽然社交化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新的衍生模式,但是社交化电子商务和传统电子商务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本文从市场营销、用户控制、系统交互3个层面总结社交化电子商务与传统电子商务的不同,具体情况详见表1。 

2社交化电子商务的崛起与发展过程 

21社交化电子商务崛起的原因 

211环境在改变:社交化媒体对电子商务的影响巨大 

社交化媒体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权利的特点使得用户乐于去创造或分享内容,这促进了社交化媒体内容上的真实性。社交媒体内容的真实性使得人们更愿意去相信社交平台上其他用户对某品牌商品或者某项服务的评价,从而进一步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因此社交化媒体的真实性可以增加电子商务的真实性。其次社交网络用户的激增给电子商务带来了大量的隐形客户。如何将在社交网络上聚集的大量用户转化成为电子商务用户是企业和商家急需思考的问题。最后相比于传统的媒体,社交媒体具有传播快、影响大的传播优势。这些传播优势可以成为电子商务企业的一把利刃,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宣传商品信息、树立企业形象;另一方面,当电子商务企业出现商品质量、信任等负面消息时,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舆论监控,及时进行危机公关,有效地降低企业品牌危机产生和扩散的可能。表2社交化电子商务的特点 

项目特点安全性社交化电子商务平台一方面采用实名制注册,保证用户之间交流分享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依靠先进的互联网安全技术保证用户的隐私安全性。社交性社交化电子商务由于融合了社交化媒体,信息变成多向传递,商家和商家、商家和用户、用户和用户都可以随时交流与互动,具有较高的社交性。真实性社交化电子商务是在圈子、社区的基础上鼓励用户参与、评论和分享产品或服务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用户根据自己的购物体验发表自己的意见、分享商品或服务的信息或者借鉴别人的意见,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开性。有效性与电子商务相比,社交化电子商务不仅帮助用户过滤了繁冗的信息,用户通过人际关系过滤掉多余的信息,使得信息因依附于人际关系而变得更有价值,而且社交电子商务平台上海量的数据信息为实现信息的个性化推荐奠定了基础。

212顾客在改变:社交化消费者的崛起 

社交化消费者是指用户自觉利用社交化媒体,获取品牌或商品信息,主动谨慎地了解和评估商品或服务,从而进行理性地选择,最终通过最优化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乐于通过社交化媒体来发表自己的体验心得。相比于传统的消费者,社交化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传统的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范围有限,关于商品的口碑和评价大多来自于售货员或者商家的广告,无法令他们信服,而社交化消费者获取商品信息的来源更为广泛,得到的决策参考样本更为客观。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消费者变得越来越主动,他们不仅会在社交媒体中参考相应的咨询,而且也乐于在其中分享自己对商品的使用心得,而这些使用心得、购物体验会影响着更多的消费者。 

213中心在改变:社交媒体成为电子商务的黄金地段 

如今,社交平台上汇聚了一大批真实、有购物欲望的消费群体。每一个消费者都有自己的朋友圈,而这些朋友圈都可以组成一个个微型的商业圈。因此社交媒体平台成为电子商务的黄金地段,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社交营销,树立企业形象,提升品牌意识,争取将社交媒体上聚集的大量用户转变成自己的忠实用户;另一方面社交媒体能够帮助电子商务企业有效地实现信息流的流通闭环,有效实现获取信息、甄选信息和分享信息的信息流通。 

22我国社交化电子商务发展过程 

依托于社交媒体的发展,我国社交化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萌芽阶段、探索阶段、迅速发展阶段。 

221萌芽阶段(2006-2010年) 

在Web20技术蓬勃发展时,社交化电子商务(Social Commerce)的概念早已出现。随着社交媒体上社交化关系的开始出现,用户“分享意识”逐步形成,社交化元素开始融入互联网的各个行业,国内出现了第一批社交化电子商务平台,如贝壳、蚂峡、怪兽等等。不过由于当时国内早期的电子商务发展也还不完善,其他各个方面的条件也不够成熟,国内的第一批社交化电商平台都以失败告终。 

222探索阶段(2010-2011年) 

随着国外Pinterest网站采用瀑布流的形式展现图片内容,开创基于“兴趣图谱”和“社交图谱”新的商业形式,让用户不断发现新图片、乐于分享图片,解决了传统电子商务网站仅提供商品陈列、索引、搜索、操作界面过于死板、毫无新意的问题。消费者更乐于接受视觉感观的享受,因此Pinterest网站采用的瀑布流的呈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购买效率。随着国外Pinterest形式的社交化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一些创业者纷纷效仿瀑布流的展现形式,并在该模式上在进行了一些本土化的创新,这时期涌现了国内第二批社交化电子商务平台,如蘑菇街、美丽说等等。 

223迅速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 

中国社交化电子商务于2011年后进入到迅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早期蘑菇街、美丽说等社交化电子商务平台探索成功,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社交化电子商务平台,为了适应本土化的需求,其商业形式、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等变得多种多样,再加上移动电子商务和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社交化电子商务开始变得移动化。 

3我国社交化电子商务的具体分类 

本文按照业务侧重点和具体展现形式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我国的社交化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分类并分析。 

根据目前中国现存社交化电子商务的不同业务侧重,本文认为按照业务侧重点的不同,我国的社交化电子商务可分为如下3种类型:基于社交化媒体的社交化电子商务、基于电子商务的社交化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社交化电子商务。 

基于社交化媒体的社交化电子商务是指在社交网站、社交平台或者社区上利用社交化媒体的各种优势,添加各种电子商务功能,提供各种电子商务服务,从而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商业价值。该类型的社交化电子商务一般都是由社交化媒体发起电子商务业务,利用社交化媒体的优势,拓展业务规模和营销渠道,例如人人爱购、微信小店等。 

基于电子商务的社交化电子商务是指在电子商务网站上融入社交化元素,增加社交化功能,通过提升用户体验和粘性,最终提高电商网站的销售额。这种模式一般主要适用于那些发展成熟的电子商务企业,特别是B2C、C2C、B2B企业,例如凡客的凡客达人、淘宝的淘江湖,以及阿里巴巴的人脉通等。 

第三方社交化电子商务是指社交化电子商务以“社交化媒体+电子商务”作为运营业务的重点,相辅相成,双向并重,不仅具备电子商务网站的各种功能,而且利用自己的个性化服务吸引并汇集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用户群,构成社交图谱,独立于电子商务网站和社交化媒体的关系圈。这种类型的社交化电子商务代表厂商为蘑菇街、美丽说。下面本文从网站特征、优势和劣势3个方面对这3种类型的社交化电子商务进行分析总结,如表3所示: 

根据目前中国现存社交化电子商务的展现形式的不同,本文认为中国社交化电子商务可分为如下四种类型:基于兴趣社交模式的社交化电子商务、基于Pinterest模式的社交化电子商务、基于媒体导购模式的社交化电子商务、基于O2O模式的社交化电子商务。 

基于兴趣社交模式的社交化电子商务就是将用户进一步按照垂直领域进行细分,将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用户吸引并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社区,并针对这些用户群各种商业信息和活动的电子商务平台。具体来说,基于兴趣社交模式的社交化电子商务首先运用兴趣社交功能,将用户吸引聚集形成社区,然后以社区吸引更多用户,在分享中创造导购机会,通过用户购买,最终从电商合作伙伴中获得分成。目前基于兴趣社交模式的社交化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美丽说、蘑菇街、搜到网、逛街啦、评尚网等等。 

基于Pinterest模式的社交化电子商务就是以瀑布流式的图片展现形式表达用户喜好的分享类导购式电商平台。国内基于Pinterest模式的社交化电子商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纯Pinterest模式的社交化电子商务,完全与国外的Pinterest模式一样,是纯图片分享社区,并没有与电子商务商家合作,将用户的兴趣爱好转变成为消费需求,典型的案例有花瓣网、嘀咕、新潮朋派以及迷尚网。另一种是复合的Pinterest模式的社交化电子商务,将电子商务元素融入到图片分享社区当中,通过使用Pinterest瀑布流式的图片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商品,用户如果对图片上展示的商品感兴趣可以点击相应的链接进行购买或者跳转到相应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购买。复合的Pinterest模式的社交化电子商务的典型案例有蘑菇街、美丽说和堆糖网。

基于媒体导购模式的社交化电子商务带有明显的媒体属性,能够帮助用户尽快地找到自己喜欢的产品,并通过分享的方式推荐给其他用户。基于媒体导购模式的社交化电子商务运用其强大的社交功能,通过对海量用户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帮助用户快速做出购物决策,优化购物流程,让用户尽快转化下单。目前基于媒体社交模式的社交化电子商务网站主要有:什么值得买、惠惠网、名品导购网、百媚网等等。 

基于O2O模式的社交化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社交化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各种打折、优惠信息以及实施各种营销活动,使用线上技术,把线下商家的各种打折信息、优惠活动和营销活动传递给用户,促使用户去线下实体店铺去购买商品或体验服务。目前这种类型的社交化电子商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类似大众点评网、鲜贝网等的线上导购类网站,用户通过平台上大众的“喜欢”或者“点评”来决定所需购买的商品,对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要求较高。另一种是使用类似于微信、微博等移动社交应用实施O2O解决方案。 

4我国社交化电子商务的研究现状 

本研究基于万方、维普、知网等中文全文数据库,以主题和全文搜索作为搜索策略,对国内涉及社交化电子商务的文章进行整理和阅读,发现国内对于社交化电子商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社交化电子商务的概念研究 

吴菊华认为社交化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一种特殊形式和进一步的发展阶段,是在社交化媒体的环境下和Web20技术支持社会交互和用户生成内容,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传播和推荐商品、服务,进一步了解和分析消费者的社会属性以期实现更好的基于互联网的消费[6]。马凌等人认为社交化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借助社交化媒体辅助销售的一种新型电子商务[7]。 

42社交化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研究 

吴菊华等人重点对比了社交化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和企业价值链的变化,并且梳理了社交化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创新点[6]。李洁娜结合用户信息行为的基本模型和相关理论,构建了社交化电子商务模式购物过程的模型,旨在从信息行为角度探析社交化电子商务模式[8]。刘柳昕比较分析了现有的3类社交化电子商务形态,选取国内社交化电子商务平台4类模式的典型代表进行案例研究分析,深入探讨了社交化电子商务企业的战略定位、商业模式和盈利机制[9]。 

43社交化电子商务的用户接受意愿(行为)研究 

琚潇利用技术接受模型和感知风险理论构建社交化电子商务用户接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性、完整性、社群影响与有用性关系显著,互动性与易用性关系显著,安全性、完整性、移情性、互动性与感知风险关系显著[10]。杨丽萍基于技术接受理论和系统成功理论构建社交化商务消费者采纳意愿研究模型,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网站质量通过关系质量影响社交化商务用户采纳[11]。 

44社交化电子商务的用户购买意愿及行为研究 

梦菲通过消费者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感知价值理论和信任理论研究社交化商务环境下意见领袖对用户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往往更容易接受与自己具有相似、相近产品喜好、兴趣和品位的意见领袖的意见,进而产生购买意愿[12]。邓志彬等人结合信任理论、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自我感知理论、动机理论等,构建影响消费者购买动机的模型,其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交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社交化互动显著影响社交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社交化分享、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易用性,同时社交化分享、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易用性对初始信任也有显著的影响,且除了初始信任外,感知的有用性对购买动机的形成也有很大的相关性[13]。 

45社交化电子商务传播效果研究 

蒋娟基于传播学视角对我国社交化电子商务传播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交化电子商务活动中用户参与行为不积极,用户社区行为大多为浏览信息和转发信息[14]。 

46社交化电子商务营销方式研究 

李惠和马亚丽都对腾讯社交化电子商务营销做了深入地研究,分析了腾讯社交化电子商务营销的特点[15-16]。张亚明等人具体分析了国外社交化电子商务五大营销创新法则[17]。冯敏敏利用案例分析法对基于SNS模式的电子商务营销方式进行研究,为我国企业进行社交化电子商务营销提供指导意见[18]。 

5总结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梳理了社会化电子商务定义和特征,重点阐述社交化电子商务崛起与发展的过程,并且按照业务侧重点的不同和展现形式的不同对社会化电子商务进行系统性地分类。虽然国内众多学者研究社交化电子商务,但总体而言我国的社交化电子商务研究成果还是比较零散的。目前我国社交化电子商务的研究有3个显著的特点:①研究方法有限。关于我国社交化电子商务的研究较多采用实证分析法(多用于研究用户的接受行为、购买行为)和案例分析法(多用于研究社交化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平台设计等)。②研究重点慢慢向“社交化”转移。随着社交化媒体技术发展地逐渐成熟,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社交化”的研究。在众多对社交化电子商务定性、定量的研究中均考虑“社交化”因素。③研究主题大多为“用户接受”和“用户购买意愿(行为)”。很多学者采用信息系统、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领域的理论来研究社交化电子商务用户的行为,尤其是信息系统领域的TAM模型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社交化电子商务还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和值得进一步研究。 

(1)社交化电子商务的传播效果研究;在当前社交化电子商务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中能否不仅仅采用问卷调查法,尝试进行仿真模拟实验验证社交化电子商务的传播效果。 

(2)社交化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和平台设计是否能适应实际环境还需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验研究。 

(3)目前关于社交化电子商务用户接受或购买意愿(行为)的研究大多采用TAM模型进行实证研究。TAM模型虽然在信息系统用户行为的研究中解释和预测的能力很强,但是在社交化电子商务情景下用户的行为并不完全是“任务导向型”,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尝试寻找更符合社交化电子商务情景的理论模型。

(4)目前社交化电子商务的营销方式研究大多采用案例分析法,未来可以结合实证研究法对社交化电子商务的营销方式做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5)“社交化”要素在社交化电子商务用户购买意愿(行为)和持续使用意愿(行为)的研究中逐步得到重视,但目前对于“社交化”要素的研究仅限于社会支持、社会参与和社会比较等方面。未来的研究应广泛引入其他研究领域的理论,深入探讨社交化电子商务的“社交化”表现要素,构建更适合社交化电子商务的理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