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5 08:44:35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例1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101

历史是精彩的,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成长的历程,也展现了一个国家从古至今的风采,所以,如今历史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被安插在整个初中的学习科目中,一是为了加强学生自身的历史基础知识,二是为了告诫学生永远铭记历史,树立一种国家荣誉感和民族危机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推进,初中历史教育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历史图片逐渐放大了自身的独特光辉,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了初中历史课堂,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逐渐变得趣味无穷。本文结合了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初中历史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历史图片的方法。

一、依据教材所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历史图片

历史图片的选择,必须和教材相辅相成,反映相同或相关的历史事件,教师在选择图片时应该坚持以下三项原则:其一,与教材内容统一;其二,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即图片要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内容思考和思想认识;其三,具有典型的特点,即教师所选取的图片,要带有独特的图片意义,可以鲜明准确地展现一个时代或者一个事件的特点。

比如,教师在讲授《工业革命》一节内容时,必须首先明确三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结果均不相同,需要自己分段来讲,从而给学生详细区别出三次工业革命的典型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首先呈现蒸汽机的图片,接着呈现瓦特的图片,向学生介绍瓦特的功绩和影响,从而告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蒸汽时代。随后,教师也可以按照类似的步骤,向学生展现不同工业革命的产品,给学生依次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让学生能够对三次工业革命有一个鲜明而清晰的认识。

二、结合图片展示形态,引领学生有效读取其中信息

如上文所提,教师已经带领学生能够简单辨认并归类历史教材中的图片,可以说学生具备了简单的历史图片学习能力,但是如果遇到一些复杂难懂的图片,却无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读懂图片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一问题,从而结合图片的具体形态,引领学生提高读取历史图片有效信息的能力。但应该注意的是,初中生绝不是完全统一的群体,他们各自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进行图片的引导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讲述与“新航路开辟和三角贸易”相关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新航路和三角贸易的具体路线,于课堂教学之初展现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思考,寻找到图片上所有的有效信息并总结概括,再按照一条条的具体线路罗列下来。但学生毕竟是学生,而且此类与经济相关的历史现象,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特点都是分不开的,学生对于图片的分析难免会存在一些疑问和认识偏差,但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教师在学生总结之后,可以站在平等的地位上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更加全面的综合分析法去解读图片,和学生分享自己的认识。

三、利用图片辅助教学,设置有效历史问题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例2

G633.51

一、网络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中,很多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均为“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他们只是一味的向学生去灌输知识而不去考虑学生本身的接受程度学习意愿,长此以往,原本可以内容丰富的历史课堂就会变得愈发枯燥琐碎,十分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此,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期待感,根据授课内容来选择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资料,让学生听觉与视觉等感官神经得到多重刺激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历史学习动机,从而达到提高历史课程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验证明,由于初中阶段中的学生无论是在心理还是思想上都尚未发育成熟,因此他们很难在课堂中将那些相对深奥和抽象的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历史课程产生模棱两可的学习状态,进而从根本上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网络资源的加入就可以将那些抽象化的知识通过直观的视频画面、动画、图片等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深入融合剧情的同时加深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教授《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课程时,其中涉及了我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辽海、淞沪以及徐州这“三大战役”,很多学生在初次接触这些知识时很容易将这三大战役的地点、主要参与者、发生时间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的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混淆。历史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三大战役》精彩视频片段的方式来让学生去直观的感受不同战役的不同环境与历史情怀[1]。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已经永远成为了过去的一段历史,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都开始将授课重点和教育重心放到了对学生情感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培养上。笔者认为,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就好比是学生情感成熟期的一个过渡平台,而网络资源的加入就是让学生原本懵懂的情感能力变得具体化的催化剂。

例如在初中一年级所教授的是中国历史,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在其中穿插一些例如“唐三彩”、“造纸术”、“火药术”以及“四羊方尊”等主题纪录片,让学生跨越时代去追随古时的中国是何等的聪颖富饶,从根本上激发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初中二年级后,历史课程开始教授我国那段灰色的屈辱现代史,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播放《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以及《南京大屠杀》等抗日战争影片的方式来让学生直面看到那段属于所有华夏儿女的屈辱历史,进而让他们对献身于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烈士们报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刻的缅怀[2]。

(四)调整老师的教学方式

选择或者自行剪辑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影视片段,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在学生观看影视片段的同时,由老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学习一些事件、事件、意义、作用、性质等可以对整个历史事件进行复述。在观看完影视片段后,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样也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分析史料能力,将历史讲解与观看影视片段结合,可以使其中的人物变得具象化,学生也可全方面,多角度的理解历史知识。

二、网络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将网络资料带入到初中历史课堂已经不再是新鲜事。此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虽然得到了全国各地初中历史历史教师的高度认可,但是却也不可避免的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基于此,笔者针对如何正确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网络资源的注意事项进行如下总结。

(一)注重讲解与直观的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网络资源的最大好处即为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抽象化的历史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各个时期中不同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直观的真正价值并非是让学生单纯的看,而是要让学生带有学习目的性的去看。在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中,很多历史教师只是象征性的向学生去看一段网络资料,而并没有对资料内容展开详细且系统的讲解,因此就会让学生在观看过后仍然一头雾水,根本无法将网络资源与所学的课堂内容完整的结合到一起。为此,历史历史教师在日后的授课过程中要学会在网络资料中穿插自己的讲解内容,让学生在一边观看的过程中一边提出自己心中的困惑,从而让他们可以更加顺利的将网络资料与所学内容联系到一起,进而达到加深对历史知识理解的最终目的[3]。

(二)避免出现对历史网络资料的滥用现象

毋庸置疑的是,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网络资料只是一种辅助类型的教学手段,它本身并不具备代替历史教学内容的资格和水平。为此,历史教师绝不能够盲目的在历史教学中去引入各种类型的网络Y源,将历史课堂变成一场不伦不类的“历史影片大杂烩”。在日后的授课过程中,历史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课堂主体来确定网络资料的引入方式、引入时长等,切记不可为了追求所谓的知识“直观性”而过多的引入网络资源,从而达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网络资源引入到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变得丰富多彩且灵活有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初中历史教学水平一定会在历史网络资源的推动下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进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薛磊.网络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4(01):91-94.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例3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54

新时代课程的改革强调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的主体地位,对于中学历史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而作为历史教材不可分离的辅资源,历史图片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记录,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有助于学生加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研究和感悟记录,是优化初中历史课堂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初中的历史课程学习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必须充分处理好历史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其中较为重要的历史图片的整理,可以具体抽出大部分隐藏的历史讯息,加深自己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因此,也需要学生在认知方面有较高的能力,这就需要历史教师的专业和耐心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历史图片的呈现下,结合具体史料的介绍,全面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意义。

1.1 符合新历史课程的理念要求

历史学习是有关于历史纪实材料的分析和探究的过程,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考据和客观信息,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发生到结束的过程加以梳理,明确提出发生此类事件的具体原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有多深刻,这就需要学习者拥有足够客观、积极的心态去研究。而初中生对历史事件等并不十分关注,而且也没有足够的热情,很难全身心投入历史课程的学习氛围。而历史图片不但保证了对历史的具体资料的保留,同时会让学生自身充满学习兴趣,积极透过历史事件结合自己内心的想法,对历史事件的原因进行总结,对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新历史课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把握这样几个原则:能够足够细心地阅读和提炼相关的重要历史信息;在历史事件的分析上,思维要足够客观和全面,以便对其中发生的原因进行具体总结,加强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认识,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妥善处理措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历史图片在充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和现实性,整个过程都有效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动力,在初中历史资料已经相对繁多的状况下,学生如果能从充满精华的历史图片上,有效带动历史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必定可以形成一个新型的历史学习环境和气氛。

1.2 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结构特性

初中生处在人生观的懵懂阶段,在认知方面还不是十分成熟,刚开始学会利用记忆、思维去明白问题,解决问题。在理论思维上还比较生疏,但也伴随着少部分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萌芽,只要在教师的正面引导下,便会加强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促进各项思维的产生和发展。

初中生在具体的实践和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这就需要一定的参考资料和辅助教材,以帮助他们能够在陌生的思维工作里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对人生、历史等也会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想象力是思维构建的一种特殊方式,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一切都比较好奇,自身的想象空间又没有考虑现实因素造成的客观性和阻碍性,因此学生可以充分拓展自己对具体事件的认识角度。想象按照其创造性的差异,被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而初中在没有具体参考依据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利用充满乐趣的历史图片加强再造想象空间的开拓,通过结合相应的图片解析和言语描述,形成一套完整的历史事件的思维结构系统,并通过日常意识的不断成熟,这种能力将会日渐改善,以适应历史教学的任务,充分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2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2.1 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忽视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的颁布和实施,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上,学校显得比较重视,因此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带动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力,在学习历史方面也有了些小小的成果。但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以知识和能力为中心,忽视了初中生情感教育和人生观及价值观的确立,使得初中历史教育在遵循功利性考试传统的同时,逐渐丢失了该类学科的办学宗旨和对学生的积极意义,那就是帮助尚处在懵懂阶段的初中生找到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方向,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理念,以帮助今后人生的各项事业的处理。

历史教育本属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种,因为历史课程里包含了人的思维方式、情感处理等知识,对于初中生情感培养和健康的人生观的确定都有很大的作用。但传统的教学思想在功利考试的紧迫下并未做到相应的改进,以使得教师的一切教学改革都不是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而设计的,而是当作一种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总结历史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达到切实有效的人文思想教育的要求和水准。

2.2 忽视了教学的科学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里,一些教师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忽视历史教学的科学性,而盲目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应该在完全掌握历史资料的前提下,明确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在拓宽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应该有所限制,而现实中的教师,为了教学气氛能够热烈,学生回应能够更加积极,便放宽了对内容的限制,以使得在思维结构方面尚不成熟的初中生给出各式各样脱离历史资料本身的回答,与课程毫无关联的五花八门的回答,尽管活跃了教学的气氛,可是不仅做不好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也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情感处理方式,若不进行循序渐进的改进或是直截了当地禁止天马行空的思维,会极大地打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历史课程兴趣的有效培养。

3 历史图片辅助教学的有效运用

初中历史教学资料,在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和描述上,都是比较笼统的形式,要想教学深刻,让学生加强对历史事件的全面认识,就需要做适当的拓展工作,可以结合历史图片,对具体的历史事件的起因、结尾、意义进行详细描述,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完整丰富。

3.1 充分运用历史图片,贯穿教学课程的始终

在课程的开始阶段,要做好充分的引导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并在学生观察图片的同时具体阐述事件的初始和结尾,学生在满足一定限制要求的同时,开拓自己的思维,思考事件发生的原因。教师可以通过分辨选出相对接近历史原型的回答,给提出这类回答的学生以口头赞扬和鼓励,并让学生内部产生一种良性竞争,对历史的学习更加热情,并为获得正确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到光荣。课程尾声部分,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历史的来龙去脉,教师要做的就是令学生思考此类事件的历史意义,这是充分考量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综合标准,通过再一次的图片观察,在掌握具体原因的情况下,学生对图片的感受和具体想法也会产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学生有效学习历史、收获历史的象征。

3.2 加强地图的识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

新教材的改革,对于历史事件的背景描述也比较看重,这有助于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具体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其中地图的详细资料更作为历史辅助教材而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地图对于历史信息的记录最为明了,但这要求有较好的识图能力才能发掘,因此,教师要适当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能够借助地图的观察,分析和了解到当时具体的历史背景,有助于今后历史的有效学习。历史的有效学习,还包括对各种地域的详细名称、具体地理位置、自然人文条件、经济特征的掌握,这类繁琐的学习量的堆积,对于刚刚适应繁多的作业量的初中生来说,难免力不从心。而通过具体地图的有效观察,则可加深对各地域的印象,使得初中生在有效学习历史方面有很大突破。

历史图片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对于正处在学业繁忙,作业量堆积如山的初中生来说,做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使得学生在历史方面的学习能够借助有效的媒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通过对图像的深刻印象加强对知识的牢固掌握,使得原本枯燥的历史课程又变得充满活力和乐趣。初中的历史教学资料对历史的描述自然比较笼统,因此更应具体结合图片,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体现直观教育的优越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加强初中生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继军.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例4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50

1 前言

初中历史作为中考必考的一门科目,在初中阶段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教学地位,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讲究教学策略注重教学方法。本文将具体论述一种教学方法:找准重点,抓住主线,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线索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2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线索教学模式的两种教学方法概述

无论是什么时期的历史知识,都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点构成的,因此在进行历史知识教学以及历史事件讲解的同时要对整个事件的这些基本要素讲解清楚。而历史知识的构成要素是可以转变成为历史课程中的线索进行串联知识点的。本部分将从两个方面具体论述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线索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体包括以时间轴为主线索进行历史教学和以一个点为线索带动面的教学。

2.1 以时间轴为主线索进行历史教学

从古代史到现代史,这个历史发展过程有许多的构成事件,这些事件都有各自的起因、背景以及过程等构成因素,而这些诸多的过程因素难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遗忘现象并且会将这诸多的历史事件混淆。针对这样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时间为线索进行教学,将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先后顺序的排序,明确因果关系,最后达到使学生深刻记忆的目的。

以时间轴为主线的线索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明确一个历史阶段内的各个重大事件,并将这些事件的重要程度进行明确,按照历史事件的重要程度对历史事件进行排序。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明确这个历史阶段的大背景,然后明确大背景下的大事件,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加入小的历史事件。

这样的时间轴为线索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在了解一个时间段内的历史背景后在此基础上明确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无论是大事件还是小事件。

2.2 以点为线索带动面的教学

所谓的以点为线索带动面的教学具体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一个阶段内最核心的历史事件,以这个核心的历史事件为重点进行发散辐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任何时代的历史教学,而且可以在不同国家的同一时期进行穿插使用,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个时间段内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发生的历史事件。这种教学方法在要求学生的历史基础扎实的同时更能够巩固学生的历史基础。

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历史综合能力,能够明确同一时期内的不同历史事件并合理传授给学生。这一以点带面的线索教学方式更适用于应用于历史事件多发的历史时期,这样才能够达到发散教学巩固基础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单一讲解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历史学习需求,要求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而以时间轴为主线和以点带面的这两种线索教学模式是相对合理的教学模式。本部分着重于以时间轴为主线和以点带面这两种线索教学方法的理论知识,希望能够为历史教学工作者提供教学方法上的借鉴之处。

3 例谈初中历史线索教学模式的应用

上文中已经明确了两种线索教学模式的方法,本部分将以人教版教材为例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具体应如何以时间轴为线索进行教学和具体该如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以点带面。

首先是以时间轴为线索的历史教学,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例。教师可以将中国近现代史如上文所述划分为几个大的历史时期,然后再将各个时期的历史时期进行细化分别讲解。具体说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分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时期、维新变法时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等等。这里以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为例具体明确以时间轴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基于上文的论述我们知道,以时间轴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首先明确大的历史背景,然后在这个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大事件的讲解,再穿插小事件。针对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首先要明确鸦片战争的背景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破坏了英国扩大殖民地和营造海外市场的目的,在这个背景下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此次战争使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明确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大背景以及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后,教师要对整个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整合,并以时间为线索将整个时期内的历史事件进行串联,最终达到明确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目的。

然后是以点带面的线索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用于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个历史时期或者历史事件为基本点,进行辐射和发散教学,要求学生以次为坐标进行统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提供。教师可以举出具体的历史事件,例如甲午中日战争,要求学生列举出甲午中日战争同一时期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根据国内外形势,可以总结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有:孙中山借机进行武装起义、兴中会成立、电影诞生、公车上书、台湾军民收复云林。甲午中日战争同一时期世界性历史事件并不多,但是从公车上书以及孙中山武装起义这两个历史事件来看,和辛亥革命在这一时期已经有了思想萌芽。因此这样的概括性以点带面的线索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以时间轴为主线索还是以点带面教学都要抓住一个历史时期或者一个具体历史事件,以线索教学的模式进行历史教学。本部分以具体事例明确线索教学方式的应用,希望能够为历史教学工作者提供教学灵感。

4 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教学策略提供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讲解办法已经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效率和措施的要求。在初中历史方面,线索教学模式成为了不二选择。本文在明确线索教学模式的两个具体教学办法:以时间轴为线索进行教学、以点带面进行教学的基础上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内容为例,具体提供教学实例。希望能够使更多历史教学工作者了解线索教学模式,并应用到历史教学过程中去。

参考文献:

[1]陈敬秋.影响初中历史教育质量因素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0,(36).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例5

当前的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根基太深,教师仍然将考试和分数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方向,教学形式过于死板,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体制不仅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抵触、厌烦心理。要想做到高品质教学,初中历史教师就要完善传统教学体制的不足之处,使历史教学更具趣味性、探索性。如在初一历史开课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参观之前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本子做历史日记本。参观博物馆时教师为学生充当向导,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进行参观,实时为学生进行讲解,并在参观期间为这次活动拍照留念。

此时学生会对眼前的事物感到好奇,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让学生将参观期间所产生的疑问及时记录在历史日记本中。参观过后,教师将参观期间所拍摄的照片发给学生,让他们保留起来备用。在日后的历史学习过程中,根据历史课本的学习顺序,让学生找到相应的活动照片,粘贴在历史日记本中,并做好相关历史的记录。对自己所产生的疑问与身边的学生进行讨论,或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寻找答案。当教师带领学生将历史日记本填满后,让学生回过头来看自己在第一次参观时所产生的疑问,并进行解答,看看自己是否能够全部解答,还有哪些历史知识是被自己所遗漏的,然后在课本中找到相关内容及时补习。由此以兴趣引导教学,并为历史时间的梳理打好基础,使学生更容易贯通古今。

二、利用媒体资源,窥看历史足迹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高品质教学也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要想实现初中历史的高品质教学的目标,教师就必须使教学“与时俱进、以生为本”。我国经历了丰富而漫长的历史演变,并且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印记,要想使学生了解到这些内容只依靠我们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初中生好玩、好动,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所以我们要用“新”、“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耳目一新的体验,使学生更直观地去体验历史、回看历史。多媒体资源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方便。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资源、社会资源,使学生与历史的接触面更广,体验感更强,参与感更好。

如在讲到秦朝时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英雄》的片段,在讲到三国时期时为学生播放电影《赤壁》的片段,观看结束后给学生布置课后思考题:想一想电影里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鼓励学生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询问父母、老师等方式来完成思考题,并将自己的发现和心得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历史的习惯,使学生对待历史的态度更严谨。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例6

历史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就在于历史学习是有关于历史纪实材料的分析和探究的过程,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原因、顺序、人物等进行仔细的梳理。初中生对古今历史事件和人物相对比较陌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很难以饱满的热情去探究历史学科。而历史图片是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还原,具有客观性、真实性,能够进一步补充文字信息的不足,而且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的透过历史图片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探究、总结,符合历史学科本身的特殊性。

(二)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还未发育成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逐渐对周围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抽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才刚处于初始阶段,但是,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引导得当,有意在教学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想象力是构建思维结构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个时期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图片具有较强的关注,完全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历史图片,并配以相应的图片解析和文字概述,来丰富和拓展想象的空间,进而达到锻炼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如何运用历史图片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传统的历史教学,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很难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要想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全面认识,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历史图片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历史图片来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那么应该如何运用历史图片来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运用历史图片讲解学科中的重、难点知识

历史学科中的知识点都是存在前后联系的,任何一个知识点掌握不到位,都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因此,如何掌握历史知识,特别是其中的重难点知识都显得特别的重要。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单纯的利用文字材料进行讲解,并没有辅助的参考资料,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而且印象也并不深刻。这个时候,教师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学生学习起来也存在较大的难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是,实践证明,运用历史图片来讲解历史学科中的重难点知识,往往能化难为易,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开运河创科举》中隋朝大运河的规模和分布时,很多同学都很难把握,这个时候,通过让学生仔细在课本上以及在多媒体幻灯片上播放隋朝大运河的地图,学生就直观的掌握了运河的起终点,运河的规模、分布、名称以及所沟通的水系。

(二)运用历史图片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受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只是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加上历史知识的枯燥无味,学生对历史学生产生厌弃的心里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将文字材料和图片紧密结合起来,就会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例如,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就可以结合相关的历史图片,首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再讲解战争的背景以及爆发的原因等等。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例7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与分析信息的能力,以此促进他们历史素养的形成。历史图像资料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重要载体。所谓历史图像资料,就是指有关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的图片与影像,具有丰富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一般是以文字的形式来呈现学习内容的,虽然也收录的一定的历史图片资料,但却不丰富,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历史图像资料,能够有效地“趣化”历史学习内容,弥补教材资源的不足,从而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更加有效。

一、化抽象为直观――强化历史表象

所谓历史表象,就是指对历史知识或者历史事件的在头脑中形成的初步印象。对于历史教材中抽象化的文字表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容易形成历史表象的。历史图像资料的一大特点是具有形象性,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穿插图像资料,从而把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以此达到帮助学生强化历史表象的目的。

1.穿插历史图片,丰富对历史事物的感知。由于一些历史事物离初中生的生活比较远,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完全没有接触过,此时,穿插一些历史实物图片就能够丰富学生对历史事物的形象感知。

例如,在教学“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一课,对于旧石器时代出现的打制石器的认知,学生是很单薄的,如果在教学时单一地用文字语言的形式对出土前的样子对学生进行描述,那么,他们的学习是困难的。教学时,可以给学生穿插旧石器时代出现的打制石器的图片,然后结合图片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去思考文字与图片之间的意义联系,就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对旧石器时代出现的打制石器的感知,从而增进他们对古代事物有更好的认知和掌握。

2.穿插历史图表,丰富对历史发展的感知。历史图表是重要的历史图像资料,历史图表的最大优点是能够直观化地揭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适当穿插历史图表来丰富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感知。

例如,在教学《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直观化感知,我给学生出示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通过这一历史图表,学生就能够对红军长征的路线、跨越的过程:“激战湘江―强渡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有一个清晰的感知与认识。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还有很多的地方可以穿插历史图像资料,实践证明,通过历史图像资料的穿插,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对历史表象的感知,从而为高效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二、化单一为多元――优化历史分析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历史分析的重要载体是历史事件。现在,很多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一些历史事件教学往往是通过讲解的方式。这样的历史事件教学方式由于形式比较单一,因此,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枯燥感。历史图像资料是历史事件重要的见证,某一点重点图像资料则对历史事件起着重要的说明作用,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分析历史事件时穿插历史图像资料,这样,就能够把单一的教学方式多元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图文结合的过程中综合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内容与历史意义。

1.穿插历史照片,重现事件原型。历史照片是诉说历史事件的“无声语言”,很多历史事件都是有历史照片记录的,历史照片具有定格历史事件的作用,通过历史照片可以展示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穿插历史照片来还原历史事件的原型,这样,就能够提高历史事件在学生心目中的可信度,并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与把握。

例如,在教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还原八国联军侵华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型,在给学生讲述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过程、原因与结果以后,可以给学生穿插“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宝座上”(图1)这一张照片,通过这一张照片,学生就能够有效地体验到八国联军侵华所产生的后果,对于当时八国联军侵华的行为是一大很好的见证。在引导学生观察这一幅历史照片的过程中,教师在加入八国联军侵华发生的原因、目的以及结果等知识,学生就能够通过这一张照片去联想八国联军侵华这一历史事件及含义。并且,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张照片所拍摄的背景、时间、所涉及的人物及意义,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从多角度对八国联军侵华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思考。

2.穿插历史漫画,剖析事件本质。历史漫画对历史事件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历史漫画一般都是基于老百姓的立场来表达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观点的,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历史事件的内容为学生穿插一些历史漫画,通过引导学生在观看历史漫画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的本质进行挖掘。

例如,在教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清政府鉴定“辛丑条约”这一历史事件的本质有所认识,课堂上我给学生出示了扯线木偶(图2)这一幅漫画。学生在这一幅漫画中,可以清楚地知道清政府鉴定辛丑条约以后,中国就被西方列强奴役了,中国的遭到了践踏,清政府的无能使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生活中去。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历史漫画背后所蕴含的寓意与内涵,就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与把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想象能力,从而达到启思益智的之效。

实践证明,历史照片一历史漫画是重要的历史史料,通过历史照片和历史漫画,能够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三、化静态为动态――激发历史情感

《历史课程标准》 把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作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其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是重要的抓手。在历史图像资料中,一些历史记录片和历史影视剧集声、画、视频于一体,与静态的历史图片相比更能够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更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情感。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适当穿插一些历史影像资料,引导学生在观看历史影像资料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1.穿插历史记录片,重现历史原型。在信息代时代下,有很多有关历史内容的历史记录片,这一些历史记录片不仅是对历史的再现,并且,在记录片中对历史进行了分析,是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有效载体。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一些历史记录片,以此来重现历史原型,从而让学生近距离走近历史。

第一,穿插历史记录片,让学生体验一些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整个历史学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利用历史记录片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感知到这一些历史事件的典型与重要。如,在引导学生认知“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这一历史事件时,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武昌起义》这一历史记录片,这一历史记录片比较详细地收录了“武昌起义”发生的时间、地点与相关的人物形象,学生在观看这一历史记录片的过程中,自然能够保持着良好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第二,穿插历史记录片,让学生感悟一些历史事件的荣辱感。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荣辱感是历史责任感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穿插相应的历史记录片,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感悟一些历史事件的荣辱感。如,在引导学生讨论“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原因”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晚清悲歌》这一历史记录片,并且把这一历史记录片中的两个画面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第一个画面是西方列强先进的船坚利炮,第二个画面是清末腐败的政治、愚钝的国民、落后的武器。这样,通过两个画面的强烈对比,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清政府战败的原因,从而树立“国强民则强”的历史观与荣辱感。

2.穿插历史影视剧,还原历史情境。与历史记录片相比,历史影视剧具有二次加工的特点,很多历史影视剧在拍摄时都选取对应的历史场景,再加上演员的出色表演,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例如,笔者在给学生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教学内容时,当初中生通过自主学习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经过及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后,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把《林则徐》和《鸦片战争》两部电影中的部分片段给学生进行了播放。因为在教材中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介绍与呈现是以线型形式进行的,因此,就缺乏了深入性,而这两部电影则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形象化反映,具有放大历史背景的效果。当这两部电影片段给学生播放完以后,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中国实施了哪一些禁烟运动?对于林则徐大人你是如何评价的?这样,初中生就能够在这两部电影片段的引导下,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进行拓展性学习,从而有效地弥补教材中的不足。

历史记录片和历史影视剧是重要的历史图像资料,在教学中运用得好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可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穿插历史影像资料进行播放,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总之,历史图像资料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材料,是对历史教材的有益补充。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图像资料在课堂上的穿插作用。这样,才能把历史知识化抽象为直观、化单一为多元、化静态为动态,从而让初中生高高兴兴地学习历史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情感与态度。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例8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中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元素有机结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契合了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在声情并茂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积极,课堂气氛更为热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其中也不乏一些问题的存在。本文将结合笔者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几点体会,浅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

c弊。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和网络化教育的发展,初中历史的教学渠道也在不断地拓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突

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帮助学生有效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多媒体展示更能体现历史学科的科学性

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贴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它的趣味性更强,教材中更多描述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过程性知识,对于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要求不高。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快节奏、大容量地为学生直观形象地呈现课堂教学内容,将历史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那个历史知识的容器,而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知识的探究过程中。

2.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的知识更为形象、生动、直观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材中的文字只能转化为教师的语言传递给学生,很多内容无法被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完成历史学习。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改变了这样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将各种文物的精美图片、珍贵的文献资料、历史地图和相关历史事件的纪录片等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将那些不可能再现的历史知识具象化,把这些丰富复杂的历史知识变得简单易学,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都不再是问题,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与历史人物相会,参与到历史事件当中,学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吸引,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探究欲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

效率。

3.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历史教学情境,能够极其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将学生引领到历史知识的殿堂中,让学生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鸿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接受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总是采用一言堂的方式。虽然教师也在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历史的情境,但是单靠语言来构建显得有些苍白和单调。多媒体教学能够声情并茂地再现历史,直观性很强,学生能够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情境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将形象和思维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存在的误区

1.形式改变了,但还是“满堂灌”

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一直在评判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利用多媒体技术之后,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出现了认识上的错误,他们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老师,于是计算机从头用到尾,教师无法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多媒体代替教师来讲课,由过去的“教师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多媒体满堂灌”。一味盲目地使用多媒体,不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会提高。

2.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变成了观赏者

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非常多的优势,

但是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其科学性,使多媒体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例9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资源的使用与学习主体的认知融为一体,实现师生互动,“人机交互”。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时,通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创设认知情境;播放“秦灭六国”的动画,配以战马奔驰的音响效果,使学生认识统一的历史过程;展示战国时期不同的文字和货币图片,使学生感知统一措施的必要性;展示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图片,使学生通过对比加深对万里长城的感知等。每一媒体信息,都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在设计历史教学课件时,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导航器,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那种让计算机教师把历史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就是按键和顺序播放的做法,只不过是由“教师中心”演变为“电脑+教师中心”,由“人灌”变成了“机灌”,它强化的只是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甚至于教师也成为计算机的“奴隶”。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注意课堂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同时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强大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和分析,而不是受课件限制和左右,失去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

二、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手段的整合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例10

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宏观教育背景下,各类新技术、新理论被广泛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初中历史作为初中课程体系的必要构成部分,能够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需求,是学生整个中学乃至大学生涯中必须修习的课程。然而,新时期下,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社会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必须引入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以强化教学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初中历史课堂授课质量的提升。

一、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传统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多为填鸭式教学,此种授课方式不可避免地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厌烦、枯燥感受的,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则具有如下几种典型优势:

1.信息技术可重现历史篇章,优化历史课堂秩序

历史课程具有综合性、丰富性、关联性与过去性等特点,这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创设了基础前提,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模拟历史内容,让学生体悟历史课本上无法获得的身临其境之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某时期社会发展的好奇感。

2.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根据新课改相关要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生思维较为敏捷,想象力丰富,若教师加强该时期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求学之路能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化的历史问题转变为相对形象化的问题,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提高学生主动观察的能力

通过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影视资料,向学生直观地展现事件发展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变化过程。譬如,在学习《》时,教师可通过影视资料再现,帮助学生了解的进行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帮助学生分析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等。长此以往,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主动观察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时需注意的相关事项

初中历史教师需明确信息化技术仅是教师授课的手段之一,不能脱离学生与课堂而单独存在。在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使用过程。目前,部分历史教师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趋向于形式化,对课件内容不加修饰直接使用,会产生冗余现象,许多演示文稿并不能发挥作用,课件太过花哨。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需尽量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三、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分析

1.利用信息化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能够充分调动课堂中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官,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譬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禁烟运动记录,利用禁烟运动向学生陈述林则徐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思考禁烟运动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小组间讨论,分析鸦片战争之后发生的背景、结果等。

2.利用背景音乐,陶冶学生情操

中国历史中,既有四大发明、秦始皇一统六国,也有南京大屠杀、八国联军侵华,教师在讲述不同的知识内容时,可将背景音乐与历史知识点相结合。例如,在学习《“伐无道、诛暴秦”》中吴广、陈胜起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有关视频,加深体会,利用壮烈的背景音乐,增强学生的听觉感受,让学生感悟事件的沉痛性,从而引发出学生的不同反思。

3.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教师解决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同样具有教学重难点问题,有些历史内容也会让学生存在晦涩难懂的感觉,例如,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区分、近展时期我国民族工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软件中的视频与图片资料可为学生创设出与历史发展相趋同的情境,并指出其中需重点理解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历史“南京大屠杀”时,因课本内容叙述较为简单置办,仅通过四幅图片难以让学生感受南京大屠杀的惨烈与日军的暴行,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从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在授课时插入《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的片段,虽然片段内容较短,但足以让学生体会日军侵略的本质。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一种,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仍容易受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需教师对其做到科学、合理的使用,不能直观过多,点到为止,从而引发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

初中历史片段教学例11

启发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主要是文字的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从文字当中去学习历史,这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之下还是有意义的。学生学习的道路是漫长的,为了以后的学习生涯还是需要开拓思维的。

在历史课堂上使用图片教育还是能够很好起到开阔视野的作用的,图片能够给我们一种震撼,能够固定下来一个历史画面,这样就方便我们进行学习思考。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自然历史视野就开阔了。

初中历史课本当中的文字是比较简单的,对历史的描写也是比较局限的,看起来就显得比较乏味,有时候学生因为乏味而跳过一些资料,这些资料有可能是重点,这是会影响学习效率和热情的。当加入一些历史图片之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有所改观,老师也可以对知识进行更加有效的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