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校数学论文

高校数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6 17:17:43

高校数学论文

高校数学论文例1

一、高等数学应当作为文科类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通识课程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离不开数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也已发展到不懂数学的人望尘莫及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新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应当掌握一些高等数学知识。

据了解有些高校至今连文科高等数学选修课也没有开,究其原因,有些是对开设高等数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够;有些是感到现有的教学总课时已经很多,不好再增加一门课;有些是数学教师人手不足,也有些数学老师不愿意给文科学生讲课,认为不好教,或者认为内容浅没意思;还有些则是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其实,上述问题只要足够重视,认真研究,并不难找到解决办法。

二、文科高等数学应当将传授数学知识和揭示数学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文科类大学生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什么?究竟应当介绍哪些内容?对此尚有不同的看法。目前也没有比较认可的、通用的教学大纲,合用的教材也不多。前些年出版的文科高等数学教材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介绍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一元微积分、概率统计初步和线性代数初步,并在每章最后附了一个历史注记,但这些注记的内容比较专业,初学高等数学的学生很难看懂,更难理解;另一类按作者所说,是近现代数学的“导游”,分专题介绍了数论、解析几何、微积分、组合数学、线性代数、线性规划、概率统计、图论、数理逻辑、模糊数学的知识,有的还介绍了数学模型、数学结构、复杂科学、数学实验技术等。这些教材涉及了很多数学分支,面太宽,每个专题的介绍也只能一带而过,教师难教,学生也难学;还有一类是侧重于介绍数学文化,虽然内容相当精彩,但对数学知识的介绍比较零散,对于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的文科大学生来说,不能达到比较系统地学一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很难真正理解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

作为面向全体文科类大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的高等数学,既要介绍高等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又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尽可能使学生对近现代数学的概貌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并着力揭示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这样才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传授知识和揭示实质二者不可偏废。

因此,所介绍的应当是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高等数学知识,首先应当介绍研究确定性现象的一元微积分和研究随机现象的概率统计初步。在此基础上,再比较简要、系统地介绍一点数学发展史,介绍一些经典数学问题、传统数学分支和当代数学科学的发展,通过史实与例证来揭示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思想方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等。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学生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既学到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了解到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既受到形式逻辑和抽象思维的训练,又受到辩证思维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得学生在今后的一生中,即使把许多具体的数学定理和公式忘掉了,但数学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仍然在帮助他,指导他工作、学习和生活。

三、对文科学生讲授数学必须更加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

数学老师习惯于严格、严密的论证,推导,而对直观、直觉往往重视不够,有些老师甚至认为不严格证明就不算数学课。其实,“数学课”与“数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数学课应当把数学成果的科学形态转化为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因此,数学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恰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文科学生讲高等数学,更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扬其形象思维之长,补其逻辑思维之短;扬其阅读能力之长,补其运算能力之短。

对一般的文科大学生来说,应当尽可能地降低严格论证的要求,而侧重于介绍已有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学会运用。所谓“尽可能地降低”,并不是“取消”,而是:一要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例如微分中值定理、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的严格证明可以代之以直观的说明);二是对一些特别重要、并不显然、而又不难证明的命题,应当给出严格的证明(如微积分学基本定理,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公式等),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三是有些内容只需要学生知道是这么回事,并不要求他们完全掌握并能运用(如极限的定义、定义;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等)。

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更要注意生动形象,举例时注意结合他们的专业,适时地插入一点文学、语言学、经济学、美术学、音乐学、影视艺术等方面的例子,插入一点数学家的故事,插入一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有关的事例,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可启发他们如何去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特别注意向学生揭示高等数学中变与不变、有限与无限、部分与整体、确定与随机之间的矛盾,以及矛盾转化的条件和途径。

必要的课外作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学得不好的同学大都平时不能认真地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检查自己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最好办法,也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因此,学生作业我都是亲自批改,并把作业中的问题记录下来,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讲评,对个别错误多或态度差的同学则当面谈。

四、加强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搞好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

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既能及时反映高等数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又能贴近日常生活;要能够自然地引入数学基本概念,展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要能够保持特有的数学特征列举出与文科专业相关的、有价值的实例;要注重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及其形成过程,通过对数学内容的辩证分析、典型数学史料的穿插融会,介绍数学与逻辑、哲学、教育、文化、数学家品质与业绩,渗透数学的人文精神。教学内容除微积分外,还可以有数学史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线性规划、数学方法论、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等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的基础课内容。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善于使用网络、多媒体进行教学与管理,善于应用网络课件、授课录像,做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在大学文科教学改革中,高等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开好这门课,是一个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给予关注的课题。我们希望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给予关心和帮助。也希望高校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把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广泛地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陆跃.采用美国教材进行文科数学教学初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8,(4

).

[2]黄秦安,邹慧超.数学的人文精神及其数学教育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2006,(4).

高校数学论文例2

一、CAI理论基础

CAI(compufingAidedInstruction)即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

1959年,美国IBM公司成功研制的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宣告人类开始进入计算机教育应用时代。就学习理论而言,有过三次大的演变。

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CAI主要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这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级阶段。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一反应理论。它包括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学习过程是尝试与错误的过程;二是学习过程是刺激一反应一强化的过程。多年来,该理念一直成为CAI课件开发的主要模式,并沿用至今。

第二阶段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类的学习不单是外部刺激产生的结果,也与人脑的作用有关。在CAI课件设计中,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开始研究并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

第三阶段以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这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成熟阶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

二、高职院校CAI高数教学的利弊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形象直观地展现高等数学中的几何空间关系。CAI课件能够形象直观地演示出高等数学中的各种空间关系模型。借助CAI课件中的动画,来模拟复杂函数的图形的形成和空间图形的位置变化,学生不仅看到了准确的空间图形,还能观察到各种空间关系的形成过程。例如,空间旋转曲面的教学中,利用动画展示其图形,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使抽象问题具体化。CAI的应用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等以直观形象的形式通过媒体展示给学生。计算机具有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性能,而且图像清晰、数字精确、文字规范。通过是动画的播放,极限的概念的形成、定积分的定义的理解、旋转体的形成等,都能在PowerPoint电子课件中很好地展示。数学中,这些晦涩的概念和定理,利用CAI课件中的直观的形象图形后,变得通俗易懂。

3动态过程的演示形象化。高等数学涉及到许多动态变化的问题。比如函数极限的概念中自变量变化趋势和函数变化趋势,学生较难理解。若用CAI显示其趋势变化过程,学生很快就可透彻理解。例如,在讲授定积分概念时,其中一个引例是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它体现的是应用极限论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难点问题是如何将区间的无限划分这一抽象的极限思想具体化。这个问题在黑板上是无法演示的。而利用CAI课件中的二维动画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显示成倍地增加区间的划分个数,展现从有限到无限的质的变化。学生在动态画面不断变化中,似乎看得见矩形的面积越来越接近小曲边梯形面积的极限过程。通过动态的演示可以将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现象形象地模拟出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极限的思想和定积分的定义,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有助于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概念和定理的表达和定理的证明等,都需要书写,教师在完成这些书写和画图的过程中浪费了课堂时间。而且“现场制作”往往还难以令人满意,影响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使教师可在课前将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事先精心设计并制作于课件之中,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和课堂工作量,而且有利于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与学生的互动上。

5突出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借助于CAI课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以突出的方式展现在课堂教学中。如将学生初学时难以理解和易出现错误的内容、几何图形中关键的点和线,或以动画形式,或配以不同字型,或配以醒目的颜色来突出显现。可以突出重点从而强化学生记忆。

6改善了高等数学课堂的视听教学环境。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板书较多,坐在后排的学生有些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和听不清教师的讲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在多媒体教学中,电子板书和无线话筒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还可以使用实物投影展示台来放映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如讲评学生的作业时,教师将学生作业投影到大屏幕上,既方便又快捷。

(二)劣势分析

1抽象思维能力的削弱不利于数学的再学习。现代媒体的特点是能够使数学中某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这对于概念的形成和理解是有帮助的,但这些不能代替抽象思维。数学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抽象思维能力的削弱不利于数学的再学习。例如,美国曾在微积分的教学中过度使用信息技术表现图像,结果导致在后继内容的学习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跟不上,只好回过头补有关抽象能力的培训课程。

2课堂教学节奏难以把握。传统教学模式中,随着教师的板书,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渐渐展开的过程。教学双方在思维上比较容易同步。而多媒体的信息量大、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如果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讲解,会造成学生理解得不透彻,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容易分散学生和教师的注意力。多媒体以其畅通的信息渠道,集光、影、信息处理、文字输送等功能于一身,呈现五彩缤纷的界面。如果课件制作过于追求这种功能,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反而分散了注意力。另外,多媒体教学中,很多教师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在计算机的下一步的操作上,不知不觉就忽视了和学生的双向交流。

4高职院校硬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1)教学软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当前市面上出售的高等数学教学软件作为大批量商业开发的产物,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是内容陈旧。不少教学软件是教材的翻版。真正能够用于课堂实际教学且内容新颖富于启发性的软件很少。二是通用性差。大多数高等数学教学软件是固化的,没有提供可开发的平台。教师无法根据教学需要调用,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软件。三是高等数学教学软件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的多,由高等数学教师制作的少,因而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准,甚至还有知识错误。由于过分强调制作的精美,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内容与呈现媒体之间尚不能形成最佳匹配。(2)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方面的训练。特别是一些最近几年才由中专升为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由于要适应教材的变化,花在钻研多媒体教学方面的时间和精力都相对不足。

三、完善高职院校CAI高数教学的主要对策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因而数学课不是看数学教师的表演,而是学生自身的参与课件的设计主要不是支持老师的“教”,而是支持学生的“学”的。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理解,让他们思考,让他们交流、质疑。因为课堂教学是输出和输入的双向活动。应避免整堂课都是播放幻灯片,只给学生输入大量的信息,却不给学生输出的机会。

2重视教学的启发性。启发性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数学教学决不能只告诉学生现成的数学结论或让学生死记公式、定理和法则。数学教师的责任在于再创造,在于提出通过CAI教学来向学生提出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问题,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知识。CAI课件设计应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把新的知识以一种逼真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诱发学生思考问题和强化记忆,使学生通过一番思索找到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结合点,发生认知改组从而完成新一层次知识的意义建构,获取正确的结论。

3严格控制教学难度。高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如果课件设计一味追求难度,势必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降低。因而课件设计要严格控制难度。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教学软件或是网上搜索到的CAI课件,绝大多数是以本科院校的学生或数学专业的学生为教学对象的,在利用这些现成的课件制作高职院校的课件时,切忌不加改造直接拿来用。

高校数学论文例3

1、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与时展不协调,尤为突出的是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的教与学、学与用等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已无法满足各学科发展和工程技术实践对数学的要求。而高等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课,数学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以其通过教改,不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使数学教学在职业教育中能够得到不断适应和长足发展。

2、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不可避免的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此相适应,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改革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部分。但从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的现状和特点来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如何进行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亟需探讨和探究的问题。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从根本上提出数学教学改革的明晰思路。

根据本专业的具体特点,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作为数学教学改革的原则。但在目前,由于许多高职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而忽视了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尤其是高等数学被置于了可有可无的境地。另外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底子薄、成绩差,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不够重视,或多或少受“数学无用论”的影响,或者认为数学太难,学不懂,吃不透而忽视了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所以我们必须改变教授方法,改革课程功能,以适应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3、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探析

探析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就必须注重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多方面内容的改革。削枝强干、删繁就简,以数学教育适应本专业的实践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探索道路,稳步发展。

3.1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1.1教学要求机械

在当前的教学体制下,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同一授课内容下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会跟不上课程内容出现掉队现象。所以,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减弱,影响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3.1.2教学内容单一

高等数学教材,尤其是模具专业的数学教材,理论性太强,与实践联系不大。其枯燥的定理公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1.3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定式思维和多年的习惯,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的授课方式始终如一、一成不变,造成创新不足,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教学效果比较差。

3.1.4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的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内容很枯燥,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再加上学生的基础和自律性较差,部分学生受“数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认为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用到数学的机会很少,于是数学很容易被放弃。

3.2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改革措施

3.2.1改革数学内容体系,适应职业化发展需求

根据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需要,决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所以满足职业需求是数学教学改革内容体系的主要目标。高职院校不是培养传统意义上的钳工、电工等,而是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这必须有专业知识的支撑——特别是数学技术应用能力。所有这些决定了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方向。

3.2.2改革课堂师生双向交流,增强数学能力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课堂改革,要提倡双向交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数学教学的专业性很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应该让学生大量接触与专业有联系的实例讲解概念,正确建立学生的数学专业思维。这样的数学教学课堂,能拓宽学生的数学思路,提高整体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

3.2.3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适应现代技术要求

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也逐步得到应用。数学教学有较多的定理和公式,而使用数学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点。

3.2.4强化高职院校数学师资力量,推进数学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数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数学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状况,利用一些优惠政策和条件,将有专业技术特长的社会人才吸引到职业院校兼职,这样可以强化高职院校数学师资力量,推进数学教学改革。同时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符合社会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3.3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高校数学论文例4

自新课程教育改革后,考入高等院校的高中毕业生所使用的都是教改之后的新教材。基础教育为高等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高等数学课程而言,基础性的数学教育课程对其内容进行了适当删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学课程的深度与难度,尤其在高考改革后,牵动高等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二)以能力为关键的素质观的需要

要想改变以知识多寡与学问深浅为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唯一知识质量观,就一定要提倡与知识经济相适应,以能力为最终衡量标准的本科院校学生素质观。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必须将培养重点置于学生通过高等数学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与素养方面,并将其放在学生把握学习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精神等层面。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需要

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培养,就必须改革以下几点:①适当增加数学素质课程训练,将高等数学思想文化充分突出出来;②降低高等数学内容难度,相应减少学科课程;③适当增加高等数学课程教育比重,加强教育理论和技能;④在所增加的实验课中,对实践环节进一步加强;⑤增加素质选修课程,使人文素养得以提高;⑥进一步增加课程选择性,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相适应。

(四)现代化教学现状的需要

就认识角度而言,很多教师对学生后续专业课与基础课和高等数学之间的联系比较陌生,而且也不了解后续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中高等数学的作用,他们只懂得就数学课本传授知识,这会让学生无法从中体会数学课对后续专业课的重要作用与影响;就内容而言。新建本科院校中所用教材有过多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应用内容,而且高等院校教师也比较偏重向学生传授知识,这就忽略了实际所传授的内容与实际问题、专业学习的有效结合,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高等数学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这就与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不适应;就方法而言,习惯沿用满堂灌、注入式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思维出现惰性,对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造成抑制,对学生探究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就实践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存在非常薄弱的实践教学环节,多学少用的现象比较多,其中新建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相对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就是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二、改革新建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依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对高等数学教育教学目标进行优化

作为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新建本科院校,必须严格遵循“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以及强素能”的教学理念,以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目标,适当调整课程教学要求,制定周密的教学大纲。①高等数学课程多维目标的构建。在保证能够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下,对高等数学课程知识和技能、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方法与过程三维度高等数学教学目标进行确立。②调整高等数学教学要求。不需要过分强调高等数学理论完整性,降低计算与证明的难度,降低高等数学理论要求,进一步淡化运算训练,以掌握数学方法、理解基本概念、加强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与数值计算能力,突出数学理念,要求学生学会以数学方式解决软件实际问题。③利用分类方式制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对培养应用型人才与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要求的差异性,通过分类的方式制定适应于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高等数学课程教育教学大纲。

(二)依照培养应用型人才需求,对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优化

在固定总课时的前提下,必须依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按照“以应用为目的,实现两个转变,形成三个层面,全面把握四大关系”的教学思路。“以应用为目的”指的是依照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的需求,以问题为导入,以数学方法为主线,同时以数学知识产出过程为具体教育平台,凸显高等数学整体框架,以此形成高等数学知识整体框架结构。“实现两个转变”指的是以注重专业需求的应用导向替代注重数学理论的应试导向。此外,“形成三个层面”指的是将本科院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基本、深化及应用三层面的划分。

(三)依照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一是教学过程互动化。建立对话式课堂文化,视课堂为一种互动与对话的过程,通过“对话”取代“独白”,开辟一种教学新模式。二是抽象问题直观化。在数学中,必须依照教材内容对教学媒体进行重新组合,通过对新颖教学设计进行创设,使高等数学问题更为直观化。三是枯燥问题趣味化。枯燥的数学问题通常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大障碍。四是复杂问题简单化。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最为简单的教学方式来系统性处理复杂高等数学问题,采用最简单语言来具体说明深奥的理论。

(四)依照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策略进行优化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兴趣,然而,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普遍从小就对数学缺乏兴趣,而数学教师忽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或者无法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是导致学生数学兴趣淡薄的关键性因素。所以,数学教师必须对自身教学艺术进行研究与提高,恰到好处地包装高等数学知识,采用最佳呈现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其认真品味数学之趣、领略数学之奇、欣赏数学之美、展现数学之魅力、感受数学之妙,使其对知识的期待和好奇充分激发出来,让其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体现高等数学文化的魅力与思考高等数学的乐趣。

2.摒弃严密数学。

通常情况下,之所以数学教师无法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有效激发出来,其根本因素就是教师一味倡导高等数学严密性,并未将数学教学生动性与数学本身严密性之间的矛盾处理好。从另一种角度而言,数学本身的严密性是相对而言的,在新建本科院校中,高等数学教育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并非一步到位的,由此可见,高等数学教师必须善于将深奥思想形象化、抽象概念具体化、陌生内容生活化、枯燥理论趣味化,这种教学方式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3.高等数学情境问题的驱动。

我们通常所说的任务驱动法,指的是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延伸的一种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法着重强调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与任务,通过问题探索方式里维持与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高等数学教师可以问题驱动法将教学内容逐步展开,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学习,以此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与能力。

(五)依照培养应用型人才需求,对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进行优化

就本质而言,教学考核评价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被称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鞭策与强化手段。在考核评价中,教师能够对高等数学教学效果进行检验,以便对后续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学生也可由此对所学技能与知识情况进行了解与掌握,改进学习方法。通过结合随堂测验、平时成绩以及期末考试的多元化方法来考评高等数学学习成绩,对学生应用高等数学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平时高等数学成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平时作业、课堂练习、课堂提问、课堂出勤、分析资料、查阅资料以及应用举例等;高等数学随堂测验的内容主要有:数学实验、教材中的练习以及单元测验等。此外,教学指导委员会试题库组共同制定出期末考试试卷,其所占的比例可以依照学生自身情况具体确定,此外,如果学生对高等数学某方面内容有创新与研究,教研室可对其进行免考,以此勉励学生积极创新与应用。此多元化考核评价制度,从本质上走出了传统的以笔试当作考核评价唯一方式的弊端。

高校数学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9-0015-02

一、现代教育与大学数学教学现状

现代教育中流行着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思潮。功利主义模糊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学生的精神生活、个性特长、道德信念等被漠视,被践踏。教育的本义是开启心智、引人向善,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文化、教养人心。[1]教育的功能本质就是延续人类的价值生命,教育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究其实质是人的精神人格的完成。[2]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子系统,现代的数学教学已不同程度被扭曲为习题演练、考试训练和获取高分的机械过程和外在手段。[1]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认为,近一个世纪的教育放弃了对学生进行“为何而生”的教育,致力于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教学过程缺乏对数学本质的研究,教学停留在数学的知识和技能上,缺乏对数学人文价值的挖掘,疏忽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的培育和关怀,让部分学生“谈数色变”, 认为数学课程就是概念、公式、定理的集合,枯燥而又乏味,为此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而文科大学生以为进了大学可以不再学数学,不再接触数学,也不知道学习数学对自己以后的工作会有何帮助,学习数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试及格,挣学分,为了顺利完成基本学业,他们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但是,数学作为科学的工具,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程中已充分显示其实用价值。数学更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一种文化熏陶和素质的培养。数学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可以通过数学的思想和精神提升人的精神生活,数学的终极价值在于,当学生步入社会后,也许很少有机会用到某个数学定理或公式,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和数学的精神一定会伴随他们一生。在教育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相融合的今天,转变教学观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已刻不容缓。

二、人文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性

《辞海》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精神,首先它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然后是能够坚持某种观念的一种勇气,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处理人和物之间的关系的,主体是人。人文精神是指关注人,尊重人格和人性,以人为中心来看待世界事物的一种思想态度,体现在人能否正确对待自我、 他人、社会和自然,是人类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从“自在”状态过渡到“自为”状态的一种本事。据人文精神的特定蕴藏及其历史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人文精神应包括以下内容:以人为本的主体思想、创新精神、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平等观念。它围绕着“人应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本质上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求善求美,理性兼顾。而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培养和发展人的人文精神。数学教人诚实和正直。英国律师至今要在大学里学习很多数学知识,美国的语言硕士导师更愿意招收理工科的学生,还有日本的公务员考试要考微分方程、线性代数等,不是因为这些岗位与数学有很大联系,而是因为数学中有一种思维品质,就是讲道理,讲真理,实事求是,追求卓越,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的人,能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而又客观公正的办事风格和严谨的学术品格,这一点对一个人的成长,比他拥有多少知识更重要。

三、数学教学中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

(一)加强高校数学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而教师的自身素养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仅是在教书,而且是在教人,育人,把数学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揭示在学生面前,把教师自身对待数学的态度中体现的人文精神传感给学生。[3]首先数学教师必须有很深的基本功,精通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懂得教材的运用和课堂教学发挥,了解数学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树立良好的数学教学观,引领学生走进数学学科及其文化的美妙世界。其次,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数学文化修养,在讲解数学的概念、定理、命题时做到准确简明,无歧义,在证明过程中借助形象生动的描述来完成,使学生养成缜密、有条理、求实、求真的思维方式,做事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第三,教师转变观念,从重视“教”向重视“学”转变。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对定理、结论以及解题方法的探索,都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探索、猜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甚至是错误的想法,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战胜困难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杜绝动不动就以考试不合格或重修来威胁学生。一堂课、一个定理、一句话都可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终生的爱。另外,教师的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无形中会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挖掘数学学科之统一美

数学美主要表现为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奇异美,数学之美的真谛,就在于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的规律,它是更深刻地表达着自然之美。数学是如此美妙地体现着抽象和具体的统一,唯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复杂和简单的统一,近似和精确的统一。[4]牛顿从力学的角度得到微积分,莱布尼兹从几何学的角度得到了微积分,结果是一回事。微积分不仅表现在力学、几何学、生物学、化学上,甚至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等。微积分统一地表现了众多事物的变化状态,而爱因斯坦把似乎全然不同的质量和能量统一起来了。在笛卡尔之前,代数和几何全然是两家,几何的地位大大高于代数,经过笛卡尔的努力,几何和代数达到了相当程度的统一,才有了解析几何的诞生。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使数学能抓住一切规律的特征,相辅相成,这使数学几乎可应用于一切科学;数学来自于现实世界,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联系形式的一部分,所以才被应用,才能指导实践,才能表现出数学的预见性。

(三)把握数学理性精神

数学是人类思维所能达到的最严谨的理性,数学科学是培养人们理性思维素质最有意义的学科。[1]数学的理性精神,要求学习数学的人不违背数学的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理智,不受感性、情感冲动去判断是非曲直。数学讲求人人平等,它相信逻辑推理的力量,只有老老实实、一步一步地论证、推理、证明,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它容不得急躁和夸夸其谈,它需要的是内容的真实、逻辑的严密、结构的严谨、方法的巧妙、思想的深邃,需要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和推理才能把握。在这样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意志品质会得到很好的磨炼,心理素质也会得到健全。牛顿曾经说过:“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学习数学,就是培养学生谨慎细心、一丝不苟的态度。数学的抽象性使得学好数学需要高强度的智力活动,数学问题的解决经常伴随困难,需要勤奋、顽强和相互协作的精神。例如几何的抽象可能带来困惑,代数技巧难以捉摸,实数理论很艰深,一般微积分的运算、积分理论、空间理论等让人感觉畏惧,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会体验到挫折和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寻找几何论证需要的辅助线,探索代数变换的奥秘,把握艰深理论的实质,必须不畏困难,不惧挫折,不怕一时的失败,砥砺意志,打磨心理品质。同时,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数学的逻辑性需要人高度集中精神,不容许无意注意频繁出现,相对集中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另一方面数学也是修身的“气功”,使人出神入化,修养性情。[3]如同M.克莱因所说:“在最广泛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索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最完善的内涵。”[5]数学不仅能教人以知识,授人以智慧,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使人懂得怎样做人。

总之,人文精神无处不在,数学中的人文精神独具魅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数学的人文精神,创设一种环境,使大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深刻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和体会文化价值,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之人。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朝晖,黄黎明.现代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7).

[2] 檀传宝.教育是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J].教育研究,2000(2).

高校数学论文例6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上可以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的原因。

2.1从教学内容方面看

目前的微积分教材十分注重理论的严谨性。微积分的教学内容和体系长期以来基本沿用过去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固有模式,以传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要目的。从内容展开的层次看,大多仍沿用传统的“概念(定义)→定理(结论)→例题”固定模式,过分强调了形式倾向严格化的东西,如极限的定义等,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微积分教育最本质的东西应是直观化和形象化。理论介绍缺少实际背景的铺垫。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总是被按部就班地朝着固定的方向引导,往往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其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这使学生感到微积分课程非常抽象,非常难学,非常神秘。

2.2从教学方法方面看

目前大多数微积分的教学,出于对理论性和知识体系的严谨性考虑,教学方法仍显得抽象而陈旧,讲课中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而忽略了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背景;偏重符号演算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从直观(主要来自应用和美感)和问题背景方面的引导。往往走的是一条只讲推理不讲道理的“最捷”路线,使学生难以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不少高校微积分课的教学,一直延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讲授法、问答法。很少把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多少微积分知识作为尺度,也很少思考如何用最少的语言和最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去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经常用单一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而不注意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考核学生的认知能力。缺少实验课程环节,学生应用数学困难。缺乏微积分的验证性实验、计算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学习效率低是高校微积分课教学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2.3从教学手段方面看

目前许多教师仍然还停留在一支粉笔黑板教学的阶段,多媒体教学运用不够,过分强调教师的讲解,学生听与练,与数学发展和应用现状极不适应。缺乏数学软件包括Matlab、Mathematica等的使用。缺乏对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的利用。

3微积分教学改革的对策措施

3.1教材改革

微积分教学内容改革的成败,教材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微积分教材改革经验,另一方面,根据我国微积分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近几十年来,美国在微积分教材建设和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不少改革者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用自编讲义进行教学,并对原有教材内容作了比较大的改变和调整。在微积分教材改革中,由哈佛大学编写的《微积分》是最有影响的一个。作者在编写这本教材时采用了两个指导原则。其一,全书采用“三原则”的模式介绍定理和概念,“三原则”是指:每一个概念以几何,文字描述和代数形式呈现出来。其二,“阿基米德方法”。这实际上是对建构性学习理论的重述:该学习理论认为正式的定义来源于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这两个原则的采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角度为切入点,深入概念和定理的本质。后来,“三原则”又发展为“四原则”,即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写作”,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所学的定理或概念,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改革微积分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图形、表格,而且大多数的改革微积分都没有对证明进行严格的要求。改革者认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定理比证明定理更有价值。改革微积分教材应遵循着“精简而生动”的思路,在充分考虑到对学习要求较高的学生的要求的同时,可以将那些认为“不重要”的内容从微积分教材中删掉。我国的微积分教材大都是严谨的思辨的微积分体系。各种教材和教师讲课通常都是从极限理论开始讲授,并以极限为线索贯穿始终。缺乏以直观、具体的方式来描述微积分,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微积分的思想和方法。美国的微积分教材通过几年的改革,已涌现出一批优秀教材。这些教材注意以多种表现形式向学生展现微积分的概念,处处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出发。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美国优秀微积分教材概念介绍详细、直观、通俗易懂,有着丰富的应用例题,涉及面广泛,有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地质、气象、天文、心理、社会科学等。这对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过分强调微积分自身体系的我国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很好的借鉴。如何在保持我们的优势与特点的同时,加强微积分的几何直观教学、注重概念的理解以及实际应用,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现在必须加大微积分教材改革的力度,在适当考虑微积分自身体系的基础上,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前,我国使用教材中的应用部分内容多为传统的教学范畴内容,而反映经济学科、生命学科等目前比较活跃的学科的内容太少,换言之,微积分教学在应用方面的内容还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一方面在教材建设中必须加强应用方面的内容和例题,另一方面,在微积分教学中要充实和加强应用知识,特别是反映经济学科、生命学科等方面的内容。

3.2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微积分教学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改变传统微积分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以讲授为主,在教学中学生起着次要作用的弊端,强化参与式教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学习,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学生也不是以听课为主,而是在教师创建的环境下经过实践将知识变成自己的。在学习中理解知识,体会数学本质,学会应用;第二,处理好所讲述内容的严密性和清晰性。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定理可以给出严格证明,部分定理只提示定理证明的主要思路,而部分定理则可以不加证明,只需从一些简单的例子中总结出定理的内容,并解释如何应用即可。当严密性和清晰性相抵触时,应该选择清晰性;第三,处理好微积分教学中形式化和直观化这对矛盾。当形式化和直观化相抵触时,应该选择直观化。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第四,在教学过程中,巧妙植入数学文化,激起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数学文化,让学生换个角度去观察数学,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感与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第五,适时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增强实用训练。如运用微积分中的导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用料最省、体积最大以及经济理论中的最大利润、最小成本、边际、弹性分析等问题。定积分中的微元法也是应用中的有效方法,可以用来计算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图形的重心等。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对各专业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更有助于专业课的学习及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得学习经济学和管理学变得容易,而且可以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解释经济和管理理论;第六,加强微积分的验证性实验、计算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将微积分看作实验科学课程,强调实际操作和发现式学习。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执行计算机任务,自己发现最重要的数学结论。这些任务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以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思维构建;第七,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可以在加强应用性教学的基础上,开始增设研究性课题作业。让学生自己设计、参与探索知识和体验道理的过程。它能使学生像研究者那样,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自主地进行创造性探索。研究性课题作业将学生置于发现者、探索者的位置,可更大限度地挖掘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高校数学论文例7

20世纪末,随着网络技术、光电技术、通讯技术的全面开发与广泛应用,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和世界文化的大融合,“网络化的生产关系、数字化的生产力”的出现,使全世界的科研与教育正经历一场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历史变革。教育的“信息化”,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兴起的重要标志,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基石。①高校的美术教育在现代媒体技术的推动下,教育的方式与手段已产生了质的飞跃与变化。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是一种极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可视性、审美性、前卫性与文化性。高等学校的美术教学,以往总是采用理论讲述、图示、演示、观摩、欣赏等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知识面窄、信息量少、教学方式单一,已经远远不适合时展的要求。现代多媒体数字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学的信息化与集约化,运用现代媒体、以数位集成的形式传授知识。它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点,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大量的个体重复性劳动。研究与策划如何使高校美术教学信息化,对于信息时代美术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设立专门的美术教育数字信息中心

美术教育数字信息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美术信息源的采集、整理、分类、存档、以及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信息交流及美术教育网络的建立与管理。WWw.133229.coM配置人员主要有美术信息采集人员、信息中心管理员、打字员、影像师、课件开发与制作人员、网络技术员等;基本设施有电脑、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打印机、影像编辑系统及相关软件;专用办公室、设计室、录音室、美术资料室、档案室以及网页、课件制作室、数码影视演播室等。信息中心的规模与技术人员的配置应根据本校的经济条件、办学规模与专业特点、岗位需要来确定。

美术教育信息中心的采编人员根据该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层次与方向在专业教师的参与指导下精心选取与采集,经过技术人员的加工与整理,制作成相关教学资料,为师生提供教学与管理信息,提供师资交流、学术交流、实习考察、远程教育等方面的信息与服务。

二、建立美术教育网络,整合美术教育资源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主要表现形态为资源全球化、教材多媒体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集约化、办公自动化、环境虚拟化。早在2001年4月,mit的“网络课件开放工程”(ocw),历时十年,在国际互联网上两千多门网络数字课件。这一创举,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空舞台,使大学教学从教师的个体行为转变为真正的群体合作,并同技术、艺术、网络教学设计专家共同组成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管理与服务的团队,不仅减轻了教师的个体性劳动,而且向全世界的同类课堂宣战!②在我国,2002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王斌泰同志在全国教育厅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③研究加入wto后教育新的运作方式与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扩大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构想。2003年,教育部开始设立部级精品网络课程,计划在五年的时间建设1500门部级精品网络课程。它向全世界的人民免费开放,节约了数万计的教师数千万课时的个体性、重复性的劳动,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网络数字教育对于高校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的美术教学提供了一个无限的虚拟空间、学习空间,使教师从传统的教案、教参、资料室、图书馆的小圈子里走出来,走进一个全球化的大美术教育背景下的大教室。因此,建立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美术信息网络与数据库,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信息化美术教学模式是高校美术教学信息化的一项实际性策略。具体措施如下:

(一)创建美术教育信息库,开设数字图书馆。打破教材只限于书本的传统,为学生个体学习提供专业化的信息网络资源。书籍是不说话的教师,多媒体信息是会说话、会表演的教师。与媒介中心结合的现代化图书馆,它的电子检索系统,使学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获得最需要的资料。④

(二)建立跨校跨国美术教育同盟,互通有无,实现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譬如:教学课题的研究,专业课件的共同开发,数字教育信息的交互使用等。有条件学校的师生还可以跨校讲课、听课、评课。教育同盟包括了同级兄弟学校、不同级别的上下级学校及相关单位。近十年来,中国的高校之间或联合或合并成综合性大学,或开发为大学城,这都是一种资源共享、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一种做法。

(三)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覆盖率。在师生宿舍、教室及公共教学场合安装网络设施。文化教室要有智能寻址调频广播系统、vod多媒体教学系统、智能监控教学评估系统、电脑、电视、音响、投影仪、网络、操作系统教学软件等电子教学设施,画室要有电子演示板、便携式投影仪等,电脑设计室应有标准配置的pc机(最好是苹果机)、交换机、双向互动dvb-c系统等,以及相关软件。

(四)实现教学管理的数字化与办公系统的智能化。教育行政系统日常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基本数据,如学校基本信息、学生基本信息、教师基本信息、教学安排信息、课堂教学信息、教学评估信息、学籍信息、成绩统计信息等等。这些数据经常需要进行整理、保存、统计、上报等处理。真正的教育管理现代化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备和稳定、面向管理的基本数据库。智能化的管理与办公系统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实现教材的电子集成化。教师的大部分讲义可采用“电子课件+讲义提纲”的形式,取消传统手写教案的备课方式。要求图文、音像、形色、版式、直观性、交互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及操作性的高度统一。以网盘、电子邮箱、移动硬盘、光盘等形式存储或在互联网上直接,这种方式空间小、容量大,下载、携带都很方便,经济实惠。对于部分课程,完全可以取消传统教材(以课件代替教材)。但任课教师对此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实施建议、考试范围应做出相应的界定与说明,并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目及相关资料。对于学生,可以普及掌上多媒体学习机、mp4数字播放器等教学辅助工具。新开发的掌上多媒体学习机、mp4数字播放器可以上网下载,为学生提供电子教材、课件、名师课堂等数码视屏,不愧为美术教学的好帮手。这些工具均由校方购置,学生可以低价租用。

(六)普及“移动教育”(mobile education,也有人称为mobile learning)。移动学习具有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个性化等特性。移动互联带来“随时、随地、随身”的信息交流和服务手段,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信息传达的梦想。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学习者不仅可以依靠掌上电脑上网,还可以用手机、pda和智能电话等小巧、便于携带的移动终端上网,尤其是3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实现瞬间上网和永远在线,使信息获取也更加便捷,信息处理更加实时高效。“移动教育”的发展将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三、不断提高美术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信息时代的教学重点已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传授方法与发展能力为主,从发展标准化的共性为主转向发展多样化的个性为主,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可见,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已对高校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美术教师除了常规的职业技能素养以外,还应该具备与信息教育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如多媒体教学、影像技术,以及外语能力、创作能力、公关能力等。其中信息处理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管理存储信息,分析和使用信息,信息的再创造能力。⑤普通美术教师应该掌握这些常规软件操作与应用。对于设计专业的教师还要精通相应的专业软件。外语,特别是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通用的一种文字语言,作为高校的美术教师,应该掌握其读、写、听、说的基本技能。

新一代的美术教师应具备现代教学的组织与策划能力,应是教学的策划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d.p·奥苏伯尔曾创造一种“advance organizers instruction model”(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他认为,获得信息是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学的组织与策略是决定能否很好地获取并得以保存知识的最重要因素。教师不仅仅是把本人的一点可怜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采取更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将人类优秀的教学成果加以组织与整合,使之符合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并应用于美术教学实践。

当代美术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学习经验与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主张用自学辅导等多种新的自主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形式来取代班级授课制。

美术教师还应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教学课件的共同开发、科研课题的共同研究,需要集体的智慧,从而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益。

四、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当代学生除了要有较高综合素养与专业水平、自学能力外,还应该具备信息时代所特有的信息素养。教育部部长周济说:“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⑥培养学生以信息素养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为适应在信息社会生存、终生学习和持久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能力。⑦最近,南京大学桑新民教授从三个层次、五个方面归纳了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第一层次:①高效获取信息和批判地评价、选择信息的能力;②有序地归纳、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③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新的写作能力;第二层次:④将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包括跨时空、跨文化的学习与交流能力;第三层次:⑤培养和提高信息文化新环境中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身处网络时代的当代大学生,除了课堂教学以外,特别要注重网络学习。web quest(网络探究学习)的创始人bernie dodge教授,他的web quest理论十分重视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发展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美国教育带来了重大革命。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李芳乐在web quest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提出的资讯素养对如何培养信息素养问题极有借鉴意义。

五、不断完善与更新教学设施

数字信息教育离不开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数字信息化教学的设备主要包括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智能监控教学评估系统、vod多媒体教学系统、双向互动dvb-c系统的设施,国际互联网、校园局域网以及其他辅助设备(accessory equipment),如学生掌上多媒体学习机等。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教学设施需要与日俱进。培养一流的美术人才,相应配置一流的、前沿的教学设施。

六、做好美术教育信息化服务工作

采用网上互动教学系统,构建教师、学生、专家、家长为主体的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internet技术,使internet成为整个信息教育服务的核心。电子信箱、qq语音和视频聊天、网络信息传输服务的廉价优势,使得现代教育能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进入到全新的境界。增强网上的交互性,学校的业务数据能够在internet上被家长、学生或其他访问者受权访问,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美术教学的视频点播与课件下载技术,实现内外统一,与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学校并网,畅通无阻地通讯、交流。

美术教育的数字信息化是信息时代一项崭新的课题,我们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认真探索信息化发展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美术教育事业,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注释:

①叶平.抢占教育信息化制高点湖北教育信息网 /20011230/3015856.shtml

②桑新民.探索信息时代高校课程与教学的新模式 [j].中国大学教学 高等教学出版社, 2005(6)p38

③/gov

④王大根.美术教学论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p70

高校数学论文例8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数字图书馆作为传统图书馆的新形式,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应运而生。那么,什么是个人数字图书馆呢?

总体来说就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为实现读书治学的目的,使杂乱无章的信息资源变成有组织的信息集合,通过免费的或基本免费的软件,将网上的有关信息资源,通过该管理软件进行存取,在软件内完成编辑管理,根据个人需求,供其有效利用。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一软件系统,对于个人知识储备的数字化整合可以顺利完成,用户能够自己创建、维护、使用该软件系统。

这一新形式的个人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1)数字化。使纸质资料的文献形态改变,使其数字化。曾经的纸质图书存放时间较长后,其一、积少成多,体积增大,内容增多,越来越不利于文献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其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资料由于保管不善肯定会发生丢失损毁,旧资料查找时也是一个大工程,那么如何处理这些破旧书刊纸质资料?去粗存精选择性保管显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那么使其数字化可以妥善保存,不遗失资料的同时更加能够便于查找。

(2)数据库化。当今,互联网上供人免费下载的数字资源日益增多,大家将自己感兴趣的文件和资料下载到本地电脑的文件夹中,供日后查阅或使用。但是文件夹不具有数据库结构,并不能有效的进行检索文件,当我们下载的文件日益增多的时候,无法有效的管理这些下载的文件,那么,就可以通过个人数字图书馆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在需要时通过搜索引擎,快速准确的查找到目标文件,无论文档文件还是图片文件或是视频文件,均可自动识别并打开后台运行,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3)检索功能增强化。因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使用者们并不是专业的情报学工作人员,无法精确的对于所需检索的内容进行输入,所以,要快速准确的查找到文献资料,在检索功能的设置上要加强,即使是模糊的搜索关键词也一样能迅速的找到需要的文献资料。基本的检索功能中至少具有字段检索、单项检索、截词检索、全库扫描检索等,并且,各种类型的文件要在统一的检索界面,使用方便查找快捷,检索历史随时保存便于随时调用。

2 个人数字图书馆论文管理系统在高校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

在高校设立个人数字图书馆论文管理系统,不仅为学生读者带来很大方便,同时在系统设计初期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中得出其具有很多的优势,下面将通过3个方面详述分析。

(1)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合校园内完善的网络环境。丰富的馆藏资源,电子文献资料较全,是高校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特点,面向高校大学生,购买了种类丰富的各类论文数据库供学生学习查阅,同时自建论文数据资料库,为学生查阅下载论文资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另外,高校的现代化设施建设完善,如学生宿舍的高速网络、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校园全网无线覆盖等,这些设施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现实保障。

(2)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曾成功开发个人数字图书馆平台――My liberty。用户可以自行通过该平台搜集电子资源,既可以来自公共网络的任何地方,也可以来自校园网络的内部门户,在这个平台上管理、编辑、下载,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图书馆。在国内,浙江大学也曾成功开发“我的图书馆”,系统功能如:新书通告、数字资源定制、搜索引擎、书签功能、个人信息保护等。虽然开发项目不是完全相同,但这些成功的案例都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

(3)数量稳定的受众用户群。高校庞大的用户群体都具有高学识、高素质,比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网络通讯知识、文献检索知识等,他们无论是论文创作还是课题研发,都需要强大的学术资料支持,这一软件系统可以为他们提供高水平、多层次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相信广大师生都能够广泛的参与其中,构成稳定的软件系统的受众群体。

3 个人数字图书馆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构想

根据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研究发现,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数据库化特点,以及高等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和环境,以及推广使用面向的目标群体,非常便于个人数字图书馆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利用。

高校数学论文例9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应用

立足于教学内容的角度而言,数码钢琴教学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下面几种教学类型:其一,简单的钢琴练习。这种类型的教学适合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教师可以充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此来培养学生基础的钢琴演奏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的钢琴音乐素养。在进行简单钢琴练习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四手连弹和双钢琴弹奏也包括在内。作为简单钢琴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手连弹和双钢琴弹奏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交叉弹奏,以此来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钢琴演奏水平。其二,视奏练习。这也是钢琴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视奏练习有利于增强高校大学生手指与眼睛的协调能力,激发学生钢琴学习的兴趣,切实提高高校钢琴教学的质量。其三,钢琴伴奏和弹唱结合。从数码钢琴授课的教学内容来看,钢琴伴奏和弹唱结合显得十分重要。钢琴伴奏和弹唱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在自己的个性化,增强学生钢琴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钢琴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数码钢琴授课能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在钢琴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高校数学论文例10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整合时,它们能给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

下面根据笔者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尝试作法。

一、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

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题组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点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演板,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人机交互则会出现一片新天地。

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直至出现正确结果,如果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

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入机会,教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2.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二、巧借信息技术,完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解效果好的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与性大大强化了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化无形为有形

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学习九年级几何“点的轨迹”一节后,学生最终会知道“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对“轨迹”是毫无想像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教师的“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为直观

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九年级代数中的“函数”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教学时关键是让学生“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像,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像,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让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非常透彻。

3.化静止为运动

运动的几何图形能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

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像“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题目,不经意用鼠标移动一个点,图形变化了,结论仍然成立。

4.化繁琐为简明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九年级代数“频率分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引着学生在“60名女学生身高”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

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三、巧借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九年级几何“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

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

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超级秘书网

特别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24边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

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当然,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

高校数学论文例11

当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发现,历史赋予了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新的发展契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于此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全世界利用电脑、互联网进行工作、交流、学习研究的人数不断增长。人们更方便、快捷地利用电脑从国际互联网上查询信息、收集资料、进行知识交流。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此时,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抓住机遇,利用科技迅速调整相关课程教学模式,将伴随着计算机发展而逐步成熟的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引入教学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它们的应用不仅关系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培养出来的人才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模式的发展和人才素质的提高,甚至对我国音乐教育思维也将产生根本的改变。

一、数字化音乐环境中需要教学新模式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是科技发展的结晶,也是数字化音乐环境不可缺少的技术和硬件支持。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指利用相关硬件和软件对音乐信息进行编辑和整理的技术。多媒体系统包括计算机本身机体和外接设备如:声卡、合成器(或MIDI键盘)、音频制作软件、音源、调音台、数码录音机和MIDI连接线 、投影仪等。计算机可以将来源于音源的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存入硬盘, 然后用制作软件对每个轨道的音乐进行节奏、旋律、音色、像位、混响、延时等方面的编辑处理,再通过音源、调音台、数码录音机将数字信息转化为声音信息录制为磁带或CD 等声音载体。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在中国已经为广大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所拥戴。因为其有多方面的应用,在现代音乐制作上,它的地位已不可取代,不论是影视舞台音乐还是广告音乐,计算机音乐事实上占据了主要地位。 其优势在于:易修改性,具有传统乐器及乐队无法达到的声效,具有优良的音质和宽动态等特点。数字化音乐环境及计算机音乐随着计算机和英特网的发展而产生,我们认识到,它们还可以应用于音乐教学中。通过相关软件的支持(如:CAKEWAIK8.0\9.0 、SONAR1.0\2.0 、 MW3.0、 JAMMER4.0、BAND-IN-A-BOX9.0\10\11等)利用相关设备器材学习作曲、和声、视唱练耳、制作打印乐谱。可以制作各类型音乐,具有即时修改各项内容的功能。当现代科技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是否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呢?在教学中我们即时可以听到所需音响效果,是否比空洞的纸上谈兵先进呢?“技术就是生产力” ,充分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革新高校基础课教学新模式,势必为高校音乐教学带来新的技术革命。

二、高校视唱练耳教学如何适应数字化音乐环境的发展

1, 传统教学模式与当代数字化音乐环境

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是对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及音乐工作者的基本音乐能力训练。但是,在教学中一直困扰着教师是:怎样合理安排教学结构?运用什么手段?如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把基本能力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等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成效不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数字化音乐环境中音乐文化呈现出的多元性和学生的吸收能力已远远超出了教育者的想象。在以钢琴作为辅助工具的学习环境中,课堂音响来源多为钢琴音色,传统的单一钢琴音色及单纯的听觉技术训练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教学进度迟缓、学生学习被动,使教学效果、考试成绩、学生实际需掌握的音乐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无法保证。因为以钢琴为音色主体、伴奏主体的视唱训练和以其为打击乐器使用的练耳训练已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音乐文化。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或通过磁带、CD、MP3等载体承载的多元化音乐现象往往会使他们迷失。摆在他们面前的音乐千变万化,数字化程度太高!从音色上来讲有:弦乐音色、木管铜管音色、打击乐音色、电子乐器音色、合成音色;从节奏上来讲有迪斯科、华尔兹、伦巴、探戈、摇摆、摇滚等;从音乐风格来讲有:古典、民谣、乡村、爵士、蓝草、拉丁风格、非洲风格、新纪元风格等。在如此丰富多彩的音乐现象面前,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听觉究尽应该如何来适应数字化音乐环境。

学生面前的困惑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传统模式教学与当代音乐环境脱节的现实。如今随着高级音色采样技术和电子合成技术的高度发展,电子乐器的逐步完善,以及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电脑多媒体系统的不断完善、音序软件的不断更新使改善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成为可能。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提高视唱练耳教学质量已成为现实,将它们结合运用到教学中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训练中即与当代音乐文化接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存储量、编辑能力及现场改编能力足以使教师的备课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的内容空间得到极至扩展。人机交互、反馈及时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由于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可以通过多感官进行,而用多媒体表达的信息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计算机上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某些现象的发生或再现时,可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能让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接近自然和科学。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运用的数字化环境中,视唱练耳教学极大地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2, 数字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

将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严肃地应用到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已渐渐成为当代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一方面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听觉训练;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处于单一音响状态,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一的状况,并且对其它音乐基础技能教学的辅助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视唱与听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以钢琴为教具进行此项教学时,教师一定会遇到训练音色单一,要不断反复弹奏,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难题。教师可以事先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上课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对视唱曲与练耳内容进行编程、自动播放,从而使教师在集体训练时得以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辅导。同时,在视唱训练时更可以减轻教师不停伴奏范唱的辛劳,因为制作合成的内容,音高节奏准确,可以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

熟练程度播放,其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均可随机变化。只要合理运用系统的编程功能,教师将会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既省时又省力,同时取得很高的效率和质量。以视唱伴奏为例,教师在若干视唱曲目中挑出部分曲目,课前制作好音乐伴奏,其中即可灵活运用除钢琴之外的数百种音色,还可以运用不同风格的打击乐器,穿插不同类型节奏,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音色和伴奏风格。为学生以后参加各类型演唱、演奏、合奏、协奏打下良好的听觉基础。在制作的音乐伴奏下,一方面学生的视唱练耳训练融入到了实际的音乐作品中来,同时对不同声部可以从整体音乐结构中剥离出来,让学生对每个声部有清晰听辨,这样的听觉训练即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又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另一方面学生所获得的是从音色、节奏到音乐情绪的立体的多方位的音乐感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并且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增强社会竟争力。这样的训练手段同时满足了学生对音色、音高、和声、现代节奏、乐队合奏、协奏、交响作品等音乐要素乃至整体音乐作品的吸取。通过使用新的数字化音乐技术手段,新的音色,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视唱练耳课作为基础课的目的是什么?过去由于设备的落后,多着重训练音乐的基本属性即音高、音强、音值。如今有了先进的数字化音乐手段,有高科技色备和软件所提供的大信息量,使得基础课也完全有能力承担音色感、音乐的情感属性及多元化节奏感等音乐本质的训练。

素有“音乐灵魂”之称的节奏在视唱练耳教学的训练过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也是最具有训练难度的。因为节奏训练要求精确性的掌握和不同风格的把握。电脑音乐系统内具备全人类发明的几乎所有代表性的打击乐器效果,统称“鼓机”功能。它不仅音真,而且表现力度具有手感,从全套爵士鼓到木鱼,从拉丁鼓到梆子等百余种打击乐器都能从合成器的键盘上或音源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每一种打击乐器又可以任意编成节奏型,可以即时播放,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即时改变速度、力度,与传统日常节奏训练时教师用跺脚拍掌、用嘴干喊“哒哒哒”进行教学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其效果和效率有天壤之别,。

3、优秀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

合理运用优秀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也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澳大利亚RISING公司以其优秀的《Auralia》进入视唱练耳软件领域。《Auralia》包含26课分属于4个主要课题:音程和音阶,和弦,节奏,音高和旋律。①音程与音阶中包括:音程的比较、音程的听辨、音程的视唱、音阶的听辨、音阶的视唱、复杂的音阶、复杂的音阶视唱。②和弦部分包括:终止式的听辨、和弦的听辨、和弦的视唱、和弦进行的听辨、复杂进行的听辨、音块的听辨、爵士和弦的听辨、爵士和弦听辨视唱、爵士和弦进行的听辨。③节奏部分包括:拍号的听辨、节奏的听写、基本节奏型的听辨、基本节奏型的听写、节奏模仿、节奏风格的听辨。④音高和旋律部分包括:对位视唱、旋律听写、音符听辨。其中各部分由易到难分不同的级别,有大量的习题供选择,并伴随正确答案。

《Auralia》提供了大量在线帮助,每一课都有相关的理论背景和交互式教程,以及教程的使用方法。它为教师提供了大量可以自定的选择,虽然不能增加新的课题,但是可以加进新的和弦类型,编辑现有的和弦类型,改变某些术语。用它作测验非常简单。可以从菜单进入,让学习者为一次测验命名,决定哪一个课题和级别,题目的数量和允许出错的次数。学生登录以后程序就会通知他有一个测验,让其选择题目同时显示其过去的测验成绩。有的学生更希望能够增加课题。检测音高的功能给程序增加了趣味。在视唱练耳听觉训练教室中《Auralia》也能够连成大的网络,供更多学生同时使用。这是一款卓有成效的练耳软件,适用于多种程度的学生。它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软件的辅助下学习基本的视唱练耳课程,软件能够对学生的练习给以评判。据悉中音公司已完成该软件的汉化工作,这无疑对其推广和应用起很大帮助。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译为“练耳大师”)是另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十多种拍子类型,1-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十项训练内容。每一项训练内容又根据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别设定为10-60课不等。

《EarMaster Professional》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至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进行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现。(二)在音程的音高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是否显示调号、是否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域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是单音或是调内和声进行等等。(三)在和弦听辨中,可以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进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听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各种和弦材料(可以选择只听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听各种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现代和声的和弦材料进行听辨。(四)其余各项练习内容如音阶、节奏、旋律、四部和声等,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Auralia》和《EarMaster Professional》这两款软件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广泛使用。如果学习者真正能够按照教师或程序设定的教学计划,通过计算机循序渐进地学完各项内容的所有课程,其听觉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必然会大大超过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同时单一的听觉技术训练和音乐本体得以完美结合。

4,数字化音乐实验室的建立

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数字化音乐实验室,即可以进行音乐制作课程教学,同时该实验室还可以作为视唱练耳听觉训练教室。利用电脑安装训练软件,使学生的课外学习在无教师指导下既不用求助同伴,又有了完整正确且科学的进度标准。学生在视唱练耳听觉训练教室里,不但可听辨上千条不同的听觉曲目(其中许多内容是我们目前课程中未能涉及到的领域,如:各时期的音阶、和声连接、节奏等内容;从中古调式一直到爵士音阶;从传统和声连接到爵士、蓝调和声进行、从传统节奏组合到近现代节奏安排等),并且还可以做构唱、视唱练习。学生可在任意的时间,通过计算机中的学习软件来巩固、加强自己的学习,并可获得许多额外的收获,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在非常愉快的形式下完成的。这种形式的采用克服了以往学生训练的盲目性和枯燥性,同时丰富的训练内容和科学的检测方式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听觉训练教室的建立和使用,为全国有能力建立数字化音乐实验室的院校作出了样板,并且领导着数字化音乐环境中的全国各院校视唱练耳教学。

5,教师的素质要求

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熟悉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如:window98\2000\XP系统),熟悉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熟练掌握计算机音乐制作技巧(如对音乐制作软件CAKEWAIK8.0\9.0 、SONAR1.0\2.0 、 MW3.0 风格软件JAMMER4.0、BAND-IN-A-BOX9.0\10\11等的熟练操作)和相关硬件设备(如MIDI接口、音源、功放、调音台,合成器)的操作。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了解熟悉国外优秀的练耳软件,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使用。事实上,要运用好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也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合理的知识体系。一堂质量差的多媒体音乐课或许比传统方式教学还要糟糕。但是,数字化音乐环境中多媒体所带来的崭新知识传输方式,广博的信息量是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所不可比拟的,所以作者本人认为各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应该尽早掌握这一先进数字化教学技术,为教学服务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三、 利用数字化教学技术培养更多优秀音乐人才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扩展并延伸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精华部分。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电脑多媒体系统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观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已经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实践证明,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进行交互式教学,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抽象的音乐理论教学变得真实感性、活泼生动,极大地开阔了学习者的音乐视野,活跃了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音乐学习的效率。

我们确信,随着一切的不断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的推广应用,这一切必将使传统的教学体系从观念、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为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音乐学习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所有的一切,对于深化高校的音乐教学改革,实现音乐教育的现代化,提高我国音乐教育的质量与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难以估量的历史作用

时代赋予了高等音乐教育新的模式,新的发展契机,也让教育者背负了新的技术负担。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终身学习成为必须!21世纪,高等音乐院校视唱练耳课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音乐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在数字化音乐环境中,站在传统音乐教学所铺垫的基石上,面向未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易山、付妮 《电脑网络时代的视唱练耳、乐理教学》

2,王瑞年 《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