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监理规划论文

监理规划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6 17:17:44

监理规划论文

监理规划论文例1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245-01

1 行政法制监督的形式

1.1 人大对行政的监督

人大行政法制监督主要包括法律、人事以及工作上的监督这三个方面。人大法律监督的主要方式不仅仅是为了经常了解人民政府的情况,而且也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员会以及地方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的人大常务委员会的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会审议国务院提出的法律草案的提出,审议法律不仅是一道立法程序,而且也是一道监督的程序。人大主要是通过听取、审议同级政府的工作报告来进行监督工作的。

1.2 司法机关对行政的监督

司法机关对行政的监督主要是人民法院的监督、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以及对监狱的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监督。

1.3 行政监察形式

行政监察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受理监察对象不服行政处分的申诉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申诉。二是调查处理监察对象的违法乱纪行为。三是受理对监察对象违法乱纪行为的检举和控告。四是对监察对象的执法情况进行的检查。

1.4 社会监督形式

公民个人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社会各界组织监督、人民政协监督和执政党监督等这五种形式的监督都属于社会监督。

2 城市规划管理制度中行政法制监督的现状

2.1 城市总体规划层面行政法制监督机制的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经济的需要,对城市总体的规划进行局部的调整,但是前提是必须要经过人民代表大会的同意才可以进行调整。对城市的调整不仅仅涉及到城市的性质、发展方向还涉及到城市总体布局的变更。城市总体规划在法律条文上都有具体的规定,在权威性上是非常强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使我们更加明确了解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变更和局部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根据城市的性质以及城市的总体布局进行了重大的变更,不仅是在规划期限、城市性质、城市人口、城市用地规模的变更量上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在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城市中心区、城市主要功能分区使用性质以及城市主干道改变走向上也发生了改变。

2.2 城市详细规划层面行政法制监督机制的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的有关规定,城市详细规划必须经过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并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的详细规划,一旦经过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变更的。对于城市编制分区规划的大小,重要详细的规划和其他规划的审批以及调整都是需要由城市规划行政部门进行审批的,这些在城市规划中都有明确的规定的。

2.3 项目建设规划管理层面行政法制监督机制的情况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规划管理。规划建设管理对建设项目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定,提出了项目建设应遵循的各项规划控制指标。从项目建设正常规划的审批环节角度来说,在规划管理部门对建设单位审批后再申请调整部分规划控制指标的管理是不完善的地方,同时也存在着一部分的领导违反规划进行建设的行为。现在,我国的行政法制对这种行为是无能为力的。

3 城市规划行政法制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3.1 行政法制监督的法律法规存在问题

只有我国行政法制监督制度具有完备的法律制度,才可以使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我国现有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对公众监督、责任追究以及层级监督的基本原则的规划太过于笼统,并没有对监督的主体、范围、内容、程度以及结果的运用做出相应的规定,缺乏应该有的刚性和可操作性的。所以,规划行政法制监督是非常薄弱的同时,我国法律对行政机关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不对等的,一般情况下,规定行政机关的权利越多义务也就越少。

3.2 监督机制不健全,行政机制不完善

我国对行政管理的监督机制非常的多,有权利机关、司法机关、以及行政审计和行政监察等几个形式的监督,而且这些监督正在不断的发挥着他们的作用。但是他们监督的性质和方式过于局限,做的只是事后的监督。由于我国监督机制的不健,合理的监督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手段并不存在。只有找出制度上的问题,并从源头上加以解决,才会起到很好的监督效果。

4 对我国城市规划行政法制监督的改革

4.1 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对规划决策的监督

如果没有正确的决策也就不会有正确的领导,因此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就是完善城市规划决策监督机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地深入,依法行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的趋势。政府管理城市建设重要的公共政策和行政手段就包括有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管理者的行政决策不论是在编制城市规划,还是在实施城市规划中都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同时也是各级政府领导人应尽的责任。

4.2 完善城市规划决策监督机制的建设

要从依靠个人的智慧经验决策向集体智慧决策转变,从依靠个人的智慧经验向集体智慧决策,是走向科学化的趋势。但是,如果领导者的权利太过于集中的话,决策的公平是很难实现的。如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制定要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社会各界的意见以及监督举报的机制,那么就很难保证城市规划编制和建设项目审批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4.3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体系的建立

通过对我国城市规划行政法制监督制度的完善,不仅增加城市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民主化,而且提高了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并且有助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规划编制机制,从而保证了规划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规划行政法制监督机制进行了改革的思考,了解到不论什么机制的完善都应该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从而保证我国在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中取得成效,最终才能够实现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在总体上得到根本改善,从而达到城市规划行政法制监督机制的完善。

参考文献

监理规划论文例2

1城乡规划管理和监督的现状

1.1缺乏公众的监督

现阶段,我国在城乡规划方面真正的决策权掌握在领导手中,规划设计师以及公众只是负责具体的执行工作。在一些中小城市,此种现象更加普遍。领导对城乡规划拥有很大的决策权力,社会上缺乏公众和舆论监督的制度,整体的城乡规划由领导决定,缺乏监督的机制,对规划领导不能形成约束,很容易出现腐败现象。

1.2管理的制约机制不健全

近几年来,城乡建设规划的管理工作力度有所加强,城乡违法建设的数量有所降低,体现出了监督检查管理的科学性,群众的法治意识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单独工程项目违法的现象有所凸显。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方没有根据规划许可,直接施工,部分施工方更改工程布局,为达到验收的目的,会在工程竣工之前提交申请变更许可的方案,建筑的实际情况符合实际的规划许可,避免处罚。规划部门缺少有效的制约机制,导致规划管理存在漏洞。因此,城乡规划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对规划审批进行记录,建立群众监督的制度,便于城乡规划的有序开展。

1.3规划管理的机构难以统一

结合我国的规划管理行政机构职能,市级、区级以及县级都有相应的管理机构。规划局所属的部门存在差异,行政级别不同,职责范围以及管理权限存在很大的差别。规划主管部门名称较多,群众容易混淆,当出现问题时,不知道该找哪一个主管部门,工作的效率较低。

2城乡规划管理和监督的措施

2.1城乡规划管理的原则

例:浙江省杭州市环溪村是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在进行规划管理时,主要是坚持了以下的原则:

第一,坚持城乡统筹,在制定城乡规划时,应当注意到县、镇、乡村发展的情况,结合城乡的特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进行规划时,根据环溪村的实际情况,了解群众最为急切的事情,站在长期发展的立场,注重实效性。

第二,突出重点发展。环溪村主要是以种莲文化为主,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突出“村容整洁环境美”,着重实施了“生活污水处理”、“生态河道改造”、“生态人居提升”、“生态文化传承”四大工程,倾力打造“生态环溪”,使之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宜居生活幸福的美丽村庄。

第三,政府作为主导,农民作为主体。需要充分的结合省、市及镇村党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环溪村群众的努力下,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促进环溪村的建设。

第四,统筹规划,科学的制定实施方案。环溪村在相关单位的部署下,2009年的重点在于制定规划,确定实施方案;2010—2011年,重点在于全面的推进规划;2012—2013年根据规划提升精品亮点。

2.2城乡规划管理和监督的措施

2.2.1强化法律意识

城乡建设的规划主要是在特定的阶段内为城乡的发展以及建设提供指导,是政府进行决策的基础,是对城乡建设以及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提出明确的要求,当城乡规划经过法定程序批准之后,为城乡的建设以及规划管理提供依据,没有经过法定的程序不能进行修改。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规划经过频繁的变更,不按照规划进行办事的事情常有发生。政府需要加强立法工作,将规划报告制度、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上升为法规,监督规划的审批、实施等,保持规划的严肃性以及权威性。

根据节约发展的原则,能够根据国家的用地标准严格的进行审批,合理的进行村庄布局规划,根据城市的基本情况,建设相应的公共设施,将农村的生存和生活条件改善,建设和谐的城乡环境。

2.2.2实行民主决策

规划行政部门需要对规划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工作,根据政务公开以及民主的原则,使组织能够发挥规划编制的职能。和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程序需要在网上及时的公布,在政府的网站以及规划主管部门的网站上需要建设专栏,加强宣传,使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以及参与权得到充分的保证。借助于报纸、网络等渠道,向社会公布城市建设的规划,增加城乡规划的透明度以及公开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规划加强评审和论证,重要的项目或者是地段,需要审查设计方案,为城乡的建设规划提供支持。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明确区域范围的地位、作用,明确城市的优势、劣势,将区域内的城乡发展实现一体化。环溪村在进行规划建设时,充分的发挥村庄座落在天子源与青源溪双溪交汇处优点,根据现有的基础,为环溪村的发展积极的创造条件,采取有力的措施,以村庄整治建设为抓手,着力于改善人居环境,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文明程度,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千镇万村种文化”先进村、杭州市“国内最清洁城市”示范点和新农村建设标兵村等荣誉称号。2011年被列为杭州市首批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对象,2013年成为全国人居环境现场会示范点。

2.2.3加强社会监督、行政监督

首先是要实现公示内容以及公示程序的规范化。明确社会监督以及进行投诉的方式。发挥规划编制、规划监察以及规划审批的职能,扩大监督的覆盖范围。

其次,丰富公示的形式以及载体。根据公开的内容,合理的选择公开的方式,便于群众加强监督和理解。第一,对网站、报纸、公示大厅以及公示牌进行规划;第二,采用问卷调查以及广场咨询的形式。召开规划报告会以及座谈会,进行公示;第三,采用咨询、听证、论证以及评审等方法,对于公众最为关注的社区、规划方案等进行展示;第四,根据咨询委员会、专家组以及规划协会等机构进行公示。

最后,强化公示的互动以及沟通。在公示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公众的参与性,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及时的作出回应。建立渠道。公布监督的电话、邮箱等,引导市民积极的参与。及时的整理公众提出的意见,并进行研究,落实责任人制度。

2.2.4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环溪村在进行规划建设时,尊重民众的意愿,充分发挥民众的积极作用。对于和农民利益相关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并加强专家论证的环节,将此作为建设的重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城乡规划时,不能忽略民众的重要作用,发挥民众的智慧,提高规划的质量。

3结语

对于城市的建设而言,优质的规划是前提,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并进行监督管理,使得城乡规划发挥综合调控的作用,对专项的规划进行协调,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俊国.试论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有效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电子版),2012(7)

[2]梁俊斌.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1(9)

监理规划论文例3

近年来,随着成人教育加快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步伐。成人教育的规模也在迅猛发展,招生总量逐年增长。这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国民特别是在职人员接受成人教育的强烈愿望,大大缩短了我国进入成人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成人教育规模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在成人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构建与新世纪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相适应的、突出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特点和可操作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促进成人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教的质量监控系统

(一)教学计划制订及执行情况的监控

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管理,是确保成人教育教学质量规格的主要环节。成人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既要体现出学科专业的规格水平及其科学性、规范性的特点,又要体现出成人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特点。因此,对教学计划的监控,是教学管理部门的主要重点工作。我们认为,成人教育的教学计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教学质量的功能作用:

1.教学计划对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出应用性、实用性的特点。具体为:①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②专业课程的设置强调实用性、应用性和前瞻性。③强调知识结构的复合性,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2.教学计划对课程的规格、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可以从教学的讲授内容、课程规格、学科要求等专业规格、水平方面,限定教师按课程规格教学,在课程规格要求的范围内创新发挥,不随意“缺斤少两”,从而达到保证课程教学质量规定的要求。

3.教学计划对每门课程的面授学时数,都应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这就从课程讲授的时间方面,限定教师授课必须严格按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讲授,从而在课程的教学时间和内容等方面,保证了课程规格的落实、完成,进而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规格要求。

4.教学计划对学生每门课程的自学时数、作业训练、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应有明确的规定,进而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规格和要求。

要保证教学计划的圆满落实,还必须建立一套与教学实际相一致的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管理措施。这期间,抓好教学计划落实的过程管理尤为重要。

(二)教学过程的监控

1.教师的选聘监控。选聘好合格的、适合成人教学的师资,是保证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组成,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以本校在职教师为主,同时兼聘少数校外教师;第二种是本校教师极少,以聘请校外教师为主。这就需要我们教学管理部门认真负责,从保证教学质量规格的角度把好教师聘用关,严格按规格要求选聘,并逐步建立起成教师资库。

2.课堂教学的监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他是教学是否按照规定的目的、内容来进行;他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为人师表和授课方法对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课堂教学的监控可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动态地掌握教师教学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评教制度掌握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每学期中和期末集中组织各年级各班的全体同学,以无记名的方式对全体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遵守教学纪律情况、是否按成人的特点因材施教等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地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

3.考试环节的监控。考试监控包括考前监控、考试过程监控和考后监控第三个方面。考前监控包括考试形式和内容的确定,试卷的审核、印刷、保密工作;考试过程监控包括监考的培训,考场的纪律,试卷的装订密封;考后监控包括试卷的评阅,成绩的登录、考试情况的分析。

(三)集中性实践环节的监控

集中性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成教生的集中性实践环节大多是在单位完成,学校对学生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的好坏往往是学校监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目前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和少许教师对毕业论文不怎么重视,教师论文课讲得过于简单,有的只把论文选题写出就完了,而学生则多不到课堂听课;二是很多学生的论文大多是网上下载的或摘抄杂志上的;三是选题简单、雷同、无新意的多,完全没有学生自己的观点;四是论文字数少,没有达到规定的字数。而作为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能力与水平的毕业论文,如果出现这些疵点,必然反映不出教学质量的真实面貌。因此,做好集中性实践环节的监控工作,也是成人教育教学管理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二、学的质量监控体系

(一)生源情况的监控

随着成人教育的不断扩招,成人本、专科的录取分数也不断降低。同时,近年来成人专科报名取消了毕业证书的审核,从而导致大量的初中毕业生通过成人高考直接接受成人教育。所以对录取生源情况的监控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管理部门必须根据生源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适当地调整上课的内容,以保证这些初中生能适应成人高等教育的学习。

(二)学习过程的监控

监理规划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课程。这类课程的教学环节应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案例分析、现场参观和顶岗实习等,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还基本是“一张嘴、一本书”的课堂讲授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是照本宣科,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独立思考空间,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如何上好该课程的心得体会写出来,抛砖引玉,以期达到提高建设工程监理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的定位,精选课程内容

根据目前监理行业的组织分工,分为决策层、执行层和作业层。高职高专院校主要是培养作业层的监理员和资料员。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具备在监理员岗位上进行监理工作的能力,也就是处理监理工作中各种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处理监理工作中进度偏差及工程索赔的能力,进行监理过程中资料收集、归类、整理及竣工资料整理的能力。

目前,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大多从事建设工程现场监理工作,所以本课程定位是重点培养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员,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是能够胜任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员的工作。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上重点介绍建设工程施工中的旁站监理、材料验收、见证取样、监理资料管理、编制与执行《监理规划》及监理人员职业道德等知识,而对监理企业的设立及资质管理、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考试及注册制度等知识仅作简单介绍。

2 选好教材,配以合适的工程实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材选择是教师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由于现有的建设工程监理概论教材多是基本理论的泛泛介绍,缺乏深度和广度,尤其缺少工程案例,其共同特点是概念性、理论性、叙述性文字过多,这与本课程是运用型、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的课程特点相违背,同时也缺乏对学生今后从事工程监理工作的具体指导。

我们首先选定一本比较简明扼要,又包括课程基本内容的“十一五”规划教材,作为教学的主线,这样就保证了教学要求;然后,针对多个具体工程项目(如选择市政、水利、公路及桥梁等不同类型的工程),收集这些工程的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单位编制的《监理规划》(若能同时收集到与该《监理规划》配套的《监理大纲》和《监理细则》则更好),给予重点解剖和对比分析;再配以适量案例重点讲解合同管理和索赔的处理;最后指定一些监理工作手册、监理表格、监理资料汇编和监理工程师网站作为参考资料,以便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学习。

这样进行教学的优点是既紧扣教学要求,又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弥补了现有教材缺乏工程实例的缺陷。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注意力明显集中、能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课后作业也不仅仅是简单摘抄教科书的文字,还能添加一些具体操作措施方面的内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3 贯通已学知识,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主要培养学生运用前期所学的各种专业知识,结合本课程教授的监理知识和手段,开展具体监理工作的能力。同时,从工程监理行业的岗位来看, 监理人员应具备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工程监督管理的实际能力, 包括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课程知识(如: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经济与造价、建设工程法规、工程项目管理等),介绍这些知识在监理工作中的运用,如:结合材料验收、见证取样和平行检验复习建筑材料知识;结合单元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复习建筑结构种类及选型;结合旁站及隐蔽工程验收复习土力学及地基基础知识;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复习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及施工技术知识等等。根据该课程实践性强、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的特点,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应用时,我们会用较多的时间介绍当前的工程实际案例,而不是仅仅讲授这些基本理论的“意义”、“作用”等文字性的东西。我们还结合最新的工程实际,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如:介绍了自流平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阻尼器抗震结构等新工艺新技术。通过贯通已学知识和与时俱进的授课内容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这样就能把课程讲得既深刻又生动,还形成了自己的授课特色;并且能使学生意识到通过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的学习不仅学到了工程监理知识和手段,而且能够综合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自己培养成为工程监理及施工生产两用的高智能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4 重视第一节课,提升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动力

第一节课上得好与坏、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亲近,进而影响今后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喜爱程度、听课兴趣和效率。内容丰富,表达生动的第一节课,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必要性,培养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还可以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提升学习本课程的动力。

4.1 重视“首因效应”,做好自我介绍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容易使学生产生“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教育心理学也十分强调: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的威信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第一节课上要注重自己的形象塑造,在形象、语言、动作和教学态度等方面力求给学生一个好的印象,让学生觉得老师是认真、负责的,跟这位老师认真学习,定会学到有用的知识。

另外,自我介绍也很重要,要介绍自己的姓名和求学经历、研究方向、联系方式、办公室地址等,这些是最吸引学生的,有助于学生了解教师的过去,促进师生友谊的建立。

4.2 高屋建瓴,将学生引入课程

第一节课要高屋建瓴,重点介绍课程概况、学习目的和方法,最好不要讲太多课程的具体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和观看一些工程案例,形象地将学生引入课程。第一节课还可以介绍教师自己当前的科研工作以及该学科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体会到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生的兴趣有了,教师的第一节课就成功了。

4.3 开放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第一节课上也不要满堂灌,不要以为学生对本课程还是一片空白、一无所知。当代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应该留出时间和学生共同讨论,并鼓励学生参与,多听听他们对课程以及教师的要求和想法,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自觉性。

5 利用《监理规划》与《施工组织设计》对照教学,加深学生对《监理规划》的认识

《监理规划》是监理三大文件(《监理大纲》、《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中最重要的一个文件。我们在建设工程监理概论教学中尝试采用《监理规划》与《施工组织设计》对照讲解的教学方法,即:首先选择几个大中型的典型工程项目,分别介绍这些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单位编制的《监理规划》,然后将《施工组织设计》中各施工工艺或施工方案的施工过程,对照《监理规划》中是如何对其进行相应控制的。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施工组织设计》是解决工程该“怎么做”;而《监理规划》是解决工程该“怎样去监督和管理”。

进行这样对照教学,就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作为现场监控方的监理机构必须要根据项目的特点、施工工艺的特点以及监理机构的实际能力水平去编制一套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其监控思想、方法、手段等均要在这个方案(即:《监理规划》)中有所体现,而不是泛泛而谈、空洞无物。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运用板书、电子教案和录像等多种媒体,取长补短、优化组合,重视批改作业和课外答疑等辅助环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和比较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表明,教学效果比按教材逐条讲解好很多。我们调查还发现,学生在图书馆专业资料翻阅程度和建筑专业网站的使用频度均有了明显提高。

6 结语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课程理论性强,操作性强和叙述性内容较多,不适当的授课方式极易导致照本宣科,并表现为“老师费尽力,学生一头雾水”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积极性。实践表明,采取对照教学法,选用合适的教材,推荐适宜的教学参考书和网站,授课中再多补充一些工程案例,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很好地提高建设工程监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总之,教师应该要根据教学要求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于特定内容和特定学生的特定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还应体现“重组基础、反映现代、融入前沿、综合交叉”的现代课程建设思想。

参考文献

[1] 孟韬,李海南.“建设工程监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9):134-135.

[2] 张迪.高职高专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与建议[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9.

[3] 陈静茹.“建设工程监理”课程教学的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07(2):23-25.

监理规划论文例5

一、程序理性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程序理性是著名经济学家西蒙(Simon)提出的。他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上,他明确区分了程序理性与结果理性。程序理性强调的是行为过程的理性,而结果理性则注重行为结果是否符合既定的目标,并不注重产生这一结果的行为过程。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人们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从而也就无法按照结果理性的方式采取行动,因此应以程序理性替代结果理性来进行经济学研究。

就发展环境而言,区域发展不仅受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政治、法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更为显著。在这种不确定的发展环境下,追求结果理性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应以程序理性替代结果理性。就区域协调发展而言,程序理性是协调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的理性。

二、非程序理性在区域协调发展规划中的行为分析

1.协调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的非理

从技术层面看,协调发展规划是明确区域整体定位、发展目标;围绕规划区内各区域共同关注、单一省市又难以自行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布局方案。通过发展规划规范性指导各区域发展,使区域发展具有协调性。但因协调发展规划仍是制定行为的结果,所以发展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将取决于其制定过程是否理性。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我们所说的理性是一种“有限理性”。就协调发展规划的制定而言,在对区域发展领域的认识上至少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1)能够充分表达经济发展之实质的知识存量不足。人们对区域发展领域的认识与对其他领域的认识一样,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经济发展知识对新领域、新经济事项的掌握和积累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随着发展因素的变迁,出现认识滞后,不符合理性的要求,与客观实际发生背离。

(2)现存的经济发展知识运用不足。在现有的经济发展知识存量中只有一部分用于协调发展规划的制定,而另一部分却仍停留在理论上。

(3)区域发展与各地具体情况的有效结合难以实现。不同国家和地区,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导致了同一规划在某一国家或地区是可行的,而在另一国家或地区则是不可行的。

2.协调发展规划执行过程中的非理

高质量的协调发展规划是否能在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方面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该规划的执行过程是否理性,而执行过程的理性又取决于执行人员对协调发展规划的理解与运用是否恰当。对协调发展规划的理解而言,不同的经济发展人员对同一协调发展规划的理解存在较大偏差。此外,协调发展规划对新出现的经济发展事项等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协调发展规划没有明示的情况下,就需要经济发展人员进行决策,而决策是主观的。

3.协调发展规划监督过程中的非理

在经济发展中普遍性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信息不对称将会带来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会使经济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就技术层面而言,监督程序不可避免地存在非理性:首先,因存在信息传导机制的缺陷,极易产生信息丢失、歪曲和过滤,如下级对上级隐瞒不利信息、虚报、假报等。其次,在监督机制的设计和运行上,受成本与效益原则制约,监督机制通常对一些新出现的特殊的协调发展问题缺乏有效控制。

三、区域发展程序理性模式的建立与运行

1.完善协调发展规划的制定程序,制定高质量的协调发展规划

就我国的协调发展规划制定而言,首先应加强区域发展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提高对区域发展的理解与认识水平;其次是规划制定者要更加注意对我国国情的研究,把握我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环境的特殊性;再次,规划制定机构应采取各种“选择性激励” 措施,激励各区域政府积极参与规划的制定过程,提高规划制定过程的透明度。

2.设计和保证遵守协调发展规划的监督程序

高质量的协调发展规划只为区域发展的协调提供了一套行为约束机制,但不能保证区域发展因此而协调,因此,治理区域发展不协调还必须设计一套监督程序,该程序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政府监管程序,它应是从宏观的立场,通过立法、司法程序及行政手段来规范与监督区域发展。

(2)社会公众监督程序,该程序是一种舆论监督,是一种非专业性监督形式,在政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发挥社会舆论的力量对区域发展的监督作用。

3.明确能降低区域发展费用的道德与伦理行为规范

遵守协调发展规划的成本较高,包括了摩擦成本、执行成本、监督成本,以及无效规划所带来的损失等,其中,对协调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的程序包括了政府,以及社会的监督在内,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监督体系,但监督程序越严密,监督成本就越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逃避义务、机会主义和问题。著名经济学家诺斯认为,意识形态就是降低区域发展费用的机制(诺斯,1981)。因此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区域发展规划制定过程更加理性提供意识形态上的保证,这既有利于降低协调发展规划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区域发展协调性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美)鲁宾斯坦著,倪晓宁译.有限理性建模[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0

监理规划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一、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一)缺乏有效的监督 城乡规划管理中明显存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不够严格,而下级城乡管理部门又盲目服从上级部门的安排,导致城乡规划计划随意更改。很多城市开展的政绩工程或形象工程多数都是对领导个人意志的屈服,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城乡规划也没有推进作用。

(二)缺乏管理职能和机制 城乡规划管理职能和机制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主要负责城乡规划体系的建立和改善,对城乡范围内的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对城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资源等进行维护和改善。但是,目前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和机制都比较缺乏,导致很多部门无法配合或参与到城乡规划实施中去,无法有效推动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

(三)对机制完善力度不足 目前很多城乡规划的决策权掌握在市长、规划专家或书记的手里,对于城乡规划的裁量权和监督约束制度缺乏,导致最终决策仅仅是少部分人的操作。城乡规划的过程中,主管部门不仅是决策者和管理编制规划单位的上级部门,也是管理规划者,这就导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都由主管部门决策,实际上属于单方行为。

二、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六届三种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等要求,所以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十分必要;是城镇化广域推荐、以区域为主的城镇化的需求,城市建设范围逐渐扩展蔓延至乡镇,矛盾和冲突也就越来越多,所以改革势在必行;是《行政许可法》的需要,城乡规划面临很多问题,如经济、资源等方面轻保护重开发的现象等,行政许可抓住了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本质,要求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向科学、合理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三、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省级规划管理职能力度 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针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明确要求: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立必须符合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原则和布局,如因特殊原因,选址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规划存在差异,须进行专门论证。论证统一后按照程序调整规划,将建设项目纳入到规划中并向批准机关进行审核。涉及到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等项目,需要相关文物主管部门同意,选址没有通过审核的需要及时纠正。必须将城乡规划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纳入到可行性报告中,项目的建设地址必须符合选址意见书,不允许利用会议纪要、政府文件等取代选址意见书。

(二)建立健全规划委员会制度和决策机制 对于传统的城市管理多数人都认为是政府职能,但是现代城乡管理理论已经意识到,政府不是履行公共事务职能的唯一组织。实现科学有效的对城乡区域进行管理,可以对相关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重点是建立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主要由专家、公务员、非公务员和学者组成委员会参与到城乡规划管理中。这样能够解决部分领导裁量权过大的问题,使城乡规划管理更加民主和科学。

(三)城乡规划管理权力的统一 对于一些区域随意分配规划审批权,国务院提出要求:城市规划统一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实行,市辖区原则上不设立区级规划管理部门,但是如果有特殊需要,社区规划部门可以在市辖区设置分派机构。并且城市的科技园和大学以及乡镇的度假村必须符合城乡规划管理标准。

(四)建立城乡规划管理的责任制 要严格落实城乡规划管理的责任,保证城乡规划管理的各项工作,主要包括规划的执行和实施的监督有明确的部门或机构负责,保证责任和权力的匹配。城乡规划管理行政负责主题主要由政府领导、城乡规划管理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构成。如果城乡规划管理中出现违法违规操作行为,导致的后果向直接负责人和领导追究责任;如果后果十分严重造成的损失重大,要向主要领导追究责任;如果存在违法建设,而又没有依法查办,必须追究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的责任。

(五)加强层级监督制度 监督脱离了制度就是名存实亡的监督。要加强层级监督制度,也就是向各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派驻城乡规划监督员,这是一种新型监督制度,上级部门派出监督员到下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制定好的规划对城乡规划事前和事中进行监督,对实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并组织,能够降低由于不正规行为带来的损失。监督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权利向城乡规划审批、编制或申报部门提出调查取证、收集材料的申请,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意见。

四、结语

总之,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以科学发展为前提,结合实际加强投入力度,加快城市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国家和地区政府要加强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这样才能更好的按照规划进行城乡建设。

监理规划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74-02

新形势下,司法部根据现实情况提出监狱生产退出煤矿等高危领域已成定局。关于监狱企业转型发展的未来指向,司法部大致确立为劳动密集型的劳务加工项目。由此引发一系列企业转型所面临的当紧要务。这样,山西省煤矿监狱面临建矿60余年来的第一次大转型,这是监狱企业生产和监狱劳动改造模式的大转型。我们一定要把可能的困难想得全面一些,准备工作力求充分一些,起步争取更早一些。确保顺利实现这次监狱企业生产模式的大转型。将从企业转型的当紧要务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劳务加工场地的用地规划与审批问题

多年以来,由于煤矿监狱的劳动改造现场基本上是以井下为主,忽视了地面劳动活动场所的建立和备留,使得今天劳务加工场所的选址问题成为这次监狱生产转型首先遇到的困难。以山西太原西峪煤矿为例,所辖数平方公里的山地闲置多年,没有积极加以开发利用,结果被生态园建设项目无条件征用。当马上面临生产转型和缺地状态,才发现我们已没有伸展空间。而从目前的形势分析,下一步,内地监狱的罪犯容量势必增加,不会减少。而健全规范的劳动改造场所和稳定合理的劳动改造项目是文明监狱追求的必然标准。有鉴于此,煤矿监狱要借助这次生产劳动形式的转型,早动手、早规划、早报批、早建设,促进监狱的法制化、科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要解决好劳务加工场地的用地规划与审批问题,首先是我们监狱企业要有自己成熟可行的发展建设规划,而可行的发展建设规划绝不是纸上谈兵,而要有实实在在的调查论证和可靠数据才行,至少要包含以下诸多内容的规划审批:

1.必要的监管安全设施基础用地。

2.必需的劳动和教育改造场地。

3.完善的警务用地和帮教场所。

4.科学合理的社区配置用地等等。

而做好这些都需要有相当的精力投入的。显然,劳务加工场地的用地规划与审批问题是监狱企业转型发展首当其冲的大事,没有科学合理的用地规划,或者如果得不到及时审批的话,监狱企业和整个监狱事业将面临难以预见的困境。

二、市场调研和劳务加工项目的选择与论证形成常态

监狱企业生产模式转型以后,市场调研和劳务加工项目的选择与论证将上升为监狱决策层和市场部的常态化运行内容,否则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目前必然失败。

监狱煤矿企业原先产业结构单一,替代产业发展不足,就目前全省监狱系统各企业的劳务加工情况来看,基本上是资方的市场,我们加工方多数处于被动状态。至于加工的项目是否有利于改造罪犯工作,乃至赢利的大小,其实很难顾及。甚至更为现实的情况是,能有个活干,再有点微利就很不错了。我们退出原有的利润空间较大的高危生产领域,选择较为安全的简单劳务加工项目,在回避了生产事故风险的同时,也出现了利润的困境问题。拿目前的劳务加工试点情况看,8小时劳动,甚至加班劳动仍不能有起码的可接受的获益,看不到劳动的成果和收获,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再进行学习和其它类型的活动,还见不到生产的利润。这样势必影响监狱对罪犯的改造效能。

所以,在劳务加工项目的论证和选择上,监狱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和底线。充分体现劳动改造的价值功用是我们组织监狱生产的第一追求,再有一定的效益也是不可或缺的要求。同时,基于监狱生产的双重性质,监狱生产必须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监狱生产除了其一定的经济属性外,它还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和法律属性,它的社会属性主要指其是社会安防体系的一部分,是为社会再造健康因素的修复系统;它的法律属性主要指罪犯的劳动是刑罚明确规定的义务,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其社会属性、法律属性必然要求监狱生产必须由政府主导其规范执行。长期以来,有人可能已经淡忘了这一属性,将监狱生产等同于一般生产领域,由监狱自身单打独斗,显然是蜗牛犁地难以胜任。如果将监狱生产重新回归到政府的职能中,对监狱生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规划、监管组织,监狱生产才能真正担当起其改造罪犯的使命。

可见,监狱企业转型发展中,要立足自己的法律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只有把市场调研和劳务加工项目的选择与论证形成常态,做到定位准确,规划合理,监管到位,才不至于丢失本分,才能避免出现市场困境,或者类似的转型困局。

三、提升经济管理效能和提高品牌创新能力更加刻不容缓

经济管理效能和品牌创新能力是企业的生命线。任何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其经济管理效能和品牌创新能力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监狱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不能仅仅依赖于监狱企业的体制转型,认为体制转型了就一切迎刃而解了,那是幼稚可笑的。监狱企业转型以后,必然存在转型期经济效益不理想阶段,制定经济目标时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好高骛远,必须把提升经济管理效能和提高品牌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的生命线来抓,也就是说提升经济管理效能和提高品牌创新能力更加刻不容缓。

提升监狱企业的经济管理效能和品牌创新能力必须引入现代企业的经济考核奖惩机制和管理机制。并且,这种引入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要把现代企业管理与经济考核奖惩机制化为适合我们监狱生产管理运行的劳动生产机制和行刑改造机制。企业的竞争意识薄弱,经营方式不灵活,企业职工观念普遍陈旧。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考核机制的建立,才能使得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三大手段更加紧密衔接、更加有效。在实现监狱的行刑目标、社会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能优势。如果管理考核机制建立的不科学合理,很可能使优势难以实现,反而成为劣势制约监狱整体工作的发展。

监狱企业提升自己的品牌创新能力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而且要有相应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的建设做支撑。如果没有较强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的支撑,很难设想有真正的品牌创新力出现。而较强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的产生需要有先进理念的引导,需要全体企业员工的共识和认同。而所有这些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有历史的凝结和沉淀。

在全省整个煤炭行业已经做出转型的前提下,监狱煤矿企业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监狱企业要在实实在在的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和可靠数据的支撑下,出台可行的发展建设规划。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坚定不移地去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刘长青.对煤矿基建企业转型发展问题的探究.科技创业家,2013(4)

监理规划论文例8

Abstrac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ity is very important, this needs we strictly implements the rural and urban planning of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management; Strict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ystem planning, planning on approved it has legal effect; To intensify the planning process to th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the strength, th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planning, strive to make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all kinds of violations nipped in the bud. This paper mainly for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Keywords: rural and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effective measures to democracy and legal system system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城乡规划,做好优质的规划管理是引导和控制城市发展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手段。而实施性强的规划,是每一位规划工作者极力追求的目标,但规划的实施往往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所以我们要综合考虑,加强城乡规划管理。

一、实行民主、科学决策,提高城乡规划管理质量和水平

各级规划行政部门应加强各项规划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按照政务公开、民主决策的原则,履行组织编制各类相关规划的职能。及时公布有关规划的政策、法规和管理程序,在政府网站和规划主管部门网站上开辟网上办公和规划宣传专栏,提高公众在城乡规划与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报纸、电视等适当方式将规划向社会公布,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同时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城乡规划专家咨询组加强各类规划的评审论证,对重要地段或重要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为政府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首先,要从“五个统筹”的高度明确城市在不同区域范围内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既要看到城市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也要看到区域内其它城市的优势和发展趋势,把整个区域的城乡一体化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进行综合考虑。

二、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和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城乡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乡发展和建设的指导原则,是各级政府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宏观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但频繁调整变更规划,不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实施管理的现象却时有发生。要通过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把已有的规划报告、备案、公示、督察、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上升为法规规定,重点对规划的编制、审批、变更、实施和行政执法行为进行法律监督,依法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管理的法律依据,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未经法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修改。对于这一点,《城乡规划法》进行了重点强调,并作出了严格地限制。制定的城乡规划因各种因素影响,也难免有不适应建设发展需要的地方,需要及时调整和修改,但必须按照法律规定,严格审查、认定修改规划的依据和原因,严格执行规划修改前的评估、论证、报告程序,杜绝随意、擅自修改规划的行为。现在,我们在制定完成规划后,必须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有目的地引导和管制各类建设开发活动,有计划地实现规划用地布局和空间安排。要作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前期的规划指导,依法把好项目用地和选址关,为批准或核准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要积极贯彻集约节约发展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用地标准审批各类建设项目;要积极组织实施村庄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适度集中建设农村居住市,加大对农村基础实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改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构建和谐的城乡宜居环境。

三、加强规划编制,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城乡规划作为一门科学,在整个学科的分类级别中应该提高到最高级别,从社会地位、学科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应该得到社会、学界的充分认可。

规定旧城区要以街区为单元,成片区、成规模地实施改造,不留死角;市规划区范围内严禁新建底商住宅楼,确实需要沿街布置商业建筑的应独立设置。高层住宅建筑体量不宜过大,面宽不应大于60米;严格控制城市交通预留用地和红线,对未取得用地规划许可证的项目一律不审查方案,根据城市容量进行规划设计,科学组织交通,充分考虑停车位、公园、公厕等问题。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着力点。第二要创新规划思路。以城乡规划法为根本,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城乡互补、城乡和谐作为一个最有效、最可行、最基本的规划思路。第三要创新规划技术。坚持把节约土地、节约能源、节约材料、节约资金、节约时间、节约水资源作为今后规划技术、规划成果一个最有说服力的、最具权威性的评价标准。要逐步深化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将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具体指导城市建设的实施。

四、城乡规划管理应体现社会监督和行政监督并重

1、规范公示内容和程序

一是明确规划许可内容建设项目的批前、批后,城乡规划管理职能、工作依据、办事程序和时限及查处结果;二是社会监督和投诉方式。受理时限和程序;三是形成横向覆盖的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监察三大职能,纵向覆盖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过程的“阳光规划”体系。

2、拓宽公示形式和载体

对不同的公开内容采取不同的公开方式,便于群众了解和监督。一是通过规划网站、报纸、公示牌和规划公示大厅,开展四位一体的项同审批规划公示;二是采取调查问卷、广场咨询。召开座谈会、规划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公示;三是通过咨询、征询、听证、论证、评审等方式.对公众普遍关注的居住区、公共设施和重要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等内容进行公示;四是依托行风监督员、专家组、咨询委员会、规划协会等队伍或载体开展公示。

3、加强公示互动和沟通

在公示实施过程中,注重强化公众参与,及时处理答复群众意见。采取畅通渠道。公布信箱、监督电话和举报电话等方式,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和监督规划。对各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地研究,落实具体经办的责任处室和责任人。

结语

总之,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城乡规划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城乡规划管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把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好,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工作水平,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裕.城乡规划:“真”实践状态及引发的转向[J].规划师,2010,(01).

监理规划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F2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速度迅速。这给我过城乡规划建设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得城乡建设的监督管理控制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做好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控制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对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控制的意义和我国目前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控制的建议,以期为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控制工作更好的进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控制的意义

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使得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的趋于完善。在新世纪,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成为现在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而城乡规划建设由于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关系非常的紧密,其进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进行监督管理控制工作就显得非常的有必要,它可以保证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更好地开展,其成果更加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要求,从而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更好地开展。

二、我国目前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1、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控制缺乏公众监督

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控制缺乏公众监督是目前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控制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城乡规划建设的决策者是当地的领导,是少数人进行的决策,而作为大多数的规划师和公民只是决策的执行者和接受者。这种模式使得城乡规划的决策具有了政治家、封闭的特点和色彩,在整个过程中缺乏作为主体公众的监督,使得城乡规划建设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腐败等,这些都使得城乡规划建设的决策与城乡规划的目标相背离,使得城市的发展受到不良的影响。加之一些政府官员由于没有公众的监督而对城乡规划进行不当的干预,出现了一些令人头疼的新问题,如某地的“三峡明珠观光塔”工程,其总投资有3000多万元,建成后本应该成为当地的形象工程,但是由于其在规划建设时只是领导进行的决策,而缺乏的工作的参与或者对于公众的意见给予的关注度不够,且整个过程公众监督不足,使得整个工程的成本大为增加,产生了巨大的浪费。

2、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控制的监督效率低

在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工作中,效率一般主要指两个方面:即规划监督管理工作本身的效率和规划监督管理工作客体的效率。目前,在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控制工作中,存在着监督效率低的问题,就其根本原因表现在管理部门的业务水平不高,分管规划建设政府领导变成了“专家”。虽然我国近年来在在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城乡规划建设中的腐败问题依然比较严重,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2005年,某地规划局接到上级的文件指示,要求对规划许可证的用章样式进行统一。但是该规划局的负责该工作的分管领导确认为没必要这么做,在该地仍然使用原有的工作模式,导致该地的城乡规划许可证发放与其他地方的模式不符,使得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控制的监督工作中的效率大受影响。再如某地一政府投资中学项目,在召开政府规划委员会方案审查会时,聘请的各类专家都认为该方案可行,是严格按照中小学设计规范要求设计,而一规委会副主任从风水学阴阳八卦的角度考虑,按照他要求把学校250米长的运动场布置在整个学校的正中心位置,且布置成东西向,设计单位只好重新做一方案,而他提出的此方案建筑类专家都认为严重的违背城市规划原理,因他是政府部门主要行政领导,这样的方案,既费人力、物力,又不可行。

3、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控制的监督难度大

目前,在我国的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控制工作中还存在监督难度大的问题。众所周知,城乡规划工作涉及到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交通和环保等等多个学科,其专业性较强。加之我国城乡规划和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学科出现了交叉,国内出现了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使得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督问责工作往往成为空谈。加之城乡规划建设成果存在滞后的特性,存在边规划边实施现象,形成一任领导一版规划,使得监督管理工作的成本无形中增大,给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控制缺乏法制保障

完善的城乡规划建设监督法律法规体系是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控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而城乡规划建设法律制度是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它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整个过程中。目前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控制工作总存在缺乏法制保障的问题,这对城乡规划建设监督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控制的建议

1、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

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想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在其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1)加强城乡规划用地的批后管理工作,确保正在建设的各个城乡规划建设项目符合行业技术标准和满足相关部门提出的要求;(2)在平时对于相关工程项目进行定期的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严肃的处理;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努力,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效果,保证其更好的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

2、完善“公众参与”规划监督机制

“公众参与”是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控制工作更好开展的有力保证。我们不能将城乡规划建设的决策和监督弄成是封闭的决策和监督,那样对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公众参与”规划监督机制:(1)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模式;(2)提高公众的参与水平;(3)完善公众参与的外部环境。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切实有效的工作,我相信在城乡规划建设监督中,公众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的也将更加的有成效。

3、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行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行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控制工作成效。虽然近些年,国家在进行公务员的选择时实行逢进必考的政策,使得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行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施行逢进必考前很多人是通过关系进来的,他们在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难以符合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使得相关工作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坚持贯彻落实逢进必考的政策外,还要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对于多次培训和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辞退,现国家实行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实行奖励机制,鼓励工作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确保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工作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4、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的相关法规体系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以《城乡规划法》为依据和基础,对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地方法规进行完善。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得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

四、结论

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针对目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以后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从而保证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更好地开展,使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监理规划论文例10

一、概论

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的纲领,其实施关系到城市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也关系到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各方面的根本利益。因此,保障城市规划的正常实施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事情。城市规划实施的根本目的是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城市经济、社会活动及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序、持续地进行。

任何一项项目无论规划的多么完美,都需要准确的实施才有意义,规划批后管理是规划审批后的管理过程,是动态规划的重要环节。正确、灵敏、有力地反馈城市规划执行的结果,能够保证城市规划正确的实施,并对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数据依据与管理经验。

二、批后管理现状

在目前高昂的房价驱使下,部分开发商在建设阶段自行加建、扩建,若在建设过程中无实时监督手段,一旦违章建筑成事实,而且无法拆除的情况下,采用轻微的处罚手段显然不能真正实现规划的目的。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周边许多乡镇逐步划为城市控制区,村民转为市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储备用地,私搭乱建现象非常严重。

目前南宁市批后管理的主要步骤是根据《南宁市建设项目(工程)规划监察跟踪卡》中所列“批后管理监察过程”规定项目在工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监察(如下图):

此模式存在以下不足:(1)规划监察大队人手不足,监察项目众多,项目建设分阶段监察跟踪存在一定困难,导致一些违法违章建设项目不能及时发现查处,规划实施不能落实到实处;(2)所涉及的各组织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从而缺乏协调;(3)缺乏公众参与和监督。

三、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

针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控制:

①完善制度

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目前城市规划管理中急需的配套性规范性文件,以此来规范日常建设行为,强化城市管理调控功能。向社会宣传《城乡规划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公布有关技术规范。要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经常化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认真了解规划、自觉执行规划、严格实施规划的良好氛围。

②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完善的规划批后管理需要先进的空间数据获取方法与手段,以GIS为基础平台,将GPS、RS与野外实地全数字测量等多种方式集成在一起,在“图文一体化管理系统”平台基础上,建立批后管理子系统,其功能模块如下图。

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查询建设项目的有关审批资料与档案,以及相关业务的档案信息,红线检验,建设项目和建设工程的动态跟踪管理,违章项目的登记、录入、查询、检索,政策法规等各类文件图件等资料的查询检索,空间量算功能。批后管理技术保障体系还需要具备决策支持功能,为规划管理者提供对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对违法违章项目的预警,对规划反馈意见的综合与模拟仿真。

③加大违法违章惩处力度

建设单位进行违法违章建设,是因为有利可图,加大违章违法惩处力度(如提高罚款额度、没收违法所得等),提高其违章违法建设成本,甚至使其无利可图,可以在一定程度从源头上遏制其违章违法建设。建立建设单位“建设信誉档案”,在土地拍卖过程中,优先考虑信誉度高的单位。在工程审批过程中,需重点审核信誉度低的单位。

④加强公众参与、监督

为实现规划公众参与意识,增强批后管理信息反馈的广度与力度,进而提高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公众服务系统是相当重要的,它也是规划批后管理技术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联网,公众可以参与以下形式:I网上购房:建立三维模型网上社区,购房群众在网上认购房屋,关注购买房屋建设进度和办证过程。这样可以避免一房多卖现象的发生;II网上调查:规划管理部门通过网络可以进行市民意愿调查、城市规划初步设计草案;III网上评审:在互联网上召开公众展示会或公众听证会、规划方案及成果的公众评议会,公众可以通过可视化技术展现的虚拟城市景观提出自己的感受,更多地参与城市规划;IV网上监督:公众通过互联网反映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背城市规划的现象和问题,对规划存在的问题予以质疑。公众服务系统将促进城市规划宣传、管理方式与公众监督机制的转变,达到引导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和监督城市规划实施之目的。

总之 我们在城市的规划管理及批后管理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五种意识”即以人为本意识、特色意识、精品意识、生态意识、超前意识,以科学的、人性化的措施管理城市,就一定能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和谐、美好城市。

参考文献

监理规划论文例11

城乡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及战略性工作,其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在城乡规划方案设计中,应确保能充分满足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战略要求[1]。同时,还应积极处理好长远和眼前、全局和局部、经济和社会及现代文明和历史遗产保护等关系。近年来,在城乡规划的科学引导下,各地中小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因而对此必须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新形势下城乡规划设计现状

为推进新形势下城乡一体化的科学稳定发展,城建部门制定了《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我国城乡规划设计具有指导效用[2]。当前,我国城乡规划设计主要表现在:(1)整体规划设计。现阶段,我国并未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城乡发展规模及目标予以明确,同时各级政府领导的评判机制不够合理,以致于整体规划存在某些不合理,不利于城乡的可持续发展。(2)区域规划设计,在实际规划和设计中,规划设计单位很难对各地区的具体现状进行有效分析,尤其是大型基础工程建设,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缺乏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对区域规划设计予以指导和约束。(3)控制性规划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中,设计单位往往未能全面考虑城乡建设中存在的可变因素,通常也未对本地区城乡建设发展进行研究。

二、 新形势下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中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城乡规划设计体系

现阶段,我国城乡规划设计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和明确城市性质、规模、发展目标、用地布局、交通建设及功能划分等方面,以城市性质、规模及发展为核心内容[3]。总规划仅仅是基于城乡整体、宏观层面予以指导。当前,大多数中小型城市在实施城乡规划设计中,会聘请专业的规划设计部门开展此项工作,但往往对本地区城乡了解时间较短,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料大多数是文字性,对城市基本结构、民俗风情等只在于文字,虽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全面分析,但所作出的规划设计通常是理论性,实践性不足。

(二)影响城乡规划管理的因素较多

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中,通常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因而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尤其是政府管理及招商政策的影响。近几年来,各地区积极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对投资者给予诸多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项目,但是此种做法会打破正常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以致于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受到投资建设的影响,随意改变规划设计,未严格按照审批规划开展建设。此外,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体制不健全,通常出现多头管理,一些城市因规划设计的管理权力相对分散,以致于中心城区和乡镇开发区的规划和管理上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以致于管理和控制上无法有效衔接,导致一些交通路线不通畅。

(三)城乡规划设计落实的监查力度不够

对城乡规划设计落实工作进行监查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直接关系到城乡规划设计落实的结果是否符合管理目标。现阶段,因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而专业管理人才不足,以致于管理效率较低,监管力度不强。在城乡规划设计的落实监查中,公众的参与较少,群众性监督不够。此外,规划管理工作对于不同地段有不同的标准,以致于人们对规划设计管理部门存在一些偏见。

三、 强化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城乡规划设计体系

首先,在开展城乡规划和实际时,应遵循政府规定,对总体城乡规划进行适当调整,以使城乡规划设计能够满足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其次,提升城乡总规划的设计水平。应充分结合地区实际,把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作,基于耕地保护、统筹发展及节约用地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城乡建设和发展空间,以实现城乡规划和建设规模的合理性,明确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强制性、必要性指标,以提升城乡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尤其在前期城乡规划设计准备和编制中,应积极做好前期论证工作,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有效处理生态保护和基础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关系,确保城乡结构、设计规模、建设目标等方面的科学性,最后,提高控制性规划设计质量。控制性规划设计有着鲜明的可行性和指导性,目的在于细化城乡总体规划[4]。

(二)强化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力度

在落实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中,应结合地区现状和发展要求,对行政管理和证件评价机制予以改进和优化。当前,我国城乡规划设计和建设均以《城市规划法》为依据,但各地区规划管理体制有一定差异。在实际国中,必须以国家利益为基础,对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进行全面考虑,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确保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体制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充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此外,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政绩评价体系,避免发生城乡规划设计出现违规情况,进一步提升城乡基础建设水平,塑造良好的城乡一体化形象。

(三)提升城乡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城乡规划和设计是系统性工作,只有不断修正、完善,才可提升城乡规划的水平。而这就需要加大城乡规划科学性的审查力度。在实际审查中,应积极听取相关专家意见及建议,避免发生人为性、行政性干预。同时,应广泛收集群众对城乡规划设计的建议;落实集中讨论制,实现城乡规划设计的综合审查。此外,积极借鉴上级部门的规划审查标准。同时要把科学化管理融入现代管理体制中,实现科学化标准管理。GIS软件等规划设计软件功能日益完善,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这些均为城乡规划设计系统建设给予帮助,也是提升城乡规划科学性的重要路径。

(四)加大城乡规划管理监督力度

在城乡规划设计工作中,应严格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和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城乡规划设计进行全面监督,根据相关法律开展城乡规划的设计和修改。上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下级部门监管,同时建立并落实好规划责任制。如下级部门工作不到位,应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规划管理部门应全面落实好公告、公开、公示及听证等制度,同时引导公众参与进来,确保公众建议权、监督权及知情权的发挥,落实好公众意见及建议,实现监管的公开,进而确保城乡规划顺利推进,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三、结语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的今天,城乡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进步,应转变理念,创新思路,健全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相关的制度、机制,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监管,实现可持续的城乡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建昌.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2,23(6):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