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护理专科内涵的内容

护理专科内涵的内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6 09:00:21

护理专科内涵的内容

护理专科内涵的内容例1

二、编写原则

参照上述上岗教材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上岗教材的编写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简约而不简单上岗教材应更多地突出实用性,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减少理论部分的编写,缩小涉猎范围,突出档案如何整理、如何组卷这些重点,做到教材内容简约而不简单。

(二)章节有效衔接不重复狭义的档案工作包含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与保护、利用六个环节。而按档案的内容来看,又通常将其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同时,还包括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声像档案”、“电子档案”。这些内容大多相互交叉。所以在教材编写时,我们要合理安排体系框架,设定好章节先后次序,不要出现重复编写、交叉编写、逻辑不清等问题。如遇到不同档案类型的公共性问题,可单设章节统一讲授。

(三)章节名称明确且合理一个章节的名称要能涵盖本章内容主旨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教材在编写“文书档案管理”和“科技档案管理”前,介绍“文书文件”和“科技文件”的知识是必要的,且“文书文件”和“科技文件”档案人员有机会能够接触到,故在此章节编写中,加入“文书文件”和“科技文件”的基础知识部分会更好,其名称也可定为“文书文件与文书档案管理”、“科技文件与科技档案管理”,而不应是“文书档案管理”或“科技档案管理”。相反,就“会计档案”和“人事档案”而言,由于“会计文件”和“人事文件”档案人员几乎不接触,故教材章节不用将其列入,标题则可直接定为“会计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

(四)针对性选取档案门类就教材而言,档案门类显然不能全部涉及,要挑选普遍的档案类型编写。例如,仅就专门档案来说,其内容包含有会计档案、人事档案、商标档案、诉讼档案等。因此,应挑选“会计档案”、“人事档案”,或本地区、本系统常见的档案类型编入其中,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构建教材体系。

(五)合理组成教材体系第一,从整体到局部。比如,第一部分设定为综合概述,有利于学员宏观把握档案行业的基本常识,为之后三个部分打好基础。第二,逻辑明确。比如,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为“纸质档案管理”和“非纸质档案管理”,从逻辑上合理涵盖了全部的档案类别。其中,在“纸质档案管理”章节,按档案内容的标准,再次进行划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业档案”,这种划分在档案分类上也是符合逻辑的。第三,分和有序。比如,“会计档案”、“人事档案”、“电子档案”、“声像档案”都有自身的特殊性,故这四个门类的档案管理章节一次性编写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与保护、利用六个环节内容。相反,“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在收集、整理、鉴定环节各有特色,故在教材中分别编写,而在统计、保管与保护、利用环节有较强的共通性,故在教材中作整合编写,以此避免重复。

三、档案专业在职上岗教材的体系组成

根据上述五个基本原则,笔者认为,一本档案专业在职教育上岗教材的体系应由如下方面组成:

(一)第一部分的内容组成教材体系第一部分称之为“综合概述”,由“第一章:档案概述”和“第二章:档案工作概述”组成。其中,在第一章里,教材应基本涵盖档案的基本概念、特点、种类与划分依据、价值与性质等内容;在第二章里,教材应基本涵盖档案工作的构成、内容、特点、性质、基本原则、注意事项、相关专业术语、广义和狭义之分,以及档案法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职教材偏重于实操性的特点,第一部分作为综合概论,不要过多涉及档案的理论内容,如“档案”一词的词源解释、从古至今的档案发展史等内容。

(二)第二部分的内容组成教材体系第二部分称之为“纸质档案管理”,由“第三章:文书文件与文书档案管理”、“第四章:科技文件与科技档案管理”,以及“第五章:专门档案管理”组成。具体为:在第三章里,教材应细化为三个小节。首先是“文书文件基础知识”,即涵盖档案前期(处于文件阶段时)的相关内容;其次,依照文件级、案卷级的整理方法分别划分为“以件为单位的档案管理”、“以卷为单位的档案管理”,并涵盖其收集、整理、鉴定等内容,而“保管与保护”、“统计与利用”环节,由于其与科技档案有共通性,故放在第四部分特别讲授。在第四章里,教材应分为“科技文件基础知识”、“科技档案管理”两节内容。其中,由于前者不是档案人员的主要工作,向学员简单介绍为主;后者为档案人员的主要工作,故应作详细讲授,内容涵盖收集、整理、鉴定等内容,“保管与保护”、“统计与利用”环节,与文书档案在第四部分同讲。在第五章里,教材应选取专门档案中常用的两个门类开设章节,即“会计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与第三章、第四章不同的是,由于专门档案各门类间共通性不大,故本章一次性讲授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与保护、利用六个环节内容。其中,由于“人事档案”不属于档案部门直接的业务内容,故可以作适当说明或简要介绍。

护理专科内涵的内容例2

二、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内涵及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内涵分析

对于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的内涵要进行分层次阐述,首先对于胜任力这一内涵是能够比较好的预测实际工作的绩效知识以及技能和能力等个性特征的要素,在工作中能够将卓越以及表现一般相区分的个体以及潜在或者是深层次的特征。而核心胜任力则是胜任力的一个部分,对于护理专业的核心胜任力则主要是护理人员的程序所需的以及基本技能进而知识等。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是职业需求导向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对知识的传授以及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提升作为整合的教育理念。这也是在护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培养内容。

(二)护理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前护理教育的教学现状来看,护理教育课程的设置是整个教育系统的核心,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素质的需求也都是在课程设置基础上加以实现的,只有对护理教育教学实现科学化的设置才能够将护理教学活动得到良好呈现.从国外的一些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情况来看主要有学科为基础的护理课程,有的还增设了全球多元化护理的内容,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对护士的价值观形成比较重视.而英国则是将医学和护理学的科学整体观得到了有效体现。而我国在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过程中,主要是采用的美国医学教育课程的设置模式,主要有临床实习以及临床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几个重要部分。

三、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重要性及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一)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重要性分析

对于护理核心胜任力的本位教育要能结合实际尽快的得到有效完善,从教育部所颁布的推进高职改革以及发展的意见中就能够看到,对于高职的教育主要是将服务作为重要的宗旨,并以就业为导向和产学相结合的教育发展模式。在当前我国的医学模式正积极的转换过程中,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的变化等,也使得护理工作模式和护士角色都有着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的适应当前高职内科护理教学的发展需求。故此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将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在其中得以应用就有着积极的作用发挥。

(二)高职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将高职内科护理教学过程实施优化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从这一专业的教师层面要能将整体的护理观念进行树立。护理服务的对象不只是围绕着病人,是以人的健康作为中心来实施的整体护理,对护理对象的生理以及心理、社会使用等多方面进行诊断评估和计划实施护理。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能将整体护理的思想得到有效传达,让学生在这一护理的观念上能得以良好树立。第二,实践教学中要能够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将实践教学的比例进行加大,还要能够将护理知识的学习实践化以及趣味化的进行呈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得以重视。第三,通过对内科护理教学的理论实施改革将实践和理论得到有机结合就能在教学效果上得以良好呈现。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对护理的技能以及理论、实践有机的结合,并将其围绕着动、思、练的教学环节,对互动教学加以应用。把教学的内容进一步的精化,和临床的教学重点能够有效突出,由于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暂,这就需要从教学的内容上进行精化,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实施们对于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和临床特征等内容都要通过重点教学的形式进行呈现。第四,将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融入还需要在考核评价方式层面得到有效强化,要能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对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度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从而来制定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除了在期末考试成绩外也要能够将实践考核以及平时的考核纳入其中,将实践和平时的考核比例进一步的加强。实践考核中要能够通过量化以及非量化的形式相结合,这样在多种评价方式的应用下就能将教学的效率有效提升。

护理专科内涵的内容例3

①患者资料:2013年6月~2013年11月本院儿科应用传统交班模式晨交班患儿300例,2013年12月~2014年5月应用SBAR交班模式晨交班患儿300例。②护士资料:本院儿科现有护士13人,均为女性,年龄24~50岁;学历:本科6人,大专5人,中专2人;工作年限:<5年3人,5~10年5人,>10年5人;职称:主管护师3人,护师7人,护士3人。

1.2方法

1.2.1制定体现儿科专科特点的SBAR交班模板进行晨交班,借鉴邵逸夫医院病情汇报模型。

1.2.2培训方法及内容

本院儿科成立了SBAR培训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组成。培训小组成员负责对儿科护士的SBAR培训项目进行策划和实施。培训内容包括:在医护沟通中使用SBAR工具的原因,SBAR工具的优势,SBAR工具的含义,SBAR交班模板的内容、意义及使用方法。培训方式以讲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为主。培训时实行组长责任制,每名责任组长负责评价组内成员对培训的掌握情况,根据检查反馈、强化培训,让每名护士都理解SBAR的内涵,认识到SBAR能够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及效果,从而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了督促和检查SBAR交班模式在儿科护士中的应用,护士长将在SBAR模式晨交班实施后对儿科各位护士进行抽查评定,内容包括SBAR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临床应用情况,并纳入个人能级评定项目。

1.3评价方法

比较SBAR交班模式应用前(2013年6~11月)后(2013年12~5月)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SBAR交班模式应用前后交班问题发生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比较.

3讨论

3.1应用SBAR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可降低交班问题发生率

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安全,提升满意度。交班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体现个性化服务,保证了每位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SBAR交班模板包含了所有关于患者交接的内容,体现了对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的重点关注,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及治疗连续性,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直接规避医疗风险,使整个交班过程更趋于规范化、结构化和标准化,保证护理交班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满意度。

3.2应用SBAR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

有助于促进医护团队和谐,提高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应用SBAR交班模式晨交班后,儿科护士们展现了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交班过程更全面、规范,患儿信息完整、重点突出,使护理要点在下一班得到重视和落实,使医生能够快速地对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医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可度增加,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

3.3应用SBAR交班模式进行晨交班能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提升专科水平。SBAR的沟通方式帮肋护士确定患者的主要问题,指导如何完整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准确地反映了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需求,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的整体管理能力和对病情的评估分析能力。SBAR交班模式内容详尽,从治疗至护理,包括专科检查情况、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给予的护理对策等,使护士观察病情、分析病情、作出决策的能力明显提高。

护理专科内涵的内容例4

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有关预防保健、治疗疾病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它的内容和范畴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生物、社会心理、文化及精神各个方面因素,护理学和护理教育的发展与人类的文明及健康密切相关[1]。21世纪健康需求的变化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好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2]。然而目前,护理专业学生和护理从业者普遍缺乏人文素养的现实,加剧了护理人文精神危机,使护理学的教学使命更加沉重。因此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必要性日益显现。

1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内涵

1.1 人文的内涵《易·贲卦·象传》载:“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为:治国者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必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行为止所当止。人文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3]。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1.2 人文护理的内涵人文护理应该是指“护理各种文化现象”,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护理参与人文现象,核心是“护理”,现象是“护理人文”。现代护理新理念中的“新”体现在整体护理的宗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而人文关怀是其魅力所在。因此,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和其文化背景、信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必然要求护理人员知识、技能和理念的多元化,而其中人文素养是驾驭其他能力的基础,同时是沟通和交往的基础。

1.3 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的内涵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是以提高护生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护理教育,其教育目的、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过程和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过程都贯穿着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德育、美育和其他个性化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智能结构、心理品质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教育,以此来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更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2 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学是生命科学中综合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一门应用性科学。现代护理学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首先必须懂得人、尊重人,护士在关注病人疾病的同时,更应注重病人心理需要和对病人人格、尊严的尊重,必须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

2.1 整体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提高人文素质整体护理对服务对象所给予的护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各个方面。它改变了护士的思维方式,“要我做-我要做”,即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人的“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既揭示了整体护理的内涵,也提示护理者必须审视其人文视角[5]。

2.2 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需要富有人文素养的护理从业者 目前和谐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然而文化背景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价值、习惯、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和求医态度。和谐的理念要求护士提供给每个服务对象适合其各自特点的多元服务,而跨文化护理理论将指导护士如何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采取顺应其文化特点的护理措施。

2.3 护理文化建设要求护理人员提高人文素质人文关怀必须将现代人文融入护理之中,营造高层次的护理服务理念。人文关怀就是要使病人感觉就医方便、舒适、满意,这已经成为许多医院的共识。因此建设先进的护理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的医院环境和护患关系至关重要,而加强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是开展这些工作的前提。

3 我国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基础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薄弱 长期以来,考入我国高校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来源于高中毕业的理科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考上护理院校后更加局限于繁重的基础医学和相关的自然科学、外语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使护理人文素质弱化,从而影响高护学生综合素质的完整性[5]。

3.2 开设的人文课程过于狭窄 我国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基本均为学科课程,缺乏综合课程,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的课程类型,虽然有着诸多优点,但是,容易导致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割裂,限制学生的视野,束缚学生思维的广度[6]。

3.3 已开设的人文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综观护理专业开设的人文课程,问题主要表现在: 人文课程缺乏纵向逻辑联系; 人文课程与生物课程横向的相容性差; 授课形式的缺乏正规化;人文课程不固定且具有随意性[4]。

3.4 提供给学生专业观和职业观存在偏差长期以来,我国护理工作受功能制护理的影响,难以体现护理专业的独立性以及护士的价值与信念。学生对护理专业和自身从事的护理职业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很好的认识专业价值和职业价值,从而误导了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3.5 其他课程缺乏护理文化渗透 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是护理文化的主要元素,它们是构成护生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但是由于目前课程设置的偏差导致部分内容缺失。在后期专业课的学习中教师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不够,教育者常常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的薄弱点。

3.6 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多数院校人文类课程在教学总学时中占的比重不大,而授课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灵活的教学方式,这与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4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课程的构建

4.1 改革课程设置、构建新的课程结构 科学地增设人文课程,如《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教育学》《护理伦理学》《人际关系与沟通》《护理管理学》《护理经济学》《护理学史》等,保证人文课时占总课时的1/3,使学生首先在获取人文知识的内容和时间上得到保障。同时将人文课程与原有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将原有课程结构模式“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改为“平行式”,基础学科、人文学科、专业课同时开课,重新构建适应人文需求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科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使各门课程之间护、医、文相互渗透,形成“护理为主、突出人文”的新型的课程结构体系[4~6]。

4.2 增设综合类课程 借鉴美国的护理教育经验,除开设有人文类学科课程外,还需增设一定数目的综合类课程,如跨文化护理与全球保健、卫生服务体系、文明史、卫生保健中的政策、艺术、社会人类学等,改变单纯的以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综合类课程,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方法,从而把几门学科合并到一门综合课程中, 可以整体提高学生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4.3 构建合理的课程模块 显性模块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程模块、人文护理交叉边缘课程模块和综合类课程模块,应加大后两者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建议显性课程两者比例为2∶4∶1,政治课模块和综合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学时数比为3∶1,人文护理课程模块理论和实践课学时数比例为1∶1。

隐性模块主要是蕴藏在学校教育的各种情境中,如校园环境、师生人格、艺术活动、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渗透性的和潜在的教学活动中,隐性模块在整个人文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学的开展

5.1 转变教学观念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人文精神融入到教学观念中去,构建新的教学目的和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5.2 教学内容上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特色 在专业课教学中,以往教师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点的掌握,人文知识如文学、伦理、法律等方面则较少提及。经过教学改革后,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进行一些调整,注重专业课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教学目标提出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具体要求,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入。

5.3 改进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关注教学方法的运用,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角色扮演、小组讨论、pbl、启发式教学等,具体在教学中应该运用何种教学方法还应综合考虑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时间等因素,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

5.4 护理实践课中渗透人文素质的组织形式 礼仪美是护理美的外在表现,因此在上护理实践课时,应把示教室当模拟病房,穿戴按正规护士要求来要求自己;在技能操作练习中要求护生保持良好的姿态,注意用物的整齐摆放,操作过程中的动作的条理性,与“病人”沟通时的仪态,做到端庄稳重、高雅大方、训练有素,使护生真正懂得职业形象的重要性,深刻体会护理操作中的美。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是技能教学的薄弱点之一。以往教学注重动作的准确、熟练,而对于如何培养其沟通能力关注不够。学生相互之间充当对方操作中的“病人”,这种操作让护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逐步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这些操作也加强了团队的合作协调能力。

5.5 在社区和临床实习中运用人文护理模式 在社区和临床实习中体现人文特色的教学理念。将前期的学习成果能运用于实践,加强沟通能力,学会跨文化护理理念和技术。

5.6 完善评价体系和手段 通过使用和研制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护士职业量表,从态度语的选择中,了解和判断学生对护理职业的信念、价值观、关心的焦点问题和发展理想等,从而指导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通过增加护理应用专业技能考试内容,达到技能目标的精确、连续、自然化,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5.7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护理学教师肩负着传播专业知识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双重使命,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人文素质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人文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在医学院校中常存在着人文教师不熟悉护理专业知识,而护理专业教师缺乏相应的人文知识的情况,因此应注意取长补短,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5.8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拓展人文素质培养的第二课堂

5.8.1 利用校园物质载体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蒙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具有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天然功能。校园的校容校貌、标志性建筑物,以及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是具体的形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为营造专业教育氛围,在护理教学楼内摆放南丁格尔塑像、悬挂南丁格尔获奖者人物画像等,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感到各种物质载体文化的启迪和催人奋进的醒世作用。

5.8.2 利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必须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构筑富有活力的高尚的文化环境,形成朝气蓬勃的浓厚文化氛围。学校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学校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每年举办文艺晚会、开设人文讲座,名篇名著欣赏、举办音乐会、画展、辩论会和演讲会,以及文学社、乐队、合唱队、舞蹈队和服装表演队等社团活动,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体育课合理安排,鉴于护生大多为女性的特殊情况,增设健美操、形体训练等,课外组织跳绳比赛、排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力求更多学生能参与并从中受益[7]。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涵盖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宗教、历史等领域,它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的完善化;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创作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这就使以人格培养为目的的人文素质教育要高于专业知识教育,并从根本上制约和贯穿一切学科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不仅掌握现代护理知识和技术、拥有了“社会和文化权利”、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实施人性的、人道的真正关怀的护理人才。21世纪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为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采取积极的措施使护理专业学生在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护理专业知识等方面得到长足进步,通过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的开展,一定会推动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出与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 沈 宁.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发展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2001,1(1):41.

[3]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

[4] 贾启艾.整体护理的人文关怀[j].护理研究,2003,17(9):993.

护理专科内涵的内容例5

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有关预防保健、治疗疾病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它的内容和范畴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生物、社会心理、文化及精神各个方面因素,护理学和护理教育的发展与人类的文明及健康密切相关[1]。21世纪健康需求的变化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好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2]。然而目前,护理专业学生和护理从业者普遍缺乏人文素养的现实,加剧了护理人文精神危机,使护理学的教学使命更加沉重。因此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必要性日益显现。

1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内涵

1.1 人文的内涵《易·贲卦·象传》载:“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为:治国者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必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行为止所当止。人文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3]。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1.2 人文护理的内涵人文护理应该是指“护理各种文化现象”,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护理参与人文现象,核心是“护理”,现象是“护理人文”。现代护理新理念中的“新”体现在整体护理的宗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而人文关怀是其魅力所在。因此,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和其文化背景、信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必然要求护理人员知识、技能和理念的多元化,而其中人文素养是驾驭其他能力的基础,同时是沟通和交往的基础。

1.3 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的内涵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是以提高护生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护理教育,其教育目的、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过程和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过程都贯穿着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德育、美育和其他个性化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智能结构、心理品质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教育,以此来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更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2 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学是生命科学中综合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一门应用性科学。现代护理学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首先必须懂得人、尊重人,护士在关注病人疾病的同时,更应注重病人心理需要和对病人人格、尊严的尊重,必须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

2.1 整体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提高人文素质整体护理对服务对象所给予的护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各个方面。它改变了护士的思维方式,“要我做-我要做”,即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人的“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既揭示了整体护理的内涵,也提示护理者必须审视其人文视角[5]。

2.2 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需要富有人文素养的护理从业者 目前和谐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然而文化背景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价值、习惯、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和求医态度。和谐的理念要求护士提供给每个服务对象适合其各自特点的多元服务,而跨文化护理理论将指导护士如何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采取顺应其文化特点的护理措施。

2.3 护理文化建设要求护理人员提高人文素质人文关怀必须将现代人文融入护理之中,营造高层次的护理服务理念。人文关怀就是要使病人感觉就医方便、舒适、满意,这已经成为许多医院的共识。因此建设先进的护理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的医院环境和护患关系至关重要,而加强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是开展这些工作的前提。

3 我国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基础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薄弱 长期以来,考入我国高校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来源于高中毕业的理科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考上护理院校后更加局限于繁重的基础医学和相关的自然科学、外语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使护理人文素质弱化,从而影响高护学生综合素质的完整性[5]。

3.2 开设的人文课程过于狭窄 我国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基本均为学科课程,缺乏综合课程,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的课程类型,虽然有着诸多优点,但是,容易导致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割裂,限制学生的视野,束缚学生思维的广度[6]。

3.3 已开设的人文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综观护理专业开设的人文课程,问题主要表现在: 人文课程缺乏纵向逻辑联系; 人文课程与生物课程横向的相容性差; 授课形式的缺乏正规化;人文课程不固定且具有随意性[4]。

3.4 提供给学生专业观和职业观存在偏差长期以来,我国护理工作受功能制护理的影响,难以体现护理专业的独立性以及护士的价值与信念。学生对护理专业和自身从事的护理职业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很好的认识专业价值和职业价值,从而误导了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3.5 其他课程缺乏护理文化渗透 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是护理文化的主要元素,它们是构成护生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但是由于目前课程设置的偏差导致部分内容缺失。在后期专业课的学习中教师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不够,教育者常常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的薄弱点。

3.6 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多数院校人文类课程在教学总学时中占的比重不大,而授课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灵活的教学方式,这与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4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课程的构建

4.1 改革课程设置、构建新的课程结构 科学地增设人文课程,如《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教育学》《护理伦理学》《人际关系与沟通》《护理管理学》《护理经济学》《护理学史》等,保证人文课时占总课时的1/3,使学生首先在获取人文知识的内容和时间上得到保障。同时将人文课程与原有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将原有课程结构模式“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改为“平行式”,基础学科、人文学科、专业课同时开课,重新构建适应人文需求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科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使各门课程之间护、医、文相互渗透,形成“护理为主、突出人文”的新型的课程结构体系[4~6]。

4.2 增设综合类课程 借鉴美国的护理教育经验,除开设有人文类学科课程外,还需增设一定数目的综合类课程,如跨文化护理与全球保健、卫生服务体系、文明史、卫生保健中的政策、艺术、社会人类学等,改变单纯的以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综合类课程,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方法,从而把几门学科合并到一门综合课程中, 可以整体提高学生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4.3 构建合理的课程模块 显性模块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程模块、人文护理交叉边缘课程模块和综合类课程模块,应加大后两者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建议显性课程两者比例为2∶4∶1,政治课模块和综合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学时数比为3∶1,人文护理课程模块理论和实践课学时数比例为1∶1。

隐性模块主要是蕴藏在学校教育的各种情境中,如校园环境、师生人格、艺术活动、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渗透性的和潜在的教学活动中,隐性模块在整个人文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学的开展

5.1 转变教学观念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人文精神融入到教学观念中去,构建新的教学目的和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5.2 教学内容上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特色 在专业课教学中,以往教师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点的掌握,人文知识如文学、伦理、法律等方面则较少提及。经过教学改革后,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进行一些调整,注重专业课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教学目标提出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具体要求,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入。

5.3 改进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关注教学方法的运用,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角色扮演、小组讨论、pbl、启发式教学等,具体在教学中应该运用何种教学方法还应综合考虑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时间等因素,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

5.4 护理实践课中渗透人文素质的组织形式 礼仪美是护理美的外在表现,因此在上护理实践课时,应把示教室当模拟病房,穿戴按正规护士要求来要求自己;在技能操作练习中要求护生保持良好的姿态,注意用物的整齐摆放,操作过程中的动作的条理性,与“病人”沟通时的仪态,做到端庄稳重、高雅大方、训练有素,使护生真正懂得职业形象的重要性,深刻体会护理操作中的美。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是技能教学的薄弱点之一。以往教学注重动作的准确、熟练,而对于如何培养其沟通能力关注不够。学生相互之间充当对方操作中的“病人”,这种操作让护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逐步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这些操作也加强了团队的合作协调能力。

5.5 在社区和临床实习中运用人文护理模式 在社区和临床实习中体现人文特色的教学理念。将前期的学习成果能运用于实践,加强沟通能力,学会跨文化护理理念和技术。

5.6 完善评价体系和手段 通过使用和研制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护士职业量表,从态度语的选择中,了解和判断学生对护理职业的信念、价值观、关心的焦点问题和发展理想等,从而指导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通过增加护理应用专业技能考试内容,达到技能目标的精确、连续、自然化,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5.7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护理学教师肩负着传播专业知识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双重使命,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人文素质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人文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在医学院校中常存在着人文教师不熟悉护理专业知识,而护理专业教师缺乏相应的人文知识的情况,因此应注意取长补短,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5.8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拓展人文素质培养的第二课堂

5.8.1 利用校园物质载体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蒙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具有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天然功能。校园的校容校貌、标志性建筑物,以及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是具体的形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为营造专业教育氛围,在护理教学楼内摆放南丁格尔塑像、悬挂南丁格尔获奖者人物画像等,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感到各种物质载体文化的启迪和催人奋进的醒世作用。

5.8.2 利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必须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构筑富有活力的高尚的文化环境,形成朝气蓬勃的浓厚文化氛围。学校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学校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每年举办文艺晚会、开设人文讲座,名篇名著欣赏、举办音乐会、画展、辩论会和演讲会,以及文学社、乐队、合唱队、舞蹈队和服装表演队等社团活动,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体育课合理安排,鉴于护生大多为女性的特殊情况,增设健美操、形体训练等,课外组织跳绳比赛、排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力求更多学生能参与并从中受益[7]。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涵盖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宗教、历史等领域,它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的完善化;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创作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这就使以人格培养为目的的人文素质教育要高于专业知识教育,并从根本上制约和贯穿一切学科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不仅掌握现代护理知识和技术、拥有了“社会和文化权利”、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实施人性的、人道的真正关怀的护理人才。21世纪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为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采取积极的措施使护理专业学生在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护理专业知识等方面得到长足进步,通过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的开展,一定会推动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出与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 沈 宁.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发展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2001,1(1):41.

[3]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

[4] 贾启艾.整体护理的人文关怀[j].护理研究,2003,17(9):993.

护理专科内涵的内容例6

人文素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从原来的纯医疗护理向人性化、整体化的人文护理转变。随着护理高等教育的广泛开展,护生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其毕业后走向临床将为提高护士队伍的人文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整合护理工作的艺术及技术特征。总之从总体上说,研究护生人文素质内涵,其目的在于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在高等护理教育的过程中,应培养具有怎样内在素质的合格人才,说到底,就是高等护理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的问题,所以开展护生人文素质内涵的研究将为今后护生人文素质的评价提供一条值得参考的途径,弥补医学院校人才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中人文素质评价不足的缺点,也为高等护理教育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日前尚缺乏可操作的人文素质评价体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本研究参照西南大学赵伶俐教授等编制并提供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报告”,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自行设计问卷,研究护理、人文社会科学、卫牛事业管理、教育评价等多领域专家对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价,探讨护生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内涵要素。

一、对象

根据专家的技术职称越高,学术造诣就越高,发表的意见就越有价值的原理,此次调查的专家尽量按照职称从高到低进行选择。本研究的对象为某校中级职称以上从事护理工作或人文作及教育评价的专家20名,其中护理学院护理专家9名,正教授1名,副教授4名,中级职称4名;人文社会科学院专家5名,正教授4名,副教授1名;附属医院专家3名,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公共卫生学,等.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指标内涵要素的初步构建院及教务处专家3名,均系正教授。

二、方法

2.1调查问卷的确定首先查阅大量的人文方面的文献,参考赵玲俐等编制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报告”,结合护理工作的特点,确定护理大学生所应该具有的人文素质评价指标咨询问卷,内容包括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审美素质5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

2.2调查方法成立包括1名教授、2名副教授、1名研究生在内的预测协调小组,由经过培训的研究生负责调查工作,用改良的Delphi法进行专家咨询,部分专家直接进行面对面咨询。请专家对问卷中拟定的指标要素进行增删,并采用“kert5点计分法请专家判定指标的重要性,即按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分别评5、4、3、2、1分。

2.3统计学分析对回收问卷计算专家的权威系数,采用SPsS13.O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3检验。

三、结果

3.1研究对象的权威程度本研究中,专家的权威程度通过专家本身学术造诣、专家对指标做出判定的主要依据和专家对所调查问题的熟悉程度3个方面来计算。本次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18份,有效应答率为90%。在回收的18份有效问卷中,权威系数q介于o.75~0.98之间,总体权威系数g=o.83。一般认为,专家权威系数q≥0.70为可接受程度,本研究被调查专家的评价权威程度较高,其结果可信。

3.2被调查专家和护生人文素质。

3.2.2被调查专家对护生人文素质的期望值总体比较专家对拟定的人文素质一级指标内涵期望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不同专家对各一级指标内涵要素的期望值有差别。

3.2.3被调杏专家对护生人文素质的期望值的两两比较对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5项一级指标期望值做DunnettT3检验,进行两两比较。道德素质平均得分最高,其次为文化素质。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D0.05);随后是法律素质和审美素质,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乃O.05);科学素质得分最低,且低于3.00分,与任何一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四、讨论

4.1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是最基本的人文素质指标内涵根据调查结果,道德素质期望值最高(5.00±O.00),100%的被调查专家认为道德素质很重要。俗话说:“医乃仁术”“厚德济世”,这“仁”与“厚德”都是指道德,是医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当前实施的整体护理是对护理对象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全面帮助和照顾。这种整体护理是道德化的需求,如果没有良好的护理道德,就不可能担负起病人身心健康服务的职责。从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护生文化素质的期望值为(4.83±0.38),83%的被调查专家认为文化素质很重要,17%的被调查专家人文文化素质重要。高等医学学校在培养高级护理人才时,不仅是要传授专业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人文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这也印证了整体护理实施所带来的护理领域的变革,即要求护士不仅具有疾病护理的能力,而且应该具备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与沟通交流技巧等。从表3还可以看出,专家对护生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期望值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在培养提升护生道德素质的同时提高其文化素质的重要性。

4.2法律素质是护生重要的人文素质指标内涵从调查结果来看,法律素质的期望值得分为(4斛如.70)分别有56%的专家和33%的专家认为法律素质很重要和重要。由于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与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和要求亦越来越高,这就对护士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生要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法律素质,熟悉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在未来的护理实践中,能够从法律的角度去审视护理行为,自觉养成良好的学法、守法习惯,学会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维护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正当权利。

4.3审美素质是护生需要具备的人文素质指标内涵从调查结果来看,审美素质的期望值得分为(4.22±O.80),分别有44%、33%、22%的专家认为审美素质很重要、重要和一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是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护理工作要面对不同的患者,要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必须要求护理工作者要具有感受美的能力,要用美感去发现美、欣赏美,用美感去消除偏见,使美感的应用成为自身人文素质的体现。从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审美素质和道德素质期望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即护理审美素质要以道德修养为前提,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风尚是无法在护理实践中发现美,更谈不上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高校在护生的人文课程美学教育中要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她们提高审美素质,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习,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

4.4应增加心理素质指标作为人文素质的一级指标内涵参考赵伶俐等编制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报告”把科学素质纳入人文素质的内涵,该调查报告认为科学素质是属于人文素质范畴的。但是从咨询专家的反馈来看,56%的专家认为科学素质不重要和很不重要,而且科学素质的期望得分也只为(2.72±1.53),大部分专家均认为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是并列关系且均属于人的整体素质范畴。由于赵教授的调查报告是针对中国公民的,而本研究则是针对护理专业的大学生,故在参照“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杏报告”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护理专家意见把科学素质指标排除在人文素质之外。调查中,有39%的专家提出把心理素质纳入人文素质指标内涵中,从所查找的文献来看,归纳出几种观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认为心理素质是介于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中的人的本质;现代健康观念认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才是完整的健康状态;此外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体系中,心理因素处于此模式的中间,也就是表明无论是生物因素还是社会因素致病,归根到底都与人的心理因素有关。种种观点说明无论研究人的任何题,都可以把身体、心理、社会3个维度加起来考虑,从人文素质的定义来看,心理素质也必须归入人文素质内涵中。

五、小结

综合专家意见及统计分析结果,总结出护生人文素质应该包括5项一级指标(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及分别由意识、常识、行为3个层次组成的17项二级指标,对于修订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及最终确立人文素质指标内涵提供建设性意义。护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为今后护生人文素质的评价可以提供一条值得参考的途径,但由于目前对人文素质的考评标准尚未统一,且本研究专家选择局限于本单位,因此护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中是否可行,完善各级指标设置和实证检验等工作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l】李守民.飞行学员人文素质教育理论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2】SmithRL,BaileyM,HydoSK,eta1.IntegmtingHumni•tiesinNursingEducation【J】.NursingEducationPe腭pec—tives,2()04,25(6):278—280.

护理专科内涵的内容例7

吞咽障碍是临床上多学科常见的症状,也是康复科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吞咽障碍的发生增加了病人误吸、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再次卒中及死亡的发生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1-2]。护理人员对吞咽障碍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影响吞咽障碍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因此吞咽障碍病人护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工具之一,对护理质量管理起着导向作用,可决定护理行为的调整方向,进而直接影响护理效果[3],建立科学敏感并且实用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可为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可靠依据[4]。我院现有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均为通用标准,对专科疾病护理质量的评价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建立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以评估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护理效果尤为重要,我科从2018年3月开始实施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旨在探索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吞咽障碍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2月康复医学科34例存在吞咽障碍的病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选择2018年3月—2018年7月住院的38例吞咽障碍病人设为观察组,采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所有病人均通过电视荧光吞咽检查(VFSS)[5]确诊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3~80(62.29±8.94)岁;疾病类型:脑梗死18例,脑出血12例,脑外伤4例;住院时间22~67(42.29±13.00)d。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7~81(63.08±8.71)岁;疾病类型:脑梗死25例,脑出血11例,脑外伤2例;住院时间19~65(42.52±12.72)d。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护理部制定的全院通用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督导临床护理工作,包括病房管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病人安全目标评价标准、优质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评价标准。由护理部(每2个月1次)、片区护士长(每个月1次)、病区护士长和科室质量控制组成员(每周2次)按各项评价标准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将各项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汇总,提取吞咽障碍病人吞咽障碍评估的准确率、专科护理措施准确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护理文书记录准确率。

1.2.2观察组采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1.2.2.1确立质量评价指标,形成吞咽障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2017年11月科室成立吞咽障碍管理专科护理组[6],由护士长任组长,组员由2名全国康复专科护士、2名市级康复专科护士、1名通过3个月专项进修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的护士和1名高年资主管护师组成。小组参考《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3年版)》《实用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手册》《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康复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并通过数据库检索有关“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文献,初步建立包括吞咽障碍评估、专科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护理文书记录[7]在内的4项评价指标框架,通过咨询市内1名康复医疗专家、2名康复护理专家和临床调研对各项指标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形成最终评价指标。1.2.2.2评价指标内容评价指标框架包括一级指标4项(吞咽障碍评估、专科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护理文书记录)、二级指标15项(一般状态评估、吞咽障碍筛查[8]与评估、营养风险筛查、口腔清洁度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体位管理、饮食管理、进食护理、有效咳嗽、糊餐饮食配制、口腔器官运动训练方法、误吸的预防、护理记录的准确性、连续性、动态性)。其中,体位管理设立三级指标3项:鼻饲病人进食体位、经口进食病人体位、喂食者站位;饮食管理设立三级指标5项:营养摄入方式选择、食物性状、食物温度、经口进食工具的选择、一次进食量;进食护理设立三级指标7项:一口量的确立、食团放入口中位置、吞咽代偿技巧、进食速度、进食时间、进食后体位、进食中病情观察及处理[9-10]。1.2.2.3培训与实施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及评价标准形成后,专科护理组规范了吞咽障碍筛查及相关护理指导工作,根据指标要求设计了系列相关培训课程,并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学习和培训,由专科护理组组长讲解该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建立的意义和目的、评价标准细则、落实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法,时间为2学时;邀请言语治疗组长培训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专科护理组成员分3次分别培训吞咽障碍间接训练、直接摄食训练与操作示范,共3学时,并组织1次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纳入季度考核成绩。在全部培训结束后的2周再次进行强化训练,每日晨会由专科护理组组长进行提问抽查,强化培训效果。2018年3月该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正式实施,检查结果与责任护士的层级晋升、绩效考核挂钩,以此进行激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每日护理组长对照评价指标,随机抽查责任护士管理吞咽障碍病人的护理质量,客观真实记录抽查结果,抽查过程中若发现责任护士实施欠缺或错误,及时提醒责任护士纠正,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每个评价指标每月至少评估15次,评价结果符合标准用“√”表示,评价结果不符合标准用“×”表示,并以“√”次数/总次数计算各个评价指标。1.2.2.4数据统计与反馈每日由护理组长负责专科护理质量终末数据收集,每周由护士长、助理护士长进行护理质量督查,护理部质量控制组定期对科室专科护理指标实施情况进行抽查。每月由专科护理组成员专人录入数据,科室质量控制组和专科护理组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把当月专科护理质量下降的指标作为下月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

1.3评价标准

将三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按一级指标分类汇总,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项指标。其中,吞咽障碍评估:按时评估且判断与实际相符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专科护理措施根据病情选择恰当并实施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健康教育病人本人或照顾者能大部分回答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护理文书记录:能准确、连续、动态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次(%)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规范专业护理行为,体现专科疾病护理内涵,促进护理质量改进

护理专科内涵的内容例8

1.2专业化桥梁养护队伍建设严重不足部发文件(交公路发[2013]321号)中“鼓励各级桥梁管理单位组建专门从事桥梁养护工作的专业队伍”[7],但没有具体要求,因此,现阶段各级公路管养部门几乎没有专业的桥涵养护技术队伍,大多缺乏素质高、结构稳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队伍。遇到危旧桥梁改造,难以对桥梁进行科学检测和判断,也没有合适的养护维修队伍,导致危旧桥梁加固改造工程难以实行,最终拖到必须大修改造或重建,可持续发展性较差,专业化、职业化养护队伍踪迹难寻。

1.3桥涵设计规范对养护方面考虑得太少《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第八节要求:“对特大、大桥的上部构造设置检查通道、扶梯、吊杆等专供检查养护用的设备,以保证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较高墩台还应设围栏、扶梯等”,可现实中绝大多数设计没有遵照执行,或在施工时变更取消。对为数众多的中、小桥涵检查设施的设计,规范更是缺乏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导致不必要的检查、检测装置,对裂缝、裂纹、支座等根本无法靠近观察,设计审查也几乎没有与管养部门沟通,使得养护检查如果不借助专用检查机械,就无法达到养护规范中“必须接近各部件仔细检查其缺陷情况”的要求。因此,对于各级养护单位来说,桥梁涵洞工作状况的检查就成为了难题。

1.4检查设备缺乏或成本过高桥梁涵洞等构造物的养护与维修工作,前提是对桥涵进行准确评定和查找病害。但现实情况是,桥涵检查工作不够细致,不能准确查找病害原因,这并不是养护管理单位懒政,而是缺乏必要的检查、检测设备。自治区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事桥梁质量状况检测和评定的官方机构,桥梁检查、检测设备外雇台班租金单价又过高,使得检查和维修工作缺乏有力的硬件支持,造成很多检查项目根本无法进行,只能靠检查人员的经验来判断,这从根本上阻碍了桥涵养护管理工作的规范执行。

1.5桥梁养护检查管理制度桥梁检查周期,《规范》中规定为:经常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定期检查视情况可1~5年进行一次,一般不超过3年。内蒙古自治区规定:由于近年本地路线车流量及行车构成的大型化、重型化,已不适应实际的工作需要,经常检查每月至少一次,桥梁定期检查需每年两次。实际上,桥梁检查工作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否则每月一次的经常检查、每年两次的定期检查效果不一定好;而且,结合每日养护里程100%的路况巡查制度,则桥梁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的频率没有必要这样多。

2改进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部颁《规范》及交通运输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公路局的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各养护管理单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下述建议,请各位同行参考。

2.1严格落实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规范》中对桥梁评定分类的方法“虽做了量化处理,但部件缺损状况的评定依然是经验方法,有相当的变幅”、“三、四类桥梁是否进行交通管制或关闭交通,仍需管理者依据经验做出判断”。上述条文的表述说明,在桥涵养护工作过程中,必须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桥梁养护工程师。桥梁状况评定是各养护单位的技术瓶颈,技术含量较高,因此,桥梁工程师要具有相应的桥梁检查、检测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必须对管辖范围内桥涵的位置、病害、改造历史等情况十分了解。各级养护管理单位要注重桥梁工程师梯队的培养,除接受行业培训外,桥梁工程师和实际参与桥梁检查的技术人员要自学研究,提高桥梁检查技术水平。为抓好桥梁涵洞的养护工作,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必须要求各养护管理单位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配好各自辖区的专业桥梁养护工程师,保证桥梁工程师在职在岗,如有岗位变动,须告知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备案。行业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大桥梁工程师的培训力度和扩大培训覆盖面,使各基层单位的桥梁工程师、实际从事桥梁养护的技术人员均能有机会参与学习、培训,并正确掌握桥梁评等、定级技能。因为仅靠各级公路养护管理机构的自觉,其认知度和执行力度总是薄弱,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切实行使好监管职权,加强对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

2.2适当调整桥涵检查频率根据内公发[2006]44号《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养护巡查及病害限期修补制度(试行)》文件要求,各公路养护管理单位严格执行每日巡查管养里程的100%,上级管理单位按周、月、季度进行100%管养里程的巡查,交通主管部门每季度全面巡查,并对各管养单位的巡查记录进行检查[8]。所以养护巡查工作可以全面补充桥梁涵洞检查间隙部分的工作,完全可以与桥梁检查工作相互补充。①经常检查频率改为一季度一次。《规范》中明确指出:“支座检查的工作条件较困难,在一般情况下将其经常检查周期定为一个季度”、“定期检查之前必须创造接近各部件的条件,如使用桥梁检测车、搭设临时支架等”。实际上也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桥梁危险情形的发展变化不至于需每月进行专业检查,结合养护日巡查工作,桥梁经常检查每季度一次完全可以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行。②定期检查频率应“分类处置”。《规范》中规定“最长不得超过3年”,视桥梁技术状况在1~3年中安排。因此,根据笔者十多年桥梁养护工作的经验建议,桥梁定期检查应区别对待、分类处置:对技术状况属于一类、二类的桥梁,每三年进行一次定期检查、评定;三类桥梁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查评定;四类、五类桥梁属于危险和被改造对象,应立即安排“专项修复工程”进行修复,修复工程开工之前针对这类桥梁进行每月一次的经常检查,并做好相应的交通管制措施。待工程完成后进行一次定期检查评定,评定后按上述建议进行养护检查。③涵洞每年一次定期检查。涵洞的检查工作目前实行每年一次的定期检查制度,该制度切实可行:涵洞大多跨径小、结构简单,且多数涵洞涵顶填土高度较高,结构受力均匀,因此,除遇暴雨、泥石流、地震等灾害性天气外,其技术状况变化缓慢,《规范》要求每月两次的经常检查则没有必要,结合日常养护巡查工作,做好每年一次的定期检查即可保障涵洞的安全运行。根据工作实践可知,作为和桥梁基本功能类似的构造物,涵洞在公路安全运营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应把涵洞和桥梁的检查评定放在同一重要位置为好,涵洞定期检查也应由桥梁工程师组织实施,并出具检查评定报告。其检查工作的开展与桥梁养护检查结合起来同时进行,节省人力、时间[9]。制度是严谨的,是必须要认真落实和执行的,这样的检查频率,既可以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行,又不至于检查过度。通过桥梁、涵洞病害的检查、分析,可以发现设计、施工中产生的缺陷和安全隐患,使桥梁涵洞的养护工作得到改进。

2.3配置检查必要的检测设备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只对桥梁涵洞的检查有相关要求,但对检查设备、仪器等并没有说明,造成许多养护管理部门缺乏桥梁涵洞养护管理必要的检查检测设备和仪器。在检查工作过程中,仅仅凭经验和目测进行评定和判断缺乏科学性。例如,桥梁梁体裂缝宽度、混凝土碳化深度、梁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有无锈蚀、支座开裂,大桥、高墩台桥梁无法接近各部件进行检查等,某些重要桥梁上安设的固定检测点无法科学校核等,都限制了对桥梁涵洞的科学评定。桥梁检查设备的补缺,已成为当前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而且要将新建桥梁涵洞的设计列入养护审查环节。作为养护部门验收、接管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业主方、设计方需提供检查设备的参考图等资料,以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可考虑由一个地区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成套配备,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成立地区桥梁专业检查、检测中心。各养护单位按桥梁定期检查安排的时间依次申请调用,检查结束后,由管养单位的桥梁养护工程师配合该检测中心共同撰写桥梁调查报告,通过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桥梁检查、检测中心合作,可有效提升各单位的桥梁评定水平。该中心的专业检测和评定服务采用政府补贴、管养单位投入相结合的办法,使检测、评定费用低于市场价格,各养护单位进行科学规范的桥梁涵洞检查工作增加费用不高,从而可以提升地区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科学化水平。桥梁检测中心亦可作为地区桥梁结构安全检测的第三方机构,其出具的桥梁检测报告可作为桥梁改造与维修的科学依据。

2.4严格管控特大桥、特殊桥梁的安全运行《规范》别强调:“实施桥涵病害监控,以及逐步建立大型桥梁荷载报警系统、灾害预防决策系统”、“大桥、特大桥必须设置永久性观测点”、“应设而没有设置永久性观测点的桥梁,应在定期检查时按规定补设”,因此,大中桥、特大桥、特殊桥梁必须进行科学规范的养护管理与检查。对于特大桥、特殊桥梁、重点公路控制性桥梁、国防公路或战略意义大的桥梁,必须强制设置永久性观测点,强制设置桥梁视频监控设备,杜绝天灾人祸的发生。因为普通公路桥梁一旦发生突发阻断状况,公路养护管理部门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修通便道、便桥,但特殊路段或大桥发生阻断,则会面临无路可走,无法开通便道、便桥的问题。因此,一定要严格管控大桥、特大桥和特殊桥梁的安全保障工作。

2.5加快推进桥梁涵洞养护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交通运输部公路研究院已经研发出较为科学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数据库软件,通过检查、评定等工作后,将桥梁技术状况、卡片等输入网络,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权限可以查阅辖区每一座桥梁的技术状况、病害描述、图片等内容,非常方便也简单,检查时可直接从数据库中调取抽查对象的数据资料,到现场核对即可。但目前该类软件普及率不高,很多养护管理机构没有使用,甚至一些养护部门的负责人都不知道这些系统的存在。因此,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统筹考虑,加快推进桥梁涵洞的养护管理网络化,组织和安排各级养护管理单位的桥梁工程师,学习、使用桥梁管理软件进行文件报送和传输,使桥梁养护管理工作高效、便捷。

2.6设计、施工时必须考虑养护管理需要由于历史原因,已建成的公路桥梁将逐步进入养护维修高峰期,对于这些桥梁、涵洞的养护,各养护管理单位需克服困难,在实践中寻找对策,做好各项养护检查与评定工作。但对于新建的各类桥梁和涵洞,行业主管部门必须要求设计、施工部门充分考虑养护检查与维修的需要,设置养护检查、维修设施,在设计、施工前听取养护部门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使桥梁涵洞建成运行后,管养单位在检查工作中能够达到养护规范中所要求的“必须接近各部件仔细检查其缺陷情况”,才能完善桥涵从设计、施工到养护管理之间的“无缝衔接”。

2.7建立专业化的综合类养护队伍根据《规范》要求,各级养护管理机构应根据自身条件,有计划组建专业桥涵施工技术队伍,从而保证桥梁涵洞养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养护公司,主要承揽单项工程,如更换伸缩缝、支座,加固等,综合类专业化养护队伍很少。各级养护管理机构、经营性公路管养单位应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开展专业化、职业化公路养护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路基、路面、桥涵、沿线设施等养护工作较为稳定的养护技术人才和养护工人队伍。

2.8统一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将之前有关桥梁养护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度、文件、要求等整理汇编,经过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后形成一个新的《内蒙古自治区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下称《制度》),该《制度》应涵盖交通运输部的要求,以及桥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危桥管理制度,特大桥、特殊桥梁专项管理规定等内容。《制度》形成后全区统一执行,各盟市不必再制订类似的制度,只需明确桥梁管理组织机构和责任人、责任单位。若有某些条款需要修改或删节、补充者,或者上级部门有新的要求者,要形成定期修订制度,修订完后按新修订的制度执行即可。由此形成由一本部颁《规范》和一个地方《制度》就可以规范管理全地区公路桥梁涵洞的养护维修工作,各级养护管理部门也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方法,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监管亦简单易行。

护理专科内涵的内容例9

【摘 要】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储水容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短板,随着实践的发展,木桶理论发展很多新的内涵。通过分析新木桶原理的内涵,联系临床科室护理管理实践浅谈强化临床科室护理管理工作一些建议。

http://

关键词 新木桶理论;护理管理;医院管理

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Peter)提出的,又称短板理论,木桶短板管理理论。木桶理论的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随着对木桶原理的理论讨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木桶理论的内涵更加丰富。新木桶原理在原理论的基础上推出了各种演变,如木桶的能不能储水,储水多少,不仅仅取决于短板,还与木板的数量、材质、排列和间隙等等因素紧密相关。临床科室护理队伍的管理工作和新木桶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我们通过分析新木桶原理的内涵,联系临床科室护理管理浅谈强化临床科室护理管理工作一些建议。

1 新木桶原理的内涵

新木桶原理分析木桶的储水量,除了取决短板以外,还与以下8大因素有关。

(1)木桶设计的最大储水能力。木桶的本身设计的容量有限,妄想海纳百川无从谈起;

(2)木板的排列分布。木桶的每块木板都必须服从安排,才能各司其职发挥作用;

(3)木板间的缝隙大小。每块木板间的配合不好,出现缝隙,就会变成竹篮打水;

(4)桶箍的保护作用。桶箍的作用不仅仅将独立的木板联系在一起,而且可以保证木桶经受重压;

(5)木板的数量。木板数量与木桶大小相适应,盲目增加木板数量,木桶出现问题的概率反而越大;

(6)木板的材质。木板的材质是木桶质量的关键所在。如果木材本身存在问题,储水越多,木桶“决堤”的危害越大;

(7)桶底的质量和大小。木桶底板为木桶的底座,它支撑着所有的板子,承受着木桶绝大部分压力,并且它的大小也直接决定了木桶的容量;

(8)木桶“拎手”的质量。装满水的木桶能否发挥效能,还取决于是否具有结实耐用的“拎手”。

2 新木桶原理的内涵和临床管理之间的联系,运用新木桶原理强化临床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对策

把木桶的容量比作临床科室护理团队的整体实力,把木桶的每一块木板比作科室每一个护理工作者。显而易见,木桶原理和临床科室护理队伍管理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其丰富的内涵对临床科室护理队伍管理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2.1 木桶设计的最大储水能力——护理队伍建设目标的设定

护理管理目标的建立要联系客观实际,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可妄自菲薄。如果木桶设计以江河为容量目标,将严重脱离实际,失去发展信心和动力。木桶设计以茶杯为容量,则目标定位毫无意义。科室护理领导需要深入的调研相关先进医院的护理管理措施,结合自身实际,有计划分步骤的合理设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

2.2 木板的排列分布——护理工作合理分工

木桶的每块木板按照特定的顺序和位置进行安插,每块木板都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对于临床科室护理团队而言,每一个成员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员。临床科室护理管理者在分配护理、教学和科研任务时应统筹兼顾,基于人性化的原则,合理搭配,人人都能发挥效能并且进步提高。

2.3 木板间的缝隙大小——相互协作配合

木桶储水量,按部就班组织好后,还要考虑各木板的配合紧密性,配合要有衔接,没有空隙。一个临床科室护理团队,需要有良好的配合意识,能自觉的相互补位和衔接。护理管理者应培养护士熟悉临床护理的每一个岗位,做好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2.4 桶箍的保护作用——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桶箍使得木桶重压不垮,而规章制度可以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保障护理工作有序进行、保障护理安全的根本。建立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质量评价标准、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及各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并定期评价贯彻执行的效果,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

2.5 木板的数量——科室护理人员合理配置

科室护理人员的数量应综合科室实际的病人的数量、工作强度、收入分配等等要素。过多的增加护理人员,不仅仅增加了管理难度,还容易使护理工作的权责不清而效率低下,进而造成医疗质量事故。护理人员过少,工作强度大,同样影响护理质量,威胁护理安全。

2.6 木板的材质——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

木桶能装多少水,还要考虑装水后的安全问题。木板的材质直接影响了木桶的质量安全。由于护理工作的独特性、多样性、复杂性,护理工作中难免存在着一些缺陷,进而引起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护理队伍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临床科室护理团队领导应该在护士心理素质,技能操作,理论知识和爱岗敬业精神方面有针对进行专门的培训。

2.7 桶底的质量和大小——领导自身素质提高

桶底质量的优劣和大小,影响了木桶的质量和大小。临床科室护理团队的领导班子就是承担支撑压力和决定容量的底座。护理团队领导的对内对外的一言一行,对团队成员有很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护理团队领导应当从行为规范、语言表达、专业技能、文字书写及沟通协调等方面进行提高,间接的潜移默化的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同时护理团队领导的还要有大的格局关。大格局的领导者,可以开创不一样的局面;小格局的领导者,能力再强也不能够开创很大的局面。

2.8 木桶“拎手”的质量——领导团队的融洽

装满水的木桶能否发挥效能,还取决于是否具有结实耐用的“拎手”。“拎手”好比护理团队的带路人,通常临床科室护理领导为正副护士长。他们关系融洽与否、工作配合好坏,直接影响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科室护理建设的长远发展。

3 结论

临床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应注重“新木桶原理”的运用,明确木桶原理的各种内涵对应的护理管理内容,提高护理团队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http://

参考文献

[1]陈玖伟.新木桶原理与基层海关管理[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0,01:82-85.

[2]舒月儿.新木桶理论在护理队伍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09:745-746.

[3]蔡红霞.浅谈“新木桶理论”在护理队伍管理中的运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9:125.

护理专科内涵的内容例10

护理作为一门知识、技能、爱心合一的专业,在医学领域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患者越来越高的服务需求,是每个护理工作者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就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软技能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 护理软技能的内涵

护理软技能包括护理人员的观察、思考、理解、判断、分析等能力,是在专门的心智活动中形成的,是护理品质的灵魂与血肉,护理软技能由纵横两面交构而成,纵面包括人际沟通、角色适应、口语表达、人机对话等;横面则包括观察、判断、计划、分析等。前者反映个人的基本素质,后者则是经验积累和表达。这些因素是人文素养底蕴的外显,没有指领性的范围和尺度,难以量化,以定性为主,是护理实践工作中必需具备的能力,也是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求的保证。

2 护理软技能应用之思考

护理软技能体现在护士与患者交往的举手投足之间,在临床护理中正性功效强烈,因此,护理软技能的应用已成为护士必须掌握的一种职业技能。如人际沟通交流,观察分析等能力应用的好坏直接界定了护士做为一个助人角色所起作用的优劣。在目前护患纠纷的投诉中,最不满意的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护士缺乏耐心、解释简单、沟通交流障碍、观察病情不仔细、给患者以不安全感。据我院从2003-2006年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来自服务性的活动。因此,护理人员必需掌握护士软技能的内涵,注重护理服务的被接受和被满足,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技巧,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护理品质,赢得患者信任,满足患者需求。

3 提高护理软技能的方法

3.1 提升护理服务的内涵是提高护理软技能的基础 护理是一门科技含量很高的职业,但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一门很精细的艺术,从事这个职业的人首先应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心态,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其不同的情况及要求,因人施护,科学、灵活、准确、恰当的将理论知识、自身技能、实践经验结合,并表现为高效、完善的护理手段、护理方式和方法,展示护理服务道德风范,传递护理服务美感,改变传统的护理思维方式,抓住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为提升护理服务内涵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注重交流沟通技能培训是提高护理软技能的主要方法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意见、情感、思考、感觉等的交换,借着语言、文字、表情、手势、符号等方法来传达,适时的职业微笑、得体的言谈举止、出色的人际沟通技巧源于对人的理解,对护理内涵的深刻认识,都是以软技能作为行为基础的,不仅传达信息的内容,也判断信息的意义,无论执行任何技术或护理内容的步骤,沟通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加强交流沟通技巧来源于知识的充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因此,在从事护理专业的人员在学习专业理论期间就应努力学习一些有关的课程和理论,如:心理学、人际关系学、伦理学等。在参加工作的岗前培训中,应加大沟通技巧的培训,特别注重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培训,教会护士通过肢体语言、眼神、倾听、微笑等技巧,应用于询问病史、护理操作、健康教育等护理活动中,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也有助于减少患者对护士的不信任感,拉近护患关系。

3.3 护士礼仪规范的培训 护士的专业礼仪要求也是护理软技能的内容之一。礼仪方面的培训包括:护士的仪表礼仪、举止礼仪、服饰礼仪、交往礼仪、语言礼仪和社会礼仪等[2]。在培训中,要求护士在工作中使用礼貌用语,并注意语言的规范性、情感性、保密性等职业特点,充分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要求护士上岗时,应着装整齐、端庄大方、举止得体、精神饱满,接待患者时,应热情、亲切、和蔼、主动、有问必答、有请必到,护士服饰的色彩也可以多样化,如:儿科和妇产科最好采用暖色调,给人以亲切感,而急诊、手术室尽量用色彩较深的颜色,避免血液污染,给患者带来恐惧感。总之,用护士具有的内在的和外在的美为患者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人文护理环境,让患者在一种轻松、舒适、宜人的氛围中,愉悦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3.4 护理观察是护理工作最精细的软技能 护理观察是审慎且有意识的,并非临时的或偶发的活动,它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护士要把握护理观察的要素:观察患者情况及周围设备、识别实际或潜在的危险、观察患者周围环境及患者对其周围环境的反应、观察对患者有重要影响的人及患者对重要影响人的反应、观察患者的社会环境,有技巧有能力的护理人员随时都会观察且能机警的、敏锐的将观察的资料运用思维分析,并以适当的方式反映,综合分析得出护理的切入点。

3.5 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护理软技能实施的基础 随着高科技含量的各种医疗仪器的不断引入,护理人员操作高精尖仪器及电脑的应用机率在不断的增多。患者在就医时,更加注重的是护理操作的熟练程度和科技含量,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地学习,对临床应用的各种仪器应熟练地掌握,规范操作,努力学习新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扩大知识面,在各项操作中,动作熟练、敏捷、沉稳,给患者以安全感。同时,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加强护理工作的自律性,进一步提升护理品质。

医院服务文化的内容越来越深,情感劳动及护理技术和能力从无法定论、无价值体现发展到了充分肯定、高度重视阶段,作为护理专业的软技能必将成为护理服务品牌的催生剂,大大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和前进。

护理专科内涵的内容例11

20**年作好七件事情

1、做好科室护理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

2、狠抓制度落实,规范管理把好安全关。

3、狠抓计划落实,抓好三基三严的培训,夯实基础。

4、作好质量控制。保证质量的持续改进。

5、积极创新改善服务措施。

6、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内涵质量。

7、作好实习带教工作。

具体措施

措施01

作好科室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源头,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初期,作为护士长作好人员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各种改革成功的先例,并让大家认清改革是大趋势等等教育作好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保证科室正常运转。

措施02

抓好安全管理

1、认真落实护理15项核心制度,安全教育月对十五项核心制度进行解读学习两次。每月制定安全教育计划组织人员学习并进行考核。

2、加强科室的日常检查工作,做到早预防早处理。

3、实行每班床头交接并清点人数,按护理部要求落实中夜班巡回记录。

4、落实患者安全告知书和入院须知。

5、明晰各种各种标识。

6、制定科室今年的安全管理措施,并严格落实。

7、对于发生的不安全事件登记齐全并有处理措施。

措施03

狠抓计划落实,抓好三基三严的培训夯实基础

1、科室制定继续教育计划,每月进行两次集中培训。以《三基培训》为内容每月进行出题考核一次。

2、以大专基础护理学教材,专科知识为主要内容每月4000字的读书笔记。

3、督促科室所有人参加本科阶段的再教育。

4、组织人员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培训并对参加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组织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并进行学习交流。

措施04

作好质量控制,保证质量的持续改进

1、发挥质控小组的作用做好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并每周在科会上进行反馈,每月召开质控会议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落实措施。

2、护士长每日进行一次查房,落实护士长亲情交流,对各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指导。

3、科室建立护理人员互助组。进行新老搭配在工作中进行带教互助,帮助年轻工作人员技能的提高。

4、每月有重点和针对性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5、继续将基础护理的落实作为重点检查项目,继续开展专业班书写工作日志活动。

6、今年医院进行基础建设离科室较近噪音粉尘对科室环境和患者的休息治疗影响较大,一方面要做好科室的管理另一方面作好病人的沟通。将患者教育作为一项质量考核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核。

措施05

提积极创新改善服务措施提高护理内涵

1、以卫生部下发的文件积极响应开展优质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号召。积极开展视病人如亲人活动,作到“三勤”“四轻”“五主动”“六心”“七声”服务。三勤:勤观察、勤动手、勤动口;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六心:接待病人要热心、护理病人有爱心、观察病人要细心、为病人解答问题要耐心、对待病人有同情心、对待工作有责任心;七声:病人入院有迎客声、遇到病人有询问病情声、处置时有称呼声、病人合作后有致谢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接听电话有问候声、病人出院有送客声。从小处着手,抓好服务的环节不断丰富服务的内涵。提升服务质量。

2、落实以病人为中心,做好病人的管理。以病人为整体管理好病人的休息饮食入厕等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便利。

措施06

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内涵质量

1、根据护理部的统一部署,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格式,书写实效内容等等。

2、加强科室人员的培训使护理文书书写能充分体现专科特色。

3、护士长加强检查和指导。

措施07

作好实习带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