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林业专业技术总结

林业专业技术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08 04:29:50

林业专业技术总结

林业专业技术总结例1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本人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热爱党的林业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业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做到业务骨干

林业专业技术总结例2

一、思想上积极上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自从工作以来,我始终注重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摆正自己同组织、同事业的关系,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同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和开创工作新局面、不断振兴事业紧密地结合起来。自觉地学习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激发自己的政治责任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不断朝着新的目标奋进。

二、作风上严以律己,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注重提高思想品德的同时,也不忘注意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我始终坚持学习有关建设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做到忠于职守、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勤奋工作,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本人一向谦虚好学、钻研业务、勇于奉献,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严格按照“诚信、守法、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进行景观工程技术及参与造价工作。能够敬岗爱业、遵纪守法,工作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生活上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关心他人。能够带领团队,团结一致,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投入到工作事业中。能够积极指导和带领刚工作的同志,使他们时刻感觉到有人关心、爱护和帮助,尽快转变角色投入工作中去,并督促他们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尽快、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能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认真对待每一项施工任务,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急甲方之所急,忧甲方之所忧,始终把甲方和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自2012年从事园林工作以来,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专业技术水平日益提高。能以较高的水平独立地完成本职工作,并在与较高级别的同行的合作中,努力学习新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做到学为所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我从同行工程师、工人师傅们那里学到了丰富的园林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知识,特别是工人师傅的现场经验、技术绝活及他们对工作的敬业精神鼓励和感染着我。

在从事园林专业近十年中,能熟练操作相关制图软件和办公软件,熟悉各类规范,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和各类法律、法规。能很好解决和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常见问题,与甲方沟通与交流顺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一边跟着经验较多的同事学习造价知识,并初步掌握了园林造价的相关知识,拓宽了知识领域。

自2012年以来,已参与完成的大大小小项目有几十项,完成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主要负责负责编写施工日志、施工记录等相关施工资料,后期苗木养护计划及实施工作。

园林景观属于“确、细、精”的工作,景观与绿化要做到细致、精湛,首先要从审图开始,要对苗木品种是否的地域适应性作深入了解,设计的品种及规格是否可以在市面上买到,图纸上设计的施工区域与现场是否一致等问题在施工前均要得到解决,以上问题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后,能很好地协助技术负责人进行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

我的工作还包括参加工程协调会与监理例会,提出和了解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思考、制定解决办法并实施改进;负责协调工程项目各分项工程之间和施工队伍之间的工作;参与现场经济技术签证、成本控制及成本核算。

工作期间,我工作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质量标准来执行,尽职尽责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以下简要列举一些主要的工作业绩:

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期间参加了*****工程项目;工程总造价为28万元。当技术员,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负责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监控现场进度、品质完成情况,负责日常安全管理事项。该项目按期圆满完成,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合格。

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参加了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监区内绿化提升工程,工程总造价为12.81万元,当技术员,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负责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监控现场进度、品质完成情况,负责日常安全管理事项。该项目按期圆满完成,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合格。

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参加了****项目建设景观工程,绿化面积1931.9平方米,造价:116.8237万元。当技术员,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负责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监控现场进度、品质完成情况,负责日常安全管理事项。该项目按期圆满完成,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合格。

2015年4月至2015年11月日期间参与了2015年柘荣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工程,绿化面积为:654亩,造价:415万元。当技术员,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负责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监控现场进度、品质完成情况,负责日常安全管理事项。该项目按期圆满完成,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合格。

2015年1月至4月期间参与了****工程,绿化面积为:13300平方米,造价:665万元。当技术员,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负责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监控现场进度、品质完成情况,负责日常安全管理事项。该项目按期圆满完成,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合格。

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参加****工程,造价:40万元。当技术员,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负责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监控现场进度、品质完成情况,负责日常安全管理事项。该项目按期圆满完成,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合格。

四、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林业专业技术总结例3

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以加速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和科技含量,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为目标,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大力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和我县农业面临的新形势,实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送科技下乡活动要遵循求真务实的原则,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与林区农民增产增收相结合,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分级组织实施。

二、总体任务

组织科技骨干100人次以上送技术下乡,培训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林农1000人次以上;以林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依托,开展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重点推广3项重大林业技术,使5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受益。

做到送出一批技术,培养一批技术能人,带动一批科技示范户,使科技下乡活动收到实效。

三、实施内容

(一)编制技术培训资料。由县技术推广站、林政股、政策法规室共同负责编写印制《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政策问答》资料2万多份,用于林农培训。

(二)开展技术培训。按照分期培训的原则,有计划、多层次地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分两大类:一类是组织县各乡(镇)营林技术员培训;另一类是组织县林业专户培训,后再由乡(镇)林业技术员到各村、组开展培训,进行技术推广,培训内容力求丰富多样、符合实际、通俗易懂。培训形式采取办培训班和开现场会两种。计划培训林农1000人次。

(三)开展科技帮扶结对子活动。由技术推广站组织林业科技人员与县林业专业户进行“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活动,县技术人员落实到林业大户挂点帮扶,重点帮扶一些积极性高、规模较大的林业专业户。并要求每位技术人员认真填写“江西省林业科技帮扶工程结对子联系卡”。

(四)重点推广一些先进实用技术。如:主要造林树种良种壮苗培育技术;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桉树)丰产培育技术;abt生根粉应用技术等。

(五)建设科技示范园区。根据我县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实际情况,新建一批桉树科技示范基地,并且在原已建成的桉树示范基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成高标准的示范基地,使基地真正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科技示范点的建设应与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相结合,并由县技术人员直接挂点帮扶。

(六)开展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县技术推广站将电话对全县退耕户和林业专户开通科技咨询服务,同时,对乡(镇)已培训的技术人员实行上门服务,使基层农户的需求与技术人员的服务有机统一。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作为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为基层和林农办实事的重要行动,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要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一些影响大、效果好的标志性活动。县林业局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技术推广站、退耕办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并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村,落实具体技术人员。

(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新闻媒体及召开现场会的时机,加大对送科技下乡活动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吸引各类林业专业户参与工程建设,在全行业营造学科技、用科技、重视科技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实效。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要落实活动的责任人、落实技术人员、落实活动项目,扎扎实实地开展好送科技下乡活动。

(四)落实保障措施。县林业局将拿出专项工作经费用于鼓励科技人员下基层服务,以确保该项活动的顺利实施。

林业专业技术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完成和配套改革的推进和完善,林农作为林业经营主体地位得以确立,群众造林育林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广大林农更注重林地经济效益的提升,而科技兴林是发展林业生产、提高林业建设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决定性途径。在林业发展历史中,科技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县级林业技术推广机构,直接面向林业生产第一线,是为广大林农提供服务的公益性组织,在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健全和完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对于当前林业生产建设的全面推进显得尤为迫切。针对这一情况,结合当前林业建设实际,笔者对县级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当前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一是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不稳定,人员变换频繁,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普遍占总人数的25%左右。二是林业科技人员人员大多为兼职,而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接受继续教育及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不多,对先进科技成果信息了解甚少,部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或知识老化、更新不及时、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方面甚至落后于当地的林业生产大户,真正能承担科技推广技术指导工作的林业科技人员不多,特别是基层从业人员不能专职专用,亲自抓试验示范的时间少,加之缺乏科技兴林的意识,没有把已有的林业技术组装配套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导致造林科技含量不高,影响了造林效果。

(二)对林业科技推广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是一些地方领导同志对林业科技推广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认识不高,科技意识淡薄,简单的认为造林就是挖坑栽树。二是林业部门内部也不同程度存在“重项目争取、轻任务落实”的现象,科研与生产结合不紧密,林业标准体系不健全,质量技术监督乏力,没有把林业科技推广作为提高造林两率的重要手段贯穿到造林的各个技术环节,林业产业链条延伸不够长,初级产品所占比例高,科技兴林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林业科技推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是县及乡镇普遍存在缺编制、缺资金、缺办公场所、缺硬件设备、基础设施较差等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形成,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经济危困,无固定投资渠道,缺乏必备的科技推广设施设备,推广手段落后。二是林业科技工作缺乏必要的科研、试验、示范、推广经费支撑,林业科技新品种不够多,林业科技含量不够高,导致科研、技术推广工作明显滞后于工程建设,特殊立地条件造林技术瓶颈问题至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林业科技推广方式单一。受市场体制制约,县级及乡镇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均欠缺推广示范基地,由于没有自己的示范基地,推广方式只能采用简单的办班培训及科技咨询的方式来进行,示范带动效果欠佳。

(五)林农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受传统及地域条件限制,林农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对新技术和新成果缺乏较高认识,导致林业科技的推广比较缓慢。

二、对策建议探讨

基本思路:以林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为依托,解决林业技术推广投入不足的问题;以科技推广、试验、示范为手段,着力解决林业生态建设中的技术瓶颈和技术难点问题;以深化林业推广体制改革为突破口,重点解决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科技投入机制、科技服务方式等问题;打造技术平台,调动广大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林业建设服务。

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稳定机构队伍。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是推广林业技术的基础保障。各级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要提高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作为一项事关林业建设成败的关键工作抓实抓好。依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精神,强化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稳定机构队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动摇林管站、技术推广中心的基础保障作用;确保建立以市级为龙头、县级为中心、乡镇为基础、各级专业协会和合作社为补充的四级林业科技推广体系,要把林管站、技术推广中心体系建设纳入林业总体发展规划当中,强化其在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方面的职能作用。培养和造就一支吃苦耐劳、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的科技队伍,加大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

(二)加强林业技术推广基础,搞好科技创新。近几年我们虽然已有一些适用技术经过总结鉴定,广泛运用于生产实践,但重视不够、探索不深、总结不足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造林过程中缺乏对实施项目进行跟踪调查、对比试验、观察记录等基础资料的收集存档,成败与否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分析、定论,这也是影响造林效果的原因之一。当前,林业部门要利用拥有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自主创新为主,结合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在开展人工造林、石漠化地区立地植被恢复、森林资源极生态工程效益监测监控、乡土树种应用、能源林培育以及碳汇林业等关键技术攻关和研究,争取在林业生态建设的关键技术上有新突破、新进展。同时,广大科技人员沉下身子到生产第一线,边造林、边摸索、边总结,真正推出一批有助于提高山区造林的适用技术,加快森林覆盖率增长步伐。

(三)抓好林业技术推广,提高造林科技含量。当前随着生态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范围正在拓展,造林立地条件越来越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造林成本越来越高,要如期完成各项绿化任务,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强化技术管理来实现。要克服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中重任务重规模,轻质量轻技术的思想,把科技推广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要认真探索和总结,围绕“活”字做文章,加大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以现有的林业科技成果为基础,积极学习、引进、消化周边地区科研与推广的最新成果,进行组装配套,运用于林业生产,包括整地、造林树种选择、栽植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个技术环节。技术推广要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按照现有的林业实用成果和先进技术,筛选和推出林木新品种,做好适宜区域特点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低山丘陵岗区的特点,重点推广应用抗旱造林集成技术、优良乡土树种繁育造林技术、林业生态治理立地类型划分与造林模式选择技术、有害生物防控新技术,特别是广大林农和基层林业人员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技术和做法,及时进行推广应用,将林业技术推广与工程造林紧密结合起来,依靠技术进步支撑工程建设,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四)加大科技推广投入,加快科技推广步伐。要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加大林业科技推广的投入,加快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与装备建设,改善其办公条件提升装备水平,是适应服务支撑现代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丰富林业技术推广手段的需要。以重点工程为载体,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重点林业建设工程科技支撑指导意见》,各县级林业局统一从重点工程投资中提取不少于3%的技术推广经费,集中使用,并纳入年度造林作业设计中,不设计技术推广费的不予批复,将推广经费的提取和推广项目的实施效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状中考核。用于培养林业高层次人才、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和优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确保建设质量和效益。

林业专业技术总结例5

1.1生物质能源日渐成为可再生能源主导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物质能源方面的研究已经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为了迎接生物质“碳水化合物经济”新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在争抢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美国把生物质能源视作降低进口石油依存度和振兴乡村经济的捷径,如今生物质能源在美国已经超过水电,成为第一大可再生能源,占美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以上;瑞典把生物质能源当作“告别石油”的主要依靠,生物燃气车已遍布全境,60%以上的供热依靠生物质燃料;巴西成功地利用生物质能源弥补了石油缺乏的先天不足,2009年甘蔗乙醇替代了56%的汽油;连发展中国家印度和生物质资源相对贫乏的日本也都纷纷制定了积极的战略和措施,以加快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据中国工程院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咨询报告资料,我国生物质能源的资源量是水能的2倍和风能的3.5倍,且分布靠近东部沿海高能耗地区。近期每年可开发的生物质能源约合12亿吨标准煤,超过全国每年能源总耗量的1/3。同时,在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是有效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或排泄物)的理想方式。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十二五”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我们要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表示:“未来10年,我国将致力于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除了传统的风能、核能、太阳能之外,生物质能正在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国家能源战略中的重要选择之一。”《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了生物质发展目标: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4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我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将达到15%,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能源的快速合理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2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总工程师吴坚说,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林业生物质总量超过180亿吨,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大。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的利用有三类:一是木质燃料资源。薪炭林、灌木林和林业“三剩物”等总量约3亿吨/年。二是木本油料资源。中国种子含油率超过40%以上的植物就有154种,油桐、黄连木、文冠果、油茶等树种面积约420万公顷,果实产量约559万吨。三是木本淀粉类资源。全国栎类果实橡子产量约2000万吨,可生产燃料乙醇近500万吨。我国约有4404万公顷的宜林荒山、荒地,可用于培育能源林;有近1亿公顷的盐碱地、沙地以及矿山、油田复垦地等边际性土地,可用于发展能源林;约有600万公顷疏林地及5312万公顷郁闭度小于0.4低产林地,通过改造,可较大幅度地增加森林资源量。《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我国能源林面积规划达到2000万公顷;每年转化的林业生物质能可替代2025万吨标煤的石化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达3%。

1.3湖北省林业生物质能源岗位人才现状

林业技术需要一大批能够在艰苦地区踏实工作,无私奉献的高素质技术人员,目前我省服务于林业建设第一线的技术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建设的需要。林业是艰苦行业,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到林业部门就业,出于同样的原因,人才流失较多。2008-2010年,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相关人员对湖北省林业人才调查显示,湖北省林业系统(省、市、县各级林业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总计36202人,其中科技人员13500人,占全体从业人员的37.23%。科技人员学历结构:博士13人,占0.095%;硕士109人,占0.81%;本科1906人,占14.11%;大专5210人,占38.59%;中专及以下6262人,占46.38%。职称结构:正高职称34人,占0.25%;副高职称420人,占3.11%;中级职称5000人,占36.10%;初级职称及以下8046人,占59.60%。年龄结构:35岁以下3867人,占28.66%;36-45岁5279人,占46.51%;46-55岁2897人,占21.46%;56-60岁435人,占3.22%;60岁以上38人,占0.28%。林业技术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人才的分布和结构不合理,科技人员比重偏低,基层生产单位人才缺乏。林业生物质能源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行业,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领域。一方面,这些国家通过基础性的研究建立了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促进了技术革新和产业的进步;另一方面,产业规模的扩大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新兴产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聚集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人才存量不足以及后续人才队伍的培养,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结合国家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建设,将人才培养作为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如生物质能源植物的良种选育、森林培育、病虫害防治、经营和管理等已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林业在岗职工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不能满足新兴产业的需要,林业技术专业生物质能源方向人才断层或需求紧张。特别是林业新兴行业企业,如凯迪阳光生物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湖北兆和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武汉和平绿色大世界林业有限公司、荆门东宝森工科技现代产业园、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麻城、京山、阳新油茶基地等对林业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义龙指出:要发展低碳经济、创新经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个小电场最少带动5000人就业,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对林业技术人才缺口在500人/年以上,武汉和平绿色大世界林业有限公司在200人/年以上。

2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2.1政策扶持,为生物质能源方向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是现阶段高职院校能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院具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优势明显。《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指出:加大对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为推动高等农林教育发展,教育部将加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政策、资金、项目的倾斜力度,以支持高等学校服务新农村建设。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0]13号)中指出:“国家决定大力发展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关系到未来环境和人类生活的一些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有效措施支持高校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委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都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今后的年度专业设置工作中,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扶持相关专业的发展并加强建设,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根据《省林业局关于成立省林业局木本生物质能源及木本食用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鄂林办〔2008〕247号)文件精神,湖北省林业局成立了木本生物质能源及木本食用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生物质能源和木本食用油产业发展的重大部署,充分发挥林业优势,积极推进木本生物质能源、木本食用油产业发展。省林业厅高度重视、关心生物质能源方向林业技术的发展和规划,在专业建设、科研项目、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学院大力支持,极大地推动了林业技术专业快速健康发展。

林业专业技术总结例6

1 现状

庆阳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国家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以来,与林业有关的信息化技术和应用水平还相对落后,党的十将信息化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构建“工业化、农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新四化的战略决策。国家林业局也于2011年3月印发了林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目标。面对国内林业信息化发展的契机,为了加快全市林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提高林业公共服务水平,近年来,庆阳市林业局开始启动建立林业信息化建设平台,从人才培养、基础设施配置、软件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初步实现林业管理智能化。2002年6月,正式启用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开发的《森林植物检疫管理信息系统》单机版,结束了手工签发《植物检疫证书》的历史,使签证更加便捷、快速;2011年8月,庆阳林业结束了没有门户网站的历史,庆阳林业网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政务信息公开、网上审批和办理有关业务和在线交流服务,网站年均信息800余条,总点击量10万人次;2012年建成庆阳市林业视频系统,并与省林业厅实现了对接;2014年5月,各县(区)林业局、各林业总场均建立了各自的门户网站;随后,庆阳林业网进行了改版升级,及时为社会大众、基层林业单位和林农提供更好地服务,有效展示庆阳林业的形象。同时,基于信息化平台和“3S”技术,先后建立了全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图形数据库,并采用林地落界数据建立了庆阳市林地“一张图”,开发了“庆阳市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等,使林地管理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2 问题

林业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推进了部门职能转变,提高了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全市现代林业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但林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晚,还存在培训机制不健全、设备配置落后、人才队伍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现代林业的建设进程。

2.1 培训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人才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各种培训计划主要依据有关文件需要而制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对于职工的培训相对较少。加之在培训成果的应用和考核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使职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

2.2 人才队伍较薄弱。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据统计,截止2012底市直林业系统干部职工中,年龄40 周岁以上人员有1771名,占总人数的53.1%,35周岁以下人员有925名,占职工总人数的27.7%,年龄结构明显偏大,因受年龄限制,信息化技术技能接受慢,新技术、新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难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需要。二是文化水平偏低。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324 名,占总人数的39.7%,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1567名,占总人数的47.0%。近年来,随着现代林业技术的发展,林业系统需要一批既懂林业专业知识,又能熟练电脑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多年来林业系统新进人员较少,而且基层技术人员长期忙于应付各类繁杂事务,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所学非所用,实际操作能力低,更难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三是观念落后。基层部分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还没有从传统林业转向现代林业,对林业信息化技术掌握甚少,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观念滞后。

2.3 硬件设施配置落后。基层林场、林业工作站等单位办公设备还比较落后,大部分单位仅有的几台电脑,配置较低,且处于半淘汰状态。

3 对策

现代林业各项工作要求以更精准、详细的林业基础信息做支撑,以更高效、规范的管理手段做保障,对林业信息化提出了迫切要求。针对庆阳市林业系统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参差不齐等现状。今后应把林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并结合工作实际确定合适的培训内容,建立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适当引进紧缺人才,积极鼓励林业大专院校优秀人才报考林业岗位,改善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林业专业技术总结例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183-03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更多强调应用与实践。实训教学是保障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而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的载体和平台,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就业质量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满意度。如何规划和建设实训基地,一直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1994年开办中职教育园林专业,2000年经广西教育厅批准开办高职教育园林绿化专业,2005年按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目录改称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学院办学时间较长、比较成熟的专业,已成长为学院主体专业。一直以来,该学院坚持走“以专业为依托,以科研为纽带,以产业为平台,以教学为中心,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针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特点,采取“项目引领,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组织教学,即以真实或模拟的园林工程项目引领教学过程,并作为纽带把生产、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这一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取得较显著成果,对同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试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对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做一探索。具体而言,加强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围绕课程教学建设,构建“一站式”校内实训教学平台

在校内建设高标准、多功能的实训基地,是实现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学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园林行业生产过程及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整合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理实兼容、工学对接、学做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一站式”校内实训教学平台,覆盖园林设计、施工技术、项目管理、植物繁育等园林工程建设全过程,实现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一)完善学做一体的园林工程实训中心。学院原有园林工程、植物栽培养护、工程测量、园林CAD、画室、花艺、植物生理、工程造价、植物标本室等9间实训室。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将这些实验室进行整合完善,新建和扩建园林工程制图、园林盆景制作、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园林景观设计、工程招投标模拟、园林景观多媒体动感沙盘观摩室、大师工作室等实训室,建成体现园林行业企业生产及管理工作特点的园林工程实训中心,能同时满足200-300名学生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需要,体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点,凸显人才培养的功能与特色。比如由大师工作室、景观设计实训室、CAD实训室、园林工程制图室、园林景观多媒体动感沙盘观摩室等组建的园林设计实训中心,按设计公司的真实场景设置,与广西艺景园林工程公司、钢星园林公司等紧密合作,以设计公司方式运作,对外可以承接真实的园林景观设计和旅游规划项目,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职业氛围浓郁,满足学生实训和企业培训的要求。系主任既是主任又是设计中心负责人,教师既是教师又是设计中心的设计师,学生既是学生又是设计中心的学徒或助理设计师。可以根据园林设计流程完成园林平面图设计、效果图绘制、施工图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设计文本编制及设计方案汇报等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的学习任务尽量与行业设计任务紧密相联,有利于培养园林设计精英。

(二)充实校园花木识别养护实训基地。以校园绿地建设及养护管理等生产任务为载体,与学院后勤处共建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共育平台。学院校园面积1000多亩,其中校园绿地150亩,有园林植物257种93科183属。植物标本园60亩,拥有从广西各地引种栽培的植物98科312属600余种2000多株。学院下属的君武森林公园800多亩,有园林植物160科400属720种。校园绿地成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花木树种识别的实训场所,同时承担树木绿篱整形修剪、打孔、梳草、施肥等园林植物栽培养护项目的实训,也是绿化工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和农民工进行花卉知识培训的重要场所,可同时容纳800多人进行学习和考核。前些年,学院投入经费在校园绿地中引进各种花卉苗木300多种2500多株,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实训基地的内涵。

(三)扩建园林工程实景仿真施工训练场。2011年学院在原有基础上扩建面积6000平方米实景仿真施工训练场,集建筑小品材料、施工机械和工具、施工平台为一体,贴近生产、工艺及技术,突出教学做一体的特点,能同时满足2-3个班的学生按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开展地形设计、土方施工、园路放样、水景创作、假山堆砌、地面铺装工程、建筑小品工程、栽植工程等项目仿真施工训练,同时开展园林工程施工员、测量放线工、假山工等技能培训及鉴定。这种仿真施工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四)新增园林教学苗圃和大棚。学院与柳州市南方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建、产学结合的形式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即30000平方米园林教学苗圃和2880平方米标准大棚。学校提供苗圃用地,并基本完善三通一平基础设施,企业负责苗圃生产所需种苗及栽培耗材的费用投入,主要培育中大规格绿化苗,兼顾小规格绿化苗生产,实行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经营模式。由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生结合教学及实训进行花卉苗木播种、扦插、嫁接繁殖和盆花生产技术实训,产品销售主要由企业负责。一方面,实训内容直接与生产接轨,实训成果直接进入市场,使人才培养与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生产技术及管理等得以实现“零距离”对接,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生可按企业订单承担更多的生产任务,获取劳务报酬或利润分成,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市场意识,有助于增强其求职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依据专业岗位需求,办好学院附属园林企业

学院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紧扣专业特点,按照“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指导思想建设产学研结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下设广西艺景园林工程公司、生物技术中心和广西森态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3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办园林企业。通过积极承担社会生产任务开展“项目教学”,以工程项目为纽带,以校办产业实体为平台,将工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专业建设发展和产学研结合工作。

广西艺景园林工程公司是学院注册的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二级资质企业,下设工程施工管理部、工程资料管理室、苗圃管理部等部门,可以对外承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养护、苗木花卉生产等业务。以园林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带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生积极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掌握项目谈判、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技巧和技术。每年有教师10多人次、学生50多人次承担园林工程的施工任务,该公司已成为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实训的重要平台,真正实现工学任务对接,学研互动,产学一体,有利于培养园林行业骨干和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下属的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由学院投资建设,拥有组培苗生产厂房和生物技术实验室3000平方米,花卉生产基地250亩,示范林基地1500亩,形成职业氛围浓厚、设备先进、设施配套的生产性实训环境,可以承担速丰桉组培苗、国兰和蝴蝶兰等高档名贵花卉、阴生植物的研发和生产。中心承担各级科研项目20多项,年产优质花卉等组培苗3000万株,成品花800万盆以上,每次能承担4个班160名学生的教学实习,每年安排600名以上学生开展园林植物组织培养的试验操作与技能训练,真正成为集生产、教学、科研、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综合研发机构,凸显实训教学、技术培训、生产科研及技术服务等功能,彰显了“校中有产,产中有校,校产一体”的办学特色。

广西森态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拥有乙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以真实的企业环境氛围及职业资格为标准打造新型人才培养平台,融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于一体。拥有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设备,多种GIS、遥感数据处理应用软件,ACCESS、FoxPro等数据库管理开发软件平台,AutoCAD、PhotoShop等工程设计软件,可以对外承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森林资源监测、工程测量及园林资源普查等业务,是学院组织师生参加林业、园林调查的重要基地,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的快速发展。

三、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夯实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校连接社会的桥梁和合作办学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地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教学,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校企合作、互利共赢”为原则,学院近年来与部分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实施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有花木经营、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工程测绘四种类型:

(一)花木经营类型校外基地。花木经营类型校外基地主要以柳州青茅花卉基地为合作共建平台,还包括柳州园林科研所、柳州龙潭公园、桂林园林植物园等单位。柳州青茅花卉基地是柳州市重点工程、自治区重大项目,项目总体规划面积13000亩,总投资5.25亿元,毗邻广西生态学院,是政府搭台,企业出资,学校出技术,农民出让土地的方式共同建设的校外产学研结合生产性实训基地。自2010年起,学院重点与柳州青茅花卉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学院下属的生物技术中心是柳州市青茅花卉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中心主任出任公司总经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兼任公司设计总监。校方主要通过师生承担企业委托项目,提供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供场地设施及部分生产任务,供学生课程实习、顶岗实习,同时提供一定就业岗位。比如项目开工建设以来,专业带头人以设计总监身份,组织多名教师带领学生在子项目申报、工程设计、设施建设、技术指导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提升了教师社会技术服务能力,部分教师得到了行业企业的认可,被企业聘为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等。通过与柳州青茅花卉基地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与基地建设、经营密切结合起来,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成为学院特色鲜明的“政校企社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二)规划设计类型校外基地。规划设计类型校外基地主要与柳州市园林规划建筑设计院合作。一是教师直接参与或承担完成设计任务,二是教师带领学生承担完成设计任务。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参与接触到较大型的园林规划设计项目,比如广西园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等。

(三)施工管理类型校外基地。施工管理类型校外基地主要是与柳州市南方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柳州新科园林发展公司、柳州市神秀园林工程公司、桂林市锦秀园林工程公司、广西景和园林工程公司等单位合作,一是利用寒暑假安排青年教师到公司挂职锻炼,帮助其提高业务能力及职业素质;二是根据公司业务需要,派出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或施工建设。

(四)工程测绘类型校外基地。工程测绘类型校外基地主要是与柳州市蓝宝工程测绘有限公司合作。该公司承揽的工程测绘任务较多且无法按时完成时,将部分工作任务交给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生、或由公司技术员与专任教师共同带领学生完成,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可以使用公司的技术平台、学到更新的专业技术方法,教师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锻炼提高。

此外,积极探索校企共建使用实训基地的合作机制及运行方式,不断完善实习管理制度,规范实习质量评价标准,保证校外实习质量。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对学生顶岗实习起到了强大的保障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的载体和平台,是培养学生应用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重要物质保障。为此,应积极探索研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及具体举措,以促进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海军.本科院校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8)

[2]翟志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6)

[3]陈翠玉.园林植物多样性在高校景观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方农业学报,2012(5)

[4]陈尚玲.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研究[J].广西教育,2011(14)

[5]张学洪.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环境工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7)

[6]王瑞兰.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

林业专业技术总结例8

一、山东省农林类职业教育面临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党十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印发,提出了“加强涉农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支持农业院校办好涉农专业”的举措。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在全国和山东省迈向高水平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农业职业教育将是影响全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农林职业教育在全国将长期占据重要地位。山东省农林产业规模在全国居于前列,在迈向农林强省的征途中更加需要农林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的强有力支撑,农林职业教育将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常态下发挥基础性保障作用,并将为山东省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二、山东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设置与建设现状

(一)农林类专业设置情况

根据山东省农林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有关调研统计,目前,山东省84所高职院校中,有19所院校(包括两个升格本科高校)开设了农林类(含涉农)专业。共开设园林技术等农林类(专业目录内)专业9个;食品营养与检测等涉农类专业8个;园林工程技术等跨界专业5个,19所院校总计开设72个相关专业,其中不含食品加工技术等涉农类专业45个,多数院校农林类招生专业只有2-3个。其中9个院校开设了园林技术专业;7个院校开设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7个院校开设了工程监理专业;5个院校开设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5个院校开设了园艺技术专业;2个院校开设了城市园林专业,其它如种子生产与经营等专业10个。部分院校在专业结构优化中,将与农业密切相关的食品类专业作为优先选择方向,近几年,多所院校新增食品营养与检测和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招生情况比较理想。

(二)农林类专业在校生规模

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在校生规模普遍较小,在有调研数据的10所高职院校中,在校生总数1781人(食品类专业学生除外)。在校生规模最大的是潍坊职业学院,有在校生749人;其次是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有在校生454人;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有在校生256人。招生数量较大的专业主要是园林技术专业,有在校生841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有在校生288人;园艺技术专业,有在校生280人;城市园林专业,有在校生94人,占总在校生的84.3%。

(三)办学条件

通过实地调研和调研数据分析,全省举办农林类专业的院校间专业办学条件不均衡,部分院校农林类专业是传统优势专业,专业办学实力雄厚,潍坊职业学院、潍坊科技学院校内实训条件较好。部分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的办学条件较差,校内实训设施不足,实训设备水平不高。主要原因一是校园用地限制,实训设施设备的改善、更新多让位于热门专业;二是多数高职院校的传统农林类专业因招生数量少,在实训设施改善和实训设备更新上动力不足,明显滞后于农林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升级需求,部分新上农林类专业实训条件比较好。

(四)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实地调研和调研数据分析,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总体较高,近几年多数农林类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农林类专业在校生参加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成绩优异,先后获得一等奖22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18项。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普遍在80-90%之间,毕业生创业率总体水平较高,在5-15%之间。(五)专业服务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和调研数据分析,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服务产业情况较好,充分发挥了农林专业高层次人才多的优势,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开展了阳光工程培训暨农民技能培训、园林协会科普推广、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新型农民阳光工程培训、现代化农林种植技术培训等相关技术培训11554人次,为“三农”发展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潍坊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枣庄职业学院开展培训的项目、数量居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三、山东省农林高职教育对全省农林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经过实地座谈了解和调研问卷统计,山东省农林高职教育以服务全省农林产业发展为宗旨,以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技研发和人才智力为支撑,为全省“三农”事业和农林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全省农林产业发展

据统计,开展高职教育以来,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涉农类)专业毕业生总数达到2万多人,为全省的农林产业和农林事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数以万计的农林类专门人才活跃于全省各地,为全省农林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毕业生还积极自主创业,为全省创新创业型社会创建做出了一定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创业率达到5%左右,枣庄职业学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和潍坊职业学院毕业生的平均创业率达到10%以上。2015年初,潍坊职业学院的1名大二学生凭借“随便啦”软件从430名创业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驻潍坊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成功注册了潍坊天之骄子文化传媒和潍坊天之骄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人社部门免费提供的170平方米的创业基地,在430名创业者中只有他是大专学历,而且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师资力量雄厚,高职称、高学历专业教师数量较多,在一些高职院校中所占比例较高。据统计,全省农林类专业教师中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00多人;硕士以上学位300多人;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教学名师18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5人,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培养高素质的农林类专业人才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满足了全省农林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科技研发助力全省农林产业发展

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以高水平专业师资为支撑,以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为切入点,不断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展纵向和横向课题研发,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为农林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全省高职院校开展纵向课题35项,横向课题16项。潍坊职业学院申报的《半夏种质资源保存、优良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潍坊科技学院申报的“微波灭杀植物病虫害新方法及其设备的开发研制”和“生姜种质资源创制利用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10几项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东营职业学院和东营市药品检验所联合完成“黄河三角洲耐盐药用植物资源评价开发与利用”项目研究,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三年实践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1586万元,为企业提供原料、加工制成的中药制剂,累计实现经济效益约2723万元,总体经济效益约4309万元。

(三)全省农林类职业教育享誉国内外

通过调研发现,在农林类专业招生不景气、专业教师课时量较低的背景下,全省高职院校以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团队为平台,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农林生产一线,培训企业员工、解决企业生产难题,大力开展社会服务。全省高职院校还依托雄厚的农林专业师资,积极面向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间农林项目开发和培训。潍坊职业学院依托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山东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基地、山东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等金字招牌以及生物园艺和园林技术专业两个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雄厚实力为平台,面向省内外开展农村基层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以及农村科技带头人等培训,年均培训3000余人次。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与聊城当代集团共建“中原现代农业发展学院”,与聊城莘县县委县政府、聊城当代集团三方合作开展“中荷国际健康农业生态城”建设项目,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当代集团为投资主体,总投资规模150亿元,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走“政、校、企、农”多方共赢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子。

四、山东省农林类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招生困难,传统专业发展后继乏力

通过实地调研现场交流和问卷调研数据分析,全省各高职院校农林类(涉农)专业招生普遍存在困难,多数传统农林类(涉农)专业对学生和家长缺乏吸引力,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占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持续下滑。农林类(涉农)专业在学校总体发展中日益被边缘化,在多数高职院校中都成为弱势专业。

(二)师资结构分化,人才培养质量不稳定

通过实地调研现场交流发现,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涉农)专业教师结构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由原农业中专学校升格或合并而来,农林类(涉农)师资力量相对雄厚,这部分专业教师普遍年龄偏大,高职称教师比例较高,教师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多且层次高,多成为学校发展中的亮点和特色。另一方面,为应对传统农林类(涉农)专业招生困难的现状,多数高职院校尝试新增设(调整)部分较热门的农林类(涉农)专业,如近几年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技术、城市园林专业新增较多,多数学校还新增设了涉农类专业如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这部分专业师资一部分由传统专业教师转岗而来,一部分由高校毕业生直接招聘而来,学历普遍较高但年龄较轻、职称较低,造成农林类专业师资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专业师资结构不合理、不稳定情况明显存在,不利于农林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实训条件改善不均衡,专业发展后劲不足

招生困难、学生数量少使得学校对于农林类(涉农)专业的投入积极性不高,部分传统农林类(涉农)专业的实训设备更新和实训设施改善进展缓慢、停滞甚至倒退,校内实习实训条件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到专业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部分学校如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借助于区域产业优势和地方政府支持,农林类专业实训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政府无偿划拨土地260亩土地建设花卉产业园,学校引进企业资金建设校中厂,校内实习实训条件非常先进,但园林花卉专业每年仅能招收10个左右学生,导致实训设施不能充分利用,专业发展也受到严重制约。

(四)教学改革滞后,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社会用

人需求通过学校、企业实地调研和现场交流发现,全省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不平衡,部分学校对于专业思想教育不到位、不对路,培养的学生岗位意识不强、专业理想缺乏、就业稳定性较差。部分学校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改革上与企业需求有较大差距。在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培养上没有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培养的人才专业基础不扎实、转岗能力弱,专业技能操作能力也做不到出类拔萃,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

[2]李云飞,李云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

[3]张来源,段娜,刘雪姿等.“三方融通、三品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

林业专业技术总结例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213-03

江苏的森林覆盖率、林用地面积、活立木总蓄积在全国分别排在第27位、29位、26位,是一个“资源小省”。但江苏人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把江苏变成了“产业大省”:2004年,江苏林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五位;苗木,面积全国第一,产值全国第二;“十五”期间,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杨树成片林面积和蓄积量、林木种苗花卉面积、银杏面积、以杨树为主的人造板年产量,列全国第一位,其中,林业技术人才功不可没。

生态环境是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生态环境,夯实国民经济发展基础,2004年,江苏省开始实施“绿色江苏”行动,这是我省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其主体是植树造林,目标到2010年左右,全省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0%和40%。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支撑。

但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人才严重不足。由于种种原因,江苏的林业人才已出现断层现象,有的地区40岁以下的专业人才几乎为零,有的林业场圃甚至没有技术人员。因此,培养生产一线的林业技术人才已成为重要课题。据江苏省林业主管部门估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共需各级各类林业人才14700人,其中企事业管理人才1800人,专业技术人员4100人,专业技能型人才8100人。

这是江苏省林业职业教育建设、发展的机遇。作为江苏省内高职高专中唯一的专业,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江苏林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责无旁贷,也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一、已有基础与存在的不足

1.已有基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林业专业创建于1978年。我院是江苏除南京林业大学外,唯一开设林业技术专业的学校。经过近三十年的办学,目前在省内外已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毕业生遍布县、乡林业部门,是江苏省基层林业队伍的主力军,为江苏林业发展做出了公认的贡献。专业拥有一支产学研结合的师资队伍,积极从事科研推广和产业开发工作,已拥有3项国家发明和新型实用专利,获得江苏省、镇江市科技进步奖3项,开发形成了“无土草毯”、“彩叶苗木”两大产业,并积极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近5年来,培训已达1000多人次。现为教育部林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林业职教分会常务委员单位、中国林学会化学除草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林学会理事单位。

2.存在不足。①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②实践教学条件的先进性和工位数需要进一步提高;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内容

1.建设目标。坚持“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创建“五段递进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本专业建成国家重点专业,在全国职业院校同类专业中起引领示范作用。

2.建设重点。①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职教集团、校外合作企业三个平台,创建“五段递进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②园林植物栽培教学工场、植物工厂化育苗技术实训中心,建成国内一流。③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建立一支“双师”教学队伍。④以“技能包”为核心,以4门优质课程为重点,构建课程体系。⑤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升三农服务能力。

3.建设内容。①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植物工厂化育苗实训中心:A建设目标:示范实训基地。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建成特种园林园艺植物的种苗中心,成为引领“彩叶苗木”等地方特色产业升级的龙头。B建设地点:校本部和农林科技示范园。C建设内容:总投资290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140万元。新建4000m2智能温室,分为:设施播种区(200m2)、微体扦插区(600m2)、组织培养区(700m2)、种苗嫁接区(500m2)、设施栽培区(2000m2)等部分。D建设功能:本中心集实训教学、技能培训、科技研发、种苗生产等为一体。满足专业的植物种苗工厂化繁育、设施环境调控、管理养护等实训需要,具有80位学生同时实训的工位数;成为植物品种开发、繁育技术研究的场所,并向社会提供技术培训和优良种苗。园林植物栽培教学工场:A建设目标:示范实训基地。建成国内同类院校中最大的植物种质资源库和教学标本园,成为江苏省“彩叶苗木”、“室内空气净化植物”、“观赏草坪”的引育中心。B建设地点:主校区和农林科技示范园。C建设内容:总投资440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140万元。分植物引种区和栽培开发区两个部分:植物引种区,200亩,建设期内,实现林木种质资源1800种(品种)、观赏草种质资源220种(品种)的目标;栽培开发区,100亩,分设施栽培和大田栽培两个区域,重点围绕“彩叶苗木”、“室内空气净化植物”、“观赏草”三类植物,建立较为先进的栽培技术体系。D建设功能:具备园林植物引种、示范、推广和产业开发等功能,成为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基地。具体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满足园林技术和林业技术以及相关专业教学实训需要,具有120名学生同时实训的工位数;二是开展园林植物引进、扩繁和乡土树种开发等科研活动;三是向社会提供园林实用技术培训和优良苗木。②师资队伍建设:以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为核心,坚持“专兼结合”的建设方针,建立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项目期内,师资队伍培养计划如下:A专业带头人: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副高及以上职称,“双师”素质。能正确把握专业的发展趋势,了解地区和行业企业对专业发展的需要,能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教学计划,具有全面实施专业教学的能力。B骨干教师:分别为《林木种苗生产》、《林木培育》、《森林保护》、《森林资源清查》等4门专业主干课程负责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副高及以上职称,“双师”素质。能配合专业带头人实施专业教学,制定计划,能把握本课程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并负责相关课程年轻教师的培养。C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通过学院“茅山能人”计划聘请能工巧匠。要求在创业教育、企业运作管理、苗木培育、森林测绘等方面中具有一项专长。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或技师。其中“创业教育”必须具有成功创业经历者;“企业运作管理”为企业管理阶层人员;“苗木培育”、“森林测绘”必须为第一线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实践水平,能独立承担实践教学任务。D“双师型”教师:每学期选派教师,通过校内实训基地锻炼、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企业挂职、新农村建设蹲点等途径,切实提高实践水平。实现“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的目标。

三、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

1.建立“五段递进式”的全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提高就业竞争力,本专业在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借助职教集团和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实施全程实践教学办学模式。

林业技术专业“五段递进式”全程实践教学模式:

第一段:1~3学期。校内实训基地。以“管好一棵树,护好一片苗”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管好责任苗圃;根据行业岗位技能标准要求,理实结合,开展专业实践实训教学,切实掌握职业技能。

第二段:4学期上。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根据“高级种苗工”要求,开展实践实训。

第三段:4学期下至5学期上。进入递进式提升阶段,并开设新内容。

第四段:5学期下。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根据“高级营林工”、“高级森林管护工”、“森林资源检测技术人员”的要求,开展实践实训。

第五段:6学期,校外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2.构建以“技能包”为核心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参照国家林业行业工种以及江苏就业状况,确立了构建以“技能包”为核心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以及目标岗位(表1)。

3.课程建设目标。根据本专业就业岗位面向,确立《林木种苗生产》、《林木培育》、《森林保护》、《森林资源清查》等为项目课程,按照学院“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的要求进行建设,制定课程标准,编写以“技能包”为主的工学结合活页教材和技能实践训练方案。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公共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其具体目标见表2。

专业核心课程实行以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的成绩评价体系。制定技能训练项目以及考核标准;理论考核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开卷、论文写作、口试、分析考察报告等形式。

林业专业技术总结例10

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和行业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我国高职院校正是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发展要求为行业企业培养专业的高技能型人才。而实践性教学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园林工程》就是为园林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园林景观现场施工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专业型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园林工程》课程在实践性教学方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置。

一、加大实践性教学学时比例,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侧重于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园林工程》课程设置在第三学期,总学时为120,其中实践性教学学时为60学时,占总学时的50%,主要进行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有:园林景观施工场地的改造(带学生在施工现场参观为主); 园林景墙和花坛的建造(在校园局部小范围模拟建造和市区参观相结合);园林假山建造(在校园小范围模拟用塑石方式建造和市区参观相结合);喷泉建造(带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为主);园路的修建(在校园局部小范围模拟建造和市区参观相结合);园林场地水电施工(带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为主);栽植园林植物(在校园局部小范围模拟栽植和市区施工现场参观相结合);集中实训一周,让学生以校园局部地形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和施工训练等内容。根据实践性教学内容合理灵活的调整教学学时,可把实践性教学学时提高到总学时的60%-70%,通过实践性教学的强化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校企结合模式,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现场施工场景

通过对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部分毕业生调查,发现学生刚到园林企业时,在园林工程现场施工和管理过程中,出现施工项目不能相互有效的衔接,施工工艺流程不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等现象,在通过一个月的实践后,才改变这种混乱的施工局面。其原因是学生与园林行业企业的施工现场接触不多,真实体验太少。因此在《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性教学设置上加强了与黔东南州园林企业的合作,把实践课带到园林企业的施工现场进行,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现场施工场景,同时聘请园林企业的专家来校授课,给学生讲解园林工程施工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以及相关知识。这种校企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能让学生尽快熟悉园林工程的施工现场,让《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性教学更符合园林企业的需求,更能让学生掌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目前园林企业对毕业生的表现满意。

三、提高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比重,促进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往往与理论考核合并在一起以试卷形式进行,在试卷中所占比重也不大,不超过40%的分值。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也存在上述问题,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园林企业的需求,让学生在园林企业施工管理岗位就业后就能马上进入工作角色,把《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单独列出,作为对学生的一项独立考核指标,使其占该课程考核比重的50%以上,这能促进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把《园林工程》课程的考核由单独的期末考场里做试卷的模式,转变为与现场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让学生进行实操大比拼,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与部级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结合,为参赛做准备

部级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在2017年的全国园林景观设计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就把园林工程施工列入竞赛项目的一项内容,考查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现场施工能力。每年贵州省也进行高职院校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的竞赛,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做选拔。在这些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竞赛中都把园林工程的施工加入竞赛内容,使其更能考核竞赛选手的综合能力。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积极参与省级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努力向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冲刺,曾三次获得贵州省高职院校园林景观设计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在2016年冲入全国高职院校园林景观设计职业技能竞赛名单,为了更好的与全国以及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相结合,在《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与技能竞赛内容相融通,相适应,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积极的为参加省级和部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做准备。

五、结束语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一把标尺,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一根准绳。高职院校《园林工程》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园林景观现场施工和管理的把控能力起到关键作用,为学生今后在园林企业施工岗位塑造优美怡人的园林景观奠定基础,在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科学合理,要能满足园林企业对施工岗位人员的职业能力的需求。伴随着人们对园林景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高质量的园林景观环境也为高职院校《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园林工程》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置,才能为园林企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的园林景观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林业专业技术总结例11

二、模型检验与修正

1.回归参数显着性检验

由于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林业系统从业人员年末人数、林业系统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人数、森林覆盖率、林业系统第一产业中涉林产业产值、全部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这几个变量的系数为正,所以做单侧检验,即使α>0.05,t0.05(4)=2.132。但是统计结果显着的只有林业系统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和林业系统第一产业中涉林产业产值这两个解释变量。

2.怀特检验

对回归方程做怀特检验可以得到以下结果:根据怀特检验的结果,nR2=6.3878,对应的P值为0.5912,在0.05的显着水平下拒绝假设,模型存在异方差。且森林覆盖率这一影响因素不显着,剔除森林覆盖率这一影响因素,修正的回归方程中解释变量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人数、林业系统第一产业中涉林产业产值、全部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对被解释变量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34、0.017、1.78、0.94、0.74,回归残差为-20.65。修正的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统计量R2为0.996935,R2值变大说明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林业系统从业人员年末人数、林业系统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人数、森林覆盖率、林业系统第一产业中涉林产业产值、全部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这五个变量与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的拟合度比较理想;F值为586.4607说明能够通过显着性水平的检验,并且S.E值为0.038403,数值较小,说明拟合度较好。回归参数显着性检验:做单侧检验,使α>0.05,t0.05(5)=2.015,即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林业系统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人数、林业系统第一产业中涉林产业产值、全部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这几个变量的系数为正,并且统计结果显着。只有林业系统从业人员年末人数的统计结果不显着。

三、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回归方程的结果显示,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林业系统从业人员年末人数、林业系统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人数、森林覆盖率、林业系统第一产业中涉林产业产值、全部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皆与广西林业经济增长是正相关关系。林业技术和人力资本是影响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最主要因素;资本投入、政府补贴次之;劳动力投入、森林资源对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影响有限。在林业资本投入方面,自2001年到2010年广西林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从图1可以看出,林业总产值与林业投资相关度差距较大,说明近年来林业投资在促进广西林业增长方面所起作用有限。在劳动力投入方面,从2001年起,广西林业系统的从业人员年末数逐年下降,到2010年,广西林业系统从业人员年末数减少1万多人。在回归分析中也发现,广西林业系统的从业人员年末数对广西林业经济的增长的影响并不显着。原因之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林业这一投入高周期长收益相对较低的行业,转投入另一种行业中;原因之二为广西林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使得劳动力投入减少。在森林资源方面,选择的变量是森林覆盖率。近年来,广西的森林覆盖率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说明广西的森力资源对林业经济的影响并不明显。在回归分析中,森林覆盖率这一变量的不显着也说明了这一点。在广西林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林业技术和政府补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回归方程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林业系统第一产业中涉林产业产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就增长6.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全部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就增长3.9%。

四、大力发展广西林业经济的建议

(一)认清广西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广西特色林业

广西可发挥地缘优势,进一步深化和加强林业合作。广西与接壤的东盟国家山水相依,在林业资源禀赋、林业产业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2007年10月,首届中国—东盟林业合作论坛通过了《中国—东盟林业合作(南宁)倡议》,为广西与东盟各国林业合作创造了条件。广西与东盟可充分发挥资源的互补性,促进双方林业经贸关系发展,积极鼓励林业企业开展林产品加工、贸易和林木种植等领域的合作。此外,广西还可以利用中国东盟的相关政策,把具有广西特色的林业产业及林产品推向东盟各国。利用广西地域优势,发展具有广西特色的林业产业,例如油茶与八角。目前,广西现有油茶种植面积约35万平方米,常年茶油产量在4万吨左右,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三位。油茶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和加工原料愈来愈得到国家重视,中央已经明确将油茶产业作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来科学谋划。广西林业部门应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大力发展油茶产业,通过提高油茶的种植技术从而提高产量,达到大增收。中国的八角的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80%,而广西的产量则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广西林业部门应在这良好的基础上,加大对八角产业的重视,使其产业规模化,研究良种八角,提高八角的种植技术,使得八角产业平稳发展,带动其他林业产业发展。

(二)引进、培养人才,重视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