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研究3篇

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研究3篇

时间:2023-01-30 17:11:19 关键词:高校 会计 诚信教育 研究

摘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诚信缺失现象屡见不鲜,且越发严重。会计诚信的缺失给企业、合作对象、市场经营秩序以及投资者都带来了巨大危害。会计诚信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研究3篇

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篇1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一系列会计信息失真事件的发生,会计行业的诚信受到了质疑,而近几年会计领域犯罪人员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更是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会计伦理道德、诚信的重视,如何重塑会计诚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社会经济环境不佳、法律不健全、执法不严、惩处不力、道德标准下滑等等一系列的因素,都是造成诚信缺失的原因,因而,重塑会计诚信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要系统地从构建社会信用系统、健全法制、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完善会计规则、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等多方面统筹安排。而教育作为重塑人体价值观念的一种手段,比其他任何一种手段都更能一贯地、强有力地改善个体的态度、价值和行为。会计诚信教育在诚信建设中具有低成本、能够事前预防的显著优点,理应作为会计诚信系统工程建设的基础工程。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保证其他重塑会计诚信的措施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正确理解和顺利实施。

一、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日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高校是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源头,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对大、中专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这类潜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属于尤为重要的第一层次教育。大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日益成熟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开展会计诚信教育,与其所学专业相结合,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可以使会计队伍预备人员掌握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而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会计职业道德品质,再将这种品质变成未来职业活动中遵循的信念和标准,从而能够为大学生踏上会计工作岗位提供道德品质素养支撑。

2.符合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教育法》强调了新时期高等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会计教育除了传授基本会计知识与业务技能外,还应注重道德标准的建立和敬业精神的灌输,引导学生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与使命感。因此,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大力开展,是在人才培养的源头上构筑起的职业道德基石,体现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3.是加强会计人员自我保护的需要

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实践还处于初期阶段,不少企业单位肆意造假,大多数的经济造假案件都有会计人员牵涉其中。这类现象的频频发生,既降低了财会职业的公信力,也使会计人员自身面临着职业风险和道德风险,使“会计”成为高风险职业。因此,从加强会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角度来看,从学生时期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其熟练掌握相关的行为规范,谨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实现自我监督和自律,是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自我保护、规避财务行为中所面临的职业风险的最佳途径。

二、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现状

1.在会计专业教学中,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忽视诚信教育

会计是一门务实性学科,要求专业教育要紧贴职业教育。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体现了对我国会计职业和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规范要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会计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即理论、技能与职业伦理道德都是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阶段我国会计专业教学实践中,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及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满足了会计核算方面的需要,却忽视了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工作规范等与会计诚信教育密切相关内容的必要传授,容易导致学生通常具备了基本的业务技能,却相对缺失了职业道德的价值观。据国家会计学院的一项调查:您所在的学校有会计职业道德课吗?回答有的占20.27%;回答没有的占56.75%;回答有内容而没有单独课程的占22.98%;回答不清楚的占0%,可见绝大部分院校的会计专业没有职业道德课程,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忽视诚信教育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很多高校会计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自身没有充足的会计从业实践经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体会也就不够深刻,加上现在会计类专业普遍未开设单独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因此导致教师在备、授课过程中重理论技能培养而轻诚信教育。另据国家会计学院诚信教育教材开发组在全国13所高等院校针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面向高校进行计划教学的专家教授进行的问卷调查:您在会计课程中会涉及诚信问题吗?回答会的占71.62%;回答不会的占16.22%;回答很少的占9.46%;回答从不的占3.7%。

2.教材建设中普遍缺失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

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一般不设置专门课程讲授职业道德问题,或者仅仅是简单采用公共思想教育课程替代专业针对性较强的会计诚信教育。虽然目前各院校会计类专业都相当重视教学资源建设,或自己编写和出版教材,或选用国内外最新的经典教材及其相关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一般都是经过多次修订和出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实务性,但这些教材中仍然很少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而现有的政治思想品德这类课程由非专业课老师讲授,且内容空洞、形式单一,不能与本专业的实际相联系,往往容易让学生感到空洞和乏味,难以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而专门的配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又相当稀缺,这就使得实施会计诚信教育缺乏理论依据。

三、加强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措施

随着日益加快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国际化趋势,会计诚信教育必将成为会计专业教育的重要一环。作为构筑会计专业人才高地的高等教育应该将职业伦理道德教育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1.改革教育观念

改变重专业技能培养、轻职业道德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念,拓宽与完善会计专业培养的课程体系,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编写相应的配套教材,由具有会计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任教。

2.改革教学方式

教育教学中要将会计诚信教育贯穿始终。首先,在会计理论教学过程中,避免枯燥的说教和灌输,将系统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会计实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树立诚信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其次,在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渗入会计诚信教育内容,使学生近距离地感触会计职业道德。因为会计诚信教育,不仅仅是需要理论教育,更需要在实践中加以体验。因此,不论是校内模拟训练还是校外实习,都应有效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成为学生会计综合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方式和场所。另外,学校还可通过丰富多彩的与专业相关的课外活动营造会计文化氛围,如举办专家讲座,组织学生旁听对违背会计职业道德案件的法庭审判,针对当前社会热点经济现象或事件组织辩论赛、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会计人的职业敏感和关注,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

3.提升教师水平

会计专业教师应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充分发挥其在会计诚信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会计专业教师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位职业人士,其高尚的人格修养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前提条件。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应注重将知识技能传授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教师要重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师资培养,为教师提供时间和机会进行进修和社会实践,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4.改革考核方式

“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是会计的命脉,也是市场正常运转的内在本质要求。而作为高校会计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弘扬这种诚信精神,重视诚信教育,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会计人才,促进我国会计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刘齐阳 单位: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商贸物流系

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篇2

一、会计诚信与高校会计诚信教育

1.诚信的涵义。关于“诚信”,最早可追溯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诚,信也。信,诚也,从人从言。”诚的原意是真实客观、无妄无欺。宋朝朱熹曰:“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信的原意是人言谓定、诚实无欺。《诗经》记载:“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论语·为政》也有相关论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表达了人无信无以立、无以行的意思。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驱;天下攮攮,皆为利往。”在诚信面临利益冲突之时,孔子告诫后人“见利思义、义然后利”。诚信是为人处世、社会交往、治国理财的根本要求。在现代汉语中,“诚信”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指诚实与守信之意。

2.会计诚信的内涵。现代会计之父、会计教育家潘序伦将诚信概括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我们认为,“会计诚信”是“诚信”在会计领域的具体反映,两者是个别与一般的逻辑关系。“会计诚信”具有“诚信”的普遍涵义与一般特征。置于市场经济环境之下的会计诚信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特征,简言之,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行业对社会的一种职业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做出如实反映与及时监督,并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各项决策。

3.会计诚信的价值。核算经营过程、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有效信息是会计的主要职能。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现代企业会计通过提供经济信息、控制经济过程、考核经济效果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表现尤为突出。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会计是为经济决策提供信息的特殊系统,旨在向利害关系人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强烈的依赖,会计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有赖于完备的制度和诚信作为保证。

4.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界定。高校会计诚信教育,即高校财会专业领域实施的诚信教育,是指将会计诚信与诚信教育予以有机结合,是一项基于财会专业技能培养的职业伦理道德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将会计诚信作为从事会计职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进而培养掌握财会知识技能和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修养与品质的高级会计人才。

二、加强会计技能与会计诚信教育耦合度的课程设置

1.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作为会计诚信教育的理论基础。课程体系是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往往忽略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系统教育。为了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的会计人才,高校会计专业有必要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培养学生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为会计诚信教育奠定理论基础。

2.开设“会计法学”课程,实现法律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法律与道德相互联系、互为补充。高校会计专业开设的法律课程一般包括法学基础、经济法、税法等。为加强会计专业法律教学的针对性,有必要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对现行的法律课程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在经济法课程讲解中应重点介绍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在公司法、证券法的讲解中应重点介绍与会计相关的法律规定。建议开设“会计法学”课程作为会计本科专业选修课程以供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通过将法律教育与会计诚信教育的融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会计诚信意识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增强遵守财经法纪的自觉性。

3.开设“心理学”课程,正确引导学生建立会计诚信意识。会计诚信缺失除了有其需求和生存环境外,会计行为主体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错误认识而形成异常的心理行为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所在。情商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元素。培养一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会计人才,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关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加强各年龄阶段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心理教育迫在眉睫,高校阶段的心理教育正包含其中。建议对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心理学者认为人格与人们选择的职业类型及在该行业中业绩表现均有关系,具有某些特性者会选择某些职业,且比其他人在该行业中有更佳表现。为此,可将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建立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引入心理学教学内容,重视教学中的心理疏导。此外“会计职业测试”也可引入财会专业学生的心理学教学内容。通过职业测试判断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为今后的就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会计诚信教学研究

1.启发式教学。教师突出地讲授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技能技巧、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研究性与探讨式相结合。采用研究性与探讨式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求教师做好学期教学规划,选择合适论题,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向“以教师为引导”。Seminar形式是实施研究性与探讨式教学方法最常见的手段。对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分析性比较强的专业教学尤其适合采用该种教学方法。

3.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把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对象,不断探索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问题。反思性教学旨在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4.案例教学。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着重于传授和吸取知识,而忽略了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由于会计职业道德理论、原则一般较为枯燥抽象,若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难以形成共鸣,而且会计诚信教育贯穿于会计专业教学始终,会计专业教育需与职业道德教育实现有机结合,实行案例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案例组织与设计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选择好案例。在案例的组织与设计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地将一些需要职业道德判断的实际案例交由学生讨论,使学生在职业抉择和讨论争鸣中掌握会计职业判断标准、会计职业责任及行为规范,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②对案例内容做好充分准备。教师不仅要熟悉案例,而且还要尽力收集其他辅助教学材料,通过案例分析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培养职业道德观念。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讨论中要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5.专题讲座。通过开展诚信教育专题讲座作为课堂会计诚信教育的补充以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讲座可通过两种教学平台加以实施,即全校范围内的专家讲座和财会专业设置的会计理论专题讲座。对于全校范围内的专家讲座,可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专业人员和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从实务角度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也可聘请法律和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用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法制教育,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校外专家讲座的受众对象可以是会计专业学生,也可以是非会计专业学生,辐射面广,是实现诚信教育外延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会计诚信教育教材的选用

北京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的汉森与莫文(美国)所著《管理会计》和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成本管理》两本经典会计教材都把会计和道德行为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在第一章导论中安排专门的章节阐述会计和道德行为规范问题,而且几乎每一章后面的习题都安排了这方面的讨论题,值得我们借鉴。目前国内的会计教材比较强调会计学理论和会计实务知识的传授,而较少体现会计和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内容。教师使用该类教材进行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应注意有意识地在专业知识讲解过程中穿插会计和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并且可以在序言课的设置中安排会计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材的编写可以融贯中西,吸收国内外同类教材的精髓,系统阐述会计职业伦理道德,并辅以案例。案例选择应体现典型性、实效性、广泛性、真实性、正反结合等原则。

“会计法学”课程教材的编写应以包括会计法、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在内的会计法规体系为教材主要内容,从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制度、会计工作制度等方面阐述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对会计诚信的解析。《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内容也应作为“会计法学”教材的组成部分,但应有别于一般的经济法教材,重点突出相关法律中会计诚信内容的体现。“心理学”课程教材可选择国内心理学方面的优秀教材或翻译国外原著的中文版教材,使学生对心理学理论有较为系统的了解,而上述提及的“心理因素测试”、“会计职业测试”等可辅以讲义形式为教学所用。

作者:章雁 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篇3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诚信缺失现象屡见不鲜,且越发严重。会计诚信的缺失给企业、合作对象、市场经营秩序以及投资者都带来了巨大危害。会计诚信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然,会计诚信的缺失有很多原因,比如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利益驱动、惩罚力度不够等,但是,笔者认为提高会计人员诚信素质是解决会计诚信问题的关键,而教育是基础。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一号公告中指出“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是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反思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在重建会计诚信时能做些什么。现在,人人都在讲诚信。诚信是什么?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诚信是升华的结果,是道德的完美。会计的诚信关系着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国家的和谐稳定。正如我国现代会计的奠基人、杰出的会计教育专家潘序伦先生所说:“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会计教育界承担着对会计工作者进行诚信教育的重任,因此必须从高校会计专业开始,对会计工作者进行诚信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1导致诚信教育现状的原因

1.1大学生价值观念的不良倾向给诚信教育带来阻碍很多大

学生在就业求职时择业功利性倾向严重,即讲求实惠,如片面追求高收入,片面追求有利于个人发展,讲个人需要多,讲究奉献社会少,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当个人利益和社会需求发生矛盾时,首先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目标短视,自身人生价值缺失。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面对利益的诱惑和就业的压力时选择造假。

1.2会计本身的特点及局限性

随着企业中新业务、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大量涌现,会计的工作准则及方式都在不断的更新中。2006年财政部相继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标志着我国构建起了一套企业会计准则完善体系。新的准则针对某些事件的会计处理方式并没有给出特定的处理方式,而只是制定了相关标准,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但是不能够违背准则的标准。这样就使得会计的工作方式更加自由,让他们能够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处理,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和职务上的便利。也就更需要在高校开展本科会计专业诚信教育,提高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观念。培养作风过硬、恪尽职守、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爱岗敬业的会计人员队伍。

2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现状

2.1会计教育片面的重视技能教育,忽略职业道德培养

目前传统的会计教育方式片面的注重对学生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进行会计教育的时候,很少有学校开设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课程,即便有的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也只注重公德教育,达不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以及诚信意识的目的。

2.2对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

高校会计教育,多强调会计教学质量,追求学生的考研率和就业率,至于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度如何,学生毕业后的诚信表现如何,有没有做假账,却不算在学校教育成果中。至于如何在高校开展会计诚信教育,更是缺乏详细、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

3加强会计诚信教育的措施

3.1优化教育环境

学校的育人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诚信教育。学校首先要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诚信的校园氛围。通过倡导、赞扬、鼓励诚信的行为,贬抑、谴责查处会计造假等不良行为,将有助于学生分清是非,形成良好的风气,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同化。通过公共道德课程的教育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社会上某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使学生坚信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从学生的入学教育到日常教学、毕业前教育和毕业后追踪,各个环节都要加强会计诚信教育,让诚信教育真正融人大学生活,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诚信基础。

3.2完善课程体系

改变传统教育中轻职业道德建设的观念,进一步完善会计的课程体系,增设会计诚信教育的有关课程,如《会计诚信学》、《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诚信案例》等课程,有针对性地结合社会现象予以讲述,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诚信教育可采取“基础课—案例教学—专家讲座—社会调研实践—职业测试”多元化的模式,拓宽与完善会计专业的诚信教育课程体系。

3.3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最终实施者,其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教育榜样和典范。教师的个人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以正直、诚实、严谨、科学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还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观念。做到师者,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传道。在教学中,时刻不忘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形象带动广大学生树立起诚信的形象。

3.4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

会计诚信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还应当组织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比如组织团体讨论、辩论会、角色模拟、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各种形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相关信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或网站收集各种案例。应当建立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平台,如可以通过知心信箱、电子网络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沟通。还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会计职业道德,更加适应即将面临的社会角色。学校还可以聘请单位会计人员、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税务人员、司法人员等专业人员开展讲座,以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会计诚信教育的说服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和道德风险的防线。

3.5毕业生跟踪调查,加强会计诚信教育的理论研究高校教

师应在学生毕业后,详细了解每个毕业生在会计工作中的诚信状况,对学生的会计诚信状况进行深入、详细、系统地研究,为我国会计诚信教育提出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玉英.高校会计诚信教育探讨[J].考试周刊,2009,(2).

[2]赵红荚.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3]庄智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与分析[J].财会通讯,2007,(1).

[4]刘永幸.刍议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J].考试周刊,2006,(1).

作者:高玉荣 单位:山东女子学院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