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理论学习调查

理论学习调查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2 09:09:49

理论学习调查

理论学习调查例1

(一)中心学习组示范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缺乏对县委中心学习组学习活动强有力的宣传,宣传形式简单枯燥;县委中心学习组成员就分管工作汇报工作的多,上升到理论高度分析工作的少;参加中心组集中学习活动的多,结合实际深入思考的少。对乡镇、县直部门中心学习组指导力度不够。

(二)制度落实不到位,创新不够

调查中发现,学习制度不落实,存在制度多、落实少的现象。各乡镇各单位一般都制定了干部职工政治学习制度,但能够坚持学习的很少,机关政治理论学习、农村党员培训大多是念念文件、读读报纸。理论学习制度创新不够。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乡镇、部门对理论学习制度多年不修订,学习方式不创新。

(三)学风不正

一是学习动力不足,产生”厌学”。表现为有些干部把理论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存在“我没有必要学”的思想,缺少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调查表明,22%的人认为业余时间是在读书、学习、看报,66%的人认为是在应酬交友,同时有47.5%的人认为业余时间是在玩扑克打麻将。二是学习目的不明,产生“浅学”。表现为有些干部把理论学习作为一般工作任务敷衍,存在“要我学我才学”的现象。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造成学风不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

我们对各级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调查的情况表明,大多数基层干部认为,自己目前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够完全胜任自己所担负的工作。但是,借口“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的人为数不少。究其原因,一是没有把学习摆在应有的位置,认为理论学习是练“虚功”,不是练“实功”“硬功”。很多干部认为即使是天天学,也解决不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等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为理论学习是高层领导者的事情,一般基层干部不管方向,不管政策制定,只是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上面叫怎样干就怎样干,学不学理论都行。二是把学习和工作对立起来,重“业务”重“政绩”、轻“学习”轻“教育”的问题比较普遍。很多干部包括单位对学习抱着消极应付的态度,甚至有的以工作忙为由逃避学习,普遍认为“业务工作是重点,理论学习靠边站”。三是学习急功近利,把学习作用简单化,效果庸俗化。有些干部在理论学习上报着“急用急学,立竿见影”的学习动机,往往是在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才想到学习并期望学完后立刻就能解决问题,误把理论的作用当成“止痛片、感冒灵、兴奋剂”,忽视用学习来提高素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二)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和党性的修养与锻炼

一是自以为怀才不遇,思想消极不进取。提拔无指望的,认为学不学都行:即将退出领导岗位的,认为可以不学了:已经改非的,认为这时是只看别人学的时候。二是奢侈享乐不自律,玩风盛行。有些干部做“官老爷”,高高在上,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手脚不勤,出门必须有车代步,发言必须要有人,即使是个人的心得体会、述职报告之类的东西,也要由办公室人员撰写。还有很多干部认为每天八小时的班上完了,就是自己的时间了,打麻将、随处可见,更甚者是连班都无心思上,沉迷于各种娱乐之中,在一些场合下,就是没有人谈学习,谈起娱乐,应合者众多,而且津津乐道,眉飞色舞,这些人头玩“昏”了,心玩“野”了,志玩“衰”了,不说学习,就是工作也不愿干了。

(三)学习机制不健全压抑了基层干部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机制不健全的主要表现:一是学习动力和目的不明确。二是学习内容太笼统,缺乏适应和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层级干部学习的层次化和具体化内容。三是学习积极性受挫。基层干部处于被动地学、“要我学”的境地,他们中普遍流露出一种“学得好不见得能重用,学不好不见得不能重用”的心态。四是学习制度还不够健全。有些学习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即使已经建立起来的若干学习制度,执行落实也不够到位,出现“学习挂在嘴上,制度贴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的现象。五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在当前的学习问题上,存在着领导安排布置多,督促检查少:总体要求多,具体指导少;被动听取汇报多,主动调查研究少;粗放式分层放开管理多,集中协调控制少。

三、建议

针对当前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切实解决好“我想学”的问题

一是要解决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使广大干部职工把学习问题和自身的进步联系起来,让每名干部认识到学习就是工作,工作需要学习,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指出:“学习是个前提,不学习,政治上就不可能成熟,就不可能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不学习理论势必思想空虚,精神贫乏,是非不辨,方向不明。”他还指出:“学习问题关系到广大干部的自身进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忽视学习的危害。

二是要解决为谁学的问题。让广大干部认识到学习就是增强自身的素质,要切实解决好“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的问题,号召广大基层干部敢于触及灵魂,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就是努力使自己的主观符合客观;从党性的角度讲,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切实解决用科学理论进行武装的问题,决不能把理论学习变形为理论“包装”。

三是要解决学习干什么的问题。让广大干部认识到学习就是把知识转化为指导自己言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创造的智慧,让广大基层干部认识到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搞好工作,激发广大基层干部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真正学好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带领人民群众把我们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建立和完善制度,增强学习动力,切实解决好“必须学”问题

重点是强化理论学习考核制度,使理论学习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把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使用干部和单位、个人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是建立健全各级中心学习组制度,通过建立学习组织制度,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保障机制,做到任务落实,责任明确。县委中心学习组要发挥带头、带动、示范作用。各乡镇、县直部门都要成立理论学习中心组,并确定“一把手”抓学习的领导责任制。

二是明确干部提拔任职应有的理论资格条件。对干部在5年内参加3个月以上培训提出具体措施和要求,坚持新任科级领导干部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促进干部政治理论教育的不断深入。要实行理论学习述学和考试考核制度,通过述学、试卷考试、撰写专题调研报告等,全面了解掌握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情况,并将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是学习交流制度。全县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情况汇报会、中心组学习情况通报、汇编领导干部学习成果作品集等形式,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四是督促检查考核制度。一些领导干部的学风不好,除了他们的自身因素外,跟党组织对干部理论学习情况缺少必要的检查督促有关。要积极研究探索建立干部职工理论学习督促检查考核制度,县委要组织有关方面人员,每半年对全县干部理论学习情况进行一次督促检查,防止理论学习各项制度成为束之高阁的“摆设”。

(三)要带着问题学,确立具体目标,切实解决好“学为用”问题

一是要深入调查,发现问题。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问题,理清工作思路。要对现实生活中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科学的回答,努力推出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省情、市情、县情的认识。三是贯彻群众路线,检验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如何?学风是否端正?要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来确定,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为标准来判断,决不能自定标准,自以为是。

理论学习调查例2

为了解我校护理系普通大专2009级、2010级,以及高职2007级学生对入党政治学习的看法和建议,建立健全政治学习制度,护理系党支部组织了对以上年级学生的调查,并将把分析结果用于指导今后更好地开展党员教育工作。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方式,调查对象为2009、2010级大专生和2007级高职生中的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等,采用抽样的方式。调查内容包括他们对政治理论学习的时间安排、态度、方式、内容等方面。

一、政治理论学习情况调查结果

我系在校生共662名,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1份,回收率92.5%,均为女生。其中党员1人,预备党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33人,愿意向党组织靠拢的团员73人。

(一)2009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较入学时有所提高,但仍然欠缺。从我系2009级学生中了解到,高中阶段发展党员工作普遍存在入党程序不够规范,入党标准把关不严等问题,加上学生年龄偏低,导致高中阶段入党的学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党史知识掌握不够系统,理解问题的深度欠缺,等等。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学习,2010级学生党员在这方面已有所提高。此次调查显示,抽查中80%的同学关注党的重要会议及决策,关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平时对思想政治学习的态度自觉学习的占到51.35%,偶尔主动学习的有46.85%,仅2人是被动接受,无人觉得事不关己。说明学生的理论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也不够系统。原本以为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从网络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会占主要地位,结果调查中发现通过课堂教育才是重头戏,占到48%,其次是党校政治理论学习29.7%,可见学生主动学习性并不像他们自己做问卷中的选择那样,可以推测偶尔主动学习的数量及比值还要少一些。另外,思政教师在其中仍然发挥巨大作用,思政课不容忽视。这与国家要求所有高校必须办好思政课的要求不谋而合。

(二)63%的学生党员认为在同学中影响较好,28%认为在同学中影响一般,而4%认为影响较差。可以看出,还有一部分党员并没有在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甚至个别人各方面表现令同学们反感,在同学中影响较差,破坏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我校的党员教育工作必须加大力度,拓宽教育渠道、充实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实效。

(三)对于我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中认为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演讲、辩论、看电教片,占到73.9%;其次是社会实践,占到63.1%;再次是传统授课和主题班会,支持者均为30.6%;自由讨论的占24%。可以看出同学们期待多种方式并且不再拘泥于传统模式,他们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还是挺乐意有老师带着,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自学。

调查中还发现一个较严重的问题:认为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很好的仅占35.1%,约47%的同学认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另有9%认为差强人意,7.2%认为动机与效果严重脱节,从此可看出有当初入党把关不严的问题,有自身入党动机的原因,也应当从我们的党建工作中找原因。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节,往往导致枯燥的理论学习效果不好,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理解不透,更难以指导实践。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国际方面的,占到38.7%;其次是国内的,占到35.1%;再次是学生思想状况问题,占32.4%;其他的如学校发展等方面学生们并不是太关心。所以我们的思想理论课内容应该契合现代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而不是重复过去的历史,要不断创新。

学生认为我校目前思想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方式单一,占到66.7%,基本就是上党课和思政课,而且都是传统的授课方式。这个可以参考兄弟院校,比如西南科技大学他们就设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影视基地,有上千部爱国教育等电影可供学生免费观看。其次认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占26.1%,认为内容空洞脱离实际的占18.9%。这就说明学校急需打造一支能将思想政治课上出特色上出风采,让学生眼前为之一亮的精英团队,而不是不管是谁,无论何专业,无论有无准备时间,都可以上党课和思政课。

虽然如此,学生中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的超过一半,知识面扩大的占到40%,政治理论水平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得到提高的各自占到30.6%,可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有重大作用的,不能因为其存在的问题而放弃。

(四)我系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服务同学、完善自我。

我系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与周围同学的关系相处融洽,部分人偶有争执符合青年人群体生活的特性。这也与他们认为大学期间应该通过日常小事体现党性修养的比例是基本一致的。这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严格要求自己,热情服务同学,因此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多数广泛活跃在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线,他们中多数担任着学生工作,或者在班级中担任学生干部。正是学生干部的实践工作使他们有更多的锤炼机会,服务同学并接受着大家的监督。

二、工作建议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共产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重要标志。针对此次情况调查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和培训,争取尽快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

调查中发现,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政治理论水平欠缺。这直接影响他们思考问题的高度、深度和全面性,影响对当今国家、国际形势和时政的正确把握和理解,并会间接影响到他们在实践中的表现。学校党委应指导各系对学生党员的党史和政治理论知识进行恶补,通过集中辅导、学习讨论和分散学习等各种方式,通过文字材料、辅导报告、优秀音像等多种途径加强教育。同时,做好在校生及2012级新生的理论教育准备工作,使新生入学后能及时得到教育培训,尽早提高和完善理论知识体系。

(二)加强学生党员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并规范党员的监督机制,使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凸显出来。

学生党员自身素质不错,在各项学习工作中也基本能做到以身作则,但是对周围同学的帮、带作用不明显。这会影响周围同学对党、对党员标准和形象的正确认识,连带影响到党组织的发展工作。学生党员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不仅应当在在校生中开展,而且应当在全校党员中全面开展。党员自身的优势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能为他人所用,学生党员要积极主动地以己之长补人之短,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同时加强群众对党员的监督作用,让党员发挥先进作用的内外因都充分起来。

(三)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指导,使党支部工作严谨、活泼中求创新。

学生党支部在工作中要突出学生特色,让工作和活动多样化,能走出教室的走出课堂,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开展实践活动,让支部成员在活动中受益和成长。支部书记及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的工作指导,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让支部活动能开展、好开展。

(四)加强党建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党组织的活动中来。

党的工作不能关起门来搞,让更多的人知道党的工作,参与党的工作,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党的队伍才能更快地发展壮大。学生党建尤其是学生党支部的工作缺乏有效的宣传,不利于整体工作的推进。今后,支部的活动要尽可能地安排积极分子和普通同学参与,扩大党支部活动的影响面。

(五)注意学生们渴望入党的意愿,同时加强指导和培养工作,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保质保量抓好党员发展工作。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有入党意愿,这是一支强大的队伍。而少数没有入党愿望的原因也是我们分析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参考。对于有强烈入党意愿的同学,党组织要加强指导和培养工作,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高质量地开展工作,吸收优秀学生加入党组织,优秀的党员又能带动一大批群众靠近党组织。

(六)对新时期政治理论学习及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学习形式尽量多样化;内容上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党课结业考试及考勤不应该是过关的唯一标准;支部活动形式需要多样化,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工作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应加大对支部活动的支持力度,提供一定的后备支援;严格把好入口关,发展工作中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数量;加强对党员的监督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支部活动的群众参与性,等等。

(七)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优势,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政课团队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八)以大学生社团为载体,丰富政治理论学习的形式,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做“四有”新人,最根本的就是要做有理想的人,所以我们最基本的工作就是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唱响时代主旋律,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学术、体育艺术、娱乐活动等,把德育与智育、美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对我校2009级、2010级大专学生,以及2007级高职生调查情况的分析表明,在进入大学一到两年的时间内,通过培训、工作和学习,他们在理论水平、党性修养和责任意识方面都有明显提高,以身作则意识比较强烈,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努力服务身边的同学,在同学中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成熟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是值得令我们欣慰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他们当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欠缺、不系统,虽能基本以身作则,但带动和影响作用还不明显。而且,从各种数据及其关联性可以看出,在自身能力锻炼和发展方面,他们都做得比较好(比如学习、人际关系、学习规划等),但是政治理论不足,以及在周围同学中影响力的不明显,可以推出学生入党动机中功利主义是占有一定比例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德强.当前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前沿,2007,(05):48-49.

[2]黄久龙.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8,VOL21(1):3-5.

[3]李俊.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应有新思路[J].湖北教育,2007,(10).

[4]谢秋生.高职教育中学生党建工作探讨[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

[5]杨家轩.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7).

理论学习调查例3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7-0154-02

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草案中,强调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各个培养幼师师资力量的院校要以此为依据培养幼儿教师。这些年,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学校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给予了空前关注,与此同时,却弱化或忽视了理论课程的学习,使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成为幼专乃至所有高师学生学习的“瓶颈”。为此,笔者进行了“关于幼专生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情况”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任选在校的2011级幼专生中双语、早教、管理、音舞方向的学生共100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和学习的看法及存在的问题,发现幼专生忽视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原因,探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其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开展幼专院校专业理论课程的有效教学、健全对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提供参考,为这一序列的进一步的专业理论课程改革提供事实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1.调查目标

(1)教师和幼专生对专业理论课学习的态度和认识;

(2)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解决目前困境的策略。

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样本采用随机取样法,采用百分比进行对比分析。

三、调查结果和结论

1.幼专生对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意义认识及学习情况

(1)幼专生对专业理论课程的认识:有33%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6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有63%的学生认为对今后工作“非常有帮助”,33%的学生认为“有帮助”,2%的学生认为“没帮助”,2%的学生回答“不知道”。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专业理论课程对将来从事幼教工作的价值,且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专业理论课程的开设和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2)幼专生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情况:从学生课堂来看,有31%的学生专心听课、认真记录;43%的学生学别的科目、做其它科作业;26%的学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63%的学生从没有过旷课;33%的学生偶尔旷课;4%的学生经常旷课。从总体上看,尽管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很有必要,但课堂上能认真学习的学生却只有少部分,旷课的现象较严重,课余时间很少有人主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2.幼专生对专业理论课程的满意度

(1)对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从数据统计看,认为教材偏重理论过于枯燥的占75%,对课程不感兴趣只为了考试的占70%。可见,学生对专业理论课授课内容满意度不高。

(2)对专业理论课的授课方法的满意度:调查显示:4%的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非常满意”,70%的学生表示“较满意”,25%的学生“不满意”,1%的学生“非常不满意”。可见,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或持比较满意的态度,但不满意的比例也不小,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3.幼专生对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态度

据调查统计,上课专心听课、认真记录的学生占31%,学别的科目、做其它作业的占43%,做其它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的占26%;偶尔旷课的有33%,经常旷课的占4%;而在课堂上经常主动地发表自己看法的学生占25%,教师点到时才会站起来回答问题占40%,自己心里有想法、但不主动回答的占35%。可见,幼专生中虽然知道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很有意义,但学习态度并不积极和认真,忽视专业学习和厌学现象严重。从上述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幼专生对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存在严重的厌学现象,相对于其它学科形成了严重的瓶颈。

四、分析

1.造成专业理论课学习瓶颈现象的原因

(1)教学时空封闭、形式和手段单一,无法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来刺激学生学习热情。学习资源的获得是学生学习的目标,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基本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在时间上,理论课时间缩短为一学期。在空间上,目前在幼师院校中专业理论课的学习都是以合班的大型教学集体形式进行。据此,学生的思路难以打开,学习热情几乎为零。

(2)学生自身文化水平低,缺乏学习兴趣和职业追求。调查中发现,占58.4%的学生不是自己选择的专业。在毕业后是否会从事幼教工作的调查中,有28.9%的学生答“不”,36、6%的学生答“不知道”。可见,在学生对专业并不认可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专业追求的。如果没有主观学习的意愿,甚至连将来做什么都不知道,努力学习专业理论有无意义对自己并不可知,更何况专业理论本身并不有趣,积极性就无从谈起了。

(3)大环境的负面影响,造成“学习不是最重要的、理论学习更不重要”的想法。许多学生受社会消极舆论的影响,认为学习成绩和未来工作并没有直接关系,学习过程和考试结果也并不成正比、和就业更非直接挂钩,这些都给学生传递了负面的信息,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及其对工作、学习的态度。

2.建议

(1)提高国家幼师院校招生标准,严格师资培养入门关和出门关。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幼师院校几乎是兜底招生。要想将一批素质不高的新生培养成优秀的学前教师,难度可想而知。教育毕竟不是万能的。所以,第一要务就是提高幼师乃至师范所有学校的招生标准,达不到标准不能入门。

(2)改变社会不良影响,让尊师重教从方针呼吁到现实落实。为了提高国家的竞争力,通过教育输送优秀人才,真正重视教育,选拔最优秀的、最有专业理想的人来从事教育工作,把教育看成很神圣的事业,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今天,国力增强了,从表面上看,人们更重视教育问题了,但从事教育的人的基本素质却在不断降低,尤其体现在学前基础教育上。现在,国家开始特别关注学前教育问题,作为抓教育的根本,可谓幸事。凡事不造假、不空谈,教育更容不得造假,否则将遗害子孙万代。

(3)利用多种渠道彰显专业理论课学习的重要价值。教育理论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书本上的文字,一种是实践中的技术。一旦打通文字与技术的通道,就打开了教育力量的大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挖掘周围的教育因素,让学生认识到教育理论的价值所在。

(4)切实优化教学形式和手段,丰富课程资源,工学结合,从做中学。课程目标的达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开发和运用水平。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充满时代气息和生命活力的学习内容。其次,设置灵活多样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在幼儿教师职前培养阶段,增强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改变教材重体系、重逻辑、重理性分析的状况;突出课程与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联系、学生的从教水平和能力相适应的特点,为幼专生面临的角色转换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孟庆国.论高技能人才师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4,(31).

理论学习调查例4

此次调查主要采取了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检查了部分乡(镇)党委中心组成员的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学习资料、调研文章和学习记录。从调查分析看,75%的领导干部能够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重大决策和本职工作,充分利用时间自觉、深入地进行理论学习,80%的领导干部对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有充分认识。从总体上看,##、##、##、##、多数乡(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较好,这些乡(镇)党委中心组对理论学习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注重发挥中心组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科学决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理论学习取得了实效。他们的主要特点是: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各乡(镇)党委都建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理论学习中心组。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乡(镇)重点工作,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学习中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严格要求,发挥了带动和辐射作用。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制定中心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重点,对每个中心组成员学习计划逐一过问、把关。中心组学习有专人负责,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科学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习。

2、制度较为健全,管理较为规范。乡(镇)党委都制定了学习制度,如组长负责制、考勤制度等。用规章制度保证理论学习顺利开展。对学习计划、学习笔记等材料进行管理,学习记录较为规范,中心组学习逐步制度化。多数乡(镇)在每次集中学习前都下发通知,明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组织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准问题,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大寺还建立了科学机制,定期不定时督促检查成员读书笔记、学习记录、讲课情况等,促进了成员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学习方式多样,切合实际。各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针对本乡(镇)工作实际,采取座谈、集中领学等方式方法,注重学习成果为科学决策服务,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乡(镇)通过交流学习笔记等方式促进理论学习,有的乡(镇)以理论学习的内容为题材组织比赛,有的乡(镇)要求每个中心组成员结合本职工作分专题备课,在学习会上发言,交流学习体会。

4、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各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紧密结合我县中心工作和实际,开展形势任务学习、地方经济发展思路学习、理论政策学习、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的学习。把学习理论、提高认识和研究工作、科学决策结合起来,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有明显增强。勐佑镇把学习理论与“茶叶强镇,商贸活镇,畜牧兴镇,干果富镇”的经济发展思路相结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引进外地人才到勐佑投资办厂,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了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小湾镇把“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当作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全镇产业发展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从调查结果看,一些中心组学习还在采取传统的方式,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资源,缺少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学习手段,方法不够灵活,载体创新不明显,难以保证理论学习收到实效。部分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思想认识不高,学而不实。学习走马观花,不求理解,部分领导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认清“学习问题,关系到广大干部自身的进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的重要意义。有些领导干部以工作忙为借口,抱怨没有时间学习,工作和学习矛盾突出;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工作就是最好的学习,学习计划执行困难,以干代学现象较多;有些领导干部认为理论成果是虚的,工作成果才是实绩,久而久之,对理论学习就感到“疲惫”,因而对理论学习淡漠,这些错误的认识严重影响了理论学习的效果。

2、规章制度不健全,学而不紧。学习紧迫感不够,学习时限没有完全固定,随意性大。一些乡(镇)党委虽然建立了相关学习制度,但不够健全,特别是有关考核、评估、奖罚机制不够科学合理。一些制度有名无实,很难操作,落不到实处。一些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依然是以“一张嘴、一个本、一支笔”的理论学习方式,载体单一,除了开会、自学、辅导以外,就很少通过其他渠道学习理论。

3、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学而不精。注重单纯学习较多,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强,应用理论来研究、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式欠缺。有些领导干部就学习文件、会议精神而学习,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学习笔记和调研文章仅限于规定专题,内容陈旧单一。读得多,议得少,深层次思考更少。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不够,用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工作、科学决策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4、学习方式呆板,学习观念落后,理论学习学而不全。个别乡(镇)党委理论学习存在着不适应社会变化,出现覆盖不到位、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领导部署多,学习落实少;教育阵地多,发挥作用少。有的因工作忙,读了上篇,忘了学下篇;有的只读经济,不学政治;有的只学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等等,使学习不够系统。致使理论学习没有贴近本地实际和群众的生活,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三、下步工作建议

如何加强理论学习?就当前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抓好“四项系列工程”,以把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1、抓好乡(镇)党委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工程”。中心组是加强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思想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执政水平的课堂和阵地。搞好中心组学习,发挥其“龙头”和示范效应,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要在健全自学制度、集中学习研讨班制度、学习检查督促制度上下功夫,从而有效保证中心组学习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各乡(镇)党委要加强领导,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把中心组理论学习作为提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质,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大事来抓,全面系统性地进行理论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不断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抓好以各乡(镇)领导干部为学习对象的“重点工程”。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座谈讨论、集中办班等形式,抓好各乡(镇)领导干部的学习。营造乡(镇)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带头写理论文章的良好学习氛围。要把党委中心组学习作为提高乡(镇)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一项重要制度抓落实,持之以恒地坚持并不断完善,要始终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心组学习重中之重,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的成效。要在完善各项学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奖励、评估和考核等各项制度,加强督促检查,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真正用制度规范理论学习。要创新机制,把乡(镇)领导干部的学习情况与领导班子的考察考核、干部的使用结合起来,把领导干部参加学习的情况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成效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促进领导干部的学习。今后,每年要对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督查二次,每半年对乡(镇)党委中心组学习情况抽查一次,对学习差的中心组将点名通报批评。

3、抓好理论战线学习培训的“骨干工程”。除了要充分利用党校、各类学习等专职理论教育队伍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各乡(镇)宣传干部、企事业政工干部、机关理论学习骨干这支兼职的理论教育队伍的力量,采取培训班、研讨班、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培训理论骨干,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形式的培训,开展“理论下乡”活动,到各乡(镇)巡回宣讲,促进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成效。

理论学习调查例5

此次调查主要采取了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检查了部分乡(镇)党委中心组成员的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学习资料、调研文章和学习记录。从调查分析看,75的领导干部能够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重大决策和本职工作,充分利用时间自觉、深入地进行理论学习,80的领导干部对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有充分认识。从总体上看,##、##、##、##、多数乡(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较好,这些乡(镇)党委中心组对理论学习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注重发挥中心组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科学决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理论学习取得了实效。他们的主要特点是: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各乡(镇)党委都建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理论学习中心组。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乡(镇)重点工作,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学习中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严格要求,发挥了带动和辐射作用。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制定中心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重点,对每个中心组成员学习计划逐一过问、把关。中心组学习有专人负责,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科学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习。

2、制度较为健全,管理较为规范。乡(镇)党委都制定了学习制度,如组长负责制、考勤制度等。用规章制度保证理论学习顺利开展。对学习计划、学习笔记等材料进行管理,学习记录较为规范,中心组学习逐步制度化。多数乡(镇)在每次集中学习前都下发通知>!<,明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组织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准问题,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大寺还建立了科学机制,定期不定时督促检查成员读书笔记、学习记录、讲课情况等,促进了成员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学习方式多样,切合实际。各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针对本乡(镇)工作实际,采取座谈、集中领学等方式方法,注重学习成果为科学决策服务,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乡(镇)通过交流学习笔记等方式促进理论学习,有的乡(镇)以理论学习的内容为题材组织比赛,有的乡(镇)要求每个中心组成员结合本职工作分专题备课,在学习会上发言,交流学习体会。

4、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各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紧密结合我县中心工作和实际,开展形势任务学习、地方经济发展思路学习、理论政策学习、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的学习。把学习理论、提高认识和研究工作、科学决策结合起来,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有明显增强。勐佑镇把学习理论与“茶叶强镇,商贸活镇,畜牧兴镇,干果富镇”的经济发展思路相结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引进外地人才到勐佑投资办厂,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了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小湾镇把“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当作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全镇产业发展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从调查结果看,一些中心组学习还在采取传统的方式,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资源,缺少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学习手段,方法不够灵活,载体创新不明显,难以保证理论学习收到实效。部分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思想认识不高,学而不实。学习走马观花,不求理解,部分领导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认清“学习问题,关系到广大干部自身的进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的重要意义。有些领导干部以工作忙为借口,抱怨没有时间学习,工作和学习矛盾突出;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工作就是最好的学习,学习计划执行困难,以干代学现象较多;有些领导干部认为理论成果是虚的,工作成果才是实绩,久而久之,对理论学习就感到“疲惫”,因而对理论学习淡漠,这些错误的认识严重影响了理论学习的效果。

2、规章制度不健全,学而不紧。学习紧迫感不够,学习时限没有完全固定,随意性大。一些乡(镇)党委虽然建立了相关学习制度,但不够健全,特别是有关考核、评估、奖罚机制不够科学合理。一些制度有名无实,很难操作,落不到实处。一些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依然是以“一张嘴、一个本、一支笔”的理论学习方式,载体单一,除了开会、自学、辅导以外,就很少通过其他渠道学习理论。

3、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学而不精。注重单纯学习较多,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强,应用理论来研究、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式欠缺。有些领导干部就学习文件、会议精神而学习,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学习笔记和调研文章仅限于规定专题,内容陈旧单一。读得多,议得少,深层次思考更少。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不够,用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工作、科学决策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4、学习方式呆板,学习观念落后,理论学习学而不全。个别乡(镇)党委理论学习存在着不适应社会变化,出现覆盖不到位、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领导部署多,学习落实少;教育阵地多,发挥作用少。有的因工作忙,读了上篇,忘了学下篇;有的只读经济,不学政治;有的只学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等等,使学习不够系统。致使理论学习没有贴近本地实际和群众的生活,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三、下步工作建议

如何加强理论学习?就当前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抓好“四项系列工程”,以把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1、抓好乡(镇)党委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工程”。中心组是加强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思想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执政水平的课堂和阵地。搞好中心组学习,发挥其“龙头”和示范效应,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要在健全自学制度、集中学习研讨班制度、学习检查督促制度上下功夫,从而有效保证中心组学习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各乡(镇)党委要加强领导,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把中心组理论学习作为提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质,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大事来抓,全面系统性地进行理论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不断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抓好以各乡(镇)领导干部为学习对象的“重点工程”。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座谈讨论、集中办班等形式,抓好各乡(镇)领导干部的学习。营造乡(镇)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带头写理论文章的良好学习氛围。要把党委中心组学习作为提高乡(镇)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一项重要制度抓落实,持之以恒地坚持并不断完善,要始终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心组学习重中之重,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的成效。要在完善各项学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奖励、评估和考核等各项制度,加强督促检查,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真正用制度规范理论学习。要创新机制,把乡(镇)领导干部的学习情况与领导班子的考察考核、干部的使用结合起来,把领导干部参加学习的情况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成效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促进领导干部的学习。今后,每年要对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督查二次,每半年对乡(镇)党委中心组学习情况抽查一次,对学习差的中心组将点名通报批评。

3、抓好理论战线学习培训的“骨干工程”。除了要充分利用党校、各类学习等专职理论教育队伍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各乡(镇)宣传干部、企事业政工干部、机关理论学习骨干这支兼职的理论教育队伍的力量,采取培训班、研讨班、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培训理论骨干,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形式的培训,开展“理论下乡”活动,到各乡(镇)巡回宣讲,促进乡(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成效。

理论学习调查例6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training for undergraduate nurs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learning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Method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employed to survey 342 undergraduate nurses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The survey included four dimensions: teachers, students, organization and results. Results The overall equipartition was 3.37±0.40; the dimension equipartition of teacher was 3.27±0.56; that of students, 3.52±0.51; that of organization, 3.08±0.46; and that of the result of clinical learning on the job, 3.58±0.46.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quipartition for different gender, and different places for training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501-3.161,F=8.071-28.049,q=3.64-4.12,P

[KEY WORDS] clinical; nursing; education; constructivism; data collection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护理教育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临床教育过程中[1]。临床见习是护生接触临床的开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也是护生能够顺利融入职业角色不可缺少的环节。如何更好地组织临床见习、提高见习质量成为护理教育不断研究的课题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高水平的护理人才需求量增加,护理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医疗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病人维权意识提高,对见习的配合度呈下降趋势,给见习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临床带教老师往往同时肩负大量临床工作,时间和精力不足,以上原因使临床见习教学工作受到一定影响。本文调查分析临床见习对本科护生知识构建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见习教学提出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6月, 对山东省3所医学院校结束临床专业课理论学习和临床见习、尚未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2005级护理本科生342人进行了调查,学生年龄21~25岁,平均23岁;男生15人,女生327人。其见习模式属课间见习;见习医院包括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其他医疗单位;带教老师有护理学院老师、临床护士和医生。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及方法 经参阅有关文献、进行护生访谈和护理教育专家咨询,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自行编制了护理本科生见习现状调查问卷。问卷经过专家教授函询修改后进行预实验,内部一致性系数α=0.902,重测信度r=0.797,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问卷分为4个维度:老师维度(包括老师

272青 岛 大 学 医 学 院 学 报46卷

的引导性与职责性),学生维度(包括学生的主动性与守纪性),组织维度(见习组织状况:见习安排、教学方式、病人配合情况等),效果维度(见习对学生原有知识的理解、累积、深化情况,病情评估技能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职业情感的培养等)。问卷用LIKERT等级评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赋予1、2、3、4、5分。

1.2.2 资料收集与处理 发放调查问卷342份,收回有效问卷310份,有效率90.64%。资料整理将反向题目重新计分并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护生自评见习现状

问卷总体均分(3.37±0.40)分,老师维度均分(3.27±0.56)分,学生维度均分(3.52±0.51)分,组织维度均分(3.08±0.46)分,效果维度均分(3.58±0.46)分。不同性别护生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01~3.161,P

2.2 各维度与效果的相关性

老师、学生、组织3个维度均与效果呈正相关(r=0.649、0.652、0.666,P

2.3 见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影响护生见习效果的老师、学生、组织各维度得分为自变量,见习效果平均得分为应变量,引入回归方程,标准化回归方程Y=8.175+0.342X1+0.392X2+0.344X3,对其进行方差分析显示,F=245.276,P=0.000,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调整R2=0.703。3个维度变量与见习效果存在复相关,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703,即表中3个变量能联合预测见习效果70.3%的变异量。其中以组织层面的预测效果最佳,其调整R2=0.442,解释变异量为44.2%。见表3。

以影响护生见习效果因素各维度中层面得分为自变量,见习效果得分为应变量,引入回归方程,标准化回归方程Y=11.328+0.363X1+0.246X2+0.338X3+0.203X4,对其进行方差分析显示,F=187.514,P=0.000,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调整R2=0.707。4个层面变量与见习效果存在复相关,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707,即表中4个变量能联合预测见习效果70.7%的变异量。其中以老师维度引导性层面的预测力最佳,其调整R2=0.447,解释变异量为44.7%。见表4。表3 护生见习效果维度相关因素回归分析变量βSEBetatP常数表4 护生见习效果层面相关因素回归分析变量βSEBetatP常数

3 讨 论

3.1 护生见习现状表现

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问卷所有条目总体得分(3.37±0.40)分,效果维度得分(3.58±0.46)分,是总问卷维度中得分最高者。说明护生对见习现状和效果基本满意。不同性别、不同见习地点的护生见习现状平均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男护生的见习现状自我评价比女护生好,可能与男女生的性别心理差异有关。曹威麟等[2]的研究指出,女生的自我期望值及对老师的期望值都明显高于男生,而实际履行师生心里契约责任的情况相对于较高期望值反不如男生,即期望值高而积极行为表现低。本文问卷调查结果与其一致。另一方面可能与男女生在自信心方面存在差异有关,大多数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的自我估计分数往往低于男大学生[3]。

本文结果还显示,不同见习地点的老师的职责性、引导性和学生的守纪性得分差异有显著性,老师的职责性、引导性方面附属医院的总体效果优于其他教学医院和机构;学生的守纪性教学医院得分较高。说明不同见习地点的老师的教学准备与发挥状况有所不同,附属医院教学意识强、教学氛围好,老师带教机会多、熟悉带教过程和规律、有较丰富的带教经验。学生的守纪性教学医院优于附属医院,可能与教学医院对学生管理较好有关。

3.2 见习效果影响因素

建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于西方的一种认知理论,它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丰富的学习情境为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最终达到知识的意义构建。见习教学与一般的课堂教学有所不同,见习教学中学生需要到医院与病人进行初步接触,对病房环境进行了解,可以看到病人的实际病况与治疗、护理措施,具有比课堂教学更得天独厚的知识意义构建条件。因为知识的意义构建并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应当以丰富的学习情境为载体[5]。在这种真实的病房环境中学生需要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理解和认识现实中的各种疾病,从而对原有的认识进行改造与重组,顺应认知结构,完成新的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好这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性思维和评估技能有重要意义。

转贴于

3.2.1 见习组织影响见习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组织对见习效果的解释变异量最大,为44.4%,是影响见习效果的首要因素。组织维度是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以外的因素,包括见习课时、人数安排、学习过程与方式、学院老师是否同时参与带教、病人配合情况以及典型案例的准备等。它包括构建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情境因素,提示在当前见习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大环境下,学校和见习医院对见习课的组织安排、质量监控是重要的。在组织维度中有关病人的配合程度的条目均分高于问卷总条目均分,说明虽然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但同时老师在带教准备过程中也更加注重了与病人关系的协调,取得了大多数病人的配合。但病人的配合在身体评估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另外,在组织维度中有81.9%的学生认为“见习课时安排太少,应该增加”, 82.3%的学生认为“见习过程安排松散,效率低”,84.8%的学生认为“学院老师应同时参与见习课带教”,还有50.6%的学生认为“根据课程需要应到相应机构如社区等见习”。以上结果表明,护生倾向于见习课时增加并提高效率。吴京玉等[6]在对护生护理健康教育学见习效果评价的调查分析中指出,有必要增加护理健康教育学课间见习的时间,同时改变课间见习方式及方法。学生倾向于学院老师参与带教,这与王凤英等[7]指出学生喜欢专人带教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张丽莉[8]尝试了新的见习带教方法,采取护士辅助带教老师带教的方法,受到学生好评。

3.2.2 老师的引导性影响见习效果 本文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师维度是影响见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进一步从层面上进行分析,老师的引导性对见习效果的解释量最大,为44.7%,超过组织成为层面分析中影响见习效果的首要因素,而老师的职责性并未进入回归。说明:①在具体的见习教学实施中,老师引导性发挥的作用超过组织的作用。就是说老师良好的引导有可能弥补大环境变化带来的组织上的不足,从而改善见习的效果。②带教老师仅仅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责是不够的,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善于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是最重要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好的老师不是在于教学而是在于能激发学生自己去自主学习;好的老师也并非是把教学内容解释清楚、阐述明白就足够了,老师必须要让学生自己研究知识,独立思考[9]。老师发挥的是引导作用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老师应创设丰富的信息和多重观点”,让学生针对具体情景采用适当策略探索和整合知识,以形成自己对意义的建构[10]。只有老师发挥了引导作用,学生才不会盲目地进行学习,才能使见习指向正确的方向,从而达到见习目的。本次调查显示,有关老师引导性条目的均分为3.41,大于总条目均分3.37,说明老师对于引导学生学习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3.2.3 学生的守纪性与主动性影响见习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学生的主动性是影响见习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老师的引导作用还是学校、医院及老师的科学、严谨的组织安排,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使之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是学生获得知识意义构建的关键环节。

而学生的守纪性则是保证学习主动性的基本要素。在本次调查中,有关学生主动性的条目均分低于总条目均分。如“会向老师提出自己见习要求”得分为(2.84±1.09)分,“从不放弃问诊病人机会”得分为(3.04±0.96)分。说明学生在主动与老师及病人沟通上仍存在问题。部分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实践机会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仍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层面。其原因有可能与学生沟通技巧欠佳,或求知欲低、问诊的兴趣未激发起来等有关。

综上所述,为提高本科护生临床见习效果,应提高见习教学的组织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INFANCE M S. The conflicting roles of nurse and nurse educator[J]. Nursing Outlook, 1986,34(2): 9496.

[2]曹威麟,诸葛相丽,郭江平. 两所高校师生心里契约学生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J]. 高校探索, 2009(2):120126.

[3]李晓雯,李成. 论性别角色差异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影响[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3):107108.

[4]徐辉.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M].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6:108.

[5]李剑萍. 大学教学论[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6162.

[6]吴京玉,滕月玲,吴美福,等. 对护生护理健康教育学见习效果评价的调查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02,17(6):455456.

[7]王凤英,陈勇,江露,等. 护理本科生妇产科见习效果分析[J]. 护理研究, 2007,21(2):552554.

[8]张丽莉. 护理本科生神经外科见习带教方法初探[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13(7):970.

理论学习调查例7

中图分类号:H02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English Acquisition Influence of Language

Transfer Theory to Japanese Learners

XIAO Fengxiao, LI Xiaoku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In this paper, to a foreign acquisition of Japa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disability issues as reflected in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s and other means, take Japanese professional freshman, sophomore and junior students and Japanese language teachers in Wuhan University for the study, to understand if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in English will impact their knowledge of Japanese language, Japa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faculty in the organization if the process also has a share. The analysis concluded, draw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Japanese learning will maintain a more consistent point of view to English in the negative migration assumption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practical learning strategies in English, reducing Japanese's adverse effects, and enhance English learning effect.

Key wordslanguage transfer; Japanese learners; English acquisition; learning strategy

0 引言

查阅近几年国内相关文献,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母语如何影响学生二语习得的研究很多,如熊彩琴(2004)、杨学云(2005)、彭丽(2006)等探讨母语如何影响英语学习,姜海璐(2006)、吴B(2006)等探讨母语如何影响日语学习,而探究日语学习者的日语如何影响他们英语习得的研究却没有。因此,研究日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无疑对整个日语专业的英语教学有着借鉴和启迪作用。

当两种或多种语言相互接触时,一方不免对另一方或多方产生影响。所谓影响,具体首先是指语言中的某些成分以借用的形式由借出语言向借入语言转移并引起种种干涉的现象。在语言学习领域,有很多人认为迁移只是简单的母语干扰或母语影响,实际上,这种认识是狭隘的,因为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前的任何语言(统称第一语言)都对目的语学习起作用,“迁移是目的语和以前习得的任何其他语言之间异同的影响”(Odlin,1989)。所以,语言迁移包括目的语之外的其他所有语言的各种影响,任何迁移的研究都不能忽略三语以及多语种习得过程中各种复杂现象的重要性。

1 文献回顾

谈及语言迁移的类型,它包括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当第一语言规则与目的语规则相同或相似时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为“正迁移”;反之,第一语言与目的语规则之间出现差异阻碍新知识学习的迁移为“负迁移”。这种负迁移很多时候表现在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时常套用第一语言的模式和规则,或在阅读时发音受第一语言发音的影响,因而给二外学习带来困难(D.P. Ausubel)。“零迁移”指第一语言没有对目的语产生学习上的影响。

关于语言迁移对第二及第三语言习得语际影响的研究,自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一直是二语或多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然而,近十年来,随着全世界学习第三语言人数的逐渐增加,一个以往未被充分研究的领域,即三语习得期间的迁移作用,已成为语际影响研究的焦点,并且日益引起语言研究者的关注,正如Odlin(2001)在其著名的《语言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中所指出的,对双语现象的重视反映出双语交际的重要性;不过,正在学习一门新外语的某些人,可能已经掌握了两种、三种或更多的语言。语言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如何影响第三语言习得的呢?一些研究者认为,多语种的复合机制不同于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正如Herdina & Jessner(2002)指出,与单语或双语相比,多语种学习者不仅具有第一语言,而且具备第二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对语言的不同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由于他们在如何学习语言方面的经验积累,在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的掌握中,新的学习技巧自然会应运而生。 从语际影响的角度来看,研究的重点在于语言学习者的三种语言是如何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勿庸置疑,在使用第三语言过程中,语言学习者被所掌握的第二语言强烈地影响着,特别是在语言习得的初级阶段,容易产生替代、借用、与目标语的交替、过度运用、过度简化和理解方面的错误等等。

我国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朱静芬老师做了一项有关语言迁移对二外学习者英语写作影响的研究,本次研究比较和分析一外水平不同的学生学外时受母语和一外影响的情况。发现高年级组和低年级组之间汉语迁移错误的数量无显著性差异,而高年级组的法语迁移错误数量在词语层面上显著高于低年级组;法语迁移错误在迁移错误中的比重在组间也呈显著性差异。研究结论认为:法语水平越高,词汇量就越大,语言负迁移的可能性也越大。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从认知的角度对语言迁移的本质进行研究,而语言迁移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语言迁移在什么条件下发生。Kellerman(1977,1979,1983)提出了用心理语言标记,即心理典型来预测语言迁移的发生。他认为被学习者感知为典型的语言项更容易被学习者迁移,而学习者不愿意迁移被感知为非典型的语言项。但是Kellerman的实验集中在研究属于同一语系语言间的迁移,而对于在不同类型语言间的迁移和心理典型的关系还缺乏论证。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关注这两者关系的研究,在实证方面的还很欠缺。

在21世纪里,国内许多学者在不断回顾、反思上个世纪的语言迁移研究,如王文宇(1999),戴炜栋、王栋(2002),俞理明(2004)等。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以往的语言迁移研究,试图把历史以来语言迁移研究分为三大阵营――行为主义学派、心智主义学派和认知主义学派,分别指出各自的产生背景与学说流变,各自的理论优势与学术不足,以期推动语言迁移问题的研究。

认知主义学派的注意力主要投向迁移的制约性因素,以及迁移的认知准则研究。所谓迁移的制约性因素研究就是研究由哪些因素制约迁移的发生和隐退。Ellis(2000)列出了制约迁移的六个因素:语言的不同层面,如音系、词汇、语法、语篇等;社会因素,如不同的交际对象与学习环境的影响;标记性,如某些语言特征的特殊性;原型概念,如某个词的某一涵义与其它意义相比在多大程度上被认为是核心、基础的;语言距离和心理语言类型,如学习者对一语和二语之间距离的心理感受;发展因素,如对中介语发展的自然过程的限制。

因此,本研究正是从迁移的制约性因素角度出发,以武汉大学日语专业三个年级的学生以及日专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事先已制的190份调查问卷,调查武大日专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是否会受到已有日语知识的影响,和日语系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是否也具有同样困惑。根据分析影响日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负迁移诸因素,找出教师和学生们看法的相关性,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些可行的英语学习策略,减小日语对其产生的负迁移影响,增强英语的学习效果。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日语学习者的日语影响他们学习英语吗?

2.2 研究对象

问卷一对象为武汉大学日语专业学生:2007 级32 名(第四学期末,大学英语课程共四个学期);2008 级67 名(第三学期末);2009 级68 名(第一学期末)。

问卷二对象为日语专业教师21 名。

问卷用于随机调查武大日专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是否会受到自己日语知识的影响,以及日语系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是否也具有同感。

2.3 数据收集步骤

(1)设计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2)挑选武大日语专业的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各为68、67、32名,以及日专教师21位,课间休息时进行下发,为确保调查的信度,将告知他们此调查仅用于学校社科教学调查工作,与学生本人期末成绩与教师教学评比没有关系,并且要求迅速做出真实回答。(3)10分钟休息结束后,将问卷收回。

2.4 研究方法及工具

应用SPSS16.0 软件(当前最新版的社科统计分析软件包)。根据Cook和Ellis对语言组成要素的描述: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篇,将Likert scale五分量表改成三分量表,调查多语学习者已获得的日语知识对他们英语学习是否有负迁移。

3 研究启示

以上调查显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认为日语学习者的日语在语音、词汇、语篇等方面都会影响其英语学习的效果,语音方面的影响表现得尤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学生采用以下对策来减少负迁移,增强英语学习效果:

第一,抓住英语课堂内外,“零距离”接触英语。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老师所开展的活动,课下,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同英语进行全接触,才能进一步学好英语同时逐步排除日语干扰;第二,克服心理畏惧,投入必要的学习时间。语言学习靠的是点滴积累,学习的过程又总是伴随着错误的产生,但错误的产生不能作为阻碍英语学习的借口,要放下心理包袱,投入更多的时间,大声说,随处练;第三,提高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还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词语、句型和篇章结构等知识,从而逐渐灵活运用英语;第四,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譬如独自练习语言发音,掩饰不足使谈话延续下去;重复已学词汇,猜测未知词汇,根据句子结构总结语言规律;试着用这些规律检验是否正确;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造句等都是比较好的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Ausubel, D. P. 196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2]Ellis, 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3]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1981.

[4]Odlin, T. 1989. Language transf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理论学习调查例8

一、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开放教育

为提高开放教育的教学效果,体现开放大学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个性化的助学支持服务体系,笔者设置问卷了解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对象为江苏武进开放大学成人教育在籍学生。

二、开放教育学生满意度调查情况分析

调查于2013年9月初进行,由辅导员协助学员完成填写,并于一周内收回,本次问卷采用不记名、随机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学生300名,共收到有效问卷276份,有效回收率为92%。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学生“学习满意度”平均数及标准差统计表,从平均数来看,其中入学指南、公共服务体系服务、教学环境的学生满意度比较高。教学形式和学习成果,学生基本满意。从调查来看,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评分比较高,学生对教师表示认可。课程内容、学习成果等选项的标准差大于1,可见,学生对学习成果的满意程度存在不同的观点。

调查分析表明,在提高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满意度,必须从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服务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多元评价等方面入手。

三、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对策

1.开展实用性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开放教育的学生扮演多种角色,他们担负着工作、家庭的责任和压力,在业余时间参加学历进修。从调查来看,开放教育的成人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有以下方面:(1)工作的需要。他们在相应的岗位上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当单位要提职或者评职称进升时,他们因学历不达标而不能进岗,所以他们希望通过进修,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2)实现社会价值的需要。开放教育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掌握更加扎实的理论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3)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他们希望通过再次充电,提高自身价值和个人综合素质,使自己的个人价值进一步得到体现。(4)兴趣爱好。参加开放大学进修,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课程,更加充实自己。(5)其他需要。为了认识更多的朋友、加薪等。

2.菜单式学习,体现开放教育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风格。通过对在读学生的调查,发现开放教育的学生入学时的层次、专业、背景各不相同,从事的职业也是各行各业,所以,学生在学习方面也呈现个性化、多样性的需求。因此采用菜单式学习方式,更有利于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需求。在课程评价考核方面,为了能够更加灵活,目前,开放教育考试考核形式多样,比如通过在线作业考核、论文考核、形成性考核、机考等形式,更加方便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开放教育模式,以面授为主,学生更多依赖教师的面授讲解。近年来,开放教育融入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理念,学生除了周末到校参加面授课之外,平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参加网上学习小组、网上互动答疑、学习经验交流论坛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4.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调查发现,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成果选项得分不高。传统的考核方式中,教师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学习评价集中在对知识是否掌握、技能是否熟练等方面,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创新探索能力的评价。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是检验教与学是否能够持续进行的关键,应采用他人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方式,提炼出评价分析结果,能更好地指导开放教育的教学。

研究表明,开放教育学生具有独特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并且具有个性化的学习理念,他们对于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方式要求不一,特别重视学习成效。给学员提供满意的教学环境、优质的导学服务,要求开放教育工作者从多维度出发进行综合研究与论证。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真正体现教与学的互动与反馈,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学管理是否满意,对教学服务体系是否认可,都是管理人员不可忽视的重要信息。因此,对开放教育学生进行学习满意度的调查与研究,是做好开放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理论学习调查例9

一、调查目的

为聋哑学生习惯养成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每位学生成为诚实守信的文明小公民,同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好坚实基础,我校实施了《对聋哑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于2016年10月份,对学生习惯养成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全校学生。力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学校现有班级:2个,对二级和五年级全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习惯养成”调查问卷分: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学生)和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家长)两部分。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其中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中设置了学习习惯、文明言行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是学校通过观察课内外学生养成教育实际表现,召开师生座谈会、班主任会,分析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几个环节确定的。

三、调查结果与说明:

我们对调查所得资料,组织专人进行统计处理,其情况报告如下:

1、 学习习惯情况

①自觉早读

不能

②监督下能做到

50﹪

10﹪

40﹪

③课前准备

不能

④监督下能做到

60﹪

10﹪

30﹪

⑤主动表达自己意见

不能

⑥监督下能做到

47.2﹪

9.09﹪

43.64﹪

⑦按时交作业

能按时

有时能按时完成

⑧经常不能完成

74.55﹪

21.81﹪

3.54﹪

⑨写字姿势

正确

不正确

⑩读课外书

经常读

很少

(11).不读

67.27﹪

23.64﹪

9.09﹪

从上表可知,课前准备和自觉早读的孩子总数比较多,说明有良

好的读书意识。但是读课外书的孩子还是不多,主动表达意见的孩子更少。

2、文明言行习惯

①使用日常文明用语

经常用

有时用

②不用

65.45%

29.09%

9.09%

③帮助家长做家务

经常做

有时做

④不做

40%

49.09%

10.91%

⑤课间追逐打闹

有时

经常

⑥没有

14.55%

5.45%

80%

⑦上课或集会时遵守纪律

不能

⑧有时会违反纪律

83.63%

3.64%

12.73%

⑨遵守交通规则

不能

⑩有时不能

90.91%

1.82%

7.27%

(11)使用日常文明用语

经常用

有时用

(12)不用

65.45%

29.09%

9.09%

从上表可知,有90.91%的孩子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反映了孩子的素质在提高。上课或集会时遵守纪律的占总数的83.63%,这反映里大部分孩子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是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的比较少,看来我们的“小公子”、“小公主”还是比较多。

3.生活习惯情况

①如果不能来上学,向老师请假

会请假78.18%

不会请假21.82%

②挑食

挑食30.91%

不挑食69.09%

③浪费粮食

有12.73%

没有60%

有时有27.27%

④节约水电

有98.18%

没有(无)

有时有1.82%

⑤乱涂、乱画

有9.09%

没有90.91%

经常(无)

⑥乱扔垃圾

经常3.62%

没有89.09%

有时7.27%

⑦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不做3.65%

有时自己做34.55%

经常自己做61.82%

⑧有心事,怎么做

告诉亲友70.91%

闷在心里29.09%

从上表可知我们的大部分孩子环保意识比较强,能够节约水电。同时,浪费粮食的现象时有发生,班主任应加强教育。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经常做的只占61.82%,我们还是鼓励孩子能够独立一些。有心事告诉亲友的只占70.91%,看来我们的孩子比较内向,学校的心理教育这一块还要跟上步伐,教师平时多与孩子沟通,家长多与孩子交流。

四、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显示,绝大部分聋哑学生的主流习惯良好,在学习习惯、文明言行习惯、生活习惯和健体习惯等方面呈现出正常的,积极向上的发展状况。

五、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文明言行和学习习惯两个方面,部分学生文明言行、学习习惯较差,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

(一)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

1.调查中发现有23.64%的学生很少读课外书,9.09%的孩子都不读课外书。究其原因,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关,还与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有关系。教师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重视优生评价,忽视差生评价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倡导新课改理念,转变学生观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造成这种结果,另一方面由于本校学生家庭大部分都是贫困、单亲、残疾和智障,部分家长对学生阅读要求意识浅薄;再加上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也不高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不愿读书。对此我们要加大宣传、监督力度。

2.由于这些学生本身有缺陷,不管从身体还是身心方面都不比常人,自卑感强烈,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更不爱学习,任性、固执。

(二)品德行为习惯养成与教师教育观念相关

调查中发现帮爸爸、妈妈经常做家务的学生仅占40%,有时做的占49.09%,不做的占10.91%,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劳动意识薄弱。究其原因是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说教批评多,引导践行少,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开展“大扫除活动,我是校园小卫士,我为校园增添一片绿”等活动中,让孩子知道:劳动最光荣。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如果学校能有效抓好学生常规教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学生诚信做人,用心做事。

(三)生活习惯与学校常规教育有关

调查中发现有30.91%的孩子挑食,这就要求孩子首先在学校就应该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健康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告诉孩子各种蔬菜中都有丰富的维生素,让孩子懂得挑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的发育。在食堂里派小助手检查哪些孩子把不喜欢吃的菜单独倒掉的,进行教育。浪费粮食的现象也比较严重,也可以一并检查,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起到监督的作用。

六、采取对策

1、抓常规教育,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全校老师一起从学习习惯、品德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健体习惯等落实。采用日查和周查的方式进行。

日查:教务处每班派小助手检查学生的仪表、卫生、早操、班级卫生、课间纪律等。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查课前准备、课堂倾听、作业完成及学生课堂参与度等方面。

将这些检查结果公布,并选出优胜班级进行表扬,树立典型,让班级与班级之间竞争,课堂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应及时向任课老师反映,使其及时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各班每日:坚持背诵古诗。有计划地开展促使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活动。如:诗文诵读竞赛,作文比赛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要严格教学常规,培养学习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习、复习。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一个典型案例,耐心细致、满腔热情的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3、家校联手,形成合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第一,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正确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例如:

理论学习调查例10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这就对社会调查方法这一门课程的授课方式提出了挑战[1]:怎样让学生既掌握各种调查方法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够学会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应用这些调查方法?

1.课程教学的现状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采取课堂理论传授与案例讲解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的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的突出缺陷是偏重理论教学,缺少对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培养,造成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的相互脱节,直接经验获取不足,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不仅没有体现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区别于理论课程的独特性,其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根本无法达到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其直接的表现是学生在理论上谈起来头头是道,而实际动起手来却问题百出,甚至完全不会动手。

据此,本文旨在通过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构建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理论教学与学生调研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最佳教学模式。

2.“四位一体”与“协作学习”在《社会调查方法》教学模式改革的应用

2.1 整体教学采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社会调查方法》的教学各个部分和环节是紧密联系和协调的整体,我们提出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中的“四位”是教学的四个环节:一是理论教学,教师对社会调查原理和方法的理论讲解;二是课堂讨论,学生在学习相应的理论基础上,练习选题,并制定进行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案,然后带着各自的选题和设计方案进行课堂分析与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中进行双向学术思想交流;三是课外实践教学,就是组织学生在课外就某一实际问题(一般是前一环节确定的选题),并根据课上讲授的调查方法,开展具体的实践调查;四是实验教学,就是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学习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2]。

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其共同的任务是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调查技能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在这四个环节中,教师的理论精讲是教学的基础,它为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调查以理论上的指导,为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抽象的、一般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际的调查相结合,这两个环节给学生充分的独立空间自主决策、自我创新,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与实践的主体,自觉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牢固掌握整个调查的程序及各项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实验室教学是补充,它既是一个方法、理论验证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调查资料进行处理的学习过程。

2.2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协同教学”模式

协同学习( Synergistic Learning ) 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协同化的小组为形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是一种很适合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教学的新型教学形式[3]。在协同学习形式下,教师由传统的权威者变成了教学策划者、学习的启发者、学生的指导者和协作者,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增进学习,激发创造力[4]。在以往教学实践环节,如在课外实践教学中通常采用学生独立完成从选题到撰写研究报告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科学调查研究的能力。但发现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从事调查的兴趣并不高,故笔者在该环节采用协同教学模式进行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实践探索。

2.2.1首先建立协同学习小组。打破原有的班级界限,以学生的选题为标准把学生自动划分成协同学习小组,也就是说选题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自动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

2.2.2 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安排在每一部分理论或方法的课堂教学结束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应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到课程结束后,每个小组就完成了从选题、方案设计、抽样、问卷设计、数据收集整理、调查报告撰写到结题答辩这样一个完整的社会调查过程[5]。(见表1)

表1 课堂学习内容与课外实践对应表

学习内容 课外实践活动

概述 成立协同小组

选题标准 选择调查课题

调查设计 设计初步调查方案

抽样 设计抽样方案

概念操作化 调查课题的主要概念操作化

测量 明确指标的测量层次,设计量表

问卷设计 设计调查问卷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进行问卷调查,整理资料

统计分析 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撰写调查报告

结题答辩 完善并提交报告

2.2.3为了加强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提高协同学习在该环节的可操作性,有必要在成绩评定环节,提高对调查报告考核的比例分数,降低理论考核评定的分数。

3.课程改革的初步经验与成效

“四位一体”和“协同学习”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建构理论为基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社会调查方法》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单纯的讲授所占比重较少,而更多的采取学生分组设计、小组讨论与共同研讨等方式进行,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让学生在自我参与学习中,由被动的接受者、依赖者向主动的学习者、知识的建构者转变,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和亲自体验探索知识,获得比结论更深刻的知识,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改革已经在社会工作专业2008级、2009级学生的教学中实施。在该课程学习结束时,圆满完成了《大学生上课打瞌睡原因问卷调查》、《齐齐哈尔医学院在校生网络交友的调查》、《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调查》、《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等多方面调查,这些社会调查全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独立选题完成的。

从两个学期的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其教学反馈来看,课程改革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研究能力,同时也为本课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聂玉梅.大学生调研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为例.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4:18-20

[2]李冰,贾士靖.《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3):107-110.

[3]王俊燕.协同学习与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教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55(5):126-129.

[4]范 瑛.《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基于师生合作的协同教学模式设计.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103-105.

理论学习调查例11

在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重要的方法学课程[1]。这门学科旨在传授社会调查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调查研究的操作过程、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适应专业岗位的能力奠定基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然而传统教学侧重于理论教学,通过理论知识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系统连贯地讲授有关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却往往造成学生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相互脱节的现象,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传统教学方式的效果不佳,有学者报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课堂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学总体质量不高[2]。为此,我们曾经对我院公共管理专业四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针对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访谈,主要反映的问题有:理论部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困难,例如抽样方法、层次谬误等概念;该门课程理论难度较大,传统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但应用能力提高不明显;实践课效果不好。传统教学方式是讲授理论之后,选取部分章节进行实践操作,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未能很好地结合,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不知所措,不能有效处理实际问题。因此,本次实践课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针对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教改的思路和方法

由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程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且不能脱离理论的指导,因此,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尤为重要。课程章节连贯性要求高,因此具体教学方案是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各个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在社会调查的前期准备阶段、调查过程以及最后分析总结阶段依次展开。我们将实习课程内容分为几个环节:选择主题、确定测量值、制订计划书、拟订调查提纲、选择调查方式和方法、现场调查、资料录入、整理与分析、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练习和实践强化,使学生在遇到具体项目时知道如何下手,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调查选题、方案设计、实施调查和调查报告的撰写。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我们对学生的具体安排如下。

(1)学生以7人左右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每组选出组长,统筹组织管理。由组长负责总体安排和对组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分配,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

(2)授课第三周后开始选题,课题可以在教师建议的选题中选取,也可由小组根据兴趣和课题的可行性来确定。

(3)选题确定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调查的全过程,包括如何选题、设计调查方案、设计问卷及访谈提纲、实施社会调查、整理调查资料及撰写调查报告等。调查方案是调查工作的行动指南,内容包括:调查目标、调查类型、调查内容和工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地域、调查时间、调查队伍、调查经费以及工作安排。首先开展小组内讨论,商讨确定实践内容,每个小组分别制作PPT进行汇报,然后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方案设计进行点评,指出不足,提出完善建议。

(4)开展现场调查,进行资料收集。

(5)理论课讲完“调查报告的撰写”之后,要求学生在问卷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交代清楚调查的基本情况和调查结论,重点是把调研结果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写出来。调研报告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并在实践课上汇报。最后教师对每组的调研报告进行总结。

2教改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改革已经在2012级、2014级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亮点是将课程学习变成学生有兴趣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另外,评价方式更全面、更公正,能更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具体能力和学习态度。

2.1系统地设计整个实践环节

按照进行一个完整问卷调查的程序,系统地设计问卷调查的实践环节,带领学生逐步进行科学研究,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完整的调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布置学生要完成的作业,分别是选题确定、研究设计、问卷设计、撰写调研报告,这几个环节教学内容由易至难。在教学方式上由分项练习到最后的综合报告,逐步培养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主要手段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专业素养,锻炼学生全面考虑、综合判断的能力。

2.2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意识到理论指导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学习理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抽样方法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没听明白或者印象不深刻。当学生在实践课中研究自己调查方案中的具体抽样方法、样本规模等时,会主动看书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如此反复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水平均有提高,最终达到教与学相结合,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3制订与完善实践教学计划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环节,课程考核的设计是40%的平时成绩加上60%的期末考试成绩构成最后的成绩。这样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学生重视和积极参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为了保证社会调查的严肃性和认真性,平时成绩评定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参加社会调查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二是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过程中的表现依据学生自我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及调查单位的反馈意见。调查报告的评分依据材料的真实性、调查对象的典型性、观点的新颖性以及格式是否正确、叙述是否清楚、理由是否充分、语言是否准确等。

3教改的实施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感受到了这门课程与公共管理专业课的密切关系,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得以提升,达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

3.1教与学结合,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学生普遍对课程的教学方式给予了肯定,认为课程教学打破了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便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实际操作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氛围轻松,使理论学习不再枯燥,起到了督促学生注重理论学习的作用;学生普遍对社会调查研究有了理性认识和浓厚兴趣,了解到社会调查要经过系统的流程、遵循特定的原则、应用科学的方法以及团队合作才能获得有效结论;教学设计打破了以往从理论到应用的学科逻辑体系,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先让学生尝试完成工作任务,并从完成任务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

3.2全程评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科学的考核方式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对学生按照教学进度进行过程性考核,教师可以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3结合实际,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

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人数逐年增加。同时,通过分组讨论调查课题并与组员及调查对象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调查方案的设计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等。

4教改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对任课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教学技术和完善教学设备;其次,由于实践内容涉及众多学科,例如卫生统计学等,需要学生掌握统计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具备分析调查结果的能力;再次,受到研究场所和调查时间的限制,目前学生一般只能在本市或者校园中做调查,调查题材比较单一,很难进行大范围问卷调查;最后,调查研究需要经费支持,而目前费用完全由任课教师自主承担。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卫生管理人才[4]。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才能达到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革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完善教学体系,制订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确保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梁维萍,郑建中,张雪芬,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2):182-184.

[2]刘珊珊,杨东辉,徐瑛.学生对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讲授社会调查方法的态度和学业成就的调查及原因分析[J].才智,2011(3):3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