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6 09:29:21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例1

数学多年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重视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便能顺利地建立数学概念,把握数学定义、定理和规律。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教师的教学在于能够“授人以业”、“授人以法”、“授人以道”。从所授知识要求的角度来看,“授人以业”要求所授知识“准确”,“授人以法”要求所授知识“深刻”,而“授人以道”则更多地要求所授知识“本质”。显然,一堂高效的数学课教学必须呈现“数学本质”。对于“数学本质”本身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视角,我们在课堂中要追求的“数学本质”,一般其内涵包括: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数学理性精神(依靠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以形成概念、判断或推理,这种认识为理性认识。重视理性认识活动,以寻找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内部联系)的体验等方面。

二、教师要深透领悟教材内容

首先,教师对教材的领悟必须有自己的眼光,目光要深邃,看到的不能只是文字、图表和各种数学公式定理,而应是书中跳跃着的真实而鲜活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这种思想就是“不在书里,就在书里”,这种思想能让所有教材内容融入到教师的思维中,成为教学的能力源泉。“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

其次,数学实验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的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动手认真的去做,去尝试。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数学实验,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的条件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

例如,将一三角形的硬纸片剪拼成一个矩形,使这个矩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硬纸片的面积相等,学生运用硬纸片剪剪、拼拼,充分地进行动手、合作,发现有多种剪拼的方法,由此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抛一枚硬币的实验研究概率时就需要学生合作,一个学生反复抛一枚硬币,另一个学生记下每次抛硬币的结果,在大量实验下,得到一组数据,利用这组数据定性的去分析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通过实验可以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要尊重学生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例2

初中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对教师来说,就是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布鲁姆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复数的引入》这一课是整个复数这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勇于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的内容就能够轻易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例3

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是中学阶段教学的一个重要科目,实施快乐教学不但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还能充分考察学生的思维和内在情意,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时候得到快乐的体验,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效性。

一、快乐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一)快乐教学的概念

所谓快乐数学教学,主要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和特点,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快乐数学教学方式主要是强调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让数学学习的过程处处充满着欢乐。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二)快乐教学的特点

首先,快乐数学教学强调的情感教学,注重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协调发展,是把勤学与乐学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快乐教学的教学思想出发点是育人;再次,快乐数学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学的主体,教学主体从教师转向为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引导作用;第四,站在教学组织的角度来看,快乐数学教学方式强调的是把严谨的课堂纪律以及活跃的课堂氛围结合在一起,注重信息与环境之间的多向交流。

二、运用快乐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成效的策略

(一)营造快乐教学的课堂氛围

学习兴趣是推动中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人成才的催化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创造一个富有童趣的课堂教学氛围,点燃中学生的热情,满足初中学生“想学习”的情感需要,这样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快乐的情感,时间一长,数学学习就变得快乐起来。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程度,让他们觉得数学的学习不再是枯燥无聊的,就会从心里产生一种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比如,在数学中“轴对称”这一课时的学习的时候,可有先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大家在生活中是不是到处可以看见轴对称的图形呢?之后设计一个孩子们常见的生活情景―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先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侧剪下一块,打开即可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纸片。这个时候可以向学生发问:你们从中观察到了什么?这其中蕴含了什么样的数学概念?随后找准时机向学生提出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活动中体验探索的快乐

在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对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作出精心的安排,给学生提供相对丰富的活动材料,并给学生预留充分的活动时间,注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活动方式上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特定的思维模式,逐步实现自主探究学习,体验探索的快乐,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相应的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关于“数轴”知识的时候,可以进行这样的课堂活动,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让八个同学走到讲台,把他们之间的位置调整为距离相等,并约定以第四个学生为原点,正方向是从动往西,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整数编号,让班级中一个同学发口令,口令是数字的时候,讲台上对应的学生要答“到”,口令为讲台上某个学生的名字时,该同学要答对应的数字。之后规定以第三个学生为原点,看游戏还能不能进行下去呢?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探索的快乐,还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三)在交流讨论中分享快乐

根据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数学学习要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学会举一反三,进而开发中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在学习“平行线”这节课时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带到教师外面,观察学校上空的电线,告诉学生:“如果电线的火线和零线一旦相接,就会发生短路现象,但是,天空中这电线这么长,他们有没有交接呢?”大家开始议论纷纷。之后向学生发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平行线吗。”学生这个时候的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对“平行”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了直观的感觉。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到操场上或者附近去观察有没有平行的图形,有的就画下来。这个时候,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很多平行问题,让大家互相交流观察的结果,有的说:“操场的直线跑道之间是平行的。”有的说:“双杆之间是平行的...”等等,之后教师再去给学生归纳平行的定义。归纳之后再提示学生思考生活中有没有平行的例子,有的说:“火车的两个轨道平行。”有的说:“商场的两根扶手平行...”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讨论学习了“平行”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树立了数学学习的信心。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延续快乐情感

有针对性的评价是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关注,在评价过程中,学生是被评价者,在接受评价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可以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提高数学教学成效。比如,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这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记录数学日记能够罗列出当天数学课堂上的相关知识点,把理解的不是特别到位的地方标记下来,还要记录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能不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够简单的举例说明问题,还要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评价中去,允许学生对教师以及同班同学所作出的评价结果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评价过程中建立民主关系。个性化的评价措施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效,在评价中延续快乐的情感。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贯彻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实施快乐教学,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其数学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例4

数学学习不同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它是一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准确性和确定性的学科,它同时也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只有作为主体的学生积极的参与才能实现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创造与发现的过程。初中数学的学习在我国的数学教育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我国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就要求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因此,采用活动教学模式来提高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课堂活动

在我国,由于受教育人数多、实际力量有限等原因,中学课堂往往比较大、人数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开展的活动大多是所谓的“大合唱”、“小组唱”等,这种活动方式有其可取之处,但更应该提倡个体参与率,教师应该在第一节课时就大力提倡开展活动教学,逐步形成规范,转变学生思想,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例如,在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这一课中,同学们可能很难理解负数的概念,老师可以用一些工具结合数轴来加深同学理解,老师可以先准备一个温度计,让同学们将温度计抽象为一个数轴,以0度为原点,0度以上的温度即可看为是正数,而0度以下的温度既可以看作为负数,这样就能让同学们直观的、清晰地、简单的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区别。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其他的生活实例以证明负数和正数的区别。

数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要求同学们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并重,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现象能力。很多人因为教育方法的不得当而基础薄弱,对以后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人以数学太难等理由推诿、逃避数学学习,并以此为借口来安慰自己。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大力开展活动教学,将繁杂、深奥的数学问题化难为简,让学生们在愉快轻松的教学活动中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

二、改善教材的使用方式,启发思维

教材可以说是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活动教学模式所组织的活动也要依据教材的内容而展开,因此教师如何使用教材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如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是拿着教材照本宣科,课堂就会枯燥无味,那么起到的作用就会十分有限。为了达到活化教材、丰富活动内容的目的,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来备课。例如在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节课中,教师应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即只含有一个字母,未知数的次数为一次的方程,教师在讲解完树上的知识点与例题后,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深入挖掘教材,也可以引导同学相互之间出题、问答,将一元一次方程的典型题型进行归类,如分配问题、匹配问题、利润问题、工程问题等,并让学生们找出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易错点,引导学生在各式各样的课堂活动中发散思维,让课堂变得富有创造性、活跃性和开放性。变老师一人在课堂上讲课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吸收知识,老师从旁引导的教学模式。

三、巧妙提问,活跃课堂

一个好的提问,可以快速启发思维,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指数的讲解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试一试一张纸究竟能叠多厚,用叠纸的方式让同学们明白指数的含义。又如在勾股定理的讲解中,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时,可以问一问学生是否知道古今中外数学家在探索勾股定理中的一些趣事。幽默的方式、新奇的课堂活动、生动的语言都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进课堂活动中来,而不是一部分人积极踊跃、热火朝天,一部分人无事可干、消极对待课堂学习的情况。不要让课堂变得僵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活动教学法的形式多种多样,其教学意义重大,将活动教学法与初中数学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提高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国的广大中学应积极提倡这种活动教学法,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让繁琐深奥的数学学习变得简单、变得富有趣味性。通过大力推广活动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现代化的、新的教学模式加快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例5

所谓,学不离趣,寓教于乐。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恒久不变的学习动力,是激发个体主动地向知识靠拢,积极地往纵深处探究的内在动机。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由于难度加深,范围扩大,理论知识更具深度与逻辑性,数量关系更加复杂,空间结构更加抽象,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畏难、厌学、积极性萎靡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认为,初中学生已经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没有必要在严谨的数学课堂上加入过多的趣味元素,只要讲透知识就可以了。如此,导致了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日渐消退的不良反应,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由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将数学知识的讲解、分析与运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开放性。

一、有内容,知识讲解有血有肉添趣味

在传统知识讲解中,教师往往以“无微不至”的讲授为主,将知识概念融合在教学例题中,细细展开。在这个刻板、沉闷的知识讲解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也不尽人意。因此,笔者认为,知识的讲解一定要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时尚话题,使得讲解有依有据,有血有肉,增添课堂乐趣,引发学生共鸣,帮助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联系的眼光去结合生活与理论知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是这么进行教学的:笔者上课后便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关于还珠格格和五阿哥的故事好不好。”学生齐答好。笔者继续说:“相传还珠格格和五阿哥出去玩,路上碰到一辆鹿车,还珠格格没坐过鹿车,很好奇,想坐。鹿车的主人不许,要还珠格格答上一道问题才行:已知从京城到乡下相距180里,我鹿车一个时辰能走15里,我哥的牛车一个时辰走5里,我们同时相向出发,什么时候能相遇?小燕子被这个问题难住了,答不上来,五阿哥眉毛一挑,立刻说出了答案。同学们想知道五阿哥是怎么算的吗?”学生都说想,笔者于是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像这样利用数学故事,丰富讲解内容,让知识的引入充满趣味,学生听着有意思,学习热情大大提高。

二、有展示,知识分析形象具体增趣味

笔者认为,知识的分析不仅应是一个静态剖析、理论分解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动态呈现,立体展示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像学生们分析解题的思路,呈现解题的过程,并没有其他具体事物的支撑以及课外拓展延伸,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精神不振。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在教学分析的过程中,往往结合教学道具,做到动态展示,双向互动;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解题过程动态化,逆向化,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及跳跃思维,同时,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追求解题方法的不唯一性。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走进图形世界》这一章节内容时,笔者除了利用实物展示图形的展开、折叠、变化之外,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网上下载的视频,像学生展示藏在生活中形形的图形,利用“立体几何画板”这个软件,帮助学生学习“从三个方面看”这部分内容。像这样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视听感官刺激,从而增添学习趣味,加深学习印象,提升学习效果。

三、有探究,知识运用切实体会乐趣味

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亲身实践与情感体验,主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为此,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够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转变为快乐有趣的学习体验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师不妨从知识的实践运用入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与兴趣爱好,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以数学建模的思想,开展相应的主题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考察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学习主人的成就感与喜悦感。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例6

课堂气氛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相反,如果课堂沉闷,学生也就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要对课堂氛围有足够的重视,通过对良好氛围的营造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课堂氛围的营造主要受到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影响。

一、去除在课堂中的不良心理

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容易将课前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当受到积极的影响时,其课堂比较活泼,教学的质量也较高:而当受到负面影响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不耐烦等多种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会在教学的过程中传染给学生,让学生也缺乏兴趣,最终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老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在教学前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不把课堂外的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上,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师因为其职业的特殊性,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好的老师会让学生一生受益,而不好的教师则会让学生缺乏相应的积极性,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氛围的营造,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培养

数学是一个讲究循序渐进的学科,只有注重对基础的培养才能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存在很大的偏差,他们片面地追求快速提高数学成绩,忽视了对基础和个人兴趣的培养,而教师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班级成绩和升学率上,这就造成了教学过程的拔苗助长现象。学生把简单的数学学习变得困难,把灵活的数学题目变成了死记硬背的公式,造成了学习的偏差。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用一种更灵活的方式来教学,在教学时注重对学生基础和兴趣的培养,而学生则要更多地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如果忽视基础知识,即使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会无从下手。死记硬背地学习数学可能会在短期内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这样就会让学生盲目地遵循这种方法,排斥对基础的掌握,并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它,这样就会让数学学习陷入一种误区,学生会感到学习数学越来越困难,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死记硬背,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过程。

三、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重视思维的学科,良好的思维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这一门课程。而初中作为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老师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提起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个正确的数学思维。教师通过课堂的讲解,让学生对数学的思维有深刻的认识,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把题目讲明白,更重要的是要将题目中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和解题过程告诉学生,通过这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丰富,并逐步养成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这样在遇到新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足够的兴趣才能够让他们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养成数学思维。

2.要让数学教学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数学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对于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让学生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生掌握了相关数学思维之后,要对学生做进一步的引导,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看数学问题,从而促进数学学习的全面进步。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对数学学习有更深入的认识。这样就会培养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习数学更有热情。相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巩建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J].学周刊,2012(3).

[2]刘裕民.浅谈“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2(3).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例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25-01

初中数学教学中,函数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由于函数既贯穿整个数学理论知识,也能被当作普通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因此,函数既是数学教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从数学本质的角度出发,函数不仅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能将实际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表现出来,并且能够充分体现数学的变化,因此,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找出最正确、合适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函数的教学技巧

1、教学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初中数学材料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烦这一种学习方式,从而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重大的阻碍。所以,让学生对函数产生兴趣才是提高函数的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在函数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情境、创设想象空间,配合多媒体教学,然后在课后布置适合不同学生难度的作业,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挑战,也不会对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这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帮助。

2、将函数与其他教学内容区分开来。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能够更有效地运用知识,从而将解决问题。由于初中函数里面所涉及到的内容和其余教学内容关系“密切”,所以在进行函数教学的时候,我们要将其和其他教学内容区分开来,这样学生才能够进一步的理解函数相关的知识,加深对函数知识的印象。

二、加强函数概念的教学

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既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又超越了千变万化的客体的个性,其内涵极为深刻,外延又极为广泛。所以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时,教师应采取以下有效的措施:

1、注意早期渗透事实上,函数观念的培养在小学已经开始了。进入中学,随着数式、方程的研究已渗透了这一观念,在代数式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函数的概念。

2、注重概念的引入函数概念,课本上讲了四个例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再增加一些例子。对每个例子都要进行分析,揭示它们的共同特性:(1)问题中所研究的两个变量是互相联系的;(2)其中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发生变化;(3)对第一个变量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第二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3、准确理解定义课本中函数的定义包含着三层意思:(1)“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是说自变量是在某一范围内变化的,它揭示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它既揭示了所研究的函数是单值函数,又反映了两个变量间有着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函数的对应法则;(3)谁是谁的函数要搞清。定义中说的是“y是x的函数”。

4、不断深化概念在几类具体函数的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把所得的具体函数与函数的定义进行对照,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三、采用函数的多元表征方法开展初中数学函数教学

初中函数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函数思想的理解,其中涵盖着函数的概念以及简单的应用。对于一些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函数简单易懂,但是进入到解题阶段,由于无法做出函数图像,因此无法通过函数的变化方向确定函数的增减性而导致解题失败,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函数的概念以及思想没有准确把握。

例如,某本书的定价为8元,购买10本以上,其超出部分可以打8折。用函数关系对购书数量与付款金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对于这道题可建立分段函数关系,即采用三种函数表达方式。 第一种表达:当x10时,取x=16,y=8×10+8×6×80%,所建立的函数关系式为:y=8×10+8(x-10)×80%,将相应的图像做出来,并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界定。采用这种过程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出发,通过函数式表达,对函数产生认知,并对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当然,在整个的函数模式建立过程中,都需要数学教师的指导,学生通过与教师的合作,提高了探究能力,并能针对具体问题而独立思考。

四、画出图示教形结合

“函数是表示任何一个随着曲线上的点变动而变动的量”。函数自产生就和图形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教师现在研究函数也要依据函数的图像,由图像看性质、由性质看图像,无论是函数概念还是性质的教学都离不开图像,都需要图像的支撑,因为函数和它的图像是分不开的一个整体。所以函数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未解题,先作图的习惯,函数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几何画板,图形计算器等现代教学工具辅助教学,鼓励学生上机操作。函数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除了重点之处教师必不可少地讲解之外,而对于学生容易认识不清的地方,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情境后,让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凸现出问题,以便能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错误认识,澄清是非,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函数。

总之,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部分,在教学实践开展中,应注意结合具体的函数教学知识内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函数教学的效率,以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例8

数学是一把锋利的科学刀,数学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数学的真谛,能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或者将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要想掌握好数学,必须从基础打起,“万丈高楼,起于累土”就是这个道理。纵观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数学知识体系可以知道,在数学的知识链中,如果不掌握先前的内容,将会给后期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从学生抓起外,还应该从教学方法入手。学生学习固然成绩有差异,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这一差异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分层次教学,避免采用“一刀切”,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分层教学需把握学生情况,建立合理层次划分

分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基础之上,建立合理的层次关系,有利于后期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次教学实施。通常情况下,将学生分为3个层次,即差、中、好,学生层次的划分是以学生的日常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若按100分作为划分范围,划分标准为好(85~100),中(75~85),差(0~75)。分层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所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笔者认为应该从成绩要求、作业练习以及教学策略进行分层次针对性教学。

在成绩方面,对于学生而言,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所以,对于好、中类学生,应该要求他们每次的学习成绩保持在自己的成绩范围之内,鼓励中层次学生向好层次学生看齐,而对于差层次的学生,应该要求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向中层次学生看齐。

在作业练习方面,作业练习题也需要根据学生成绩,分层进行练习。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业练习方面应采用“放羊式”教育,鼓励他们多做难题;而对于中等、差类学生,则要求他们多做基础题,待基础稳固之后,再适当地做些深一点的题目,加以巩固。

在教学策略方面,应该鼓励好、中类学生在上课时多提问,下课后多做有深度的题目;对于成绩较突出者可以给他们“开小灶”,在解题时,鼓励他们注重题目的一题多解,发散学生思维;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吃力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多做基础题,保证以后涉及基础知识类题时,不出现错误后才进行深入学习难题,课后注重学习内容的反思。

二、注重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实施分层教学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分层,为了体现这一要求,在为初中学生讲解完一次函数直线后,笔者在黑板上写了以下三道题,让学生进行练习。题型的难易程度,需要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精心设计。

(1)已知:直线y=x+5过点P(a, b)与点Q(c , d),求a(c-d)- b(c-d)的值;

(2)已知:直线L与直线M:y=3x+5交于点P,横坐标为5,与直线N:y=-6x+7交于点Q,纵坐标为6,求直线L的解析式;

(3)已知:K为正,直线L:y=kx+(k-1)与直线N:y=(k+1)x+k及X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Sk.

求证:①L与N交于定点;②求S1+S2+S3+…S2012的值;

第(1)题是基础知识,很容易解答,这道题的难度适合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进行训练。第(2)道题,需要拐个弯,不能够直接得到答案,比较适合中等成绩的学生。第(3)道题的难度较大,需要动脑筋思考,如果不经过思考,无法得到答案,其难易程度适合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独立练习,而对于中等成绩的学生而言,可以尝试着点拨引导。

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的重点知识内容,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以及相关性质是二次函数学习的重点。为此,笔者出题:已知不等式 -x2+5x+k+6 > 0, 求k的取值范围。

出完这道题后,笔者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解出该不等式,解答方法不限制,要求成绩中等的学生至少要两种以上的方法解答,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笔者要求,学生除了采用一题多解外,还要求学生对该题进行变形,并总结反思其所有解题方法,让其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总结与体味二次函数的灵活运用。通过这种分层次布置学习任务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规避教学过程实行“一刀切”所产生的弊端。

总之,分层教学是以学生个体情况为出发点实施的有针对性教学,对症下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因材施教的原则,但是实施分层教学,除了学生环境外,教师应该注重日常教学观察与教案的设计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分层次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例9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57-01

1 结合现代教学方法

根据我国目前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来看,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如果要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在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投影仪将问题投影在黑板上,鼓励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寻找问题的答案,对于那些在书本上难以找到的问题答案,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自由分组的形式展开讨论,与此同时,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分发一个透明胶片用于写讨论的结果,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再将他们讨论的结果分别投影出来,然后全体师生一起讨论,针对比较简单准确的讨论结果再进行练习。这样的一种利用投影仪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使他们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2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

毫无疑问,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保证,学生只有把将要学习的内容事前看一遍,并将自己在翻看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标记出来,才能对新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每堂课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先列出一个大概的自学提纲,要求重点和关键必须清晰明了,尤其是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以及所要运用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学生通过这样一个事先整理的过程,在明确基本内容的同时,也发掘出了新旧知识的规律、内在联系以及其他的一些逻辑因素。其实,课前预习就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对于学生提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势在必行,一方面,一些易于理解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解决,而对于比较困难的重点问题,教师则可以多花费一点时间进行集中讲解;另一方面,学生明确了其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目标,并且对新知识的学习压力也稍有减轻,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更加积极,学习效率也由此更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3 进行科学化的训练

教学效果的好坏和科学的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进行有目的和有计划地组织训练,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学习的认识规律,对其基本功能和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实行分段教学,学生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逐渐加深的同时,其基本技能和能力也会随之有所提高。至于训练的时间长短和训练量的多少,则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合理的训练时间和训练数量,才能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此外,科学化的训练方法还体现在习题的编排上。在进行习题训练时,应当注意习题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保证全体学生均能从题目的训练当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内、外两方面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强化。

4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采用一种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而且也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导致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严重阻碍了其在下一阶段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当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保证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知识学习过程。事实上,多媒体和电脑介入已经为丰富的课堂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那么,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结合课堂内容,采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另外,教师也可运用实验、练习等其他的一些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在数学问题中融入生活事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在消化新的数学知识时也更加容易。虽然,数学知识和其他文科知识相比之下比较抽象,但是,只要教师讲得生动形象,偶尔变换一种教学方式,学生便会很容易融入学习中去,达能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不可否认,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必会有很大的提高。

5 因材施教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对每一位学生采用一样的教学方法,显而易见,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能从中得到提高,更不必说教学效率了。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设计不同难度的提问或者练习,这对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课堂效率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a2-b2+4a+4的运算时,中等以上的水平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而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尤其是差等生来讲,学习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此时,可以因式分解:(1)a2-b2;(2)(a+2)2;(3)a2-b2+4a+4之后,再由“下、中、上”三类学生分别来完成练习,这样一来,就可慢慢地引导学习能力稍差学生掌握这道题的运算,从而使全体学生一致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个别学生,可以在课前提醒他做好课前的预习和准备,并针对该学生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地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不仅如此,还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率的提高要求老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一个中心位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为此,作为教师不仅应当从自身出发,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采用灵活多变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以一位铺导者的身份,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例10

当今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必须利用非常短的课堂时间,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作为华夏文明的接班人和传播者,初中数学老师可以利用以下几大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一、教会学生科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非常有利于初中数学老师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水平。初中数学老师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比如课前预习、课堂上做好笔记和认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后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题,等等。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必须先提高初中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对学好数学重要性的认识,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初中老师的数学教学水平。但是,仅仅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必须让学生在课前展开良好和充分的数学复习工作,不然就会在数学课堂上显得十分被动,还要“引导孩子的思考”[1]。

好的预习可以大大提高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效率,也可以极大地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大大提高自学能力和思维水平。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会对数学教学中不懂的问题有一定的掌握,遇到实在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有重点地倾听。此外,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如果实在遇到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在与同学共同商议无果的情况下,还可以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疑问。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让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进行掌握,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学生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对初中数学老师讲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笔记,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比如老师在讲到抛物线公式的时候,学生可以将老师讲解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记下来。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考试的时候有的放矢,不会无所适从。

除了课前预习和课堂上做好笔记外,学生能够有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如果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数学老师,并且认真做完老师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和作业,就会可以很好地巩固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

二、给予一定的奖励,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

初中数学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因材施教,并且重视初中学生思维的培养。如果初中学生在参加数学老师布置的实践互动的时候能够积极配合,那么就会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也会大大提高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数学老师必须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小奖励,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初中数学老师必须给学生设置相应的奖励,从而激励学生向表现优异的同学学习和模仿,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或者是取得良好的数学考试成绩的时候,老师可以奖励给学生糖果、学习用品等物品。当提出好的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比较实用的钢笔、墨水和笔记本等物品。

初中数学老师必须十分细心地给予各类学生最大限度的指导和帮助,并给不同学生设置各种各样的奖励,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老师必须学会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类辅导,这样才可以让赶不上学习进度的学生尽快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数学老师还可以通过和学生共同做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学习效率。初中数学老师必须改变自身落后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对初中数学问题多动脑筋和善于解决问题,并对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学习能力加以肯定和表扬。

三、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学习潜能是初中学生共同具备的,初中数学老师必须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提出问题和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好习惯。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是需要初中数学老师一步步激发的,初中数学老师必须具备能够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发挥自身学习初中数学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的能力。

我国传统的初中数学教育的重大缺点是――数学老师常常忽略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提高和学生数学学习潜能的挖掘,不少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循规蹈矩地进行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初中数学老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遵循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展科学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天性和学习初中数学的主动性。初中数学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初中数学老师必须为各类学生设置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并多与学生就不能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注意力和课堂学习效率。

举例而言,初中数学老师在讲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画一下经过任意两点的不同线段,这样学生亲手操作,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初中数学老师在给大家讲解很多方程的解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亲手解一下方程,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老师必须善于利用各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例11

关键词 初高中数学衔接;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39-01

进入高中后,学生多对数学学科感到头疼,又由于高中数学较初中数学难度有所提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则势必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滋生畏难情绪,在数学的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应做好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那么,如何使衔接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呢?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处理好初、高中教材的不同“引入点”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个新知识往往都使用一个生活中比较形象的案例来引入,这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习惯,也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而高中数学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引入时就比较抽象,逻辑推理性强,而不太注意学生的感性接受,要想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在学生刚入学的一段时间里,尽量把教学设计向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水平习惯靠拢,把知识点处理得深入浅出。引入时,要创设适宜学生理解的生动、鲜活的问题情境,尽量做到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和尝试,循序渐进,让学生较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并能持续保持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起数学思维,不断提高数学成绩,从而爱上数学。

二、教师要统观初高中教材,搞清楚初高中教材内容上的“脱节点”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高中数学知识多、难,大多数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不是很了解。对此,高中教师必须在新课教学之前认真查阅初中数学教材,切实了解学生在初中学了哪些知识,如立方和与差的公式,高中在用,但初中已删去不讲。又如因式分解,在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涉及不多,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在高中教材里则是重点运算内容。实践证明,只有搞清楚了初中高中数学知识的脱节点,教学方能有的放矢。此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时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知识铺垫,以放缓坡度,为学生顺利进入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扫清障碍,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知识学习的连续性,从而更便于接受新知。

三、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差异,把握好分层教学的“契合点”

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数学学科的范围越来越广,知识也越来越难,而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越来越大,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就要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理论性强,运算能力要求高,课本习题及复习题量大,但学生基础不同,若课堂统一授课,就会挫伤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差异及教学现状,探究“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把握好分层次教学的“契合点”,可不必进行显性分层,而是动态管理课堂,在各教学环节中灵活施行“分层次教学”。按照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有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简单综合应用、较复杂综合应用五个梯度,教师可以按这五个梯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要求,在安排课堂练习的时候,也依此设计出不同梯度、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同时,教师还要就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不时根据学生成绩做适度调整,让这种暗分层显出成效。在分层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对后进生的关注力度,对他们既要夯实基础,做好基础训练,又要适度设计好训练坡度,让他们逐步爬坡,使其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以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师要深研教法学法,开辟初、高中教学衔接上的“应用点”

数学是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最好训练,数学的科学性及美感只有在具备了一定境界之后才能体会到,而这中间需要历经磨砺。教师要做学生进入数学殿堂的引路人,要给学生搭设阶梯,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巧妙方法——应用。在初中时,数学课堂教学容量小,知识比较简单,通过听课、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就能理解、掌握并巩固知识。而在高中阶段,随着课程开设的增多,数学的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数学教师不能像初中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全部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尤其注意研习教法,特别是在学生入学之初,教师要把握住这一引导兴趣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备学情,备课本,备课标,以学生为本。做题要走在学生的前面,早发现问题,做好针对性教学,将生本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带着问题复习、讨论等,让学生学会比较新知识与相关的原有知识的异同,善于“举三反一”,能运用类比等方法使新知识进入原有认知程序,设计变式练习,指导学生练习,并及时提供反馈,纠正练习中的错误,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在学法指导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良好学习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从盲目无序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独立作业的习惯,告诫学生切忌有点小问题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和同学,不能形成学习依赖;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善于系统复习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环境,尽量利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为他们提供发展、训练数学思维的时间和机会。万物由法,法无定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善于与学生做情感的交流,关心、爱护学生,热心、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老师有亲近感,愿意与老师交心、交流,“尊其师,信其道”,时间久了,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数学老师所教的数学课,就会主动去学习数学,进而提高数学成绩。