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13 23:52:05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例1

今天,第二次全国重点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总裁联席会在天津召开。我们这次会议得到了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天津市人民政府以及天津市商业委员会、天津市物资集团总公司的大力支持,天津市交易市场协会、天津环渤海建筑材料中心批发市场为会议筹备作了大量工作。为此,我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各位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按照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理论的要求,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精神,配合政府部门落实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部署,研究如何通过市场整顿和规范经营行为,大力提升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经营业态,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加快推进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现代化建设问题。这次会议,我们还要确定第一批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交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型的经验,并请有关专家介绍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状况。

现在,我先讲两点意见,供大家讨论参考。

一、 近一年来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形势

去年,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运行,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国务院特别强调“要突出重点市场,对问题严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的集散地进行集中整治。”

为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精神,我们在去年的成都会议上,对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历史形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从市场设立、管理制度、监督机制、进货渠道、业户行为、交易信用等六个方面进行市场秩序规范的意见,并讨论研究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如何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市场技术含量、强化市场服务功能、发展现代物流、完善展览展销功能、与新型营销业态相结合等方面入手,实现市场业态提升的战略构想。这些意见和构想得到了政府管理部门的赞同和支持,也受到了国内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批发企业的广泛重视和欢迎,对于引导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按照中央精神进行整顿、调整、改造和提高,沿着国际化、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的方向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实践看,通过一年来的整顿和规范,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明显变化:

第一,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1年底,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到16449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4.0%,其中通过批发市场销售的生产资料商品约占全社会流通总量的20%。同时,·市场秩序有所好转,一些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老总们反映,由于加大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提高了批发市场和业户的品牌经营意识,增加了客户对批发市场的信任度,整顿市场后交易额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真正规范化的、依法经营的市场在整治中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传统的经营观念得到更新。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产物,它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曾经有过很大贡献。但是,由于批发市场传统交易模式的局限和落后,产生了大量不规范行为,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营销方式的发展,必然使摊位式批发市场逐步萎缩。大家都认识到,批发市场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就必须与新型流通方式相结合,加快市场的改革与创新,探索新的市场发展道路。特别可喜的是,近一年来市场整顿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研究WTO,研究新的流通业态和营销方式,并积极探索与之相结合的方式,已经在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生产资料流通业内形成了普遍风气,人们对生产资料流通特点的认识普遍有了新的提高。如广东物产集团汽车交易市场向连锁方向发展,建筑装饰家居市场向建设建材物流中心发展,使市场的业态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市场改组、整合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从交易品种看,那些不适宜通过摊位制进行交易的商品,如汽车配件、精密仪器、医疗器械等商品正在被逐步淘汰;从市场设立看,乱批土地、乱建市场以致于形成“空壳”市场、“半空壳”市场的现象已有所改变;从市场布局看,影响交通和环境的“马路市场”以及“无照”黑市正在得到清理,城市的市场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在各地政府部门和批发市场自身的努力下,这些改组和整合,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经济质量,也有效地扼制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规范了市场的经营行为。

第四,市场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长期以来,迫于摊位租赁的压力,大部分市场“重招商、轻管理”,对于业户的交易资格及商品交易过程缺乏严格的审核监督,致使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偷税漏税等不规范行为泛滥不止。通过近一年来的整顿和规范,这种现象已经有所好转。不少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场经营者进行严格审核,一旦发现有经营假冒伪劣商品和坑害消费者行为的,坚决清除出场,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消费者权益。如天津环渤海建材中心批发市场去年联合全国建材市场发出“发挥自律作用,创建文明市场”倡议书,向消费者作出防假打假八项承诺,并建立了“商品资格准入制”、“市场先行负责制”、

“知识消费工程”等三项制度,有效地防止了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里兴风作浪,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大大提高了市场信誉。

第五,市场的服务功能取得明显改善。过去,许多市场往往只注意交易过程,忽略了市场的服务增值,服务功能较弱。通过整顿治理,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市场的广泛重视,他们积极采取措施,在商品交易、交割、运输、质量保证以及生活服务等方面,全方 位强化市场的服务功能。如闽南第一建材市场、无锡南方不锈钢市场等,他们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对石材、不锈钢板材等进行开料、加工、剪切、成型,并提供配送服务,满足了客户多方面的不同需求,不但提高了市场的竞争能力,也有效地引导了客户的消费取向。

第六,交易手段的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整顿使许多市场认识到,传统的批发市场交易模式和交易手段不但容易导致不规范的交易行为,而且交易环节多,交易成本高,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常常使消费者利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害。不少市场在完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加快进行市场设施的改造,提高批发市场的技术含量,在经营管理中大量应用电子计算机。目前,计算机商品查询、电子票据结算、市场内部交易网络等现代化交易手段,在很多市场中已经得到普及,既降低了交易成本,也对虚开发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我们这次确定的14家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在这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他们的经验值得很好总结和推广。

上述变化表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精神及其一系列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整顿不是“一刀切”,也绝不是要取缔所有的批发市场,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善市场的经营环境,提升市场的业态,引导批发市场在规范经营的轨道上更加健康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对我国各类各层次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既是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通过对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的大力整治,不断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重塑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新形象。

当前,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面临三个方面的新形势,一是国家对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流通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三是推进流通现代化的任务日益紧迫。

首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整治形势严峻。就各类以摊位制为主要交易形式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来说,经过将近一年的整治,虽然秩序已有所好转,但诸如管理粗放、经销假冒伪劣商品、偷税漏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今年国务院下决心把整治集贸市场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重点,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出了《关于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用半年左右时间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其中也包括各类工农业生产资料商品交易市场。最近,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经贸委等七个部、委、局又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重点解决集贸市场中的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缺斤少量、藏污纳垢、执法壁垒及集贸市场周边地区生产、加工、储藏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同时,在提出严格的整治措施的基础上,七部门列出了全国重点整治规范的20个市场名单。这说明,这次对市场的专项整治决不会走过场和流于形式。对那些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和混乱的市场秩序,政府决心很大,措施坚决,正在重拳出击,动真格的。因此,对正在广泛开展的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各类各层次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决不能掉以轻心,要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党性原则配合好政府部门的专项整治。一要高度重视。虽然大多数市场并没有被列入重点整治的市场名单,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问题。客观地说,销售假冒伪劣、偷税漏税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大部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区别只是严重程度不同。因此,任何市场都不能有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自己不在重点整治名单里就万事大吉了。从国务院精神来看,应当 说,既然对集贸市场进行专项整治,那么所有的市场就都是重点,对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并严格地落实在具体的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中。二要措施坚决。对那些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一贯不规范的业户要坚决清除出市场,对市场中那些已经给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后果的违法犯罪分子,要配合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予以严惩。总之,市场决不能成为“偷税漏税的特区,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藏污纳垢的庇护所,执法部门进不去 的‘独立王国”’。三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包括市场设立、市场准入、消费者权益保护、商品质量监督、业户资质审核等等。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将,表彰一批管理规范、市场秩序良好的典型,希望我们总裁联席会所有成员都能成为这样的典型。

其次,目前我国流通业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批发市场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流通组织形式,作为批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作用的天地将会更加广阔。过去我国由于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人们普遍重生产、轻流通,流通难以发挥对生产和消费的巨大组织和引导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人们对市场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化。特别是近两年,总书记、朱总理和其它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流通工作的重要性。年初,江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WTO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烙印很深,这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好流通极为重要,是消费通过流通来决定生产,只有现代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现代化的生产,大规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大规模生产。因此,要大力支持和推动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流通发展最重要的指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各经济主管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对流通产业的发展予以鼓励和扶持。历史已经给我们流通部门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当然也应有所作为。关键在于批发市场自身要尽快转变观念,转变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只有在整顿、调整、改造的基础上,将不适应大生产要求的落后的传统交易模式逐步改造成适应现代经济要求的现代流通模式,转换经营业态,进行规范经营,批发市场在组织生产、衔接产需、引导消费等方面才能真正发挥出流通组织的作用,也才能得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同,得到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政策扶植。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市场调整和改革,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做大做强做优市场品牌,对于各类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来说,无疑是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再次,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对于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的要求十分紧迫,推进流通现代化已经提上政府部门的工作日 程。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是流通落后,而流通滞后的关键在于流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缓慢,推进流通现代化对于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重大。中央和国务院已将推进流通现代化列为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列进了“十五”规划。今年年初,国家经贸委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吴仪国务委员做了重要讲话,国家经贸委李荣融主任做了工作报告,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并对推进流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进行了部署。因此,包括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内,我们各级商品流 通组织和企业对推进流通现代化的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尽快转变经营观念、转变经营方式,走出传统交易模式的思维定式,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开拓企业和市场发展的新路,才能跟上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近一年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实践,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无论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经营秩序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家对于国务院进行的市场专项整治还心存疑虑,对生产资料批发市场这样的商品交易形式在现代经济中的位置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感到若明若暗,心中无底。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当然要靠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关键仍然是我们能不能与时俱进,加快市场的调整和改造的步伐,加快实现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这也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

二、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是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发展的根本方向

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众多。我们曾经分析过,由于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商品流通的发达程度差异性很大,加之对现代商品流通经济规律普遍缺乏了解和认识,改革开放之初,为最大限度地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解决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造成的长期经济短缺,我国大部分地区几乎都把组建商品批发市场作为衔接产需、调节供求、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需要的重要组织手段。中央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各种形式的集贸市场“在衔接产需、引导消费、解决就业、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客观地说,遍及城乡的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商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仍然是当前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主流商品交易模式,并且仍然有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据统计,到2001年底,我国拥有年交易额超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已达3273个,其中生产资料类批发市场为450余家,这个数字每年还在递增。因此,相对于现代流通方式,虽然摊位式批发市场这种传统的交易形式已经大大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实践,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我们仍然既不能搞“一刀切”,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统统加以否定和取缔,也不能任其盲目发展,阻碍我国现代化流通的发展步伐。从长远的眼光来看,除对市场中各种扰乱经济秩序的不规范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整治之外,对批发市场这种传统的业态只能采取妥善引导、逐步改造、规范管理、调整提高的方针,最终方向是大力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市场的整顿、调整、改造和提高,实现包括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内的我国商品批发市场业态的全面提升。

去年,我们在成都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提出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整顿、调整、改造和提高问题,今年我们会议的主题是大力推进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我们所以要研究这个问题,是因为实现批发市场的现代化,不仅对于当前正在开展的强化市场整治、规范经营秩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规律,正确发挥流通对于生产和消费的带动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流通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 加快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是实现经济增长和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需要。流通现代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 制约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生 产决定流通,流通对生产起反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和社会创造物质财富能力的巨大提高,在当代社会,流通对生产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流通的现代化程度往往决定着生产的规模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现代化大生产必然要求现代化大流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如果不尽快走出摊位制的小生产交易模式的误区,走上现代化经营的道路,将很难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商品流通如果长期建立在批发市场的传统交易模式基础上,也必然会极大地限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加快推进批发市场流通现代化,是商品流通发展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曾经指出:“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殖就越大。”马克思对流通时间的分析告诉我们,全部流通问题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能否最大限度地节约流通时间、降低商业成本的问题,这是商品流通发展的基本规律,没有流通时间的节约就没有商品流通的发展。现代化是动态的,所谓流通现代化正是对流通时间与空间集约化的不间断追求。相对于计划体制下的国家对产品的统购包销,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减少了中转环节,按市场需求衔接产需,是一大进步。而相对于现代流通方式,批发市场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又远远不够,小批量以及单一功能的销售方式表现在流通时间上极不经济,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商品流通发展规律的要求。引进先进的流通方式,对批发市场加以改造和提高,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加快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发展物流配送,是现代大宗原材料和大型机械商品流通的方向。我国目前一般意义上流通的生产资料商品,国外通常是指大宗原材料和大型机械商品。从发达国家情况看,大宗原材料和大型机械商品的流通主要采用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其特点是方便、快捷、低成本。近些年,现代物流逐渐发展起来,强调通过物流中心,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管理,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流通时间,节约流通空间,降低流通成本。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规模降低这一类商品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进一步成为可能。这些优势,传统批发市场的交易模式无可比拟。目前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网上采购正在我国逐步兴起,从趋势看,将逐步取代传统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交易模式。我国现有的批发市场要满足生产资料商品大批量集中供货、集中配送、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的需求,就必须进行彻底改造,实现业态提升和市场管理、服务的全面现代化,否则很难在现代商品流通体系中取得更大发展空间。

第四,加快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是市场适应大生产需要,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伴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国正在重新构建生产资料商品批发体系,这将是一个以服务社会化大生产为前提并且充分市场化的体系。从目前看,已经显露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生产资料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对流通规律认识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放弃批发市场的经营模式,转而积极推进现代物流,逐步采用、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以期通过无形市场,适应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二是我国产业结构经过近20年的大规模调整,高新技术、电子通讯、新型材料、生物化学等新兴产业发展 很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增加,这些产业的知识密集型程度和流通专业化程度都 很高,主要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的批发市场已很难适应。三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企业集团不但纷纷建立独享型的销售网络,而且集团的一体化分工使大批中小企业沦为协作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销售渠道正逐步从批发市场并入大企业销售网,批发市场作为中小企业共享式的销售网络功能不断趋于淡化。从这些变化来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如果不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的速度,加快业态调整和改造,与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迅速接轨,将会逐步失去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五,加快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是应对入世后与外国商业资本进行贸易竞争的重要举措。我国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开放,使得外国商业资本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已经凭借先进的现代流通方式和手段进入了我国的贸易分销领域。随着我国入世谈判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承诺,下一步外国商业资本的目标已经锁定在我国的商贸批发领域,他们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营销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装备对于我国传统商品批发业正在形成强大的冲击。比如建材市场中欧佩德与百安居大型建材超市已大举进军中国。我国的批发企业和批发市场不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步伐,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甚至失去原有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被挤垮挤掉。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我们务必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而从商业零售领域的实践看,也只有大规模推进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实力,也才能在流通领域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经贸委的要求和市场的实际情况,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推进流通现代化的工作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制度的现代化。重点是市场的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董事会决策机制。市场作为独立法人,必须接受政府经济部门的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市场管委会”要逐步改造成由市场的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组成的市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市场自治组织,而不能成为凌驾于政府管理部门之上的“独立王国”,甚至为了市场自身利益,成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偷漏税等不规范经营行为的“保护伞”。对以“封闭式”管理为名,实为搞地方保护主义、阻碍执法部门公正执法的“市场管理委员会”、“市场综合管理办公室”要坚决撤销。为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要进一步做好政企分开、管办脱离工作,规范市场投资机制,政府以及社会各方对市场的投资要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操作,防止由于地方保护主义而导致对市场监管不利及其它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市场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是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批发市场发生的不规范经营行为以及藏污纳垢现象,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率的现代管理,给违法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批发市场要注意大量学习和引进连锁店、超市、大卖场等新型营销方式和流通业态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通过市场业态的提升和改善管理,不断提高对市场经营主体和经营行为的调控能力。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场经营业户实行资质审查和档案登记, 严格把关;二是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监督机制;三是大量使用条形码、POS机等现代管理技术,严格控制商品的进货渠道和发票的使用管理,严防假冒伪劣和偷漏税;四是建立完善的商品售后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市场营销环境的现代化。生产资料批发市场自身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经营业态,它只是一个经营场所,市场创办者从事的主要是物业经营和管理。从这个意义上看,批发市场不可能都办成连锁店、第三方物流公司或工T企业。批发市场改造和调整的重点,是能否在市场内部建立一套规范的运行机制和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环境,并引导市场内所有的经营者按照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逐步转换传统的经营模式,以批发市场高效率、快节奏和规模化的整体流通水平的提高,有机地融入我国现代化的商品流通体系当中。营造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环境,批发市场要做的工作很多,目前急需解决的是要尽快在市场内部建立起与现代流通方式相适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如金融结算体系、商品检测体系、物流配送体系、网上交易体系、加工服务体系等。各类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应当根据业户采用的不同的现代流通方式的需要,因地制宜,因行业制宜,逐步加大投入,完善市场功能,尽快实现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业态的整体提升。

(四)市场经营主体的现代化。批发市场的经营主体是市场内的经营业户。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市场经营主体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经营主体的现状参差不齐,总起来看规模小、素质低、不规范行为多,大批发商和大生产商进入批发市场的还比较少。实现市场经营主体的现代化,要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内现有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引导他们按照现代流通方式,转换经营业态,做大做优做强,朝着现代企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大生产商大批发商入场经营,特别是那些在国际和国内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他们入市,吸引名优商品进场销售。通过他们的规范经营,带动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整体素质的提高,带出市场的品牌效应。

(五)市场信息技术的现代化。随着当代经济的日益全球化、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兼并浪潮的风起云涌,现代市场经济更加瞬息万变,波诡云谲。可以说,在当代,谁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谁就赢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由于“摊位制”交易方式的先天不足,我 国批发市场普遍不重视信息技术改造的投入,信息手段原始,远远落后于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在现代经济中,市场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千方百计加大信息技术改造的力度,才能适应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的要求。要积极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逐步实现批发市场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宽带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目前很多市场都正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作为专业性的批发市场,首先应当是一个权威和专业化的情报信息收集加工处理中心,在国外,很多大型的批发交易市场都具有这样的功能。如巴黎的伦吉斯市场、荷兰的花卉市场等,他们不但为客户提供第一手的商品价格、供求状况、统计信息,还提供本行业的所有最新技术的发展 报告,因而也有效地推动了整个产业的进步。我们所有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都应当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应当有这样的雄心和信心,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国内建成一批第一流的区域性、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不同品种的生产资料专业化信息中心,推动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不断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例2

现在,我先讲两点意见,供大家讨论参考。

一、近一年来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形势

去年,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运行,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国务院特别强调“要突出重点市场,对问题严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的集散地进行集中整治。”

为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精神,我们在去年的成都会议上,对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历史形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从市场设立、管理制度、监督机制、进货渠道、业户行为、交易信用等六个方面进行市场秩序规范的意见,并讨论研究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如何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市场技术含量、强化市场服务功能、发展现代物流、完善展览展销功能、与新型营销业态相结合等方面入手,实现市场业态提升的战略构想。这些意见和构想得到了政府管理部门的赞同和支持,也受到了国内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批发企业的广泛重视和欢迎,对于引导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按照中央精神进行整顿、调整、改造和提高,沿着国际化、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的方向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实践看,通过一年来的整顿和规范,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明显变化:

第一,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1年底,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到16449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4.0%,其中通过批发市场销售的生产资料商品约占全社会流通总量的20%。同时,·市场秩序有所好转,一些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老总们反映,由于加大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提高了批发市场和业户的品牌经营意识,增加了客户对批发市场的信任度,整顿市场后交易额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真正规范化的、依法经营的市场在整治中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传统的经营观念得到更新。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产物,它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曾经有过很大贡献。但是,由于批发市场传统交易模式的局限和落后,产生了大量不规范行为,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营销方式的发展,必然使摊位式批发市场逐步萎缩。大家都认识到,批发市场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就必须与新型流通方式相结合,加快市场的改革与创新,探索新的市场发展道路。特别可喜的是,近一年来市场整顿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研究WTO,研究新的流通业态和营销方式,并积极探索与之相结合的方式,已经在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生产资料流通业内形成了普遍风气,人们对生产资料流通特点的认识普遍有了新的提高。如广东物产集团汽车交易市场向连锁方向发展,建筑装饰家居市场向建设建材物流中心发展,使市场的业态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市场改组、整合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从交易品种看,那些不适宜通过摊位制进行交易的商品,如汽车配件、精密仪器、医疗器械等商品正在被逐步淘汰;从市场设立看,乱批土地、乱建市场以致于形成“空壳”市场、“半空壳”市场的现象已有所改变;从市场布局看,影响交通和环境的“马路市场”以及“无照”黑市正在得到清理,城市的市场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在各地政府部门和批发市场自身的努力下,这些改组和整合,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经济质量,也有效地扼制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规范了市场的经营行为。

第四,市场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长期以来,迫于摊位租赁的压力,大部分市场“重招商、轻管理”,对于业户的交易资格及商品交易过程缺乏严格的审核监督,致使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偷税漏税等不规范行为泛滥不止。通过近一年来的整顿和规范,这种现象已经有所好转。不少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场经营者进行严格审核,一旦发现有经营假冒伪劣商品和坑害消费者行为的,坚决清除出场,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消费者权益。如天津环渤海建材中心批发市场去年联合全国建材市场发出“发挥自律作用,创建文明市场”倡议书,向消费者作出防假打假八项承诺,并建立了“商品资格准入制”、“市场先行负责制”、“知识消费工程”等三项制度,有效地防止了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里兴风作浪,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大大提高了市场信誉。

第五,市场的服务功能取得明显改善。过去,许多市场往往只注意交易过程,忽略了市场的服务增值,服务功能较弱。通过整顿治理,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市场的广泛重视,他们积极采取措施,在商品交易、交割、运输、质量保证以及生活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强化市场的服务功能。如闽南第一建材市场、无锡南方不锈钢市场等,他们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对石材、不锈钢板材等进行开料、加工、剪切、成型,并提供配送服务,满足了客户多方面的不同需求,不但提高了市场的竞争能力,也有效地引导了客户的消费取向。

第六,交易手段的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整顿使许多市场认识到,传统的批发市场交易模式和交易手段不但容易导致不规范的交易行为,而且交易环节多,交易成本高,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常常使消费者利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害。不少市场在完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加快进行市场设施的改造,提高批发市场的技术含量,在经营管理中大量应用电子计算机。目前,计算机商品查询、电子票据结算、市场内部交易网络等现代化交易手段,在很多市场中已经得到普及,既降低了交易成本,也对虚开发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我们这次确定的14家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在这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他们的经验值得很好总结和推广。

上述变化表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精神及其一系列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整顿不是“一刀切”,也绝不是要取缔所有的批发市场,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善市场的经营环境,提升市场的业态,引导批发市场在规范经营的轨道上更加健康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对我国各类各层次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既是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通过对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的大力整治,不断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重塑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新形象。

当前,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面临三个方面的新形势,一是国家对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流通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三是推进流通现代化的任务日益紧迫。

首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整治形势严峻。就各类以摊位制为主要交易形式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来说,经过将近一年的整治,虽然秩序已有所好转,但诸如管理粗放、经销假冒伪劣商品、偷税漏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今年国务院下决心把整治集贸市场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重点,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出了《关于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用半年左右时间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其中也包括各类工农业生产资料商品交易市场。最近,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经贸委等七个部、委、局又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重点解决集贸市场中的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缺斤少量、藏污纳垢、执法壁垒及集贸市场周边地区生产、加工、储藏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同时,在提出严格的整治措施的基础上,七部门列出了全国重点整治规范的20个市场名单。这说明,这次对市场的专项整治决不会走过场和流于形式。对那些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和混乱的市场秩序,政府决心很大,措施坚决,正在重拳出击,动真格的。因此,对正在广泛开展的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各类各层次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决不能掉以轻心,要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党性原则配合好政府部门的专项整治。一要高度重视。虽然大多数市场并没有被列入重点整治的市场名单,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问题。客观地说,销售假冒伪劣、偷税漏税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大部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区别只是严重程度不同。因此,任何市场都不能有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自己不在重点整治名单里就万事大吉了。从国务院精神来看,应当说,既然对集贸市场进行专项整治,那么所有的市场就都是重点,对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并严格地落实在具体的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中。二要措施坚决。对那些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一贯不规范的业户要坚决清除出市场,对市场中那些已经给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后果的违法犯罪分子,要配合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予以严惩。总之,市场决不能成为“偷税漏税的特区,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藏污纳垢的庇护所,执法部门进不去的‘独立王国”’。三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包括市场设立、市场准入、消费者权益保护、商品质量监督、业户资质审核等等。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将,表彰一批管理规范、市场秩序良好的典型,希望我们总裁联席会所有成员都能成为这样的典型。

其次,目前我国流通业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批发市场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流通组织形式,作为批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作用的天地将会更加广阔。过去我国由于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人们普遍重生产、轻流通,流通难以发挥对生产和消费的巨大组织和引导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人们对市场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化。特别是近两年,总书记、朱总理和其它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流通工作的重要性。年初,江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WTO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烙印很深,这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好流通极为重要,是消费通过流通来决定生产,只有现代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现代化的生产,大规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大规模生产。因此,要大力支持和推动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流通发展最重要的指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各经济主管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对流通产业的发展予以鼓励和扶持。历史已经给我们流通部门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当然也应有所作为。关键在于批发市场自身要尽快转变观念,转变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只有在整顿、调整、改造的基础上,将不适应大生产要求的落后的传统交易模式逐步改造成适应现代经济要求的现代流通模式,转换经营业态,进行规范经营,批发市场在组织生产、衔接产需、引导消费等方面才能真正发挥出流通组织的作用,也才能得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同,得到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政策扶植。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市场调整和改革,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做大做强做优市场品牌,对于各类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来说,无疑是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再次,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对于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的要求十分紧迫,推进流通现代化已经提上政府部门的工作日程。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是流通落后,而流通滞后的关键在于流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缓慢,推进流通现代化对于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重大。中央和国务院已将推进流通现代化列为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列进了“十五”规划。今年年初,国家经贸委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吴仪国务委员做了重要讲话,国家经贸委李荣融主任做了工作报告,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并对推进流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进行了部署。因此,包括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内,我们各级商品流通组织和企业对推进流通现代化的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尽快转变经营观念、转变经营方式,走出传统交易模式的思维定式,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开拓企业和市场发展的新路,才能跟上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近一年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实践,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无论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经营秩序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家对于国务院进行的市场专项整治还心存疑虑,对生产资料批发市场这样的商品交易形式在现代经济中的位置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感到若明若暗,心中无底。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当然要靠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关键仍然是我们能不能与时俱进,加快市场的调整和改造的步伐,加快实现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这也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

二、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是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发展的根本方向

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众多。我们曾经分析过,由于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商品流通的发达程度差异性很大,加之对现代商品流通经济规律普遍缺乏了解和认识,改革开放之初,为最大限度地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解决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造成的长期经济短缺,我国大部分地区几乎都把组建商品批发市场作为衔接产需、调节供求、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需要的重要组织手段。中央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各种形式的集贸市场“在衔接产需、引导消费、解决就业、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客观地说,遍及城乡的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商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仍然是当前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主流商品交易模式,并且仍然有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据统计,到2001年底,我国拥有年交易额超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已达3273个,其中生产资料类批发市场为450余家,这个数字每年还在递增。因此,相对于现代流通方式,虽然摊位式批发市场这种传统的交易形式已经大大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实践,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我们仍然既不能搞“一刀切”,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统统加以否定和取缔,也不能任其盲目发展,阻碍我国现代化流通的发展步伐。从长远的眼光来看,除对市场中各种扰乱经济秩序的不规范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整治之外,对批发市场这种传统的业态只能采取妥善引导、逐步改造、规范管理、调整提高的方针,最终方向是大力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市场的整顿、调整、改造和提高,实现包括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内的我国商品批发市场业态的全面提升。

去年,我们在成都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提出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整顿、调整、改造和提高问题,今年我们会议的主题是大力推进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我们所以要研究这个问题,是因为实现批发市场的现代化,不仅对于当前正在开展的强化市场整治、规范经营秩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规律,正确发挥流通对于生产和消费的带动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流通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加快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是实现经济增长和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需要。流通现代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制约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对生产起反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和社会创造物质财富能力的巨大提高,在当代社会,流通对生产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流通的现代化程度往往决定着生产的规模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现代化大生产必然要求现代化大流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如果不尽快走出摊位制的小生产交易模式的误区,走上现代化经营的道路,将很难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商品流通如果长期建立在批发市场的传统交易模式基础上,也必然会极大地限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加快推进批发市场流通现代化,是商品流通发展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曾经指出:“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殖就越大。”马克思对流通时间的分析告诉我们,全部流通问题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能否最大限度地节约流通时间、降低商业成本的问题,这是商品流通发展的基本规律,没有流通时间的节约就没有商品流通的发展。现代化是动态的,所谓流通现代化正是对流通时间与空间集约化的不间断追求。相对于计划体制下的国家对产品的统购包销,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减少了中转环节,按市场需求衔接产需,是一大进步。而相对于现代流通方式,批发市场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又远远不够,小批量以及单一功能的销售方式表现在流通时间上极不经济,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商品流通发展规律的要求。引进先进的流通方式,对批发市场加以改造和提高,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加快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发展物流配送,是现代大宗原材料和大型机械商品流通的方向。我国目前一般意义上流通的生产资料商品,国外通常是指大宗原材料和大型机械商品。从发达国家情况看,大宗原材料和大型机械商品的流通主要采用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其特点是方便、快捷、低成本。近些年,现代物流逐渐发展起来,强调通过物流中心,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管理,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流通时间,节约流通空间,降低流通成本。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规模降低这一类商品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进一步成为可能。这些优势,传统批发市场的交易模式无可比拟。目前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网上采购正在我国逐步兴起,从趋势看,将逐步取代传统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交易模式。我国现有的批发市场要满足生产资料商品大批量集中供货、集中配送、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的需求,就必须进行彻底改造,实现业态提升和市场管理、服务的全面现代化,否则很难在现代商品流通体系中取得更大发展空间。

第四,加快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是市场适应大生产需要,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伴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国正在重新构建生产资料商品批发体系,这将是一个以服务社会化大生产为前提并且充分市场化的体系。从目前看,已经显露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生产资料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对流通规律认识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放弃批发市场的经营模式,转而积极推进现代物流,逐步采用、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以期通过无形市场,适应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二是我国产业结构经过近20年的大规模调整,高新技术、电子通讯、新型材料、生物化学等新兴产业发展很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增加,这些产业的知识密集型程度和流通专业化程度都很高,主要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的批发市场已很难适应。三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企业集团不但纷纷建立独享型的销售网络,而且集团的一体化分工使大批中小企业沦为协作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销售渠道正逐步从批发市场并入大企业销售网,批发市场作为中小企业共享式的销售网络功能不断趋于淡化。从这些变化来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如果不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的速度,加快业态调整和改造,与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迅速接轨,将会逐步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五,加快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是应对入世后与外国商业资本进行贸易竞争的重要举措。我国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开放,使得外国商业资本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已经凭借先进的现代流通方式和手段进入了我国的贸易分销领域。随着我国入世谈判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承诺,下一步外国商业资本的目标已经锁定在我国的商贸批发领域,他们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营销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装备对于我国传统商品批发业正在形成强大的冲击。比如建材市场中欧佩德与百安居大型建材超市已大举进军中国。我国的批发企业和批发市场不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步伐,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甚至失去原有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被挤垮挤掉。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我们务必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而从商业零售领域的实践看,也只有大规模推进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实力,也才能在流通领域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经贸委的要求和市场的实际情况,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推进流通现代化的工作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制度的现代化。重点是市场的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董事会决策机制。市场作为独立法人,必须接受政府经济部门的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市场管委会”要逐步改造成由市场的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组成的市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市场自治组织,而不能成为凌驾于政府管理部门之上的“独立王国”,甚至为了市场自身利益,成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偷漏税等不规范经营行为的“保护伞”。对以“封闭式”管理为名,实为搞地方保护主义、阻碍执法部门公正执法的“市场管理委员会”、“市场综合管理办公室”要坚决撤销。为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要进一步做好政企分开、管办脱离工作,规范市场投资机制,政府以及社会各方对市场的投资要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操作,防止由于地方保护主义而导致对市场监管不利及其它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市场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是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批发市场发生的不规范经营行为以及藏污纳垢现象,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率的现代管理,给违法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批发市场要注意大量学习和引进连锁店、超市、大卖场等新型营销方式和流通业态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通过市场业态的提升和改善管理,不断提高对市场经营主体和经营行为的调控能力。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场经营业户实行资质审查和档案登记,严格把关;二是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监督机制;三是大量使用条形码、POS机等现代管理技术,严格控制商品的进货渠道和发票的使用管理,严防假冒伪劣和偷漏税;四是建立完善的商品售后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市场营销环境的现代化。生产资料批发市场自身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经营业态,它只是一个经营场所,市场创办者从事的主要是物业经营和管理。从这个意义上看,批发市场不可能都办成连锁店、第三方物流公司或工T企业。批发市场改造和调整的重点,是能否在市场内部建立一套规范的运行机制和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环境,并引导市场内所有的经营者按照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逐步转换传统的经营模式,以批发市场高效率、快节奏和规模化的整体流通水平的提高,有机地融入我国现代化的商品流通体系当中。营造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环境,批发市场要做的工作很多,目前急需解决的是要尽快在市场内部建立起与现代流通方式相适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如金融结算体系、商品检测体系、物流配送体系、网上交易体系、加工服务体系等。各类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应当根据业户采用的不同的现代流通方式的需要,因地制宜,因行业制宜,逐步加大投入,完善市场功能,尽快实现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业态的整体提升。

(四)市场经营主体的现代化。批发市场的经营主体是市场内的经营业户。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市场经营主体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经营主体的现状参差不齐,总起来看规模小、素质低、不规范行为多,大批发商和大生产商进入批发市场的还比较少。实现市场经营主体的现代化,要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内现有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引导他们按照现代流通方式,转换经营业态,做大做优做强,朝着现代企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大生产商大批发商入场经营,特别是那些在国际和国内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他们入市,吸引名优商品进场销售。通过他们的规范经营,带动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整体素质的提高,带出市场的品牌效应。

(五)市场信息技术的现代化。随着当代经济的日益全球化、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兼并浪潮的风起云涌,现代市场经济更加瞬息万变,波诡云谲。可以说,在当代,谁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谁就赢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由于“摊位制”交易方式的先天不足,我国批发市场普遍不重视信息技术改造的投入,信息手段原始,远远落后于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在现代经济中,市场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千方百计加大信息技术改造的力度,才能适应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的要求。要积极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逐步实现批发市场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宽带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目前很多市场都正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作为专业性的批发市场,首先应当是一个权威和专业化的情报信息收集加工处理中心,在国外,很多大型的批发交易市场都具有这样的功能。如巴黎的伦吉斯市场、荷兰的花卉市场等,他们不但为客户提供第一手的商品价格、供求状况、统计信息,还提供本行业的所有最新技术的发展报告,因而也有效地推动了整个产业的进步。我们所有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都应当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应当有这样的雄心和信心,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国内建成一批第一流的区域性、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不同品种的生产资料专业化信息中心,推动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不断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例3

认识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的地方行政制度。分析封国制产生的原因、特点;归纳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认识王国问题解决的意义。

2、察举制;

认识察举制是汉朝重要的选官制度、并理解其概念及目的。归纳察举制在两汉的演变及影响。

3、编户齐民

认识编户制度是汉朝的行政管理制度和赋税制度;掌握该制度的目的、内容及影响。

重点和难点精析

1、“汉承秦制”的主要含义

①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承袭秦朝的监察制。汉武帝发展为刺史制度,监察郡国等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

③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

④承袭秦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2.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革新

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两汉社会制度比起秦朝更加完备,汉朝在废除苛法的前提下,进行革新。包括:刺史制度、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察举制、编户齐民等。在这些内容中,主要是围绕着三个方面的关系与矛盾展开的,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矛盾、选用官吏的形式,对百姓的管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过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此外,通过“推恩令”和“附益之法”,削弱和限制藩王的活动。在选用官吏的形式中,以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为最主要的途径之一。通过实行编户制度,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3、编户制度

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秦始皇统一后,对赋税制度进行了统一和改革。公元前216年,命全国各地自报占有田亩数目,即文献记载的“令黔首(百姓)自实田”。这是我国历史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地登记制度的开始。秦朝还规定田租十税一,人民有服徭役、兵役的义务。汉代,承袭和发展了秦朝这一制度,一套完整的封建管理制度和赋税制度正式形成。西汉政府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人口,剥削农民。编入户籍的民户,主要是广大农民,但也包括无爵位的地主和小官吏,其中人数最多的是自耕农。

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依据资产多少划分大家、中家、小家三等,隶属地方政府,承担国家赋税、徭役、兵役,资产多者多纳税。农民的主要负担有四项,即田租、人口税、兵役、徭役(或纳更赋以代役),编户齐民制度有利于国家对农民征收赋税。

知识拓展

怎样认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与含义:在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特点是自然经济,农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封建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经济政策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面倾斜。重农抑商政策是历代封建王朝一直奉行的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和政策。

(2)产生和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最早在魏国李悝改革中有所体现;之后,商鞅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付诸实施、大力推行;到西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最为突出;后来,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它作为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3)实质与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实质上是维护封建的经济基础。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不同时期其历史作用是不同的。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商鞅变法,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使秦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西汉初期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兴盛起来。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统治者继续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利用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一系列的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措施。如清政府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等。这就严重障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滞后,因此,在封建社会的晚期,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则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师生探究

例1.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与西周的分封制都是()

A.都是封建中央集权制B.封建专制的产物

C.为巩固其统治而实行D.随社会经济基础变化而瓦解

解析本题答案是C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分封制和西周分封制的理解和比较。西周的分封制是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而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中央集权和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故可排除A、B两项;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的瓦解是统治者一系列措施的结果,并非因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西汉的社会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自始至终都未发生变化,所以D项也不正确。两个时期分封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

例2.下列对汉朝察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而建立的选官制度

B.内容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等

C.察举是两汉选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D.西汉选举的主要依据是门第族望

解析本题答案是D。本题旨在考查准确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汉朝监察制度建立的目的、内容及实行的概况。A、B、C三项叙述正确,D项表述有误,因为,门第望族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是在东汉而非西汉。

例3.对汉朝编户齐民制度性质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B.是一种赋税制度

C.是一种地方行政机构D.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解析本题答案是D。该题主要考查对两汉编户制度的正确认识,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在编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有独立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据此分析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

例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被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前汉书》卷14

材料2:(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卷106

材料3:(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前汉书》卷64

材料4:自此以来,……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至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于惟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无异。

──《前汉书》卷14

回答:①根据材料1,说明汉初分封王国的依据是什么?试指出这一依据正确与否?

②根据材料1、2说明西汉为什么要解决王国问题?材料2、3的解决方法有何不同?

③材料4说明了什么问题?

④试对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作出正确的评价。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阐释历史材料的能力。材料一、二反映西汉前期诸侯王的设立意图以及后来变化的结果,要善于把材料的叙述与题目的设问要求结合对应回答。第(2)题要求对比材料二、三,要善于从材料中分清不同手段及产生的不同结果。第(3)问是认识能力的考查,要注意从“解决”上思考。

参考答案(1)“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天下初定,昆弟少,诸子弱。”实行郡县并行制。王国和侯国势力膨胀,权力增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2)前者主张强行削弱王国特权;后者主张加大分封,分割减少诸侯王的封地。其结果是,前者容易激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酿成叛乱;后者使诸侯王封地越来越小,势力日渐削弱,无力与中央对抗,从而使中央集权大大加强。(3)强大的中央集权是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秦汉时期政治板块小结

1、政治上,封建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巩固。

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此制度建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

②这一制度有中央和地方两大行政制度。从中央制度来看: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其中相权较重,可以辖制百官。西汉汉武帝改革官制,组成内朝和外朝,开始有意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还实行了监察制度(刺史制度)和选官制度(察举制)。从地方制度来看:秦朝否定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郡县制,至西汉中期则从实践中认识到分封制的弊端,实际上取消了这一制度,然而地方割据则在刺史制度和察举制推行后期变得十分严重。

2、封建统治思想的演变。

①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加强镇压,实行暴政;

②西汉初年,推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③西汉汉武帝开始,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

注意: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就是封建上层建筑的日趋完善,全国“大一统”的思想观念,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官方意识形态,成为中国的历史传统,在巩固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考点指南

1、匈奴的兴衰

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了解匈奴的社会状况;归纳两汉和匈奴之间的关系,西汉初年、汉武帝、汉元帝与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东汉匈奴分裂及威胁的解除。

2、张骞通西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路线及意义;西汉和东汉对西域的管辖。

3、西南夷与百越

西南夷和百越的概念;两汉对西南夷、东汉对百越的管辖。

重点和难点精析

1、西汉与匈奴的关系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各阶段政策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1)第一阶段: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原因:匈奴力量很强,而西汉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经济凋敝,国力薄弱。影响:有利于集中力量恢复经济,增强国力。

(2)第二阶段: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原因: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有力量打败匈奴。影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郡的威胁,有利于边疆的开发。

(3)第三阶段:西汉后期又采取和亲政策,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作为公主,远嫁呼韩邪单于。原因:匈奴内乱,西汉后期杜会问题严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战争。影响:密切了汉匈关系,互市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双方和睦相处。

2、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①张骞通西域,不仅获得了大量过去闻所未闻的资料,而且也传播了西汉的声威。

②张骞通西域,开通了西域的道路,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

③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更频

繁,规模与范围更大。使臣、商队、宗教僧侣的往来,使当时世界几大文明汇聚,西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④张骞通西域以后,天山南北与内地首次联成一体,中原同西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封建国家的影响深入边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3、如何认识两汉与西域的关系?

两汉同西域的关系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并立的政权,平等的关系。当时双方人员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加强,都面临匈奴的威胁。第二阶段是从属关系,西汉设西域都护,行使行政管辖权。西汉对西域管辖的影响深远:①拓展了疆域,加强了边疆的开发,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沟通了同西亚、欧洲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中国文明对世界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为什么说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

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指国家的结构而言,既包括多个民族,又有领土统一的状况。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有着新的发展:①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加强了边防建设,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治理河套;设置“三郡”,加强南疆建设,初步奠定了祖国的疆域,这些都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使全国形成了共同的经济区域,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心理状态,加强了民族凝聚力,为以华夏族为主干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②西汉对匈奴由和到战,安定了北方边郡,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同时,对西域加强了交往,设西域都护加强了管辖,这有利于汉朝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对西南地区,西汉也设置郡县,加强了联系。③东汉继续对匈奴用兵,安定了北部边郡;派班超经营西域,加强了对西域的联系和管辖。因此,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

5、秦汉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特征及其影响。

原因:①政治上,国家长期统一、强盛;②经济上,生产发展,经济繁荣;③文化上,文化繁荣;④,政策上,统治者推行开明正确的民族政策。

特征:①从整体上看,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得到发展。②从形式上看,民族联系形式多样,如战争、设立机构管辖、和亲、迁徙、互市等。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以和平的经济文化交往为主流。③从区域上看,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影响:①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随着各民族间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的加强,民族凝聚力增强,一些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理,如西域和西南地区纳入西汉版图。②增进了兄弟民族间的情谊,促进了民族融合。一些少数民族逐步接受了汉族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与汉族的融合得到加强,如南方的越族。③促进了中原和边疆各族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民族关系的加强,一方面使中原和汉族先进的文化技术传入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大大促进了其经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及边疆地区的物产传入内地,丰富了内地人民的生活。④带动了对外关系的发展。如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开辟了中外交通新纪元,有利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知识拓展

1、对我国历史上和亲的不同看法

一种意见持否定态度,认为西汉初年的和亲是对匈奴的忍辱退让,结果反而使匈奴更加骄横,连年入掠。另一种意见与此相反,认为和亲是封建社会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最好办法,它导致民族间的和解,加强了民族间的交流和了解。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对和亲既不能全面肯定也不应完全否定。和亲从根本上说,是为历代统治者自身的统治目的服务的,但客观上或多或少地有利于缓和国内的民族矛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着一定的作用。

再有一种意见认为,应将和亲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历史上和亲有不同的类型,一种是针对敌对的民族,如西汉初年与匈奴的和亲;一种用于友好的民族,如西汉中期与乌孙的和亲;再一种用于已经内属的少数民族,如西汉末年与南匈奴的和亲。不同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和亲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不同,但一般来说,其结果都是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2、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由于各种原因,汉族在我国多民族的国家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定其他少数民族对于祖国历史发展所作的贡献。因此,看待民族关系,不能站在一个民族的立场上,而应该站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的农场上,对历史上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事件、人物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颂扬,反之要给予否定和鞭挞。

(2)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和民族融合。

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尽管各民族之间有掠夺、有迁徒、有战争、有议和,但战争是短暂的,而友好则是长期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3)正确看待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但也存在矛盾、斗争和战争。它与民族关系的主流相比,只是民族关系的次要部分。由于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民族之间的矛盾、斗争和战争从根本上说都是各个民族的统治者所挑起的,从这个角度看,民族矛盾说到底是阶级矛盾。由于矛盾的复杂发生,不能把民族斗争简单地归结为阶级斗争。大致有下列几种情况:有的压迫与反压迫的性质;有的是进步与落后之间的斗争;有的是为了消灭割据分裂国家统一的战争;有的是民族统治者彼此之间的攻伐混战。鉴于此,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分析,透过现象揭示其本质,明确给予肯定和否定。

师生探究

例1.秦征服越族地区和张骞出使西域所产生的最深远的进步影响都是()

A.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B.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

C.促进了民族融合D.扩大了铁器的使用范围

解析本题答案是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体内容。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中的重大事件,所产生的最深远的进步影响应该是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例2.对两汉政府与匈奴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汉政府反对匈奴南下掠夺的反侵略战争

B.两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

C.两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

D.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解析本题答案是B。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民族之间战争性质的正确认识。依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两汉政府对匈奴的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而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故B项正确

例3.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所起作用的不同之处是()

A.促进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B.促进中国同西亚、欧洲的友好往来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贡献

D.直接帮助西域各民族摆脱匈奴的控制

解析本题答案是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A、B、C三项是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同作用。D项是其不同点,因为直接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控制是班超出使西域的直接作用,而张骞出使西域并没有达到此目的。

例4.一位古代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到:“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从诗中可看出作者肯定昭君主要是因为昭君出塞()

A.是为了个人幸福B.不畏艰险的精神可嘉

C.敢于挣破封建牢笼D.加强了汉与匈奴的关系

解析本题答案是D。本题为材料式选择题,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依据材料中“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等有效信息去分析,作者认为昭君以心许国,起到了汉朝军队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加强了汉与匈奴的关系。

例5、(2005全国文综3历史)(20分)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荚水萆,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材料二、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

材料三、对来到敦煌的西城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估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当地豪族强买强卖。

──材料二、三据《三国志》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亡我祁连山”是由什么具体历史事件导致的?(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6分)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例4

   今天,第二次全国重点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总裁联席会在天津召开。我们这次会议得到了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天津市人民政府以及天津市商业委员会、天津市物资集团总公司的大力支持,天津市交易市场协会、天津环渤海建筑材料中心批发市场为会议筹备作了大量工作。为此,我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各位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理论的要求,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精神,配合政府部门落实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部署,研究如何通过市场整顿和规范经营行为,大力提升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经营业态,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加快推进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现代化建设问题。这次会议,我们还要确定第一批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交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型的经验,并请有关专家介绍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状况。

   

    现在,我先讲两点意见,供大家讨论参考。

   

    一、 近一年来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形势

   

    去年,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运行,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国务院特别强调“要突出重点市场,对问题严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的集散地进行集中整治。”

   

    为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精神,我们在去年的成都会议上,对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历史形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从市场设立、管理制度、监督机制、进货渠道、业户行为、交易信用等六个方面进行市场秩序规范的意见,并讨论研究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如何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市场技术含量、强化市场服务功能、发展现代物流、完善展览展销功能、与新型营销业态相结合等方面入手,实现市场业态提升的战略构想。这些意见和构想得到了政府管理部门的赞同和支持,也受到了国内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批发企业的广泛重视和欢迎,对于引导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按照中央精神进行整顿、调整、改造和提高,沿着国际化、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的方向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实践看,通过一年来的整顿和规范,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明显变化:

   

    第一,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1年底,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到16449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4.0%,其中通过批发市场销售的生产资料商品约占全社会流通总量的20%。同时,·市场秩序有所好转,一些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老总们反映,由于加大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提高了批发市场和业户的品牌经营意识,增加了客户对批发市场的信任度,整顿市场后交易额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真正规范化的、依法经营的市场在整治中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传统的经营观念得到更新。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产物,它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曾经有过很大贡献。但是,由于批发市场传统交易模式的局限和落后,产生了大量不规范行为,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营销方式的发展,必然使摊位式批发市场逐步萎缩。大家都认识到,批发市场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就必须与新型流通方式相结合,加快市场的改革与创新,探索新的市场发展道路。特别可喜的是,近一年来市场整顿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研究WTO,研究新的流通业态和营销方式,并积极探索与之相结合的方式,已经在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生产资料流通业内形成了普遍风气,人们对生产资料流通特点的认识普遍有了新的提高。如广东物产集团汽车交易市场向连锁方向发展,建筑装饰家居市场向建设建材物流中心发展,使市场的业态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市场改组、整合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从交易品种看,那些不适宜通过摊位制进行交易的商品,如汽车配件、精密仪器、医疗器械等商品正在被逐步淘汰;从市场设立看,乱批土地、乱建市场以致于形成“空壳”市场、“半空壳”市场的现象已有所改变;从市场布局看,影响交通和环境的“马路市场”以及“无照”黑市正在得到清理,城市的市场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在各地政府部门和批发市场自身的努力下,这些改组和整合,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经济质量,也有效地扼制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规范了市场的经营行为。

   

    第四,市场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长期以来,迫于摊位租赁的压力,大部分市场“重招商、轻管理”,对于业户的交易资格及商品交易过程缺乏严格的审核监督,致使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偷税漏税等不规范行为泛滥不止。通过近一年来的整顿和规范,这种现象已经有所好转。不少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场经营者进行严格审核,一旦发现有经营假冒伪劣商品和坑害消费者行为的,坚决清除出场,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消费者权益。如天津环渤海建材中心批发市场去年联合全国八大建材市场发出“发挥自律作用,创建文明市场”倡议书,向消费者作出防假打假八项承诺,并建立了“商品资格准入制”、“市场先行负责制”、“知识消费工程”等三项制度,有效地防止了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里兴风作浪,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大大提高了市场信誉。

   

    第五,市场的服务功能取得明显改善。过去,许多市场往往只注意交易过程,忽略了市场的服务增值,服务功能较弱。通过整顿治理,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市场的广泛重视,他们积极采取措施,在商品交易、交割、运输、质量保证以及生活服务等方面,全方 位强化市场的服务功能。如闽南第一建材市场、无锡南方不锈钢市场等,他们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对石材、不锈钢板材等进行开料、加工、剪切、成型,并提供配送服务,满足了客户多方面的不同需求,不但提高了市场的竞争能力,也有效地引导了客户的消费取向。

   

    第六,交易手段的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整顿使许多市场认识到,传统的批发市场交易模式和交易手段不但容易导致不规范的交易行为,而且交易环节多,交易成本高,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常常使消费者利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害。不少市场在完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加快进行市场设施的改造,提高批发市场的技术含量,在经营管理中大量应用电子计算机。目前,计算机商品查询、电子票据结算、市场内部交易网络等现代化交易手段,在很多市场中已经得到普及,既降低了交易成本,也对虚开发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我们这次确定的14家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在这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他们的经验值得很好总结和推广。

   

    上述变化表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精神及其一系列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整顿不是“一刀切”,也绝不是要取缔所有的批发市场,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善市场的经营环境,提升市场的业态,引导批发市场在规范经营的轨道上更加健康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对我国各类各层次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既是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通过对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的大力整治,不断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重塑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新形象。

   

    当前,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面临三个方面的新形势,一是国家对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流通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三是推进流通现代化的任务日益紧迫。

   

    首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整治形势严峻。就各类以摊位制为主要交易形式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来说,经过将近一年的整治,虽然秩序已有所好转,但诸如管理粗放、经销假冒伪劣商品、偷税漏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今年国务院下决心把整治集贸市场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重点,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出了《关于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用半年左右时间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其中也包括各类工农业生产资料商品交易市场。最近,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经贸委等七个部、委、局又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重点解决集贸市场中的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缺斤少量、藏污纳垢、执法壁垒及集贸市场周边地区生产、加工、储藏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同时,在提出严格的整治措施的基础上,七部门列出了全国重点整治规范的20个市场名单。这说明,这次对市场的专项整治决不会走过场和流于形式。对那些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和混乱的市场秩序,政府决心很大,措施坚决,正在重拳出击,动真格的。因此,对正在广泛开展的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各类各层次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决不能掉以轻心,要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党性原则配合好政府部门的专项整治。一要高度重视。虽然大多数市场并没有被列入重点整治的市场名单,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问题。客观地说,销售假冒伪劣、偷税漏税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大部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区别只是严重程度不同。因此,任何市场都不能有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自己不在重点整治名单里就万事大吉了。从国务院精神来看,应当 说,既然对集贸市场进行专项整治,那么所有的市场就都是重点,对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并严格地落实在具体的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中。二要措施坚决。对那些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一贯不规范的业户要坚决清除出市场,对市场中那些已经给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后果的违法犯罪分子,要配合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予以严惩。总之,市场决不能成为“偷税漏税的特区,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藏污纳垢的庇护所,执法部门进不去 的‘独立王国”’。三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包括市场设立、市场准入、消费者权益保护、商品质量监督、业户资质审核等等。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将,表彰一批管理规范、市场秩序良好的典型,希望我们总裁联席会所有成员都能成为这样的典型。

   

    其次,目前我国流通业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批发市场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流通组织形式,作为批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作用的天地将会更加广阔。过去我国由于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人们普遍重生产、轻流通,流通难以发挥对生产和消费的巨大组织和引导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人们对市场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化。特别是近两年,江泽民总书记、朱总理和其它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流通工作的重要性。年初,江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WTO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烙印很深,这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好流通极为重要,是消费通过流通来决定生产,只有现代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现代化的生产,大规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大规模生产。因此,要大力支持和推动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流通发展最重要的指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各经济主管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对流通产业的发展予以鼓励和扶持。历史已经给我们流通部门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当然也应有所作为。关键在于批发市场自身要尽快转变观念,转变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只有在整顿、调整、改造的基础上,将不适应大生产要求的落后的传统交易模式逐步改造成适应现代经济要求的现代流通模式,转换经营业态,进行规范经营,批发市场在组织生产、衔接产需、引导消费等方面才能真正发挥出流通组织的作用,也才能得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同,得到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政策扶植。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市场调整和改革,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做大做强做优市场品牌,对于各类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来说,无疑是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再次,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对于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的要求十分紧迫,推进流通现代化已经提上政府部门的工作日程。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是流通落后,而流通滞后的关键在于流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缓慢,推进流通现代化对于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重大。中央和国务院已将推进流通现代化列为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列进了“十五”规划。今年年初,国家经贸委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吴仪国务委员做了重要讲话,国家经贸委李荣融主任做了工作报告,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并对推进流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进行了部署。因此,包括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内,我们各级商品流 通组织和企业对推进流通现代化的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尽快转变经营观念、转变经营方式,走出传统交易模式的思维定式,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开拓企业和市场发展的新路,才能跟上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近一年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实践,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无论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经营秩序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家对于国务院进行的市场专项整治还心存疑虑,对生产资料批发市场这样的商品交易形式在现代经济中的位置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感到若明若暗,心中无底。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当然要靠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关键仍然是我们能不能与时俱进,加快市场的调整和改造的步伐,加快实现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这也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

   

    二、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是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发展的根本方向

   

    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众多。我们曾经分析过,由于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商品流通的发达程度差异性很大,加之对现代商品流通经济规律普遍缺乏了解和认识,改革开放之初,为最大限度地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解决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造成的长期经济短缺,我国大部分地区几乎都把组建商品批发市场作为衔接产需、调节供求、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需要的重要组织手段。中央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各种形式的集贸市场“在衔接产需、引导消费、解决就业、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客观地说,遍及城乡的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商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仍然是当前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主流商品交易模式,并且仍然有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据统计,到2001年底,我国拥有年交易额超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已达3273个,其中生产资料类批发市场为450余家,这个数字每年还在递增。因此,相对于现代流通方式,虽然摊位式批发市场这种传统的交易形式已经大大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实践,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我们仍然既不能搞“一刀切”,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统统加以否定和取缔,也不能任其盲目发展,阻碍我国现代化流通的发展步伐。从长远的眼光来看,除对市场中各种扰乱经济秩序的不规范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整治之外,对批发市场这种传统的业态只能采取妥善引导、逐步改造、规范管理、调整提高的方针,最终方向是大力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市场的整顿、调整、改造和提高,实现包括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内的我国商品批发市场业态的全面提升。

   

    去年,我们在成都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提出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整顿、调整、改造和提高问题,今年我们会议的主题是大力推进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我们所以要研究这个问题,是因为实现批发市场的现代化,不仅对于当前正在开展的强化市场整治、规范经营秩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规律,正确发挥流通对于生产和消费的带动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流通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 加快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是实现经济增长和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需要。流通现代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 制约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生 产决定流通,流通对生产起反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和社会创造物质财富能力的巨大提高,在当代社会,流通对生产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流通的现代化程度往往决定着生产的规模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现代化大生产必然要求现代化大流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如果不尽快走出摊位制的小生产交易模式的误区,走上现代化经营的道路,将很难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商品流通如果长期建立在批发市场的传统交易模式基础上,也必然会极大地限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加快推进批发市场流通现代化,是商品流通发展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曾经指出:“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殖就越大。”马克思对流通时间的分析告诉我们,全部流通问题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能否最大限度地节约流通时间、降低商业成本的问题,这是商品流通发展的基本规律,没有流通时间的节约就没有商品流通的发展。现代化是动态的,所谓流通现代化正是对流通时间与空间集约化的不间断追求。相对于计划体制下的国家对产品的统购包销,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减少了中转环节,按市场需求衔接产需,是一大进步。而相对于现代流通方式,批发市场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又远远不够,小批量以及单一功能的销售方式表现在流通时间上极不经济,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商品流通发展规律的要求。引进先进的流通方式,对批发市场加以改造和提高,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例5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which exists on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st control and risk manag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discuss with colleagues.

关键词:园林工程; 采购流程; 成本控制; 风险管理;

Key words: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process; cost control;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园林工程采购成本控制

园林工程采购的材料如苗木、石材、管材、种植土等应严格执行公司的采购管理制度,实行询价、比价、议价的原则进行市场询价,努力降低采购成本。采购前应进行采购材料的质量、价格等市场信息调查,掌握主要采购材料信息变化,采购部门和采购人员应根据市场信息,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比质、比价采购。公司主要材料采购及有特殊要求的材料采购,在采购前应根据 ISO 质量体系要求审查评定选择 3-5 家合格供应商;对已确定的合格供应商,应及时掌握其质量、价格、信誉变化情况。采购部门应根据材料使用及采购特性,选择最有利的方式进行采购。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采购,都应该以最低的成本并严格保守公司机密且承担相应责任。

二、采购风险管理

针对采购过程中可能引发的风险,园林企业应建立合同管理措施、预付款管理办法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采购业务,并定期对各类采购活动进行跟踪、检查、考核。采购人员应根据项目部提交的需求计划选择供应商和报价,报价必须经采购部门经理认可后送企业总经理审批。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采购业务知识的学习,精通采购业务和技巧,培养采购人员廉洁奉公的情操。采购人员既要熟悉园林企业的生产运作和材料存储能力,又要了解材料的本身属性、市场行情等,这样防止采购人员上当受骗,使企业不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采购人员应具有服务意识,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在每次采购初期积极召开采购会议,主动邀请与采购工作相关的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随时掌握项目进度,对材料的质量要求标准等信息,了解各种材料数量,规格等的变动情况,确保所需材料在种类、规格、功能上的可获得性、可使用性,如遇材料的可获性差,及时与项目部沟通,及时调整材料需求。真正做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从而减少采购过程中的沟通风险。

园林企业应建立统一信息系统平台,在采购过程中,收集、传递、接收、处理和实施各种各类采购信息。采购部门与采购工作有关的各个部门沟通,实现了园林企业采购计划、采购管理以及采购控制信息化,将采购申请、采购审批、采购实施等一系列采购流程标准化、公开化,即简化了园林企业采购的环节,又实现了采购环节的透明化、公开化,实现了企业采购功能工作的无缝作业。

园林企业在采购过程中,不管价格如何有利,若供应商选择不当,日后难免会出现材料品质欠佳、交货期不准等问题。对供应商的资格预审、选择适当的供应商、与建立良好的采购外部关系是采购工作成功的关键,也是减少采购风险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需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每年分时间段评估现有供应商,对主要供应商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按照最优性价比原则,综合评价备选供应商的质量、价格、服务等以确定优质供应商;建立供应商的档案管理以备随时查阅和更新,也为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做储备。

关注政治形势与行业发展变化,从而有效避免采购过程中的法律、汇率等外部风险。在采购过程中,政治、法律与汇率等外部风险是可以提前预期并采取有效措施的。在采购稀有石材等装饰物品时,采购商应当根据咨询公司行业报告等重要资讯判断市场行情,特别是与国外供应商交易时,更应当注重政治、汇率与法律因素对采购活动的影响,在定制合同时加入灵活性较强的条款,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应对,从而避免大规模的财产损失与长时间的工期推延。

经济合同风险。应对审查合同的内容和交货期执行情况,做好材料到货验收工作和原始记录,严格按合同规定付款。如有与合同不符的情况,要及时与供应商协商处理,对不符合合同部分的货款拒付。对有关合同执行中的来往函电、文件都要妥善保存,以备查询。审查材料验收工作执行情况,对材料进货、入库、发放过程进行验收控制。对不合格品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审查材料管理部门是否及时记录发现的不合格品。重视对合同违约纠纷处理的管理。

价格风险应对。制定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通过事先认真测定、以每采购单位产品为基础表述的在可达到的或可接受的业绩水平上的应有成本,也就是成本管理的目标值。在标准成本中,基本上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本”,也是企业在采购中的价格依据。准确分析采购材料的价格走势;采购市场价格走势的准确分析预测是规避采购价格风险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要对采购市场做出准确的分析,首先,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一个生产周期内采购市场价格波动状况分析主要依赖于宏观调控和行业投资。

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采购信息管理部门,由专门队伍进行分析研究。其次,要有畅通、有效的市场信息渠道。影响采购材料价格的因素主要是年度生产情况、气候、国家政策等,这些信息,不仅可以从信息系统中获取,也可以委托相关中介机构获取。第三,科学的分析预测。专业性的咨询机构不仅有明确的价格走势分析,还有科学的、详细的各因素对采购价格变动的影响分析。预测市场价格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企业应大量利用远期合约方法,从而获得最高的成本收益比。由于远期合约一般不需要太多的市场营销知识,无须保证金,交易成本较低,有利于企业生产者在一个完整的营销年份捕捉最佳的价格机会,减少价格风险。同时,有利于企业之间的纵向联合,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对园林工程采购成本进行控制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合同管理目标,促进企业效益,实现企业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简介:

崔巍洁(1984-),女,汉族,山东威海人,青岛零零一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园林施工。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例6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身上。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从2003年12月开始,韩国、日本、越南等国相继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禽流感”)。我国的广西隆安县、湖北武穴市、湖南武冈市等地也发生了禽流感。作为档案工作者,在全国人民防治禽流感的关键时刻决不能袖手旁观,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抓好禽流感防治档案的实际行动投入到防治禽流感战役中。各地档案部门应组织精兵强将,积极请战,主动参与本地防治禽流感指挥部工作,做好禽流感防治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工作。农业、卫生、交通、质检、工商、科技、商务、海关、财政、学校等单位的档案部门更应积极做好本部门的禽流感防治档案工作。

1. 抓紧做好禽流感防治档案的收集工作

禽流感防治档案是在禽流感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文件材料。已发现疫情的地区,要做好公布疫情、扑杀、消毒、隔离、免疫等工作中的档案收集。未发现疫情的地区,要抓紧做好防疫的各项工作和疫情应急预案的收集工作。要突出抓好重点地区、大型养殖场和养殖专业大户防疫档案的收集工作。禽流感防治档案收集的重点是禽类在饲养、运输、屠宰、销售、监测、防疫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具体收集范围是:党政机关及主管部门制发的禽流感防治文件及召开的会议、的信息等相关材料,尤其是各兽医防治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形成的疫情监测、检疫网络、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基层防疫队伍建设等项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扑杀和强制免疫补偿经费的文件及会计核算材料;禽类饲养过程中的饲料、饲养管理、疫苗接种、防疫等过程中形成的登记表、统计表、观测记录等材料;禽类在运输过程中形成的准运证、运输记录、车辆消毒剂及记录、运输日志等相关文件材料;禽类屠宰过程中形成的检疫、准屠文件、杂质处理、屠宰日志等文件材料;禽类销售中的动植物免疫证、进出货登记表、检验审批表、仓储记录、销售记录等文件材料;打击禽类产品走私活动和加强禽类市场的管理和疫病检测工作的文件材料;各类学校重点收集学生返校登记表、体温检测表等文件材料;卫生防疫及其科研部门主要收集禽流感防治的培训、临床、信息、化验、测试等材料;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形成的疫苗的生产、储备文件材料;农业、卫生等部门在禽流感防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禽流感防治科普知识宣传和对疫区、高危人群的医学监测、预防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等等。

2. 做好禽流感防治档案的整理工作

禽流感防治档案应作为日常工作与本单位相关门类档案合并整理。具体来讲,文书文件材料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规定分年度、分类别、分保管期限进行整理,按事由排列,在最低一级类目下编件号,按件装订、装盒,编制归档文件目录;电子文件材料按《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要求在通过检测确定其真实性、完整性、有效的前提下,按保管期限-年度-机构(问题)或按保管期限-年度-机构(问题)进行分类,按事由排列,在最低一级类目下编小流水件号。电子档案应记录成光盘保存。为了保证禽流感防治档案的完整性及利用的查全率,各立档单位应为本单位禽流感防治档案建立机读或手工专题目录;其他材料,如科研、会计、照片档案等,可按有关规定整理。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例7

要指导和规范贫穷山区土地适度规划运营,必需充分明确现期间的土地流转方法,深条理分析其影响土地适度规划运营的缘由,才干科学指导其有序流转、快速流转。据查询计算,年湘西州乡村土地运营权流转面积达18.2万亩,占总承包面积的9.2%;触及农户7.36万户,占家庭承包农户总数的13.8%。个中以转包11.8万亩、让渡1.2、租赁3.3万亩、交换1.3万亩、代耕等方式0.6万亩。为什么会呈现如斯项目繁复、内容纷歧的流转方法呢?究其缘由,首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土地流转政策机制不明。自1981年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贫穷山区大局部土地山林均按那时人口数分派给农民治理运营,留成于集体归村组治理的地块为数不多。加之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出台,而且将土地承包期直接延伸30年不变,林地和“四荒”等开发性生产的承包期50至70年不变,土地材料进一步被相对固定下来。而当前,乡村鼓舞土地流转的政策尚未出台,规范流转的机制不明,指导农民自在流转、健康流转的气氛不浓,可以借鉴的流转模本没有构成,多数农民担忧土地流转后难以回收运营权,甚至会损失土地,因此宁可土地撂荒也不肯意流转,致使乡村真正土地流转的户数不多、范围不广、比例不大。

二是土地行权人认同感分歧。农民是享有土地材料运营治理权的详细行权人,分歧的农民本质凹凸各不一样,对土地材料的认同感也各不一样,然后所发生的行为、采取的办法也不尽一样。恋土情结严厉的则宁可土地疏弃也不肯流转;恋土情结较重的则将土地材料交给邻里治理或请人代耕;恋土情结普通的则转包、租赁给别人治理,而思想相对解放的则盼望将土地材料质押给别人,作为异地经商从业的本钱。如斯一来,分歧的情结繁殖分歧的流转方法,进而构成当前乡村土地流转的转包、租赁、代耕、交换、出让等多种方式。

三是土地规划运作能力不强。贫穷山区土地材料多属丘陵坡地,平洼纷歧,不方便于机械化耕种治理,且栽种业所需的生产周期长,短时间难以奏效益。加之受交通、区位等瓶颈制约,运营土地的生产本钱偏高,综合效益偏低,与房地产等贸易性开发比较,个人或公司规划运营土地开展栽种业获利空间不大,农产物加工企业情愿前来投资落户的不多,无法产业化运作、规划化运营、集成化治理、高效化应用土地材料,致使土地流转工作滞后、速度迟缓。

四是土地撂荒糜费约束不力。乡村土地治理部分和村居委会因为对土地流转工作注重水平不够,当前整个工作基本上处于查询计算、数据分析的较低层面,对弃耕撂荒的土地没有开展本质性地指导和监管,征收荒凉费和依法回收运营权等工作流于方式,农民对节省用地、顾惜土地、正当用地的观念淡漠,对弃耕撂荒、不合法用地的司法律例习认为常,土地材料流转和应用与否无所谓,私自弃耕、撂荒、闲置土地和不肯流转、随意流转、肆意糜费的景象非常遍及。另一方面,参加土地流转的当事人不恪守商定,不按章做事,擅自更改合同、窜改和谈,私自改动土地农业用处的行为急剧增多,曾经危及到乡村的土地安全。

五是土地无序流转隐患不少。现期间,贫穷山区土地流转基本上以农民自觉流转为主,农户之间交换代耕所进行的流转,首要是口头商定,绝多数没有签署流转合同,少量农户既使签署了,最多也只是一些简略和谈,合同内容和条目极不规范。还,参与流转的农户由于土地流转的正当性注重不够,怕费事,基本上没有严厉实行请求、注销和审核等司法顺序,和谈恍惚、合同不清、责任不明等景象遍及存在,合同文本司法效能极低,潜在矛盾非常突出。特殊是近年来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移民后扶等“以地获补”惠农政策的施行,土地维权案件分明增多,恰是无序流转土地埋没矛盾爆发的详细表现。

二、指导贫穷山区土地流转适度规划运营的实际意义

一是缓解乡村用地矛盾,指导土地健康流转。随着乡村土地第二轮承包、林权准则改革的深化推进,乡村土地承包运营权权再延伸30年不变、林地承包运营权再延伸30年至70年,整个乡村土地山林自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今后,其承包运营权相对不变,一些乡村“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矛盾日愈突出,土地运营权亟待流转予以均衡。还农民受后代入学、经商、婚嫁等要素的影响,构成无人运营的充裕土地急需流转。因而,必需实时指导,削减土地资源闲置、糜费和撂荒,保证健康、有序、规范流转。

二是优化装备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效能。随着党中心、国务院对“三农”政策的不断调整,乡村经济体系体例改革的不断深化,乡村产物、产业构造的不断优化和农业组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加速规范乡村土地承包流转,加快土地资源优化装备,为高效益的农产物加工企业和产物供应宽松的发展情况,促进乡村土地规划化运营、集约化、高效化运作,然后最大限制地提高其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三是加快乡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据计算,年湘西地域有50余万人外出务工,以人平1亩土地核算,至少会有50万亩土地参与流转。假如科学指导这些可以参加流转的土地资源健康有序流转,妥善处理外出农民的后顾之忧,给农民让出空间、余出精神,解脱了土地的约束,安心外出就业经商,甩手大干,既可以支持城镇化建立,又可以到更宽广的空间获取更高的价值,为社会发明更多的财富。

四是加速产业构造调整,促进农业规划运营。积极开展“县政府指导、企业运作、农户参加”的土地流转新机制,可以有用集中土地资源,加快充裕土地资源流转和集聚,支持栽种大户和农产物加工企业运营土地,引进和推行高新技能和高效种类,有方案调整农业产业构造,积极运用农业机械设备替代人力,迅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三、指导贫穷山区土地流转规划运营的有用路子

一是增强土地依法流回心识。增强土地依法流转,优化装备土地资源,科学指导农业生产要素合理活动,是顺应新期间贫穷山区发展现代农业适度规划运营的客观需求,也是综合提高土地应用效率,促进乡村经济不变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行动。只要真正派过正当流转的土地资源,企业或个人才勇于勇敢地投资,甩手大干,安心运营。只要依法流转土地,规范流转土地的期限、条目等内容,才干从源头上遏制和削减乡村土地流转能够激发的一系列矛盾。因而,各级各部分要尽快改变思想,提高认识,站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高度,把规范土地流转工作作为关怀民生、关喜欢农民、关注乡村的大事来抓好抓落实。一直把依法流转放在工作的首位,坚持在“自愿、有偿、公道、公平”的准则下开展流转工作,切实维护好土地流转当事人的正当权益,避免强租、骗租等侵权行为发生。

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治理机制。要规范乡村承包土地流转,必需成立以县乡乡村经管部分为中间的土地流转治理机构,并按土地资源总量执行定性、定编、定岗、定人、定经费,层层专抓,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治理机制。负责土地流转的机构要增强对乡村土地流转状况的查询研讨,把握乡村土地流转变态,分乡镇坚持土地流转台帐,搜集土地流转供需信息,规范流转合同文本,改变土地运营权证,查询和处置土地承包、流转纠纷等工作,而且组建好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认真搞好土地流转进程中的供求注销、信息、项目推介、中介协调、指导鉴证、跟踪服务和调处纠纷等服务工作,指导乡村土地正当、健康、有序流转。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例8

分析2013年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史的命题规律和趋势,以下四点需要我们关注:①命题角度愈来愈有新意。如从建筑看政治特征、从地图变迁看制度演变、从“百姓”称谓看宗法制衰落等。试题新颖灵活,不落俗套。②命题立意彰显制度创新和文明史观,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紧扣时代主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追求公平公正等。③从考查内容看,制度建设中具有特色的内容依然是重点,如先秦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军机处、内阁制、科举制等。④从考查形式看,以往以选择题为主要呈现方式,现在主观试题也有出现,且呈现形式越来越广泛。文献文物、学习笔记、名人名言、地图、漫画、照片、传说故事、报刊杂志等。卷面图文并茂,生动好看,同时考查学生的人文积累和素养。

中国古代经济文明史的命题规律和趋势有以下三点:①从考查内容看,传统的农业政策、区域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土地制度、生产关系的调整等依然是考查的重点。②从命题角度看,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古代海洋利用、海洋意识、区域经济等为切入点,体现时代性和新颖性,复习时要关注时事政治中的一些大事。③试题的立意很新。复习时要从民生、市场、文明、开放等新视角来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如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要注意掌握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重点理解政府对市场管理的措施和改进,还包括商人群体、城市经济发展、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市场形成和管理等。在新的视角下解读历史知识赋予的新启示。

以下将本专题的主干知识从新的角度和视野重新进行梳理。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次转折

1.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它避免了因王权交替而导致的混战,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

2.宗法制、分封制为核心的贵族分封制被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取代。

秦建立中央集权制,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自秦至清,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强化,皇权与相权之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等贯穿始终。在不断的借鉴和调整中,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日趋成熟完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但后期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和科技创新的进步。

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向近代民主政治的转变。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产生了反封建的早期民主思想,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鸦片战争后,受西方代议制和启蒙思想的影响,中国艰难地向近代民主政治过渡。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调整和创新

1.最高统治者制度的演变。

由对地方的管理有限到权力高度集中,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2.中央官制的演变。

秦:三公九卿制。汉:内外朝。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中书门下。元:中书省。明:废丞相,设内阁。清:军机处。

3.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西周:分封制。秦:郡县制。汉:郡国并行制。元:行省制。

4.地方组织制度:编户制、保甲制、八旗制。

5.选官制度的演变。

先秦:世袭制。战国:军功爵禄制。汉代: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明清:八股取士。

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品德;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时期采取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6.监察制度的演变:御史大大、刺史制度、通判、明朝都察院、六科给事中、按察使司,厂卫制度。

监察制度演变的特点:两汉后,监察机构基本上从行政系统中独立出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机构和官员,自成体系。地方监察官直接由中央监察机构统领,由中央任免;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加强;历代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励、任免制度中。

评价:(1)积极性: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局限性: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三、全面认识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君主专制是指决策方式,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中央。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地方行政三方面内容的结合,构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形成原因。

①经济: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以保护小农经济。

②政治:确保政权统治稳定,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③思想:法家中央集权思想和后来包括法家思想在内的儒家思想成为这种制度的理论基础。

④实践:战国时商鞅变法,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和地方郡县制的政治体制。

3.特点。

①皇权至高无上。权力高度集中,皇帝独揽大权,从决策到行使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帝直接任命各级官吏,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皇权往往借助于“神权”和文化专制来巩固统治。

②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对矛盾贯穿始终。君权逐步扩大,相权逐步缩小,直到相权被废止,君主专制达到顶点。中央的权力逐步扩大,地方的权力逐步缩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

③“家天下”。中央与地方机构的设置都为皇帝一家服务。国与家同治。

④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思想长期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4.影响。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其积极作用是主流的。

①政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②经济: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③民族关系: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加强,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④对外关系:为抵抗侵略、维护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益。

⑤文化:便利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其弊端及消极影响是:

①政治: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地方缺乏自且对中央和君权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

②经济:明清时期,严重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独尊一家,导致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严重限制着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四、中国古代法制建设

1.春秋战国: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外,不论贵贱,一律受法的约束)。这种思想在战国大变革时期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

2.秦朝:《秦律》以法为教。《秦律》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订很有影响。

3.汉朝:儒家思想开始影响法制建设,礼法交融,儒法互用。

4.宋代:中央加强对地方司法控制时期,王安石用法律手段推动改革。

五、“大一统”

该思想为孔子首倡,董仲舒确立。含义包括:领土统一,政治清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疆域版图“统一”是其途径,“天下大治”是最终目的。统一格局有利于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技水平,有利于促进社会安宁。“统一”也逐渐成为中华文化深层的社会心理,成为中华民族整体发展和文化进步的深层动因。

要区别“大一统”和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是政治制度。统一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中央集权能有效维护统一局面。

六、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手工业没有实现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大生产的飞跃的原因

生产方式: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农民贫困,导致国内市场狭小,制约了手工工场发展。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压制了手工业发展。

文化政策:文化专制压制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外交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文化的条件,失去了海外市场,影响了手工工场发展。

思想观念:重农轻商的陈旧观念,使得地主、商人的钱财多用来买田置地,影响了手工业生产的扩大。

社会制度: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手工业发展难以突破的根本原因。

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认识我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

1.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生产关系的一次质的飞跃。

2.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比较落后,农业发展较为脆弱,重农抑商政策的提出稳定了社会生产秩序,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

3.宋元明清之际,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此时的封建政府仍然厉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阻绝了与海外进行商业贸易和技术交流的通道。制约了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阻碍了生产力的进步。

八、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影响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

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3.商品经济一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一面又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4.明朝中后期江南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创新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总分50分)

1.(原创)《礼记•王制》说:“山川神抵,有不举祭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细(黝)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之;革制度衣服者为畔(叛),畔者,君讨。”材料表明西周礼乐制的特点

A.威慑性、实效性

B.制度性、强制性

C.等级性、仪式性

D.规范性、持久性

2.(原创)《春秋》记载:“鲁隐公元年,春,王正月。”《春秋公羊传》阐发道:“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A.天人感应B.中央集权

C.大一统D.君权神授

3.(原创)《秦律》在《田律》、《徭律》、《工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这反映了

A.秦法律周密处罚严苛

B.秦法律有完整的体系

C.秦法律保护私有财产

D.秦采用法家思想治国

4.(原创)《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皇权独尊B.封建迷信

C.天人感应D.家天下

5.(原创)有学者指出:“传统社会是个封闭式的凝固态社会,犹如死水一潭,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至职业一概具有非运动性。宋代与前代相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不仅使人们的门第观念相对淡化,而且给宋代社会带来某些生气。”这种流动主要是因为

A.北宋推行二府三司制的结果

B.北宋中期王安石改革的影响

C.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成熟

D.科举制的进一步完备的推动

6.(原创)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宋代制度之缺点,在散,在弱,不在专与暴。”由此可见钱穆

A.反对中央集权制度

B.主张有一定程度上的中央集权

C.主张权力高度集中

D.主张法治反对专制和暴政统治

7.(原创)中国古代对监察官任职资格有严格要求,不仅要求监察官有刚正不阿的品质和丰富的为官经验和优异的治绩,还要求监察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宋代就曾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明代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御史必得科举出身,否则不选。这些规定的直接意义是

A.保证监察官的素质能担当重任

B.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

C.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强化皇权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8.(原创)观察下图的发展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机构愈加精简高效

B.皇权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C.六部一直掌握行政大权

D.咨询机构取代丞相职权

9.(原创)金耀基先生说:“中国是一个国家,但它不同于近代的民族国家,它是一个以文化而非种族为华夷区别的独立发展的政治文化体,或者称之为‘文明体国家’,它有独特的文明秩序。”以下和“文明体国家”形成无关的是

A.开发海洋资源海洋权益意识的觉醒发展

B.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主流的华夏文明体系

C.商周以来的制度创新保证了国家大一统

D.以华夏族为核心形成中华民族自我认同

10.(原创)明洪武十五年礼部颁学校禁例十二条,禁生员(秀才)不得干涉词讼及妄言军民大事等,刻石置于学宫明伦堂之侧,称为卧碑。清顺治九年又另立条款八项,颁刻学宫。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这反映的本质

A.明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明清加强对知识分子的管理

C.明清时期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年

D.明清对知识分子歧视和压制

11.(原创)读图,下图反映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A.由上图到下图反映了中央集权强化的趋势

B.都起到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稳定社会的作用

C.下图制度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D.两种制度的实施汲取和借鉴了前代的教训

12.(原创)明代万历年间,政府把征收铁课(铁矿税)视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派矿监到各地去掠夺,激起江南一些城市工商业者和手工工人的反抗运动。这些斗争的出现

A.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点

B.了明朝黑暗腐朽的专制统治

C.促进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发展

D.表明手工工人的成长和逐渐壮大

13.(原创)道光《苏州府志》记载:“至迟在清朝初年,苏州的商业区已由原来的卧龙大街东(州府所在、官衙密集的地方政治中心),西移至大街的南北,这里是丝织业集中,手工业主和工人、小商人比较多的地方。”苏州城市格局的这种变化表明

A.商业发展促成城市社会结构变化

B.城市店铺业的经营功能发生变化

C.商业发展带动城市布局发生变化

D.市民阶层发展影响城市功能变化

14.(原创)宋代陈亮在《龙川集》中说:“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宋代

A.对外贸易的发展

B.统治者鼓励提倡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农耕经济的鼎盛

15.(原创)据《吴江县志》卷三十八记载:“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丝挽。成弘以后,士人亦有精于此其业者,相沿成俗有力者,(始)雇人织挽,贫(者乃)自织。”材料表明明代丝织业

A.出现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有大批读书人参与生产

C.发展快出现机器大工业

D.家庭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16.(原创)史料记载:“明弘治年间吴江县有2市4镇,嘉靖年间增为10市4镇,明末清初又增为10市7镇。嘉定县市镇由正德年间的15个,增加到万历时的3市17镇。松江府正、嘉间市镇44个,崇祯时达65个。松江嘉靖以前尚‘城多荆榛草莽’,到隆庆万历年间已是生齿浩繁,居民稠密……计男妇不下二十余万矣。”材料表明

A.明代乡村逐渐走向市镇化

B.明代农耕经济发展到鼎盛

C.明代城市的规模发展较快

D.明代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

17.(原创)1598年,利玛窦在南京礼部尚书王弘海陪同下,沿运河北上赴京。他记载沿途“无数装有贡品的船只正络绎不绝驶往京城,许多船只都没有达到满载的吨位,商人乘机用很低的租金租借空舱。这样,可以向京城提供当地没有生产的许多东西,互易所需”。材料中私商利用漕运贡船运送货物表明

A.民间航运业落后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B.漕运贡船已经没有货物可以运送

C.商业资本活跃刺激运河经济发展

D.政府官员从事走私活动

18.(原创)布罗代尔说:“其中最离正道的乃是中国,其帝国的管制阻碍着一种创立商业统治集团之企图。只有最下层的商业包括市镇间的店铺和集场能够有效的作业。”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商业市镇的有效作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B.封建专制政府的管制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C.“最离正道”指中国政府没顺应发展趋势

D.作者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抨击中国政府

19.(原创)乾隆时方苞说:“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拎商贾之产,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材料中城居地主的出现

A.说明清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造成了农民阶级的大量破产

C.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结果

D.表明清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0.(原创)据史料记载,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设置社仓以备自然灾害引起的饥荒后的赈灾。社仓推行后,“山东频年霖雨,杞、宋、陈、亳、曹、戴、谯、颍等诸州,达于沧海,皆困水灾,所在沉溺”。对于受灾严重者,采取了“开仓赈给”,前后动用社仓的粮食多达500万石。材料表明

A.政府为稳定社会担负了责任

B.社仓增加了农民阶级的负担

C.社仓解决了灾后重建的问题

D.统治阶级以民为本关心百姓

21.(原创)史料记载,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三月,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明代永乐元年(1403年)九月,“命宝源局铸农器”宝源局系专门负责铸钱的机构,临时从事农具的生产。材料体现了

A.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和维护

B.封建国家一直在致力于工具改进

C.中国古代重农有稳定的制度保障

D.政府调动国家资源扶植农业生产

22.(原创)小说《醉醒石》中写有徽商程某,常在衢处等府采判(拚)木植,商贩浙东南直(隶)地方,因此常住开化。徽商王恒在常山拚丁氏山林,用银一千五百两。拚是招商引资出让山林经营权的一种方式。拚的经营方式表明明代

A.商人唯利是图攫取社会财富

B.商业资本有转向生产的倾向

C.商业资本发展改变经济结构

D.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了鼎盛

23.(原创)明代文人的作品逐步具有了商品属性,郑板桥公开开出自己的书画价格(时称“笔榜”)。袁枚给某盐商题跋22个字,得了2000两银子,成为最善经营文化产业的文人。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人开始重视文化修养

B.文人愈来愈重利轻义

C.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D.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24.(原创)光绪《会典事例》记载:“国初以明代各藩所占之田归民垦种,曰更名田。”所谓“更名田”,是指原明朝皇室宗亲等占有的大批田地产业,康熙八年起改归百姓垦种,并编人赋役全书,由各所在州县征收粮租的那一部分田土。这一举措

A.将明皇室宗亲的田产收归国有

B.触动了封建地主土地占有格局

C.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D.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25.(原创)史料记载,汉代初年“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材料表明汉初

A.推行民本思想重视农业生产

B.对工商业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彻底摈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统治者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二、非选择题

26.(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汉武帝时,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争论。御史说:“今大夫各修太公、桓、管之术,总以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买官赎罪,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贤良文学则反驳道:“安民富国之道,在于反本,本立而道生……方今之务,在除饥寒之患,罢盐铁,退权利,分土地,趋本业,养桑麻,尽地力也。”

――摘编自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唐六典》卷20规定:“其造弓矢长刀,官为立样,仍题工人姓名,然后听鬻之,诸器物亦如之,以伪滥之物交易者没官,短狭不中量者还主。”《唐律•杂律》规定,诸在市及人众中,故相惊动令扰乱者,杖八十。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盐铁专卖的弊端,《平准书》曾经约略提及:“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贾(价)贵,或强全民买卖。”意谓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买卖。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双方争论的焦点和御史一方的观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政府对商业管理的举措。(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政府经济职能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商业政策。(4分)

27.(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清沿明制,设都察院为其中央监察机关,管理全国的监察工作;设六科给事中分科负责六部的监察工作。清世宗将六部“隶属都察院”地方监察沿用明制。在立法方面,明代制有《宪纲条例》,清朝则有《钦定台规》,其内容涵括“训典”、“宪纲”、“六科”、“各道”、“五城”、“稽查”、“巡查”、“通例”项,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一部监察法典,标志着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明代都御史绯衣入朝,必有纠举,大臣莫不股栗。如果御史出巡地方,所到之处,各府、州、县地方官员要迎跪于道旁,甚至掌管一省最高行政的布政使,会见御史时也是俯首至膝。明代御史七品官秩,但却可以弹劾宰相、六部,权力颇大,还可以超拔为按察使(正三品),奖赏不薄。清朝对监察御史奖赏有加,凡称职者,内升各部京堂,外转道员,京堂。

――摘自彭安玉《中国传统监察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

材料三明君唐太宗具有纳谏与兼听则明的雅量,遂使魏征成名;独断的皇帝喜欢奉承、面谀,不喜欢逆耳忠言,隋炀帝即以判死罪的办法对付进谏之官;唐宪宗则因韩愈进言反对迎佛骨一事,一怒之下将其贬放潮州;海瑞在明世宗时上谏,称地方政府“吏贪官横”而被打入死牢。

――曾小华《强力与无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政治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8分)

(2)分析材料二做法的目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本质并分析影响。(8分)

28.(原创)阅读下列材料。(12分)

唐宋时期抑或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曾经发生了重要变革……其中,作为社会重要载体的城市可以说往往起着既引领社会潮流,又设置种种藩篱的双重作用。城市变革是唐宋社会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城市的变革昭示着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也是城市历史上人口流动频率较高的时期,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表现,城市的数量、空间分布、职能和类型、人口数量和结构、人口流动、人口文化结构、城市网络体系、城市市场商品流通和商品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变化乃至社会变化的集中反映。

――宁欣陈涛《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与历程》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变革角度说明唐宋时期变革表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A4.A5.D6.B7.A

8.B9.A10.B11.B12.A13.C14.C

15.A16.A17.C18.D19.C20.A21.D22.B23.D24.C25.B

二、非选择题

26.(1)焦点:是否实行盐铁专卖。

御史方观点:盐铁专卖有利于社会生产发展;可以增加政府、百姓收入;减轻百姓负担;缩小贫富差距;限制腐败;为军队提供军费支持;稳定社会。

(2)保障商品质量;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

(3)政府对经济的适度干预可以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干预过多,会制约经济发展。

27.(1)形成完整的制度和组织体系;由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制;监察体系独立化;监察立法且日益周密;借鉴前代成果并发展。

(2)御史位高权重,树立御史的权威;厚赏激发其主动性。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例9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3

一、供应链的概念

目前供应链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定义。比如,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该定义关注供应链的完整性,考虑了供应链中所有成员行为的一致性(链中成员的关系);Harrison则认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该概念则强调供应链上成员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国家标准GB/T18354-2001《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更新换代或服务提供给最终客户的上游或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马士华的定义较为准确:“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二、中药饮片供应链的结构

中药饮片供应链的基本结构包括节点经济主体(比如药农、饮片生产企业、各级销售企业、物流公司、患者等)和监管机构(卫生部门、发改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等)。这些成员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委托―关系。供应链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中药饮品供应链及其监管

三、供应链终端部位的委托―理论简介

显然供应链终端部位最显著的特征是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委托―关系,信息多的一方是医生,信息少的一方是患者,现有医疗体制下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隐藏信息和隐藏行动的机会主义行为。这方面学者有较多的研究,其问题主要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患者过度医疗和药价虚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加强监管和声誉机制的建立,不再赘言。

四、供应链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分析

(一)交易特征与治理机制

遵循威廉姆森在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前提下,我们从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描述一项交易。

对于资产非专用易来说,作为古典合约体现形式的市场治理是主要的治理机制,尤其是当交易重复进行时,市场治理最为有效。在资产非专用性情况下,即使交易是重复的是,交易也会通过一系列短期合同即市场治理来实现,因为市场竞争使任何人都不可能将利益让度与其他人。

新古典合约对应的交易是混合资产(资产有一定程度的专用性)或者专用性资产之间的偶然交易。由于资产专用性的存在,如果这些偶然交易采用市场治理方式,意味着商业伙伴的频繁变更,频繁变更商业伙伴造成的交易成本就会使交易双方面临较大的损失。即使撇开该交易成本不予考虑,当交易双方遇到纠纷时立即求助于法院的“第三方公共强制执行”,也足以使缔结合约的双方蒙受较大的损失,因为诉诸法律意味着合同终止。如果采用双边规制的话,意味着需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即设立专门的规制机构。这种情况下,具有偶然的交易带来的收益,尚且无法补偿规制结构的设置成本。一个显然的解决办法就是引入私人第三方帮助(仲裁),从而可以利用非公共的第三方私人裁决代替规制机构的设置(Macneil, 1978)。这就像中国农村或街道办事处的“人民调节制度”。

关系性合约规制经常发生的混合资产或专用性资产之间的交易。关系性合约中,交易的经常发生会产生大量的合作剩余,而且交易的经常进行也会有效分摊规制结构的设置和运作成本,所以交易双方都愿意建立一种规制结构来对契约关系进行适应性调整。新古典合同关系的调整始终以最初签订的“初始契约”为参照物,而关系性合同一旦形成就会做自我演变,合约的调整也不一定要参照和坚持“初始契约”,而是根据合同双方的需要和现实要求进行适应性调整,就像小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一样,一般不需要第三方的介入。从关系性合同的特点来看,与此种合同对应的两种治理结构应该是双边治理和统一治理。

毫无疑问,其他条件一定,风险越大,人们的决策就越倾向于采用表格靠近右端的决策,最终会采用统一治理的模式,资源实施科层配置形式。

容易看出,不管上面所述哪种治理机制,交易双方的目的就是节约交易成本和规避风险。

表1 交易特征与治理机制①

(二)案例分析

【案例1】 新荷花公司建立联盟②

由于韩国订单的稳定增长以及品种地不断增多,仅靠新荷花企业自身已无法满足合作公司的需求,必须要寻找合作伙伴。于是,新荷花公司联系了6个有生产基地的道地药材生产企业,在必须保证药材质量和道地性的前提下,依托“新荷花”品牌形成出口韩国的联盟。其实联盟的成立,新荷花公司要承担挺大的风险,一个品牌的建立需要漫长的积淀,而一个品牌的损毁却在一瞬之间。由于中国、韩国市场竞争的不同,导致我国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低端产品,而韩国市场上是高端产品,一旦联盟成员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新荷花”的品牌形象将毁于一旦。

因此,新荷花公司同联盟成员签订了非常严格的质量控制协议,去重点解决产品的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可以讲,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关键。而对联盟成员进行了一系列规范和控制去解决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的问题,虽然生产成本增加,但订单的价格稳中有升,最重要的是产品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最终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新荷花公司的依托品牌的出口联盟是发展“品牌+联盟战略”的成功典范。

【案例2】 成都通灵建立联盟③

成都通灵中药饮片精选公司,为满足国外订单的需要,在甘肃、青海等地都有固定的合作伙伴,虽说是松散型的合作方式,但出口仍以“通灵”的品牌,这是“品牌+联盟战略”的方式。

各样的案例证明,企业借助大品牌形成出口联盟是解决现在中药饮片企业多、小、散、乱局面,以及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中国产品形象的可行之路,也将促进我国中药饮片行业的规范化、集约化发展。事实上,我国其他品牌的中药饮片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合作伙伴,以各种各样联盟形式运营。

【案例3】 鼓励中药百强企业申报建设原料药材基地④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度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申报指南》及有关通知,要求做好2013年度国家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申报工作。

根据《申报指南》,2013年度中药材扶持资金重点支持的范围包括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基地和名贵中药材产业化生产基地。……

鼓励中药百强企业(含中药饮片企业),特别是具有创新中药品种的生产企业申报主要原料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或百强企业之间一家牵头多家联合,共建同品种药材生产基地。优质药材规范化采收、规模化加工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主体应是专业从事中药材采收、加工的生产企业。……(记者张东风)

作为核心企业的饮片厂商,为了抓住市场机会,发起并组建了供应链联盟。图1和表1从交易的三个维度分析了中药饮片供应链(联盟)的交易成本:

中药饮片供应链上的频繁交易使得设立、运行规制机构的成本很低。中药饮片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交易是经常进行的,即交易频率很高,而且节点(农户、饮片生产厂商、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医院等)之间的合同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如新荷花帮助药农提高药材质量、成都都灵在甘肃、青海等地有固定的合作伙伴)。供应链上不断重复的交易使交易各方相互沟通,更加信任,所以在供应链内部的市场供求发生波动时,节点主体各方的搜寻、谈判、签约、履约的交易成本都大大降低,使得每笔交易的平均交易成本变得很低,从而对建立一种规制结构的设置成本进行了平均分摊。这种情况下,供应链节点主体之间就有设立、运作这种关系性合约规制结构的意愿。

中药饮片供应链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内在和外在不确定性带来的交易成本。随着供应链上交易的长期、频繁、重复进行,节点主体之间的信任自然会从最初的基于理性的信任,发展到基于知识的信任,直至最后演化为基于认同的信任。随着信任的增强,内生不确定性(供应链上节点主体的机会主义倾向)会随之减少,内生的交易费用降低。为了共同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带来的外生不确定性,供应链上各节点主体之间往往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扩散、协同行动等方式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实行利益的合理分配,从而使各个企业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得以提高,外生的交易费用降低。

中药饮片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主体之间有意愿进行资产专用性投资。供应链上交易的反复进行以及信任关系的建立,“敲竹杠”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使得节点主体更有意愿进行资产专用性投资,这样就形成了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主体对链上资产的虚拟共同占有。比如案例一中的新荷花饮片公司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声誉,愿意和药农一起共同投资维护原料药材的质量,案例二中成都通灵中药饮片精选公司在甘肃、青海等地都有固定的松散的合作伙伴,并对这些伙伴提供帮助,案例三中,国家鼓励中药百强企业申报建设原料药材基地。这种虚拟性的“共同占有”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市场规制中交易双方不合作的风险,避免了“套牢”、“敲竹杠”的发生;同时这种共同占有的“虚拟性”并没有实现纵向一体化,供应链上的节点主体仍然是独立的经济主体,这种“虚拟性”也允许节点成员“市场性地”离开所在的供应链,所以供应链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纵向一体化中的科层在生产协调方面的弊端。

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中药饮片供应链联盟本质上是一组独立的经济主体之间长期的和动态的合约。这种合约既具有动态性具有长期性。合约是动态的,是因为联盟中的经济主体以自身收益是否大于其保留收益来确定加入还是退出联盟;合约是长期的,是相对于市场交易而言的,供应链上成员之间的交易关系是经济主体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而不是一次易,合约关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环境的变化作“情景理性”式的演化。合约是动态的,供应链联盟上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市场的特征;合约是长期的,供应链联盟作为整体具有企业科层的特征。这种长期的动态的合约就是关系性合约,目的是节约交易成本。

到此,可以看出中药饮片供应链是介于市场和科层之间的中间组织,在终端市场发生变化时,供应链上节点成员会作为一个整体协调行动共同应对终端市场的变化,抓住市场机会,谋取整体利益,这一过程中整条链是一体的,体现出科层的性质;然后是供应链上各个节点成员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按照市场原则实施分配,体现出市场的特征。也就是说供应链是处于市场和科层之间的中间组织,兼有市场和科层的优点。中药饮片供应链联盟即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治理的优势,也可以充分发挥科层管理的优势,因而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

五、结语

中药饮片供应链是一个特殊的、有粘性(合约是长期的)的竞争(合约是动态的)单元,来完成规模宏大、垂直整合(纵向一体化)曾经尝试但失败的工作。与纵向一体化不同的是供应链上的企业可以相对自由地进入或离开原来的供应链。正是基于这种市场化的“关系性合约”形式的动态组织对内部和外部不确定性的制度性回应,作为有机整体的饮片供应链才能迅速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链内独立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才得以降低。

注释:

①陈郁.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M].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42。

②韩慧丽.新形势下我国中药饮片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B].开封.河南大学,2011。

③韩慧丽.新形势下我国中药饮片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B].开封.河南大学,2011。

④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2月21日。

参考文献:

[1]陈郁.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M].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42.

[2]韩慧丽.新形势下我国中药饮片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B].开封.河南大学,2011.

[3]威廉姆森.治理机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黄震.供应链联盟的经济学解释,[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19(03).

[5]彭建仿,范秀荣.供应链存在的理由―一种制度经济学的解读[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04):12.

[6]朱彬,赵林度.企业网络化与关系治理机制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5(10):78-82.

[7]王重鸣,邓靖松.虚拟团队中的信任机制[[J].心理科学,2004,27(05):1264-1265.

[8]林毅夫.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现代制度经济学(下卷)[M].北京大学出版.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例10

采购业务属于企业运营的核心业务,与资金存在直接的关系,如果程序制度不够清晰规范,内部控制不到位,则极容易出现相关人员利用管理漏洞,为一己私利舞弊,串通共谋,损害企业利益的情况。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在内部控制中,采购业务的控制直接关系到企业产成品的质量,以及企业生产成本。尤其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原材料成本在产品中占比较重,采购资金比之其他类型的企业也更多,存在的风险也就更高。

1内部控制概述

2004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一个概念全新的COSO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框架),标志内部控制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ERM架构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分为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各要素贯穿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ERM框架指出,企业风险管理只是一个比内部控制更为广泛的管理概念和工具,不是也不可能取代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八个要素中,有五个直接来自内部控制,显然,内部控制包含于风险管理之中。

2企业采购业务的风险及控制关键点

采购业务作为企业业务内容的一个部分,其风险存在于各业务环节中,主要有审核把关风险、采购价格失控风险、供应商选择不当风险、合同订立不当风险、物资验收不规范风险、会计记录不当风险、货款支付不当风险等。企业采购程序必须清晰,规范,即使企业采购流程较长,但人为简化,缩短流程将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巨大漏洞,采购环节的风险无法控制,给公司带来巨大隐患,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为此有必要对以下环节进行控制,规避风险。

2.1请购与审批控制

2.1.1请购

请购单的填写应该内容完整且依据充分,由有需求的部门或人员写明采购类别、数量、品名、规格、型号、质量等级、需用日期、请购部门等相关要求,交给部门主管审核并签字批准。

2.1.2审核批准

请购单在审核批准时,主要注意三个点:订货数量,供应商备选,订货时间(再订货点)。

2.1.3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请购与审批不应该由同一人办理,以避免盲目采购。如果请购与审批不能分离,那么上述要求能否遵守完全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职业素质,一旦遇上企业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不修,则可能会出现编制虚假采购业务以套取公司现金的情况。

2.2供应商管理制度

2.2.1选择供应商

企业应该建立恰当的供应商管理体制,企业采购的原材料直接决定了企业产成品的品质,关乎企业的品牌形象,一旦出现问题,将对企业信誉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供应商准入机制,为企业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只向经过授权批准的供应商订货,保证原材料的品质与来源。

2.2.2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询价与确定供应商不应该由同一人负责办理,否则将形成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漏洞,容易发生舞弊,出现相关人员收受回扣,高价采购等情况。其次,广泛询价,有利于企业拿到合理的采购价格,降低生产成本。

2.3采购控制

经过授权批准的请购单应该由采购部门汇总编号,生成采购订单,统一进行采购。在此步骤中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2.3.1采购行为应合法合规

对于零星用品的采购,可以授权在独立人员抽样暗访制度下的直接采购,但对大宗商品的采购应交由采购部门集中统一招标进行,原材料的集中采购有利于企业提高采购效率,取得大宗订单折扣,从而降低原材料成本,控制生产成本。

2.3.2关注供应商的生产情况与供货情况

供应商的生产进度缓慢甚至停滞将造成原材料供应延迟,导致企业设备人员的闲置,增加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经营效率,尤其在原材料本就稀缺的行业,短时间内难以找到价格合适的替代供应商,密切关注供应商生产情况,能及早发现异常,为企业赢得反映时间,提早做准备。在原材料短缺严重时,企业将无法正常运转,既买不到原材料进行生产,又因为生产停滞而产品短缺,无法进行销售以获得资金投入生产,将使企业经营周转不良。为保证供应商持续,无差错供给企业原材料,以支持企业生产运作。企业应当密切关注供应商的生产进度与生产环境。当供应商出现异常情况时,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并作出反应,制定对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营,最大限度降低供应商出现原材料供应问题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2.3.3采购人员定期轮换

企业采购人员应定期轮换岗位,并对离任采购人员进行审计,避免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串通共谋。采购环节最常见的问题在于:供应商为长期获得公司的大量订单而贿赂采购人员,或者采购人员与供应商长期接触与合作后,建立过于密切的关系,出现串通舞弊的风险。企业采购人员实施轮岗制,其一,可以避免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建立过于密切的关系。其二,如果无法与采购人员建立长期的关系,供应商将降低付出回扣的积极性。其三,对采购员定期轮换时进行的工作考评与交接使舞弊更容易被发现,采购员拿回扣被发现的风险更大,促使采购员遵守公司规定,提升职业道德操守以及自律性,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控制氛围,从而维护公司利益。

2.3.4明确采购人员职责

明确划分采购人员的职责范围,有利于采购部门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互相推诿责任。及时调换职业胜任能力不足或是职业道德较低的职员,如果岗位职责安排混乱,企业的内部控制将无法实现应有的效果。

2.3.5明确质量标准

为保证原材料质量,公司可以在采购单后附上有关质量要求的文档。例如在采购零部件时,可由工程师在文档中写明各个部件需要达到怎样的质量标准,误差范围以及技术要求。由采购人员同时发给供应商,确保供应商在生产前了解图纸的质量要求。供应商生产过程中,采购部应该要求供应部定期出具质量报告,并定期查访供应商。

2.3.6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确定供应商与签订采购合同应该分离控制,不应由同一人办理。由专业专职人员负责签订采购合同,有利于回避风险,减少损失的产生。

2.4验收入库控制

验收入库是企业防止质量不达标的原材料进入企业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不合格的原材料流入企业生产环节,将对企业的产成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三鹿企业能够重视食品安全,尊重消费者权益,收购鲜奶时能在验收环节严格管理,验收人员重视自身责任,仔细抽检,将没有达到抽检质量标准的鲜牛奶拒之企业门外,进行退货处理,也不会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三鹿以其真实惨痛经历说明企业应当尤其重视对原材料入库的控制。

2.5付款管理控制

财务部门收到采购部门转来的相关凭证,例如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抵扣联、运输费用发票、经过签字的申请单,经过审核无误后,作为入账的原始凭证,按照企业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付款,并及时登记应付账款总分类账以及明细账。付款虽然是企业采购流程的最后一个步骤,但其涉及资金的转移,风险较高,某些供应商为尽早收回货款买通财务人员,企业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2.6供应商考核

企业应该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质量,送货及时性以及原材料价格进行考核评价,并对各供应商进行排序,于企业将来采购相同规格货物时优先选择。排序结果确保每年更新一次,对考评不合格者应取消其供应商认证资格。不断调整优化企业供应商队伍。综上所述,请购与审批控制,供应商选择控制,采购控制,验收入库控制,付款管理控制,供应商评价反馈控制均是企业采购循环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3完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相关配套措施

为使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能够落实到实处,企业一方面应该纵向完善采购流程与采购控制,横向健全采购控制制度,形成由线到面的控制局面,进行全面控制;另一方面,抓住流程中关键控制点作为重点控制。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应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将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

3.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运行的制度环境。而内部控制又是公司治理的延伸。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发挥企业董事会及监事会的作用。第一要强调董事会独立于企业的管理层,限制董事会成员与高级经理层交叉任职的现象,以避免出现高级管理层控制董事会的局面。第二,要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保持较高比例的,具有较高学历且管理经验丰富的独立董事的比例,利于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及企业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监控。第三,建立专门的各类审计委员会,例如审计委员会,以加强内部控制。明确监事会职责,监事的监督工作要经常化,专业化,要努力提高监事会的监控能力和监控效果,董事会﹑监事会及其下属委员会应对公司管理实行有效监督,从而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如果治理层疏于监督,对控制不够重视,或者过分信赖管理层,就会给管理层提供舞弊的机会。

3.2将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结合使用

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制定标准、采取行动、衡量业绩,通过业绩的衡量来考核行为是否符合标准,从而使行为符合内部控制控制标准。在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中,内部控制通过致力于抑制不利因素来达到内控目标,而激励机制则竭尽全力促使有利因素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如能将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使用,将会使企业内控发挥更大效果。

作者:张小莉 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主要参考文献: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例11

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②③④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2424.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一体化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D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2525.某位学者在2015年12月说到,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此言论意在说明A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B欧洲关税同盟基本上已经实现C南北贫富差距在逐步缩小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02年,清政府上谕称“我大清朝律例一书,折衷至当,备极精详”,但也不得不承认“为治之道,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同时要求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此后清政府颁行的经济法规包括10余类,近20项,其内容涉及工商综合类、商标、矿业、铁路、金融、商品赛会、度量权衡、经济社团以及奖章章程等诸多方面。如《商人通例》界定了商人的身份和他们的权利、义务。《商标注册暂拟章程》规定“如有侵害商标专用权者,准商标主控告,查明责令赔偿”。《破产律》注意维护债主的利益。《大清国矿物章程》规定“外商概不准收买矿地”。《奖励华商公司章程》规定“官商绅民投资兴办公司,凡能集股五十万以上者,按集股数额多寡,给予不同奖赏,集股五千万以上者奖励头等顾问官,加头品顶戴,赐双龙金牌,子孙世袭商部四等顾问官”。对于清末经济法规的制定,预备立宪公会在肯定其“椎轮荜路,厥功至巨”的同时,也指出“政府颁布商事法令,每不与商人协议,致多拂逆商情之处。是非徒不足以资保护,而且转多窒碍”。——摘编自朱英《论清末的经济法规》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美、欧各国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社会改良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事务。20世纪初,英国议会加快了社会经济立法脚步。1908年6月,议会颁布了《养老金条例》。其内容为,财政拨款120万英镑作为非捐助性养老金的费用。所有年收入不超过31英镑的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申请领取养老金。1905年,《失业工人法》应运而生。1911年,《失业保险法》作为《国民保险法》的第二部分由议会通过。1908年通过的《矿工8小时工作法》是第一个对成年男子限制工时的立法。1912年又应矿工的要求通过了《矿工最低工资法案》。1909年实行的《行业委员会法》,专门解决“血汗工人”的最低工资问题。同年还颁布了《房屋和城镇计划法》。1908年,《健康保险法》获得议会通过。——摘编自刘华平《论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立法》26.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经济法规颁行的背景及政治影响。(10分)27.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初中英两国立法的主要区别及启示。(7分)分值: 17分 查看题目解析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请回答:28.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29.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7分)30.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4分)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法国历史学派非常强调价值观念(或社会价值观)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价值观念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制度,保罗·戴维称之为“历史载体”,经济史学家戴维将“契约和组织”归为制度的一部分。--摘编自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31.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价值观念(制度、契约和组织)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分值: 8分 查看题目解析 >29【历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唐太宗在位时,在门下省设置政事堂,命中书、门下两省长官于此联席议政会商,然后奏闻草诏,再交尚书省执行。但是到了武则天执政时期,“中书令裴炎,以中书执政事笔,其政事堂合在中书,遂移在中书省”。……武则天称帝以后,一共用了七十多员宰相,其流动率极快,任期长者为一两年,短者饵几个月甚至只有十余天,于是宰相人多力分,意见纠纷不决,任期短促而无所施为。一言以蔽之,三省职权的变革显然是武则天为加强皇权,使一切政令布施的权力集中在她一人身上的手法。 ——摘编自李志贤《武则天的“改制”及其评价》3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时期三省的施政特点。(6分)33.武则天时期三省制度有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影响。(4分)29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皇帝名义上,但在体制中不易专权;中书、门下省在政事堂“联席议政会商”“奏闻草诏”,有助于决策的科学性;中央政府在组织上实行分权(三省各有职守)制衡。( 6分)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唐太宗在位时,在门下省设置政事堂,命中书、门下两省长官于此联席议政会商,然后奏闻草诏,再交尚书省执行”和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答案为皇帝名义上,但在体制中不易专权;中书、门下省在政事堂“联席议政会商”“奏闻草诏”,有助于决策的科学性;中央政府在组织上实行分权(三省各有职守)制衡。考查方向

唐朝三省六部制。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总结即可。易错点

解读材料信息不全面,注意逐条分析概括总结。29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门下省的地位下降,审核诏令的职权逐渐名存实亡,这削弱了三省制度对皇帝的牵制作用;宰相多,“流动率极快”,造成人多力分、任期短促而“无所施为”的弊端。( 4分)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政事堂合在中书,遂移在中书省”、“武则天称帝以后,一共用了七十多员宰相,其流动率极快,……于是宰相人多力分,意见纠纷不决,任期短促而无所施为……”可以总结出第一小问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总结出答案。考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