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财政学专业论文

财政学专业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8 11:46:33

财政学专业论文

财政学专业论文例1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3-0151-03

作者简介:朱军(1980-),男,江苏建湖人,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财政学系,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动态财政学、新税制理论、应用财政计量、中国财政问题。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90416)。随着市场化和法制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政府机构公务员招录制度的改革带来了高校专业设置的深刻变化。目前,中国高校正从按照“部门模式”设置专业逐渐转变为贴近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原先的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计划统计、工商行政管理、基础建设等专业或是被取消,或是被改头换面融入现代市场经济管理的内容。原先专门培养政府财政、税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财政学专业则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在省属地方院校,财政学专业在学生招录、就业方面面临较大的挑战。尽管各个地区设置财政学专业院校、招录该专业学生的人数在增加,竞争有利于培养质量的提高和财税部门人员组成的分散化,但是目前就业的不确定性、培养体制的制约和教学内容更新的缓慢以及综合社会环境的制约使得普通高校在培养财政学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财政学专业教育的困境与瓶颈

(一)不确定性下的专业参与度低

在我国高等院校专业培养口径窄的情况下,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就读财政学专业之后,较低的公务员考录比、专业不对口的低层次企业就业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前途较为焦灼和不安。除少数考研的“应试型”学生外,许多学生从多个方面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通过外语水平考试、辅修第二专业、获得各项资格证书等。这使得学生忽视对本专业的学习,并使这样的负面影响和“非参与式”学习氛围在高校不同的届次之间进行传递。加重了专业参与度过低的程度,从而抑制了本学科的发展。

(二)专业内容的空乏性

从专业内容来看,目前中国财政学专业的内容空乏、过时,这在地方省属院校较为突出。由于经济学理论基础的缺乏,地方院校对各专业教育内容的更新非常慢。财政学多数内容以计划经济时代“收、支、平、管”为基础介绍专业基本内容,专业课或是放入了税法的政策措施,或是加入了会计学中的部分内容,或是直接将财政学的内容改头换面细化、套用如目前的《地方财政学》。对此,李秀梅(2009)认为:财政学专业课程内容存在重复现象,总体上,现代财政学内容在省属院校财政学专业的教学中较为不足,使得学生在各个地区之间呈现了“同质化”培养的特征,也使得不同地区重点高校、财经院校之间毫无特色。

相比较而言,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虽然涉及公共财政的相关专业办学较晚,但前沿的研究方法、颇具特色的专业内容使其在公共财政学教育中迅速脱颖而出,在国际上和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反一些较早设立财政学专业的财经院校,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反而步履蹒跚。实际上,现代公共经济理论研究也是一个动态演进、理论成果不断呈现的过程,Stern(2002)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内容不能够与时俱进,空洞乏味也使得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较为缺乏。以笔者讲授的《地方财政学》为例,绝大多数教材是将财政学的理论应用到地方辖区之间,辅之以中国的政策实践和区域间平衡关系。而反映这一学科前沿内容和前沿方法的空间经济学、地理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对策论中的政府间关系、政府治理与合作等问题均没有反映在这一课程体系中。

(三)社会兼容与学生参与问题

公共财政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科学,而中国社会“官本位”的特征以及社区建设缓慢、农村公共产品建设平台缺乏等问题,使得省属院校大学生深入社会、参与公共财政实践的机会较少。实际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关心社会、参与社会来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在政府财政部门,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了解预算编制、财政拨款、财政监督、绩效评价方面的内容;在各个社区,学生可以宣传依法纳税、公民权利义务教育,宣传如何看懂政府预算,如何监督政府财政工作;在大中型企业,学生可以学习企业如何报税、退税,学习如何进行社会捐赠,如何处理“税企关系”;在非营利性机构,学生可以了解机构的运行模式,学习和研究资金来源、去向状况。实际上,就微观经济主体而言,公共财政中的税收、公共支出问题是微观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融入理论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思维、应用高级分析工具可以为各个部门的政策设计、优化调整作出贡献(Stiglitz,2002)。

(四)研究型教学层次不够

目前,省属普通高校在进行财政学教育的过程中对专业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基础不扎实呈现了“能下不能上”的职业化发展特征。尽管省属高校也有学生通过研究生考试进入其他重点高校,但是专业基础薄弱、选用教材落后、本科阶段学习内容陈旧、应试投入过度使得这类学生的研究素质普遍低于重点院校的学生。就外语水平而言,重点高校基础课的全英文教学(如公共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学、数学分析等全英文教学)使得这类学生在研究生教育中英文文献阅读水平明显高于省属院校的学生。对此省属院校财政学专业学生视野不够开阔、前沿文献阅读困难、对外交流能力差也不足为奇。通过上述的概括可知,目前的专业内容多为概念性和框架性的描述,在研究型教学方面的方法论引导和课程设置涉足较少。

二、地方专业教育的优势

(一)各地区强劲的人才需求

在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元定位之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大量一线人才的强劲需求可以促进省属院校财政学专业的外延式“扩张”。但公共财政实施过程中的政策失误确实存在(Boadway和Raj,1999),从而政策实践的客观需求推动了各级政府对省属院校人才的需求。经过现代经济学训练的公共财政管理人才可以为地方财税部门以及其他公共事务部门带来力量。

(二)丰富的社会实践土壤

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机构为省属高等院校的财政学专业提供了丰富的实践领域,而区域内不同部门的工作业绩、运行特色,不同地区的人文社会文化环境为科研和实践提供了实证研究的素材和资料来源。学生可以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不同地区公共财政福利政策的差异及其政策实践的经验教训。

(三)专项研究的集聚性

地方经济、社会乃至历史与文化特征使得省属地方高校具有获取一手资料和素材的研究优势。对于地方省属高校的科研人员而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城市特色、体制特色和环境特色使其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够集思广益,形成专项研究的集聚性,办出特色。对此,谭彦红(2006)提出了以东盟贸易区、民族特色为代表建设好本地区的公共财政学专业;郝春虹(2010)提出了立足民族区域特色、语言特色、产业特色办好本地区的公共财政学专业。另就城市财政问题而言,城市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塑造城市特色的方向,需要地方院校研究人员的专题研究。

朱军:普通高校财政学专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三、未来与出路

(一)深化专业认识、树立专业品牌

公共财政学专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兼容、宽泛的平台建设提供保障,需要通过深化专业认识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管理”进行“专业营销”,树立专业品牌。营销与战略专家特劳特先生就高度重视“定位”的作用。从战略和学科本质上来看,公共财政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定位为:1.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税务部门;2.各类企业财务部门——从事税务会计与报税工作;3.中介咨询机构、法律机构的业务部门、政策分析部门;4.大型企业公益事业与企业形象工作部门;5.公共事业单位业务部门、政策分析部门;6.社区单位的工作部门;7.继续教育、留学深造等。目前,很多部门对财政学专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这需要高等院校的专业品牌建设,有赖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招录制度的调整。通过拉开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工资、福利差异(前者高于后者)、驱除“官本位”文化将为上述职位的兴趣化、专业化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不是当前的“功利化”择业。总之,准确定位、转变认识、树立专业品牌将大大有利于专业学科的建设。

(二)丰富社会实践的平台

深化高等院校学生、教师与社会各个部门的联系,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将为学科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土壤和研究素材。对于院校科研人员而言,深入到政府财政、税务工作部门或是公共事业单位进行实践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获得第一手的实证研究素材,开展广泛性的政策实验;而本科生进入这些部门实习将为学生理论用于实践、深化理论认识、形成专业兴趣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可以在树立学校品牌、专业品牌方面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对于社会各个单位而言,在融入高等院校师生的知识创新和思想理念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前沿的财政经济理论,提升本部门的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的对接将公共服务中的“共性化问题”集思广益、讨论解决。

(三)更新专业教育的内容

更新公共财政学专业教育的内容,按照“宽进严出”的模式培养学生是建设公共财政学专业、树立专业品牌的基石。在专业内容方面应该将经济数学、现代中高级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乃至数值经济学课程纳入公共财政学专业的教学中;在专业教育中,应将初、中、高级现代公共财政学的内容教授给不同层次需求的学生,包括对策论中的公共财政问题、动态经济学中的公共财政问题等。这其中,通过高级理论模型和经济学基础学科的深入学习形成公共财政理论观点是内容更新的重要方面。如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Diamond(2002)研究的一般均衡下的跨期迭代模型(OLG)、行为经济学中的公共财政问题,在目前国内初、中级的教科书中均没有得到体现。对于中高级的课程,应通过数学课的形式每次课安排作业、批阅作业(交予助教),让学生在现代经济学的逻辑演绎中学习公共财政学,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模型、方法和数据统计分析能够深化对专业的真正认识和理论内涵。总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更新是提高专业培养质量、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

(四)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

影响高等院校声誉、品牌和排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高校的科研水平;二是高校毕业生在10年、20年后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在此,为了提高省属普通院校的办学层次, 通过分层、分类教学培养研究生型的本科生非常重要。这也是提升地方院校发展层次、办学层次,改变部分学生因高考失误而错失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的重要措施,也可以为部分“准留学生”提供必备的预科教育。对于研究型本科培养体系的学生,可以通过全校学生“自愿报名、严进宽出”的形式招录,中途部分考核淘汰的学生可以转入一般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这样的高层次教育也应是培养“重理论、重基础”的教育。为推动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减少学生专业参与度低的问题,参加研究型人才体系的学生,可以参照一定的比例“免试”进入本专业研究生的学习行列。

(五)设置针对性的课程

基于分层教学的模式改革,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内容如下(表1):

表1地方院校不同培养体系的课程设置

适用对象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研究型本科培养体系进入一线岗位的一般本科生进入政策研究部门、重点高校或是出国留学的学生共享授课范围课程

课程现代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数学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计量经济学统计学政策分析的定量分析面向全校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管理理论与实务中级财政学税收法律与制度国有资产评估实务金融理论与实务专业开设专业

课程财务报表分析/税务会计/税收筹划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税务实务与案例/投资与项目管理/城市财政学常微分方程/随机过程/实分析/数学模型等公共事务与危机管理/政府合同管理/社会保障动态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对策论/CGE分析等面向全校非营利性部门税收管理/全球治理与合作高级财政专题/财政思想史/经济哲学/经济伦理等专业开设注释:篇幅所限本文省略了教育部统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研究型课程的设置参照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CEMA)“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实验班”的课程内容。

对于应用型的本科培养体系,实务课程和前沿理论课程的结合并融入现代政府、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知识可以让学生迅速融入社会并具备长期的竞争力。

在研究型本科培养体系下,现代经济学的逐渐融合和专业基础课的通用性能够拓宽学生的研究视野。对此,省属高校通过设立基础课、专业课的方式既可以实现学科融合、资源共享、拓宽研究视野,也可以降低课程改革中的经济成本。基础课可以面向全校统一开设,保证授课过程中的规模经济效应;专业课也可以面向全校公开开设,供其他专业选修,改变以往专业“口径窄”的问题。

(六)激励相容的制度设计

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在一定层次上是一个“奢侈品”。研究型范式的财政学专业课程内容的准备、讲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付出较大精力。平均而言每3个小时的课程需要12个小时的准备时间,讲授则是推演式的逻辑分析过程。而目前省属普通高校在“”式的“科研立校、层次提升” 战略下大大束缚了研究型教学范式的推进。省属院校普遍存在教条化的教学要求,真正有水平的教学型人才晋级困难等方面的问题严重挫伤了教员的教学积极性。使得大多教员普遍采用中文版简单教材,采用PPT的授课方法,大大降低了课程的难度和内容更新速度。因此,形成良好的激励相容制度非常重要,这也是实现内容更新、构建研究型课程体制的核心。

[参考文献]

[1]Diamond P.Public Finance Theory–Then and Now[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2 (86): 311-317.

[2]Stern N.Towards a Dynamic Public Economic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2 (86): 335-339.

[3]Stiglitz J.E.New Perspectives on Public Finance: Recent Achievements and Future Challenge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2 (86): 341-360.

[4]朱军.高级财政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12.

[5]郝春虹.内蒙古财经学院“财政学”部级特色专业建设模式[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8):1-5.

[6]李秀梅.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7):36-40.

财政学专业论文例2

一、基于能力导向的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湖南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于2003年开始招收财政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遵循 “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思想,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鲜明地突出了人才培养的品质和能力导向,综合考虑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能力导向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要求。

二、我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抓手:“质量+特色”

1.确保培养质量:能力见长

(1)明确界定财政学专业能力体系和培养目标。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地反映在财政人才培养的品质、特征、就业方向和人才规格等方面。财政学专业能力体系包括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具体包括综合素养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专业素养能力。基本能力体现在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能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等。财政学专业能力具体包括系统掌握财政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能力、运用财税知识解释财政经济现象的能力、综合应用经济和财税知识指导实践、服务社会的能力等。从专业能力上看,既要有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又要有其他非财政学专业的无可比拟性;既要与国家机关公务员制度改革相衔接,为从事财税公务员储备后备人才,又要使财政专业人才具有广泛适用性,能从事普适性的行政、经济、管理等工作。财政学专业能力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提出的学术性、职业性、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三张教育通行证”和“四项能力”的要求。

(2)构建能力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财政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间的逻辑主次关系和时间序列关系,制定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各个学年度的能力培养任务和计划。以能力培养作为财政学专业建设的立足点,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转变,克服长期以来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通病。

2.突出专业特色和课程特色

专业知识和能力传授通过一门门课程的设计和授课来完成,在专业特色建设上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创建适合财政学专业特色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加大财税会计类和统计管理类课程的权重,专业研究方向侧重税务和税收实务人才培养。

三、基于能力导向的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从人才培养质量角度看,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建设的效果;其在工作岗位上的知识转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由专业建设的效果决定;财政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通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来促成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化。

1.构建体现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的课程体系

财政学本科课程体系设计遵循广博、厚实、专业、特色的思路,构建以通识教育课程为先导,以经济学科大类核心课程为基础、财税类专业必修课为主干,财税类选修课、金融投资类、经济管理类课程为支撑、专业实习实训课程为应用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合并、重组,加强课程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更新教学内容。逐步形成一批教学质量高,有特色的优质课程。尤其注重将最新科技成果和学科发展前沿的内容贯穿到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

2. 以“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和专业能力

财政专业能力提升应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目标,大力开展教学内容、教材优化、教学机制、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内容和师资队伍六个方面的研究和建设。从课程教学环节、实训实习环节、第二课堂素质拓展环节、暑期和专业社会实践等多角度、多维度考察专业问题,思考专业本质。从财经问题和财经现象规律:“事务—常务—时务”这一路径,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导学—自学—助学”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1)明确财政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授课逻辑。以经济学学科为基础,通过对财政学专业课程模块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的介绍、剖析、演绎、归纳、推理,逐步让学生掌握具有逻辑体系、反映财政学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并能指导实践的科学的学科体系和系统知识。

(2)构建价值判断体系和实证分析框架。从财税现象到财税本质,从具体财税活动、财税行为到抽象的财政分析,再由财政本质到对财政现象的判断;从抽象的财政理论到具体财政活动、财政行为的指导,构建一个价值判断体系和实证分析框架。通过规范判断和实证分析方法使学生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深入浅出地指导和评价现实问题。

(3)以“价值规范—现实描述—理性选择”为教学路径,突出财政专业特色。广泛吸纳公共财政、公共部门经济学和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完善课堂教学内容。立足于公共产品理论、市场失灵和政府规制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税收理论与税收实务、税务管理和税务检查、国际税收和国际财税实务等,推进地方财经院校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机制。

(4)开展立体式教学模式。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环节各门专业课程以主题、案例、项目、情境、实务、仿真为主要形式确定核心内容的教学方式,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标准。

3.构建“实训教学平台+素质拓展平台”

(1)依托我校经管实验中心和校外多个财政税收实习基地,完善和健全实习实训平台,强化业务操作能力培养,达到“学”与“习”的统一。详细科学地制定实验实训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安排课时让学生走入财税课程实验室,使学生对财税业务从理性认识转化到感性认识。

(2)依托知识拓展平台强化学习能力培养,可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以课程建设为契机,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络打造财政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财政专业课程网站。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之间可以展开互相讨论,也可与老师进行交流咨询,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查阅网络提供的财政方面的数据、资料、参考文献等电子资源,能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财政学专业论文例3

专业

星期六(10月21日)

星期日(10月22日)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公共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经管类)(04183)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普通逻辑(00024)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11893) 高等数学(一)(0002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大学语文(04729)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日语(二)(00016) 专科 新疆大学 维吾尔语言文学(C050116) 大学汉语(一)(11894) 文艺理论(10057) 维吾尔民间文学(00825) 中国当代文学(00564) 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4) 维吾尔古代文学史(00561) 专科 新疆大学 汉语言(翻译)(C050117) 基础汉语(00574) 汉语精读(二)(00570) 翻译理论(00576) 汉语应用写作(08041) 语言学概论(00541) 专科 新疆财经大学 会计(A020203) 会计专业汉语(10059) 财务管理学(00067)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成本会计(00156)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070)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专科 新疆大学 法律(C030112) 大学汉语(一)(11894) 民法学(00242) 行政法学(00261) 中国法制史(00223) 民事诉讼法学(00243) 经济法概论(00244) 专科 新疆大学 行政管理(A030301) 大学汉语(一)(11894)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管理心理学(00163)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经济管理概论(00314) 公共关系学(00182)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政治学概论(00312) 专科 新疆师范大学 小学教育(A040103) 基础汉语(00574) 小学语文教学论(00410) 小学教育心理学(00407) 小学数学教学论(00411) 小学科学教育(00408) 科学.技术.社会(00395) 小学班主任(00412) 专科 新疆大学 英语(C050207) 基础汉语(00574) 英语阅读(二)(00596)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11893) 英语写作基础(00597) 综合英语(一)(00794) 专科 新疆大学 计算机信息管理(A082207) 基础汉语(00574)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04754)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专科 新疆农业大学 兽医 (A090402) 大学汉语(一)(11894) 家畜外科学(02790) 家畜传染病与寄生虫病(02791) 兽医药理学(02787) 家畜病理学(02783) 畜牧概论(02788) 兽医微生物学(02785) 本科 新疆大学 维吾尔语言文学(C050107) 文学专业汉语(00566) 应用文写作(02126) 民俗学(10072) 中国古典文学简史(10070) 语言学概论(00541) 本科 新疆大学 汉语言(翻译)(C050108) 汉语文选(一)(04962) 语体翻译(00578) 汉语精读(四)(00572) 汉语泛读(00577) 本科 新疆财经大学 金融(B020106) 基础汉语(00574) 财务管理学(00067) 国际金融 (00076) 金融市场学(00077)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本科 新疆财经大学 会计(B020204) 基础汉语(00574) 会计制度设计(001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财政学专业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28-02

财政学作为一门经济管理类学科的主要课程,在经济管理类学生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属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的范畴。尽管从我国的学科划分来看,财政学属于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但由于财政学研究政府收支管理问题的复杂性,财政学实际上是介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之间的一门学科。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财政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工具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内的财政学教学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当前国内财政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国内财政学教材的内容相对落后。作为经济学一个分支的财政学,其学科的发展与经济学基础理论发展紧密相关。传统的财政理论是为国家的财政计划和管理服务,主要是进行国家财政收支管理的研究。随着经济学的发展,西方财政学理论融合了福利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等多种经济学理论,主要是以社会效用最大化为目的来研究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或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和丰富了财政学的研究方法。另外,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0多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国家的政治体制和各级政府的职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财政学作为研究政府收支活动的学科,其研究的范围和方法也应该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相适应。而国内的财政学教材基本上维持了“收、支、平、管”框架{1},没有反映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和国内各级政府职能的变化,不仅与国际上通用的财政学教材的体系相差甚远,而且也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其次,财政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不够。财政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兼有经济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的属性,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还有一定的实践性。但目前国内财政学教学中过于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讲解,而轻视财政学理论知识的实践。教师教学上是满堂讲,而学生是满堂记,使学生在听课时常常倍感枯燥乏味,对一些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常常是一知半解,理解得不够深{2}。不少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主要讲解财政概念和职能以及财政收支管理,而对于理论与实践连接点的财政政策讲授的比重过小。很少有教师能够很好地讲解财政实际业务处理流程和操作方法,以及利用财政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去分析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因而学生上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使学生难以很好的掌握所学的财政学理论知识。

再次,财政学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财政学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主干课程,不仅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而且内容比较庞杂,所以对于不同类型的院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目前我国财政学的教科书有很多版本,但大多数的教材都是追求内容全面而显得重点不突出。有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是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地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出适合的教学目标和讲授不同专业学生所需要的相关财税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内容上的“缺位”和“越位”。这对于学生随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以后的社会工作都是不利的。

二、优化当前财政学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首先,加强财政学教材的编写,教材内容既要考虑中国的国情也要与国际接轨。现代财政学理论与现实的社会经济问题关系密切,其必须回答政府如何通过财政资源的分配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就业水平的提高,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促进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国际收支的平衡等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3}。因而当前的财政学教材的内容要能够反映西方财政学理论的最新变化,不仅要借鉴福利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而且还需要利用博弈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各国面临的财政问题和充实现代财政学的理论知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政府与市场边界的进一步明确,确定各级政府的相关职能也应该是我国财政学需要重点探讨的内容。而由于我国政治体制的不同,我国的政府活动不仅包括传统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环节,而且还应该包括国有财产管理这一重要的环节,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国有财产是国家财政不可推卸的责任{4}。所以相对于西方财政学教材的内容,我国的财政学教材是应该增加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理论内容的。

其次,财政学的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基于财政学不仅与经济学基础理论关系密切,而且分析的诸多问题又同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是一门主要揭示政府的社会经济行为的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因而财政学的教学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和强化实践教学,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一,教师上课时可以提出一些现实经济中的热点财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不仅仅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其二,要加大课程中案例教学的比例,在讲解基本财政理论的过程中要辅以一些典型案例的讲解和分析,以加深学生对相关财政学理论的理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财政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其三,要增加财政实验课程和加强实践模拟教学。有条件的高校要完善财税实验室及实验课程建设,使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计量统计软件对课堂上的教学结论进行验证性实验,也可以对预算编制和政府会计等具有明确管理流程的业务进行仿真模拟型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5}。

最后,财政学教学需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教师在选择财政学教学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出各专业的特点和差别,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来确定讲授的内容。对于高校财税专业的学生,其要求应该要高些,讲解的内容也要更全面些,而且要侧重理论分析,重点讲解公共产品理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收支理论和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等。考虑到财税专业的学生还有很多后续专业课程,例如财税专业的学生一般都需要上国际税收课程,所以财政学中国际税收部分可以先进行简单讲解或者不讲,待学生上该门课程时再详细讲解。对非财税专业的学生,需要针对各专业的特点来选择讲解的内容。例如,对于工商管理类的学生而言,为何消费地税在全球资源配置上要优于产地税的理论推导可能不需要掌握,只需要掌握结论就足够了,但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就需要详细讲解了。另外,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应该侧重于公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相关内容的讲解,而对于工商管理学类专业的学生则要求其重点掌握税收的理论和税收制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要,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财政学知识。

总之,鉴于财政学在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财政学教学需要进一步改善国内财政学教材相对滞后的内容,在教学中加强财政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并对不同专业实施差异化教学来提高财政学课程教学的质量,优化经济管理类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志勇.财政学科建设刍议:结合中国现实的研究.财贸经济,2007(2):28-33

2.王鹏程,查政.关于“财政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5):152-153

3.郝春虹.“财政学”理论发展及研究性质综述.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12):40-48

4.苑梅.《公共财政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2):135-136

财政学专业论文例5

一、高职财政专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就业面向缺失。财政专业曾是财经(财政)类中专学校的主要专业,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环保留有财政专业,不论是中专时期还是现在的高职阶段财政专业的就业面向首先是各级财政部门,其中一部分毕业生也已经成为当地财政部门的精英,其次是税务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总体上看,财政专业就业面向的政府机关特色较强,毕业生就业习惯于依靠国家统一分配。但是,随着国家公务员招录制度和大专院校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国家公务员报考的基本条件是本科学历,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已经不具备报考国家公务员的学历条件,也不可能直接分配到政府机关就业。高职院校的财政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专业主要就业面向缺失。如大多数考生及考生家长在报考高职院校的专业时首先考虑的是专业就业面向,当看到财政专业的就业面向时只好“望而却步”。

(二)专业招生萎缩。独立改制的财经类高职院校在中专办学时代,各级财政部门的人才需求量较大,财政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分配到财政部门等政府机关工作,到目前为止各级财政部门的大部分业务骨干都是由各省(市)当时的财经(财政)学校培养出来的,财政专业曾一度成为中专学校的“热门”专业,考生报考的积极性较高。财经(财政)类中专学校改制后,大多数学校原中专时期的财政专业也直接成为高职院校的财政专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也有学校将中专时期的财政专业的教学资源划归学院的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部门。从目前保留有财政专业的高职院校近年的招生情况来看,改制后考生及考生家长对财政专业缺乏兴趣,财政专业的招生计划很难完成,专业招生面临尴尬局面,专业招生的人数逐年减少,到目前为止只有个别高职院校招收财政专业,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停止招生,财政专业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有专业无学生的专业。

(三)专业教学资源闲置流失。独立改制的财经类高职院校在中专办学时代,与当地财政部门的业务往来密切,部分地区还形成了财政干部与学校教师的交流制度。学校依托当地财政部门建立了一大批较为稳定的教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习的基地,学校教师与财政部门业务人员密切协作共同完成财政科研课题,共同开发财政专业的教材和学生的实训资料,共同建立了学生的校内实训场所,提高了财政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锻炼了财政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丰富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提升了专业的社会威望。财经(财政)类中专学校改制或并入高职院校后,学校的行政隶属关系由当地财政部门转入教育部门,过去与财政部门共同建立的教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训基地也形同虚设,过去共同开发的专业教材和实训资料也少见重新修订。由于学校与当地财政部门的业务往来越来越少,人员交流也逐渐停止,教师队伍中熟悉财政理论、钻研财政业务、致力财政课题研究的人越来越少。由于专业招生数的减少过去建立的校内实训场所也处于闲置状态,由于专业教学任务的减少财政专业的大部分专任教师为了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量也逐步转入其他专业。如有些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会计老师由于长期不接触财政预算业务,只会讲企业会计不会讲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财政、教育、卫生等部门偶然想从高职院校中招一名能讲政府会计、中小学校会计、医院会计的老师都很困难。

二、财政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预算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财政更多地关注民生,财政工作逐步走上依法理财的轨道,原有的财政预算编制办法、国库收付制度、专项资金的管理措施等不断完善和修订,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部门预算改革、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这些改革措施和管理办法的出台与实施,对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人员素质提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近年各级财政部门特别是县乡基层财政部门新增人员相对较少,且新进人员的渠道和人员的学源结构较为复杂,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财政业务岗位上真正具备财政基本知识和基本业务处理能力的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相当一部分业务岗位上的从业人员只能做到文件的上传下达,甚至影响了财政部门的形象,加大了改革精神贯彻落实的阻力。为了保证各项改革制度的顺利实施,各级财政部门往往由相关业务科室以短期业务培训的形式传达有关改革精神和具体操作办法,这种形式很难从根本上满足财政主要业务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的要求。

(一)短期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较强但缺乏系统性。财政部门相关业务科室举办的业务知识培训班目的明确、时效性较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也较强,一般情况下只要有一项新的改革措施和管理办法出台都要从上到下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和培训。但是,由于财政部门特别是乡镇财政大部分人员文化基础较差、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从业人员中很少有财经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更谈不上懂得基本的财政理论知识,所以针对性较强的培训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保证能让大多数学员听懂学会,使大多数学员较为准确地领会一些新的改革措施的基本精神,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笔者最近几年在承担一些财政预算业务知识和新制度培训时就往往遇到以下类似的问题,有些参加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培训班的学员没有一点财政理论知识,甚至连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内容都一无所知而要直接学习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些参加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部门预算编制培训班的学员没有一点政府预算的基础知识,甚至分不清政府总预算和单位预算的区别而要直接学习政府收支分类和部门预算改革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有些参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培训的学员没有学过基础会计,甚至连借贷都分不清而要直接学习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会计核算业务。

(二)短期培训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较强但缺乏规范性。近年来,财政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有时要求财政部门相关业务部门直接负责组织,有时也将一些新制度新办法的内容融入当年的会计继续教育内容中,委托社会继续教育机构承担,也有相关业务部门和社会继续教育机构联合进行的,也有委托大专院校承办培训班的但委托高职院校的较少;承担培训任务的师资一般主要由系统骨干或领导组成,也有从大专院校聘请专家教授的,由于大多数授课人员不具备教师资格,缺乏教学经验,习惯于照本宣科读文件,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训的资料(教材)一般只有相关文件,很少有专门的教材或讲义,难以满足学院培训后自学和查阅的需要;培训时间一般选择在相关业务的淡季,一般也不安排考试,只考勤也不发证书,难以引起学员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三)短期培训的实施过程过分看重形式而忽视实效。财政部门相关业务科室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有一部分在当年部门的工作计划中安排,也有一部分是随着新制度新办法的出台由上级部门安排的硬性培训任务。笔者在接受当地财政部门有关培训业务知识任务时,有些组织者就留露出纯粹为完成完成工作计划和培训任务的思想,只满足于在年终总结时能理直气壮地写上“这项工作我已经完成了”就可以了。比这多年来承担的一些财政部门业务知识培训班的时间一般都只有2—3天,第一天早上安排一个开班仪式,最后一天下午再来个总结,有时还要安排参观学习,真正授课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业务培训班的对外宣传报道主要就是几个领导的讲话和几张培训时的照片,培训的效果究竟怎样很少有考量的办法和报道。我们也发现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在承担财政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任务时与社会上的会计人员混在一起,不区分对象统一发放一些发放一些公共的培训资料,很少有学员坚持听课,考试组织也比较随意,这些机构其实是以收费为目的,学院几乎没有任何收获。

三、如何实现高职财政专业与财政人员继续教育的接轨

根据高职财政专业与财政业务人员继续教育目前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一种学校的学历教育与部门、行业的非学历教育相贯通的多规格、多层次、多方向、多形式培养培训模式,促进学校的专业教育与部门、行业业务人员继续教育接轨,实现地区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通过这种培养培训模式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扭转高职财政专业招生、就业所面临的尴尬局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各级财政部门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走上规范化道路,提高财政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按“基础模块+专业业务方向模块”的两部分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多年来,高职财政专业一直沿用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三年学制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等模块,方案的学科体系特色较强,难以适应专业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需求。高职财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的特色,细化财政部门业务人员的从业岗位群,突出不同专业业务方向模块的建立,灵活设置动态的、能自由组合的专业业务方向模块,使财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够适应财政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的需要,如在财政专业基础模块的基础上设置预算编制方向、国库收付方向、非税收入管理方向、国有资产管理方向、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方向、依法理财方向、乡镇财政管理方向等,并按财政改革的进展情况不断充实和调整专业学习方向,组合不同培训对象的学习模块。

财政学专业论文例6

一、财政学的学科基础

纵观财政学科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其他学科向财政领域渗透,即移植其他学科原理和方法研究财政问题和解释财政现象,为现代财政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而宽广的学科理论基础,使财政学演变成为一门融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以及社会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

1、财政学的经济学基础

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这就决定了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财政问题,是当代财政学的主流。首先,从西方财政学科的发展演变历史考察不难发现,财政学与经济学具有无法割裂的天然联系。从亚当·斯密将财政学发展为一门学科以来一直到1892年巴斯塔布尔(Bastable.C.F.)出版《公共财政学》期间,财政思想和财政理论均是在经济学著作中予以阐述。在经历单独冠以“公共财政学”之名的阶段后,以1959年马斯格雷夫(Musgrave.R.A)《公共财政学理论:公共经济研究》一书的出版为标志,财政学再次与经济学融合发展为公共经济学,进一步突显财政学研究的经济学基础。正是由于这种演变,促成了财政学科研究在随后20多年中的壮大与繁荣[1].其次,从财政学的研究任务看,财政学与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根据西方理论对财政产生原因的解释,政府主要是为提供公共产品而存在,财政学研究的是政府(公共)资源的配置问题,作为分析市场资源配置问题的逻辑与范式同样可以在财政领域运用,构成公共产品的生产、提供以及费用分摊的理论基础。因此,公共产品理论的提出与完善,成为联系和沟通财政学与经济学的主要桥梁。将经济学分析方法运用于财政学科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都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促进了财政学科的独立与成熟,如李嘉图(Ricar do,1817)的公债效应分析;古诺(Cournot,1838)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税收归宿分析;埃奇沃斯(Edgeworth,1925)的关于税收对生产企业的效应分析;拉姆齐(Ramsey,1927)的最优商品课税理论;莫里斯(Mirrlees,1971)的最优所得课税理论等等。[2]

2、财政学的政治学基础

现代财政学在具有经济学基础的同时还具有政治学基础。首先,财政学与政治学研究的行为主体具有一致性。政治学以国家或政府机构为中心进行研究,而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因此政治学的理论与观点,尤其是政治学上的国家理论或政府理论会直接渗透到财政学研究中来。在财政学著作中,有些直接冠以《政府经济学》来体现财政学与政治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西方财政学中,一直存在着将财政学与政治学相联系的倾向,西方经济学家道尔顿在其《公共财政学原理》一书中更是开宗明义地指出,财政学是界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3]其次,财政决策过程需要通过政治决策机制来完成。财政所研究的公共资源配置依赖于政治过程,政治决策机制与方法的差异对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财政收支活动与过程同时又是政治活动与过程。随着1960年布坎南(Buchanan.J.M)《公共财政学:教科书导论》的出版和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为政治学建立了与经济学相同的分析基础,使得经济学分析范式成功地拓展到政治领域,以经济学为纽带将财政学研究与政治学研究打通。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党理论、官僚理论、投票理论在财政学中的运用,开辟了从完善政治决策机制的角度来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新领域,使经济学、财政学和政治学更为有机的结合起来,便于我们从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层面共同研究财政问题。

3、财政学的管理学基础

财政从来都是同国家或政府的职能连在一起的,财政收支活动的目标就是要有效实现国家或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从这种意义上说,财政可以界定为政府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从经济学角度考察财政,主要侧重于财政运行规律的分析和揭示;从管理学角度考察财政,则侧重于财政管理机制的构造和操作,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当今世界,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管理或称公共行政已经或正在为“新公共管理”所取代。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所谓“产业型政府”的解释,政府部门实质上是一个特殊产业部门。因此,财政问题不仅是经济学和政治学问题,同样是管理学问题。[4]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吸收管理学的合理内核是构建合理的财政机制、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财政管理归结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通过这种制度安排构筑利害相关主体的约束与制衡机制、规范财政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权利配置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通过吸收企业治理理论来谋求财政的科学控制。从管理学角度出发,按照管理学的范式,将管理学中的制度、行为、组织和决策理论引入财政学来研究财政,必然会使财政学的学术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4、财政学的社会学基础

财政制度运行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文化制度会通过财政行为主体对财政运行产生重要的乃至决定性影响。自德国宗教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其“韦伯命题”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一国社会文化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透过经济现象去探究隐藏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日益成为人们洞察经济问题的新视角。社会文化环境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一方面是通过影响经济主体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其行为取向与方式,从而发挥其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导向功能与约束功能,进而使制定出的政策带有较为浓厚的伦理色彩;另一方面,根源于社会文化传统的非正式规则对约束、规制与调整人们行为起重要作用,其对正式规则的作用发挥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事实上,就是在同种经济运行机制(如市场机制)下,由文化传统所决定的非正式规则的差异,会在经济运行机制层面上得到反映,呈现不同特点,最终体现出制度效率的差异。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同种制度在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运行状况和运行结果,为什么一项制度在具体运行中会出现偏差,为什么我们不能完全照搬产生于西方社会环境下的某些做法。因此,我们研究财政现象与问题时不能忽略社会文化环境的客观影响,否则,会使现实财政制度流于形式抑或趋于无效。

在经过几个世纪的学科日益分化的历程之后,人们已经开始强调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甚至出现了学科综合的趋势。[4]财政学科的综合性要求我们对财政学科中一些重大或重要问题必须结合有关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将财政学建立在一个宽广而坚实的学科基础之上,并体现于财政学的课程体系设计之中,这样才能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财政人才培养目标。

二、财政学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课程设置难以完全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基础

为了满足我国财政学科发展与财政人才培养的需要,许多院校对财政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增加了经济学基础课程,但仍然存在缺陷。首先,财政专业主要学习的经济基础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初级)》,很少开设中级(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课程,而其中的经济理论或分析方法正是许多财政问题分析所必备的,如税收效应中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最优税制设计等。由于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大大降低了财政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其次,随着数学在经济分析中的广泛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日益成为财政领域的一个重要工具,基本的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知识对于财政专业学生是不可缺少的。但在目前的财政课程体系中,许多学校将《计量经济学》仅作为选修课程开设,《数理经济学》更是一个空白,导致学生对数学公式与推理只知数学含义而不知经济含义,遇到财政专业课程中的数学分析内容,则以囫囵吞枣的方式死记结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后,财政学的管理学基础、政治学基础以及社会学基础未能有效的通过相关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来,财政专业学生的分析视角过于单一,对财政现象与问题的理解难以深入,就财政论财政的现象没有得到改观。[5][6]尤其是社会学知识的缺乏,使得学生无法准确理解中国财政制度的本土化要求,死搬硬套西方理论分析财政现实问题的现象较为普遍。

2、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构、专业课程内部结构不够合理

撇开公共基础课不论,在财政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结构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头重脚轻”现象,即学科基础课程偏少而专业课程偏多,其直接反映出财政专业的口径较窄而专业性过强,导致财政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适应性偏低;在专业课程内部结构方面,由于课程门数过多,过分强调单项课程结构完整,导致各门课程大而全、小而全,在不同课程名义下讲授相近的内容,内容交叉重复,知识容量狭小。[7][8]如《税收与实务》、《中国税制》、《税务管理》、《税务稽查》和《税务会计》等课程相互之间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直接重复,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

3、财政实验课程相对贫乏

财政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财政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税收和税收管理知识,还是政府预算管理和预算会计知识,基本上全部依赖传统的“空对空”的课堂讲授方式,既给教师授课带来困难,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事倍功半,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益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财政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1、优化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

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应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大学科基础课程的数量比例和课时比例,充分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增加经济学理论课程的门数和教学课时,如加大《计量经济学》的课时量,增设《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本科层次)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硕士、博士层次),同时将反映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基本理论的课程纳入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当中,在选修课程中扩大反映上述学科理论发展以及分析方法创新的课程,如《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第二,适当压缩财政专业课程门数或教学课时,或者将某些课程从必修课降格至选修课,为学科基础课的教学留出课时空间。如取消《税务会计课程》,将《公债管理学》、《税收与实务》《比较税收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第三,新设部分财政实验课程或从现有课堂教学课时中划出部分课时进行实验教学。

2、整合现有财政学科各专业课之间的内容

在维持财政主干专业课程基础上,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归并整合,避免单项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扩大知识容量,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授课效率。[7]如《税务管理》与《税务》可以合而为一,称为《税务管理与》;《国家预算》与《预算会计》联系紧密,部分内容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复,建议合二为一,改造为《国家预算与核算》课程;《财税专题讲座》则改造为《财经专题讲座》以扩大其适用范围和突出课程内容的一般性与实践性,等等。

3、加强相关课程内容讲授的协调与分工

在财政专业教材的编写中,为了保证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内容的重复与交叉在所难免,因此需要我们就相关内容在讲授过程中予以协调与分工。这样做的优点除了可以尽可能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之外,还可以确保学生接受知识的逻辑顺序以及连贯性,同时使各科课程的教学重点更为明确。在这方面,可以依据理论与制度两大模块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9]在理论部分,授课的重点应该是基础理论的传授和分析思维与分析方法的训练;在制度部分,则应该将重点置于分析方法的运用和具体问题的解决。如对于《财政学》中的“国家预算”部分,只着重讲述预算的一般理论与分析方法,而对于预算的具体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可以不加介绍,留待《国家预算管理》中进行讲述,遵循从一般到具体的认知规律。

「参考文献

[1]张 馨 美英财政学内容体系之演变特点[J] 财政研究,1996,(3):20-25 .

[2]加雷斯·D·迈尔斯 公共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张 馨 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

[4]高培勇 “一体两翼”:新形势下的财政学科建设方向———兼论财政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的融合[J] 财贸经济,2002,(12):33-36 .

[5]王世运,周巧红 建立财政学科体系及其理论框架的新思路[J] 财政研究,1996,(3):17-19 .

[6]刘明远 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的思考[J] 财经问题研究,1998,(12):34-36 .

财政学专业论文例7

二、招生专业:财政学、会计学。

三、招生计划:

1.普通招生计划(各研究方向计划名额见附表一):财政学 41 名,会计学19 名。

2.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国家定向培养专项招生):7名。

四、学制:三年。

五、学费、住宿费

非定向、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培养费均按国家相关规定收取;住宿费按我所规定收取。费用标准可登录我所研究生部网站查询。

六、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在国外获得的学位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非学历教育(单证,只有学位证书而无毕业证书)的专业学位考生或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必须在报名前已获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后整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需提交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与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相当的本专业论文三篇。

4.报考年龄按国家教育部门规定。

5.有两名报考学科领域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6.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

7.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人员,除符合上述条件外,需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确认报考资格,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

8.现役军人报考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七、报名日期:

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月15日一律采取网上报名,2014年1月15日24:00网报结束,报名系统关闭。报考考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未报名者,逾期不再补报。

八、报考程序:

1. 报考流程:自行登录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教务处网站进入博士报名系统浏览报考指南,科研所网址如下:crifs.org.cn

进入研究生部博士报名系统注册(我所应届毕业硕士生须持所研究生部学生办报名授权码)填报网上报考信息交报名费200元(缴费方式请见网报指南)下载并递交报名确认书网上查询报名成功与否领取准考证(具体时间请见网站通知)初试递交相关材料进行资格审查(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复试。填报虚假报名信息或逾期未交报名费者,网上报名信息无效,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一经报名,报考费及报考材料恕不退还。

3.递交报考材料:报名人员务必于2014年2月22日 之前将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确认书(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者,还需提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确认盖章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考生登记表)以特快专递、挂号邮寄或直接送达的方式交至我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4.资格审查:对初试合格并达到我所复试要求的考生进行复试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方可参加复试。

a.进入复试的考生应于接到复试通知后一周内提交以下材料:

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一式两份(登录博士报名系统填写并下载,需考生所在单位盖章)。

2)两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专家的推荐书,每位专家一式两份(登录博士报名系统填写并下载,由推荐人密封并签名)。

3)思想政治情况表(登录博士报名系统填写并下载)。

4)硕士课程成绩单或证明原件。

5)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可补交)。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部)证明。获得境外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报告。

6)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和目录(应届毕业硕士生可补交)。

7)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它研究成果证明。

8)本人在所报专业上预期探索的课题和研究该课题的初步设想(登录博士报名系统填写并下载)。

9)近期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体检报告。

同等学力者不交4)、5)、6),但应交本科学位证书复印件,开列已经学过的硕士学位课程,需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与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相当的论文三篇。

b.来我所参加复试的考生请携带:①身份证原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军官证)、复印件(正反面), ②准考证,③硕士学位、学历证书原件(应届硕士生带研究生证明原件。获得境外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携带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报告原件),于复试当天进行报考资格的审查(具体时间、地点届时请查看本所网上通知)。

九、通讯地址: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新知大厦324室

邮政编码:100142

联系电话:88190380 、 88190325 (传真)

网 址: crifs.org.cn

十、考试日期:2014年3月中下旬(具体时间请见我所网站或准考证)

十一、考试地点: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

十二、初试科目:

1.外语(见附表)。

2.马列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时事等(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及应届硕士毕业生免试)。

3.专业基础知识(见附表)。

4.专业知识(见附表)。

5.专业综合加试(按导师要求进行,见附表)。

十三、复试:

1.外语(口语、听力)。

2.专业基础知识(口试)。

3.专业知识(口试)。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除参加上述几门考试科目外,须增加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两门科目的笔试。

十四、录取:

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对复试合格考生,综合考生申请材料审查和评价结果、考生的初试和复试成绩、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结果、体检结果等做出综合判断,确定拟录取名单。

十五、就业:

我所招收的非定向博士学位研究生均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自主择业,委托培养及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

网上报名提示:

1. 报名前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请认真阅读201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指南。

3.报名期间已报名考生可按身份证号或注册邮箱登录修改报名信息。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13年10月

附表:以下招生人数未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2014年招生人数

是否加试

专业综合

考试科目

020203财政学

 

41

 

1.  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任选一

2.马克思主义理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及应届硕士毕业生免试)

3.专业基础知识:经济学综合(包括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4.专业知识:财政理论与政策(包括财政基础理论、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11财政理论与政策

项怀诚

 

楼继伟

 

张少春

2

金立群

 

肖  捷

 

鲁  昕

1

高  坚

1

齐守印

1

张  通

1

丁学东

1

王保安

2

刘克崮

1

朱光耀

1

史耀斌

1

姜永华

1

王军

1

胡静林

1

李金早

1

叶振鹏

2

何盛明

1

贾  康

 

苏  明

2

王朝才

1

刘尚希

1

白景明

 

杨照南

2

陈穗红

1

傅志华

1

杨良初

2

赵全厚

2

赵云旗

2

韩凤芹

1

12财政理论与税收

解学智

1

1.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任选一

2.马克思主义理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及应届硕士毕业生免试)

3.专业基础知识:经济学综合(包括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4.专业知识:财政理论与税收(包括财政学、国家税收)

孙  钢

1

13宏观调控与财政

何盛明

1

1.英语、日语 俄语、法语、德语任选一

2.马思主义理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及应届硕士毕业生免试)

3.专业基础知识:经济学综合(包括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4.专业知识:宏观调控与财政(包括财政基础理论、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贾  康

1

白景明

2

14投资经济与财政

吕旺实

1

1.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任选一

2.马克思主义理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及应届硕士毕业生免试)

3.专业基础知识:经济学综合(包括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4.专业知识:投资经济与财政(包括财政基础理论、投资理论与政策)

120201会计学

 

19

 

1.英语、日语任选一

2.马克思主义理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及应届硕士毕业生免试)

3.专业基础知识:经济学综合[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并涉及管理学内容]

4.专业知识:会计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企业财务)

21会计理论

冯淑萍

1

王  军

1

王世定

2

陈毓圭

1

汪建熙

1

刘玉廷

1

孙宝厚

1

李  明

2

徐玉德

2

22财务与会计

李  勇

1

1.英语、日语任选一

2.马克思主义理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及应届硕士毕业生免试)

3.专业基础知识:经济学综合[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并涉及管理学内容]

4.专业知识:财务与会计(包括企业管理、企业财务、财务会计)

于中一

 

文宗瑜

2

杨小舟

2

王建新

1

23会计信息化

杨周南

1

1.英语、日语任选一

财政学专业论文例8

一、财政学的学科基础

纵观财政学科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其他学科向财政领域渗透,即移植其他学科原理和方法研究财政问题和解释财政现象,为现代财政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而宽广的学科理论基础,使财政学演变成为一门融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以及社会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

1、财政学的经济学基础

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这就决定了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财政问题,是当代财政学的主流。首先,从西方财政学科的发展演变历史考察不难发现,财政学与经济学具有无法割裂的天然联系。

从亚当?斯密将财政学发展为一门学科以来一直到1892年巴斯塔布尔(Basbr.C.F.)出版《公共财政学》期间,财政思想和财政理论均是在经济学著作中予以阐述。在经历单独冠以“公共财政学”之名的阶段后,以1959年马斯格雷夫(Musgrave.R.A)《公共财政学理论:公共经济研究》一书的出版为标志,财政学再次与经济学融合发展为公共经济学,进一步突显财政学研究的经济学基础。正是由于这种演变,促成了财政学科研究在随后20多年中的壮大与繁荣[1].其次,从财政学的研究任务看,财政学与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根据西方理论对财政产生原因的解释,政府主要是为提供公共产品而存在,财政学研究的是政府(公共)资源的配置问题,作为分析市场资源配置问题的逻辑与范式同样可以在财政领域运用,构成公共产品的生产、提供以及费用分摊的理论基础。因此,公共产品理论的提出与完善,成为联系和沟通财政学与经济学的主要桥梁。将经济学分析方法运用于财政学科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都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促进了财政学科的独立与成熟,如李嘉图(Ricardo,1817)的公债效应分析;古诺(Cournot,1838)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税收归宿分析;埃奇沃斯(Edgeworth,1925)的关于税收对生产企业的效应分析;拉姆齐(Ramsey,1927)的最优商品课税理论;莫里斯(Mirrlees,1971)的最优所得课税理论等等。[2]

2、财政学的政治学基础

现代财政学在具有经济学基础的同时还具有政治学基础。首先,财政学与政治学研究的行为主体具有一致性。政治学以国家或政府机构为中心进行研究,而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因此政治学的理论与观点,尤其是政治学上的国家理论或政府理论会直接渗透到财政学研究中来。在财政学著作中,有些直接冠以《政府经济学》来体现财政学与政治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西方财政学中,一直存在着将财政学与政治学相联系的倾向,西方经济学家道尔顿在其《公共财政学原理》一书中更是开宗明义地指出,财政学是界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3]其次,财政决策过程需要通过政治决策机制来完成。财政所研究的公共资源配置依赖于政治过程,政治决策机制与方法的差异对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财政收支活动与过程同时又是政治活动与过程。随着1960年布坎南(Buchanan.J.M)《公共财政学:教科书导论》的出版和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为政治学建立了与经济学相同的分析基础,使得经济学分析范式成功地拓展到政治领域,以经济学为纽带将财政学研究与政治学研究打通。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党理论、官僚理论、投票理论在财政学中的运用,开辟了从完善政治决策机制的角度来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新领域,使经济学、财政学和政治学更为有机的结合起来,便于我们从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层面共同研究财政问题。

3、财政学的管理学基础

财政从来都是同国家或政府的职能连在一起的,财政收支活动的目标就是要有效实现国家或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从这种意义上说,财政可以界定为政府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从经济学角度考察财政,主要侧重于财政运行规律的分析和揭示;从管理学角度考察财政,则侧重于财政管理机制的构造和操作,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当今世界,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管理或称公共行政已经或正在为“新公共管理”所取代。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所谓“产业型政府”的解释,政府部门实质上是一个特殊产业部门。因此,财政问题不仅是经济学和政治学问题,同样是管理学问题。[4]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吸收管理学的合理内核是构建合理的财政机制、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财政管理归结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通过这种制度安排构筑利害相关主体的约束与制衡机制、规范财政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权利配置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通过吸收企业治理理论来谋求财政的科学控制。从管理学角度出发,按照管理学的范式,将管理学中的制度、行为、组织和决策理论引入财政学来研究财政,必然会使财政学的学术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4、财政学的社会学基础

财政制度运行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文化制度会通过财政行为主体对财政运行产生重要的乃至决定性影响。自德国宗教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其“韦伯命题”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一国社会文化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透过经济现象去探究隐藏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日益成为人们洞察经济问题的新视角。社会文化环境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一方面是通过影响经济主体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其行为取向与方式,从而发挥其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导向功能与约束功能,进而使制定出的政策带有较为浓厚的伦理色彩;另一方面,根源于社会文化传统的非正式规则对约束、规制与调整人们行为起重要作用,其对正式规则的作用发挥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事实上,就是在同种经济运行机制(如市场机制)下,由文化传统所决定的非正式规则的差异,会在经济运行机制层面上得到反映,呈现不同特点,最终体现出制度效率的差异。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同种制度在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运行状况和运行结果,为什么一项制度在具体运行中会出现偏差,为什么我们不能完全照搬产生于西方社会环境下的某些做法。因此,我们研究财政现象与问题时不能忽略社会文化环境的客观影响,否则,会使现实财政制度流于形式抑或趋于无效。

在经过几个世纪的学科日益分化的历程之后,人们已经开始强调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甚至出现了学科综合的趋势。[4]财政学科的综合性要求我们对财政学科中一些重大或重要问题必须结合有关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将财政学建立在一个宽广而坚实的学科基础之上,并体现于财政学的课程体系设计之中,这样才能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财政人才培养目标。

二、财政学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课程设置难以完全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基础

为了满足我国财政学科发展与财政人才培养的需要,许多院校对财政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增加了经济学基础课程,但仍然存在缺陷。首先,财政专业主要学习的经济基础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初级)》,很少开设中级(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课程,而其中的经济理论或分析方法正是许多财政问题分析所必备的,如税收效应中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最优税制设计等。由于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大大降低了财政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其次,随着数学在经济分析中的广泛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日益成为财政领域的一个重要工具,基本的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知识对于财政专业学生是不可缺少的。但在目前的财政课程体系中,许多学校将《计量经济学》仅作为选修课程开设,《数理经济学》更是一个空白,导致学生对数学公式与推理只知数学含义而不知经济含义,遇到财政专业课程中的数学分析内容,则以囫囵吞枣的方式死记结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后,财政学的管理学基础、政治学基础以及社会学基础未能有效的通过相关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来,财政专业学生的分析视角过于单一,对财政现象与问题的理解难以深入,就财政论财政的现象没有得到改观。[5][6]尤其是社会学知识的缺乏,使得学生无法准确理解中国财政制度的本土化要求,死搬硬套西方理论分析财政现实问题的现象较为普遍。

2、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构、专业课程内部结构不够合理

撇开公共基础课不论,在财政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结构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头重脚轻”现象,即学科基础课程偏少而专业课程偏多,其直接反映出财政专业的口径较窄而专业性过强,导致财政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适应性偏低;在专业课程内部结构方面,由于课程门数过多,过分强调单项课程结构完整,导致各门课程大而全、小而全,在不同课程名义下讲授相近的内容,内容交叉重复,知识容量狭小。[7][8]如《税收与实务》、《中国税制》、《税务管理》、《税务稽查》和《税务会计》等课程相互之间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直接重复,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

3、财政实验课程相对贫乏

财政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财政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税收和税收管理知识,还是政府预算管理和预算会计知识,基本上全部依赖传统的“空对空”的课堂讲授方式,既给教师授课带来困难,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事倍功半,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益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财政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1、优化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

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应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大学科基础课程的数量比例和课时比例,充分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增加经济学理论课程的门数和教学课时,如加大《计量经济学》的课时量,增设《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本科层次)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硕士、博士层次),同时将反映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基本理论的课程纳入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当中,在选修课程中扩大反映上述学科理论发展以及分析方法创新的课程,如《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第二,适当压缩财政专业课程门数或教学课时,或者将某些课程从必修课降格至选修课,为学科基础课的教学留出课时空间。如取消《税务会计课程》,将《公债管理学》、《税收与实务》《比较税收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第三,新设部分财政实验课程或从现有课堂教学课时中划出部分课时进行实验教学。

2、整合现有财政学科各专业课之间的内容

在维持财政主干专业课程基础上,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归并整合,避免单项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扩大知识容量,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授课效率。[7]如《税务管理》与《税务》可以合而为一,称为《税务管理与》;《国家预算》与《预算会计》联系紧密,部分内容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复,建议合二为一,改造为《国家预算与核算》课程;《财税专题讲座》则改造为《财经专题讲座》以扩大其适用范围和突出课程内容的一般性与实践性,等等。新晨

3、加强相关课程内容讲授的协调与分工

在财政专业教材的编写中,为了保证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内容的重复与交叉在所难免,因此需要我们就相关内容在讲授过程中予以协调与分工。这样做的优点除了可以尽可能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之外,还可以确保学生接受知识的逻辑顺序以及连贯性,同时使各科课程的教学重点更为明确。在这方面,可以依据理论与制度两大模块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9]在理论部分,授课的重点应该是基础理论的传授和分析思维与分析方法的训练;在制度部分,则应该将重点置于分析方法的运用和具体问题的解决。如对于《财政学》中的“国家预算”部分,只着重讲述预算的一般理论与分析方法,而对于预算的具体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可以不加介绍,留待《国家预算管理》中进行讲述,遵循从一般到具体的认知规律。

「参考文献

[1]张馨美英财政学内容体系之演变特点[J]财政研究,1996,(3):20-25.

财政学专业论文例9

一、关于财政学的学科定位问题

过去财政学被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进行研究,直到目前为止,财政学专业也是经济学科下设的专业之一,这样的定位已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上,财政学的内涵已经大大超出了纯经济学的范畴。

首先,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政治范畴。作为经济范畴,财政学主要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部门经济学。它研究社会资源如何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配置、政府如何提供公共产品以及提供哪些公共产品等问题;同时,它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主要运用效率准则衡量其经济行为。作为政治范畴,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其目的在于实现政府的职能,财政收支规模的大小及活动范围都与政府职能息息相关,随着政府职能的变化而变化,衡量其行为的主要准则是公平,不仅要达到经济公平,更要实现社会公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的转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使市场中的企业几乎丧失了自主经营的权利;政府职能侧重于经济目标,计划经济集中表现为审批经济、权力经济,政府职能存在越位、错位和缺位“三位”并存的现象;中央和地方之间、不同政府部门之间职能存在重叠、交叉,与市场经济、wto所要求的服务观念格格不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主体将由企业、尤其是非公企业来承担,政府主要承担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共工程、调控宏观经济、公平收入分配、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职责。

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它通过组织财政收入、安排财政支出为实施国家职能提供财力保证,同时对市场的运行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弥补和克服市场失灵和缺陷。财政职能转变是政府职能转变题中应有之意,“公共财政”应“公共服务型政府”而生。政府职能转变与财政体制改革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变“经济建设型政府”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其中的重要方面就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配合。政府职能转变是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前提和条件,公共财政建立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诸如政资不分、乱收费、盲目追求“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随意更改预算等就是“官本位”在财政中的具体体现,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首先要界定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转变政府职能。与此同时,政府职能的转变也需要公共财政体制的配合。

其次,财政学既属于经济学,又属于管理学。作为经济学,财政学揭示财政运行的基本规律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手段——财政政策及其运用。作为管理学,财政学侧重于财政收支管理,具体包括税收管理、公债管理、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及其管理、国家预算收支管理、财政投资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管理等内容,其目的在于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财政收支的经济效益。近年来的财政三大改革更强化了其管理性。

二、关于财政学的专业定位问题

既然财政学既属于经济学又属于管理学,财政既是经济范畴又是政治范畴,财政专业的专业领域也应相应拓宽,从单纯的只为政府部门(财政、税务部门)培养人才拓展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培养人才。专业培养方向既要考虑政府(政治)需要及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形势;也要考虑社会(经济)包括新兴的非赢利机构和组织的需要;还要考虑市场化的影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上述各类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领域。

三、关于云南财贸学院财政专业的特色问题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也是强调特色和个性的时代。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后的今天,云南仍然是一个比较落后的省份,云南财贸学院作为云南省重点财经院校,专业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也应有自己的特色。我认为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考虑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学习、研究发达国家的财税理论发展及体制变革,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财税体制,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系;二是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契机,学习和研究东盟国家,尤其是与我国接壤各国的财税体制,争取在该领域的研究走在全国的前列;三是考虑云南边疆、多民族的省情,从云南财税实际出发研究问题。比如研究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云南省及省以下财税体制及转移支付问题、县乡财政困难及解决办法、民族自治地区财政问题、“烟财政”问题等,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四、应重视财税法规和财政监督问题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也应重视财税法规建设及执法问题。近年来的财政审计结果表明,财政执法问题不容乐观,财政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时有发生,必须加强财政监督。财政监督一方面应从预算编制、审批工作入手,使国家预算收支及决策过程逐步公开、透明。国家预算是规范、监督和约束政府行为的唯一表现形式,目前我国国家预算的编制、审批只在小范围内进行,公布的往往只是总数、总预算、使用的大体方向,部门预算和收支的具体内容并不对外公开,很难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公开性”是国家预算的重要原则,除涉及国家机密的部分内容外,国家预算收支及决策过程应以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以增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将国家财政收支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另一方面,要加强预算约束、严格预算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对预算调整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调整仍很频繁。要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审查监督作用,全面介入各级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及决算工作过程,按法定程序对预算执行与管理中的问题及时提出质询,强化依法理财。

五、关于财政专业主要课程的设置问题

考虑到以上几个方面,财政专业主要课程除《财政学》、《中国税制》、《政府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当代财政理论与政策》等原来设置的专业课外,因重视和加强《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分类支出管理》、《地方财政》、《财税制度比较分析》、《行政管理学》、《政治学》、《行政法》、《东盟国家财税制度研究》等课程。在教学中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多介绍相关案例和现实情况,避免纯理论的说教,坚持走实践——理论——实践的道路,让学生做到理论清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实际工作也明了,缩短毕业后适应实际工作和社会的时间和心理落差。

参考文献:

财政学专业论文例10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财政学专业论文例11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