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28 17:07:38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例1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277-02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而博物馆作为人民群众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推动力之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显得极为重要。其中,展览布置作为博物馆的基本工作,它的运作情况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文化传达力度,因此,极需要具有优秀专业技能以及独特策划理念的展览策划人。下面分析我国近年来相关独立策展人运作展览的成功经验,结合博物馆展览运作实际情况,为培养博物馆业内自己的策展人进行初步探讨,进一步为博物馆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策展人是博物馆业务工作中一个复杂的角色

策划人即根据自己独特的学术理念来策划组织艺术展览但策展身份不隶属于任何展览场馆的专业人士。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机构设置的不断完善,西方一些博物馆或美术馆首先开始设立当代艺术策展人的职位。这些人员专业背景五花八门,有艺术史、博物馆学、艺术批评、艺术管理,也有专门的艺术展览策划学。近年来我国的独立策展人也不断涌现,参与者多是美术史家、美术批评家和美术理论家。随着“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雕塑精品展”等具有影响力的美术展览带来的良好反响,我国的策展制度也逐渐完善,并总结了一些策展工作前瞻性的经验。

目前,临时展览策展人在博物馆业务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还是一个在实践中逐步被探讨的问题。国内也有研究者这样认为,博物馆临时展览策展人不是馆长,但在具体的展览工作中,他应该有馆长思路的体现;他不是商人,但在具体的工作中,要能将商家的意图得以发挥;他不是完全某一个专门领域的权威泰斗,却能在策展过程中,去力求拔擢一些倾向。一言以蔽之,展览要成功,策展人必须把自己当作一个在展览领域的专门家,标准不是级别,也不是职权的大小,而是展览最后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笔者认为,博物馆的策展人是展览组织工作的专家,是身兼数职的通才,是一种需要实际工作技能的职业,可以说是博物馆业务工作中一个复杂的角色。

二、设立和培养博物馆策展人是博物馆发展的内在需要

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的博物馆,由于各馆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具备实力引入独立策展人的还是少数。虽然有些博物馆早已采用了“展览项目负责人”、“总策划人”等专项负责,但就其工作实效来讲,大型的临时展览基本上是政府机关领导牵头,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则成为具体的执行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展览策划人员。而博物馆自身策划的展览除了几个固定陈列外,就相对比较少。有些小型展览其展览的形式,往往就是简单的文物或图片展示配合说明文字,还是最原始的最简单的“直线性”展示构思。至于主题研讨、举办活动这样更能显出学术价值的展示程序是没有的。另外那些引进的展览,大部分都是属于名声在外的成熟型展览,大多属于文物精美、展览大纲和展览主题都已清晰,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也已阐明,展出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针对这些展览主要开展的工作,就是根据自身的展厅情况,挑选对方提供的文物清单,筛选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较好且能刚好满足展览空间的展品,然后进行自身的展厅形式设计、宣传海报设计及展览的画册出版。由于自身的展厅、人员、经费等限制,在展览形式上也无法作出更大的创新,能加入的元素就是只是多媒体的播放,简单互动设置,观众参与互动问卷,与展览相关的讲座、论坛之类的学术性活动,则很少举办,因此大多临时展览在学术性挖掘上是做得非常不够的。

三、博物馆策展人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从博物馆策展人在公关、宣传、协调、科研这四个方面需具备的能力做简要论述:

(一)良好的公关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展览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在通常情况下,博物馆的年度展览运作资金是有限的,一个展览不管自己筹办还是引进,都需要一定的经费,用于展览前期的操作,开展期间的维护和撤展时支出。再加上博物馆的各项活动运营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完全依靠国家的拨款又难以维持其良性循环,因此,筹措一部分办展经费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博物馆策展人具备一定的公关能力则十分重要,他不能囿于“等、靠、要”的固有思维,需树立产业经营的思想,借鉴引进一些产业经营管理的做法和策略,在坚持博物馆的基本性质的前提下,把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需综合自己的策划展览的主题和社会需要,做到在维护博物馆举办展览的公益性和艺术性的前提下去寻求各种资助,如若能争取得到与展览内容相关的行业或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力求与他们合作联办展览,适当筹集经费,解决部分临时展览的办展费用问题,对博物馆的临时展览运作将会十分有益。这样的合作对联办单位而言也是双赢的,在博物馆举办展览等于某种程度上的宣传,双方都可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

(二)创新的宣传能力

任何一个展览的成功都离不开广泛深入的宣传。博物馆临时展览的针对性、时效性较强,只是在一段时间或一个地区引人关注,策展人要使展览产生轰动效应就要充分调动媒体的参与,把临时展览信息更广泛地传达给观众。美国人曾说过,没有媒体宣传的博物馆充其量只是一个储藏室。所以,策展人具有创新意识的宣传能力对推广临时展览尤为重要。首先,他要用灵活敏锐的观察能力,去仔细分析判断形势,提前做好准备,及时把展览宣传出去。比如,印制展览宣传册,海报等在人口流动区进行发放或张贴。同时,还要加强同新闻媒体的联系,争取支持,以加大对博物馆的宣传力度。如在开幕前展览预告,播出展览筹备实况,在展览推出后还要进行跟踪报道,传播展览的信息等方式,利用传媒形成一定的轰动效应,使博物馆的临时展览成为人们近期谈论的话题,从而激发公众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让博物馆得到广泛的关注。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有积极作用。

(三)灵活的协调能力

协调是一种意识。策展人必须要具备一种协调的意识,做任何事情都要从本部门出发主动和别人协调。推出临时展览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整体地把握运作策划工作,临时展览策划涉及内容、形式、宣传推广等多项策划,每个环节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首先策展人提出展览策划,并上报馆领导,由馆领导负责对展览进行最后审定。经核准举办的展览将由研究部门将展品清单及图录提供给陈列与设计部进行展览的陈列设计与制作,策展人为展览确定展厅,并协助完成展览的说明、展览图录的编辑等工作,完成展览合作方式、展品的担保方式等等。如果是涉及国外的展览合作,则需要完成相关的对外联络工作。这些工作纷繁复杂,需要策展人要将各单项全面考虑,在大多数博物馆这些单项策划都分属不同业务部门,有的展览还要涉及中标的设计公司或广告公司来承担,如果没有统筹兼顾,系统把握,策划工作会是一盘散沙,只有通过策展人整体策划,将各单项纳入到一个可操作的策划中,通盘考虑,交流沟通,使各单项达到高层次和谐统一,从而打造精品展览。

(四)专业的科研能力

博物馆很早就被定义为科学研究机构,但实际上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在研究方面的做的还是不够的,例如在展览策划工作上,展览前期的研究工作几乎是没有的。在我国一个展览筹展的时间不到半年,而西方国家筹展的时间一般要3到5年。正是因为我们的很多展览是仓促的,对于研究不够重视,所以没有体现出博物馆是一个科学研究机构。展览是艺术与广大观者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艺术影响思想、文化、社会趣味的中介和平台。与此对应,博物馆策展人就需要在长期的策展工作中形成自己的学术概念系统,从而使展览活动真正进入学术层面的操作和价值回归。博物馆展览策划人筹办临时展览时,要具备让这个展览转换成为可以流传下去的一个学术成果的意识,一旦转化成学术成果后,博物馆在研究方面就会很有特色了。另外,通过展品的展览、出版、研究也是博物馆开展收藏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由博物馆这个国家的机构去完成出版、展览、主持活动的工作,专业研究人员参与展品的研究工作、资料整理工作,艺术家或个人收藏者会很愿意将作品和藏品捐赠。所以说策展人的科研能力对发挥博物馆收藏功能也有着重要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对于博物馆业内展览策划人员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博物馆行业未来的发展中,通过制度创新以及理念创新,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形成优秀的管理机制,才能最好地体现出博物馆展览的真正价值。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例2

一、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性

国际博协(ICOM)对博物馆教育的描述是:“博物馆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发展其作为教育资源为各阶层人群服务的职能;……博物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吸引更多来自于各个阶层、不同社区、地区、以及团体的目标观众,并应该为一般社区、特殊人群及团体提供机会,支持其特殊的目标和政策。”[1]2015年2月9日,博物馆行业的首个全国性法规《博物馆条例》正式对外公布,里面规定了有关博物馆运行、管理及提供服务的各项内容,当中明确指明了今后博物馆要根据自身特点、条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在博物馆不断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中,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博物馆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各式各样的展览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博物馆的展览、教育活动和参观人数都在逐步攀升。

二、博物馆教育评估的概念

凯瑟琳・麦克莱恩在《为民众规划博物馆展览》一书中,将评估定义为,仔细评价和研究,以确定对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在博物馆中,评估就是系统收集,科学诠释关于展览或公众教育活动的效果及其影响力等信息,以便博物馆扬长避短,科学履行博物馆教育职责。

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评估可以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种类型。内部评估是指由博物馆内部对本馆教育进行的自我评估,多由本馆教育部门或者相关评估人员实施。外部评估是指馆外与博物馆教育工作有关的机构或人群对博物馆教育进行的评估,他们可能是博物馆上级主管部门、相关的专家学者等。根据评估客体的不同,评估可以分为对人的评估和对项目的评估。对人的评估包括对展览的策展人或者教育项目的实施者进行的评估。对项目的评估,包括了各类活动项目或展览。其中对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评估,包括对其职业操守、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估,与博物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所交叉。因此,本文主要站在博物馆教育部门的角度,侧重探讨内部评估对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意义及评估内容等相关问题。

三、国内外教育评估的现状及教育评估的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博物馆对教育的重视,主要体现在策划、宣传和组织展览及教育活动方面。博物馆教育的内部评估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博物馆方面往往在举办完活动项目或展览以后,立刻将人力、物力匆匆投入到了下一个展览或者活动当中,忽略对于评估的成本投入。科学的内部评估要求博物馆评估人员具备专业评估知识和技能,许多博物馆员工现有的专业知识并不足以应对评估工作的需求。鉴于博物馆对于评估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活动开展紧凑、缺乏人力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博物馆并没有形成评估的习惯和氛围。许多博物馆仅在对外参评时才会积极主动应对。科学有效的评估能够加强博物馆对于自身教育活动的认识,促进博物馆推行教育职责,对推进博物馆文化教育有着科学的指导意义。

事实上,西方许多国家就非常重视评估的重要作用,不仅许多西方博物馆将评估作为自身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而且要求博物馆公开评估结果,共享评估经验。伦敦博物馆团体、英国观众协会、英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委员会已于2012年年底联合发起了“分享评估”活动,号召英国博物馆界同行通过博客的形式分享各馆评估、观众调查及相关研究项目中的经验和结论,共同探讨博物馆评估的价值与挑战。[3]

博物馆内部评估为博物馆教育带来最直接的益处就是可以协助博物馆分析、总结展览或教育活动的效果如何,规范、引导和推进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为以后开展教育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以便发挥本馆的教育优势,改善以往的不足之处,扬长避短。此外,科学的评估还便于博物馆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有限的博物馆资源中,选择、开展最有效的博物馆教育,指导博物馆创建自己的品牌活动,建立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推进博物馆建设。如果博物馆教育者只是埋头策划展览、活动,或者仅仅按照自己的想法,甚至机械的复制他人的展览或活动创意,而没有对展览、活动的效果、执行情况进行评诂,则仍算不上履行了博物馆教育的职责。

四、教育评估的标准和内容

每项博物馆教育评估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而拟定评估方案,然而有一些基本内容对于如何进行评估是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指导意义的,针对博物馆展览与教育活动的区别,进行博物馆教育评估可以从几个方面开展:

针对博物馆展览评估,美国富兰克林学会科学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曾提出如下五个方面的评估标准:第一,通过分析参观展览的观众构成,评测展览的主题策划是否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第二,通过调查观众在展厅内的逗留时间,评测展览内容对观众是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第三,通过观察观众对于互动型展示装置的操作情况,评测这些装置的效果;第四,通过检测观众的学习成果,评测展览是否向观众传达了预期的教育信息,这是评估一个展览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第五,评估观众对于展览的满意度,即除了从展览中学到知识外,要评测观众是否喜欢这个展览。[4]

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讲解、讲座、沙龙、研讨会、手工活动、艺术创作、野外考察、各类剧场(木偶剧、戏剧)、竞赛等形式。针对教育活动,博物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一)教育项目的前期是否准备充分。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项目的前期准备十分重要,主要包括教育项目方案的策划,活动的前期筹备等。例如:教育项目的教育目标、活动对象、活动场地、活动时间的设置是否合理;教育策划有没有突出本馆的特色,有没有配合本馆的文物、展览资源或者研究成果,是否符合本馆的文化规划,有没有创新和特色;活动流程和工作人员的安排是否合理;所需物资是否准备充分,相关设备有没有提前调试好;有没有备选方案以应对各种突况等等。

(二)活动项目的宣传效果如何。宣传工作是教育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做好宣传工作能够让公众了解博物馆,参与博物馆开展的教育活动项目。项目活动的宣传根据时间的先后可以划分为前期宣传、活动中期宣传及活动后续宣传三种类型。在评估活动宣传效果时,可以根据活动的宣传周期,活动的宣传途径、辐射的范围,以及宣传的内容和形式设计等方面进行评估。例如:宣传是否起到了吸引目标观众参与活动的作用;能否达到为博物馆培养潜在观众的目的;宣传内容是否清晰、简洁、明了。有的博物馆项目为了让观众感受到活动的高雅或标新立异,活动名称或者活动文案过于抽象、文艺,观众阅读后依然不能明白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结果反而没能起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三)观众的体验如何。观众的体验和满意度是评估博物馆教育工作成效的最重要的标尺,无论展览还是教育活动都十分重视观众的体验效果。例如:教育活动是否具有趣味性,能否吸引观众;是否根据活动对象的经验、知识、能力等特点,策划适合他们参与的活动;活动参与人数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是活动日期安排的问题还是宣传问题或者别的特殊原因;活动结束后,观众是否满意;通过参与该教育活动是否培养了观众对博物馆的感情,令观众继续关注博物馆,并在今后继续参与更多的博物馆展览或项目中来。此外,还应该评估活动的开展除了满足了活动的目标观众,有没有为其他参观博物馆的观众带来不便等等。

(四)活动的教育目的有没有实现。虽然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博物馆不再是一个古板、高高在上的地方了。只是博物馆举办教育活动不是为举办活动而举办活动,也不能为娱乐而娱乐。即便观众的体验非常愉快,得到了休闲与娱乐,但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到教育上面来。在活动结束后,应该评估当初设定的教育目标是否达成。

此外,还可以根据活动的举行是否流畅,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及对于与馆外其他机构进行合作时,与合作单位的合作是否愉快,沟通是否及时、畅通、高效等多个方面内容进行评估。

五、教育评估的方法

进行评估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抽样调查方法,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高效的获得大量的数据信息,便于定量分析,并且因为保护填写人的隐私,能够得到较为真实的内心感受。局限在于,受到填问卷者所处的环境,当时的状态,以及对于问卷内容的理解度等因素的影响,对问卷设计及投放有严格的要求。二、观察法。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众的外部表现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观察者用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借助科学仪器,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了解观众的行为。[5]观察法的优点是能在极少干预观众的情况下,观察到观众最真实的反应,但耗时较长,且有时候也会存在误读。在对项目的评估中,观察法不仅可以观察观众,还可以观察展览或者教育活动现场的场地、设施、实施状况等。三、访问法。访问法是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向观众了解情况的方法。访问法的优点在于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直接沟通,可以调查的更为深入,且可以根据被访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角度有针对性的调查。访问者也有机会尽可能详细的阐述问题,被访者也能尽可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是这种形式人与人直接接触的形式相比匿名问卷调查相对更公开,对被访者会产生一点的内心顾虑,有存在“美化”调查结果的可能。进行评估的手段各式各样,且都拥有各自的特点与局限,博物馆应根据具体的展览或教育项目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估方案,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结语

目前国内博物馆对于教育评估的进展较为缓慢,然而博物馆教育评估对于博物馆总结自身经验,整合博物馆资源,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效能最大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仅以此文希望促进博物馆对教育评估的关注,提高博物馆的评估意识,强化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评估能力,形成博物馆教育评估文化,促进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ICOM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1990,ICOM Statutes: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s, 26.

[2]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复旦大学出版,2015:P361;

[3]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P363;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例3

海军博物馆是海军对外的重要宣传平台。如何建设好这个平台对于树立海军形象,巩固人民信心,增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海军博物馆构建现状

和当前很多博物馆一样,海军博物馆也面临着严重的淡季和旺季差别。如何能在旅游淡季吸引观众,扩大海军博物馆的影响力和海军宣传效果,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作为国家和军队直属的宣传教育单位,海军博物馆能起到的作用有很多,需要我们在博物馆的构建和经营策略上多下工夫。通过丰富内涵、推陈出新,让我们的海军博物馆更加吸引眼球,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目前的海军博物馆,开放时间短、展览品单一、活动开展形式枯燥,缺乏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同时对于当前的网络平台使用度较低,网络宣传不到位,使得目前的海军博物馆构建无法突破困境,始终停滞不前。

二、新时期海军博物馆的构建策略

对于海军博物馆的构建来说,需要引进更多、更新的思路和方法,只有这样海军博物馆才能突破目前的形式壁垒,在新环境中寻求生机。搞好海军博物馆的构建,需要我们打好以下几张牌:

(一)硬件牌。所谓的硬件牌,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硬件设施建设,从场馆主体建设到相关配套设施的准备,都应该做到尽量齐全完备,全力为参观者打造一个舒适美观的参观环境;另一方面是要加强新文物的征集,通过丰富馆藏,可以将整个博物馆的等级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使得整个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从而吸引更多感兴趣的人来参观,使得海军博物馆收到更好的展览效果。

(二)情怀牌。所谓的情怀,是一个比较窄的层面,针对的是对某些过去的事物有特殊兴趣的一个群体。通过设立专门的板块,相应的展览品,做好宣传,吸引这些具有特殊情怀的特殊参观者。对于这种特殊群体的把握,一方面可以帮助博物馆获得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些“情怀者”做好博物馆的宣传工作,让博物馆的知名度可以进一步扩散,吸引更多的参观者,为博物馆的工作开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打好情怀牌,可以帮助博物馆拓宽经营思路,适时组织一些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活动,让博物馆可以获得更广泛、更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活动牌。打好活动牌,就是要博物馆通过展开各种活动来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定期组织所在地的各级院校来馆参观,让学生们在参观的同时,学习相关的海军知识和国防知识,帮助他们树立起国防意识、海防意识,加深对海军的了解从而树立起对海军的欣赏与崇拜,使得海军博物馆达到宣传海军、宣传海防的国防宣传目的。另外还可以组织相关的发烧友和爱好者定期举行聚会或者远足之类的活动,让参与者组成自发型群体,通过他们进行内部增值和信息扩散,对于增加海军博物馆的参观者,也能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

(四)信息牌。如今,我们正处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随着网络终端设备不断发展,我们获得信息和信息都变得更加容易、更加迅速。所以,在这个新时期,海军博物馆的建设也应当注重信息化和数字化。首先是硬件方面,在博物馆的构建过程中,引入相关的设备,将现有的海军博物馆进行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改造,并且由计算机进行相关的文件管理和硬件设备管理;其次是软件方面的信息化,通过相关的软件,进行博物馆的网络平台建设。当前的网络平台很多,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制作难度低、成本投入低,但是却能取得最好的宣传效果。利用网络平台,博物馆可以随时发起广告宣传、活动信息、博物馆相关信息变更等。同时,通过对互联网信息的研究,博物馆可以获得最前沿的相关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对博物馆进行及时的改造和内容上的扩充,使得博物馆可以走在时代的前沿,并兼具历史性、时代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于一身,实现海军博物馆的最佳宣传效果。

(五)政策牌。打好政策牌,需要的是海军博物馆的管理者,必须要对当前的国家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及时获取相关的政策信息,并加以正确的把握和利用。同时要获取政府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部门的政策支持,通过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关系,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工人、政府工作人员到博物馆参观,以此可以进一步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群众影响力。同时,通过把握政府和其他单位的政策,适当地对博物馆的工作方向进行调整,进而达到海军博物馆最佳的经营效果和宣传效果。

中国海军博物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海军博物馆之一,建成以来,一直在为海军的宣传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海军的宣传工作,海军博物馆已经于2012年展开了扩建和翻新工作。根据现有的规划,新的中国海军博物馆预计将于2017年4月正式竣工并且投入使用。在原有的基础上,新的海军博物馆除了原有的主场馆之外,还分礼仪、观演、纪念3个广场,舰艇水上、舰艇陆上、海航飞机、两栖装备、岸防装备5个展示区和1个文化休闲服务区等。在扩建的过程中,博物馆征集工作也在从海军内部和社会各界中征收大量的有价值的文物丰富博物馆的馆藏,用于今后的展示与宣传工作。在中国海军博物馆竣工以后,我们将以百倍的信心和努力,投入到今后的海军宣传工作中,为了将中国海军博物馆建设成中国领先爱国主义宣传基地贡献力量。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例4

现今社会,博物馆网站打破了实体博物馆所受的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改变了传统博物馆提供的与观众面对面的服务,扩大了服务对象的数量,无限地延伸了服务的受众面。而且博物馆网站通过将展品,展览数字化,改变了观众机械地“领到哪,看到哪”的状态,让观众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心所欲地选择参观内容。那么,如何建设一个全面、真实反映博物馆内容的网站,如何丰富网站的展示手段,加强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来得到更多观众的关注呢。以下将阐述笔者的几点想法。

一、网站的前期策划与准备工作

作为网站的建设者,在实施建设工作之前要首先根据自身博物馆的特色,确定网站的定位,基本结构与功能模块,以及色调样式。例如,反映革命、军事等主题的博物馆页面多以红色和黄色为主,反映历史事件的网页多以灰色和深绿色为主。

功能方面,博物馆网站在设置反映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栏目的同时,还可以设置论坛功能,为参观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获取知识、解除疑问的地方。栏目或功能设计要精炼而有特点,切忌设置过多的功能或版块,这样会导致力量分散,重点和特色难以体现。

同时,博物馆网站的建设者还要根据网站的投资和维护实力确定网站的运行模式,是选择虚拟主机模式或是主机托管模式;此外,还要提前做好网站空间容量的规划以及域名、接入商的备案工作等。这些细致周密的前期计划与决策会为博物馆网站未来的顺利上线铺平道路。

二、博物馆网站建设更要知己知彼

当今是信息的时代,要做到“知彼知己”,只有正确地搜集信息,科学地加以分析,才能把握各项工作的正确方向,开展卓有成效的实施过程,才能向“百战不殆”的目标前进。博物馆网站的建设,更要体察“彼”、“己”。网络世界中的“彼”,包括博物馆网站的观众,以及其他的博物馆类网站。作为博物馆网站的建设者,设身处地地思考观众的实际需求,规划设置丰富的展示栏目和精彩的互动功能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同时,还应参考其他博物馆的网站,了解兄弟网站的展示方式与手段,取其精华,去其糟泊,更好地加以运用。

网络世界中的“己”主要指自身网站的观众定位,网站展示形式的优缺点,网站设计维护人员的水平等,即对自身各种情况的掌握。做到知彼知己,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有限的资源,建设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引人入胜的博物馆网站,从而吸引更多的参观者,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三、内容为王,以奇制胜

网络世界有句老话:内容为王,最让观众流连的当然是是网站的内容,内容建设也是博物馆网站建设的重中之重。这就包括了博物馆概况、藏品展示、展览介绍等几个部分,这些内容主要传递给观众有关实体博物馆的基本信息,观众足不出门就可以轻松地参观博物馆。当然,这些基本展示也是博物馆网站的基础和特色的体现,但也只能满足观众的基本参观需求。要想提高观众的回访率,带动更多的参观者登录网站,就要“以奇制胜”。

“以奇制胜”首先就是原创,例如在网站上博物馆研究部门撰写的研究性文章,或是关于博物馆举行社会活动的专题报道,这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不但能够提供专业知识以满足特殊需求,而且能有效提升网站权重,因为这些原创内容很容易被其他网站转载,这样就吸引了更多的观众登录网站,提高访问量,提升博物馆网站的搜索排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是创新。在网络化的大潮中,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站服务种类日益增加,观众对博物馆的网站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博物馆网站还停留在仅通过平面手段展示展品的阶段,那就无法吸引更多的观众,难以达到其宣传,教育的功能了。因此必须增加一些创新的功能,以加强网站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例如,运用360°立体摄影技术制作三维的藏品展示,还原藏品的历史情境,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增加特色文献检索功能,使观众获得更多的特色信息和服务;开放会员制度和下载管理,根据不同级别,让会员观众下载具有博物馆特色的壁纸、音乐、视频等,以提高参观者点击网站的积极性,积累网站人气,扩大网站的宣传效果。

四、博物馆网站日常维护要“兵贵神速”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例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46-01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实施原则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由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方法设计,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开展研究工作,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通过组织本科生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使其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整体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及市场运作的兴趣,以“研究过程”为主,强化实践能力和个性培养,兼顾“研究成果”。

二、博物馆与高校合作的必然性

博物馆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社会资源,我国博物馆除了发挥宣传教育的功能外,也应该向国际先进博物馆的运营模式靠拢,那就是“以馆养馆”,将博物馆文化的衍生产品发挥到极致。

以辽宁省博物馆为例,该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书画、辽瓷、货币、碑志和红山玉器等最为珍贵,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这对博物馆而言就存在着无限商机。博物馆工艺品商店里的现有商品数量不少,如图书、字画、瓷器、玉器等,还负责代卖其他博物馆的衍生商品。但结合本馆文物特色的商品却是很难见到的,只有玉猪龙和双陆棋的仿制工艺品。将现代设计元素与古代传统文化结合的衍生商品更是亟待丰富的。这些都为当地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广阔的设计空间。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设计恰当的对接点,将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博物馆纪念商品设计相结合,同时注重产品的生产制作及销售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一个不错项目选择。

三、借助博物馆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意义

如今,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受西方先进设计理念的影响很多,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传统文化严重缺失的问题,许多设计作品本土特征不足。要么对国际流行设计趋势的快速模仿甚至抄袭,要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设计过于直接的利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流传下来的文物更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博物馆就是展示它们的最好平台。通过与博物馆合作设计,会使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华文化艺术之美,会领悟其在世界设计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代替性,从而放弃对所谓“国际范”的盲目追求,懂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真正含义。同时,博物馆还会直观地展现古代设计的传承与演变过程,即使是同一种物品,在不同朝代和不同主流文化审美的影响下,在器型、纹饰、色彩、材质和功能等方面都会进行着改变。这会增加学生们的审美修养和文化沉淀,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懂得本土设计延续和演变。而这种与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正是有效解决传统文化的缺失问题的最佳手段。

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大学生对博物馆文化商品设计的选择、制作和销售环节。

首先需要系统参观和学习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了解古代艺术品的设计特征,分析书画、瓷器、青铜器、货币、服饰等文物的特殊材质和造型,寻找适用于现代设计的元素;然后提取能够体现博物馆地域特征和民族特点的文化要素,包括文字、服饰、纹饰等;还要调查旅游纪念商品种类,分析出博物馆衍生产品的空白处和适用于博物馆衍生产品的类型;最后就要运用专业的设计知识,将设计付诸于实践,经过资料整理、草图绘制、计算机绘图、模型制作和工厂加工等多个环节来实现。接受市场考验的销售环节也是创新创业计划的成果检验阶段,依托博物馆现有的销售平台,进行宣传,根据消费者(博物馆参观者)的咨询情况、关注情况和消费情况来衡量设计,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对设计产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实现设计、制作和销售一体化的项目目标,达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宗旨。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例6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0-0067-02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记录者,是收藏文化的殿堂,是城市对外传播文化的窗口。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对人类历史发展、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当今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逐渐占据了信息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地位。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应当适应时展潮流,转变思路,由传统纸媒、电视等宣传路径向新媒体路径转型。

一、新时期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意义

2007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维也纳召开的全体大会通过了经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章程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修订:“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由定义可知,国际博物馆协会已经将“教育”调整到了博物馆业务目的的首位,而此前是“研究”置于首位的。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它蕴藏着特有的文化资源,在开展社会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教育是目的,宣传是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宣传手段,才能将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因此,在新时期,宣传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博物馆的中心工作之一,其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工作任务也更加艰巨。只有博物馆的宣教工作顺利开展,并在开展过程中起到强烈的正面作用,才能使博物馆的生存发展良好。但是,传统的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影响力较弱,主要依靠讲解员对观众进行讲解,信息传播速度慢。可见,传统的宣教观念和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博物馆的宣教工作者拓宽思路,大胆创新与改革,做好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新媒体对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影响

随着科学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96,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90.196。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断助力企业发展,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已进入新阶段。

不断前行与变革的互联网也在逐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经济活动方式,甚至是思维习惯方式。近年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崛起,使得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大众需求,使其不用到博物馆就可以获取所需信息,接受教育,并且将文化传播出去。那么,何谓新媒体?新媒体就是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中介,满足公众或用户信息需求和传播欲望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要素:一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二是信息的海量存储,三是能够满足用户的传播欲望。

可见,新媒体以其数字化、网络化、互动性等特点,成为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

(一)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是实现海量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视频信息等传播的基础。博物馆的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量大,在传统的工作中,这些内容都是手写记录的,既费时,又费力,最重要的是查询不方便,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很多不便。而采用数字化手段后,可以将博物馆的各类信息内容输入到计算机或者检索设备中。这样,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准确的查找资料,观众也可以及时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最终达到提高宣传教育效率的目的。

(二)网络化

网络化是新媒体的重要特性,它使得博物馆的观众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获取相关信息,极大拓展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达到信息传播的最大化效应。例如利用博物馆的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媒介,可以使观众随时随地进行网上参观,从而了解到博物馆的基本信息、最新动态等。这样,既满足了观众的欣赏需求,也拓展了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渠道。

(三)互动性

互动性的特点使得新媒体在博物馆与观众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区别于以往的宣传教育模式,新媒体的互动性带来了博物馆宣教工作的全新变革。观众在参观完博物馆之后,都会对博物馆产生一定的观点和意见,这就需要一个沟通渠道,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可以了解观众的意见和想法。网站的留言,微博、微信的互动,既可以有效开展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又可以使工作人员与观众、观众与其他人之间进行交流。

三、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

根据国家文物局年度博物馆年检备案情况,截至2014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了4510家。然而,开通网站、微博、微信等的博物馆却占少数。目前的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模式还是主要依靠实物陈列。传统的实物陈列在博物馆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传播渠道单一,说教式的宣传模式使博物馆的信息传播不能与观众达成有效的沟通,也使得博物馆在拥有6.88亿网民的互联网中处于“失声”状态,严重阻碍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因此,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博物馆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虚拟的世界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

(一)建设博物馆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是博物馆宣教工作与网络新媒体之间跨界与融合的重点。大多数博物馆在新媒体的实践也是从建立门户网站开始的。因为门户网站有着信息量大的特点,可以说是它是博物馆的“数据库”。博物馆可以通过自身的门户网站,及时权威地各类信息,从而使博物馆信息传播对象由观众扩大到整个互联网用户。实体博物馆的观众和博物馆网站的浏览者可以通过网站,进行信息分享和讨论。在互相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二者可以互换观点和感受,提出新的信息传播话题或展陈议题。这样,可以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推动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的门户网站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博物馆概况、博物馆动态、博物馆陈列、博物馆藏品、学术论坛等。在这些版块中,博物馆观众可以参与的内容不多,基本都是在留言版块或论坛中实现互动交流,可以说,信息的互动性比较弱,没有充分发挥出互联网交互性的特点。

(二)开通博物馆官方微博、微信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也称为一句话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博物馆可以将一些文物常识、宣传片、记录片等进行简短编辑后在微博上。目前,博物馆的微博信息主要以临时展览消息、文博资讯等为主,通过关注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分享,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因此,博物馆可以通过微博传播信息,扩大宣传教育工作窗口,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可以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目前,使用微信的人不断增多,微信已经成为一种大众生活方式,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现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开通官方微信,使微信成为博物馆与观众沟通交流的桥梁,成为新媒体时代最为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之一,如国家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广东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在开通官方微信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观众可以利用微信的及时通讯功能实现与博物馆的快速沟通,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为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传播路径,大大提升了宣传教育工作的效率。

(三)利用博物馆应用平台

博物馆的应用平台主要包括网上虚拟展厅、移动APP、手机二维码等,这些平台为博物馆观众展示了更多的馆藏信息和展品内容,扩展了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渠道。

通过网上虚拟展厅,可以真实还原展厅现场,使观众在家中就可以进行虚拟参观,点击自己需要了解的展品信息,从而大大节省了观众的宝贵时间,缩短了博物馆和观众之间沟通的距离。

移动APP是针对手机连接到互联网的业务或者无线网卡业务而开发的应用程序服务。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移动APP正逐渐崭露头角。观众可以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下载博物馆APP,然后进行浏览相关的信息。目前,移动APP在国内博物馆的使用率还不是很高,这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手机二维码的使用比较普遍,博物馆在推出展品二维码导览后,观众只要使用智能手机扫描一下展品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现场获取展品的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另外,观众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后关注该博物馆的官方微信,以接收更多的来自博物馆方面的信息,之后将信息在朋友圈中转发,达到信息的快速传播。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例7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随着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民众享受到这种公共福利。有些省的博物馆观众增量达到免费开放前的数倍。观众结构也呈多元化趋势,其中低收入群体、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等观众群体明显增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博物馆也开始注重通过现代化的工具提升自身的形象。近些年,大多博物馆建立了官方网站,权威资讯。不少博物馆通过微博认证,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建设微型博物馆,及时向观众传递信息,与观众形成良好互动。随后,微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微信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改变了一向给人以严肃、古板印象的博物馆,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本文主要探究微信公众号对博物馆宣传工作的重要影响,归纳出对博物馆微信营销策划的几点建议。

一、微信发展历程及微信营销概述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经过五年的发展历程,微信从最初的社交通讯工具,成长为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人与商业的平台,微信活跃用户已突破6.5亿。2016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中显示,超过九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微信用户中男性占近七成,男女用户比例约为2:1。在职业分布中,企业职员占比超过四成,个体和自由职业者排名第二,其次为学生和事业单位人员。拥有200位以上好友的微信用户占比最高,61.4%的用户每次打开微信必刷“朋友圈”。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知,要想吸引更多的微信用户,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性别、职业和使用微信的时间,同时要意识到朋友圈分享功能对于博物馆信息推广的重要影响。比较容易让用户分享朋友圈的内容主要涉及具有价值性、趣味性和情感触动的内容,图文、短视频比文章链接更受朋友圈欢迎。

微信不仅可以满足普通用户间的信息交流,更面向企业、政府、社会组织推出了公共服务平台。它具有文字、语音等多样化的信息交流方式,同时又具备自身的特色服务。微信公众号是组织或个人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开通微信公众号的组织或个人可以与关注它的用户实现在线互动。微信公众号的主要作用是满足用户获取资讯的需求,这也是用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的主要目的。

微信营销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营销模式,组织或个人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关注自己需要的公众号,组织或个人则通过公众号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或服务,实现自己产品的点对点营销。由于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在进行微信营销时需要把握一些基本原则,这样才可以确保微信营销的效果。博物馆的微信营销更多的是一种服务和理念,这与企业的纯利润营销有着本质的不同。

二、微信公众号对博物馆宣传工作的影响

微信公众号的类型分为服务号与订阅号。服务号主旨是为用户提供服务,1个月内仅可以发送4条群发消息。在发送消息给用户时,用户将收到即时的消息提醒。订阅号会出现在订阅用户的通讯录中,主要为用户提供信息和资讯,每天可以发送1条群发消息。在发送消息时,订阅用户不会收到即时消息提醒,发送的消息显示在用户的订阅号文件夹中。目前,两种微信公众号类型各家博物馆都有采用,大多数博物馆都选择了发送信息较为灵活的订阅号形式。

微信公众号对博物馆宣传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双向互动交流模式。传统的博物馆开展宣传工作主要是单向性的信息流通,缺少观众参与,即时性较差。微信公众号的使用使得博物馆变得亲切和活泼。博物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送各类展览和活动资讯,用户即时接收,随时查看,并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报名参加活动或者给博物馆留言交流,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而博物馆可以综合这些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建设。这种双向互动交流模式使得博物馆和观众的沟通更加便捷。

扩大受众群体。传统的博物馆宣传方式主要借助场馆自身和一些传统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受众群体较为狭窄。受众对博物馆的了解有限,很难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扩大了博物馆的受众面,用户使用微信平台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通过微信了解展览,进行虚拟参观。当用户对某些内容感兴趣就会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带领朋友“走近”博物馆,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关注博物馆。

实现意见领袖的功效。意见领袖最早是由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最初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意见领袖常常是追随者心目中价值的化身。微信基于语言、文字作为载体而进行个体、群体交流,表达方式呈现出鲜明的私语化特征。在小范围内形成优势意见,经过转发,聚合成一种意见环境,就形成了一个个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拥有众多的好友和较大范围的信息能力。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如果成为这样的意见领袖,在吸引更多用户加入的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资讯,传递正能量信息,ψ匪嬲卟生影响力。

三、以辽宁省博物馆为例的微信营销策划案例分析

1.案例一:“辽博新馆参观攻略”

这是服务类的微信营销策划案例。辽宁省博物馆搬迁至距离市中心较远位置之后,交通、餐饮等相关配套不够便利,很多观众对此表示不解。为了保留观众对辽宁省博物馆一如既往的热情,微信公众平台策划了一期“辽博新馆参观攻略”的专题推送。这期专题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出发,详细描述了观众到新馆参观的交通路线、停车指南、物品寄存、前台咨询、最佳参观路线、益智互动体验、餐饮、纪念品、各类标识等内容,还配上贴心的图片和指引,让观众可以感受到博物馆的暖暖爱心和细致周到的服务。很多第一次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就是完全按照这份攻略游览博物馆的,对这条微信非常满意。这类微信营销主打服务功能,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博物馆的服务功能不会因为距离而改变,反而会采用更多的方式为观众提供便利服务。很多用户转发此条微信,因为对观众来说微信里的信息长期实用,很有价值。

2.案例二:“在我身边一一辽博新馆试开馆一周年纪念照片集结令”

这是情感类的微信营销策划案例。辽宁省博物馆新馆经过一年的试运行,观众人数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这与新馆本身的吸引力和宣传推广工作是分不开的。值此新馆试开馆一周年之际,微信公众号主打感情牌,策划推出“在我身边――辽博新馆试开馆一周年纪念照片集结令”专题推送。这期专题的开头写道:“这一年中,在这个有我有你的地方发生了很多故事,有很多值得珍藏的瞬间,让千言万语化作一幅幅充满记忆的图片,在分享中见证辽博的成长吧!”通过这段煽情的文字号召大家把曾经在辽博新馆定格的美好瞬间发给公众号参与分享,同时会有一份礼品送出。在这期微信营销策划中,用感情牌和价值牌来吸引用户,获奖的照片分几期在微信公众号上,可以和大家一起欣赏与回顾。辽博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了用户对新馆的关注度。

3.案例三:“我是辽博流动博物馆宣展车,我为自己代言”

这是趣味性的微信营销策划案例。近几年,流动博物馆宣展车是全国博物馆关注的焦点。2016年12月,辽博流动博物馆宣展车正式启用,成为全国第四家、东北首家拥有流动博物馆宣展车的文博单位。为了将宣展车更好地介绍给公众,辽博微信公众号策划了“我是辽博流动博物馆宣展车,我为自己代言”专题推送。此项策划利用时下较为流行的“网红”概念,把宣展车进行拟人化,让他自己为自己代言,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车体内外功能,让用户对宣展车产生好奇,想进一步去了解,进而口口相传。通过微信公众号消息后,很多传统媒体主动联系辽博工作人员,想要进行专题性的全面报道,从而达到了新媒体带动传统媒体合力宣传推广的良好态势。

四、针对博物馆微信营销策划的几点建议

1.完善内容与功能

为了使微信公众号更好地发挥作用,应不断完善微信公众号的基本内容与功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成所有功能展示。在微信公众号的设计上要更加完善,打通更深层次的技术接口,满足观众的需求。要充分利用微信可以传送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特点,设置底部功能栏目,细化栏目子菜单,从观众的需求出发,力求内容完整。博物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对观众进行全方位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关注观众对博物馆的依赖,发挥微信的粘性特点,针对目标观众进行专门的内容推送,如最新展览、特色活动、专题阅读、语音导赏等,这样才能获得目标观众的信任,使他们成为微信公众号的忠实粉丝。

2.加强对微信公众号的宣传推广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例8

1.创新,首先是大策划、大思路

《创意设计源》:陈馆长,您好!上海博物馆建馆60年来的历程有目共睹。作为“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您认为近20年来,上博在哪些方面尤其体现了自己的创新力?

陈燮君:《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定义了博物馆的基本功能,那就是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研究、采集、保存、传播,特别是为研究教育和游览的目的提供展览。从博物馆最基本的展览角度看,所谓创新,我认为首先表现为大策划、大思路。

近年来,上海博物馆的展览创新主要体现在探索建构“3+1”展览模式方面。这里的“3”是指世界古代文明系列展、边远省份文物精品展、特别文物系列专题展;“1”是指馆藏文物珍品展。

《创意设计源》:“大英博物馆藏古埃及艺术珍品展”、“墨西哥玛雅文物精品展”、“伊特鲁利亚人的世界――意大利前罗马时期文物精品展”、“古罗马文明展:罗马帝国的人与神”、“古印度文明――辉煌的神庙艺术”等都是出色的世界古代文明系列展。

陈燮君:是的。除了上述世界古代文明系列展,“上博”已经实现的边远省份文物精品展有“新疆丝路考古珍品展”、“草原瑰宝――内蒙古文物考古精品展”、“雪域藏珍――文物精华展”、“晋国奇珍:山西晋侯墓群出土文物珍品展”、“周秦汉唐文明大展”等。已经实现的特别文物系列专题展有“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淳化阁帖最善本特展”、“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展”、“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等。至于馆藏文物珍品展,“上海博物馆藏历代花鸟画精品展”、“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特展”、“上海博物馆藏文房四宝展”、“上海博物馆藏欧洲玻璃陶瓷展”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2.创新,就是要瞄准制高点

《创意设计源》: 近20年来,上海博物馆以一个又一个高质量的展览掀动人类文明传播大潮,这其间创新力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陈燮君:创新,始终要瞄准制高点。上海博物馆是大型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做艺术史展览,我们坚持根据历史的方位来定位,从人类古代文明的高度来定位,立足博物馆艺术视野中全球各大博物馆主要藏品、精品来定位。从这三方面聚焦,创新和创意设计就有了高起点的支持。

策展及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这方面,上海博物馆的创新力已与世界水平接轨。有记者问,近些年来上海博物馆的哪些展览属于精品?在我看来,每个展览都立足创新,都精于策划、精于内容选择。以2002年“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中的书法作品为例,共26件作品不仅与同时展出的绘画作品一样,件件为国宝级重要藏品,通过精心挑选和策划,系列展品还呈现出中国书法文字的演变史。

《创意设计源》:“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不仅展出了王羲之的《行书上虞帖》、王献之的重要作品《行草书鸭头丸帖卷》,还有些佚名书作。

陈燮君:“二王”对中国书法发展史贡献巨大。王羲之的书法博涉多优,兼取众美,擅长楷、行、草三种书体,创造了兼容并蓄的书法风格。王献之的书法被认为“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清 吴其贞《书画记》)上述大作本足以担纲国宝展重任,但在2002年“上博”的国宝展定位中,我们不仅要呈现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艺术,更着意呈现“二王”书法作品在中国文字演变史中的划时代作用。从用笔的逆入、复势、右转等重复走向八面出锋的自由,从一波三折的古字到行云流水的今字,从篆书、隶书到后来的楷书,“二王”及其时人对中国书法史的最大贡献是完成了汉字及其书法的变革。

基于此,我们在展览一线陈列了佚名绢本《真书曹娥诔辞卷》。这件作品我们不认为是王羲之的,但一定属于王羲之时代的楷书,晋唐小楷抄本。我们还陈列了王纸本《行草书伯远帖卷》、欧阳询纸本《行书仲尼梦奠帖卷》。这样的成列策划,将单项贴、卷的展示有目的地聚集起来,突出了展品背后中国书法史划时代变革期的风云突起,大大深化了本次展览的意义。

2002年12月1日~2003年1月6日

上海博物馆 第一、二临时展览厅

为庆祝上海博物馆五十周年馆庆而精心推出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由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联袂举办。

此次展品共72件,其中书法26件,绘画46件,均为国宝级重要藏品。这是建国以来级别最高的一次古代书画展示,为千载难逢之“盛世之展”。

佚名绢本《真书曹娥诔辞卷》、王纸本《行草书伯远帖卷》、王羲之硬黄纸本《行书上虞帖》、王献之绢本《行草书鸭头丸帖卷》、欧阳询纸本《行书仲尼梦奠帖卷》在此次展览中意味深长地比肩陈列。

《创意设计源》:2012年上海博物馆包括“美国藏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展”、“元代青花瓷器特展”、“法贝热珠宝艺术展”、“捐赠铜镜展”在内的六大展览令人印象深刻。“元代青花瓷器特展”将世界青花瓷研究的前沿话题、标尺范本引入发源地中国,实为“上博”创新力作。

陈燮君:景德镇元青花瓷器的生产至今超过650年,因为主要作为贸易商品出口,国内存量有限,相关研究起步较晚。1929年,英国的霍布森,介绍了由珀西瓦尔・达维德爵士收藏的一对有“至正十一年”(1351)铭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从此拉开元青花瓷研究序幕。

“至正十一年”铭青花对瓶上确切的纪年文字令元青花瓷器界限清晰可见;多年来,这对青花瓶逐渐成为世界青花瓷研究中衡量相同类型瓷器的标尺。

上世纪70年代,元青花逐渐成为中国古陶瓷研究的重要关注对象。随着80~90年代国内一批元代窖藏青花瓷的出土,元青花成为国内外持续研究的热点。元青花窑址、年代、造型、纹饰、工艺、文化来源以及流传、性质等问题得以深入讨论,成果斐然。

上海博物馆很多年前就开始策划国际性的元青花展,十年磨一剑,2012年到2013年初,在庆祝上海博物馆建馆60年之际,我们终于将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主要包括土耳其、伊朗、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文博、考古机构和本馆收藏的元青花精品集聚一堂。总数90余件展品每件都经过精心挑选,它们来自30余家参展机构;其中国外展品基本上是首次来到中国,有的国内展品也属首次公开露面。我们以这近百件青花精品揭示了当今世界收藏、研究元青花的“面貌”,还以“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这样的标尺性作品,为来自全世界的研究者提供了近距离实物观摩、比较研究的学术现场。

元青花重返中国参展,是中国古代陶瓷研究中的重要事件,上海博物馆有幸成为这一重要事件的主要策划者。

3.创新,应该是系统工程

《创意设计源》:上海博物馆将展览、研究、教育、传播等诸方面工作的展开当作博物馆文化的有机组成来看待,有创新特色。

陈燮君:创新,本来就应该是系统工程。我们将布展、研究、教育、传播当作上海博物馆创新实现的模块系统。

我们有实力很强的展览部。展览的策划方案确定后,怎样布展,如何突出展览主线,都需要创新力的支持。

展览部先期要为不同性质的展览采集文化符号。大部分情况下,主创人员去展品收藏博物馆现采;条件不允许的,就去图书馆找资料补充。经过反复锤炼,定下设计思路。

准确并有创意地表达,对展陈设计来说非常重要。“上博”展览部为大型展览所设计的展览现场每每令受众赞不绝口。2012年下半年,“上博”四大展览的陈列布展获得了包括国外送展博物馆的高度评价,俄罗斯送展方甚至向“上博”索要“法贝热珠宝展”配色方案,认为“上博”展的色彩表达非常贴切精准,值得俄罗斯借鉴。

此外,科学的展示技术也是“上博”创新力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无论是以 “至正十一年”(1351)铭云龙纹象耳瓶为代表的元青花,还是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复活节彩蛋”为代表的法贝热珠宝,件件都是人类文明的无价财富。所以,展览需以万无一失的技术质量作为保证展品安全的首要前提。在展示元青花瓷器时,展览部事先设计了中心展柜的钢筋入地支架,正是稳定、坚固的支架保证了展品的安全。

《创意设计源》:每次展览都有设计亮点吗?

陈燮君:是的。布展是很精细的工作,曾经的固定用道具“大头针”会在射灯照射下反光,影响展览细节;“上博”自创“牙签”道具,既能有效完成固定任务,也不会产生任何负面效应。

《创意设计源》:“上博”的创新力在展览领域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在社会服务层面也有很好的口碑。

陈燮君:博物馆有收藏保管功能、研究功能和教育功能。

我们有实力很强的教育部。创新上海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展开,除了常规工作,我们开设讲座,出版书籍,推出衍生产品。从成年人到未成年人,从专家到普通人,从中国人到外国人,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教育部门的工作千头万绪,最有特色的,我们不仅在馆里配合展览开讲座,还与上海市教委密切联系,与上海的三十几个基地学校密切联系,开展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我们培训教师,发展了2000名教师会员和教育系统的志愿者,在重点高中做校园展览,请专家去学校做讲座。我们构建起一个公益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为城市的未来服务。

《创意设计源》:“上博”与大展配套的图书出版创意连连,深受市场欢迎。

陈燮君:针对馆庆60周年的几个大展,我们编辑出版了多套图书。一般来说,“上博”的出版部负责出版面向专业读者群的图册,如《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宝光璀璨――法贝热珠宝艺术》;而教育部则负责出版面向普通受众的普及性教育读物,如《翰墨荟萃――细读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青花的世纪》、《元青花――博物馆绘本》等。

“上博”有很强的科研力量。青铜、陶瓷、书画、工艺四大块共21大类是我们的收藏优势,当然也就成了我们的主要研究领域。还有一方面的创新就是宣传。“上博”的大展一般有五到六波宣传:每年春节前,我们对当年将要推出的大展启动宣传;展品抵沪后,设计一个开箱宣传。以后,展厅布置完毕、开幕式当天、展到中期,都会设计相应的宣传推广。“上博”非常重视展览收官阶段的宣传策划――闭馆,常会成为我们历波宣传的高潮。2002年,“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闭幕是上海博物馆的“书法不眠之夜”,我们邀请上海100位著名书法家现场演练书法。在“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的闭幕之夜,我们也邀请了几百名学生观众,举行了导读性现场大型活动。

可以这样说,上海博物馆从策划到宣传,处处充满创新创意。2003年上海SARS盛行,5月我们策划“《淳化阁帖》最善本特展”时有个策划思路,就是期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以10月1日展览开幕时观众的观展长队作为申城走出SARS阴影的标志。结果,那天真在“上博”出现了等候观展的长队。

创新离不开一个一个具体的“点”,但创新绝不仅是一些散在的“点”;当我们以“上博”的创新力将本馆的布展、研究、教育、传播联系起来,将“上博”的创新力与城市文化推进联系起来,我们的创新就以系统工程方式展现出更磅礴的合力。

“上博”的创新力究竟怎样发散到博物馆服务体系整体运营的末梢?我们向上海博物馆教育部副主任陈曾路单向追踪了“上博”教育部近年为本馆大展配套出版的普及读物。陈曾路告诉我们:通常,教育部在大展开幕前一年左右时间就了解了未来展览的性质、规模、特色,从而启动相应的图书出版策划。

配合“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教育部找全世界最好的从事中国绘画研究的专业人士,一幅一幅地对展品作针对性解读。单国霖、高居翰、邵彦等专业作者的加盟,令黑封皮的《翰墨荟萃――细读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深深吸引了相对专业的观众,成为去年艺术界的名书。

配合“元代青花瓷器特展”,教育部特别策划了与出版部《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相呼应的两本册子:《青花的世纪》,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元青花与元代的历史、艺术、考古;24开本的《元青花――博物馆绘本》,以全部手工插图、精巧的书籍装订方式和富于创意的装帧形式,向小学生普及有关元青花的常识。

配合“‘纸无不言’――上海博物馆‘纸文化’”系列讲座,教育部造访手工造纸厂,拜访做木活字的老匠人,考察雕版印刷博物馆,拣选民国时期的课本、读本,请来设计师引领受众回顾中国书籍设计的历程。教育部策划以“纸源、字纸、纸工、纸韵”四大内容模块,数百幅精心绘制的手工插图,朱锷设计事务所出色的书籍装帧设计,来完成“一张纸能承载多少传统,一张纸能成就多少创意”这个穿越中华民族文明历程的选题。普及读物基于科学的严谨,又充分展现了创意的自由;教育部策划的《纸》书因此大受市场欢迎,国家造纸专业人士甚至按图索骥,依据《纸》书的插图尝试工艺还原。

当然,今天所谓的“书”,已经更多义为知识的载体。今天的“上博”教育部不仅组织青少年参与各种体验活动,还于2012年开启了中国博物馆APP知识传播的先河。

二、 创新力与博物馆文化

1. 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创意设计源》:陈馆长,在“上博”的整体策划中,您怎样确立创新力的终极落点?

陈燮君:简单说,我们把博物馆收藏保管、研究、教育等基本平行的功能作用深化为文化层面的认知、认同、自信、自强进阶。这是“上博”创新力的终极落点,也是“上博”“博物馆文化”的本质内涵。

对“上博”而言,文化认知,是通过系统创新,将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各种人类文明向社会成员实现知识性渗透。文化认同,是通过系统创新,守望与引领精神家园,促进社会成员追求真善美,守望精神家园。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认知、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所谓文化自信,是通过系统创新,促进社会成员对国家、民族的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念。当我们有了文化认知,当我们的民族形成文化认同,我们的国家才有机会以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凝聚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去创造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最终实现文化自强。

“博物馆”是民族与历史记忆的宝库,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上海博物馆应该有历史的担当。

2.坚守和创意是“博物馆文化”的传承智慧

《创意设计源》:去年末,“博物馆的文化力量――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您在论坛上代表“上博”提出了自己对博物馆文化的深刻见解。

陈燮君:2012年 11月2日,上海博物馆为纪念建馆60周年举办了“博物馆的文化力量――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来自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众多省、市的博物馆馆长参加了这一论坛。与会代表结合实践探讨了博物馆文化力量的源泉、表现形式以及博物馆如何发挥文化功能等议题。

我认为,“博物馆文化”的研究是博物馆办馆规律的探索、博物馆运营智慧的集聚、博物馆精神家园的守望和博物馆人文态度的磨砺。“博物馆文化”具有文明的原创力、艺术的感染力、人文的震撼力和历史的穿透力。“博物馆文化”是博物馆风华魅力之所在、发展动力之所在、文脉传承之所在和未来时空之所在。“博物馆文化”与博物馆同生共长,支撑起博物馆的璀璨星空。

《创意设计源》:您非常明确地提出,坚守和创意是“博物馆文化”最重要的传承智慧。

陈燮君:建馆60年来,“上博”以坚守和创意,以“3+1”展览模式探索,以收藏保管、研究、教育“三大传统功能”的现代化实践实现了对博物馆文化的传承。我们还进一步提出了明天“博物馆文化”的十大新理念,那就是:“以物为重+以人为本”,“以史为鉴+拓展未来”,“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数字博物馆”,“人事管理趋向人力资源管理”,“城市的窗口+城市的课堂”,“安全保卫趋向平安建设”,“外事工作趋向文化交流”,“礼品制作趋向文化创意开发”,“保管展示捐赠品趋向善待收藏家”,“博物馆管理理论研究趋向博物馆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我们要以坚守和创意,连接博物馆文化的昨天和明天。

3.人生就是创新过程

《创意设计源》:2012年10月,“视觉意象――陈燮君油画展”在上海美术馆揭幕。人们欣赏您气势恢宏、意象万千的艺术创作,更感叹作为上海博物馆馆长的您在人生经营方面的智慧和创新。

陈燮君:个人也是系统,人生就是创新过程。

我最早从事航天航空专业工作,70年代主要搞导航计算机整体设计,打下了系统思想的基础。世博会期间,我是主题演绎总策划师和顾问之一,主持建造“城市足迹馆”和“世博博物馆”,这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一个人没法周转的事,但在“上博”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系统论大框架下,我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切入角度和处理方法。

我曾在上海社科院从事哲学研究;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搞的是西方哲学和科学方法论。新学科、新方法与创新创意息息相通,所以,无论担任图书馆还是博物馆的管理工作,所谓创新创意,对我来说并不陌生。

我酷爱绘画,喜欢音乐。面对复杂多向的“城市足迹馆”和“世博博物馆”建造,我们形成共识:要启动左右两个半脑,用系统方法去处理;为两馆创意定位,我们确定了“人在景中走,人在史中游”的视觉和史诗基调。城市足迹馆的29个大展项,一个序厅,三大板块,都将“史”和“像”结合了起来。上下左右天地六个空间,五大灯光系统,六大色彩关系,统统都要落地。我们还有自己创作的馆歌。

人生是不是创新过程?要做好工作,首先就要让自己的每一份素养积极地在“系统中”发挥作用。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例9

进入21世纪,我们国家的博物馆事业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迈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如今的博物馆不仅只是闭门做研究的学术机构,还承担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博物馆只有通过展览陈列、宣传教育等方式,切实实施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才能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进一步探究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当下,如娱乐、民俗村、世界公园等形式多样的文化设施的出现,分散了人们对博物馆的注意力,人们对文化需求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品味各有不同;另一方面,博物馆几十年不变的基本陈列毫无新意,受到冷落是必然的,观众看过一次,不愿再去,致使观众廖若晨星,没有发挥博物馆应有的职能。因此,博物馆只有适应社会的需求,把宣传工作做好,尽力把观众吸引到博物馆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宣传途径主要有两方面

(一)馆外宣传,主要是指通过电视、电台、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以有偿的形式直接对博物馆及展览活动进行宣传;或主动上门宣传,如到学校、社区、机关等地方进行自我宣传,以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可以通过一切媒体,广泛地宣传自身,才能吸引观众。如今传媒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我们的宣传工作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它收藏的每一件文物,都有它特有的文化内涵,可是知道的人并不多,谈到鉴赏那么人就更少了。如果博物馆与当地的媒体机构建立长期的联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来介绍博物馆藏品,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兴趣,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对博物馆有了更深一点的了解,如此下来,观众自然就有了去博物馆的想法了。对于临时性展览,媒体要先行一步,在还未展出之前要通过电视、报纸或印发宣传册、宣传单宣传该展览的信息,来吸引观众,要充分发掘和展览内容相关的一些信息,通过深入的报道,找出最大的看点,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二)馆内宣传。馆内宣传指的是以博物馆优质的服务赢得观众的心。博物馆要有优质的服务,以此吸引观众。博物馆的优质服务不是一种在馆内的简单服务工作,而是要让观众对博物馆感到满意,才能得到观众的回报。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产品售后服务非常重视。消费者不仅要求质量高的产品,也要求周到的售后服务。对于博物馆来说,就必须做到以人为本,让观众走进博物馆时感觉舒服,给其提供物质服务与休息场所。同时,必须提供优质的讲解。由于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按照一定主题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览群体,展览背后含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这个背景观众只有通过讲解员才能得知,而且参观的观众来自各个层次。因此对讲解员的要求比较高,既要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又要对展览内容有透彻的研究,才能做好博物馆的馆内宣传工作。而宣传工作是人与博物馆联系的纽带。为了博物馆的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博物馆的宣传工作,实施馆内宣传,面向社会、面向观众服务,有效的与专业机构取得联系,使博物馆的宣传工作获得专业性指导。例如,法国博物馆事务是由文化部博物馆局管理,有名的卢浮宫学院直属于它,从而得到良好的发展。专业技术的建设对于博物馆宣传起着科学的指导作用,博物馆是面向社会的,宣传应着眼于社会,与社会形成互动才会使宣传更有力、更有效。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具有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素质等各种各样特点,所以针对其个性特点制定有效的宣传方法,从而起到更好的效果。以藏品为主营造整体性的博物馆风格。在宣传方式上应具有开放性、主动性、探索性,通过方式的多样多变来吸引观众,利用博物馆资源来更加完善博物馆宣传工作。

三、对宣传工作的未来展望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例10

1、抓安全,强管理,确保博物馆正常运行。

农机博物馆是公共场所,作为管理部门,我们既要确保参观人员的安全,又要确保馆内展品的安全。在日常管理中,博物馆坚持以防为主,以查促防的指导思想,积极做好展馆内外的防火防盗防漏工作。虽然我们的展馆设施较陈旧,但我们经常对馆内场地和展品进行清扫和整理,确保开门展览时展厅宽敞明亮,展品清洁整齐。

2、加强场馆设施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参观环境。 农机博物馆自1997年开馆以来距今已有15年,场馆设施部分风化、霉烂、渗漏严重,今年局里安排资金15万元,组织人员对全馆内外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建设,使博物馆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对博物馆北面场地进行平整和浇筑,室外仿古凉亭重新翻建,馆内办公楼简易装修,展馆屋面和外墙查找补漏,展馆内墙起壳、霉变部分重新粉刷,美化了展馆的室内外环境。

3、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参观接待工作。

博物馆是我们余姚农机局为中国农机发展历史、农机文化传承作出的贡献,也是我们余姚农机局对外宣传农机发展、农机事业的窗口。宣传工作是联系博物馆和观众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对来馆参观的客人,不论是领导、社会团体还是一般同志,我们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得到了参观人员的肯定。我们馆展览的种类较为单一,全年参观接待任务不重,但我们做好功课,接待好上级领导的参观和指导、农机同行的参观和业务交流,这将有助于博物馆自身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升。

二、20xx年工作计划和设想:

1、做好1月份农博会的参展准备工作。

2、加大农机历史文化的研究力度,做好展品影像资料的拍摄和整理编写文字说明。

博物馆宣传工作计划例11

一、 业务工作上台阶

2018年县博物馆每月接待游客2.2万人次左右,全年接待游客达到30万人次以上。为提高接待能力,加强讲解水平。重新撰写了博物馆内所有展览及县内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讲解词。多次组织讲解员系统培训。

二、文物保护谱新篇

1、坚持文物巡查制度,确保文物安全。

2、完成了彭头山、八十垱、余家牌坊、鲁家山几处文物点的日常维护工作。

3、对第八批国保的申报工作做了前期的资料收集准备。

4、着重清理馆藏定级文物。对馆藏古家俱、木质文物进行了修复整理及展陈。

三、文博宣传成常态

县博物馆、余家牌坊博物馆全年举办各类活动20余次,接待观众近30万人次。利用文庙、余家牌坊等阵地优势,举办幼儿“开笔礼”、少儿“成童礼”、族谱征集仪式等,开展“远学雷锋,近学田工” 、“文博志愿者在行动” 、“我们的节日”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近200人次,举办文保法制宣传临展5个,文物法专题讲座4场,《道德讲堂》本土文化专题讲座2场,组织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日”——考古工地开放日庆祝活动,举办我县评定为省级“书画之乡”挂牌仪式、“清明还乡团”活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持续支持兄弟县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部分馆藏元青花瓷器先后参加省博物馆“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至16世纪意大利与中国的跨文化交流”展览和国家博物馆《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13至16世纪欧亚大陆的跨文化交流》展览。三是进一步做好文博知识宣传。利用网站、微信平台、电视、报刊、考古工地开放日等普及文博知识,宣传、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文保动态等,完成各级各类信息报送100余条,编制发放《澧州文物》宣传册3000册,配合中央4台《城市1对1》栏目组拍摄,接待广东佛山、辽宁大连、江西樟树、湖北黄冈、孝感等地领导考察交流文物工作。

四、中心工作全配合

1、参与了文物局组织的 “脱贫攻坚”,开展精准扶贫。全馆人员与盐井镇新华村贫困户“一对一”结对,走访调查、宣传政策、共谋脱贫。

2、在去年成功创建“市级文明窗口”单位的基础上,积极争创“省级文明窗口”单位。

3、开展学习“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会议精神。

2019年博物馆工作计划

1、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完成市文物局、县委各项中心工作。

2、配合县委做好澧州古城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3、做好第八批国保单位的申报工作。

4、做好澧州文庙本体保护、消防、安防、防雷等部分工程。

5、做好文物宣传工作

①做好博物馆日、遗产日的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