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6 10:18:26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例1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03-02

前言:在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当中,一直存在着重视知识而忽略教学方法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得不到系统的学习,同时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对以后的学习帮助较小,在目前教育体制的改革下,通过相应科学方法的渗透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发展。

1.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1 观察法。作为最直接最基础的物理教学方法,观察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对比观察法、有意观察法和归纳观察法。由于初中物理教学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所以说,观察法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各个阶段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物理知识的引导观察,使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同时在原有物理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对差异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探究,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逻辑观察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观察法需要注意根据学生观察能力的实际情况来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安排,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体现在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感知性、观察的关注性、观察的关联性以及观察的创造性,在对这些方面进行实际的分析之后,才能结合初中学生观察水平的现状和所要学习知识的主要内容,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安排。

1.2 实验法。实验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物理是一门偏重实验的学科,只有在不断的实验当中,才能对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一般难情况下,这样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间接测量法,主要运用到声音的产生原理、平面成像规律研究和响度振幅关系研究当中,另外是实验推理法,主要运用到牛顿第一规律的研究和声音传播介质的研究上;控制变量法主要运用到密度概念、压强概念、速度概念和电阻概念的研究当中;最后是实验归纳法,主要运用到二力平衡条件、扛杆原理、光的折射定律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研究上。

2.下面对实验归纳法和理想化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2.1 实验归纳法。实验归纳法主要指的是在经过对所要学习内容的大量观察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资料,然后根据这样的资料来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来寻找出其中的实验规律,得到相应的结论。一般情况下,这种实验归纳的主要特点是实验在前,归纳在后,归纳是在相关物理实验的研究下才能进行的,主要应用在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物理规律的成立上面,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对实验目标进行明确,其次是对实验步骤进行确定,最后是做好全面的记录和观察,在这样的基础上,来能得到有效而准确的信息资料,以此来对物理规律进行研究。比如说在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研究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实验归纳法来对成像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首先是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观察,学生发现在利用放大镜看书的时候,文字呈现出放大的现象,但是从放大镜中看远处的物理却变小了,由这样的观察可以引发出相应的问题,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与物体的位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通过这样的问题和假设,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在对实验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物距分为三个区域,然后在这样三个物距当中,分别进行实验和观察,得出不同物距下像的正倒情况、像的大小、像距、想的虚实情况和成像物体的实际位置,通过相应的实验,可以对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和观察,根据这样的数据,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研究,以此得出相关的结论。

2.2 理想法。理想法也可以被称为推理法,针对物理教学的主要特点,由于物理学习的许多变量不能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说这种方法比较适用。理想法其实是一种科学抽象方法,在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根据相应实验或者问题的实际需要,为了突出研究对象的本质,对其中的部分条件进行排除,以便在理想化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从而创作出相应的物理实验模型,并且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来对研究对象的本质或者规律进行探究。在初中物理的实验研究当中,这样的理想化方法比较常用,最常见的是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将其中的摩擦力进行忽略,以此来对其中的物体运动规律进行研究。比如说,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来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教师用手推小车,手离开,而小车没有停止运动,从这样的现象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也就是说在物体不受力也能持续运动,并且得出摩擦力越小,小车的滑动距离越长的假设,最后进行理想化推理,教师准备三块摩擦力不同的平面,然后在同样的力度上来使小车在平面上进行滑动,根据滑动的实际情况,猜测如果处于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小车将会不停的运动下去。通过这样的理想化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透过物体的运动现象,来对物体本质进行认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物理研究意识。

结束语: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当中,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所以需要在相应物理知识的基础学习上,进行渗透方法教育,使基础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验结果相互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够对物理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有效的提高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例2

物理学主要是研究基本的、普遍的规律,因此它的一些基本定律和概念就成为了研究很多自然科学的基础。初中物理学作为一门初中时期的必修课是学生真正接触物理学的开始,这对学生高中物理乃至更深层的物理学习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物理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和实验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内容过于抽象

物理的学习方法有别于语文或者数学的学习方法,不是像语文那样进行记忆,也不是像数学那样来源于公式的推导,物理是以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学工具来研究某些现象的变化规律。但是由于初中物理的学习比较简单,往往是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理想化模型的研究。例如,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对于刚刚学习物理的初中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既不可以采用语文学习的方法来进行死记,同时更无法采用数学的公式推导得到牛顿第一定律,因此必须采用物理学习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如,对于欧姆定律理解,通过学习仅仅知道欧姆定律描述的是电流、电压、以及电阻之间的关系,而根据欧姆定律推导得到的R=U/I,从数学角度分析就会得出电阻随着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这样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因为电阻是导体特有的属性,不会随着电压和电流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缺乏兴趣。

2.实验教学过少

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对于初中生理解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中物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现实是初中物理教学更多的只是注重基本概念的教学,而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例如,对于欧姆定律的学习,课本上直接给出了电流、电压、以及电阻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刚刚接触电学知识的初中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同时也很难理解电阻是电器元件的固有属性这样的一个结论。采用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通过实验,测量出电阻两端电流和电压的多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欧姆定律也比较合理,这样的结论也容易被初中生所接受。许多的学校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要么采用语文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死记这些结论,要么采用数学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题海去理解公式。其实这些对于初中生真正的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提高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均是不利的,所以实验教学过少是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初中物理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抽象概念具体化

初中物理中的许多概念规律对于初中生来说都比较抽象,例如电阻的概念,密度的概念等。许多物理概念规律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将抽象的概念规律具体化对于初中生学习物理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对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讲解,“学生拿一面镜子来自己看看自己,你们发现镜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有什么关系呢?”例如,对于密度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你们说一杯水和一桶水谁的质量大?”,“同样体积的水和油,谁的质量大?”对于这样的问题,初中生都可以回答:对于同样的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对于同样体积的水和油,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那么接下来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质量、密度以及体积之间的关系,并且对于理解密度是物质固有的属性这样一个概念也是容易接受的。

2.完善实验设施,强化实验教学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必须完善实验设施,强化实验教学。实验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基本构成因素,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培养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科学素质;同时实验又具有直观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客观地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能力。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物理实验考查已作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使物理实验教学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初中阶段有些问题的结论不能通过数学推导直接得到,这时实验推理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牛顿第一定律它的条件是物体在不受外力时的运动情况,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教师如果能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将小车运动的表面多换几个,如粗糙毛巾、棉布、木板、玻璃等,通过观察记录和比较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下滑时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远近,并通过合理的推理就不难概括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这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某些物理概念和定律,同时也学到科学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樊建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一基础教育,2010,1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例3

 

科学方法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纽带。“掌握一种科学方法胜过解答十个问题。”对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考查体现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同学们只有真正掌握了研究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因此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考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中考的热点。

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类比法等。

一、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实验有:

理想斜面实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验证欧姆定律、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探究影响电流的热效应的因素、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比热容概念的引入等

二、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它间接的可观察和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另一支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去等效像2、等效电路 3、串并联总电阻 4、多个分力与合力等效 5、物体的重心等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三、转换法

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初中物理中应用了这种方法的有:

1.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

2.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关系时,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温度计液柱上升的高度;

3.我们在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

4.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将动能转化为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动能越大。

5.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敲击音叉后放入水中,水花四溅。

注意:等效法与转换法很相似,它们的区别是“等效替代法” 中相互替代的两个量种类相同,大小相等 ,而“转换法”中的两个物理量有因果关系,并且性质往往发生了改变如

转换法: 电流大小用灯泡亮度体现; 磁场的强弱用小磁针偏转的幅度体现

等效替代法: 分力相叠加是合力 ;小石块体积用排开水的体积代替

四、理想模型法

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到众多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可起到简化和纯化的作用.忽略次要因素,从复杂事物中抽象出理想模型,合理近似的反应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光线(光线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就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

2.磁感线

3.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

4.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5.实验室常用手摇交流发电机及挂图来研究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6.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

7.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五、科学推理法

推理法是根据已知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做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的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用推理法得出

2、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推理得出惯性定律。

六.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对比,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性质的方法.类比法在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所谓类比,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类比方法可以帮助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用水流类比电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水波类比声波 4、用太阳系的结构类比原子的结构。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例4

物理是一门以数学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科学。近些年来,教育改革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准备教学方案,指导学生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观察现象,探求本质。同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课程,以加强对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思索,探求科学的本质,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本文正是基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扩散学生逻辑思维的建议,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逻辑思维的概念

逻辑思维是从感性层面上运用判断、定义和推理反映客观世界。从类型上看,逻辑思维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经验型,就是根据实际行为推断的能力,例如很多工厂的工人长期从事一项活动,他们靠经验工作;二是理论型,这是以知识为基础,进行科学的判断和推理,很多科学家就是运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

二、提高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生大多在11-17岁的年纪,大脑正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此时他们的思维方式也需要引导,且经大量学者们研究表明,这个学习时期如果能够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将有很大帮助,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均衡发展。物理本身就含有大量逻辑推理知识,很多理论的得出都是经过推理衍化的,如果能正确地对学生引导,在这一课程中锻炼思维方式,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对他们学习其他科目有帮助,而且对物理本身的学习也非常有益。逻辑思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具有积极影响,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且这是长期的工作,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积累良好的教学经验。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物理教师应该积极地准备教学内容,掌握逻辑思维的引导方法,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程设计上注重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主动思考,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1.逻辑思维的特征。逻辑思维又称为抽象思维,是根据对比、分析、整合、概括和图像等思维过程,达到由表及里的推断目标,从而发现事物本质。其特征主要有两个,第一就是判断的特征,即对事物进行判断,分析出真与假;第二就是推理的特征,倘若前提条件是真,则结论一定为真,此为必然性推理,若前提条件为真,得出的结论不一定为真,则为或然性推理。

2.逻辑思维的引导方法。逻辑思维是一种思考方法,既然是方法,也就有其自身规律,和凭空想象有本质区别,因此需要物理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概念的框架,从而进行推理和判断,得出正确结果。例如,教师在进行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授课时,要首先讲清两个概念,分别是杠杆和力矩,杠杆容易理解,学生掌握起来也不费力,然而力矩的概念就相当抽象,如果不引导,则学生很难想象力臂是什么概念。此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解释什么是力矩,就是以杠杆为基础的特殊杠杆。学生在脑海里就有了印象,通过杠杆理解与力矩相关的知识点,让力矩具备了与实物类似的真实感。为学生理清了这些概念,那么在讲授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推理能力,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通过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积极思考和探讨,就会认识到力矩大,就可以事半功倍,相反就要事倍功半,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也会牢牢记住这些知识点的关联性。

四、初中物理教学中扩散逻辑思维的方法

物理教师除了要掌握逻辑思维方式的引导方法,还要知晓如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科学的探索非常奇妙,教师要引导他们看到线、面、体,不断跟随科学家的研究结论,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

1.逻辑思维扩散的含义。按照物理上所讲的,扩散就是不同种类的物质在彼此接触、碰撞的过程中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在实践中运用得非常普遍,例如将墨水滴在水中,就可以看到墨水与水慢慢扩散,融为一体。逻辑思维上的扩散与之类似,就是由此及彼,由点及面,对物理知识分层分章节地进行掌握。

2.逻辑思维的扩散方法。初中物理的知识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践,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扩散,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教授他们课本上必要的基础知识外,注重日常生活中对知识的运用。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就会深入思考,从事物的现象推理到本质,从一点扩展到一面。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了动力臂和阻力臂,就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图形或者实物,让他们分析和判断出哪些是动力杠杆,哪些是阻力杠杆?还可以在实践中让他们指出哪些动作省力,哪些费力。又如从高空中落下来的纸片,即使没有起风,纸片落下时也会有不同曲线,让学生积极思考原因,最后讲解主要是由纸片不同的面受力不均衡导致的,让纸片在下落时翻转、曲折。通过这样结合实践,让学生学会联想,碰到问题学会举一反三,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知识的掌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教师有密切联系,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研究教程,真正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索,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当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水平,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引导学生科学推理,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力远.浅谈新课改条件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8).

[2]杨映川.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4(26).

[3]周旭.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4(12):63-72.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例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63-01

目前,大部分教材都是以单元形式进行编排,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单元式的教材有助于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结构。“节点”是指一个完整的结构整体中和其他点有着密切联系的点,一旦缺失了其中的任何一个点,那么整个结构就会受到破坏。因此,初中物理单元教学必须注重“节点”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物理单元之间出现的现象联系节点

物理课程是在初中阶段成为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必学的科目,初中物理的学习不同与其他科目,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更注重系统性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具有科学性的解决问题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初中生是第一次接触到物理科目,因此,初中的物理教材内容也相对简单,同时又充满趣味。另外,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大部分都来自生活、生产活动、科技活动中产生的现象,物理本身就是研究生活的科目,这些生活中产生的现象对于物理学来说更是宝贵的财富。教材内容基本处于唯象层次,但初中生由于年龄普遍偏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因此,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会存在一些障碍,这些复杂的现象中存在的联系就是单元的“节点”,教师要对这些节点应该引起重视,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达成学习目标。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节时,关于汽化、液化、凝固、升华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可以在讲解时采用由点到线的方法,先将每个变化进行仔细地讲解,再总结出各个变化之间存在的联系和规律,使学生通过系统的联系,加深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印象。

二、实验中容易出错的细节就是单元节点

初中物理的教学步骤通常是:第一,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第二,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三,用实验得出的结论去解决类似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某些原因出现大大小小的错误,探究的结果会因为这些错误产生一定的偏差和影响,这些细节即单元教学中的节点。

例如,在学生“物质的物理属性”这一章节时,需要用到天平对物体进行测量,学生会出现各种错误,像没有调整天平、调节游码缺少细心等,极易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应该及时提醒游码的注意事项,为学生进行正确的示范,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且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定量计算中涉及到的推理难点就是节点

初中的物理教学对部分单元有较高的计算要求,由于学生不熟悉物理现象的推理,涉及的计算和问题让学生觉得难度较高。这些推理的难点就是单元节点。这时,教师应该重视这些节点,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清推理思路,对这些推理难点进行总结和分析,让学生掌握推理方法的规律和步骤,为后续单元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不应该让学生在不理解公式由来的情况下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在做计算物理题目时,不能灵活地运用公式,从而失去了做物理计算题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简单机械和功”这一章节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就是这一章节的难点,机械效率定义的推理过程较为复杂,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限,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将繁琐的推理过程进行浓缩和简单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章节的内容,把握整个章节的重点。

四、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就是掌握物理单元的节点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掌握物理单元节点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不仅能够发展物理学,还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近年来,新课标一直强调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点环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实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阻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进程。只有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物理单元的节点。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创新的实验方法来使学生理解第一定律。选用毛巾、木板、棉布等三种材质,让小车在这三种物品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在小车下滑过程中,学生要及时做好实验现象的记录。通过实验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五、掌握物理单元的节点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进,要求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课程内容为基础,设计创新的教学模式,另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把握物理单元节点的重要途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实践性教学和探究性教学两种模式。实践性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基于物理课程的节点,合理开展实践性教学,将物理课堂转化到自然环境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并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探究性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注重物理单元节点的同时,教师要抓住课程的中心,设计合理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探究性教学模式需要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两者相互协调合作,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初中的物理科目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物理单元的节点引起重视,善于抓住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耐心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在物理实验上,教师也应该采用各种创新的实验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现象,从而锻炼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例6

类比法是由特殊到特殊的一种推理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通过准确应用类比法就可以利用熟悉知识理解陌生知识;学生通过灵活应用类比法就可以立足已知内容探索未知内

容……类比法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类比法的准确灵活应用会让学生觉得学习物理要比想象的简单许多。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对类比法的应用范围认识不全面,所以导致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未能切实发挥明显的作用。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简略论述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类比理解物理概念

理解并牢物理概念是学习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牢记物理概念的前提是学生能够透彻地理解这些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法,结合已经学过的概念或已经熟悉的事物等来理解物理概念,会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些物理概念。因此,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类比法来透彻地理解物理概念。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热和能”这一章的时候,部分学生对热量传递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采用类比法,把热传递的过程比作了水流动的过程。学生对水流动的过程是非常熟悉的,水总会从高处向低处流。教师把高温物体比作了高水位的容器,把低温物体比作了低水位的容器。学生已经知道如果用一根水管把一个高水位容器和一个低水位容器连接起来,高水位容器的水就会流到低水位的容器中。同样,如果用一根热导体把一个高温物体和一个低温物体连接起来,高温物体的温度就会传递到低温物体中。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领下,巧妙地利用类比法透彻地理解了物理概念。透彻地理解物理概念为学好初中物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类比操作物理实验

熟练并精确地操作物理实验是学习初中物理的重要途径。熟练精确地操作物理实验的前提是学生能够完整地记住物理实验的过程。教师指引学生利用类比法,立足已经熟悉的各种原理或类似的物理实验等,清晰而又完整地记住物理实验的整个操作过程。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紧紧围绕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指引学生恰当地利用类比法来熟练地操作物理实验。例如在教学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引领学生运用类比法操作了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不同的实验。学生已经知道了水管的长短、粗细、材料不同,对水流产生的阻力也不同。通过类比学生也就会知道在做电阻实验的过程中,电阻的长短、粗细、材料不同,产生的电阻大小也会不同。学生在教师的层层点拨下,恰当地利用类比法熟练地操作了物理实验。熟练地操作物理实验为学好初中物理开辟了通畅的渠道。

三、类比梳理物理知识

分门别类准确地梳理物理知识是学习初中物理的重要手段。准确梳理知识的前提是对相关知识进行恰当的分门别类。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法,对已经学过的各种各样的物理知识进行分门别类,会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梳理物理知识。因此,在初中物理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全面回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类比法来分门别类准确地梳理知识。例如在九年级物理复习阶段,教师利用类比法把热传递和电流电路这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对比复习。学生通过对比,清晰而又准确地找出了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非常清晰牢固地记住这两部分内容中各种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有效地利用类比法分门别类准确清晰地梳理了相关物理知识。分门别类地梳理物理知识为学好物理铺就了平坦的

道路。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利用类比法,让学生通过类比熟悉知识透彻理解陌生概念,为扎实地学习物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恰当地利用类比法,让学生通过类比熟悉原理完整记住实验过程,为扎实地学习物理开辟通畅的渠道;教师要有效利用类比法,让学生通过类比所学知识系统梳理知识,为扎实地学习物理铺就平坦的道路。总而言之,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把类比法灵活自如地应用于物理学习过程中去,让类比法成为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推手。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例7

引言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中存有一定的弊端因素,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物理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其次在物理实验编排方式上没有合理性的依据,甚至没有对物理进行实验编排,造成学生对物理知识不能进行深层次程度的理解。而在新课标现代物理教学模式中,采取了有效措施,其中在讲解方式上不在是原有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转化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物理实验编排方式要有所依据性,内容由浅入深,依次递进。

一、现代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物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没有一定的实验指导。并且教师在教学方式中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自身为主导位置。即使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存有问题,也不愿意在课堂中提出相关问题。其次物理课本存有的公式较多,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物理公式,并且针对不同的推导公式,最后导出了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偏差。其中在物理热学推导公式中,Q=I2Rt,该公式适用于存电阻电路的推导定理,已知量为电路中存在的电流、电阻以及在该电路流经过的时间t便能求出在等效时间内求出的功耗热值。在一般的推导公式中,已知电压U和电流I也能求出损耗的热值。针对不同的已知量选用的热值公式也不尽相同,但初中学生不能进行透彻的理解,随意用电路实验中的数据信息,导致推导的结果与原有的实验数据存有较大的数据差距。其次便是在物理实验组织策略上也存有盲目性,有些物理教学一定要参考适当的物理实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例如:在初中物理浮力教学案例分析中,F浮=ρgh2*S-ρgh1*S,该公式适用于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假设教师没有进行实验指导,只是单凭让学生知道求解浮力的推导公式,其中在高度h上便存有理解上的错误,针对大多数学生理解为物块的高度,实际上是在水中沉浸的高度,所以传统物理教学方式无论是在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推导公式顺序上都存有一定的弊端因素。

二、物理教学方法论述的优化途径

1、物理理论结合实际教学

新课标物理教学模式推出后,对物理教学方法的论述进行了优化分析。其中在物理理论上注重实际的操作能力,教师在进行物理授课时要联系授课的内容、关键点。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案例分析,或者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实验的演示。例如:在电学案例分析时,若要求在纯电阻电路分析中,要求求出电路中损耗的热值。其中对于R、电流I的求解过程,电流I为整个电路的总电流,若为串联电路,电流为线路中的总电流,电阻为电路中的损耗电阻。教师在设计物理实验时,要把各个电阻进行有序的排序,经过电流接通后,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出每个用电设备的电流、电压。再通过物理实验分析后,学生对该物理求解过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加强教学创新意识

在加强物理创新意识上,新课标也推出了新策略。不是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提问的方式,并且提问方式要有针对性。教师不再是原有以自我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学生的思考角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真正存在的乐趣,例如:在推导力学课程中,分析物体所受力的情况。在讲解过程中,有些同学在理解程度上达不到课程深度的要求,所以在新课标教学题材中,加强了教学的创新意识,让同学分析不同材料物质所受力的情况。分析动摩擦因素与物质的材料有关与其他外界因素无关,教师在课堂中提出不同的物质所受力的情况,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强物理创新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物理实验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3、运用物理教学情景模式

在优化分析模式上采用现代物理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情景模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在教学方式上逐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理念,多媒体融入了声音、动画、视频、文字等多种素材。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会对学生造成心理的紧张。传统教学方式上都是采用口述的形式,长期的演化使得学生对物理课程产生了反感。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案例在实际教学案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小孔成像实验过程中,不同的物距产生的影像也不相同。

4、引导学生物理知识的转变

有些学生在思想转变模式上存有差异性,主要是因为有些物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有些学生便会物理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在新课标物理教学方法优化途径中,针对物理知识的转变思想采取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例如:在动滑轮和静滑轮省力分析实验中,要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业中的具体案例分析,例如:利用塔吊进行重物的提取过程,将铁钩挂在要进行提升的重物上,滑轮也随着重物的提升也发生相应的变动。并且还要进行反面的总述,利用静滑轮也进行相应重物的提取,查看承载力的范围。最后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可以改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转变。

结语

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论述的优化分析,在解决策略方式上提出了几点参考性的依据。这种新型模式的教学方式在今后物理教学应用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符合当代教学的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周炳祥.浅谈初中物理实验及其概念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13(25):13-15

[2]董永天.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J].科学大众,2009

[3]石桂英.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例8

一、引言及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有了长足的提升,国家对于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和人才供给的结构性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基于此对于教育领域的改革呼声越来越高。中小学是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也是我国人才教育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阶段,必须得到国家重视。新课改是目前国家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教育问题的重要思路。

新课改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的,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而制定的应对改革的措施,它的提出对现有的教学人员和教学体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它的推行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种大的趋势。任何教学个人和学校如果不能够把握大势的要求,仍然沿用老路,势必会落后于时展的要求,势必会影响整个教育改革的大局,基于此,探讨当前新课改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推进课改的创新性策略有利于把握新课改的大局,更有利于推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当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尽管现行的新课改正在推进,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为主,教学方法、教学秩序、教学体制都还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因此了解中小学教学的现状,有利于更好的为推进新课改提供更多的源泉。

初中物理是一门探讨由现有现象到认识事物本质的学科,学科的要求是善于观察事物现象进而通过渐进式方式找到事物现象背后的原理。现行的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却违背了以学生学习、探索为主的目标。其主要的缺陷表现在:

一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比较单一,未能够把握重点。目前的教学中,物理老师注重的是告诉学生事物现象后面的原理,采用的是一种课堂集中教学的方法,很多学生知道这一种原理和本质,却往往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分割不能够形成一种完整的思维。

实质上来说,物理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培养一种思维方法,这比直接告诉他们结论要重要得多。让学生培养发现问题的眼睛,分析问题的智慧,探讨问题的兴趣,解决问题的欣慰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和培养思维能力的要求。

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角色配置不合理,未能够相互协调。教学相长说的是教和学二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学习知识。要求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相互帮助,相互配合,互动互学。而当前的物理教学中,大多数时候只是老师在传道式地教育学生,老师告诉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老师说什么,学生就信什么。这样的方式之下,学生会很害怕回答老师问题,并且不知道如何思考,更没有自我辨别、自我认知的意识,结果导致了长期中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不足,不利于其发展。

三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模式单一,未能科学使用实验方法。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实践方式之一。学生产生的是多种感官共同学习的现实,也能够形成更加至关的感受和更加高效的策略。兴趣源于感官,学习源于思维,通过实验就是产生学习兴趣的很好方法,通过实验就是很好理解现象,由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目前的物理教学中大多通过老师的课堂传授、书本学习,这样的话未能够接触到第一感官,学习效果也会差很多。并且未能够达到学习的目标,实现学习的思维。

当然,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更存在着一些其他的缺陷,这些缺陷共同作用,最终阻碍了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需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三、新课标改革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策略探索

新课标要求学思并重,更加注重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这方面的要求,可以采取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转变初中物理教学思维,调整教学目标。物理学习更重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注重学生培养思维的本领,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学目标就应该放在培养会思维、能思考学生。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减少宣讲学生知识和理论,宣讲学生道理,试着去告诉学生怎么样去学习道理和知识,告诉他们什么样的方式是最好的,这才是新课标下符合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

二是,转变初中物理教学角色,调整教学策略。新的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应该更加突出学生的能动作用,可以采用引导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例如,课堂上可以尝试问答式的方式,讨论式的方法,老师在开头做一些引导,并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和学习,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认为有难度,有学习的兴趣,再来由老师来进行讲解,以便于提高效率。

三是,采用情景式教学,重视实验方法的引导。教学情境的有效性,是良好物理教学效果的基础。基于新课改的需求,初中物理知识以探究的形式为主。因而,在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情境是课题引入和开展的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地渗入初中教学之中,物理情境的创设可以基于多媒体平台,进行有效地创设。例如,老师可以多多利用实验的方式,实验的方式,是有效学习的方法,实验的结果,是对问题结论的直观说明,就可以在讲解中多多利用教学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学习知识。

总之,新课标下,初中物理的教学策略创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只有不断的尝试,尽力去探索,才有可能实现课改的目标。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例9

1.分层教学法的含义

分层教学法,从本质上看,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的声音、图文以及视频等方面的功能,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层次的教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进一步从各类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出发,在初中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各自的领域内得到充分发展。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分层教学法,就是因材施教,尤其是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实施分层教学法,这是由于物理知识相对繁琐,在初中生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分层教学,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降低学习目标,而对于基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便可以实施多项教学目标,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对不同学习层面上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有效推进。

2.如何促进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2.1加强对初中物理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从分层教学法角度来对物理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积极创新,才能有效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我们都知道,物理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有效地根据教学具体任务和内容以及对象进行决定,从整体上看,可以包括是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课程可以分为理论课、自学辅导课以及电化教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逐步加强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指导,尤其是要对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实验操作进入到各自的角色中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其中主要是可以从学生智能、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实践操作技能、语言和数学基础知识和存在的心理问题等方面进行着手,才能更好地加强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效果。

2.2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分层。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和发现学生各个层面上的不同,才能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例如,可以分为ABC三个层次,并且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尊重学生各方面的需求,教师就不能在班上公布相应的名单,同时,在另外一方面,可以将学生按照AB或者是BC的组成方式来安排座位,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应的人数比例进行安排,当然,教师也应该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进行。

2.3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在教学目标的分层上,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分层,对于C类学习较差的学生,只要能够达到基础目标为主,识记归纳为重点内容,而对于B类学生,教师就不单单要求知道相应的公式概念和进一步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而且,还要其尽量学会从现象、事实和各种实验中得出相应的结论。在对于A类学生,我们就可以要求其达到B类学生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展开相应的联想和独立探究活动的能力,并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2.4课外辅导实施分层教学法的策略研究。在当前,有很多的初中生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例如,社会环境氛围较差、家长文化素质低等方面的约束,很多的初中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差,尤其是对物理实验课程缺乏一定的了解,在课外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很多初中学生的物理知识难以消化,这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课外分层辅导。在C类学生进行辅导时,教师所辅导的内容可以是物理基础知识、基本运用和物理思维方式等了解,促使学生在启发下逐渐学会独立思考,进而能够完成物理教学学习的目标,熟练地掌握实验操作中的各种技能,进而能够增强学生对物理课程的能力。在对B类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法时,教师可以让其进行分组探讨和教师点拨的方法,让他们互相弥补自身的缺陷,进而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对于A类学生,可以进一步鼓励其开展各种实验探究活动,解决一些难度大的物理问题,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

2.5实施作业分层的策略研究。通常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后留下作业让学生进行思考,而在这一过程中,作业的布置要求也必须要进行分层,课后对成绩好的学生,设置一些拔尖的物理操作题,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巩固练习题,最后在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放缓的物理难度题。在另外一方面,我们还必须要不断强化考试与评价实施的分层策略。在基础题要求时,可以让全体学生独立进行完成,在对于提高题部分,可以让成绩好和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完成,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进行选作,而在对于强化题部分,教师可以要求B类学生进行选作,A类学生必做,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达到分层教学的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例10

当然,也要少数学生有不同声音,初高阶不是很高呀,并非谈虎色变!究其原因,我斗胆猜想,从个体而言,要么智商高人,把握了物理学习技巧和方法,从教师而言,要么就是初中阶段老师一直在“领跑”他们,使他们早已糅合了初、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和思维,一到高中,自己会独立奔跑了!学生个体因素千差万别,难道衔接就无法对接了吗?这里我仅以一名初中物理教师的责任和视角,浅析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初略说来,恐怕要把握以下几点.

1 明确高、中考大纲区别,寻求维度认识的统一

我仔细对比、学习了近几年高考大纲,不同年份内容虽有调整,但主旨变化很少.高考大纲明确规定: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校根据考生成绩,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中考,也称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是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学生的毕业成绩,也是各地高中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目标是要全面、准确的反映我省物理学科的学习水平,同时又能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发挥对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对知识点的考试水平要求,使用了解、认识、理解等水平层次提出要求,使用独立操作对实验技能提出要求,使用经历、反应、领悟对体验性目标提出要求.

不难发现,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初中三年后,全部参与的考试,学生自身水平各层次应有尽有,考试水平仅限于了解、认识、理解,体验只重视经历、反应、领悟,都是基本要求;而现今高考大纲,对象是同等学力、合格的高中毕业生,选拔性明显增强,经过初中筛选后的对象,考试要求骤然升高!

因此,无论从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等来看,还是从高考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看,高考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不但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而且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所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综合实现.

近几年初中物理教材的难度降幅较大,高中教材虽然也有调整,但由于受高考等客观因素的牵制,在实际教学中,难度降不下来;高考大纲已经明确了初高中维度的巨大差别,因而初、高中的台阶自然无形中高了很多.

2 把握课堂教学的前瞻性,寻求思维方法的突破

现行初中物理课本,封面第二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字迹赫然醒目,课本编排体系很新,有“科学探究”、“金钥匙”、“信息浏览”、“STS”、“自我评价与作业”、“课外活动”等栏目,难度小,趣味浓,一般都是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形象具体,易于接受,大多“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等抽象思维方式.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教材重视理论的分析推导,数学工具的应用明显地加强与提高,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常要运用函数、图象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物理现象和过程.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适当渗透拓展,不只是内容,还有方法等.例如除重点学习初中物理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比值法外,还要渗透高中还经常运用的数学图象法、构建模型法、作图法、极限法、等效法等等.利用凸透镜成像作图方法来找规律和答案非常简单易懂,但学生喜欢死记硬背,不喜欢动手画图简洁直观帮助理解,教学中我们不要囿于教材,一定培养学生利用作图法来解决诸如寻找观察范围、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问题.培养学生这种解决问题的意识,可为他们在高中阶段学习衔接力学中常用作图法解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初中是启蒙、基础、养成、学习方法形成阶段,好的巧的新的学习方法对高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没有初中思维方法的训练,怎能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呢?

3 知晓知识体系的关联性,寻求具体内容的拓展

初中物理实验推理法例11

【中图分类号】G633.7

引言

在物理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物理规律都是死记硬背,没有做到融会贯通,一旦遇到综合性问题就束手无策,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学会了,却不会做题的原因。物理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和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定要重视初中的物理教学。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物理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为研究对象,不同于语文的记忆式学习也不同于数学的公式推导式学习,而是通过数学的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初中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大多是一些生活现象的理想化模型的研究。例如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主要学习的知识就是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而现实生活学生所看到的现象是你推一下小车就会运动,不推则原地不动,这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中生的思维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牛顿第一定律既不能像数学公式一样去推导也不适合死记硬背,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做起题目就更无法灵活运用了。

2.实验教学比例较小

实验就是物理的灵魂,实验教学对于初中生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实验中通过切身的实践还可以有效培养初中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但是,如今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过度强调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不能发挥实验课应有的作用。例如九年级《欧姆定律》的学习中,教材直接给出了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老师在教学中也就对课本进行讲解,学生很难接受电阻是电器元件固有属性这一结论,也很难掌握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如果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电阻两端电流和电压的多组数据,寻找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对欧姆定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知识更容易接受。同时在自己做实验、搜集数据、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给他们有一种自己发现了物理规律的感觉,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了自信心。物理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无论是死记硬背还是题海战术都没有效果,只有真正理解了物理公式的含义才能做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3.课堂练习题目广而不精,缺乏实践题、开放题

课堂练习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课堂时间较紧,题量不能安排过多,因此要格外注重题目的质量,要选择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有代表性的题目呈现给学生。另外还要加强开放性问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八年级第二章《声现象》中,有课后习题:假设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000km,如果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那么远,计算所需要的时间。类似于这一类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寻找出火车、飞机等生活中的交通工具从北京到上海需要的时间,与声音传播相比较,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对这一类的问题视而不见,认为是浪费时间,这样的观念与新课标是不相符的。

二、改善初中物理教学的措施

1.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很多初中物理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都太抽象了,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可以通过老师的教学方法来弥补。老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对物理规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密度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密度是看不见也不能感受到的概念,直接讲解相关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将密度与质量、体积等学生比较熟练的概念结合起来。“同样体积的一桶水与一筒油哪个质量更大?”“为什么同样体积的铁比棉花质量大很多?”通过这样的问题来引出密度的概念,学生对于铁、棉花、水、油等生活中的物品都有一定的了解,也都知道同样体积的铁比棉花质量重这一生活常识,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密度的概念,接受质量、密度、体积之间的关系。

2.强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必须要强化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生物理的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实验又有直观性,让学生对物理规律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认识,通过生动的表象自己推理出物理规律。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将摩擦力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一个固定斜面上,让小车自由滑下,用不同的材质做小车的运动表面,如毛巾、瓷砖、木板、玻璃等。同一个小车同样高度同样倾斜角的自由滑落在不同的运动表面上下滑的距离是不一样的,通过这样直观的实验观察,再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就不难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了。

3.加强课堂练习开放性习题的训练

物理在初中的学科中是最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的,因为很多物理规律本身就是从具象的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因此,在平时的习题训练中也要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扩散性思维。老师选择的题目要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尤其是要针对重点、难点和考点加强训练。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习题资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一板块,里面有很多开放性、实践性的问题,如九年级第十八章《电功率》中让学生咨询老师、家长,估算出一年的用电量,并寻找节约用电的有效方法。这一类的问题虽然很可能得不到答案,但是学生在查找资料、咨询、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对所查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还提升了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教授、价值观的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要全面贯彻新课改的思想,增加实验教学与实验演示教学,变抽象为具象,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