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简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简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4 09:26:24

简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简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例1

一、引言

目前,汽车研发与生产所利用现代硬件与软件整合技术越来越多,整天电子控制系统对嵌入式软件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由于汽车电子硬件系统的多样性,ECU软件的开发收到硬件配置的制约,相关约束条件的更新都会导致程序的重新编写和调试。因此,如有一套统一标准规范的行业体系来规范ETU的相关联系开发。AUTOSAR体系结构是现阶段正被内外广泛采用的标准软件框架,其独立于汽车物理硬件的软件开发标准,为汽车电子产品之间的通用提供了可行性。

二、AUTOSAR的涵义以及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中发挥的作用

1.AUTOSAR简介

AUTOSAR是由全球汽车生产行业所共同制定的开发性的系统框架标准。其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规范ECU开放式嵌入软件结构,定义统一的软件模块接口等多个方面。AUTSAR为分布式系统控制软件开发开辟的新的方法,此方法以基于模型和分布式系统描述开始,最终实现代码的自动生成以及可重复性程序调试。同时,AUTOSAR也定义了相关的硬件平台标准。

2.作用性

(1)AUTOSAR所制定软件模型规范,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各个ECU的开发流程,实现了软件和硬件模块的部分通用性,设计层面的可交流性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了汽车控制系统嵌入式软件的可靠性,有效的降低了研发和整车成本,为汽车生产厂商提供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2)AUTOSAR体系所体现的可靠性:

①有效控制错误事件的扩散。

②一旦发生故障,能及时的实现对其他系统的隔离保护。

③对关键数据的可靠性保护。

其中前两点是对汽车电子操作系统所提供的保障,第三点是针对非易失性存储。

三、AUTOSAR体系结构

基于AUTOSAR的汽车ECU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AUTOSAR体系结构

1.微控制器抽象层

这一层是典型的物理设备的抽象,包含了汽车硬件设施的驱动程序,同时能够模型部分微型控制器无法实现的服务功能。

2.ECU抽象层

ECU抽象层,以相关ECU设备为基础,为其实现的服务功能提供相关的驱动程序。

3.服务层

服务层为汽车电子系统提供各种服务性控制,其中包括网络连接、车载视听系统、移动通信以及内存管理等方面,其实现的功能大多独立于汽车硬件架构。

4.运行时环境

运行环境RTE层是整个AUTOSAR体系结构的核心,实现了应用软件与基础软件的体系分割,其负责应用软件之间以及应用软件与基础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RTE层的存在实现了对应用软件模块的重用。同时,由于RTE对相关的接口进行了预定义,为软件的嵌入提供了极大的可行空间。

四、基于AUTOSAR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

AUTOSAR框架体系在规范ECU标准的同时,也定义了相关软件模块的开放方式。这就在软件开发的早期调试中提供了更多的标准性参考,同时采用标准的软件模块简化了开发流程,确保了嵌入式软件运行的可靠性。AUTOSAR为了保证开发过程中相关标准的通用性,定义了基于XML的文件格式。其具体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

1.输入描述

(1)软件架描述。主要描述独立于汽车硬件配置的软件特性,包括:硬件资源需求、软件的通用特点、内部框架的构建、通信协议等,并通过开发工具生成标准描述文档。

(2)硬件资源描述。描述独立于软件架构的硬件信息,包括:工作状态、通用特性、信号传输路径等,并通过开发工具生成标准文档。

(3)系统描述。主要实现整车需求信息的描述,包括电源系统、软件架构与硬件信息映射、消息矩阵等方面,并通过开发工具生成标准描述文档。

2.系统配置

解决输入描述阶段的文档数据,进行系统设置反复调试与,目的是生成标准系统配置文档以及各个ECU的相关描述文档。

3.ECU配置

通过系统配置阶段生成的ECU描述文档,结合RTE运行环境的具体配置资源数据,建立标准的ECU配置文档。

4.ECU软件生成

此阶段需要结合确立的标准ECU配置文档,通过AUTOSAR资源配配置标准通过配置工具开发以及调试并最终生成可应用的ECU软件。如果1,2,3阶段的文档信息发生表更,需要对ECU软件生成结构进行重新校正,以实时的更新ECU软件。最后,将生成的ECU软件进行硬件运行环境的实际测试,如果嵌入软件出现不兼容现象或者相关硬件资源有更新,则需要对ECU软件进行校正优化和适应性调整。

参考文献

简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例2

标杆瞄准的类型。

答:(1)内部标杆瞄准;(2)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3)行业内标杆瞄准;(4)跨行业标杆瞄准;(5)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

答:(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5)以权力制约权力。

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2)监督市场;(3)中介作用;(4)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5)监督政府。

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2)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3)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

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哪些内容?

答:(1)经济指标;(2)效率指标;(3)公平指标;(4)效能指标。

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其次,这种多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

行政法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行政方法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答:(1)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保证;(2)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3)科学的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保证;(4)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5)科学行政方法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6)科学的行政方法可以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可以加强政府的合法性。

行政改革的阻力。[2019年1月试题]

答:(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5)用人唯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行政监督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监督主体依法行使监督权,不受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各监督主体实施监督活动所需的人员、经费、技术手段和信息等不受任何监督对象的制约和影响。

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答:(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决策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8)评估决策。

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

答:(1)合法权力;(2)奖惩权力;(3)专业知识权,又称为专家权;(4)归属权,又称关系的权力。

行政领导者素质主要有哪些方面构成?

答:(1)政治素质;(2)文化素质;(3)道德素质;(4)心理素质;(5)身体素质。

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政治原则;(2)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3)有利于发展的原则;(4)有效管理的原则;(5)民族自治原则。

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答:(1)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人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2)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

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答:(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简述层级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优点:(1)层级节制,一级管一级,权力关系清楚,有利于领导和指挥。有利于提高效率。(2)责任明确,有利于监督。(3)行政目标统一,有利于对公务员的绩效考评。(4)有利于推行决策。

缺陷:(1)如果层级过多,信息传递缓慢或失真,造成决策失误。(2)节制严格,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3)容易出现家长制和依附性上下级关系。

简述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

答:(1)行政费用测量法;(2)行政职能测量法;(3)标准比较法;(4)公共组织要素评分测量法。

简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答:(1)规范人们行为的手段不同;(2)规范人们行为的范围和程度不同;(3)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简述法治行政的特点。

答:(1)职权法定;(3)法律保留;(3)法律优先;(4)依据法律;(5)职权与职责统一。

简述分离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优点:(1)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资源整合,团结协作,统筹兼顾。(2)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3)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强调部门职能。(4)有分有合,集中集权与分权的优点。

缺陷:(1)多元领导有可能造成下级无所适从。(2)人与事分离,不利于对公务员的领导和使用。(3)难于协调,容易出现文山会海。

简述改善行政沟通的途径。

答:(1)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2)明确沟通目的,建立沟通的规章制度,使行政沟通规范化;(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进行信息的核查和监督。

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答:(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人事制度历来是国家政权建设的核心地位;(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不断开发和培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造就一支优秀公务员队伍的重要途径。

简述公共财政调节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3)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简述公共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的公共部门;(2)将资源配置于具有自然垄断倾向而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商品和行业;(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和部门。

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

答:(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简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

答:(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

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简述公共组织部门划分的标准。

答:一般按下列三种标准划分公共组织部门:(1)是按管理职能和

职能目标来划分行政部门。(2)是按地区划分行政部门。(3)按公共行政管理的不同环节来划分公共行政管理部门。

简述行政法规的基本特征。

答:(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蔗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简述行政方法的内容。

答:(1)基本手段;(2)行政程序;(3)技术方法。

简述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答:(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

答:(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简述行政规章的基本特点。

答:(1)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即有权制定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的机关;(2)行政规章的制定根据是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决定、命令的授权;(3)行政规章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规章具有法的属性。

简述行政环境的特点。

答:(1)复杂性;(2)约束性;(3)特殊性;(4)不稳定性。

简述行政监督的特点。

答:(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双重性;(3)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4)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5)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简述行政监督的原则。

答:(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简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科学预测原则;(2)信息原则;(3)可行性原则;(4)满意原则;(5)成本效益原则;(6)公平与民主原则;(7)法制原则;(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

答:(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赢利性;(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简述行政立法的原则。

答:(1)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2)依法立法原则;(3)民主立法原则;(4)科学立法原则。

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种类。

答:(1)政治责任;(2)法律责任;(3)行政责任;(4)道德责任。

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

答:(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

(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做好协调工作。

简述行政体制的特点。

答:(1)鲜明的政治性;(2)较强的稳定性;(3)严格的系统性;(4)相对的滞后性:(5)历史的继承性。

简述行政协调必须遵循的原则。

答:(1)依法协调的原则;(2)统筹兼顾,顾全大局的原则;(3)求同存异,动态协调的原则;(4)公正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

简述行政执行的特点。

答:(1)综合性;(2)目的性;(3)具体性;(4)强制性;(5)灵活性。

简述行政执行的原则。

答:(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团结协作的原则。

简述机关行政的特征。

答:(1)机关行政的事务性;(2)机关行政的综合性;(3)机关行政的时效性。

简述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

答:(1)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的管理;(2)会议管理;(3)公文与档案管理;(4)行政经费管理;(5)机关总务后勤管理。

简述机关行政的作用。

答:(1)发动作用;(2)枢纽作用;(3)保障作用;(4)效率作用;(5)联系作用。

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优点:(1)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2)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3)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缺陷:(1)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2)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

简述里格斯公共行政的三种模式及其主要特点。

答:里格斯将公共行政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的家长制,任人推亲,实行等级森严的世卿世禄制度;二是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在大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民主行政,官员一发任命,依法行政;三是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公共行政模式,它既有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也有工业社会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是两者混合体。

简述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体制的特点。

答:(1)中国地方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下级政府是上级政府的执行机关。(2)各级地方政府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3)各省、直辖市有一定的自主权,自治区有自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权。(4)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上级和同级的中国共产党委员会的领导,执行党的常委会和委员会所做的决定和制定的政策。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是党的常委会成员。

简述权力机关监督的主要内容。

答:(1)政治监督;(2)法律监督;(3)工作监督。

简述人事行政的特点。

答:(1)法治化;(2)专业化;(3)职业化;(4)现代化。

简述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德才兼备原则;(2)知人善任原则;(3)公平竞争原则;(4)功绩原则;(5)依法管理原则。

简述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外部性问题;(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3)公共物品的提供;(4)无知和非理性;(5)不平等问题。

简述完整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优点:(1)有利于一个公共组织或一个公共部门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2)政令统一,权力集中。(3)高度自主,有独立的决策权,有利于调动本地区或本部门的积极性。(4)可以因地制宜地确定行政目标,制定政策,反应灵活。

缺陷:(1)资源有限,不宜办大事;上级也不能进行统筹安排;(2)高度自主,容易出现各自为政。(3)缺乏全局观念,只顾局部利益。

简述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包含的内容。

答:(1)领导决策系统;(2)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3)专家咨询系统;(4)信息支持系统。

简述舆论监督的特点。

答:(1)监督方式的公开化;(2)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3)监督效应的及时性;(4)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

简述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答:(1)补助;(2)减免税收;(3)委托公共事务;(4)法律管制;(5)辅导监督。

简述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政府成本过高;(2)政府的低效率;(3)资源配置的低效率;(4)寻租;(5)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意识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简述政府职能的特点。

答:(1)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2)政府职能的强制性特点;(3)政府职能的系统性特点;(4)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5)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

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

答:(1)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2)团队精神;(3)对人的关心程度;(4)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5)风险承受程度;(6)民主程度;(7)报酬标准;(8)重视结果;(9)控制程度。

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的要点有哪些?

答:(1)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2)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3)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是务实性的、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4)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5)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人力资源主要具有哪些特征?

答:(1)人力资源的时效性;(2)人力资源的时代性;(3)人力资源的能动性;(4)人力资源的再生性;(5)人力资源的增值性。

人事行政专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答:(1)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2)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3)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4)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

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具有的两个前提是什么?

答:一是公共行政的透明度,即政务公开。二是社会监督必须与国家权力体系的监督相结合。

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外部性问题;(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3)公共物品的提供;(4)无知和非理性;(5)不平等问题。

我国行政立法要求处处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人民权力至上;(2)人民政治参与;(3)个体权利为重点;(4)权利救济。

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答:(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分配的原则;(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

一般来说,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有哪几种?

答:(1)立法机关确立的决策目标;(2)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3)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机关下达的具体决策目标;(4)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粗略目标;(5)针对组织本身的发展所确定的决策目标。

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

答:(1)执政党的监督;(2)权力机关的监督;(3)行政机关的监督;(4)司法机关的监督;(5)社会监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答:(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不足的职能;(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包括哪些?

答:(1)意识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政府干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

(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

(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

(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有哪几种?

答:(1)立法机关确立的决策目标;(2)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3)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机关下达的具体决策目标;(4)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粗略目标;(5)针对组织本身的发展所确定的决策目标。

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简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例3

产权即财产权利,是财产权的泛称?由于人们研究侧重点和视角不同,对它的内涵与外延存在不同的理解?产权,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家越来越重视相关理论在经济发展与运行中的作用,它已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

20世纪 60年代以来,经济学最为引人瞩目的发展之一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而产权问题的产生也可追溯到这个时期。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最早提出了产权存在的必要,其后继者,如德姆塞茨、诺思等又对产权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本文即将重点讨论产权问题的提出及其相关发展。

一、产权问题的提出

制度经济学以研究制度本身的产生、演变及制度与经济活动的关系为主,研究或倾向于制度与分配的关系, 或倾向于制度与经济增长、资源配置的关系。制度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流派,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不同,在于它从现实问题谈起,扩展了以往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它们都强调制度的重要性,新制度经济学使得经济理论对现实有了更强的解释力。

新制度经济学把对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产权理论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科斯是其创始人和领袖,在他的《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等文章中体现了他对产权的理解。

在科斯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前,经济学家一直认为:经济体制是自行运行的,生产要素受到价格支配而得到良好配置。科斯由此提出质疑:如果价格支配是完美的,那如何解释企业的存在呢?又何须企业家发挥协调者的作用?鉴于现实和理论的差异,科斯尝试给出解释。科斯认为:“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而通过建立企业,不仅可以“签订一个较长期的契约以替代若干个较短期的契约,那么,签订每一个契约的部分费用就将被节省下来”,而且“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并且“有管制力量的政府或其他机构常常对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同样的交易区别对待”。科斯认为,企业的存在就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因为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发现价格的成本,而企业家恰恰可以做到以低于市场交易的价格获得生产要素,由此形成组织,这就是企业的产生。接下来,科斯又讨论了企业规模的问题,认为企业规模大小的为“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关于这两个问题的论述都离不开“交易成本”,这也是这篇文章的核心,科斯虽然没有对这个概念做更详细的阐述,不过在他的《社会成本问题》又提到了这个问题,并延伸到了产权的提出。

在《社会成本问题》中,科斯指出:解决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工商业企业的行为,如果采用限制甚至惩罚施害这些传统的做法是不合适的。科斯用牛群与谷物的例子分别讨论了“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和“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两种情境下的处理方案,继而用“斯特奇斯诉布里奇曼”、“库克诉福布斯”等四个实际生活的例子证明了自己的论述,并表明其普遍适用性。

然后,科斯指出这些论述都是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进行的分析,而现实中并非如此。他提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选择三种交易制度——市场、企业和政府,即比较它们之间在组织某些活动或交易时的成本——市场中的交易成本、企业组织交易的行政成本和政府的行政成本。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需要费用,问题的实质在于选择一种成本较低的制度安排,这就是产权概念的最早形成。“在正交易费用情况下,法律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斯认为这是解决产权问题的关键。

后人总结了相关理论并命名为“科斯定理”:假定市场交易费用为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无论其属于谁,都可通过市场交易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在此基础上又延伸出定理二: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里,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产权制度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也就是说,交易是有成本的,在不同的产权制度下,交易的成本可能是不同的,因而,资源配置的效率可能也不同,所以,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产权制度的选择是必要的。

科斯阐述了交易费用存在的事实,提出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后人对科斯定理的讨论很多,也提出了一些不足,不过他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是十分明确的。

二、产权问题的发展

德姆塞茨是继科斯之后对产权问题做出重要贡献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之一 。在其《关于产权的理论》和《产权理论:私人所有权与集体所有权之争》等文章中,都有这方面的讨论。

作者的《关于产权的理论》分为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短讨论了社会制度中产权的概念和作用;第二部分,为探讨产权的产生提供一些线索;第三部分,说明与产权合并成特定组和所有权结构的决定相关的原则。

文章首先提出:“所谓产权,意指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的主要功能就是引导人们在更大程度上将外在性内在化”。也就是说使外在费用、外在收益以及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的外在性最大程度的让相互联系的人们承担,既包括有害的外部性也包括有益的外部性。产权的发展,主要源于经济价值的变化,源于发展新技术避开拓新市场产生的变化,源于旧的产权不能很好地与之协调起来的变化。

文章以土地私有权的发展与商业性毛皮交易的发展为例,解释了当过度狩猎时产权调整所起的作用。接着作者又提出了公共所有制、私人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三种分类,着重以土地所有权为例,说明公共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这部分作者主要提出了“产权组合为特定组的过程是由什么原则支配的?与这些特定组的产权相联系的所有权结构又是由什么原则决定的?”这两个问题展开论述。

《产权理论:私人所有权与集体所有权之争》是德姆塞茨对产权理论进行的拓展。他先提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在探寻跟价格具有同样作用的因素的研究中,对所有权安排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他们不仅忽视了与产权结构相关的问题,而且也忽视了契约安排相关的问题。并认为目前的产权理论过多强调了外部性,外部性虽然能解释一些经济现象,但除去外部性的考虑,私有产权的安排也是必要的。

针对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相对于集体所有制而言,私人所有制的重要程度正在增加的情况,作者做出了三方面的解释:资源分配相关人员的数量和紧密程度、参与资源配置问题的人员的生产率和资源配置问题的组织复杂性。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国富论》中提出的观点引出了作者对密集性理论的论述。亚当斯密讲述的是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运转的商业世界的逻辑,《道德情操论》有考虑同情心、熟识程度等生物或地缘或社会学意义。不难看出,早期的人类互动大多数发生在属于同一个家族或者住在同一个小的封建村序里的人们之间。在更古老一些的时代,比如当封建势力占优的时候,经济互助的很大比重局限在相对狭小而关系紧密的人群之间。作者认为,现今生产是越来越明确地为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家族、本村村民或者封建庄园,这种变化一直在发生。如果只靠亚当斯密在著作中提到的“同情心”等并不能完成市场资源分配的重任,它们无法更有效地解决资源利用问题,因为资源分配相关人员的数量和紧密程度都比以往大大降低了。与这种变化对应的,是技术革新和专业化的发展——降低了密集性提高了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慢慢地引起社会利益分配问题,鼓励努力工作、促进共享劳动成果等。这样,又引出了作者对组织复杂性的讨论:价格制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外,它还必须得到保障契约执行力的社会法律制度的支持。由此,作者提出:财产私有制度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其制度安排可以比集体控制制度更有效地应对有效利用问题本质的变革。

这篇文章不同于其它学者从外部性谈产权存在的必要性,而是分析了市场交易的变化,认为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等现实条件的改变,需要提出一个更宽泛的产权理论,并解释了世界上私人所有制的重要程度正在增加的原因。

三、产权问题的若干思考

在《牛津法律大辞典》中,产权被明确为财产所有权,并得到进一步地细分:“是指存在于任何客体之中或之上的完全权利,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出借权、转让权、用尽权、消费权和其他与财产有关的权利。”这个定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使用,在法律层面,它还有更详细的定义和解释,这些和经济学的分析不太一致。比如,经济学家张五常就提出过一个关于产权的定义(1995):具体来说产权包括三个方面的权利,一是资源的使用权;二是收入权;三是转让权,产权不包括转让权。除此以外,不同组织、社会制度下的产权安排也有不同选择,中外差异很大。但是,无论产权问题的差异如何多元,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的作用都是重要的。尤其在目前中国这个转型期,产权界定的模糊、产权保护的缺失,给社会资源带来了很大浪费。另外,在解决国企改革、文化创新等问题上,产权都是无法回避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卫东. 新制度经济学[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 ,西德尼·G.温特编. 企业的性质:起源、演变和发展[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英)科斯. 社会成本问题[J]. 法律与经济学,1960(10).

[4]尹德洪. 科斯定理发展的理论述评[J].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7(01).

[5](美)哈罗德·德姆塞茨,银温泉,译. 关于产权的理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0(12).

[6](美)哈罗德·德姆塞茨,徐丽丽,译. 产权理论:私人所有权与集体所有权之争[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09).

简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例4

配送,作为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功能之一,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连锁经营的发展,离不开物流配送;合理的物流配送,使连锁经营中的统一采购、统一配货、统一价格得以实现。能否建立高度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关系到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能否充分发挥,这也就使得配送中心的选址决策尤为重要[2]。因为,配送中心地址选定恰当与否,其对投产后的生产经营费用、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成本都有极大而长久的影响。一旦选址不当,它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将是难以弥补的[3]。因此,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要掌握配送中心选址的科学方法,从而为在今后社会实践中开展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建模和求解,一直以来都是相关领域研究的的热点,也提出了很多理论成果。但是,这些建模和模型求解算法都较为复杂,且需要较深的数学基础,不太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理解和掌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用层次分析法解决配送中心科学选址的方法。层次分析法是管理学中讲述的一种简单的决策分析方法,用该方法既可解决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又便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解和掌握。下面结合笔者在实习企业参与的实际案例,阐述应用层次分析法解决配送中心问题的方法。

一、某连锁企业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描述

连锁企业随着经营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构建配送中心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例如,重庆某野生资源有限公司连锁经营网店日益发展,设立在重庆市城口县的成品库房的规模已不能适应其经营发展的需要,于是着力构建一个大型的成品库房作为企业配送中心。

目前,该企业构建配送中心面临两种建设方案的选择,一是在重庆市城口县的老成品库房的基础上进行改建,二是选择在重庆主城区已有的企业办公处新建一个运营中心。

上述两种不同的建设方案的选择,涉及到企业巨额资金的投向和企业物流配送的经营成本与经济效益,还涉及到企业物流配送的经营管理是否营运有效,这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法。决策成功,可以给企业带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决策失误,可以使企业陷入严重的困境。

二、应用层次分析法解决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

1.确定决策变量

用来描述此决策问题,其中X1代表在老库房基础上改造,X2代表在重庆已有的办公处新建一个运营中心。于是有:

方案A :时,即在老库房基础上改造(X1=1,X2=0);

方案B :时,即在重庆已有的办公处新建一个运营中心(X1=0,X2=1);

其中X1+X2=1

2.确定目标变量

(1)成本 C

建设运营中心的成本主要包括:

C1:中心规划设计费用

C2:购置设施和设备费用

C3:中心建设费用(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建设管理、工具消耗、工人工资等)

C4:消耗能源的费用

C5:维护和其他费用

这些费用,都是可量化的标量,因此总成本C为:

C = C1+ C2+ C3+ C4+ C5

经过预算,得出新建一个运营中心要比在老库房基础上改造成本要多一些

(2)时间 T

这里的时间是指从对运营中心进行规划设计到建成投入使用这一周期。它主要包括:

T1:图纸设计时间

T2:项目建设时间

T3:设施和设备采购时间

T4:投入使用的时间

这些时间,都是可量化的标量,因此总时间T为:

T = T1+ T2+ T3+ T4

经过估算,得出新建一个运营中心要比在老库房基础上改造用时要多一些

(3)柔性 F

因为,建设运营中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企业的营销行为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迅速响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所以,运营中心的柔性被认为是最关键的一个目标变量。这里的柔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二是适应内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l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查询库存,库存量低于一定限度时系统自动报警

l 自动提供货品的合理摆放位置,在产品出库时能自动提示对应产品的摆放位置

l 迅速响应各分公司和大客户的需求

l 方便快捷的运输

l 当需要时,可以轻而易举地扩展

对于柔性,无法用具体的标量来描述,但可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4)质量 Q

这里的质量主要指运营中心的建设质量,影响他的主要因素是项目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和水平。上述两种方案,对于此目标无明显作用,因此在决策分析时把该项简化。

(5)环境影响 E

对于本决策问题,无论那种方案都属于工程建设项目,二者对环境的影响差异不大,因而在决策分析时仍然把该项简化。

3.建立决策层次模型

从系统的角度考虑该问题,五大决策目标(成本、时间、质量、柔性和环境影响)都应予以考虑,但经过详细分析,上述五个决策目标中质量和环境影响虽然很关键,但对于备选的两个方案而言,二者无明显差异。所以,应简化此决策问题,重点考虑成本、时间和柔性。于是,可建立如图1所示的简化决策层次模型[4]:

图1简化的决策层次模型

4.建立判断矩阵

(1)准则层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及层次排序

 

 

C

T

F

Mi

i

Wi

(AW)i

C

1

3

1/3

1

1

0.258

0.785

T

1/3

1

1/5

1/15

0.405

0.105

0.318

F

3

5

1

15

简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例5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什么是建筑方案设计

设计(Design),是指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设计是造物活动进行的预先计划,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都可以理解为设计。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

方案设计(Scheme Design),是设计中的重要阶段,它是一个极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考验和体现着设计者的知识储备、经验、灵感、和想象力。

二、建筑方案设计为什么重要、怎么重要

建筑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建筑设计中最令人操心的一环。它关系到项目是否能向下继续进行的关键。有的设计院还专门为此成立“方案组”,组内成员往往都是被院里公认的最有灵气的设计好手。

建筑方案设计,一般包括“设计要求分析、系统功能分析、原理方案设计”几个过程。它是每一项建筑设计从无到有、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最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过程,是建筑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这阶段主要从分析需求出发,确定实现产品功能和性能所需要的总体对象,实现产品的功能与性能到技术系统的映像,并对技术系统进行初步评价。

建筑设计的范围一般指:民用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配套工程。

建筑设计的确定依据和步骤,一般分为根据建设工程相关的依据性文件:“选址、环评报告、用地红线图、项目可研、政府主管部门立项批复、及设计任务书和协议”;根据建设单位委托设计的内容、范围及明确的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总投资、总容纳人数”,明确项目设计规模等级、标准:“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建筑防火类别、耐火等级、装修标准”,明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及地上地下各分项建筑面积、建筑基底总面积、绿地面积、建筑密度、绿地率、容积率、停车泊位数,及主要建筑和核心建筑的层数、层高、总高度;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表述能反映工程规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初步设计阶段:为“建筑、结构、水暖、电气”各专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设计计算书”阶段,属于建筑方案设计的进一步细化。建筑方案设计:为“平面、剖面的构思绘制”,主要解决建筑形体、立面造型、平面功能布局,红线退让、总平面定位等大轮廓问题。

三、建设工程项目筹建过程中的方案设计

建设工程项目筹建过程中的方案设计,主要解决包括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和劳动力、更少的投资和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

建筑方案设计的步骤:

1.任务分析。设计要求的分析、内外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经济技术因素分析、相关资料的调研与搜集。

2.构思。设计立意、方案构思、多方案比较。

3.方案设计及调整。深化方案,然后再深化、再调整,如此往复。

这只是简单的流程,主要是看建筑的性质,越是带有文化类的,前期的调研收集就越重要。

一般性的商业,居住建筑要考虑的东西反而没有那么复杂,因为这方面考虑的都是以人为本,以物为本。这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都比较熟悉。而一个设计要做出建筑的内涵,建筑的文化,这些考虑的就要比较多,同一个东西,能上到艺术的层次,那意义就完全不同。

无论是建筑规划还是景观设计,在研究完场地特性后,方案设计的方向无非就两个选择:

1、如果场地是一块没有任何特点的平地,那设计师就要依据项目,创立设计主题。

2、如果场地本身就有一定的特点,比如是山地、或者是有一定的高差、或者天然山景水景等特点,遇到这样的场地,那设计师要做的无疑就是尊重场地的特点,将其场地优势加以利用改造,做出有地块特色的设计方案。

再者,场地本身有一定的特点,但这些场地优点不足以做方案设计的支撑点的话,那我们就需要把创意和地块特征结合起来。这样的场地其实也属于文中说的第二种场地。而这类的设计思路也是用得比较多的。

1、建筑方案设计的考虑问题

建筑方案的设计构思和特点。

建筑群体和单体的空间处理、平面和竖向构成、立面造型和环境营造、环境分析。

建筑的功能布局和各种出入口、垂直交通运输设施(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布置。

建筑内部交通组织、防火和安全疏散设计。

无障碍和智能化设计方面的简要说明。

当建筑在声学、建筑防护、人防地下室等方面有特殊要求时,应作相应说明。

2、结构设计方案考虑问题

工程概况:1)工程地点、工程分区、主要功能;2)各单体(或分区)建筑的长、宽、高,地上与地下层数,各层层高,主要结构跨度,特殊结构及造型,工业厂房的吊车吨位等。

上部结构及地下室结构方案:1)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设置;2)上部从地下室结构选型概述,上部及地下室结构布置说明(必要时附简图或结构方案比选);3)阐述设计中拟采用的新结构、新材料及新工艺等;简要说明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分析方法(必要时说明拟采用的进行结构分析的软件名称)及构造措施或试验方法;4)特殊结构宜进行方案可行性论述。

基础方案:有条件时阐述基础选型及持力层,必要时说明对相邻既有建筑物的影响等。

主要结构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种类、钢绞线或高强钢处种类、钢材牌号、砌体材料、其他特殊材料或产品(如成品拉索、铸钢件、成品支座、阻尼器等)的说明等。

3、建筑电气设计考虑问题

工程拟设置的建筑电气系统,变、配、发电系统:1)负荷级别以及总负荷估算容量;2)电源,城市电网提供电源的吧压等级、回路数、容量;3)拟设置的变、配、发电站数量和位置;4)确定自备应急电源的型式、电压等级、容量。

4、给水排水设计考虑问题:

给水:1)水源情况简述(包括自备水源及市政给水管网);2)用水量及耗热量估算:总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热水供应设计小时耗热量和设计小时热水量,消防用水量(用水量标准、一次灭火用水量);3)给水系统:简述系统供水方式;4)消防系统:简述消防系统种类、供水方式;5)热水系统:简述热源、供应范围及系统供应力式;6)中水系统:简述设计依据、处理水量及处理方法;7)循环冷却水:重复用水及采取的其他节水、节能减排措施;8)饮用净水系统:简述设计依据、处理方法等。

排水:1)排水体制(室内污、废水的排水合流或分流,室外生活排水和雨水的合流或分流),污、废水及雨水的排放出路;2)估算污、废水排水量,雨水量及重现期参数等;3)排水系统说明及综合利用;4)污、废水的处理方法。

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考虑问题:1)工程概况及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范围;2)采暖、空气调节的室内设计参数及设计标准;3)冷、热负荷的估算数据;4)采暖热源的选择及其参数;5)空气调节的冷源、热源选择及其参数;6)采暖、空气调节的系统形式,简述控制方式;7)通风系统简述;8)防排烟系统及暖通空调系统的防火措施简述;9)节能设计要点;10)废气排放处理和降噪、减振等环保措施;11)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6、热能动力设计考虑问题

供热:1)简述热源概况及供热范围;2)锅炉房及场区面积、区域供热时换热站的面积;3)供热负荷估算;4)供热方式及供热参数;5)热力管道的布置及敷设方式;6)水泥、水质、水压要求。

燃料供应:1)燃料来源、种类及性能要求;2)燃料供应范围;3)燃料消耗量估算;4)燃料供应方式;5)废气排放、灰渣储存及运输方式。

其他动力站房:1)站房内容、性质;2)站房的面积及位置;3)简述工艺系统形式;4)用量估算。

7、投资估算文件一般由编制说明、总投资估算表、单项工程综合估算表等内容组成。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2)编制方法;3)编制范围(包括和不包括的工程项目与费用);4)主要拄术经济指标;5)其他必要说明的问题。

总投资估算表。由工程费用、其他费用、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价差预备费)、建没期贷款利息、铺底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组成。

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铺底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编制内容可参照相关概算文件的规定。

单项工程综合估算表。由各单位工程的建筑工程、装饰工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室外工程等专业的工程费用估算内容组成。

在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建筑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然而,建筑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可以不断重复制造,而是需要不断创新。这不但因为建筑具有艺术属性,艺术品是不能重复的,而且也由于建筑具有社会文化属性,各种不同的人、家庭,各种不同的公共活动,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建筑形态,各种不同的地点,更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建筑形态。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要求建筑形态不断更新,考虑到建筑建造的体量大、造价高、开建后的不可调整,因此项目投建前的方案设计、做为一个项目的发起,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参考文献:

[1] 郁有西 建筑模型设计(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规划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简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例6

对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Stigler(1964)等研究发现,公司股权再融资后股票一般都要经历一个长期的低迷表现,即价格行为表现为向下的走势,但该问题直到1986年后才得到系统研究。大多数国家都发现公司股权再融资后有明显的负效应,包括公告期有负的非正常收益和短期价格负效应,并且长期经营业绩恶化等。各国学者分别从机会之窗、价格压力、资本结构变化、信号假设、盈余管理等方面给股权再融资经营业绩下滑以理论支持。笔者将以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业绩变化进行实证研究。

一、指标、样本选择

(一)财务指标选择和样本选择

本研究选定的样本为2001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A股股权再融资的公司,其中2001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进行了A股配股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深沪两市共163家(以配股宣告日为准),其中还有5家公司在这个期间连续两次配股,计168次。目前这163家公司中已经有10家退市,剩下153家公司,而这153家公司中有21家属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占13.73%的比例。(这里把总股本小于等于2亿股、流通股本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前小于等于5000万股作为划分中小型企业的代替标准。)2001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进行A股增发新股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深沪两市共69家(以增发新股宣告日为准),计69次。目前这69家公司中已经有1家退市,剩下68家公司,而这68家公司中有13家属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占19.11%的比例。扣除目前已经退市的共12家公司,则在2001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期间进行了增发新股或者配股股权再融资公司共221家。本研究将选择这221家企业作为研究的样本(在该研究期间连续两次或者两次以上配股或者增发新股的,就考察第一次股权再融资的情况)。并选择这221家上市公司2000―2006年度如下财务比率:主营收入增长率、主营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进行考察研究,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X1: 主营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绝对值

X2: 主营利润增长率=(本期主营利润-上期主营利润)/上期主营利润绝对值

X3: 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绝对值

X4: 总资产增长率=(期末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初总资产绝对值

X5: 净资产收益率=本期净利润/本期股东权益

净资产收益率为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创造利润的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指标评价再融资公司的成长性。投资公司就是投资它的未来,就是期望能够获得公司股票未来丰厚的现金股利和诱人的股价上涨空间,而现金分红和股价上涨都离不开公司的成长。公司成长能力如何,是评价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因素。成长能力分析是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与往年相比的纵向分析,通过分析能够判断出企业的变化趋势。一般而言,随着再融资规模的扩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等也应相应地增长,所以,上述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成长性与发展趋势。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1)wind金融工程数据库省略;(2)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数据库thfd.sem.tsinghua.省略,数据分析采用Eviews3.1版以及EXCEL软件进行处理。

二、我国中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业绩变化统计性分析

(一)我国所有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业绩变化统计性描述

表1是2000―2006年度的如下财务比率:主营收入增长率、主营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统计性描述分析:

从表1股权再融资公司2000―2006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看,所有公司以及34家股权再融资的中小公司从2000―2005年是依次递减的,在2005年到达最低点,然后2006年度又有所上升,而187家股权再融资的大公司从2000―2006年是依次递减的,在2006年到达最低点。而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除以股东权益,因此净资产净利率的下降有可能是因为净利润的下降引起,也可能是由于股东权益的扩大引起。一般而言,股权再融资当年净资产收益率比前一年相比下降,大都是因为当年增加了很多股东权益,因而是正常的;如果以后年度在没有大规模增加股东权益的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继续下降只能归因于净利润即收益能力下降。由于上述样本公司增资、配股股权再融资的时间是在2001―2004年,每年都会有一些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即较大规模地增加股东权益,因此上述净资产收益率的逐年下降不能完全归因于收益能力的下降。由于没有具体分行业,无法跟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水平比较,因此以下将按各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时间将其分为增资或配股前一年(简称为-1年度),增资或配股当年(简称为0年度),增资或配股后一年(简称为1年度),增资或配股后两年(简称为2年度),并分别按中小上市公司和大公司详细比较各个财务比率,见如下表2和表3。

从上述样本的财务指标均值与标准差描述性统计分析表看,中小企业和大公司股权再融资后,(1)净资产收益率从当年开始每年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而股权再融资当年下降比率最大,如上面所分析那样,一方面有可能是因为收益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当年股权再融资增加了许多股东权益,从而导致该年度其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结合主营收入增长率、主营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分析看,由于它们也是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盈利能力以及成长能力有一定下滑也是造成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原因。但再融资后第二年和第三年相比第一年,仍有下降则只是因为收益能力下降。主营收入增长率、主营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这三个财务指标均值相比再融资前一年,基本也是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股权再融资公司再融资后盈利能力以及成长能力有一定下滑。

(2)总资产同比增长率比再融资当年有所增长,而后面几年相比再融资前一年都是逐年下降的。当年由于增资或者配股增加了很多股东权益,使资产总规模得到较大提高,因而当年总资产同比增长率得到较大提高,而其他年度由于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不能通过留存盈余增加内部股权融资从而增加资产,而其他比率的下降也不需要或者难以增加更多的资产,导致总资产同比增长率逐年下降。说明了上市公司不管规模大小在增资、配股再融资后出现了经营业绩长期下降的情况,即符合前面国内外学者实证研究得出的股权再融资长期负效应现象,在我国也称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变脸”。

(二)我国中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业绩变化对比分析

通过上述统计分析描述看,中小公司和大公司股权再融资后各类财务指标都出现下降趋势,具有共同点,但是他们下降的幅度是不一样的,以下将比较分析两类样本公司,各类财务指标后面几年跟股权再融资前一年相比较的变动率,看哪类公司下降更严重,见表4、表5。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34家中小公司(简称前者)与187家大公司(简称后者)股权再融资后财务指标变动率比较看,净资产收益率按下降的均值看两者的幅度相近,前者稍稍多一点(前者均值-0.666469894,后者均值-0.6341072);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和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率,前者每年的下降幅度都要比后者大许多。但是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前者每年的下降幅度都要比后者少(前者下降均值-3.065615584,后者下降均值-5.746020712);这极有可能是因为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为了加快发展、扩大规模和实力,在非主营业务方面的经营有所扩展,造成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下降比普通公司多,而净利润增长率下降比他们少。总资产同比增长率前者每年的下降幅度也要比后者大一些。以上说明中小公司股权再融资后长期经营业绩、增长性等下降更多,负效应现象更严重,这跟一些学者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这跟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本身的特点有关。

三、结果分析与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结果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不管增发还是配股往往表现为负面效应,存在经营业绩下滑的现象,股权再融资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偏低,这一点跟前述中外大多学者研究的结果相一致。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与股权再融资本身特点有关,一般是上市公司先要确定项目,然后再确定需要募集的资金,最后向二级市场的原股东配售新股或新老股东发售新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原先确定的项目,这对二级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不仅仅是资金压力,而且还在于公司募资投入项目产生效应与股本增加有时滞效应,导致新股发行后的首个会计年度甚至持续两三个会计年度盈利能力指标较发行前下降。另一方面,这与我国特殊的证券市场和公司股权结构特点有关,我国证券市场目前主要还表现为筹资市场,而市场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则发挥得很不理想。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将在证券市场上发行上市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解困脱困的重要途径。证券市场属于发展初期的新兴市场,不够成熟和规范,有许多法律限定和监管政策,在公司的增发与配股条件方面,也有很多公司盈余状况等要求。公司再融资之后却大多业绩下滑,并低于历史各期以及同年度的行业平均水平,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我国股权再融资企业为达到增资或配股要求的净资产收益率条件,存在一定盈余管理行为,这也是导致我国公司股权再融资后长期业绩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外也不排除“机会之窗”假设、成本假设等原因。

另外,从上述统计性描述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公司股权再融资后,长期业绩下滑确实比大公司严重,这也跟某些学者研究的结果一致,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公司自身的一些特征所造成的:如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规模性较小、成长性较高和市场竞争较激烈、信息不对称严重等特性,以及跟投资者不看好中小公司股票等。

【参考文献】

[1] Louhran T,J. Ritter. The new issue puzzle[J]. Journal of Finance,1995, 23-52.

[2] 原红旗. 股权再融资之“谜”及其理论解释 [J].会计研究,2003(05):16-18.

[3] 何晓彬,赵婷. 上市公司配股融资经营业绩实证研究 [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5):10-11.

简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例7

尽可能写出具体的策划名称,如“×年×月广西大学××活动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也可以写出正标题后将此作为副标题写在下面。

二、活动背景:

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以下内容重点阐述;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学校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其次应说明问题的环境特征,主要考虑环境的内在优势、弱点、机会及威胁等因素,对其作好全面的分析,将内容重点放在环境分析的各项因素上,对过去现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通过对情况的预测制定计划。如情况不明,则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分析加以补充。

三、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

活动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都应该明确写出。活动目标要具体化,并需要满足重要性、可行性、时效性。

四、资源需要:

列出所需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包括使用的地方,如教室或使用活动中心都详细列出。可以列为已有资源和需要资源两部分。

五、活动开展:

作为策划的正文部分,表现方式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但表述方面要力求详尽,写出每一点能设想到的东西,没有遗漏。在此部分中,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这里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方面:会场布置、接待室、嘉宾座次、赞助方式、合同协议、媒体支持、校园宣传、广告制作、主持、领导讲话、司仪、会场服务、信息联络、技术支持、秩序维持、衣着、指挥中心、现场气氛调节、活动后清理人员、后续联络等。

六、经费预算:

活动的各项费用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周密的计算后,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

七、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应急措施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项目策划书(一)

一、概述

1、优势

a、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b、区域市场成熟,知名度高;

c、整体规划出色,品质较高;

d、开发商实力雄厚,目标明确。

2、机会

a、区域交通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向阳路北延工程;

b、周边商业配套将进一步丰富,京海世贸广场开盘;

c、区域内多数项目将结案入住,竞争对手将逐渐减少;

3、威胁

康泰大厦、GOGO购物广场、京海世贸广场正处于强销期,势必疯狂争夺客户资源。

二、市场定位

要点阐述

在已经认识和把握本案各项产品特点的基础上,全面确立本案在市场中的“定位”。“定位”的目的,就是要充分明确在市场中我们产品和其他产品的“差异”,鲜明地区别于竞争对手,让消费者能够清楚地识别和接受我们的产品。“定位”就是要给那些购买我们产品而不选择其它的人们一个完美而充分的理由。

产品定位

1、本案是高开区CBD“最高品质”的项目。

2、本案导入“生态办公”的概念。

这一概念的核心是“环境”、“建筑”与“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以环境生态、建筑生态、人文生态为内核,以园林式办公环境为外观形式的生态办公模式。“生态办公”的概念非常丰富,诠释的空间很大,而且比较新颖,市场差异性明显。同时强调高品质的“服务式”物业管理服务,提出“特色管理、品质服务”的口号,将人文生态的务虚变为务实,发挥我们自身已经完全具备的物业管理优势,不仅在人文生态上得到充分表现,而且通过服务进一步提高本案产品品质。“生态智力办公区”的概念,可以为本案“高品质楼盘”的定位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要补充一些时尚的要素,如“智能化”设计,丰富高档的“商业化”配套等,全方位塑造高品质形象。

客户定位

通过调查与分析研究,本案目标客户有如下特征:

1、企业状况:本地注册资金在2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外地驻保的企业。

2、购买动机:首次置业自用为主,改善办公条件提高自身形象;二次置业投资,希望获取租金回报及升值回报。

3、心理特征:有进取与自我奋斗的价值观,生活高节奏,追求自我利益、自我个性、生活品位的实现和满足,认同文化附加值,渴望在忙碌工作后享受生活,具有感性消费心理,理性消费行为的交叉状态。

4、地域分布:以市区为主要中心,辐射保定各市县。

就是这些人会买我们的产品,只有他们需要这样的产品,而我们会竭尽全力地告诉他们,只有我们的产品才会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会由于了解我们的产品有多么的不同、有多么的合适而放弃选择别的产品。

三、本案包装策划

在保定房地产市场,项目形象包装显得尤为重要。前几年主要以概念炒作为主。近几年已有部分开发商注重产品质量,正逐步由“炒作时代”向“产品时代”过渡。在本案地区,本案产品设计及产品质量当属上乘,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因此本案产品的推广必须有别于其它项目的推盘手法。项目形象包装是抛开质量之后的又一主要影响销售的因素,只有将产品的优异性与差异性通过形象包装推广才能真正有效地把握住客户与市场。

包装

产品市场(客户)购买

推广(使之感兴趣)

询问访问认可

1、本案案名设计

案名设计相当重要,它反映了一个项目或产品的或文化的精髓,是高度提炼之后告知市场的产物。一般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能反映产品的差异性;二是能反映项目未来的生活品质;三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2、销售场所包装策划

售楼处是销售活动的中心。未来销售的谈判、签约等一系列活动都集中在此处完成。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已认识到售楼处的重要:人性化的现场布置设计影响着消费者对开发商的信心,同时促成销售成交。这里的人性化设计与普通产品设计不同:一是指对消费者服务上的人性化安排。主要是指功能性安排,如洽谈室、签约室、客服部、银行按揭等一站式服务,合理的人性化设计会有效地促进客户愉快顺利地完成交易活动。售楼处除了服务功能的人性化设计之外,还有促成成交的其它作用。目前一些精明的开发商已开始如此操作,不再将售楼处作为一个简简单单的办公场所来安排,好的售楼处设计会放松客户心情,增加消费者对开发商的信任度,增加客户对项目的认同感,以及强化客户未来办公环境的提高。

功能区进行路线次序排列:

沙盘陈列区洽谈区签约区律师或公积金办理区

休息室银行按揭区

四、差异性策划思路

简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例8

自从无线电技术快速发展以来,短波通信技术在通讯领域占据的地位便越来越重要。短波通信技术的优势主要在于其设施设备相对简单,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相对较强,并且可以在较长的距离内实现高效传输。目前短波通信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在了军事、政府、气象和外交等多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短波通信技术的内涵以及显著特征

在所有的通信技术中,短波通信技术具有其他技术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的操作设备相对简单,可以抵抗较强程度的干扰,并且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然而,随着当今通信量与通信压力的逐步扩大,短波通信技术在应用时的所面临的问题也随之增多。随着频谱感知技术在短波通信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我国的通信行业不仅可以实现高效地配置频谱资源,而且还可以随着现实情况随机调整工作状态,使得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以下将对短波通信技术的内涵以及显著特征进行简单阐述。

1.1 短波通信技术的含义及形式

短波通信技术的别称为高频通信,已经成为目前主流的通信工具模式。所谓的短波主要是指利用100m到10m长度的波长,以2到30MHz为频率的电磁波进行通讯的过程。传播的形式包括了地波和天波两种。地波由于需要经过固体介质,其在传播时会产生大量的损耗,因此其主要应用于近距离的通信工作。相较于地波来说,天波的传播介质是空气,其损耗相对较小,显而易见其主要应用于远距离的通信传播。短波通讯应用时的好处在于其不需要中继站进行转导,因此其传输设备也就相对简单。可见,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损失会大大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短波通信技术具有较强的抗毁性能力。以下将对短波通信传播的两种形式进行具体阐述。

首先,地波传播的形式主要使用的电磁波频率为1.5-5MHz,属于中波的高频段。地波传输方式主要指的是在传输的过程中,地波与天波两种波是同时存在的,但是地波占据主要地位。地波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其波长的尺寸较大,在传输过程中容易被介质吸收,在传输时经常会大量衰减,并且频率越高,衰减速度越快。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地波传输方式主要适用于近距离的通信传输。

另外,天波传输方式主要是指以天波为短波通信的主要形式,这种传输方式又被称作电离层电波传播。天波传输方式主要是指将电磁波发射,在高空中经过电离层的反射,最终到达传输位置的一种方式。可以见得,天波传输方式由于在高空中进行传播,因此不会受到地势地形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高空中的电离层对于天波的吸收较少,因此其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也相对较小。综合上述分析,天波传输方式主要适用于较远距离的通信传输。

1.2 短波通信的显著特征

短波通信技术不同于其他的通信技术,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例如多径效应、相位起伏以及衰落等。以下将针对这三种显著特征进行简要分析阐述。

首先,短波通信技术具有多径效应的特征。多径效应主要是指,在短波信号发出后,由于其所过的传播途径、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当到达接收端时,其产生的电场强度也随之有所差异。除此之外,电离层不均匀的特点,使得短波在传输时会产生许多散射体,并且经由漫反射效应传输到接收端时会产生多个信号,这便是所谓的多径效应。

再者,短波通信技术具有相位起伏的特征。相位起伏是指传输电磁波的相位在时间变化的同时,由于电离层的不均匀从而可能会产生不规则的变化。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就算只有一种电磁波的传输方式,电离层对于电波折射率的变化也会对短波的传输产生影响,导致传输的相位发生起伏变化。

2 频谱感知技术的重要性

作为无线电体系中的关键技术,频谱感知技术提高了无线电系统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有效的提高了短波通信的效率和质量。在确保授权用户不受到干扰的基础上,借助频率感知技术通过“见缝插针”的方式来获取授权用户对频谱资源所具有的临时使用权,并完成对授权用户活动的持续探测,其被认定为是解决无线频谱低利用率的有效方案。因此,在短波通信系统中引入频率感知技术,能够及时发现频率空洞,并对其进行实时传播,这样不仅可有效的解决频谱匮乏问题,而且还能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灵活配置,实现对频谱监测的有效管理,提高短波通信的整体质量。

3 频谱感知技术在短波通信中的运用

由上述分析可以见得,伴随着频谱感知技术在短波通信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我国的通信行业不仅可以实现高效地配置频谱资源,而且还可以随着现实情况随机调整工作状态,使得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以下将对频谱感知技术在短波通信中的运用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3.1 波形感知法的应用

波形感知法主要指的是在已知干扰信号波形的具体情况下,根据以往的本地信号的经验,将接收到的信号与本地信号进行对比,从而检测出干扰信号的一种理念。由于这种方式受以往经验的影响较大,因此可能在推算时产生一定的误差。只有接收到的干扰信号与本地信号的同步十分精确时,才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除此之外,由于本地信号的产生也主要依赖于现有信息,因此这也体现出波形感知法不具有普遍性,使用时较为局限。

3.2 匹配滤波法的应用

相较于波形感知法来说,匹配滤波法是一种更加传统同时更加有效的检测方法。匹配滤波法主要是指发射的冲击响应可以充分与接收信号匹配,以便于线性滤波的实现。它的优点是,它可以高效地实现检测干扰用户信号的过程。但这也就对工作人员了解干扰信号知识的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当今通信量与通信压力的逐步扩大,频谱感知技术在短波通信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为我国的通信行业实现高效地配置频谱资源,实现随情况随机调整工作状态等的目标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频谱感知技术更将广泛、多样的应用到短波通信技术中,对于促进整个通信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诗敏.论述频谱感知技术在短波通信中的运用[J].民营科技,2015(06):53.

[2]杨敏,周治中.短波组网协作频谱感知技术研究[J].通信技术,2014(11):1318-1321.

简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例9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1 金融以及产业结构概述

产业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基础,而国家对于产业发展的指导就是通过产业政策进行,而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的。因此,产业政策对于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具有着基础的导向作用,这一系列对其进行调整的政策就是产业政策。我国在21世纪以前并未对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待,进入新世纪以后越发的认识到其重要性,开始对其进行调整,并将此作为发展国民经济总任务的核心内容,加强了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工作力度,深刻的认识到一个良好的产业结构才能够保证一个国家经济长时间保持生机活力。目前我国将发展的以及调整的重点放在了生物技术以及高端的设备制造和新材料的生产创新上,将这些在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中具有广大前景和生机活力的产业作为我国在未来进行发展的基础性战略产业。事实上,我国十二五期间就开始对上述的重点行业以及领域进行针对性的发展以及产业升级的实现工作做出了铺垫。

金融实质上是一种配置资金的机制,因此在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上起着支持作用,这也是由于我国的基本国体和整体决定的,产业政策必定会与金融政策相互的交融影响。而产业升级其实就是一个综合系统的产业发展以及培育的工程,这项工程的建设需要技术、资源以及资金等等一系列的因素进行支撑,而作为调整资金配置的金融则是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基础机制。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也展现出了其独有的特征,但是无论是在其发展还是升级以及新兴的产业培育上都需要资金的保障,因此金融在产业的发展以及结构升级和调整上都具有着基础功能,是这些内容实现的保障。正确的认识产业结构发展生机和金融发展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着重要的创新意义,鉴于金融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紧密关系,文章从金融的创新以及发展的角度切入,并将金融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工作中起到作用的传导机理进行分析,以期望可以给我国在金融政策的制定以及产业政策的结合工作上给予一些有力的参考。

2 传导机理以及路径分析的简述

2.1 金融在对产业进行支持时的机理以及路径的选择

金融对于产业的结构优化以及调整工作根据支持主体的区别可以划分成市场性的支持和政策性的支持,选择的主体不同对于产业结构在优化方向上就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这就是金融对于产业发展方向的支持选择的意义,国家在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以及规划时金融的支持方向就会显现出其在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的首要意义。

金融的政策支持在产业优化工作的选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金融的政策性活动是政府通过直接或者是间接的手段对金融活动进行的干预,而这种金融的政策性活动在产业的选择活动中直接影响主要就体现在了国家通过政策性的金融机构通过对产业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性质的金融支持影响产业的选择。对于一些刚刚起步的潜力产业,这种政策性的金融支持能够对其产生分散产业发展风险的作用。间接地政策性质的金融则是指政府通过对市场的金融活动进行指导和引导,以此影响产业的发展目标选择。这里对于市场金融的影响也是通过相关产业的金融政策的制定进行的,主要的内容有资本市场的准入限制、信贷以及差别利率政策等。

其次,市场化金融支持对产业优化选择的影响。政策性金融政策通过政府干预来实现产业选择,是政策性选择机制,而市场化的金融政策则依据市场机制进行了市场化的选择。在金融资源配置中,依照市场规则,资本收益率高的产业必然获取更多的资本。

2.2 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路径

首先,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机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离不开政策干预,但更离不开市场机制和市场性金融活动,因此国家出台一定的产业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必然要通过引导金融发展而实现。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通过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两种形式实现,其中的作用机理和效率也存在差异。比如,间接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合理化中,其重点在于实现动态的存量转换及增量发展。通过间接金融体系,国家可以实现金融资源的二次配置,对产业进行不同层次的筛选,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体系。经过类型和比例上的筛选,产业结构才能趋于合理,此时要进一步地实现产业群的增量发展,这就需要国家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支持,利用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进行货币创造,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再比如,直接金融也能够支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它主要以资本市场为武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化的目标。

其次,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一般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内在包含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含义。这是因为,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必然面临着提高效率的要求,使得产业的发展需要由资源推动过渡到创新驱动上去,这离不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以实现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状态的转换。金融资源通过初次配置能够实现产业的选择,通过二次配置则能够实现产业的合理化,通过这两次配置过程,金融支持产业高级化的路径就是在前两次配置的基础上进行三次优化配置,提升产业的技术效率进而实现产业高级化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银行信贷、资本市场两种路径扮演了主要的支持角色。

3 几点结论和思考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一个大的概念。其整个过程涵盖了从产业选择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而到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其中,产业选择能够实现产业类型结构的合理化,而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实现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比例结构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能够实现产业技术结构的升级和优化配置。在整个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金融支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产业结构优化中金融支持体系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就对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传导机制进行了揭示,并为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借鉴研究的意义,能够为我国产业政策制定及其与金融财政政策的结合提供参考。从未来研究的方向看,基于金融支持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问题具有理论上的新意,金融学与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学的结合将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分析产业的发展和升级问题,本研究将为这些课题奠定一定的前期基础。

参考文献

简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例10

Abstract: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requirements of human resources, both social sectors of the generic industry have its particularity. Main features is the requirement of qualified inspectors, the inspection process by the operation rules of the authority control, so the principle of test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to be explored, it can be that the testing organization's curr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ogram to provide optimal basis for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provide efficient evaluation methods, but also for the inspection agency of potential future needs in human resources analysis tools. Based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resource requirements through analysis, focus on the allocation principles and accounting methods,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rderly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urpose.

Key words: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Human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1引言

人力资源配置,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关键与核心问题.也是目前各级组织、企事业以及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所谓人力资源配置就是通过考核、选拔、录用和培训, 把符合组织价值观和发展需要的人才及时、合理的安排在所需要的岗位上, 形成一定的结构效应, 并使之与其资源相结合, 使得人尽其才, 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最大限度地为组织创造更多效益。根据这样的定义, 人力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初始配置及再配置两个部分, 初始配置是指组织从外部吸纳人员的招聘活动, 再配置则是指在组织内部进行的晋升、降职、轮岗及其与它们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因此,人力物力作用发挥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然而,长期以来这个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并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尤其针对检验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国内尚未见到有关的研究文献。

检验机构的人力资源要求既有社会其他行业需求的通用性又有其特殊性,主要特点在于对检验人员有资质性要求,其检验过程受到作业规程的规范控制,所以检验人力资源的配置原则有待制定。开展该项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

⑴ 对检验机构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提供优化依据;

⑵ 对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提供方法;

⑶ 为检验机构未来发展在人力资源潜在需求提供分析工具。

在方法上采用检验工作人力需求法,即基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种设备检验需求的实际情况,测算各类特种设备检验的工作量(即工作时间)和人均工作量, 同时依据相关特种设备检验规程(范)对检验人员的基本要求,着重分析特种设备检验人力资源的需求要点,重点研究配置原则、核算方法,力求特种设备检验人力资源配置的规范性、合理性。最终得出整个机构检验人力资源配置基本模型和检验工时定额。

方式上则对特种设备检验人力资源需求进行分析;对人力资源配置核算方法进行研究;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特种设备检验人力资源配置的原则,在初步配置方案确定后进行二次调研,选择有代表性的7个分院、部门进行资源配置方案的合理性及符合性情况作求证。期间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提出对初步配置方案的修正。

2检验工时模型

2.1 模型建立

检验人员总数(Z) 与检验机构总检验工作量( N) 呈正相关,与年人均工作量( R) 呈负相关,可表示为:

Z=N/ R ⋯⋯⋯⋯⋯⋯⋯⋯⋯⋯⋯⋯⋯⋯⋯⋯(1)

检验人员在除了检验工作外,还包括培训学习、资格考核、科研、带薪休假等活动。为此,一年中扣除104个双休日和11个法定假日后,有效检验工作日约为250×88%=220个工作日。故以220个有效检验工作日作为检验定额的工时基准,即年人均工作量(R)简化为220个有效检验工作日, R = 220×8=1760(小时/年),这里取8小时/日,由于管理模式的不同,如检验后期的报告录入、文案处理、报告发放等均由检验人员完成时则可按每日6小时计。

公式(1)中,总检验工作量(N) 是各类特种设备检验工作量的累计之和,每类检验工作量又与人均工时(H) 、检验总数(S)以及检验影响系数(J)等均正相关,可表示为:

N =,i =1,2, ⋯,P ⋯⋯⋯(2)

式中 为某类检验的检验工作量,单位为小时,依其相关性可表示为:

= Si×Hi×Ji ⋯⋯⋯⋯⋯⋯⋯⋯⋯⋯(3)

而由公式(3) 计算得到的是仅考虑单纯的检验基本用时条件下的检验工作量。在实际环境中, 检验工作时间有一部分消耗在路程交通及检验准备过程中, 因此必须对检验用时加以调整,根据各地区受检设备分布及交通状况,增加路程参数T,根据检验工作的特点,参数T只于设备分布、路程远近相关而于设备检验复杂程度无关,因此 修正为:

= Si( Hi×Ji+Ti)⋯⋯⋯⋯(4)

公式(4)带入公式(2)后则可表示为:

N = Si( Hi×Ji+Ti),i =1,2, ⋯,P ⋯ (5)

至此,通过计算公式(1) 、(5) ,可以得到检验机构按照检验工作总量所需检验人员的总数的数学公式,表示为:

Z = Si( Hi×Ji+Ti)/ 1760 ,i =1,2, ⋯,P⋯⋯⋯⋯ (6)

注:式中取8小时/日,即年人均工作量(R)为1760小时。

2.2 基本检验工时与路程参数

2.2.1 基本检验工的确定

基本检验工时的决定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检验规程规定的检验项目和规定动作的多少;二是检验人员所具有的素质的高低。为此,笔者以2007年度江苏省特检院的基本情况以及检验构成等方面的情况为例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对基层各分院、部分县级所、站检验人力资源现况的调研,在方法上采取多阶段有代表性抽样的形式确定苏南、苏中及苏北的被调查对象并以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各抽样点的实际检验用时情况,抽样涉及锅炉、压力容器、电梯及起重机械等并调查数十家监检企业,下面以锅炉数据为例做统计、分析。将受检锅炉按蒸发量(T/H)适当分为若干组,部分抽样统计数据见表1 ,图1至图3分别是20 T/H以下受检锅炉的数据直方图及正态分布状态况。

表1:部分抽样的统计数据

蒸发量(T/H) ≤1 1~4 6~20

抽样数 431 236 72

最大 5 5 6

最小 0.3 0.5 0.65

平均值 1.87 2.08 2.61

标准偏差 0.81 1.03 1.25

对于大型规格的锅炉的基本检验工时则采用核对检验记录、追踪现场并与检验项目负责人意见交流等形式来确定,确定的锅炉定期检验基本工时如表2所示。其它特种设备的检验基本工时也采用检验数据统计加检验现场跟踪的方式加以确定,这里不再赘述。

表2:锅炉基本检验工时

蒸发量(T/H) ≤1 1~4 6~20 ≤35 ≤75 ≤220

基本工时(hr) 1.5 2.5 3 0.6D 0.55D 0.5D

2.2.2 检验系数的确定

影响检验工作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受检单位对检验工作的配合程度、受检单位检验前准备工作情况、受检单位的管理水平、设备的种类、结构差异以及后期问题处理等,以上因素可归并为检验系数J。

检验人员的工作主动性、能力水平、工作效率虽然也是影响检验工作的因素,但考虑到研究的对象是检验团队,可以平均水平待之。锅炉定期检验系数J按表3确定之。

表3:锅炉检验系数

蒸发量(T/H) ≤1 1~4 6~20 ≥35

检验系数Ji 2.0 1.7 1.6 1.0

2.2.3 路程参数Ti

由于路程是只与设备的分布状况、路程远近以及当地的交通状况等因素相关,而与设备检验复杂程度无关。经过实际考查并综合测算,得到表4检验路程参数Ti,对检验工时作必要的修正。

表4:检验路程参数Ti单位:小时

路程(Km) ≤20 21~50 51~100 >100

时间 0.5 1 2 3.5

2.3 锅炉定期检验人力资源配置

以某检验机构2010年度的锅炉定期检验任务为例,分别取上述表2、3、4参数带入公式(5)计算之,结果如表5。得到了全年度锅炉定期检验的实际所需工时总计约7116小时,依公式(6)测算该项工作需要4~5名检验员。

表5 锅炉定期检验所需工时

锅炉

类别 数量(台) 路程(Km) 路程参数T(hr) 检验系数J 基本工时(hr) 所需工时(hr)

≤1t/h 38 ≤20 0.5 2 1.5 133.0

120 21-50 1 480.0

128 51-100 2 640.0

462 ≥100 3.5 3003.0

1-4t/h 17 ≤20 0.5 1.7 2.5 80.8

35 21-50 1 183.8

64 51-100 2 400.0

147 ≥100 3.5 1139.3

6-20t/h 9 ≤20 0.5 1.6 3 47.7

5 21-50 1 29.0

13 51-100 2 88.4

31 ≥100 3.5 257.3

≤75t/h 2 21-50 1 1 0.55D 84.5

13 51-100 2 549.25

合计 7115.9

同理,按照前述2.2节的方法可以确定其它类别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的基本工时Hi和检验系数Ji,通过上述简单计算也就可以得到其人力需求。

2.4 监督检验人力资源配置

监督检验的人员配置即与生产企业产品的数量、规格及复杂程度以及管理水平、配合程度等诸多因素相关,也与监检人员的工作主动性、能力水平、有效工作时间等有关。但分析了上述诸多因素,研究发现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产品数量、规格及复杂程度以及有效工时等,为简化计算,本文拟以制造级别、产值等数据来表述制造企业产品的规格、复杂程度,通过按照现行监督检验规则要求以及实例数据的测算,在考虑了制造企业的制造能力,产品数量等。折算成标准(基准)台数(万元/台),同时对同质化产品进行适当调整,通常情况下,一名监检员的年工作定额量为:400台(批)/(承压A类产品、15万元/台),对于产品类别可按表6分别乘上系数。对于定型产品因同质化可按0.85系数折算。

表6产品类别系数

产品类别

(制造级别) A B C D

系数(Ji) 1.0 0.75 1.0 0.75

企业的制造规模也是影响监检工作效率的因素之一,当制造单位规模较小、产能底等都会造成监检工作效率低。但为保证监检工作质量,还应设立下列原则:

1)一名监检员至多可对3家制造单位进行产品监督检验;

2)对于大型成套特种设备产品如电站锅炉等因其配套附件使得产值增高则可按年产值1.2亿元配置一名监检员(当企业采用了先进管理技术,如自动化数据采集,材料、焊接等由数据库软件化管理等手段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水平则可以适度降低人员配置);

3)考虑监检企业的分布状况,因各地情况差异很大,难以用某一参数描述,故应结合实际情况作适度调整。

由公式(3)得到某受检企业的工作量:

= Si( Hi×Ji )=产品数量×产值×产品类别系数,为减少计算量,产品类别系数简化为该企业的制造级别系数即按表6取值,不必在区分到具体某一产品的数量、产值及产品类别。而年人均工作量(R)为400台(批)、承压A类产品、15万元/台,以江苏常州市2007年度压力容器制造监检的数据为例,表7中30家是该地区正常生产的全部受检企业,既有较大型也有规模很小的,数据具有一定代表型。

表7 江苏常州市压力容器制造监检(2007年度)

序号 产品级别 产品数量 产品产值(万元) Si( Hi×Ji )

B、D A、C 容器 气瓶(批) 容器 气瓶

1 √ - 159 - 6650 - 793012.5

2 - √ 178 - 2220 - 395160

3 √ - 60 - 260 - 11700

4 √ - 1331 - 200 - 199650

5 √ - 1493 - 260 - 291135

6 - √ 69 - 110 - 7590

7 √ - 79 - 2040 - 120870

8 √ √ 109 4 1410 40 115387.5

9 √ - 330 - 830 - 205425

10 √ - 13 - 170 - 1657.5

11 √ √ 648 66 12830 4100 8516790

12 √ - 116 - 540 - 46980

14 - √ 445 - 17340 - 7716300

15 - √ 780 - 9800 - 7644000

16 - √ 416 - 2140 - 890240

17 √ √ 68 321 780 7260 1800885

18 - √ 149 - 4330 - 645170

19 - √ 59 - 3400 - 200600

20 √ - 443 - 1560 - 518310

21 √ - 288 - 880 - 190080

22 √ - 61 - 510 - 23332.5

23 √ - 125 - 480 - 45000

24 √ - 59 - 360 - 15930

25 - √ 512 - 8380 - 4290560

26 √ - 534 - 2920 - 1169460

27 √ - 245 - 850 - 156187.5

28 √ - 190 - 420 - 59850

29 √ - 102 - 500 - 38250

30 √ - 58 - 300 - 13050

∑ 36122562.5

由公式(1)得:

Z=N/ R=36122562.5÷400×6000=15.05(人)

又根据设立的配置原则一,30家受检企业至少应有10名监检员、而配置原则二本案例未涉及,故可按最少15名压力容器监检员配置。由于是在未考虑企业分布状况下的计算数,所以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本例中实际的人员配置数是17人。

3结论

本文通过检验工时模型的建立、以检验基本工时定额的确定对检验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分别以锅炉定期检验及压力容器监督检验项目为例对所确立的工时模型和配置原则结合实际检验情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工时模型可以满足特种设备检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采取多阶段有代表性数据抽样的方法对检验所用工时进行统计和分析是可行的。当然,这些方法和分析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各地区因设备分布状况及交通环境、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差异很大,但仍不失为检验机构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优化提供依据,也为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评价方法,又为检验机构未来发展在人力资源潜在需求提供分析工具。以求达到特种设备检验人力资源配置的规范有序、科学合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 肖鸣政. 试论人力资源配置及其作用与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4(1), 26-29

[2 ] 李冬梅等. 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情况评价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 2003,1(18), 50-55

[ 3 ] 严妍. 人力资源配置模式研究当代经济 2008,6, 156-157

简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例11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5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03-01

1概述

1.1目前,国内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主要城市或内地主要工业城市大多建有氧气厂,这类企业贮藏氧气的方式为液态冷储于液氧罐中。在需要时,通过空温汽化装置把液氧转化为氧气灌装瓶中外销。同时这类城市的冷库、冷饮、工业制冰服务需求也有很大的商业空间。他们采取的生产工艺多为电力制冷,生产时间长,其耗电量大,从而增加了工业成本。

1.2与此同时,许多类似规模的大型医院也有相当一部分采用了液氧罐作为中心供氧系统的氧源。

1.3上述三个条件为本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所以,建立生态冷源,既有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节能减排,所以是非常必要的。

2具体设备分析

以我院放射线科运行的RI为例,这套设备是美国GE公司的产品,2003年安装投入使用,该机恒温冷却系统额定功率为10Kw,每天运行8个小时,日耗电量为80度,折合碳排放量为70.6kg,运行成本(耗电折合RB每年约3万元。整机使用寿命以20年为参考值,仅恒温冷却系统使运行成本就增加了60万元。与之相似的大型设备还有该公司的磁导航一台,冷却系统功率是9.3KW;2012年根据临床及门诊开单统计分析,为满足患者诊治需求又购置GE公司的3T核磁一台。这套设备的冷却系统功率仍然是10KW。那么这三套设备全年恒温冷却运行成本约为60万元,20年运行成本是180万元。因此,建立生态冷源是十分必要的。

3生态冷源

3.1冷源

3.1.1人工冷源从物理学角度看,人工冷源可以理解为通过机电或机械设备运行,把单位空间内的热量排出,获得与外部环境相对较低温度的封闭空间,这个空间叫冷源。如空调、冰箱中的压缩机。

3.1.2自然冷源从自然环境中,因太阳光直射纬度随地球公转而形成的季节性低温区域,如南极、北极、冬天结的冰都可做为冷源。

3.2生态冷源所谓生态冷源,没有特定的概念,我们是否可以把它看成是不需要消耗任何资源、近似零成本获得的冷源,如冻伤后用于搓揉冻伤部位的雪;寒冬季节在室外,给高烧病人降体温冻的冰。

3.2.1生态冷源用于经济领域实践目前国外使用一种冷源获得技术,既在封闭建筑内,以水为冷媒,借助专用装置,在冬季冻冰蓄冷,在夏季应用冷藏、保鲜的专利技术。这项技术应用于大型冷库比较合适,初期建设成本高,投入运行后操作简易,管理简单,且低能耗,几乎无成本。

3.2.2大型综合性医院生态冷源的建立①大型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人数众多,危重抢救频率高,吸氧服务需求巨大,这些都要求医院必须配备质量高、数量大、供应足的氧源,而且,氧气瓶管道排供氧的模式正逐渐被更稳定的液氧罐供氧技术取代。液氧要吸收大量空气中的热能完成汽化过程,这个汽化装置释放出来的冷能就是我们拟开发的生态冷源。②与其他生态冷源的比较:液氧生态冷源技术与其他冷源的比较,具有基础温度低-189℃、温度恒定、运行成本低,给大型医疗设备做冷源的配套装置的造价低、运行及管理、养护简单等特点。③该技术的应用状态:我们查询了国内农业、工业、医药、制冷等相关技术资料,国外同行业文献记载,自然冷源应用的报道分析文章很多。但与本文所述的类似技术的文章却未见发表。

4实现该技术的主要设备

4.1蓄冷库①根据制冷荷载确定蓄冷库的容积。②选择节能耐温材料,并采用节能设计方案。③充分考虑荷载需求,增加可能留足拓展空间。

4.2空温汽化器①主体选用耐氧化、耐腐蚀食品级不锈钢管制作。②吸热片选择导热性能好的铝质材料。③结构便于养护,便于更换。④必须设置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避免无关人员误碰发生故障。⑤应有双联设置。⑥附设室外等效空温汽化器1套。

4.3管道设计建造原则①采用耐氧化,耐腐蚀的食品级不锈钢管材。②管道外采用保温材料保温。③三个汽化器并联接驳。④未端与主干并联设置。

4.4管理系统配置①主控装置一套。②未端常态管理为电脑监控与人工巡视相结合模式。③主要节点设置监控系统。④管道系统配备专门技术人员巡护管理,定期排查防患。

4.5换热器①应用导热性能好,不易氧化,不易形变的材料制作。②双联设置,定期轮换运行。③留置维修空间。

4.6蓄冷池①双联设计,一用一备,便于维修及保障运行。②主构造之间使用弹性连接装置。③保障气密性。④构造件造取不易形变材质制作。

5人员配备

制冷、机电工程师1人,普通技工2人。

6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