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研经费预算明细

科研经费预算明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3 09:25:51

科研经费预算明细

科研经费预算明细例1

二、高校科研经费结算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科研经费结算管理系统的设计核心在于学校财务结算系统与各类科研经费预算科目以及财务结算报表之间实现项目支出经费的财务数据能自动归结和匹配于各类报表,会计科目合理地归集到科研经费预(决)算科目中,从而实现科研经费预算科目使用的实时跟踪和填报各类报表。云南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结算系统会计科目归集对应规则。设备购置费、差旅费、会议费、劳务费和咨询费等可以直接从会计科目中提取数据,而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和管理费等无法直接从会计科目中提取,可以结合预算提取数据,生成结算报表后,再根据课题明细账支出摘要加以微调。由于各类科研经费结算报表格式、科目等存在差异,因此,可以在系统开发时设计不同类型(如973、86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基金、省基金和教育厅项目等)的经费结算报表格式供课题负责人选择使用。

三、云南农业大学科研经费决算管理系统的应用

云南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结算管理系统支持从学校账务系统中根据提取规则自动提取相关科目的支出明细及汇总数据,自动填写Word或Excel格式的报表文件,可直接将支出的凭证明细数据导出至Excel,实现科研项目经费结算报表的自动生成。该系统操作界面友好,人机互动性强,支持自定义报表格式和取数公式,支持跨年度数据汇总,可实时查询科研经费预算科目支出情况和汇总决算报表,具有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功能。系统应用时课题负责人首先登录云南农业大学财务处门户网站,录入自己的登录编号和密码并登录系统,完成系统身份备案,同时可在界面上看到自己所承担的所有项目经费的代码和课题名称,选择需要的课题以及课题所属类型,如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项目、国家公益行业计划项目和省基金项目等,按照项目立项批准的预算录入经费预算明细表,完成项目预算经费的初始化数据。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果需要查询预算明细科目经费的使用进度和填报财务结算报表时,可点击“生成决算报表”,系统就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会计科目和课题预(决)算科目的对应关系,到学校账务系统中提取相应数据并生成各类项目结算报表,在生成课题经费支出结算报表的同时还可生成各类支出(如材料费、差旅费、劳务费、燃料动力费等)对应的明细表供统计查询使用,也可导出各类支出凭证明细数据至Excel表或打印各类支出明细。三年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两大优点:一是课题主持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自动生成的科研经费结(决)算报表,实时跟踪课题经费预算科目执行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经费支出科目,从源头上控制经费使用与预算不一致的问题;二是课题主持人只需要花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几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的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结(决)算报表的填制、明细导出和打印,系统按照项目类型结算报表要求对支出经费归类准确,与财务账一一对应,减少了财务管理部门对各类科研经费财务报表盖章时的核实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务审核时间,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深得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欢迎。

科研经费预算明细例2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117

随着政府对企业科研工作支持力度的加强,企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科研经费。一方面,这些科研经费为企业的科研及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另一方面,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管理好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常见的几个财务规范化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常见问题

(1)经费使用与预算不符。按照政府部门出台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一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有些企业在使用科研经费时,报销了不属于该课题预算范围内的费用,比如该课题没有预算燃料动力费,这就意味着不能报销水电和气费,但实际报销时却出现了这一类费用。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企业超出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范围报销费用,比如招待费、办公用品等,按规定,这些费用是不允许用科研经费支付的。

(2)经费支出明细核算混乱。具体核算时,混淆各类核算项目应该核算的内容。比如:某公司内部对科研形成的产品做了一个测试,测试所用的材料应列入材料费,做账时却列入了测试化验加工费,这样核算是不正确的。另一种情况是做账时没有分具体核算项目。某一个科研课题的经费到账后,财务为其设置了专门的明细科目用于核算相关费用,但未设置反映支出类型的明细核算项目,做账时,课题所有支出都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课题”,这就看不出支出的费用是材料费还是其他费用,给科研经费的管理带来很大困扰。

(3)经费使用与任务完成进度同步性差。在理想状态下,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与科研任务的完成进度应大致相当,但由于有一些课题的经费下拨时间晚于任务开始实施的时间,就造成了课题的一部分支出使用了企业的其他经费进行垫支,未计入项目经费中,直到项目经费到账后,相关费用才能计入其中。另一种情况,执行科研任务时,实施任务的主体没有关注经费使用情况,经费一到账就用掉很多,科研任务进行到中后期经费不够用。

(4)科研经费未单独核算。一些企业使用了科研经费,在记账时,未将科研经费单独列出,而是把科研经费混淆在企业的期间费用或生产成本中,到项目检查的时候,再根据需要把用于科研课题的费用以自制账表的形式列出或调账。仔细检查会发现,这些科研费用在多个关联度不高的会计科目或会计核算项目中反映。具体表现为:如果要求企业在一两分钟的时间内将账上的该科研费课题的支持经费用找出,往往做不到。

(5)外拨给合作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与预算不符。如果一个科研项目除牵头承担单位外,还需其他合作承担单位一起完成,那么在订立科研任务合同书时,主管科研课题的政府部门就会与课题牵头承担单位及合作承担单位都签订任务书。在编制项目预算申报书的时候,也需要编制包括牵头承担单位及合作承担单位在内的各个单位的具体预算。这个科研课题的全部经费会由政府部门全部下拨到牵头承担单位,然后再由牵头承担单位按任务书签订的金额分拨给合作承担单位。实际操作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课题外拨科研经费的对象不是当初签订任务合同书时候的单位;有些外拨经费的金额与任务书不同,或者多于任务书所列金额,或者少于任务书所列金额。

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相关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有些企业认为科研经费管理的大部分责任应落实到课题负责人身上,与企业没有太大关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企业往往不注重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也很少。由于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学习不够,责任意识缺失,对怎样合理合法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企业就不会有太多关注。

(2)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不完善,尤其是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制度,甚至出现了缺失的情况。一些小的企业为了应付检查,内部管理制度只是照搬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管理办法,制定了一些大框架,而没有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细则;一些企业则是制定有比较细致的制度及管理办法,但具体操作时并未执行;更有内部控制糟糕的企业,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缺失了相关的办法规定。如此一来,企业在使用科研经费时,就产生了很大的随意性。

(3)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流于形式。没有根据科研课题的具体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工作,未仔细筹谋规划,甚至简单按比例分配各支出科目经费预算,只以尽可能多地争取到国家科研经费为目的,在用好科研经费方面欠考虑。一些企业的科研课题预算编制完全由课题组成员完成,缺乏与财务人员的有效沟通,造成了课题经费预算不能完全切合相关政策法规的局面,既影响课题经费的申报,又影响课题经费的使用。

3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1)强化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责任感,加强学习,落实具体管理责任到个人。企业应认识到,科研经费管理是法人负责制,不只由课题负责人责任。企业应定期组织科研课题管理人员学习,学习国家及地方的科研管理办法及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财务人员,还要加强财经法规及财务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如果企业科研课题很少,管理科研经费时,可在财务人员中指定专人管理科研经费,从科研经费预算申报、日常科研经费报销、到科研课题中期检查至验收结题整个阶段,都参与进去。要注意,财务人员参与科研经费管理,不能免除课题负责人或其他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如果企业科研课题较多,则可以在课题组另设“课题管理秘书”,从事某几个课题的具体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定期与财务人员沟通,财务人员可只从大的方面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和控制。

(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管。企业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能够落到实处的财务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各类制度。企业可在财务以外设审计人员,定期对科研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企业拨给合作单位的科研经费,也应要求合作单位定期交回资料,如科研经费明细账、凭证及合同等,以便于了解合作单位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及管理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防止重大问题的出现。

4建议

(1)经费使用与预算不符。需明确哪些费用是科研经费不允许报销的,比如单独的招待费、办公用品等可用单位日常维持费用支付的,不能列入科研经费;应在提取的间接费中支付的费用,如实验室日常水电等,不能再列入科研经费的其他支出科目中。同时,要根据科研任务需要认真编制经费预算,支出经费时认真核对预算。科研工作带有实验性质,经费的使用不可能一丝不变的按计划执行,如果执行中遇到了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的情况,有时是可以调整预算以适应实际情况的,但需按相关政策法规办理。

(2)经费支出明细核算混乱。企业应根据国家及地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拟定本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设置各个核算明细科目或项目。首先,在设置明细上,企业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设置明细科目,然后在明细科目下设置材料费、设备费等明细核算项目,归集科研课题费用时,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课题/材料费(或其他费用)”。查看明细账时,就查看该××课题的科目明细账。另一种做法,就是以材料费、设备费等支出科目做明细科目,在明细科目下以科研课题名称做明细核算项目,归集科研课题费用时,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材料费(或其他费用)/××课题”。查看某一课题的使用明细,可通过查看某一核算项目(即××课题)的项目明细账来实现。同时,明确科研课题需用到哪些经费,哪种支出该如何归类。举个例子,本课题组成员到外单位参加会议发生的费用应计入课题差旅费,而不是会议费。这一点处理好了,会大大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

(3)经费使用与任务完成进度同步性差。企业应拟定好科研工作计划和科研经费使用计划,并经常自我检查,确保两者大致相当。对于合作单位的科研经费,要及时下拨,不能拖到最后才拨出。同时,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不能只靠企业自身。如果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能及时下拨前补助项目的科研经费,就能杜绝企业所谓的用自己的经费垫支科研经费的情况。

(4)科研经费未单独核算。单独核算不是要求企业为这个科研项目去单独建一个账套,而是在企业现有的账套中,用单独的会计科目或会计核算项目来实现对这个科研课题的明细核算,让企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科研课题的所有支出。如果企业在多个不相关的明细科目或核算项目上核算该课题的支出,又需要花较长时间才能找出该课题的所有支出,这就不是单独核算。有一种情况需要区别对待,如果企业在完成一个科研课题时,把这个课题任务中的多个步骤进行分解,分给该企业内部的几个实验室完成,同时将课题经费在主课题下分成几个子课题,相应的子课题经费给相应的实验室,单位始终统一管理,通过主课题及子课题的明细科目汇总(不涉及其他科目),可查看到该科研课题的所有支出。这种情况,不可武断地认为没有单独核算科研经费。注意,单独核算不只针对国拨专项经费,单位自筹经费也应单独核算,并且要与国拨经费分开。

(5)外拨给合作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与预算不符。课题牵头承担单位拨给课题合作单位经费时,应仔细核对预算,若合作单位名称变更、拨出经费变更,需上报拨付科研经费的政府部门批准。同时加强对本企业外拨科研经费的监管,要求合作单位定期交回相关会计资料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课题合作单位也应积极配合课题牵头单位的管理工作,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实际操作中,对科研经费的完善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正是这样,作为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的我们,更应加强学习,不断思考,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科研经费预算明细例3

(3)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合理设置并细化会计核算科目。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者对于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采用先进的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方法,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的明细科目,做足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此外,还要通过权责分配来切实提升部门预算的执行和落实水平,并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对预算进行及时的反馈和修改。另外,合理设置和细化会计核算科目也有助于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统一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中的口径,将跨级核算科目细化到二、三级明细科目,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对部门预算改革的监督,规范操作流程,实现与会计核算之间的良好衔接。

(4)健全宣传和培训机制,着力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通过全面的宣传培训,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认识到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各行政事业单位可通过提升相关职工的专业素质来进一步推进其各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和衔接工作。此外,各行政事业单位也可以建立员工的奖惩和激励制度来逐步提升员工们的职业修养和专业水平,通过定期的考核来不断地规范其工作态度和质量。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产生了诸多不协调的问题。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相互促进,相互协调,进而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算尚不合理。现行管理办法规定仅对课题组中非项目承接单位中的无工资性收入人员支付劳务费,而对于课题组中在项目承接单位有工资收入的人员则不允许列支劳务费用。尽管有部分高校已经推行计提绩效激励,但绩效激励使用范围和方式尚不明确和成熟。这部分科研人员为了补偿自己的劳务付出,可能违规违纪套取科研经费。

3.科研所用固定资产及时彻底清查难度较大

新会计制度引入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增设“累计折1日,’会计科目核算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增设“固定资产清理”会计科目核算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价值,从而全面地反映固定资产使用、报废及期末净值情况。在新会计制度实施前,高校的固定资产无需计提折旧,因此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记录不全面。新会计制度实施后要对现有固定资产补提折旧,则先要开展固定资产的全面清查工作。然而高校固定资产特别是科研所用仪器设备种类繁杂,数目庞大,新旧不一,缺乏统一管理,清查起来十分复杂,耗时较长。

4.科研经费结余计入事业基金影响会计配比原则

新会计制度下科研经费收入与支出在年度末时都要进行结转处理。未使用的科研项目经费不是进行结转留待以后年度使用,而是最终体现在事业基金中。与科研收入相对应的科研事业支出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分期计人事业基金,这不符合收入与支出相配比的原则,由此导致科研活动所计算的净损益不真实,并有碍于对科研经费执行情况的监督,更不便于科研成本的核算。

三、新会计制度下高校科研经费会计核算改进管理的建议

1.专门账户管理,进行核算追踪

高校自身对科研的投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收入,但这部分资金又是科研经费来源之一,无论是核算或统计都应列入科研类别之内。在新会计制度下无法通过“科研事业收入”核算,致使高校自身科研经费投入呈现核算空白。今后可将这部分经费从高校的“银行来款”里面分离出来,采用专门的银行账户管理高校自身投入科研经费,并在科研经费日常核算中对科研项目逐一设置相应的辅助账,进行核算追踪。从而实现对科研项目的收支情况和结余情况的全面核算分析,有利于对科研经费进行精细化管理。

2.利用明细科目归集科研成本,完善劳务报酬补偿机制

新高校会计制度中的会计科目是固定的,不允许高校新增设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对间接费用应设置明细科目来进行归集与核算。公共费用中的水电燃动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支出费用,都应按性质和用途细化,按合理的标准将科研经费支出与教育经费支出分离,以达到准确计量科研成本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本核算体系。另外,在严格控制经费的使用标准的同时让科研人员获得合理的补偿,完善劳务报酬补偿机制是关键。对此可实行项目经费包干制,如此可促使科研人员提高设备材料的使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也可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中绩效支出比例,明确细化并合理扩大绩效部分的支出范围,有效保障高校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的劳动价值。

3.加强科研用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

科研经费预算明细例4

关键词: 科研经费;管理;精细化管理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management;Refine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141-02

0 引言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高校科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近期教育部与财政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高校科研行为、规范科研项目管理、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对高校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经费是开展科学研究的经济基础,是科学研究正常开展的保证。建立科学可行的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才能切实保证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1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相互脱节

高校现行的管理模式是按照部门职能划分,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日常管理,财务管理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日常管理。科研管理部门不跟踪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及使用效益;财务部门对项目的具体进展缺乏了解,各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对科研经费的全面管理不足。

1.2 经费预算不严格

项目负责人一般不具备相应的财务知识,财务人员也未参与预算编制与审核,不能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使得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有一定的差距,不能严格按照预算情况支出,导致研究过程中的实际开支与预算不符,失去了预算的严密性和严肃性。

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完整,对科研项目没有进行全成本核算,仅仅核算科研发生的直接费用,科研项目的成本只是部分从科研经费中得到补偿,科研项目的成本得不到真实、全面的反映。

1.3 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不佳

现有的科研项目实行项目组负责制,设备的购置与使用由项目组来支配,难以做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出现设备重复购置,设备利用率低,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1.4 普遍存在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现象

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重点在项目的争取上,忽视了项目结账管理。项目负责人申请项目经费时尽量多做预算,科研活动发生的支出相对较少,科研经费结余较多。项目结题不办理结帐手续,结余经费长期挂账,变成了项目负责人小金库。

2 科研经费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2.1 精细化管理概念的提出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全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其内涵是通过精确定位,细化责任,合理分工,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采取量化考核。精细化管理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之上,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把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习惯贯穿于所有的管理环节中去,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同时提高管理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2.2 实施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视细节与过程,实施精细操作的管理。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力求管理效益最大化,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变。粗放管理会严重影响与制约科研经费的管理,同时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和资源的浪费。科研经费管理引入科学的管理思想,用创新理念和精神指导经费管理,从管理的细节开始,吸收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精华,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适应竞争和发展环境的变化。

3 实施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对策与具体措施

3.1 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与意识,强化责任意识

精细化管理首先是一种意识、一种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要广泛宣传与普及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营造精细化管理氛围,使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贯穿到每个工作环节。明确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强化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管理岗位职责进行细化和量化,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职能清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健全管理考核机制,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

3.2 以制度化建设保障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

制度化建设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必要前提,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管理部门要依据国家、地方和上级部门的财务规章与规范、依据科研经费的来源与管理规范与要求,制订精细化的管理规章与工作规程,明确科研经费专款专用,明确与细化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明确不同类型科研项目资助经费的审批权限,使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流程,从制度上规范了科研经费的使用。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修订、更新和完善管理制度,使精细化管理具备政策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3.3 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实施科研经费的精细化日常管理

精细化管理重点在于执行,制定精细、规范的管理制度,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做保障,否则精细化管理就会沦为一纸空文。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才能保障精细化管理规范有序地实施。

3.3.1 科学核算成本,强化项目经费预算管理

加强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与执行,一是要强化预算意识,做到科学预算;二是要强化经费的使用意识;三是要强化决算意识。项目管理部门和经费管理部门协助与审核项目负责人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项目经费单独建立科研账户,对科研经费进行专人管理、专人审核,规范和强化预算的约束力,使经费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范围与预算执行,加强科研成本核算,减少不合理开支,充分发挥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

3.3.2 利用现有信息化手段和技术,强化过程管理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做到实时、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实现信息共享,一方面项目负责人可以随时查看到项目实际开支情况与各科目经费余额,从而主动根据项目进展调控开支内容;管理部门可以了解项目进展的情况,引导合理开支;另一方面从管理的角度及早发现问题,由被动式管理转化为主动式管理,保证科研财务安全和科研项目效率。

3.3.3 多部门协同强化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监督与管理

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协同资产管理、审计和行政监察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沟通与合作,实现科研项目运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实现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

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日常管理,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按照批复的科目预算明细报送财务部门办理立项手续,把项目的设备费、国际差旅费、会议费等明细报送到国资处、国际交流处等相关部门,实行多部门协同管理。

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独立建帐,单独核算,按照项目经费支出预算计划,严格审核经费支出项目,充分发挥好财务处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共同制定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与标准,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严把经费支出的第一道关口。

加强科研经费使用各环节的监督。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科研管理部门配合审计部门、纪委监察处寻找与核查的科研风险防范点与薄弱环节,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在项目的立项与验收工作中实施严格的科研经费财务审计制度,对科研经费使用进行监督,共同保障科研经费的规范与合理支出。审计部门不定期对项目经费收支情况、对项目合同执行过程、设备采购过程进行监督。加强对项目支出的跟踪管理,对支出超过预算计划的项目应严格审核,切实履行对经费开支的审批职责。尤其加强对协作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的管理,报销与转拨要求必需附相关合同,在财务报销中附加测试清单、加工明细、实验结果的材料补充。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对违反科研管理规定的,视情节轻重分别采取各项处理措施,从而确保科研项目经费的有效使用。

3.3.4 加强科研项目结题结算的监督

对于符合合同规定的结题条件的课题进行结题结算,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办理相应的项目结算手续,财务部门形成经费决算报告,审计部门进行审签。制定合理的结余经费使用政策,项目完成后,由科研管理部门监督课题组在规定期限和范围内支出结余经费。

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和中心环节,只有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与方法贯穿到科研经费管理的每个方面与环节中,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与保障高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失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9-40.

科研经费预算明细例5

2、经费指标设置不够明细,只是进行总额控制,导致后期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财务人员在初始设置科研项目经费指标时,未按项目负责人预算表所列预算支出经济科目的类型及对应的金额来增加,只是按项目负责人、课题名称、立项时间设立一个项目明细指标,在会计核算中对经费总额进行控制。然而,经费报销时又要求项目负责人严格按预算书报账,填写决算书财务人员又得根据项目明细账按支出经济科目进行重新归类合并,导致经费报销和决算编制时财务人员不得不反复查账、重新归类、合并计算,最终得出可报销的数额和较为准确的决算书。

3、账务处理不及时,影响报销进度。科研部门在立项后,未及时将相关文件资料交到财务人员处,同时出纳人员在收到入账回单时未及时传递到会计人员手中,即使收到在不能明确知道项目负责人的科研经费时,只能暂作“其他应付款———待查经费”处理,待项目负责人亲自询问时才会去查明款项来源并入账。会计凭证传递不及时延长了报销时间,增加报销程序,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

4、经费开支内容杂乱,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许多项目负责人编制预算时,不去详细了解各个支出项目所包含的内容,常常凭感觉任意编写,导致后期报销困难,有的负责人为了便于报销,编制预算时,多编好找发票的项目,认为只要与科研活动挨边的费用均可报销,如大量列支劳务费、差旅费,收集家庭用网络费、电话费、汽油费等私人用发票报销。导致科研活动报销内容和实际成本大相径庭,会计信息失真,无法核算科研成本,无法发挥科研经费的真正实效,无疑为项目负责人违规使用科研经费埋下隐患。

5、决算资料与财务的经费明细账不一致。许多高校对项目负责人是采用纵容甚至帮忙作假。通常情况下,由财务人员通过财务软件把某一项目的经费指标明细账打印出来,由项目负责人自行填写决算书,许多项目负责人为了过关,修改财务数据,或者编制虚假的财务决算书。

6、结题不结账,初始建账时虽采用经费指标独立核算每一个科研项目,但是对于已结题期末余额为零的项目不进行清空;或已结题尚有余额的项目未上缴或未进行结转,仍将经费指标挂在账上,占用财务软件资源,增加了查询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

7、内控制度不健全和未有效实施,难以防范和监管科研经费的风险。许多高校为了不打击项目负责人科研积极性,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分工不明确,管理松散,各自为政;审批程序只是走过场,甚至取消审批,采用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由项目负责人填写报销单,财务人员审核报销。科研经费内控制度有待完善,财务监督职能有待发挥。科研部门不审批,财务部门只核算,不监督,审计部门只审查,不追究责任,无疑会给科研经费的风险埋下伏笔。

二、解决科研经费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1、制定科学合理可行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方法。各高校科研处和财务处应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科研经费的特点制定出顺应时展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全程监控的管理制度要规范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方法和依据、经费报销的范围和标准、财务决算和分析。同时,要明确项目负责人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各个管理部门的审批权限和工作职责,明确纪委监察审计的和监督检查职责监督权限。

2、编制切实可行的经费预算表,实行预算指标控制管理。财务处负责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和会计核算,协同科研处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和审核项目经费预算,监督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预算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使用科研经费。

3、采用项目核算。实际工作中,高校在收到科研经费拨款时,采用“代管经费”、“其他应付款”加辅助核算项来管理科研经费,这种方式只能从总额上控制科研经费的整个情况,在课题结项时,还要对支出科目进行仔细计算、合并、归类,加大财务人员工作量。同时,不利于查账,如某一课题历时很多年,在查询此项目的明细账时,财务人员要按不同年份登录会计软件系统查询,耗时费力,导致办事效率低下。

4、加强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许多高校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是分离的,没有任何交点,看似分工明确,实则各自为政。实际工作中,应建立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科研处在立项后应将相应的电子资料传入系统,财务处在报销后要把经费的入账、报销等情况及时传入系统。

5、细化科研经费会计核算的经济科目。科研经费的管理参照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高校会计制度,分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虽然从功能科目上科研经费开支全部统一口径核算,但是只采用一级经济科目直接归类进行核算,许多开支项目会计人员只能根据经济性质来归类,但是如数据采集费,并无此会计科目,数据采集费又与相关的经济科目有重复之处,而最终报销明细和的决算报表明细又不符。应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明细科目,仅凭会计人员采用职业判断归入经济科目,会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预决算不相符。

科研经费预算明细例6

一、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就是借鉴这种精细化的企业管理思想,使预算做到有理有据,编制精准,明确与课题项目研究任务的必然联系;编制预算时要按预先制定的程序和具体的要求进行,还需通过相关专家严格的把关与审核,同时依据农业的季节性等情况变化与科研项目进展需要调整的,需先提出调整方案,按照报批的程序审批后执行。

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明确了各相关的主体在经费预算管理不同环节的权责,将各个相关的主体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权责相对明确的管理网络,有效的保证经费预算管理处于监督之下,从而提高了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精细度不高

目前,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重视度不高,为争取到科研经费,在科研项目申报时对预算编制没有有效联系实际,做到实事求是,结果项目实施进展的过程中项目经费未能严格按预算要求执行。

同时,多数科研人员欠缺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财务专业知识,对各项直接费用的内涵缺乏认识,凭借不足的经验或是笼统的测算将科研经费按一定的比例在支出项目之间进行大概的分解,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2.科研经费预算调整和报批事项不合理,随意性大

部分农业科研单位欠缺预算调整事项的手续,擅自根据项目进展的需求,随意调整预算。或者部分单位不考虑项目经费使用的实际情况,要求一概不允许进行预算调整。一些课题承担单位在项目进展的过程中,未对照预算进行经费支出,最后擅自调整预算,既未按照相应的规定履行报批的程序,亦缺少需调整的充分依据和理由。对部分需按规定进行报批事项,部分单位没有按规定程序报批备案,如课题负责人因为退休、调离、辞职等原因而自然更换等。在存在项目合作情况中,对项目合作及外协单位的情况缺少充分的认识和分析,不管项目经费金额大小,随意进行资金拨付,有的没有签订合同任务书或者虽然有任务书项目参加单位并未提供外拨经费的细化预算,拨付完资金之后,缺乏连贯、有效的监管措施。

3.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力不强,缺乏效力性

据笔者了解,多数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的管理都是由课题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在这种集权管理方式下,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支配随性大,当存在着一个项目负责人负责多个课题项目情况下,由于个人精力有限通常会疏于对项目支出预算实施的管理。一是将本应放在科研项目中列支的费用在报销时未注明列支的项目,财务人员将其当成单位日常的公用费用,挤占了事业经费,最后项目验收的时候人为调整账务。二是对于一些相同类型支出,科研人员未考虑各个项目实际研究和进展的情况,只是在审批单上简单签字确认,存在项目之间交错使用的情况。项目验收前突击花钱或者人为调账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往往出现发票开具的内容和需要验收的科研项目研究无直接关系,如差旅费的出差地点非课题项目研究内容中的地点。

另外,在科研项目经费国库集中支付的规定下,部分科研项目经费直接由财政预算系统下达,但经费下达和经费的使用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然则科研项目的主管部门对经费在财政预算系统的使用进展有考核,实际项目经费执行期间可能出现财政预算系统中不同大类的项目之间相互垫支的现象,脱离了预算实际的规定。

4.科研经费的绩效考核制度亟待完善

不少农业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整个使用与管理中,忽略对经费预算的考核评估。大部分单位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评价科研经费预算实施效果的指标与规范,也缺乏相应的奖惩措施。

三、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设置科研经费预算科学合理的编制程序

首先要让科研人员转变“重争取轻管理”的思想,编制预算时应参照国内同类研究活动支出水平及当前我国国情,严格按照相关课题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中的明确要求,在考虑项目的各类费用支出关键性与合理性的前提下,对预算编制的各项内容对照全方位测算与论证。在弄清楚每个预算科目内涵的前提下,对预算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逐项细化,对每一支出的数据进行测算,列示计算过程;同时自筹经费要结合科研单位的自有资金实力进行编制。

其次应联合财务、科研和资产等部门,对编制的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进行预审,编制预算的科研人员根据预审意见对预算进行修正,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2.规范科研经费预算调整和报批手续

科研经费预算执行要严格比照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与预算的编制内容等规定,进行各个项目的经费使用,如无特殊情况不可以调整预算。如因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整的,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要谨慎对待预算调整,必须履行严格的程序。目前预算调整事项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报批调整,第二类是主持单位审批调整。倘若出现课题项目总预算金额发生变化或课题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减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情况之一的,需要进行报批调整。其他情况比如在课题总预算没有改变的前提下,课题项目直接费用中专用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以及其他支出预算如确实需要调整的,由课题项目主持人提出申请,由课题项目主持单位进行审批,有关管理部门在必要环节进行确认。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通常不进行调整增加,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课题项目实施过程契合相关要求可以调整课题项目预算的,需要列示调整的原因、项目、金额,同时要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报送管理单位核准;审批单位要依照有关要求对合作单位、项目参加成员、项目经费和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之间的相关性比照审核。审批后应及时告知财务人员,对课题项目的预算进行相对应的调整。

3. 强化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精细化

首先通过会计软件进行预算的额度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可以采用总额控制、浮动调整的方法。将审核通过的课题项目的费用支出的预算金额按照各个会计科目录入到会计核算系统中并设置额度控制,对于相关会计科目,比如差旅费、专用材料费等可以调整的科目可以设定相应的浮动比例,对于相关会计科目,比如管理费不可以进行预算调整的科目不设定浮动比例。这样一旦单类或总额超支会计系统会自动预警,以便相关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对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的进行有效的监督。

科研经费预算明细例7

(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规范

目前,国家在科研项目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还没有制定出科学系统的预算定额标准,科研人员并非财务人员,预算观念淡薄,只把科研预算作为争取科研经费的环节之一,不进行足够的调研和科学的测算,编制出的经费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凭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填列出预算数据,缺乏前瞻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要求。

(二)缺乏全面准确的成本核算

高校的科研人员大多是教学、科研双肩挑,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用于实验教学的材料经常被用于科研项目的实验,例如,教学用固定资产用于科研的使用费,从事科研使用的水电费等支出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全部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科研人员的超比例提取津贴、酬金;在报销费用时,发票中所列的明细项目与实际支出情况不符;在人工费的开支上,虚构人员或假借学生身份套取助研补贴,项目成本核算难以实事求是。高校科研项目的成本只是部分地从科研经费中得到补偿,科研成本严重的挤占、挪用了各大高校的教育事业经费。

(三)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科研经费支出不合理。有的科研人员,为了逃避上缴管理费,将争取到的科研经费挂靠外单位,躲避学校对资金的监管;有的为了套出现金,用大量与实际不符的票据报销,如招待费、交通费等;许多项目结题不结账,在项目完成后相当长时间内一些项目负责人还继续使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列支费用,疏于对结余资金的管理。

二、影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因素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想要有效管理科研经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

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工作,应由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课题负责人三方共同协作编制更为科学合理。科研部门应该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预算程序,以及科研计划预算编制办法和说明,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原则、编制要求、编制规程提出具体的要求,提高预算的可执行度。具体经费预算依据科研项目申报书中规定的研究任务进行。编制预算要对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预算,按照全额成本支出原则,并且将上报的经费预算在学校财务、科研管理部门备案。对财务部门及财会人员而言,应尽早介入科研项目,及时提供财会服务及进行财会监督,使科研人员及时获得财务信息的支持,编制更科学合理的预算。

(二)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

为了控制具体科研项目的支出金额,在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在建账时,应依据项目预算书中的各类明细支出项目增设相应的明细科目,设置每项明细科目的预算限额。在经费支出的的实际操作、核算过程中,严格执行预算限额制度,对符合规定的且在预算限额内的票据予以正常报销,超出预算限额的支出,就不予以报账。这样项目负责人就能在前期更加详细地对经费项目支出进行合理估计,有效地避免经费的预算内容与实际开支相脱离,增强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

科研经费预算明细例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1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要发展,国家必须要重视科研并进一步加大对科研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这样才能有力促进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科研项目的数量和水平是高校综合研究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总额、投入结构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水平。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高校如何根据自身科研任务的研究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预算并严格监管经费的使用,使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的取得目标成果,这是一个共性的普遍问题。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现状

(一)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经费管理体系不健全。我国各高校科研项目和申报数量近几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高校科研经费的规模和来源取得也是多层面、多渠道。其来源涵盖了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等几乎所有的社会组织。同时还具有多种多样的项目类别,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众多,难以统一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粗放式管理方式,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二)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意识不严谨。一方面高校的科研经费预算,基本上是由项目负责人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依据自身不专业的财会知识,将在研究中可能发生的费用,凭借经验和估算用自己的理解填报,导致科研预算成为了一种“上报预算”,预算编制的目的只是为了通过科研审批;另一方面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多有不可预见性,为防止突发事件的产生,课题负责人往往从风险的角度,或者从便于报销、支出经费的角度,在编制预算时增大部分业务开支,最终造成预算内容和实际的科研支出名目出入大,导致预算执行力度不够,影响了预算约束力和有效性。

(三)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不合理。高校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核算。间接成本是指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直接计入科研经费成本的支出。间接成本构成复杂,难以量化,核算比较困难。目前,高校的科研成本核算不够全面,也不够准确。高校科研教学同步进行,所以科研经费间接成本中有一部分支出是与教学混在一起的,无法准确分开。在科研绩效支出预算不够充分,没有按科研与教学的工作量合理分摊人力成本,间接费用补偿不科学,没有实行合理计量,造成科研成本计算的失真。

(四)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高校科研经费大多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在使用过程中,会购买和列支与本项目无关的设备、耗材、图书、会议费、差旅M等。编制虚构的测试化验加工费;列支不符合规定的劳务性支出、专家咨询费等;大型仪器设备采购涉及政府采购的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程序进项;甚至有假以科研合同之名,转移科研经费,设立“小金库”。

(五)科研管理部门监督不够到位、流于形式。科研项目的管理和财务管理分属不同部门,这样就会导致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严重脱节。高校科研部门的监管基本上流于形式,对科研经费运用情况及其效益性的重视不够,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通,在经费预算、调整、支出、结算、招标、资产配置、审计等环节协作不够,导致科研经费监督过程中出现问题各部门相互推诿,进而监管部门也就对于科研经费监督工作应付了事。

(六)资产监管不规范,无形资产流失严重。高校对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监督和管理方面比较薄弱,特别是流动相对较大的资产,如笔记本电脑、图书资料等。科研人员认为科研仪器设备是通过自己争取到的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项目结题后,这些设备也应有自己保管,便会出现这些资产留在科研人员家里或其他课题参与人手里。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也因整个学校资产数量多,不能做到全面有效的监督,未能按照国有资产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导致设备损耗或遗失现象多有发生。尤其是通过科研经费形成的专利技术、发明权等无形资产,因缺乏规范管理,没有及时进行无形资产的评估,确认入账,导致无形资产的流失。

二、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

(一)提升高校精细化管理意识,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理清经费来源渠道。各高校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和自身的发展实际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切实解决由于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缺失造成的管理问题,真正构建起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要理清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根据每笔科研经费的来源设置项目来源渠道管理,为将来科研经费的使用和核算理清方向。

(二)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构建

1、预算编制精细化。(1)根据项目经费的来源和经费使用相关的要求,设定预算标准。要包括项目使用范围和支出结构,不仅要有总额预算,而且要有分项预算;(2)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要与财务部门充分沟通,提高预算的契合度。财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辅助科研部门进行预算编制,以保证预算编制的严谨性、精细化。项目组成员在课题申报编制计划时,应根据课题实际情况,认真听取财务人员的专业建议,编制完整的预算;(3)预算分项明细科目的设置。应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分析同类项目的支出执行情况,进一步细化科目。另外,财务人员的会计科目设置要符合实际,科目层级应根据要求多样化。

2、预算执行精细化。财务部门运用现代财务软件,设立经费的预算模板,将批准的项目预算分项金额在管理软件开立项目进行初始设置,在科研经费日常报销过程中,财务软件系统会自动计算相应预算项的额度,并控制超支,便于财务人员和科研项目负责人随时掌握科研经费支出明细和各项目执行情况。强化预算执行力度。

3、预算调整规范化。对于纵向科研经费,按照项目经费管理的规定,预算已经批复的,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予调整,在规定范围内的预算调整,应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调整;对于横向科研经费的预算调整按照签订合同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整。

(三)加强科研费用全成本核算。高校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资产管理等部门,应高度重视科研成本核算的重要性,高校财务部门应配合科研、资产、后勤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占用的教学资源、科研津贴、水电能源费、实验室、设备折旧、公共l件支撑等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从而确保科研教学交叉费用在科研经费中得到真实合理的反应。制定合理的科研绩效考评制度,合理分摊人力成本,使成本核算趋于准确。

(四)规范财务核算,严格经费支出管理

1、规范经费支出管理。(1)细化经费支出的审核制度。在报销审核时,保证相关性,对于无法辨别或金额过大的票据要求科研项目负责人提供有效证明;(2)严格执行公务卡结算制度,避免科研经费借出逾期不还的现象,真正做到无现金报;(3)积极实施政府采购和集中支付制度,对于物资设备采购、工程实施、外协服务等,应完善流程,应严格按照国家采购规定招标、付款。

2、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外转。科研经费外转时,应签订规范的合同,严格规定转出的事项、金额、付款方式等内容。转出单位同时要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如社会统一信用代码证书、资质认定书等以核实其真实性。项目负责人必须对转出行为等真实性、相关性负责。

(五)科研部门监管体系的完善。建立财务系统与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对接,实现科研项目立项申报到合同签订、课题执行过程中重要事项的发生、项目结题、验收的全监控。科研管理部门首先要对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合理性进行科学评估,对项目经费预算要做必要的审核,项目结题应及时办理科研结题手续,对于一些暂时无法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要定期监督检查,参照相关管理办法,给予帮助和支持。

(六)强化科研资产管理,确保资源科学配置。首先,对于学校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要进入学校资产管理系统,建立资产的数据库,加强学校科研设备的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购置而造成长期闲置浪费现象;其次,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购入的易于流动的电子设备要定期核查,确定专人负责;对于学校科研形成的专利等无形资产,要增强管理意识,加强保护,依法合理的利用无形资产。

三、结论

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资金的支持力度的增大,少数高校出现了科研经费管理失控的现象,使得高校不得不重审现有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在新形式下,各高校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重新构建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做到对科研经费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督,从而切实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戴国庆,李丽亚.国外科技项目绩效考评研究与借鉴[J].中国科技论坛,2005.5.

[2]赵善庆.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探析[J].财会通讯,2011.8.

[3]李美杰,尹顺达,刘爱实.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监管体系的探析[J].会计之友坛,2014.25.

科研经费预算明细例9

“十一五”以来,为了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十几个法律、办法和规定。目的在于建立和完善适应科学研究规律和科技工作特点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对科研课题及经费的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和结果的全过程,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估和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公开性、透明度和公正性;逐步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立面向目标的追踪问效机制。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预算来说,是加强经费管理和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的核心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以来,一直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预算的编制工作,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结合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定等要求,就做好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预算编制工作谈谈个人浅见,期望对编制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预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国家科技计划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我国的科技计划主要包括:基础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政策引导类计划等。因此,编写国家科技计划预算之前,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充分了解《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熟悉国家科技发展方针和政策,对国家科技计划中每个具体计划类型的定位和发展目标要心中有数,知晓国家各个计划的财务管理办法和规定。

第二,从思想上认识科技计划预算编制的重要性。经费预算是课题经费资助额度核定的重要依据,是课题顺利执行和实施的前提,是提高国家财政使用效率的保证,合理、规范的课题预算决定了资助经费将尽可能保障课题所需经费。

第三,了解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考核指标、研究周期、参加单位、参加人员等内容。分解课题研究内容下所要完成的每一项工作,及每项工作所用到费用,熟悉研究中所用材料的种类、数量、单价等。

第四,预算编制涉及财务、管理、科研等专业知识,预算编写前要明确各方的分工,协调好各方关系,及时进行沟通。做到密切配合,分工协作。

二、国家科技计划预算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预算编制应当结合课题研究、开发任务的实际需要,合理预算,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第一,目标相关性原则。课题预算应以课题任务目标为依据,课题预算的额度要符合课题任务需要,课题内各任务、研究内容之间经费分配合理,符合各项任务的性质、工作量等特点,有利于课题内部资源共享与任务协调,有利于课题总体目标的完成。

第二,政策相符性原则。课题预算应符合国家财务政策和各计划经费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课题任务符合计划定位和计划专项经费支持方向,课题各项支出符合有关财经政策。

第三,经济合理性原则。参照国内外同类研究开发活动的状况以及我国的国情,课题预算应与同类科研活动的支出水平相匹配,在考虑创新风险和不影响课题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预算编制

(一)明确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

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开支是指财政专项资金中用于科学研究、开发活动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开支范围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他费用等。

(二)开支范围内分项预算

1、设备费。是指用于本课题研究必须购买或使用的仪器所发生的费用。原则上可以购买,但是不要预算太多,大型仪器设备不宜购买,否则会质疑课题申请单位支撑条件是否满足完成课题需要。确需特殊或大型仪器设备的可以共享或租赁方式解决。要注意设备购置与研究任务的相关性、设备预计的利用率、设备购置前后共享的可能性及购买数量和价格的合理性。

2、材料费。用于科学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包括消耗品(试剂、气体、化学品)、实验动物、原料等,需要在材料费预算明细表中填列预算总数,并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数量、价格的测算依据;大宗及贵重材料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消耗数量过多或单位价格较高、总费用在5万元及以上的材料,大宗及贵重材料需要在材料费预算明细表中填列材料清单,并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该材料与课题研究任务的相关性以及数量、价格的测算依据等。要注意材料费支出规模、比例结构、人年均强度及大宗贵重材料与一般材料预算比例的合理性以及预算材料种类、单价和数量的合理性。

3、测试化验加工费。对于总费用在5万元以上的各项测试化验加工项目,在预算说明书中应详细说明其与课题研究任务的相关性,选择的测试化验加工单位的理由以及次数、价格的测算依据等。要注意测试化验加工内容与研究任务的相关性以及测试化验加工单价和批次数量的合理性。

4、燃料动力费。是指研究任务中需要使用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以及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时发生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注意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房屋占用费,以及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不得在燃料动力费中列支。

5、差旅费是用于本项研究所发生的差旅费用。因研究任务发生的差旅费用、参加与研究任务相关的学术会议的差旅费用可以列入差旅费预算,但应合理安排出差任务内容、人次和时间,且应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差旅费测算依据,包括出差人次、标准等。任务中有科学考察内容的课题,可以在差旅费中列支科学考察费,应在预算说明中详细列示科学考察任务地点、次数、参加人次以及标准等测算依据。要注意差旅费总额及普通差旅费的支出规模、比例结构、人年均强度的合理性。

6、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会议费应该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拟举办会议的规模、次数、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以课题名义举办的与研究任务有关的会议(如咨询会、交流会、验收会等)支出可列入会议费预算,但应合理安排会议内容与次数。课题承担单位发起举办的学术会议,一般不应由课题专项经费列支,如果学术会议的内容与课题研究内容关系密切,也可由专项经费列支,但是数量不宜过多,且应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预算理由。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该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拟开展的国际合作交流活动情况。包括活动类型(出国考察或来华交流)、时间及必要性,并考虑合作交流目的地、天数、次数和人员规模的经济合理性。要注意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和会期;课题组成员出国考察和邀请外国专家来华访问经费预算的合规性及其与课题研究内容的相关性。

7、其他费用:其他费用是指课题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支出内容要与课题任务密切相关,且应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与课题研究开发任务的相关性、必要性并详细列示测算依据。其他经费预算的原则是课题任务需要,测算依据合理。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每个计划申报说明中都有严格、明确的规定和界定,在此不一一赘述。

四、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第一,科研课题预算编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自身科研工作的实际,结合每一个具体课题所要做的具体研究内容,以科学的态度提出预算需求,合理的测算依据,体现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在预算评估评审工作中,也是从科研的实际需求出发,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估,使国家的科研投入能发挥效益。预算编制的合理与否决定了资助经费核减的程度。

第二,预算编制的依据来自任务目标和研究内容,也是研究内容的细化,需要科研人员对具体内容进行分解,具体到科研工作实际实施过程的每一项工作,只有这样,预算编制工作才能做到细致、周密。在课题申报中,部分人员只重视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轻视课题预算书编制,使得预算编制往往过于笼统,考虑不周密,理由说明不充分,严重影响了预算的编制质量,为课题顺利执行和经费开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往往出现需要开支的费用没有预算而不能开支,影响课题执行的局面。

第三,预算说明书是课题经费预算申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编报中应必须按照规定格式、内容等要求详细填写;预算说明书中各科目测算依据应详尽准确,预算理由应充分合理;预算说明书中预算数据应与预算表中数据保持一致。

第四,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负责编报相关单位研究经费支出预算明细,其他承担单位应该分别根据所承担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编制经费预算,并由课题第一承担单位进行审核汇总后,通过管理系统进行课题预算申报书的填报,并在预算说明书中详细说明各承担单位分别承担的任务、预算和安排理由。

第五,预算编制中容易出现混淆支出科目的几种情况,一是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发生的费用,应列入差旅费预算,而不应列入会议费预算。二是课题组成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生的费用,应列入国际合作与交流费预算,而不应列入差旅费或会议费预算。三是课题组举办国际会议的费用,若已经列入会议费预算的,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预算中不应重复预算相应的支出。四是课题组举办咨询会发生的咨询费应在专家咨询费中列支,不应在会议费中重复支出。

科技计划预算编制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协作完成的复杂工作。需要认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是编制预算的前提;了解国家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和做好预算前的准备工作是做好本项工作的基础,预算编制的原则是编制预算的指导思想。只要坚持以上几点,将对做好科技计划预算编制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主席令第82号)[Z].

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Z].

3、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Z].

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2006]56号)[Z].

5、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59号)[Z].

6、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60号)[Z].

7、财政部,科技部.总装备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63号)[Z].

8、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7]428号)[Z].

科研经费预算明细例10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精细化

【Keyword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budget management; detaile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35-03

1 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概述

近几年来,关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精细化的研究成为越来越多学者研究的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高校务管理从注重预算管理逐渐向预算精细化管理转化。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201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国发【2011】22号)指出:“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2015年实施的新预算法,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及调整的规范性等方面也做了诸多完善,比如“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预算支出标准和要求,以及绩效目标管理等预算编制规定,根据其依法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存量资产情况,编制本部门、本单位预算草案。”

纵观目前的研究成果,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精细化的定义、意义、要求、目标、环节、内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根据学者研究的普遍观点,高校预算管理精细化基本上可以概括为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的精确性、细致性、深入性和科学性。预算精细化管理的环节通常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分析与反馈、绩效考评等四个环节。[1]

2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科目缺乏全面性

经费预算的编制决定其支出合理性,预算编制过度严格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经费的有效使用。目前我国各类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普遍采用列举式,即对设备购置、试剂耗材、会议费、差旅费、国际交流合作、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进行规定,但对预算科目之外的发生费用难以归集。[2]这种列举式只是较为概括地归并了科研活动中存在的普遍性,预算科目无法覆盖现实科研活动中实际发生的全部费用,一些与科研活动有关但预算科目未涵盖的开支无法在经费中列支,尤其是忽略了人力资本部分,即对科研人员提供智力劳动和创造性成果的补偿。

预算科目设置不够科学,导致经费支出过程与预算脱离,为使项目验收顺利通过,科研人员要花大量时间在经费报销及调账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的矛盾。

2.2 预算执行困难,支出范围不合理

科研经费报销困难是科研人员普遍反映的问题。目前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均属于票据报销制,意味着科研人员必须提交真实、合法、有效的票据,才得以报销。这样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确实存在无法开具发票的情况,如外出调研、零星办公用品购置,只能由科研人员先行垫付资金,再另辟渠道开具虚假发票报销用以弥补开支;另一方面,现行的财务报销制是只认发票,如无相应发票便不能报销其费用,导致科研人员只要其能够按现行会计科目搜集到发票,就可以据以报销,套取科研经费,从而滋生科研腐败。

由于科研经费来源的广泛及投入规模不断扩大,科研经费尤其是纵向科研经费在促进科研单位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管理难度。尽管近几年财政部门和科技部门对科研项目预算执行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控制措施,但其对预算执行的影响力却极为有限,不仅加剧了不合理支出,而且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务管理的压力。

2.3 项目缺乏过程监督、验收评估及后评估的有机结合,无法真正体现项目研究的科学性、真实性

近几年来,总结科研项目结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般认为科研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对项目的研究条件与困难估计不充分,或因课题组人员调动、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等人员流动等原因,致使项目无法正常结题。再深一步究其原因,则归因于无相应的阶段性跟踪和过程监督机制,无法对项目实行阶段性的检查,也无制定相应的项目实施应急预案,因此无法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

此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中过程监督、验收评估及后评估整个链条的脱离,导致评估难以科学、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在评估验收工作中,评估的对象仅仅是项目产出,如数量、发明专利情况等,而忽视对项目研究成果的开发、转化和验证。由于目前项目评估的立项、中期评估、结题验收评估和成果后评估由不同的专家团队独立分段进行评估,加大了项目过程评估的随机性。

2.4 验收评估流于形式,重考核指标、轻研究内容及成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评估工作基本是于注重论文数量等定量指标。近几年来,评估对象重点转为项目承担单位对立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如医学科研项目,则注重及专利发明数量、是否建立样本库等,产出成果缺乏创新型,实用价值不足。许多项目在结题后就不再深入研究,缺乏研究的持续性;或者因为缺乏共享机制,一些研究的成果只限于研究者本人持有,不能得以推广,也不能接受实践的检验,难以实现开展此类研究的初衷。

3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精细化模式构建

3.1 强化预算科目科学性,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执行力

细化预算申报的科目设置,增加印刷费、培训费、资料费、办公费、不可预见费等无法在原科目列支的科目。费用类别的细分需与财务系统进行对接,实现通过财务系统能及时发现费用列支是否符合预算编制要求,监督经费使用的目的。

此外,相应修订《会计法》及其会计准则,根据“劳务费”科目“以简单的提供劳动力获取报酬”的特点,在会计科目中增设一个反映科研人员智力劳动报酬的科目。在项目经费使用中,可按一定的比例提取智力劳动报酬经费作为科研人员提供智力劳动和创造性成果的补偿,也可以在项目其他明细科目节省的经费中列支这部分报酬。该报酬可按比例分期分批支付o科研人员,如按月发放,并留存一定比例的项目经费在项目验收通过后支付。

3.2 适当放宽审批权限,采用经费包干制代替报销制

采用经费包干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科研人员因为票据缺失或无法获得发票导致的无法报销其真实和必要支出的问题,并且节省了各类票据收集、分类、粘贴、审核的时间。如科研人员从广州去上海进行为期5天的调研,按照现行的国家差旅费报销有关规定,核定其往返交通费、食宿费、市内交通费等5天的包干金额,比如5000元,那么,只要其能够提供确实去上海出差的证明,就可以支取5000元差旅费。事实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就是采用此报销方法。经费包干制不仅可以解决现行科研经费报销带来的耗时长、手续多等问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开具虚假发票的现象,减少由此带来的不合理开支。

根据项目经费来源不同,可分为纵向经费与横向经费,在管理方法上可以区分对待。纵向经费一般为财政拨款,那么就应按照国家的有关制度执行。横向经费主要不是由政府部门(或受政府部门委托)下达的,其来源较广,以技术合同管理为主要手段,其本质上属于民法上的承揽合同。合同中通常约定了科研人员的科研任务、完成期限、项目验收标准、支付条件和方式等内容。此种经费属于企事业单位拨付的合同经费,应按照合同的有关规定进行使用。

3.3 建立项目验收责成机制,实现项目过程监督、验收评估及后评估的有效结合

科研项目验收评估是检验项目实施过程和产出水平、评价项目实施质量、提高项目过程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科研项目验收评估并不意味着一项研究的终结,其研究成果更需要得到进一步开发、转化与验证。[3]总结发现项目验收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项目验收评估工作的科学化与精细化,是今后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方向。

在放宽科研经费审批权限的经费管理模式下,充分发挥第三方验收评估机构的作用,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审核、验收力度。项目的验收不仅要考察项目产出,同时需要考察研究过程的阶段性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覆盖项目决策、管理、实施主体的逐级考核问责机制。在验收评估方法上,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项目的性质,合理分配不同评价指标所占的权重,综合评价项目成果。对项目无成果或验收评估不合格的,责成项目负责人退回部分或全部科研经费。

【参考文献】

科研经费预算明细例11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创新的大力推进,科研单位及高校承担的科研课项目益增多,科研项目经费已成为科研单位及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伴随着科研项目经费的急剧增长,科研项目结余资金规模也逐渐增大,这已经成为当前科研单位及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同时为财政拨款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二、科研项目经费结余资金形成的原因

科研项目经费结余资金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良性合理的原因:

第一,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公共财政改革措施的实施以及财政等相关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监管力度的加大,促使项目承担单位加强成本管理,产生了结余。

第二,项目承担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中央财政资金加强了管理,在理解学习国家相关经费管理规定的前提下,细化了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规定,建立了科研项目经费预核算管理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率,同时通过集中采办、资源共享等一系列措施,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勤俭节约,形成结余。

其次,由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薄弱和结余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薄弱。科研单位、高校以及高校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由于时间短,项目编制预算过程中缺乏严格审核,同时,对国家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了解和学习不够,使得某些科目的预算编制脱离实际工作;预算编制的不准确、不细化导致科研项目经费不能按阶段及时使用;预算内容没有细化到具体开支项目上,缺乏可操作性,影响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执行,形成结余。

第二,预算调整困难造成的结余。国家课题预算编制都是5年,使得某些预算无法执行。例如,5年前编制预算时所需购买的设备,由于5年后该设备已经更新换代,但是设备费的调整必须经过财政部批准,对于预算的调整财政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没有具体细化调整制度,这样就形成了部分结余。

三、对于科研项目经费结余资金有效控制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前提条件,做好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审查、执行和绩效考评,对减少科研项目经费结余资金规模具有重要意义。项目任务初期,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委员会、实施管理办公室等组织机构,为控制和减少科研项目经费结余资金的规模,在预算管理循环中,应力求完善,做到预算编制全员参与,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共同把关。具体措施为:

(1)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水平,为科研项目经费执行提供有效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做到预算有定额,支出有标准,管理监督有依据,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预算指标应细化到各业务部门,特别是项目资金,力争到人、到点、到项目,确保现有项目后有资金。所有项目均要有详细的预算测算说明、项目实施计划安排、项目预期绩效、资金年度安排等内容。科研项目预算书上报之前,应由各专业的专家、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共同进行预算书审查,就项目预算与项目内容相关性、预算内容的合理、合规性进行审查。财务人员与科研项目人员共同对科研项目支出的合规性合理性进行分析测算,利用以往科研项目支出的数据,并结合当前市场趋势,使得科研项目预算更加真实;综合采用弹性预算、绩效预算的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细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内容,使得科研项目支出的清晰明确。

(2)利用电子化的核算手段,确保科研任务与经费相匹配。完善预算执行制度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重中之重,预算审查应重点放在设备名称、数量、单价和预算额,对于测试化验的项目、内容和金额要着重审核,确保测试化验加工费用没有包含研究内容。各种渠道的预算都应纳入本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的范畴。所有经费均进行预算刚性管控,不得发生任何无预算或超预算费用的情况。在财务系统中建立以科研项目为核算单位,精确归集各类科研经费,实现预算监控、电子审批、固化流程和标准、自动记账等功能,确保科研经费的高效核算,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应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全程参与、支持到位,确保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满足管理需要。

(3)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为科研项目经费合规执行保驾护航。在科研单位及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是非常重要的监督机构。加强审计监督,就需要审计监督充分地发挥出审计职能。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可以了解科研项目管理总体情况,审查科研经费在财务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采办管理、供应商管理、物资管理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防止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项目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中的违规行为,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项目负责人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经费的执行

项目责任人应高度重视项目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预算执行力度。项目责任人提前规划项目的进程,尽早启动,按进度组织科研项目,财务部门根据项目进度支付资金,管好、用好资金,保证项目开展所需资金的正常供应。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共同努力,保证项目按进度花钱,避免项目结题时抢时间、赶进度、急花钱。

四、结束语

加强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的管理是深化科研项目经费改革的一项新措施,需要各方面积极配合,多管齐下,多头并举,在国家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安全、管理规范的基础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结余资金,切实提高科研项目预算执行力。

(作者单位为中海油研究总院)

[作者简介:杨洋(1979―),女,管理学学士,中级,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