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6 17:16:33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例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36-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是十分严重危险的急性病症,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论难,还队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1]。为进一步探讨有效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结合我院临床护理工作实践做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5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所有患者糖尿病均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3.2±2.7)岁,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5.6±1.2)年,I型糖尿病患者12例,Ⅱ型糖尿病39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咳嗽以及意识模糊等症状。

1.2临床观察及护理

1.2.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入院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包括:血压、血糖、呼吸、心率、神志等,并给予心电监护,尤其要注意观察呼吸变化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以及SaO2的变化,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患者常有嗜睡、烦躁表现,晚期时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以致昏迷[2],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情况,对躁动者可加肢体约束带、床挡保护,以防发生坠床等意外。

1.2.2对症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循环功能障碍,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议案米观察病情基础上给予对症护理。对于发热患者应遵医嘱给予使用抗生素,高热时慎用退热剂,以免患者出汗过多引起虚脱,首选温水擦浴或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降温后注意保暖[3]。循环功能障碍可使周围循环衰竭和肾灌注量降低,引起电解质紊乱,此时护理人员应确保液体和胰岛素输入,静脉输液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措施,同时监测血电解质变化情况,以免出现低钾血症。

1.2.3并发症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易发生心、肾功能不全、感染等各种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科学的判断,积极的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并发症应及时的给予治疗。出现感染情况时应使用足量抗菌药物治疗,协助医生做好尿糖、血糖、尿酮体、血酮体的检测及抗炎、抗休克、防治脑水肿等各项工作[4]。

1.2.4饮食护理:饮食不合理是酮症酸中毒的重要诱发因素,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清淡容易消化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遵循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根据患者标准体重及劳动强度计算每天所需的总热量[5],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适当比例制定食谱,坚持少食多餐。

1.2.5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变化对血糖波动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会影响到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诱因以及积极控制血糖对于治疗酮症酸中毒的重要性。同时,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以便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6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进行健康指导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个人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嘱患者按医嘱规律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换药。

2结果

5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血糖降至6.13~9.67mmol/L,尿酮全部转阴,尿酮消失时间为24~48 h,未出现心、肾功能衰竭、脑水肿、休克以及感染等并发症。

3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作出判断,并及时进行处理[6],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以便更好的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密切观察病情的基础上,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徐丽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抢救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210-211

[2]贾雪欢,岳晓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情观察和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00

[3]陈华秀.5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225-231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162-0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死亡率。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迅速增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也呈现增多趋势,笔者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及分类标准,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Ⅰ型糖尿病1例,Ⅱ型糖尿病20例,年龄16-67岁,平均54.7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例,糖尿病合并肾病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7例,糖尿病合并腔隙型脑梗塞1例。诱发因素为肺部感染12例,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中断治疗者6例,精神刺激者1例,不明原因者2例。接诊时21例患者均有神志不清或昏迷,呼吸深大,呼气呈烂苹果味,实验室检查:血糖17.8-27.5mmol/L,尿酮呈强阳性。

2 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21例均抢救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日11天。

3 护理

3.1 急救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危急,抢救应争分夺秒。接诊后迅速安置患者,谵妄、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有假牙者取下假牙,注意保暖。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用于胰岛素微泵持续小剂量胰岛素,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变化,每小时测血糖1次,若血糖降至13.9mmol/L时,报告医师,胰岛素加入5%葡萄糖或5%葡萄糖盐水中滴注,当血糖控制在11.1mmol/L左右,尿酮转阴,酮症酸中毒症状改善后,胰岛素可改为皮下注射。另一条通道为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有足够的组织灌注量胰岛素才能发挥作用,应及时补液,补液最初2小时补2000毫升,以增加血容量,补液速度可控制为1-4小时、5-12小时、13-24小时各占当日输液总量的1/3。但老年患者及心肺功能差的输液速度及量不宜过快过多。纠正酸中毒补碱时量宜小,速度宜缓慢,每隔30分钟测PH及HCO3-,直至PH>7.1,护理中监测患者尿量及心电图变化,当尿量每小时大于50ml时开始补钾。

3.2 基础护理 严谨、认真、精细的做好基础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防止并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

3.2.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生命体征 应用心电监护,观察患者心率、脉搏、呼吸、血压,对昏迷患者注意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并做好记录。意识已清患者可与其简单交流并认真观察意识变化。

3.2.2 监测生化指标 每小时测血糖1次,每2小时监测血钾、钠、氯、血酮体、尿酮体1次,并将数据变化及时报告医师,谨防医源性并发症,如低血钾症、低血糖、高血氯、肺水肿等发生。

3.2.3 密切观察尿量变化 由于本组患者来院时均意识不清而予以留置导尿管,一是便于精确统计尿量,观察尿液性质,了解肾功情况,二是便于患者身体、床褥的清洁卫生,预防皮肤感染,三是便于及时取尿样指标,要每天用0.1%呋喃西林250毫升膀胱冲洗2次。

3.2.4 预防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定期病室消毒,保持病室清洁、安静,湿度温度适宜,使患者处于舒适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翻身叩背,痰稠难咳者先以导管吸痰,再用超声雾化湿化气道每日2-3次,促使痰液及时排除。保持患者皮肤、口腔、会阴、足等部位的清洁,唇干者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每日用温水给患者洗足1次,每天用温水擦身,清洗会阴1次。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例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62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91-02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即选取120名糖尿病患者,男性75名,女性45名。年龄在15-65岁之间,其中45岁以下的患者65名,45岁以上的患者55名。文化程度,高中文凭以上患者95名,高中文凭以下的患者25名。职业结构分别为:干部43名,职员20名,工人22名,农民18名,其他17名。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12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足自我防护知识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患病经历、治疗过程、血糖控制、糖尿病足自我防护知识来源、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等。采用单项选择统计方法,将人数以百分比的形式进行统计[1]。

2结果

2.1研究对象情况120名糖尿病患者中1型糖尿病患者10例,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患病时间最长的患者患病年限为25年,最短为半年。其中87名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大动脉血管病变等。

2.2研究对象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调查结果见表2。

3讨论

3.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的意义糖尿病目前已成为我国常见的高发病症,所以有关糖尿病患者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广大医护人员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因为精神病变和缺血而丧失感知觉能力,这种合并感染型病发症是引起糖尿病足患病的主要原因,如神经系统病变、因肢端缺血、机体结构感染等。在我国糖尿病患者因患糖尿病足截肢的病例越来越多,这种创伤性截肢病例占其他糖尿病病发症的54%以上,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出现创伤性感染的机率非常大[2]。这种频繁性的创伤质量,不仅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身体痛苦,还给病人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所以要想切实避免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足病患,必须提高患者的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协调治疗和合作医疗,以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病率。

3.2加强糖尿病患者防护糖尿病足的专业知识宣传力度健康教育是辅助治疗方案的主要手段,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通常会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讲座。因为糖尿病患者的病发症很多,所以有关糖尿病的健康知识讲座的内容非常丰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病发症中发病率较高的,所以医护人员在进行糖尿病知识宣传时,应着重加强糖尿病足的专业知识宣传,让每个患者都具备糖尿病足防护知识。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可知,有83.1%的糖尿病患者表示愿意接受糖尿病足知识,有42.5%的患者曾接受过相关防护培训。综上所述,我国大部分医院已将糖尿病足防护知识宣传作为重点知识宣传对象,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治疗指导、药物使用、控制饮食、测量血糖、尿糖等方面[3]。

3.3扩大糖尿病患者接收糖尿病足防护知识的途径和范围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可知,糖尿病患者获取糖尿病足防护知识的渠道很单一,并且其获取的防护知识并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种类,作为一个慢性疾病,糖尿病的治疗特点和治疗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医护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程度和患病类型,制定相对合理、科学的糖尿病足防护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护理人员进行糖尿病足防护培训,以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防护意识缺失问题[4]。

3.4建立和谐的医护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不仅可以增进医护人员和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友好关系,这种情感关系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和谐、舒适、融洽的治疗环境,还能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医院在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治疗的同时,还能为患者制定一个正确、科学、安全、可靠的足部护理方案,让糖尿病患者消除糖尿病足的患病隐患。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良好的知识选择方式,也是患者遵医行为得以强化的重要手段[5]。

参考文献

[1]甘俊丽,刘纯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10,12(02):101-112.

[2]王林文,刘彩英.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12(23):101-134.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例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肥胖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到目前为止,我国糖尿病缓则数已在3000万以上,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位“健康杀手”[1]。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给个人及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危害生命。对于糖尿病合并的诱发因素至今临床上有所探讨,关于导致糖尿病合并症的护理对策有效的实施,为糖尿病患者做好相关的健康宣教,较少合并症的发生,更好的控制血糖,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笔者现将糖尿病合并症的诱发因素及护理对策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02例糖尿病合并症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28-90岁,平均年龄在(56.39±4.91)岁。其中发生糖尿病合并症的类型有:心脑血管疾病34例,肾病12例,眼部疾病12例,低血糖的患者26例,酮症酸中毒的患者6例,糖尿病感染的患者12例。其中病程在1-76年,平均病程为(28.76±4.29)年,入院时血糖为1.1-28.8mmol/L,平均血糖值为16.7±2.8mmol/L。

1.2 方法 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均救治成功,意识状态为清醒,能够正确的回答文化,不能够回答问题的患者由家属代替完成。对于此组患者进行密切的心理评估,入院评估,包括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卫生方面,运动方面,以及精神因素等。详细记录患者所回答的问题,并分析总结导致出现糖尿病合并症的相关诱发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护理对策。

2 诱发因素

探究统计表明,糖尿病合并症的病例发生的诱因,实际上都是对主要的脏器的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的病变所致,例如,患者患病肾脏、眼底以及足部等部位的合并症时是微小血管为主的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而患者患病于心,脑血管是则是以中心血管为主的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而导致动脉硬化的直接原因不是由于机体内的血糖值的高低,而是在于患者体内血脂含量的多少[2]。尤其是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诱发糖尿病合并症的因素有很多种,多数是由于感染、体力过度、肥胖、环境因素以及妊娠等因素都会导致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其中主要因素为感染,它在糖尿病合并症中占有主要地位,特别是病毒性感染是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主要诱发因素,研究发现,多种病毒感染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都会导致胰岛炎的发生,因此导致胰岛素的分泌不足而导致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病,同时还会引起其他的并发在的发生。其中肥胖也是诱发糖尿病合并症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肥胖人群的体内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会逐渐减少,出现糖代谢减慢或者障碍,是体内血糖值升高,引发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3]。

3 护理对策

3.1 控制血糖的护理对策

3.1.1 饮食指导 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症患者饮食治疗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正确的限制患者摄入食物的热,长期坚持不仅能使体重下降和减肥,而且减轻胰岛的负担,并减少胰岛素抵抗,有利于控制血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指导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低盐低脂饮食、戒酒或戒烟、少吃煎炸和腌制品并相应的根据病情限制钠的摄入,每日食盐量应不超过2g,适当的补充含钾和钙的食品,教会患者及家属制定食谱,注意总热量。

3.1.2 运动指导 运动是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的简单方法,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4]。但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中、轻度的运动方式来运动疗法如快走、慢跑、拖地、平地骑车等,注意老年人活动要适度,剧烈运动可致血糖降低

3.1.3 正确使用降糖药物 护士应严格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并根据血压和血糖监测结果合理用药;降压药多为控制剂和缓解剂,切忌勿嚼服应该整片服用;磺脲类药物应餐前半小时服用;双胍类应在餐后服用,α-糖酐酶抑制剂应在进餐第一口服用。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服用药量、注意事项及副作用,如发生低血压时必须休息,出现心慌、全身大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可以吃糖果或者进食。

3.2 心理护理对策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长期的疾病,治疗过程长而且发生糖尿病合并症可遍及全身的重要脏器及器官,因此在护理患者中不仅注重患者的基本治疗和并发症的发生,更加注意的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与疏通,向患者讲明关于糖尿病合并症的相关症状和预防措施,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疾病,告知患者避免出现情绪激动、焦虑、抑郁的心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明莉,毋远春,杜绍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指导[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372.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例5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286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32-01

近二十年来,老年人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性糖尿病已成为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病种,其中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是2型,占90-95%[1]。其疾病以慢性进展性为特征,许多患者多死于其并发症。低血糖是本病常见并发症。有时与脑血管意外临床表现十分像似,给基础医院临床诊断及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2]。2008年2月-2010年3月间我院成功救治了21例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现将有关临床护理资料汇报如下,意在和同道一起交流、学习,提高本病的观察与护理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在6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5岁。21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病程2-20年不等。21例患者主要的并发症有:肺结核3例,占14.29%;高血压13例,占61.90%;冠心病2例,占9.52%;神经末梢病变及糖尿病足3例,占14.29%。

1.2临床表现:21例患者共性临床表现为早期症状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有不同程度的饥饿感、恶心、面色苍白、出汗、手抖、乏力者12例,反应迟钝、嗜睡、乏力2例,言语不清、偏瘫、意识障碍、双眼向上凝视4例,表情淡漠、尿失禁2例;癫痫样抽搐、胡言乱语、精神错乱或行为失常1例。

1.3急救处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既往病史都及时进行血糖检测,结果血糖

2.观察与护理

2.1观察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行为的变化,提高识别能力。低血糖患者发病常有一个短暂的进展变化过程。如患者先出现饥饿感、面色苍白,然后出现虚脱、出汗等表现,再出现震颤、意识模糊、乃至昏迷等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想到低血糖的可能性[3]。因此,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类低血糖反应不同的临床表现,加强病房巡视,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及时发现低血糖的反应及低血糖昏迷患者,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

2.2常规护理:一旦发生低血糖的反应护理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护理和急救措施,严格遵循护理操作常规,做到忙而有序。对于低血糖昏迷的患者,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静脉通路的建立、心电监护等。

2.3心理护理:适时向患者讲述病变的起因和发生、发展及预后。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一些恐惧、懊丧、焦虑、失望等不良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2.4出院康复指导:在等患者基本康复或出院前,给予一些正确规范的健康教育宣教,深入浅出的讲解一些患者治疗心切、恨病用药的严重危害。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对缺泛自理能力老年患者,要建立有效家庭用药监管护理机制,定期检测血糖的水平来指导药物的用法和用量,减少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决定后继处理、治疗方法。

3.讨论

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血浆葡萄浓度过低,致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症。一般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作为低血糖症的标准[1]。糖尿病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低血糖时可导致脑组织损伤,其危害程度不亚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4]。导致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是药源性低血糖。胰岛素、磺脲类、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等种类较多,老年患者对各不相同的用量、用法难以掌握,或有些重症患者怀有恨病用药的心理。不断加大药物的用量均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年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应用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极易发生严重、顽固和持续的低血糖;合并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发生未察觉的低血糖。因此,在使用降糖药物的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浓度,以血糖浓度的值来指导药物的使用,努力避免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丽芬.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250-1251.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11(b)-131-02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 EBN)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求证据,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它既是服务对象的需求,又是护理顺应时展的必然产物[1],其重要性越来越被护理专业人员重视学习并不断发展。糖尿病(DM)为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其基本特征是持续的高血糖,主要因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缺少,或因胰岛素抵抗,或是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多而造成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病症。2007年3月~2009年12月,笔者将循证护理运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意识和能力,对糖尿病的治疗及并发症预防起到积极的作用,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7年3月~2009年12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56例,其中,男125例,女31例,年龄34~80岁,平均年龄59.5岁,经临床诊断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新建议标准。

1.2 方法

1.2.1 循证问题。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存在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要循证。

1.2.2 针对问题搜集证据支持。根据提出的问题,确定检索关键词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检索证据,查阅资料,获得检索结果。通过查询发现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有:糖尿病的认识、治疗目的、饮食控制、运动治疗、遵医服药、血糖监控、并发症的危害性及预防措施。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实施的方法有:①疾病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告知患者坚持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在糖尿病治疗、预防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②饮食指导。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严格制定和执行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并长期坚持,做到定时定量。强调食品的多样化,忌吃甜食,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每周测量体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③运动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运动方式、时间以及所采用的运动量,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太极拳等。运动不宜在空腹时进行,防止低血糖发生。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运动后应做好运动日记,以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④血糖监测。教会患者或家属自作血糖仪,掌握监测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的方法,并做好记录,为调整胰岛素用量和饮食提供依据。⑤药物治疗。为患者讲解降糖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告知患者不可随意增减药量,严格在医师指导下用药。⑥心理指导。由于糖尿病病程长,常反复入院,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激动,这些不良心理会引起血糖升高,对疾病控制不利,及时发现患者不良心理,耐心做好心理指导,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⑦并发症指导。帮助患者及家属熟悉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发生的临床表现,观察方法及处理措施,如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指导患者掌握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知识。

1.2.3 对资料证据进行评价,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目前对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有不同的方法,因此需应用EBN对所获取的结论进行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等方面的评价,制定出合理的教育计划。加强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身健康的能力[3]。根据以上证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临床专科护士针对患者制定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1.2.4 方案的临床应用。将获得的针对患者最适合的教育方案告诉患者,以征求患者的意见和愿望,再结合临床经验,从而制定出最佳个体教育措施。

2 结果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有些患者特别是无明显症状不重视治疗的患者,经健康教育,使之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血糖控制率,预防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3 讨论

EBN的产生源于循证医学,1991年由加拿大Alba Dicenso教授提出,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此观点迅速被关注与研究,它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运用现有的最好的科学证据实施护理,核心思想是护理人员认真地、明智地、深思熟虑地运用当前所获得最后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护理人员本身的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并考虑试验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适合个体需要的完整的护理方案。

糖尿病的治疗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血糖控制不好,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多系统的损害。而EBN强调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应将个人的临床护理专业知识、现有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据与患者的价值观和愿望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位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案。将EBN的方式运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更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程度,增强了患者自我意识,并能正确进行自我保健,积极配合治疗,从而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EBN为护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模式,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即有据可循的现代护理工作的发展,促进了护理人员知识的更新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雁,杨英华.关于“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45.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例7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9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48-01

糖尿病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全身性代谢紊乱,影响着患者的生活方式、工作学习、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其中抑郁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理障碍[1]。本研究对136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老年T2DM患者抑郁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6月――2012年6月就诊于医院的老年T2DM患者。研究对象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7年版糖尿病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共136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69例,患者年龄60-80(71.5±3.4)岁;病程多集中在5年以上,78例,占57.4%;无糖尿病并发症56人,占41.2%,有糖尿病并发症83人,占61.0%。

1.2 方法 研究者向研究对象解释调查目的及意义,发放调查问卷,一般资料问卷: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评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控制糖尿病信心、自评生活满意度。疾病资料包括既往住院次数、病程、治疗方式、并发症情况、临床症状评分。根据临床症状评分中位数(25.00)为界限将患者分为临床症状不明显(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老年T2DM患者抑郁水平及发生率 本研究136例老年T2DM患者的抑郁水平为42.32±7.58。根据抑郁指数(总分/80)[3]大小可将抑郁分为:无抑郁(

2.2 不同特征老年T2DM患者抑郁水平比较 以抑郁为因变量,以一般资料的14个方面(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居住地、居住方式、生活满意度、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控制糖尿病信心)和疾病资料的5个方面(病程、住院次数、有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方式、临床症状评分)的不同特征为分组变量作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老年T2DM2患者的抑郁水平,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生活满意度、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控制糖尿病信心、临床症状评分不同特征组的患者抑郁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老年T2DM患者各组织功能逐渐退化、自信心不足、社会角色的变更、生活圈子的缩小、缺乏人际交流和情感支持等原因导致适应能力下降;持续多年的药物治疗,严格的饮食控制,需坚持规律长期的锻炼,医疗费用的巨大消耗,收入减少,其社会支持减少和对家庭造成的负担等均使老年T2DM患者容易产生抑郁情绪[4]。本次调查结果示,老年T2DM患者抑郁水平为42.32±7.58。71例(占52.21%)老年T2DM患者存在抑郁状况,提示抑郁症状是老年T2DM患者常见的一种心理健康障碍,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临床症状是血糖控制是否理想,疾病严重与否的标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往往临床症状明显。躯体症状明显的患者倾向于认为其血糖控制不理想,疾病严重,更容易担心疾病的恶化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产生抑郁情绪。而抑郁情绪也会反过来影响到血糖的控制。

文化程度不同的患者其抑郁水平不同。本研究中,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其抑郁水平越高,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5]。本研究的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应该将目光更多聚焦于文化程度低、生活满意度差的农村非在职老年T2DM患者,增加其控制糖尿病的信心,循序渐进地帮助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护理知识,减少情绪障碍的发生。同时应该重视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症状,积极控制血糖,积极治疗其躯体症状,改善躯体症状的同时注重其心理状况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董宝宁.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1970-1971.

[2] 田林平.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5):65-66.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例8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作用。方法 本次共选择糖尿病患者24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并选取100名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并组织培训,参与临床护理,就管理前后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指导、用药指导、急性并发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出院指导掌握情况评分均居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口服降糖药率为75%,足部护理率为70%,自我监测率为72.9%,胰岛素治疗率为66.7%,培训后分别为100%、95.8%、93.8%、99.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糖尿病护理小组积极开展糖尿病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可使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有效提高,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糖尿病患者对专科知识加以了解和掌握,在糖尿病控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遵医依从,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血糖水平得到较好控制,促使整体生活质量的改善,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http://

关键词 ] 糖尿病护理小组;临床护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c)-0090-02

临床代谢性疾病常见类型中,糖尿病占较高病发比例,由体内胰岛素生物学作用障碍或胰岛素分泌异常(缺陷)造成葡萄糖在血液中过多堆积所致,可诱导多种并发症,患者需终身治疗。糖尿病传统护理模式以内分泌科为中心,护理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缺乏,仅对科室工作关心,而对专科护理糖尿病人有所忽略,且医护过程中,需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认知水平,主观能动性可最大程度发挥,在医护全程中积极参与,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1]。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可对护理资源合理应用,促使糖尿病患者护理水平改善,对保障生存质量意义重大。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择糖尿病患者24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男140例,女100例,年龄17~85岁,平均(42.2±2.7)岁,均与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抽取100名非糖尿病专科的护理人员,年龄21~35岁,平均(27.2±1.9)岁。取得护士资格64名,护师资格36名;本科30名,专科70名。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成员构成 抽自医院各个护理单元,包括各专科病房、门诊、手术室、休闲体检、急诊的护士,依据双相选择、自愿报名原则,对所管辖的护理单元,护士长对人选有决定权。报名者先经护士长初步评估,内容包括日常工作中关心科室公共事件的情况,授课能力,号召力及参与度,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英语水平,情况,有无奉献精神,了解糖尿病护理新进展的程度等,综合评估,对人选进行确定[2]。

1.2.2 组员职责 就糖尿病日常照护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使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护理,且对护士开展指导和培训,参与血糖仪和胰岛素笔操作规程的制定,临界危险血糖值修改和制定,护理工作中难点问题的解决,在临时指派的任务中积极参与[3]。

1.2.3 小组运行 组织开展培训,每月安排半天相关课程,内容包括对外交流、授课老师安排的专业知识、学习内容等,可在小组成员中选择2名协调员,对小组通信簿进行建立,对组员间信息联络工作负责,如各组员对邮件和课件分发,并接受监督。

1.2.4 小组培训 ①专科护理教育理论:邀请专业培训师,在小组初成立时,开展培训工作,以演讲技巧和人际风格;如何成就自信;应具备何种职业形象等为主要内容。由我院老师对授课技巧进行讲解,包括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学员自身特长的启发;教学方法及运用;如何提高自身讲课能力;分析听众;教育评估等[4-5]。②专业知识培训:系统培训小组成员,对糖尿病系列知识详细授课,以糖尿病饮食误区;糖尿病基本概念;与烟酒相关性;健康的生活方式构成;运动疗法;选择降糖药口服的种类、用药原则、药物作用;胰岛素初步调节方法、概念、不良反应、发展;低血糖体征、症状;低血糖特殊类型的处理及临床表现;自我监测血糖水平;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处理;足部护理;妊娠期间管理,旅游及生病期间管理;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笔;如何安装动态血糖仪及工作原理;胰岛素泵应用方法等[6]。③护理技能培训:积极培训糖尿病护理知识,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为糖尿病知识培训每月开展3次,由组长授课,以使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提高,不断提高综合知识和技能,并举办相关竞赛,增强学习积极性,第二阶段,知识培训每月开展2次,由医生讲课,举办知识讲座,开展护理查房,展开针对具体病例的专题讨论,以使小组成员护理技能和知识水平提高[7-8]。④进修、培训:糖尿病护理小组负责人就小组成员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积极加以争取和创造,对成长进行促进,使知识水平整体提高。

1.3指标观察

记录培训前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指导、用药指导、急性并发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出院指导掌握情况,分值越高,效果越好。记录患者口服降糖药、足部护理知识、自我监测、胰岛素治疗及格率。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指导、用药指导、急性并发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出院指导掌握情况评分均居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口服降糖药率为75%,足部护理率为70%,自我监测率为72.9%,胰岛素治疗率为66.7%,培训后分别为100%、95.8%、93.8%、99.2%,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近年来,社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医疗科技显著进步,公众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自身健康意识增强,如何选择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案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得到最全面的照护、促使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总结糖尿病护理小组建立价值,具体包括:(1)增强护理的高效性:糖尿病小组成员在每个科室均有分布,是糖尿病知识在各科室的传播者,在科室会上,成员可就新技术、新知识进行分享,指导科室其它人员。就院内网进行建立,上传学习资料,为护理人员查阅提供方便,并设立糖尿病网页交流平台,探讨经验,加强护士间沟通,多途径、以点带面、多渠道提高糖尿病护理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确保整体护理质量。(2)利于医护沟通:①在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中参与:因科室不同,专科医生有不同的关注点,缺乏横向联系,外科围术期血糖管理欠佳,对术后伤口愈合及手术效果产生影响,通过糖尿病护理小组的设立,成员可协商讨论,就围术期血糖管理方案进行制定。对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发现血糖管理中问题,向医生及时报告,请内分泌科医生参与会诊,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可使围术期血糖得到理想控制[9]。②制定新入院血糖测定制度:小组成员参与介导,对新入院病例测定血糖的记录表进行制作,并制定血糖临界危险值,相关应对机制,快速血糖筛选,对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患者可及早发现,向医生报告,使医护沟通增强,避免在对病情不明确的情况下,医生对高血压者取葡萄糖输注,加重病情,对医疗纠纷的发生有防范作用[10]。

糖尿病在临床属慢性综合性疾病,由多种原因引发,患病程度及病因不同,观察临床表现,也存在系列差异,另外,患者病发糖尿病后,机体多个器官或系统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造成程度不等的损害,单纯实施针对并发症预防或糖尿病治疗的方法,较难保障预后,故综合医护才可使糖尿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通过专科护理的实施,可使糖尿病患者对专科知识进行掌握,主动参与血糖控制的热情提高,并付诸实际行动,进而使血糖得到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生活质量改善,与新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模式符合,是社会进步的外在体现。

针对住院病例,因在其它专科入住并接受医护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较为多见,而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缺乏对专科知识的掌握,护理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难度,部分因缺乏糖尿病护理技能和专科知识,诱导病情加重。为使糖尿病并发症在各科的医护水平提高,减轻患者痛苦,加快康复进程,对非专科护理人员加强糖尿病护理技能、知识规范化、系统化培训,意义重大。

就慢性疾病特性而言,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为关键性有效控制并发症和糖尿病病情的内容,故加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具十分必要性。在知识教育中,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为核心力量,向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开展糖尿病护理技能培训和知识培训,以促使糖尿病患者良好生活方式的建立,增强健康水平,改善病情,对并发症进行预防为培训终极目的,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非专科糖尿病护理人员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指导、用药指导、急性并发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出院指导掌握情况评分均居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黄慧根等研究结果一致[11]。提示通过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开展,可促使护理人员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和内容,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实践。

针对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糖尿病护理技能和知识方面的规范化、系统性培训,将护理技能与糖尿病知识密切联系,可对糖尿病患者或护理人员检测血糖水平进行规范,建立正确的技术操作流程,掌握血糖仪使用方法,并可指导饮食、血糖监测、运动等内容。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相较培训前,患者口服降糖药、足部护理知识、自我监测、胰岛素治疗及格率均居较高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夏引芳等研究结果一致[12]。提示非专科护理人员在掌握护理技能和糖尿病知识后,可使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增加,对确保获取良好预后意义重大。可为患者提供更规范、专业的服务,为促进康复提供良好条件。在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社会进步的外在体现,对保障患者权益与医院和社会效益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促使患者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极大程度保障疾病预后。

综上,针对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糖尿病护理小组积极开展糖尿病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可使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有效提高,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糖尿病患者对专科知识加以了解和掌握,在糖尿病控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遵医依从,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血糖水平得到较好控制,促使整体生活质量的改善,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http://

参考文献]

[1] 邱翠琼,吴秀燕,张广清.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11,8(3):58.

[2] 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3] 应文娟,陈书盈,谢金莲,等.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6):39-40.

[4] Salsali A,Nathan M.A review of types 1 and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ir treatment with insulin[J].Am J Ther,2006,13(4):349-361.

[5] 覃淑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探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3):204.

[6] Lowe JM,Mensch M,McElduff P,et al.Does and advanced insulin education programme improve outcomes and health service use for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J].A 5-year follow-up of the Newcastle Empowement course.Diabet Med,2009,26(12):1277-1281.

[7] 李华,余桂芳.糖尿病联络护士工作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89-90.

[8] Moriyama M,Nakano M,Kuroe Y,et al.Efficacy of a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program for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results of a 12 month trial[J].Jpn J Nurs Sci,2009,6(1):51-63.

[9] 刘东霞,吴海燕,梁勤.在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的效果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11):2995-2996.

[10] 曹玉芝.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109-110.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04-0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为特征,中医认为多与脏腑虚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有关,与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1]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系指糖尿病患者无皮肤原发性损害,而以皮肤瘙痒为主的皮肤病 。好发于腰背和四肢,其次为腹部、口腔、外阴、肛周。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大约占27.5%左右。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草药外治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共收治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患者88例 ,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55例,女33例;年龄 23~78岁;病程2~20年;皮肤瘙痒 3d~ 3年。反复性阵发性皮肤瘙痒,昼轻夜重,初起仅限于身体某处,搔抓后扩展至全身。全身或局部皮肤见抓痕及散在丘疹,严重者由于经常搔抓,局部皮肤增厚有血痂及色素沉着,甚者皮肤溃破、感染。经治疗护理8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2 方药组成

三叉苦300g,五色梅300g,芒藤500g,毛七公300g,散血丹500g。

3 治疗方法

上药切细,加清水约500m1,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约20分钟,药水趁热倒入面盆,令患者脱掉衣裤坐于圆框木椅,将盆装药水置于椅下,药水与皮肤相距约1520cm,毛巾浸湿药水搽洗周身皮肤,自上而下反复搽洗约20分钟。如此熏洗每周2次。

4治疗结果

熏洗1周后,全身瘙痒消除八成,皮损渗脓液干燥结痂,熏洗2周后,瘙痒消失,皮损结痂脱落。皮肤瘙痒症全。总有效率100%。

5护理干预

5.1 一般护理

首先教会患者自我监测。因糖尿病是终身疾病,坚持自我防护及监测,教会病人及家属使用血糖仪及尿糖监测,经常监测血压变化,血脂情况,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观察用药结果。

护士对病人进行详细的病情观察记录。 应定期测量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观察患者的饮水、进食量、尿量及尿色的变化;观察神志、视力、舌象及脉象的变化, 做好记录, 如发生异常应及时处理并汇报医师,防止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

5.2心理护理及情志调节

生命现象的最基本特征是大脑统帅着机体,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病人的内环境稳定,烦躁的情绪则可引起一系列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患者由于其病程长、痛苦大,往往会丧失治疗的信心。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关心、爱护以及体贴,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并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注重人际交往,学会倾诉问题,用疏散转移等方法排解不良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利于病情稳定。

5.3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护理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制定食谱,根据血糖变化做适当调整。使患者做到主动遵守饮食计划,合理安排饮食,鼓励病人多吃富含可溶性食物纤维的食物,其可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有利于改善血糖、脂代谢紊乱,并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每日饮食纤维素含量以不少于40g为宜。并根据患者病情情况,按中医辨证论治,可适当配合一些中药治疗。[2]

5.4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饮食控制、长期服药、积极配合治疗。健康教育被公认为是其它治疗成败的关键[3]。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易产生焦虑、烦躁、失望、悲观的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宣教、交流沟通,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他们正确了解糖尿病知识,掌握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的具体要求,使用降血糖药物注意事项,坚持随访,按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生活制度应规律,戒烟和烈性酒、低盐饮食,控制好血压。讲究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此外,还应嘱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 病历卡,注明姓名、病名、住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等,以防 发生意外时提供方便,便于及时救治。

5.5皮肤护理

5.5.1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的安静及空气新鲜,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 。条件允许可每日沐浴 。老人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洗澡时应 有人陪护,以防发生意外。沐浴不但可以清洁和湿润皮肤 ,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使汗腺活动增加 ,汗液分泌增多 ,部分汗腺、皮脂腺的功能得以恢复。勤修指甲、勤换内衣,并选择棉织的袜子、舒适的鞋子。督促患者不要搔抓皮肤,以免抓伤皮肤引起皮肤溃破和感染。[4]

5.5.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较低,一旦破损易发生感染,伤口不易愈合。对皮肤严重溃破患者,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6讨论

消渴是全身性疾病,由于病程长,机体抵抗力低,组织修补能力差,故易合并其他病症。糖尿病皮肤瘙痒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若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皮肤瘙痒尤为明显。严重者会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败血症。从88例的病史中,几乎都偏重于三消之症状定冶入手,因而往往出现标症未解,本症难。本方三叉苦,散血丹,芒藤配伍,有去瘀通络,五色梅与毛七公合用有解毒止痒,临床应用发现芒藤不仅有通经活络治络,还有止渴益气、滋阴之功。全方配伍得当,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症药到病除。本方药用鲜采生用,治疗及护理操作方法简单,又经济,疗效好。尤于山区药源丰富,值得使用。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关键的工作,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它要求护理人员除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外,还必须具有耐心、细心、恒心。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从心理、技术到家庭、社会的全方位护理,对患者控制血糖,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缓解糖尿病病人皮肤瘙痒的痛苦,以增加病人的生活乐趣,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27-433.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例10

【摘要】 目的 对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护理方法与预防进行总结。方法 对多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大大降低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和预防措施,患者的痛苦减轻了,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也达到了。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 作者单位:130021 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 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的糖尿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原因在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确诊的已达4000万,其递增的速度为每年100万人。高血糖为临床的主要标志,多尿、多饮、多食以及消瘦等是其常见反映症状。若不能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身体多系统将受到严重的损害。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多数医生认为,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多种综合因素导致的。糖尿病足、并发冠心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等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这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糖尿病的轻重程度似无明显关系。为此,对糖尿病慢性病发症我们应该采取早观察、早发现、早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这是十分重要的。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糖尿病患者65例,其中,35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其中18例脑血管意外、7例合并冠心病、8例视网膜病例、10例糖尿病合并肾病、22例合并末梢神经炎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12 方法 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根据个患者血糖水平和并发症不同而制定,为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还要给予糖尿病知识健康宣教。2 慢性并发症观察21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肾病观察要注意观察有无尿毒症的早期表现,如磕睡、神志是否疲倦、头痛、烦躁不安、精神恍惚、失眠严重等症状,是否长时间恶心、饭后呕吐、腹痛和腹泻、饭量少并且不规律等症状。22 为了解病情发展情况,可以对血压进行观察,通常Ⅲ期糖尿病肾病初期,在运动后血压升高,糖尿病Ⅳ、V期持续升高。根据临床表现,50%的糖尿病患者有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症状,糖尿病肾病防治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对血压进行监测和控制。23 水肿、尿量及尿蛋白的观察及护理应观察水肿程度,分布的部位及消长情况。每周测2~3次并记录。24 冠心病患者常常无疼痛感是因为其神经病变,且因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发生心肌梗死的后果不好。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应该予以严密观察。25 外周血管病变患者是否四肢出现发冷,下肢在行走时是否疼痛,休息之后便有所好转。在行走中下肢是否又出现疼痛。26 神经病变观察患者有无肢麻木感,自发性头痛,有蚂蚁爬过等异常感觉,腹痛、腹泻,是否胃瘫、尿失禁或尿潴留、阳萎等。3 临床护理31 一般护理311 要保持病房内安静整洁,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平整清洁的床铺,并且干燥。312 在生活上关心、鼓励患者他们,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自我保健要加强,积极配合治疗。313 皮肤要做好护理,避免皮肤破溃造成感染。协助卧床患者更换,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每周1~2次用温水擦浴全身。314 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动物脂肪要少吃,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以降低胆固醇,从而延缓病情的进展;戒烟、戒酒,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得到降低。315 应合理饮食,遵医嘱按时用药,血糖要严格控制。316 对伴有高血压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血管病变可以得到减轻。32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 ① 高血压的控制。应把血压控制在125/75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血压变化予以密切观察并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②饮食的护理。降低蛋白尿可饮食低蛋白食物,胰岛素抵抗得到减轻,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得到改善。同时给予适量必需维生素、氨基酸、纤维素等以保证足够的能量。③ 水肿皮肤的护理要加强。损伤、压疮、感染的发生要预防。肢体适当抬高,加快静脉回流以减轻水肿。尽量避免肌肉或皮下注射,以免吸收不良。透析者做好动静脉造瘘管的护理[1]。33 神经病变的护理。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弥可保等及予凯时、血栓通、金纳多等药物改善微循环。明显疼痛的时候,应该适当给予止痛药或理疗、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措施。安慰患者,心理指导要做好,协助生活护理,提高生活的质量。4 讨论

糖尿病是血管病也是内分泌病,糖尿病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压和降糖。积极降低血压水平,预防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是重要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有利于预防血管疾病,降糖治疗应本着平稳渐进的原则。

参 考 文 献[1] 刘继琼,等.7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3):407408.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67-01

本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了4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给予所有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鉴于护理干预对于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都有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48例,男女比例为27:21。年龄在6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6.15)岁,病程在3-42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25±4.32)个月。其中,17例患者合并冠心病,19例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1,12例患者合并高血压。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29例予以降压药治疗,19例予以胰岛素治疗。

1.2 方法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予以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以响应的护理干预,包括观察病情、健康指导、用药指导以及饮食护理等。具体措施如下:

1.2.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待患者正式入院之后,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其病情,查看是否存在着头晕目眩、出冷汗以及饥饿等症状。并给予患者定时进实施微量血糖检测,查看其熟睡之后是否出现突然憋醒、皮肤湿冷之类的情况。

1.2.2 给予患者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病理知识的宣教,以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方式,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糖尿病低血糖症的病理知识与预防方法、治疗方法、诱发因素等。同时,给予患者解释糖尿病基本特征,使其知晓这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且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必须控制自身血糖,坚持治疗。而患者家属应予以其心理支持与鼓励,提升其治疗信心,促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

1.2.3 给予患者用药指导。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不能停止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说明其所用药物的具体用药剂量以及正确使用方式、注意事项,使之知晓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与心理准备。由于药物用量过大也是导致患者低血糖症的主要因素,因此还需嘱咐患者按时、按量,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1.2.4 给予患者饮食护理。根据患者治疗期间体重、身高等具体情况,计算出患者的日需热量,在以相关食物替换同等热量,给予患者制定具体个性化的饮食标准与饮食方案,控制患者每日糖分的实际摄入量,并秉承少吃多餐的原则,严禁其暴饮暴食。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大多年纪偏大,记忆能力随之减弱,所以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需反复强调饮食控制,要求患者根据既定方案进食。当患者病情发生相关变化之后,护理人员需对其饮食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

1.2.5 其他护理。针对采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为提升其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适当锻炼,以此方式控制自身血糖以及体重,加快脂肪的分解,从而达到改善其心肺功能的目标。而在运动方式的原则方面,应以有氧运动为主要形式,譬如散步、慢跑、太极等,严禁过度运动与过度操劳。此外,在进行运动之前,患者应禁食,且餐后严禁进行剧烈运动,运动量需严格控制,并每日持续减持。

2 结果

经相应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之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已得到相应的缓解,且其血糖都已恢复正常值,没有出现并发症病例,效果十分显著。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患上糖尿病的患者数量与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糖尿病已经成为临床发病人数最多的一种难根治疾病类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属于医学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三大疾病,其中,糖尿病普遍出现于老年患者中,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1]。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类型也非常多,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病、糖尿病眼病以及糖尿病足病、低血糖症等。而低血糖症相对于其他并发症更为常见,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皮肤苍白以及手足颤抖等。一般情况下,糖尿病低血糖症在老年患者中最为常见,人体血糖的正常波动值是3.3mmol/L-8.3mmol/L,若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机体血糖波动值低于该范围,就会诱发低血糖症[2]。这是由于血糖是人体脑细胞主要能量的基本来源,若患者患上低血糖症,会造成其脑细胞供血不足,继而出现脑功能不全、受损或者是死亡现象。由此可见,给予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是死亡率以及致残率的最重要方法[3]。

本院将4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给予所有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在给予患者观察病情、健康指导、用药指导以及饮食护理等措施之后,低血糖症状已得到控制和小时,血糖趋于稳定,效果良好。且平等和谐的护患关系也促使患者主动接受治疗,提升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经研究发现,针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应结合其诱发原因,再配合以相关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能降低出现低血糖症的几率,具有显著的价值,值得各大医疗结构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