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研单位的发展

科研单位的发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5 09:29:43

科研单位的发展

科研单位的发展例1

以组织战略发展为指导思想,建立多元有效的职业发展通道,激励职工按照组织需要的人才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发展目标。研究所在建立职业发展通道时,始终围绕以下2个原则展开。一是满足研究所任务与发展的需要。研究所作为科研事业单位,“零缺陷”“保成功”完成国家任务是研究所发展的前提条件;扎实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夯实世界一流宇航企业发展基础目标,实现“三高”发展更是对研究所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所在建设职业发展通道时,不仅要考虑对职工资历与能力的认可,也要兼顾对其职责、贡献及成就的认可。二是满足职工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为各岗位、各层次职工搭建多元化的通道,一方面有利于职工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也体现着研究所的成长导向。职工通过明确的任职资格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完善个人能力,及时做好发展规划,并且可以随着个人的发展随时调整成长路线。

二、现状与问题分析

1.行政职务晋升通道

行政管理职务是国家在事业单位设立的传统发展通道。对研究所下设的研究室而言,主任肩负着本部门行政和技术双线的责任,在行政和技术领域都要承担起“责、权、利”统一的任务。近年来,随着研究所的不断发展,承担的任务量不断增加,任务领域不断开拓,一些有想法、有能力、有干劲的佼佼者通过选拔能够承担起辅佐部门正职的职责。但是领导干部队伍本身是金字塔架构,向上的发展通道越来越窄,对于更多的职工而言,意味着看不到晋升的可能,职业前景渺茫会对职工造成负激励,不利于个人和单位的发展。

2.职称职级晋升通道

研究所是事业单位性质,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每年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技能等级鉴定。职称和技能等级是对一个人专业技术能力或技能操作水平的认可,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年限,取得一定的业绩,经过评审考核后给予相应的等级认可,这类传统的职业等级资格对职工的影响根深蒂固,而且与薪酬有直接的关系。职称和技能等级中的高级别晋级比例是受到严格控制的,一般情况下评上就不会发生解聘,有可能出现该层次职工的工作态度不积极、业绩贡献不突出,工资却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的情况,使单位缺失了引导职工成长、发挥职工潜力、提升组织整体能力的机会,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职业技术资格或技能等级激发职工发挥更大效应的本意。

3.型号干部晋升通道

为了落实研究所“技术立所、人才强所”的战略发展方针,适应研究所科研管理模式转型与发展要求,满足型号项目的人力资源需求,畅通技术人才的成长通道,研究所参照型号项目的技术成熟度概念,为其匹配主任设计师(副)、计划经理、产保经理,作为型号的核心人员,强调他们的定位和职责,与传统的行政领导明确分开,强化技术统领和把关,使得权责更加清晰,管理更加高效。与此同时也培养锻炼了一批基层技术人员,加强了其主动承担型号研制的积极性,营造了技术人员立足岗位、钻研技术的良好氛围。但是型号“两师”的人员配置是有着严格标准的,面对一边是有多年型号工作经验的老职工,一边是引进的高精尖新人,名额显得不够用,如果不能合理配置,很容易引起职工的不满,不利于研究所的发展。

三、职业发展通道的改进设计

1.搭建岗位任职资格体系

2017年,研究所通过参考华为公司等系统外企业的职工发展通道以及与航天系统内单位交流访谈,从研究所战略出发建立岗位任职资格体系,主要步骤如下:(1)成立职工岗位体系工作组,组长由主管人力资源的所领导担任,研究所各专业领域专家参与制定相关政策;(2)按照各专业领域的人员特点、岗位特征,结合职工职业发展生涯规划,初步讨论形成研究所研发技术、管理技术、经营管理和技能操作四大类岗位,33个具体岗位,每个岗位又分为1~19职级不等;(3)编制各具体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包括岗位名称、岗位职责、岗位任职资格标准等内容;(4)组织各岗位通道的专家讨论、梳理各职级知识能力储备及关键绩效指标,确定岗位晋级条件及考核要求;(5)职工岗位体系工作组讨论并制定岗位评聘、晋级的流程;(6)对各岗位进行价值评估,明确不同岗位、职级对应的薪酬标准,建立所内薪酬管理制度;(7)研究所内推行岗位任职资格体系,全员进行岗位聘任上岗。通过岗位体系的搭建,职工层级划分已经由粗放式转向细分式,避免上下2个层级之间由于跨度过大,使职工在发展过程中感到迷茫,积极性降低。经过近2年的使用和修订,该体系已经成为研究所职工晋升发展、体现薪酬待遇的重要支撑依据。

2.畅通专家申报渠道

为了对已经取得优秀成绩的职工予以奖励,也为了激发各层级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术技术带头人脱颖而出,研究所梳理了各级人才工程的申报以及专家奖项政策,对外与国家、北京市、各部委、集团公司等高层次专家奖励对接;对内与所内各职称等级的职工相呼应,对职工做出的贡献与成就予以认可,是职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精神追求。

四、职业发展通道的保障措施

1.建立培训体系

岗位不同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对职工进行培训时要牢牢把握分层培训的原则,使培训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与此同时,在制定培训计划前,对职工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了解职工在结合自身发展规划、满足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在业务知识水平或管理能力等方面希望得到的培训类型、内容等。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种类职工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同时也要对职工的理论知识、学习心得等进行考核,以此加强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质量的高效性。

2.完善考核体系

职工的职业通道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就要建立相对较为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对职工的工作成果、专业技能、创新开发以及对部门建设作出的贡献进行综合评价,并设立不同的层级和考核标准。同时,考评时要根据考评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如理论知识考试、实际操作或现场答辩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可以为岗位的轮换和晋升提供依据,通过分析考核结果可以发现职工工作表现与岗位不适应的地方,查找原因后及时调整岗位;或者年度工作表现出现下滑,如果连续2年出现达不到考核标准的情况,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职级。

五、经验与启示

1.职业通道的设计必须符合研究所发展战略的需求

研究所的发展战略是职业通道设计最本源的动力。研究所十二五、十三五发展战略的实施、收官,十四五发展战略的谋划,都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使人力资源工作者投入更大的精力来评价实施效果,以便及时完善改进,使整个职业通道始终保持有效性及前瞻性。

2.职业通道的设计核心是公开、透明

任何一条职业通道的晋升一般都分为“客观分”和“主观分”。“主观分”部分主要是评价职工在某一阶段的工作业绩和成就,综合考虑参评人参与的项目重要性、难度以及参评人在项目中发挥作用的情况。而“客观分”指标已经明确到如“参加XX类型的学术交流会议,做大会特邀报告/交流报告”“作为培训教师进行XX课时的专业技术培训”等评价得分具体量化的标准,使得职工可以自行估算客观分,大大提升了晋级或评审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科研单位的发展例2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人才,推进人才培养工程,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科研人才队伍,是油田研究院的现实选择和历史使命。

第一,人才梯队建设“适度超前”。 “三种类型”人才要分类培养。重点培养专家型“英才”,突出培养创新型“奇才”,重视培养复合型“通才”,促进了人才队伍多元化发展。“三个梯队”人才要分层培训。优先培训领军人才,突出“补新”;重点培训青年骨干人才,突出“补专”;广泛培训一般人才,突出“补课”,强化了培训重点和针对性。“三支队伍”建设要同步开展。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操作技能三支队伍人才素质整体提升。

第二,岗位能力建设“面向全员”。要把达到胜任力作为基本要求,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制,细分工作任务,个人能力差异分析等措施,帮助员工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分工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自主学习提高。要把提高学习力作为主要途径,强化个体学习力、团队学习力和学习创新力的引导提高,提高学习效率。要把增强创新力作为培养方向,帮助员工树立创新大局意识,建立创新思维模式,提高业务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培训体系建设“融入科研”。要学以致用,人才培训工作致力于“助推科技发展”,以科研工作为中心,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学研结合,根据科研工作的特点,分析学研结合的切入点,积极探索人才培训新举措,拓展渠道和搭建平台培养人才,同时“缓解工学矛盾”。要学研双收,立足油田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的双定位,出成果的同时也要出人才,实现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双丰收。

二、完善机制 使用人才

通过完善科技项目选人用人机制,为科研人才搭建起平等竞争和实践锻炼的舞台,让优秀科研人员在实践中、在岗位上实现价值、贡献价值。

第一,实行科技项目首席专家竞聘制。要以竞争上岗和择优使用为原则选拔科技项目首席专家,体现领军人才选拔的公开、公平、公正性,打通科研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为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才创造机会,促进优秀科研人才脱颖而出,调动他们引领科技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实行科技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科研项目要实行项目管理运作方式,赋予了项目首席专家对项目组成员选聘权、科研经费支配权和使用权、项目成员绩效奖金和项目成果奖金分配权、外协项目建议和管理权,外协研究成果验收审查权等权利,提高项目首席专家对项目成员和项目运行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第三,实行科研项目成员双向选择制。在定岗定能定责的基础上,实行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下的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尊重科研人员自主选择权利的同时,有效确立首席专家在科研活动中的领导地位,有利于提高团队协作水平,有利于建立高绩效科研团队,促进科研人才的有效使用和优化配置。

三、薪酬倾斜、激励人才

让人才创造更多的价值,就必须让他们拥有更高的回报,真正体现出“收入凭贡献,价值看业绩”,有效激发人才潜能。

第一,绩效奖金向科技项目经理倾斜。科研项目首席专家肩负着科技创新发展的重任,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压力大、责任大、贡献大”,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绩效奖金兑现系数。科技项目首席专家的绩效奖金可以超过他们的管理岗位领导。

第二,绩效奖金向科技研发岗位倾斜。突出勘探、开发科技创新的贡献,绩效奖金向科研单位和科研岗位倾斜,科研岗位绩效奖金明显高于机关管理岗位和基层操作技能岗位。

第三,绩效奖金向绩效优秀员工倾斜。严考核硬兑现,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目标,兑现绩效奖金,未完成工作目标扣减绩效奖金。设立单项奖,对超额完成储量产量任务或创优创效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重点加大奖励。

四、优化环境、凝聚人才

激发科研人才的价值创造同样涉及以人为本,要努力营造出“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

第一,营造奋发向上的舆论环境。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和宣传活动,制作和建立“专家风采”、“光荣榜”等宣传栏,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舆论氛围。

第二,营造民主向上的学术环境。要倡导“民主、平等、客观、对事不对人”的学术风气,在技术讨论、学术交流中不设,不设权威、不讲年龄、不论资排辈,为年轻技术人员学习、成长、成才和实现自我价值搭建舞台。

科研单位的发展例3

当前,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第一、二、三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航天科研单位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以至于时至今日,在航天系统内,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安于现状,左顾右盼,求稳怕乱,不敢迈步,总想等着别人走出一条新路,自己在后面效仿;

二是发展思路不宽,习惯在已有的服务项目的小圈子里打转转,认为三产就是为本单位职工提供生活方面的服务,对三产的内涵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是习惯于眼睛向内,只想等上级单位布置任务,靠上级单位拨经费来完成任务,不去开发受市场青睐的产品,缺乏向外发展的胆识;

四是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在“断皇粮”的危机面前,束手无策,拿不出切实可行的、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规划方案。

这些问题反映出航天科研单位的三产发展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等、靠、要”的痼习,习惯于上级大包大揽式的管理模式,凡事都靠上级,一级靠一级,最后都靠到国家的身上去。科研单位内的行政后勤、服务公司等,都成为单位的附属物,创收少而依赖多,依附性极强。一切都习惯于“等、靠、要”,一切都必须“等、靠、要”,一切都离不开“等、靠、要”。

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遵循的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一切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它与计划经济中的“等、靠、要”恰恰相反,是以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一切。一切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航天系统除国家重点指令性军工任务以外,一切再“等、靠、要”就脱离了现实,背离了市场经济所遵循的原则,必将被现实淘汰。

航天系统中的三产也面临着是“等、靠、要”,还是自己去闯一条生路的抉择。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各单位的第三产业必须去闯、去创。正如李鹏总理视察航天总公司时所说:“不要等饭吃, 要去找饭吃。”对军品而言如此,对三产也不例外。

挑战面前,强者存,弱者亡。在生死攸关的当口,航天系统内部的一些单位率先丢掉“等、靠、要”,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发展三产,走出了一条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道路。例如:三院8358研究所,利用自身优势,兴办了激光医院,参与市场竞争,仅1994年就创收6000多万元,获纯利 167万元;五院510所建立了“航天水泥厂”,投产仅八个月,产值就达到200万元;三院33所共兴办了 14个经济实体,其中制冷设备外壳加工年产值已达385万元。这些成功的经验告诉人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站住脚跟并获得成功,就必须尽快地解放思想,尽快地转变观念,彻底地从根本上抛弃“等、靠、要”的陈旧观念,自己找饭吃。扬己之长,参与市场竞争,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立足、生存、发展的最佳位置。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这就是解放思想的最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全国如此,航天系统也不例外。“等、靠、要”是旧观念,是旧习惯势力,它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使人们无法去适应新情况,更谈不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了。我们要做的是:研究航天系统各单位第三产业的现状,结合市场经济的实际,分析、研究出航天各科研单位的三产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思路,拿出新办法。

二、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加快航天科研单位第三产业的发展

随着思想解放,转变观念的逐步深入,人们头脑中的旧框框被打破了,新的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1. 投身市场,敢试敢闯,大胆改革,大步前进。航天科研单位要从本单位三产的实际出发,改革现有体制,将一部分有开发能力、能参与市场竞争的机关职能部门从军品的“保险箱”中推出来,放到三产中去;第三产业从军品队伍中完全脱离出来,不再“等、靠、要”,不再充当单位的附属品,投身到市场中,去试一试身手,靠自身的本领生存和发展。

2. 拓展思路,吃透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的精神,搞大三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的指示精神,航天科研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扬长避短,全方位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佳位置。从传统的小打小闹、服务性的小圈圈里跳出来,树立起搞大三产的观念。凡符合国家政策的,能发挥各单位优势的,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都应该去发展。

3. 眼睛向外,找准市场,纵横联合,共同繁荣。航天科研单位发展第三产业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市场需要什么,就去开发什么,经营什么。既可以依靠自身的优势搞发展,也可以用“借鸡下蛋”的方法,走纵向、横向或纵横联合发展的道路。

4. 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培养一种自信、自强、自立的勇敢精神,勇于拼搏,敢于创业。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组织实施。要让第三产业的干部和职工清楚地认识到,在挑战来临之际,还存在着航天系统第三产业生存、发展的机遇。

当前是航天科研单位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最有利的时机。回顾航天系统第三产业发展的历史,从80年代初起步到今天,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借助航天系统科研单位的自身优势,系统内部的三产已有一定的规模,大部分单位的三产已基本实现经济自立。现在应该是加快发展,大步前进的时候了。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还有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应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南,贯彻落实航天总公司制定的《改革与发展纲要》,结合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快改革步伐,实现军、民分线管理;积极推进军、民分离、分立的进程;把发展第三产业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为下一世纪第三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航天系统各单位要分秒必争,尽快构筑好自己发展的框架。既要确定各自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又要制订出有助于自身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在构筑发展框架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确定发展目标时,要把三产的发展速度建立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出实事求是的发展目标。既不能好高鹜远,也不能畏首畏尾。使三产发展既跟得上形势,又符合本单位的实际。

科研单位的发展例4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不断重视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农业科研上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研项目经费占农业科研单位收入的比重也逐年提高,科研经费也从过去那种“没钱花”、“不够花”,变成现在的“没处花”、“花不完”。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规范、合理地管理科研项目经费,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效果,已成为摆在单位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践同样证明,在客观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人”是影响科研经费使用好坏的核心因素。笔者试图从人的影响因素方面探讨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措施。

一、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相关人员在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人员存在“重立项,轻预算”的思想偏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预算执行的质量。科研人员片面地认为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完全是自己的事,喜欢“单兵作战”,极少会让财务人员参与进来。在他们看来,有关对财务部门签字盖章的要求,更多的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形式。他们更多关注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项目立项、获取尽可能多的经费支持。为了增加项目立项的竞争力,科研人员往往凭借自己的过往经验或者主观判断做预算,造成项目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差、透明度低、随意性强、可操作性差,只是将预算当成了“要钱预算”,给将来的项目执行埋下隐患。

(2)科研人员主观地认为科研项目经费是靠自己个人的能力争取来的,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自己的钱”。因此经费使用也是自己的事,我的项目我做主,其他人员无权过问。科研人员专注的是怎么出成果,如何争取到经费,在他们的理解中,预算是做给立项阶段评审看的,不是用来约束自己执行的。但事实上,因为科研人员是科研专家而非财务专家,他们往往缺乏经费管理的经验,容易造成经费使用中诸多违规现象。

(3)科研人员片面地认为科研项目审计验收是财务人员的事,在验收时自己只管发表的论文够数、能够培育出合乎要求的农作物新品种及新品种推广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规定要求即可。这种狭隘的思想观念使科研人员在平时使用经费时缺乏计划性,取得的票据缺乏规范性,经常出现已经接到上级通知要验收时,还有大量经费资金滞留在单位银行账户上没有使用,才想起来还有大量的票据没有取得,出现所谓的经费“花不完”;经费预算与实际需求差别较大,科研项目实际需要支出的在预算中没有批复,预算批复中的部分计划支出在实际工作中又不需要,造成所谓的经费“没处花”。

2.财务人员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人员认为科研项目争取到的经费只有科研人员才有使用权,因此其项目申报、预算编制也是科研人员自己的事。这种思想造成财务人员在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环节参与度不够,专业优势发挥不出来,加上缺乏对科研项目的认识和了解,无法对项目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做出正确判断,导致项目预算编制不规范,适用性、可预见性、准确性差。

(2)财务人员没有做好有关经费规范使用宣传工作,并且对科研项目经费也主要是事后管理,工作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当科研人员已将科研工作实施完毕、拿相关票据来报账时,对财务人员拒绝不合理、不正当的经费开支行为,科研人员就会认为是故意刁难、找碴,责怪财务人员没有事先提醒,引起对财务人员的不满甚至冲突,人为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和谐。同时,财务人员不熟悉科研过程,也很难通过核算管理对经费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形成有效地监督和约束,结果造成核算管理与经费预算脱节、经费使用与项目实施不同步,严重影响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3)财务人员应对科研项目审计验收的执业风险大。如同科研项目的申报需要编制预算一样,科研项目的审计验收需要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出具科研项目经费决算表,以反映科研项目经费的收支情况。但现实是,项目经费预算和执行的严重脱节使得科经费财务管理很难“直面”审计验收,财务人员的执业风险大。

(4)财务人员对项目预算执行结果的财务评价和利用缺失。认定科研项目实施成功与否,一方面要看农业科学研究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目的、是否取得了预期成效,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经费预算执行的财务评价和利用,它是整个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最直观也是最可靠的数字反映。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财务人员片面地认为项目审计验收完毕就算万事大吉,造成了很少进行项目财务评价。即使上级要求时进行绩效评价,往往也是草草填表,应付了事。

(5)财务人员任务艰巨,财务队伍力量薄弱,处于“庙小、力弱、点多、面广”的尴尬局面。一是科研项目多,单项金额少。以江苏省农区所为例,2009年平均新上科研项目72.4项,2010年平均新上科研项目79.5项,数量较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50万元以下的小项目,管理起来千头万绪。即使有少数部级大型科研项目,但要求更加严格,财务管理的难度也更大。二是科研项目经费来源多元化,既有国家、省级、上级主管部门项目,也有地市级、基金会、社会其他组织甚至国外农业机构资助项目,由于纵横交错的各种科研经费使用要求不尽相同,造成了经费核算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三是每个农区所拥有下属科技型企业2-5个不等,也是由农区所财务人员兼管财务核算,工作量超大。四是财务人员要经常应付财政、工商、税务、社保、统计、中介等不同部门或机构的检查、审计、统计、验收,也占用了财务人员相当多的精力。而各个农区所一般只有5-6名财务人员,他们要统管所事业收支账、科研项目账及下属实体账,要有6-10个帐套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任务,让财务人员全程参与每个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可谓是天方夜谭。

(6)由于缺乏必要的奖励措施,财务人员主动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不高。我国基层农业科研院所也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财务人员作为单位的后勤服务人员,“干好干坏一个样,大家都拿平均奖”的薪酬制度无法调动他们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由于没有及时引进人才,而现有财务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高层次专业教育和后续培训,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造成知识老化,素质得不到得高。加上日常工作量巨大,也没有精力了解科研项目相关知识,不能适应新时期工作特别是不能适应重大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需要。

3.科研管理人员忽视了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关系的协调工作。他们认为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和财务核算有明确分工,各自“扫好门前雪”就算工作尽职尽责,容易形成“好事抢着做,责任相互推”的现象。造成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三方各行其事,缺少沟通、交流与协作,容易产生矛盾和隔阂,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难以形成合力。

4.单位领导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单位领导认为自己日常报账审批的重点是农业事业经费,对科研项目经费而言,只提取少量管理费就算完事。为了鼓励科研人员争取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剩下的科研经费日常报账全部归科研人员支配,自己无须过多过问,只是履行一下手续而已。于是出现科研人员只管“要钱、花钱”,财务人员只管“收钱、付钱”,科研管理人员则不问钱的现象。致使科研经费使用缺乏计划、规范和必要的约束、监督,支出存在无序性和随意性,如白条抵用、超预算列支费用、票据内容与实际支出不符、虚开票据私设“小金库”、一票多用、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项或固定资产购置费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2)单位领导片面地强调科研经费的争取而没有重视财务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作用。单位领导将科研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本无可厚非,毕竟作为农业科研单位,出新品种、新成果才是主要任务。但是片面地强调科研项目承揽的数量和级别、科研经费的规模和额度,却忽视了财务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作用。为了单位利益和个人前途,在单位领导的协调下,违背职业道德、承担执行风险,多数情况下财务人员只能选择妥协,东拼西凑拿已报过账的票据抵用,甚至用虚假发票代替白条,尽量做出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的账来。验收时要看几年前的账,而拿出来的凭证账册却是笔墨如新,甚至连粘贴票据的胶水还未干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账是“赶制”出来,为科研项目通过财务审计验收埋下隐患。

二、规范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应对措施

1.单位领导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一支数量上有保证、质量上过得硬的财务队伍,是做好当前及未来科研项目经费财务核算的重要保证。单位领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高度重视财务队伍的建设。一是要有长期的财会人才引进计划,为财务队伍增加新鲜血液和活力。二是要加大对工作突出财务人员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提高他们参与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三是要以强制培训和终身制教育思想为指导,积极创造条件,在工作上提供便利、时间上提供保障,给财务人员提供充分地继续教育和后续培训的机会,从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

(2)单位领导要严把科研项目资金审批关。要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资金审批制度,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开支内容、审批权限等。按审批制度中的使用要求,以项目预算批复为基准,严格审批相关票据,严禁超预算开支和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经费用途。特别要尊重财务人员的意见,对财务人员认为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支出项目,坚决不予批准,为以后顺利通过项目验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3)单位领导要统筹兼顾,科学地协调科研人员、财务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创造一个良性循环与和谐的环境。单位领导要明确三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工作中的重复劳动和推诿现象。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科研项目碰头会,使他们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促进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验收、评价都能按相关制度规定落实、执行,保证农业科研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科研管理人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着眼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强化经费管理。加强管理,制度先行。要根据政府部门对农业科研经费相关制度的管理要求,遵循灵活性和规范性的原则,在单位领导的指导下,结合本单位科研项目实际需要,主要从项目申报、立项管理、可行性评价、项目预算、资金管理、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审计验收、绩效评价等环节入手,和财务人员、科研人员一起,制订出一系列既不呆板僵化又不放任自流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标准、操作程序和纪律要求,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使相关人员共同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事前把关、事中审核、事后检查,从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2)科研管理人员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工作的协调力度,做好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日常联系与沟通。科研管理人员可以说是联系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的纽带。通过工作协调,使科研人员在注重立项申报的同时关注经费使用,而财务部门在做好财务核算的同时加强科研全过程的介入,从而将经费使用和科研工作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在自己无法做好衔接工作、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时,要及时通知单位领导,由领导及时协调处理,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财务人员要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随着科研项目预算科目设置和内容的不断细化,预算编制的专业要求不断提高,而科研人员非财务出身,独立编制高质量的经费预算越来越困难,财务人员主动将对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延伸到项目申报环节、参与项目预算编制势在必行,这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财务人员要转变观念,不但要提高财务专业水平,还应加强相关农业科研知识的学习,熟悉科研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科研过程,把握科研规律,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严格的管理、科学的核算和优质的服务赢得科研人员信任、尊重与支持。促使科研人员合理地申报科研项目,科学地编制项目预算,谨慎地使用科研资金,增强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加强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思考与研究,摸索一些较为通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满足小型科研项目的申报需要。针对重大项目,则集中优势力量,全程参与项目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的前瞻性、准确性、真实性,增加申报成功率。

(2)要建立科研项目财务评价和利用体系。科研项目验收对科研来讲是一项科研活动的结束,但对财务来讲,更应将其看作是财务活动结果评价与利用的开始。财务人员要对在验收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分析总结,通过财务活动结果的独立、客观、公正地评价,分析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可行,预算执行是否规范合理,财务审计验收专家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有哪些数据可以作为经验化的指标在今后的科研项目管理中能够利用。通过这样的长期总结、提升,才能不断丰富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降低财务执业风险。

(3)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要求的宣传。通过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考核、评价各阶段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来教育、感染科研人员,从而使科研人员充分重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有利于今后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创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农业科研的快速发展对财务队伍的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记账、算账和报账,而要将视野扩展到科研项目管理活动的广阔领域。财务人员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将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创新科研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和模式。通过建立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即科研经费预算核算与控制平台、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查询平台,在单位领导、科研人员、财务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科研项目进行联动监督和跟踪管理,实现科研项目在相关人员之间数据共享、实时查询、动态管理和相互监督,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实现各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促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全面走向科学化、动态化、信息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5)要加强对科研经费日常使用规范的财务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人负责,保障资金安全,规避财务风险。在科研项目报账时,要强化项目预算的约束力。抛弃只“核”不“审”的陈旧观念,严格按项目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开支内容和审批权限核销票据,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核算准确、监督有力。对不符合财务要求的票据和不在经费业务范围内的开支坚决不予报销,使支出规范、高效、节约,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地使用,防止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4.科研人员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强化自己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规范意识。

科研人员要像认识科研活动一样来认识科研经费的管理,从项目申报时就提高对项目预算的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精打细算的原则,根据农业科研的实际需要,在与财务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合理、认真、细致地编制项目预算,剔除水分,减少随意性,确保预算的科学、明确、合理、规范。在项目实施中,要抛弃以往那种自己争取到的科研经费是“个人私房钱”的传统观念,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要求使用科研经费,不再寄希望于审计验收的走过场,以科研预算保质保量地完成和经费资金规范地使用坦然直面验收。

总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工作,单位领导坚持做科研经费管理的坚强后盾,科研管理人员加强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并且扮演好协调人的角色,科研人员按既定的目标任务踏踏实实搞好项目实施和科学研究,财务人员根据项目预算和财经法规认认真真地抓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最终形成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真实可靠的项目决算,才能真正达到发挥科研经费的作用和争取到更多的科研经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基层农业科研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科技兴所、科技兴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淑侠.浅谈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3):46-48

科研单位的发展例5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318-01

工会组织代表的是人们群众的利益,在群众路线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工会组织理应为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而积极参加烟草科研单位的内部民主管理。工会组织在烟草科研单位民主管理中主要是参与解决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并引导职工和烟草科研单位和谐发展,实现双赢。当职工参与了烟草科研单位民主管理工作,才会让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民利得以真正体现,职工才能以高度的责任感、热情的工作态度为烟草科研单位发展而努力工作。在当前新的环境下,怎样发挥好工会组织的作用,使之更好地参与烟草科研单位民主管理,这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工会组织在烟草科研单位民主管理的重要作用

党的群众路线决定了烟草科研单位民主管理源于职工的主人翁地位。[1]民主管理的本质就是要让烟草科研单位的管理方式民主、管理过程透明,让广大职工也能以民主形式参与烟草科研单位的各项管理,是体现职工群众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实践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这既能够让烟草科研单位与职工的关系更加和谐,还能够实现烟草科研单位经济效益提升,创造和谐的烟草科研单位内部环境,帮助烟草科研单位不断做强做大。随着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烟草科研单位民主管理变得格外迫切,烟草科研单位的民主管理和烟草科研单位工会组织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而工会组织履行党赋予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任务,这也是烟草科研单位工会的主要内容。工会组织的民主管理能够使烟草科研单位和职工的关系更加密切,使烟草科研单位进一步凝聚职工人心,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方式和烟草科研单位共进退。

二、工会组织如何参与烟草科研单位民主管理

(一)重点加强职工素质培养

烟草科研单位职工素质对烟草科研单位的生产管理及发展壮大都有深刻的影响。打造一支科研能力过硬、管理作风民主的职工队伍,是烟草科研单位民主管理的重点。认真向职工宣传民主思想,通过民主意识宣传提高民主管理的参与度。人是管理行为的履行主体,其素质高低会对管理结果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工会组织在引导烟草科研单位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时,一开始就要不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而这和职工的素质有密切关系,那种随声附和的参与者是无法做好民主管理的。职工参与烟草科研单位民主管理,不仅要关心烟草科研单位管理决策的对错,还应该针对民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而合理的意见,让烟草科研单位管理更加规范。因而,工会组织必须以培训、学习等多种方法来提高烟草科研单位职工民主管理参与能力,只有他们的民主管理素质上去了,管理质量才会有保障,才会真正实现民主管理目的。

(二)努力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作为工会组织,其职责就是以维权的方式让烟草科研单位民主管理趋于规范。所以,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就是对烟草科研单位民主管理基石的巩固。烟草科研单位职工的合法权益涵盖了职工工资待遇、社会福利、工作环境等方面,当然也包括了烟草科研单位民主管理参与、民主监督等。对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应该体现在烟草科研单位的整个改革发展中,以积极参与、全程帮扶的方式为职工服务。工会组织在帮烟草科研单位职工维权时应该遵循“平衡、整体、依法”三个原则。[2]具体来说,在维护职工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单位的利益,在发展中维权,在帮助职工维权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在维权时烟草科研单位和职工的合法利益都要兼顾考虑,把握好维权的度。如果职工中出现了非法维权,工会组织就需要耐心的教育引导,让他们明白应该如何以正确的方式维护合法权益,因为维权需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

(三)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切实履行工会参与烟草科研单位民主管理的职能,认真做好职代会工作,利用职代会实施民主管理,并以此履行职工监督、民主评议等职责。工会组织应该定期开展职代会,通过会议进行民主管理专题学习,努力提高职工民主管理意识。并且,工会组织应该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和烟草科研单位的关系。在民主管理中,重视生产经营,在生产经营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提倡烟草科研单位通过各种劳动竞赛活动来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比如争先创优、一流岗位创建等等。利用职代会联系制度沟通好上下级关系,使烟草科研单位的高层管理者能够对基层的问题有更多的了解,并认真听取职工们的建议。换言之,新时期的工会组织必须认真探索更为完善的职代会制度,在烟草科研单位发展的各个方面,只要和职工的实际利益有关系,工会组织就应该利用职代会进行商讨和解决。

(四)发挥好工会组织在烟草科研单位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工会应该积极发挥在烟草科研单位改革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以群众活动优势推动本单位的发展进程。烟草科研单位工会组织应该全面地参与单位内部的民主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科学的调研、审议,对烟草科研单位发展涉及到的各方面改革都要尽全力利用自身的群众优势,配合党政方面做好整个工作,以便于改革发展的高效进行。工会要主动参与涉及到职工群众利益方面的内部改革,而工会组织的领导也应该参加单位的发展改革框架讨论,分析改革方案,了解改革发展思想。通过了解改革情况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维护好烟草科研单位职工的根本利益,激发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放心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聪明才智,与烟草科研单位共同发展。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时期,很多烟草科研单位正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这使得工会组织参与烟草科研单位民主管理内容、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工会在现代烟草科研单位民主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是促进烟草科研单位稳定、社会和谐的一大保障。当前,工会组织在烟草科研单位民主管理中已经不能只依靠职代会来进行,还需要不断地针对烟草科研单位发展形势探索更为多元化的民主管理模式,在群众路线方针的指导下让职工积极参与烟草科研单位民主管理,以便于实现和烟草科研单位共同发展。

科研单位的发展例6

关键词 :新形势;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信息与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灵敏性的强弱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效率。科研事业单位作为科学技术研发的重要载体,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信息与科技的进步。由于科研事业单位属于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与一般企业性管理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只有不断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断完善,为科学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扎实的基础,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二、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不完善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首要问题在于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不重视。由于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费大多来自国家拨款,并且单位本身也不具有生产、经营的性质,因此部分科研事业单位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并不需要在单位内部开展。此外,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由于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健全,造成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完善,使得内部审计机构置于单位领导的管理之下,缺乏独立性以及客观性,因此做出的审计结果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就相对较差。

(二)预算管理不健全

一方面,预算编制合理性较差。由于科研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编制的认识偏差,导致预算编制仅仅作为资金来源的工具,只考虑当下科研对于资金的需要,未与国家战略发展要求相匹配,缺乏合理性。此外,由于科研事业单位研究工作的繁重以及预算编制时间的限制,预算编制也同时存在着仓促、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另一方面,预算执行力度较弱。科研事业单位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往往面临着较为复杂、多变的状况,因此对于预算的执行力度较弱,加之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分配以及调整过于随意,不利于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三)设备管理混乱

科研事业单位需要大量的科研设备来支持科学技术的研发,由于管理缺陷方面的原因,单位内部设备管理较为混乱。首先,设备利用率较低。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研设备的更新速度也较快,因此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存在过多闲置的机器设备,设备利用率低下。其次,设备维护较差。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忽视科研设备的日常维护,导致设备加速折旧。最后,设备的处置不合理。由于种种原因,对于一些淘汰的科研设备,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会采取低于市场正常价格的方式予以处理,抑或直接丢弃,导致单位资产流失。

(四)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科研事业单位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财务管理的健康与否内在的取决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通过高水平的财务管理,才能为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推进国家科技工作的发展。

三、新形势下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之建议

(一)完善内部审计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科研事业单位拥有者较多的科研资金,其内部审计相对于国家审计以及社会审计而言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以及操作性,单位应当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加之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在国家审计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也是对国家审计的一种补充。其次,要建立独立性较强的内部审计机构。针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单位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来增强其独立性,保证其独立于其他各部门,同时又通过其他各部门来监督内部审计机构。

(二)健全预算管理

科研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其预算管理,保证其所获取的资金确为其所需,同时保证其资金切实的用在了科学技术研发上。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编制往往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基础预算法,一种是零基预算法。前者是在上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基础之上针对本年度的预算编制做出调整,后者则是就本年预算做出重新编制。多数单位会采用前者,因为前者省时省力,但是这种方法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预算编制的不合理性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对于科研事业单位,其预算编制的要求较高,需要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相协调,因此相比较而言其预算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更为科学。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预算编制工作。此外,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相对于其他事业单位的灵活性较强,但是这种灵活性需要掌握恰当的标准,不能随意的调整对于预算的分配以及运用,导致单位财政出现赤字,影响科学研发的进度。

(三)规范设备管理

科研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设备审批制度。很多科研事业单位都在运用设备购买审批制度,但是其实施效果并不佳,并没有严格的按照层级予以报批或者审批程序过于简单。这就需要科研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设备审批制度,合理的衡量设备的利用度,提高设备利用率。此外,要及时维护设备,尤其是对于在用设备。科研事业单位的设备维护往往是由单位外部的人员,比如厂家技术员来进行维护,但是这种方式的维护并不能达到日常维护的效果。科研事业单位可以派有经验的专人负责机器设备的日常清理与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单位的科研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单位可以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督促财务管理人员更新知识,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此外,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采用各种鼓励方式激励财务管理人员在理论以及实务工作领域均取得一定的突破。科研事业单位还应当通过内部控制监督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加强对其职业道德的教育。

四、结论

科研事业单位承担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只有不断从各个方面完善其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为科学技术研发奠定良好的基础,助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科研单位的发展例7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人事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 改革

农业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作为一个农业科研单位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只有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迸发出工作积极性,保证生产效率,提升整个农业科研单位的市场价值,才能够保证农业科研单位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了有效地保证农业科研单位可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要求农业科研单位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和市场氛围,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截至目前为止,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可以代替许多人进行相关的工作,但是一个农业科研单位的最基本组成单位还是农业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想把握住当前农业科研单位在新的信息时代里面的发展时机,就要求农业科研单位制定一系列的人事管理制度机制,满足工作人员的具体需要,组织一系列的人事管理方法,提升整个单位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单位的综合竞争能力。

一、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

农业科研单位进行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也要集中在提升工作人员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技术。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才思想意识的转变,以往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够满足人才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虽然建立一套良好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机制对于农业科研单位来说拥有着巨大的好处,但是截至目前,很多农业科研单位并没有意识到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机制对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的巨大作用,并没有设立出一套完善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机制。

目前,为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各个农业科研单位和相关的专家学者都付出了很多艰苦的努力工作。在这个过程之中,也诞生了很多适合某一个农业科研单位或者是适合某一种行业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方案,促进了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发挥了很有效的作用。但是,这些农业科研单位的人事管理方案并不能形成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全行业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准则,这就需要对农业科研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寻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进行对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机制的研究,切实有效地提升整个农业科研单位的竞争能力。

二、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思路

1.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要遵循的主要原则

为了保证整个农业科研单位的正常秩序,保证农业科研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原则,并在整个过程之中,受到这些基本原则的约束。因此,在进行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原则。

第一个要考虑的原则是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物质性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基本职位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基本工资数目也是相差无几的,那么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所能够提供给的工作效率高的工作人员的额外金钱就成为了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追逐的方向,是可以极大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因此,要进行考虑的首要原则是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物质性人事管理原则。

第二个要考虑的是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地位性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获得职位的晋升之后,不仅仅可以获得更加多的物质性收益,还可以收获来自各方的尊敬,这也是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积极工作的源动力之一。但是,由于农业科研单位的管理职位毕竟有限,没有物质性的人事管理的使用广泛。因此,其次考虑的是原则是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地位性人事管理原则。

第三个要考虑的是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公平性的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原则。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农业科研单位之中,因为种种原因,总是难以得到自己应有的人事管理。除此之外,在竞争之中,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也难以避免拉客等恶意竞争行为的出现。例如在家族性农业科研单位之中,就很少有工作人员能够真正地晋升到管理层之中去,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机制的运行,农业科研单位的人事管理机制也难以激发出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公平性的人事管理原则。

2.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思路

进入新世纪,在信息化的时代下,传统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够满足人才的切实需要。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农业科研单位推行人事管理机制的时候,一定不能够仅仅考虑到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经济方面的人事管理,还要注重对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全方位人事管理。例如,可以在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做出了对农业科研单位巨大的经济贡献的时候,可以考虑为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设立相应的职位,满足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未来发展。也可以为工作人员去报一些专业技能知识培训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为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以后的发展提供保证。

在进行整个农业科研单位的人事管理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评判过程之中,可以随时进行变化,并使用相关的档案管理手段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并根据这些变化改变变量(例如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性别情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年龄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学历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婚姻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状况、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位状况等变量),就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模型。通过对这些基本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基本变量的研究,可以得出各个变量改变之后,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所接收到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回报,以及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具体的满意程度,制定出符合农业科研单位长远利益、有利于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的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基本制度,等等,这样就可以拉近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促进农业科研单位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具体地分析了一个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和档案管理制度的制作过程,以及这种人事管理制度的检测过程。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独立存在的个体,农业科研单位为了保证自身的运用和发展,必须拥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立足。为了有效地保证农业科研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农业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齐心合力,共同做好工作,为农业科研单位的进步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里纳阿里,米沙基勒艾哈迈德.人事管理和认可制度对工作人员的人事管理和满意度影响的研究.2012

[2]朱芝洲,俞位增,蔡文兰.现代人事管理理论的演进轨迹:二维框架分析[A].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15-18

上承战略 下接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高端视野

科研单位的发展例8

关键词 科研单位;办公室;科学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使得科研院所面临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大。科研单位办公室作为科研院一个重要的部门,在科研单位管理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科研单位工作越来越复杂,使得办公室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如何提高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水平和质量已成为现代科研单位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新形势下,只有做好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管理,才能实现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进而促进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科研单位办公室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

科研单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研单位中,办公室是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办公室作为一种处理特定事物的地方,是提供工作办公的场所,它肩负着承上启下、对外联系、协调关系的重要使命。就科研单位来说,办公室代表着科研单位的形象,是其对外服务、对内管理工作的重要地方。随着我国现代科研事业的发展,科研任务也越来越重,科研办公室的有条不紊是我国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而办公室的有条不紊与科学化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现代科研事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做好科研单位办公室科学化管理工作,确保办公室环境。而作为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人员,更要积极地了解和掌握科研单位一个时期的工作安排及其贯彻落实情况,了解和掌握一个时期内职工的思想情绪。对这些情况,办公室要及时调查收集、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看法,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参考,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服务,进而为科研单位发展提供保障。

二、科研办公室科学化管理措施

(一)树立全局观念。树立全局观念就是要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树立全局观念和一盘棋的思想。在科研办公室管理工作中,作为管理人员要正确处理好单位、科室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使一切工作及言行都服从大局,努力营造心齐气顺、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和宽松环境。另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办公室的作用,管理工作人员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树立全局观念,全面收集有关动态信息,为领导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当企业办公室人员在接待外来业务时,要切实做好自身的工作,努力做好服务,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办事人员来得舒心,走得放心。

(二)完善办公室管理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工作中,要想确保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办公室管理质量,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办公室管理制度。首先,必须明确办公室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而提高办事效率。其次,为增强办公室的凝聚力,增强各成员的团队精神,要努力开创一个能畅所欲言既有纪律又有自由的内部环境,同时办公室人员还要加强彼此间的团结互助,要鼓励办公室人员相互竞争,进而不断提高办公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重视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科研单位办公室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了确保科研单位办公室工作有条不紊,提高办公室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强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培训非常重要。首先,要不断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的培训,提高他们在面对繁重工作压力下的抗压能力。其次,要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只有高素质,高管理水平的人才能在科研单位办公室科学化管理工作中发挥管理人员应用的作用,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提高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意识,进而不断提高办公室管理工作效率。

三、结语

新形势下,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效率对科研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科研工作的开展,做好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工作格外重要。科研单位办公室作为科研单位的核心,只有实现办公室的科学化管理,才能为科研单位及科研工作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而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

参考文献:

[1] 陆洋. 探讨科研单位办公室科学化管理[J]. 决策与信息( 中旬刊),2013(06):70~71.

科研单位的发展例9

关键词全面预算科研单位管理科学化

全面预算管理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单位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全方面的总体预算,是一定时间内单位经济活动的货币表现。如果没有信息化、系统化的全面预算管理,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将会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经营决策的制定也缺乏客观依据,单位的整体经营状况将受到很大影响。加强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推进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从而为科研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作为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进行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不乐观,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下面就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科研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指标

目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指标不明确,缺少科学性、有效性,具体表现为:对于科研工作中的资源耗用量、工作难度盲目夸大,而蓄意缩减工作产出的预算指标,这就干扰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效能不能充分发挥,导致预算指标制定不科学。在科研事业单位有些人为了获取额外的奖励性报酬或者取得升职机会,人为地虚报投入和产出指标,利用实际业绩与预期指标间的差额谋取私利,这些行为不利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缺乏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认识

我国科研单位的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重要地位的认识,并且把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归属于财务部门单独负责,没有引起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由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科研事业单位的战略性功效没有显现出来,因此,使得预算管理工作的目标执行缺少严肃性、权威性。此外,全面预算管理的激励性机制欠缺,科研事业单位的人员缺少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加了预算指标制定的难度,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困难重重。

(三)科研事业单位中缺乏完善的全面预算测评体系

我国许多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缺乏必要的体系保障,通常由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预算,多数单位没有交由专门的预算机构进行预算,权威性、可操作性较差。而且预算工作缺乏基层人员的参与,可执行性不强。我国科研事业单位没有系统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考评体系,不能对科研事业单位形成硬性约束,相关责任也相当不明确。这些因素都制约了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力较差

从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来看,许多科研机构的全面预算管工作理都停留在表面,使预算工作只是走流程走过场,没有实质开展下去。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编制、轻执行,增加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因为缺少制衡机制,预算的制定、调整都受人为因素影响。对于预算工作中的无预算和超预算项目没有进行相应的协调,预算工作中也出现了进行预算调整等行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大大折扣,管理水平也难以得到提高。

二、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力度

作为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的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优化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的资源配置,加强单位的管理效能。科研事业单位在人员配备上、职责划分上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此外,不能把预算管理工作仅仅看成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科研事业单位全员的职责,要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与热情,做到单位全员都积极参与、良好配合的工作氛围。

(二)科研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科研机构的竞争优势,就要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组织管理机构。在单位内部可以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预算的编制、实施、调控、指导等工作,把预算管理工作作为长效的机制贯彻执行下去。科研事业单位要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基础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并建立相关责任机制,权责明确,增加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三)科研事业单位要把市场作为预算管理的导向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将科研事业单位逐步推向市场,自从实施科研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以来,许多单位都出现了根本性变革。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科研事业单位能够取得的经费支持开始逐年下降,此外,加之科研项目需求单位对成本进行严格控制,由此可见,把市场作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全面预算能够提高财务治理效率,使预算管理能够对经营者、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进行必要的约束,从而确保最佳的财务状态。

(四)科研事业单位应构建综合性的预算预警机制

在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对于预算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预算指标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要进行科学处理,增加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些超预算情况要进行问责,追究相关人责任,同时从源头上进行追踪,并且进行及时的调整。同时,科研事业单位要建立预警机制,对于某些经常出现的预算指标超过经费限额的状况交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理,不能由财务人员私自进行处理。对于指标的调整要由上级部门审批,只有通过审核才能进行调整。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整体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目标,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战略管理的科学性,确保科研事业单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在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前提下,推进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蕴菁.国库集中支付下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会计师.2011(11):99-100.

[2]郁文骏.全面预算管理在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中的应用.行政事业资产与财

科研单位的发展例10

2011年国家为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今年又出台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2号)。全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稳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十以来,各地区各行业又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军工科研事业单位面临着事业单位改革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改革的双重压力,顺应改革潮流、参与改革当中、积极改革创新是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提高竞争能力、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一、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现状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是国家开办和创立的国防科技事业性质的单位,担负着国防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国防装备研究、试验、试制及小批量生产的任务。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以保军为天职,科研任务以国家计划任务为主,其科研经费大多由国家通过不同渠道给予支持,所形成的科技成果用于国防建设,不能自行转让,技术垄断性强,保密性强。军工产品按计划生产,无市场风险,但价格也由国家主管部门确定,利润空间有限。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一直得到国家在财政和人事政策上的支持,其所属职工为事业身份,职工类似于公务员,是“国家的人”,不需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退休后也享受高于一般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每年都会从财政获得事业费、离退休费、住房补贴经费等,保障了退休职工的经费需求,也补助了职工的房改经费和工资津贴。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也能享受到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如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装备采购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军工科研事业单位面临的政策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除了国家出台相关事业单位改革政策外,也出台了相关军品价格工作改革的文件,军工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防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也正在修订。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正在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新的挑战。

(一)财政补助收入减少

事业单位改制后,会有一定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财政补助继续保持或逐年下降,但过渡期满后,事业单位所拥有的财补收入很可能被取消。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以下简称本单位),近三年来年均财政补助收入在1.2亿元左右。而事业单位改制后,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并不会减少,仅此一项就会减少利润1.2亿元。

(二)社保负担加重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2011]37号)及当地相关社保政策规定,事业单位改制后本单位将增加养老保险缴费3500万元,如国家不给与补贴,单位利润又减少3500万元。事业单位未参加养老统筹前,职工个人不需缴纳养老保险费。改制后,个人也应缴纳个人工资的8%,以本单位平均水平测算,职工个人每年需承担8000元左右的个人缴费,这意味着职工年均收入减少8000元。

(三)税收成本增加

事业单位改制后,原军品科研生产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不再享受,根据本单位的房产和土地使用情况,初步测算每年将增加房产税、土地使用税570万元。

(四)人才优势发生变化

军工事业单位的人才主体是科研技术人员,主要承担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因享有事业身份以及伴随事业身份的相关福利待遇,科研队伍相对较稳定,人才招聘也相对较容易。事业单位改制后,将面临工资待遇不稳定、社保缴费增加、退休待遇降低的问题,将导致人才吸引力的下降。同时改制后人才社会化属性加强,人才流动成本降低,将不利于事业单位科研队伍的稳定。

(五)军品价格竞争压力加大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其产品大多为军品,已生产的军品均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定价过程中未考虑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和未缴纳养老统筹费的问题。改制后如不调价,意味着已定价产品的利润低于5%甚至亏损,以本单位目前在产的5种型号的整机测算,有两种将亏损。

发改委、财政部、总装备部于2011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军品价格工作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于新的型号或未定价产品将采取分类定价的方式,而本单位所在的电子行业基本为竞争性采购范围,在军民融合不断深化、装备采购逐步市场化的形势下,新定型产品的利润空间将愈来愈小(甚至亏着也要干,不能丢掉市场),新立项产品的目标价格也会愈来愈低,造成成本压力的加大。

(六)军品科研经费的管理更加严格

财政部、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正在修订军工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国防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新办法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做出了更加严格、明细的规定,对经费加强了财务管理。取消了设计费科目,对各类费用都规定了比例上限,成本费用互相挤占的灵活性基本没有。而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会导致大量的不可预见费不可能全部进入项目成本,最终只能由单位自筹经费给与解决,增加了单位的资金压力和成本负担。

(七)后续发展能力受限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为了不断创新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装备先进性,除争取国家能力建设资金和科研经费外,每年都会从单位利润或结余中拿出大部分额度用于能力建设和技术开发。以本单位为例,近三年来平均每年用于科研生产能力建设和技术开发的自筹资金达6000万元,而新的军工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国防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实施后,这个数字还会增加。但随着事业单位改制的推进,仅考虑财政补贴、社保缴费、税收政策等3项变化因素,本单位利润将减少1.6亿元,而本单位近三年平均利润为1.7亿元。这意味着如果不考虑上缴利润,本单位每年仅有1000万元可用于后续发展。

三、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应对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事业单位改革已势在必行,尤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只有顺应改革之势,强化自身能力,才能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强大。事业单位改革可能会对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竞争优势会有所减弱,但带来的机会更多,经营自主性更强,这就需要事业单位本身练好内功、抓住机会,克服不利影响,提升创造能力和竞争优势,不断改革发展。

(一)以深化改革为契机,提升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在组织机构设置、人事管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结余分配等办法上与企业有所不同,改革后必然要与企业趋同化。因此,事业单位应该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以市场为牵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经营管理体系。创新制度、优化流程,不断提升全面预算、投资决策、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生产作业、社会责任、采购、产权、法律、信息化等管理水平。

(二)以预算管理为工具,提高盈利能力

全面预算管理就像人体中的神经网络系统,融入到每一个组织机构,延伸到每一个业务单元,触及到单位的每一个角落,方方面面都涉及到。通过全面预算,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质量、改善经营效益、加强风险管控,从而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尤其要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做到预算编制精细化、预算执行刚性化、预算调整科学化、预算考核严格化。

(三)以精益研发为途径,落实目标成本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要通过开展精益研发工作,主动适应军队装备采购机制的改革,落实目标成本,实行限价设计。

成本是设计出来的,控制成本要从设计源头抓起,精益研发就是通过项目管理的精细化、研发流程的优化、设计成本的控制、价值工程的应用、零部件通用性的提高,模块化及标准化设计等方法,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最匹配的技术参数完成项目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要求。

精益研发工作的开展,不但能降低研发过程中的成本,还能降低目标产品的成本;不但保证了研制品技术状态的完整、稳定,也确保了设计质量的可追溯性。

(四)以精益财务为方法,提升核算水平

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由于事业单位的本质特点和军队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企业有所不同,一般按项目进行核算,未开展较为全面的二级核算,尤其是由于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内部计价体系难以形成。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面对改革,尤其是科研、生产新的计价办法逐步出台,应推行精益财务工作,重新梳理细化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内部计价体系,充分利用财务信息化手段,在全面开展二级核算的基础上,划小核算单元,逐步将核算延伸至基层的最小业务单元,将成本费用归集到每一个作业流程中。

(五)以成本管控为措施,提高竞争能力

事业单位改革和军队装备采购体制的改革,使得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原有的竞争优势不再显赫。新的军民融合政策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出现,必将使军队装备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民营企业限制规则少、体制机制灵活、用人成本低、社会负担小,具有很大的成本竞争优势。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要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加强成本管控,要以实施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为契机,实施全过程成本费用监控,通过比质比价、集中采购、网络采购等措施降低直接采购成本;通过通用化、模块化、标准化降低设计成本;通过制定标准、严格预算、细化类别等措施降低费用;通过资金集中、支付预算、运用多种支付手段、严控“两金”占用水平等措施降低资金成本,同时加强对人工成本、试验费用、分包业务的管控,从而不断提高成本竞争能力。

(六)以内部控制为手段,防范经营风险

事业单位改革后,单位经营自会有所加强,原来所要遵循的一系列事业单位制度也会变化,事业单位发展的机会也会愈来愈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经营决策权的逐步下放、自负盈亏压力的逐步加大、人员流动性的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经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要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要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18个应用指引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梳理流程、评估风险,控制关键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加强监督、定期评估。从而确保单位的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信息真实完整,提高单位经营效率和效果,实现单位发展战略。

总之,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越来越近,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只有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体系、提升能力、发挥优势,才能在改革的浪潮中得以发展强大,发挥出更大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防建设不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科研单位的发展例11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231

科研事业单位在国家科研事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承担了基础研究、科技创新等重要科研任务,在当前科技发展的进程中,科研单位逐渐发展成企业化的经营形式,打破传统模式下的经济运行方法。[1]纵观当前的财务管理控制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违规操作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财务管理的发展进程。正因如此,对科研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的加强建设,也成为当前科研事业单位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

1科研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发展现状

11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缺乏正确认识

在科研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工作内容几乎包含财务管理中的各个方面,体现在科研事业单位的整体经济活动中。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中的从业人员与管理者并没有对财务内控工作产生正确认识,造成财务管理日常控制工作的无序,且在单位的财务工作中只是片面追求财务工作的安全性与达标性,从而造成内部控制手段的缺失。[2]一些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只是停留在整体的控制上,并没有注重细节问题的发展,进而干扰到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进步,也严重影响了科研事业单位整体的建设发展。

12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科研事业单位中的财务内控管理属于系统性的管理工作,因此应当构建科学完善的有效工作平台,制定出切合单位发展实际的内部控制规范。但由于部分单位对财务控制缺乏正确认识,造成财务事项在进行中没有有效的制度约束,即使单位搭建了内部控制制度,也会由于制度的完善性、科学性缺失,造成工作性质、工作流程之间具有差异性。不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科学有效的系统管理,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也就无法达到财务控制管理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部分单位在职责分工上不够明确,造成权责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到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

13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不清晰

在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工作中,预算管理是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具w的预算工作中,预算控制作为单位财政控制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编制预算不科学、预算制度缺少可行性、预算编制没有经过深入的研究调查等。造成预算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内部控制的工作不够有效、对预算的批复执行力度也有待提高,整体的财务支出结构非常不合理,因此常会使实际的财政运行出现超预算开支、无预算等情况。[3]

2内部控制在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1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

知识经济的发展时代,科研事业单位中的经济活动主体是人,因此对人的意识强化与提升,是科研单位中经济事项开展的重要基础。同时在内部控制的强化管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4]所以,科研事业单位要更加重视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工作,并使内部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增强。例如,科研事业单位可以定期召开各级领导、负责人以及单位职工的会议讲座,从而对内部控制进行专业的培训学习,使单位内部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能够发挥内部控制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并使单位内部的控制环境得到强化。进一步增进单位中的全员参与内部控制意识,为各项财务管理人员的顺利执行提供坚实后盾,保证单位中的资产保值甚至增值。

22坚实内部财务工作基础

在科研事业单位一直以来的会计基础工作中,由于工作基础的薄弱严重阻碍了各项财务政策的落实提升,使部门预算得不到有效执行。所以,科研事业单位应逐渐增进内部控制的工作作用,建立更加稳固的会计内部工作基础,进一步发展会计系统中的管理监督功能。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设应当先做好财务机关单位的教育培训,才能够使基础会计工作得到规范。同时,科研事业单位中的管理层也应认识到教育在会计基础培训中的重要性。例如,支出本单位会计人员加入继续教育中,对国家最新的会计制度、法规进行学习,从而完善会计工作的能力效果。此外,会计核算工作在内部控制中十分关键,能够有效保证会计相关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科研事业单位也应通过原始凭证的审批工作,对会计管理中的风险进行规避,从而使自身的会计核算流程更加完善,以免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严重问题。

23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

科研事业单位在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已经认识到内部控制在管理上的重要程度,但并不能在制度的设定中发挥更好的价值,没有对内部的制度控制进行贯彻落实,影响到控制工作的监督职能发挥。因此,应当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考核机制,从而对结算状况、预算执行等工作定期考察,并将结果作为年终财政考核的平整,能够起到对各部门、岗位的激励作用。但要注意的是,新时期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是教条式的强制性控制措施,而是建立在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基础上,对单位中的人才管理、财务管理进行资源的合理调配,从而使内部财务运行更加灵活有效地控制。[5]同时,由于科研事业单位中每年都会有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审计监察等工作,牵涉到许多的不可控因素,且在科研事业单位的投资经营进入发展的深水期以来,其内部控制工作也受到了诸多的压力。这为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灵活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新领域的开发过程中,更应把握适度性的管理原则,对风险展开规避控制。

24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科研事业单位要在目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程度,并能够更好发挥内部审计在监督管理中的权威作用。财务部门应当在做好日常核算工作后针对具体的岗位、科研项目的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安全检查,才能够即使在内部稽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阶段控制各种风险的发展。并在采购科研物资的工作中严格审核工作经费,确保财政资金的完整性、安全性。同时内部审计智能在发挥自身的治理、约束作用以外,还能够评价内部控制中的制度缺陷,从而在评价改革的过程中使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制度得到控制,充分落实控制制度的严谨性。

25设置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平台

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中,科研事业单位也逐渐建立起更加高效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能够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财务分析的有效性,增强内部信息在事业单位中的交流共享,使信息能够实现更加及时的控制监督。[6]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够使财务管理中的监督控制工作进一步落实,并使各部门中的工作人员更加关注财务管理的信息数据。但与此同时,也要对财务信息的操作权限进行限制,防止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遭到删改,影响到原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例如,财务部门可以结合科研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制定出更加标准的专业工作过程,才能够更加有效增强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也更符合科研事业单位发展中的各项业务要求。财务部门的数据修改权力只有工作人员才能进行,财务部门可在业务基础信息的获取基础上,展开资产信息的整理汇报,从而作为项目计划展开的重要战略依据。

26编制合理、科学的财务预算

第一,应使各科研事业单位更加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并将其列入财务管理中的主要工作成分。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筹集与使用,才能够推动科研事业单位中各种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科研人员应当加强与财务人员的联系沟通,从而保证科研经费的科学性。

第二,从目前科研事业单位中的编制预算情况来说,及时预算能够达到上级财政工作与主管部门的基础标准,但实际中的应用性有待提高,常常会使执行部门无从下手。所以,科研事I单位的预算编制是要在自身的实际发展条件下,联系科研项目工作的具体要求,从而编制出更加准确细致的财务收支加护,才能够加强预算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使预算目标得到落实。

第三,内部预算工作进入执行阶段时,一定要作为重要的经济任务展开执行,并由财务部门定期控制部门间的绩效考评任务、负责掌控经费的内部开支情况,并能够及时发现财政预算执行中的制度问题并对偏差进行措施调整。

3结论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价值,应当对科研事业单位中的实际发展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够充分了解财务管理中的复杂情况,结合传统管理工作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制订出更具针对性的措施计划,才能够促进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建立,使科研事业单位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同时,单位的管理层也应认识到科技体制的发展改革中,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突出要求。建立起更加高效稳定的运行资金,从而使事业单位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更强的风险防范效果,同时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迟玉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4(30):168-169

[2]长青,吴林飞,孔令辉,等企业精益财务管理模式研究――以神东煤炭集团财务管理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4(2):162-172

[3]刘岳华,魏蓉,杨仁良,等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基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的调研分析[J].会计研究,2013(10):51-58,97

[4]段世芳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企业经济,2013(3):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