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7 18:10:58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例1

2降低事故发生的措施

电力企业在电站或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应构建以电力建设单位为首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管。将安全责任进行落实;加强外来人员的安全监督力度,发包方对于分包单位有着监督安全和指导工作的责任,应对外来人员的施工组织及技术、安全措施进行有效的监督;电力工程事故属于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工期的流失,相关因素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应对工程中可能遇见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和控制;在施工现场应加强检查,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是否制定相关作业指导书,是否及时对外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且注意交底内容与实际是否一致,外来施工组织是否合理,外来施工人员是否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施工;作业分工是否明确,安全责任落实是否到位;相关规定中需要进行监护的作业,监护人员是否安排到位;外来人员是否遵守相关安全纪律,相关设备是否合格;现场的安全设施是否安装规定架设;危险施工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防护;外来人员是否在正式员工的带领下作业等。外来人员及所属分包单位都根据相关规定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及台账。分包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并结合工程进度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3致力于制度化、规范化及法制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建立

3.1采取合理的手段,依法对外包工程进行管理

主要可通过对外来人员的工作资质的审查;对外来人员实行考核试用期制度;将外来人员的施工进行动态监管;采用优质作业奖励制度,惩处违规作业。

3.2总结经验,加强制度化的管理

在多次的建设工作中,对电力工程施工进行总结,不断累积相关经验,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将工程项目的负责人的责任强化,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并制定相关的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管理。制定以人为本的外包工程管理。加强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生产管理,防范于未然,杜绝事故的发生。在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中,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应在工作现场进行,且应保证双方交底清楚,杜绝走过场的不负责现象;二是对外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若外来人员素质较差,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行为盲目随意,使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加大,应对其进行教育和再培训之后方能上岗;三是将外部项目的工作时间及外来人员的流动情况进行控制,若外来人员在工作中作业时间随意调整,使相关的安全监控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四是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特别对于风险较大的项目应做好全程监控,及时将相关问题进行处理,消除安全隐患;五是制定严格的安全考核制度,安全考核是保证相关制度的落实与查处违章的工作,也是有效对外包工程及外来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因此,安全考核不仅要对外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也应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和激励效果,使电力企业外来人员的管理体系跟为完善,为管理环节的顺畅提供扎实的工作基础。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例2

1.1建立车辆机械的技术考核制度

车辆机械是否安全运行,是否带病行驶,是否得到及时保养,能否继续运行,随时掌握车机情况是解决车机故障的前提。这项工作由谁做,采取什么手段,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起车辆机械的技术考核制度,成立专门检测小组,确定定期检测时间,采取有效检测手段,规定检测标准,主动介入车机检测,也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确保车机状态安全。

1.2建立车辆机械的维修保养制度

鉴于我们机驾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责任心,车辆机械由谁维修保养,何时进行维修保养,何时进行何种程度的维修保养等问题,在工作中往往得不到落实,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责任不清,奖罚不明。我们必须建立起维修保养制度,明确维修保养责任人,核定维修保养范围和时限,制定奖罚条款。通过维修保养制度的建立和维修保养责任的落实,及时排除车辆车机故障,保证车机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2以人为本

2.1合理配置机驾人员

首先要对机驾人员的结构和素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容易发生事故的人员层次、以及最常发生的不安全行为。然后在对人的身体、生理、心理进行检测的基础上,合理配备人员。车辆机械操作手既需要健康的体魄,又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要有决心把那些身体健康状况差、心理承受能力弱、情绪波动大的人从机驾岗位撤下来。

2.2加强教育管理

在不安全统计中发现,在众多的车辆事故中,超过50%的原因是机驾人员违反交通规则、操作规程和操作失误造成的。加强机驾人员教育管理,一是要经常性地在机驾人员中开展安全教育,使其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二是要组织机驾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机械操作业章程和施工规范,保证机驾人员按章操作和按规范施工。三是要严格要求机驾人员遵守交通规则。四是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加强机驾人员考核,从严处罚违反规定的机驾人员。

2.3改善环境

公路运行施工环境的特殊性,造成了车机施工地段过往车机、行人多的客观事实,给车机施工创造一个安全环境,也是确保车机安全的重点。为改善施工环境,我们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在施工地段指定专人指挥过往车辆,既要保障过往车辆的安全畅通,又要确保车机安全施工;二是严格按规范对作业区进行安全布控。

2.4强化管理

人、机、环境的因素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是事故的间接原因,也是本质原因。对人、机械的控制,作业环境的改善,归根结底依赖于管理,因此必须极大关注管理的改进,大力推进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加强安全管理,应首先对安全管理的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确定从管理上预防事故的措施。做好安全管理,应落实好以下几个环节:(1)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和负责人;(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有关制度和职责;(3)落实安全责任;(4)努力提高安全意识;(5)认真处理安全事故;(6)定期开展安全检查;(7)经常进行安全宣传教育;(8)定期开展安全分析和专题安排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例3

一、论坛时间:20*年11月

二、论坛地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报告厅

三、论坛主题: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四、主要议题:

(一)安全文化——提高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软手段、软实力,兼谈安全生产监管的制度创新、措施创新和方法创新。

选题思路:通过对比“执法监察”等硬实力、硬手段与“安全文化”等软实力、软手段,探讨全社会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设,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创新、措施创新和方法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措施和方法——行业文化与安全生产关系研究。

选题思路:通过发掘不同行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法律环境、人员构成、操作惯例、行为习惯,分析安全文化建设在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措施和方法等方面的作用。

(三)国际安全生产经验及其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借鉴。

选题思路:通过了解国际安全文化研究的现状,特别是通过对德国煤矿企业安全生的借鉴、日本全民安全教育体制的借鉴、英国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借鉴,总结国际安全文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现阶段、我市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参考意义。

(四)城市安全文化建设——国际视野下的首都如何构建“有序、安详、幸福”的安全环境。

选题思路:通过都市视角,分析安全文化对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大都市的影响,以及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当中的具体制度和办法。

(五)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从石油、石化行业实践看“健康、安全与环保”体系的建设经验和落实情况。

选题思路:通过石油、石化系统HSE建设的具体例子,分析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以及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企业责任。

(六)危机预警及动员——从汶川地震看危机预警、危机管理和动员能力

选题思路:从汶川地震看危机预警、危机管理和动员能力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七)根据论坛主题,专家自拟课题

五、论文征集

1、热忱欢迎国内外高校、企业及研究院所的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它科技人员参加会议并提交论文,有意者请填写并以电子邮件返回会议回执;

2、提交的会议论文将编入《第二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论文集》。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例4

二、适用性

空管系统追求安全文化,其适用性在哪?空管系统希望安全文化能够帮助落实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帮助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帮助培养人才队伍,帮助提高行业运行品质,促进空管系统和谐发展。空管系统的安全文化,其内涵还不曾提炼出来,特色还不明显,但是,它有一个可借用的轮廓,这个轮廓就是安全管理的经验和理论。空管安全文化要能促进明晰政策导向。政策不仅是引导员工如何处事,政策还能影响如何思考,政策营造一个宏观的运行环境。“安全第一”要求的,不是断章取义地为了安全不计成本,更不是为了安全而开展空管工作,而是在做曰可事之前,先从安全方面着想。空管的政策都能以安全为出发点,从业人员的思维定势就会把安全作为处事的第一标准,遇事不会在安全上打折扣。空管系统安全文化要能让从业人员对安全问题高度敏感,无论职位高低,敬业要求一样,无论岗回可在,安全人皆有责。敬业精神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敬官精神、敬钱精神必不会敬安全。各级誉里者的决策、非运牙予保障岗位的日常事务处理、培习日部门的教学组织、建设部门进行的保障系统建设、运行保障岗位的值守与桑作等等淆叫万空管安全目标有所关联,这是从业者首先要培养的意识,有了这样的意识,危险源就不容易转化为事故。空管系统安全文化要能让从业人员认识与其岗位相关的安全的真正含义。不是每一泞岗位都会直接导致安全事故,只是因为每个岗位都疏忽了对危险源的监控才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系统中,从业人员必要熟悉相关岗位的危险源,必要掌指织巾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必要有发现危险源的基本素养。空管系统安全文化要能量化安全的目标,从组织的层面去除安全的抽象化、组织寸化、口号化。每个员工者座连成为他所在岗伽勺安全专家,他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安全水平如何进步,他为自己设立争取实现的目标。组织要做的是,设计具体的考核内容,制订合理的考核目标,以考核促进员工超越目标,以考核激励员工实现价值。空管系统安全文化要能把安全检查变成行业的基本工作内容,让员工相信,安全检查有助于岗位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发现危险源,有助于管理安全风险。有计划、有专题的安全检查落实到不同的责任部门,员工不需要接受动员,他们诚恳地欢迎安全检查者认真履行其职责,诚实回答检查者的询问,虚心接受检查者的指导,乐意进行工作改进,如此组织的安全得到了员工的承诺。空管系统安全文化要把安全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当作安全促进的重要工具。有效的安全信息收集与分析,可使组织避免重百朋人犯过的宝昔误,可使组织及时发现内部的危险源。要让每个员工都有分析安全信息的能力,有收集安全信息职业精神,有分享安全信息的习惯,有查证安全信息的技术。组织不但着力建设安到言息管理平台,而且鼓励员工发表个人观点,不但公开安全事故的真相,而且勇于承担组织负有的责任,彰显信息的价值与权威。空管系统安全文化要把安全培训、安全教育植入员工的思想。组织给员工进入行业的第一堂课,就要讲困于业及其岗位的安全要求、安全属性。组织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习l}、教育,持续向员工灌输安全思想和工作方法,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岗位保持安全的能力。组织要营造出一种氛围,使员工视安全培训}、安全教育为组织对员工的义务,总是敦促组织生动、专业地开展止口页工作,并乐于接受教育,乐于参与其中,自觉表现出“我要安全”的意识和要求。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现状

从目前来看,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建筑业的劳动力比发达国家更为密集,完成同样的工作量大概需要 2.5~10 倍的工人,事故的数量也比发达国家多得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注的大事,国家先后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等,建设部了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颁布了诸多的规定和条例,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贯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根本上保护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生命和社会财产安全,促进行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体现在运行机制和具体执行两个方面:

2.1 机制方面

从目前来看,我国虽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建筑安全的法令法规,但相比发达国家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法律制度,尤其是在监督方面仍需要加强和改进。一是各个主体单位对应付的安全责任混淆不清,即使出现安全生产隐患也不能及时做出应有处理;二是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针对性不强,对安全检查中的违纪违法问题有时不能及时严厉地惩处,同时对安全生产、 文明施工的建筑企业,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缺乏有力度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三是舆论监督力量不足,对安全事故的报道未能及时和客观,甚至还出现漏报、 瞒报、 小报的现象;四是市场规范机制欠缺,尤其是业主市场行为较严重的不规范现象,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安全隐患。很多业主拖欠工程款,要求承包商垫付资金;承包商由于不能及时拿到工程款,会在资金周转上遇到很大困难,从而影响对安全的投入;工人也会由于不能正常领到工资而在心理上产生对立情绪,诱发事故。

2.2 执行方面

据调查,随着各行各业对 “安全管理”的关注,建筑行业逐步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更多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再加上考虑到实施安全管理所要花费的高成本,许多施工单位只是口头上讲讲 “安全第一”,做表面文章,重生产、 轻安全,更注重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建设工程的行业特点,建设工程施工的特殊性,从业人员的构成及流动性大的特征,特别是安全文化的缺失,仍使建设工程业成为仅次于采矿业的重大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我国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年平均生产安全投入仅占 GDP 比重的 0.7%,远低于发达国家 3%以上的水平,我国的用万人投入率比美国和日本低 3 倍左右,比英国低 5 倍左右。

三、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3.1 逐步加强职业教育,进而营造安全的文化环境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要推进一线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新工人先培训后上岗,老工人应定期复训;一线作业人员持 “健康证”、 “安全基本知识合格证” 上岗;加强企业 “三类人员”、 安全监理和安全监督人员的专业培训考核等动态管理。试行一线班组长培训上岗制度。 培训的重点是法律法规、 班组安全质量管理和经济管理基本知识。通过培训考核,逐步规范建筑业“小包工头” 行为。开展建筑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落实建筑业各工种等级工培训考核,实行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制度;指导督促企业按标准配置班组等级工人数,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基本安全素质。在建设工地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利用农民工集中工作生活的场所搭建学习、 教育、 培训的平台,对进一步满足农民工技能培训、 安全生产、 健康生活和文化教育等需求,维护农民工群体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安全生产管理。

3.2 建立操作规范体系,对建筑施工进行定期安全检查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规范大型机械的管理抓好塔吊、施工升降机、 附着式脚手架安装之后的强制检测管理;监督检查塔吊、 附着式脚手架装拆作业单位资质情况,并将这些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配备、 技术方案纳入监督管理范围;实行 “一机一卡” 制度,将大型机械监管落到实处;开展大型机械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保障大型机械的使用安全。规范脚手架和模板支撑体系管理。推广悬挑式脚手架、 模板支撑体系安全技术标准及通用计算软件,指导企业合理组织施工;对大跨度、 高空间模板支撑体系,实行第三方专家认证制度;建立脚手架和模板支撑体系(含附着升降脚手架、 电梯井内脚手架、 操作平台等)搭设验收挂牌制度;组织针对性检查,及时消除钢管扣件、 脚手架搭设、 模板支撑体系隐患。

3.3 加强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网络体系

主干项目开工前,应由技术负责人负责,安全管理机构的安全人员参加,向参加施工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方案交底。各分部分项工程、 关键工序,专项方案实施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会同安全员、项目施工员和工长将安全技术措施向参加施工的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总承包单位向分包单位,分包单位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向作业班组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作业班组长应对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作业技术交底。

3.4 落实经费问题,实行目标安全管理

总的来说,根据建设部 《建筑安全现状防护、 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 对费用组成、 工程概(预)算编制、 招投标项目费用单列,以及对报价、 合同、 使用、 支付、 总分包管理监督检查等都有明确规定。因此, 建设、设计、施工、 监理等单位应当明确职责,确保安全文明专项措施费用到位。监管部门加强监督,查处违规行为,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费用落实。总包方以承包总费用的 5%为标准,建立了安全管理专项费用概算,安排了专制财务进行经费管理,并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要求严格按照财务计划开展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对于没有按时、 足额、 合格的完全经费使用的部门和个人将予以通报和绩效考核扣分的处罚,积极初始已落实的经费及时开支,从财务支持角度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

四、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安全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应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提高主动防护意识,并保证安全防护投入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魏安能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安全控制 [期刊论文] 《建筑安全》 -2006年2期

[2]罗建平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安全控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期

[3]赵通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安全控制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29期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例6

2行为安全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行为安全理论是指导我国煤矿企业开展有效的管理活动,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一种指导理论和重要依据,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确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我简单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研究。

2.1成立行为安全领导小组

在行为安全理论开展实践指导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其实施流程进行执行,这样才能够保证行为安全理论的顺利应用,就必须要成立行为安全领导小组,在小组内部对开展行为安全活动所必须的角色和成员进行定位和分配,将有关整个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活动开展的有关领导人员纳入到行为安全领导小组中,才能够保证各项政策和措施的有效实施,各个岗位代表通过对具体的岗位安全职责和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准确划分,能够促进这些相关人员融入到行为安全过程中。

2.2确定关键行为

煤矿行为安全领导小组确定后,对其各自权责范围内可能发生了煤矿安全事故加以准确地认识和了解,通过对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进行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对煤矿经营过程中,不安全行为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总结,能够有效确定整个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不安全行为,比如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整改不力、管理混乱、违规建设、非法操作、违章违规生产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2.3挑选和培训观察人员

在行为安全领导小组和关键不安全行为确定后,就需要选择适合的观察人员,因为在整个行为安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观察人员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整个安全管理过程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和结果之上,通过观察人员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相对准确地判断出什么类型的行为是安全行为,什么类型的行为属于不安全行为,这样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就可以提高安全生产效率。

2.4行为观察和收集数据

在对不安全行为进行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有关安全行为管理活动开展的原始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整个过程中就需要对煤矿工人的生产和工作行为进行一定的观察和了解认识,对于煤矿生产过程中各个方面都需要加以认识和了解,对于煤矿工人出现的不安全影响行为,需要对其不安全行为加以指出,这样才能够保证所获取的数据是准确的,才能够在行为安全理论指导工作开展过程中,真正对影响安全行为观察和研究的重点做好分析探讨。

2.5安全行为交流和信息反馈

在和煤矿工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对煤矿工人存在的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进行划分,各级领导再通过行为安全领导小组统一制定的安全行为管理制度以及要求等进行通报,从而各级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做好安全行为管理,积极响应上级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提高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效率。

3行为安全理论指导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对策

3.1加强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要想提高整个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就必须要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能够从内心就认识到安全行为的重要性,建立一个有效的培训计划,在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工作开展,重视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指导。

3.2重视行为观察和信息反馈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行为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必须要全体煤矿工人都积极的参与到行为安全管理活动中,通过公告板、会议、企业内网等途径进行行为安全监督和管理,针对发生率较高的不安全影响行为,能够及时开展拓展训练,对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行为意识,指导其开展安全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3.3建立健全的考核体制,不断完善企业的激励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要想保障企业员工的安全行为,降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率,一方面能够从思想上提高员工对于行为安全管理的认识,使得员工自发在工作过程中加强对自身的安全行为管理监督,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安全,保证了煤矿工人的安全价值和企业的安全生产价值相统一。

3.4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煤矿企业要想保证企业的安全运行,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将安全管理和企业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企业安全文化,这样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能够让煤矿工人不断改善自身的安全行为,实现了煤矿企业的前面管理控制,进一步提高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效率。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例7

1前言

电力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故电力企业必须时刻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稳定且足够的电力,而电力的安全生产则可以保障电力的充足供应。为了确保电力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和安全,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然而冷冰冰的管理制度并不能完全保障生产安全,故电力企业需要应用激励理论来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保障人员安全和电力生产安全,以此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电力企业的激励理论概述

激励理论的内涵,激励即组织通过设计合理的奖励机制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加上行为规范及惩罚性措施,通过信息沟通,激发、引导、保持并归化其成员的行为,从而有效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的系统性活动,故也被认为激励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而激励理论则是对如何通过满足人的需求从而调动其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总结,其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做出最大的贡献。在管理学上,将激励视为“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个人的工作完成的满意度和努力程度与激励水平成正比,即激励水平越高,则努力程度和工作满意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目前,电力企业基于激励理论可以采取的措施为: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竞赛激励、奖罚激励和荣誉激励[1]。

3激励理论用于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对已有的文献和近年来所发生的电力企业生产事故进行分析,可以得知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存在着安全隐患,主要为以下几点。

3.1生产的安全环节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电力生产在面临经济发展用电量所带来的压力,部分电力企业在电力的安全生产方面存在隐患,而这些隐患主要来源于生产安全环节上的漏洞,这些漏洞使得电力生产安全的管理缺乏有效性。

3.2巨大的安全管理压力

经济的发展所需要的电力逐年攀升,这促进了电力企业的发展,为了满足用电量,电力企业不仅要目前的电力生产规模,还要为未来的电网发展进行规划,而以上者两点使得电力企业所面临的电力安全生产压力越来越大。

3.3安全生产管理意识的薄弱

目前,部分电力企业仍存在着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的问题,这就使得电力安全生产在管理上面临重重问题。虽然电力企业有制定相应的电力生产安全的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在细节上人存在着些许纰漏,缺乏明确的权责划分,这就导致了在安全管理方面,缺乏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和负责,使得明文规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无法落实,电力生产缺乏有效的监管。

3.4生产作业缺乏规范性

在实际的电力生产中,部分工作人员无视惨痛的事故教训,仍然忽视已有的生产规章制度,在生产中随心所欲地进行操作,而部分人员则专业知识有所缺乏,使其未规范操作生产,这种种不规范的生产作业,容易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

3.5安全生产环节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电力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其专业性更强,电力生产过程也较为复杂,故在生产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操作都是由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所总结出来的。但是在某些电力企业的整个电力生产过程上管理不到位,使得生产过程缺乏严谨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这易导致电力生产安全存在隐患[2]。

4基于激励理论的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优化建议

4.1制定激励薪酬制度

长期的工作会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且容易使基层员工和管理者养成习惯性违章的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奖励薪酬制度,即将工作人员的薪酬与其安全生产的绩效联系起来,每个月对电力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任务完成度、是否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在已有的工资基础上对出色的员工进行奖励。这样的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规范员工的操作,还可以加强安全意识,确保生产安全。对于激励薪酬制度的建立,企业需要借助科学地方法,制定从安全生产角度出发的激励制度,并在各方面基给予适当的支持,并在人才的选用上优先选择安全意识高的人员,以此保障电力生产的安全。

4.2制定合理可行的激励目标

在制定激励目标时,企业应该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目前的工作目标和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行合理可行的激励目标规划,避免因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激励目标制定过低或者过高,使得目标的完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为了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激励目标,电力企业应当牢记已下两个原则。

4.2.1员工与企业的目标一致

企业制定和实施奖励目标主要是为了让企业员工能够按时、安全、完美地完成任务,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因此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应当一致,不存在矛盾,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员工,从而推动企业发展。4

.2.2目标合理具体且可行

目标的制定应当合情合理可行,不宜过大或过小。目标过大,容易给员工造成心理负担,使其无法正常发挥原有的工作能力,而目标过小,则容易使员工骄傲,而失去激发其工作热情的作用,最终影响工程进度。因此目标制定还要考虑员工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其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可行性[3]。

4.3物质精神激励相互协调

虽然物质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但是只有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才能充分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热情,才能确保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的安全和员工的人生安全。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除了要应用物质奖励以满足员工的需求外,还要加强与员工的精神交流,对所有企业员工一视同仁,并给予重视和尊重,以此加强内在的凝聚力,进而将强生产安全的管理[4]。

5结语

电力的充足供应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能源,故电力企业应当给予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足够的重视,防微杜渐,避免因管理上的疏忽导致电力生产出现安全事故,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对正确认识激励理论在行业内的巨大作用,并将其用于安全生产的管理中,确保电力生产安全,从而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寅生.激励理论在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07):247.

[2]孔鸣.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优化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7):182~183.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2-0148-01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也在快速增长,在生活当中,人们也越来越离不开他们。尽管现阶段提倡使用清洁能源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是针对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能源的开发力度远远不及经济发展速度的客观事实,煤炭资源仍然是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不可替代的,维持与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煤炭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一直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在实际操过程中,开采人员对煤炭资源肆意开采的行为屡屡皆是,严重制约着煤矿开采事业的绿色发展。此外,需要认识的是,随着媒体的介入,不规范操作造成的工程灾害的报道越来越频繁,导致现阶段我国煤炭事业的高效发展受到了严重的考验。结合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操作经验以及实际的管理效果对事故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现阶段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表现在,对操作流程的监督管理程度低,只重视操作的结果而丝毫不在意操作的过程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另外,由于管理层对员工的奖惩制度存在严重问题,对员工的惩罚力度远远大于奖励力度,使员工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也是导致员工在操作过程中难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直接原因。鉴于此种情况,为了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本文在煤矿安全管理当中,对运用行为安全理论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希望尽可能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进而推动我国煤矿事业的稳固发展。

1 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1.1 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的基本概念

通俗来讲,现阶段我们所说的行为安全管理其实是一种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安全管理办法。主要是通过发现、研究相关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不安全的行为,在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行为的同时,提升他们注意行为安全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引导人们以规范的行为方式进行实际操作的目的,进而保证整体操作的安全可靠性。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现阶段的行为安全研究工作当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大部分企业对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的概念并没有十分透彻的理解,研究重点往往只是针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而往往会忽视这样一点,即在人们在对行为安全管理进行研究时,也难以避免自身存在的问题,因而,行为安全管理理论也难以单独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评价。在应用过程中,必须结合具体的操作经验,以现实基本情况为依据,才能实现良好的运用效果。

1.2 行为安全模式的应用现状分析

现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运用行为安全理论已初见成效,在行为安全理论的基础上运行煤矿安全管理方法的煤矿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正在逐年降低。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形成行为安全理论的过程中,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理念上的认识还有失偏颇。其主要表现在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是关心最后的结果,并不在意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规范。简单来说,只要不发生安全事故就不会考虑操作期间存在问题。严重影响着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进行,对企业的可持续稳固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安全理论的意义

2.1 优化煤炭安全管理模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行为安全管理可以通过引导员工进行预期的规范行为,提高员工的行为安全意识,并形成行为习惯融入员工的思想中去,使员工的行为过程中,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因此,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炭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能有效的优化管理模式,降低冒险行为的发生率,进而保证整体操作的质量与安全。

2.2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投入,因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保证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针对煤矿企业这一类型企业而言,如果在从事煤矿生产的过程当中,对每一项操作都肆无忌惮、掉以轻心,极易造成不安全事故的。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涉及到安全有关的行为的时候,根据行为安全管理理论,我们通常能够通过增强员工责任感以及增加奖励机制来实现,从而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因而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员工养成安全管理中所要求的行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3 基于行为安全理论提升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提升员工的基本素质

员工的基本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发展的成败。尤其是针对煤矿企业而言,员工基本素质的高低不单单影响着企业的前进道路,同时还关乎着基层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对煤矿企业来说刻不容缓。鉴于此种情况,煤矿企业在进行人才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以及安全培训,成立行为安全管理小组,由矿长领导、安全副矿长、安全办主任和区队长负责安全工作,一线生产的班组长和岗位员工组成的行为安全管理小组,完善以矿工工作行为为基础的考核体系,提高员工的行为安全意识。

3.2 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是保证操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煤矿企业可以根据矿工的作业安全行为状况实施安全奖励,纠正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错误观念,避免由于安全疏忽而造成的一系列不可挽回的损失。

3.3 加强煤矿生产现场管理

加强煤矿生产的现场管理,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运用行为安全理论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提高煤矿企业整体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现场生产管理除了对操作流程的管理外,还需要对操作仪器进行定期的检测,确保机械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的状态。而针对现场操作流程的管理,要实现场管理的有序进行,单独依靠员工的行为约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并不显著,鉴于此种情况,煤矿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管体制,对煤矿生产现场进行实时是监控与管理。针对现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问题的恶化,对现场管理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从而确保煤矿生产能够在良好的安全环境下进行。

3.4 建立新型的煤矿安全文化

所谓的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内部,通过每个人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念或者是处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特征。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良好的企业文化特征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绝对动力,在确保企业安全长久发展等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因此,煤矿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的长久目标,必须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新型的安全生产文化,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4 结 语

现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运用行为安全理论已初见成效,在行为安全理论的基础上运行煤矿安全管理方法的煤矿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正在逐年降低。因而,运用行为安全理论是为煤矿企业打造安全的生产环境的重要途径,只有长期坚持执行,才能取得更佳的安全管理效果。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电力企业的安全是企业生产和企业经营的第一要务,即便是再优秀的企业,如果出现生产、管理过程的安全事故,就会马上危及企业的实际生存和长期发展。同理即便再优秀的电力员工,如果在工作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安全事故和本不应该出现的风险,不仅会危害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还会让我们的工作热源产生情绪上的巨大变动,会使其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降低了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价值,也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综合效益,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对电力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分析,尽量寻求出电力安全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如果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问题就更好了。

1.电力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1.1 企业对电力安全管理监管不足

很多电力企业没有对安全管理以全面的监督和有效地监管,导致电力设施得不到维护,电力安全工作得不到强化,电力设备在运行中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和破坏加剧,进而出现电力安全管理结构、体系、实质上的问题,在电力安全上出现事故频发,烈度增加,难于控制等局面,严重影响了电力稳定和电力发展。

1.2 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很多电力企业职工在工作的时候忽视了现场防护措施的作用,自我保护能力相对比较缺乏,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违章违法的现象,职工也经常会遇到很多的责任事故,如果我们的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在日常的检验维修以及施工作业中没有及时地履行相关的组织措施,对操作的过程也是能简化就简化,甚至为了节省操作时间而违反电力企业设备的操作规定,那么造成安全事故的频率就会越来越高。

1.3 基层管理工作存在缺陷

目前很多的电力企业在管理上相对比较轻视,从近几年的电力企业事故来看,多数都是进行着分散式的小型的作业时发生的,所以说在管理电力企业安全的时候,绝对不能居安思危,出现了事故之后才知道要抓紧安全管理。还有的时候对整个工作情况并不是很了解,没有办法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这类小事情碍于情面不去抓,监督检查管理都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对出现事故的个人处理不严,这样的一种管理手段很难遏制事故的再次发生。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也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需要及时处理的问题。

1.4 违章现象频发

违章是目前安全生产工作中时常会发生的认为是以为常的违章行为,比如说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了一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的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台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2.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措施和对策

电力企业进行安全建设和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首要目标是预防相关问题的产生,防治安全问题的扩大。根据上文的分析,研究将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水平放在如下几个环节上。

2.1 加强电力企业对安全管理的监管

监督是电力企业重要的管理安全的内部工作,是对电力安全管理进行制度和体系监管,实现电力安全、电力管理系统化的重要保障。电力企业应该以生产、组织和管理的形式和体系为出发点,建立监管安全的系统,建立监管电力安全管理的平台,完善监管电力安全管理的制度,制定出监管电力安全管理的细则,有效落实监管电力安全管理的责任,进而提升监管实际电力安全管理的能力。监管电力安全管理工作要有相应的奖惩体系,通过制度实施树立监管的正确引导方法,使电力安全管理向人员明确企业价值和激励的方向,确保监管电力安全管理有效性和效率性。

2.2 加强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管理

安全设备是确保电力安全的基础性设备,作为电力企业要从两个层面上实现安全设备的全面管理。第一个层面,要做好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内部管理,一是,要消除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事故危险和隐患,特别对于临近或超出电力使用年限的安全设备,技术性能不能满足实际安全功能的设备更要及时更换,以便将危险消除在初期,有效预防电力企业安全设备隐患转化为安全事故。二是,要做好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巡检,及时而全面地跟踪和掌握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到对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全面分析,有效消除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不安全因素。第二个层面,要做好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外部环境控制,一是,要消除犯罪分子、意外状况对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破坏,严厉打击破坏和盗窃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行为,减少人为因素的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影响。二是,要做好自然灾害条件下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保护,建立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应急预案和事故抢修方案,使企业对大风、强降水、强降温等自然灾害有预警和应对机制,力保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稳定运行。

2.3 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安全素养

电力企业应该将安全素养问题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要为员工安全素养的发展提供路径和可能,同时设立经济激励机制。具体的措施有:电力企业管理层要对安全素养高度重视。电力企业还要定期进行安全素养的培训和讲座,进行安全事故的分析和研讨,以实践教育和反思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企业员工安全的需求水平,将安全素养转化为员工成长的一大要素,通过不断实践实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各层级目标和任务。

2.4 提升电力企业全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电力企业要组织员工对安全工作进行大范围地讨论,以实际电力企业事故对员工进行教育,同时建立管理电力企业安全的责任体系,一方面让员工看到电力企业安全事故的危害,另一方面让员工建立安全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思想,养成电力企业全员自觉遵守电力安全的规章制度,自觉尊重电力安全的约束规范,服从治理,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将电力安全内化为行为习惯和认知方式,正确执行电力企业的各项安全措施,一旦发现事故或者有其他不安全因素出现,就要及时向电力企业的领导及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报告,除此之外还要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为用户提供可靠、安全高效可持续的供电服务,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有效地支持电力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

结语

产业发展和创新艰难,维持产业的安全更是难上加难,作为支柱性的电力产业在当前遇到了维持行业稳定发展,促进行业创新变革的双重任务,这就更加凸显出电力安全的重要价值。要以电力安全的问题薄弱点和管理盲区的检查和研讨入手,对电力安全管理进行两个维度的思考,一方面要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的有效监督,另一方面要进行电力安全管理的变革,有效改变电力安全管理,创立新电力安全管理样式,实现电力安全管理跨越发展,使电力企业和产业得到安全管理升级和强化的最大收益。

参考文献

[1]苏黎.对电力安全专家个人知识转化为团队资本的探讨[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

[2]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电力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征求意见稿)》[A].电站信息[C].2009.

[3]李春雨,郑灿涛,宋黎明.论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电力安全对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

[4]苏黎.对电力安全专家个人知识转化为团队资本的探讨[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

[5]林则夫,李建平,纪建悦.提升学术会议质量的若干建议[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

[6]吴佳蕾.国内英汉在线词典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例10

面对当前艰巨的电网生产、建设任务,邯郸供电公司的领导层清楚的认识到公司整体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尚处于靠制度、靠监督、靠检查的强制管理阶段,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接收世界一流安全管理咨询公司的诊断,充分汲取其先进文化理念就成为有效地提升公司整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2007年初,省电力公司成立考察组对具有先进安全管理经验的国际知名公司—美国杜邦公司中国总部和中国石化宁夏分公司的合作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评审,适时做出了与杜邦公司合作开展安全管理评估与培训的决定,邯郸供电公司积极向省电力公司争取到了此次合作项目。8月份,河北省电力公司与杜邦公司安全管理评估与培训合作项目在邯郸供电公司正式启动了。

深入展开评估,勇于揭示自身问题

只有充分认识存在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杜邦公司对邯供进行了行为安全管理综合评估。评估的方式是向广度和深度扩展,不但与管理层举行会议进行面谈,以及文件评审、实地考察,还与一线员工进行讨论。评估的标准更是以杜邦的安全管理12项基本要素为主要内容,强调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并就高级管理层的参与、高级管理层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以及所有组织成员的实际行为、意识、看法进行了深入评估。评估中,杜邦对200人进行了日常工作的观察。对现有文件包括标准、程序、事故调查报告及安全会议记录、安全检查报告等作了评估。同时,先后在220千伏大寨变电站预试现场、110千伏店头变电站和铸管变电站投运现场、110千伏来永线大修现场、河东线54#换杆和78#更换开关两个配电现场,进行了的全过程实地观察,三次全过程参加邯郸供电公司安全工作会议,审阅了五年工伤记录、2007年度的安全考核记录、公司的安全方针政策和机构组织图、安全保证体系网络图、部分安全会议和培训记录等资料。在评估中,邯郸供电公司积极配合,不吝惜暴露自身缺点,得到了杜邦专家组的一致好评。杜邦公司专家按照12个基本要素进行了分层论述,对邯供现有安全制度和安全文化进行的全面评估,内容覆盖了公司安全管理方方面面。

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杜邦公司安全管理专家与管理层成员就邯郸供电公司评估报告举行行动方案研讨会,通过了第一阶段评审验收工作,然后进入到第二阶段行为安全培训阶段。杜邦公司结合生产特点制定培训计划,选派具有实际管理经验的优秀培训教师,先后举办了16期培训班,共计366人接受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杜邦老师以新颖的教学模式,互动式的学习方法,让学员进行个案讨论、案例分析,并且利用大部分培训时间让学员进行现场审核模拟演习,引起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思想观念得到转变。把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及时消化,转变旧的观念,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把学到的理论和技能运用到生产工作中去,发挥了杜邦安全管理理念的作用。二是安全意识得到明显提升。自觉用杜邦安全管理理念指导工作实践,实现了“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三是受训者成为新的安全管理理念的传播者。在工作中认真实践杜邦安全理念,身体力行,用行为带动一个班站,影响一片群众,提高了全员安全意识。

新的管理理念,形成新的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F272;X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1-0086-05

1引言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及民众监督力量的放大使得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备受关注。“安全第一”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恪守的准则。管理实践中,企业一般为员工提供标准、成熟的工程技术、设备和方法等“硬环境”的支持。可是,随着“硬件”和“显性”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安全事故仍不时发生。究其原因可能是忽视了关键“软环境”的支持,如鼓励同事监督、信息分享、安全沟通等。因此,学界逐渐将心理学和行为学成熟的概念与理论引入安全管理领域,研究重心从工作设备、监管技术等“显性因素”扩展到个体感知、组织氛围等“隐性因素”。在这些“隐性因素”中,作为影响员工行为的重要环境因素,安全氛围受到了广泛关注。Zohar等学者[1]里程碑式的研究表明,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率。但有学者[2]认为,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是间接的,其作用需要通过中介变量的传导才能实现。

社会认知理论指出,个体行为不仅受环境影响,还受到心理感知的作用。作为反映个体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心理资本日益被关注。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与心理资本理论的推演,本文提出,安全氛围不仅直接影响安全行为,还将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产生间接作用。

本文将安全氛围区分为安全意识、管理者允诺、监管者行为、安全政策、安全交流、安全培训和风险准备7个维度,将安全行为区分为安全遵守与安全参与,依据309份来自我国煤矿企业的有效问卷,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提出了“安全氛围—心理资本—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不仅为社会认知理论与心理资本理论在安全管理领域的应用提供崭新视角,丰富了安全行为动因的理论内容;而且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实践提供了全新思路。

2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认知因素和环境三者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决定。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安全氛围是指企业员工对组织针对安全所采取的政策、程序与行为的“认知、信念”和“态度”,属于感知的安全环境因素。心理资本则反映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属于个体认知因素。安全行为是指企业员工任务执行过程中为实现安全目标而做出的现实反应,属于个体行为。依据社会认知理论与心理资本理论,本文建立如下研究框架(见图1)。

2.1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

安全氛围体现着员工对组织安全重视程度及工作优先权的理解。员工会根据企业的制度、惯例、程序和实践形成自己的判断,进而影响员工对待安全的态度和行为。当安全工作优先级较高时,意味着组织将更多的资源配置于安全工作,从领导者决策到日常生产经营都非常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员工感受到组织对安全的重视后,会对组织关注其身心健康充满感激,进而产生回馈心理,强化其在安全参与与遵守行为方面的表现。反之,如果员工感到组织对安全不够重视或付出较少时,会认为组织对其安全情况关怀不足,诱发消极态度与动机,继而导致不安全生产行为的发生。Zohar等学者[1]的研究认为安全氛围是安全行为的预测源,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行为水平;Pousette等[3]的研究表明,安全氛围能够预测到7个月以后的安全行为。Mearns[4]的研究进一步显示,当组织为员工的工作提供安全时,员工的互惠心理会促使其以安全行为来回报组织,如帮助其他同事、报告风险、试图建设性地改变不安全的工作条件、与组织进行安全沟通等。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2心理资本与安全行为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不仅与环境有关,而且受到其心理状况的影响。作为个体重要的心理状况的反映,心理资本被界定为“核心自我评价”,并被认为对员工工作行为具有直接影响[5]。在指出心理资本具有自信、乐观、希望与韧性四维结构后,Luthans等[6]指出,心理资本越强的个体越能够更佳地应对难题和逆境,直至取得成功。心理资本领域的研究表明,心理资本不仅有助于员工完成角色内行为,提升组织公民行为,而且对异常的员工行为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由于安全行为是员工行为的一种,故而会受到员工心理资本的影响。Eid[7]亦提出了心理资本对安全行为有正向影响的观点,虽然未进行实证检验,但是此观点给本文提供了有意义的思想溯源。在煤矿安全实际工作中,心理资本较高的员工更容易沟通并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安全措施,更有足够的内部动机去遵章守法,即使缺乏监管,也会为了避免事故而减少不安全行为,更能承受来自管理者的指令或者批评,并积极改正错误,尽力杜绝不安全行为。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心理资本对安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3安全氛围与心理资本

员工在感受到组织对其工作安全的重视与支持后,会对自身参与和遵守安全行为的意愿与能力产生积极影响,逐渐改善其在工作中的心理状态,在面对工作困难时变得更加自信、乐观、充满希望和坚韧不拔。尽管鲜有研究直接探讨安全氛围与心理资本关系,但心理资本前因理论的发展已经证实,文化、领导者特征等组织氛围的重要因素能有效改善员工的心理资本水平。李霞[8]的研究认为,组织文化与员工的心理资本显著正相关。Avolio[9]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组织支持感直接对员工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积极作用,能激发和促进员工整体心理潜能。Luthans等[6]指出,心理资本受积极的、支持性环境的影响。若组织注重提供给员工培训与帮助,那么此举会提高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并且领导的性情和心理也会决定员工的心理状况。Harland等 [10]则发现,领导魅力、感召力、智能激发和个性化关怀与员工的坚韧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3:安全氛围对员工的心理资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4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

心理资本理论表明,心理资本在组织环境因素影响员工行为与绩效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田喜洲[11]的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在组织支持感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间起完全中介效应。李霞[8]的研究揭示了心理资本在组织文化对个体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Luthans等人[6]揭示了心理资本在组织氛围与工作结果间的中介效应。而Avey等人[12]的研究则证实了员工的心理资本在组织氛围与绩效间的中介效应。

由于领导力、组织支持感等是本文安全氛围的重要维度,而安全行为属于员工行为与绩效的重要表现,加之上文的理论分析表明,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心理资本均可能产生正向影响,而心理资本对安全行为亦会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心理资本可能在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间发挥中介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心理资本在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间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3研究设计

3.1测量工具

安全氛围的测量主要依据本文作者[13]前期开发的适用于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氛围量表。量表包括安全意识、管理者允诺、监管者行为、安全政策、安全交流、安全培训和风险准备,共7个维度44个题项。心理资本量表参考Luthans[6]、李超平[14]等的研究,最终由24个题项组成,包括自信(6)、希望(6)、乐观(6)与韧性(6)。安全行为量表参考Cheyne[15],Neal[2]等学者的研究,最终包括安全遵守(6)和安全参与(4)。

3.2研究样本

正式调查共发放800份问卷,其中永煤集团300份,徐州矿务集团100份,神华宁煤集团400份,共得到有效问卷30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38.6%。

3.3偏差检验

对最初回收及最后回收的1/4有效问卷(各77份),采用双尾T检验方法分别对受访者工种、学历、性别进行比较,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响应偏差问题。接着对所有题项放在一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未旋转的因子分析得到13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解释方差的80.1%,其中,最大因子方差解释率为40.2%,表明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4研究结果

4.1信效度检验

4.1.1信度检验

克龙巴赫值,安全意识为0.93、管理者允诺为0.94、监管者行为为0.95、安全政策为0.95、安全交流为0.94、安全培训为0.95、风险准备为0.93,心理资本为0.80,安全遵守为0.96,安全参与为0.95。所有变量的克龙巴赫系数值都超过0.8,表明相关题项的潜变量间有较好的一致性,问卷有较好的信度。

4.1.2聚敛效度检验

将安全氛围七因子与安全遵守、安全参与放在一起做九因子验证性因子分析(χ2/df=1.54、RMSEA=0.04、GFI=0.81、CFI=0.96),据此进行的聚敛效度检验见表1。各潜变量所对应的显变量标准化后的因子载荷和AVE的取值均超过0.5的阈值,组合信度超过0.7的阈值,反映潜变量的聚敛效度十分理想,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定义。

表1聚敛效度分析因子1因子载荷1AVE1组合信度安全意识10.78~0.8810.6910.93管理者允诺10.70~0.9110.7110.94监管者行为10.76~0.9110.7410.95安全政策10.80~0.9110.7610.95安全交流10.75~0.8810.6910.94安全培训10.84~0.9010.7510.95风险准备10.83~0.8910.7410.93安全遵守10.88~0.8910.7910.96安全参与10.87~0.9010.7910.95对心理资本进行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χ2/df=1.43、RMSEA=0.04、GFI=0.92、CFI=0.99),据此进行的聚敛效度检验见表2。各低阶潜变量所对应的显变量标准化后的因子载荷和AVE的取值均超过0.5的阈值,组合信度超过0.7的阈值;此外,二阶潜变量心理资本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均大于0.7,说明心理资本的二阶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定义与理想的稳定性。

4.2回归分析

在表4中,Model2a和Model2b是只包含控制变量的基础模型,其系数都不显著,表明控制变量对安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基于基础模型,Model3a和Model3b在自变量中加入了安全氛围,对于Model3a除了安全意识外,管理者允诺、监管者行为、安全政策、安全交流、安全培训和风险准备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安全氛围显著正向影响安全遵守;对于Model3b除监管者行为外,安全意识、管理者允诺、安全政策、安全交流、安全培训和风险准备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安全氛围显著正向影响安全参与。其中,安全政策对安全参与影响最大。综上,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基本支持H1。

依据Model1,除了安全意识外,管理者允诺、监管者行为、安全政策、安全交流、安全培训和风险准备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安全氛围显著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其中安全交流、安全培训对心理资本的影响较大,基本支持H2。

依据Model4a和Model4b,心理资本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β>0,表明心理资本正向显著影响安全遵守和安全参与,支持H3。

根据Baron等学者的研究结论,中介效应成立需满足:第一,自变量与中介变量均与因变量间存在显著关系;第二,自变量与中介变量间存在显著关系;第三,置入中介变量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减弱时为部分中介;变得不显著时则为完全中介。Model5a中纳入心理资本后,安全氛围的6个维度仍显著,但回归系数下降,说明心理资本在管理者允诺、监管者行为、安全政策、安全交流、安全培训、风险准备与安全遵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安全意识与安全遵守关系间没有中介作用;依据Model5b,当纳入心理资本后,管理者允诺、安全培训对安全参与的显著性消失,而安全政策、安全交流和风险准备的回归系数明显下降,表明心理资本在管理者允诺、安全培训与安全参与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安全意识、安全政策、安全交流、风险准备与安全参与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监管者行为与安全参与间没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H4部分得到支持。

5结论与讨论

首先,安全氛围对员工的心理资本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了改善员工的心理资本,管理者可通过情景摸拟、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安全培训,亦可在实施安全政策和规范、加强监管者行为、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兑现管理者允诺等方面有所作为。

其次,员工的心理资本对安全遵守与安全参与行为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管理者通过员工招聘、培训与开发等措施优化员工心理资本,进而提升其安全行为。

第三,心理资本在管理者允诺、监管者行为、安全政策、安全交流、安全培训与风险准备影响安全遵守行为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管理者允诺/安全培训、安全意识/安全政策/安全交流/风险准备影响安全参与行为的过程中分别发挥完全中介与部分中介作用,不仅明确提出“安全氛围—心理资本—安全行为”的作用机理,而且细化了安全氛围不同维度通过心理资本影响安全行为的结论。因此,管理者既要重视营造企业安全氛围,又要关注心理资本的开发与提升,通过两者的协同作用,实现对既定安全行为的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Zohar D, Luria G. The Use of Supervisory Practices as Leverage to Improve Safety Behavior: A Cross-level Intervention Model[J].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2003, 34(5): 567-577.

[2]Neal A, Griffin M A, Hart P M.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n Safety Climate and Individual Behavior[J]. Safety Science, 2000, 34(1-3): 99-109.

[3] Pousette A, Larsson S, Torner M. Safety Climate Cross-validation, Strength and Prediction of Safety Behaviour[J]. Safety Science, 2008, 46(3): 398-404.

[4] Mearns K, Reader T.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Safety Outcomes: An Un-investigated Relationship?[J]. Safety Science, 2008, 46(3): 388-397.

[5]Goldsmith A H, Veum J R, Darity Jr W.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and Human Capital on Wages[J]. Economic Inquiry, 1997, 35(4): 815-829.

[6]Luthans F, Avolio B J, Avey J B, et al.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J]. Personnel Psychology, 2007, 60(3): 541-572.

[7]Eid J, Mearns K, Larsson G, et al. Leadership,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Safety Research: Conceptual Issues and Future Research Questions[J]. Safety Science, 2012, 50(1): 55-61.

[8]李霞, 张伶, 谢晋宇. 组织文化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2(6): 120-126.

[9]Avolio B J, Zhu W, Koh W, et al.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and Moderating Role of Structural Distance[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4, 25(8): 951-968.

[10]Harland L, Harrison W, Jones J R, et al. 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Subordinate Resilience[J]. Journal o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Studies, 2005, 11(2): 2-14.

[11]田喜洲, 谢晋宇. 组织支持感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心理资本中介作用的实证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2010, 13(1): 23-29.

[12] Avey J B, Wernsing T S, Luthans F. Can Positive Employees Help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Chang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Emotions on Relevant Attitudes and Behaviors[J]. 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 2008, 44(1): 4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