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

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2 08:22:36

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

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例1

[2]马茁萌,李志楠.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及 择业建议[J].青春岁月,2013(13):207-208.[3]荀关玉,陈惠敏.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 科技 信息,2011(16).

[4]刘爽.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方案探究[J].学园(教 育科研),2012(21):95.

[5]刘义存,陈葆.校企合作对构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 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5):70.[6]周少伟,李丹妮. 基于AHP的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分析――以福建省高校的实证调查为例[J].现代商业, 2011(15):278.

[7]施炜,张苏.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辨析[J].现代教育管 理,2010(5):119.

[8]Gisela Sole, Leica Claydon, Paul Hendrick, Jennifer, Jennifer Hagberg, Jonas Jonsson. Employers’ perspectives of competencies and attributes of physiotherapy graduates: an exploratory qualitative study [J].New Zealand Society of Physiotherapists, 2012, 40(3):123.

[9]崔焕娟.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扎根研究[J].商, 2011(3):142+138.[10]郭薇,何红霞.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调 查――以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本科院校为例[J] . 学理论,2013(30):283-287.

[11]姚德超,晏月平.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J]. 教育评论,2009(1):75-77.

[12]赵波.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J]. 现代教育科学,2010(7):44-45.

[13]刘红奎.基于就业困境下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研究[D]. 中北大学,2010.

[14]张小刚. 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J]. 湘潭师范学院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5(3):137-138.

[15]王志峰.金融危机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117-120.

[16]李红.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分析及培养路径――以商务 英语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83-85.[17]杨梅.核心竞争力视角下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素 养刍议[J].才智,2014(13):214-215.

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例2

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高中教育改革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的考查方式发生新的变化,这就对高中政治学科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当前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树立“问题导向”思路,着力弥补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推动高中政治学科教育取得成效。

一、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制约因素

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认为,所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政治学科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提升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能力及政治素质,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观点,了解更多的政治知识,强化自身的政治品质,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尽管从总体上看,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政治学科教育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越来越受到高中政治教师的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方面,教学理念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很多高中教师没有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仍然采取传统的理念教育方式,因而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智力及健壮体能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老师模式缺乏创新。当前某些高中政治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缺乏有效的途径,比如没有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作为重点,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理论教育大于实践教育,从而制约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

二、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是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创新,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着力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

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这就需要在高中政治教学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大力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政治敏锐性的培养,除了要做好课本教学之外,还必须进行延伸教学,比如要积极引导学生注重学习和积累各类政治类的信息,不断完善学生的政治知识体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至关重要。此外,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高度培养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2.着力突出教学的引领作用。

在高中政治教学当中,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就要积极发挥教学的引领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比如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深度”与“温度”紧密结合起来,本着由浅入深、由外及里的方式实施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及思考模式得到培养和锻炼,使学生学会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强化人文精神。

3.着力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基础。对此,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公民教育,使其成为培养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基础及根本目标,通过加强对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教育,学生不断地树立政治精神、强化政治品质,公正正义、自由平等及法治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总之,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广大高中生树立强烈的公民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使其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及工作过程中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得以提升,这是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要求。

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于高中政治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尤为重要,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能够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教育模式,通过积极的改革和创新,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突出教育的引领作用、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以更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

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例3

1医教协同背景下创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意义

2014年11月27日,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明确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方向是构建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体系,2015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1],为“5+3”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指明了方向。通过“5+3”构建的以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模式创新,构建将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的能胜任临床医生职责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医教协同背景下创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

1)加强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加快构建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紧密衔接的教育制度,改革入学制度和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确保合格的毕业生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研究生毕业证和学位证“四证合一”的培养模式。2)通过构建“三个平台”+“两个不间断”的培养模式,使培养的医学人才既能胜任临床工作,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真正完成在医教协同背景下“鱼渔兼得”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2]。

3医教协同背景下创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条件

1)社会急需。医疗资源短缺、解决“看病难”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医学教育改革[3]。多年来,由于我国临床医学培养的研究生大多重于学术能力培养,轻临床技能培养。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医教协同,构建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培养既要有一定学术能力,又能胜任临床医生职责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4]。2)国家政策支持。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多部门明确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方向是构建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体系,合格毕业生即可得到“四证合一”。3)学校与学科层面。我校贯彻“改革、创新、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强教学制度、教师队伍、教学支撑条件建设,努力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培育研究团队,为我校开展创新性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研究领域,并与相应临床科室建立了密切的的学术交流机制,为实施医教协同“鱼渔兼得”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提供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究平台。

4医教协同背景下创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模式

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例4

[4] 许庆朴.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9:21.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35.

[6]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

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例5

1引言

目前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仍处于单一知识传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一本教材、一言堂授课方式和一份试卷考评的课程教学模式;复习考试靠任课教师划定范围,从而导致课程教学“讲三、学二、考一”质量不高的现状。从而,忽视了学生课外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式、讨论式和探究式等多向思维、多模式的学习。受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仍是应试学习模式。其表现为更关心课程成绩的高低,平时学习投入少,考试前突击复习、死记硬背,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学一门、考一门、忘一门”的学习状况。导致所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基础不够扎实,还普遍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学能力。

本文的研究是在充分分析当前就业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形式下,通过调研其他高校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在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试点,探讨适合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置于自主创业背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投入社会创新创造的独立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实用型、挑战型、创造型人才。综合多元化对比学习法及应用项目教学法,提出了更适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更能发挥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创新和自我总结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就业、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2自主创业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研究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策略、整合教学内容,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策略要注意:(1)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引趣导学;分层次教学;(2)教学设疑,启迪思维;(3)注重操作,培养能力;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较多素材,在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中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在完成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更需要思考、判断、表达,最后修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增强自学的能力。(4)方法探究,开拓创新。教学中要根据所学的重点内容,提出富有创新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5)在计算机核心课程中进行教学内容整合,在几门课程中进行内容共享教学,例如:将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类似内容提炼出来,作为公共模块来讲授,比较并分析各种编程语言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各自适合的场合和优势,并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利用一个典型的小项目在编程语言课程中贯穿讲解,避免了学生为熟悉不同例题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研究构建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以实践为基础,实践是创新的源泉。计算机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用知识种类较多,方法多样。多带领学生参加相关的比赛,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见识其他高校计算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找到我们的不足,使学生有一个能向其他高校学生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比赛,能督促学生自己去专研,能把所学知识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是有用的,提高学生的信心,通过比赛,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上都得到了一个提高。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小项目的制作,例如带领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申报“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创作)项目,并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如何应用到项目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计算机编程能力,从而解决学生学了编程语言不会利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尴尬。

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利用一个典型的小项目在计算机课程中贯穿讲解,避免了学生为熟悉不同例题而浪费时间精力。从自主创业背景出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体验和实践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完善自主创业型自学习理论基础。改进和完善现有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包括课堂教育、实验实习、各种企业培训等多种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环节。运用网络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开展(如wap网)具有创新型和广泛性学习方式的教学,从而进行多种媒体多种途径学习的拓展。减少学生就业培训费用和精力,把“企业”直接引进高校,最有效最直接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从而有效实现自主创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同时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升级我系传统的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模式理论基础,改进计算机核心课程素质培养;寻求更适合计算机专业具有自主创业、社会实践教学基本程序;开展适合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式和使用辅助教学系统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培养,并构建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保障体系。本文的研究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有:

(1)有效地建设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教师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两重知识和能力,构建素质高且掌握教育规律的师资队伍。

(2)强有力地吸引实践教师,从而优化师资结构,通过鼓励理论教师“走出去”,特别是进自主创业背景下生存发展的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了解计算机核心课程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进而对计算机核心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置于自主创业背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培养大学生社会创新创造的独立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实用型、挑战型、创造型人才。

3小结

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例6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例7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会议强调,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2019年1月24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全国高教处长会上说: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将以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为工作目标。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的开端,是医学教育大厦的地基。近年基础阶段师资医学背景欠缺的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医学基础阶段的教学质量。经过调研,国内高水平医学院校存在着同样的难题和困扰。目前各大知名院校较普遍的解决办法是培养本校的基础医学毕业生,然而,此方式培养规模有限、周期长,毕业后就业方向无法掌握,效果不佳,所以亟需一个行之有效、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解决目前的困局。构建非医学背景教师培训体系将在强化师资队伍教学能力、提高医学院校本科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值得在医学教育领域推广。

一、近年来基础医学教育教师现状

经调研,国内的综合性大学或独立设置医学院校,目前皆存在基础阶段教学师资医学背景欠缺的现象[1]。尽管各家院校已经开始有意培养基础医学毕业生,弥补此不足,但数年之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2]。以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为例,近40年来非医学背景教师占比逐年攀升。据多年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调查分析,非医学背景教师在为医学生授课过程中,明显存在力不从心的现象,例如在讲授疾病相关机制、微观表征、治疗药物等过程中,没有充足的医学知识来结合临床实例,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打击教师上课的热情,是对医学教学质量提升的严重掣肘。因此,教师们对自身的综合知识体系提升与完善,具有强大的内驱力。目前国内对非医学背景教师的培养体系构建研究不充分,尚无形成系统、科学、完善的体系的先例,简单的培训讲座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此项工作细致繁杂,但意义重大,是医学院校亟须解决的重要工作。

二、基于OBE的非医学背景教师培养体系构建与设计

美国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最早提出基于学习成果产出导向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并将OBE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确保学生能获得在未来取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3,4]。学习成果产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驱动教育系统运作的动力和核心[5]。青年教师科研、教学任务重,依据OBE模式,有针对性的逆向分析,找到需要补充的短板,靶向培养,可以达到实质性、高效的培养效果。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管理经验和体会,构建具有可行性、科学、系统的培训及反馈评价体系,加强非医学背景教师的临床知识,培养临床思维,为之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明确“我们想让学生(非医学背景教师)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

(一)准确梳理学习内容和范围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回溯、梳理非医学背景教师的知识薄弱点,确定教师理论学习的主要课程和知识范围。内容既要涵盖教师需要的知识,又要实现高效、尽量节省时间的要求。

(二)非医学背景教师培养体系设计通过调研分析,形成科学系统的培养体系,内容上包含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形式灵活,包含课堂学习、智慧教室学习、临床见习与案例讨论、慕课学习等有效形式;培养进程结合教学导师制。

(三)构建合理的考评和质量监控体系对考核方式和难易度的把握需要充分研讨,既要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又要不对教师造成过重的负担。

三、系统化培养措施与考核评价

(一)签订培养协议非医学专业背景,面向医学类专业学生授课,承担医学基础类课程的新进青年教师与学院签订培养协议,进行系统化培养。非新进青年教师,鼓励参与到培养体系中去,教师积极性高。

(二)系统性培养措施建立非医学专业背景教师跟修临床医学主干课程制度。非医学专业背景的教师,需全面系统地进行本专业课程和相关医学专业课程听课,悉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要求修完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等7门医学专业课程。进入临床,弥补临床知识与实践的不足。根据专业侧重、授课中发现的欠缺,分析教师需要进行临床实践和见习的科室,形成合理的临床学习知识结构,进入附属医院,参与临床案例讨论、见习、查房等活动,强化临床思维。建立有效交流机制,密切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建设良好的沟通桥梁。丰富培养方式,提升教学能力。教师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学习情况,逆向分析,查找知识短板,选择性地参与系列活动,如听取医学知识讲座、参与医学论坛交流、通过网络课程学习、慕课微课等形式,补充医学知识。通过教学导师制、教学活动日听课、集体备课等灵活的教研活动形式,以手把手、一带一等方式,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考核与评价课程学习考核。课程修满后,可以自行申请参加理论考试,不通过者暂停授课及职称评定资格。试讲制度,严格准入把控。进行医学基础课程授课前,必须申请试讲,由院督导专家、青年教师带教导师、学系主任、副主任及教师等试讲效果进行评价。入职三年内,督导组专家随机听课并进行评价,评价不合格者暂停授课及职称评定资格。

四、反馈与改进

通过及时有效的监控与反馈机制,不断改进,形成科学合理的非医学背景教师的医学素养培训体系闭环,长效机制强化师资综合素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基础医学师资队伍的培养是一项任重道远、意义重大的工作,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构建形成完善的培养和考核体系,将会高效地提升非医学背景教师的医学素养和水平,提高学校基础阶段医学师资综合素质,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例8

[2]Bill Franks.驾驭大数据[M].黄海,车皓阳,王悦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王湘林.竞争情报的发展研究[J].情报学报,1997.16(S1)199—217.

[4]万辉.人才市场引发“谍报”战——竞争情报人才透视[J].中国人才,2002(6)51—53.

[5]杨平.关于图书情报工作核心能力的几点新认识[J].内蒙古科技与技术,2013(2)122—123.

[6]郭璇.高技术企业竞争情报人员心理行为与其绩效相关性的研究——基于武汉地区高技术企业的调查[J].理论与探索,2011.34(8)11—14.

[7]董玲.网络环境下传统情报机构情报人员的出路[J].图书情报工作,2011(S1)360—362.

[8]杨鹏鹏,万迪昉,梁晓莉.企业竞争情报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图书与情报,2005(2)53—55.

[9]包昌火.人际情报网络[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2)129—141.

[10]张玉峰,龙飞,王志芳.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竞争情报人员之间知识协作研究[J].情报科学,2012.30(1)16—20.

[11]城田真琴.大数据的冲击[M].周自恒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12]郭璇.高技术企业竞争情报部门绩效影响因子的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8)80—83.

【作者简介】

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例9

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演进导致价值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全世界不约而同地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核心价值的追求和价值观教育问题。社会核心价值观具有预测社会发展趋势、整合社会力量、调控非主流价值等功能,各国都非常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党的十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变。

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全国职教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职业教育各项政策措施的价值取向,是检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的价值尺度,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鲜明的“中国特色”。高职院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地,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应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高职院校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

2.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度。

高职学生有其群体特殊性,价值观有很强的时代性、代表性,对整个社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高职学生不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象,而且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念系统十分复杂,如何引导高职学生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意志上是新形势下提升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的切入点,也是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高职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并内化为日常行为,做到知行统一,做优秀道德品质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使他们思想得以保障、素质得以培养、能力得以发展,为成就人生价值打好基础,增强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有助于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基础工程,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彰显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探索高职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有效提升高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校园追求,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坚定走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二、国内外核心价值观教育对高职院校的启示

1.国外核心价值观教育评述。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国家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价值观方面的危机已经研究出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观教育方法,影响较大的有“价值澄清”模式、“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和社会行动模式等。一些国家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有三个共同特点:①旗帜鲜明地宣扬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核心价值观。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个人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②教育方式多样化。一般采取单向式的直接传授和灌输,或双向式的互动,很多国家通过熏陶、渲染社会公共环境及情景模拟活动等方式引导大众认知领悟核心价值观,国外大学涉及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都会以游戏和情景模拟活动等模式进行。此外,还注重通过发挥大众媒介宣传教育功能强化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③以本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并创新发展,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普遍较高。国家的核心价值观都具有自身文化特色,与本国传统文化、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尽管背景不同、采取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不尽相同,但通过对教育对象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舆论传播中实施教化,对损害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价值意识和行为进行揭露,以有力地维护本国核心价值观的权威和地位。

国外关于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主要有:①与时俱进,注重文化传承;②加强制度建设,落实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③创新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国内核心价值观教育评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本质的不同,两种价值体系的力量对比与消长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进退。自全国上下贯彻落实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及《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精神以来,各学者和高校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相关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二是相关关系的分析,三是针对某一方面的价值观教育进行研究,四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特定背景下进行研究。虽然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存在一些问题,尤其高职院校较为突出:①重技能轻理论,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果不多;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策单一、手段滞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效性亟待增强;③研究对象大多为学生群体,忽略对高校领导、教师层面的研究。从现状看,某些高职院校仍然重视的是办学规模等硬指标,注重运用管理手段形成教学、学习秩序,忽视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提高师生的觉悟和素质,没有形成浓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氛围,教育效果不容乐观。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有必要适应新形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根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成果融入高职教育实践之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析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按照新形势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应将理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养成相统一,探索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引导高职院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思政课堂主渠道培育途径。

思政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主渠道的育人作用,思政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理论素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型教学观,积极探索有利于高职学生学习和接受的教学方法,运用新手段,构建新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尤其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颇具颠覆性的概念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挑战与机遇。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日常行为,做到知行统一,使他们的思想得以保障、素质得以培养、能力得以发展,为成就人生价值打好基础。

2.专业教学渗透培育途径。

传统观念认为,专业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专业教学中也应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职业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渗透于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专业课教师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政治信念、爱国情怀、爱岗敬业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总之,通过专业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教育,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进一步拓展教育渠道,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连续性。

3.实践教学环节培育途径。

实践教学是“知”与“行”的教学,从知行合一上下工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并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高职院校要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挥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空间延伸到实践教学场所,通过规范实习工厂、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实践操作的真实教育氛围,激发学生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劳动意识与遵守纪律的团队精神,在增强他们职业技能的同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4.第二课堂培育途径。

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如我校近年来利用重要仪式和重大节庆日等契机,精心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宣传栏、板报等文化传播载体,宣传“酃”、“敬业”、“诚信”、“和谐”等基本价值导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有利于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弘扬主流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正能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关爱他人,提升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结语

高职院校要顺应新形势要求,坚持主渠道与多途径相结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抓紧抓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同时也要加强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载体、活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综合运用教育引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确保高职院校实现高校职能和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小燕.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途径初探[J].鄂州大学学报,2014,(01).

[2]黄启红.关于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4,(39).

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例10

新课程背景下学科课程如何实施与评价课堂教学,这是中小学教师所共同面临和应该解答的问题。本文认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注重实践,更要注重效果,其具体措施一要建立课堂教学最高层级、中间层级和基础层级三个层级目标,并通过这三个层级目标构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整体系,通过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要实施课堂教学三个核心要素,通过兴趣激发、方法指导和训练设计等相关要素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三是要关注三个要点,即强化文本、强化研究和强化实践,以此来促进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的认知程度。四是要课堂教学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即情感化、个性化和流程化,在此基础上建立课堂教学三个评价维度,即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反应情况。通过这些探索与实践,构成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施与评价的完整体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本人通过亲自实践和探索,尝试建立了这个框架体系,在此与大家共享。

一、建立课堂教学三个层级目标

1.最高层级: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

2.中间层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新课程核心理念在学生学习方面体现的目标,同时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3.基础层级: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加强有效教学就成为了模块教学积极探讨的中心课题。

这三个层级构成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整体系,即加强课堂有效教学,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实施课堂教学两个核心要素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有效教学可以具体体现为两个目标要素的实施。

1.兴趣激发:教师的教学应该富有吸引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由于乐学而形成足够的学习动力,进而获得自主学习的意愿。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这是最根本的学习动力所在。

2.方法指导:程序性知识包括技巧性的知识、规律性的知识等等,这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可以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富有效益和效率。因此,方法意识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重点。

三、课堂需要关注两个要点

为了促进课堂的有效性,笔者认为还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强化:

1.强化文本:文本作为重要的教学中介,首先需要教师与学生加强解析,学会阅读,从而获得准确的信息。其次要学会活化处理,能够进行重新组合,并讲究生成。

2.强化研究:教学不能单纯给予,而要注重学生自研自得,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而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则为一种辅助,也是实现“探究式训练”的教学思路。

四、课堂教学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1.情感化: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起到调节作用,没有情感因素,课堂教学将变得冰冷乏味而失去互动生成的乐趣,也就丧失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2.个性化: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展现教师的教学个性,使之发挥个人的潜能,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格个性,使他们得以健康地发展,并且通过因材施教而使学生具备独具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策略等。同时,课堂教学还需要体现学科的个性色彩,从而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科特点。

3.流程化:建立课堂教学流程系列体系,目的即在于追求教学策略、方法、程序的科学化,以适应不同的教学课型,使课堂教学富有章法。同时,因为教学流程运用上可升华为教学理论,还可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益,因此也就具有了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五、建立课堂教学三个评价维度

1.教学能力;首先要看教师是否具有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其次要看是否能够进行课程内容开发,再者要看是否具备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这是考查一名教师专业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

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例11

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作用更为凸显,网络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人与人交流互动的有效传播形式,但是网络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使得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也备受关注,学生在网络舆情背景下的道德素养提升亟待关注,如何做好对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消除,带动网络舆情背景下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高效提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

一、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增强学生信息筛选免疫能力

网络舆情背景下的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必须确保核心价值导向的正确性,因此必须做好日常的思政教育宣传,使得学生在日常网络使用中能基于正确的价值判断去分析筛选网络信息,从而增强对网络信息的免疫力,保证核心价值导向的正统性。在开展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时应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红色主旋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主导思想的基础指导地位不动摇,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科学分析对待西方意识形态与西方的价值文化理念,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政治宣讲中自觉提升政治敏感性与网络消极信息抵抗力,从而做好网络舆情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提升对网络的把控能力。

二、创建正面网络教育平台,发挥网络优势带动思政教育

网络交流的便捷性与快速性理应在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方面发挥自身的积极功效,学校及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与热情鼓励学生参与网络互动交流探讨,通过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校园范围互动,借助思想政治主流网站的建立向学生传递思想政治主流思想动态,坚守主流阵地不动摇。此外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进行网络宣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网站教育的实效性。在创建网络平台时还应该做好思想道德教育软件的优化开发,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咨询与网络辅导,使得学生在主流文化道德素养的交流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针对网络舆情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人生选择,实现自身道德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思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切实增强网上工作处理能力

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往往借助思想课堂的思政教育得以实施,但是传统的思想教育课堂教师处于教学主导地位,决定课堂教学安排及教学实践的开展,学生主体能动性差,课堂参与互动不足,而网络舆情背景下要想做好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必须要求教师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切实增强网上工作能力,借助网络的教学便利实现学生思政课堂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我国目前部分思政教师缺乏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对网络舆情关注不够,并且对网络中的新事物存在抵触情绪,因此很难实现学生思政道德素养的提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变单向政治说教为双向互动交流,从单纯的道德课堂主导者弱化为教育引导者,以更加人性化的体验带动学生思政课堂的参与,此外教师要增强网上工作能力,做好教学信息的更新补充,让网络的优势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师的直接带动下自觉提升思政道德素养,在参与网络舆情中获取积极正确的思政知识,实现自我素养的提升。

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增强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可

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最直接的影响最为深刻的途径,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有效策略。网络的大背景大环境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供了多元的展现载体,校园文化建设更容易实施与推广,而同时网络背景下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受多种因素的综合性影响,而其中负面消息对素养提升的消极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做好网络背景下的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必须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用优质丰富的校园文化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对错误道德行为的抵御能力。校园活动应该坚持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题,从学生现有的思政水平出发,与学生的思政道德素养水平结合起来,从校园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参与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借助对优秀道德人物的宣讲与优秀事迹的展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操与道德审美意识,从而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中的负面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团体为单位,参与高层次高品位的校园道德建设活动,增强对腐朽文化的抵御能力,发挥网络思政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校园文明的建构。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必修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几大方面,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将网络文化。社会主流文化、传统文化及中西方文化进行统一,实现网络舆情背景下学生思想道德的正面引导与教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思路,学校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带动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真正提升。

五、结束语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舆情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网络舆情在产生教学促进作用的同时,因为其消极方面的存在也对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产生负面影响,要想做好网络舆情大环境大背景下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必须正确客观地对待网络舆情的教育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网络舆情积极方面的功能发挥,借助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带动学生思政道德素养的真正提升。

作者:李磊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