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股市资金走向

股市资金走向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7 09:38:19

股市资金走向

股市资金走向例1

一、影响证市场现金股因素

1、股权集中度对证券市场现金股的影响

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公司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是正相关系,这种正相关系中的上市公司投利高,那么大股东的股利转移资金动机即强,控制股利支付率强。其次的股利支付率股东公司,对控制公司股利支付率就低。在整个控制权的结构中,股利支付率和控股股东不是一种线性关系。

2、政府持股对证券市场现金股的影响

也许是出于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政底控股的上市公司比起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更倾向发放现金股利。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宏观来看,明显体现着上市公司的股权和现金股利发放的关系。同时可以看出社会法人控股企业的现金股利支付能力低于国有法人控股企业的支付能力。虽然在均值上分析不难看到社会法人股股派现水平高于国有法人股股东,国有法人股股东,又显明高出国家股股东的不同现金股利支付水平。

3、政策导向对证券市场现金股的影响

中国的证券市场现金股利分红在证监会的大力扶持政策下得到了大幅上升。经过证券行业者的多方面分析发现,政策导向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取到很大的作用。然而中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成长期,对其研究范围比较小,研究者对政策导向带来的影响存在较多的偏面矛盾性,而且没有得出全面实实的影响因素,所在对于政策导向对证券市场现金股的影响还是个谜。

二、如何促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

经过以上浅析,基本了解影响证券市场现金股的因素,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成长期,相比国外的股利政策还不够成熟稳定,同时也没能经过全面的研究结果,没有得出影响证券市场现金股的准备因素。但是不难看出股权的集中度、政府持股与政策导向有关。就这几个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中国证券市场现金股利如何促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前后来看中国证券市场的现金股利,股权分置的改革更大程度地为大股东的股份提高了优势,甚至成为流通股。不管是在二级市场上,还是股权上,都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分红派现与股权的分散化。股权分置前后不难看到一种国有股和法人的绝对地位现象,中国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都是国有股和法人股,其股权分置在改革前后都处于绝对的控股地位,从没有改变过它们的股利政策形势。其优势不仅对公司的控制很强,而且对其它中小股东抑制和利益分占。可见,我国证券政策的措施务必在对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外部法理的制度健全与规范。在控股股东及经理人监控和成本方面,务必严格和尽最大度程地减低成本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2、转变投资者投资理念,引导理性投资

重视投机而忽略回报成为投资者的误区,同时给上市公司采取合理股利政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转变投资投资理念,引导理性投资是让这类投资者走出误区的重要方法。这类投资者往往在现金回报问题上不顾及公司业绩和股利分配,投资引导没有很好地把股价与公司业绩和股利分配联系起来。想要改变这种投资者观念,只有把投资者现金回报与公司业绩这些问题紧紧联系起来,使这类投资者关注整体股利回报与股利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这种误区投资行为,促进公司整理盈利和更好地发展。只有让这类投资者从风险投资上培养意识,提高整体盈利投资理念,才能改观公司的经营发展前景。抑制只顾投机投资行业,制定健全的股利政策。

3、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

中国证券市场相比国外的证券市场机制并不成熟,就投资者回报机制上并没有能切实可用的规定措施。在这种并未成熟与缺少投资者回报机制下,上市公司对股东回报的意识显为谈薄。只有强制性地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进行约束的同时,把回报投者理念作为推动投资者行为的自觉性,从这种自觉性提取更具有可操作性办法来完善股利分配的政策规定。在此过程中借鉴国外股利分配方式,更完全地结合各方面优利发展政策,加强可行性制度促进公司机制,在保护中小型股东股利分配下让中国证券市场中走向成熟。

三、结论

在本文的浅析中,不难看到股权集中度、政府持股、政策导向都会对证券市场现金股带来影响,分析得出此结果大致可以从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体现出来。正因为中国证券市场现金股机制的改革还处于只是迎合大股东的需要的理念,从而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并没有注重中小股东利益。而且投资者习惯重投机轻回报的误区,让上市公司在采取合理股利政策上带来很大的困难。面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承现出来的问题,针对中国证券市场现金股利提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转变投资者投资理念,引导理性投资;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等意见。希望在关注中小股东利益,帮助投资者走出误区,从而更健全地完善中国证券市场政策和上市公司机制,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现金股利的成熟发展。

参考文献:

股市资金走向例2

一、影响证卷市场现金股因素

1.股权集中度对证卷市场现金股的影响

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公司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是正相关系,这种正相关系中的上市公司投利高,那么大股东的股利转移资金动机即强,控制股利支付率强。其次的股利支付率股东公司,对控制公司股利支付率就低。在整个控制权的结构中,股利支付率和控股股东不是一种线性关系。

2.政府持股对证卷市场现金股的影响

也许是出于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政底控股的上市公司比起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更倾向发放现金股利。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宏观来看,明显体现着上市公司的股权和现金股利发放的关系。同时可以看出社会法人控股企业的现金股利支付能力低于国有法人控股企业的支付能力。虽然在均值上分析不难看到社会法人股股派现水平高于国有法人股股东,国有法人股股东,又显明高出国家股股东的不同现金股利支付水平。

3.政策导向对证卷市场现金股的影响

中国的证卷市场现金股利分红在证监会的大力扶持政策下得到了大幅上升。经过证卷行业者的多方面分析发现,政策导向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取到很大的作用。然而中国的证卷市场还处于成长期,对其研究范围比较小,研究者对政策导向带来的影响存在较多的偏面矛盾性,而且没有得出全面实实的影响因素,所在对于政策导向对证卷市场现金股的影响还是个谜。

二、如何促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

经过以上浅析,基本了解影响证券市场现金股的因素,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成长期,相比国外的股利政策还不够成熟稳定,同时也没能经过全面的研究结果,没有得出影响证券市场现金股的准备因素。但是不难看出股权的集中度、政府持股与政策导向有关。就这几个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中国证券市场现金股利如何促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前后来看中国证卷市场的现金股利,股权分置的改革更大程度地为大股东的股份提高了优势,甚至成为流通股。不管是在二级市场上,还是股权上,都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分红派现与股权的分散化。股权分置前后不难看到一种国有股和法人的绝对地位现象,中国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都是国有股和法人股,其股权分置在改革前后都处于绝对的控股地位,从没有改变过它们的股利政策形势。其优势不仅对公司的控制很强,而且对其它中小股东抑制和利益分占。可见,我国证券政策的措施务必在对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外部法理的制度健全与规范。在控股股东及经理人监控和成本方面,务必严格和尽最大度程地减低成本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2、转变投资者投资理念,引导理性投资

重视投机而忽略回报成为投资者的误区,同时给上市公司采取合理股利政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转变投资投资理念,引导理性投资是让这类投资者走出误区的重要方法。这类投资者往往在现金回报问题上不顾及公司业绩和股利分配,投资引导没有很好地把股价与公司业绩和股利分配联系起来。想要改变这种投资者观念,只有把投资者现金回报与公司业绩这些问题紧紧联系起来,使这类投资者关注整体股利回报与股利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这种误区投资行为,促进公司整理盈利和更好地发展。只有让这类投资者从风险投资上培养意识,提高整体盈利投资理念,才能改观公司的经营发展前景。抑制只顾投机投资行业,制定健全的股利政策。

3、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

股市资金走向例3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大盘蓝筹股行情的结束,恰恰为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再度走上领涨舞台奠定了基础,因为就在“1.19”股灾的当天,创业板指创出了1691点的历史新高,与大盘蓝筹股的全面跌停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更有投资者建议,在新的市场热点还未形成共识之前,全部清仓离场,等待形势明朗之后再做打算。

一个空前惨烈的“黑色星期一”,不仅彻底打乱了2014年11月21日以来指数牛市的节奏,也让投资者对羊年股市的走势抱有更多的无助情结。指数牛市的红旗还能打多久?创业板能否替代中国蓝,带领投资者走出新一波牛市?是继续“抓大放小”,还是“弃大抓小”?这的确是够投资者纠结的。

羊年股市到底会怎么走,关键是要弄清“1.19”股灾的性质,是对前期指数牛市暴涨的一种报复性、技术性下跌,还是说市场主力已经逃离蓝筹股,市场投资风格开始转换?

我们知道,导致“1.19”股灾的直接原因就是证监会对以中信证券为代表的12家券商在融资融券业务中的违规行为进行了相应的行政处罚,证监会的处罚决定加上与此同时出台的银监会关于委托贷款的新规被市场解读为“管理层有意联合打压股市”,加上沪指从去年12月8日以来一直持续上涨,已经突破3400点关口,直逼5年来的历史新高3478点,盘中积累了太多太多的获利盘,稍有点风吹草动,这些获利盘便拔脚开溜。

更加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此轮指数牛市完全是在杠杆资金也就是券商融资资金的大力推动下成就的。在去年7月之前,市场上的融资资金在3000亿元之下。随着股市行情的逐渐回暖,大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纷纷借助券商融资平台融资炒股。到去年年底,券商的融资融券保证金余额突破10000亿元大关,在5个月的时间内翻了三番。由于融资融券的标的物基本上以大盘蓝筹股为主,导致大批融资资金被迫买入大盘蓝筹股,“资金加杠杆”让大盘蓝筹股上演了一出难得一见的指数牛市行情,这是形成本轮指数牛市的最为直接的原因。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资金加杠杆固然成就了本轮指数牛市行情,但是也埋下了“1.19”股灾的伏笔。当政策面的利空和技术面的调整要求以及获利盘的套现压力形成合力之际,暴跌已经是在所难免。由此来看,“1.19”股灾是多种利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或许读者会问,分析羊年股市走势,何以要对“1.19”股灾大加评论?这是因为,了解了“1.19”股灾的真实性质,我们才能对羊年股市走势做出清晰判断。既然“1.19”股灾是多种利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就表明,羊年股市的牛市趋势并未得到改变,所改变的只是牛市的速率,也就是说从前期的“疯牛”走势转向相对比较温柔的“慢牛”走势。

我们之所以认为羊年股市走势会转向慢牛,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管理层依然看多股市。在“1.19”股灾发生的当晚,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极为罕见地发表了一个解释性观点,认为查处个别券商在融资融券中的违规行为只是证监会的例行行为,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一种措施,证监会无意打压股市,而且不会对违规融资仓位进行强制平仓。这在以往股市暴跌中是从未有过的,一些媒体将其称为“证监会星夜救市”。这种表态性发言已经暗示后市证监会在出台可能的监管措施时会更加慎重,以免被市场过度误读。

其次,相对宽松的资金面依然对牛市构成强有力支撑。从最新公布的2014年国内经济统计数据观察,M2同比增长12%,创出历史新高。这表明2015年市场资金面会继续保持相对宽松的状态。一些经济学家预测,今年银行仍会有2次降准和1次降息的机会,首次降准开启的窗口期可能会在今年2月打开。如果春节过后银行降准开启,则对羊年股市走势起到坚实基石作用。

再次,“1.19”股灾虽然对市场短期人气构成重大打击,特别是对新近入市的新股民打击颇重,不过,大盘暴跌也让非常娴熟股市特性的老股民再一次找到了市场感觉,因为只有经历了一次像模像样的回调,老股民才会果断入场,否则他们会依旧在场外观望。股灾当日及随后创业板指的连续创出历史新高,表明这些老股民已经回到了他们最熟悉的股市。

既然羊年股市的走势开始转向慢牛,那么哪些板块会在2015年具备较大的投资获利机会?是继续在大盘蓝筹股中掘金,还是转向创业板寻找经济转型下的成长股?

股市资金走向例4

矛盾丛生

从2010年市场的基本面和资金面来看,很难理解上述特点,因为其中存在了种种矛盾。

图1显示,2010年其实是上市公司业绩保持高速稳定增长的一年,而且从季度业绩走势来看并没有按照悲观预期的那样增速出现下降。2009年,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首次突破万亿达到10847.90亿元,同比增长25.23%。2010年季度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3450.47亿元,同比增长63.53%,而到了三季报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已经达到11337.6亿元,超过了上一年度,同比增幅达到25.15%。从中看到扣除基数因素之外,2010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恐怕还会稳定在25%左右的速度,这种增速在沪深股市历史上也是属于高速了。这和2008年上市公司净利润下降17%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但是股市走势却同样是年初就是高点,这显然是矛盾的。

同时从个股行情的特点来看也有矛盾,从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增长的情况来看,增长情况最好的几个行业包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这和市场热点显然并不相符。2010年一直走势较弱的银行股实际上净利润同比增长32.55%,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一直表现较好的消费概念如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和餐饮旅游的净利润增幅在30%以下,却低于上市公司整体水平。而市盈率高企的创业板,三季报实际业绩平平,相比2009年同期增长仅30%左右,还低于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同时创业板三季度环比增速持续下降,业绩增长的稳定性令人怀疑。

可以说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当中,蓝筹股依然是占龙头地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石油、中国银行以及新上市的农业银行等净利润排名前十位的公司占到了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的近60%。但是在个股结构分化当中,走出牛市的板块当中很多并不是业绩增速理想的板块。

另外从资金面看,应该说2010年货币政策整体从紧的趋势是明确的,但是货币政策的真正转向还是从下半年开始,特别是从10月份CPI突破4%之后,央行连续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加息等政策回收流动性。尽管年初央行就开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上半年流动性供应相对还是比较宽松的,全年行情当中唯一带有资金推动型色彩的行情却出现在下半年,出现在央行密集出手调控政策之前。这显然也是个矛盾。

而且如果从A股持仓开户以及交易数据看,流动性与行情谁先谁后实际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2010年10月18日,深沪股市创出历史天量记录,随后A股开户数才大增,参与交易的账户数也是随着指数的暴涨而快速放大,与其说资金推动了行情,倒不如说行情吸引了资金。从持仓A股账户数来看,这两年不管指数涨跌,一直呈现稳定缓慢增长态势,这和央行政策没有什么相关性。

博弈格局改变

从哪里去寻求解释上述矛盾的钥匙呢?我们必须看到在2010年随着股市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市场博弈格局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首先,2010年之前中国股市的博弈盈利模式从根本上说只有一种,即只有做多才能赚钱,做空是为了更好的做多。而在单向做多的博弈模式当中,有实力操纵股价即所谓的庄家也好,还是研究能力强善于把握市场机会的机构也罢,最后的博弈对象实际都是散户,其实就是对行情先知先觉的人赚后知后觉人的钱。

但是在2010年股指期货出台之后,市场单向做多的博弈模式被彻底打破。现在做空也可以赚钱,这样赚钱模式就不是先来的人赚后来的人钱了,而是市场存量资金的博弈。而这种存量资金之间的博弈很快就会演变成机构对机构的博弈,因为在前一种单向做多的模式当中机构有更强的先知先觉的能力,所以最终会变成机构和散户的博弈。而在后一种双向交易的模式当中,机构和散户都需要选择多空方向,最终博弈只能演变成多空代表的机构之间的博弈。

2010年股指期货的出台,可以说给行情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可以看到,现在股市上两种博弈盈利模式共存。结果在股指期货标的不相关的板块也就是小盘股这些品种上面,依然上演着传统的单向做多盈利模式。但基金等主流机构受规则所限,对这些品种的参与度有限,于是小盘股,主题投资等就成了私募等资金的舞台。而在股指期货标的相关的品种也就是沪深300成分股上面,双向交易盈利模式开始出现。但另一方面2010年管理层为了顺利推出股指期货,对交易制度做出了种种限制,基金等机构反而很难光明正大的进入股指期货市场进行博弈,这造成了蓝筹股反而成为内幕交易做空投机的牺牲品,股指期货未能正确发挥定价功能。

其次,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结束,市场已经迈进了全流通时代。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前,深沪股市只有1300多家上市公司,总股本7600多亿元,流通股本不到3000亿元。而现在,深沪股市已经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总股本达到3.3万亿元,流通股本接近2.5万亿元。股改前,流通市值才1万多亿元,现在已经20多万亿元,市场规模已经由量变完成了质变。

虽然2010年大小非减持规模不大,但是累积效应不容忽视。事实上,在日积月累的减持浪潮冲击下,市场资金构成已经出现了根本的变化。以前股市上有所谓的基金抱团取暖的说法,而现在基金抱团取暖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小非手中的个股解禁,基金占流通市值的比例已经由2007年最高的30%左右下降到不到10%。而根据Wind数据统计,阳光私募产品市值都接近1000亿元,这还只是公开的产品。可以说现在市场上,大小非,社保、保险、基金,券商、阳光私募、社会游资等等角色众多,再也不是以前基金一家独大,主导市场的时代了。

事实上,在这几年沪深市值的高速增长下,目前流通市值比例已经接近三分之二,流通市值和M2的比例已达历史高点(见图2)。可以说,尽管这几年宽松货币政策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但是股市市值增长也同样惊人,现在已经根本不是哪一类资金能够主导市场的问题,而是在

这么大的市值环境中,市场整体向一个方向运动需要难以想象的比以往大得多的资金,以至于这种整体性的单向运动很难持续。2010年股市的波动规律很难按照传统的技术分析去理解,其实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因为以前的市场是个小水塘,而现在则是大水库,同样强度的阵风吹过,在两者引起的波浪截然不同。

正是因为全流通以及双向交易模式的出现,沪深股市2010年的博弈格局逐渐演变成机构之间的多空博弈,大盘未能出现持续性较长的方向性机会,反而是大幅震荡,传统的单向做多的模式只在个股的结构性行情当中存在,导致了小盘股以及主题投资走出上升通道。

博弈的钥匙――政策预期

市场博弈格局的改变决定了股市震荡市和结构分化的格局,但是什么决定了股市震荡区间的大小以及波动的转折呢,我们认为,这和市场博弈的标的有关,这就是把握市场博弈的钥匙。

经济学理论表明,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往往是提前反应经济的变化和走势。然而,我国股市对这一规律体现的并不明显(见图3)。在股改启动前,股市的波动方向和GDP的波动方向并不完全一致。而在股改启动后,股市波动方向和GDP的波动方向虽然趋向一致,但当时这种方向一致往往是以按年为级别的周期体现出来。在季度周期的波动当中,股市的波动往往大幅放大了经济的波动。这样就导致股市波动和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充满了无规律的时间错位以及波幅错配的例子。

比如说,从时间上看2008年我国股市大概提前宏观经济一个季度见底,但是在2009年股市8月份即见顶3478点,之后2010年宏观经济出现回落的影子是在二季度末,股市提前见顶了近三个季度。可以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是提前多少时间却没有规律,同样从波幅上看,GDP增速从2008年初的10.9%降到年底的9%,股市从4000多点跌到1664点。随后在政府的4万亿刺激经济政策作用下,2009年GDP出现报复性反弹,到了2010年1季度回到历史高峰11.9%,上证指数却还没超过3000点。而2010年尽管很多经济学家预测下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会回落,但现在看GDP增长不可能低于10%,而股市却最低跌到2319点,股市波动幅度明显放大了宏观经济的波幅。

这是因为对于中国股市来说,虽然目前已经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由于级市场的供给和选择实际是政府控制的,那么始终不是一个真正的完整的市场化的股市。到现在为止,股指期货等的引进只是使二级市场博弈格局市场化了而已,一级市场还是一个政策市。因此,二级市场的博弈从根本上看往往不是经济走势,而是政策预期。没有股改的政策,股市的波动基本没有反应中国经济的走势。股改之后,大量在国计民生当中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被引入股市,股市波动方向才和经济走势方向趋向一致。但是对于股市来说,政策这只有形之手始终是高于经济这只无形之手的。

从图3中可以发现,当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方向一致时,股市往往会发生强烈的波动,比如说2006,2007年,政策资源通过股改等不断地投入市场,而同期恰好是我国上一个经济周期的高峰,股市从而实现了罕见的升幅。同样在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出现了失误,没有预料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错误使用了从紧政策,导致股市出现罕见的暴跌。但是当两只手方向不一致时,股市在中短期波动当中更多的是反映政策这只手的力量,而在长期来看两只手的力量互相抵消,会使股市的波动趋向一个箱体震荡。

股市资金走向例5

现在已经临近年底,岁末的行情无疑与权重股的市场表现紧密相关。那么,对于权重股来说,还有多少机会值得期待呢?

今年权重股行情的出现

要判断岁末权重股的市场机会,首先要比较系统地对今年以来股市行情运行中板块轮动的特点作一番梳理。

大家都清楚,在年初的两个月内,市场总体处于调整阶段,人们对全年走势及板块特点还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在个股操作上显得比较凌乱。“2・27”暴跌后,机构投资者在操作上趋于谨慎,而当时暂停新基金发行的现状也迫使大量民间资金直接入市,于是就出现了极为火爆的题材股行情。当时的市场格局是典型的“八二现象”,也就是多数中小盘股凭借着这个或那个题材,股价大幅飙升,但那些大盘权重股则表现很平淡。从3月份到5月底,近3个月的时间股指上涨了不过千余点,但是很多个股则实现了价格翻番,甚至是翻了几番。应该指出的是,在这中间有不少是绩差股,而且在股价运行过程纵的痕迹也比较深,换手率奇高无比。这种状况引起了市场各界的担忧,并且直接导致有关部门出台提高印花税的调控举措。

“5・30”暴跌的出现,表明题材股行情走到头了,那种单纯基于炒作的行情已难以找到足够的生存空间。

题材股不行了,市场机遇也就历史性地落到了大盘权重股身上。事实上,将股指带出“5・30”暴跌泥潭的正是大盘权重股。换个角度来说,由于在“5・30”暴跌中遭受到重大损失,很多中小投资者对于直接参与题材股炒作失去了兴趣,他们逐渐把资金投向基金,通过基金来进行间接投资,这就导致了基金规模从这个阶段开始迅速扩大。而根据基金的投资偏好与风格,大盘权重股必然是合适的投资对象。因此,“5・30”暴跌在客观上实现了市场热点从题材股向权重股的转移,今年的权重股行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真正开始的。

在完成了对权重股的基本布局之后,从7月20日起,以银行股的向上突破为标志,权重股的全面上涨行情展开了。在不短的时间内,资金大量流向金融、钢铁、有色、房地产等权重股集中的板块,并且大幅拉高了相关股票的价格。在这以后直到现在,市场的基本格局就是由大盘权重股主导,并且以“二八现象”作为最主要的市场表现形式。

四季度权重股震荡的原因

进入四季度以后,权重股进一步发飙,股票估值从过去的相对低估也变成了相对高估,甚至出现了工商银行屡屡涨停,世界市值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在中国占据半壁江山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基金在炒作权重股时获得了巨大收益,导致基金对权重股的需求不断膨胀,相关股票的价格也就被不断炒高。另一方面,新的大盘权重股的连续发行,也为权重股行情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契机。

在牛市行情中,新股上市往往会成为炒作对象,并且对同类的其他股票产生向上的引力。从建设银行到中国神华,权重股行情就这样不断地向前推进。还有,自从8月份提出开行“港股直通车”的设想以后,在香港上市的中资概念股大幅上涨,而这些股票中不少还同时在境内上市A股,并且有的还是大盘权重股。这样也就形成了内地与香港市场相互支撑,联袂走高的局面,其中内地市场上的权重股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另外,央企注资、整体上市之类的题材,也给具有相关题材的权重股以某种推动。一度传出的所谓“30家整体上市央企名单”,更是赋予了权重股以更大的想象空间。

但是,当市场把权重股作为唯一的炒作对象,并且不顾一切地将其股价越推越高之后,情况也就走向了反面。第一,权重股上涨需要更多的资金推动,市场上的流动性是否能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呢?其次,即便是有很多机构看好,但是支撑股价的最本质因素还是上市公司的效益,大盘权重股的业绩是否能长期超预期地提高呢?最后,权重股上涨引发股指的飙升,这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是否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呢?

显然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权重股行情的继续推进构成了制约。事实上,当国资委否定了整体上市的30家名单,证监会也停止了新基金的发行,还有中国石油上市后引发了对其持续增长潜力的质疑之后,权重股行情也就面临转折了。中国石油的超高价上市,实际上是意味着权重股行情的见顶。由此产生的大跌与前面所出现的大涨一起,构成了四季度权重股行情巨幅震荡的基本格局。在本质上,这是因为权重股行情已经走得太过头了,因此调整不可避免。

岁末权重股的市场机会

现在,大盘权重股已经出现了深幅下跌,不少品种的跌幅超过了20%,有的甚至更大。从形态上看,差不多基本上把9月份以来的涨幅全数抹去。无论是重仓这些股票的基金,还是跟着基金追涨这些股票的其他投资者,都蒙受了很大损失。

现在的问题是,在大多数研究机构的分析中,股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下跌,时下已经有所企稳,大盘显现出了整理的态势。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投资什么样的股票才能给人们带来比较好的收益呢?也就是说,大盘权重股是否还有值得期待的市场机会呢?

股市资金走向例6

2007年的A股市场走势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6月,市场基本保持一路上行的走势,虽有“5.30”的印花税调整,但总格局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在经历了短暂调整后,股指重新迈上4300点,日成交金额也回复到3000多亿元。第二阶段为6~10月,随着中国远洋A股在6月中旬发股上市,拉开了大盘新股上市的序幕,股市改变了自2006年初以来的一路上行格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盘新股发行明显增加和加速。在此背景下,股指继续保持上扬,但幅度明显降低,个股之间的价格差距逐步拉开,很难再用2006年初以来的思维方式看待股市走势。另一方面,从此阶段开始,股市震荡明显增强,这在客观上要求投资者有较高的理性和操作技能。第三阶段为10月中旬以后,10月16日,上证指数突破6100点,个股均价高位运行,A股运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大盘新股发行步伐继续加快,两只大盘新股的发行间隔期缩短到1个月以内,同时,中石油、中铁等发行定价偏高,再加上实行了行政性窗口指导措施,股指开始快速下行。2个多月时间内,虽然股指有过几次回调,但终究缺乏上行能量,年终报收于5261点。

将2006年与2007年的市场走势联系起来,不难发现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市场一路上行的运行特征已经发生变化,主要特征是波动幅度增大,多次出现回调和探底走势,这预示着本轮牛市行情在经历了恢复性上涨和爆发性上涨以后,进入了一个间歇性调整阶段,目前调整仍然在继续,这一阶段的走势将对后期走势产生较大影响。预计2008年上半年,A股市场将进入信息敏感期,监管层需要以更加慎重的心态考虑各项改革和调控措施的出台。

2007年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2007年的中国股市运行提出了许多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仅影响着2008年的股市走势,影响着未来股市的发展,而且关系着中国股市国际化的进程。

A股的股价和市盈率偏高

股价偏高以及由此引致的市盈率偏高,是中国股市在上升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股价的上行能够得到上市公司业绩水平的支持,那么,风险容易得到缓解。但从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情况看,投资者的预期可能过于乐观。2007年上半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916.6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投资收益贡献较大,同比增长184%。但从A股均价变化来看,截至2007年年底,沪市股票均价达到19.04元,比2006年上涨173.3%;平均市盈率为59.2倍,涨幅为77%。深市加权平均股价为20.6元(其中,中小板为31.35元),平均市盈率为69.7倍(其中,中小板为85.1倍),均同比上涨了1倍以上。对比上市公司业绩和对应股价的增长幅度,二者存在较大的不对称性,这意味着股市风险的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A股市盈率的高位运行,是在央行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上调存贷款利率的背景下发生的。在1年期存款利率已提高到4.14%(从而,金融投资回收期大约在25年左右)的背景下,股市市盈率依然在60倍左右的高位运行,意味着股价已明显偏离由各种金融产品价格体系决定的价位,因此,不论以静态市盈率计算还是以动态市盈率计算还是以预期市盈率计算,2007年A股均价和市盈率事实上都是缺乏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有效支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股市的投资风险已大于投资收益,由此,股市均价在一定程度上的下行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动态。

新股发行对市场波动影响增大

对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管制,直接引致了股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价差,从而,造就了一个以新股申购为主要形式的无风险市场,这吸引了大批低风险偏好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2007年,大多数新股上市首日开盘价均高出发行价50%以上。与此同时,发股公司数量和筹资额的增加,不仅带来了一级市场申购资金的大规模增加(2007年间,股票申购资金屡创新高),而且促使这些资金频繁往来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由此,使得股市资金在两个市场之间流动对二级市场走势的影响逐步凸现。更严重的是,新股发行数量在2007年各月的分布并不均匀,最高的9月份新股发行筹资额达到1490亿元,而最低的5月份则不足10亿元。由于新股发行的频率和数量直接影响到巨额申购资金的流向和规模,在发行时点分布不均衡特别是筹资额月份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新股发行对市场波动的推动作用明显强化。大盘新股在发行前后对股市二级市场的走势有着比较明显的影响。这种状况决定了如果不深化现有股票发行体制的改革,股票发行市场对交易市场的强力影响还将继续,这不利于股市的成熟和健康发展。

A股与H股是否应当实现“联动”

在A股价格快速上行的背景下,2007年随着一部分已发行H股的大型企业陆续回归A股市场发股上市,比较普遍地发生了这样一种情形,即同一公司的A股价格明显高于H股价格,由此,一些人提出了“推进和实现A股与H股联动”的设想,监管部门对此也颇有倾向。

A股与H股的联动设想在理论上来源于所谓的“一价定理”,落实到股市就是所谓的同质股票在市场交易中应当向同一价格回归。然而,这一定理不仅自提出以后就从来没有得到世界各国实践的证实,而且早已为实际经济活动所否定。最基本的原因是,它在各种假设前提中将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制度差别、经济权益等给舍弃了,而每个国家(地区)的实物产品价格乃至金融产品价格都是在其制度框架内决定的。且不说股票,就说各种食品,中国内地的价格明显低于香港,那么,是否可以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其一,香港的食品价格中包含有太多的泡沫;其二,应当通过中国内地与香港的食品价格联动来打低从而挤压香港食品价格中的泡沫;其三,应当改变中国内地输往香港的各种农副产品的配给制度,实行由价格导向的自由输入制度?不难看出,在不改变制度框架的条件下,这在实践上是不可能的。

同理,尽管大多数发行了A股和H股的中国公司A股价格高于H股价格,但这并不是A股价格应该下调至H股水平的理由。内在机理是,一种股票的价格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由市场因素与上市公司自身因素共同决定的。从本质上说,A股市场和H股市场分属不同的金融制度框架,为此决定了影响A股走势的具体市场因素、其他金融产品的替代程度以及监管措施等与H股不尽相同,因此,即便是同一上市公司的股票,在这两个市场中也难免经常性地表现为两个不同的价格。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存在,从世界范围内看,在多个国家证券市场上市的跨国公司股票,许多都具有不同价格。现有研究表明,在不同股票市场中同股不同价现象的出现,与不同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投资者保护程度有直接关系。因此,A股与H股存在的价差并非异常现象,它反映了两个市场的一系列差异,这种差价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下去。

如果真想进行这方面的试验,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对那些既发行H股又通过ADR机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股票,先实行H股与N股之间的联动,即当H股的价格高于N股时,准许将N股以H股的价格在香港卖出;反之,当N股的价格高于H股时,准许将H股以N股的价格在美国卖出。由于香港实行自由港制度,与美国的金融制度相对比较接近,因此,如果H股与N股之间都不可能实现“联动”,它与A股之间的联动就更加不可能了。

总之,A股价格是在中国境内制度框架内由各种金融产品价格体系决定的,H股价格是在香港制度框架内由各种金融产品价格体系决定的,二者的直接对比缺乏实质性经济意义,也不可能实现所谓的“联动”。

行政性窗口指导

窗口指导是发达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进行金融监管和金融宏观调节的一项重要措施,它通过告诫、打招呼等方式,向相关金融机构传达监管部门对某一金融现象或金融活动的指导性意见,以供金融机构在具体业务决策中参考。从中国2007年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实行的窗口指导政策来看,受制于体制因素的影响,这些窗口指导意见实际上成为一种行政性指令,其对股市走势影响力度甚至超过了“5.30”效应,因此,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第一,行政性窗口指导虽然传达了监管部门对股市走势的意见,但它主要通过系统内部渠道传达(甚至连纸面文件都没有),由此,与公开的政策调控相比,更具有非透明性。对广大个人投资者和相当多的非系统内的机构投资者来说,由于不能及时准确地得知行政性窗口指导的取向、力度和时效,因此,很容易因这些窗口指导信息不公开而处于市场投资的非公平地位,也很容易因此打乱已有的市场预期,从而,使股市投资的财产陷入损失境地。与前些年运用政策机制公开干预股市走势相比,这种非透明的方式可能引致股市的更大风险。

第二,行政性窗口指导依监管部门的意向而形成。“股市无专家”,股市走势是由参与市场投资的各方力量博弈而形成的,由此,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监管部门如何得知和确定股市走势是否过头?与此对应,监管部门又如何判定股市的正常价位、合理指数和理性成交量是多少?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证明,如果能够对这些指标进行准确的数量界定,那么,股市就可以关门大吉了。既然如此,那么,监管部门又如何确定其窗口指导的数量边界、着力程度?在窗口指导之下,监管部门组织系统内金融机构从事符合其意图的股市操作,这些行为是否符合《证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在中国股市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行政性窗口指导可以说是2007年的特色。对监管部门来说,其市场效果比较突出(2007年11月以后的不到两个月内,上证指数下落了1300多点就是明证),由此,这种行政性窗口指导是否将成为监管部门经常性使用的一种干预股市走势的政策措施?在此背景下,中国股市的法制建设、规范化和健康发展,股市投资者的理性选择和投资预期将如何实现和形成?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讨的课题。

2008年市场运行分析

延续2007年10月中旬以后的走势,2008年中国股市将展开新一轮的震荡上行行情。与2007年相比,影响2008年股市走势的因素更为复杂,难以把握。主要原因是,2008年将实行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但这种紧缩的方向、力度和时效尚难确定;同时,全球经济的走势也不象2007年那样清晰。由于这些因素对于股市运行的影响力度不同,而且正负面作用力并存,因此,增大了股市运行的不确定性。

宏观经济因素

鉴于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11.4%,同时,物价上涨率达到4.8%,超出原先预计目标较多,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结构性物价上涨转向全面严重的通货膨胀,2008年在宏观经济总取向上将实行偏紧的政策,由此,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信贷增长率等势在必行。同时,在国际社会,由于美国次级债的深层影响比原先的估计严重,石油、矿产品、铜、农产品等一系列产品价格上行趋势还可能加重,因此,较多国际机构对2008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看低。就此而言,似乎2008年的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将是一个下行之年。

但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比较普遍的紧预期,使得中国的各个厂商、各地方政府着力化解由紧缩带来的负面效应,努力争取机遇和积极创新开拓,世界各国和地区也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克服由经济下行引致的不利影响,由此,经济运行的结果错综复杂,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下行的程度,也可能接近或维持2007年的经济走势,还可能大大超过目前的各种预期。尤其是考虑到,在大选之年,如果美国改变弱美元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赤字财政政策和国际政策,那么,国际经济的走势可能发生超出现有预期的情形。当然,如果美国的次级债风波继续扩大和加深其影响甚至演变为一场真正的金融危机,如果中东地区态势继续不稳甚至恶化,如果再次发生一些预想不到的恶性事件,则国际经济的走势可能比目前估计还要严重。国际经济走势必然通过多方面影响中国经济走势和相关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由此,也必然影响到中国股市的走势。

值得强调的是,不论全球经济如何变化,中国经济都将在2007年的基础上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这种势头,既有利于缓解和克服全球经济走软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也有利于推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就国内经济而言,2008年对股市迈上新台阶是有利的。

市场因素

2008年就股市自身的因素而言,如下几个特点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股市融资的增幅将有较为明显的降低。2007年是中国A股市场历史上融资规模最大的一年,2008年不太可能在此基础上继续保持乃至超过2007年的融资增幅。如果宏观紧缩力度增强,IPO、增发和可转债等再融资规模均有可能比2007年有所减少。由于还将继续扩大股市的融资功能,随着上市公司总股本的继续增大,在股价下落程度低于总股本增幅的条件下,综合指数将继续上行,但即便如此,与2007年相比,股指的上行幅度也将明显减弱。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公司债券发行有望出现突破性进展,尽管公司债券的总体融资规模还很难超过股票,但其对股市资金的分流作用不容忽视,同时,也将成为证券市场一个重要的投资对象。

第二,流通股数量的增幅将明显超过再融资增幅。2008年是股权分置改革后的第四个年头,这不仅意味着2006年展开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将有10%的份额可转变为流通股,而且意味着2005年展开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均可转变为流通股,由此,股市实际可交易的流通股数量将大幅增加。这些股份入市交易,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与其相配合,而且只要价位较高,它们就可能蜂拥而出,这就决定了,一方面流通股的增幅将明显超过当年新股的增幅;另一方面,股价从而市盈率的上行有着较大的压力。

第三,股价高企状况可能有所改变。自2007年10月份以来,A股市场进入了本轮牛市的调整期,目前调整仍在进行。鉴于2007年A股的平均股价和市盈率均处于高位,与此对应,股市风险也处于高点;同时,与股票具有替代的各种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已明显高于股票市价收益率,所以,在理性投资的推进下,2008年的平均股价和市盈率将呈下落走势,这虽然可能给股指上行造成较大压力,但同时也为后市走好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第四,投资者的入市热情将有所减弱。2008年是中国股市重要的调整期和发展期,鉴于此,与2007年相比,投资者入市的增长幅度将有所降低。这不仅表现在通过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的新增投资者的增长幅度将降低,而且通过证券投资基金和银行理财等路径进入股市的投资者及其资金的涨幅都将减缓。与此同时,转而投资公司债券及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者可能增加。但并不排除,在股市调整到一定程度后,由于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凸显,在证券经营机构的投资带动下,个人投资者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在某个阶段陆续回场。

政策因素

3月份的“两会”将产生新一届中央政府,各金融监管机构高层领导也有可能发生变动。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在新一届政府上任初期,一般不会发生大的政策性调整,因此,2008年中国的金融监管框架可能保持稳定。尽管如此,自2007年以来已经采取的某些干预股市的措施仍有可能继续实施,这依然会对A股市场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即将实行的两税合并改革,上市公司的所得税将从33%降低到25%,这意味着相当多的中资上市公司的税后利润将增加近25%左右,由此,可能支持A股市场上行。与此同时,为控制市场过快上涨而采取的控制基金发售数量和步速的措施依然存在;各种与股票挂钩的理财产品受政策制约在增幅上将有所回落;以市值计算证券公司自营规模的政策将限制证券公司的A股投资增长;发股询价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将缩小股票发行市场价格与交易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由此,认购新股的风险可能显现;行政性窗口指导还将继续实施,这进一步强化了市场走势的不确定程度。

股市资金走向例7

7月份以来,A股市场在金融地产的带领下上演绝地反击,这波行情被定义为“修复性反弹”。

8月初,市场震荡后趋势不变,继续展开上攻,剑锋直指上证3000点。

在《投资与理财》“下半年攻略”的报道中,就有主流券商机构指出,2010年剩下的岁月里,股市将运行至3000点以上。

私募机构的观点更切近市场,进入8月以来,他们不仅有加仓动作,一些知名私募还毫无掩饰地认为,市场将问鼎三千。

记得去年7月,本刊曾做过一期“股市三千”的封面报道,其后上证指数创出3478点的高点。

如今,在经济面回落的预期下,政策面出来鼓劲,资金面乘势唱多,市场情绪面随之高涨。

万千变化,也许股市在各“面”趋好的前提下,再望3000尤可期待。

2010年的8月,对于整日里在股市摸爬滚打的投资者来说,注定是一个备受煎熬的月份。一方面,南方持续不断的暴雨和北方高烧不退的气温,让投资者经受了雨与暑的洗礼;另一方面,二级市场不断传出的“七上八下”的风言风语,也让投资者在进场还是出货之间难以抉择。

再望3000点

国内股市在进入8月之后的第一个交易周内,其阴阳交错的走势让投资者无所适从。

8月2日是第一个交易日,当日沪指大涨35点,拉出了8月份的开门红。就在投资者开始看好8月份行情时,8月3日收盘前半个小时,两市股指突然暴跌,沪指大跌45点,将前一日的涨幅尽数抹去。

随后的几个交易日里,两市股指涨跌互现,呈现出拉锯式走势。两市股指何以在进入8月之后出现如此上下两难的走势,是每一个投资者都想弄清的问题,尤其是经历了这种拉锯式的走势之后,后市两市究竟是向上还是向下,更是投资者的近忧。

在《投资与理财》7月份“下半年攻略”的报道中,就有主流券商机构指出,2010年剩下的岁月里,股市将运行至3000点以上。其中,中信证券、申银万国等看高至3000点,银河证券、广发证券等最高看至2800点。

如今,在经济面回落的预期下,政策面出来鼓劲,资金面乘势唱多,市场情绪面随之高涨。也许股市在各“面”趋好的前提下,再望三千尤可期待。

否极泰来

回顾2009年,国内股市在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拉动下一路上扬,成为当年全球股市涨幅的“NO 1”。2010年年初,国内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对虎年的A股市场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不过,股市最大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整个上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层层加码,进入4月份进一步演变为“房市改革”。同时,4月16日股指期货鸣锣登场,满心欢喜的股民以为市场将由弱转强,但“4.19行情”让梦想破灭。股指期货数月做空,现货指数如下锅的饺子连续下坠。

管理层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在市场上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由于投资者对地产公司的未来业绩表现产生悲观情绪,纷纷抛售地产股,导致地产股成为诱发股市下跌的“重灾区”,很多地产股在短短的两个月内跌幅超过了50%。不光如此,房价的下跌预期,还促使大量贷款给地产开发商的金融业的盈利稳定性蒙上了阴影,这也使得金融股步地产股之后尘,走入了下行通道,号称“全球最盈利银行”的工商银行股价就从5.5元一路下跌到了4元附近。由于金融股和地产股在两市股指中占有较高的权重,因此,金融股和地产股的联诀下行让股指很是受伤。这种受伤又被股指期货过度放大,致使两市股指大幅下跌,沪指从年初的3100点一直跌至7月份的2319点,让看好今年上半年股市行情的投资者眼泪不知为谁而飞?

导致今年上半年股市行情下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地产调控政策出台的因素之外,欧元区金融业态动荡不安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欧元区的不稳,不仅使得我国对欧元区的出口受到影响,而且使得原先在国内投资的欧元区资金被迫回流欧元区救市,从而使得国内外汇占款首次出现了大幅下降的态势,间接影响了股市资金面的供给形势,这或许也是导致股市下跌的因素之一。

该来的总是会来,该走的总是会走。进入流火七月,伴随着沪指下跌到2319点,投资者的心也“哇凉哇凉”到了冰点。也正是这个冰点之后,股市开始在超跌地产、金融带动下开始反弹,在现货指数影响下,股指期货的多方成为主流。同时,当国内股市承受了最大的IPO――农行上市的压力之后,利空似乎开始随风飘散。

俗语云“利空出尽是利多”,股市也许将从此否极泰来。

多方利好唱红8月

从7月16日开始,两市股指连续拉出7根阳线,沪指从2389点一路飙升至2680点。这种突如其来的猛牛走势,令饱受上半年套牢之苦的投资者喜从悲来,同时,也使得投资者心里产生了更大的疑虑:7月份以来的这种涨势,到底是昙花一现的反弹行情,还是新一轮牛市的集结号行情?

我们知道,从国内股市的历史走势来看,决定股市走势方向的最为重要的元素是政策。因此,国内股市也被投资者称为“政策市”。从今年上半年的股市走势来看,正是由于政策面上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措施,为了回避投资风险,投资者不得不大肆抛售地产股和与地产股命运息息相关的金融股,致使两市股指一泻千里,而欧元的不稳和股指期货的出台只不过是加剧了这一趋势。

从下半年的政策取向来看,地产新政的密集出台已经告一段落,下半年的主要任务是落实这些新政。对各国来讲,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稳定,防止全球经济二次探底成为首要任务,我国也不例外。由于二季度GDP出现了小幅的回落,而即将施行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又需要国内经济维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因此,我们预测在管理层“调结构、保增长”的大盘子里,“保增长”的比重会逐渐加大。

鉴于此,下半年银根会略微放松,市场资金面供给相对而言会略微宽松,这对股市的稳步上升具有基础性的保障作用。最近,《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投资比例的通知》公布,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各自最高10%的比例可以打通使用,也就是说投资A股的比例最高可达20%。6月份信贷量已经超出市场预期,据估算7月份的信贷将在6000-7000亿元。

股市资金走向例8

人民币国际化将提升中资机构定价权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加速崛起,国内创新企业如腾讯、阿里巴巴、京东、携程等逐渐成为全球商业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由于投资者门槛和投资地域壁垒的限制,多数境内投资者无法分享这类优质公司的成长收益。

阳琨认为资本市场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欧美市场将逐渐走向融合。随着A股市场资金的进入,这些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会逐渐发生变化,进而带来市场风格的变化,并伴随着一系列资产的重新定价以及估值模式和估值体系的变化。长期而言,随着资本流动的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引领全球范围内大中华资产“定价权”的转移,融合是必然趋势,中资金融机构必然是全球大中华资产“定价”的核心力量。

“中资金融机构对中资本土企业有着深入的研究,对中资企业的文化和业务模式的了解更为深入,具有外资机构难以比拟的优势。”阳琨说,借助一些好的QDII产品,投资者可以顺应市场融合趋势,做前瞻性布局,把握定价权变化过程中的投资机会。

本土思维全球视野 寻找更好投资机会

股市资金走向例9

2. 从过去10年来看,在市场表现强劲的情况下,高送转概念股往往能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市场表现较疲弱时,收益明显下滑。

3. 绝大部分高送转概念股在预案公布前走势最强劲。据东方证券统计,2005年至2011年每年高送转预案公布前40个交易日有超过16%的超额收益和70%的胜率。预案公告后收益却十分不稳定。

每逢年报披露时期,高送转股票都是市场喜欢追捧的对象。高送转概念中,能涌现苏宁电器这样的长线牛股,但也有神州太岳这样过分透支预期、让追涨投资者至今痛苦的案例。

由于证监会对分红政策的强调,今年市场上高送转的消息尤其高频。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这种震荡市下,部分公司在公布高送转预案后,股价表现不一。有如川润股份、中航地产等在预案公告日开盘几分钟后就涨停的,也有如中利科技、隆华传热等在预案公告日几乎跌停的,更多的是如华天科技等在预案公告后数日内连续大跌的。

高送转概念股的“光死”非常明显,这种看起来的利好消息,到底如何判断?

什么是高送转?

我们知道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一般有股份分红和现金分红两种方式,“送转”就是股份分红的体现。其中,“送”是指将上市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以股份形式向投资者支付,而“转”是将资本公积金按权益也折为股份转增给投资者,还不属于利润分配范畴。而所谓的“高送转”就是指送股或者转增股票比例较大的情况,一般认为10股送或转5股以上的就算是高送转,常的还有10送8、10送10、10送12。

送转后股价也会做相应的除权操作,按比例折算新的股票价格。譬如说某只股票原是10元一股,年报时分红方案为“每10股送10股”,那么一位投资者原先拥有的100股就变成了200股,但别忘了股价因此拦腰折成5元钱,投资者手里的总价值仍然是1000元,没有变化。

这种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与送红股的方式,其实就是名义上投资者的持股数量增加了,但实际上上市公司都无须拿出“真金白银”,它们当然乐意!高送转的实质其实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对于上市公司的运营和现金流不直接产生实质性效用。送转后,公司股本总数虽然扩大了,但公司股东的投资者持股比例没变,也不能像现金分红的方式那样直接给投资者带来现金回报。折腾下来,投资者的口袋里还是那么多钱。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股本扩大,每股收益反而还被摊薄了。

真的会涨么?

一位证券分析师表示,高送转概念股的历史走势大致可总结为三个阶段:

方案公布前:绝大部分高送转概念股在预期阶段走势最为强劲,最受资金追捧。根据中金公司研究数据,截至4月8日,2012年发生高送转的公司在预案公告日前30天、21天、14天相对于沪深300分别有11.3%、10.0%、7.2%的超额收益。

方案公布后:方案真正出台后大多横盘整理或下跌,尤其是较晚正式公布方案的公司,由于股价已提前反映,且处于概念炒作末期,往往会出现回调走势。但也有极少数成长性较强的公司或有其他题材,股价能走出连续上涨行情。

方案实施后:业绩良好且成长性高的公司,在除权后则会出现“填权走势”。但由于大多数高送转个股在除权之前已有较大涨幅或者跌幅,其未来的填权走势更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因为高送转公司的股价走势与大盘波动、公司经营业绩、股价前期走势、预案是否提前泄露等多种因素有关,在高送转炒作概念下追高入场会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正如2012年4月初证监会也发文提醒投资者要注意防范高送转概念炒作风险。

分辨动机去操作

那么面对市场反应不一的高送转行情,我们又该如何操作呢?对于高送转概念股,认清上市公司高送转的动机很重要,也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应该参与。

维持股价稳定。这种情形上市公司一般是为应对股价近期的大幅波动,稳定投资者的情绪,或者直接为了冲淡财报上的业绩下降。比如4月11日分红的预案中,华锐风电2011年净利润预降73%,但仍拟以10股转增10股并派现金3.5元。

建议:要对大盘形势有了解与初步的判断,如果大盘不稳,高送转也难以对股价有持续的刺激。比如股价本来处于下跌趋势,送转利好不可持续,不要参与。之后可以分析它的一季报业绩情况,如果业绩有回暖迹象,股价还有可能受利好影响上涨;如果一季报业绩继续下滑,股价容易更加不振。

股价偏高,为增加流动性,扩张股本。这个如前所说,一些股票价格上涨过高后,反而影响流动性和买卖热情。加上如果本身实力雄厚,每股资本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每股净资产较为充足;或者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本身有扩大股本的要求,如苏宁电器、西部资源,增发概率较大。

建议:看到研报预测或得到预案消息的第一时间查看上市公司近年来的业绩变化,选择关注业绩确实增长,而且现金流、每股资本公积比较充裕的个股。基本面具有这方面条件的公司,提前布局是关键。一般当年前三季度每股未分配利润大于0.5元、每股资本公积金大于1元、主营业务增长超过10%且当年每股现金流量为正,送转可能性更大(图表)。

配合主力拉升。上市公司和机构不可避免地有一些联系,公布高送转可形成炒作概念,配合主力拉升股价。常一点的就是帮机构的解禁限售股打好基础。据一位参与过上市公司定增的基金经理说,“企业来公司路演推销定向增发时,有时候碍于情面要参与,但都会谈妥条件,年底高送转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因为毕竟一年后的行情很难判断,高送转之后至少可以有此利好维持股价。同时,成功再融资后,上市公司公积金也大增,反过来为推出高送转方案创造了条件。

建议:因为信息不对称,最好不参与。即使投资也要控制好仓位,以较小的比例(最多2成)参与这类风险较高的机会;

为后续再融资营造好的环境,推出高送转方案,既可以推高市场价格,又可以摊薄再融资价格,当然有利于再融资的实施。比如鑫龙电器的年终分配预案是“每10股送2股转8股派0.25元”,随后便定向增发预案,相同的还有七星电子等。

建议:在这种再融资目的下,关键是研究清楚其所融资金的投向是不是有利于业绩增长的项目,是否带来持续利好。

股市资金走向例10

未来基金发行继续增加

截止到11月30日,今年一共成立了131只新基金,其中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发行数量最多,分别发行了61只和42只;就发行份额来说,131只基金共发行了3753.69亿份,其中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达到2029.89亿份,占54,08%,混合型基金发行519,75亿份,占13,85%,偏股型基金合计发行份额为2549,64亿份,占总发行额的67,92%。受到股市回暖的刺激,偏股型基金今年发行持续升温,发行份额也是不断攀升,就股票型基金来说,近期募集结束的广发中证500指数型基金募集到86,36亿份,比前期基金的募集金额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显示投资者热情的高涨。基金发行的火热,也为市场带来了大量增量资金,我们预计未来基金发行数量还会增加,募集金额也会再创新高,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流动性的增加必将推动股指进一步走高,流动性的宽裕短期内不会消退。

PMI指数继续维持高位

2009年12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公布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同上月持平,该指数已连续九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表明制造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回升态势。从分项指数来看,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基本同上月持平;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购进价格指数有所上升;新出口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从业人员指数有所下降。在PMI指标体系中,生产指数为59,4%,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为2008年5月以来的最高点,新订单指数为58,4%,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连续十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企业新订单数量继续保持回升。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为51,4%,高于上月2,4个百分点,上升至临界点以上,为开展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以来的最高点,显示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环比增长。

维持震荡向上判断

对于12月份的市场整体走势,我们继续维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未来股指将继续保持震荡向上的走势特征。我们认为未来股指深幅下挫的可能性极小,由于目前沪综指在3200点一线,此位置对应的2009年动态市盈率基本在22倍左右,而2010年市场普遍预期上市公司业绩将比09年再增长20%左右,因此其对应的2010年动态市盈率也只有l 8倍,从历史数据来看,这样的估值水平也是相当低的。

还有再从通胀因素对股指的影响上来看,我们认为未来随着CPI的转正,市场对通胀由预期转为现实,从一个侧面也会对市场形成正面影响。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就将公布11月份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我们预计对股市产生最大刺激作用的数据无疑是CPI的“转正”,市场普遍预期在翘尾因素和天气因素的共同作用下,11月份CPI同比增幅将如期转为正增长。由此从数据上印证我国正式进入温和通胀期,通胀由预期也转为显示。从历史数据来看,CPI的走势和股指走势是高度正相关的,无论是06、07年的大牛市,还是08年的熊市,股指和CPI始终保持高度一致的正相关。

再从消息面上来看。11月份的PMI指数与上月持平,可能预示经济景气度达到较高水平以后开始稳定,这也预示了未来经济回升态势可能趋稳。10月份工业增长率达到16,1%,经济增长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未来看,政府投资的力度将逐步降低,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处于转换之中,外贸出口好转,但难出现较高增长,综合看,推动经济回升的力量在交互变化中趋于稳定,这也表明经济回升将趋稳。这一变化是积极的,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高。

金融地产投资机会较大

综观整个11月份的市场走势,受三季报上市公司业绩转好的影响,基本呈现单边震荡上扬的走势特征,市场底部逐步抬高,在经过了10月份的震荡筑底之后,11月份市场做多因素逐渐增加,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市场人气被有效激发,并创出了近期反弹新高3361,39点,而后受获利回吐和迪拜基金信用危机影响市场出现了一波快速回调,但从全月来看,沪综指11月份涨幅为6,66%,今年以来涨幅达到了75,49%。

就具体指数而言,受创业板板块表现强劲的刺激,11月份中小题材类个股表现抢眼,而大盘蓝筹类股票则表现较差,因此使的中t500指数和深证中小板指数表现较好;而上证50指数和上证央企指数则在11月份表现欠佳,在所有指数中涨幅居后。

从行业来看,餐饮旅游、农林牧渔、食品饮料等板块表现不俗,11月份整体涨幅靠前;而金融服务、房地产、有色金属等板块整体表现较差。我们认为在三季度跌幅较大的金融、房地产等板块在未来的的投资机会还是很大。

重点配置大盘蓝筹类基金

股市资金走向例11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同时,央行首次上调对金融机构贷款(再贷款)利率,及上调再贴现利率。政策有利内地银行息差扩阔,内银股普遍上扬,其中民生银行(01988)升幅最大,全周计算升3.42%;其它大型银行股也录得升幅。受惠于加息的还有内地保险类股,因加息将提高中资保险股的收益率;其中中国太保(02601)虽有凯雷投资禁售股解禁的忧虑,但其较吸引的估值水平和强于同行的资本比率,全周计算升5.59%;其他中资保险股走高,中国人寿(02628)升0.32%,中国平安(02318)升3.19%,中国财险(02328)升2.19%。

资源类股本周个别发展。12月27日,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就今年7月紫金山金铜矿酸性溶液渗漏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一事向紫金矿业(02899)开出罚单,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董事及紫金山金铜矿矿长邹来昌分别被处以70.6万和45万人民币的行政处罚,紫金矿业跌2.43%后反弹,全周微升0.57%。同类股招金矿业(01818)升0.63%,瑞金矿业(00246)升0.15%。洛阳钼业(03993)于本月中公布,将向中国有关监管机构申请,建议发行5.42亿股A股,股价大涨10.24%。同属资源股的中国稀土(00769)因国家商务部此前公布下达2011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共31间公司及配额共1.45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0%,股价飙升18.61%。

内地车辆购置税优惠明年取消,1.6升及以下恢复至10%,但汽车股并未受影响。市场解读取消购置税优惠令年底出现购车潮,且对汽车的需求不会影响明年的销量。中国华晨(01114)领涨,全周计算股价升11.65%,东风集团股份(00489)升2.14%,广汽集团(02238)升9.05%,吉利汽车(00175)升1.17%,比亚迪股份(01211)逆市跌1.08%。

其他异动股,昆仑能源(00135)斥219.73亿元收购中石油天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60%股权,股价跌3.06%;博士蛙国际(01698)控股股东向瑞银抵押股份,股价下挫9.80%;威华达控股(00622)以12亿元售发电及售电业务,股价走高16.99%;长和系以16亿元投得重庆市北部新区地皮,长江实业(00001)升0.83%;安利控股(00102)获何猷龙等入股逾73%股权,股价飙升17.28%;(01157)获基金斥15亿元于市场购入10.18%股权,股价抽升4.73%;包浩斯国际(00483)获David Webb增持24万股,股价飙升13.11%。

下周展望

欧美股市年底表现强势,道琼斯指数连创52周新高。但汇丰中国PMI连续3各月走低,加上中国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一系列举措,可能影响港股继续走软;部分二三线股票出现“洗仓”现象也是一个警示信号。

恒生指数23000点可能成为近期强阻力,在成交量未有明显上升之前,仍将维持震荡走低的格局。

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