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8 15:39:54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例1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本人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热爱党的林业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业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做到业务骨干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例2

【项目来源】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园林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C20

42125,主持人:陈彦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25-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园林工程施工》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集工程原理、构造方法、工程设计、施工方法、艺术审美和植物栽植与养护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是城市园林建设、市政工程、房地产、新农村环境建设中的一门实用技术。因此,学生学好该课程,对就业和职业发展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自2010年我校园林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以来,课程团队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和思路,对课程做了全新的设计和改革。

1.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包括三个层面的定位,即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定位、岗位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定位和完成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定位。园林技术专业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步骤,通过行业企业调研,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通过分析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以及从事该岗位的职业教育状况,确定了专业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通过对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炼出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归纳形成了行动领域,通过分析行动领域的的职业能力要求和行动领域对应的知识领域,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完成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确定了园林技术专业13门学习领域课程。《园林工程施工》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2.课程目标

课程以培养园林工程施工员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依据岗位职责和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要求,在完整的体系化的工作过程中,通过理实一体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和相应的技术思维方式。具体的能力为:(1)专业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园林工程原理、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方法,合理分析和解决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能准确评价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优劣。(2)方法能力目标:能进行调查分析、决策与组织管理,能独立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创新、自我学习。(3)社会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热爱园林事业,养成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紧扣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市场为导向,在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与园林行业企业合作,在理清园林工程施工员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参照园林施工员职业资格标准,选取教学内容。以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科学设计学习情境。以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为主线,在教学做一体化行动导向价值观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共同进行教学评价。

4.课程内容

学习情境的设计是对园林工程施工实际的工作过程的教学加工。该课程在设计学习情境时,分析了园林工程施工的工作过程,系统分析了课程实施所需的各方面教学条件,在充分考虑学习情境的完整性、涵盖性、范例性、可操作性、结果驱动性、可迁移性、适度性的基础上,科学设计了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土方工程施工、给排水工程施工、园路工程施工、水景工程施工、假山工程施工、园林建筑与小品工程施工、种植工程施工、工程的竣工验收等9大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包含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任务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成果和环境是变化的。但完成任务的过程是相同的。即按照“任务导入、任务分析、知识准备、施工方案制定、施工实操、评价反馈等6个步骤”组织教学。

5.课程实施建议

5.1教学组织

基于园林施工员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完成园林工程施工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合一。这就要求,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开放式思维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我控制和合作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方式上要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5.2教学团队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对教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即能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准确定位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工作任务选取课程内容,根据工作过程来组织课程内容;二是要求教师具备教学实施能力,即更新教学观念,按照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综合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因此,教学团队是否是专兼结合,专任教师教学理念是否正确,是否具备双师素质是决定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5.3教学条件

教学实施要求有一定的教学条件做保障,不仅要求有完善的校内实训条件,还要求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校内实训条件,尽可能的仿照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建设,合作企业可以提供真实的职业场景和氛围,也可以在某些合作企业建立“厂中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保障。另外,教学资源库、课程网站、教材等教学资料的建设也是重要的辅助条件,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5.4课程考核

课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过程评价;二是方案成果评价;三是职业素养评价。每个学习情境完成后,按个人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30%,兼职教师评价占20%,专任教师评价占40%,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参考文献:

[1]郭舜.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计[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1-5

[2]周虹.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27-28

[3]张百川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园林专业教学体系设计[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2):50-53

[4]孙红绪等.园林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学习情境设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3):34-36

作者简介: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例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52-02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方案才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呢?以此为契机,本文就笔者的体会及实践,谈谈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

一、工学结合与典型工作任务

所谓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其主体是学生、企业、学校。我们认为,工学结合是利用学校和企业(或课堂和实践场所),两种既不相同却又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工作与学习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在职业岗位中学习,在学习环境中工作,把学习与工作的结合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培养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是:首先从市场中调研实际工作任务,然后从中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最后从典型工作任务中选取学习性工作任务,从而完成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在此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的获取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起到一个衔接的作用,是将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桥梁,是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园林技术专业是一门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根据最近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园林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对显得较“软”。并不是需求总量少,人才需求总量很多,但单个企业需求的数量比较有限。

随着现代园林的发展,园林就业市场对求职者的要求显得比较苛刻。不仅要求在专业上有明显的一技之长,更关注求职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它要求园林人才的人品和人格的完整性,即以“诚信、敬业”为目标。在业务能力素质中更为注重与岗位相关的技能素质的要求,例如:从事园林设计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懂植物的生长特性、懂美学、懂平面及立体构图、色彩构成、工程技术等,同时要有很好的个人修养和气质,要有很强的交流及沟通能力。从事园林施工的人员,首先要掌握园林工程施工等基本的专业知识,其次必须要有很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必须具备的。

那么现在市场上园林技术类专业的人才岗位到底有哪些特点?

三、园林技术类人才岗位调研分析

对园林技术类人才岗位要求的调研主要是通过企业的问卷调查和网络来完成。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主管(或者办公室负责人及企业负责人),网络的调研主要是通过登录一些招聘网站来搜集园林公司对园林人才的需求及岗位的要求。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园林单位多为私企,规模普遍较小,这是园林技术专业高职类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园林自身的特点是:“比建筑多了自然,比林业多了艺术”,它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这就要求从业者不仅要懂艺术还要懂植物,了解一定的建筑施工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作为私企,他们看重的是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就是应届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能力。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园林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比较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现阶段园林行业中懂技术、会管理的一线技术管理人员短缺,这些岗位工作条件相对恶劣,工作比较辛苦,又要求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其中包括:运用园林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能力;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能力;其它从事园林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CAD制图技术、电脑效果图制作技术、机动车驾驶技术、体能、吃苦耐劳等,还要具有很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比较适合高职毕业生。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到底怎样来适合当今市场的需求?这就需要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因为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是以市场为基础的。

四、“工学结合”模式下园林类课程体系开发

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其本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进行园林类课程体系开发时,我们要紧扣园林技术类人才岗位的特点,注重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开发和合理分配。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与现阶段园林岗位工作技术技能必须一致。在教学内容上必须以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及职业要求为基础,以市场调研得到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参考,以分析得到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最终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工作情境进行教学和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是核心课程的基础,对岗位技术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必须具有支撑效用,要根据学习和掌握工作岗位技术技能的实际需要进行取舍精选。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规律,注意与学生既有的知识能力结构紧密衔接,平稳过渡,注意兼顾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智能技能开发和继续学习提高,社会进步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专业思想,具备课程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知识运用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庆华,袁雪峰,王学东.试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J].教育与职业,2010,(29).

[2]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二)[J].职教论坛,2008,(4).

[3]李松青.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4).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例4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328-03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在园林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园林植物栽培和工程养护等工作,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实践技能。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发展、大力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1]。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学校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培养出能满足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双方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协调发展。

2013年浙江省高等学校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园林工程方向‘双元三融四共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立项,课题组结合学院特色,开展“双元三融四共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双元”是指校、企双元,即改变以往人才培养以学校为主、企业少量参与的合作形式,坚持学校和企业共同作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三融”是指“企业需求与学院培养目标相融合”“企业生产现场与实训基地相融合”“企业生产文化与学院育人环境相融合”的三重融合理念。“四共建”是指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教师队伍、校企共建联合班等4个方面内容(图1)。经过1年以上的探索和实践,深化了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实践教学体系

1.1 校企共同构建“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业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校企共同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学生为本、双轮驱动、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2]。“双轮驱动”即深化校企合作的“第一轮驱动”和加强教研结合的“第二轮驱动”。“训研创一体”即通过对院内“理实一体”实训场所的充分利用,开展教学单项实习和仿真实习,同时利用“校中厂”进行综合实习和生产实训,利用“厂中校”开展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利用院内研究所平台以及“导师+项目+团队”模式开展科研工作,多种方式层层推进,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按照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的要求设置实训项目,与认知实习、单项实训、综合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形成完整的实训体系[2]。

1.2 校企共同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

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主要包括课程实训环节、综合实习环节及毕业顶岗实习环节。由企业全面参与课程实训环节的组织,开展园林工程方向课程标准建设,实践教学内容比以往更多地加入了企业的建议,尽量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并通过调研活动、邀请企业专家等方式全面修订,以仿真或真实园林工程项目为任务的项目驱动法应用于实践教学各环节。例如,由企业技术能手全面参与园林工程实训周,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绘制的施工图,实地施工完成园林工程项目,达到了以往单项实践教学、单纯由学校专任教师指导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园林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中,模拟招投标流程由学生组建虚拟公司,制作标书,开展招投标工作,使学生真实体会到了园林招投标工作的全过程,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将行业企业标准规范融入实践项目考核过程中,校企共同制定了园林工程等主干课程的实训项目考核标准,使实训项目的考核和评价更接近于企业的岗位要求。对综合实习的组织安排进行了调整,从园林技术11级以校内为主的综合项目实习,到园林技术12级以企业为主的顶岗综合实习,更注重学生在企业环境中的锻炼,为毕业顶岗实习奠定了基础[3-4]。

2 实训基地

2.1 校企“共建”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企业专家深入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制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实施的全过程。学校在充分考察企业工作现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指导意见,建设和完善仿真型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融入企业文化和职业要素,把实训场所布置成企业工作现场,营造出真实的职场氛围,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针对以往学校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的问题,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加强校方的参与度,主要通过专业教师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对接为企业进行指导,充分整合企业现有资源,对企业工作现场进行“教学化”改造和调整,建成为校外实训基地,以确保教学功能的充分发挥。已建成校内园林工程方向实训基地4个(园林机械与工程、盆景实训基地,园林工程实训基地,园林测量实训基地,园林植物实训基地),建成实训室3个(园林工程预决算实训室、园林工程实训室、园林仿真设计实训室)。2014年在已有5个园林工程方向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2个实训基地,这些校外实训基地2014年共接纳顶岗实习和教学综合实习学生30余人。

2.2 校企“共管”促成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深度融合

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完善一系列基地建设和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实训基地的运行,增强实训基地在实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日常维护,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双方师徒结对等途径,广泛征求企业专家、一线技术能手的意见,加强企业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指导。通过专业教师与指定合作企业的对接、教师下企业实践等途径,加强校方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指导。定期开展企业调研,及时获取行业最新信息,把握专业发展动态,对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材料等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更新,不断完善基地建设,增强实训基地的功能。

2.3 校企“共享”达到校企生三方受益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实现了学习和就业的无缝对接。据调研数据反映,随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深入,企业对园林工程方向绝大部分实习生的表现均较为满意。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设和管理实训基地,专业教师与企业取得了更为密切的联系,获得更多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对行业动态以及最新专业技能的把握,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我院园林水利工程系近年来结合实训基地建设,面向社会开展绿化工、花卉园艺工等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以及园林专业函授、专升本课程,可为企业员工的专业提升提供服务。

3 教师队伍

3.1 校企师徒结对提升双方能力

引导和鼓励专业骨干教师下企业锻炼,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提升行业影响力。每年安排至少1名骨干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顶岗实践,并鼓励园林工程方向的教师每学期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到结对企业的工作现场学习交流。创新校企师徒结对模式,专任教师和企业人员兼有指导老师和学徒的身份,在实践技能方面,企业人员担任指导老师,专任教师是学徒,专任教师通过企业顶岗,以及与企业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实践的途径,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水平;在教学、科研方面,专任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企业人员是学徒,专任教师与企业教师进行教学技巧、科研等方面的交流,通过共同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合作课题等途径,提高企业人员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最终实现校企双方教学、科研水平的共同提高。目前,共有3名园林工程方向教师与企业专家能手形成结对关系,合作市级科研项目2项。

3.2 外引内培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培育和提升工程”,安排专任教师参加园林工程方向的培训学习,鼓励专业骨干教师转评工程师,考取园林工程方向的职业资格证书,2014年有3名教师成功兼评工程师,园林工程方向的教师全部具有“双师”资格。安排所有的专任教师参与到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建设过程中教师与企业充分沟通、商讨,并通过各种其他途径的学习,加强锻炼。积极从企业引进专业兼职教师,完善专业教师结构,从企业聘请2位高工担任园林测量、园林建筑材料与构造课程的教学任务,聘请2位富有经验的师傅连续多年担任园林教学综合实习、园林工程实训周的指导,并从企业引入2名高工成为园林工程方向的专任教师。

4 “订单式”联合班

4.1 校企联合量身定制教学计划

联系温州最大的2家花木公司温州协春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和温州市瓯海丽岙永成花木场,达成了2家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办“协成卉景班”的意向。校企双方经过多次交流、探索,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需求,量身定制了岗位化培养人才教学计划。在符合高职教学体系规律的前提下,把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结合,实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实践创新与行业技术发展的贴近。“协成卉景班”的课程设置尽量体现“企业化”“岗位化”,做到与市场、行业接轨,保证所培养的人才符合行业、企业需要,以企业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岗位课程设置。教学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形式,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进行素质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第二阶段进行岗位方向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第三阶段进行教学综合实习,第四阶段进行毕业顶岗实习。

4.2 校企联合共同参与教学实施

联合班具体教学任务的实施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理论授课以学校为主导,企业指派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实践教学以企业为主,学校指定相关教师进行指导。校企双方共同安排课程的各个环节,共同备课,确保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满足企业和学校双方的要求,保证教学质量;教学场所根据课程需要安排在校内或企业进行,双方各自提供场地、设备以及实训工具、材料等,用于教学。注重实践环节的实施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课程尽量采用任务驱动、现场教学,引入仿真或真实项目,授课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实际;实践教学结合岗位工作开展,实行师徒结对,学生与企业一线能手结对,提高实训效果。

4.3 校企联合强化双重管理及考核

校企双方对联合班的学生实行“准员工制”管理,企业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培养工作,按企业发展需要,融入对学生的企业文化教育。学校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就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学习、生活、表现等情况进行多方沟通;企业对学生表现及时进行评估并反馈给学校,以便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式,保证人才培养按照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为了保证学生学以致用,联合班实行“企业化”考核评价,将考核评价标准与企业的录用提拔条件相结合,基本上取消了传统的书面理论考试,更注重过程。学生在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阶段的成绩评定以企业为主,企业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果、团队精神,以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等进行成绩的评定。第三、第四阶段即教学综合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每个学生均与1个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结对,成绩以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企业评价成绩占60%,学校评价成绩占40%。联合班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若学生有留下工作的意愿,由企业接收就业。

5 结语

开展园林工程方向的“双元三融四共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真正让企业走进学校,让学生深入企业,对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均有所促进,校企联合班的探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使校企双方培养目标进一步统一,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需求,校、企、生三方共同获益。

6 参考文献

[1] 魏仕腾.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分析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1):127.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例5

作者简介:杨青(1983-),女,上海人,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上海 20043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064-01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最终是要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这种环境下,应该认真审视学校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订合适的发展策略。

SWOT分析法是一个决策过程,最早的时候是为了单个企业的发展策略,后来逐渐扩大应用领域,通过分析内部和外部的因素为发展提供依据。SWOT的四个字母分别表示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其中,优势和劣势主要是分析自身的实力和对手的实力的对比,而机会和威胁研究的是外部环境对主体造成的影响。通过SWOT能够分析出自身的各种强项和弱项、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在客观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将有用的信息分离出来,从而为主体的发展提供依据。

一、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SWOT分析

1.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机遇分析

(1)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上海。上海是国际大都市,非常重视绿化,不仅室外要求绿树环绕,在室内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也开始注重室内绿色环境。随着在建小区的逐步减少,养护面积却在不断扩大。上海是践行绿化新理念的理想之所,企业管理人员观念先进,是开展校企合作的理想城市。

(2)国家的政策越来越支持。2006年11月,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家正式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这项计划具有标志性意义,被誉为推动我国建设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的“211 工程”。同时,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参与2013年上海市级重点专业建设,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涵盖其中。

(3)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日渐提升。社会各界逐渐达成共识,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因材施教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用功荒”和学生“找工作难”的解决方案。

2.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威胁分析

(1)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国外先进的校企合作经验表明,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校企合作发展的关键。而现在我国对校企合作只是提出了一些建议,立法上还不够明确,很多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各种奖励促进机制也不是很完善。

(2)校企合作中校方缺乏吸引企业参与的机制,学校要培养人才,尤其是实践性人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就需要企业的帮助。同时,企业也需要校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补充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但目前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沟通还不够,行业协会的调节也没有形成规模,因此现在学校和院校缺乏有效的载体。

(3)校企合作缺乏监督和管理。目前政府没有办法对校企合作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校企合作双方只有相互签订协议来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难免有纰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力度。

3.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优势分析

随着经济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企业认识到企业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用工成本的进一步提高,有些嗅觉灵敏的企业发现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以较低成本挖掘和吸引人才,便转向与学校合作。

校企合作的数量不断扩大,内容多样化。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也进一步多样化,除了学生参观、顶岗实习,同时双方还深入在“双师型”师资培养,企业培训中合作。

4.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劣势分析

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学方式和市场需求还是有一定的差异。虽然越来越感觉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但受制于实践场地、师资力量等限制,课堂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方式还是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高职院校自身发展问题。本校深化教学体制改革,但是受制于体制的限制,例如和党校、中专拆分,又从建委划归到教委,体制上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学校的管理层也经历了很多的动荡,精力就不能百分百集中到教学改革上来,产生了一定的问题。

企业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有些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一些企业将学校顶岗学习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不是想去培养学生,而是挑剔学生,学生苦苦去实习,但是没有办法录用。一些体制内的单位受制于编制人数的限制没有办法增加规模,这些都存在一定问题。

二、构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SWOT框架

根据以上学校的SWOT法,深入分析了学校校企合作的优缺点和机会,还有劣势,制订出符合学校和专业发展的SWOT方案。首先是SO机制,在机会和优点中要大力加强学校校企合作的层次,朝多样化发展。WO优势是根据学校的缺点和机会制订的,学校应该克服自己的不足。ST战略是指内部优势和外部威胁,因为积极通过自己的渠道完成校企合作的不断优化。WT战略是指内在的缺点遇上外在的威胁。这样能够直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并对校企合作的难度有相当的认识,杭州比较小,用人需求比较多样化。只有这样,学校和专业才能真正有所进步。

三、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策略

1.大力提倡“实践性”教学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法上都应该遵从实践性教学的特点。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也应该时刻提醒学生学校的定位,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在课上和课后提升自己的实践性和职业技能。

2.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还是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和需要,只有培养了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才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只有高职院校紧紧围绕培养企业所需的合格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办学优势,才能真正吸引企业投入到校企合作中来。

3.将企业引入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中来

定期对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修改,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直接听取企业人数的意见,制订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

4.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实践性教学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有效地补充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实现人才可持续的培养。

5.组建一支双师型队伍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性能力,学校需要有一支“双师型”队伍。教师除了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教师的职称水平,还要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另外除了学校的老师,实习单位的师傅也共同投入到培养人才的活动中来。学校老师要积极利用学校现在有的政策和双休日、寒暑假等到企业中进行再培训。

6.建立机制,鼓励校企合作长期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来保证其运作,而不能光靠某位领导的魅力,或者一时的热火朝天,而是需要思考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面的关系,进行协调和维护。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例6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52

1 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制度

我国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不重视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制度,从根本上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若没有政府部门制定的法律和制度做保障,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很难做出成效的。而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受教育水平层次不齐,思想觉悟意识不高,对林业技术推广几乎不关注,这些都阻碍了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

1.2 推广资金短缺

由于我国政府对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不重视,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保障,林业技术推广自然也存在资金短缺的窘迫。资金短缺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的开展。林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但由于缺乏资金,相关部门的研发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进而影响林业技术工作的进展。没有足够的资金做保障,技术推广的工作中的相关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不认真对待推广工作。所以,为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进行,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方法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1.3 技术推广队伍水平普遍较低

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林业推广工作的认识不足。林业相关部门仅将技术研究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对技术推广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致使研究出来的新技术不能应用到林业建设中去,导致林业推广工作进展缓慢;缺乏专业的技术推广队伍。有关部门不重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没有专门的技术推广部门,更没有专业的推广人员,仅将重点工作放在技术的研发上,并投入其中大部分资金,这就导致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既缺人员又缺钱;推广人员素质水平不高。有些地方的相关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推广部门,有了自己的推广队伍,但推广队伍的人员不是专业的人才,林业部门又缺乏对推广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得队伍的林业推广水平不高。这些都阻碍着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

2 解决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我国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重视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建立健全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从根本上保障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有序健康的开展。针对当前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现实情况和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对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需求,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为林业技术工作的推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健全的林业技术推广制度,能够有效加强国家和政府对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管理和干预,保证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确保充足的推广资金

根据国家相关的制度和规定相应地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可以保证资金的使用率,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效、合理进行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林业资源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证。地方政府应根据地方经济的实际发展和林业发展情况,对基层技术推广工作所需的资金进行分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资金的运用合理科学。为了确保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做保障。

2.3 加强林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提升推广人员专业水平,加快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选聘一些优秀的专业林业技术推广人材,为推广工作注入新鲜血液,促进推广工作顺利开展。对推广人员进行专门的林业技术推广知识培训。相关部门多组织一些关于推广知识的讲座和对推广人员进行专门的知识学习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有利于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良好发展。对推人员和相关部门进行考核。建林完善的考核制度,在对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成果考核,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

3 结束语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例7

我国社会发展离不开林业的生产与发展,为推进社会发展,以促进林业发展为目的的林业技术推广得到高度重视并落实[1]。林业技术推广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林业生产与发展的速度,本文就林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探究,为林业生产与发展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1林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制度保障不完善。在林业技术推广中,普遍存在制度保障缺失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林业技术推广部门没有贴近市场需求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与市场经济结合,仍使用陈旧的方式进行推广,推广效果不佳。相关政府部门在宏观调控上也没有为林业发展机制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使得林业技术推广浮表面而不能落实到位[2]。出台的部分相关政策没有考虑到林农的现实需求,没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部分基层乡镇的林业产业经营者不能很好地接受新林业技术,不积极响应政府政策的号召,相关政府对此问题的解决效果不佳。林业技术推广制度保障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林业技术的推广。1.2推广资金不充足。在林业技术推广中,推广资金不充足成为大部分地区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林业技术推广需要资金为精良机械设备的配备作支持,需要为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工资作支持,需要对林业技术宣传费用作支持,需要为先进技术培训与指导、技术推广活动作支持等。大部分地区林业发展相关部门难以为对林业技术推广提供充足资金,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工作效率受到冲击,延缓了林业技术的推广进程。1.3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是广林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支撑,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在思维、管理技术等方面通过创新点,支持技术的推广。目前,部分林业部门在专业技术人员上相对缺乏。一方面,该林业部门缺乏健全的培训及人才引进机制,最新技术的培训不足,难于迎合林业技术发展的需求。原有的林农,其整体文化水平较低,部分林业区与外界交通不便时,林农基于接受能力差、信息闭塞等因素对新林业技术的接受与应用受阻,林业技术推广因此受阻。

2林业技术推广发展对策

2.1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近年来,随着经济及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林业技术推广的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国家积极发挥宏观政策的作用迎合当地林场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林业技术推广制度。在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应用上,要求该人员上岗前需进行专业技术考试,合格后才可持证上岗。全面实施聘任制度,吸纳更多的推广人才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对符合推广岗位要求的人员进行定期强化培训,不断促进其推广水平的提高。与相关高校加强合作,利用高效师资力量、实验室设备等提高推广人员的推广水平。2.2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相关政府要设立林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专注于林业技术高效推广,为林业技术推广人员提供相应工资及工作资金,增强其工作的责任心及效率。资金支持林业技术推广实验基地的建立,完善基础设施,鼓励专业人员研究、开发新技术。资金支持奖励机制的建立,奖励促进林业技术推广的推广人员、群众及科技人员等,调动林业技术推广人力资源动力。明确林业技术推广相关环节的具体费用并进行资金的严格规划与落实。确保林业技术推广的各个环节、项目拥有充足的资金保障。2.3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培养专业的推广技术人员对推动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十分关键。相关地区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引进知识、经验丰富的高层次技术人才,该技术人才可以采取面对面、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对林农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此外,有关部门要定期举行讲座、技术培训课程等宣扬推广林业技术的重要性及推广林业技术,提高林农、群众对林业技术推广的意识、责任心等,为技术人员进行林业技术推广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要挖掘多种渠道如林业技术比赛等培养更多专业的林业推广技术人员。例如,临沂市8月31日举行了第六届“劳动之星”林业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林业技能提高的同时有助于林业的发展。2.4确保经费的专款专用。有关部门要在林业新技术上设立专项推广基金并集中基金的管理权。市政府要结合具体地区的实际农业生产情况,参照相关比例规定科学分配林业技术推广费用。针对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农民收入高的地区加大新林业技术推广费用的支持。有关部门在新技术的推广经费的落实上要合理、有效,确保专款专用。市政府应当对公益性技术的推广进行全额资金支持并对款项的应用进行严格监督。建立并不断完善林业新技术专款专用的监督机制,杜绝资金挪用、滥用等情况。政府要大力支持服务性质的新技术推广,加大营利性和服务性技术的推广力度以弥补公益性技术推广不足。加大对林农学习和应用林业新技术的资金支持,指导林农根据市场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学习和应用林业新技术,促进林业的生产与发展。2.5开拓技术试验基地。农业新技术的推广通过试验基地来呈现技术的效果。加快农业新技术的推广速度要开拓技术试验基地,让林农及群众对农业新技术的认识不断加深。技术试验基地在展示农业新技术时应当对林农及群众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大力宣扬新技术的优势,鼓励林农积极使用新技术,促进林业的生产与发展。

3结语

加快林业技术推广的进程,需要综合考量当地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来达成。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增加试验基地、确保经费够专款专用是解决林业技术推广问题的主要措施。相关林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对林业技术推广的重视,科学应用相关措施促进林业的生产与发展。

作者:罗绍林 单位:贵定县宝山街道办事处林业站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例8

    一、大竹县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推广方式有待改进种种问题都会加重林农对相关政策的反感与抗拒,不配合推广工作。这个问题严重阻碍了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全面实施。2林农自身素质偏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大部分农村人口都前往城市谋生。老者与幼儿成为农村留守的主要人员。这样的农村人口结构,也严重制约了基层林业技术服务的推广。一方面,老人年龄偏大,劳动力水平偏低,不少老人常年伴有疾病,难以劳作。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老人文化程度极低,观念传统落后,难以接受各种新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林业技术推广的深入。3资金匮乏基层林业站是事业单位性质,主要依靠财政拨款。从整体上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属于一项公益项目。在基层推广工作中,涉及技术指导、推广、办公等各项工作都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通常资金都难以到位,从而导致本县林业工作常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少林业工作者将推广工作当作任务,应付了事,极少有人能正确看待这项工作。总的来说,资金方面的匮乏是导致大竹县基层林业站技术推广工作受到制约的一项重要原因。4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队伍结构不健全从大竹县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队伍来看,相应的人才结构还不够健全。专业技术人才无法把自己的专长与精力有效应用到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基层林业站内不少技术人员被抽调到其他部门,做着与专业毫无关联的工作,专业技能也未得到发挥与锻炼,极大地浪费了人才资源。随着林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林业技术人员也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林业工作的发展。不过,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大多数林业人员往往对工作没有积极性,基本处于被动状态,无创新意识。这也是阻碍本县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重要问题。

    二、大竹县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1提高林业推广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做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首先要做好人的工作,优化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可以加强培训教育,利用各种培训活动强化林业科技培训。另一方面,要求林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面对面地指导,并邀请专家或技术骨干前来讲座、交流,传授好的推广经验,拓宽林业人员的视野。此外,要高度重视对林业技术骨干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整体水平。2改进推广方式大竹县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更好地落实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首先要求有创新意识,改进推广方式。根据本县实际,成立专业技术协会、林业专业协会、合作社等,从而把大量先进、实用的林业科学技术推广到位、落实到户,最终实现林业产业的增产增效。在改进林业推广的方式上,要进一步加强和林资经营单位、相关科研机构、林农等的联系,力争构建适应本县发展的新型林业技术推广模式。在这一新型推广模式下,使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实现多元化,鼓励发展个体私营林场与林庄经济。这样,加快把科技成果转为现实生产力,使林农看到真正的实惠,意识到林业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其学知识、用知识的积极性。3理顺林业推广机制大竹县必须理顺本县林业推广机制,从而构建相应的新型推广服务机制。全县商品林基本实行大规模造林,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推广各种林业技术。同时,综合市场与林农的需求,向林农推广相应的技术,从而帮助林农获得更多的市场先机,提高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比如,可以构建专门的林业科技服务平台,为林农提供各种技术咨询服务以及市场行情分析、介绍实用新技术。此外,应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或现代通信技术,出台本县林业科技示范户的评选与管理制度,打造典型示范基地,并提高工作效率,以点带面,将新技术推广工作辐射开来,让更多周边群众都加入到学习林业新技术的行列中,促使林技推广链条得到不断延伸。4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林业技术推广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广实用技术。因此,要加强对林农的培训,特别是林业科技示范带头人的培训,以此发挥典型的示范效应,扩大实用技术的推广辐射面。林业科技成果主要由农民来转化,他们也是受益者。因此,这表明农民的参与热情与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有着很大的联系。要重视向农民传授各种实用的林业技术,切实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比如,指导他们学会良种良法等技术,用于生产实践,从而提高林业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各种方式,为群众带去各种实用、先进的林业技术,帮助他们致富增收。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例9

摘要:探讨了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依据、设计模式、实施运行、保障措施,总结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经验,旨在为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园林技术;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1-0042-04

一、“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依据

高职“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做”为中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着力培养学生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平台,积极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全面互动。园林技术专业以园林企业调研、行业发展、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与园林企事业单位全方位合作,创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详见图1。

二、“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流程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培养未来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为旨归。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应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开始,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确定专业,根据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毕业生就业调查反馈情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进入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为核心,设计了“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流程如下页图2所示。

(一)职业岗位调研

面向海西园林行业,以福建园林产业背景为参照,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共同组成调研组到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南平市园林处下属企业南平森科种苗有限公司、福建绿友园艺有限公司等三十多个园林企业开展调研,根据园林产业链将本专业的职业目标定位于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管理三个职业岗位群中要求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及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中、高端职位。详见图3。园林景观设计的中、高端职位,包括园林中小项目设计、中小城镇园林绿化设计、园林各类图纸绘制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中、高端职位,包括园林工程投标、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工程施工一线管理、园林工程一线监理等;园林植物生产养护与应用的中、高端职位,包括园林绿化工程一线技术管理、园艺技术一线管理、草业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园林植物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园林植物养护一线技术管理、插花与花艺设计等。

(二)“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根据园林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及实际,设计“教学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园林技术专业“校中厂”的校内实训平台,实施“任务驱动,学做结合”,实现“做中教、学中做”;依托园林技术专业“校中厂”的校内实训平台,引入技术服务项目,实施项目导向、工学交替,让学生“边做边学”;依托“厂中校”的企业生产平台,实施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实现“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实现校企共赢。详见图4。

“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理实一体化”,通过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将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岗位规程、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园林法律法规等知识与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相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工学结合。实施“双证书”制度,充分利用学院的林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将园林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合与衔接,实现“一教双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形成、发展、提高具有渐进性的特征。采取“分段递进”教学,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切入点,实现“教学做合一”,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三、“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强化“理实一体”

通过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使学生了解园林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及其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将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岗位规程、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园林法律法规等知识与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中,全过程、全方位、真实战,实现“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组织与实施“双证书”制度

充分利用学院的林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结合园林技术专业面向的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管理等三大职业岗位群,按照园林企业生产流程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将园林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形成符合园林行业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标准与认证标准融通。根据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进一步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合与衔接,实现“一教双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分段提升

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第一阶段(第一、第二学期),以“校中厂”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基础,实行产学结合,重点训练植物基础和设计基础技能,通过专业认知等实习,了解园林技术专业三大岗位群及主要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本地区主要园林植物分类识别,校内典型园林建筑小品写生,园林植物生长环境调查,并基本掌握园林植物生长环境的正确选择及处理,培养学生专业认知能力和基础技能。第二阶段(第三至第五学期),围绕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养护与应用等岗位专业核心技能,依托“校中厂”、“校联厂”园林技术实训中心、国家生物技术实训基地等8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林业调查设计院园林设计室技术服务平台和部分校外实训基地,实行产学结合和工学交替,培养学生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养护与应用的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第三阶段(第六学期),依托“厂中校”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建绿友园艺有限公司、福建路兴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平台,执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交替实施方案与管理办法》,开展顶岗实习,和企业共同建立实习技术指导方案与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引导学生毕业前取得工种证书,就业后参加国家行业资格考试,获取从业资格,增强就业竞争力。按照认知规律,使学生从单项能力的训练逐步进入专业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四、实施“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形成“四共建”和“四共同”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机制

本专业围绕福建生态省建设主题,积极创新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运行机制,成立了由园林行业协会专家、园林企业高管、高级技术人员和系主任、专业带头人组成的园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由园林企业一线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和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组成的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开发指导小组,在“教学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建设、“专兼结合”双师团队培养、“工学结合”实践平台建设、“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开发、学生顶岗实习组织、学生就业安排、学生质量评价、产研合作等方面形成“四共建、四共同”专业建设运行机制。以企业专家为主体,在校内建设了园林技术专业企业专家工作站,共同承担园林技术及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专业课程教学、“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技术研发和企业员工培训等任务。以专业教师为主体,在合作企业建设了园林技术专业教师工作站,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企业技术骨干,培训企业员工,协助组织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实习学生管理,共同评价学生,共同安排就业,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详见图5)

(二)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以园林行业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参照园林景观设计师、花卉园艺师、施工员、监理员、预算员、绿化工等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园林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发展和岗位对工作能力的要求,形成《园林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多次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成长规律,根据园林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归纳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领域课程序化,构建以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养护与应用为核心能力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导向课程体系,包括职业平台课程、职业核心岗位课程、职业拓展岗位课程。

(三)校企共建“五位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以工学结合为核心,以合作共赢为基础,按照“校中厂”建设思路,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建绿友园艺有限公司等园林企业合作建成了“任务教学、实习实训、培训鉴定、师资培养和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8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培育3个实训中心。这些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中心突出“生产性”内涵,实现了“七个合一”(即实训场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教师与工程师或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设备与生产设备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合一),满足了各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训项目的需要,校内生产性实训所占比例达到了80%,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按照“厂中校”建设思路,以校企合作为路径、互利共赢为动力,与园林知名企业合作建成了37家融“学生顶岗、学生就业、双师培养、员工培训和产研合作”五位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使专业紧密依托产业与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产业、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实现实训项目80%为生产性实训的目标,满足园林技术专业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需要。

(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学院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历进修、实践锻炼、企业兼职、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项目学习。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2人,高级职称教师10人,占45.5%,中级职称教师7人,占31.8%,“双师”素质教师20人,占91%;兼职专业带头人2名,兼职教师资源库43人,专兼职教师比为1∶1.45;专职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12名。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为“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师资保障。

(五)建立校企共评的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

及时吸纳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等方面的信息反馈,提高校企合作育人质量。通过实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措施,建立由就业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专业对口就业率、双证书获取率、毕业生起薪标准、职业稳定率、自主创业率等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使培养的学生更贴近行业企业的需求,更能满足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欣.“知行合一”理念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3(35).

[2]张士.社会需求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3(19).

(责任编辑:杨在良)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Work-study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for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as Trinity for Garden Technological Major

HUANG Yun-ling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例10

中图分类号:TM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312-01

1.前言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消费和加工大国,林业产业发展逐步迈上新台阶,近年来,我国林业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林业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与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相对滞后,总的来说非常匮乏,现有的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从林业相关行业转行而来的,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数量有限,很大部分从业人员都只有中专以上学历等等。因此,林业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必须加强林业技术队伍建设。

2.提升林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林业产业结构推向市场。深入开展科技兴林,积极推进林业新科技革命,逐步建立起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造、采、运、加工一条龙,林工商一体化,技工贸、内外贸相结合的林业新体制势在必行。而这一切的实现,都建立在人的观念的改变和素质的提高。要实现林业产业现代化,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不仅取决于人的数量,更取决于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中国作为在林业上起步晚、基础差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国际林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顺利发展林业事业。就必须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下大决心,实现人才兴林战略。

3.提升林业技术人员素质的策略

3.1 树立人才资源观念

我们必须要转变传统观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重要资本、人才投人是最有收益的投入、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的思想,想人才,抓人才,努力培养人才,切实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加快林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努力使林业行业的人才资源转化为加快林业发展的人才势。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林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加快林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来进行研究和部署,采取扎实措施,努力建设一支与我省林业发展相适应的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接续有力的高素质林业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林业人才的创新能力与水平,为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3.2 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激励保障机制、流动使用机制和奖励制度等,努力使林业人才队伍充满活力、富有生机,使全省林业人才工作机制更加高效、运转更加协调。要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解决全省林业行业客观存在的人才流失、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人才难以流向基层等问题。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根本出路在于紧紧抓住林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繁荣林业和林区经济,以不断增强行业凝聚力和吸引力。当前应当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以技术职称评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行业人才评价体系;二是建立和完善以科技奖励、技术创新表彰、行业评优等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三是在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分配、国家投资经费安排、科研课题划分等工作方面,要设定相应的条件、资格限制,在确保林业各类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积极引导林业人才面向生产第一线,拉近人才与林业生产经营实践的距离。

3.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林业技术人员教育不仅要抓技术素质教育,而且还需要抓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作为一名林业职工,必须要德才兼备,要有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为林业做好工作。因此,要了解和认识到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但无论什么职业道德,都要把“爱岗、敬业、奉献”作为最根本的原则,无论从事哪一项工作,都要有敬业精神、乐业精神,都要遵守职业规范,做到热爱本职、敬业爱岗,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企业活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在抓好林业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抓紧抓好职工业务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林业职工,仅有好的工作作风、没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同样也干不好工作。所以,抓好林业职工的技能教育同样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技能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应分层次,因人而异。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提高业务素质。技术工人可以通过各类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对于森林管护人员,由于他们的素质和文化水平较低,有的还存在语言障碍,理解能力较为困难,就需要结合林场实际,多举办一些培训班、学习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一讲解,使他们了解和掌握管护要求和工作职责,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林业法律法规,并能在工作中熟练运用。

3.4 抓好林科高等教育

积极引进林业高级人才的同时,重点办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提高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大力促进中等林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林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林业生态建设要求设置专业,解决招生规模不足和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加强全省林业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林业教育培训能力,形成以培养高级林业专门人才为龙头,以培养林业职业技能人才为重点,以提高现有人员素质为基础,林科高等教育、林业职业教育和林业行业培训共同发展的林业教育体系。

3.5 注重现有人员素质

坚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上级林业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学习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先进的管理知识,交流学习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多渠道开展干部挂职锻炼,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单位锻炼,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的视野,让他们耳濡目染,学习管理经验和林业专业技术知识。到上级林业部门进行了技术跟班学习。多形式参加专业技术培训,邀请上级林业技术专家举办培训班,对各级林业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田间地头,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技术指导、三下乡活动等形式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林业技术理论水平和技术知识。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例11

2现状及问题

2.1重当前轻长远,林业科技意识不强

一些乡镇领导和农户认为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效益不高,对林业生产不够重视,加上受传统林业粗放经营思想的影响,缺乏林业科技意识,认为林业就是栽树,栽在不能种庄稼的地方,不用培育,自生自长。重造、轻管、轻投入,林木培育很少使用除草、松土、施肥、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林木成活率及保存率低,低产低效林多,甚至年年造林不见林;中幼龄林抚育间伐以生产木材,获取近期收益为目的,采“优树”、拔“大毛”,不按科学经营森林。

2.2缺技术少投入,林业科技应用率低

桂兴镇桂花村优质核桃林,被天牛、白蚁为害,树干千疮百孔、大量落果。农户和乡镇林技人员没有对策,有人认为核桃虫多不愿发展。

退耕还林成片营造花椒2130hm2,产量低,效益差;新桥、枣山等乡镇栽的500hm2梨、桃、李和近年大力发展的2000hm2龙安柚、白市柚等,多数已到盛果期,有的只开花不结果或果小、口感差。特别是龙安柚,一方面仍在大面积发展栽植,另一方面因现有的品种混杂,培育管理技术措施缺乏等原因,导致质差、果小无人要。因此,形成政府热心发展,农户无心经营的局面。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河东华蓥山区桂兴等6个乡镇营造的5200多hm2马尾松速丰林;桂兴镇范围内国有和农户的白夹竹林;分布全区的慈竹以及1989年以来长防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营造的1.7万hm2柏木林等,大部分生长过密急需抚育间伐,有的已形成低产低效林需要改造,因资金和劳力投入大,而农户无力为之。

2.3林业技术力量弱,人员配置不合理

全区林业技术推广站,实有编制及在岗仅3人,全为林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林业工程师。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在岗的89人中,林业及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23人(全日制5人、在职函授18人),占25.8%;林业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8人,占32.6%,助理工程师4人,占4.5%。

乡镇林技人员配置不合理。全区只配备1名林技推广员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占61%。悦来、石笋、观塘3个片区站,辖14个乡镇,林地6600多hm2,林技推广人员22人(林业大专学历1人,林业工程师2人),其中20人是2009年陆续从计生办、国土所、村建所、文化站等部门调入,未经专业技术培训且无林业工作经验;深丘重点林区蒲莲、郑山乡未配置人员;广福办事处,配本科学历、林业高级工程师1名,服务38hm2普通林地;在林地面积2128hm2的丘陵区观塘镇、2508hm2的山区光辉乡,分别配备了3名和2名林技人员,且只在位1名、且缺乏专业知识(表1)。

2.4人员在岗不在位,有的在位非全职

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有2人被长期借调区林业局其它股室从事非林技推广工作,乡镇林技推广人员在岗不在位35人,占总人数的39.3%,他们有的长年专职担任乡镇驻矿、水陆交通安全管理员、协警等工作;有的多年借调到所在乡镇以外,从事其它工作。如:森林覆盖率占37%的前锋镇,7名林业技术推广员,只有2人(表1)从事林业工作,其余分别在镇党政、安全、城管、综治、调解中心办公室等工作。

全区林技推广员中70%的人都兼任了驻村干部,有的同时还兼任了乡上的协警、安全等工作;另外,因工作量少、待遇低、人员管理漏洞等诸因素,使部分在位林技推广人员的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本职工作以外,自己的“第二职业”上。不能集中时间和精力从事林业及技术推广工作。

2.5硬件不足、手段落后,科技项目无经费支撑

缺乏调查用测高器、生长锥、土壤分析仪等设备。科普宣传仍处在纸质宣传资料阶段,急需完善林业科技推广手段和配备相关设备。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大部分工作人员无专门办公室、文柜、桌、椅,甚至笔墨纸张等办公用品都无法保障。推广和开展科技实验工作无经费支撑。为带动农户科学种植,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拟在栽植有1333.3hm2花椒树的观塘镇搞花椒丰产示范基地,因没有可支配的科技项目金费,无法按技术方案开展工作,科技促进林业增产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3对策和建议

3.1落实领导责任,保障推广实施

一是制定和实施《林业科技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将林业科技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二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每年都要召林业科技专题工作会议,加强领导、及时进行业务和技术指导;三是对县、乡林业科技及技术推广机构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切实有效支持。

3.2加强技术培训,合理配备人员

人才培养是林业科技发展的首要问题。通过专业培训、技术交流、外出学习、参加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方式,让全体从业人员每年都有学习、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和科技推广能力的机会。

在人员配备上,一是增加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林业专业技术力量,努力建成一个集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科技示范、引进推广、科技实验、技术服务于一体,功能完奋的县级林业技术推广机构;二是根据幅员大小、林地面积、资源状况及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调配乡镇林技推广人员;三是优化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按照“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原则,逐步将非林业专业或不愿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调离林技推广岗位;四是整合乡镇技术力量,将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片区站驻地所在乡镇,实行“人员片站统一使用,乡镇承担的部分补贴,由各乡镇按林地面积分摊”,解决目前乡镇之间力量不均、片区站“名存实亡”的问题;五是解决在编人员不从事本职工作、兼职工作与林技推广无关等问题;六是面向社会考试招聘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和培养林业新生技术力量。

3.3加大资金投入,配备科技推广设备

一是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技术人员待遇,解决办公经费,稳定和吸纳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推广工作;二是给区及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配备必备的宣传、实验、检测、调查及交通、通讯设备;三是制定切实有效措施,保障每年有一定比例的财政专项经费用于林业科技工作;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多方吸纳社会资金对林业科技的投入。

3.4创新科普宣传模式,强化科技支撑

积极探索、创新林业科普宣传模式。一是宣传对象要“有名有姓”。对本乡、本地熟知的人或单位,利用林业科技及实用技术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予以宣传;二是宣传要做到“有声有色”,通过录制VCD等音像节目进行播发;三是建好各类科技示范基地,用事实向社会展示科技的魅力。

将科技试范区建设作为新建林业工程项目的试验地和样板,提前1年以上先行实施,以总结经验和起到示范及带动作用,避免工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视工程规模,示范总面积不小于该项目工程量的1%-5%;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将“良种”、“良法”、“良效”作为工程建设成效的综合评价因子。

由林业主管部门定期组织相关林业科技人员,开展全区林业科技调研、技术咨询及指导工作。做好林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与推广工作。结合各种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引进适生、高效、安全、多益的林木新品种和栽培技术,通过区域试验、技术吸收和创新后大力推广应用。

对林业生产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技术指导,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特别是一些投资大、见效快、效益高的林业产业项目,如巨桉工业原料林,花椒、龙安柚、核桃等经果林。香椿、香樟等珍贵用材林的培育,林下种植中药材、培殖食用菌等。

3.5鼓励科技下乡,促进科技应用

从政策上完善和鼓励林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参与科技示范、重大工程、产业开发基地建设、从事科技服务工作,鼓励和允许科技人员领办或兼职林业企业的技术顾问并从中获取报酬,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

建立以乡镇林技人员为核心,农村林业专业户、业主为骨干的林业技术协会,采取与职称挂钩、与利益捆绑,包技术、包产量、包赔偿的新型“挂包帮”合作形式,将“挂包帮”作为林技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让林农与林技人员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科技与应用、科技人员与林农的有机结合,提高科技的应用率。

在发展林业产业中,大力引进业主、扶持林业专业户,鼓励和引导应用林业实用技术,用林业产业带动林业科技发展,用林业科技进步促进全区林业产业提档升级。

现阶段,提高科技应用率要重点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抓“短平快”项目,以速生丰产、生产木质原料为目的的巨桉组培、营养袋苗培育及巨桉、香椿丰产培育技术推广;二是做“价值高”文章,以质优价高、生产食用原料为目的的龙安柚、梨子、桃子、核桃、花椒的低改嫁接、疏花疏果、无公害培育技术应用;三是保“效益长”产业,以生产食用和材用原料并永续利用的慈竹、麻竹、白夹竹的施肥、提纯扶壮等技术措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