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1 08:23:57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例1

一、人事档案概述与管理现状

人事档案是各种档案类型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在人事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需要适时适当地进行前端控制。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材料比较丰富,关于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出现了大量的论著。对人事档案也有概念的介绍,其内涵为由国家机构或社会组织在人事活动中形成,真实反映一个人的客观面貌,以个人为单位收集保存,记述个人的经历表现、德才能绩等方面内容,载体有文字、表格、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是处理完毕的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当前,人事档案的管理出现了一些混乱状况,人事档案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分离已经越来越明显,时一些新的功能也将会被更多人认识,“弃档”现象增多,“弃档”已成为普遍现象。“弃档”就是抛弃了自己的档案,对于有关记载个人信息的档案下落和管理不闻不问,随意抛弃档案在若干年前是不可思议的,但现在“弃档”现象的出现是一个警钟,也是一个契机,这一自然界的竞争机制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个人携带档案,随着流动人员的日益增多,人事档案的转递也日趋频繁,容易造成档案的丢失和损坏,或者造成了档案中一段时间的空白;“三龄一历”内容失真与档案造假,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档案造假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干部档案中,给人事工作带来诸多麻烦,也存在于企事业单位人员和社会流动人员中。档案造假的现象,大多数情况是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而故意填写的;抽自扣档和建档,擅自建档的情况在很多企业事业单位也屡见不鲜,管理观念仍比较落后,人事档案是不能重建的。

二、人事档案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人事档案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是全社会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1.内因和外因

内因。收集和鉴定工作不到位,导致档案信息可用性低,内容缺乏实用性和真实性。严肃性降低,间接地导致了弃档、造假档等现象,才使得众多假档案鱼目混珠。人事档案管理“分散多头”,不规范的管理是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相符,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管分散。二是隶属混乱。它严重阻碍了我国人事档案工作的开展。加上一些单位和个人对人事档案的认识不足,它影响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管理费用过高,标准大约在每人每月15一20元之间,对于还没有找到正式工作、还不能挣取生活费用的人来说是一种负担,不愿交纳: 造成大量人事档案被篡改、流散,归根结底,还是人事档案的作用不够强大。

外因。社会人事档案意识淡薄,社会整体意识上的欠缺是非常严重,整体档案意识的淡薄,间接促成了档案弱化的趋势;档案法律法规不健全、可执行性差,忽视了人事档案的权威性,法律法规的管理调节范围却难以涵盖到所有的人事档案工作情况,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问题的解决得不到法律的支撑。监管机制效果不好,对于档案中出现的人为或客观错误监督不够有效,与现实中的问题存在矛盾,对于人事档案管理测评工作的体系不够完善,凸显了档案法规制定方面的不足,还需要加大建设力度。

2.人事档案功能摇要加强

人事档案是一个人经历的有效记载,也是人事部门为个人提供相关人事服务的依据,因此,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事档案对个人权益的保障作用仍是不可取代的。人事档案是全面地考察人才、选贤举能、知人善任的重要依据,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应当把眼光放长远。

应当针对目前人事档案功能弱化及其引发的一系列不正常现象采取合理的改革措施,如果人事档案完全消失,个人之间会失去了社会凝聚力,因此,对自己的档案不管不问或忽视其权威性的人,只能在需要用到档案的时候追悔莫及,我们必须让人事档案工作摆脱封闭,走向大众。

三、人事档案改革与创新的设想

人事档案虽小,但关系到社会各层面人才和千百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人事档案是我们平时最为熟悉的专门档案,针对当今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状况,它的作用是为选人、育人、用人、留人服务,走“开放”和“实用”的道路是取得人事档案改革成功的途径。

开放的思路,是针对过去相对封闭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开放可以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的说来,是指建立开放的管理模式和人事档案管理者开放的思想意识,分为对个人开放和对社会开放两个方面。建立和管理都是为本人服务的实体,“以人为本”,要本着开放的思路进行改革,树立人事档案应当为社会服务的观念,适合于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流动人口增多的现实情况,以及开放的管理模式等等;实用的思路,简单来说就是指人事档案本身应当起到切实的作用,人事档案要对个人实用,就必须拥有生动丰富、符合时代的内容,对社会实用,这一点涉及到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以及人事档案与社会其他行业之间的联系问题,在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档案作为证明,真实可靠。以把“实用”作为改革的目标,将更有利于社会对人才调配和使用,强化对个人、对社会的服务功能,原则性和灵活性并重。

随着历史时期的变换,个人的角色转换为“计划人”,人事档案应当及时顺应人在社会角色中的变化,转变管理理念,是提高人事档案社会效能,树立“权变”的管理思想,具体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合理化档案管理属于管理活动的一个部分,也应当充分树立“权变”的管理思想,在人事档案的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不能形成教条、僵化、一刀切的思想,采取实事求是、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管理方式。审时度势,根据形势调整管理方式,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与我国的时展特点和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同步发展,完善公务员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家行政管理队伍;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对待不同情况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当根据实际具体分析;以合理化为最终目标,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人事档案的信息服务功能应强化。进入新的世纪,人事档案的终极目的是利用,而不是保存,正确对待人事档案的保密性,建立新的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机制势在必行;人事档案的管理也应当适应新情势,尊重人才流动,建立服务观念,主动为领导和用人单位参考利用提供服务;人事档案应当有一定透明度,。人事档案作为当事人个人经历和德才能绩情况的客观历史记录,理应对其公开、透明,每个人都拥有个人信息权,也就是有权利知晓自己的档案内容状况和保管状况。双方审核档案内容是提高人事档案透明度的方法之一,人事档案部门应该积极探索增加人事档案透明度的方法,双方审核可以使人事档案得到组织、人事部门认可和当事人的认可。

方式改革。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包括人事档案文件寄存中心、人事事务所、人才交流中心等社会第三方机构,人事档案文件寄存中心的设立是建立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建立一个集中的人事档案保管机构,确保人事档案质量、保护人事档案信息安全;“有限知情权”与“双向审核”制度,公民有权知悉其档案中内容是否真实可靠,将个人档案适时适度地向本人公开。“有限知情权”即有条件地向当事人公开其人事档案的内容信息,而不是和盘托出,可以对当事人开放,使其找到自身缺点和不足,及时改正。“双向审核”制度是维护当事人“有限知情权”的自然延伸,在开放、实用思路指导下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求人事档案不仅要具有静态价值,还要具有动态价值。建立身份追踪系统,身份追踪系统的工作对象大部分是流动人员,为了使人事档案具有最新的信息内容,档案内容应当及时准确地随之更新,人事档案部门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身份追踪系统。身份追踪的目的应当及时对失去价值的静态材料进行鉴定,以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人事档案网络化的前提,是实现人事档案的电子化,可以资源共享,加快档案开放的步伐,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行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异地共享,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要与时俱进。建立多层面考核制度,包括主管部门定期考核制度、中介机构测评制度、个人监督制度。市场导向的管理策略。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制体系确保人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使人事档案行政部门勇于执法,善于执法,通过各种手段向社会提供服务,确保人事档案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人事档案工作要赢得全社会的重视,变被动为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积极参与一些与人事档案相关的社会热点项目,完善各种日常管理制度、规范,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方法,使档案的整理更加科学全面,不断开拓人事档案开放、实用的新局面。

内容改革。强调“个性化”与“辨识度”,要求人事档案中有更多关于个性特征的记录,增加反映人员个性内容的文档记录材料是十分必要的,必须针对不同对象和需要,结合实际所需在档案材料上有所侧重,从而为人事档案发挥作用提供基本条件,成为用人单位广纳群贤的参考;减少主观内容,摈除冗余内容,能更加完全地考察一个人,遵循“适应社会需要”和“精炼有效”的原则,相关决策机构应当审时度势,规定新的归档范围,更加适应现代人事工作的需要;扩充新内容,业务表现材料着重记录一个人在工作上的成绩,提升人事档案价值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带动整个社会诚信氛围的营造。缴纳养老金、公积金、各项保险金和签订合同的记录都可以纳入档案,使之更好地为人事工作服务。增强公民的档案意识,富市场经济下个人信用档案体系,走“开放”和“实用”的道路,逐渐把它完善成一个重要的部分,显示它的价值,是我国人事档案工作改进的一个重要途径。做到开放对象范圈较大,开放内容限制严格,人事档案内容精炼商效,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社会档案意识。

参考文献:

[1]邓绍兴.“试论制约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发展的因素与对策”,《档案学通讯》,2005年第6期

[2]丁德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作用”,《中国档案》,2005年第10期

[3]齐子.“一人才市场竟有8000份档案遭主人遗弃”,《北京档案》,2005年第6期

[4]张志敏,贺未英.“从‘弃档’看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第8期

[5]朱伶杰.“简析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兰台世界》,2006期第l期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例2

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高校人事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企业人事档案,人事档案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关注国内人事档案问题的研究多,借鉴国外经验的研究少;针对个别单位人事档案问题的研究多,探讨共性问题的研究少;实际问题研究多,理论概括少今后应该加强人事档案工作改革,人事档案的三化以及人事档案法制建设的研究。

一、人事档案管理研究述评文献调研说明

著作调研,笔者通过搜索国家图书馆当当网等网站,检索到专门论述人事档案管理的著作有部其中,王法雄的人事档案管理概论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的著作,内容涉及人事档案的概念种类,管理及其现代化等,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邓绍兴的。人事档案教程是迄今论述人事档案和人事档案工作最系统最全面理论与实践兼备的著作,涉及中国人事档案简史人事档案和人事档案工作,人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等内容除上述部著作外,部分档案学专著和教材对人事档案管理也有论述。论文调研 笔者以篇名为检索项,分别以人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问题人事档案信息化高校人事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企业人事档案、人事档案系统等检索词进行模糊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到论文1000余篇。

二、人事档案问题、研究主题分析

学界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主题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分析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人事档案管理研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研究模式,第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时展的要求,也是做好新时期人事档案工作的必然选择,学界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大都是围绕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问题’对策等方面展开,对不同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专门探讨,第三,高校人事档案研究,从论文数量来看,学界围绕如何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比较关注,第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研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课题,是新时期人事制度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郭明认为,随着人事业务的迅速发展,各级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了相当数量的人事档案,故应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笔者曾指出,由于人员流动频率加快,社会人代替,单位人事档案不应完全由所在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来完全控制,可以考虑成立社会性的中立的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第五,企业人事档案研究,学界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人事档案展开了研究譬如,国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股份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外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民营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如仲玉春认为,目前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滞后;部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缺乏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式手段仍然处在低劣状态之中,跟不上时展需要,第六,人事档案系统研究人事档案系统能够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有利于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学界主要围绕为什么要开发以及如何开发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这两个主题展开研究。

三、人事档案管理的趋势与发展的展望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例3

动态性是人事档案管理的本质属性,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一方面,人事档案作为一种人力信息资源,是一种动态的资源。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力信息资源处于一个不断产生、积累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不断丰富、不断增加的趋势,人事档案管理也就要不断地为国家,为社会积累、开发人力信息资源和提供丰富的人力信息资源利用服务。另一方面,就人事档案相对人个体而言,人事档案信息是具有动态性的。人事档案及人事档案信息随着个人的出生、成长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在个人的出生、成长过程中,随着人事档案相对人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技能的提升、岗位的升迁等,人事档案信息内容不断地丰富。因此,人事档案管理要根据人事档案相对人各方面情况的变化,主动、及时地收集反映人事档案相对人动态变化信息的材料,系统、准确地再现人事档案相对人的真实面貌。

二、系统管理原则

1.从组织体系角度分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我国组织、人事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重要资源,人事档案信息在我国行政决策、社会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实施我国“人才兴国”战略提供了重要信息基础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党管人才”的原则,我国现今普遍适应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1991年4月2日中央组织部、国家档案局)中也规定:干部档案由具有干部管理权限的组织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人事档案的管理应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对人事档案管理重大问题进行统一规划和调控,统一提供人事档案公共信息利用服务。对我国人事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是人事档案属性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事档案管理体系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总原则。

2.从人事档案管理环境分析。人事档案自形成伊始就不是,也不可能是独立的卫士。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事档案管理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社会因素、法律因素、技术因素,人的因素,等等,这些都影响着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内涵和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能力。为什么在封建社会时期人事档案毫无疑义就是君主控制臣民的工具,而在当代社会关于人事档案知情权等问题却不断被提出?这与社会因素等的变化、发展不无联系。同时,人事档案管理本身也包括了对人事档案实体、人事档案信息、人事档案管理设备、资金、人员的管理,它离不开人事档案(或人事档案信息)的形成者、形成事由,及技术因素等。因此,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与其周围环境的协调。

3.从人事档案信息内容角度分析。针对人事档案本身而言,全面反映人事档案相对人特征的信息是系统的,缺少了人事档案相对人成长过程中某阶段信息的人事档案不能全面反映人事档案相对人的整体面貌。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管理人事档案和改革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应当要注意用系统的观念对其自身及所处的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人事档案管理不是单纯地累积和保管人事档案材料,其核心是以原始的人事档案材料为基础,对反映人事档案相对人特征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系统加工和优化,并提供人事档案信息利用服务。

4.从人事档案来源分析。一方面人事档案信息依附于特定的载体而存在。人事档案信息是在人事、组织等社会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人事档案相对人主体特征的历史记录,人事档案信息依附于纸张、磁盘等特定的载体。另一方面人事档案信息依赖于组织、人事等社会管理活动而产生。公民如果没有参与到组织、人事等社会管理中,那么也就不可能形成人事档案信息。人事档案信息来源于组织、人事等社会管理活动,同时又为组织、人事等管理活动提供参考和依据。因此,在业务上,人事档案管理必须接受人事、组织等管理部门的指导。

三、人本管理原则

公民是国家的基础,保障公民权益是国家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事档案管理坚持人本管理原则,一方面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要面向广大公民,重视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档案材料的价值,建立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人事档案管理体系,让广大人民参与到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来,接受人民的监督,通过多种形式为广大人民提供有效的公共人事档案信息利用服务,不断满足人们合理的人事档案信息利用需求,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与人民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本着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思想,认真对形成的人事档案材料及其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行科学地鉴定与审核,鉴别其真实性、准确性,人事档案相关表格中记载的职务、职称、奖惩情况等都应与档案材料保持一致。同时,加强对反映人事档案相对人特征的客观性档案材料的收集,减少或控制主观性材料在人事档案中的比重,更要避免将随意性的材料混入人事档案。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例4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339-01

有史可寻以来,文字记录成为保存资料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每个单位和公司也都有自己的资料需要保存,世界上的每一位普通的人也都需要有一份独一无二的资料作为自己的档案。下文主要分析了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内容,总结其不足,提出改进意见。随着时代的改变,科技的发展,档案的管理也逐渐的数字化,如何优化如今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简述

医院人事档案是以个人为单位,记录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在人才引进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以备查阅的文字性材料。其形成过程是医院人才体系建立过程的映射。对医院来说,要想准确把握发展契机,提升医院发展潜力,必须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

2、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2、1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待考证

人事档案是一种文字性记载,对个人身份、经历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记录,与个人工资待遇、组织关系紧密联系,具有法律效应,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凭证。在记录档案过程中,因为涉及的信息大部分是过往资料,一方面填写过程中由于书写错误或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信息不准确,另一方面信息收集过程中由于时间差异导致信息不完整,使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下降。

2、2档案管理制度滞后,与医院发展不协调

现行人事档案管理标准是1991年修订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1996年颁布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暂行规定》,其内容相应保留着当时经济体制的一些特点,缺乏应有的发展活力。另外,人事制度改革步伐较为缓慢,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步伐较之更为缓慢。在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医疗卫生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人才流动性也逐渐增强,合理的人才流动不仅有利于医院人才储备的更新,还有利于医院的快速健康发展。但由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较为落后,档案管理未纳入考核标准,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影响着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2、3档案管理手段陈旧,信息化程度较低

人事档案可以记载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思想发展,展现个人家庭情况和专业情况等,是个人信息的存储库。因其内容涉及个人隐私,因此档案管理需要专人专管,单独存放。此外,档案信息收集时间相对较长,管理工作量较大。在此背景下,利用计算机管理医院人事档案成为一种趋势。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传统手工录入与整理信息现象仍普遍存在,缺少完善的管理软件和网络环境,这不仅不利于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还易出现错误,降低了档案的真实性。另外,各个单位、地区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版本不一,软件之间兼容性较差,使得数据无法汇总,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3、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优化研究

3、1转变思想观念,优化档案管理措施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医院档案管理水平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索引目录和检索案卷目录仍为档案管理的主要方法。随着人们对档案管理认识的不断提高,电子储存与检索、现代化档案管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故首先应提高医院管理者对档案管理的认识,明确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医院领导干部到具体档案管理人员要跟上时代步伐,更新管理理念。其次,各级领导干部应深刻领悟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立足于人事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为人事档案的现代化、信息化创造条件。

3、2建立健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能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制度建设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事制度改革新形势、医改新政策,又要遵循人事档案工作自身的发展规律,正如赵红提出的,实行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体制,制定《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办法》,使档案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和行之有效。只有将管理制度与社会现状联系起来,才能建立更加有效地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3、3加快推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

人事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信息网络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档案信息与其他各类信息的综合集成管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信息化等多方面内容。人事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中,需要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多种现代化仪器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录入,并把图片、视频等音像资料变成数据资料,使书面档案和数据档案并存,方便查询。信息化档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不仅在医院人事档案资料利用上,还在医院档案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实施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手工档案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还保证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真实性、合理性与实效性,在促进医院合理、快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3、4加快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强化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要从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业务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下工夫。首先,在档案管理者选择上要以人为本,挑选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有一定现代科技知识水平、有较强获取信息能力的高等院校毕业生,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添砖加瓦;其次,对档案管理者进行定期业务培训、宣传教育,提高其认识和工作水平;最后,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其档案信息保密意识。

4、 结语

人事档案是对每一位员工的表现、经历等的记录,是每一个单位和公司都有的东西,人事档案的记录、保存、管理的好坏会影响到整个单位的发展。医院的人事档案也不例外,这对于医院的人才管理和培养、医院的进一步发展等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一定不能疏忽。同时还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在发展中寻找不足,逐渐完善整个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医院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例5

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是复杂而繁复的过程,人为和制度上的缺失都容易造成档案管理的弊病产生,因此针对档案管理过程应当制定符合流程的制度,不仅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更要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资深教育培养,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减少因工作失误带来的损失。

1 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一定要充分利用当今社会发明的优秀成果,如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技术,加快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使档案管理更加科学,高效,降低人的劳动强度。

1.1 人事档案管理认识不够

领导普遍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槿耸碌蛋腹芾砭褪堑ゴ康谋9芄ぷ鳎因为领导的不重视,使档案管理人员的入职门槛较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达不到要求,管理手段落后。现阶段多数档案管理人员是兼职人员,人事档案工作换人频繁,多为新人参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且单位没有组织专业的知识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和档案管理要求、业务都不是很了解,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1.2 档案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由于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企业对于档案管理人才选拔的标准也在降低。目前,在岗的档案管理人员,多数为非专业人士,档案知识相对匮乏。比如认识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档案材料的整理、归档、建档、装订等业务不熟练;许多企业中的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或者档案管理干脆就是其他部门的在职员工;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热情。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从档案管理设备配备方面看,多数企业几乎没有一个标准的档案室,而是集办公、仓库、阅档为一体,没有铁窗、铁门等保护措施,防潮、防火、防鼠、防盗的技术仍然十分落后。许多档案由于反复使用,加之阳光照射,已经出现了纸张发黄、字迹褪色等情况,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得不到保障。

1.3 收集归档材料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目前,人事档案收集的范围仍为履历材料、自传材料、鉴定、考核、考察材料、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派的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等十类。就现在而言,远不能适应当前对人才全方位、深度考核的要求,个人实际业绩、个人信用情况等材料未能纳入收集范围,竞争上岗、民主测评、推荐提名、辞职辞退等方面形成的材料以及离任审计、任前公示等材料应如何收集,收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尚不明确。

2 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科研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也日益被提到日程上来。为了改善目前落后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中国的人力资源水平上升到新的层次,我们必须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

2.1 人事档案管理电子化

当前,伴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过去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在管理人事档案之中,加速人事档案管理电子化进程已经成为了共识。在人事档案电子化管理中正确输入人事档案的相关信息是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在于首先实现人事档案的电子化,也就是将原有的纸质型档案进行电子型档案的转化,就是把人事档案更多有关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当中,依托电子手段构建个人信息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更加准确和完备的人事信息数据库,依托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快捷准确地为相关部门提供人员基本情况及综合信息服务,实现无纸档案与原始档案的相互协同配合。能够进一步避免因纸质人事档案形式上的非公共性、内容上的信息不充分以及易作假性造成的人为破坏或者磨损破坏,解决当前人事档案中存在的现实难题。

2.2 人事档案管理网络化

建立人事档案中心的最终发展趋势是实现网络管理。在我国加入世贸的今天,构建国家人事档案中心是一种适应发展需要的新理念。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是建立在电子化基础上的,而档案管理网络化的前提则是遵循国家的相关保密规定。档案信息网络化是充分利用当前的网络优势,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企业在推进档案信息网络化进程时,必须要与档案信息保密建设同步进行,要对档案资源使用的部门设置一定权限,没有权限的部门或者个人,将无法查阅相关档案资料。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工者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业务技能水平,使他们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能够对档案管理业务以及各种管理软件熟练掌握,能够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从而依托现代的科技手段,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标准化、高效化。

2.3 人事档案管理专业化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是档案部门的单一工作,也不能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因此,档案队伍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目前档案部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与其它行业相比,档案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在专业技能上,提高档案从业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思想上有较高政治素质,保护档案的安全,不泄露档案内容等。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本,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档案信息化人才形势比较严峻,人才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的需求。

结束语

人事档案涉及每一个人的一生,不仅仅对个人非常重要,还对整个社会非常重要。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研究,建立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为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方法指导,只有不断地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探索和改进,清楚地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有效的优化策略,才能够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改莲.新时期如何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154-157.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例6

1 人事档案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目前旗县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薄弱,档案管理意识不强。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档案人员主动收集人事档案意识淡薄,管理内容也是局限在简单的汇总、整理、建档的业务,不能及时有效的更新补充档案内容。

第二、形成的人事档案主动送交意识薄弱。产生人事档案的有关部门在某些人事档案形成后一个月内不能主动送交人事管理部门。学历、职称评定、职工技能等级鉴定、合同、奖惩等资料没有及时充实到个人档案中。《职工履历表》、《职工基本情况登记表》不能及时更新,职工人事档案不齐全、不完整。

第三、对已形成的人事档案如《职工履历表》,《职工基本情况登记表》等人事档案填写内容不准确,造成人事档案前后填写不一致,如:参加工作时间、工龄、履历等内容,人事部门没有对补充的人事档案进行审核,严格把关。

第四、管理手段过时。随着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文件档案的管理手段日益凸显其弊端,手工誊录的记录方式、纸质文档的档案、人工翻阅查找的调阅手段、古老铁柜的存储方式等等手段在信息化时代都已面临淘汰。过时的管理手段,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档案管理利用率低下,档案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化以及安全都不能很好的实现。

2 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举措

1、应充分重视人事档案的重要性。首先,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有效宣传,使相关部门及职工意识到人事档案对于本人的重要性。其次,要对本单位的人事档案工作实施全面的规范化管理,按照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的规定,配备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归档、整理、提供利用以及档案的保管、保护等技能。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参加档案管理部门定期举办的相关培训,通过再学习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档案人员要坚持原则、严守纪律、遵守制度、保守秘密。

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要制定和完善人事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做到制度化与规范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制定《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人事档案收集制度》、《人事档案鉴别归档制度》、《人事档案转递制度》、《人事档案检查核对制度》、《人事档案保管保密制度》、《送交档案材料归档工作制度》、《人事档案计算机管理制度》等,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使得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标准有清晰、准确的认识,有效的保障人事档案工作的高效、高质。

3、收集与鉴别:按照《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的收集范围,及时收集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的人事档案材料应真实准确、齐全完整、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具有保存价值。公司人事、工会、纪检、党建、审计等部门要及时将形成的职工工作调配、干部任免、职称职务评聘、技能等级鉴定、考察、考核、培训、奖惩、工资待遇、合同、学历、奖励(处分)、履历、入党入团等工作中形成的反映个人德、能、勤、绩的文件材料,在形成材料后的一个月内,由材料形成的主管人员将人事材料及时送交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充实档案内容。对无故或有意不送交档案材料甚至丢失档案材料的,对有关责任人予以批评教育,并列入考核中。对近期形成的不符合要求,但属归档范围的材料,应退回材料形成部门,提出意见,限期纠正,应使人事档案能够真实地全面反映个人全貌。收集或送交的人事档案材料经检查核对无误后,要在《人事档案交接登记簿》上逐一登记。对送交的档案材料,管理人员要认真进行鉴别,做到:鉴别准确,取舍得当,手续完备,归档及时。要严格审查防止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进入档案。对伪造档案材料、涂改档案内容的,一律不予接收。送交的人事档案材料,统一使用A4规格的办公用纸,档案内容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红色墨水和复写纸书写。一般的人事档案材料必须为原件,特殊材料(如学历证、学位证、职称证、技能等级证、获奖证书等)需存档的,复印后必须加盖人事部门的公章后方可归档。收集的《职工履历表》、《职工基本情况登记表》需经组织审查盖章,本人签字后方能归档。个人撰写的材料应有形成时间、本人签字。其中由组织上形成的材料应保证内容填写完整、明确、形成材料的时间清晰且有公章,使得档案内容在日后的调阅参考中具备利用价值。

4、归档与整理:人事档案统一使用A4纸进行装订,要求目录清楚、装订整齐、分类要准确。人事档案分类要按照《人事档案规范文本》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同类档案按照时间先后排序归档。对收集的人事档案材料在一个月内归入盒内,每年装订入卷归档一次。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人事档案进行编号排列,做到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利于查找。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例7

人事档案在社会的各个时期为人事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国家选拔、考察、培养干部以及各类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事档案工作为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事档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了一些擅自“弃档”、档案材料中虚假成分较多等现象,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显现出严重不足。因此,组织部、人事部出台了针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办法,规范了各地人才交流中心的人事档案管理业务,实行社会化、开放式的人事档案管理新模式,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市场人才流动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促进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步伐,但也不可避免地带许多弊端。

1 人事档案的定义及其特点

1.1 人事档案的定义

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应个人经历、德才表现,以个人为单位组合起来,以备考察的文件材料。主要是由人事、组织、劳资等部门在培养、选拔和使用人员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是个人经历、学历、社会关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状况以及奖励、惩处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个人参与社会方方面面活动的记载和个人自然情况的真实反应。它包含以下几种含义:

1.人事档案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职工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人事档案主要分为学生档案、工人档案、干部档案和军人档案四个种类,其主体是干部档案和工人档案。

2.人事档案主要来源于一定单位的人事管理活动,是国家在用人治事,以及处理与人有关的事情所形成的文字材料。如:履历表、职工登记表、自传、考核表、鉴定表、录用职工表、转正定级表、调资表、干部任免表、奖励材料、处分决定等有查考价值的各种文字、表格材料。

3.人事档案是反映一个人经历、思想品德、业务实绩、专长爱好等情况的原始记录,是个人情况的如实记载。人事档案中的履历表、自传、登记表是个人经历、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反映;历年的工作考核表、鉴定、奖惩与科研成果的登记等方面的材料,是个人政治思想表现、工作能力、成绩贡献、技术专长的展现。

4.人事档案是处理完毕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凡是决定归入人事档案的文件材料,必须是完成了审批程序、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有查考价值的材料,不是个人的所有材料都要归档。

5.人事档案是以个人姓名为特征、内容条理、排列有序而组成的专卷或专册。它的内容和成分只能是同一个人的有关材料,不允许混杂他人的材料。如果卷内装有他人的材料,就会因张冠李戴而贻误工作,造成不良后果。

1.2 人事档案的特点

总体来说,人事档案主要具备现实性、真实性、动态性和机密性四个特点。本文主要分析开放式管理模式的特点。

1.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各地市人事部门下属的可以代管人事档案的人才交流中心,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其档案来源广泛,可以碜陨缜范围内的各类人员,也可以是民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挂靠,或者外来务工人员包括新毕业学生等,这种灵活便利的管理模式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模式,是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 。

这两种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各有利弊。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对人事档案的保密、保护,方便本机构使用具有优势,但过于封闭,利用面不广,实行规范化、网络化管理难度较大;新的管理模式服务面广,便于社会各种机构和人员利用,易采用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方式,但存在易泄密、丢失等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克服各自弊病,使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更加充实与完善。

2.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目前主要适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由于流动人员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其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特点,因而在管理模式与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流动人员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变动较大,与原单位没什么联系,他们的人事档案由县级以上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这种机构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市场性的特点,适用于社会化、开放式档案管理模式。但有的人才市场还不规范,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3.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预示着更大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向和发展趋势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的数量与质量会逐步增强,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将成为可能。

2 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业务不熟、档案管理制度执行差。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不像其他工作那样容易引人注意,也不容易取得明显成绩。从各个管理部门自身来讲,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单位的领导干部认为档案工作不如其他工作重要,没有把档案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出现问题后不能积极主动地去想办法解决。从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上讲,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业务不熟,对档案的重要性、档案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难以适应干部档案管理工作。

2、人事档案材料制作不规范。人事档案材料,须统一使用16开规格的办公用纸,大于或小于16开规格的档案材料以及对那些不规则、破损、卷角、折皱的材料都要进行技术加工、折叠、剪裁及裱糊。但近几年来,时常有 A4 纸规格的材料归档,如《大专院校毕业生登记表》、晋升《职称审批表》等等,这些材料也非常难剪裁,一份材料要进行四边裁剪,用一把尺子多次比量,也很难保证做到装订线适中,剪裁后四边的文字“顶天立地、漫无边际”,这样人为的重复劳动,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同时也使人事档案案卷很不美观。

3、档案材料中虚假成分较多。真实性是人事档案最基本的要求,但目前档案材料中不实的问题十分突出,“三龄一历”造假现象较为严重,正像有句顺口溜说的:“年龄越填越小,工龄越填越早,文聘越填越高”。另外在个人的年度考核表中,说成绩的多,说缺点的少。还有的领导干部出于偏见自私,对自己认为好的,在鉴定上夸大其词,尽说好话;对自己认为不好的,就尽说缺点,优点只用一两句话带过。造成人事档案虚假成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根本的原因是人事档案对个人的切身利益极为重要,因而使个人因功利方面的因素而有意掺假。

4、硬件设施解决落实差,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对干部档案管理必备的条件解决落实差,有的单位档案多,档案室狭窄、潮湿,“六防”设备不配套,容易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还有的单位甚至没有专用档案室。随着计算机信息水平的提高,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已得到普遍采用,但有的单位只是把个人信息、档案目录输入微机,资料检索等仍习惯用手工操作,无纸化阅档基本没有实施。重管理,轻服务,方法烦琐,不易操作,反应较慢,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这样既不利于档案的保管,又影响工作效率。

3 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健全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过硬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头绪多、琐碎繁杂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来制约,就会无章可循、无所适从。当前,要建立、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解决好流动人员“弃档”、“死档”问题,同时建立人事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制度,严格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和转进转出,完善人事档案案卷的整理工作细则,杜绝虚假材料进档,使人事档案案卷的整理更加科学、全面、完善。在健全管理制度的同时,要配足配强档案管理干部,舍得拿出高素质的干部充实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加强干部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更具专业性和保密性。

2、加强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健全档案内容。要大量收集反应干部业绩、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材料,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要收集不同的档案材料。如对党政管理干部,要侧重收集勤政廉政、工作实绩、考核考察和决策、协调、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材料;对专业技术人员,要侧重收集业务能力、技术专长、科研创新、专业论著评定评价等方面的材料。目前,我国建立国民信用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也已上报国务院,我认为在干部人事档案里应增加个人信用方面的内容,使之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信用资本,可以使用人单位更好、更真实的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同时也有助于政府、企业、个人在经济往来中提供令对方信服的证据。

3、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人事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关系到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关系到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评价、培养和使用,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是每个档案工作者的责任。要加强档案法规的宣传力度,依法制档,提高社会公众的档案法治意识,坚决反对篡改档案、危害档案的行为,对那些情节恶劣、影响极坏的档案造假者,要坚决予以打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本着对党、对干部本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原则,对收集的文件材料进行细致鉴别,做到取之有据。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要及时进行处理,手续不全的材料要退回形成材料的部门进行补办,确保材料齐全完整、手续完备,保证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4、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的科学管理,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在经济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干部人事档案数量日益增多,种类日趋丰富,利用量增加,利用范围扩大,利用深度和广度加大,利用时效要求更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档案利用效率,要建立人事档案全文数据库,实施人事档案动态管理。组织人事部门要高度重视对档案的科学管理,努力开发和利用档案管理软件,利用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微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实现人事档案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利用人可根据需要,通过屏幕查阅有关内容,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郑美虹.美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及其启示[J].北京档案.2006;(2):38-39.

[2]崔晶.国外的人事档案管理[J].中国人才.2002;(6):10.

[3]刘淑霞.析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弃档”现象[J].浙江档案.2005;(3):38.

[4]刘秀琦.试述人事档案的集约化管理[J].档案天地.2005;(2):38.

[5]王英玮.信息时代的人事档案管理―理论实践方法技术[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6]杜旭亮.从“弃档”谈人事档案的管理[J].浙江档案.2003;(10).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例8

对于大多数以营利目的为主的企业来讲,档案与档案工作虽然能够在企业日常行政管理与经营活动中发挥着较大的参考凭证作用,但它却始终被划归到相对低调的工作岗位类别。与企业类别档案,如科技档案、产品档案或营销档案等相比,职工档案往往呈现出数量大、内容繁杂、涉及利用群体范围广等特点。从档案重要程度和影响主体范围上来看,职工档案本应当成为企业档案管理的重点资源,也是企业在转制或破产过程最应被关注的档案资源,因为职工档案记录的不仅仅是企业职工工作方面的信息,还与企业职工相关待遇认定与办理其他保险业务息息相关。但是根据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和网络调研的结果来看,很少有企业在转制或破产过程中会对企业档案给予关注,即使是关乎企业员工利益的干部人事档案和职工档案也很少被纳入到企业破产清算日程中,因此大量职工档案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被企业员工或社会人员随意处置。据笔者调查,大部分企业所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整,管理规范性与科学性相对较差,不同类别、不同载体和不同保管期限的档案混杂管理,特别是干部人事档案和职工档案设档随意,材料归档、归类、归卷不规范、不及时,部分档案材料常年堆积,难以正常归卷,进而导致大部分企业职工档案材料残缺不全、内容混乱,由此很难在企业改制或破产之前被重视。与此同时,在企业破产清算或改制过程中,职工档案往往无专人监管、后续接收单位无法落实,以至于职工档案大多被认为是无价值材料,随意由他人处置,造成档案的损毁与丢失。

1.2企业职工对自身档案保存状态的漠视

笔者在对部分企业职工进行职工档案管理相关问题的调查中,有超过70%的一线职工不清楚自己档案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不清楚职工档案保管的相关制度与规范;有超过90%的一线工人认为职工档案只有到自己退休时才会发挥作用,平常并不在乎它的保管状态如何。由此,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职工对自身档案保管状态的漠视致使其在企业转制或破产时忽略其个人档案的处理,致使个人档案出现丢失或损毁的状况却毫无察觉。据相关媒体统计,自2005年以来发生的针对职工档案丢失与损毁而造成企业职工利益受损的案件,几乎100%的企业职工对企业改制或破产后个人档案的去向毫无意识,而直到自己退休或办理相关保险时才开始关注自己职工档案的去向问题,而那些早已破产十多年的企业根本无法准确给出职工档案的去向,企业职工的利益难以保障。与此同时,大部分下岗分流的职工平时缺少对自身权益受损而维权的意识与能力,多数职工选择默认、上访或打闹等非理方式解决问题。由此引发了不少下岗职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冲突事件。笔者认为对自身个人档案保管状态的漠视、缺少对个人档案的保护意识、对丢失档案而权益受损维权途径的陌生等原因造成了大批企业职工不得不面临“老无所养”悲惨境地的现状。

1.3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

我国在2006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对企业破产过程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解释,明确企业破产过程中各行为主体的职责。其中第四章关于“企业财产”的司法解释对债权人的财产范围以及在破产程序过程中的财产处理与分配进行了规定,其中并未明确企业档案处置的相关问题。目前国内尚未针对改制或破产企业档案处置问题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但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曾经对该问题出台相关条例,如辽宁省档案局在1997年颁布了《辽宁省破产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其中第五条规定:“破产企业档案清理移交工作应当纳入企业破产工作程序。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各级破产清算组成员单位,负责组织、监督、指导破产企业档案的价值鉴定和清理移交工作。破产企业主管档案工作的负责人及档案室(馆)人员负责破产企业档案的清理、移交等具体工作。”但是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真正介入到破产企业清算程序中对破产企业档案进行接收和指导却较难实现,特别是该规定只针对国有企业,而对私人企业、外资企业却难以发挥约束作用。虽然我国综合档案馆归档范围中明确指出撤销机关档案是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的主要补充源,但这个规定只针对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而破产企业的档案是否可以被综合档案馆接收却无法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特别是像企业职工档案这样关乎成千上万破产企业员工日后切身利益的档案,人事部门、劳动部门和档案部门都没有接收的义务与规定。由此导致破产企业即使有上交档案的意愿,却没有机构愿意接收,进而造成档案的随意丢弃。

2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监管与接收的流程

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监管与接收流程应纳入到企业破产清算流程之中,并作为企业破产清算的必备程序要予以保留。由此,笔者结合了当前我国企业破产清算流程提出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监管与接收的基本流程(见图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1986年12月0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的若干问题的意见》(199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破产清算工作主要包括四个环节:企业申请破产并受理、成立企业破产清算组负责企业破产清算、破产企业财产清算、形成并公布企业破产清算报告。

2.1企业破产清算前档案部门的工作职责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企业进入破产程序要向当地法院申请,具体要求为:首先,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由其债权人或债务人向企业所在地法院提交破产申请;其次,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并宣告企业破产,企业由此正式进入破产程序。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由人民法院自宣告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清算组由人民法院与同级人民政府协商指定由企业上级主管部门、财政、计委、审计、税务、物价、劳动人事、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的人员和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员组成。此时,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介入到企业破产清算组,负责清算过程中对破产企业档案的清查、监管及在破产清算期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其次根据破产企业档案保管现状,初步提出破产企业职工档案清查的方案。

2.2企业破产清算中档案部门的工作职责

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包括两大环节:破产企业财产清算和形成破产企业清算报告。破产企业财产清算包括对破产企业的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等5项内容,其中由档案部门直接参与的有保管、清理和处理三个环节。首先,破产企业财产保管环节。该环节是要对破产企业财产进行集中收管,冻结企业涉及企业财务、资产的活动。档案部门在此阶段的工作职责是对破产企业档案进行封存,追回散存在机构其他部门的档案材料;冻结企业人力资源调动、转出和离退休程序,对干部人事档案和职工档案进行集中收存。其次,破产企业财产清理环节。该环节是指清算组对破产企业的财产进行权属界定、范围界定、分类界定和登记造册的活动。档案部门在此环节要依据企业档案部门提供的各种档案统计数据,对破产企业档案的数量进行核实与清查,并对档案门类与数量进行分类造册,对在保管环节要求归入档案部门却散失在档案部门外的档案进行追讨;核实干部人事档案与职工档案的内容完整性与真实性,对职工档案中存在的缺失档案现象要求当事人或企业相关人补齐相关材料或提交档案缺失说明。再次,破产企业财产的处理环节。该环节一般指清算组对破产企业财产中非货币财产变现为货币财产的过程。由于企业档案不具备变现的性质,因此对企业档案的处理主要指档案馆根据破产企业档案的类别、质量与数量确定档案的归属方案。一般来说,企业职工档案涉及面广,内容多而杂,且日后利用频繁,所以这类档案要与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财会档案等档案要分别确定归属对象。最后,档案部门要对破产企业档案清算情况进行总结,指明对破产企业档案的清理情况和处理情况,进一步细化破产企业档案的归属流向,着重对与企业自身和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档案的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并将企业员工关注的职工档案清理与归属流向情况进行公布。

2.3企业破产清算后档案部门的工作职责

企业破产清算结束后,破产企业档案的接收与保管要按照破产清算报告的内容予以执行。国有企业破产后,其人事档案和职工档案由当地人事或劳动管理部门负责接收,而其他档案由当地综合档案馆负责接收与保管。非公有制企业破产后,除职工档案外,其他类型档案可由当地综合档案馆进行选择性接收,或由所辖地街道办事处负责接收,或者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接收,而干部人事档案和职工档案因涉及到破产企业员工的利益,笔者建议由当地综合档案馆、人事部门、劳动管理部门协商建立统一破产企业职工档案保管机构,或由劳动管理部门牵头,综合档案馆负责对这部分人事档案和职工档案进行代管。此外,在职工档案交接过程中,破产企业代表和企业职工代表要全程参与,以保证档案交接的准确性与公正性。

3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的保障措施

3.1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与接收监控机制

综合档案馆应承担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的接收与业务指导工作,特别是要介入破产企业清算流程,着重对破产企业档案,特别是要关注该企业职工档案的流向。由此,综合档案馆应结合其辖区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现状制定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的监控制度,定期对辖区内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业务指导与监督,并着重留意有破产或改制倾向的企业,为其做好破产前企业档案的封存、清点与确定档案接收单位的工作。具体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其一,结合《机关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实施企业职工档案的归档范围与类别的标准化,定期对企业职工档案的数量与案卷质量进行评估;其二,及时介入企业破产清算流程,档案行政主管机构要主动介入到破产企业的清算工作中,并将企业职工档案的提前监管与后期善后纳入到企业破产清算流程;其三,积极主动联系破产企业职工档案接收单位,在未明确企业职工档案接收单位前,综合档案馆要负责对该部分档案进行规范化整理、清点和登记,并与相关行政管理机构,特别是社会劳动保障机构、人事机构和企业管理机构协商,确定企业职工档案的后续管理问题;其四,调研论证、建设企业职工档案联网数据平台,特别要为辖区内非国有制企业职工建立职工档案与档案信息追踪平台,一方面提高对非国有制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的监控,及时掌握破产企业档案动态,及时介入破产企业档案接收程序;另一方面为企业员工查询其个人档案保存状态提供服务平台。

3.2建立破产企业档案接收中心,集中保管破产企业的职工档案

为进一步规范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的接收与保管,劳动部门与档案部门可以联合建立破产企业档案职工档案接收中心,主要负责对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的接收和善后处理,规范企业职工档案的归档材料内容,为企业职工提供必要的人事档案转出、审核和档案信息资源服务。2009年哈尔滨市南岗区成立了首家破产企业档案管理中心,该中心由南岗区档案局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合力筹建,首批接收来自本区十余家破产或转制企业共3万余卷各类档案,接收种类有文书档案、技术档案、经营管理档案、死亡档案、财务档案等,其中职工档案共2453卷,涉及到5000多名企业职工人事档案的接收与日后保管,并为该区其他务工人员提供人事档案代管和业务咨询服务。目前,该中心已为全区共8300余名下岗职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其他务工人员建立人事档案,并为全区各类企业免费提供职工档案的建档与业务指导工作。该中心的成立为全区劳动力市场的稳定、维护企业职工个人权益、保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提供了保障。而上海主要采取四种方式,有序分流管理本市国有破产企业的职工档案。一是按照改制后企业资产和产权关系,将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移交新的企业或上级控股公司管理;二是由控股(集团)公司或子公司授权,将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权限委托系统资产管理中心承担;三是根据改制企业档案保管容量大的需求,在各系统、各行业按照区域或行业板块,建立破产企业职工档案集约化管理平台;四是与上海市综合档案馆和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协商共管破产企业职工档案。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例9

人事档案里记录了个人的经历、学历、技术职称、社会关系、奖惩等情况,能反映个人的工作表现、德才能绩,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个人历史记录,是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在对人员考核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是一种专门档案。人事档案对人力资源开发、人才预测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才政策制定方面也有积极意义。我国人事档案通过档案工作者的能力,已经在人事档案管理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使人事档案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相当大的发挥。但随着不断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传统的人事档案在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因此要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人事档案充分发挥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人事档案材料内容质量不高,首先给人感觉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人事档案应全面、详细地反映一个人的各方面情况,但实际是许多材料内容空洞、多形式主义、尽是套话,能反映个人当前情况、技术专长、业务能力、道德品质的很少。造成的原因有收集的对象范围太窄,只注重领导人和高层干部的材料收集,忽略了收集普通干部职工的资料;对人事档案材料的后续补充不及时,人和事每天各方面的情况都在发生变化,人事档案必须把变化、增加的新内容、新材料、新信息及时补充进去,有利于人才选拔,做到人尽其才。其次是鉴定审查工作把关不严,档案内容失真。有些人为谋私利,篡改档案内容,人为造假,使人事档案的真实性无从保证。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政治思想觉悟低下,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再次是人事档案整理不按要求做,整理不规范,给档案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最后是观念上重政治轻业务,在人事档案里反映个人政治思想方面的多,反映个人业务能力的材料相对很少,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基本情况。

第二,人档分离现象日趋严重,“无头档案”增多。随着频繁的人才流动,人档分离也日趋增多,出现了大量的查不到当事人下落的人事档案,即“无头档案”,这种档案的出现是由于:人员主管机关变动与档案的流动未同步进行;人事档案转递工作不准确;人事档案的收进转出登记制度不严,不定期进行检查、核对;人事档案的占有权造成人档分离,许多单位人为地限制人才流动,管死了人事档案,影响人才合理流动,致使人档脱节。

第三,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在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的情况下,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

一是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上实行分散的多部门管理,这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事政策制度不太适应。在市场经济下,人事档案不必要分散于各部门管理,而是要相对集中,选派少而精的人来管理。人事档案要集中保存,避免分散于各部门造成的损毁、丢失。人事档案分散管理易造成职责不清、互相推诱,不利于档案的查找。

二是管理体系上仍按传统的三大类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今的人事制度改革,三大类是干部档案、工人档案以及学生档案,而干部档案的使用面过宽,过去,在各种部门、单位不论工种,普遍使用“干部”一词,在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后,干部的概念发生了变化,这些人的档案不能再按干部档案的管理体系来管理。企业里的干部档案与工人档案不应分开管理,应统一归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过于单一,除干部档案外,其他类人事档案体系不健全,对人员的选拔和任用不利。

三是档案随人走的管理方法,与市场经济下对人事档案的需求不适应。档随人走导致的人事档案被篡改、损毁、丢失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要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杜绝档案随人走出现的不良后果。

四是实行封闭式的人事档案模式,已不能适应人才信息相互交流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才的自由流动,就不能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人事档案管理还要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现代化、数字化管理。

根据以上的问题,结合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水平,对档案的内容、管理方法和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

(1)人事档案材料的质量要得到保证,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的档案意识,了解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搞好人事档案工作。(2)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得到提高,档案工作者在科学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情况下,要加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政治、科学、业务、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的素养,更新观念、锐意创新,主动提供准确、全面的人事档案,爱岗敬业,为人事管理工作服务;(3)使人事档案材料具有个性化,补充反映个人全面素质和业务考绩方面的档案材料;(4)提高档案工作质量水平,还要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让人事档案工作做到依法管理,还应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要重点预防和处理“无头档案”,这是人事档案管理的难点问题。健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制度,树立高度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严把人事档案收进转出登记关,定期检查核实。对“无头档案”先要认真鉴别档案材料是否具有保存价值。再通过仔细分析,认真查阅档案人的下落。通过多方努力查询,还是找不到下落的“无头档案”,可根据有关规定转当事人原籍档案馆保存。

人事档案管理体制要顺应时展、适应时代要求。改变原来的分散多头管理,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如县级机构各机关的人事档案,不必分散管理,可交县档案馆统一管理;规模较大的机关、企业、学校等的人事档案也不必分散在各科室、部门,要集中由档案室统一管理。建立宏观和微观的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完善“重新建档”行为,兴利去害,向个人有条件地开放人事档案,建立起社会化的开放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是对现今的人事档案管理提出的要求,全面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人事档案作为一种专门档案,所具有的真实性和动态性,是各级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了解和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和信息源,是人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相联系的桥梁。目前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们要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加快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使其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朱玉媛.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社会化、开放式管理[J].北京档案,1999

[2]曹中伟,叶丽新,吴军.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02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例10

(南医大二附院江苏南京210011)【摘要】干部人事档案为单位提供各类人才基础信息,为劳动工资制度改革、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职工福利及提拔任用等提供依据。由于现今档案材料不能全面地反映干部的特征,又因档案管理的封闭性,致干部人事档案利用受限。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民主意识的增强,更新人事档案管理理念,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个性化,提高干部人事档案利用率尤为重要。【关键词】干部人事档案;利用;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10-01 干部人事档案是一个以干部个人姓名为单位,按照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整理、分类、保管,为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用户提供服务的一项专门性工作;是一套完整地反映每位职工的个人经历、思想品德、业务能力业绩的历史的真实凭证。干部人事档案利用现状:

1、干部人事档案内容简单、老套,缺乏个性。真正反映个人特性的材料少,档案材料缺乏科学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考核,信息资源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个人的真实情况,不能准确地评价一个人,不能满足多样化的社会公共需求。2、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封闭、僵化。实际工作中一直存在 “重藏轻用”的传统思维,档案人员将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业务上,而忽视了对其他工作的渗透。随着社会的进步,干部人事工作越来越民主、公开、透明,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却仍然处于传统的封闭式、单一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严重制约着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

3、干部人事档案使用的严格控制,致档案使用对象仅限于组织人事部门,这与公民的知情权不相适宜 。人事档案信息分散,系统间无法互联互通导致形成的信息孤岛等等,严重影响人事档案利用的频率和效率。4、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的手段、办法老化,档案信息载体形式单一 ,仍以纸质为主。未能形成声像制品或数字化,使用价值低,不能远程传递,没有实现科学存贮和信息资源共享。人事档案管理流程的欠科学,人事档案管理成本与效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5、我国干部人事档案利用服务政策体系的内容框架尚为形成,现有档案利用服务政策体系整体上“管理性”十分强势,“服务性”却相对弱势,而专门针对“利用服务”出台的专项政策较少,利用服务政策在档案政策系统中“独立性”较弱 。增加干部人事档案利用的对策:1、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性取决于齐全、完整、及时、准确、高质量的档案材料。材料的收集是干部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人事档案利用的起点和重要基础。我们建立了信息收集网络,专人负责,定期收集,根据掌握的信息跟踪收集,通过查缺补充收集。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属归档范围的、内容不完整的、手续不齐全的、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材料不予接收。严把材料接收关,保证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除收集考察、考核、学历、各种培训、聘任、专业技术晋升等常规材料外,尽力收集能反映干部经济审计、勤政廉政、科研教学、行风、信用等富有个性特征的、量化的材料。加强档案材料的鉴定,完善审核制度。档案整理的清晰化、有序化,为快速、准确、及时利用档案提供保障。重视研究人事档案用户的多方位需求,有针对性地收集个性化材料。2、档案工作的宗旨是为用户提供服务。树立人事档案利用的“受众”意识,变过去“守摊式”服务为开发式服务。根据干部人事工作的要求和社会生活其它领域的信息要求,进行干部人才信息的加工整理,提供专题信息、咨询意见、政策建议。建立内部局域网,在规定相应使用权限的情况下,部分信息对部门和个人开放 ,建立公开、透明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加强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容,拓展利用渠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事制度的改革,我们应当适度、有效地借鉴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完善。按照法律和工作纪律的要求正确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在不违背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在确保档案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其利用率。3、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储存、开发和利用公共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既要尊重档案主体的隐私权又要维护其知情权。人事档案不仅为政府机构、组织服务,还要为广大社会公众生活和公民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服务,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事档案的共建共享,拓展人事档案服务职能。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人事档案利用工作效率的高低、质量的好坏与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息息相关。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必须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引导利用者合理、高效、准确的利用人事档案。4、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不断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建立高效、集成的电子文件数据收集交换系统,为归档材料进行实时在线归档,进档后的数据迁移、数据处理与共享,档案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及时地传输人事信息,建立、完善综合数据库,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提高人事档案信息的可用性、时效性。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实现人事档案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采用先进的缩微技术来存储人事档案信息,充分利用新媒体来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存在形态与传播模式的创新 ,提供优质高效的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确保方便快捷准确的利用人事档案信息,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5、尽快建立和完善档案利用服务政策体系,明确人事档案管理的责任、义务、服务对象、方式与内容,制定开放范围和程序,将档案利用服务纳入社会公共服务范畴,增加机关档案室的公共服务责任,用理论指导实践,引导人事档案利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让大众充分了解人事档案服务的功能,了解人事档案内容和用途,了解利用档案的法律法规及程序,消除档案的神秘感。强化利用档案意识,不断提高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增强档案信息的接受和利用能力,消除大众利用档案的障碍,从而更方便、快捷、更多地利用干部人事档案。参考文献 [1]梁娜:《从知情权角度审视人事档案的利用制度》《兰台世界》2007年11月下半月33-34页 [2]李扬新:《我国档案利用服务政策体系的构建与规划》,《浙江档案》2010年第10期23-26页[3]张慧敏:《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策略探析》《黑龙江档案》2010年第2期31页[4]陈菲 李灵风:《大众化:新媒体环境下档案利用的发展路向》《山西档案》2011年第1期31页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例11

[摘要]本文从行政单位档案管理建设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档案管理的定义、档案的概述、档案建立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档案管理内容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而提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侧率,对行政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后续发展和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http://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思路

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转型、重构和重组取得显著效果,其档案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0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集中地管理国家全部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但是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所反应的问题看,如何尽快找到最新最科学的档案管理办法是十分必要的。人事制度改革反应到档案工作上涉及到很多问题,特别是在现今档案专业人员缺乏,各单位管理档案的人并非档案专业毕业的专业人才而是其他科室调派的人这样的普遍情况下,如何规范行政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如何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效性、保密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还有许多。

一、档案概述

研究档案管理首先要知道档案的起源。档案的产生与文字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古老型载体档案如甲骨、金石、简牍、缣帛档案,到后来的传统型载体档案如纸质档案,再到现在广为宣传的新型载体档案如感光材料与磁性材料形成的档案,如影片、照片、磁带、磁盘、光盘等。档案管理的介质一直在更迭变换。但是它背后的意义,却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披上了不同的含义。目前,对档案一次的定义是: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声像及其它各种方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一份文件想要转化为档案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办理完毕;二是有查考利用价值;三是按一定规律保存。

二、档案管理内容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份档案的建立,需要经过八个业务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从事档案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有这样几个方面:1.档案与文件的关系问题(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2.反映基本职能活动的档案与其它档案的关系(突出前者)。3.档案的“动”与“静”的关系(档案具有潜在价值)。4.档案工作同资料、情报、图书工作的关系(一体化)。5.档案室与档案馆的关系(积累输送、无偿进馆)。6.传统管理与现代化管理的关系(人员素质、电子文件、双套制)。7、管理工作中人与物的关系。

三、档案管理的创新策略

1、提升档案管理意识,宣传档案管理法律法规。

档案管理工作遵循有法必依,依法必严的原则,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升整体档案管理意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手段大力宣传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端正单位内对档案管理的重视态度。尊重其严肃性、服务性、政治性和科学管理性的特性。端正档案管理的政治态度是其创新策略的根基,也是后续一切规范制度的根基。

2、规范档案管理职责,建立长效考评机制。

行政单位领导应明确档案管理职责,建立档案管理跟踪负责小组,确保责任落实到人,避免交叉做事的情况,科学建立长效考评机制,避免人员更迭引起的责任无人承担情况出现。严格执行奖惩制度,鼓励对档案管理工作献计献策的工作人员,对其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吐出贡献可考虑作为后续一切工作提升的考核业绩。严惩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投机的工作人员,严惩推脱职责不务实的工作人员。控制好各个档案管理岗位的工作衔接,参考国内外先进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效考评机制。

3、确保档案管理经费投入,构建健康档案管理环境。

行政单位领导应建立档案管理工作固定维护经费,为档案管理工作构建健康的工作环境。档案管理工作是一向专业的,涉及单位人事等保密的细致工作。其电子和纸质档案材料需要定期进行维护更新,需要单位投入固定的维护经费。目前,各行政事业单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多数不是固定的档案管理人员,人员流动频繁,整个档案管理环境非常不稳定,对单位整体的档案建设工作影响十分不好。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立确定的档案管理岗位,进行专人负责,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形成阶梯式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稳定、健康的档案管理环境。

4、完善档案管理相关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对已在档案管理工作岗位的人才进行档案管理专业只是培训,从现代化管理手段、管理理念、管理技巧、管理保密性等各个方面进行培训,在保留这批有经验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前提下,灌输最新的管理知识。对新进的档案管理人员,人事部门应明确档案管理专业的大前提下进行聘用,并逐渐形成老、中、青的培养形式,为单位整体的档案管理建设建立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5、特殊宣传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理念。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因其体制建设的需要,其档案管理工作多数都是涉密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有保密理念。杜绝一切泄密行为。

6、规范电子档案编号,建立科学、高效、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流程。

当前,纸质档案管理材料因其查找不方便以及保存占用空间等制约因素,其使用正受到限制。档案管理整体偏向建立电子档案管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电子档案管理的建立需要严格遵循档案管理的特性条件下,还要注意形成具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特色的管理体制。

结语

行政单位有其独特的体制建设过程和体制建设特点,档案管理是记录整个单位建设历程和人事历程的档案存档工作,其科学的建立和可持续的维护事关整个单位的建设成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高度对其进行重视。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提出的几个策略是结合日常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旨在希望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建立一支高效、科学、严谨、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形成一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档案管理体系,希望对后续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http://

参考文献

[1]张长水.试论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J].办公室业务,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