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01 12:46:53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例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0-0040-03

“实践教学是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的而开展的,是有学生亲身体验的一项实践活动。它既包括认识、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技术知识而开展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验证性实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践,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1]

博物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博物馆工作,博物馆工作需要具备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所以博物馆学专业培养的不是匠人,而是能够进行理论和研究方法创新、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人才。高校博物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是单纯的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深度消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建立与课程知识学习、科学研究、生产劳动和岗位技能训练相结合,学习、研究、生产劳动能力共同培养的“三对接”实践教学模式,是进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深化开展实践教学的新方向,有益于实现以实践教学为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

一、与课程知识学习相对接的“课程实践”

“博物馆学专业课程教学兼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特性,尤其是关于藏品管理、展览设计、观众调查、展览讲解、博物馆参观服务、文物保护等方面,在这些环节上必须开展课程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接触博物馆实体的机会,以及对相关博物馆工作的体验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该学科的感性认识,才能增强对理论的理解,并在比较中产生新的认识和思考。”[2]利用校外博物馆与文物考古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结合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组织课程实践教学和实验性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

课程实践的开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实践活动,“通过教学的总体设计,明确每一个实践环节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注重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和校外基地实践的独立性、系统性、完整性,使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有机整体。”[3]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进度开展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项目。教师作为学生完成教学项目的指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负责进行教学的课堂进度设计和教学环境的设计,以及策划组织教学项目和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负责参与具体实践活动,完成教师拟定的项目任务,从而达到对课程学习内容感性和理性的双重思考。

博物馆陈列设计是博物馆学专业的主干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陈列理论和方法,其中关于陈列主题的提炼和阐释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掌握撰写陈列大纲的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自己独立撰写一份陈列大纲,实现对主题的提炼和阐释,是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这项教学目标的实现,可发挥校外博物馆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结合博物馆举办的具体展览,将其作为考察和研究对象,在观摩和分析博物馆陈列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陈列大纲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课程实践围绕如何撰写陈列大纲进行,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具体实施。“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4]

项目教学的实施由四个部分构成,即确定项目任务、项目计划的制订、项目实施、项目完成结果的评估。确定项目任务要遵循三个原则:实效性,即项目任务必须能够被学生感知,并与实际相结合,可通过操作来完成。多面性,即项目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运用多元的理论知识来完成,由项目带动学生多元思维。延展性,即项目任务的设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扩展,激发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创造性的思考。项目计划由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组建项目小组,项目的实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作为指导者,从旁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结合项目计划实现的效果组织项目评估,由教师制定评估标准,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

以“撰写博物馆陈列大纲”的项目教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第一步,向学生明确项目教学的任务,即以具体博物馆的藏品为资源,策划并撰写一份文字表达的主题陈列大纲。第二步,布置项目计划。这个步骤包括将参加项目学习的学生以4人为单位组建项目小组,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陈列大纲的撰写;组织观摩考察博物馆陈列,教师结合具体的陈列,讲解陈列大纲的撰写方法;考察和研究博物馆中的某类收藏,作为提炼主题、策划陈列的资源;指导学生项目小组完成一份主题陈列大纲。第三步,项目实施。首先,确定小组成员分工,包括对藏品历史、艺术、科学信息的搜集、整理;提炼陈列主题和策划陈列内容框架;策划设定用以说明藏品价值和陈列主题的辅助展品(包括陈列标题、部分、单元、展品的说明文字,以及图表、沙盘、绘画等科学或艺术类的辅助展品)。其次,观摩学习,带领学生考察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分析一个具体陈列的特点,并结合该陈列讲解陈列大纲的撰写方法。再次,分析和研究藏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由博物馆为学生提供一份某类藏品的登记卡,学生根据登记卡上的藏品信息、藏品图片,并到博物馆展厅中具体观察展出的此类藏品,运用文物学、历史学、博物馆学知识,撰写藏品说明,并提炼一个陈列主题,设计陈列内容框架。最后,基于藏品研究撰写陈列大纲,包括标题―部分―单元―藏品组合―藏品和辅助展品的说明文字。第四步,学生展示项目完成情况,由小组成员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演示陈列主题和陈列大纲的构思特点,以及撰写陈列大纲的程序。第五步,教师组织项目评估,评估以百分制的方式进行,制定各项评估标准及得分标准。(1)陈列主题突出且新颖,并能够高度概括藏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30分);(2)陈列大纲内容框架充分体现主题,各类文字表达精练、有感染力,达到雅俗共赏(30分);(3)展品组合关系紧扣主题(20分);(4)辅助展品的选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0分)。以上各项评估包括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讲评三个方面。

师资历来是教学组成的一个至关重要部分,建设与培养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是开展课程实践教学建设的保证。博物馆学陈列设计的课程实践教学,除本校主讲教师外,还可以邀请博物馆资深的陈列设计人员,以其设计的陈列内容为案例,进行技术操作方面的具体讲授。高校博物馆学教师和博物馆陈列工作者的教学队伍组合,可以达到教学相长,丰富教学队伍成员的知识水平并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授课。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建立对专业知识的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认识,进一步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

二、与科学研究相对接的“申请与实施‘大创计划’”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学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造力、创新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创业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储备。目前国内各高校除了组织学生申报省、教育部的训练计划,学校本身也提供这方面的训练项目,供教师指导学生申请。探索研究实际问题,并开展创新研究是“大创计划”的宗旨。“大创计划”是通过资助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等院校应将该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大创计划”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鼓励与现实紧密集合的项目选题。博物馆学专业学生未来要进入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工作,“大创计划”项目的选题和实施都必须以文化遗产保护、遗产价值传播的博物馆发展现实为考察对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一项实际问题的研究,需要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解决,是一项高层次思维活动。“高层次思维不是简单的感知、记忆、复述或应用,而是有意识的,围绕特定目标的,付出持续心理努力的,需要发散、研究判断和反思等认知活动的复杂思维,它包括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判断性思维,以及自我反思等思维活动。”[5]

教师在指导“大创计划”这项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可采用“基于问题式教学”理论。“基于问题式教学”主要包括设置问题情境、组建问题研究小组、启动问题、进行问题解决、研究成果展示和评估等环节,是一个由问题的提出、分析思考、解决、评估解决效果构成的高层次思维训练过程。由于“大创计划”需要项目团队通过答辩才能够结项,“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可以保证学生项目完成的质量,并顺利通过答辩。

博物馆学的理论完全来自于对博物馆具体实践的研究,通过对现实博物馆活动的考察,提炼问题进行申请,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研究,并通过成果评估的反思活动,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成果,是“大创计划”的指导实施流程。例如围绕博物馆教育功能开展“大创计划”研究,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也是博物馆机构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这项功能的实现决定了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博物馆能否履行好“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机构使命,提出“博物馆科普教育策划与开展”的“大创计划”选题,指导学生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基于对该博物馆科普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为博物馆设计科普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将方案应用到博物馆教育工作中进行效果检验,最终完善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现以本人曾指导过的部级“大创计划”“博物馆科普教育策划与开展”为例,具体阐释问题研究的过程。第一步,设置问题情境,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考察教育功能的实现情况。考察内容包括:观众对展览吸引力的评价、观众对展览内容的理解程度、博物馆教育学习活动内容、观众参与活动后的评价、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学习需求。在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思考问题:博物馆如何开展科普教育。第二步,形成研究小组,对问题研究感兴趣的学生,自发地组建“大创计划”的研究团队。第三步,启动复杂的问题,设定项目研究课题:博物馆的科普教育策划与展开――以某个博物馆为例。第四步,解决问题。(1)访谈:组织学生与实践教学基地博物馆的教育部门工作者访谈交流,包括对从事这份工作的体会,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教育工作者与参观学习者的关系;开展与观众的访谈,面对面地了解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学习体验和需求。

(2)调查:组织学生运用博物馆教育学理论和学习心理学理论设计一份“观众参观学习需求与体验”调查问卷,并在博物馆中发放给观众,进行回收分析;跟踪参观学习行为,组织学生在博物馆中对参观者的参观行为进行跟踪了解,并倾听参观者的交流。第四步,完成研究。包括:课题研究组利用研究所积累的图文资料、影像和语音资料制作课件,汇报研究过程;为所考察的博物馆编制“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开展指南;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第五步,研究成果评价及完善。包括观众评价,组织学生将设计策划的教育项目,在博物馆的支持下开展学习活动,观察观众参与过程的行为、情感变化,并在观众参与后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习者的体验和意见、建议;指导教师点评;小组自评;在观众评价和教师点评基础上,进行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的修改和完善。

三、与生产劳动相对接的“专业实习”

所谓专业实习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社会实践工作的初步尝试,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通过实习,检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它是学校和社会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提供的就业实习机会,是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一条纽带,为学生未来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履行岗位职责打下良好的基础。

树立岗位意识,了解岗位价值,掌握岗位操作技能是专业实习的主要内容,能否获得和提升岗位操作技能的水平,是由工作者的岗位意识强弱,对岗位价值是否具有科学认识所决定的。博物馆学专业实习,学生将被安排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从事某个岗位的具体工作。为了使学生通过专业实习获得良好的技能训练,树立岗位意识,培养对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的热爱,专业实习过程中需要组织岗位技能培训和操作技能考核。通过在博物馆中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可以使实习学生很快熟悉工作岗位的特点、工作职责、工作要求(见表1)。通过岗位操作技能考核,可以刺激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操作要领,强化岗位意识和建立科学的岗位价值观(见表2)。

表1 博物馆藏品库房管理岗位技能培训流程

表2 博物馆藏品库房管理操作考核

参考文献:

[1]翟慧卿.对完善大学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J].经济师,2010,(1).

[2]刘俊勇.博物馆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辽

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9).

[3]张秀鸯.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5,(2).

[4]刘俊勇.博物馆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辽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例2

博物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博物馆工作,博物馆工作需要具备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所以博物馆学专业培养的不是匠人,而是能够进行理论和研究方法创新、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人才。高校博物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是单纯的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深度消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建立与课程知识学习、科学研究、生产劳动和岗位技能训练相结合,学习、研究、生产劳动能力共同培养的“三对接”实践教学模式,是进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深化开展实践教学的新方向,有益于实现以实践教学为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

一、与课程知识学习相对接的“课程实践”

“博物馆学专业课程教学兼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特性,尤其是关于藏品管理、展览设计、观众调查、展览讲解、博物馆参观服务、文物保护等方面,在这些环节上必须开展课程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接触博物馆实体的机会,以及对相关博物馆工作的体验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该学科的感性认识,才能增强对理论的理解,并在比较中产生新的认识和思考。”[2]利用校外博物馆与文物考古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结合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组织课程实践教学和实验性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

课程实践的开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实践活动,“通过教学的总体设计,明确每一个实践环节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注重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和校外基地实践的独立性、系统性、完整性,使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有机整体。”[3]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进度开展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项目。教师作为学生完成教学项目的指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负责进行教学的课堂进度设计和教学环境的设计,以及策划组织教学项目和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负责参与具体实践活动,完成教师拟定的项目任务,从而达到对课程学习内容感性和理性的双重思考。

博物馆陈列设计是博物馆学专业的主干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陈列理论和方法,其中关于陈列主题的提炼和阐释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掌握撰写陈列大纲的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自己独立撰写一份陈列大纲,实现对主题的提炼和阐释,是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这项教学目标的实现,可发挥校外博物馆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结合博物馆举办的具体展览,将其作为考察和研究对象,在观摩和分析博物馆陈列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陈列大纲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课程实践围绕如何撰写陈列大纲进行,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具体实施。“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4]

项目教学的实施由四个部分构成,即确定项目任务、项目计划的制订、项目实施、项目完成结果的评估。确定项目任务要遵循三个原则:实效性,即项目任务必须能够被学生感知,并与实际相结合,可通过操作来完成。多面性,即项目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运用多元的理论知识来完成,由项目带动学生多元思维。延展性,即项目任务的设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扩展,激发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创造性的思考。项目计划由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组建项目小组,项目的实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作为指导者,从旁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结合项目计划实现的效果组织项目评估,由教师制定评估标准,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

以“撰写博物馆陈列大纲”的项目教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第一步,向学生明确项目教学的任务,即以具体博物馆的藏品为资源,策划并撰写一份文字表达的主题陈列大纲。第二步,布置项目计划。这个步骤包括将参加项目学习的学生以4人为单位组建项目小组,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陈列大纲的撰写;组织观摩考察博物馆陈列,教师结合具体的陈列,讲解陈列大纲的撰写方法;考察和研究博物馆中的某类收藏,作为提炼主题、策划陈列的资源;指导学生项目小组完成一份主题陈列大纲。第三步,项目实施。首先,确定小组成员分工,包括对藏品历史、艺术、科学信息的搜集、整理;提炼陈列主题和策划陈列内容框架;策划设定用以说明藏品价值和陈列主题的辅助展品(包括陈列标题、部分、单元、展品的说明文字,以及图表、沙盘、绘画等科学或艺术类的辅助展品)。其次,观摩学习,带领学生考察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分析一个具体陈列的特点,并结合该陈列讲解陈列大纲的撰写方法。再次,分析和研究藏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由博物馆为学生提供一份某类藏品的登记卡,学生根据登记卡上的藏品信息、藏品图片,并到博物馆展厅中具体观察展出的此类藏品,运用文物学、历史学、博物馆学知识,撰写藏品说明,并提炼一个陈列主题,设计陈列内容框架。最后,基于藏品研究撰写陈列大纲,包括标题―部分―单元―藏品组合―藏品和辅助展品的说明文字。第四步,学生展示项目完成情况,由小组成员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演示陈列主题和陈列大纲的构思特点,以及撰写陈列大纲的程序。第五步,教师组织项目评估,评估以百分制的方式进行,制定各项评估标准及得分标准。(1)陈列主题突出且新颖,并能够高度概括藏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30分);(2)陈列大纲内容框架充分体现主题,各类文字表达精练、有感染力,达到雅俗共赏(30分);(3)展品组合关系紧扣主题(20分);(4)辅助展品的选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0分)。以上各项评估包括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讲评三个方面。

师资历来是教学组成的一个至关重要部分,建设与培养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是开展课程实践教学建设的保证。博物馆学陈列设计的课程实践教学,除本校主讲教师外,还可以邀请博物馆资深的陈列设计人员,以其设计的陈列内容为案例,进行技术操作方面的具体讲授。高校博物馆学教师和博物馆陈列工作者的教学队伍组合,可以达到教学相长,丰富教学队伍成员的知识水平并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授课。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建立对专业知识的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认识,进一步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

二、与科学研究相对接的“申请与实施‘大创计划’”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学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造力、创新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创业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储备。目前国内各高校除了组织学生申报省、教育部的训练计划,学校本身也提供这方面的训练项目,供教师指导学生申请。探索研究实际问题,并开展创新研究是“大创计划”的宗旨。“大创计划”是通过资助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等院校应将该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大创计划”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鼓励与现实紧密集合的项目选题。博物馆学专业学生未来要进入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工作,“大创计划”项目的选题和实施都必须以文化遗产保护、遗产价值传播的博物馆发展现实为考察对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一项实际问题的研究,需要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解决,是一项高层次思维活动。“高层次思维不是简单的感知、记忆、复述或应用,而是有意识的,围绕特定目标的,付出持续心理努力的,需要发散、研究判断和反思等认知活动的复杂思维,它包括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判断性思维,以及自我反思等思维活动。”[5]

教师在指导“大创计划”这项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可采用“基于问题式教学”理论。“基于问题式教学”主要包括设置问题情境、组建问题研究小组、启动问题、进行问题解决、研究成果展示和评估等环节,是一个由问题的提出、分析思考、解决、评估解决效果构成的高层次思维训练过程。由于“大创计划”需要项目团队通过答辩才能够结项,“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可以保证学生项目完成的质量,并顺利通过答辩。

博物馆学的理论完全来自于对博物馆具体实践的研究,通过对现实博物馆活动的考察,提炼问题进行申请,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研究,并通过成果评估的反思活动,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成果,是“大创计划”的指导实施流程。例如围绕博物馆教育功能开展“大创计划”研究,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也是博物馆机构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这项功能的实现决定了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博物馆能否履行好“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机构使命,提出“博物馆科普教育策划与开展”的“大创计划”选题,指导学生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基于对该博物馆科普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为博物馆设计科普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将方案应用到博物馆教育工作中进行效果检验,最终完善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现以本人曾指导过的部级“大创计划”“博物馆科普教育策划与开展”为例,具体阐释问题研究的过程。第一步,设置问题情境,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考察教育功能的实现情况。考察内容包括:观众对展览吸引力的评价、观众对展览内容的理解程度、博物馆教育学习活动内容、观众参与活动后的评价、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学习需求。在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思考问题:博物馆如何开展科普教育。第二步,形成研究小组,对问题研究感兴趣的学生,自发地组建“大创计划”的研究团队。第三步,启动复杂的问题,设定项目研究课题:博物馆的科普教育策划与展开――以某个博物馆为例。第四步,解决问题。(1)访谈:组织学生与实践教学基地博物馆的教育部门工作者访谈交流,包括对从事这份工作的体会,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教育工作者与参观学习者的关系;开展与观众的访谈,面对面地了解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学习体验和需求。

(2)调查:组织学生运用博物馆教育学理论和学习心理学理论设计一份“观众参观学习需求与体验”调查问卷,并在博物馆中发放给观众,进行回收分析;跟踪参观学习行为,组织学生在博物馆中对参观者的参观行为进行跟踪了解,并倾听参观者的交流。第四步,完成研究。包括:课题研究组利用研究所积累的图文资料、影像和语音资料制作课件,汇报研究过程;为所考察的博物馆编制“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开展指南;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第五步,研究成果评价及完善。包括观众评价,组织学生将设计策划的教育项目,在博物馆的支持下开展学习活动,观察观众参与过程的行为、情感变化,并在观众参与后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习者的体验和意见、建议;指导教师点评;小组自评;在观众评价和教师点评基础上,进行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的修改和完善。

三、与生产劳动相对接的“专业实习”

所谓专业实习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社会实践工作的初步尝试,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通过实习,检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它是学校和社会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提供的就业实习机会,是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一条纽带,为学生未来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履行岗位职责打下良好的基础。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例3

第一次接触谷歌艺术计划后,长沙数字展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刘宇驰就决心促成湖南博物馆与该计划的合作。刘花了3个月时间,挑选极有代表性的藏品,如T形帛画、人物御龙帛画和商代铜像尊等,为它们拍摄照片、上传数据,并向谷歌提交申请。

“谷歌的反应非常快,前一天向加州发出申请表格,第二天谷歌就从上海打来电话。”刘宇驰对《环球企业家》说。2012年6月,作为国内第一家加入谷歌艺术计划的公立博物馆,湖南博物馆的50件藏品登陆线上。随后,湖南博物馆遇到了扩建休馆期,然而关注其馆藏珍品的人数不降反升。“作品上线至今,我们网站的访问总量提高了175%,其中来自中国大陆以外的访问者达到48.7%。”刘说。

作为古蜀文明代表的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是与谷歌合作上线的国内第二家。它有不少具有吸引力的藏品,包括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太阳神鸟”金饰以及国内保存最完好、最大 的金质面具“大金面具”等。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姚菲说:“81件藏品上线后,国外的参观者更多地了解了我们,进馆的人数也多了。”目前,国内已有7家博物馆加入谷歌艺术计 划。

一开始,谷歌艺术计划源自员工业余时间的兴趣之作。谷歌内部有一项名为“80/20”的计划,即允许员工在上班时间拥有20%自由支配的时间,用于构思和开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由此产生了如Gmail等知名产品。谷歌艺术计划原本是20%时间项目,如今已经有20余人的全职团队。现任谷歌文化学院总监的阿米特·索德(Amit Sood)是谷歌艺术计划的发起者,也是一位谷歌工程师。

2011年2月,谷歌艺术计划第一批收纳了9个国家17座博物馆的1000多幅作品。上线第一年,访问数达到了2000万人次。这个数字相当于全球参观人数排名前三位的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当年累计参观人数的总和。随后一年,这项艺术计划增加了138座博物馆,藏品数量增加了30倍,目前这个数字还在持续扩容中。“每到一个新的国家,就会有当地的谷歌员工拿出20%时间来支持计划,这是我们能够壮大的原因。” 阿米特 说。

70亿像素

谷歌艺术计划并非是把艺术品搬到线上的第一家。欧盟的文化门户“Europeana”收纳了包括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2000多个欧洲机构的古籍、绘画等藏品的虚拟展示。加拿大虚拟博物馆计划则集合了全国3000座博物馆的资源。谷歌艺术计划的藏品丰富程度虽不及前两者,但它“极限高清”和“3D实景参观”的技术改变了虚拟游览的体验。

荷兰画家彼得·老勃鲁盖尔(Pieter Brueghel Elder)的《收割者》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这幅木板油画长119厘米,宽162厘米,不甚宽大的画面上分布着六组人物群像,观者几乎要将鼻尖贴到画面上才能看清笔触。然而在谷歌艺术网站上,随着放大画面,极远处密集的黑点逐渐明晰,农民在田间劳作和娱乐的细节尽收眼底。

能做到对艺术作品巨细靡遗的呈现,谷歌采用的是十亿像素图像技术(Gigapixel),其拍摄精度高达70亿像素,是一般百万级像素相机分辨率的600倍以上。它提供的视觉细致到“司母戌方鼎”上岁月的痕迹、梵高《星空》中的“雨点皴”、博物馆中“翠玉白菜”的纹路。这种技术通常用在人造卫星等特定用途,谷歌地球的首席科学家迈克尔·琼斯(Michael Jones)于2007年将这种技术投入谷歌地球应用中。

借助GigaPixel技术拍摄一张作品有两种方法,如果一次成像,需要如Pan-STARRS PS1、 Gigapxl Camera这样的昂贵设备。另外也可以多次局部拍摄,以达到高水平的分辨率,最后整合图片。谷歌采用后一种更为经济的方法。拍摄前,谷歌工程师先将艺术作品纵横划分成不叠不漏的局部,继而使用专业摄像头、智能电脑系统以及多项同步移动单元拍摄。

将零散图像补缀在一起,则应用谷歌的Picasa技术,通过极为复杂的算法和图像识别技术,让每片图像各归其位,最后得到一张完整的图像,并达到快速缩放的效果。如此巨大的像素图形数据量要想在网络上流畅浏览,还需要谷歌App Engine的Web应用程序做基础架构的支持。“真正令我们获得优势的是,谷歌其他产品技术都被用来支持这个项目。”阿米特说。多项技术的综合使用让谷歌的线上参观者获得了只有从事艺术品恢复工作者才有的微观体验。

“3D实景参观” 脱胎于谷歌2007年推出的街景(Street View)技术。在专用街景车上装载有9个360度全景定向相机进行拍摄,得到博物馆的全景图像。线上访问者点击博物馆的平面图,就可以进入对应的房间参观。比如,点击进入凡尔赛的镜厅,以360度的视角环顾巨大的落地窗,仰视天花板波西米亚水晶吊灯和歌颂太阳神的华丽油画。除了观赏相关画作和艺术品,置身逼真的虚拟场景,最大程度还原了线上参观者的体验感。

谷歌利用其整合信息的优势,将艺术品全面数字化,这也给线上参观者提供了学习知识的便捷工具。例如,通过对比美国19世纪画家温斯洛·霍默(WinslowHomer)在库珀·休伊特国立设计博物馆陈列的《The Life Line》早期草图和来自费城艺术馆的最终作品,可以看出 画家的海景画风变化。“在整合信息的可塑性上,它是所有线下美术馆比不了的。”尤伦斯 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对《环球企业家》说,“做到更多的可能性是它的意义所在”。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例4

“共和国十七年”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无产阶级”开始之前的17年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博物馆获得新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首先从接管、整顿和改造旧有的博物馆开始,以故宫博物院和历史博物馆为重点,于1952年底基本完成;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北京地区逐步创造条件筹建了一批新型博物馆,到1965年底,北京地区已经拥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5座,基本上形成了共和国首都博物馆体系的雏形。

共和国十七年,北京博物馆发展形成了一个高潮,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北京博物馆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失误与曲折,从而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尤其是“左”的错误,严重影响了博物馆应有的工作秩序和正常发展。研究共和国十七年北京博物馆的发展状况,有利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于今后博物馆的发展也有诸多启示意义。

一、发展概述

1.接管和改造旧有博物馆

北京第一个正式博物馆,是由著名的教育家、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倡议,经过当时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先生的热心筹划,于1912年7月在北京国子监旧址筹建的历史博物馆,这也是由国家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国立公共博物馆。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北京地区又相继筹建了交通博物馆(1913)、古物陈列所(1914)、地质矿产陈列所(1916)、天文陈列馆(1933)等博物馆十余处,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1925年10月10日正式开放的故宫博物院。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的博物馆代表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初创阶段,对于表现古都北京的精神风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一时期政局不稳,经济发展落后,人才匮乏,导致博物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此外,由于战火的破坏和社会动乱,北平解放前夕,北京地区的博物馆萧条冷落,多数已经难以继续维持,只剩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勉强支撑,博物馆事业已濒临绝境。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19日,北平市文化接管委员会派代表钱俊瑞、陈微明、尹达、王冶秋正式办理接管故宫博物院事宜。3月2日,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尹达、王冶秋接管北平历史博物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根据中央文化部提出的博物馆应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开始对旧有博物馆进行改造。改造工作以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历史博物馆为重点,确定各博物馆的性质、方针和任务,改革机构,改造原有的陈列内容,整顿文物库房管理,加强群众宣传工作,努力清除旧时代的影响。

(1)故宫博物院的改造工作

1949年4月,故宫博物院新的业务方针确定为:“要利用文物为教育人民之工具,以启发其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并协助国家建设事业为工作之目标。”1951年,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和历史经验,调整了院内结构,改变了过去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三馆鼎立的局面。古物馆被分为保管、陈列两部,保管部专司文物藏品的保管,并开始文物的清点和整理工作;陈列部专事陈列展览,先后布置了《清代革命史料》《帝国主义侵华史料》等展览。新设群众工作部,增加了为观众服务的项目。图书馆不变,文献馆改称档案馆,其他有办公处,下设人事、行政、工程、守护四组。

除了调整院内结构,故宫博物院还进行了古建修缮和院容整理。针对当时情况,博物院制定了“着重保护,重点修缮,全面规划,逐步实施”的古建维修方针,定出了古建修缮的近期计划和长远规划。为了保证古建安全,上世纪50年代还陆续在院内高大的宫殿建筑上安装了避雷针。此外,故宫博物院对紫禁城内外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清理和整顿,1952年6月开始清运院内各处积存的渣土、垃圾,9月疏浚院内金水河。院容清理工作于1952年底基本结束,共清理垃圾18.3万立方米。

对于故宫博物院的改造工作是符合新的时代方向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利于博物馆功能的发挥,对于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协助国家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2)北京历史博物馆的改造工作

对于北京历史博物馆的改造主要表现在对博物馆陈列的改造。民国时期,历史博物馆的陈列看起硌笱蟠蠊郏但内容却是零乱不堪的。1951年,中央文化部确定了北京历史博物馆的陈列方针,即:“中国通史陈列要以科学的历史观点和方法,将中国按年代、事件、人物布置陈列;设立物质文化专题陈列室;陈列中应贯彻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新的陈列方针逐渐改变了过去那种零乱不堪如同摆古董摊式的陈列布置,按照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新的科学的陈列设计,使得文物展品与时代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到1952年底,北京地区基本完成了对旧有博物馆的改造,使旧博物馆在本质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对博物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筹建新型博物馆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筹建新型博物馆的任务也提上日程。新型博物馆的建设“打破老的建馆程序,采取边筹建边开放的方式,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满足社会对精神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新馆建设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一五计划”时期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执行。通过学习苏联莫斯科地志博物馆的经验,北京市开始筹备建设首都历史与建设博物馆,计划建成反映北京自然、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面貌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1954年,筹备处正式成立,限于当时的条件,基本陈列工作从“社会主义建设之部”着手准备。此外,徐悲鸿纪念馆(1954)、北京鲁迅博物馆(1956)、周口店中国猿人展览馆(1953)以及北京天文馆(1957)也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

在这一时期,博物馆以社会教育作用为主旨,通过各种陈列展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普及科学知识,现实教育的意义大于历史教育。

(2)国庆十周年献礼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决定在首都建立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也决定在北京兴建军事博物馆,迎接国庆十周年。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三大馆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各方有效配合,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并准时开放。

除了三大馆的建设,国庆节前竣工的博物馆还有北京自然博物馆(1958)、中国地质博物馆(1958)、定陵博物馆(1959)、民族文化宫博物馆(1959)、农业展览馆(1959)。这些博物馆加上稍后建设完成的中国美术馆(1962),不仅完善了北京的博物馆体系,而且也是建国十周年首都改造与建设巨大成就的反映。这些博物馆规模较大,设备先进,专题性强,藏品丰富,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到1965年底,北京地区共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5座(表一),其中既包括社会科学类博物馆,也包括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既包括综合类博物馆,也包括专题类博物馆;既包括地志类博物馆,也包括全国性博物馆。总之,经过17年的建设,共和国首都的博物馆体系已具雏形。

二、建设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明确提出:“博物馆事业的总任务是进行革命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博物馆使人民大众正确认识历史,认识自然,热爱祖国,提高政治觉悟和生产热情。”1956年,总理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强调:“为了实现向科学进军的计划,我们必须为发展科学研究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必须加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工作。”1961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其中指出:“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切实保护文物对于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向广大人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在党和政府的支持鼓舞下,博物馆工作者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开展活动,使得共和国十七年间北京博物馆工作呈现出一派繁荣局面。这一期间,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在陈列展览、藏品保管、科学研究,以及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发挥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1.陈列展览工作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普及知识,教育民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之下,博物馆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博物馆的陈列原则,在丰富多彩的展览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陈列体系,使得陈列展览工作更具科学性。

以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为例,17年间,故宫博物院共举办大小展览116次,基本上形成了“宫廷史迹”和“历代艺术”两大陈列体系,既有相对稳定的固定陈列,也有短期的临时展览和出国展览;中国历史博物馆共举办大小展览52次,其中《中国通史陈列》作为基本陈列,从原始社会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为止,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大量文物展示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古代灿烂文化,改变了过去零乱不堪的陈列模式,使得陈列更具科学性,更好地反映历史发展规律。其他博物馆也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了基本陈列和临时陈列,并且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北京天文馆举办展览23次,军事博物馆举办9次,农业展览馆举办7次,首都博物馆筹备处举办5次等。

2.藏品保管工作

文物的保管与收藏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做好藏品保管工作是为博物馆建设打好基础。这一时期,文物保管工作基本贯彻“妥善保管,提用方便”的方针,把集品和传世品分别登记保管。在党和政府的密切关注下,博物馆工作者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大量价值较高的文物,尤其是革命文物;此外,还对旧有博物馆的藏品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并对藏品划分了等级标准,完成了一级藏品的科学编目,同时改进了保管方法,健全了保管制度。

以中国革命博物馆为例,从1950年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处成立,到1961年7月博物馆正式开放,这一阶段藏品的搜集工作围绕着各个时期的陈列缺项及馆藏缺项进行有计划、有目地的征集,并且根据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的指示,制定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划分文物等级的标准,对藏品进行了绝品、珍品、常品的划分试点工作。1961年7月正式开放以后,首先确定了入馆文物的初步鉴选程序,确立了藏品总账系统登记制度以及藏品编目草卡审批制度,修订了藏品分类排架方法,设立了时期、物名、人名等8套供管理和检索用的卡式目录。这些做法不仅规范了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而且为博物馆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其他博物馆也在这一时期根据自身特点对藏品的保管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科W研究工作

学术研究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共和国十七年问,北京各博物馆在整理文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以鲁迅博物馆为例,1958年编辑出版了《鲁迅手稿和藏书目录》三册,从1959年起,又陆续编辑出版了四编《鲁迅先生手稿选集》,1960年整理出版了鲁迅遗编《俟堂专文杂集》,1962年又与上海鲁迅纪念馆合编《鲁迅收藏的中国现代木刻选集》。这一时期,其他博物馆,尤其是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也取得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成果。

4.群众工作

博物馆的群众工作是博物馆实现其教育职能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博物馆与群众联系的纽带。17年间,北京各博物馆相继成立群众工作部,培养和组织了专业的讲解队伍,认真做好群众参观接待和宣讲工作,并且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以故宫博物院为例,1951年群众工作部成立后不久便组织起了一支30多人的知识青年队伍,并将他们培养为共和国的第一批博物馆讲解员。为了更好地做好参观接待工作,博物院降低了票价,并在辅导参观的导游图之外,于开放路线醒目处设置全院或分院参观路线图,从而将故宫复杂的庭院和陈列室清晰地呈现于观众面前。从1958年到1961年,群工部举办了故宫宫殿与文物图片流动展览,工作者深入郊区和外省工地、农村,有时还会背上幻灯深入偏远地区的矿山、部队进行放映、宣传。这些活动普及了知识,教育了群众,在当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其他博物馆也在这一时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工作。

共和国十七年问,北京博物馆的工作者在实践中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在陈列展览、藏品保管、科学研究以及群众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不仅直接推动了北京博物馆工作的繁荣,也为全国博物馆的发展树立了典范,为日后博物馆,尤其是新时期博物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共和国十七年间,北京博物馆建设形成了一个高潮,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问题,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

1.“左”的错误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经济进入恢复时期。1953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实现,以及“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党内“左”的思想也在滋生,政治上出现“反斗争扩大化”,经济上掀起了“”和化运动,忽视客观发展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冒进情绪逐渐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文化事业的北京博物馆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1)指导思想出现偏差

“左”的错误使得个别博物馆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忽视博物馆自身应有的特点,造成同类博物馆之间陈列的雷同。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共和国十七年间,故宫博物院贯穿着一个指导思想,那就是将其建设成为历代艺术乃至古今中外艺术史性质的博物馆,而忽视了其作为明清皇宫的基本特点,在陈列展览方面突出艺术陈列,而在藏品保管方面,宫廷文物不受重视,有些甚至被处理掉了。这种指导思想上的偏差长时期影响着故宫博物院的发展。

(2)政治挂帅,突出红线

“政治挂帅,突出红线”是1959年9月22日中央书记处第159次会议上讨论博物馆的展品陈列原则和开放问题时提出的。这一指导方针过分强调博物馆工作要服务中心任务,从而影响了博物馆应有的工作秩序和正常发展。

以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为例,《中国通史陈列》作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在处理某些历史问题时有些不够实事求是,特别是对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另外,盲目地追求教科书的章节,勉强去表现那些不大适合用文物等形象资料表现的历史内容,如比较抽象的生产关系、意识形态等,过多地使用图表、书照、美术作品、文字说明等辅助展品,这不利于博物馆语言的发挥,从而影响了陈列效果。中国革命博物馆基本上是以思想为主线,以党内斗争为核心,以党的自身发展为基本内容的革命史陈列,这与一部全面的、完整的、科学的革命史陈列相差很远。

(3)“反右运动”的干扰

1957年的反斗争扩大化使北京博物馆工作也受到干扰,许多业务骨干被错划为“”分子,下放到偏远的农场劳动,这使得博物馆的许多正常工作因缺少业务人员而无法展开,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的正常发展。

2.建设主体单一化

共和国十七年间,北京博物馆完全是由政府(或总政治部)高额资金投入建设的,投资主体单一。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由政府大规模集中投入建设,北京博物馆“无论在建筑、设备实施的标准,还是专业人员的配备方面都是处于高起点起步的”,这对于博物馆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建设主体的单一化使得北京博物馆在类型上不够丰富,表现在建筑风格上比较单一,缺少特色;陈列内容政治色彩偏重,离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较定的科研成果,但总体而言科学研究工作还很不到位,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时期博物馆工作片面强调宣传、教育,对科学研究工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科研力量比较薄弱,从事博物馆工作的专业人才匮乏,加之“反右运动”的干扰,许多业务骨干被错划为“”分子,从而使得相关的科研工作无法展开。

4.缺少国际交流与合作

这一时期共和国的外交局面尚未完全打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1960年代初中苏关系也陷入恶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建设“更多的是向苏联学习和借鉴东欧部分国家的经验”,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流很少,缺少充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应该说,博物馆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从交流与合作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改进自身的工作。由于这一时期缺少国际交流与合作,北京博物馆的工作模式与国际标准化、专业化的博物馆工作模式存在较大差距。

这些问题既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反映,也是应当记取的教训。

四、对今后博物馆工作的启示

共和国十七年间,北京博物馆建设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出现过失误与曲折,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研究共和国十七年北京博物馆的发展对于今后博物馆建设也有诸多启示意义。

首先,博物馆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在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博物馆民众是必要的,但是应该尽量避免其他人为因素或是政治因素的干扰,保持博物馆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独立发展。

其次,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质的公共事业机构,由国家主导建设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国家主导建设的同时也应该鼓励支持其他类型的博物馆建设,如高校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企业博物馆等。由国家主导建设,多种类型的博物馆共同发展才能使博物馆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各项功能,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

再次,加强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工作。这一方面需要博物馆工作者从认知角度提高对博物馆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需要重视对博物馆从业人员的培养,加强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科研力量。科研人员要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宝贵资源,使博物馆真正能够为科学研究服务。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例5

博物馆策展与设计课程是以艺术管理与博物馆学和广告会展专业为依托,以文化市场需要为根据所设计的新型专业课,实践性较强,综合培养潜质全面开发的教学理念,通过大量与艺术管理相关的艺术生产、艺术市场营销、艺术经纪、知识产权、文化法规等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博物馆策展与设计的规律及特征,从而为参与文化市场开发及运营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主要学习文物学、博物馆策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历史、艺术、文化和科技等综合知识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文物、鉴赏、研究和文博事业管理的背景素养,可参与大量的博物馆策展与设计活动的策划与营销。也培养当代艺术经纪人、艺术策划人和文化管理者的专业能力,使其能胜任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以及艺术品投资咨询等具体工作。

博物馆策展与设计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博物馆策展和艺术管理运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我国的主要文物种类和重要文物实例,具有对人类文化遗存评价、鉴赏的基本能力;了解我国艺术策展和策展设计工作的政策和法规,了解文物与博物馆策展管理的国际规章和博物馆策展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的作用。在教学内容上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体现在技术应用方面和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提高博物馆策展设计能力等综合素质;教学环节上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运营能力。根据学科现状,其前期课程包括博物馆策展概论、文物学概论、艺术管理概论、美术史等。

博物馆策展的基本任务是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普及服务。因此要使学生了解博物馆策展的宗旨及“三性两务”,博物馆的基本性质是科学研究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以及自然标本的收藏所;博物馆策展在社会中的作用在于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的实效①,博物馆策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策展进行分类了解。从形式上讲,发达国家在形式上形成由大型著名博物馆策展和各层次各类别专业博物馆策展以及众多小型博物馆策展、社区博物馆策展共同构成的一个全社会的博物馆策展体系。从理念上讲,关注普通民众,关注生态环境,参与社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从管理上讲,运用信息技术,强化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是博物馆策展发展的一个方向。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博物馆策展教育功能的倡导,强调博物馆策展应成为大众的教育场所的观点,建立把博物馆策展和大学结合起来的概念。同时在社区成立博物馆策展,让公众了解博物馆策展的文化诉求。博物馆策展与设计课程要强调建立原初的工作使命,博物馆策展的根本目的事关博物馆策展发展的长远目标,也是博物馆策展发展的基石。强化工作具体职责,即一个博物馆策展的物质文化及所承担的义务,包括时间范围、业务训练、地域范围、专业领域等与同类博物馆策展的关系。博物馆策展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的战略规划,一般需要数年才能完成,包括藏品保护计划、扩展计划。因此课程设置的实训培养要有短期目标,一般是一年或更短,有明确的时间表,有具体的执行者。从整体上了解博物馆策展公共项目管理的能力,包括一切可以增加公众接近展品的活动和途径,以丰富观众的经验,增强其欣赏水平和对藏品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博物馆策展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并将之纳入博物馆策展的总体规划当中,使其与信息化成为一个整体。

博物馆策展与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交叉门类的课程,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进行熟练的操作和实践。多采用实例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练习,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每讲完一个较完整的章节后,应布置些综合性较强的实训,使学生能更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参与博物馆运营。在课堂中,应对讲解内容精简化,同时进行策展设计项目综合演练。教学上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大多数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为目的。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及领悟能力有较大的不同,教师应把课程进度快慢定在中等偏下学生的接受程度。在课程设置上要“参研学理,确有规则”。博物馆策展设计的基本前提为是否有适用性(策展设计能否培养各种技巧和技术,把陈列内容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进入确定空间的陈列体系是否清晰准确,参观路线是否流畅,陈列布局是否便于日常管理);是否符合经济性原则(考虑每一部分是否能产生相应的效果,防止安排或策展设计不当造成时间和劳动力的浪费);展览能否符合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防止过分艺术,不能唯美,也不能庸俗,要典雅而大众);策展设计所涉及的各方面,如展览主题,展品数量、大小、意义、重量,展览空间,展览所需材料(价格、表现力度、制作的难易程度)等能否满足总体策展设计和分段分组策展设计的规划,是本课程所要关注的方面。在课程设置的深度上使学生了解博物馆策展观众的行为类型,如行走中定向与位移的运动特征,视觉与视运动(凝视、浏览、飞读),同时了解观众在博物馆策展中的时空分布:不同时段观众在博物馆策展的分布,包括不同展室观众的分布。总之要培养学生认识博物馆以休闲为取向的学习特征,培养学生关怀多元文化并建立自导性的学习方式。

(注:本文系孙海垠主持的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北京广告产业集群价值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PHR201108379;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北京创意产业集群竞争力暨高等教育孵化策略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QSM201211417010;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应用型大学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暨创新机制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T.R.亚当姆.博物馆的公民价值.

参考文献: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例6

注重展陈空间营造的重要意义

衡量一座博物馆工程的优劣有多种指标,其中建筑设计所提供的内部空间是否适合后续的展陈内容是评判博物馆是否取得设计成功的关键。展陈工作是博物馆开展各项服务、教育工作的基础,建筑所提供的内部空间与展陈内容的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今后博物馆的正常运营。同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博物馆也在逐渐转变自身的角色,现代意义的博物馆不止是收藏和科研的中心,更是公众主要信息来源、文化交流、接受教育的场所,而展陈空间做为展品与公众沟通的媒介,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博物馆建设中注重营造与公众直接对话的展陈空间,有利于实现展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互动,让更多的公众接受博物馆并从中受益,以实现博物馆运营的目的。

二 忽略博物馆展陈空间营造

的建筑方案会带来诸多问题

建筑提供的内部空间与展陈内容不符

过分强调设计概念、建筑造型的结果往往是以牺牲博物馆展陈空间的营造为代价。有些博物馆在建成后进行布展工作时经常会遇到展陈空间不连续、面积过小、跨度与高度不足等问题。面对与博物馆展陈内容不相适应的内部空间,整个展陈内容的编排、铺述及形象展示无论从总体构建到分项结构布局,都会受到即有空间条件的限制,很多构想难以实现,留下诸多遗憾。不理想内部空间同样影响着展陈线路的设定,很难妥当安置各类展品,使展陈设计经常面对展品丰富,但即有空间狭窄;或是展品缺乏,但建筑提供的内部空间又过大的无奈境地,即便采用不同的改造补救措施进行空间调整,却最终让展陈效果大打折扣。

为改造不合理展陈空间所产生的能源浪费

建筑设计阶段疏于对展陈空间的考虑,使得博物馆在展陈设计时需对建筑提供的内部空间重新进行改造。这种改造既有因建筑使用大面积玻璃幕墙所导致的内部光环境不适于布展,而重新进行的展示空间围合;也包括内部空间不连续发生的对既有墙体的改造等等,类似的重复建设都会造成博物馆建设资金的大量投入。另外因建筑追求场面宏大导致的内部公共空间体量的无节制,既浪费了有效使用面积,也加大了空调、照明的负荷,无疑容易让资金本就缺乏的博物馆在后期运营中陷入困境。

存在缺陷的展陈空间影响公众正常观展

有些建筑遗存的内部空间缺陷可以通过展陈设计过程中的改造得以完善,有些却无法解决,内部空间缺陷的无法弥补,让博物馆展陈工作完成后的对外运营很难取得良好收效。观展距离不足、交通拥堵、公众视觉休息空间的缺失都会影响正常的观展,特别是随着目前很多博物馆免费观展日的出现,让一些本就疲于应付的博物馆无法满足瞬间出现的观展人群高峰,这不但会造成公众观展的不适,影响观展效果,甚至会危及公众及展品的安全。为杜绝这种安全隐患的出现,在博物馆建筑设计时应将布展到观展的连续过程作为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依据,从而让博物馆设计提供的内部空间在展陈工作完成后便于公众观展,以吸引更多的公众来此驻足。

三 营造合理展陈空间的几个重要环节

博物馆筹建部门应尽早为建筑设计提出展陈文本

博物馆展陈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博物馆筹建部门对自己的馆情及特点分析得不够,没有给建筑师提供详细的展陈文本,致使建筑设计提供的内部空间与今后的展陈内容不符。因此博物馆筹建部门应在立项之时,就应研究博物馆究竟要建成怎样规模、陈列哪些展品、各类展厅所需要布展面积多大、空间多高,这些都应以展陈文本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将展陈文本提供给建筑设计单位。目前进行的博物馆建筑设计招投标过程中,博物馆建设单位通常只提供博物馆建设项目的用地红线图、总投资、总建筑面积以及简单的功能空间分配诸如陈列厅、库房、科研、办公、服务所占面积及数量,而很少将博物馆的藏品及不同展厅内将要展示的展品统计、归类以展陈文本的形式纳入建筑设计任务书中,这就使得建筑设计任务书过于笼统、目的性不明确,很难向建筑师清晰传达设计任务,从而造成建筑设计流于形式。须知展陈文本是博物馆布展的灵魂,同时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关系到博物馆展陈的总体水平。因此博物馆筹建部门应改变只对后续进行的展陈设计提供展陈文本的习惯做法,而将这一工作提前到建筑设计阶段,从馆藏实际出发确定基本陈列、精品陈列的空间中的展品类型及数量,并对临时陈列的展品大致设定方向,依据这些资料进行的建筑设计将会提供相对合理的展陈空间,将有利于提高博物馆今后布展工作与观展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例子如湖南省博物馆,该筹建部门本着建筑为展陈服务的宗旨,在建筑设计招标之前就开始了对博物馆各个展陈项目的构想和具体要求进行筹划,将展陈的总体策划提前到了建筑设计阶段。如在重点项目马王堆汉墓陈列上进行了详细的策划与展陈空间构思,并站在公众的角度,精心设计展陈线路及公众视觉休息空间,使得建筑设计能够有很好的展陈设计依据,真正实现了展陈文本先行的原则,从而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果。

建筑师应将展陈空间的合理布局作为建筑设计依据

当前建筑设计界出现的过分注重建筑外观造型、刻意强化建筑的象征意义,片面追求视觉冲击力的风气,同样波及到博物馆的建设,致使很多建成的博物馆功能适应性差,建筑所提供的内部空间不能满足后期的展陈要求,忽略博物馆展陈空间的营造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故此建筑师在进行博物馆设计时,除了通过了解当地文化及用地周边环境的分析提出设计概念,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功能划分及构建建筑形态,同时更应考虑如何为今后的博物馆的展陈布局提供合理内部空间,为了做到这一点,要求建筑师在设计之初就应将博物馆提交的展陈文本作为重要的设计依据,让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与后续的展陈设计策划同步,尽可能消除阻碍今后博物馆顺利进行展陈设计的隐患,使建筑营造的内部空间更适合展品的陈列、公众观展、满足博物馆今后的实际运营,避免出现建筑提供的内部空间与所需展陈内容不协调的尴尬局面。从这一点上看三星堆与法门寺博物馆建筑设计做得都很好,两个博物馆就建筑提供的内部空间而言都比较适合后期的布展,之所以建筑提供的内部空间为展陈设计提供了发挥想象和创造的余地,源自建筑师对博物馆的收藏实情及特性的充分了解,从而实现了“博物馆应按其所收藏的物品的性质进行设计”、“内部设计应足于外部设计”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原则。

应使博物馆工作人员充分参与到建筑设计中

建筑的空间划分程式化、功能布局不合理,是后期布展时最难处理的问题。对博物馆展陈主题及其展品情况缺乏系统的了解,使得建筑师在进行方案设计时仅凭经验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将各功能区填充到建筑平面内,而不去考虑博物馆展品的类型、数量、体量以及意欲表现的主题,这就势必造成建筑提供的内部空间存在明显缺陷,给后期布展增加难度,对博物馆的运营十分不利,至于某些博物馆的建设实行所谓的“交钥匙工程”则更不可取。通常在博物馆建筑设计投标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操作规范、体现公平及减少工程建设中的腐败现象,往往要求博物馆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博物馆的工程建设,这种做法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却让建筑师失去了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合作的机会,相比之下博物馆工作人员更了解馆藏的展品,也有着对今后博物馆如何运营的构想,而目前这种将博物馆使用者排除在建筑设计之外的做法,很明显会让博物馆的设计因缺少使用者的合理建议而略显盲目,从而造成给后续展陈设计及运营带来问题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首都博物馆新馆在设计过程中,因建筑师不了解博物馆业务的特性,同时博物馆工作人员一直未参与建筑设计,使得建筑本身存在先天不足,遗留了很多问题诸如个别展陈空间安排不合理、缺少无障碍通道;部分展厅公众的通道不够便捷,自动扶梯和通道连接处的两侧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建筑初期介入,将会大大减少后期展陈布局和建筑装饰交叉施工矛盾,为布展的顺利进行提供方便。类似的例子再如长城博物馆,因其主题宏大、文化内涵深厚、文物展品丰富等优势,极可望做出上乘的展陈作品,但却因建筑师对展陈内容的忽略,出现内部展陈空间狭窄、且分割过碎的缺陷,而且跨度不大的展厅中居然出现了柱子,致使展陈设计颇感局促。因此在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的基础上,让博物馆工作人员尽早介入建筑设计中,将会减少博物馆建成后的的二次改造问题的出现,从而节约建设及运营成本,提高展陈水平。

提高投标建筑方案对展陈空间的重视程度

目前大型建筑项目方案的确定基本都采用公开的的投招标方式,博物馆建筑也不例外,博物馆筹建部门往往在方案投标期间成立专家组对各设计单位的建筑方案进行投票表决,最终选定一个得票最多方案作为最终实施方案。这种方案的选定方式虽然比较公平,但由于专家组的成员都是建筑领域的专家,几乎没有博物馆专家及展陈专家的参与,使得专家组在对建筑方案评审时,过多地从建筑设计角度出发去评判建筑形式与功能是否统一、与所处环境是否协调、设计风格是否反映地方特色等一系列建筑条款,而很少甚至忽略去评判是否便于后期展陈设计及运营,让选定方案的评价趋于片面。因此在博物馆筹备之初将博物馆专家及展陈资深人士纳入专家组,将会提高建筑师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对展陈空间营造的重视程度,也会使专家评选的结果更趋合理,同时通过对中标方案从展陈设计与博物馆运营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最终实施的博物馆建筑方案尽可能达到实用经济美观的标准。在这一点上做得较好的是良渚博物院选用的方案,由于建筑设计过程对展陈空间营造的重视,使建筑的总体布局和空间结构与博物馆的实际展陈需求很和谐,最大程度地满足博物馆的收藏、展陈和讲解服务功能。通过听取各方专家的建议,对原方案中平均跨度为18米的柱距调整为局部36米宽的跨度,将空间原为6米的高度调整为6-14米的不等高度,为今后的展陈提供了可变的空间;并将原设计中局部实体墙改成通透式的玻璃墙,以满足观展过程适当位置自然光和借景的需求。

结语

建筑所提供的内部空间在博物馆后期展陈与运营过程中的改造不可避免,但如果博物馆筹建部门及建筑师从博物馆的立项到前期的调研、从设计概念到建筑方案审核、完善乃至施工这一系列过程中,都将博物馆展陈空间的营造作为博物馆建设的重要依据去指导建筑方案,将会大大减少建筑遗留问题的产生,进而实现博物馆建筑提供的内部空间与展陈内容的协调,便于后期公众的观展,最终实现博物馆传播信息、交流文化、参与教育的社会功效。

参考文献

1.王群,《寻找文化的契合契合点》,《北京文博》2004年12期

2.梅宁华,《关于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的总结与思考》,《北京文博》2006年4期。

3.陈军科,《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文化效应与价值―博物馆文化形态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中国文物报》2003年3月7日。

4.陈军科,《博物馆文化形态的新理念―全球化形势下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哲学思考》,《中国博物馆》2004年第2期。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例7

各种博物馆都是不断发展的,在这期间,积累了许多的关于博物馆的档案资料,他们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更加重视文化的发展,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迎来了春天,以前的博物馆门可罗雀,现在的博物馆门庭若市。博物馆档案馆不同于其他的档案馆,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和需求。博物馆工作需要了解大量的专业知识,了解博物馆业务的最基础的理论,最基础的能力和最基础的知识。博物馆的工作包括摆放物品、保存物品、讲解等工作,但是无论何种工作,都需要有图书资料,所以,做好博物馆档案的管理非常重要。博物馆的档案馆是根据博物馆的各种工作而展开,主要有收集、整理和流通文献资料,纪录博物馆的重大事项。博物馆是能够反应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地方,博物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博物馆是十分重要的。

一 、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博物馆的档案管理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收集整理,一般的博物馆的藏品也有上千到上万,像是我们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也有近百余件藏品,各类珍贵图书、资料十万余件,以巴蜀文化遗物,四川汉画像砖、画像、石陶俑为主。这些藏品的图像资料也有很多。档案管理要把这些藏品的照片等保存。工作任务繁重。

档案的保存最大的功能是能够利用档案,充分利用档案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出档案管理的作用。博物馆的日常工作都需要借鉴档案。像是研究某个案例,决定某个计划。博物馆的档案记录着博物馆的产生和进步,记录着每代博物馆的工作。为博物馆的其他工作服务。

(一)有利于深入寻找潜在信息资源。博物馆存在着大量的关于博物馆建成和人员调动的信息,存在着大量中国的文物信息,存在着大量博物馆的活动记录。其中蕴藏着的信息对于博物馆,对于社会,对于国家都有着重要作用,需要很好地保存和利用。只有通过档案馆的管理,才能让这些资料变活,更好地服务于博物馆,社会和国家。

(二)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博物馆工作的效率。档案馆的工作主要是服务于博物馆的工作,档案馆的工作做好,档案整理的明确和清晰,有利于博物馆工作的时候更加方便的找到,为博物馆工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三)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对档案整体起促进作用。档案编制工作的开展,可以检验各项基本的工作,也可以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所以,做好档案管理里工作可以顺利的收集整理档案,可以顺利的开展档案编制的工作,可以使相关的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的水平。

二、博物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博物馆档案工作不受重视。博物馆是近年来兴起的,对于博物馆的工作,领导更加重视博物馆的物品展览,收集藏品和艺术熏陶。对于博物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就不太重视,一些档案管理者也对于博物馆的档案工作没有意识,认为这个工作没有什么作用,在博物馆的档案管理中没有尽到责任,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科学知识。不能很好地做到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导致博物馆档案管理出现不能为博物馆服务的问题。

(二)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工作计划。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博物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有了一些进展,但是缺少明确的工作计划,工作就会缺少长期性和连续性。而且一些博物馆的领导对于档案工作认识不足,档案管理的工作落实度没有上去,计划不清楚,任务不明确,领导没有意识,效果不明显。

(三)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工作规范。博物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明确的规范和条理。第一,档案馆的档案收集的不规范。各种文物的收藏、保管、陈列、修复、借出都需要记录档案,但是由于这些工作经手的人多,部门不一样,记录的方式不一样,造成了档案记录的混乱。第二,档案整理不规范,博物馆的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一样,有些工作责任感不强,所以整理的时候难免有漏洞 。第三,档案外借不规范。由于没有一整套完整的规定,所以档案管理借出有的手续不齐全,借出超出了日期也不归还,甚至发生了丢失现象。

三、博物馆档案工作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博物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得到了重视,才能更好地进行。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所以,引起博物馆的领导重视,把档案管理工作提到日常的工作计划中来,作出档案管理的计划和目标,配合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增强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时代在进步,档案管理的设备也在进步,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增加了。新时期的档案管理需要高素质的新式人才,不仅要会档案学那么简单,所以应该积极地培训工作人员,全方面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第一,博物馆应该组织员工学习最新的档案管理的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第二,档案管理部门也可以时常的请来有关的专家,为职员开办讲座。第三,将档案知识的学习和绩效、奖金挂钩,形成制度化,充分调动职员的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三)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博物馆的档案丢失和损坏的情况发生主要是档案管理制度不成体系,第一,明确博物馆档案管理的负责人的任务,档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到没有遗漏。第二,坚持统一领导原则,所有的工作,无论是收集还是整理,都是用统一的记录方式。第三,把档案管理的制度的执行和工作绩效考核有关,使用统一的借阅卡,无论是内部借阅还是外面借阅都需要严格的根据规定执行,手续必须齐全,借出后,一定按时记录,如果到期没有归还,一定要上报负责人,找回档案。

四、新时期如何做好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

(一)坚持对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坚持工作的理念创新。每一个创新的成功都始于理念创新的开始,档案管理工作经常被人们忽视,所以,要想对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创新,首先是详细的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质,要想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质,就要深入的调查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开阔自己的眼界,理清工作的理念。之后研究出合适的对策,进行试验。理念创新是贯穿于整个创新工作之中,是能够实现博物馆档案管理创新工作的基础。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质是保存文献和为博物馆其他工作服务档案管理创新首先要树立现代化的意识,从以前被动的为博物馆服务,改为主动地为博物馆服务,从以前的保存作用改为现在的利用为主。平时就要把所有的资料分类整理好,而不是等到要用的时候手忙脚乱。

(二)创新管理的工作方式。以前的档案管理工作虽然收藏的多,但是利用的效率不高,主要是因为管理方式落后。所以,在新的时期,改革档案管理工作方式势在必行,加强档案收集的质量,管理方式按照部门的需求和计划,分类和分重点的整理文献资料。同时进行系统的整理,优化和入库。

(三)创新用人制度。博物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本质上是以人为本。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人才。而且现在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用到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了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博物馆需要改革用人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引进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同时不忘绩效考核,奖罚分明,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出现失误的员工进行惩罚。

五、实现博物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一)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新时期就要有新的方式,现在的网络技术发达,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完成博物馆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非常必要的。电子信息时代给档案管理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档案管理人员经过电脑网络对图书资料收集、整理和转送。所以,熟悉网络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博物馆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保存资料,要更好的利用网络来提高工作的效率,比如,建立一个完整严谨的图书资料搜寻制度,图书资料可以采用时间分类,性质分类和重要度分类。有完全的计划和标准。将档案管理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二)实现信息化的安全。 虽然网络的发展给博物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方便,但是信息化坚持的安全问题不能掉以轻心。网络中的木马、病毒和非法插件比比皆是,所以一定要做好网络和档案信息的安全,网络安全问题需要技术的过关,因此,一定熟练的掌握网络技术,保障档案信息化的安全。

六、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新时期做好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显示重视档案管理的工作,接着必须做到坚持创新,在工作理念上创新、在工作管理上创新、在任用制度上创新,与时俱进。最后认真工作,掌握档案专业知识,掌握网络技术知识、掌握管理制度知识。做到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最高的利用率,最完整的保存,最方便的查询,为博物馆其他的工作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李丽 对做好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2-10-08。

[2]李春辉 对博物馆档案信息管理的再思考[J];前沿 2012-07-15

[3]闫立萍 李海艳 做好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之我见[J];兰台内外 2014-02-05。

[4]屈希阳 浅析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07-15。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例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免费开放,吸引更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不仅是博物馆自身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目前国际博物馆界的发展趋势,更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浙江、湖北、江西、天津等地部分博物馆、纪念馆率先向社会免费开放,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这充分说明博物馆免费开放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有利于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同时,免费开放也为博物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希望全国各级文化部门和博物馆、纪念馆抓住这一机遇,推动博物馆事业上新台阶,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责。

(二)做好免费开放的各项准备和保障工作

各级文化、文物行政部门要组织本辖区内博物馆、纪念馆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明确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原则、范围和实施步骤,指导博物馆制定免费开放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各试点省(区)博物馆和各省省级综合博物馆要积极借鉴国内已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的经验,认真研究免费开放给博物馆事业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并认真实施,切实保障免费开放的平稳、安全、规范和有序。各省文物行政部门于2008年2月29日前,将免费开放试点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报送国家文物局备案审核。争取3月份正式实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要针对免费开放后观众数量和结构的重大变化,按照寓管理于服务的方针,积极改革传统管理模式,健全服务制度,强化人员培训,规范服务行为;要改善文物安全保护和服务设施条件,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处理机制;要科学测算博物馆的接待能力,加强人流疏导,防止人流高峰时段因观众过于集中造成的安全隐患和参观效果下降;要利用各种媒体向社会公示免费开放的有关政策措施、服务项目、开放时间、文明参观须知等内容,方便公众了解和监督,引导观众有序、文明参观,保证免费开放工作的顺利实施,不断提高博物馆运行和服务的水平。

(三)强化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免费开放后,各博物馆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和适应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努力提高办展的质量和水平。要不断探索创新办展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把专业性和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科学性和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善于运用科技手段增强博物馆文化的表现力,充分展示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要加强馆际资源整合,精心举办各种专题展览、巡回展览,以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使博物馆的展示服务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在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满足人民文化鉴赏需求方面,要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服务,建立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长效机制。根据青少年群体的特点,结合博物馆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组织有针对性的参观与讲解,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最佳参观学习效果。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延伸博物馆的传播和服务功能。认真组织实施“数字博物馆计划”,借助远程教育网络,使博物馆文化辐射广大城镇、农村和边远地区;省级以上博物馆和有条件的地市县级博物馆要利用网站,提升教育传播和知识普及的能力和水平,为人们提供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同时,各地博物馆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积极探索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新途径,积极开发多层次的博物馆纪念品,让观众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使历史文化传播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同时又可以使博物馆增加经济效益。

(四)全面推动博物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例9

同日于上海召开了中国会计博物馆常务理事会2011年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会计博物馆理事会理事长、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校长唐海燕教授主持,中国会计博物馆理事会26名常务理事出席会议并就博物馆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本次会议包括三项议程:增补中国会计博物馆理事; “中国会计名人”评选委员会委员选举结果报告;审定中国会计博物馆建设工作汇报及2011年工作计划。

与会常务理事通过增补了中国会计博物馆常务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会计博物馆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副校长邵瑞庆教授代表会计博物馆理事会报告了“中国会计名人”评选委员会委员选举结果。根据博物馆第一次工作会议投票选举结果,并征得本人同意,确定“中国会计名人”评选委员会委员43人,并确定葛家澍为评选委员会主任,郭道扬、刘永泽、邵瑞庆、汤云为(以姓氏拼音为序)为评选委员会副主任,邵瑞庆兼评选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会计名人”评选工作即将全面展开。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例10

(一)取消已由省、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取消指导各类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涉外定点工作的职责。

(三)划入原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市旅游局职责。

(四)加强旅游的综合协调和应急救援职责。

(五)加强文物行政执法督察职责。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文物、旅游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维护社会稳定;拟订全市文物、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重点文物旅游项目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全市文物保护工作。申报、保护和管理全市世界文化遗产;协同有关部门负责全市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审核、申报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审核、申报全市重点文物的保护、考古发掘等项目;管理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并监督使用。

(三)负责全市文物和博物馆工作。负责全市文物、博物馆有关审核、申报工作;协调博物馆间的交流与协作;负责全市文物和博物馆公共服务工作。

(四)检查指导全市文物旅游安全工作。履行文物行政执法督察职责,依法组织查处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文物犯罪的重大案件;负责全市旅游安全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组织实施旅游应急救援工作。

(五)负责全市旅游市场开发工作。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全市旅游产业;组织全市旅游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和重大推广活动;组织指导重要旅游产品的开发等工作;协调指导全市假日旅游工作;负责全市文物旅游统计及分析工作。

(六)指导全市旅游景区(点)的规划和开发建设工作,负责市级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组织指导全市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划分和审核、申报工作。

(七)负责和指导全市文物旅游资源调查、学术科研和相关保护工作。组织文物旅游资源普查和相关保护工作;负责流散文物的征集、文物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八)负责全市文物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依法管理、监督全市文物流通;负责文物复仿制品管理、文物鉴定工作;承担规范全市旅游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责任;负责全市旅行社的审报和管理;组织实施旅游区、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产品等方面的服务标准;组织指导全市宾馆饭店的星级评定工作。

(九)依法对文物旅游从业人员实施管理,制定全市文物旅游行业教育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全市文物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指导实施旅游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和等级资格认定。

(十)指导县区文物旅游工作;指导协调全市文物、博物馆社团和旅游协会工作。

(十一)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文物旅游局设8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负责机关政务工作,督促检查机关工作制度的落实;负责机关会议的组织和决定事项的督办;负责文电、机要、档案、、保密、接待、计划生育、精神文明、综合治理、后勤服务、机关财务和资产管理等工作;负责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负责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管理工作;负责全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年报统计工作。

(二)人事教育科

负责机关和所属单位的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劳动工资、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工作;负责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组织实施全市文物、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和等级资格认定工作。

(三)监督管理科

负责全市文物旅游企事业单位的行业管理工作,制定全市文物旅游市场管理规定和行业服务标准并指导实施;组织指导全市旅游宾馆饭店星级申报、评定工作;负责全市旅行社和导游人员的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各类旅游景区(点)、度假区的服务标准;负责全市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服务技能的检查、交流和评比工作;负责全市旅游行业统计工作;负责行业单位精神文明建设、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文物社团、旅游协会工作;做好优秀旅游城市复核有关工作。

(四)规划发展科

组织全市旅游资源的普查工作,拟订全市文物、旅游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负责组织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各县区、景区点规划编制、评审工作;负责全市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评定、审核与申报工作;负责全市重点旅游项目库建设,申报、管理全市旅游投资项目;负责全市旅游专项资金的申报、监管工作;监督指导全市文物利用和旅游重点项目开发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负责全市文物、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指导全市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开发工作。

(五)市场促进科

拟订全市旅游市场开发战略、规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调研和收集旅游市场动态信息,负责旅游新闻宣传工作;负责全市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促销和国际、国内旅游推介活动;拟订全市旅游节庆活动方案,组织协调旅游节庆活动;负责全市旅游宣传品的审定和使用管理工作;负责旅游区域合作与交流工作;负责管理文物旅游网站工作;负责全市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和规范管理工作。

(六)文物保护与考古科

拟订全市文物保护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工作,负责全市文管所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文物资源调查;承担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审核、申报工作;管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并监督使用;申报管理全市考古发掘项目;负责全市文物业务统计工作;组织、指导建设工程中的考古等文物保护工作。

(七)博物馆与社会文物科

指导全市博物馆工作,承担全市博物馆管理制度规范和业务指导工作;负责审核申报设立博物馆工作;负责全市博物馆藏品的管理、馆际交流协作及公共服务工作;负责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负责审核设立文物商店及销售文物工作;审核申报文物复制品生产资质证;负责文物流通管理工作;承担全市文物外展及交流工作;负责全市博物馆业务统计工作。

(八)督查与安全科

拟订文物旅游安全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规范性文件;负责文物旅游安全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查处文物违法行为,协助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文物犯罪重大案件;负责全市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博物馆单位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的申报、审批和验收;负责文物旅游执法督查工作,对文物旅游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进行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指导旅游应急救援和保险工作;监管全市文物监管品市场,组织文物司法鉴定工作;负责协调指导全市假日旅游工作。

机关党的机构按规定设置。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人员编制

市文物旅游局机关行政编制28名。其中:局长1名,党组书记1名,副局长3名,科级领导职数11名(含监察室主任职数1名)。

五、其他事项

(一)原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市旅游局所属的事业单位整建制划归市文物旅游局管理。

(二)撤销市旅游执法大队,组建市文物旅游综合执法大队,正科级建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例11

[中图分类号] G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109-02

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社会文化机构,博物馆本着“人与物”相结合的基本哲学,承担着收集、保护、研究、解释和传播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的使命。这些共同的特征使得当代博物馆面对着新的取向。过去以“物”为中心的理念逐渐转向了以社会为中心。在博物馆学科日趋专业化的同时,也面对着新的问题,出现了新的需求。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博物馆虽然是非营利性的机构,但也要在博物馆的管理和建设中尽量做到优质、高效,以达到资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引入其他专业、其他学科的知识到博物馆的场馆和展览建设,以及日常管理当中,以建立合理的博物馆功能结构,是新时代博物馆发展的一个趋势。

项目管理是基于被接受的管理原则的一套技术方法,这些技术或方法用于计划、评估、控制工作活动,以按时、按预算、依据规范达到理想的最终效果。博物馆所设计制作的陈列展览,其实质也就是一个个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的设计和施工中使用项目管理方法,是当今的博物馆建设的一个新趋势。

一、 博物馆项目管理的主要类型

(一)基本陈列

基本陈列是一个博物馆最主要的陈列。基本陈列的展厅容量应该是博物馆中最大的。展厅所采用的材料应该最高档、技术最先进,所以基本陈列应该是博物馆最主要的资金流向。与此同时,在基本陈列中所采用的材料和技术也应该考虑到设备的可更换性。因为基本陈列是长期的陈列,设计使用期应该是10年以上。所以在规划基本陈列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长期技术的革新和设备的损坏重置。

(二)临时展览

临时展览是博物馆所设计制作的短期展览。可以理解为博物馆自身陈列的改善,以适应多元变化的兴趣。临时展览还可以根据当前发生的事件为主题,以作为舆论导向。作为临时展览,还应该考虑到其在各地各个博物馆之间的巡回展览。某些临时展览在陈列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运输的因素。所以要有能在运输过程中有效保护陈列的包装,和易于拆卸安装的设计。

(三)半固定陈列

半固定陈列是介于基本陈列与临时陈列性质之间的陈列。其设计使用年限为2~3年。

二、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的特性

(一)一次性

首先,博物馆的陈列展览项目是一个一次性的行为,由设计团队一次性组织完成。一次性是此项目与其他重复性运行或操作工作最大的区别。博物馆在开始一个陈列展览制作的时候,是按照项目管理方式一次性完成的。博物馆项目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虽然有一些成功的模式可以效仿,但在陈列设计上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先例,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复制。博物馆项目的其他特征都是以项目的一次性特征为前提,博物馆项目的一次性属性决定了该项目不同于其他可以试做的事情,做坏了不可以重来;项目在一定条件下启动,一旦失败就永远失去了重新进行原项目的机会。项目相对于运作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博物馆项目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所以项目就有明确的开始和终止时间。

(二)唯一性

每个陈列展览项目都是独特的。或者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自身的特点;或者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项目类似,然而其时间和地点,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自然和社会条件有别于其他项目,因此博物馆项目的过程总是独一无二的。

(三)目标的确定性

博物馆项目必须有确定的目标:(1)时间性目标,在规定的时段内或规定的时点之前完成。(2)成果性目标,提供某种规定的产品或服务。(3)约束性目标,在规定的资源限制内完成陈列展览项目。(4)其他需满足的要求,包括必须满足的要求和尽量满足的要求。

目标的确定性允许有一个变动的幅度,可以在后期的检查后做出修改。展览项目目标不应该发生实质性变化,否则就违背了计划的初衷。它就不再是原来的陈列展览项目,而成为一个新的项目。

(四)活动的整体性

项目中的一切活动都是相关联的,构成一个整体。多余的活动是不必要的,缺少某些活动必将损害项目目标的实现。

(五)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

陈列展览项目团队在项目的全过程中,其人数、成员、职责是在不断变化的。某些项目班子的成员是借调来的,项目终结时班子要解散,人员要转移。参与项目的组织往往有多个,多数为矩阵组织,甚至几十个或更多。他们通过协议或合同以及其他的社会关系组织到一起,在项目的不同时段不同程度地介入项目活动。可以说,项目组织没有严格的边界,是临时性的开放性的。这一点与一般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组织很不一样。所以,陈列展览项目团队的组织人员构成情况比较复杂,也具有易变性。

(六)多学科性

现代的博物馆与其他学科联系越来越密切,在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规划中,需要各个学科专家学者的参与。如博物馆教育方法学、设计学、人机工程学、心里感应理论、印刷技术、色彩学等等。

三、在开发展览陈列时应该具有的三种行为

1.陈列展览“生产”为核心的行为

人们把完成这一项目产品的进程和途径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被划分出来的阶段都将产生一定的结果,而这些结果又被用于检验是否与项目决策者在开始这一项目时多规定的要求相一致。

2.项目管理行为

包括T(时间)、F(资金)、Q(质量)、I(信息)、O(组织)。控制时间,确保项目产品得以按时完成。控制资金,确保开销保持在预算的范围内。控制质量,确保展览项目的质量符合标准,达到项目决策者的要求。控制信息,确保项目的各个阶段的结果得以明确的通报,并使其通过协议得以通过,确保传达得到实施。控制组织,确保任务职责的明确,确保项目负责人掌握项目参与者合作的情况。

3.检查、调整行为

定期检查项目的完成情况,检验阶段成果与项目的计划是否相符合。如果上一阶段的结果与计划有所差别,就应该进行调整。这个调整包括对项目的阶段完成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也包括在阶段成果的前提下根据项目进行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对之前的项目计划进行修正。在这一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及时地获得授权。获得项目决策者和负责人的授权,才能对项目计划进行修正。

四、组成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的团队

(一)物馆陈列展览项目团队的特性

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的团队是完成该项目的主体,它不同于我们日常看到的永久性组织。首先,项目组织是一个临时性组织,组成这个团队的人员都是为了完成项目目标而暂时聚在一起的,人员都具有流动性。其次,项目团队的工作都是在项目目标的范围内工作,注重的是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这一结果,而在过程上并不需要重视。不需要像永久性组织那样有长远的规划和年度的计划。也不需要对项目的模式做出改进,仅仅是按照要求完成。再次,陈列展览项目的预算是按照阶段来计算的,每个阶段有单独的预算。最后,陈列展览团队不是永久性组织那样类似于俱乐部形式的日常组织,而是一种偶然组成的团队。

(二)物馆陈列展览项目团队的类型

1.专家主导的陈列展览。这样的项目团队由典藏研究人员指挥着设计师进行陈列展览的设计。同时教育人员从教育方法学的角度对展览设计进行指导。这样的团队特点是专业性很强,适合于制作艺术类的展览。

2.专家团队。专家团队由典藏专家、教育人员和设计师共同做陈列展览。三者在地位上同等,这样的团队相对就比较平衡,适合改扩建展览的项目。

3.专家+通才的团队。这样的团队能让通才连通各个专家,能统一各个专业专家的意见。所以这样的团队比较适合于大型的多学科展览。

(三)团队心理

首先,在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团队中,成员都应该相互尊重各自的劳动成果,相互倾听和回应,而不能特立独行。其次,行政管理的支持和接纳的组织氛围,应当要允许冒险甚至是犯错,才能让团队出现新的东西。作为项目负责人,在做出决策和出现问题时如何解决的程序和步骤都应该非常清晰。最后,在团队中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感,对自己的职责有切实的认识和理解。

按照项目管理方法,一个博物馆的陈列设计项目经过初期的立项预备,规划、选题和申报,进而进入展览准备。对方案进行修改、落实、深化施工设计。依照成型的方案制作展品、展台并安装和验收。最后展览得以开放运行,并检修和维护。

[ 参 考 文 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