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31 08:33:34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例1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一个创新群体,最具潜力、成长性和活力,代表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创新发展中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是重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未来。同时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以及“中国梦”这一文化强国战略,创新必定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一、概述

技术创新(TechnicalInnovation),按照MBA智库百科的定义来看,指的是包括开发新技术和将已有技术进行应用创新在内的生产技术的创新。2012年万钢(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造就有生命力的大企业,需要千千万万个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中小企业。在万钢看来,创新驱动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之一,必须要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加快推动经济转型。截止2012年全国中小企业1100多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16万家,但发展速度快,特别是经济状况良好的地区,比如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然而,如何突围“死亡谷”,一直是困扰科技型企业顺利成长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力偏弱,主要是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综合实力偏弱,如果拿不到风险投资将导致研发资金短缺,同时在信息获取渠道方面处于单兵作战的境地,在技术创新时风险大,而且由于该类企业多数为技术人员,在组织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偏弱。另一方面,融资困难则是比较关键的影响因素。科技型中小企业很多在依靠政府帮扶,或者是天使投资,甚至依靠民间借贷。而对于一个初创企业,要从技术创新开始,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上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旦筹集不到资金导致资金链断裂,也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好在当前的政策逐渐放宽,众筹、上市融资、政府帮扶、多方联盟等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二、技术创新机制分析

(一)决定因素

从南赛.施瓦茨以及莫尔顿.卡曼等技术创新理论代表人物的研究来看,技术创新要受到以下决定因素的影响。首先,竞争。技术创新受竞争的启发,竞争本身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机制,技术创新能给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存和发展自己,最终获取超额利润。其次,企业规模。上文提到技术创新能力偏弱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突围“死亡谷”的一大影响因素,主要就是受限于企业规模。技术创新需要财力、物力以及人力,并且要能够承担起一定的风险。一定程度上企业规模越大,能力越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存在天然的劣势。同时,由于企业规模小,其技术创新所能够开辟的市场前景就会比较小,要受到市场认可比较困难。第三,垄断力量。这是技术创新能够保持持久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垄断程度越高,那么对市场就有越强的控制力,其他企业就很难进入垄断行业,甚至无法模仿垄断力量进行技术创新。但不可否认的是垄断会给市场带来很多不良因素,甚至使企业陷入泥潭。比如苹果的iphone系列智能手机出现一举打跨诺基亚等手机巨头企业,使手机行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而诺基亚等手机巨头则是在初期尝到垄断利好后,固步自封,最终走向衰败。而苹果iphone系列智能手机现阶段在中国遭遇滑铁卢,销量只能排在第三位,被华为等国产品牌超越。

(二)内部机制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有其本身的优势也有劣势。一方面在技术创新方面最具活力、潜力和成长性,获得的技术专业也最多。另一方面由于本身规模小,综合实力偏弱,很多时候依靠团队的一腔热情,如果没有投资以及一套完善的内部机制,则可能在初创期便走向末路。首先,组织结构。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领导者一般是技术人员出身,在组织管理方面偏弱,因此在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前必须要提升管理者素质与管理能力。举个例子,西安讯邦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就直接参与了该公司的产品研发。这表明企业领导者既是技术创新的组织者,也是具体的技术人员。同时科学的组织结构必不可少,当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期有一定优势,因为组织结构相对松散,管理层次少,责任以及任务分配明确,这具有很高的技术创新效率。但随着企业的壮大,部门增多就可能出现管理僵化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企业逐渐壮大过程中将企业向一个创业平台转变,下辖多个技术创新团队,以team的模式组建平台,每一个team相当于一个创业团队,这样想必能够具备更高的技术创新效率。其次,激励机制。在技术创新时,企业成员和企业的利益诉求是一致的,技术创新获得成效必定使各主体获得利益。而企业则需要关心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激励成本使收益最大化,这就需要考虑最优的激励成本,使成员实现最大个人价值的同时获得最大利益。所以可以考虑物质与非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一般可参考股权激励、情感激励以及工资激励。股权激励一般授予表现良好且有重大贡献的员工原始股份,直接享受分红,或是可以设立技术优待股等形式,送股或配股奖励员工。情感激励则需要管理者时常与员工沟通,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保持最大的热情。而工资激励,一般可采用年薪制,或是绩效工资制。这需要依靠科学的组织结构、激励机制以及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第四,评价体系,其涉及到管理能力、投入能力、R&D能力、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等多个方面,需要结合企业实际作出具体划分。

(三)外部机制

万钢表示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系统的政策体系框架,走出了一条死亡率较低,独具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道路。比如天津,十三五期间将每年投入50亿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推动力度,实现能力升级,把重点聚焦在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小升高工程、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建设研发平台、培育品牌。实现能力升级,重点落实小壮大工程、并购双百工程、企业上市融资工程。实现服务升级,强化一企一策精准帮扶。首先,财政帮扶,制定具有区域特点的扶植政策。比如继成都“161”方案实施后,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再一次升级,2013年出台《成都市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若干政策》,对新建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或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予以100万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近两年投入50亿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研发投入比例1:10。同时市级财政科技投入70%补助的形式支持企业牵头的产学研项目,并实施产业牵引升级工程,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其次,联盟组合。得益于政府建立的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联盟是一种不错的联合创新途径。比如成都高新区,在2016年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圆桌会上,美国硅谷、法国、英国等多国一流科技园负责人在此与成都高新区达成多项合作协议,目前已形成多个合作园区。联盟组合的优势在于信息共享,可以多个企业联合,也可以同高等院校组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合作模式。

三、结束语

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死亡谷突围而出,培育成大企业,必须要秉承这类企业一贯的技术创新理念,把自身最具活力、最具潜力以及成长性的特色发挥出来,探索一条可行的技术创新路子,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例2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DXSKYY201501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3月28日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型、并以追求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实体,它富于创新,具有灵活的高科技产品开发研制机制和经营机制,具有灵活快速的市场适应能力,是整个社会的中小企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

为了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与管理工作,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河北省政府制定了《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该办法认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具体标准如下:1、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40,000万元以下;科技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10,000万元以下;其他行业企业:依照国家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型标准。2、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20%以上。3、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2%以上并具有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4、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或创新集成能力,且形成产品或服务。

二、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现状

(一)行业创新发展不均衡。通过调查发现,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处于第二产业,其中制造业、采掘业与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排行业前三名。调查还发现保定市59.06%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涉及的技术领域为新材料技术领域,而当今发展最为迅猛的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占比仅为1.34%。由此可以看出,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行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二)创新形式主要是模仿创新,而缺乏自主创新。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而技术创新又是创新的核心。根据调查得知,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形式主要是模仿创新,占比为37.18%,相对于5.13%的原始创新来说,企业更加倾向于模仿创新。这样,就必然导致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较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仅有1.95%。技术研发能力弱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主要内在原因,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实力严重不足,有四分之一的企业甚至没有设置研发机构,这就导致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大多处于模仿创新阶段、自主创新能力弱、创新水平差的状态。

(三)缺乏技术开发战略思想,研发费用投入少。拥有持续不断的技术开发积累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但就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企业高层缺乏技术开发的战略思想。据调查数据得知,只有26.32%的企业有较为详细的技术发展规划,有超过半数的企业除了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外,只有一个甚至没有后续的新产品和服务。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将其大部分资金投入到购买机器设备的环节,研究开发费用的占比仅为12.42%,如此少的资金投入必然会影响到技术创新的质量,甚至会导致技术研发人员的消极情绪。

(四)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机制和激励机制。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有几个特点:就人力资源规划来说,只有9.94%企业拥有3年及以上的人力资源规划,大部分企业缺乏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就人员结构来说,有68.21%的企业总经理来自于企业创办人或领导家族成员,人员结构不合理;就人才类型来说,有34.44%的企业亟须研发人才,研发人员稀缺。配套的激励机制可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员工的激励方式大都处于物质激励阶段,通常给予加薪的奖励,部分企业给予股权激励或技术入股的奖励,缺乏精神层面的激励。

(五)融资渠道不畅。融资包括两个方面,内部和外部。外部又包括向银行贷款、向民间机构借贷、获得风投资金支持等。据调查得知,保定市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因为企业规模小、成长性差、技术优势不强等原因造成融资不畅。75%的企业没有得到过风险投资基金扶持,49.01%的企业因为融资困难太大而放弃吸引风险投资,44.08%的企业因为没有足够的抵押贷款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这些数据都说明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需要改善。

三、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一)企业家创新意识和创新战略。企业家是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倡导者、推广者和领导者,是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调查分析得知,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只有1.95%的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格局。作为一种高级的人力资本,企业家的创新愿望和创新倾向的强烈与否对技术创新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大量的研发创新人才。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导致对研发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又由于企业资金实力欠缺使得公司对后期的人才培训环节不够重视,再加上后期的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造成人员流失率高,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活动。

(三)研发投入。研发投入通常包括资金投入、购买新设备、购买原材料、购买相关技术、建新实验室等,其中资金是科技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基础和首要资源,足够的资金投入是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得以顺利开展和长期维持的关键。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对资金的依赖贯穿于整个技术创新活动的始终,从研发人员的培养和使用、研发中心或实验室的建设到中间试验与新产品的推广都需要大量资金的强力支持。

(四)技术创新实力。技术创新是保持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而目前许多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持续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仅处于省级先进或一般水平,技术研发机构的水平更是一般甚至没有。即使是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提高创新力,也只是进行技术入股或购买设备,并没有引进创新人才从根源上提高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实力。除与国内企业、国内科研机构合作外,较多的企业并没有与国内外高校或其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这同样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

(五)市场环境。技术创新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行为,需要在企业创新产品的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创新。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都会影响企业创新。市场对于某种产品或服务需求增大时,企业会根据市场加快创新研发速度,当竞争者推出新产品或服务得到更多的消费者时,企业也会迫于压力不断研发新技术。总而言之,市场不仅决定企业未来创新方向,也会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质量。

(六)政府政策环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如果没有完善的政策法规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给予相关的指导和帮助,企业很可能中途“夭折”。因此,政府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影响巨大。2015年,河北省印发《关于财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十项措施》,提出要把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要抓手,加快转型升级。主要包括: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吸引省外人才来河北省创业、发展股权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和实施风险补偿等。

(七)融资与风险投资环境。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总会不断地发生对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需求。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没有足够的抵押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企业因为融资太难没有得到过风险投资,而美国的相关研究已经表明风险资本投资与技术创新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由此可看出,融资与风险投资环境严重影响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

四、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改善建议

(一)企业家应提高创新意识,制定创新战略。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战略是大多数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持续创新的瓶颈。增强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意识,就需要分享创新成功案例,明确创新重要性;完善创新愿景、战略和使命;随时注意和监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进展情况。

(二)增加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过低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应该将研发放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增强研发费用的投入,注重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和工艺的开发,优化研发资源的配置。同时,还需要对研发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快产学研合作。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往往受到其研发资金、研发平台和创新人才的限制,企业应设立技术研发机构,与高等院校和大型科研院所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这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节约技术创新成本并提高创新效率的关键。

(四)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吸引并培养创新型人才。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工作是:改善人才结构和比例,增加技术研发人员比例;建立员工培训制度,从企业内部培养创新型人才;完善激励机制,一方面留住企业自身员工,减少员工流失率,另一方面吸引外部技术创新型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创新源泉。

(五)把握政府支持创新时机,加快创新发展。保定市政府制定了许多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如《关于支持企业创新的八条措施》、《保定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保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等等。政府针对不同特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企业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好时机,利用政府给予的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加快创新进程。

(六)成立创新协会,谋求共同创新发展。个体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都比较差,各行业可分别建立创新协会,企业间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创新水平。创新协会可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交流、市场数据分析和知识学习的网络信息平台,满足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

(七)进一步加强政府作用。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保定市政府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明确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政策扶持等。

(八)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有效途径。(1)政府部门设立金融机构,帮助中小企业筹资和融资;(2)建立风险投资基金;(3)银行信贷。银行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出专项信贷模式,改变授信额度和信贷业务流程,增加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例3

目前,新的创新浪潮一波接着一波,产品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生命周期逐渐缩短;同时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加快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广度和速度,加大了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与个性化。环境的动态性和技术不确定性等让创新活动变得错综复杂。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独自创新的困难增多,创新压力增大,需要更广泛的技术资源和专业能力的支持和帮助。Chesbrough教授2003年提出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之后不少学者对其研究,有了深入地了解。本文依据Chesbrough等多位学者观点,将开放式创新界定为充分运用企业内部与外部创新资源来进行创新,做到充分利用多种商业化渠道来实现增值的创新范式。开放式创新模式对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困境和竞争优势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科技型中小企业倾向模仿式的再次创新,这就造成企业内部研发能力持续疲软的状态,也让企业陷入了“技术引进――技术落后――技术再引进”这样的怪圈,从而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很难找到合适的发展环境与机遇;而且在知识与信息的收集、处理、保存等方面的能力较弱,使得创新产品与市场不相适应,进一步造成创新效率变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的结果。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源基础薄弱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受到企业内外部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人力、物力、财力等创新资源基础相对薄弱,并且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支持方面仍有待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只依靠自身较为薄弱的创新资源开展高成本的技术创新,如今很难

做到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以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模式亟需改变

创新模式正在由传统的封闭式的逐渐转向为互联网时代的开放式的。在这种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吸收有利的资源而只是通过自身不断地积累是很难做到创新投入的持久。经济全球化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想要生存下来并且有一个好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往的创新模式亟需转变。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必要性

(一)适应外部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只关注内部资源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持续创新这种状态是困难的。若想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以及不断得到有用知识是有效手段,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到外部寻找创新资源必不可少。开放式创新模式,不仅可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与新兴技术以及科学和市场前沿接触机会,而且能增加对外界知识的了解,从而降低投资不确定性,可以更好地让其把握正确创新机会,提高它的外部竞争力。比如与技术标准机构合作,将技术标准转化为储备知识资源,能有效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想更好的成长必须要进行开放式创新。

(二)优化企业创新成本结构的必然选择

开放式创新一方面能够让企业以一种更为广泛的开放性渠道来取得外部有用资源,从而与内部创新资源进行协同合作,另一方面能够让企业将相关技术外包研发或出售,降低企业创新风险成本。比如通过与技术中介机构合作,能够减少科技交易费用与获取有效信息成本。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只通过内部有限资源实行高风险、高成本创新行为来顺应飞速变化的需求是越来越难,只有将其部分地交还给市场才能够为创新成本结构带来新的下调动力。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通过合作能将技术失败或淘汰的风险降低。

(三)破解“创新困境”的重要途径

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中,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平台等方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帮助,形成自己的“智囊团”,为企业出谋划策和提供相应的支持。通过和消费者密切沟通能够帮助企业把握准确的市场需求从而改进或设计合适的产品;通过和供应商合作的方式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通过和界内其他科技型中小企业合作寻求战略联盟伙伴,实现在研发、生产与营销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以及能力互补等等。开放式创新为企业成功破解它的“创新困境”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可行性

(一)开放式创新已被实践证明为确实可行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内部研发,技术许可,网络合作,外部利用知识等方面较其他类型的中小型企业以及大型企业,特点更突出,偏向更明显,许多学者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研究,开放式创新已被实践证明为确实可行的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已普遍存在,并且被实践证明为确实可行的创新模式(李文元,梅强和顾桂芳,2011;陈艳和范炳全,2013)。匮乏的资源和自身孱弱的实力,迫使企业去外部寻找能够进行补充的资源,促使它们加强和外界的联系与合作(Braun,A.,Mueller,E.,&Adelhelm,S.,et al.,2012)形成了促进开放的推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与开放式创新范式相匹配的群体(Salvador,E.,Montagna,F.,&Marcolin,F.,2013),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理论也需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的特质也牵引着其朝着开放式创新方向前行。

(二)“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开放式创新提供了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思维越来越宽泛,当今世界已然进入了大数据的时代,使得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广,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从“封闭式――半开放式(即产学研合作)――开放式”创新模式逐渐转变,开放式创新将成为主导模式。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开放式创新提供了条件,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愿意接受开放式创新并为之付诸行动。虽然开放式创新这种新模式有提高成本的风险,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开放式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趋势,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企业意识到如果不能与外界良好的联系沟通和合作共享,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很可能会被淘汰。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要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并且要面临稀缺的知识、资金储备以及更多知识外泄带来的风险,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积极的开展联合研发,进行技术许可的意愿。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实施策略

(一)开放思维拥有开放意识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思维拥有开放意识,突破以往传统的创新思维是走向开放式创新之路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当今,创新资源和创新思想不可能全部内生,善于发现、将外部有用资源逐步内部化才是取得成功且做大做强的重要核心能力;创新活动受行业边界以及时空的界限等影响越来越小,以何种形式与选择何种创新源达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将是决策的重心。在内部,从经营管理的众多方面仔细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创新需求;在外部,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及时有效的关注与之有联系的各个领域,来寻找创新机会以及可利用的各类创新源。

(二)开放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在开放的环境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强自身学习能力特别是技术方面的学习能力十分重要。技术能力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能力里面是最重要的,而技术学习与企业的创新绩效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中小企业技术能力偏弱是事实,但长期内若不能改变这种局面,企业就不可能有持续的生存发展空间。从长期来看,若是缺乏技术发展作支撑,各类创新活动成效就无法长久。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学会在开放创新的环境中寻求更多的学习渠道,尽可能地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培养起技术方面的人才队伍,特别是要学会多从外部知识源汲取各种所需的知识营养成分,在外部创新源流入或者和外部创新主体合作的过程中积累知识与经验。

(三)积极搭建并完善创新平台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己构建或者由第三方搭建创新平台,将平台思维与开放式创新有机融合从而构建起来的平台生态圈能够黏合多方群体,激励多边互动,使企业有效获取外部创新资源,减小创新周期,减少创新成本以及风险。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步实现创新驱动力从内部向外部的转移,重点关注引导顾客和外部创新知识源来为公司的创新服务;要保证充足的创新知识来源,企业需要从战略层面、文化层面、团队层面到具体的奖励机制上制订完善的创新保障机制;在使用开放式创新成果上需要摒弃传统的为我独享的观念,允许尝试通过外包、出售和许可零售等手段在专利和知识产权方面实行开发往往更能发挥价值。

参考文献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例4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科技型中小企业倾向模仿式的再次创新,这就造成企业内部研发能力持续疲软的状态,也让企业陷入了“技术引进――技术落后――技术再引进”这样的怪圈,从而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很难找到合适的发展环境与机遇;而且在知识与信息的收集、处理、保存等方面的能力较弱,使得创新产品与市场不相适应,进一步造成创新效率变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的结果。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源基础薄弱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受到企业内外部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人力、物力、财力等创新资源基础相对薄弱,并且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支持方面仍有待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只依靠自身较为薄弱的创新资源开展高成本的技术创新,如今很难

做到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以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模式亟需改变

创新模式正在由传统的封闭式的逐渐转向为互联网时代的开放式的。在这种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吸收有利的资源而只是通过自身不断地积累是很难做到创新投入的持久。经济全球化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想要生存下来并且有一个好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往的创新模式亟需转变。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必要性

(一)适应外部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只关注内部资源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持续创新这种状态是困难的。若想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以及不断得到有用知识是有效手段,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到外部寻找创新资源必不可少。开放式创新模式,不仅可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与新兴技术以及科学和市场前沿接触机会,而且能增加对外界知识的了解,从而降低投资不确定性,可以更好地让其把握正确创新机会,提高它的外部竞争力。比如与技术标准机构合作,将技术标准转化为储备知识资源,能有效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想更好的成长必须要进行开放式创新。

(二)优化企业创新成本结构的必然选择

开放式创新一方面能够让企业以一种更为广泛的开放性渠道来取得外部有用资源,从而与内部创新资源进行协同合作,另一方面能够让企业将相关技术外包研发或出售,降低企业创新风险成本。比如通过与技术中介机构合作,能够减少科技交易费用与获取有效信息成本。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只通过内部有限资源实行高风险、高成本创新行为来顺应飞速变化的需求是越来越难,只有将其部分地交还给市场才能够为创新成本结构带来新的下调动力。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通过合作能将技术失败或淘汰的风险降低。

(三)破解“创新困境”的重要途径

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中,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平台等方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帮助,形成自己的“智囊团”,为企业出谋划策和提供相应的支持。通过和消费者密切沟通能够帮助企业把握准确的市场需求从而改进或设计合适的产品;通过和供应商合作的方式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通过和界内其他科技型中小企业合作寻求战略联盟伙伴,实现在研发、生产与营销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以及能力互补等等。开放式创新为企业成功破解它的“创新困境”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可行性

(一)开放式创新已被实践证明为确实可行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内部研发,技术许可,网络合作,外部利用知识等方面较其他类型的中小型企业以及大型企业,特点更突出,偏向更明显,许多学者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研究,开放式创新已被实践证明为确实可行的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已普遍存在,并且被实践证明为确实可行的创新模式(李文元,梅强和顾桂芳,2011;陈艳和范炳全,2013)。匮乏的资源和自身孱弱的实力,迫使企业去外部寻找能够进行补充的资源,促使它们加强和外界的联系与合作(Braun,A.,Mueller,E.,&Adelhelm,S.,et al.,2012)形成了促进开放的推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与开放式创新范式相匹配的群体(Salvador,E.,Montagna,F.,&Marcolin,F.,2013),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理论也需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的特质也牵引着其朝着开放式创新方向前行。

(二)“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开放式创新提供了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思维越来越宽泛,当今世界已然进入了大数据的时代,使得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广,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从“封闭式――半开放式(即产学研合作)――开放式”创新模式逐渐转变,开放式创新将成为主导模式。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开放式创新提供了条件,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愿意接受开放式创新并为之付诸行动。虽然开放式创新这种新模式有提高成本的风险,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开放式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趋势,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企业意识到如果不能与外界良好的联系沟通和合作共享,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很可能会被淘汰。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要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并且要面临稀缺的知识、资金储备以及更多知识外泄带来的风险,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积极的开展联合研发,进行技术许可的意愿。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实施策略

(一)开放思维拥有开放意识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思维拥有开放意识,突破以往传统的创新思维是走向开放式创新之路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当今,创新资源和创新思想不可能全部内生,善于发现、将外部有用资源逐步内部化才是取得成功且做大做强的重要核心能力;创新活动受行业边界以及时空的界限等影响越来越小,以何种形式与选择何种创新源达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将是决策的重心。在内部,从经营管理的众多方面仔细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创新需求;在外部,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及时有效的关注与之有联系的各个领域,来寻找创新机会以及可利用的各类创新源。

(二)开放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例5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是科技人员为主创办的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工艺、服务)研制、开发及生产的中小规模企业。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本质特征,但我国的中小企业起步晚,创新能力弱。因此,在加入wto的背景下,面对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如何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实力,是摆在企业、政府和学者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兼具“科技型”和“中小”企业这两方面的特点,其发展模式和企业行为必然有其独特之处。如高新技术产品具有周期短、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创新策略,进行有效的创新,以实现企业持续而快速地发展。更重要的是由于企业各成长阶段的特征不同,必然要求我们在各阶段采取不同的创新策略。本文在旨在解决这一问题,来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做出合理的创新策略选择。  

  

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  

  

创新可以通过创新客体与主体这对范畴来进行分类,其主要划分依据是创新活动的技术变动强度与对象,具代表性的有弗里曼(c. freeman)的客体分类法和帕维特(k.l.r. pavitt)主体分类法。根据强度的不同,可以把创新区分为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根据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等。  

渐进性创新是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渐进创新”的产生,源自经济学界广受推崇的“学习经济”理念,这一经济学说注重强调企业(和产业)的学习能力培养,即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种渐进性创新的过程。当大量的小创新不断的改善着企业的技术状态,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变的大创新。渐进性创新的特征之一是在某个时点的创新成果并不明显,但它有巨大的累积性效果。  

而对于突破性创新,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突破性创新作了定义:如,“突破性创新是使产品、工艺或服务或者具有前所未有的性能特征或者具有相似的特征但是性能和成本都有巨大的提高,或者创造出一种新的产品”。(vadim kotelnikov, 2001);“突破性创新是采用破坏性方法和力量产生突破性的创新和思想的一种方法。”(richard leifer, 2000);“突破性创新是指基于突破性技术的创新,是那些在并不是按照公司主流客户的需求性能改进轨道上进行改进的创新,也可能是暂时还不能满足公司主流用户需求的创新。”(陈劲,2002)。因此,突破性创新是基于工程和科学原理上的突破性技术而产生的创新,此类创新往往导致产品性能主要指标发生跃迁,导致对市场规则、竞争态势、甚至整个产业发生变革。事实上,以上两类不同性质的创新将会在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四个层面上反映出来。  

  

各成长阶段的创新策略选择  

  

按照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为此,我们分别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四方面入手来探讨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在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应采取的策略。  

  

初创期  

初创期是指科技人员或机构对已选定的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生产可行性研究、技术难点攻关和中间实验,以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出可供市场出售的新产品(服务)或新工艺的过程。  

从技术创新看,在这一阶段,科技人员要实现科技成果从理论方法和实验室层面向现实生产力转移,以生产出可供市场出售的新产品(服务)或新工艺。因此,在该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采取突破性的技术创新策略。  

从管理创新看,在这一阶段,创业人员吸引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创建一个具有生产经营职能和严密组织结构的经济实体,使公司生存有基本保障。这是一个经济实体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该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也是突破性的。例如,联想集团在该时期选择了“平底快船”的管理模式,“平底快船”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人员少,部门少,人员和部门一专多能,什么事都要干,只要市场需要。  

从制度创新看,选择和确立一个适合本公司的经济体制成了该阶段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经济体制一旦确立,就很难更改。更改企业体制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这通常会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说,该阶段的制度创新也是突破性的。  

从市场创新看,在这一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市场提供的是一种有特色也有竞争潜力的全新产品(服务)或工艺。因而该阶段的市场创新也是突破性的。当时联想围绕着“抢利润”这个经营目标主要做 

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证明联想汉卡是好产品;第二件事是宣传联想汉卡是好产品;第三件事就是建立分销网络。  

  

成长发展期  

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前期的艰苦创业,实现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移。在这一阶段,企业以“市场导向”观念为指导思想,以扩大市场份额为战略目标,形成了规模经济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从技术创新看,在这一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要保持活跃的技术创新能力,围绕企业的经营主业,从战略上、整体上安排和实施技术创新,并且创新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价值取向,以加强高技术产品(服务)或工艺的研究开发优势。相应地,该时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引进、改良、渐进性的技术创新为主,也带有一些突破性的技术创新。譬如,1996年联想推出天蝎家用电脑。随后又推出了“幸福之家”和“我的办公室”全中文操作界面,以及家庭适用的应用软件和软硬件一体化的设计,深受市场的欢迎。  

从管理创新看,在这一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将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规范化,健全管理制度,使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相对固定化和制度化,建立内部正常的信息流通渠道。以合理配置和利用人才、技术和资本等各种资源要素,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迅速占领市场。这一时期,联想的管理方式可用“舰队模式”来形容。他们在集中指挥,统一作战这两个因素之外又加了专业化分工的内容,重新组建了五六个产品类型划分的销售部,组建了以创办和管理分公司为主要任务的业务部,成立了以项目课题划分的若干个研究室组成的研究开发中心。  

从制度创新看,在这一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由以前的直觉型感性管理转变为职业化的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成了该时期企业制度创新的热点。以联想为例,中科院早在1993年就同意按中科院(及计算所)65%、联想职工按35 %分红,建立职工分红股制度,后来以中科院计算所为基础建立联想中央研究院。  

从市场创新看,在这一阶段,产品在市场上已具有自己的定位,市场份额逐步提高。营销创市成了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例如,该时期的联想由抢利润转入既要利润又要市场份额。联想抢占市场地位的第一步是从海外战略开始的;第二步是1990年联想电脑在中国大陆问世以后,联想通过市场创新确立了在中国国内电脑市场的地位。  

  成熟期  

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和扩展,其销售增长率或利润增长率在达到某一点后将趋于平稳,进入成熟期。这是该类企业从快速发展走向衰亡或得到新生(蜕变)的过渡阶段。  

从技术创新看,在这一阶段,随着原有技术优势的逐步失去,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开始放慢,甚至出现停滞现象。因此,为了成功地过渡到蜕变期,企业在保证正常运营的同时,必须加强对高技术产品(服务)或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以掌握新的技术优势。  

从管理创新看,在这一阶段,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人员配置更加合理,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该时期联想在管理上采取了“舰队模式”,以前的业务部门按产品区分组成了事业部,事业部都要自己制定经营计划,自己负责生产、科研,自己制定产品价格、建立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年底根据销售业绩,自己制定奖金分配方案等。  

从制度创新看,在这一阶段,成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能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了充分体现,组织各成员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譬如,1997、1998年度联想又进行了大陆、香港集团一体化整合。整合后,公司总部只把握主要事业部的战略方向,充分授权,形成既高效统一 (尤其是资金统一运作 ),各事业部又有很大权限,与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组织体制结构。  

从市场创新看,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市场地位比较稳固。但由于更多竞争者的介入,竞争极其激烈。企业可以采用市场进攻策略,以集中全部力量,占领某些细分市场,加大其发展空间。1996年2月,联想人突然向社会公布:为加快电脑进入家庭,联想集团各种型号电脑大幅度降价,其中奔腾5/75电脑降价幅度达到25%以上。市场份额也由以前的8.1%猛增至10.7%,而一个百分点就等于上万台电脑销量。  

  

蜕变期或衰退期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熟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使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那么它就进入了蜕变期,否则它将走入衰退期,直至生命的终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蜕变不仅仅表现在规模能力由中小型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变,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其品质内涵上的转变,即企业经营科技业务水平和档次、企业的人才素质、组织结构、信息管理、设备技术、营销服务等各方面都发生深刻的质变。  

从技术创新看,由于这一阶段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第二个初创期,如同前面所述,该阶段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要求也是突破性的。从管理创新看,在这一阶段,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向、发展战略、组织结构、运行模式、资源配置手段及方式等都要发生转变。因此,该阶段的管理创新是突破性的。从制度创新看,在这一阶段,制度创新显得异常重要, 

因为蜕变转型不只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观念制度问题,是企业经营模式、战略方向的转变和各种利益主体、利益关系的重新配置。因而该时期企业选择突破性的制度创新策略。从市场创新看,在这一阶段,原有的客户和市场会发生改变,为了求得进一步发展企业必须开辟新市场。但由于企业在社会上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新产品(服务)或工艺很容易被市场接受。  

参考资料:  

1.陈劲、戴凌燕、李良德,突破性创新及其识别,科技管理研究,2002.5  

2.袁建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生命周期特征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12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例6

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 在管理思想方面,由于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是技术人员出身,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理论的训练,因而不太精通经营管理之道;加上这类企业受规模和财力等条件的限制,几乎不能外聘到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经理人,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容易陷入困境。

2. 在管理制度方面,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受产权不清和制度不健全之苦。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主要靠自筹资金建立起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曾经为了寻求政治上的安全感和获得公平的经营环境和优惠的政策而纷纷挂靠国有或集体单位,造成产权不清并进而导致责权不明和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此外,相当一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会、分配、劳动人事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管理很不规范,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常处于混乱状态。

3. 在管理方式方法方面,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泰勒式”、“军队式”等管理方法。这类方法在企业成长的初期可能会有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它们具有的先天性缺陷就逐渐显现出来了,成为发展的桎梏。

二、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

我国著名学者芮明杰认为,“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管理创新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基于这一观点,再结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笔者认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管理创新。

1. 走依靠技术创新发展之路,积极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手段和方式。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受资金短缺、技术实力不足、风险防范能力弱、缺乏创新动力机制等诸多不利条件的制约。(1)关于资金短缺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是依靠自有资金滚动积累来加大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二是善于利用外部资金,具体办法有:争取科技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自然科学研究发展基金;申请国债贴息的政策优惠;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给予高新项目的低息贷款;出售产权再租赁融资;吸纳风险投资、创业投资;争取上市发行股票债券筹资等。(2)关于技术实力不足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实行有效的激励措施来利用好并留住现有人才和招揽新的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和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使企业具有原创性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财力允许并经过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积极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进而消化吸收、改进提高,实行改进型创新;此外,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展与其他企业的联合攻关及加大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机构的合作来提高自身技术实力。(3)关于技术创新的风险防范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增强技术实力、搞好信息收集和创新项目的事前调研论证工作等途径来规避和降低风险。(4)对于主要因产权问题造成的企业缺乏创新动力这一难题,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借鉴四通、联想等企业解决产权问题的成功经验,结合企业实际,在时机成熟时果断地加以改革;同时,那些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入股等手段来激发创新人员的创新激情。

2. 推动企业内部成员学习,探索建立学习型组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知识尤其有关技术、技能的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要求企业积极推动内部成员的学习行为,建立 “学习型组织”。从整体上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企业中所有或一部分人共享的知识,如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共有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另一部分是个体成员的知识储备,保留在成员的头脑中,并可以再分为两部分:与组织有关并直接为组织所用的部分以及潜在的难以被组织调动和利用的部分。因此,为了使组织中的知识尽可能多地被利用和发挥作用,企业可采取以下几种途径:(1)扩大共享的部分。具体有两种方法:一是将个人先进的经验、工作方法和观念等广泛推广宣传,使之上升为共识;二是借助信息沟通过程和决策过程把个别、零散的知识综合加工成为系统知识。(2)扩大个体成员储备的知识。这一途径是基于“分配比例不变而总体增大同样能增加各分配方利益”的原理。鼓励企业成员学习并为之创造条件是该途径的具体实施方法。(3)扩大个体成员知识储备中能为企业所用的部分。具体方法是借助有效的激励手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改变个人对企业的态度和加大个体与企业的一体化程度。

3. 建立健全企业各项制度,实施规范的制度化管理。鉴于目前相当一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的仍是“家族式”、“泰勒式”管理方式,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通过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来实行制度化管理。其实质是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作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其实施的前提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完善的制度体系并承认这些制度规范的权威性;其优越性不仅体现在克服了以往管理方式的随机性、易变性、主观性等弱点,使管理具有了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由于制度化管理依靠的是一整套严密而科学的制度体系,从而充分发挥了管理的科学性。但是,由于纯粹的制度化管理只强调规律、科学和理性,在实施中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好以制度化管理为基本手段,同时辅以文化管理等其他手段。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控制手段,它起作用的力量来源于人们对于归宿感和认同感的需要。具体而言,企业文化是通过一套价值标准来规范成员行为的,由于惧怕受到其他成员的孤立和谴责等惩罚,企业成员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企业的价值观。这就使得依靠企业文化进行管理可以弥补纯粹的制度化管理的不足,实现制度化与人性化的平衡,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绩效。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方面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找到为大多数人普遍珍视的、适应企业管理需要的基本价值观,并将其与时代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注意中西文化的交汇与兼容,最终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将其用作一种有效管理手段。

4. 重视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实行人本管理模式。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拥有各种技能和技术的“知识工作者”,对这类人的管理具有特殊性。加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工作已不再单纯的是谋生手段,同时也是个体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积极推行人本管理模式,在充分重视人力资源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围绕满足个体需要和促进个体发展来展开管理活动。一般而言,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实行人本管理模式时,可采取以下措施:(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其所能提供令成员满意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及创造和谐的企业文化以满足企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2)通过多种形式的员工参与来激励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实行员工持股制、员工董事制,组建自律性工作小组等让企业中的人员在不同层次上参与管理的方法正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被实践。(3)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来促进企业成员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所有人都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工作需要和实现自身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要保持和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也必须对其成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在岗教育培训、工作轮换、半脱产培训、脱产学习等是企业培训的常见手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培训方式。

5. 实施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针对产权不清这一难题,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加快企业制度改革步伐,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即治理结构)、管理制度(如:财会制度、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等)以及企业的各种制度环境(如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职能的转换等)的统称。其中,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是企业制度的核心,需要企业给予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以四通、联想等为代表的一些科技型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实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各种类型的股份制企业是比较符合我国实际的解决产权问题的好方法。科技型中小企业只有在结合实际建立起明晰的产权制度后,企业的利益、管理者的利益才会清晰,企业才有长远的发展动力,进而在此基础上才能够组建出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有关所有者、董事会、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表现为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职责和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其本质是企业产权安排的具体化,是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制度归根到底只不过是提高经营效率的手段,其本身并不值得作为追求的目标。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制度建设应该从实用出发,应该着重内容,而不是纠缠于形式,毕竟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环境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既使已经在形式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也不等于这一制度就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行为应该是时机成熟时的水到渠成之举,而不应该是不分青红皂白的盲目之举。

目前,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进行第二次创业,它是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以产业规模化、组织集团化、资产股份化、融资多元性、管理现代化、运营国际化为目标的群体创业实践。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前提、以技术创性为途径、以管理创新为保证,通过运用好这驱动企业发展的3只轮子来实现二次创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例7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是科技人员为主创办的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工艺、服务)研制、开发及生产的中小规模企业。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本质特征,但我国的中小企业起步晚,创新能力弱。因此,在加入WTO的背景下,面对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如何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实力,是摆在企业、政府和学者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兼具“科技型”和“中小”企业这两方面的特点,其发展模式和企业行为必然有其独特之处。如高新技术产品具有周期短、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创新策略,进行有效的创新,以实现企业持续而快速地发展。更重要的是由于企业各成长阶段的特征不同,必然要求我们在各阶段采取不同的创新策略。本文在旨在解决这一问题,来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做出合理的创新策略选择。

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

创新可以通过创新客体与主体这对范畴来进行分类,其主要划分依据是创新活动的技术变动强度与对象,具代表性的有弗里曼(C. Freeman)的客体分类法和帕维特(K.L.R. Pavitt)主体分类法。根据强度的不同,可以把创新区分为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根据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等。

渐进性创新是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渐进创新”的产生,源自经济学界广受推崇的“学习经济”理念,这一经济学说注重强调企业(和产业)的学习能力培养,即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种渐进性创新的过程。当大量的小创新不断的改善着企业的技术状态,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变的大创新。渐进性创新的特征之一是在某个时点的创新成果并不明显,但它有巨大的累积性效果。

而对于突破性创新,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突破性创新作了定义:如,“突破性创新是使产品、工艺或服务或者具有前所未有的性能特征或者具有相似的特征但是性能和成本都有巨大的提高,或者创造出一种新的产品”。(Vadim Kotelnikov, 2001);“突破性创新是采用破坏性方法和力量产生突破性的创新和思想的一种方法。”(Richard Leifer, 2000);“突破性创新是指基于突破性技术的创新,是那些在并不是按照公司主流客户的需求性能改进轨道上进行改进的创新,也可能是暂时还不能满足公司主流用户需求的创新。”(陈劲,2002)。因此,突破性创新是基于工程和科学原理上的突破性技术而产生的创新,此类创新往往导致产品性能主要指标发生跃迁,导致对市场规则、竞争态势、甚至整个产业发生变革。事实上,以上两类不同性质的创新将会在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四个层面上反映出来。

各成长阶段的创新策略选择

按照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为此,我们分别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四方面入手来探讨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在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应采取的策略。

初创期

初创期是指科技人员或机构对已选定的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生产可行性研究、技术难点攻关和中间实验,以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出可供市场出售的新产品(服务)或新工艺的过程。

从技术创新看,在这一阶段,科技人员要实现科技成果从理论方法和实验室层面向现实生产力转移,以生产出可供市场出售的新产品(服务)或新工艺。因此,在该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采取突破性的技术创新策略。

从管理创新看,在这一阶段,创业人员吸引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创建一个具有生产经营职能和严密组织结构的经济实体,使公司生存有基本保障。这是一个经济实体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该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也是突破性的。例如,联想集团在该时期选择了“平底快船”的管理模式,“平底快船”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人员少,部门少,人员和部门一专多能,什么事都要干,只要市场需要。

从制度创新看,选择和确立一个适合本公司的经济体制成了该阶段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经济体制一旦确立,就很难更改。更改企业体制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这通常会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说,该阶段的制度创新也是突破性的。

从市场创新看,在这一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市场提供的是一种有特色也有竞争潜力的全新产品(服务)或工艺。因而该阶段的市场创新也是突破性的。当时联想围绕着“抢利润”这个经营目标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证明联想汉卡是好产品;第二件事是宣传联想汉卡是好产品;第三件事就是建立分销网络。

成长发展期

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前期的艰苦创业,实现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移。在这一阶段,企业以“市场导向”观念为指导思想,以扩大市场份额为战略目标,形成了规模经济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从技术创新看,在这一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要保持活跃的技术创新能力,围绕企业的经营主业,从战略上、整体上安排和实施技术创新,并且创新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价值取向,以加强高技术产品(服务)或工艺的研究开发优势。相应地,该时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引进、改良、渐进性的技术创新为主,也带有一些突破性的技术创新。譬如,1996年联想推出天蝎家用电脑。随后又推出了“幸福之家”和“我的办公室”全中文操作界面,以及家庭适用的应用软件和软硬件一体化的设计,深受市场的欢迎。

从管理创新看,在这一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将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规范化,健全管理制度,使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相对固定化和制度化,建立内部正常的信息流通渠道。以合理配置和利用人才、技术和资本等各种资源要素,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迅速占领市场。

这一时期,联想的管理方式可用“舰队模式”来形容。他们在集中指挥,统一作战这两个因素之外又加了专业化分工的内容,重新组建了五六个产品类型划分的销售部,组建了以创办和管理分公司为主要任务的业务部,成立了以项目课题划分的若干个研究室组成的研究开发中心。

从制度创新看,在这一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由以前的直觉型感性管理转变为职业化的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成了该时期企业制度创新的热点。以联想为例,中科院早在1993年就同意按中科院(及计算所)65%、联想职工按35 %分红,建立职工分红股制度,后来以中科院计算所为基础建立联想中央研究院。

从市场创新看,在这一阶段,产品在市场上已具有自己的定位,市场份额逐步提高。营销创市成了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例如,该时期的联想由抢利润转入既要利润又要市场份额。联想抢占市场地位的第一步是从海外战略开始的;第二步是1990年联想电脑在中国大陆问世以后,联想通过市场创新确立了在中国国内电脑市场的地位。

成熟期

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和扩展,其销售增长率或利润增长率在达到某一点后将趋于平稳,进入成熟期。这是该类企业从快速发展走向衰亡或得到新生(蜕变)的过渡阶段。

从技术创新看,在这一阶段,随着原有技术优势的逐步失去,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开始放慢,甚至出现停滞现象。因此,为了成功地过渡到蜕变期,企业在保证正常运营的同时,必须加强对高技术产品(服务)或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以掌握新的技术优势。

从管理创新看,在这一阶段,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人员配置更加合理,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该时期联想在管理上采取了“舰队模式”,以前的业务部门按产品区分组成了事业部,事业部都要自己制定经营计划,自己负责生产、科研,自己制定产品价格、建立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年底根据销售业绩,自己制定奖金分配方案等。

从制度创新看,在这一阶段,成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能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了充分体现,组织各成员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譬如,1997、1998年度联想又进行了大陆、香港集团一体化整合。整合后,公司总部只把握主要事业部的战略方向,充分授权,形成既高效统一 (尤其是资金统一运作 ),各事业部又有很大权限,与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组织体制结构。

从市场创新看,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市场地位比较稳固。但由于更多竞争者的介入,竞争极其激烈。企业可以采用市场进攻策略,以集中全部力量,占领某些细分市场,加大其发展空间。1996年2月,联想人突然向社会公布:为加快电脑进入家庭,联想集团各种型号电脑大幅度降价,其中奔腾5/75电脑降价幅度达到25%以上。市场份额也由以前的8.1%猛增至10.7%,而一个百分点就等于上万台电脑销量。

蜕变期或衰退期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熟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使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那么它就进入了蜕变期,否则它将走入衰退期,直至生命的终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蜕变不仅仅表现在规模能力由中小型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变,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其品质内涵上的转变,即企业经营科技业务水平和档次、企业的人才素质、组织结构、信息管理、设备技术、营销服务等各方面都发生深刻的质变。

从技术创新看,由于这一阶段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第二个初创期,如同前面所述,该阶段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要求也是突破性的。从管理创新看,在这一阶段,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向、发展战略、组织结构、运行模式、资源配置手段及方式等都要发生转变。因此,该阶段的管理创新是突破性的。从制度创新看,在这一阶段,制度创新显得异常重要,因为蜕变转型不只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观念制度问题,是企业经营模式、战略方向的转变和各种利益主体、利益关系的重新配置。因而该时期企业选择突破性的制度创新策略。从市场创新看,在这一阶段,原有的客户和市场会发生改变,为了求得进一步发展企业必须开辟新市场。但由于企业在社会上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新产品(服务)或工艺很容易被市场接受。

参考资料:

1.陈劲、戴凌燕、李良德,突破性创新及其识别,科技管理研究,2002.5

2.袁建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生命周期特征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12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例8

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服务、大数据与Web2.0等,将有助于科技园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科技园的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水平。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

创新服务方法

面向科技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方法是在需求驱动和技术拉动的背景下提出的。首先是科技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弱、人手少、许多与创新项目相关的工作不熟悉,如果事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不仅没有这方面的精力,效果和效率也不好。因此,迫切需要来自外部的服务。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创新服务方法开辟了新的途径。

面向科技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方法主要是:

主动式科技服务方法

科技型中小企业常常不知道需要哪些服务有助于提高其创新的成功率,提不出服务需求,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服务。例如,产品开发前需要进行专利查询和分析,确定有否“专利陷阱”;产品开发后,需要进行专利布局,防止竞争对手进行“专利包围”,使研发成果难以市场化。

主动式科技服务能有效地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如图1所示,其特点是:科技服务机构利用服务平台所提供的企业信息,及时发现企业需求,发出有针对性的主动服务询单;科技型中小企业根据科技服务机构的主动服务询单,进行比较,选择最合适的服务和服务机构;科技园的有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各种数据库是主动式科技服务的基础。Web2.0、大数据等技术为主动式科技服务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科技服务方法

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科技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规范管理比较陌生。零散、碎片化的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急需,但带来的问题是这种服务往往没有顾及项目的总体需求,视野比较狭窄,会有顾此失彼的问题。

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科技服务面向科技项目从申请准备到验收后的推广的全过程,提供的是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全程跟踪的、连续不断的、环环相扣的一站式服务,能够取得整体最佳效果,如图2所示。其特点是:围绕科研项目提供整体服务,提高服务效率;通过专业化服务,提高科研项目申请概率、项目完成质量;通过服务,使企业的科技人员在实战中学习和掌握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开展方法。

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科技服务需要众多科技服务机构参与,因此,需要对科技服务机构进行评价、选择和组合。Web2.0、大数据等技术为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科技服务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伴随企业成长过程的科技服务方法

伴随企业成长过程的科技服务方法是科技服务机构将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自己长期、全面服务的对象,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收入与服务对象未来成长的收益关联。科技服务机构随着服务的深入,不断帮助企业发现其未知的需求,解决企业前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帮助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并逐步实现。企业成长过程如图3所示。

伴随企业成长过程的科技服务方法是一种深度全面的服务,其特点是:科技服务机构更能提供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的贴心服务;将企业的服务效益与企业的成长效益结合起来,更能体现科技服务的长期效益的特征;有助于解决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Web2.0、大数据等技术为“大众为大众”的科技服务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大众为大众”的科技服务方法

面对成百上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面对企业从项目申请到知识产权保护,从财务分析到技术咨询等各种科技服务,一家服务机构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需要联合许多服务机构一起为企业服务,这就形成“大众为大众”的服务模式。该方法的关键是服务机构质量的评价、服务机构与企业服务需求的匹配、多家服务机构的服务组合等。Web2.0、大数据等技术为“大众为大众”的科技服务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大众为大众”的科技服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科技服务机构通过专业化分工协同,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基于服务平台的用户评价,对服务机构质量进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服务机构与企业服务需求的匹配,使企业得到高度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利用任务众包协作方式进行科技服务和创新。这里的科技服务机构还可以是科技园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大众为大众”的科技服务还包括科技园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服务。

创新服务平台

上述各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方法需要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服务、大数据与Web2.0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服务平台的支持。

面向科技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

面向科技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平台包括三大部分:科技园基础设施服务子平台、科技园企业运营服务子平台、科技园企业创新服务子平台。

面向科技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的技术路线

通过科技园基础设施服务,在保障企业基本需求的同时,可以了解科技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活力,如是否经常租赁会议室、能耗和水耗高否,进出是否很频繁等,还可以通过停车管理等了解企业与外部的协作情况等。

通过科技园企业运营服务,在保障企业运营需求的同时,可以了解科技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运营情况,如仓储与物流、采购、融资等情况,并可对企业能力进行评价。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例9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特征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从事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中小企业只有16万家,尽管数量不多,但全国约有65%的专利发明、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相当强的市场活力,极富创新力,堪称中国创新型经济的生力军。与传统领域的中小企业相比,高科技中小企业产品具有成长性强、生产周期短、更新速度快、附加值高、市场渗透能力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面临着比传统中小企业更高的财务风险。由于科技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发明专利、创新技术和研发新产品等方面,不太重视企业管理,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意识不强。因此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5年,其中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

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重视技术创新,轻视管理创新这一现象表现严重,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管理生产效率,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造成的财务制度漏洞百出,风险影响较大,这些因素阻碍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长久的发展之路。

1)忽略财务的管理作用。行业竞争的压力,发展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生产订单的首要问题,如何更好地宣传产品是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竞争压力下侧重于开拓产品市场,关注销售及利润的数字增长,只是应用了会计工作最基础的记账和披露信息的作用,没有重视到财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应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企业管理工作只是简单地追求产品销售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没有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相对比较被动。

2)财务制度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心在于新产品的研发,研发技术人员较多,而具备专业财务管理知识的人员相对匮乏,普遍存在没有完善的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监管和财务分析、内部控制等制度,财务工作仅停留在对经济业务发生后的会计核算上面,对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做的很不够,并没有对会计信息的详细的分析,单纯认为会计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就是会计报表,各项情况已经反映清楚,没有意识到进行分析预测的重要性。

3)融资渠道狭窄、项目融资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投资趋于理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受到资金流的影响和制约。资金紧张已经成为阻碍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长久发展的绊脚石。其原因主要在于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单一、企业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透明度较低、抵押担保物不充足、无法确切落实担保主体、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使得其与银行的合作和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进一步加大了项目融资的难度。

4)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资产不多,银行因其风险大和业绩不稳定等因素,不放心对其投放长期贷款。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从银行通常取得的贷款多为一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因其研发产品和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对资金的需求具备长期性,因此一些企业就将短期流动资金借款用于投资回收期比较长的项目投资,在支付方面导致企业面临极大的生存、发展危机。另外,在中小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相互担保的现象,进一步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进而不断抬高整体的负债率,使得资金链条过紧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5)企业缺失凝聚力。对于科技型小企业来说,通常是由投资人和科技人员通过合作的方式成立,使得企业的所有者也是经营者,虽然经营者精通技术,但是却缺乏管理知识。这种企业一般采用个人集权的方式进行经营,这种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民主性,对员工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片面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太注重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重视美化自身的外在形象,忽略了培养企业精神和价值观,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制约了企业的管理创新。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创新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培育企业文化,强化企业的凝聚力。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需要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首要任务,因而忽视了管理创新,从而使其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发展之路陷入困境。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就要通过以下路径推进管理创新,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树立企业形象。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树立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的全员财务管理理念。第一,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核心是财务管理,将被动服从式的财务管理工作,转变为全员主动参与的管理活动。第二,强化信用意识,树立企业信誉。良好的企业信誉,能够使企业获取优质的市场资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提供有利的帮助,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这些观念的更新,在企业管理中,将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到核心地位,积极鼓励财务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科技型中小企业想要改善其财务管理状况,就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预算管理就像企业的纲,内部控制像企业的网,只要网住了,企业财务就不会出大的问题。预算管理其实就是全员参与管理的过程,是指在企业目标指导下,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项目投资活动及财务活动的具体计划,是对企业各项资源和企业活动做的详细安排;同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对比预算目标与企业实际完成情况,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脱离预算的异常情况,及时查明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目标。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制定一套程序和方法,加强财务管理创新机制,通过制度来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使其有效开展节流和开源来增加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3)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科技型中小企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能够从银行取得信用贷款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要选择,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资金运作透明度低以及缺乏完整的信用记录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从银行取得信贷具有极大的风险。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除了从银行取得贷款外,还应积极创造和利用其他融资工具,如通过典当、商业票据、应收账款、融资租赁等融资工具进行资金融通,进一步确保企业资金链的流畅性。另外,适当分散投资风险,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自身融资能力。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出现的财务危机。财务预警系统指标最具有代表性包括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发展潜力。其中,反映资产获利能力指标主要有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反映资产运营能力指标主要应收账款周转率、产销平衡率。通过检测这些营运指标有异常变动情况,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进行监控,同时对企业存在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规避财务风险或降低财务风险。

5)筑建企业文化,形成企业凝聚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拥有特有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支持企业发展的灵魂,就像夜间远航的一盏明灯,员工内心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就是这种企业文化的来源,借助企业文化可以对员工来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创立和完善自身的基本价值观,通过不断培育企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将其与社会和谐宗旨进行结合,最终建立起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筑建企业文化。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例10

在企业不断创新研究方面,周?B(2016)提出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发展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创新型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李政 任妍(2015)认为随着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创新生态环境,企业创新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与优势。托合塔尔古丽?玛那提别克(2017)提出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中小企业的立身之本。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在企业创新面临相关问题方面,李秉强(2016)指出我国正加快向科技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迈进,但企业创新能力相对不足是制约这一进程的重要因素。余天怡(2016)认为市场经济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各种机遇,但是中小企业怎样把握住市场经济机遇,设计出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现代化产品,这是目前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刘永生(2017)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企业在迅速发展、壮大力量的同时,企业中存在的一些日常管理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尹建超(2016)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发展比较晚,规模不大,在资金、科技、人才与品牌效应方面都不占优势,这严重影响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目前,融资困难是中小企业所面对的最大问题。

以下是用SWOT方法进一步阐述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状况,将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优势分析

1.经营优势。首先,中小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强,灵活性大,尤其目前在买方市场形成,结构性过剩出现的情况下,更多的消费者不再追求"有",而是追求"新",生产者就必须以销定产,及时调整产品的品种,结构和档次,而这正是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的优势所在。其次,科技创新能力强,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快,和大企业的低效率高投入相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更为有效,创新要求更为迫切,创新成本更低下,创新成果转化更迅速。在此,发展空间更为广阔。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也越来越追求多样化,个性化。而这种需求,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说,中小企业更为适合,这就为中小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人力资本优势。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指出:当机械设备在生产中起主要作用时,企业规模大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当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发挥才是决定效益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时,小企业往往较比之大企业更具有优越性。中小企业与每个人的利益联系更为密切和直接,这些更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本就更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劣势分析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不畅通。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直接融资比较困难。中小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受到体制的制约,很难满足上市条件。同时也受到自身条件限制和政策的制约。此外,在间接融资中,贷款难,担保难。虽然通过政府提供政策性贷款担保机制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但担保公司,银行在受益与风险承担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的矛盾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

2.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备。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由于在法律和管理体制等方面不够完善,存在着多头管理,侵权打击不力,侵权成本低,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等体制。导致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整体保护意识淡薄,保护水平低下,并且维权成本高这是中小企业难以承受的。

3.缺乏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创新的中介和协作网络。目前我国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分布不均匀,且专业化水平低彼此独立,协同程度低,服务功能单一,创新服务体系应具备的可行性论证,融资担保,专利,纠纷调解等功能还远得不到完善和发挥,难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三.机会分析

时机优势。一方面,我国正处于体制转换和国企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关头,中小科技企业是收纳失业人员,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促使一些产品的构造使得一些产品的构造变得极其精密复杂,大企业为了减少开发性投资和保持自身经营的灵活性,越来越需要中小企业参与其配套产品的制作,可以说,大企业的繁荣离不开中千千万万中小企业的支持。因此,从中央到地方,从专家学者到政府官员都给予了中小企业极大地关注和支持,人们传统观念上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已经不复存在,中小企业发展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

四.威胁分析

1.宏观经济背景下的艰难生存,缺乏竞争优势。近些年我国内外部经济大体上保持平稳增速,然而在中小企业直接面对的经济环境下仍是有诸多因素造成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难势,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由于生存压力过大致使停产停业,而且由于其自身属性来看,本身具备的竞争优势相对于大型创新企业仍有相当大的距离。不具备过硬的竞争实力和品牌能力,难以与大中型企业抗衡。无独有偶,近些年来我国为了完善市场经济不断调整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的限制,国际环境的不时变化,更是使得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发展目标更加遥遥无期。 如此种种,造成了中小企业生存状况日趋艰难。

2.人力资源要素瓶颈难以解决。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渐渐消失,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提升,加之熟练工人流动性的增加,企业工人的薪资、五险一金、培训新人等成本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更造成企业难以开工,难以维持下去。

3.缺少核心科学技术。大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大多是集中于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开发型、服务低层次型、产品初加工型为主的传统和低端行业,该类行业最大的特点是技术要求低,人才标准低,竞争力充分,市场几乎趋于饱和甚至产能过剩现象严重,成本高,利润微薄,从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该类企业并不具备扩张的优势和条件,部分企业迫于经营压力,自身也有转型升级的意愿,但由于其在管理、融资渠道、核心技术资本、人才和品牌等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方面积累不够,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上很困难,甚至看不到企业的发展前景。

解决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问题的对策

1.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极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形成以政府资金为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风险基金投资为补充,充足的银行贷款为保证的技术创新投资保障体系。

政府出台政策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督促它们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允许国有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收取更高的利息,使大银行更多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更好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等。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专门的政策措施向中小企业提供风险资金,基金可以通过如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募捐和企业入股等多种渠道筹资。同时建立信用担保制度,设置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基金,成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引导其规划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行为和经营决策行为。

2.加强人才培养,采取有效的激励制度

企业应该自主进行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懂得管理和经营且具有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领导人才队伍。政府应有计划地设立一些公共技术培训中心或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为中小型企业培训各类创新型技术人才,从而提高中小型企业经营者的技术素质,解决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发展国家都设有专门的中小型企业培训机构乃至中小企业大学。

3.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例11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势力,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三板上市公司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代表,对其创新绩效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整体成长。2013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这意味着新三板正式扩容至全国,也进一步凸显了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重要性。因此,科学、合理地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创新绩效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创新绩效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层次分析法(AHP)、灰色关联度评价法、模糊综合分析法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根据数据收集特征,采用SPSS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将以湖北省为例,从新三板上46家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中挑选出26家符合数据要求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见表1)。

三、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着绩效指标的系统性、全面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本文分别从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产出等方面选择相应的11个评价指标:年总销售收入(X1)、科研人员素质比例(X2)、研发人员投入情况(X3)、研发资金投入强度(X4)、销售人员比重(X5)、营销渠道建设情况(X6)、销售力度(X7)、政府支持力度(X8)、年利润总额(X9)、专利开发数(X10)、与外部组织合作程度(X11)。

四、实证分析

1、因子分析可行性检验

运用SPSS得出相关矩阵后,进行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KMO值为0.532,根据统计学家给出的分析,基本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表明:Bartlett值=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拒绝其零假设,认为适合于因子分析。

2、因子提取

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该方法假设变量是因子的纯线性组合,第一成分有最大的方差,后续成分可解释的方差逐渐递减,计算出主成分特征根及其贡献率见表3。选前4个因子作为公共因子,这4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2.981,2.414,1.927,1.350,贡献率分别为27.102%,21.945%,

17.515%,12.268%,累计贡献率达到78.831%。

提取了4个主因子后,各因子分析的初始解见表4。从表4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变量共同度都在80%~90%以上,说明提取的因子已经包含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子提取的效果比较理想。

3、建立因子模型

由于后两个公因子在标准化的原始变量上的载荷值不太好解释,所以就进一步进行因子旋转,选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使每个因子上的具有最高载荷的变量数最小以简化对因子的解释,得到表5。

表5显示了因子载荷矩阵,通过分析相应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我们用4个公因子来代替其反映的创新能力。公因子F1替代了科研人员素质比例(X2)、研发人员投入情况(X3)、研发资金投入强度(X4),可以作为企业研发能力的体现;F2替代了销售人员比重(X5)、营销渠道建设情况(X6)、销售力度(X7),可以作为企业销售能力的体现;F3替代了年总销售收入(X1)、年利润总额(X9)、专利开发数(X10),可以作为企业创新产出能力的体现;F4替代了政府支持力度(X8)和与外部组织合作程度(X11),可以作为创新环境的体现。

4、企业财务绩效综合得分及排名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阵,求出各上市公司的因子得分,从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总体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基于企业各项因子的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4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进一步计算企业各因子的得分(见表6),公式如下:

F=(27.102F1+21.945F2+17.515F3+12.268F4)/78.831

5、因子分析结果解释

对2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情况进行因子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时代地智、亿通文教创新绩效明显高于其他公司,其综合得分分别是1.13、1.01,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在统计初始数据时,时代地智在研发资金投入上明显高于其他公司,亿通文教的专利开发数明显高于其他公司,两者在政府支持力度系数上都非常低,说明在研发投入上其非常主动,没有像其他公司那样比较依赖政府补贴,因此综合得分也高。

五、结语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评价一直是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关注的热门问题,其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与其创新绩效紧密相关,只有在研发上把握主动,更积极地投入研发资金,并创造好的研发环境、高效的营销体制,企业才能在未来走得更好更远。因子分析法从侧面客观地分析了企业的创新绩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它可以通过因子得分揭示出每个企业的薄弱环节,从而促使企业对症下药,加以改正提升。但在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进行创新绩效评价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体现在评价指标大多来自企业公布的信息,可能存在一定的失真现象,这就对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产生了一定干扰。此外,定性评价指标在进行打分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也给比较结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注:基金项目:1、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3012);2、2012年湖北省软科学项目“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2GDA0180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