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文艺女青年

文艺女青年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06 05:34:37

文艺女青年

文艺女青年例1

文艺女青年是从事文艺的青年女士。

文艺女青年一般物质生活丰裕,不愁衣食,没什么生活压力和负担。文艺女青年大多穿着很多显得比较文雅,显得气质恬静。

文艺女青年是圈子文化的一部分。女文青的文艺兴致,进一步大伤她们的文艺质量。文艺感觉需要交流、促动和激发,切磋文艺体验,探讨文艺理论。女文青和圈子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

(来源:文章屋网 )

文艺女青年例2

最近,又一首“网络歌曲”在网上爆红了!但再也不是“老鼠”、“蝴蝶”等通俗产物,恰恰相反,这次是一首“文艺歌曲”。从2011年2月中旬开始,一段名为《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的现场演唱视频就在网上被争相流传。几天时间,在土豆、优酷等各大视频网站上的点击率就已高达八十多万,超过两千名“文艺青年”加入了她的豆瓣音乐人页面,更被各大门户推到首页。同时,唱片公司也开始竞相追逐演唱者。一场空前浩大的网络歌曲“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开始。

其实,这段视频很简单,就是一个女孩抱着吉他,自弹自唱了一首原创民谣,但之所以引起轰动,除了旋律简单上口,歌词也写得实在好玩,围绕着“大龄文艺女青年应该嫁个怎样的男人”这个问题,道出了不少文艺圈的真实现状,让人听了喷笑不止。当然,就像某业内人士分析的一样:《大龄文艺女青年》的一夜走红,与其说是歌好,不如说是网民对已经恶俗的“网络口水歌”的一种反抗与反讽。

2

歌红了,那个唱歌的女孩自然也逃不过大家的好奇,不少网友开始人肉搜索,查出她是北大毕业的一名文艺女生,名叫邵夷贝,笔名邵小毛。

此后短短一个月,邵夷贝就意外地成了网络红人,甚至引来不少“文艺男青年”给这首歌重新填了词,然后又拍成视频放到网上跟她“对歌”。同时,媒体和唱片公司也开始争相打探这位神秘的“文艺女青年”,只是这个低调的小女孩,始终选择了一种安静的态度,来面对纷扰而至的陌生人。

然而,真正见到这位神秘的“文艺女青年”时,却是没有想到的乖巧帅气,而且绝对和“大龄”沾不上边儿。

用邵夷贝自己的话来说,她是“青岛籍青海人”,父母年轻时到青海支援边疆,她也在那里长大。小小的她,爱摇滚,高中时就已经疯狂迷恋张楚了。于是,她最“离奇”的一次经历也与张楚有关:有次张楚到青岛演出,她和一朋友就天天吃方便面,攒足两个月的零用钱去看,“演出完后我们还想跟张楚说话,但被保安拦住,我们就哭着不肯走。”后来,一自称是张楚哥哥的人就带她们去跟张楚见面。

“当时就是特激动,然后还在张楚面前唱他的歌,结果张楚也跟着我们哭起来。”临走时,已经是深夜,张楚还给了她们每人一百块钱,让她们打车回家,“后来我们就把这一百块钱放在相框里作为纪念。”

3

或许是高中时太迷摇滚,或许是压力“很大很紧张”,反正邵夷贝的第一次高考落榜了。她在屋里躺着不愿意说话,发脾气,大喊大叫。痛定思痛,她选择了复读。没想到,复读一年后的她却考出了个青海省文科状元,于是她去了北大读新闻系。

2002年,19岁的邵夷贝来到未名湖畔。4年后,她又被保送至传媒大学念电视新闻研究生,是名副其实的北大才女。

在北京读书的几年里,邵夷贝如愿地成了一名标准的文艺女青年。大二时她组建了第一支乐队,叫“莎木”,自己充当鼓手,是唯一的女生,在北大里小有名气。但这乐队在大学毕业后也就慢慢结束了。之后,她在传媒大学又与两个德国学生组了一支“甜蜜蜜”女子乐队,还是鼓手,不同以往的是,“乐队里是清一色的女生”。

和所有文艺青年一样,邵夷贝也有一个很重要的爱好――话剧,这几乎成为衡量一个青年是否“文艺”的重要标准。刚刚进北大时,她就顺理成章地考进了学校的剧社,也是在大二时,她导演了一部表达女性主义的话剧《她・独白》,轰动一时。“现在想想,大二那时候挺辉煌的,如果那时网络像现在这么发达,估计我早就是网络红人了。”

文艺女青年例3

上大学时,我曾接过许多不靠谱的活,其中有一个是组织一拨人写偶像剧。我叫上了清华学中文的老妹,她可是日剧韩剧百科辞典。那时候我们一堆人被关在怀柔雁西湖附近的一家小旅馆里,封闭写作。就我妹,因为大雪封山赶不过来。我心想,那边的小路蜿蜿蜒蜒,高低起伏,望不到边际,雪一踩,能没了脚背,我妹来是没戏了。没想到,第二天中午,我刚在小饭馆酒足饭饱,回旅馆的路上,突然听到有熟悉的声音。我使劲仰脖看向远方。啥熟人都没看见,可过了一会儿,老贾那圆乎乎的大脑袋就进入我视野了,旁边跟着个蹦蹦跳跳的小姑娘。尽管女孩用围脖帽子弄了个全副武装,但从那张牙舞爪的态势,一眼就能看出是我妹。我那叫一个惊喜,完全就是井冈山上会师般的兴奋。后来问她怎么来的,才得知是老贾打车送来的。我分外奇怪,打车还需要送啊,这一来一回,多花二百元路费。那时候大家都念书,没啥钱。老贾口吐真言:多花二百能多坐她身边俩小时呢,值!大雪封山,要是车坏半路上,还能多坐几小时。可惜雪都化了,司机也没领悟到老贾的心思,一踩油门,以最快速度开过来。

我妹坐车里这两小时,狂侃文学艺术,彻底把老贾给折服了。老贾就喜欢这种文艺女青年,立马展开攻势。第一步是,一个人去了趟青岛,跑到海边,拿起手机拨开扩音器,给我妹打了个电话,“听,海浪的声音” 。然后他拿把吉他,在海边自弹自唱起自编歌曲,毕竟是西城区少年宫合唱班出身,底子那就是过硬。之后他还发动一群大老爷们给他叠小星星,装了一大瓶沙滩上的土,和无数颗小星星,狂奔回北京,约我妹见面。我妹扭扭捏捏就是不见,后来好不容易答应见,竟然是逛春节的庙会。老贾再次体现出艺术青年的范儿,找了好几个哥们,一路上专业摄像机追拍。逛完没三天,剪出了个MV,配着深情演唱的歌曲,视频上我妹笑得跟花似的。只可惜我看到这视频时,我妹已有男友,早跟老贾断了联系。

其实,就在老贾跑去青岛打电话、唱歌的时候,我妹身边已经有了追求者。在我妹看来,老贾太易冲动,太以自我为中心。老贾刚听这话时一肚子委屈,过了很久才明白:文艺女青年表现出来的文艺,只为向你证明她多么独特,多么浪漫。你要是比她还文艺、浪漫,她的脸往哪搁?

后来老贾又有了新女友,按他的话说,其实也不算女朋友。真正的女朋友是不会去趟香港,让他花十万元买包的。再后来,我还见过他的另一个女友,长得极为灵巧可爱。老贾从没提过,他和这两个女孩发生过什么浪漫故事。老贾能记住的,就是奋不顾身,傻了巴几地追我妹。

我跟老贾转眼聊到凌晨,临走时,老贾急着让我女友给他介绍女朋友。他想找的女朋友首先得漂亮,身材好,头脑有没有是次要,总之别那么折腾人。还有,绝不能是文艺女青年!

文艺女青年例4

随后半年,这首没名字的歌被各个社交网站疯狂转发,被命名为《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它的演唱者邵夷贝,一夜之间从有社交恐惧症没正经工作的不靠谱文艺青年,变成了北大才女、民谣歌手和内地“小清新”领军人物。

2012年,年近三十的邵夷贝结了婚,从一个不快乐的商务代表变成带着乐队巡演数十个城市的民谣歌手,给两部大牌电影、三部原创动画片配唱过主题曲。2011年动车事故后写下的《正确死亡指南》在微博上被转发几十万次。除此之外,她还长期占据豆瓣音乐人头牌位置,她的《否定先生》、《时过境迁》、《小傻瓜》、《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妈妈我不听话》等歌曲的累计播放次数超过200万。为了表彰她,豆瓣网还颁给她“阿比鹿音乐奖”。但她看上去仍然和三年前一样羞涩、拘谨,说几句话就自顾自地“嘿嘿”笑起来,抓抓头,“我挺紧张”。

对话邵夷贝:

任何事都有它从表面上无法一眼看出的困难,只有实操者才能体会,做事情之前的想象永远止步于想象。对人的看法也一样。 所以我仅保留了两个选择判断的标准:一个是主观的——“我能否把这件事做好”;一个是客观的——“它是否能让我高兴”。

赢未来 最近两年,你给不少动画片唱了片尾曲,从《麦兜响当当》、《魁拔2》到刚刚上映的《开心英雄》等,你如何给这些片尾曲评分?给特定电影创作音乐,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邵夷贝 虽说都是动画电影,但这三部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质,《麦兜响当当》是笑中带泪,《魁拔2》是宏大空灵,《开心英雄》则是励志正能量。气质不一样没有办法比较的。对我来说困难不是很大,因为我比较擅长命题作文,一般导演给几个关键词,看一段样片,我领会一下对方的意思,便可以创作了。最多的那次也是第二稿通过的。

赢未来 在音乐上,你对自己的现状还有哪些不满?或者遇到了哪些困境?

邵夷贝 音乐产业今年多在最低谷,大多数音乐人都过得没什么安全感,特别是原创的独立音乐人。因为版权得不到尊重、哗众取宠的传播特点使得好的作品没办法被发现。对现状的焦虑有些时候很影响创作,音乐人没有办法完全专注于音乐本身。困境便是要克服这些焦虑和压力、专注在音乐本身,更加职业化,对自己有信心,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这是一种与现实、与内心的抗争。

赢未来 在音乐方面,你最想达到的状态是什么?

邵夷贝 自由地创作,将最想表达的东西用最适合的形式呈现出来。除此之外,我很想做一场真正的现场演出,结合多媒体和戏剧元素,包含音乐编曲上的连贯性以及内容上的叙事性。

赢未来 你和另一位独立音乐人李志合作过,能谈谈对他的评价么?

邵夷贝 我们见面不多,但算是价值观相当统一的朋友。音乐上合作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北京录了他专辑的一首歌。第二次就是发我专辑的一首歌给他,他在南京录完音发给我。他是能够专注做音乐、将音乐作为唯一的事业来经营的独立音乐人,在音乐上相当专注和用心,这点我十分钦佩。

赢未来 你的歌曲与社会贴得很近,有较强的批判性,这是你的风格,但你最近却说“我现在不再条件反射地否定任何事情或人”,可以理解为是妥协了么?

邵夷贝 不是妥协,是不想太偏激,希望自己能够更理性。其实我一直偏理性,歌词也都有非常强烈的逻辑感。我的歌曲多是写实或者批判,这些都算不上愤怒。我觉得批判是一种建设,是将核心的问题提炼出来进行指责,是理性的,而愤怒则单纯是一种发泄,这两者完全不同。“不条件反射地否定别人”也是一种对待人的理性,是希望能够在做事情的时候多“建立”,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和破坏。

赢未来 这个转变是怎样发生的?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邵夷贝 以前我经常会说“这种事情我不屑去做它!”“这种人我不会去搭理!”之类的话,后来想想这都属于自我催眠式的理由。任何事都有它从表面上无法一眼看出的困难,只有实操者才能体会,做事情之前的想象永远止步于想象。对人的看法也一样。

去除掉所有情绪化的理由和粗暴的借口,我仅保留了两个做出选择判断的标准:

一个是客观的“我能否把这件事做好”;一个是主观的“它是否能让我高兴”。这是极致的标准,多数情况下会被妥协为“我能否完成这件事”和“它能否不让我不高兴”。 绝对达到这两个标准的事情世上难寻,几乎没有,因为人本身就不是绝对的生物。它多变且脆弱。媒体报道里的成功偶像看似找到了它,那是因为所谓的“成功”只关心表象,并将表象定义为结果。

能够接近这两个标准、或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的人事物,便是我要毫不犹豫去投入热情的。不论结果如何,至少过程中不会轻易失控、也不会产生大把的坏心情。 简而言之,两个标准,一为不轻狂,二为不盲从。

赢未来 看到你所曾经批判的社会现象重复出现,是不是有些无力感?生活中你的正能量来自何处?

邵夷贝 每年我都要写一首和这一年发生的事件相关的歌,发现这片土地上不断地发生着和去年同样的悲剧。事实上你也会从某一天发现,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不得不重复同样类型的工作、犯同样类型的错误、有同样的欣喜、经历同样的失望、发同样的脾气、爱同样类型的人、受同样类型的伤、丢同样的东西、错过同样的不舍、获得同样的教训、拖延同样的任务、吃同样口味的饭、拉同样味道的屎……在生命初始我们便被设定了这不断重复的程序,它终将循环一生。所以,我们只能寻找这“重复”之中的乐趣,尊重我的职业和爱好,信任我的梦想,不动摇不怀疑不犹豫。做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并以此为职业,这是永远不会枯竭的能量之井。

赢未来 为什么会想到出新书呢?

邵夷贝 主要是到了一个节点了,我想用一本书来总结和梳理自己,并与大家分享。关于青春与告别青春,这一段成长的心灵历程很多人都有。有些人正在经历,有些人已经走过。我们这一代人,在成长期经历着这个国家的剧变,消耗很长的青春用来被洗脑、碎三观和建三观。我只是个写词的,不是个作家,文章的写作与歌词创作是完全不同的事情,长文写起来确实辛苦,所以书都是些平实实用的短文,只是方便大家在静下心来的时候,可以回过头看看自己的样子。

赢未来 你曾被母亲催婚所以写出了《大龄单身女青年之歌》,现在结婚了会不会觉得对父母的愧疚少了一点?

邵夷贝 对于父母,我一直是个无法履行承诺的混蛋。如今他们一上公车便有年轻人为他们让座,而我却依然在任性地索取他们的理解和安慰。我们其实都是聪明人,知道自己的弱点和软肋,只是被乏味的工作和疲惫的娱乐消耗殆尽,精疲力竭,没有力气和勇气做出什么改变。罗素先生说过,人类终将因“无法得到松弛”而灭亡,但愿这仅仅是个预言。

文艺女青年例5

倾诉人:肖雅芳

职业:广告策划

肖雅芳长得其实很秀气,有一股南方女子特有的灵气,给人一种娴静的感觉。可一落座,她深深的叹息声便让人觉得怜惜,或许这就是一个剩女掩饰不住的心思吧。她坦言自己“不是在相亲,就是正走在相亲的路上”。

我家世不错,刚毕业就进入国有企业工作,平时喜欢阅读,周末和假日听听音乐、看看电影,衣着以麻棉布为主,偶尔写写小文,了解我的朋友和同事都说我是“文艺女”。但他们还说,我这样的文艺女青年会很难嫁出去,因为,现在的男生都喜欢“白富美”。

但我却不服气,我一直认为,会有一个懂得欣赏我的白马王子出现。为了证明大家的想法是错的,我还找到一个和电视台很熟悉的同事帮忙,报名参加电视相亲。

开录前副导演告诉我们,如果感觉男嘉宾合适就举绿牌,表示可以交往;不合适可以直接举红牌,以示拒绝。

第一个男嘉宾上台,主持人按惯例询问了他的年龄和职业,他刚过23岁生日,显然不适合我,我想找一个至少比我大两岁的男子。第二个男嘉宾的年龄倒是合适,可怎么看都让我觉得别扭,个子矮,说话有点结巴。第三个男嘉宾很帅,谈吐幽默,职业和年龄都符合我的要求,主持人刚介绍完,我便举起绿牌,但男嘉宾却拒绝了我,理由是,他想找一个比自己小四岁以上的女孩子。

三号男嘉宾的理由,让我有些受挫,心里非常不服气,接下来的几个男嘉宾都无心再看,直到6号男嘉宾上台,我才抬眼关注。

就在抬头的工夫,我的眼睛一亮,他虽然不算帅气,但看起来让人有一种很想亲近的感觉。他叫李强,职业是律师,济南本市人。我禁不住举起绿牌,同时,还有一位女嘉宾也举了绿牌。

出现二选一局面,必须经过双方问答决定。在问答环节,李强问我和另一个女嘉宾:“你们想要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

另一位女嘉宾非常爽朗地说了很多,而我非常紧张,拼命想自己对家庭生活的期望,可是总想不出一个具体状况,最后只说:“两个人能一起过日子,其他的顺其自然。”我刚说完,李强便向主持人请求:“我一直看不清两位女嘉宾的脸,能走过去看清楚一些吗?”

得到主持人的同意,李强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走到台前看了看我和另一位女嘉宾,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我。

说到这里,肖雅芳沉沉地叹起气来,想来,这场电视相亲并没有给她带来真正的幸福。

虽然被选中,可我并没感觉到多快乐,李强挑剔的眼神,实在让我觉得不舒服,感觉自己就像菜摊上的青菜,等待着人选购。本来我想拒绝的,但他都已经把我拉到主持人身边了,怕突然拒绝让他太没有面子,便只得半推半就地和他并肩走下台。

父母在电视前看到我成功配对,非常开心。而且,第二天李强就约我出来见面。

其实我们之间还是不太了解,为了彼此能多了解,我就主动向李强介绍我的大致状况:“年收入6万左右,可以自给自足,父母有退休金,日后负担少。休息日喜欢看电影和逛书店。”

李强看着,先笑笑,随后说:“女人赚钱多少都无所谓,我不在乎。”

说完,也不介绍自己的状况,便开始切牛排,由于他动作太大,弄得黑胡椒汁溅落到我的套裙上。

我有些尴尬,也有些微怒,但还是忍住,这时,餐厅响起理查德的钢琴曲,我便转移话题,问他:“你喜欢钢琴曲吗?”

李强先不出声,只拼命咀嚼牛排,等他吞咽下去,才说:“我对音乐没兴趣。”

刚刚他的吃相让我有些反感,一点都不优雅,现在又这样回答,更加让我失望。而且,他似乎没有兴趣和我聊天,除了录节目时知道他的职业和年龄,其他一无所知,这让我觉得两人之间的隔阂很深。

和李强相处不温不火,我的生活,却因为电视相亲“火爆”起来。

很多同事看了那天的相亲节目,知道我有男朋友,见了我就问我几时结婚;楼上的邻居也知道了我电视相亲成功,便时常来串门,和我父母嘀咕电视相亲的事儿;好多好朋友和同学看了节目后,也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进展情况,还表示,如果我的恋情进展顺利,也介绍她们电视相亲去。

一时之间,所有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有男朋友了――名字叫李强,大律师!第一次,我意识到媒体的力量,不得不叹其传播速度。

我父母更是着急,天天催我说:“把小李带回来看看,给你们俩定下来!”

那感觉,我好像必须只能嫁给李强一样。

肖雅芳讲到这里停下来,继续叹息。她说,开始只以为是一场征婚而已,没想到,最后结局是一场“被围观”的闹剧。

最后,我经不起父母一再要求,便主动邀请李强到我家做客。

让我没想到的是,李强坚决拒绝了,理由是:彼此不太了解,现在见家长太早。

听到他拒绝那一刻,我心里非常不舒服。但想了想,他说的也有道理,我们确实了解不多,而且相处时,总感觉彼此很遥远。时常,我安慰自己,感情是靠培养的,或许时间长了就会好了,毕竟,我自己是一个慢热的人。

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明白李强为何和我保持距离了。

认识两个月后,李强过生日。那天,他宴请许多朋友,也邀请我参加。我以为,他是趁此机会把我介绍给他的朋友们,以便确认我们的恋爱关系,所以,赴约前,我便精心打扮,想给他的朋友留一个好印象,为他赚点面子。由于打扮花了一些时问,出门的时候稍晚,我告诉他们别等我,先吃饭。但,等我到达餐厅包厢,正要推门进去时,便听见李强的一位朋友问:“你怎么想到在电视上找女朋友呢?还找了一个文艺女青年。身边那么多漂亮能干的女孩你都不要,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李强毫不犹豫地回答:“像我们做律师的也需要名气,不是吗?电视征婚,多好的广告效应呀。不过,我真不会和一个文艺女青年结婚,选她,实在是当时亮牌的另一位女嘉宾满脸痘痘,我总不能选一张麻子脸吧?哈哈哈……”

我再也听不下去,原来这场电视相亲,只是李强的一次宣传广告,那一刻,我很想冲进去给他一个耳光。只是,我是淑女,我有修养,我不和这种“贱男”一般见识。所以,忍着气,我便悄悄离开了。

后来,李强虽然给我打过电话,但我都拒绝接听,只给他发一条信息,告诉他:我不是你的广告模特,结束吧。李强可能意识到了我听到他和朋友的谈话,也没再坚持。

我以为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但身边的相亲余波却把我的日常生活搅乱了。

知道我和李强结束了,周围所有朋友和同事都非常惋惜,说我太挑剔,眼光高,李强那么好条件的男人都不要,还能找个什么样的?父母更足认为我任性,还说,既然我自己不上心找男朋友,他们就帮我找,便四处打听谁家有适龄男生,托老同学老同事给我介绍。上周末,我爸妈生生给我安排四次相亲饭局,搞得我都有离家出走的心了。

更夸张的是,单位上个月有一台庆典晚会,让我做主持,我想拒绝,不料领导说:“怕啥呀,就是一个节目,还是咱们自己单位的,这比上电视征婚还难呀?”顿时让我哑口无言。

有好事的同事,中午吃饭时问我电视征婚什么感觉,她们还说:“不怕,这次没成功,下次再争取上电视。”

更有几位嘴损的,说:“看吧,都说文艺女青年很难嫁出去的了,这下相信了吧。”

这些余波,真让我哭笑不得。

文艺女青年例6

这是一个怎样的班底?平鑫涛是琼瑶的第二任丈夫,陈中维是她与前夫唯一的儿子,何L琼是她的儿媳妇,也是琼瑶艺人经纪公司总经理,早在1985年就担任《一剪梅》的副导演。

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文艺女青年鼻祖琼瑶不仅没有被孩子毁成大妈,还在41岁带着19岁的儿子嫁给皇冠出版社创始人平鑫涛――他的发妻是著名画家林婉珍,然后,把家庭组织成一支团队,儿子媳妇齐上阵,在影视圈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家庭军团。可见文艺女青年、言情女作家绝对生得起孩子。

民国男文人的女神林徽因儿女双全,被她送过醋的冰心是三个孩子的妈,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也多少有点秀娃秀恩爱的痕迹,写的都是絮絮叨叨的琐事,可是,依旧动人。

她们都没有被孩子毁掉。

如果真要举例,名单挺长。

文艺女青年被误读很久,似乎读过村上春树,爱听小野丽莎,看过法国先锋电影,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晃荡过几回,在氤氲的光线中披着直长发照过几张朦胧的照片,能写几行字或者几首歌,能酝酿一些莫名的忧郁,就是文艺女青年。

实际上,那不是,那是矫情女青年,海量矫情女青年硬把“文艺女青年”这个中性词变成了略带揶揄的贬义词。

真正的文艺女青年,会因文艺而更丰富,更聪明,更豁达,更懂事,“文艺”不是她与现实割裂的刀片,而是她在或许有点硬冷倔的世界里自我取暖的慰藉,她没有那么容易被什么东西毁掉。

而摧毁一个矫情女青年,so easy,那不是孩子,而是永远湿漉漉的少女心,和注定斗不过的岁月。

她们接受的生活是永远翘着脚喝咖啡读小说的闲散,当时光要求她们担当一名成熟女性应该承担的责任,比如上孝父母、中慰伴侣、下抚儿女,接受琐碎平庸的日常,接受憔悴与衰老的必然,她们立刻抓狂了,她们有着特别强的想象力,特别差的执行力,令人发指的自恋指数,以及弱爆表的吸金能力。

所以,毁掉她们根本不需要孩子,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一个绝尘而去的男人,一份搞不定的工作,一场意外的疾病,都足以把她们从光鲜亮丽的表象甩回清冷无常的现实。

我欣赏这么一类女人:当生活需要她们付出代价的时候,哪怕是非常高昂的成本,也不皱眉头,不缩头不叹气不纠结不算计,坦然支付,她们清楚有些事情的成本非常高昂,就像清楚青春和多情不会永驻,她们有能力维持想要的生活,她们豁达和自如的资本是:

首先,足够自立;其次,足够有钱;然后,足够自知。

不是有一份工作就叫自立,而是心理状态hold住自己选择的生活,它保证你在任何状况下都不会被什么事情打垮,确保你能把生活发过来的任何一张牌――即便是糟糕的你不想要的牌都能平稳地打出去。一个自立的女人才会有稳定的情绪,不会给自己和周边带来骚乱和波动,自己铺的摊子,即便砸了,也能收拾得起。

有钱不是让你成富姐,而是你的收入支撑得起你的愿望。

一个女人,总是买不起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这样说吧,她想要的东西总是超过她的购买能力,是件有点可悲的事情,这说明她对自己没有正确的估值,到了该清醒的时候依旧很迷糊。

假如月入4000且没有嫁到多金老公的文艺女青年坚持用月薪8000的月嫂,拒绝母乳喂养,顿顿燕窝,那就真是矫情女青年了,男人愿意为青春少女的作买单,可不愿意为孩子妈的不懂事付账。

假如这时你掏不出自己的钱包创造一个满意的清静的舒适的氛围,也没什么资格抱怨生活的残忍,日子就是这样,不是你收拾它,就是被它收拾。

真正的熟女,都有自知之明,她们熟的是心智不是脸,表情依旧纯粹,内心却拎得清楚。外表苍老,内心童真,不能应对生活的改变,确实是件麻烦事。

所以,被热捧的育儿文章一定不是满肚子抱怨,而是面对突然被改变的人生,自己的各种感触与应答。

靠谱的文艺女青年绝不会花三个小时在网上找可以安抚婴儿的玩具,或者在遥远的海淘网站订购某款据说能促进大脑发育的鱼肝油,她会把这些精力和时间用来寻求援手,这个援手可能是利落能干的保姆,也可能是即便偶有口角也知冷知热的家人。

她知道在新妈妈这个特殊的阶段需要放弃什么,能够获得什么,她没有那么多元气去关注生活的枝桠,她明白人生的主线在哪儿,孩子,一定会牵扯若干年精力,却也让她有了再世为人的体悟。

1941年,林徽因在李庄逃着难,生着肺结核,喂着鸡,带着两个孩子,缝着衣服,虽然缝缝补补对她来说,“比写一整章关于宋、辽、金的建筑变迁,或者描绘宋朝都城还要费劲得多”。

她还在包猪肉和咸菜的纸上给美国的好友费慰梅写信,与自己脾气暴躁的妈妈时时争吵,她的三弟林恒原本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系,投笔从戎后在空军航校全级100多个学员中名列第二,却在抗战中被击中头部坠机牺牲。

她写了《哭三弟恒》:

“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咙多哑,

你永远不会回来了,我知道,

青年的热血做了科学的代替,

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心底。”

这是典型文艺女青年的笔调,与她在稀薄的现实中共生。

文艺女青年例7

说话剧

处女秀话剧就碰上了大师

凤凰生活:祝贺你在赖声川导演话剧《十三角关系》里面的精彩演出,第一次演话剧有什么感想?

邓家佳:排练和演出话剧的过程,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自我沉淀的过程。我们花了两个月排练,两个月全国巡演,每一次的排练和每一次的演出我都能感受到不同的东西,这是十分奇妙的感觉。而且这次和赖声川老师合作,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我们缺乏的东西,这段经历太珍贵了。

凤凰生活:演话剧跟演影视剧感觉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个?

邓家佳:话剧对演员的舞台掌控力和表现力的要求更高,因为没有NG的机会啊。而且必须要把握好整体的节奏,稍微跟不上一点的话就会影响整场演出,压力挺大。其实不能说喜欢哪个,影视剧和话剧是两个既相同但又不同的舞台,我可以在上面看到不同的自己,这种感觉很棒。

凤凰生活:话剧的影响力毕竟还是不如影视剧,是什么原因让你突然间决定出演话剧的?

邓家佳:有一句话这么说,话剧是检验一个演员最好的舞台,因为话剧的观众座位是有限的,演出时又不能出错,所以想要展现出最佳的效果是靠导演、演员和幕后人员一起默契协调、努力的结果。话剧处女秀就能出演赖声川老师的作品,我特别珍惜这次机会,而且事实也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

谈演戏

大家喜欢的就是好的

凤凰生活:你曾说过很喜欢喜剧,而你在喜剧中的表演能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甚至于你自己也自认谐星。那么你以后是否会更多倾向于塑造喜剧角色?

邓家佳:其实我是一个文艺女青年啦,哈哈。我觉得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一切顺其自然地发生就好,刻意去追求的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喜剧是我比较熟悉的一个领域,而且我也很享受让大家笑出来的那种成就感,不过,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挺想尝试一下冷面杀手啊什么的,哈哈。

凤凰生活:你认为演员是更应该按照自己的特长演一个戏路,还是要不断探取更多的可能性?你觉得你自己适合哪一类的作品?

邓家佳:我觉得应该双管齐下,哈哈。自己擅长的不要放弃,新鲜的可能性也要争取,这样才能为大家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嘛。我觉得……大家喜欢的就是好的!

说爱好

一个喜欢巴萨的钢丝

凤凰生活:话剧巡演完之后给自己一个假期?你喜欢哪里?

邓家佳:最近我给自己放了一个小假,带着父母去海南休息了几天,听听海浪、吹吹海风,感觉把所有的烦恼都丢掉了,特别轻松。我特别想去马尔代夫,那儿太美了,海水清澈得就像水晶一样,而且如果再不抓紧机会去的话,搞不好过两年这个岛就没啦!(别吓人,科学家说还有几十年。)

凤凰生活:还有什么特别想尝试的事情但还未能如愿的?

邓家佳:我最近一直想留长自己的刘海,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头发正在疯长的时候,因为新戏角色需要,我的刘海又短了……这个算不算?(姑且算吧……)

凤凰生活:你是个巴萨球迷?可惜今年巴萨西甲欧冠都输了。你还喜欢哪个运动员?除足球外还喜欢什么运动?

邓家佳:喜欢切尔西和巴萨,球员喜欢小罗。还有跑步、高温瑜珈、游泳。我是巴萨的钢丝!(不喜欢小罗的钢丝不是切尔西的好球迷?)

谈感情

向往平淡简单的爱情

凤凰生活:你说期待一份稳定的感情,很有金牛座的风格。那你所谓的稳定是指哪方面?

邓家佳:就像我的爸爸妈妈一样,尽管可以没有浪漫的小伎俩,可以没有甜言蜜语的表白,但两个人在一起,互相支撑、互相帮助,平淡而又简单的感情状态就是我最向往的。

凤凰生活:我们都知道演艺圈的种种花边绯闻是个多么强大的恋爱毒药。你打算怎么去应对?会不会你已经在隐恋了?

文艺女青年例8

北京的冬天一向让人有点儿无所适从,风沿着密集建筑群的边角疾走,在它们的缝隙之间乱窜,吹得人们皮肤干燥,心情也干燥,让无论是来客还是本土的居民,都有几分畏怯。邓丽欣Stephy的采访时间安排在下午两点半,我们希望午后的阳光和温暖能拉近她与这个城市的距离。

果不其然,邓丽欣跟她的助理出现得有点儿迟,她的助理很不好意思,一直向我们表示歉意,邓丽欣则一直有点腼腆地报以微笑。当我终于稍嫌正式地跟她打招呼的时候,她竟然操一口很标准纯正的普通话,说道:“不好意思,风很大,又堵车!”我有点儿诧异地望着她,她又补充:“我去年因为拍戏,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北京,所以……国语讲得很好吧?”瞬间,语言沟通障碍的顾虑被打消,气氛也随之融洽起来。其实Stephy的国语讲得好,最早源于她写书。“之前我连拼音都没有接触过,更不要谈用中文打字。后来因为开始写词,又有出书的打算,才开始从最基本的学起,没想到对国语发音有这么大的帮助。现在来内地发展,用普通话讲台词就会很轻松,也更有发国语唱片的机会。”

她话不多,但是轻声细语,也很照顾你的情绪和问题,偶尔笑起来也很开,不做作,表情总是温柔。因为她又爱写些东西,自己创作,我戏称她是时下很流行的文艺女青年,她欣然接受,觉得自己骨子里确实有点文艺范儿。

文艺女青年例9

>> 琼・芳登姐妹的爱情暗战 奥莉维亚.德.哈维兰VS琼.芳登:影后姐妹的百年恩仇仍未终 琼・芳登:魂归蝴蝶梦 大龄女青年黎芳 王琼的茶色人生 黄琼喻的诗 白琼芳 村小教书也快乐 东方骄子 时代楷模谢玉琼 琼民源:最后的想像空间 揪我心的琼花树 我演《秦琼表功》的体会 祝希娟:永远向前的娇艳“琼花” 蒋琼耳的茶宇宙 郑小琼,愤怒的小鸟 边贸大户普琼的致富故事 丝路深处的琼库什台 “茶盗”福琼的中国传奇 琼・哈珀的梦想 琼花事件的股市反思 虫草:琼布人腾飞的翅膀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那个时代的文艺女青年 琼·芳登 那个时代的文艺女青年 琼·芳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yogi")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最不摩登的希区柯克女郎

第二任德温特夫人问道:“你为什么恨我?”

“因为你想取代她的地位。”管家丹佛斯夫人这样回答她。

无论是刚刚故去的琼·芳登还是高寿的奥莉薇·黛·哈维兰德,她们在好莱坞往事留下了她们的个性标记,那就是姐妹俩的不和传言,而姐妹俩无论哪一方都不尽然否认这个事实。

琼·芳登原名琼·比沃尔·哈维兰德,改名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她妈妈要她不要影响姐姐奥莉薇·黛·哈维兰德的事业,一个是她自己不想借光。两姐妹相差一岁,琼·芳登是从姐姐那里夺爱而生,姐姐奥莉薇坚信,如果没有妹妹的出生,她的福气要更大一些。不幸的是,两个人又女承母志,都做了演员,都杀入了好莱坞。在琼·芳登刚出道的时候,姐姐已经是拿着华纳公司合约的重要演员,颇具知名度。

最初几年,琼·芳登不能摆脱姐姐的阴影,就像第二任德温特夫人不能摆脱第一任德温特夫人吕贝卡的阴影,而她们的母亲似乎在扮演着管家丹佛斯夫人的角色。1935年,琼·芳登也得到了雷电华公司的合约,但在歌舞片中,她没有展示任何她想要得到的个性标签,她的事业没有什么起色。后来的评论认为她站错了队,她身体单薄,面容清秀,先天条件几乎不可能在歌舞片中成为性感艳星——这些原因,都不可能让琼·芳登在着装方面有大胆的尝试。

但正是这样的家庭背景和性格,让琼·芳登最终得到了她一生中最著名的角色。在一次午宴中,刚刚买下《蝴蝶梦》电影改编权的大卫·塞尔兹尼克就坐在琼·芳登旁边,当他们开始谈起这部畅销小说的时候,琼·芳登面对大卫的邀请,有些慌乱不知所措,正符合“第二任德温特夫人”的气质。

在成为德温特夫人之前,《蝴蝶梦》的叙述者甚至没有一个名字。穿着那时候一般女人都穿的两件式针织套装,对于那个时候来说,这样穿总是不错的。可是要从那里找到一些前卫的信息,似乎差强人意。而在“我”穿着网球运动服、拿着球拍在酒店门口偶遇德温特先生,女主角的形象就是一个刚刚离开学校的羞涩女孩。网球运动已经普及,连她的雇主都不会有兴趣指点评论。

希区柯克在自己的电影里塑造的女主角,而今已经成为时装风格的一个标签。她们打扮精致、优雅同时惊魂未定。而在《蝴蝶梦》中由琼·芳登饰演的这个角色,恐怕是最没有着衣品位的一位。但希区柯克没有停止在这里布讲他对那个年代的时尚观。

“我想36岁,我想穿黑色长礼服,戴上珍珠项链……”《蝴蝶梦》的女主角坐在德温特先生的敞篷轿车里这样发愿。但遭到导演和德温特先生的一口拒绝:“不,你永远都不要变成那样。这样挺好。” 她还是赢了姐姐

这部电影不仅仅奠定了琼·芳登的主要创作,同时,也像她一贯穿着的保守风格。在好莱坞,她并非与众不同,相反,她长相平常普通,她的特色是慌张、不知所措、神经质的表情。她在这部戏中的演出,让她在1940年和她的姐姐奥莉薇一同获得奥斯卡提名,奥莉薇凭在《乱世佳人》中的美兰妮一角获得最佳女配角提名,两个人都没有获奖。

在另一部让琼·芳登功成名就的电影《深闺疑云》 中,希区柯克终于按照“希区柯克”女郎的豪华、讲究来打扮琼·芳登。她饰演的“丽娜”在火车上第一次遇见由加里·格兰特饰演的未来丈夫“强尼”时,身着米色的条纹套装,戴着一顶平顶帽,粗跟凉鞋……无论从哪一方面,她看起来都像一个食古不化的“老姑娘”。接着,随着剧情的转换,“强尼”再次巧遇“丽娜”的时候,有一次变装。琼·芳登穿着黑色骑马套装出现,作为一个惊艳的转折,琼·芳登的时装化就此现出了局限,相比当时好莱坞女星流行男装女穿的叛逆,琼·芳登显得有些黯然失色。

文艺女青年例10

做女汉子,不做寄居蟹

在2006年的比赛之后,胡灵曾经顺利地签约进入唱片公司,但是当歌手做到第三年的时候,她毅然决定出来单闯,和朋友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品牌,成了事无巨细都得操碎了心的女汉子。

本刊记者:当初为什么想到自己去创办一个公司呢?

胡灵:因为没有别的办法。我比赛完了就蛮幸运地签下一家国际唱片公司,但是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面,发生了很多状况,而这些状况都是跟我原本想象中“歌手”是不同的。

本刊记者:你看起来也是一个瘦瘦小小的女生,自己要做好一个公司会承担得很大。是什么想法让你觉得这样做没错?

胡灵:我那个时候做这件事情跟我自己的性格是有关系的。因为我发现大部分的唱片公司都在用一成不变的方式去经营艺人,所以我们看到音乐市场越来越惨淡。现在回想起来,那3年的时间是我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的3年。其实我一直还算是蛮有自主想法的一个人,在参加比赛的时候我当然要配合节目组的很多要求,那没有问题,因为我觉得他们一定会给我很多专业的指导;后来到唱片公司其实我也是这么一个心态,用一个非常信任的心态去融入那个区域,可是后来我发现很多状况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从一个自主掌控生活的人突然变成这样一个状态,这个挺不舒服也挺无奈的。所以,(我告诉自己我不能这样只做一个“寄居蟹”,不能依附着别人去做一些事情,要转变一下出来当家做主了。)

本刊记者:那你不怕做不好吗?

胡灵: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们也算是白手起家,也没有觉得说一定要盯着你、你一定要成功才行,没有这些压力。只是一开始真的是要养家糊口,没有那么多的抱负。

本刊记者:会有人觉得你是女强人吗?

胡灵:女汉子,这个比较贴切(笑)。我这个人的性格是要hold住全场,但是有些事情是我非常清楚注定自己一定无法掌控的,那就选择性地把它抛开吧。

随时可以“换一个频道”

可是,在刚刚推出的新单曲《手牵手》当中,胡灵摇身一变,又成了一点儿没有女汉子痕迹的文艺小女生。不过不稀奇,调整得如此之快也是她一贯的风格。从比赛时很有活力的青春少女,到后来唱了各种风格的快歌慢歌,胡灵一直在变,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随时可以“调频道”的。

本刊记者:最近你出了一首新歌叫《手牵手》,是一首有着小女生细腻情愫的歌,你是怎么拿捏这种心情的呢?

胡灵:虽然是一个女汉子,但其实我在某些事情上还是会保留一些细心、敏感的小情绪。比如看电影看到浪漫的地方,我还是会有那种脸红心跳的状态,不管是忐忑还是害羞。我觉得这种心态都一定要保留下去,毕竟脸红这件事可刻意不出来,所以老天让我保留那我就留着吧。(去掌控那些细腻的情绪没有很难,只是把自己换一个频道,)虽然录音棚是黑漆漆的,但我可以想象那个蓝天白云、小浪漫,想象自己穿着小短裙在那边奔跑、脸红心跳。音乐是立体的,它可以营造这样的状态,一切so easy!

本刊记者:还真是这样的,你的音乐风格给人的感觉就是像在不停换频道,是因为你想尝鲜吗?

胡灵:(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不止有一面。)就像听歌这件事情,我会从爵士到摇滚乐,而且摇滚到很深的地步。当我接纳之后,我就会想要去表达这些风格的音乐。所以我觉得多变这个事情挺好。但确实会有很多前辈和歌迷建议我,是不是需要一个定位给自己,去找寻一个叫“辨识度”的东西。我认可这件事情,但是当我去寻找根源的时候,我发现(很多歌手的辨识度其实恰恰是他身上的一些小毛病。)

本刊记者:怎么讲?

胡灵:比如香港一些老牌的歌手。我们会记得他们的一些记忆,其实有可能是他的普通话不标准,或者她的某个字咬字卷舌很厉害。其实这是一些毛病,但正是因为这些毛病会让这个歌手有了辨识度。但我发现其实我没有太多的毛病,那嘛要让自己可以有毛病呢?那就真的有毛病了!所以这个事情就暂且放一边,随它去吧。既然我都自立门户了,所以做音乐这件事情就让它随缘一点,怎么舒服怎么来吧。

还有什么是新鲜的?

新鲜,是胡灵换来换去的频道给人的感受,也正好是她的公司取的名字。经过七年之疡,现在什么对她还是新鲜的呢?

本刊记者:你那时候以组合的身份出现是为什么呢?

胡灵:闲着没事干呗!带两个帅哥,上哪儿都能炫耀,哈哈。开玩笑啦。其实因为那时候我们刚起步,公司的架构很简单,艺人部分也就是我和组合里那两个男生。那单独做还不如让大家一起团结一点。现在回想那段时间虽然我刚刚才起家,很穷,但我们到哪里都是一起,那个状态还蛮好的。

本刊记者:现在还有什么事情是依然让你觉得很新鲜的?

文艺女青年例11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始自1979年,当时朱逢博了第一盒流行音乐卡带《蔷薇处处开》。1980年,从中央音乐学院二胡专业毕业的成方圆,开始自学声乐,之后开始登台演出。

她是中国内地第一个自弹自唱的吉他歌手,第一个唱英文歌的歌手,第一个和国外艺术家合作演出及录制唱片的中国歌手,第一个制作并出演音乐剧的歌手。

几乎每一次大动作,都开了风气之先。

但是从大红大紫,到如今的慢慢沉潜,成方圆始终一个样儿。

她的朋友们都叫她“圆子”,说:“圆子搁今天,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女青年。”或者说:“这个圆子呀,这么多年了,身上还是一股学生气。”宋丹丹也说这个多年的好朋友,“是个有独特浪漫的人”。

到如今,离她出第一张专辑都30年了,成方圆还是干干净净地留着短发,不拿腔拿调,穿得朴朴素素的,闲时做个“背包客”,世界各地的去旅行。

她要办演唱会了,不像成名已久的“老炮”去体育馆唱,她选在小剧场里,连着唱三天。也不唱那些大家听得快要烂耳朵的老歌,2009年的专辑《一路风情》,都是她自己填词,她要说说自己这几年经历的人和事。

我们到东方歌舞团去采访她,她1981年加入东方歌舞团,团里谁都和她亲近,门卫大妈都喊:“圆子,给我留张票。”

“我净干这种傻大胆的事”

成方圆小时候学二胡,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结束,改革开放,新风气慢慢进来,年轻人从各种渠道,拿到一些国外的卡带。好朋友们凑在一起,“逮着什么听什么”。

成方圆就是当时这样一批年轻人里的一个,她听到了卡朋特兄妹,听到了约翰·丹佛,听到了鲍勃·迪伦,还有更多时候,卡带上的姓名已经模糊了,不知道是谁唱的。“只是觉得好听,那些节奏让人踊跃、热血沸腾”。

那时候没听过流行音乐,“听到架子鼓,听到电吉他,就疯了”。

成方圆说,正是这些歌,“影响了我的一生”。“那是一个转折点。听到这些流行歌曲、摇滚乐、乡村音乐,我才知道,世界上有这样的音乐。我才转行来唱歌。”

她开始学英文,学着弹吉他。学了三四个月,就抱着吉他上台边弹边唱了。

当时的报纸上,经常有漫画,“不正派的小痞子,就是梳个背头,穿个喇叭裤,背个吉他”。

成方圆是东方歌舞团的独唱歌手,“把外国健康优秀的歌舞艺术介绍给中国人民”,是东方歌舞团的一项主要任务。成方圆有时候唱印度歌曲,就扮成印度人;唱非洲歌曲,就得化妆成黑人;要是逢着唱拉美歌曲,成方圆就会抱着吉他上台。

那时候独唱歌手都穿大大的裙子,往话筒那儿一站,把手收在腹部,一二三,开唱。成方圆有时候唱校园歌曲,穿个白衬衣、牛仔裤就上去了。

她翻唱了罗大佑的《童年》,那成了她的保留曲目,她抱着吉他坐着,头微微侧着,那个青春气息一下就出来了。成方圆说,当时有朋友找到她,说到有这么一首歌儿,挺好听的。但是没处听原唱,就一个歌谱,成方圆觉得这歌儿适合弹唱,歌词也清新、口语化,不像之前内地充斥的那种口号式的歌曲。

很快,大家都能哼着《童年》的曲调了。过了好多年,成方圆才听到罗大佑的版本。

1987年,她已经是国内知名的歌手了,去中央电视台录制一台晚会,“北京-波恩之夜”,和德国艺术家同台演出。她选了首崔健的《一无所有》,成方圆说自己当时崇拜崔健,可是崔健在当时是一个地下的状态,不可能到主流的舞台上演出。她于是去唱了这首歌。“怎么唱的?”“呐喊着唱。”

很多人又因为她,知道了《一无所有》,知道了崔健。

到1994年,成方圆又干了一件大胆的事儿,办“蓝色风情个人演唱会”。那时候,还没有“个人演唱会”的概念。这还不算,她还请来金星当总导演。请金星可是足够大胆了,那时候,金星是知名的舞蹈演员,还没有变性,但是大家都了解他的身份认同。

在此之前,成方圆看过一场金星的舞蹈演出,觉得“这个人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这场晚会的舞美、情节设置全都引起轰动,成方圆清楚记得的一个小细节是:金星让她唱到一半,背对观众往舞台后方走,走到一半,回一下头,接着走。“那一下回头,就是点睛之笔。”——如今看来稀松平常的设计,那时候都是新鲜的尝试。

“首先我要有一种原始冲动”

和金星合作完演唱会,金星跟她说:“你该去纽约看看。”全世界的艺术家都在那里汇聚、碰撞,成方圆背着包就去了,整整一年,几乎每天都在看演出,她用“颠覆和震撼”来形容那段经历。有的时候,艺术家是用墩布、垃圾桶做打击乐演出,有时候,演出的舞台在屋顶、在墙壁上……可能性成了无限大。

那时候,国内还没有音乐剧。成方圆决定把音乐剧引进内地,她选择了《音乐之声》,保利剧院连演了十场,站票都有人买,剧院挤满了人。《哆来咪》、《雪绒花》,成为国人最早的音乐剧启蒙。

而在成方圆看来,这一次次的大胆尝试,是“表达的欲望在驱使”。“小时候受的教育是不经大脑的,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为什么唱歌?为观众唱啊!好像本来就是这样的。后来我就想,如果说别人要听什么,你就唱什么,那是提供一种服务,那不是一个真正的歌者或艺术家应该有的态度。”

这正是国人转变的过程,是中国内地音乐的转变过程,过去,是“为工农兵服务”,唱歌是为了大家。现在不再如此,成方圆说:“首先我要有一种原始冲动,我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才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才是受众的接受。”

所以,她等待了足足十九年,才在2009年推出自己的音乐影像专辑《一路风情》,专辑的全部词作都由她亲自操刀,写自己对母亲的“思念成殇”,对战地记者卡帕的无限崇敬,说已经逝去的、被反复打探的爱情,“关于我们的事,你们统统都猜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