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产业发展现状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产业发展现状

时间:2023-03-20 14:43:30 关键词:高新技术 企业培育 产业发展

摘要:高新技术企业普遍选择把研发投入强度仅仅维持在刚好满足当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所规定的达标水平线上,缺乏主动进行大量研发投入的创新动力[4]。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产业发展现状

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和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国家为企业量身打造的一项引导政策。通过税收减征优惠、申报费用补贴、政府部门引导等方式,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企业科技创新、科技致富意识,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有效带动研发费用的高速增长,使其成为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一直以来,温州市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发展,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持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产业扶持力度,在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机构建设、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训服务等科技政策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1温州市高新技术企业与产业发展现状

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域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近年来,温州市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等数据居全省前列。截至2021年底,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85家。2017—2021年,温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始终保持全省前三。

1.1产业分布

温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分布较为广泛,3085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布如下:先进制造与自动化1991家,新材料605家,电子信息208家,生物与新医药70家,航空航天2家,高技术服务105家,新能源与节能50家,资源与环境54家。从领域工业总产值来看,先进制造与自动化2439.58亿元,新材料529.49亿元,电子信息161.44亿元,生物与新医药77.85亿元,高技术服务60.75亿元,新能源与节能14.38亿元,资源与环境27.63亿元。除高技术服务同比略有下降外,其余领域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1.2地区分布

按所在区域划分,温州市3085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布在14个县(市、区)及功能区。其中,乐清市775家,瑞安市644家,鹿城区165家,龙湾区257家,瓯海区312家,经开区277家,永嘉县188家,平阳县206家,苍南县87家,龙港市105家,泰顺县13家,洞头区17家,瓯江口27家,文成县12家。在区域分布中,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乐清市和瑞安市,约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一半,形成集中发展、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

1.3经济效益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快报统计数据,2021年温州市3085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3543.83亿元,比上年增加29.76%;工业总产值3468.63亿元,比上年增加28.39%,占全市GDP总量的45.47%;净利润294.59亿元,比上年增加23.41%;实际上缴税费277.7亿元,比上年增加138.72%;出口创汇总额515.88亿元,比上年增加28.4%;全年研发经费154.95亿元,比上年增加26.83%。

2温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主要做法

2.1出政策,支持体系更加完善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推动[2]。温州市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企业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给予奖励、研发经费补助、企业用地补助等优惠政策。除了上述全市层面的普惠政策,各县(市、区)也出台了符合当地特色的惠企政策。

2.2强投入,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2020年温州市规上工业企业中研发机构设置率为38.2%,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机构设置率达98%以上,继续保持全省前列。2021年新增市级企业研发中心352家,累计1566家;新增省级企业研发中心66家,累计492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家,累计212家。累计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项目8000余项。2021年温州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194.59亿元,其中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151.18亿元,占比为77.69%,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推动温州市研发投入高速增长的主力军。

2.3搭平台,创新载体更加完善

企业社会创新既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新主题,也是企业创新驱动的重要形式[3]。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企业成长的沃土,近年来温州市系统构建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体系,以组建联盟、精准服务、备案办法优化和绩效引导为抓手,推动全市孵化平台提质增效。截至2021年底,累计建成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3家(国家级4家、省级8家)、众创空间83家(国家级15家、省级39家),总孵化面积84万m2。

2.4优服务,业务指导更加深入

积极宣传贯彻温州市科技惠企政策,细致了解企业上一年度科技政策享受情况,推送相匹配政策,并针对政策应用进行提醒,确保企业用好、用足科技惠企政策。详细摸底企业在研科技攻关项目情况,从中筛选出技术水平高、研发投入大的项目,将其列入科技攻关项目后备库,推荐并帮助企业申报浙江省科技厅“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推动院企深度合作,细致了解企业研发场地面积、研发人员、知识产权等情况,对研发机构提升进行分析并给出下一步发展建议。

3温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头部科技型企业较少

一是行业顶尖企业少,梯队培育不足。截至2021年底,温州市认定的省创新领军企业只有5家,远低于杭州的17家;在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企业中占比较少,2021年温州市仅有3家企业上榜;2022年浙江省计划新认定1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温州市符合条件的企业仅有10家左右。二是产业链“链主”企业少。温州市龙头企业如正泰集团、华峰集团等,虽然体量较大、创新能力较强,但多属于产业链上游企业,整合产业链的能力不强,尚不具备牵头创建创新联合体的实力。三是超10亿元规模企业占比较少。据统计,温州市总收入1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82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25.35%,超1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仅41家,仅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1.33%。

3.2全市科技型市场主体占比较少

一是千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2019年,温州市每千家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有10.03家,居全省第8位;2020年,每千家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有11.34家,居全省第7位。二是新设立的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较少。2021年新增的763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近3年成立的企业为24家,占比仅为3.15%,近5年成立的企业有112家,占比仅为14.68%;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也较低,仅占23.64%。

3.3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高新技术企业普遍选择把研发投入强度仅仅维持在刚好满足当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所规定的达标水平线上,缺乏主动进行大量研发投入的创新动力[4]。一是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领域分布偏传统产业。传统产业领域(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为1991家,占比达64.54%。二是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数量较少。2021年温州市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0家,分别占全省新增数量的5%(全省40家)和4.93%(全省203家),较杭州市、嘉兴市仍有较大差距。三是承接省“双尖双领”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较少。2021年度入选“尖兵”“领雁”研发攻关项目23项,仅占全省的4.25%(全省共541项),呈现下降趋势。

4促进温州市高新技术企业与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发挥战略平台主战场作用

一是系统推进“一区一廊”建设,打造温州市双招双引“金名片”。强化市级统筹、部门协同、上下联通、内外联动,全面深化自创区“八大专项”攻坚行动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三大会战”,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和溢出效应,在全市范围营造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将“一区一廊一会一室”打造成为温州市招引重大项目、吸引人才团队的“金名片”。二是持续强化高新区建设,培育新兴产业主战场。推动温州市国家高新区排名向全国前40%目标迈进,乐清市、瑞安市省级高新园区排名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瓯海区、永嘉县、平阳县省级高新园区组织架构正常运转,将瓯江口创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聚焦主导产业壮大、科技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和亩均税收双提升,强化评价指标分析和攻坚补短,探索实行“月汇总、季分析、年评价”工作机制,持续推进高新区进等升位。

4.2加速全域孵化良好态势的形成

一是以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为重点区域,聚焦重点新兴产业或未来产业领域,全市“一盘棋”谋划推进大孵化器集群建设。重点统筹大孵化器集群建设布局,整合拓展可用孵化空间,强化成果转化和创新项目招引,举办创新创业系列活动,推行专业孵化机构运营,建立健全基金支撑体系,完善大孵化器设施配套等。二是以有一定孵化空间体量、一支专业运营团队、一个明确主导细分产业、一个专业技术公共平台、一批创投基金、一个良好创新环境为标准,差异化、专业化、集约化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示范大孵化器,带动全市整体孵化效能提升和创新资源配置优化。到2024年底,全市累计新增孵化场地面积500万m2(高线600万m2)以上,新设立或引进合作基金45支以上,创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50家以上。

4.3加速头部领军企业培育壮大

一是建立3个培育库。以成长性、研发强度、知识产权数为主要评估标准,优选一批规上省科技型企业作为“规进高”培育库;在规下高新技术企业中,优选一批作为“高进规”培育库;在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中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好的“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纳入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型领军(瞪羚)企业培育库。二是强化分类培训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创新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具有一定作用。分别针对面上企业、后备库企业、三区两市重点企业开展线上线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会;邀请省评审专家开展一对一模拟审核辅导;对接汽摩配、阀门、鞋服等传统行业协会专项辅导,精准推动激光光电、电子电器产业科技企业培育,提升传统产业高新化,集群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4.4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撑作用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创新主体地位。围绕温州市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平台支撑、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创新人才团队引育、产业创新生态打造等五大工程,加速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实现产业链延链强链。在清洁能源技术、能源储备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等领域形成突破性成果,增强新能源产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为把温州市打造成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提供科技支撑。

4.5不断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加大市级研发机构备案力度。建立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培育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切实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大省级研发机构培育力度。按照省级企业研发机构管理办法,结合企业年度绩效考核数据,筛选建立培育库,提前开展摸底调研,掌握其研发条件和实力、研发活动和成果等方面的情况,提高省级企业研发机构认定成功率。三是争创一家省技术创新中心。按照浙江省科技厅“成熟一家,创建一家”的要求,拟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动以奔腾激光为核心的省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的创建,瞄准世界一流的激光智能装备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定位,打造中国“旗舰式”激光智能装备产业创新基地,使“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相通共融。四是组织实施市重大科技专项。加大支持面和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五是推动项目攻关形式改革。开展重大项目主动设计,提升协同创新、急用先行项目的攻关精准性与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肖凡,任建造,伍敏冬,等.21世纪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时空分布和影响机制[J].经济地理,2018,38(2):27-35.

[2]屈文建,唐晶,陈旦芝.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特征及演进趋势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3):61-69.

[3]孙艺文,张肃.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新技术企业社会创新驱动机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8(9):129-134.

[4]杨记军,敖翔,吴敏.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阈值效应[J].科研管理,2018,39(6):85-95.

作者:陈琦 单位: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