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少儿演讲材料

少儿演讲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4 15:20:59

少儿演讲材料

少儿演讲材料例1

一、班级区域游戏评价环节的现状分析

老师们都坚信,并努力让幼儿玩自己的游戏,但是等到区域游戏评价环节,却往往不自觉地或多或少的操控着,这是当前区域游戏评价环节的突出现象,下面我来罗列几条教师讲评环节的方式。

1.重目标实现,轻幼儿感受

(1)观察情景――表演区“怎样演更像老虎?”

师:你们谁演了老虎,怎么看不出来?

幼:我、我刚才忘了向大家介绍自己是老虎了。

师:除了介绍,怎么演更像老虎?

其余幼儿纷纷补充。

幼:可以学老虎爬。

幼:额头贴个“王”字。

幼:可以凶一点。

师:下回你再扮演老虎时可以用小朋友的办法,这样会更像老虎。

(2)分析。我觉得,在角色扮演中孩子有享受,沉浸,创造,愉悦等强烈的情绪体验,而在讲评时,教师却忽视了孩子的这些体验,紧紧围绕“怎样演更像老虎”这一目标展开,被点评到的幼儿被迫接收着同伴的建议,其实每个人都有对角色的不同理解,教师没有倾听“老虎”扮演者的想法,只是一味地将他人的想法施加与对方,这样的讲评带有教师强烈的目的性,看似师生互动、共评游戏,实则教师是在间接的教。

2.重任务的完成,轻思维的过程

(1)观察情景――建构区“你搭了什么?”

师:你搭了什么?

幼:我搭了城堡?

师:用到了哪些辅助材料?用它们做了城堡的什么?

幼:用了牛奶罐当城堡的柱子;用酒盒子把城堡的顶封起来了。

师:你借助其他材料搭了城堡,真棒!下次其他小朋友去建构区时也可以尝试使用辅助材料。

(2)分析

这段讲评给人的感受是教师更为关心的是材料的使用,但对于搭建城堡的幼儿选用牛奶罐、酒盒作为辅助材料背后的原因,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因此我们只能从这段讲评中看出外显的情形(牛奶罐当柱子、酒盒封顶),但无从获知幼儿在搭建时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

3.重规则的执行,轻问题的质疑

(1)观察情景――美工区“重新整理!”

师:(播放整理后的美工区、生活区、益智区照片),你们觉得这些区域整理得怎么样?

幼:美工区太乱了。

幼:生活区和益智区整理得干净。

师:美工区的小朋友要向生活区、益智区的小朋友学习。

幼(玩美工区的孩子)低声嘀咕:我们也整理的……

师:没整理好,刚才玩美工区的小朋友现在去重新整理。

(2)分析

这是一段师生围绕“区域整理”展开的常规规则方面的讲评,教师在讲评时拍摄照片,采用照片分析法,让幼儿对比出美工区的不整洁,此类方法让幼儿看得更清楚。只是教师只顾关注幼儿施行规则“是否干净整洁?”忽视了幼儿的质疑“我们也整理的!”要知道,生活区、益智区的材料相对单一,幼儿收拾整理的难度不大,而美工区的材料种类多,收拾整理的方法多样,收拾的难度也较大。如果教师能围绕幼儿提出的质疑展开讨论,了解孩子整理不好的原因,帮助孩子掌握更为有效的方法,这样的讲评就会更有效度。

二、班级区域游戏评价环节的指向要素

1.指向幼儿游戏的心理体验

评价环节可以让幼儿多多参与,说说他们的感受和体验,诉诉他们的牢骚和不快,应关注孩子的心理体验:情绪体验、自主感体验、兴趣性体验、成就感、满足感等。

2.指向幼儿游戏的过程本身

评价环节幼儿应是叙述者,叙述自己在游戏中的“故事”,教师不应该是评判者,而应该是倾听者,倾听幼儿的故事,了解幼儿在游戏中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学了什么?

3.指向幼儿的自我认知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区域游戏讲评时,要关注幼儿的主体是否能到呈现?哪些品质(学习品质、个性品质)需要孩子认识和强化?从而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和完善自我。

4.指向幼儿的社会认知

幼儿在具有鲜明的游戏情景和游戏交往中,获得了与他人相处、竞争和合作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班级区域游戏讲评环节,要适时加以关注和引导,通过讲评,建立幼儿社会认知的过程。

三、区域游戏评价环节的组织步骤

1.第一步,在平静、舒缓的环境中展_评价

游戏结束时,我会用舒缓的音乐提示幼儿集中到固定的上课区域展开幼儿讲评。首先舒缓的音乐能让幼儿身心愉悦放松,其次幼儿从教室四周的游戏区域集中到教室中间的上课区域,分散注意力的因素较少,幼儿就能集中注意力,更关注于评价本身。

2.第二步,提供材料激起幼儿评价游戏的兴趣

材料能够维持幼儿评价环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让幼儿带一样玩过的材料回到集中讲评的场所,或是用抓拍到的幼儿游戏时的照片,激起幼儿关于他们游戏活动的讨论。

3.第三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游戏体验

教师首先要给予幼儿时间和机会交流自己的游戏体验,其次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问简单开放式的问题,可以指向游戏的过程本身,也可以指向幼儿的情感体验。例如:“刚才的游戏,你感觉怎样?”“你今天玩了什么?”

少儿演讲材料例2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戏,也是幼儿园孩子们很喜欢玩的一项游戏之一。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小班幼儿随意性大,生活经验少,而且刚接触游戏。因此扮演角色能力差,游戏水平低下。那么如何提高小班角色游戏水平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小班幼儿游戏特点,提供几点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一、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特点

1.幼儿缺乏角色意识,注意力不稳定,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

如在游戏开始前,教师明确分配给幼儿爸爸或妈妈的角色,但幼儿根本不予理会。在游戏中,他们往往按自己的想法、喜好模仿着成人的各种动作。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们“炒菜”“吃饭”“抱娃娃”,忙得不亦乐乎。有的还装模作样地拿个筐子去买菜;有的给“娃娃”喂东西,还自言自语地哄娃娃。虽然作为教师们希望孩子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但幼儿玩的时候一点也不考虑自己扮的是爸爸还是妈妈,他们既做爸爸的事,又做妈妈的事,角色混沌不分,只要玩着、做着,就十分开心了。

2.幼儿游戏内容简单,比较单一

由于小班幼儿小手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反应出的都是吃饭、炒菜、抱娃娃等重复性动作。而且非常享受这种动作带来的乐趣。如幼儿在炒菜时,拿个勺子在锅里不停地搅啊搅,搅的这个工作很让他享受。

3.幼儿在游戏中动作多于语言,缺乏交往能力

由于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幼儿游戏中大多是自己玩自己的,很少交流。但有时也会进行交流。如:明明拿着酸奶瓶说:“喝酸奶吧!”兰兰接过酸奶喝了一口说:“好甜呀”,然后又进行自己的游戏。

二、小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1.角色游戏中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生活经验来充实游戏的内容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经验越丰富,幼儿在游戏中就越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自然玩得很开心。反之,游戏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甚至无法开展下去。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应在平时教学、日常生活、节假日等各种活动中,拓展幼儿的视野,抓住一切契机,引导幼儿多方面地去观察和了解社会生活,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积累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幼师在组织幼儿外出活动时,就应引导幼儿观察警察叔叔如何指挥交通,行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红绿灯的作用等。

2.角色游戏中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

教育家陈鹤琴说:“我们要重视选择各种适宜的玩具,并把玩具作为教育孩子促进认识、发展想象、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行为的一种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对具体直观的游戏材料往往比对语言更有兴趣,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可见,材料在角色游戏中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娃娃家游戏时,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个布娃娃,这个娃娃就是幼儿扮演角色的必须材料,它激起了幼儿想扮演爸爸妈妈的愿望,让每个幼儿学抱娃娃,学哄娃娃。然后,根据主题,投放相关的操作材料,如:玩具电视机、茶几、煤气灶、电脑、奶瓶、洗漱用品等。这些玩具颜色鲜艳、摆放平稳,便于幼儿操作。这样与之相应的动作也就表现出来了。由于材料的投放大大激发了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也提高了游戏质量。

3.角色游戏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进行个别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是指导者,又是游戏伙伴,更重要的是教师是一个观察者。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扩展游戏内容。同时可以发现何时需要增加游戏时间、地点、材料和经验,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使教师能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游戏。如一个扮演妈妈的幼儿拿着小铲在锅里反复做炒菜动作。这时教师以客人的身份问她:“你是孩子的妈妈吗?你今天要为你的娃娃做什么事情呢?”幼儿马上醒悟过来,赶紧给娃娃喂奶,哄着睡觉。教师以客人的身份介入指导,帮助小班幼儿从模仿动作兴趣转移到对扮演角色的兴趣。

4.角色游戏结束时,引导幼儿评价、总结游戏

少儿演讲材料例3

温老师以牛志同学的演讲稿为例,说了自己的意见:演讲一定要有集中的主题,也就是说演讲应该向听众集中、突出地传递一种思想或观点。如牛志同学的演讲稿,完全可以集中在“文明”的旗下:文明的意义、不文明的表现、应有的文明之举,这样,三者组合在一起,不但水融,而且使演讲的主题更集中更突出,要传递的思想或观点更有分量。

班委会把牛志的演讲稿复印了四份,一组一份,让同学们进一步提意见出点子,再由牛志最后执笔定稿演讲。

隔日的语文活动课上,牛志同学进行了题为《让文明之花更鲜艳》的演讲:

文明是高雅的象征,是有修养的表现;文明是和谐的基石,是成功的后盾。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大花园里,盛开着一朵美丽又芬芳的文明之花。可是,在我们身边,一朵朵文明之花正在慢慢枯萎——

有些同学泡泡糖随口吐,废物随手丢;有些同学乱刻乱画,课桌板凳满身挂彩,墙壁栏杆伤痕累累;有些同学乱踏乱折,为了走捷径,不顾小草的而践踏草坪,为了占为己有,不顾花朵的哭泣而折枝摘花;还有的满口脏话,打架斗殴,不遵守公共秩序,不尊敬师长等等,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丑陋的、不文明的,说到底,这些都是一种极端自私、没有修养的行为,就好像长在文明之花上的一条条虫子,蚕食着文明的花朵。

作为菁菁校园里的中学生,我们有着保护文明之花的责任和使命,自觉行动起来,抵制不良行为,做一个文明的使者——轻轻的我来了,不碰痛桌椅墙壁;轻轻的我走了,留下洁净的地面,不沾染绿草红花。见到老师,一个真诚的问候;见到同学,一个灿烂的微笑……这些文明之举犹如琼浆甘露,给文明之花浇上,文明之花会更滋润。

做文明的人,就是有修养的人。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做文明人,做文明事,让文明之花开得更鲜艳、更芬芳!

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过,坐镇的温老师便激动地作了点评:

首先,这篇演讲主题集中,紧紧围绕“做讲文明的人,让文明之花更鲜艳”展开,不枝不蔓。演讲既是讲的艺术,更是听的艺术,对于听众而言,声音如风过耳,倘使主旨分散或是中心有多个,听众听过之后便很难抓到主题,只能昏昏然。这就犯了演讲主题不集中、不能给听众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的忌讳。对于这一点,牛志同学的演讲不但成功地避免了,而且给听众留下的是非常集中、单一的主题。

其次,主题鲜明突出。主题集中了犹嫌不够,还要做到鲜明突出。这是因为演讲就是向听众传播你的思想,申明你的观点,是是非非何去何从都应果敢坚决地表明。这篇演讲做的就很不错,主题在集中单一的基础上,可谓旗帜鲜明,爱憎态度泾渭分明,让大家一听就知道你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强调什么。新晨

少儿演讲材料例4

经过观察,我发现幼儿对语言区当中的手偶、指偶特别感兴趣,每每有幼儿选择进入语言区总有小朋友在摆弄这些材料,但是面对这些手偶、指偶、头饰,幼儿都只是戴在手上或头上玩一玩、摆弄摆弄,最多也只是和旁边的孩子简单的说上几句很常态的语言“我是小熊,你好”“我是小狗,汪汪”等等之类的短语,摆弄几下之后便不再理会它们,也别提再有更加深入探索活动了。幼儿要想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长此以往是不行的。

事实上,可以根据幼儿喜欢手偶、指偶等道具的兴趣点来做文章。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杰根所言,儿童语言发展是他们自己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同样,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和信息交互作用而逐步获得的,他们是在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创造性地学习语言,表演活动符合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道具开展故事表演活动。因为它是一种操作性极强的活动,在故事表演游戏中,幼儿可以看到具体的故事场景,听到其他角色的说话,还可以自己操作道具,叙述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情感心理,在这样与外界相应作用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就得到了发展。要想办法让这些材料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使孩子们真正喜欢上“故事表演”这种语言活动。

一、创设相关环境,激发幼儿表演欲望

故事表演是幼儿进行语言锻炼的有效活动方式。设置一个宽松和谐的表演环境,支持鼓励并吸引幼儿与同伴、教师或其他人交流互动,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是非常重要的。

1.创设小舞台。

中班的孩子虽然讲述故事的能力不是太强,但他们已经有了较强的表现欲,愿意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区域活动时,一些孩子戴着手偶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仔细听,原来是自言自语的讲着自编的故事。于是我利用的是教室正前方墙裙以下的一片空地,设置了一个小舞台,舞台不大但特别精致。沿着墙裙的位置我用装饰材料做了一个舞台造型,红纱做成的幕布,靠近墙的地面上用红色油漆画了一个半圆形的舞台造型,别提有多漂亮了。平平是班上语言能力较强的孩子,我鼓励他到小舞台上表演,他戴着手偶站在舞台上,大大方方的表演了一个自编故事,虽然故事很短,只有几句话,但看到他那自豪的神情,我不禁鼓起了掌。其他孩子也投去了赞赏和羡慕的目光。于是在我的鼓励下,小舞台上的讲故事演员渐渐多了起来。他们还特别喜欢合作表演,根据自己的手偶确定自己表演的动物角色,体验着故事表演的乐趣。

2.增设观众席。

愿意上小舞台的多了,还出现了两拨儿幼儿抢舞台的情况,于是马上增设了观众席,就是将小椅子摆成整齐的一排。没有轮到表演的幼儿就坐在观众席上观看。幼儿既是体验者又是学习者。

3.“幼儿排练厅”是自发生成的。

通过观察幼儿故事表演,发现他们对上舞台表演非常感兴趣,但表演的内容都是临时想的。在舞台上经常会出现卡壳的状况,有些幼儿经常会使表演无法进行下去,多数原因是因为忘记故事环节、创编能力弱、胆子小不敢说等等。于是我告诉他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在仔细规划,我们将“排练厅”设在教室后面的一个角落,依墙而建,墙上贴上些装饰的贴画,如小栅栏、跳舞的小人,加上文字提示,“排练厅”就建成了。这样孩子们懂得了,每次表演之前要先商量故事表演内容、角色分配以及练习表演等。

二、根据幼儿兴趣、结合主题活动,投放并制作相关表演材料

1.将主题活动中故事表演的材料投放到语言区。

在开展语言集体活动时经常有故事表演的拓展活动,但由于课堂上时间短,孩子们对故事拓展表演总是意犹未尽。于是我将这些故事表演材料如头饰、服装、道具等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区角活动时继续表演使用,大大满足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增强了表演能力。

2.根据幼儿兴趣,师幼共同制作表演材料,提高表演积极性。

现在的孩子视野开阔,知识面丰富,接触的新鲜事物也较快。我们教师要紧随孩子的兴趣点,充分抓住教育时机。如,有段时间孩子们特喜欢动画片《天上掉下个猪八戒》,于是,我组织幼儿来讲述自己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及他们的外形特征、服装、特点,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动员大家收集材料,共同制作了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钉靶等等,这样一来,孩子们故事表演的时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适时投放电子设备,激发表演兴趣,促进能力提高。

适时投放录音机、摄像机、电视机。录音机是语言区中必备的设备,它可以供幼儿欣赏故事时使用,必要时还可以将幼儿讲述的故事录下来进行具体指导。摄像机在幼儿故事表演当中的使用,其实一开始并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在幼儿进行故事表演的初期,看到孩子们的表演觉得很好玩、很可爱,便用用手机随时拍一些孩子们表演的片段,然后放给孩子们看。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一时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对故事表演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大多数幼儿加入到了表演的行列中,纷纷要求我给他们摄像,于是我们购置了小型摄像机。每次表演结束后我都会将幼儿表演的录像通过电视机播放给他们看,他们看着自己的表演非常的自豪,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了自己表演的不足,促进了幼儿故事表演能力的提高。

三、教师把握有效的指导时机

1.支持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适当的评价是孩子成长的推进器, 《新纲要》中说,评价的目的是发现每个儿童的智力潜力和特点,让每个儿童得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当孩子在语言区表现好时,教师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如走近孩子的身边,轻声的说,真不错;刚才你讲的故事很精彩,是自己编的吗;此外,同伴的掌声也是很好的奖励品,在同伴面前适时给予表扬、肯定,更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细心观看幼儿表演,教师适当介入。

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进行故事表演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次凯凯和伙伴们各自拿着动物手偶在进行即兴创编故事表演活动,故事内容是“小猴子找妈妈”,大概情节与“小蝌蚪找妈妈”如出一辙,我正对他们的仿编思路所折服时,小猴找遍了所有的小动物,可是还没有找到妈妈,这时我看到扮演小猴的凯凯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于是我灵机一动,抓耳挠腮的假扮成猴子的样子说:“我是猴妈妈,我的孩子去哪了?”只见凯凯高兴地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终于找到妈妈了!”其他小伙伴也纷纷抱着我,为这只“小猴”感到高兴。教师的自然介入不仅使幼儿的故事更加完整,更重要的要让他们体会到在故事表演中机制灵活是多么的重要。

3.活动后的评价。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对幼儿进行评价,就要依赖于有效的观察和记录。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可以为区域评价收集资料,长期的观察,可以反映幼儿行为的一贯性,避免事件的偶发性,提高评价的可信度。所以,教师必须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应该通过观察,找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且将其放大,告诉大家,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从而提高幼儿对材料操作的能力,使该材料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时间更有效,幼儿使用的频率更高。

四、家园合作,收集各种与故事表演相关的材料

1.将“亲子故事表演”活动所用材料再利用。

我们邀请家长参与我们的”亲子故事表演”活动,家长们积极参与,他们根据自己表演的故事内容亲手制作了许多服装、道具等。如《三只小猪》里的三座房子,《狼来了》里面的各种头饰和农民用的锄头,《拔萝卜》里的大萝卜······孩子们看过了这些故事表演,对这些材料即熟悉又亲切,所以更加激起了他们对故事表演的热情,纷纷要来扮演其中的角色。

少儿演讲材料例5

一、思考篇:材料投放的镜头分析

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做事,做有意义的事、做适宜的事,就是要通过活动而获得核心经验。要想在区域游戏中让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更适宜,我们需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发展特点和主题背景下的发展目标;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从而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和材料等。

1.孩子的声音:我什么都想玩!

美工组观察记录:多多一会儿看看做手偶的材料筐,一会儿瞧瞧做拼图的材料盒,可还是不知道选什么来做。涵涵正在用橡皮泥做故事中的人物,她招呼多多:“你帮我做几片树叶好吗?”多多欣然坐下操作。

反思: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材料丰富,看起来很美,因为孩子可选的范围大了。可还要注意循序渐进,一下子投放过多的材料,反而使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会发生选择障碍。

2.孩子的声音:我想拥有漂亮的舞台!

手偶组观察记录:没有观众,“演员”在枯坐中。

惠惠:我们这个舞台太难看了,怪不得没有观众。

琳琳:我去叫些人来看吧。

过了一会儿,琳琳终于找来了一位“观众”,两首儿歌表演散场后,“观众”离开。

反思:幼儿具备一定的游戏经验后,对现有游戏材料会感到不满足。他们在精心准备好“节目”的情况下,对没有观众而感到沮丧。幼儿能分析原因,也开始通过主动邀请来尝试改变现状。针对他们所提出的“舞台”硬件问题,在游戏后需进行舞台改造升级。

3.教师的声音:孩子喜欢,我也没办法;有的孩子在瞎玩。

反思:橡皮泥孤零零地在美工区放了三个月。老师说:孩子喜欢玩,每天都有几个人去摆弄。孩子为什么喜欢?有多少人喜欢?喜欢并成功的孩子,他的学习过程、学习特质是怎样的?(有的自己探索、有的模仿、有的问关键问题)那些不感兴趣的孩子是什么原因,他们有没有困难,成功的孩子可以提供哪些帮助?教师可以提供哪些帮助?如:自绘分解图。提供半成品等。

有时孩子会用教师提供的材料玩他想玩的。例如,放在美工区的吸管是老师提供给幼儿做手偶用的,可明明把它们一根根弯曲掰折,想拼搭成图形。

这些现象源于我们对幼儿的特点了解的太少。活动没有目标或目标僵化。是不是只要幼儿喜欢,又是他自主选择就行了吗?那只要幼儿随意的自发活动就可以了。不同的材料、环境的确都能不同程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那要教师干什么?这份材料提供在这,教师有没有目的?关键是可以选择什么,怎样选择。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完成教育发展目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计划的――“主题活动”是一种经过计划的幼儿园课程模式,通过主题活动达成教育发展目标。

4.教师的声音:我累,我不停地做做做。

反思:教师做什么?做材料。为什么要准备材料?材料给幼儿操作。为什么要操作?因为孩子要以材料为中心达成学习目标。对于幼儿来说,他的思维发展特点决定他的学习是在多感官的参与下,以操作、交往和体验的形式,不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是外在行动引发内在行动的过程。他们所获得的“经验”是指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技能或某种成果。

例:“秋天的画报”这个主题中――做纸偶的区域活动内容,教师通常会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材质、大小等)的纸给幼儿。机械的画和剪只是外在行为,如何有变化地涂色,如何沿线,不能剪到手,厚纸如何剪,薄纸如何剪等是内在变化。外在的行为引发内心的变化,这才是学习的过程。这个学习就是积累有益的经验。

关注到过程,教师做的材料才更有意义,才会觉得自己做的这件事更有意义。

二、操作篇:材料投放的已有实践

1.师幼互动选择材料――注重幼儿的参与性与实效性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域活动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去布置活动的场所,使他们在区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和提高。但真的可以放手了吗?应该把儿童看做活动中的主体,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幼儿。然而,幼儿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不成熟的主体,选择与判断能力差,其主体性受到身心发展的未成熟性制约,所以,幼儿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的过程。游戏的材料不宜一步到位,大量投放,而应根据游戏的发展,动态地逐步添加。例如,在一次游戏后的评价中,孩子们建议手偶组要丰富节目内容,增加可看性,只有两首儿歌的节目他们看腻了,还有孩子提出,手偶都是画出来的,好像不太好看。孩子们发现需要另寻表演素材,同时增加更多的表演材料。这时教师出示了信封偶,并演示制作方法。通过以上谈话,教师及时抓住幼儿在节目内容上的新想法,让幼儿观察新偶类并动员幼儿帮助收集材料、参与制作,使得孩子们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在尝试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

2.多变利用用活材料――发展幼儿的思维多变性

活动区材料应具有可选择性,即玩法或操作方法的可变性、多样性和可替代性。这些材料的操作,需要孩子联想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因为这些材料的操作可以出现很多很多的玩法,让幼儿随心所欲地进行活动而不出现一种重复厌倦的情绪。例如,在表演区的材料中,我们投放了长短不一的丝巾,虽然材料看起来很简单,但它有效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或作头饰、或作服装、或作布景。

3.重视梯度更新材料――锻炼幼儿的坚持性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幼儿喜欢不断反复的活动,往往是他将要掌握而又未能熟练的一些活动。因此在材料提供时要考虑到孩子的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既不能让孩子操作起来太容易,也不能让孩子感到太难而放弃,而是要帮助幼儿构建发展的阶梯。幼儿的需要是:快乐+充实+有挑战。例如,拼图游戏一般玩过几遍以后,幼儿就能熟练掌握了,这时他们会失去再玩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拿掉数块拼图,请幼儿拼一拼、说一说少的拼图是哪几块。这样幼儿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又被调动了起来。

三、反思篇:材料投放的应用技巧

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投放这些材料时,聚焦的点要小,目标要明确,知识点是其次的,重在情绪情感的激发与培养。

1.孩子投放的生命力材料

教师放手让幼儿大胆地去参与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幼儿最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关注点,知道自己想玩什么,他们投放的材料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教师通过观察、倾听和询问,不断融入有价值的游戏内容,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而有效地学习。

2.孩子玩得起来的有效性材料

游戏材料不该是教师想出来的,自以为孩子能玩起来的。它应是从孩子已有经验出发,与孩子实际能力相适应的。如,阅读区不光有看书这样简单的用途,还可提供一些与图书相关的操作游戏。可以把画面打印出来,让孩子排排讲讲故事、在会讲述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和续编,让孩子不仅只停留在看书的简单层面之上,也有动手、动脑操作的内容。情景化的教育环境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在一个角色的依托下置身于某一游戏环境中,他们更乐意去摆弄材料,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提高各种能力。比如,可以把人物做成小指偶,让孩子利用小小故事台,表演这个故事,引导幼儿去体会故事,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使书中的内容情节更加形象化,而增进幼儿的自主动阅读能力。

3.孩子不断挑战的生成性材料

材料的投放要具有生成性,即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不断改变原有的材料,或是添加新材料。游戏材料可以随幼儿活动的展开不断地完善与更新,要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有序、探索、变化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塑造,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比如在表演区中,当幼儿能按原著内容演出后,还可以提供素材给幼儿改编故事剧本,制作道具,绘制剧目宣传海报,并在固定的时间内开场表演,这个活动还可以配备胸卡来标识售票员和检票员,为来看表演的小观众服务,表演结束后观众们还能和小演员们一起合影留念。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孩子更加了解作品,也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操作材料是区域游戏的灵魂,是幼儿建构经验的载体,是区域自主游戏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各种材料的教育点,并善于利用、调整和完善各种材料,材料都能为我所用并充分发挥其所被赋予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少儿演讲材料例6

关键词:多媒体;幼儿园;教学活动;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70-01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的革新,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的趋势。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丰富幼儿情感认知,提升幼儿综合素养。

一、多媒体展示材料,生发幼儿情感认知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户外活动还是室内活动,都少不了游戏材料的⒂搿S蜗凡牧鲜墙萄Щ疃的物质基础,离开了材料,活动将难以进行。游戏材料对发展幼儿思维,拓宽幼儿视野有很大帮助。幼儿在接触、了解、运用材料的过程中,各种感官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能够有效促进大脑发育。在教学活动中,很多游戏材料很难以实物的状态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材料进行展示,引导幼儿认识游戏材料,了解材料的属性。幼儿只有充分了解材料的特性,才能更好地运用材料,为游戏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活动材料,能够生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情感认知。

在进行大班角色游戏“小小医生”时,教师要讲解健康的重要性:“小朋友们,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人吃五谷杂粮,总会有生病的时候,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幼儿们纷纷回答:“要去医院做检查。”教师顺势介绍角色游戏内容,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血压计、听诊器、纱布、体温表、针筒等医用工具,并依次展现工具图片,介绍工具用途。幼儿观看之后,兴奋地讨论道:“每次我生病去看医生,他都会将一个东西放在我身上听一听,现在我知道了,原来这就是听诊器啊。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医生,拿着听诊器为病人诊断病情。”还有的幼儿说:“我爸爸是一名医生,我的理想是像爸爸一样,也能成为一名医生。我家里有纱布、体温表和一些常用药物,但我还没见过血压计,原来它是这个样子的。今晚回家后,我要给妈妈讲解血压计的使用。”

二、多媒体演示步骤,激发幼儿参与热情

以往的教学活动,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在游戏开展之前,教师会对游戏规则、内容、过程进行讲解。幼儿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单纯的讲述很难让他们厘清活动过程。尤其是部分游戏活动难度较大,步骤较复杂,幼儿很容易混淆操作步骤。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具体、实际的操作有更强的感知能力,操作演示更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用多媒体开展操作演示活动。要利用多媒体播放软件将活动步骤展现出来,这样的展现直观、形象,利于幼儿接受,对激活幼儿操作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在进行幼儿中班健康活动“牙牙PK”赛时,教师可引导幼儿检查自己牙齿:“小朋友们,牙齿虽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小器官,但它的作用极大,拥有健康的牙齿格外重要。牙齿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你的牙齿健康吗?如何才能保证牙齿的洁净和健康?今天,就让我们来进行一场牙齿PK赛。”在护牙环节,教师先口头讲解,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步骤。

三、多媒体反馈评价,提升幼儿综合素养

幼儿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形式不同,评价方式也要有所变化,单一、教条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关注活动形式的同时,更要关注活动结束后的评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幼儿活动过程记录下来。活动结束后,教师播放视频资料引导幼儿观看。幼儿在观看后,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发现不足之处,要及时纠正。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幼儿,将成为其他幼儿学习、模仿的典范。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游戏活动过程,不仅能为幼儿树立榜样,还能提升幼儿综合素养。

在进行幼儿园大班游戏“纸片变变变”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剪纸活动:“剪纸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民间艺术活动,它需要手、脑并用,操作性极强,相信大家都是心灵手巧的小朋友,让我们动起来,从最简单的剪窗花开始。”教师讲解简单的剪窗花的方法,幼儿认真听讲。在幼儿实践操作时,教师可将幼儿剪窗花的过程录下来,等到活动快结束时,教师选取部分录像让幼儿观看。幼儿观看之后,要进行讨论和评价。幼儿评价结束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剪窗花的步骤和方法,同时,对视频中幼儿剪纸过程进行评价。利用多媒体开展评价反馈活动,使幼儿掌握了剪窗花的技巧和方法,并能及时发现剪纸过程中的不足,及时纠正,提升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结束语

实现幼儿的多元发展,是新时期幼儿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和最终目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教师要充分把握教学特点,利用多媒体展示活动材料,演示活动步骤,同时,对幼儿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评价反馈。将多媒体教学渗透于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诉求,更能彰显出现代教学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少儿演讲材料例7

【案例】

一位教师在执教《父母的疼爱》(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课)时,对教材板块进行了调整。教材在起始部分的“故事会”(讲讲父母对自己疼爱的故事)后面接着,安排了“角色表演”。教科书上是这样提示的:你能不能将你所讲的故事编成一个小剧本,由你来扮演你的父亲或母亲,通过扮演体验一下父母对你的那份深爱。执教老师没有在这个环节安排表演,而是将表演安排在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讨论之后。教师创设了生活情境,师生进行了合演(教师做孩子的妈妈,学生做孩子小强)。

表演过程:妈妈劳累了一天,天黑时才下班回来。妈妈因感冒坐在椅子上不断咳嗽。小强倒了杯开水,拿来了家里治感冒的备用药,劝妈妈吃药。妈妈吃了药后,看见地上脏了,就拿起扫帚准备扫地。这时,强强主动对妈妈说:“妈妈,你歇会儿,我来扫吧!”强强扫好地后,妈妈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说:“妈妈忘了给你买书了。我现在就去买!”强强赶忙拉住妈妈,说:“你今天身体不好,就别去了,明天我自己买吧!”(表演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

【评析】

教材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些案例和一些提示,是教学的一个载体。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述教学案例,教师没有在学生讲了父母对自己疼爱的故事后安排表演,因为此时表演难以收到理想效果。在角色分工上,让学生扮演父母和孩子,一是这个故事只有讲故事的学生自己知道,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学生因缺少深度体验而难以再现当时情景;二是学生年龄相仿,让一两个学生扮演其他学生的父母,观看表演的学生说不定会说些不雅的话,只要出现“不当”的笑声,表演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试教时,也确实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经过调整,表演安排在学生怎样报答父母,这一环节,教师扮演学生的妈妈,在年龄、生活经验上,学生都可以接受,所以,在表演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根据生活情境恰当地用行动来报答父母上。这样的表演,对学生是一种积极的引导,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链接生活

【案例】

一位教师在执教《塑料与我们的生活》(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1课)时,拎着一个袋子进了教室,让学生从这个袋子中取出圆珠笔、文具盒、小闹钟、手电筒等与塑料有关的生活用品,感受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次,教师让学生选择:班上要买一只洗手盆,是买木头的、玻璃的、塑料的,还是买铜的?学生选择了买塑料的,其理由是:木头的显得笨重,不易清洗,时间长了还会漏水;玻璃的易打碎;铜的太贵,掉在地上容易将地砖击碎。而塑料的既便宜、轻便、耐用,又有各种色彩,看上去很美观。通过判断,学生认识了塑料的优点,认识到塑料的发明是伟大的。接着,教师播放生活中因乱扔塑料制品而造成污染的种种“难看”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塑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也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从而唤醒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评析】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就要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强调与儿童的生活“面对面”。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就教材说教材,而是千方百计地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第一步,不是单纯凭借书上的文字说明让学生认识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是从一个个可感的实物出发,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塑料制品。第二步,也是从生活出发。班上要买洗手盆,买哪一种?学生判断、讨论的过程,就是感受塑料的优点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过程。第三步,展示生活中的“白色污染”,那一幅幅目不忍睹的画面,来源于学校、家庭周边的生活环境,再让学生说说这些污染带来的危害。这样,学生对合理使用塑料制品,保护环境就有了情感基础。这样的教学因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而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注重体验

【案例】

一位老师在执教《我不胆小》(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0课)时,引导学生说了自己克服胆小的做法后,当场进行了训练。首先,请班上平时胆小的一位女孩子到讲台前唱一首歌。那女孩子羞红了脸走到讲台前,不愿开口。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声中,那位同学终于开口唱了,尽管开始时声音还不够响亮,但随着学生的掌声,她的声音渐渐大了起来。之后,老师又让另一个胆小的学生去校长室请校长到班上来给学生讲讲如何克服胆小。与此同时,要求班上的其他同学将自己的作业送到听课的老师们面前,请老师提提意见,并与听课老师进行了交流。交流结束时,去请校长的那位学生和校长一起来到多功能教室。校长走上讲台,表扬了那位同学,并对同学们讲了自己小时候“克服胆小”的事例。

【评析】

少儿演讲材料例8

案例1:打怪兽

首先,教师以奥特曼写信邀请小朋友帮忙打怪兽的情景引出活动,接着讲解活动过程:先爬过封锁线,再走过独木桥,最后来到布置好的场地,扔沙袋打跑怪兽。在整个游戏中,教师一直以帮助奥特曼打怪兽的情景为主线,串连各个环节。如,奥特曼邀请小朋友打怪兽,用“奥特曼”贴纸奖励勇敢的小朋友,怪兽重现时再次打电话叫小朋友帮忙……

从表面上看,这个体育游戏趣味性强、情景逼真,但缺少必要的体育元素。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让幼儿把走、爬、投掷等动作演练了一遍,至于怎么爬、怎么投掷,教师一句话都没提。更不用说示范了。显然,教师比较注重游戏形式,忽视了游戏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尤其是身体素质发展的意义。根据新《纲要》精神,幼儿园体育活动既要重视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也要引导幼儿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接受一定的挑战,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重计划,轻需要

案例2:会变的方向盘

某中班,教师让幼儿当司机,自己则扮演交警引出方向盘(塑料圈)。首先“司机”手握方向盘跟着“交警”玩“红绿灯”游戏,接着幼儿做了一段健身操。然后教师启发幼儿想象如何运用方向盘在地上创设各种情景,如把方向盘立起来当山洞用来钻,把方向盘套在身上当游泳圈过小河,把方向盘当作小推车用来推皮球……以此发展幼儿钻、推、跳跃、合作、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当游戏进行到穿山河时,政政提出不用自己穿山洞,直接坐飞机过去就行了,但教师未予理睬。接着到了过小河的环节,政政再次提出可以乘飞机过去,这时教师给予了回应:“你怎么老是想着坐飞机啊?”就这样,教师按照自己的计划带领幼儿完成了游戏,即将方向盘当荷叶跳、当山洞钻、当游泳圈游、当小车推。

在上述游戏结束后,有教师对活动中幼儿提出坐飞机越山峰、过小河的要求得不到支持提出了质疑,执教教师的答复是:“如果采纳这个建议,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我的活动目标就没办法完成了。因为下一个环节是要求幼儿合作过小河。”看得出该教师是以预设计划为中心开展活动的,而幼儿的真正需要被忽略了。试问,把方向盘变成游泳圈可以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而难道把方向盘变成飞机就不行了吗?在政政看来,乘飞机穿越山峰、过小河更方便,为什么不可以呢?同时,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时关注幼儿的活动量很重要。在该活动现场,笔者注意到了让幼儿把方向盘变成游泳圈过小河这个游戏环节,许多幼儿已经大汗淋漓。此时教师应考虑幼儿的生理特点,运用动作转换策略使幼儿适当休息。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妻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和真实需要,保证合理的运动强度与密度。

三、重角色扮演,轻生活经验

案例3:小鸡学本领

某大班,教师为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游戏的兴趣,设计了小鸡这一角色,并以小鸡学本领的情景为主线串连各个环节。游戏中。教师扮演鸡妈妈,设置障碍引导小鸡爬、跳、跨等。在活动最后,鸡妈妈对小鸡加以肯定和鼓励。

为了增加情趣,教师往往会创设一些情景,并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然而,并非所有角色都适合幼儿,也并非所有的体育游戏都适合通过角色扮演来进行。从以上游戏看,教师设计的小鸡角色不太合适。一是因为大班幼儿对动物形象的兴趣已逐渐减弱,而对变形金刚、奥特曼、超人、蜘蛛侠等动漫形象更感兴趣,对现实生活中的军人、警察、奥运冠军等也十分崇拜。二是因为生活中的小鸡并不会爬、跨,这个体育游戏中的小鸡角色明显失真。笔者认为体育游戏中角色的设计应考虑适切性,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必要。也可不设置角色,只要情节设计生动、曲折一些,同样会对幼儿产生吸引力。

四、重模仿,轻探索

案例4:小青蛙学本领

某大班,教师以蝌蚪变青蛙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做准备动作,又以青蛙爸爸教孩子学本领的口吻讲授了青蛙跳的动作要领: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手指张开、手心向前放在头部两侧,膝盖弯曲,双脚用力向前跳。示范和讲解完毕,教师先请个别幼儿模仿,接着让幼儿集体模仿,教师指出不足后又进行了示范。此后教师通过组织游戏“跳田埂”引导幼儿分组练习。最后教师以“青蛙捉害虫比赛”的情景引导幼儿巩固动作,并结束游戏。

从表面上来看,教师注重游戏性、趣味性,整个活动按“小蝌蚪长大――学本领――跳田埂――捉害虫”的线索进行。但仔细分析,教师仍然采用“示范新动作――幼儿模仿练习――通过游戏巩固动作”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示范讲解多,幼儿主动学习少;教师控制多,幼儿创造少。当然游戏中教师必要的示范是不可少的,但不能忽略幼儿的主动探索,要防止幼儿机械模仿。事实上,大班幼儿的自主性和相关能力已有较好发展,教师宜在游戏中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主表现、大胆创造。如,在引导幼儿学习新动作时,教师完全可以不直接教授,而是鼓励幼儿边思考边探索。如“小青蛙们。前方有条小河,怎么办呢…‘请小青蛙们开动脑筋,想想怎样才能跳过小河…比一比自己和别人跳的方法有哪些不同”。通过自主探索,分享游戏玩法,幼儿既能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又能掌握动作要领,同时还能发挥主动性、创造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游戏方法、动作变化、规则以及材料等方面与幼儿交流、讨论,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或意见,使幼儿的自主性真正落实到游戏的各个环节。

五、重现代,轻传统

案例5:无人问津的塑料圈和皮球

少儿演讲材料例9

通过游戏观摩活动对幼儿区域的观察和了解,幼儿在游戏中语言区的活动比较难组织,在区域中投放的材料没有新意,如:头饰、指偶、一些自己制作的小图书,幼儿都不感兴趣,教师也无法指导幼儿在语言区里游戏,图书因投放时间过长造成破损严重,内容陈旧。语言区到底应该怎样来设置,投放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如何让幼儿对语言活动感兴趣?如何让语言区的活动能够与外面的游戏相结合,“活”起来?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儿童而言,通过阅读,能扩充儿童的知识经验、改变儿童的看法、升华儿童的思想情感、迁移儿童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而且使儿童扩大书面词汇量、掌握丰富的文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区是幼儿进行语言锻炼的活动区域。怎样设置好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区,支持鼓励并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就此探讨一下语言区材料的投放。

一、“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

对幼儿来说,书籍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为了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还可将图书分为童话、儿歌、社会、自然科学等几大类,供幼儿有更加明确地选择。此外,老师可以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旧图书或者新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让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同时,老师根据近期主题有目的地投放一些用于幼儿查阅资料的科技书籍(图书色彩鲜艳、文字少),如结合《会发光的物体》围绕“让幼儿初步了解灯的种类和发展历史;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这一活动目标,在区域里投放一些书籍或者图片,从而落实活动目标,促进幼儿光顾新到的科技书籍。

二、材料投放新颖有趣。

1、在语言区添置丰富的用于表演的头饰、指偶、录音等材料让幼儿听了录音故事后自己去小舞台表演。如:从看故事――听故事――讲故事,培养幼儿一种自我创造的能力,以及与同伴之间的共同合作精神。

2、在语言区放上剪刀、旧图书、卡通图案、胶水、双面胶、透明胶、纸、笔等材料,设置由原有的几本图书,改为剪剪、贴贴、说说,由单纯的讲故事改为“娃娃家”,妈妈给娃娃讲故事。如果语言区书破了怎么办呢?老师可以设置 “图书美容中心”,让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自己修补弄破的图书,让幼儿懂得图书的来之不易以及珍惜之感。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看图识字”等卡片。

三、借助看到过的卡通形象。

如:幼儿对“西游记”“宝莲灯”“奥特曼”“蓝皮鼠和大脸猫”“黑猫警长”“猫和老鼠”等一些卡通形象十分感兴趣,根据大班语言活动目标“能讲述实物、图片和生活经验,做到语言连贯”,及时更换活动区内容,投放“西游记”系列小卡片,让幼儿以两人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自己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及他们的外形特征、服装、特点……提高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还可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己根据故事再来编故事,然后请小朋友结合故事情节配上图画,然后装订成册,既可以让其它小朋友欣赏也可以参与表演,丰富了语言区又替小舞台增添内容,增强游戏性。

四、通过媒体形式表现。

少儿演讲材料例10

由于大量动迁的原因,我们幼儿园的班级容量相对较大,为了更好满足幼儿区域活动空间环境的需要,我们就把幼儿园的大厅及走廊进行相应的利用,大大扩展了幼儿的活动空间。教师要按照孩子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出教育策略,给予不同层次的要求,帮助孩子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在这一教育过程中,不仅孩子的能力得到自由的生长,教师同时也更深层次地了解了孩子的学习经过,自身经验也得到了提升。

(一)创设公共角色游戏区,尝试混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

研究表明:儿童最初比较喜欢与同龄伙伴交往,但幼儿从现实中与同他处于同一环境中的人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打破班级界限,大胆进行这样的尝试,以增加幼儿间的互动,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首先我们把幼儿园的活动大厅进行合理利用,根据孩子的游戏特点及需要创设了公共角色游戏区。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孩子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及协调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特别是在混龄游戏的尝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之间的互动增加了。大年龄班的孩子主动照顾小年龄班的弟弟、妹妹;而小年龄班的孩子也从哥哥、姐姐那儿学到了许多平时在同伴那儿所学不到的东西。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共同的游戏活动中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结合课题研究创设民间艺术区,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能够专心观看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有模仿和参与的愿望。所以,我们利用民间艺术来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我们充分利用二楼走廊的通道布置了民间艺术区,其中分为:手工操作区、故事讲述区及表演表现区。在这三大区域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进行有机地选择,在手工操作区中,孩子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刺绣及陶艺制作;故事讲述区中有配有插图的幼儿熟悉的故事;表演表现区的乐器及红茶坊的茶艺表演则是孩子们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的最佳体现。在孩子自主选择、自娱自乐的过程中,他们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二、主题活动所延伸的某些内容成为区域中分组活动的一部分。

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的一些情况是,主题中的某些延伸活动往往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为了不打断幼儿的活动,我们把延伸的某些内容结合区域开展活动,并投放相应的材料,幼儿对此表现出来浓厚的兴趣。而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也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使幼儿的兴趣点得以进一步拓展。

(一)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延伸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我们在进行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孩子有许多主题以外的兴趣点,而有些兴趣点又是某些孩子的个别行为。为了不挫伤孩子探索的兴趣及对周围事物的感悟,我们鼓励孩子把“意愿”带进区域游戏,并以此作为展开的契机。例如: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各行各业的人们”后,有的孩子对蛋糕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就鼓励孩子在区域游戏时开了一个“小小蛋糕房”,自己就是蛋糕房的蛋糕师。没想到孩子的生意特别好,为此,他还专门招聘了新的蛋糕师,引起了孩子们更多的共鸣。而新的游戏主题也在这样的过程中诞生了。因为我们所要给孩子的不仅是让他们懂得了多少、学会了多少,更多的是要让他们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对探索的兴趣。

(二)分层投放游戏材料,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少儿演讲材料例11

关键词:投放合适;区域材料;促幼儿语言发展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造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语言区域游戏就是发展幼儿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早期阅读为研究特色,结合我们开展的主题活动,在组织开展语言区域游戏时,将“阅读”融入,创设了宽松舒适的环境,设置了丰富的游戏内容和材料,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指导,使得幼儿在语言区域可以尽情地看、读、玩、说、交流和表演。

对儿童而言,通过阅读,能扩充儿童的知识经验、改变儿童的看法、升华儿童的思想情感、迁移儿童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而且使儿童扩大书面词汇量、掌握丰富的文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区是幼儿进行语言锻炼的活动区域。怎样设置好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区,支持鼓励并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就此探讨一下语言区材料的投放。

一、让幼儿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对幼儿来说,书籍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创设阅读环境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善于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形成主题方案,需要在区中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有新意的阅读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的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为了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还可将图书分为童话、儿歌、社会、自然科学等几大类,供幼儿有更加明确地选择。创设有系统的,安全的,层次分明的语言区,有效的开展阅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此外,老师可以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旧图书或者新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让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同时,老师根据近期主题有目的地投放一些用于幼儿查阅资料的书籍(图书色彩鲜艳、文字少),如结合《动感天地》主题,围绕“机械运动的一些原理,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等”,在区域里投放一些书籍或者图片,幼儿可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找答案,继续学习。

二、材料投放要新颖有趣

1.语言区的创设位置要选择相对独立的地方,要为幼儿创设较为安静的环境,可以铺设地垫,放上舒服的桌椅,放上录音机,便于孩子听故事,录音自己讲故事,念儿歌。

2.在语言区添置丰富的用于表演的头饰、指偶、录音等材料让幼儿听了录音故事后自己去小舞台表演。如:从看故事——听故事——讲故事,培养幼儿一种自我创造的能力,以及与同伴之间的共同合作精神。同时在语言区放上剪刀、旧图书、卡通图案、胶水、双面胶、透明胶、纸、笔等材料,让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自己修补弄破的图书,让幼儿懂得图书的来之不易以及珍惜之感。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看图识字”等卡片,让幼儿在无意的操弄中,形成早期阅读的意识。

三、依据幼儿兴趣,结合主题活动

现在的孩子视野开阔,知识面丰富,接触的新鲜事物也较快。我们教师要紧随孩子的兴趣点,充分抓住教育时机。如,有段时间孩子们特喜欢动画片《天上掉下个猪八戒》,根据大班语言“能讲述实物、图片和生活经验,做到语言连贯”的目标,及时更换活动区内容,投放“西游记”系列小卡片,让幼儿以两人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自己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及他们的外形特征、服装、特点……提高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还可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己根据故事再来编故事,然后请小朋友结合故事情节配上图画,然后装订成册,既可以让其它小朋友欣赏也可以参与表演,丰富了语言区又替小舞台增添内容,增强游戏性。

四、通过媒体形式表现

鼓励幼儿通过电视主持人、小记者等媒体形式,通过与人交往,促使幼儿运用语言能力、社会性的发展。如:让这些角色当解说员,可以请能力强一点的幼儿充当旁白的角色,把分角色表演引入到幼儿的语言活动中来,这样可以提高幼儿兴趣,注意力集中,更有利于幼儿之间的分工协作,让幼儿有一定的角色意识,动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