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制造业市场发展

制造业市场发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4 08:37:40

制造业市场发展

制造业市场发展例1

[DOI]10.13939/ki.zgsc.2017.12.091

1 国外铜管加工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1.1 发展状况

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电力设备、海洋工程、建筑及交通等各个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铜管加工制造行业是铜产品制造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细分行业之一。近年来,全球精炼铜生产和消费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中国是世界精炼铜消费量增加值最大贡献国家,2004―2016年,中国铜管消费量增加值对全球同期数值贡献度达到了150%以上,中国铜管加工制造市场对世界铜管及铜消费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1]

英国商品研究所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铜管生产国,且铜管出口幅度逐年递增,加工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

1.2 供需及市场前景

从地区分布情况方面来看,受到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发达国家的铜管生产呈现出不断缩减的态势,欧洲、北美等地区的铜管生产量虽然相对稳定,但也呈现出小幅度下降态势,亚洲地区的铜管生产量最大,中国等亚洲国家需要抓住机遇,促进铜管生产制造企业及市场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2]2016年,世界铜管产量已经达到了350余万吨,而自2003年之后,中国铜管产量逐年递增,美国、西欧及韩国等国家产量则逐年下降,同时世界铜管材需求量也逐渐增大。

从铜管用途及市场前景方面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房地产行业。在发达国家中,钢管在房地产行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一直将铜管作为建筑给水管材的首选材料。此外,欧洲、东南亚、中国香港等地也大量使用铜水管。[3]近年来,虽然铜水管的消费量呈现出下降趋势,但铜水管应用较为普及,因此市场规模不会出现大程度的萎缩。而随着发展中国家对铜水管应用量的提升,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截至2016年,发展中国家铜水管需求量已经突破了30万吨,而发达国家仍然维持在百万吨级别。

(2)制冷行业。铜管在制冷行业中的应用主要指的是空调用水管,东南亚市场、欧洲市场、非洲市场、西亚市场等国外市场对制冷铜管都有着较高的需求量。而亚洲无疑是世界上铜管生产最多的地区,虽然空调业增长率出现下滑,但对空调用铜管的需求量仍呈现增加态势。

(3)海水淡化及海洋工程。铜合金冷凝管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优良,在海水淡化及海洋工程中应用广泛,且应用前景广阔。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表明,到2020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将突破300万吨,对热交换冷凝铜管的需求很大。

总的来说,国际铜管加工制造市场行业发展还存在一定不均衡问题,铜管产品结构的合理性有待提升,对于海洋、传播等领域来说,需要高技术含量的铜管,其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价格较高,而对于制冷及建筑等普通领域来说,则凸显产能过剩问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2 国内铜管加工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行业加速整合

随着铜管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行业的整合,我国铜管加工材料的年产量有了明显的增长,从最初的45.2万吨到之后的251万吨,共提升455.3%,逐渐扩大了铜管加工行业,生产铜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但我国虽然有大量生产铜管的企业,但这些企业分布过于分散,并不集中,并形成恶性竞争。2013年,我国共有18个省市可以加工铜管,企业数量达到350家,当中,负责生产紫铜的企业为260家,其他铜金属为90家,到了2014年,铜管产量有了小幅的上涨,位于前十的企业生产的铜管接近全国总数的一半,但产量只是全部产量的12.3%。[4]从中可以分析出,负责铜管加工的企业大部分处于亏损的状态,有的即便是盈利也只是微薄的利润,因此加快了行业的整合。

对于这一点,铜管加工企业要优化行业的竞争,消除恶性竞争,建立良性竞争,根据行业现有的发展特点,客观分析,找到新的发展思路。

2.2 竞争日趋激烈

全球铜管业的整体发展,让市场对铜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方国家与我国相比,具有技术与设备的优势,采用先进的工艺与设备,但却对环境保护与生产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导致其无法继续顺利生产,而是把企业移到我国。我国的优势在于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外企进入我国后,可以利用我国的资源继续生产,但这会加剧行业的竞争,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阻碍,竞争越加激烈,对此,企业必须加大技术的投入力度,形成自身的优势,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使产品的质量符合市场的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不会被行业整合。

2.3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产业的快速发展,让我国现有的铜管生产结构中的很多弊端显示出来,存在结构上的矛盾,比如现代铜管企业自动化生产与小的手工作坊同时存在,企业使用技术也有很大的差异。[5]这种情况会导致整个企业失去竞争优势,出现恶性竞争,缺少良好的市场秩序,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形成自己的优势,但仍需要与小的手工作坊竞争,很多落后的生产工艺一直使用,这必然会削弱整个行业的盈利。

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行业的产业结构,消除结构上的矛盾,平衡企业与小作坊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同时,企业可以分析不同生产工艺的优势与不足,互相结合,淘汰与时展不符的生产工艺,增加行业的盈利,提高营利能力。

2.4 市场竞争力及技术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铜管生产行业的市场竞争力较低,其技术的开发能力也有待提高。我国铜管生产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果,但和西欧国家相比,市场竞争力仍有待提升,西欧国家使用的是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但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技术开发等方面,企业投入的精力较少,力度较弱。因此,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纷纷加大了技术创新的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改进,提升技术水平,实现技术的升级,与此同时,也在逐渐扩大生产的规模,增加资金的投入与使用,形成企业的优势与品牌,为企业的规模化生产打好基础。

现在,我国国内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还有很多潜力没有挖掘出来,并提出的新的需求,要求铜管生产的整个行业在原有生产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研发出新的生产技术,比如铜合金盘管生产技术,满足市场提出的要求。

3 结 论

通过对国外与国内铜管行业市场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国内铜管加工制造行业市场发展趋势的探讨,提出铜管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实现规模化生产,把生产高端产品与规模化生产作为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加大新的生产技术研发的力度,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为产业的发展指出方向,形成良性竞争,找准行业发展的定位,促进铜管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之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卫桂玲.技术创新促进民营企业转变经营方式――以金龙公司为例[A].浙商创新――从模仿到自主[C].2008:10.

[2]戴建敏.国内收购中止 海亮股份拟在美扩展铜管业务[N].21世纪经济报道,2016-09-23.

制造业市场发展例2

项目具体名称            

二、贵公司是否设立研发机构?是()否()

贵公司是否拥有部级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

具体为:                    

三、贵公司近5年来募集资金用于研发的金额、比例各是多少?

四、您认为有的制造业企业投资理财产品、房地产等,却没有增加制造业投资、研发投入的主要原因是()

A.制造业净资产收益率低,增加投资还不如购买理财产品;

B.市场规模已难以再扩大;

C.技术瓶颈难以突破;

D.其他:                                     

五、贵公司近5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有   项;

制造业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含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设计版权)  件,年均增长  %,制造业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

件,年均增长  %。

六、您认为目前对制造业科技创新最大的制约因素是()

A.难以获得研发所需资金;

B.缺少核心发明专利、核心技术;

C.难以吸引高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D.其他:                                     

七、目前贵公司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是(请选择最重要的3项并排序)

A.银行贷款     B.股票融资      C.债券融资          

D.信托贷款     E.委托贷款      F.资管产品

G.民间借贷     H.其他,请列明

八、贵公司在未来6个月是否有融资计划?是()否()

融资是否投入技术研发?是()否()

募集资金拟用于研发的金额、比例各是多少?

九、请选择贵公司最优先考虑的3个再融资品种并排序

A.公开增发     B.配股          C.优先股          

D.定向增发     E.可转换公司债  F.公司债

G.短期融资券   H.中期票据      I.银行贷款

J.其他,请列明

十、您认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支持科技创新有哪些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A.公开增发条件较高,导致非公开增发占大多数;

B.再融资没有设立一次核准、多次发行的储架发行制度;

C.定价约束较多、缺乏弹性;

D.锁定时间较长;

E.其他:                                     

十一、您认为通过直接融资加大研发投入的难点、痛点、堵点在于()(请选择最重要的5项并排序)

A.发行股票、债券审核标准仍较高;

B.发行股票、债券审核时间较长,

C.定价约束较多、缺乏弹性;

D.发行股票、债券费用较高;

E.募集资金金额、募投项目审核及资金管理过于严格,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过快变化;

F.锁定时间较长,退出难;

G.缺乏市场化的信用增信手段,较难发行公司信用债券;

H.股票、债券品种不够丰富;

I.其他:                                     

十二、制造业并购重组中存在哪些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A.标的资产估值虚高,形成高估值、高商誉;

B.少数公司偏离主业、脱实向虚,热衷于编故事、炒概念、搞不切实际的跨界并购,进一步推高标的资产估值;

C.支付手段不够丰富,过分依赖发行股份支付对价,重组置入资产规模大、占比高时容易摊薄股份,出现控制权之争;

D.中介尽调不到位,置入资产业绩变脸,业绩承诺难以实现甚至出现纠纷;

E.其他:                                      

十三、贵公司是否引进海外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创新团队?

具体情况:引进创新团队    个   人

海外科技人才   人

领军人才    人 

十四、目前股权激励在吸引制造业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方面的不足或需改进的地方()

A.扩大激励对象范围;

B.扩展股权激励的比例上限;

C.放宽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登记等限制;

D.改变行权时缴纳个税的做法,减轻激励对象税负压力;

E.其他:                                      

十五、您认为资本市场可从哪些方面加大对制造业创新驱动的支持()(请选择最重要的3项并排序)

A.适当降低发行股票、债券审核标准;

B.加快审核,缩短发行股票、债券时间较长;

C.设立一次核准、多次发行的储架发行制度;

D.降低发行股票、债券费用,增加财政补贴奖励;

E.在发行股票、债券方面给予创新制造业企业更加灵活的安排,如为符合一定条件的高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绿色通道;

制造业市场发展例3

先进制造业代表了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在现代经济环境下,先进制造业通过运用现代计算机、机械、工艺流程、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了优质、高效、环保、节能的制造业发展目标,具有与时俱进的产业形态,且呈现出由轻纺制造业到重化制造业,再到装备制造业和智能化、信息化制造业的演变特征。由此可见,先进技术、产业扩容是先进制造业市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将来制造业发展中,必须探索制造业产业扩容、技术创新及影响结构升级的各个因素,以实现先进制造业持续发展。

一、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

大体来说,先进制造业是指将高新技术成果运用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管理等环节中,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实现高经济效益的制造业。也就是说,先进制造业必须以技术优势为基础,比其他制造业更具竞争优势、具有更强的投资强度、发展速度、研发能力及经济效率。而只有先进制造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才能有效推动制造业市场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但是,从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看,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增长速度较慢

近年来我国先进制造业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且产值规模巨大,但是,与同期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率相比,却处于劣势,如2011年我国先进制造业年均增幅为15.71%,同期制造业增速为18.48%。且在整个生产业中的比例降低,如2008年为12.93%,2011年为12.05%。

(二)资金支持不足

资金支持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创新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要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必须加强资金投入及相关经济性支持。但是,从研发经费投入数量来看,我国先进制造业投入比重较小,仅占制造业投入的1.5%,从研发经费支出结构来看,主要用于技术引入和技术改造,而自主研发经费较少,这直接阻碍了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开展,使得很多企业仍旧依赖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进而影响了市场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三)经济效率偏低

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利润总额表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其年均增幅高于同期产值增幅,推动行业总体利润水平由2008年的5.04%上升到2011年的7.02%。但从中应看到,其生产效率仍旧不能实现投资吸纳、流量调整的发展目标。其原因在于,先进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9.5%左右,其固定投资年均增长超出了其利润增幅,也就是说,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利用率不足。

(四)产业资源分散

先进制造业主要包括医学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就其产业资源分布来看,并未形成规模化经营。

(五)内资企业竞争力不足

我国先进制造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其规模较小,市场份额占据量较小,这造成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足,而外资企业规模巨大,可有效赢得市场竞争力,这加重了内资企业发展压力。

二、影响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因素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市场是任何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实现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回归到市场因素中。具体来看,现阶段影响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市场因素主要有:

其一,分散的市场结构是阻碍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先进制造业的市场分布集中度上来看,除了飞机、航天器、雷达设备制造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集中度较高外,其他由内资企业主导的子行业则相对分散,而这种分散的市场结构,直接削弱了整个行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其二,行业内部差异影响先进制造业发展。从行业内部结构来看,行业内部企业规模差异突出,子行业中,医疗卫生设备、电子通信设备的市场差异较大,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航空航天制造业差异较小,而差异的存在,不利于从利于产业资源的整合。其三,先进制造业自身基础不足。由于我国先进制造业市场结构相对分散,规模较小,且生产经营主要面向主流市场,缺乏专业化和个性化,使得其市场占有率较低。同时,虽然国家给予了政策支持,但是受技术限制,使得一些行业投资效益不高,不利于吸引行业进行投资,影响了先进制造业市场规模的扩大。

三、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策略

党的十就明确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转型升级是主旋律。”这直接说明要实现先进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资金、科技、人才等资源投入,来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

(一)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

市场对行业的经济发展起到基础作用,从市场结构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来看,主要表现在:其一,市场结构影响研发行为。技术研发是先进制造业得以发展的前提,要实现其结构升级,必须以良好的技术为支撑。理论上讲,松散型的寡头垄断是最有利于技术研发的市场结构,其可以激励研发行为,提升企业的研发热情,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行业集中度低、规模差异小则是影响技术研发的重要因素。由于行业利润水平低,技术作用强,技术研发存在高风险低收益特征,所以,很多行业不进行技术投入与研发;高行业集中度能够提升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而刺激行业联合进行技术研发;企业规模差异使得大企业在市场中获利,为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低成本、进行工艺改进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二,市场结构影响产业效率。行业差异是影响行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原因,从行业业务利润来看,2011年医药制造为11.65%,电子及通讯设备为6.21%,计算机及办公设备为3.46%,其差异显著。而行业内企业规模差异对行业盈利能力也产生一定影响,其一方面利于提升行业经济绩效,弱化过度竞争,另一方面则刺激行业进行重组,实现行业整合,实现产业扩容,进而促进先进制造业结构升级。

(二)国家进行政策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监控政策是实现先进制造业产业机构升级的有重要保障,在现代市场自发性、盲目性的作用下,发挥政策调控力量尤为重要。其一,加强政策引导。市场集中度高、企业规模差异大的市场结构有利于产业效益的实现,且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因此,政府必须以有效的政策引导先进制造业寡占型市场结构演化。首先,充分利用大型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作用,促使大型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保持中小企业工艺改进、业务细化及服务专业化,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中小企业发展。其次,选择规模小、市场组织分散的行业进行重组,以扩大行业市场规模,提升行业内部竞争力;通过信贷、供应链等方式,实现强强联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最后,通过专项扶持、重点开发,推动行业内部资源优化。其二,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利条件。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为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与政策环境,以促进新进制造业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一些重大科技专项,要以国家专项、产业联合攻关等方式对其进行支撑,并以资金直接介入技术研发;对研发资金要采取事前补贴与事后奖励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励行业进行技术研发;对产后技术,尤其是外来技术,政府要适度间接介入,做好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为产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其三,充分利用税收手段。以税收来进行利润分配,以推动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同时,对品牌行业、新型技术行业进行税收优惠,以推动市场结构优化。

四、结语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将引领我国制造业走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子,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在现代市场环境下,要实现先进制造业发展,必须以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为目标,抓好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发展、创建品牌等工作,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并以国家的相关政策为支撑,来实现先进制造业产业机构升级。

参考文献:

[1]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2011(04)

[2]曾铮,王鹏.产品内分工理论与价值链理论的渗透与耦合[J.财贸经济,2012(03)

[3]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10(06)

[4]尹翔硕.中国出口制成品结构与制造业生产结构差异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04)

制造业市场发展例4

关键词:中小制造企业 市场营销 分析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中小制造型企业近年来发展大步向前,成为一支庞大的队伍,现已形成了电子通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汽车船舶、服装服饰六大支柱产业。

二、当前中小制造企业生存环境特点

1.标志性规章:国家工业和信息部制定各种相关规章以保障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打造“三有环境”,即有法可依、有资金支持、有发展方向可循,从而推动小制造企业逐步实现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并在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鼓励支持发展中小制造企业的具体措施。明确提出要扶持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从创业时就选准产业方向,从而有利于发展现代制造业等先进业态。

针对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出《关于做好缓解当前生产经营困难,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做好缓解当前生产经营困难,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关工作。

2.标志性细节:中小制造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为推动这种高成长性,国内不少大的城市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并不断扩大成为全国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试验田”。如2007年青岛市经贸委出台了专门的《青岛市民营制造企业教育培训大纲(试行)》。青岛在促进中小制造企业发展方面,坚持了高起点发展的原则,有效打造了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在很多方面成为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试验田”。

3.标志性成效:中小制造企业的高成长性,给经济以越来越丰富的回报,中小制造企业群被誉为“高回报地带”。此外中小制造企业还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

三、中小制造企业市场营销存在问题

1.市场调查不充分,无法明确回答“谁是你的目标客户”。很多中小制造企业在刚起步时各项资源有限,无法像大企业那样投入巨大市场调研经费,对目标客户信息了解不充分。例如一家生产氟涂料公司,只负责高档氟碳金属漆生产,由于前期市场调查不充分,开始主要把业务定在型材市场,可是销量一直上不去。后来在开展市场调查后才得知型材市场需求零散且量小,而渠道成本也太大,就把主营业务方向调整为外墙和钢结构,取得明显突破。市场调查不充分造成市场细分欠缺,无法找到目标客户,这是目前中小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2.对竞争对手了解不充分。 中小制造企业普遍过分关注眼前竞争对手而忽视远期对手及破坏性技术。企业普遍缺乏搜集和分化竞争对手的能力,缺乏对自己产品的保护意识。例如某公司是一个专门生产墙用护角的企业,其墙护角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但其一车间主任后来出去单干,与公司竞争并取得了不错业绩,而公司却没有在意这一情况,认为自己有绝对优势;可对方后来却把公司无力经营的市场做的很好,给公司遭成很大损失。中小制造企业在不断维护自身创新制度情况下,应保护好自己,时刻留心竞争对手的变化。

3.市场营销团队管理不善,对业务员绩效考核模糊。如一些中小制造企业的销售部门一般和生产部门没有形成紧密联系,企业不能及时改进产品,营销与生产脱节。企业对营销团队支持不力,财力和物力上明显比其他部门少,这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质量。虽然中小制造企业资源有限,但开发市场时必要的开支是应该的,不应因此而失去机会。但一些中小制造企业对市场调查缺乏认识,现金流又制约着其投入,只能在小范围做文章。对业务员的绩效考核没有科学标准,使其不关心企业营销。

四、中小制造企业市场营销建议

1.市场调查是市场营销的前导。做好市场调查,要结合中小制造企业的特点。由于人力、财力和时间有限性,中小制造企业更应该重调查方案设计与信息分析,调查方案设计关系到整个实施的成败,信息分析直接决定成功的指标,相反就不能结合市场推广来做市场调查,对中小制造企业比较适宜的就是由业务员在推广市场时一并做市场调查,可以节省一部分资源,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

2.组织竞争情报系统,对竞争对手保持时刻警惕。“战场上的失败可以原谅,但遭到突然袭击不能原谅。”弗勒德里克这句话强调了组织情报系统的重要性。中小制造企业不必设置情报部门,情报工作可以交给外部来做,而管理协调的工作由营销经理负责。竞争情报系统有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和项目经理组成。中小制造企业组织情报系统应充分利用市场开发人员的作用,及时处理市场营销人员从市场带来的有价值信息并做出对竞争对手的有效反应,同时定期对信息汇总,从而加强对对手的了解,预测其动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小制造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要坚持长期性、持续性和可参考性,要信任员工,激励员工来为企业发展提供有价值信息。

3.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要做到明确、公正,选择适当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中小制造企业销售考核制度要制定相应的业绩标准和激励机制。业绩标准有利于对业务员进行适度加压从而保持企业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机制要从过去的注重个体激励向个体间竞争激励转变,要有利于业务员选拔,提高业务员素质。中小制造企业还要注重营销沟通,只有企业的各个部门特别是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市场方案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五、结束语

中小制造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主要参与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制造企业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更应抓住机遇好好发展,对自身存在的营销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做好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注意营销的动态循环和公司资源充分利用,有的放矢,在营销中有计划性和针对性,不断推动中小制造企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制造业市场发展例5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中小制造型企业近年来发展大步向前,成为一支庞大的队伍,现已形成了电子通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汽车船舶、服装服饰六大支柱产业。

二、当前中小制造企业生存环境特点

1.标志性规章:国家工业和信息部制定各种相关规章以保障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打造“三有环境”,即有法可依、有资金支持、有发展方向可循,从而推动小制造企业逐步实现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并在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鼓励支持发展中小制造企业的具体措施。明确提出要扶持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从创业时就选准产业方向,从而有利于发展现代制造业等先进业态。

针对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出《关于做好缓解当前生产经营困难,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做好缓解当前生产经营困难,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关工作。

2.标志性细节:中小制造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为推动这种高成长性,国内不少大的城市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并不断扩大成为全国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试验田”。如2007年青岛市经贸委出台了专门的《青岛市民营制造企业教育培训大纲(试行)》。青岛在促进中小制造企业发展方面,坚持了高起点发展的原则,有效打造了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在很多方面成为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试验田”。

3.标志性成效:中小制造企业的高成长性,给经济以越来越丰富的回报,中小制造企业群被誉为“高回报地带”。此外中小制造企业还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

三、中小制造企业市场营销存在问题

1.市场调查不充分,无法明确回答“谁是你的目标客户”。很多中小制造企业在刚起步时各项资源有限,无法像大企业那样投入巨大市场调研经费,对目标客户信息了解不充分。例如一家生产氟涂料公司,只负责高档氟碳金属漆生产,由于前期市场调查不充分,开始主要把业务定在型材市场,可是销量一直上不去。后来在开展市场调查后才得知型材市场需求零散且量小,而渠道成本也太大,就把主营业务方向调整为外墙和钢结构,取得明显突破。市场调查不充分造成市场细分欠缺,无法找到目标客户,这是目前中小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2.对竞争对手了解不充分。 中小制造企业普遍过分关注眼前竞争对手而忽视远期对手及破坏性技术。企业普遍缺乏搜集和分化竞争对手的能力,缺乏对自己产品的保护意识。例如某公司是一个专门生产墙用护角的企业,其墙护角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但其一车间主任后来出去单干,与公司竞争并取得了不错业绩,而公司却没有在意这一情况,认为自己有绝对优势;可对方后来却把公司无力经营的市场做的很好,给公司遭成很大损失。中小制造企业在不断维护自身创新制度情况下,应保护好自己,时刻留心竞争对手的变化。

3.市场营销团队管理不善,对业务员绩效考核模糊。如一些中小制造企业的销售部门一般和生产部门没有形成紧密联系,企业不能及时改进产品,营销与生产脱节。企业对营销团队支持不力,财力和物力上明显比其他部门少,这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质量。虽然中小制造企业资源有限,但开发市场时必要的开支是应该的,不应因此而失去机会。但一些中小制造企业对市场调查缺乏认识,现金流又制约着其投入,只能在小范围做文章。对业务员的绩效考核没有科学标准,使其不关心企业营销。四、中小制造企业市场营销建议

1.市场调查是市场营销的前导。做好市场调查,要结合中小制造企业的特点。由于人力、财力和时间有限性,中小制造企业更应该重调查方案设计与信息分析,调查方案设计关系到整个实施的成败,信息分析直接决定成功的指标,相反就不能结合市场推广来做市场调查,对中小制造企业比较适宜的就是由业务员在推广市场时一并做市场调查,可以节省一部分资源,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

2.组织竞争情报系统,对竞争对手保持时刻警惕。“战场上的失败可以原谅,但遭到突然袭击不能原谅。”弗勒德里克这句话强调了组织情报系统的重要性。中小制造企业不必设置情报部门,情报工作可以交给外部来做,而管理协调的工作由营销经理负责。竞争情报系统有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和项目经理组成。中小制造企业组织情报系统应充分利用市场开发人员的作用,及时处理市场营销人员从市场带来的有价值信息并做出对竞争对手的有效反应,同时定期对信息汇总,从而加强对对手的了解,预测其动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小制造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要坚持长期性、持续性和可参考性,要信任员工,激励员工来为企业发展提供有价值信息。

3.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要做到明确、公正,选择适当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中小制造企业销售考核制度要制定相应的业绩标准和激励机制。业绩标准有利于对业务员进行适度加压从而保持企业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机制要从过去的注重个体激励向个体间竞争激励转变,要有利于业务员选拔,提高业务员素质。中小制造企业还要注重营销沟通,只有企业的各个部门特别是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市场方案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五、结束语

中小制造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主要参与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制造企业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更应抓住机遇好好发展,对自身存在的营销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做好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注意营销的动态循环和公司资源充分利用,有的放矢,在营销中有计划性和针对性,不断推动中小制造企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制造业市场发展例6

关键词:风机制造;SCP范式;产业发展

一、 引言

根据巴克莱银行的统计,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为热能69%,水能22%,核能1%,其他清洁能源7%。但是在热能发电中煤炭占到了70%,与欧美国家“石油为主,煤炭、天然气为辅,水电、核能为补充”的能源结构有着较大差异。这种失衡的结构也导致了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寻找和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未来的发展方向。巴克莱银行预计,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到我国能源消费的35%,其中风能和太阳能约占15%。风能相较其他新能源而言,具有技术成熟、发电成本较低的巨大优势,欧美国家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风力发电产业链,最适合大规模商业化开发,也是我国发展清洁的新能源首选。

二、中国风机制造业市场结构分析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2013年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风机制造业呈现出一家独大的局面,行业排名第一的金风科技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3.3%,第二名联合动力的市场占有率则只有9.2%,第三名明阳风电的市场占有率为8%。

2006年时,我国风机主要的制造商只有金风科技,大部分市场份额被Vestas、GE和Gamesa等外资企业占据,这也说明我国本土风机制造业当时实力较弱,无法与拥有技术优势的外资企业抗拒。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风机制造业之中,外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也开始逐渐下降。在这一进程之中,金风科技一直保持着行业龙头的地位,其市场占有率只有08、09、10年被华锐风电超越居于第二位。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公布的数据,2006年至2013年行业的CR4指数分别为0.8541、0.7381、0.6703、0.655、0.599、0.532、0.47;CR8指数分别为0.9248、0.8698、0.8315、0.81、0.82、0.771、0.738、0.657。

根据CR4与CR8的历史走势可以看出我国风机制造业的行业集中度是逐渐下降的,根据贝恩的产业结构与类型划分,我国风机制造业从06年的寡占I型逐步发展到13年的寡占IV型。根据植草益的产业结构与类型划分,我国风机制造业从06年的极高寡占型逐步发展到13年的高中寡占型。总的来说,我国风机制造业的竞争程度在逐渐加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三、中国风机制造业市场行为分析

(一)风机制造业融资行为分析

由于风机制造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因此大部分制造商都属于中小型企业,企业规模较小,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一部分是长期经营所累积下来的利润,另一部分则是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资金力量相对薄弱,风机制造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好自身的资金问题。在实际的经营发展中,一些发展良好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商业信用获得运营资本;但是总体而言,对于大多数的风机制造企业来说,它们均面临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它们的融资行为受国家当前的金融环境和政策的影响较大。同时风机制造业又是一个资金壁垒较高的行业,若能筹措到充足的资金则会面对较好的发展机会,否则,极易被较高的资金壁垒排斥在外。因此风机制造企业要想加快自身的发展,保障自身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的市场地位就需要解决好企业资金问题。

(二)风机制造业定价行为

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寡头垄断企业如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等对内外资企业都保持着巨大优势,既对价格定位进行主导支配,其他企业都依据龙头企业的定价来制定自己的价格;还对风机市场的市场情况和价格情况变化最为关注,根据德意志银行的统计,风机市场的平均价格的调整往往落后于金风科技的价格调整。

(三)风机制造业整合并购行为

从2005年到2013年,活跃在市场上的风机制造企业数量从40家增加到了100家左右。但是根据专业机构的评估,风机制造可以产生规模效应的边界点在50万KW/年以上,年度装机规模需求需要达到1000~1500万KW/年,也就是说,实际上市场上只需要20~25家有效率的风机制造企业就可以满足风机市场的需求。但是目前尚未有任何一家风机制造企业的装机容量能够达到产生规模效应的边界点之上。因此我国风机制造市场中尚未出现大规模的并购行为。随着各家制造商产能的逐步提升,可以预见未来将发生频繁的并购行为。

四、中国风机制造业市场绩效分析

(一)利润水平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对风机制造业的利润率研究主要采用的数据是风机制造业内主要上市公司的利润率作为指标。虽然上市公司的利润率并不能代表整个产业的利润率水平,但是,由于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在国内整机市场份额前列的公司,所以可以认为其仍然代表了整个行业市场绩效的变化过程。

这里选取了金风科技、湘电股份、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华仪电气和华锐风电六家上市公司来考察风机制造商的利润情况。行业平均利润率是根据这六家上市公司的风机制造业务的毛利率计算得出的。2007至2013年,风机行业平均利润率分别为18.36%、17.17%、19.99%、17.94%、13.89%、9.37%、14.76%。

(二)技术进步水平

2005年,我国风电场新安装的MW级风电机组仅占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的21.5%。随着国内风机制造企业MW级风电机组产量的增加,2007年MW级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占到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的51%,2008年占到72.8%,2009年占到86.8%。MW级风电机组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风电市场的主流产品。

与此同时,受国际风电发展大型化趋势的驱使,我国大型风电企业也开始进入风电装备大型化的竞争,2009年以来,我国在多MW级风电机组研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如金风科技研制的2.5MW和3MW的风电机组、华锐风电研制的3MW、5MW海上风电机组、湘电股份和保定天威研制出的3MW风电机组。

(三)市场绩效与市场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从第二章的内容看,我国风机制造业属于寡头垄断型市场。传统的SCP框架假设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最能刻画市场结构的指标当属产业集中度,而最能代表市场绩效的指标当属行业平均利润率,假设我国风机制造业的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符合SCP的传统框架,以行业平均毛利率SPR为因变量,产业集中度CR4为自变量,建立一元回归模型。

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上述模型得到的估计值为-0.009182,T统计量为-0.116,P值为0.9119;的估计值为0.273098,T统计量为2.155,P值为0.0838。

根据P值来看,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产业集中度与我国风机制造业利润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我国风机制造市场的市场绩效受市场结构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近几年我国风机制造业产业集中度的下降,风机制造业的利润水平也随之降低。对于风机制造企业来说,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就必须努力扩大自己所占的市场份额。

从这一结果来看,我国风机制造业的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行业平均利润率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而提高。这一结果也说明了我国风机制造业符合传统的SCP框架。

五、政策建议

(一)制定成熟的市场准入制度

我国风机制造市场目前还属于寡占型的市场结构,从第四章的实证分析来看,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越多所获得的利润水平就越高。这将导致盲目进入产业抢占市场份额的行为。为了防止这些不能达到规模经济的小企业进入市场,政府应该根据技术、产能等条件制定最低准入标准,严格控制风机制造业产能盲目扩张。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之间的并购整合,鼓励优势企业做强做大,培育具有达到行业规模效应边界的大企业。

(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从之前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我国风机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并且产品的质量也不能与外国公司相提并论。为了提高我国风机自主创新和技术水平,尽快赶上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国家鼓励风机制造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风机制造企业在吸收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要通过对国外先进产品的研究与模仿加强自身研发团队的培养。同时,为了提高国内风机的质量,还需要建立严格的风电机组并网技术标准和相应的检测程序。

(三)加强产学研联盟机制建设

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对产学研资源平台的利用率不高,不能充分发挥三者的优势。风机制造技术的创新离不开理论知识的发展,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基础性的科学研究为风机制造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风机制造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结成产学研联盟,不仅能够提高风机制造企业自身的研发实力,也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人才提供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的平台。(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琦、许移庆. 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的若干问题初探[J]. 上海电力,2007(2)

[2]王冬梅.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 生态经济,2009(4)

[3]汪宁渤. 风电发展瓶颈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J]. 中国能源,2012(3)

[4]尹明、葛旭波、王成山等. 中国风电大规模开发相关问题探讨[J]. 中国电力,2010(3)

制造业市场发展例7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中小制造型企业近年来发展大步向前,成为一支庞大的队伍,现已形成了通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汽车船舶、服装服饰六大支柱产业。

二、当前中小制造企业生存环境特点

1.标志性规章:国家工业和信息部制定各种相关规章以保障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打造“三有环境”,即有法可依、有资金支持、有发展方向可循,从而推动小制造企业逐步实现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并在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服务等方面提出了鼓励支持发展中小制造企业的具体措施。明确提出要扶持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从创业时就选准产业方向,从而有利于发展现代制造业等先进业态。

针对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出《关于做好缓解当前生产经营困难,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中小企业部门要做好缓解当前生产经营困难,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关工作。

2.标志性细节:中小制造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为推动这种高成长性,国内不少大的城市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并不断扩大成为全国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试验田”。如2007年青岛市经贸委出台了专门的《青岛市民营制造企业培训大纲(试行)》。青岛在促进中小制造企业发展方面,坚持了高起点发展的原则,有效打造了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在很多方面成为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试验田”。

3.标志性成效:中小制造企业的高成长性,给经济以越来越丰富的回报,中小制造企业群被誉为“高回报地带”。此外中小制造企业还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

三、中小制造企业市场营销存在问题

1.市场不充分,无法明确回答“谁是你的目标客户”。很多中小制造企业在刚起步时各项资源有限,无法像大企业那样投入巨大市场调研经费,对目标客户信息了解不充分。例如一家生产氟涂料公司,只负责高档氟碳金属漆生产,由于前期市场调查不充分,开始主要把业务定在型材市场,可是销量一直上不去。后来在开展市场调查后才得知型材市场需求零散且量小,而渠道也太大,就把主营业务方向调整为外墙和钢结构,取得明显突破。市场调查不充分造成市场细分欠缺,无法找到目标客户,这是目前中小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2.对竞争对手了解不充分。 中小制造企业普遍过分关注眼前竞争对手而忽视远期对手及破坏性技术。企业普遍缺乏搜集和分化竞争对手的能力,缺乏对自己产品的保护意识。例如某公司是一个专门生产墙用护角的企业,其墙护角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但其一车间主任后来出去单干,与公司竞争并取得了不错业绩,而公司却没有在意这一情况,认为自己有绝对优势;可对方后来却把公司无力经营的市场做的很好,给公司遭成很大损失。中小制造企业在不断维护自身创新制度情况下,应保护好自己,时刻留心竞争对手的变化。

3.团队不善,对业务员绩效考核模糊。如一些中小制造企业的销售部门一般和生产部门没有形成紧密联系,企业不能及时改进产品,营销与生产脱节。企业对营销团队支持不力,财力和物力上明显比其他部门少,这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质量。虽然中小制造企业资源有限,但开发市场时必要的开支是应该的,不应因此而失去机会。但一些中小制造企业对市场缺乏认识,现金流又制约着其投入,只能在小范围做文章。对业务员的绩效考核没有科学标准,使其不关心企业营销。

四、中小制造企业市场营销建议

1.市场调查是市场营销的前导。做好市场调查,要结合中小制造企业的特点。由于、财力和时间有限性,中小制造企业更应该重调查方案设计与信息分析,调查方案设计关系到整个实施的成败,信息分析直接决定成功的指标,相反就不能结合市场推广来做市场调查,对中小制造企业比较适宜的就是由业务员在推广市场时一并做市场调查,可以节省一部分资源,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

2.组织竞争情报系统,对竞争对手保持时刻警惕。“战场上的失败可以原谅,但遭到突然袭击不能原谅。”弗勒德里克这句话强调了组织情报系统的重要性。中小制造企业不必设置情报部门,情报工作可以交给外部来做,而管理协调的工作由营销经理负责。竞争情报系统有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和项目经理组成。中小制造企业组织情报系统应充分利用市场开发人员的作用,及时处理市场营销人员从市场带来的有价值信息并做出对竞争对手的有效反应,同时定期对信息汇总,从而加强对对手的了解,预测其动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小制造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要坚持长期性、持续性和可参考性,要信任员工,激励员工来为企业发展提供有价值信息。

制造业市场发展例8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173-02

虽然对功能集群发展规律的研究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功能集群升级以及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机制等理论问题已逐渐成为新研究领域。浙江省义乌市专业市场数量之多、产业集群分布之广,在国际上非常罕见,经济发展史上也前所未有。这是一种巧合,还是背后有某种机制支撑?若二者具有某种联系,其相互作用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一、功能集群、制造业产业集群升级以及两者之间良好互动机制形成的理论依据

专业化的高端服务体系对于制造业集群的创新和升级至关重要,波特模型中两个因子都指向专业化的支撑体系。许多研究也都明确指出,区域服务业的结构和特征显著地影响到了集群吸引企业的能力,而大量的本地需求则可以极大促进本地服务提供者的发展(波特,2000)。实践表明,为某一发展良好的集群量身定做的、有紧密联系的,以改善其微观商务环境为目标而建立的专业化、功能性的服务集群往往比创立新的服务集群要成功很多(Ketels,2004)。国内理论界认为,专业市场是一种只需支付较低的费用就可共享的规模巨大的销售网络。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往往与一个或多个专业市场群相伴而生、相得益彰,如绍兴有纺织产业集群和中国轻纺城,嵊州有领带产业集群和领带商品城,义乌有各类小商品产业集群和中国小商品城等。目前,仅浙江省就有4 000多个专业市场,其中交易值超过1亿元的有223个(孙振明,2008)。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出现诸如浙江省的“块状经济”、广东省的“专业镇”以及北京中关村等生产专业化集中现象。此后,中国地理学家引入西方的产业集群理论,对这些制造业集聚现象进行了广泛讨论和研究。中国已有160个大中城市拥有不同程度的产业集群;大大小小的产业集群有数千个,且大多数行业中都有了产业集群的存在(孙艳,2005)。理论上讲,产业集群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强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然而中国大多数集群与西方以技艺、创新和时尚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群有很大差异,多集中于供应链下游,而且各地同质化的竞争正不断引致地方政府的恶性竞争、功能锁定、成本无限压缩,给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可以说目前中国大多产业集群只能算是“准集群”,尚处于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

二、义乌功能集群以及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初,义乌篁园小商品市场形成的初期,几乎得不到当地相关产业的支持,只有非常少的市场经营户开始建立家庭小作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专业市场越来越具有共享式交易平台的功能,义乌本地的制造业开始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各类专业市场的设立为物美价廉的小商品提供了一条销往全国的便捷途径,更多商贸企业或经商户为实现工贸一体而选择进入制造业,导致义乌优势产业集群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义乌市场依托开明政府的正确引导,在市场经济自发的大力助推下以专业市场转型迅速带动制造业集群升级,逐渐发展为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物流服务等在内的专业市场集群。反过来,随着义乌制造业集群紧跟时展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各类专业市场更加繁荣,不断将义乌市场复制到全国各地,170多万种义乌商品甚至在全世界212个国家和地区均有销售,义乌已经成为全国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平台以及小商品海洋和国际流行信息的集散中心。当前,通过电子商务技术的全面应用,义乌市正在努力淡化早期的单一商品集散和交易场所特征,力求实现货物流通与实体市场的逐渐剥离,从而将义乌市场打造为以供应链为内核的全覆盖功能集群。与此同时,近年来义乌市正继续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积极探索发展和扶持培育新兴产业,努力打造“实业洼地”。

2011年3月4日,国务院发文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国函[2011]22号),批准设立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这一浙江省首个部级综合改革试点,该方案的顺利获批把义乌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这必将进一步提升义乌市场的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推动义乌市场由单纯的商品供应者向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提供商转变,同时也将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对义乌市的工业发展以及企业产品的创新和升级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机遇。

义乌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恰逢“十二五”开局之际,在提升制造业集群综合竞争力、引导其由经营户自发办厂走向全面规范、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专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及其与制造业集群的良性互动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相对于多年来发展势头持续强劲、在全球均享有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义乌专业市场群而言,以专业市场为代表的功能集群明显领先于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义乌的制造业集群仍有明显不足:一是总体来看,制造业集群发展仍然在走低端路径,在义乌本地投资建设的绝大多数制造业基地技术含量偏低,集中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国际竞争力较弱;二是大多数产业集群还是中小企业的盲目扎堆建设,具体表现为产业领域或分工环节的重复建设突出,并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及配套产业的相互支撑。

三、义乌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与功能集群的互动机制分析

义乌模式的显著特点主要在于以种类丰富的小商品专业市场群为龙头,以周边相关制造业集群为坚强后盾,以二者的良性互动为助推力量,通过专业化市场集群的创建、发展及升华来有力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笔者认为,义乌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与功能集群的互动机制分析中迫切需要深入思考的是一方面如何围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高要求,通过功能集群的资源优化,为义乌市场的国际贸易增长模式转变找到新的突破点;另一方面,如何在新的背景下继续推动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真正实现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预期目标。

作为初具雏形的功能集群,义乌的专业市场群具有成本低、种类全、充分竞争和国际化特征明显等优点,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不断催生相应的地方产业集群:首先,在制造业集群初建时期,专业市场作为生产者和交易者的服务平台,使得制造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可以获得迅速进入市场的便捷渠道,并在短期内低成本扩大产销规模,专业市场群与制造业集群的分工协作促进了制造业集群中的优势生产企业及贸易集群内的优质经销商在各自领域的专业化;其次,随着专业市场的爆炸式发展及相关产业集群集聚度的不断提高,专业市场逐渐演变为包括采集信息、比较价格、展示商品、物流服务、市场采购等多样化服务在内的功能集群,同时义乌专业市场群内的激烈竞争对相关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升级形成了高强度的倒逼机制,即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大挤压了制造环节的利润空间。

总之,在义乌功能集群与制造业集群的多年互动影响中,专业市场始终占据主动地位,不断拉动和实现义乌市场和产业集群的共同完善和升级。

四、义乌制造业集群调整的战略与对策建议

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借助功能集群的各种优点,尽快建立其对义乌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速培育的倒逼机制,加快义乌市从目前低级的准集群发展到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创新性产业集群,实现地方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义乌市先进制造业的可持续性发展。(1)制定和实施品牌及知识产权战略。努力引导优势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培育一批全国知名品牌;积极探索以企业、行业和专业市场为重点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频繁开展知识产权在义乌各专业市场的宣讲和执法专项行动。 (2)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切实改善义乌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各级政府部门均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健全为企业服务的长效机制,切实为先进制造业结构调整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第二,提升工业布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和优势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一是加快以义乌市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的园区建设,科学规划和提升现有制造业布局;二是进一步做强做大针织袜业、饰品、玩具、工艺品、拉链等优势产业,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三是扶持并引导特色装备制造、电子电器和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尽快实现整体转型升级;四是鼓励优势企业将产业链向创意、研发等领域延伸,增强产业的凝聚力和区域竞争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参考文献:

[1] Ketels Christian.All Together Now FDI Magazine[J].June 2004.

[2] Poter,Michael.Locations,Clusters,and Company Strategy,in Chapter 13,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nomic Geograph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3] 郑吉昌,夏晴.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以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例[J].财贸经济,2004,(9).

[4] 孙艳.产业集群:中国区域经济加速器[J].海内与海外,2005,(11).

制造业市场发展例9

中图分类号: TE984 文献标识码:A

再制造(Remanufac)是一种新兴的发展理念,其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节约能源的有效统一。这不再是单纯的政策导向,更是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基于目前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可利用资源能源的压力过大的现实,发展再制造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在工程机械业发展再制造产业不仅可以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而且可以活跃广大市场,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再制造发展的机遇

1.1政策优惠

循环经济及节能减排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再制造业恰是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家明确 “再制造产业化”是循环经济关键工程之一;“2012APRA北京再制造国际论坛”酝酿相关政策;同时出台《再制造产品目录》之后,国家可能会针对目录产品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税收),这些兴奋剂激起再制造业的活跃发展。

1.2工程机械的 “黄金时代”

在工程机械业中,再制造是一种全新的概念。但是强势品牌推动,使再制造概念得到迅速传播与认可。所以工程机械业的发展必定为再制造业带来崭新的发展契机。当前我国工程制造业进入了黄金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①我国在基础建设方面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这加大了市场对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量,机械业产销量持续增长。同时,市场发展表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差异化的,在细分的市场中这些特点推动机械企业的发展;②企业勇于突破原有机制体制的束缚,大胆走创新路,不断提升自己竞争力与内生动力,增强自己行业适应力和对市场的迎合能力,例如徐工集团挖掘机部分产品达到了国际水准,打破了外国垄断高端机械局面;③机械行业具有经营方式多元化、服务特色化的特点,这些有利于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提升市场成交量。

总之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发展为再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首先多样户群为再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其次机械市场产品产销量持续走高,为再制造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工程机械企业与用户能够专业快速的把握产品信息,这种正对称性的市场信息为工程再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2 再制造发展的困惑

据调查,我国将近80%的在役工程设备将要超过保质期,倘若将这些机械投入到再制造业中,至少将产生600亿元的规模效益。但这样庞大的市场,前期投入却终究未转换成经济效益,再制造仅是个“看上去极美”的新型行业,发展却无法与制造业相媲美,其发展困难重重,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再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国家法规规定再制造原料只能来自汽车维修旧件及固定用户,这导致生产原料短缺,致使市场需求得不到跟不上的满足,其次海关条例对旧件管理不明确,甚至会发生禁止旧机械设备进口的事件,这又一次扼杀了再制造业获得新鲜血液的可能性;②企业积极性看似火热。由于目前再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并不强,且资本市场的冷落使其发展难以获得雄厚的资金支持;同时,购买旧件的增值税发票也难以办理,进项税额无法抵消,这无疑加大了再制造成本;若定价高于50%,基本无法获得市场认可。因此,再制造企业将面临长期投融资难、成本高、效益低、认同度低等问题,这就打击了企业积极性;③再制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行业经济效益低,其中部分企业规模小,露天存放旧件,刮风下雨时还会形成二次污染。总之当前再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3 政策建议

当前再制造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壮大再制造业的发展,发挥其对经济、资源、环境的积极作用是国家及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笔者在分析研究其发展机遇与困惑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①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政策扶持是国家鼓励产业发展的必要措施之一,建立和发展再制造业的完整体系,国家要建立严格的准入体制机制,并且允许并推动再制造产品及二手机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双向流动;实行再制造业目录制管理,将其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政府应加大对共性再制造技术的资金扶持。

②努力推行产业化经营。当前我国工程机械业的再制造经营发展方式多样,如成立专门公司、混线再制造和大修工厂是我国再制造生产的主要方式,这些方式也各有优点,但形成规模效应的很少,经济效益也较低,所以推行产业化经营,建立品牌企业,从质量和规模上提升再制造业的质量。

③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再制造业的竞争力。提高再制造业每个环节的科技水平,同时每个环节要实现互通,从而全面建设再制造业发展体系。科技水平是提高质量的有效方式和保障,同时高质量的产品也可以承受市场考验,实现自身价值,所以制造高质量、价格适中的再制造产品是提高再制造业竞争力的王牌,也是被市场认可的必备条件。

④加大宣传,提高认可度和信任度。当前我国再制造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并不高。要大力宣传其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及用户编写不同的宣传资料,还可以建立一些关于再制造的体验馆,对消费者和用户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对产品的信任及认可度,扩大再制造产品市场。

结语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发展再制造业最有利的时代背景,工程机械业是其沃土。只要国家、企业坚持走下去,即使有再多的挑战,也会被克服,工程再制造业也必定在新世纪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吴学松.工程机械维修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届工程机械再制造发展论坛上海召开[J].建筑机械化.2011(10):12-12.

[2]叶元忠.大型物流企业工程机械再制造探析[J].铜业工程.2011(4):59-61.

制造业市场发展例10

引言

现代机械的快速发展带动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国家生产力中60%多都需要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根据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机械水平,对机械产品市场进行分析,研究市场环境、经济高速技术水平的变化,认识机械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体制的改革,加强机械制造的发展趋势,实现我国机械产品的品质提高。

一、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特点

1、动态发展特点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特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制造技术需要高新技术产品的设计逐步提高,提高机械产业生产管理的营销效果,对机械领域全程进行优质化管理,提高机械制造技术的更新和优化,确保机械产业生产发展的有效性。

2、新兴技术产业的系统发展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是面向新兴技术产业的,按照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标准,对机械制造产业进行效益分析,逐步提高我国现代机械市场发展的竞争性,实现新兴技术产业系统的综合发展。

3、机械制造体系复杂

机械制造体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系统存在敏捷的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系统科学等多种研究都需要配套的系统机械结构制造。通过有效的机械运行机制标准,逐步提高现代机械优化发展水平,改善机械制造的优化发展水平,确保系统体系的运行结构合理化。按照机械制造体系规模,对机械制造的生产标准进行能力分析,从而满足现有的机械制造要求。机械制造的敏感度和适应度都需要复合机械设备的动态使用标准,按照机械制造技术水平进行分配,从机械设计、工艺、售后等服务产品上进行分析,对使用寿命周期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从而有效提高整体系统的控制标准。

4、操控机械的生产标准过程

机械操作标准需要强调生产标准,对机械性能、信息技术标准、自动化设计、新材料使用情况进行综合的调研和分析,确定新技术成本孔氏范围,从机械技术中寻找生产物质流程、能量信息系统等,提高信息生产的标准化操作。

5、市场竞争的统一

机械产品的技术要求相对单一,需要在市场发展中尽快完善机械产品功能的上市和提高,对市场的竞争、售后、管理进行调整,确保机械操作控制的核心目标,对时间、成本、质量等多个要素进行分析判断,提升信息技术的操控范围,确保制造产业与市场其他产业需求标准的分配合理性。

二、机械存在的差距实施技术对策

为了有效改善机械操作标准,需要对我国的制造工艺水平进行分析。我国的机械存在差异性不足,机械原有操作不足,信息量低、市场经营落后,存在不足的竞争问题。面对这种问题,需要加强机械制造的开发和创新,逐步提高机械市场的经营和发展,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对机械制造产业的差距和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尽可能的采取有效的适应标准完善相关差距,实现有效策略的管理和控制。

1、人才的管理

机械的操控需要人的管理,而技术的创新仍然需要人才研究。面对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体制标准,加强现代经济技术的研究,对经济生产模式进行改良和创新,对科技人才进行市场意识控制管理,逐步培养其具有市场导向的发展方向。对市场产业、信息、效益等多项问题进行研究,加深科技人员的意识培养和管理,逐步完善机械产业的发展水平,拓展科学技术领域,对现代技术发展教育水平进行研究和提升。依照现代工业发展科学技术水平,逐步加强现代科技的实时,提升市场经济服务理念,保证人才的管理有效性。

2、法律法规的建设

依照市场的宏观调控对市场机械建设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控,改善市场环境的控制标准,对订制的产业科学进行规划,逐步完善法律法规标准,防止出现建设的重复性,尽可能的提高市场竞争发展效果。

3、机械服务的产业的发展

根据机械设备的各项领域操作,对生产厂家的相关利润水平进行调整和控制,逐步完善及系诶固定资产的规格控制,按照机械用户产生操作标准要求,逐步满足个性化生产发展需求。

4、全球化产品的开发

加强全球化机械产业的开发,对操作平台进行拓展,加强社会资源的管理,逐步引进国际有经验的工程师进行操控管理,完善机械工艺标准品质的规划,提升现代机械产品的全球化管理。

5、加强信息要素的管理

依照现代机械信息物质标准,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和处理,开工至产品的物质表现,对产业中的相关网络化运营、卫星数据等非现实产业进行调整,逐步改善生产信息化的需求配合。按照我国的发展国情,逐步完善生产运营模式,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模式管理,对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技术发展能力范围、可能出现的相关困难进行科学化研究和分析,改善我国现代机械制造的标准模式管理,建立成熟的、具有组织计划标准的工程控制管理。结合现有的城市信息组织,有计划、有方案的合理进行工程管理,完成机械的敏感制造、智能制造和精良制造等技术标准,开发适合我国现展国情的生产模式,改善现代企业的市场发展需求。

6、提升机械制造技术的管理

依照机械制造发展产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对现代信息的管理进行物质、质量、设计、生产、技术操作、现代化信息调整,逐步完善企业的人才培养,加强国际上机械技术水平的准确交流,确保现代机械技术的稳定革新和提升,实现现代机械技术水平的准确发展,为未来我国机械的技术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科技的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大批量试用现代机械完成技术施工和管理,依照机械发展的标准,对机械指导的技术水平、设计原理、投入标准和实施发展策略进行调控和分析,改善现代机械指导的研究标准范围,加强现代机械的研究,提升现代机械实施管理水平,从而有效的实现现代机械制造产业的快速进步,实现机械制造技术品质的提升。

制造业市场发展例11

引言

现代机械的快速发展带动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国家生产力中60%多都需要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根据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机械水平,对机械产品市场进行分析,研究市场环境、经济高速技术水平的变化,认识机械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体制的改革,加强机械制造的发展趋势,实现我国机械产品的品质提高。

一、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特点

1、动态发展特点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特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制造技术需要高新技术产品的设计逐步提高,提高机械产业生产管理的营销效果,对机械领域全程进行优质化管理,提高机械制造技术的更新和优化,确保机械产业生产发展的有效性。

2、新兴技术产业的系统发展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是面向新兴技术产业的,按照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标准,对机械制造产业进行效益分析,逐步提高我国现代机械市场发展的竞争性,实现新兴技术产业系统的综合发展。

3、机械制造体系复杂 机械制造体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系统存在敏捷的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系统科学等多种研究都需要配套的系统机械结构制造。通过有效的机械运行机制标准,逐步提高现代机械优化发展水平,改善机械制造的优化发展水平,确保系统体系的运行结构合理化。按照机械制造体系规模,对机械制造的生产标准进行能力分析,从而满足现有的机械制造要求。机械制造的敏感度和适应度都需要复合机械设备的动态使用标准,按照机械制造技术水平进行分配,从机械设计、工艺、售后等服务产品上进行分析,对使用寿命周期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从而有效提高整体系统的控制标准。

4、操控机械的生产标准过程 机械操作标准需要强调生产标准,对机械性能、信息技术标准、自动化设计、新材料使用情况进行综合的调研和分析,确定新技术成本孔氏范围,从机械技术中寻找生产物质流程、能量信息系统等,提高信息生产的标准化操作。

5、市场竞争的统一 机械产品的技术要求相对单一,需要在市场发展中尽快完善机械产品功能的上市和提高,对市场的竞争、售后、管理进行调整,确保机械操作控制的核心目标,对时间、成本、质量等多个要素进行分析判断,提升信息技术的操控范围,确保制造产业与市场其他产业需求标准的分配合理性。

二、机械存在的差距实施技术对策

为了有效改善机械操作标准,需要对我国的制造工艺水平进行分析。我国的机械存在差异性不足,机械原有操作不足,信息量低、市场经营落后,存在不足的竞争问题。面对这种问题,需要加强机械制造的开发和创新,逐步提高机械市场的经营和发展,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对机械制造产业的差距和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尽可能的采取有效的适应标准完善相关差距,实现有效策略的管理和控制。

1、人才的管理 机械的操控需要人的管理,而技术的创新仍然需要人才研究。面对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体制标准,加强现代经济技术的研究,对经济生产模式进行改良和创新,对科技人才进行市场意识控制管理,逐步培养其具有市场导向的发展方向。对市场产业、信息、效益等多项问题进行研究,加深科技人员的意识培养和管理,逐步完善机械产业的发展水平,拓展科学技术领域,对现代技术发展教育水平进行研究和提升。依照现代工业发展科学技术水平,逐步加强现代科技的实时,提升市场经济服务理念,保证人才的管理有效性。

2、法律法规的建设 依照市场的宏观调控对市场机械建设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控,改善市场环境的控制标准,对订制的产业科学进行规划,逐步完善法律法规标准,防止出现建设的重复性,尽可能的提高市场竞争发展效果。

3、机械服务的产业的发展 根据机械设备的各项领域操作,对生产厂家的相关利润水平进行调整和控制,逐步完善及系诶固定资产的规格控制,按照机械用户产生操作标准要求,逐步满足个性化生产发展需求。

4、全球化产品的开发 加强全球化机械产业的开发,对操作平台进行拓展,加强社会资源的管理,逐步引进国际有经验的工程师进行操控管理,完善机械工艺标准品质的规划,提升现代机械产品的全球化管理。

5、加强信息要素的管理 依照现代机械信息物质标准,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和处理,开工至产品的物质表现,对产业中的相关网络化运营、卫星数据等非现实产业进行调整,逐步改善生产信息化的需求配合。按照我国的发展国情,逐步完善生产运营模式,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模式管理,对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技术发展能力范围、可能出现的相关困难进行科学化研究和分析,改善我国现代机械制造的标准模式管理,建立成熟的、具有组织计划标准的工程控制管理。结合现有的城市信息组织,有计划、有方案的合理进行工程管理,完成机械的敏感制造、智能制造和精良制造等技术标准,开发适合我国现展国情的生产模式,改善现代企业的市场发展需求。

6、提升机械制造技术的管理 依照机械制造发展产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对现代信息的管理进行物质、质量、设计、生产、技术操作、现代化信息调整,逐步完善企业的人才培养,加强国际上机械技术水平的准确交流,确保现代机械技术的稳定革新和提升,实现现代机械技术水平的准确发展,为未来我国机械的技术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